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2起点和终点(共2篇)
1.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2起点和终点 篇一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压碎方糖,加热方糖的实验,使学生经历猜想——验证——解释的过程。懂得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了解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会发生化学变化,又会发生物理变化。
(二)学会用压碎方糖,用蜡烛给方糖加热。
(三)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实证意识。
难点:观察加热方糖的过程,分析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方糖、蜡烛、火柴、盘子、记录单等。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导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两个有趣的小视频。(视频棉花糖和糖人)。生活中,糖有许多有趣的变化,我们今天用糖来进一步研究: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
(二)压碎方糖
1.(PPT出示方糖两块、锤子、牛皮纸)你能用这些材料让方糖发生变化吗?我们可以怎么做呢?(预生:敲碎)方糖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2我们怎么设计这个实验更科学?谁来说具体的步骤?
预生1:一块方糖不动,一块放糖敲碎,对比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生2:把方糖压碎,观察变化.(有补充吗?把方糖敲碎之前,我们还应该怎么做?)
师:要先仔细观察整块的方糖,再观察敲碎的方糖,比较有什么变化。
4.这个实验中要注意什么?
预生:敲的时候小心手,注意安全(还有补充吗?)
温馨提示:(图)
师:把其中一块方糖包在牛皮纸里面,用榔头敲击,注意不要敲到手。敲击完成后,请马上把榔头交到讲台桌上的盒子里。
PPT出示记录单。(记录单中显示色块)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完成记录单的红色部分。除状态和颜色之外,我们还要从更多的方面去观察方糖,你们可以继续往下补充。
分组实验,记录变化。
5.交流:实验中发生哪些变化?
预生样本:方形,大;压碎后
形变小 分散 颗粒(板书)(其他还有补充吗?)
师:我们在刚才的实验中观察到了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变化,又观察到颜色、状态和气味没有变化。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和“有明显变化”同样重要。
师:把方糖压碎后有新物质产生了吗?(总结板书:无新物质产生。)
(三)加热方糖(板书:加热)
过渡:(出示PPT材料:调羹、方糖粉末、蜡烛、火柴。)老师再增加蜡烛、调羹和火柴,我们还能让方糖小颗粒继续变化吗?
1.这个实验我们怎么操作?谁来说一下具体步骤?
预生:把方糖颗粒分成两份,一部分留样对比,取一部分方糖粉末加热,观察加热过程中方糖的变化。(怎样更科学?)
2.预测一下:加热方糖小颗粒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预生:会熔化.....(都行)
3.实验中要注意什么?
预生:1.注意安全.....4.加热到什么程度结束比较合适?(所以当加热到没有明显变化为止。)
5.(PPT出示温馨提示)老师还有几条温馨提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注意:1.取少量方糖碎屑放调羹中间(PPT演示倒少量方糖粉末加热。拍摄图片)
2.外焰加热
3.小心烫手
4.加热到没有明显变化为止
5.多种感官观察
出示记录单,师:要仔细观察加热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全部记录下来,记录在加热后的变化。
6.师:请来领取实验材料,开始实验。
7.分组实验,边观察边完成记录单
整理材料,补充完整记录单
8.班级交流:
(1)实验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其他组相互补充)
我们先来交流第一栏(一栏一栏描述,自行询问补充)
生:原来是固体,后来熔化变液体了(师: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形:固---液-------------固;
色:白---无——焦黄------黑;(原来是白色,直接就变成黄色了吗?)
气味:无---------香—---—焦
有气泡
软硬
硬---软--------------硬
(板书:如上)
(2)
勺中黑色的物质还是不是方糖?你的理由是什么?
预生:形、色、气味都与样本不同了。
预生2:有气泡产生(两个学生回答)
小结:勺子里黑色的固体物质,经科学家反复验证它已不是方糖,而是加热中产生的新物质。
(板书:
产生了新物质)
(四)对比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1.我们来看黑板,你有什么发现?
预生:压碎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加热的变化有新的物质产生。
2.小结: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些只改变了它的大小、状态、形状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科学上把这类变化叫物理变化。
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得物质,科学上把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板书: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五)拓展延伸
1.那方糖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吗?
预生:无反应(师:指板书,这个过程中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预生:一开始的熔化是物理变化。(你是怎样判断的?)
预生:因为方糖从固态变成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师:大家有不同意见吗?
预生:我认为颜色发生了变化,已经产生新物质了,所以是化学变化。
师:那现在我们有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方糖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究竟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我们来重复刚才的实验再次观察这个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演示实验3分钟)
实验步骤:加热到糖变成透明液体,未出现黄色。冷却,凝固,敲碎,与原来的白糖小颗粒比较,有什么发现?
得出:我们发现在这个变化中糖还是糖,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所以这是物理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总是伴随着物理变化。
2.加热时点燃的蜡烛又属于什么变化?
得出:蜡油
固体——液体
属于物理变化;
烛芯
发光发热等
属于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刚上课时,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的糖变成了棉花糖和小糖人,这两个过程中,糖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预:变成棉花糖是物理变化,糖还是糖,颜色还是白色的;而小糖人是化学变化,它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板书设计: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敲碎
加热
方形、大---变小、颗粒----
形:固---液--糊---固
色:白——无——黄——褐---黑
味:无——香---焦
没有产生新物质
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方糖变化实验记录单
第组
观察内容
压碎前
压碎后
状态
颜色
2.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2起点和终点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到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了解大树与小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观察,能记录小草与大树的特征,比较小草与大树的不同。
3.情感态度 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教学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与不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培养记录的及时和有效性 【教学过程】
导入: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这些我们都常见,但是你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在PPT中插入一段学生所在校园中的一段视频进行播放。(播放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植物视频及图片,用校园中学生常见但又不了解的植物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讲授:
1、出示狗尾草的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用简画画出狗尾草的样子,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进一步了解其特征。
2、指出狗尾草的茎、叶、果部分,让同学们猜,如果没猜对的给同学们讲各个部分名称。同时写在黑板上。
3、出示车前草的图片,将它的各部分找出来。让同学们比较狗尾草和车前草各部分的形态特征(颜色、长短等)。让学生思考两种植物的异同,并在让同学在黑板上写下来。在学生意见不一致时让他们表达出来,并予以评价、总结。
(意图:锻炼学生绘画、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4、(出示图片)比 较樟树和狗尾草的茎,结合学生的观察比较,教师讲授木质植物和草质植物的概念。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杨 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树是木质植物,草是草质植物)播放视频。让学生观察各类大树和小草。学生观察比较归 纳并小组讨论,回答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
【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2起点和终点】推荐阅读: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09-26
六年级科学上册 能量与太阳教案 教科版06-15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0-08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0-05
三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07-02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教案12-14
2024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