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

2024-09-02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精选14篇)

1.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 篇一

《愚公移山》

选自《列子·汤问》。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通过写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A 字音:仞[rèn] 垣[yuán]曲 箕畚[běn] 始龀[chèn] 穷匮[kuì]

B 词语:

通假字:

①指通豫南:“指”通“直”。②始一反焉:“反”通“返”。

③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④亡以应:“亡”通“无”。

⑤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⑥陇断:“陇”通“垄”,高地。

一词多义:

①方:指面积,方七百里;刚刚,方其远出海门。

②且:将近,年且九十;况且,且焉置土石。

③曾:竟然,曾不若孀妻弱子;通“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④固: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坚决,吾义固不杀人。

⑤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⑥焉:疑问代词,放在哪里,且焉置土石;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古今异义:

①惩:古:戒。(惩山北之塞)←这里是“苦于”的意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今:处罚。

②阳:古:山之南,水之北。今:太阳。

③阴:古:山之北,水之南。(达于汉阴) 今:阴天。

④诸:古: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今:各个、许多。

⑤毛:古:草木。(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今:毛发。

⑥已:古:止,停止。(惧其不已也) 今:已经。

词类活用: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作动词,用尽。

聚室而谋:聚,动词使动用法,使…聚。

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荷担者三夫。(译:三个(能)挑担的人。)

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应为:汝之不惠甚矣!先说“甚矣”有强调意味。) 译:你太不聪明了。

2.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 篇二

一、以学生为本位, 有效呈现考点

教师不妨把近几年的中考文言文原题印发给学生,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 设置两个问题: (1) 你发现了近几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常常出现什么样的考题? (2) 你的发现给你的文言文复习带来了什么启发?就第一个问题, 学生不难发现:有的是比较阅读, 有的是纯课外阅读, 有考加点字的意思, 有考划分句子朗读停顿的节奏, 有考句子翻译, 有考对材料的理解、概括, 有联系链接材料或联系生活实际来发表自己看法…… 教师还应适时引导学生, 试试不看参考材料来解答部分题目, 然后再进行较深层次的发现。 诸如:有的加点字不看文章, 单纯看所在句子就可以得出答案;有的就是考通假字、词类活用, 是课内出现过的词, 只不过换了语言环境。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 教师再给予理性的归纳。

文言文考核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言文内容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 (1) 朗读节奏的把握; (2) 关键词语的意义与作用 (实词的解释、虚词的比较) ; (3) 主要信息的筛选与处理; (4) 文言句子的完整理解与准确翻译。二是在读懂的基础上对文章主旨、人物个性、情感倾向的把握及写作特色的发现与分析等。

以上归纳总结, 是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再进行的, 让学生探究规律, 找出问题的本质特征, 感受到自己的想法与教师的不谋而合。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激励和肯定,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会切实感受到 “不能丢开书本”, “以内养外”是文言文复习的重要途径。

二、逐册精选复习, 有效地夯实基础

逐册精选复习, 目的在于有效地夯实基础。这“基础”一为“基础知识”, 一为“基本规律”。

依据考点, 我们可以用四个复习板块来构建复习课堂: (1) 文学常识; (2) 划分句子朗读停顿的节奏; (3) 实、虚词解释, 句子翻译; (4) 内容理解。制作教学PPT, 每册书复习1~2课时。

板块复习是课堂复习的一条主线, 适时的“旁逸斜出”, 又能使课堂复习内容更加充实, 学生的思维量增大, 有效性增强。如复习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板块中《黄鹤楼》一文, 教师情境设问:“最近正如火如荼进行的‘青歌赛’, 问‘江南三大名楼’, 你答得上来吗?” (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和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 复习到《两小儿辩日》, 问:“出自哪里?体裁?我们还学过出自《列子》的哪篇寓言?”复习《黔之驴》, 问唐宋八大家;复习到 《爱莲说》, 问还学过哪些“说”? (《捕蛇者说》)

复习课本知识, 绝不是照本宣科, 简单提问书本白纸黑字现有的内容, 那是低效的。有效的复习课, 好比织网, 有经有纬, 疏密得当;有效的复习课, 要温故而知新, 举一会反三。

三、关注课堂细节, 有效地激发活力

1.关注情境, 使学生在激励中进步

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 教师评价活动的本质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 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绪, 使他们充满获得成功的信心, 帮助他们奋发上进, 纠正错误, 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记得上一届初三的文言文复习, 正值央视第十五届“青歌赛”的盛大举办, 于是笔者就在课堂上设置情境, 模拟素质考核进行文言文知识复习,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样, 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节目, 也非常适合复习课的情境设置。用一点小智慧, 给学生一些轻松, 让他们在一次次的鼓励中品尝到成功的愉悦, 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复习课就有了生命的活力。

2.关注后进生, 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文言文复习课上, 把那些最基本的又常在试卷中出现的知识点, 专门留给一部分后进生来回答, 也是教师要经常关注的地方,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的解释。在复习课上, 教师绝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节约”掉后进生回答问题的时间, 忽略掉后进生的客观存在, 要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学习。

3.关注课堂作业, 有效地巩固复习

心理学认为, 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 对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的判断和估计往往不同, 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不同的作业环境下, 学生在作业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实践证明, 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 其正确率、书写工整率以及“水分”大相径庭。许多教师习惯课堂“一讲到底”, 而把课内作业安排到课外让学生集中完成, 往往会影响作业质量, 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在课堂上要舍得留时间给学生写作业, 趁热打铁, 在课内完成, 对于巩固复习更为有效。

无论是怎样的复习课堂, 我们都应秉承这样的观念:“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 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使学生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 多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摘要:近年来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比重有所增加, 难度有所加大。打造高效的文言文复习课堂, 以学生为本位, 有效呈现考点。逐册精选复习, 有效地夯实学生的基础。关注课堂细节, 有效地激发学生活力。

3.中考备战如何复习文言文 篇三

一、字词复习策略

这里所说的字词是指狭义上的字词,即文章中出现的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古音字等特殊的字。对于这样的字,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贯穿“早”与“多”的思想。所谓“早”,就是尽可能地早一点了解字词的用法;所谓“多”,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看到一些真实的语言材料。具体情况,举例说来,容易明白,如:

(1)多訾古人之失。(zī)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

(3)默而知之。(zhì)

(4)笼盖四野。(yǎ)

以上的四例中,(1)中的“訾”是生僻字;(2)中的“属”是“嘱”的通假字,应该读“嘱”的音;(3)中的“知”为多音字,读”zhì”的音;(4)中的“野”是古音字,应该读“yǎ”。对于这四种情况来说,(1)难度不大,只要多查查字典就可以解决问题,而(2)(3)(4)三题则需讲清缘由,如讲出本字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或者指出古音。有人认为这样讲太烦琐,而且学生不易记住,但笔者认为,“记住的东西不一定容易理解,而理解的东西一定容易记住”。

有人认为,通假字、多音字可以多讲讲,对于古音字则没有必要,因为时代已经远去,读古音已无必要,读现在的音比较省劲,记得也容易,何乐而不为?但是,许多读古音的字都是押韵的,读现在的音就别扭了。比如,《寒食》中的“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的“斜”字,如果读“xié”的音,就打破了诗的韵律,而这首诗要是押“a”韵,读起来就会朗朗上口。这样的东西多讲讲,学生的理解就会多一些,对学习还是有帮助的。平时讲透彻了,复习的时候就简单了。

二、语法复习策略

语法复习的策略是功在平时,融会贯通。日常的语法教学是重点。在初中阶段,教材中所讲授的语法现象比较常见、浅显。主要的有:词类活用,句式判断。笔者的经验就是多读多看,熟能生巧。举例如下:

(1)舍相如于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以绳天下之梅。《病梅馆记》

(3)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增》

以上所举各例中,(1)(2)中的“舍”、“绳”两例是词类活用,名词用如动词;(3)(4)是两个句式,(3)是被动句,君被赵王幸;(4)是省略句,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5)为互文,意思是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6)为比喻。这几题如果只是简单告诉学生答案,学生也可以记住,但是如果类似的东西太多了,学生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就会混淆。

复习的时候,学生对于具体的题目已经了如指掌,他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集中资料,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记忆。记得多了,再进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对学习文言文大有帮助。

三、文化知识复习

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一定要重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中国的文明史源远流长,据专家最新考证,长江文明早在5000~6000年前就出现。如此之长的文明史,其发展从未间断,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我们必须尽早、尽可能多地了解古代文化,学习古代文化。

在教学与复习中,重点要放在文体知识、官职术语、天文计时、礼仪称谓、姓氏字号以及古代建筑等等。在以前,我们这样重视似乎有复古之嫌,但是现在国学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应该抓住机会,复兴优秀的民族文化。

四、思想观念的学习

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要借鉴古人的经验,学习古人的思想,以解决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学习古代文化的同时,要学习做人的道理。让学生能从文言文的学习中得到经验教训。如在学习《曹刿论战》中注意吸取鲁庄公和曹刿的长处,学习《郑伯克段于鄢》时,可以分析郑伯、姜氏的性格特点,从而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做人。

纵观历年以来的文言文试题,考查的不外乎字词、句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者对语言的赏析,只要我们平时教学注意讲深讲透、复习时注意整理、归纳,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学会迁移运用,那我们不仅会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而且会在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中占得先机,获得更大的进步。

4.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篇四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河边)

②圮于河(倒塌)

③二石兽并沉焉(一起;于此,在那里)

④阅十余岁(经过,过了)

⑤求石兽于水中(寻找)

⑥竟不可得(终于,到底)

⑦棹数小舟(划船)

⑧曳铁钯(拖着)

⑨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讲学,教书)

⑩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推究;事物的道理、规律)

是非木{(这;削下的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突然)

石性坚重(坚硬而沉重)

湮于沙上(埋没)

渐沉渐深耳(语气词,表示“罢了”)

不亦颠乎(通“癫”,疯狂)

众服为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

啮沙为坎穴(侵蚀,冲刷;坑洞)

转转不已(不停止)

遂反溯流逆上矣(于是;逆流)

○21如其言(依照)

○22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

○23但知其一(只)

○24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推断;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

通假字

曳铁钯(“钯”通“耙”,平整土地的农具)

一词多义

①之闻之笑曰(代词,这件事)当求之于上流(代词,指石兽)其反激之力(助词,的)

②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众服为确论(动词,是)

古今异义

①二石兽并沉焉 并古义:一起今义:并且

②是非木{ 是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词,是

③阅十余岁 阅古义:经历,过了今义:看

④但知其一 但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⑤渐沉渐深耳 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⑥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物理学

⑦如是再啮 啮古义:侵蚀,冲刷今义:咬

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名词作动词,划船)

, 7)第5篇 伤仲永

重点词语解释

①伤仲永(哀伤,叹惜)

②世隶耕(属于)

③未尝识书具(曾经)

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立刻完成)

⑥稍稍宾客其父(渐渐地)

⑦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⑧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⑨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⑩泯然众人矣(消失)

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

受之天也(承受)

贤于材人远矣(胜过;有才能的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

彼其受之天也(他)

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

一词多义

①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②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③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他的)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彼其受之天也(代词,他)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

④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⑤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到)于舅家见之(在)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从)

⑥之忽啼求之(它,代书具)借旁近与之(他,代仲永)余闻之也久(代五岁作诗这件事)不能称前时之闻(结构助词,的)传一乡秀才观之(代仲永写的诗)

古今异义

①或以钱币乞之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的条理

③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④泯然众人矣 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此,这今义:判断词

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②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③父利其然也(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

④稍稍宾客其父(名词作动词,用对待宾客的态度来对待)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

5.历史中考复习资料梳理 篇五

2、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变更统治机构,加强君权,设立了特色的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另外,明朝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

4、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的商品经济有较大的发展。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流通的货币。

6、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远航美洲、达·伽马远航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的空前壮举。

7、16世纪中期,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的戚继光抗倭功勋卓著;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他们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

8、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9、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

10、1636年,皇太极(清太宗)在盛京称帝,把女真族改为满洲,改国号为清,清军加紧对明朝的进攻,大军直抵山海关,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清军,引清军入关;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京师(今北京)成为清朝的都城,不久,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

11、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沉重打击了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我国领土,《尼布楚条约》是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

12、顺治帝封达 赖五世为“达 赖喇嘛”,后来康熙帝封**五世为“**额尔德尼”,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达 赖喇嘛”、“**额尔德尼”、驻藏大臣三者地位平等;乾隆时建立金瓶掣签,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14、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鸟梁海地区,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鸟),南达南沙群岛,是亚洲东部的国家。

14、清朝雍正皇帝时,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负责处理军国大事,严厉压制反清思想,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统治。

15、乾隆年间,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叛。

16、清明初年对外贸易政策是采取闭关政策。“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17、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18、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用毕生精力,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该著作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19、宋应星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科学家,他编写了《天工开物》,该书被译成多国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0、明代三部秀的小说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

6.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 篇六

第一册 (表一)

单元 阅读主题 主要课文 综合性学习写作训练

一 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紫藤萝瀑布、童趣、走一步再走一步 这就是我 自我介绍、家乡介绍

二 思考人生、追求理想 理想、我的信念、论语 漫游语文世界 ______中的语文、_____的学问

三 亲近自然、欣赏风光 春、济南的冬天、夏感、诗歌四首 感受自然 心中的美景

四 探秘自然、追求科学 化石吟、看云是天气、奇妙的克隆 探索月球奥秘 月球知识介绍、探月想象

五 体验亲情、感悟世事 羚羊木雕、风筝、散步 我爱我家 老照片的故事、家庭往事、妈妈的唠叨

六 丰富想象、社会百态 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盲孩子和影子 追寻人类的起源 外星人奇谈、人类起源之谜

第一册(表二)

名著导读 1、《繁星》、《春水》,主题母爱、童真、自然

2、《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附录与其它 1、硬笔书法

2、比喻p54;拟人p57

诗文背诵 童趣、理想、论语、春、济南的冬天、观沧海、此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天上的街市、课外十首

第二册 (表一)

单元 阅读主题 主要课文 综合性学习写作训练

成长足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伤仲永 成长的烦恼 给____的信、____的烦恼

热爱祖国 黄河、最后一课、木兰诗、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黄河,母亲河 我心中的黄河、黄河污染调查

杰出人物 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孙权劝学 我也追星 我崇敬的名人、读名人传记有感

文化艺术 社戏、安塞腰鼓、口技 戏曲大舞台 家乡的戏曲、____的经历

冒险探秘 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夸父逐日 漫话探险 探险的经历、探险家的故事

善待动物 珍珠鸟、斑羚飞度、狼、马 马的世界 马,人类的朋友、马,我为你骄傲

第二册(表二)

名著导读 1、《童年》,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在人间》、《我的大学》,在苦难中成长的故事。

2、《鲁滨孙漂流记》,笛福,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朋友及仆人名叫星期五。

3、《昆虫记》,法布尔,科普名著,文学经典,昆虫的史诗。

附录与其它 1、颜体书法欣赏2、汉语词类表(实词)

3、朗读的好处p12;读出感情p58;朗读注意重音p165;学习快读p189;

4、三步读书法p200

诗文背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木兰诗、孙权劝学、社戏、口技、狼、课外十首

第三册 (表一)

单元 阅读主题 主要课文 综合性学习写作训练

一 战争与和平新闻两则、芦花荡、雨果的信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想象未来战争和武器、评论历史战争

二 博爱与慈悲 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信客 让世界充满爱 记叙文

三 建筑与审美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桥之美 说不尽的桥 说明文

四 自然与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生物入侵者 走上辩论台 议论文

五 志向与追求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 莲文化的魅力 赏荷游记

六 山水与性情 三峡、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 怎样搜集资料 小论文

第三册(表二)

名著导读 1、《朝花夕拾》,鲁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2、《骆驼祥子》,老舍,老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理想主义旗帜与人生励志,青春奋斗等等

附录与其它 1、王羲之书法; 2、汉语词类表(虚词);

3、如何阅读记叙文p28;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p60;

4、如何阅读说明文p100;说明文的科学性p120;

5、说话要有中心p75;说话要连贯p156;

6、学习背诵p169;学习猜读p173;学习浏览p192;学习扩展阅读p196;

7、学习缩写p199;学习改写p204;学习扩写p208;学习续写p212

诗文背诵 背影、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三峡、答谢中书书、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归园田居(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课外十首

第四册 (表一)

单元 阅读主题 主要课文 综合性学习写作训练

一 人生历程与引路之人 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再塑生命 献给母亲的歌 母亲小传、母爱的故事、母亲,我想对你说

二 自然景物与心灵之声 雪、雷电颂、海燕、日与月 春天的踪迹 心中的春天、春天的故事

三 科普知识 敬畏自然、罗布泊、喂--出来 科海泛舟 科学小品、科普新闻

四 民俗文化 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 到民间采风 家乡的民风民俗、

家乡的_____节

五 读文识人 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 古诗苑漫步 古诗中的_____、

我与_____约会

六 游记散文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诗五首 背起行囊走四方 家乡美景介绍、旅游记

第四册(表二)

名著导读 1、《海底两万里》,法国,凡尔纳,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神秘岛》,科学与幻想,正义战胜邪恶。

2、《名人传》,法国,罗曼罗兰,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三位伟人,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善于抓住人物的“神”来写,而不单是“形”和“事”

附录与其它 1、唐人草书;2、短语结构类型表;3、句子成分简表;4、标点符号用法;

5、主谓句与非主谓句p21;句子成分p75;句子的主干p105;长单句的分析p147;

6、说话要简洁p37;说话要讲究方式p48;说话要看对象p111;

7、怎样精读p152;学习复述p171;写作的建议p194

8、对联的知识p241;

诗文背诵 雷电颂、海燕、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酬乐天、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山坡羊(潼关怀古)、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饮酒(其五)、行路难(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已亥杂诗、课外十首

第五册 (表一)

单元 阅读主题 主要课文 综合性学习写作训练

一 赞颂自然

(现代诗)

沁园春*雪、雨说、雨的诉说 以“雨”为对象的记叙文和抒情文章

二 人生追求

(书信演讲) 敬业与乐业、傅雷家书、微笑面对生活 竞争与合作的话题作文

三 少年成长

(小说)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 青春随想 青春的感受、梦想

四 求知上进

(议论文)

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格物致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感悟、好书推荐

五 社会百态

(古典小说) 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 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记叙文、议论文、中学生日常消费调查

六 激扬人生

(历史名著)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出师表、词五首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人物故事、人物评议

第五册(表二)

名著导读 1、《水浒传》,施耐庵,古典白话小说,反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人物描写细腻,突出鲜明的性格特征。

2、《傅雷家书》,家庭教育的典范,亲子沟通必读。

3、《培根随笔》,英国,思想家、哲学家、作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伟大人物,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

附录与其它 1、怎样读诗;2、谈小说;3、复句常用关联词;4、常用修辞;

5、正确使用关联词p203;

6、因果类复句p29;非因果类复句p36;怎样分析多重复句p110;

7、议论文的阅读(一)p115;议论文的阅读(二)p122;

诗文背诵 沁园春*雪、出师表、望江南(梳洗罢)、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封住尘香花已尽)、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课外十首

第六册 (表一)

单元 阅读主题 主要课文 综合性学习写作训练

一 歌颂祖国

(现代诗歌) 我爱这土地、乡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脚踏一方土 以“土地”为话题的作文

(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性、小诗都可以)

二 人间万象

(小说) 孔乙己、变色龙、蒲柳人家 走进小说天地 学写小说(环境、人物、情节)

三 讴歌生命

(现代散文) 谈生命、那树、人生 关注我们的社区 关注社区卫生、文明、安全、环保、就医、购物的实际问题

四 生活百味

(戏剧) 威尼斯商人、变脸、枣儿 乘着音乐的翅膀 音乐欣赏、音乐人介绍、音乐背后的故事、歌词中的文学知识等等

五 传统文化

(先秦散文) 公输、孟子、鱼我所欲也、庄子 孔子和孟子 孔孟名言小议论、孔孟故事拾趣

六 先哲智慧

(先秦诗文)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诗经 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 回顾初中生活、展望明天、盘点三年的学习、成长、交友、课外活动、家庭变化等等

第六册(表二)

名著导读 1、《格列佛游记》,英国,乔纳森*斯威夫特,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作者以童话的形式,展开奇异的想象,进行辛辣的讽刺。

2、《简爱》,英国,夏洛蒂*勃朗特,19世纪女作家,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以及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对更高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3、读读泰戈尔,20世纪印度文学巨匠,19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亚洲第一人。《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等等

附录与其它 1、谈谈散文; 2、谈谈戏剧文学;

3、句子结构要完整p28;句子成分搭配要得当p145;使用句式要单一p159;4、表达要合事理p63;语序要合理p154

诗文背诵 我爱这土地、乡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关雎、蒹葭、课外十首

7.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 篇七

师:同学们, 请看大屏幕, 一起读一读下面这些词语,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互相———相互 上天———天上 手套———套手

发奋———奋发 故事———事故 牙刷———刷牙

生1:我发现这些词倒过来念也有意思, 很有趣。

生2:这些相互交换的词有的意思相同, 有的意思完全不同, 有的倒过来念就是它的作用。

师:对呀, 灵动摇曳的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 仅仅交换顺序就能使语言更加诙谐有趣。像这样的词我们把它叫做“倒顺词”, 大家还认识哪些倒顺词?

生3:孙悟空还叫做孙行者、行者孙、者行孙。

生4:我听说“江西人不怕辣, 湖南人辣不怕, 四川人怕不辣。” (全场掌声)

师:你这“小鬼”见识挺广, 看来你是个辣椒王!

生5:有些四字词也可以交换, 如正大光明———光明正大;得意洋洋———洋洋得意。

师:你们都得意洋洋, 脸上写满了幸福。看来, 倒顺词还真不少呢!同学们, 如果给你几个不同的数字, 你能应用交换数字的方法写出几个不同的数吗?

生:能!

师:我们今天将用这种方法来复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板书课题)

评析:师生通过“倒顺词”游戏展开“热身运动”, 在短时间内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 融洽了师生情感, 活跃了气氛, 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实现学科资源之间的整合, 为启迪学生对给定数字进行数序交换、调整组成不同的数, 引导学生展开数的读写埋下伏笔, 将游戏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二、以练促理, 提炼方法

1. 组数练习, 初步体会数的读法。

师: (逐一出示信息:最小的自然数, 最小的质数, 最小的合数,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 请先把老师说的数字记录下来, 试试看, 你能用这些数字组成哪些数? (学生自由组数)

师:比一比, 在所写的数中, 最大的数是几, 最小的数是几?你是怎样交换的?

相机板书:4200, 2004, 4020, 2400, 4002, 2040。

师:齐读一遍, 说一说, 怎样读万以内 (个级) 含有0的数?

生:数中间的0只读一次, 末尾的0都不读。

师:不错, 这些数呢? (课件出示:42 4200004200000000)

师:奇怪, 同样是“42”, 为什么三次的读法明显不同呢?

生:第一个“42”在个级, 第二个“42”和第三个“42”分别在万级和亿级, 读万级和亿级上的数时要加上数级名称。

师:说到数级, 你对数位顺序表有哪些认识?

生:在数位顺序表中, 整数部分划分为3级, 从右边起依次是个级、万级和亿级, 每级都是4位。

生:在数位顺序表中,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生:数位和计数单位不仅字数不同, 而且它们的意义也完全不同。

师:很好!请在练习纸写出下列几个数的读法:4020000000, 4000200000, 4000000200, 4000000002 (动画演示2在不同的位置上移动) 。

(学生读数)

师:谁来说说怎样正确地读出一个多位数?

师生共同小结多位数的读法: (1) 先分级, 从高级读起, 一级级往下读, 读亿级、万级时, 按个级的读法去读, 然后添上级的单位“亿”或“万”。 (2) 每级开头或中间无论连续有几个0, 都只读一个0, 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师:你们真能干!老师带来一个奇怪的数, 只要你记住它, 即使我在“天涯海角”, 你也能联系上我, 想看吗? (大声地:想!) 好的, 千万别读错哟!不然, 我“不理”你的。 (动画出示手机号码, 学生在分级中读数。)

评析:这一教学环节, 老师以“捉迷藏”的方式复习相关数的概念, 运用课前“倒顺词”的方法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数, 在汇报交流中学生不知不觉复习了“数的大小比较”, 体会个级数的读法, 继而对比“42”分别在个级、万级、亿级的不同读法, 动画演示“2”在不同数位的读数练习中, 紧扣“0”在级头、级中、级尾这一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 使学生明白万以内的数 (个级) 的读写法是学习多位数的读、写的主干、根基, 是学习的基础。整个环节层层递进, 引领学生有序思考, 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 规律让学生寻找, 练习让学生尝试。教师神秘地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机号引入课堂,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在饶有趣味的练习中, 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 结合信息, 回顾多位数的写法。

师:感谢同学们都记住了“我”!下面请读一读这则信息:据统计, 师宗县上年财政收入十亿零八十万零八元, 写作 () 元, 同比增长25.4%。说一说, 你是怎样写数的?

生:亿级上的十亿写作10, 万级零八十万写作0080, 个级零八写作0008。

师: (假装糊涂) 奇怪, 零八十万, 怎么万级80的前面有2个0呢?个级零八, 怎么个级上跑出3个0在8前面?

生:每级四位, 万级80只占了两位, 前面得写两个0, 你瞧, 个级的8是一位数, 就要在8前面添三个0。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每级四位, 不足用0占位, (手指个级) 能把这3个0放在8后面吗?

生:不能, 那就变成八千了。

师:有道理!经济问题, 来不得半点马虎!看来写数也得分级书写。

归纳写法:先写出高级上的数, 再逐级往下写, 不足四位用0占位。

师:来, 用刚才的方法写出“世界之最”里的数。

出示:1.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拥有一千七百零七万五千四百平方千米领土。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拥有十三亿三千九百万人。

评析:此片段采用“信息———整理”教学模式展开复习, 在展示“财政收入”“世界之最”等信息中, 引导学生写数, 学生在讨论、口述、对比“0”的个数中, 进一步体会“0”占位的合理性及计数单位的意义。由逐“位”向逐“级”的写数转变, 加深了学生对数级的理解, 让学生弄清写数的来龙去脉, 沟通其纵横联系, 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

三、追寻简洁, 灵活应用

师:通过写数练习, 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生活中的数无处不在, 可这些数好长呀!

师:不过, 我们也能让这些“老长”的数变“简短”, 有时根据需要也可以用近似数来表示, 也就是“数的改写与省略”。以我国的人口数1339000000为例, 分别将其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和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试试看。

学生尝试练习后, 边分析边板书:

1339000000=13.39亿1339000000≈13亿

师:通过对多位数的改写与省略练习, 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呢?小组讨论后完成下表:

师:通过复习, 我们对数有了系统认识, 请完成下面的信息。

出示:师宗县目前有58251名学生享受免费营养早餐, 按每人每天3元计算, 全年 (按200天计算) 需要经费 () 元, 这个数读作 () ,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万,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对此, 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答题略)

8.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 篇八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 复习实效 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

学校、家长对孩子人生的第一次重要考试——中考的关注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的考试。语文作为中考的三大主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考试中,文言文所占比重一直居高不下,约占总分的13%以上,使得师生均花费大量时间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但许多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特别是复习文言文中不得要领,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却收效甚微。如何提高中考文言文复习实效,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调查研究,总结了以下几条策略:

一、寻找有效的教学目标

提高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复习实效,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实效”,它具体到语文教学中,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教学目标的完成量。要想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学目标的完成量,必须要做到两点: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二是保证一定时间内教学目标的完成率。高效课堂追求的是教学成果而不是教学速度,是教学成效、教学实效。如何达到这个要求呢?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弄清考查要求。要想提高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复习实效,首先要知道考什么。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归纳总结重要的考点。将其细化、分类,在教学中向学生重点阐述。新课标的第七、十一、十二条对文言文有规定,要求能够区分写实和写虚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以及作者思想感情;诵读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能够利用注释等理解浅显的文言文,并背诵优秀文章80篇等等。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文言文考试必须有字、词含义的积累。且需要背诵一定数量的文章,并适当做课外阅读练习,巩固对古诗词字词含义的理解,提高审美水平。

(二)解读考纲,把握中考文言文考查方向。考纲是中考语文的指路灯,所有的教学内容必须以考纲为基础。因此,语文教师需要认真研读初中语文考纲,弄清楚中考语文的考查范围和重要考点,明确文言文考查方向。例如,课标规定能够利用注释等理解浅显的文言文并背诵优秀文章80篇等。201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考纲中明确指出考试目标是:掌握150个文言实词,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句子。对中考考纲的详细解读,有利于在复习中有的放矢,提高中考文言文的复习实效。

(三)解读中考试卷,总结文言文考点。中考试卷相对于考纲来讲,是更进一步、更为精确的考纲。对当地语文试卷中文言文考题的详细研读,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考点,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文言文复习。例如2014年湖北省宜昌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试题即“观湖中之鱼,明世间至理”,给出一首诗《钓鱼不得》和一篇古文《湖之鱼》,考题是: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凭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等填到相应处;翻译画线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等等。通过对试卷的总结,可以发现,中考文言文考点主要是对词语、句子含义、作者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考查。

二、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提高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复习实效。

(一)紧扣教材,注重积累。中考语文的文言文题目主要来源于课本。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做到烂熟于心,将课本中的文言文熟读背诵,对其中的字词理解记忆,尽可能不丢分。对于课外阅读,要尽量利用课本所学字词等基础,来理解翻译。中考文言文中涉及考点的字词一般都是“古今异义”或是“通假字”等,涉及的句式绝大多数也都是文中句式的再现。因此,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时,要紧扣教材,以教材为基础,注意对这类字词、句式的积累。

(二)利用诵读,培养语感。朗诵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记忆文章内容、回忆字音字形、学习断句方法以及体会文章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大声朗诵课本中的文言文,读出文章中的停顿语气变化,揣摩深层的情感表达。

(三)加强练习,提高阅读能力。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形式则多种多样。教师应该选择与课本内容联系紧密的课外阅读,作为学生的基础练习,每天给学生制定任务量,使其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教师小组可以根据教材,编写文言文专题训练试卷,题型符合中考考试要求,内容涵盖中考语文大纲要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加强锻炼学生单位时间内的做题效率。最后,根据试卷测试情况,总结学生的薄弱点,进行强化练习,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

(四)归纳题型,总结答题技巧。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遵循考试大纲要求,其题型有规律可循。因此,教师要平时注重对考试题型的归纳总结,有意识地组织学生针对不同题型进行不同的强化练习,提高其阅读能力。而不同的文言文题型,又有不同的答题技巧。在对考试题型细心归纳的基础上,做好答题技巧总结,有利于提高文言文考试阅读水平。

三、以“把握形象”为例浅析如何提高文言文复习效率

(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组练习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合理分配成不同的小组,使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有利于学生巩固做题方法,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有利于文言文阅读复习效果的提高。

(二)精析答案。不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精细地分析答案都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有一个学习过程,而且是曲折的学习过程。对答案的分析,有利于学生了解答题的思维过程,总结答题要点。对照答案的讲解过程,学生易于理解接受,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做题思维,提高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复习水平。

(三)小结方法。归纳总结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实效提高过程中容易忽略但又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要总结个人想法的精华部分,进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学生要学会总结各种经验及答题技巧,这对提高文言文阅读的复习实效十分重要。

在中考语文科目中,加入对文言文内容的考查,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和发扬,有利于增加中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考试的最终目的是选拔优秀人才,同时兼具教学导向的重要功能。针对考试有效复习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影响着学生所学知识的有效积累和充分内化。因此,教师要坚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原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基础,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复习实效。

参考文献:

[1]洪松舟,卢正芝.中考文言文教学回顾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12).

[2]张璐.再议初中语文有效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2).◆(作者单位:江西省崇义县教育局)

9.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篇九

初一语文

杨老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梳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语法现象;

掌握停顿、短句的方法和规律

学会翻译,把握文意。教学时数:两课时 开篇词:

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外。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本节课,我们就文言文句式、文言文断句、停顿内容做一次复习。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项文言文句式。●文言句式理解

一、导入语

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

二、课前热身

选出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A.菊,花之隐逸者也

B.士卒多为用者

C.甚矣,汝之不惠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三、知识梳理

根据已学知识回顾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句式特点,并各找一例子。(学生交流,归纳)

1.判断句 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 “……,……也” “……,……者也”

“……者,……”等形式。

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④菊,花之隐逸者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为”等表示判断。如:①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③ 梁父即楚将项燕。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 非死,则徙尔。

⑥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3)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此人力士。2.被动句 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如:①士卒多为用者

②为予群从所得。(3)没有语言标志,意义上表被动 如:帝感其诚。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通常分为三种情况: 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何以战?”“微斯人,吾谁与归?” 成都戴氏教育

初一语文

杨老师

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忌不自信。”“弗之怠。” ③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何陋之有?”(2)定语后置

①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②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置于句后作补语。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行者休于树”

“徐喷以烟”

“屠惧,投以骨”

(4)主谓倒装 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幸哉,今日也。”

4.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②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④省略介词宾语。如:“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固定格式

如……何:把……怎么样。如太行王屋何?

以……为:把……当作。以虫草为林

……孰与……:……与……相比,谁……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得无……乎:怎能不……呢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不亦……乎:不是……吗 不亦乐乎?

四、课堂检测

从下面的语句中找出判断句和被动句。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④屠惧,投以骨

⑤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⑦苛政猛于虎也

⑧见渔人,乃大惊

⑨刿曰:“何以战?”

⑩君将哀而生之乎

●句子停顿和断句

一、导入语

文言断句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对文言句子能够正确地断句,可以看出同学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考试说明要求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而考生要了解文言文断句的一般方法。

二、考题呈现

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断句方略:

读文段,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明确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一般来说中考文言文文体主要是记叙性文段——把握事件梗概、有那些人物等等。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大的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成都戴氏教育

初一语文

杨老师

宋 人 或 得 玉 献 诸 子 罕 子 罕 弗 受 献 玉 者 曰 以 示 玉 人 玉 人 以 为 宝 也 故 敢 献 之 子 罕 曰 我 以 不 贪 为 宝 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 我 皆 丧 宝 也 不 若 人 有 其 宝

三、知识梳理 1.抓主干

①在阅读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这些一般是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往往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他们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让学生看下面的例子)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名词为:马、胡、人

而做主语的是“马”和“人”,“胡”只能成为入的宾语。所以正确的断句是: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动词,在文言文中往往是谓语,也可以根据谓语来判断句子成分,进而好断句。另外,表对话的动词如云、曰、谓、言等,我们可以在它后面直接断句。2.找虚词

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也可以做为断句的依据。

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②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

③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3.辨句式

古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也成为我们断句的好帮手。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4.明修辞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顶针、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总结梳理断句注意点:

①通读全句,了解整个句子的大致意思,可按内容或结构为界从中分开。②要正确理解词义,注意语序,切记不要仅凭现代汉语的习惯理解文言文。③利用多数文言文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句,文言文中使用对比,对偶、排比等修辞的句子,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和结构,可据此推断。

④利用“问”“对”“曰”“云”“道”等表示对话标志的字,推断出对话部分。

⑤利用虚词断句。如“盖”“夫”做发语词,常在句首;介词“于”“以”和连词“而”“则”一般在句子中间;“也”“焉”“矣”“哉”“乎”一般在句子未尾。

四、巩固练习

庞 葱 与 太 子 质 于 邯 郸 谓 魏 王 曰 今 一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否 二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寡 人 疑 之 矣 三 成都戴氏教育

初一语文

杨老师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寡 人 信 之 矣

答案如下:庞 葱 与 太 子 质 于 邯 郸∕谓 魏 王 曰∕今 一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王 曰∕否∕二 人 言 市 有 虎∕王 信 之 乎∕王 曰∕寡 人 疑 之 矣∕ 三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王 曰∕寡 人 信 之 矣 ●划分句子停顿

一、导入

学习文言文诵读是一个关键,读的内容在近几年考卷中还是有所体现,现就以读的节奏为例谈谈怎样断句,主要指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顿

二、尝试练习

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问今是何世

3.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4..故君子有不战 5.而乡邻之生日蹙 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其一犬坐于前 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三、知识梳理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永之人/争/奔走焉。“争”是“奔走”的状语,应该分开读。③佳木/秀而繁阴。④问/今是何世

⑤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④⑤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2.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 “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成都戴氏教育

初一语文

杨老师

3.“而”字后表示转折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和后边的词语存在修饰关系、顺接关系、并列关系,那么 “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余闻而愈悲。

4.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 来”的意思。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5.表示方位或时间性的词语后边要加以停顿。“俄而”“未几”“先”“中”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山行/六七里

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②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7.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①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后面应该停顿。②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8.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不能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

①余闻之也/久矣。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例①意思是“医生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作为功劳 ”,这样,读时就可以分别

把“医之好治不病”和“以为功”读在一起,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例②的意思是“处在朝庭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这样,句中的停顿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成都戴氏教育

初一语文

杨老师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如: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天门/中断/楚江/开

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上面的两句可读为“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四、课堂训练(考题呈现)

一、(云南省课改题)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 B、王之蔽/甚矣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二、(济南课改题)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余 闻 之 也 久。

三、(重庆北碚课改题)下面句子的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2分)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四、(邵阳市中考题)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2分)

A.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例

五、(重庆中考题)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这里“草木之花”、“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富贵”都是完整的短语,如果读断读碎,让人不知所云,因此这里A、C、D三项为错。

六、(山西课改题).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10.2014年中考文言文复习 篇十

1、首先按课本年级来复习。3年6本书。

2、再次按文章内容来整合知识点。(游记——战争——人物——杂文)

3、最后找准重点,针对性做题。

近三年中考文言文篇目:

2011年《岳阳楼记》

2012年《陈涉世家》

2013年《与朱元思书》

2014年重点复习篇目:(整体复习前提下,重点篇目)

1、孟子系列:《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2007年已考

2、游记系列:《满井游记》(2013年大热篇目,但没考。)

《醉翁亭记》

《桃花源记 》

3、人物系列:《送东阳马生序》(重点)《五柳先生传》(结合《桃花源记》复习,重点对陶渊明人物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

4、战争系列:《唐雎不辱使命》和《曹刿论战》结合复习。

11.中考记叙文考点梳理 篇十一

一、品味语言及表现手法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作用。

考察的重要词语多为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修饰性词语,根据词性来理解其表达作用。如:动词表现发生该动作的人物的心理(心情)或性格特征;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人物与事物的特征;而副词着重从表现程度的深浅轻重来看。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对文章内容及表达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理解句子应抓住关键词,分析其特点及含义,也可联系文章的背景和主题,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来体会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的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从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伏笔;作铺垫。从内容上,开篇点题;深化主题;说明主旨(画龙点睛)。具体如下:在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设置悬念,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总领下文。在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在文末,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内容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3、把握记叙文中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技巧。(1)一般来说,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常常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描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作的绘声绘色,细致的描绘与刻画。描写手法用得好,能使人物、事件和景物栩栩如生,生动形象。(2)记叙文中的说明是其补充交代,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3)记叙文中议论的类型和作用。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两种。它们的作用是引发读者思考,揭示记叙人物或事件的思想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理清记叙文思路、把握结构

1、记叙的要素及顺序和人称。

一篇记叙文要写清楚人物和事件,就要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一般来说,这六个要素都应具备。但在有的记叙文中如果某些要素是读者知晓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记叙文的顺序有三种:顺序、倒叙、插叙。顺序是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如《变色龙》。倒叙是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如《回忆我的母亲》。插叙是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件事,然后再把叙述继续下去。如《山中避雨》。顺序、倒叙、插叙三者无高下之分,阅读文章要注意分析作者安排顺序的意图。

2、把握文章的线索。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2)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3)以人物或人物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点背影——写背影——别背影——忆背影。(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讨厌——不耐烦——敬佩——厌恶——产生新的敬意——怀念。(5)以明暗线交织。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以毕业典礼为明线,而回忆爸爸为暗线。

三、鉴赏人物形象

1、把握人物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的思想行为及性格特点。人物描写是为塑造人物某种性格,表现人物某种心理状态,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它包括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直接描写人物,但有时又得从侧面或细节入手,这样更能完整的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的某种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生,揭示文章主题。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如《最后一课》,学生只要了解了法国当时濒临亡国的背景,就可以了解其中心了。

12.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 篇十二

一、重视方法指导和自主梳理, 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包含:口算 (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 , 估算 (以口算为基础) , 笔算 (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三位数) 以及除法的验算 (用乘法进行验算) 和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单元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首先应明确: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网络,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这是整理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学生的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在经历自主梳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

上课伊始, 首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学生对这部分学习内容所做的概括。这一教学活动是促使学生课前主动回顾这一部分学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联系, 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整理的方式采用画、图、表格、文字叙述等均可。由于三年级学习归纳整理的能力有限, 展示交流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和各种尝试, 不足的地方请同学互相补充或教师给予提示。展示完后, 教师还应在环节的衔接处进行引导, 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如教师可询问: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 你还有什么疑问?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而且由学生自己提出注意事项, 比教师反复强调效果要好。

二、重视教学方法和问题设计,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整理复习课中的练习题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解题能力, 教师如果就题教题, 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更不能落实整理复习的目标。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通过做习题, 有所得, 有所悟, 教师就应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只有精心设问, 不失时机地点评, 让学生自己悟出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 才能提高解题技能。要实现上述目标, 创设讨论氛围, 让学生自己总结很重要。如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课本第35页第1~3题, 然后设计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一:这3道题目的解答有什么共同点? (都用除法计算, 根据除法含义直接列式。)

问题二: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3道题的计算的? (第1题用口算, 第2题用估算, 第3题用笔算。) 接着追问:为什么选用这样的方法计算? (促进学生思考应如何选择计算方法。)

教师可在练习题的解题依据处进行设问。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比较等学习形式, 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 体会数学知识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问题三:分别说一说进行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你用什么方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

接着, 教师又在提示知识内在联系、探求知识规律处进行了设问。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 课本中安排的三道习题不再是孤立的, 而是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 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使学生进一步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 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 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放手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和计算过程, 交流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为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

三、重视习题设计和生生互动, 加深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理解

梳理知识脉络之后, 还要进行必要的练习, 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通过有效的练习, 切实提高“整理和复习”的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有效地发展。本单元“整理和复习”之后安排了练习九, 教师可结合练习九的内容进行习题设计, 如, 先估一估以下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876÷3;242÷4;856÷8;604÷3。这四道题把本单元笔算的重难点问题 (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的试除方法、有余数的除法、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等) 进行了综合, 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组织练习时, 学习优秀的学生往往是最先完成的, 为了让这部分学生有事可做, 老师往往要求他们“再检查一遍”或“把课本中的其他几道题目也做一做”。那么, 这些能力较强的孩子真会因比别人多做几道题就发展得更好了吗?面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可以让优秀的学生离开座位去帮助学困生进行作业的检查或辅导。这样, 使他们完成练习后有机会对题目进行更高层次的判断、思考, 甚至是讲解。而学困生在完成练习之后,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不一定“到位”, 难免会有困惑, 正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让这些好学生去当“小老师”, 既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自身的知识优势去帮助学困生,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算理和计算规律有不同层次的理解, 还可以弥补老师逐个指导学困生的困难。

1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 篇十三

高考文言阅读考查的关键是读懂原文,准确地把握文意,而能读懂原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能正确理解文中实词的意义。鉴于此,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对学好文言文和应试都大有裨益。

(一)根据汉字造字法推断词义

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我们能够从汉字的字形来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青少年是求学的种种艰苦时说: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能否理解该句的关键是对怠字的掌握程度。据造字法我们可知,怠是个形声字,从心台声。其形旁心,本义为心脏。从心的字的含义大多与人的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及人的道德品质有关。知道了这些。再联系手指不可屈伸一语和弗等词语,可推断出这里怠的含义是由本义怠慢、轻慢引申出来的懈怠的意思。

再如《赤壁之战》中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句中的引,是会意字,从弓|,其本义是拉开弓。这里若讲成拉开弓显然不通。如果能联系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这一句(即:一开始交战,曹军的军队失利),其意思就显豁了:像拉开弓一样把军队拉开;但因为是失利,所以不可能向前拉,只能向后拉。由于向后拉,再一联想,当然是后退退却了。

(二)根据词的语法地位推断词义

即审察该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以此来推断其意义。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烟涛微茫信难求的信字,通过对语法结构的分析,可知它是用来修饰谓语难求的,显然是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和形容词来充当,结合语境可推断出信字是的确实在(副词)的意思。

又如20xx年全国高考卷第11题,要求判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题面C项自放驴,取樵炊爨(cun)中的樵,给定的解释是打柴的意思,但它在句中已作了动词谓语取的宾语,而取在这里是砍打的意思,若再将樵解释为打柴岂不扦格不通了?

(三)联想成语推断词义

现代成语大量源自古诗文。有很多词语的文言意义在成语中保留下来。我们高中生已经掌握了相当数量的成语,在判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可借助成语来推断其意义。

例如,要正确理解《涉江》中腥臊(so)并御,芳不得薄兮句中的薄的意义,如果能联想到成语日薄西山,就会很容易地推断出这里薄的意义也是接近、迫近的意思。

又如全国高考卷第12题,A项善才绳之中的绳字,该项给定的解释是捆绑,这个解释是否正确呢?如果我们能联想到成语绳之以法这个成语中的绳指准绳这里有制裁的意思,便可推测到善才绳之中的绳也是这个意思。便可断定该项作捆绑讲是不正确的。该题B项先涕泣不自胜中的胜,解释为控制,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联想一些带胜的成语。如喜不自胜不胜其烦不胜枚举中的胜是尽的意思,都不是控制的意思,由此可推知控制是不正确的。

(四)根据对称规则推断词义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讲究对称。对称句放在相对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往往相近、相同或相反、相对。我们可根据这一规律来推断词义。

如《涉江》中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的以较难理解,但若借助之一整齐句式中词语的对应关系,就好推断了。贤和忠意思相近;用是被任用,这个意思显豁;而以对用,据此猜读,以应作被任用讲。

又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中的穷和达对举。若知道达义为得志便可推知穷义为不得志。

14.2011年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篇十四

教学类型:复习课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中考说明》解读:

2011年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选择继续延续2010年的模式——课外文言阅读材料。《南京市2011年语文中考指导书》提出了2011年语文文言文命题的内容是:一是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是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一般用法;三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四是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能简要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分值及题型:

分值约14分,第一小题一般为解释加点的实词(4分);第二小题一般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以选择题形式出现(3分);第三小题一般是翻译句子(4分);第四小题一般是拓展题(4分)。

一、文言实词辨析

1.通假字辨析。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还如:A.甚矣,汝之不惠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A项中的“惠”通“慧”,B项中的“亡”通“无”,C项中的“畔”通“叛”。

【练习】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一厝朔东

③ 百废具兴

④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⑤将军身被坚执锐

⑥为天下唱 教师点拨:

【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分册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2.接下来请同学们讨论这样一个例子,注意例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请一个同学先翻译这个句子,然后教师总结)从这个句子中可以看出 “妻子”“绝境”两个词都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妻子”在文中是两个词,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中则是一个词,仅指“丈夫的配偶”;“绝境”文中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没有出路的境地”。像这些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词就是古今异义词。

这类词是考察的重点,也是我们容易失误的地方。下面请同学们做练习。

【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的区别: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越明年 ...

③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复习方法:教材中这类词大部分都有注释,在以后的复习中,我们可以像复习通假字一样进行集中整理,但如果一个一个去找,可能太麻烦,建议大家在复习中要进行合作:三个人一组分年级整理,最后再汇总,这样能很好的发挥集体的优势,做的更好一些。

3.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道题。【例题】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此人可就见,而不可屈致也。

②自此指物作诗立就。

师生共同分析:。①句中的“就”是“接近、靠近”的意思,②句中的“就”是“完成”的意思。同样是“就”字,但意思却大不一样。象这样的词就是一词多义。

师:在文言文里面,一次多义主要以单音词为主,做这一类题时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意思来分析。

请同学们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做下面的练习,做完后请举手回答。

【练习】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体会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

①今以蒋氏观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②既克,公问其故/广故数言欲亡 ..

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④广故数言欲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拨:【复习方法】复习过程中①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4.文言实词里我们要复习的第四个知识点是词类活用辨析。词类活用辨析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打洞”。再请看下面几道例题:

【例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 ...这两道题考查对词类活用的辨析。①句中的“坚、锐”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坚”指坚固的铠甲,“锐”指锐利的兵器。;②句中的“生”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活下去”;下面我们相互讨论再做几道这样的题。

【练习】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并说明其活用情况。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④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⑥公将鼓之

教师总结:【复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

以上是文言实词的一些用法,接下来我们复习文言虚词的有关内容。

二、文言虚词辨析

文言虚词的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

如【例题】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虽我之死

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C.而乡邻之生日蹙

D.殚其地之出

这道题要求将“之”的用法区别开来。“之”有时做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B、C、D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有时做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只补充音节,A句中的“之”就是语气助词。

【练习】区别下列各组中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

①苛政猛于虎也

战于长勺

积于今六十岁矣 ...②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 ..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④学而不思则罔

学而时习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请学生进行解释。

教师总结:【复习方法】①掌握常用虚词“之、其、而、然、则、乃、以、于、且、者、乎”等的一般用法。②通过比较分析,体会文言虚词的作用。③为常用虚词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两、三个典型例句。

第二课时

三、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1.文言句式理解。

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

【例题】选出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A.菊,花之隐逸者也

B.士卒多为用者

C.甚矣,汝之不惠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这道题考查辨析文言句式。其中A项是判断句,C项是谓语前置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只有B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

【复习方法】①掌握特殊句式的特点,特别是其标志性词语。②选择部分典型的例句认真分析、体会,掌握特殊句式的基本翻译方法。

【练习】从下面的语句中找出判断句和被动句。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④屠惧,投以骨

⑤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⑦苛政猛于虎也

⑧见渔人,乃大惊

⑨刿曰:“何以战?”

⑩君将哀而生之乎

2.文言语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一般是中考的必考内容,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例题】翻译下面一句文言文。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

【复习方法】①选择部分文言语段,运用上面讲到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练习,特别要注意那些需要补充和调整的地方。②每段文字翻译之后,要与原文认真核对一遍,看看意思是否完整、准确,语言是否通顺、规范,如有不妥,再斟酌修改。

【练习】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四、句读

例:

1、今 齐 地 方 千 里

2、刻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

3、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4、盖 一 岁 之 犯 死 者 二 焉

5、僧 富 者 不 能 至 而 贫 者 至 焉 正确停顿前提:(1)正确理解句子含义,使朗读停顿与句译一致。

(2)弄清词与词在结构上的关系,再确定停顿的位置。停顿方法:

1.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句子的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

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动词----宾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

【复习方法】①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 ②句中短暂停顿,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可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练习】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1)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2)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4)可以一战

五、文意分析

阅读文言文,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还应该能够对文意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便于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观点和表达方式。

【复习方法】①注意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观点。②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和前后句之间的联系。③认真分析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练习】根据《愚公移山》中“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河曲智叟亡以应”一段,回答以下问题:

①选出对这段文字分析错误的一项。

A.这段文字写的是愚公对智叟错误观点的驳斥。

B.开头一句中的“笑”,写出了智叟自作聪明的神态。

C.“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写出了愚公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D.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教师总结:

上一篇:吊车设备租赁合同下一篇:层次分析法在供应链环境中销售商的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