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狂犬病相关知识

2024-07-25

预防狂犬病相关知识(共15篇)

1.预防狂犬病相关知识 篇一

狂犬病防制相关知识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又称“恐水病”,主要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动物咬伤所致。潜伏期一般为30-60天,但也可能长达几个月或数年。当人被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及舔舐伤口或粘膜后,其唾液所含病毒经伤口或粘膜进入人体,一旦引起发病,病死率达100%。主要症状是患者开始时焦躁不安,不适,头痛,体温略升,随后兴奋和感觉过敏,流涎,对光、声敏感,瞳孔散大,咽肌痉挛,吞咽困难,并出现恐水症状,甚至听到流水声就发生惊恐和痉挛性发作。兴奋期可能持续至死亡,或者死前出现金身麻痹。狂犬病的前驱期通常是在咬伤后数周内,狂犬病的早期可能表现为厌食、嗜眠、发热、吞咽困难、呕吐、尿频和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

但是狂犬病是可防、可控的。被可疑动物咬伤后,立即正确地处理伤口,根据需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和严格按照要求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则能大大减少发病的风险(越早接种,效果越好)。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能特异地中和狂犬病病毒,可立即起效。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病毒的保护性抗体。

赣榆县狂犬病预防处置规范化门诊工作职责

1、按照要求配备相关药械,通过规范渠道购买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保证质量。

2、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要求,规范做好暴露后伤口处理、疫苗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注射,以及开展暴露前疫苗注射工作。

3、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做好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与处理工作。

4、按照免疫规划接种信息管理要求,做好接种信息报告工作。

5、遵照免疫规划管理工作要求,加强资料管理,做好包括生物制品进销登记、门诊处置登记在内的各项资料登记、汇总和档案管理工作。

6、积极开展狂犬病预防知识健康宣传与咨询活动,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

7、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门诊管理,做好优质服务。

8、建立异常事件处置机制,确保门诊安全运转。

赣榆县狂犬病预防处置规范化门诊运行与管理要求

(一)疫苗与被动免疫制剂管理

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的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供应要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管理规定。狂

犬病预防处置门诊要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建立真实、完整的狂犬病疫苗及被动免疫制剂购进、分发、供应记录,记录应当注明疫苗及被动免疫制剂的通用名称、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单位(购销、分发)、数量、价格、日期(购销、分发)、产品包装以及外观质量、储存温度、运输条件、批签发合格证明编号或者合格证明、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名等要素。记录保存年限应超过疫苗或被动免疫制剂失效期后2年。狂犬病疫苗及其被动免疫制剂应存放在冷藏室内(2~8℃),并按照不同的厂家、批号、效期分别放置,标志醒目。

(二)消毒与医疗废弃物处理

按照《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避免院内感染。要认真贯彻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严格按规定对伤口处理、接种疫苗和注射被动免疫制剂等相关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置,并有记录。

(三)知情同意制度

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的接诊医生,负责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进行预防处置知识宣传与相应处置措施的解释,同时说明常见的疫苗接种与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反应以及其他注意事项。无论暴露者是否接受疫苗接种和/或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均须暴露者本人或其监护人在《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使用知隋同意书》(附件1)上签字确认。

(四)登记报告制度

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建立《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表》(附件2)和《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统计报表》(附件3),做好就诊病人的门诊登记,做到登记项目齐全,字迹清晰,并能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各种报表。

(五)严重犬伤病例处理

建立严重犬伤患者处置制度和严重犬伤患者合作治疗与转诊机制,保证有指定医院和相应的专科医生收治严重犬伤患者。

(六)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和报告

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人员须掌握常见接种异常反应处置技能、技巧,并按免疫规划异常反应报告要求及时报告。

(七)资料管理

1、生物制品出入库登记账册、测温记录本,知隋同意书、门诊登记表、疫苗批签发证明及各种报表等要记录完整。

2、门诊各种相关资料实行档案化管理,分类建档。

3、接种登记表等患者接种相关重要资料应长期保存,一般要求保存15年以上。

2.预防狂犬病相关知识 篇二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择经济欠发达的3个县,镇原县、康乐县、平川区,分别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每县2个乡,每个乡的所有村接种点均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一个乡为实验组,即要采取干预措施,另一个乡为对照组,即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在实施干预措施前后分别进行基线调查和干预后评估调查。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地理位置、经济条件、人口、卫生服务等外部条件基本一致。

1.2 研究对象

调查学龄前儿童家长,3个县共调查儿童家长340名。

1.3 调查内容

采取问卷的方式调查儿童家长对安全注射、不安全注射的危害、疫苗可控制疾病等相关知识。

1.4 干预措施

通过培训村医、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利用典型案例等方式对儿童家长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

1.5 资料统计处理

采用EPI Date进行数据录入,SPSS13.0、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3个县共调查学龄前儿童家长340名,对照乡168名,干预乡172名。对照乡儿童家长文化程度文盲占10.71%,小学和初中占70%,而高中文化程度只占19.65%;本地户口的占95.24%,外地流动的占4.76%。干预乡调查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也以小学、初中程度为主,分别占42.44%、31.98%,本地户口者的占93.02%,外地流动者的占6.98%(表1)。经统计学分析,对照乡和干预乡受调查儿童家长在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7,P>0.05)。

2.2 基线调查

根据基线调查数据分析,一半以上的家长认为“不安全注射会传染疾病”,对照乡和干预乡分别为60.71%和57.56%;两组家长对于预防接种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的观念不强,在打疫苗时主动要求用一次性注射器的儿童家长对照乡和干预乡分别为41.07%、45.93%。对儿童所接种疫苗所能预防的疾病,能回答正确的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为41.07%和45.93%,反映两组家长对儿童所要接种疫苗能预防什么病知晓率均不高。

调查发现,不论干预组还是对照组儿童家长对“乙肝的传播途径”的问题回答正确率均最低,对照乡和干预乡分别是22.62%、27.32%;而对 “乙肝会传染”问题回答正确的儿童家长较多,对照组为80.36%,干预组为78.48%。两组间各项问题的回答正确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干预后调查

调查发现,干预后干预组的儿童家长在“不安全注射会传染疾病”、“打疫苗时要求一次性注射器” 及“乙肝会传染”的回答正确率较高,在90%以上;与基线调查比较,回答正确率增幅较为明显的是“打疫苗时要求一次性注射器” “乙肝的传播途径”、“疫苗预防的病种”,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1,P<0.01;χ2=10.949,P<0.01;χ2=14.467,P<0.01)。

对照组、干预组的儿童家长对“乙肝会传染”的问题回答正确率在基线和干预后调查时都较高,经显著性检验,两组在前后两次调查的数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P>0.05;χ2=3.249,P>0.05);干预后调查,此问题回答正确率有所提高,但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1.821,P>0.05)。总体上看,对照组的儿童家长对相关问题的了解程度均低于干预组。见表3。

3 讨论

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安全知识的知晓是有效开展儿童预防接种的保障,同时,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与否、对免疫规划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态度如何,还有家庭经济条件等都是决定儿童能否按时进行免疫规划的五苗接种和避免发生接种后异常反应的重要因素[2]。

调查发现,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家长 “乙肝会传染”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就干预前较高,说明:通过政府与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宣传,对乙肝可传染的认知已是深入人心。但调查显示:不论对照乡还是干预乡的儿童家长,对乙肝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是可传染的”层面,而对“乙肝的传播途径”却不是很了解。干预后调查表明,虽然两组对该问题回答正确率略有提高,但干预组儿童家长通过村医入户、发放宣传册、典型案例等方式干预后,对“乙肝的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干预前后提高幅度较大。

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干预组的儿童家长在“不安全注射会传染疾病”、“打疫苗时要求一次性注射器” 及“乙肝会传染”的回答正确率均有了明显提高,而对照组的儿童家长了解程度显著低于干预组。无论是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儿童家长,80%都是经村医了解到疫苗及安全知识相关知识。这进一步提示我们应重视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相关知识宣传。

随着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实施,儿童接种疫苗的品种将越来越多,必须动员家长的主动参与和广泛宣传相关知识,应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标语宣传等媒体工具,广泛开展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使儿童家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计划免疫接种活动。

摘要:目的:了解干预前后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知识水平的变化。方法:在全省按照典型抽样方法抽取3个县,共调查儿家长340名,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措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干预实施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儿童家长对安全注射相关问题的知晓情况,除对“乙肝会传染”回答正确率较高外,达到80%左右,其余问题知晓率均低。实施干预后,干预组的儿童家长在“不安全注射会传染疾病”、“打疫苗时要求一次性注射器”及“乙肝会传染”的回答正确率较高,达到90%以上,对照组儿童家长知晓率较前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低于干预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宣传动员及运用典型案例对群众进行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相关知识可比有效的培训,提高家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意识。

关键词: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知晓率

参考文献

[1]陈晓艳,张淑芳.社区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认知及需求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03-396-03.

3.狂犬病的预防诊治措施 篇三

狂犬病毒在动物体内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组织、唾液腺和唾液内。

病毒对酸、碱、石炭酸、福尔马林、新洁尔灭等消毒药敏感。1%~2%肥皂水、70%酒精、0.01%碘液、丙酮、乙醚都能使之灭活。病毒不耐湿热,50℃加热15分钟,60℃数分钟,100℃2分钟以及紫外线和X线照射均能灭活。在冷冻或冻干状态下可长期保存病毒。在50%甘油缓冲溶液中或4℃下存活数月到1年。

1.流行特点。主要在犬间传播,病毒存在于犬的唾液中,通过伤口感染人,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发病。一旦发病,病程短、病死率100%。人及所有温血动物,包括鸟类都能感染,而野生动物可长期隐匿病毒,是自然界中传播狂犬病病毒的储存宿主。狗、猫、猪、牛、马及野生食肉类动物,如狼、狐、貂、臭鼬、豺以及松鼠、家鼠几乎全能感染。此外,吸血蝙蝠以及某些食虫及食果蝙蝠也可成为狂犬病毒的自然宿主。人被各种动物咬伤而患狂犬病的比例为:被犬咬伤者占88%,被猫咬伤者占4.7%,被狼咬伤者占4%,被其他野生动物和家畜咬伤者占3.3%。

2.症状。狂犬病的潜伏期变动很大,这与动物的易感性、伤口距中枢的距离、侵入病毒的毒力和数量有关。一般为2~8周,最短8天,长者可达数月或1年以上。犬、猫、狼、羊及猪平均为20~60天,牛、马30~90天,人为30~60天。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分为狂躁型、麻痹型两种,我国常见的为狂躁型。犬狂躁型分为前躯期、兴奋期、麻痹期。

前躯期或沉郁期:此期约为半天到两天。病犬精神沉郁,常躲在暗处,不愿与人接近或不听呼唤。食欲反常,喜吃异物,喉头轻度麻痹,咽物时颈部伸展。瞳孔放大,反射机能亢进,兴奋。性欲亢进,嗅舔自己或其他犬的性器官,唾液分泌逐渐增多,后躯软弱。

兴奋期或狂暴期:此期约2~4天。病犬高度兴奋,并常攻击人畜。病犬疲劳卧地不动,但不久又立起,表现一种特殊的斜视和惶恐表情,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又出现一次新的发作,狂乱攻击,自咬四肢、尾及阴部。

麻痹期:约1~2天。麻痹急剧发展,下颌下垂,舌脱出口外,流涎显著,不久后躯及四肢麻痹,卧地不起,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

整个病程为6~8天,少数病例可延长到10天。

3.防治。预防狂犬病最主要源头管理是加强犬的管理,必须有证养犬,给犬定期免疫,并实行拴养。

购买犬时必须询问犬的来源并要求出示有关证明。

如果饲养的犬一反常态,出现不认主人、遇人随时扑咬、眼睛发红、尾巴搭拉或夹着尾巴行走等症状时,该犬可能是狂犬,应该引起高度警惕。

对犬等动物实施预防性接种,保证动物不携带病毒。

消灭流浪犬。

发现病犬及病畜,一般不易治疗,应立即捕杀。。

特别是在城镇饲养犬时,有关部门应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及预防机制。

4.人患狂犬病的症状及处理。人的狂犬病潜伏期为10~30天,长的达1年以上。病初常有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症状,类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喉头有紧缩感。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高度兴奋,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体温常升高。一般在发病3~4天后,因全身麻痹而死亡。人被病畜咬伤,应迅速用20%肥皂水冲洗伤口,并用30%碘酊处理伤口。及早接种狂犬病疫苗,结合注射狂犬病免疫血清。还可应用镇静、抗痉等药物治疗。

4.预防狂犬病相关知识 篇四

调查

【摘要】 目的 在对儿童进行疫苗的接种的时候,我们必须掌握好相关的知识,所以我们抽取了近六年1900名的流动的儿童作为调查的对象。结果 我们在调查儿童的接种率时,发现这些儿童的家长大都是初中或者是小学的文化的水平,较少的部分是高中,这些家长的收入大多是在2500元左右,所以针对接种,大家为了儿童的健康还是考虑去接种的,所以建证率是比较高的,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建证率,在几个接种率中最高的就是乙肝的接种率,达到了百分之百的接种,流动家长除了给自己的孩子接种乙肝,其他的也接种,接种率是很高的,说明了流动儿童的家长在这个方面的意识还是很强的,对于100元以下的还是可以接受的,并且是可以承受的。结论 针对上述的情况,所以我们调查的淄川区流动儿童的覆盖率和接种宣传的效果,提高建证率,并且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疾病预防的知识,为今后我们的宣传工作做好基础,也提高儿童的身体健康的水平。

【关键词】 流动人口;免疫预防;调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81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782-01

淄川区地处鲁中,商业贸易发达,建陶、化工企业规模较大,外来流动人口众多。为流动儿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我们工作的难点就在于流动儿童是流动的,流动儿童的户口相当难管理,所以需要

我们联合国家的力量来对流动儿童的疾病的预防做好准备,并且制定相应的规范,并且通过随即抽样的方法对这些流动的人员进行疫苗的接种,大力发挥整个国家的力量,提高疫苗接种的知识的普及率。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居住在城区三个街道中的200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流动儿童及其家长。

1.2 调查内容 对家庭一般情况(流动儿童家长的姓名、性别、年龄、户口所在地、现住址、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年限、家庭经济收入情况)、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建卡率、免疫规划单苗接种率、基础疫苗覆盖率以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免疫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对自费疫苗的接受程度等。

1.3 方法 制订统一的调查方案,对调查人员集中统一进行培训,对辖区内的流动儿童挨门逐户进行问卷调查,并按调查表上的内容逐项询问填写。

1.4 资料统计分析 对所有的调查资料进行逐项审核,凡未按规定填写或有逻辑错误的均视为不合格资料予以删除。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流动儿童1875名,其户口所在地外省以浙江、安徽、河南三省较多,占36.21%(679/1875),省内外市以临沂、枣庄、泰安三市为主,占44.75%(839/1875),其他为19.04%(357/1875);居住三个月以上占92.16%(1728/1875),居住三个

月以下占7.84%(147/1875);流动儿童父母职业:男性以个体户和民工为主,分别占41.93%(787/1875)和36.75%(689/1875),女性以个体户和家务为主,分别占37.23%(698/1875)和47.63%(893/1875);文化程度以高中、初中和小学为主,分别为33.97%(637/1875)、49.28%(924/1875)、10.77%(202/1875),文盲占

5.98%(112/1875);经济收入情况:平均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2000-3000元、1000-2000元、1000元以下的分别占17.97%(337/1875)、64.97%(1218/1875)、12.05%(226/1875)和5.01%(94/1875)。

2.2 流动儿童免疫预防的现状

2.2.1 建证率 本次调查的1875名流动儿童中建证734人,建证率达97.81%。其中在现住址建证的1171人(62.45%),在原籍建证的704人(37.55%)。

2.2.2 疫苗接种情况 卡介苗的接种率为96.32%(1806/1875),脊灰疫苗的接种率为96.43%(1808/1875),百白破疫苗的接种率为98.72%(1851/1875),麻疹疫苗的接种率为96.21%(1804/1875),乙肝的接种率为100%(1875/1875),其中乙肝首针及时率为94.51%(1772/1875),五苗全程的覆盖率为94.45%(1771/1875)。另外,本区外乡镇儿童的基础疫苗接种率最高为100%,而外省流动儿童的基础疫苗全程接种率仅为95%,为最低。

2.2.3 计划免疫知识掌握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家长免疫预防相关知识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其中对乙肝疫苗预防何种疾病的知晓率最高,为100%,对卡介苗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最低,仅为62.35%,对百白破疫苗预防的疾病知晓率为78.75%,见表1。

2.3 对免疫预防态度和二类疫苗的接受程度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家长的收入都不是很多,但是对于孩子的疫苗接种,还是很同意的,家长根据自己的能力给自己的孩子进行疫苗的接种,大致的是100元以下的家长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100元以上就有较少的家长接受了。讨 论

通过调查发现,淄川区的流动儿童家长其户口所在地外省以浙江、安徽、河南三省较多,占36.21%(679/1875),省内外市以临沂、枣庄、泰安三市为主,占44.75%(839/1875);流动儿童父母职业:男性以个体户和民工为主,分别占41.93%(787/1875)和36.75%(689/1875),女性以个体户和家务为主,分别占37.23%(698/1875)和47.63%(893/1875);这些家长的文化程度偏低,这也是我们调查和关注的重点,因为这些家长的文化程度和收入有着一定的关联度,流动儿童的家长我们调查的结果时收入也不是很高,大都是在2500左右的水平,这就为我们的宣传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不利于我们工作的展开,也不利于儿童疾病的预防。

通过调查发现,在具体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经过多年的宣传,流动儿童的建证率已经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的水平,基本是达到了95个百分点,虽然这些家长收入的水平不是很高,但是社会的影响力还是很强大的,大家对疾病的预防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加上现

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女,家长也加强对孩子健康方面的投入,意识是逐步提高的。

我们经过不懈的宣传,特别是通过在接种疫苗的门诊进行预防疾病的宣传,并且通过对这个方面知识的讲解,家长还是对疾病的预防有了清楚的了解,这对我们的疾病的预防有着很大的好处,为以后开展其他疫苗的接种提供了基础。

我们要加大宣传的力度,不能只是通过一种宣传的手段,逐步提高各个街道接种,并且作为接种的医生要做好宣传的工作,工作要及时。并且还要做好对人口的普查的制度,加大对流动儿童的检查和关心的力度,加强预防工作。

5.六班《预防狂犬病 》教案 篇五

大兴地中心完小

六(5)班

主讲:乔凤英 教学目的:了解狂犬病的基本知识和狂犬病的危害从而引起对狂犬病防治工作的重视,以便认真做好防治工作。

教学重难点:

1、狂犬病的预防措施。

2、狂犬及可疑狂犬的识别。

教具准备:本班密丽忠同学被自家狗咬伤的事例,课件。教学时间:2012年5月11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感受猫、狗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1、交流学生收集的资料。

2、被狗咬伤了怎么办?

3、看图片。(课件)

4、学生交流看图后的疑问。

三、怎样预防

狂犬病的危害我们已经有目共睹了,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猫和狗这类小动物,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狂犬病呢?(小组交流)

1、学生小组交流。

2、指名反馈。

3、师生互动解疑。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预防狂犬病

1、什么是狂犬病?

2、被狂犬咬伤,就肯定要得狂犬病吗?

3、被狂犬咬伤后是否发病有很多影响因素:

4、被犬咬伤后,伤口如何处理?

5、人发生狂犬病后都有哪些症状?

6、狂犬病毒通过哪些途径进入人体并繁殖?

7、人与人接触能传播狂犬病吗?

8、狂犬疫苗必须在被狂犬或可疑狂犬咬伤24小时以内接种才有效吗?

9、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接种的疫苗是否有效?

10、年轻夫妇在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能否要孩子?

6.狂犬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篇六

1、饲养宠物的家庭应圈养好自己的宠物,不要与宠物过分接触。教育群众特别是儿童尽量不要挑逗猫狗等动物,减少被抓伤、咬伤的机会,不要让猫狗舔舐皮肤伤口和黏膜。

2、家养犬猫等宠物应定期到兽医部门注射兽用狂犬病疫苗,以降低动物狂犬病的发病率。

3、如发现疯犬或可疑疯犬应立即处死,焚烧或深埋地面2米以下,严禁宰杀、剥皮和食用。

4、积极开展暴露前免疫。因为部分病人从暴露到发病的时间很短,在狂犬病疫苗还未全程接种完既发病。这些病人即使接种高质量的狂犬病疫苗也难以得到保护。因此,接触动物机会较多的人群,如饲养动物的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从事狂犬病病毒分离、鉴定、研究等工作的实验室人员、兽医、动物管理员和野外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居住前往狂犬病流行区的人,可进行暴露前疫苗接种,共3针,0天(注射当天)、7天、21(或28)天各注射1针。

5、当被犬猫或其他动物咬伤、抓伤时,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和及时、全程、足量接种狂犬病疫苗,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必要时应使用被动免疫生物制剂。

(1)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对于预防狂犬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Ⅲ级暴露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的Ⅱ级暴露者以及Ⅱ级暴露但暴露部位位于头面部者、且致伤动物高度怀疑为疯动物时,建议使用被动免疫制剂。目前较为成熟的用于狂犬病预防的被动免疫生物制剂有两种:人源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纯化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

7.狂犬病预防的健康教育 篇七

1 流行病学

1.1 传染源

人狂犬病由病犬传播80%~90%, 其次病猫、病狼、吸血蝙蝠、许多食肉野生动物如狐、獾、浣熊、臭鼬等可以作为人狂犬病的传染源, 狂犬病患者不是传染源。

1.2 传播途径

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唾液中, 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 (约占98%) 、抓伤, 病毒自皮肤损伤处进入机体;黏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门户, 如眼结膜被患病动物唾液沾污, 肛门黏膜被狗触舔等, 均可引起发病;此外, 也有经呼吸、消化道感染的病例报道。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 病毒可通过尘埃或气溶胶传播。如在实验室中对感染病毒的脑组织进行匀浆化时, 所造成的飞沫传播也可导致人感染。狂犬病在人群之中水平传播的可能性很少, 但这种传播20世纪70年代就有报道。如通过器官移植传播、通过胎盘传播等。

1.3 易感人群

人普遍易感, 兽医、动物饲养者、猎手、皮革加工人员最容易遭受感染。另外旅游者、洞穴探险者等野外活动人员、相关动物从业人员和实验室相关研究人员均有被感染的危险。在感染人群中, 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小者高于年龄大者。咬伤头部、面颊、手指等处的发病机会较多;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的发病机会较少;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病疫苗者不发病或发病率低。 人对狂犬病病毒普遍易感。兽医、动物驯养员、宠物医院的工作人员、野生动物捕捉与饲养尤易遭受感染。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以青少年较多。

1.4 发病因素

咬伤部位:头面、颈等咬伤后发病机会较多。 咬伤程度:创口大而深者, 发病机会多;被咬者有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发病较多。咬伤口局部处理情况:未按要求及时严格处理伤口者的发病率高。 未及时全程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者发病率高。

1.4.1 季节分布。

可发生于任何季节, 但春、夏季病例多, 冬季病例少。

1.4.2 管理传染源。

对犬进行管理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

1.4.3 伤口处理。

及时有效的处理伤口可明显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早期伤口的处理极为重要, 伤口严重者要去正规医院进行处理。主要为清创, 立即用20%的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彻底清洗伤口和搔伤处, 至少20min。再用75%的乙醇或2%的碘酊或络合碘涂搽。也可以用1%苯扎溴铵冲洗以清除或杀死病毒。伤口较深者尚需导管伸入, 以肥皂水做持续灌注清洗。如有高效价免疫血清, 皮试后可在创伤处做浸润注射。伤口切勿缝合包扎, 亦可酌情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1.4.4 预防接种。

对防止发病有肯定价值。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去正规的防疫部门, 切勿用不规范疫苗, 如果疫苗不合格, 不但起不到预防作用, 而且会给肌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预防及防治

2.1 预防接种

2.1.1 暴露前接种:

凡有接触狂犬病病毒危险的人员, 如兽医、动物驯养员、林业从业人员、屠宰场工人、狂犬病实验人员等应于0d、7d、28d各肌注1ml (效价不低于2.5IU) , 共3针。

2.1.2 暴露后接种:

暴露后免疫程序按下述伤及程度分级处理。 (1) Ⅰ级暴露。 触摸动物、被动物舔及无破损皮肤, 一般不需处理, 不必注射狂犬疫苗。 (2) Ⅱ级暴露。未出血的皮肤咬伤、抓伤、破损的皮肤被舔及应按0d、3d、7d、14d、28d各肌注1ml, 共5针。 (3) III级暴露。一处或多处皮肤出血性咬伤或抓伤, 或伤及头面、颈或确诊疯动物唾液污染黏膜者, 应于第0、1、2、3、4、5、10、14、28、90d各肌注1ml, 共10针。并用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做咬伤局部浸润注射, 按需要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 以及适宜的抗菌药物。

2.1.3 免疫期:

免疫期2个月, 全程免疫后3~6个月, 再次咬伤需加强注射2次, 间隔1周, 剂量为1ml, 超过6个月再被咬伤则需全程免疫。

2.1.4 禁忌:

由于狂犬病为致死性疾病, 暴露后程序接种疫苗无任何禁忌证。

2.1.5 注意事项:

8.预防狂犬病相关知识 篇八

【关键词】 伤口处理;预防接种;健康教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66-02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于机体被带病毒的动物咬伤后,病毒在咬伤部份侵入,然后从局部神经肌肉侵入到邻近的神经细胞,最后侵犯到中枢神经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进行性几乎是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它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目前预防狂犬病唯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狂犬疫苗。本人对2011年5月——7月到我中心二类疫苗门诊部接受狂犬疫苗注射的暴露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结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5-7月,在我中心按受狂犬疫苗注射的患者有71例,其中男39例,女32例,年龄在2-68岁,对患者疗程注射进行咨询,第一针16例,第二针12例,第三针13例,第4针9例,第五针21例,其中6人为Ⅰ级暴露,25人为Ⅱ级暴露,3人为Ⅲ级暴露。

2 方 法

对患者的伤口情况和注射疫苗之后的效果进行观察。

2.1 Ⅰ级暴露 伤口不作处理,注射狂犬疫苗;Ⅱ级暴露:对伤口进行处理并注射狂犬疫S苗;Ⅲ级暴露:伤口按暴露后按程序处理,注射狂犬疫苗和破伤风抗毒素,与此同时,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再给与有针对性的家庭指导。

2.2 Ⅰ级暴露 指的是没有出现皮肤破损,仅限于與动物触摸动物或者是被动物舔舐。Ⅱ级暴露:指的是被动物咬伤、抓伤,但是并没有出血或者是破损的皮肤被动物进行舔舐,粘膜被可疑或确诊的疯动物唾液污染。

3 结 果

接种疫苗有效率98、5%,1例第一针注射后,一个月后再来注射第二针,16例主观感觉朱感觉注射部位有肿胀和疼痛感,12例在注射后出现乏力和疲倦症状,且该症状在第一、二针注射时的发生率较高,1例伤口感染、化脓,除了要求其注射狂犬病病毒血清外,每天到本中心门诊部加强伤口处理和抗感染治疗,17天伤口Ⅰ级愈合。直至7月底无一例狂犬病传染病例报告。

4 健康教育的内容

4.1 加强宣传教育,切断传染源 动物在生长繁殖中存在差一定的周期变化,即所谓的“发春”期,临床上常发现狂犬病暴露发生在春夏季最多,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动物容易暴躁,不同年龄、职业人群都有普遍的易感性,以小儿多见,因此,加强动物管理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家长要定期对家犬进行防疫检查和预防接种,避免小儿和狗接触,社区要加强人群的防范意识,禁止狗只在公共场所走动,发现疯狗要及时捕杀、隔离、告诫不要宰杀和吃用带病毒的动物,倡导尽量减少饲养狗只,切断传染病。

4.2 实行正确的伤口处理 伤口冲洗的目的是破坏伤口处的病毒,防止其增殖和穿透周围神经传到大脑造成损伤,因此正确、及时处理伤口是预防狂犬病的第一步,应指导患者立即挤出血,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冲洗伤口,经初步处理后即到医院作进一步处理,到门诊后用2%碘酊和75%酒精消毒伤口,处理伤口时间不少于30分钟,对伤口较深的,应扩创或用导管行深部冲洗,同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抗生素,向患者解释伤口不宜包扎和缝合,以免病毒在局部扩散和暴露会利用紫外线杀灭伤口病毒,也不要随便在伤口上用药,临床上Ⅰ级伤口不需处理,Ⅱ级以上的伤口应按以上常规进行伤口处理。

4.3 安全合理进行狂犬疫苗的注射 相关数据显示狂犬咬伤病的发病概率为15%-30%,但经过积极的伤口处理和注射疫苗后,其发病率下降到0.15%[1]。由此可见,足量、全程进行狂犬疫苗的注射是避免狂犬病发生的最佳方式[2],以下是一些狂犬疫苗的注射工作指导:其一是明确接种的对象,对于Ⅰ级暴露者来说无需进行疫苗注射;对于Ⅱ级暴露者来说,需要立刻进行注射;对于Ⅲ级暴露者来说,不仅要注射疫苗同时还要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其二是选择接种部位,临床将上臂三角肌作为最佳注射部位,针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应该选择大腿外侧区部位进行注射,为了有效避免疫苗注射在脂肪层发生硬结而导致接种失败,要需注意不能在臀部进行注射。其三是确定接种时间,临床表明,最佳的接种时间以伤口形成后在空气中暴露3小时之内为宜,次之是在伤口形成24小时或48小时之内。倘若没有在以上时间内金牛星注射,则在狂犬病的潜伏期进行注射也是有效的,狂犬病的潜伏期为半个月-3个月,进行接种时需按照0、3、7、14、28全程注射,倘若接种者在1年内再次暴露可不用接种,如果在5年内再次暴露就要重新再接种5针。对发热、急性疫病的人群,要在病情稳定之后进行接种。其四是特殊人群的接种,狂犬病是一种能够致死的疾病,因此,一旦暴露,对于没有禁忌症的人群须立即注射疫苗,岁孕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也一样。其五是疫苗接种需注意的事项,嘱咐注射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禁食辛辣食物,不能饮用浓茶和酒,同时不能使用皮质醇类及免疫抑制剂。其六是疫苗的保存要求,贮存在2°-8℃避光保存,使用前应检查容器外观标签,有效期是否符合要求,切勿将疫苗外带,以免影响疫苗效果及发生副作用。⑦其它:原则上避免使用不同型号、不同厂家的疫苗,以防注射意外时查找原因,由于实际情况无办法的才注射。

5 讨 论

随着经济发展,社区很多家庭都喜欢饲养宠物,但却缺乏有效的动物管理,缺乏相关的处理和预防意识,导致狂犬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相关数据显示,狂犬病的发病率位居我国目前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狂犬病毒的致死率极高,因此,做好暴露人群的相关健康教育,加强疫苗接种预防和伤口处理的实践教育,进行实践教育时,切忌千篇一律,以免由于内容繁琐而引起患者的厌恶心态和影响护理工作进度。通过加强动物管理、伤口处理,能够有效的切断传染源,防止进一步的扩大传染,在此基础上,及时的就医接种疫苗,对狂犬病发病作进一步的预防,从而提高个人及家庭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梅芳,应萍.传染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4.

[2] 陈香珍.狂犬病的预防护理.增刊.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7(22):37.

9.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指南 篇九

仪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唐蜜

内容提要:

1、领导重视;

2、狂犬病暴露后伤口处置;

3、狂犬病暴露后的免疫;

4、狂犬病免疫接种的管理。

一、市卫生局郑和平局长重要讲话

南充市特别是仪陇县狂犬病疫情形势严峻,仪陇县狂犬病发病数排全国县级第三、排四川省县级第一、排南充市县级第一;

强调卫生部门在狂犬病防制上做的不够,主要是宣传不到位、处置不规范; 要求各县加强培训、加强宣传,对培训宣传效果将进行目标考核及评估检查; 为控制狂犬病疫情,卫生部门因抓好以下几点:

1、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知晓狂犬病防制知识,2、广大医务人员知晓正确处置伤口、正确使用疫苗及被动免疫制剂,3、应保障疫苗的供应及正规合法,4、要具有依法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医疗纠纷。

二、狂犬病暴露后伤口处置

(一)狂犬病病毒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乙醇、甲醛、碘制剂.季胺类化合物敏感,容易被杀灭;对日光、紫外线和热敏感;

(二)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1.水流冲洗的机械力量能有助于减少伤口的病毒残留量。

2.彻底冲洗和消毒伤口可大大降低暴露者感染的风险,第一步: 立即进行局部伤口处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暴露; 第二步: 应根据患者疫苗接种史和伤口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理。

严重者的伤口处理,伤口的清创处理请咨询综合医院相关科室;尽量避免缝合伤口,如须缝合,应保证免疫球蛋白按上述要求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需用抗生素或抗破伤风措施时,应在局部处理后再进行。

(三)WHO对暴露后处理的指导原则

暴露于蝙蝠者,按照III类伤口处理;暴露于啮齿动物(鼠、兔等),也需要暴露后免疫治疗。

(四)狂犬病暴露后伤口处置指导原则释义

WHO和我国均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I级:符合以下之一者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II级:符合以下之一者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在难以用肉眼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为II级,无疼痛为I级.不能够肯定时算II级。

II级暴露: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II级暴露者免疫功能低下,或II级暴露位于头面部者,且致伤动物高度怀疑为疯动物时,建议按III级暴露处置。

III级:符合以下之一者:

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贯穿性”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

2.破损皮肤被舔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

3.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常见情况有与家养动物亲吻、小孩大便时肛门被舔以及其它粘膜被动物唾液、血液及其它分泌物污染。

III级暴露:立即处理伤口

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接种狂犬病疫苗。

三、狂犬病的免疫与预防

人类对狂犬病毒的易感性,人类对狂犬病毒没有自然免疫力,无隐性感染者,人被疯动物咬伤.抓伤后狂犬病的发生率为30-70%,如能正确处理伤口、使用疫苗和抗血清,发生率可降到1%以下。前提: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抗狂犬病血清和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制品质量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与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免疫预防的预期效果。

(一)特殊人群的疫苗应用

孕妇:目前研究表明,合格的狂犬病疫苗不会对孕妇产生不良影响,也不会影响胎儿。首先,狂犬病疫苗为灭活病毒疫苗,灭活病毒不能通过胎盘屏障,不会导致胎儿出现异常;其次,目前国内外开展的研究均未发现狂犬病疫苗引起流产、早产或致畸现象。

哺乳期妇女:乳期妇女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可继续哺乳,不会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新生儿和婴幼儿:新生儿、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和机体免疫功能尚不健全,被疯犬咬伤后,患狂犬病的危险性比成人要大。一旦暴露于可疑动物,务必及时、规范地处理伤口,并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必要时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计划免疫接种期的儿童:正在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可按正常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目前研究未发现狂犬病疫苗和其它疫苗(包括儿童计划免疫疫苗)同期使用会对免疫效果产生相互影响。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也可按正常免疫程序接种其他疫苗。鉴于狂犬病的致死性,应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

(二)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1、接种时限:原则上是越早越好。暴露者只要未发病,不管距暴露时间多久仍应尽快接种疫苗,将发生狂犬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2、接种针次于:第0(注射当天)、3、7、14、28天各接种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儿童用量相同)。狂犬病疫苗不分体重和年龄,每针次均接种1个剂量;接种狂犬病疫苗必须按时完成全程免疫,如未能全程接种,不能保证足够的抗狂犬病免疫效果,预防狂犬病效果得不到保证。医务人员应将其重要性告知就诊者。

3、接种时间:一般情况下暴露后免疫必须严格按照“0、3、7、14、28天”的程序进行接种。0、3和7天针次对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的免疫力非常关键,所以接种时间必须严格执行。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14和28天针次适当延迟或提前也可接受。

4、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如6岁以下婴幼儿上臂三角肌发育尚不完全、无法注射疫苗时,可选择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图1)。由于臀部脂肪较厚,狂犬病疫苗的吸收情况难以预测,影响抗狂犬病免疫效果。因此禁止臀部注射。

肌肉接种方案:上臂三角肌,儿童也可注射于大腿前外侧肌,WHO标准 5针肌肉接种方案,儿童大腿前外侧肌注射示意图:(注意两手的操作位置和进针角度)

5、禁忌症:由于狂犬病几乎是100%致死性疾病,所以暴露后疫苗接种无禁忌症。过量饮酒、饮浓茶或咖啡、食用刺激性食物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可能会影响疫苗免疫应答,也可能引起疫苗注射反应,所以接种疫苗期间要尽可能避免上述行为。在此期间,还应尽量避免使用皮质醇类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疟药。

6、疫苗接种反应:纯化的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值得信赖,一般无不良反应,极少数人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硬结以及荨麻疹等,在短期内就可以恢复,一般不需做特殊处理。极个别人的反应可能较重,则应及时就诊。

如发现病人对正在使用的狂犬病疫苗过敏,可更换另一种疫苗继续原有程序或重新开始免疫程序注射。仍过敏者,可到医院进行抗过敏治疗,之后再完成全程疫苗的注射。

7、其它问题:

①.兽用狂犬病疫苗不能用于人体接种。

②.全程疫苗接种尽量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疫苗,若无法实现,使用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合格疫苗也可。因需冷链系统保存,不建议由就诊者携带疫苗至异地注射。

③.冻干狂犬病疫苗稀释液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指南》中多次提到阅读产品说明书的重要性。冻干狂犬病疫苗稀释液的使用,各企业产品使用说明书对首剂加倍使用和加强免疫的描述有差异,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所包含的内容方面有所不同。

(三)人源免疫球蛋白接种注意事项

WHO推荐方案中的III类暴露及野生动物咬伤的II类以上暴露,在接种疫苗的同时,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抗狂犬病免疫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

1、剂量:人抗狂犬免疫球蛋白: 20 IU/kg(体重),剩余的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应当在远离疫苗接种的部位肌肉注射。如伤口面积大,可将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浸润注射。

2、注射方法和要求:

①.应与首针疫苗接种同时进行(暴露后尽早实施)。

②.开始疫苗接种后7天内注射血清仍有效,理由(1).因为此时人体的主动免疫尚未产生,(2).局部浸润注射的球蛋白,对于血清中的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可忽略不计;尽量避免在接种疫苗前一天以上注射抗血清。

③.尽量将被动免疫制剂全部浸润注射到伤口周围,避免多次重复针刺进伤口;需事先根据伤口多少和大小判断被动免疫制剂量是否足够,预先将被动制剂稀释(最多3倍稀释)后再进行浸润注射。

④.所有伤口均需覆盖,在伤口内滴数滴被动免疫制剂,距伤口缘约0.5-1cm沿伤口纵轴进针,做环形全层注射避免直接从伤口内进针,以免将病毒带入深部组织;进针深度应超过伤口的深度,浸润注射时应避免将被动免疫制剂注入血管内。

⑤.当全部伤口进行浸润注射后尚有剩余免疫制剂时,应将其注射到远离疫苗注射部位的深部肌肉,深部肌肉注射时,无需强调进行浸润注射,肌肉注射即可。

⑥.剩余被动免疫制剂推荐注射部位,头面部、上肢及胸部以上躯干:注射在同侧背部肌肉群,疫苗接种于对侧;下肢及胸部以下躯干:注射在伤口同侧大腿外侧肌群;对于粘膜暴露者:应将被动免疫制剂涂抹到粘膜上;被动制剂可与麻醉剂联用。

⑦.远离疫苗注射部位可减少抗原抗体中和反应,减少相互间效价的影响,不要将被动免疫制剂和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禁止将被动免疫制剂与疫苗混合在一个注射器内使用,两者混用会导致疫苗和被动制剂效价均受到极大影响。

(四)小结

暴露后免疫的3个主要步骤:

在第一时间处理,越早越好,伤口处理

被动免疫,伤口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III类指征时,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主动免疫,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五)再次暴露后的处理

1、既往5针全程免疫者的暴露后免疫程序

①.全程免疫后超过1年者需要全程接种,不需要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②.全程免疫后在0.6-1年者只需要接种2针剂疫苗,不需要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2、下面情况应进行全程的暴露后接种(5针肌肉接种方案),包括III类暴露一定要使用抗狂犬免疫球蛋白:没有接种记录或没有完成全程5针接种;所接种的疫苗效价不够或疫苗质量不可靠;免疫水平低下者;最后一次加强狂犬病疫苗已超过3年。

(六)特殊情况下的免疫处理问答

①.伤后延误处理时间如何处置?

WHO推荐任何时间均应按新伤者的方法处理伤口和注射疫苗,已经愈合伤口不再进行伤口处理。

②.延误情况下是否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注射第一针疫苗超过伤后7天者,已无必要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

③.延误情况下,疫苗的接种日程?

疫苗可以按照原来日程注射。严格按WHO推荐的要求处理,方法、剂量、时间严格执行,III类伤者应加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④.无条件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处置?

因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目前无明确的替代方案。

⑤.全程接种中混用不同品牌疫苗、不同工艺同类疫苗?

WHO建议:全程接种中尽量不混用不同品牌的疫苗,当遇不可避免的情况时,可以换用不同品牌的疫苗。

⑥被注射过兽用狂犬疫苗的动物咬伤后,是否要注射狂犬病疫苗?

基于无法对每一只动物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后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所以建议伤者注射狂犬病疫苗。不推荐第45天,75天,90天加强。

五、狂犬病免疫接种的管理

从2008年1月1日起,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血清实行批签发管理。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免疫接种。接种室与接种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按有关规定进行规范接种。

1、房屋、设备、人员、规章制度:冷链设备、伤口清创处理设备、接种器材和急救药品、消毒剂;中等以上卫生专业学历,接受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张贴悬挂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狂犬病免疫程序、定期参加业务培训。

2、疫苗及器材管理:一次性用品计量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齐全;狂犬病疫苗进、销、存完整记录,保证疫苗储存和运输;

3、疫苗免疫接种告知,内容应包括:

A、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

B、预约接种时间、医生处理方法。

10.狂犬病防治知识 篇十

一、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人狂犬病,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兴奋、咽肌痉挛、流涎、进行性瘫痪,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一旦发病,病死率高达100%。

二、狂犬病是怎样传播的?

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的主要宿主。患狂犬病的犬是人感染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猫和鼠,狂犬病病人也会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据有关资料报道,健康犬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几率为20%左右,因此可以起到传染源的作用,感染人类。据我县犬咬伤数据估算,全县每年被犬咬伤者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仅为10%左右。

三、狂犬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自1996年以来,全国的人狂犬病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有关专家分析,目前我国狂犬病防治主要 存在以下问题:

1、狗和家养宠物的增多而大部分地区缺乏对动物的管理;

2、对犬缺乏免疫措施或免疫覆盖率不高;

3、人被犬咬伤后没有立即清洁和消毒伤口,没有注射疫苗或疫苗没有合理应用;

4、疫苗管理混乱,非法经营的疫苗质量得不到保证。

四、怎样预防狂犬病?

1、对家养犬进行登记,给予预防接种;消灭流浪犬,对可疑的病犬和猫进行捕杀;发现狂犬、狂猫立即击毙,以免伤人;对犬尸等应焚烧或深埋,不可剥皮食用;狂犬病人应立即住院隔离治疗,狂犬病病人尸体应立即就近火化,不得转运到其它地点,以免扩大污染区域。

2、咬伤前免疫:

养犬家庭成员、有职业性暴露危险者(包括农业部门的检疫、兽医和技术人员,狂犬病病毒检验工作的实验室人员,动物管理和饲养人员等)、扑杀处理犬只人员应在被犬咬伤前免疫。可按第0天、7天、21天3针程序进行初免,一年后加强免疫一针,一般3-5年后再加强1针。

3、被犬咬伤后的处理

伤口处理:被犬、猫咬伤后立即用流动的水冲洗伤口,尽可能把病毒冲走,把血挤出;如果有条件,最好用20%的肥皂水进行冲洗,连续冲洗20-30分钟;然后用2-5%的碘酒和75%的酒精涂搽伤口。如此反复3次,以清除或杀灭局部的病毒。伤口较深时,应做好彻底清创。伤口尽量不要缝合,也不必包扎。

11.犬只管理及狂犬病现状调查及预防 篇十一

1.1 调查工具

在进行犬只管理以及狂犬现状调查过程中, 以设计的调查问卷为主要的调查工具, 由调查人员通过不记名方式进行现场询问完成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家庭豢养犬只的数量、放养的数量及狂犬病免疫情况, 家庭饲养家畜的数量及免疫的情况、家庭成员被犬只咬伤的情况、被犬只咬伤之后的处理方式、家庭1a内所能承担的最大的医疗费用等。

1.2 调查方法

在实际调查中, 主要采用现场观察法、入户问卷调查法以及现场访谈等方法展开调查。现场观察法是通过15min内乘车绕村里道路巡视, 汇总观察到的放养犬只的数目。同时, 在现场访谈以及问卷调查中, 调查的内容以及目的未全面凸显犬只管理, 以避免调查对象对调查产生顾虑, 更多涉及的是家庭饲养家畜以及犬只豢养的情况, 以及家庭的医疗负担等。在资料分析中, 在全面检查所收集的资料后, 将其录入计算机中建立数据库, 运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 并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进行分析。

2 调查结果与讨论

2.1 调查结果分析

2.1.1 犬只豢养与免疫情况

在总共调查的1010户村民中, 豢养犬只的村民数共有705户, 在调查的总户数中, 占有69.8%的比例。在705户村民中共养犬938只, 共38户实行犬只放养, 占3.76%, 且放养的犬只数目共45只, 占犬只总数的4.8%, 其中1只犬的户数共520户, 占调查总户数的51.5%, 养2只犬以上的户数共185户, 占调查总户数的18.3%, 通过现场观察, 发现共有23只犬在村里田间地头自由活动。且在938只犬中有883只犬接受了免疫, 比例达94.1%, 没有接受免疫的犬只数量有31只, 占3.3%, 在这一部分犬只中, 多为幼年犬只以及小型犬只。

2.1.2 暴露后处理情况

据调查, 在调查的全体村民中, 总共有176人曾被咬伤, 且在这些被咬伤的村民中, 接种狂犬疫苗的人数共87人, 另外89位没有接种狂犬疫苗的人员中, 共26人选择自行清理伤口, 占29.2%;对伤口消毒的共21人, 占23.6%;另外42人则采用没有擦拭伤口、自己吃药等其他方式进行伤口处理, 占47.2%。

2.1.3 医疗负担情况

在回答了1a内能承受的最大医疗费用负担的644户村民中, 能够承受2000元以下医疗费用负担的占62.8%, 能够承受1000元以下医疗费用负担的占37.2%。

2.2 讨论

2.2.1 犬只管理情况

据调查显示, 共有69.8%的村民养犬, 犬只豢养的总数较大, 但仅有3.76%的村民实行犬只放养, 总放养只数仅有45只。而且流浪犬的数目随着近年来“打犬”力度加大已急剧减少。此外, 在所养的938只犬中, 接受狂犬病预防接种的犬只数占94.1%。通过访谈与调查发现, 该市每年定期组织专业兽医深入农村进行家犬的疫苗接种, 促进了狂犬病的管理, 犬只管理总体情况良好。但据访谈了解到, 在傍晚时分, 道路上溜犬现象十分突出, 且在溜犬过程中, 鲜少对犬只进行栓牵。同时,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造成农村流浪犬数目不断增多, 犬只管理问题仍然存在。

2.2.2 狂犬病现状

由于农村流浪犬数目渐渐增多, 其接种的数目较少, 增大了狂犬病毒扩散的概率以及流浪犬伤人的可能性。同时, 随着“打犬行动”的开展, 农村多数犬只在被打死之后未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随意丢弃, 从而导致带有狂犬病毒的犬只被丢弃之后, 经过其他犬只或温血动物撕咬传播, 增大了狂犬病毒传播风险, 导致狂犬病有回升的趋势。近年来, 随着对狂犬病宣传力度的加大, 人们对犬只的拴养以及接种意识提高, 但由于人们出于对医疗费用负担的考虑以及侥幸心理的影响, 有半数以上的村民未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提高了狂犬病毒传播率。

2.2.3 狂犬病预防策略

针对犬只管理的问题以及狂犬病现状, 必要加强狂犬病预防, 积极制定预防策略, 主要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工商部、卫生部、以及畜牧部等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 加强合作, 与动物防疫部门一起进行犬只管理以及疫苗接种工作, 通过对犬只进行免费抽血检查的方式, 及时发现豢养犬只中, 具有传染性, 携带有狂犬病毒但未发现的犬只, 以及虽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的但还没能产生抗体的犬只, 并将狂犬病在其初始阶段消除, 降低经济损失;加强狂犬病宣传工作, 通过村居宣传橱窗、收集短信、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形式进行狂犬病知识的普及, 增强居民的养犬公共意识, 提升其接种与拴养意识, 实行先免疫后登记的方式进行管理, 在溜犬过程中, 要栓系好犬只, 并为其戴上口罩, 防止其咬人伤人;积极建立犬类管理部门, 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病犬以及被并犬咬伤的犬只进行扑杀与捕捉, 并建立“动物焚烧站”进行处理, 防止狂犬病毒蔓延, 大力打击不规范养犬行为, 净化环境, 保护居民健康;相关部门要强化对兽用疫苗以及药品的监管, 对假冒伪劣疫苗进行严格查处, 确保疫苗质量;在狂犬病的预防中, 强化暴露人群的疫苗接种。政府可通过派遣医学院相关医务人员对当地群众或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技术的教育与培训, 强化其规范操作意识, 加强狂犬病预防。

摘要:本文以犬只调查为着眼点, 采取二级抽样方式, 对某市犬只管理以及狂犬病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地区是犬只豢养的集中区, 犬只管理总体情况良好, 但问题仍然大量存在, 且狂犬病疫情出现回升的态势。基于此, 相关部门须积极制定相关的预防管理长效机制, 加强狂犬病的防治。

关键词:犬只管理,狂犬病,预防策略

参考文献

[1]裴姣, 李欣, 周猷, 等.成都市双流县犬只管理及狂犬病现状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1) :139-140, 143.

12.狂犬病防治知识问答 篇十二

1、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狂犬病毒主要在动物间传播。患了狂犬病的动物俗称疯动物,如疯狗、疯猫、疯狼等,人如果被疯动物咬伤、抓伤就会感染狂犬病毒,就有可能患狂犬病。人患了狂犬病会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表现为高度恐惧、狂躁不安、恐水、怕风、怕光、怕声响等,并逐渐出现咽喉肌肉痉挛、流口水、瘫痪、呼吸和循环麻痹等症状,病死率为百分之百(100%)

2、目前狂犬病的发病情况?

狂犬病流行面广,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世界上87个国家有狂犬病流行,主要位于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亚洲为狂犬病的严重流行区,其中印度为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居世界第一。我国近年来狂犬病疫情明显上升并日趋严重。

3、狂犬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答: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身的传染源,家畜中以犬为主,其次为猫、猪和牛、马等,野生动物如狼、狐狸等。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一些貌似健康的犬的带毒率可达22.4%。

4、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狂犬病是由于人被患狂犬病的狗、猫、狼等动物或带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狂犬病毒经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从而致病。和人类关系

最密切的是猫和狗,人的狂犬病占90%以上由狗传染的,其次是猫。

5、狂犬病的潜伏期是多长?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5天至19年或更长,一般1-3个月。

6、如何预防狂犬病?

答:○1不养犬、猫等动物;○2养犬、猫等动物,就必须定期给这些动物注射狂犬疫苗;○3不被这些动物所伤;○4被犬、猫等动物伤后,要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到疾控(防疫)、医院等卫生机构注射人用狂犬疫苗,或按医嘱是否应该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

7、动物致伤后如何正确使用狂犬病疫苗?

答:被狗咬伤要局部伤口处理+抗血清注射+狂犬疫苗免疫接种“三管齐下”;○1轻度咬伤的暴露者需全程注射有效的人用狂犬病疫苗;○2被犬伤及头、面、颈、上肢或伤势重、年龄小或老年人要进行联合免疫,即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与抗狂犬病血清,以利于早期保护,但抗狂犬病血清在使用之前,必须作过敏试验,如反应呈阳性,应采取脱敏治疗以防意外。○3注射方法:狂犬病疫苗供成人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禁止臀部注射,21天内注射完4针次。○4狂犬疫苗在体内免疫保护期为半年,半年之后再被犬伤者须再注射狂犬疫苗。

8、哪些人员应进行狂犬疫苗的接种?

答:○1凡被犬咬伤、舔、抓伤皮肤及粘膜者。○2宰杀或接触生狗肉时致皮肤破损者。○3被狼、狐等野兽咬伤者。○4在狂犬病流行区:兽医、动物管理人员、野外工作者等。○5过去被犬、狼、狐等咬伤,当时未接种人用狂犬疫苗,现在还应接种,而且应越早越好。因为狂

犬疫苗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数天,长的可几年,所以不要放弃接种疫苗的机会,只要是在发病前接种疫苗,就可以起到机体的保护作用。

9、怎样正确处理伤口?

答:凡是被犬或病兽咬伤后,无论重度咬伤或轻伤均应立即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冲洗伤口半小时,排除污血,再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肥皂水和新洁尔灭不能同时用);冲洗后用75%酒清消毒伤口,再用5%碘酒反复烧灼浸透伤口;对于较大而深的伤口,除用上述方法处理外,应适当服用抗生素类药物,防止其它细菌感染,然后注射人用狂犬疫苗;伤口不包扎、不缝合(伤及大血管者应结扎止血),也不涂敷其它药剂,保持伤口干燥,以利排除病毒。

10、注射狂犬病疫苗有哪些禁忌症?

答:由于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疫苗注射无禁忌症。

11、接种狂犬病疫苗和血清后,工作、生活和饮食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切忌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等。

12、被注射过兽用狂犬病疫苗的宠物猫、狗咬伤或抓伤,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吗?

13.常见狂犬病防治知识问答 篇十三

只有被疯狗咬伤后,才会得狂犬病吗?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传染病,除了被狗咬伤、抓伤外,被猫、猪、牛等家养以及野生动物咬伤都可导致狂犬病的发生。由于我国很少开展对犬、猫等动物的狂犬病免疫工作,看似健康的家养宠物是导致狂犬病的一大隐患,据调查:大约10%的健康犬携带致命的狂犬病毒,有些局部地区甚至高达20%。

警惕家养宠物带来的狂犬病!

使用抗狂犬病血清的必要性

为什么被动物咬伤后一定要使用抗狂犬病血清?

流行病学资料:

● 伊朗在17年的调查中提到,在364名重伤患者中用抗血清和疫苗 合并治疗者,狂犬病发病率为5.3%,而单用疫苗治疗者298名中发病率为25%,即降低发病率约5倍。

● 前苏联1957-1958年的资料也表明重伤者用抗血清和疫苗合并治疗的结果22例中无一死亡,而单用疫苗治疗的28例中死亡11例。

● 我国也有二次自然对照的结果,一次发生在1981年由疯狼咬伤 31人,另一次是1982年,有疯狼犬咬伤27人,共58人。结果凡头部与肢体重伤的26人及时使用抗血清和疫苗合并治疗均存活,而另3名单用疫苗的重伤者均发生狂犬病死亡。

14.预防狂犬病相关知识 篇十四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概况,防控措施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为主要特征,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1]。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3.5~5.0万人死于狂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已成为世界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我国也是受狂犬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广西狂犬病发病人数多年来一直位于全国前列[3],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笔者现将广西狂犬病流行与防治研究现状概述如下。

1 流行概况

广西是狂犬病老疫区和高发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广西的狂犬病疫情最为严重,1981年达历史最高,报告病例达887例,之后由于加强了犬只的管理,有效采取了“管、免、灭”综合措施,全区狂犬病发病率急剧下降,1995年只有24例,几乎为历史最低[4]。但是,2000年以后,全区狂犬病疫情呈现快速上升势头,2003年增长最快,年报告发病数达到519例,发病率居全国第一。2004年全区狂犬病发病601例,达到近年最高。2008年以来,全区狂犬病的病例数下降较快,但每年的病例仍有300例左右[5,6]。

21世纪初,广西狂犬病发病数持续快速上升,流行的范围也明显扩大,由1999年的9个市20个县(区)扩大到2007年的14个市95个县(区)[6];疫情由经济落后的山区向经济较发达的桂东南、桂北地区扩散,1995—1999年河池地区、百色地区的发病数最多,到2000—2004 年,贵港、桂林、玉林、梧州、钦州市发病数骤增(1999 年共报告发病数17例,占26.6%;2004年共报告发病数361例,占60.1%)[5];2008—2009年以宾阳县、横县较为严重,2010年柳北区、桂平市、铁山港区比较严重,狂犬病已经成为广西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

对狂犬病病例个案进行分析,广西全区各月份均有被犬等动物咬伤的病例发生,但总体上夏秋季发病高于冬春季,病例多集中在7—11月,各年份发病时间分布略有差异[5,7]。

我区狂犬病疫情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45∶1[6]。各个年龄组均有发病,以20岁以下的低年龄组和40岁以上的高年龄组人群发病率较高。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其次为学生和散居儿童。

2 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在我区,犬是主要的传染源,2000—2008年报告的2 448例病例中,犬伤病例占85.2%,其次是猫,此外还有老鼠、黄鼠狼等[5,6]。值得注意的是动物感染狂犬病病毒后不一定发病,而以病原携带状态传播本病,成为人狂犬病的重要传染源。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观察到外表健康犬伤人后,犬伤者发生狂犬病死亡,而伤人犬却无狂犬病症状,长期健康存活。吉林、河南、湖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广西都报告有外表健康犬伤人后,人发病死亡而犬仍健在的很多案例[8],张振开等[9]调查246例病例,发现致伤动物中外观健康的犬类占27.6%。

2.2 传播途径

人类狂犬病主要是通过被带毒动物咬伤或抓伤皮肤黏膜而感染,也可通过宰杀、剥皮、切割等途径感染,通过被带病毒的分泌物污染空气而经呼吸道感染,吃病畜肉或动物残食而经口感染也可能是狂犬病的传播途径;甚至还可通过器官移植而感染。1978年以来,美国、法国、印度、泰国等国家曾报告过10例以上经角膜移植而感染狂犬病[10]。

2.3 易感人群

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狂犬病普通易感,但发病与咬伤部位、咬伤程度有关。咬伤部位愈接近头部、面部,则发病率愈高;损伤越多,伤口越深广,发病率也越高。

3 疫情高发原因

3.1 犬密度高,犬只管理不规范

广西的农村地区历来有养犬狩猎、看家护院的习惯,加之养犬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致使农村养犬日益增多;随着城市宠物热升温,城市养犬数量也随之增加。2001年广西某县养犬480户,占86.3% ( 480/556);养犬557只,犬密度为34.4只/100人,年平均犬密度为30只/100人[11]。2003—2008年全区家犬数量逐年上升,农村从1 588 203只增加到2 296 256只,流浪犬数量每年在10 000只上下。城市家犬从2003年的1 687 144只增加到2008年的2 415 286只[12]。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各地家犬免疫率不够理想,2005—2010年家犬免疫率为49.0%~79.2%[12]。养犬数量大,犬密度高,且大部分农村养犬方式为放养,犬只流动性加大,增加了居民被犬咬伤的机会;犬免疫力低则使狂犬病毒在犬等动物之间相互传染、人被犬伤后感染狂犬病毒的概率增加。

3.2 犬只带毒率高

2006—2009年广西集市所售家犬狂犬病毒阳性率为1.12%(53/4710)[13]。人们对健康带毒犬缺乏认识,疏于防范,健康带毒犬的危险性和危害性甚于狂犬,对人类构成巨大的威胁。

3.3 暴露后正确处置率低

目前,我区普遍存在暴露后规范处置不到位现象,莫兆军等[6]调查广西2004—2008年的1 727例病例中,到医疗单位处理伤口的比例仅为4.9%,即使是Ⅲ级暴露者伤口未处理也占65.5%;只有18.3%的Ⅱ、Ⅲ级暴露的病例接种了人用狂犬病疫苗,而同时使用被动免疫制剂的病例仅占3.0%。桂林市2003—2006年246例狂犬病例中,正确处理伤口23例,占9.3%;注射狂犬病疫苗35例,占14.2%;同时使用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的仅有4例,占0.81%,犬伤暴露后伤口的不处理、未使用疫苗及人用抗狂犬病血清(人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是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9]。

3.4 群众狂犬病防治知识薄弱

目前,居民的狂犬病防治相关知识尤其是暴露后正确处理知识相当缺乏。调查表明,部分农村地区只有50%的居民知道狂犬病为100%致死性疾病,仅30%居民知道暴露后应及时自行伤口处理,暴露后就诊率仅为65%[1]。莫毅等[14]设置了20个涉及狂犬病相关知识的问题,对广西人群狂犬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答对1题得1分, 答错或不知道者为0分,累计满分为20分。结果显示狂犬病知识平均得分为(11.3±3.7)分,100%被调查者听说过狂犬病,仅49.1%能够同时回答被狗和猫咬伤后可能得狂犬病,64.8%知道狂犬病病死率高达100%,回答暴露后应该采取的正确处置方式中,正确率最高的是打狂犬疫苗,为69.4%;正确率最低的是注射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仅为0.3%;其次是长时间冲洗伤口,为9.3%。赵洪铭等[15]指出,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对狂犬病危害性认识不足,预防意识不强,有较大的侥幸心理,直接影响了暴露后规范处理行为,是导致狂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群众缺乏狂犬病相关防控知识,不能充分认识狂犬病的危害性,不仅直接影响了暴露后规范处置行为,增加了狂犬病的发病率,还会增大犬只管理的难度。

4 预防控制措施

狂犬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100%,故对本病的重点在于预防。控制狂犬病的策略应采取以加强免疫预防为主的动物传染源管理、暴露后及时规范处置和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4.1 加强犬类管理

加强家犬管理或预防家畜及野生动物的狂犬病,是防止人狂犬病的重要根本措施。结合广西养犬实际情况,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和农村养犬管理办法,对犬类进行登记造册,全面实行养犬注册登记和注册免疫制度,使用口服兽用减毒活疫苗(与食物混合喂食),并对农村犬实行拴养。加大灭犬力度,捕杀野犬和流浪犬。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或地区采取捕杀野犬、管理和免疫家犬及进口动物检疫的措施,已消灭或基本消灭了人狂犬病[16]。我国卫生部、农业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2009年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预防控制狂犬病的指导性文件、规范和标准。这些指导性的文件、规范和标准对于全国狂犬病的综合预防控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规范、监督和促进作用。2008年全国报告狂犬病死亡病例2 373例,较2007年下降了25.27%,这也是我国狂犬病连续11 a持续上升后的首次下降;2009年我国狂犬病疫情持续下降,全国共报告死亡病例2 103例,较2008年下降了12.84%,与2007年相比则下降了36.14%[17]。1984年广西颁布《广西壮族自治区犬类管理办法》,由政府牵头,卫生、畜牧、公安3个部门的互相协作,密切配合,采取了管、免、灭相结合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传染源,使全区狂犬病的发病率降至0.05/10万[7]。

4.2 提高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置率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通常在伤口肌组织中停留72 h左右进入末梢神经,并在神经轴索内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移动而引发狂犬病[18]。及时、规范处理暴露者的伤口是阻止病毒进入神经末稍的有利时机,这正是降低狂犬病发病率的关键措施。因此,被咬伤后应立即用20%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 min;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碘伏)或者75%乙醇涂搽伤口,不主张缝合伤口,应尽可能暴露。除及时处理伤口外, 应于伤后0(注射当天)、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剂, 进行主动免疫。Ⅲ级暴露者、免疫功能低下的Ⅱ级暴露者及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者,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还应注射狂犬病病人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进行被动免疫。暴露后及时规范进行伤口处理和联合使用人用狂犬病疫苗与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措施。

4.3 健康教育

伤口的及时正确处理以及使用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等早期治疗对暴露后预防狂犬病至关重要。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医护人员应该掌握狂犬病暴露后规范处理技术及预防知识,广大群众同样要具备有关预防狂犬病的基本常识。

健康教育是一项提高居民预防狂犬病知识、改变相关行为的有效途径,关键是选择人们喜欢和愿意接受教育的方式。腾学敏等[19]开展狂犬病健康教育知识和行为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居民通过学习对狂犬病预防和暴露后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注射疫苗知识有了很大提高,但对接种免疫球蛋白认知率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干预后居民被犬咬伤、抓伤发生率明显降低,对狂犬病需要预防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增城市开展健康教育促进防制狂犬病效果研究,实施后狂犬病发病率与干预前一年同期对比下降58.43%,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

15.预防狂犬病相关知识 篇十五

深入持久做好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

—在2009年全县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2月26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09年全县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会,目的是为了总结2008年全县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安排部署

今年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动员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落实责任,扎实工作,有效预防控制我县狂犬病的发生,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下面,我就全县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至今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一旦发病,病死率为100%,居各类传染病报告死亡之首。我县自2008年3月底出现20年后的首例狂犬病人死亡以来,狂犬病疫情呈现快速蔓延扩散趋势,截至目前,全县共监测报告狂犬病病例8例,死亡8例。疫情出现后,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启动了《师宗县狂犬病应急处置预案》,有力地促进了狂犬病防治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并于2008年10月21日,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10天的狂犬病预防控制专项整治行动,有效的控制了我县狂犬病疫情的快速蔓延。截止2008年12月,全县共养犬只38487只,其中:拴养犬只36800只,拴养率达95.62%;疫苗免疫犬只37030只,免疫率达96.21%;共捕杀疫区犬只3469只、非疫区流浪犬、野犬、无证犬6337只;有4834人被犬咬伤到卫生部门进行人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11月至今全县范围内未再发生新的犬伤人致死事件。

应该说,我县的狂犬病防控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各乡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疫情态势依然十分严峻,存在的隐患还不少,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一是群众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养狗看家、养狗护院的观念、习惯一时很难改变,增加了犬只管理的难度,同时部分地区对狂犬病防治工作有所放松,流浪犬、野犬、无主犬又开始在村庄、街头四处流窜。二是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犬只准养制度落实不到位,犬只强制免疫率不高,且气候不断转暖,犬只交往频繁,活动范围增大,狂犬病疫情有可能由相对的休眠期进入活跃期。三是犬伤人事件有待进一步控制,1月1日至31日,全县共有274人被犬咬伤到卫生部门进行人狂犬病疫苗接种,平均每天被犬咬伤8.84人,1月27日丹凤镇色从村委会发生一起一犬咬伤6人事件。各级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按照《师宗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师宗县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师政发[2008]38号)要求,确保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二、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狠抓不懈,严密防控,切实做好2009年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

我县周边地区狂犬病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县内养犬量多而广,犬伤人数多,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必须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密切关注疫情动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努力做好狂犬病防治工作。这里,我对大家提九点要求:

(一)进一步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狂犬病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家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从讲政治、保稳定的高度,切实增强预防控制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认识,把狂犬病防治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相关部门合力抓,上下联动共同抓,确保我县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序开展。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统一、高效、方便、快捷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协作、联防联控的组织管理体制,完善反应迅速、社会参与、群防群控的工作机制,保证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全面落实到位。

(二)进一步明确目标,从严管理

各级各部门要做到“队伍不散、人员不减、力度不降”,严格按照“预防为主、以灭促免促管”的原则,全面落实“管、免、灭”综合防制措施,进一步落实“五个100%”的防控目标,即:犬只免疫登记率达100%;犬只准养证发放率达100%;犬只拴养、圈养率达100%;流浪犬、野犬、无证犬的捕杀率达100%;以动物狂犬病疫情发生地或狂犬病病人受伤地为中心,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犬只捕杀率达100%。

(三)进一步明确职责,通力协作

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不是卫生部门、公安部门或畜牧部门某一家的事,而是需要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师宗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师宗县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师政发[2008]38号)要求,进一步明确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协同作战的联动机

制,切实做好我县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

(四)进一步狠抓落实,控制疫情扩散

1、继续做好犬只免疫工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各级动物防疫机构要加强动物疫情监测,科学预测预报狂犬病疫情。组织各乡(镇)动员督促犬主按时携犬到当地动物防疫机构注射狂犬病疫苗。各级动物防疫机构要合理设置动物接种日,并向社会公布,要建立犬只

狂犬病疫苗接种台帐,及时办理“动物免疫证”和“动物免疫牌”,准确掌握辖区内犬只预防接种情况,定期上门查漏补种,提高犬只狂犬病疫苗接种率,确保犬只免疫登记率达100%。

2、继续强化犬只管理、捕杀工作。切实加强犬只的规范化管理,引导、督促犬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犬只的管理,防止犬只伤人事件发生,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督促犬主办理准养证,并严格实行圈养、拴养制度,使圈养、拴养率达100%。做好疫区犬只统一捕杀工作,对辖区内没有按时接种动物狂犬病疫苗的犬只及未实行拴养、圈养的犬只进行统一捕杀;在发生动物狂犬病疫情或人间狂犬病疫情的地区,对以动物狂犬病疫情发生地或狂犬病病人受伤地为中心、半径5公里范围内(有高山、湖泊等天然屏障的除外)所有犬只进行捕杀处理。

3、继续加大犬伤医疗救治工作。加强医务人员狂犬病防治知识业务培训,保证被可疑动物伤及者能及时、规范得到救治,阻断狂犬病的发生。切实做好犬伤伤口处理、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和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实现犬伤人员到医疗机构处理率达100%,医疗机构规范处理率达100%;犬伤人员免疫接种率达100%,及时接种率达100%。加强狂犬病疫情监测与报告,一旦发现狂犬病病人,要及时报告疫情,及时派出专业人员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向卫生、公安、畜牧和药监等部门通报疫情。

(五)继续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开展狂犬病的防制工作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宣传网撒向全县每个角落,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控制狂犬病防制知识的宣传,使狂犬病防治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开展预防控制狂犬病的自觉性和警惕性,提高广大群众预防控制狂犬病的意识和能力,引导群众自觉配合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争取全社会都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努力营造群防群控,严防严控的良好氛围。

(六)继续落实工作制度,保障措施

各级各部门要创新思路,结合实际,继续严格落实几项工作制度。一要加强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继续实行挂联负责制,由县政府领导和单位主要领导挂钩联系各乡(镇),负责做好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二要明确防控目标,创新工作方法,继续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三要及时研究解决防控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继续建立会议制度。四要切实抓好责任落实,继续对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实行行政问责制。五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进全县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

(七)创新工作方法,建立长效机制

狂犬病预防控制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乡镇要创新思路,实事求是,认真总结和吸收好的做法和经验,结合实际,预防为主、关口前移,从犬只管理源头抓起,建立犬只“管、免、灭”长效机制。

(八)加强检查、督查力度,高度重视

1、为确保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效开展,切实加强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检查、督查力度。一是狂犬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职责,每月对本部门所负责的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二是各乡(镇)按照要求每月对本辖区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一次全面、彻底地检查、督查;三是狂犬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组织相关单位至少每季度对全县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督查。

2、各乡(镇)、各单位在专项检查、督查过程中要仔细、认真,做好相关记录。同时,每次检查情况在每月底前、每季度末以书面材料上报狂犬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上报县人民政府,以便及时、全面的掌握情况,确保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扎实开展。

3、县政府办督查科将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督查工作重点,每季度对全县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督查,全力抓好当前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坚决遏制狂犬病疫情蔓延势头。

(九)加强监测、报告,科学预防

要进一步健全疫情监测报告系统。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和要求,一旦发现狂犬病疫情,要及时向狂犬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对狂犬病疫情明显上升的,卫生部门要及时向县政府报告有关情况,以便全面准确掌握狂犬病疫情动态。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正常的工作、生产、生活秩序。

上一篇:2024年孝感市中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下一篇:英国留学风险管理专业大学申请条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