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程做智慧父母

2024-10-19

家长课程做智慧父母(精选5篇)

1.家长课程做智慧父母 篇一

做智慧型父母,给孩子一片灿烂的天空

为人父母,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谁不在孩子的身上寄托自己的人生梦想?从孕育孩子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神圣地任命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又有谁生来就会当爸爸、妈妈?生来就懂得怎样教育培养孩子呢?高尔基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我们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都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艺术家。但有些事却往往事与愿违。当我们看到父母节衣缩食培养出来的孩子,走向社会却成为只会做考卷,不会做人也不会做事的无用之才,我们揪心的发现:是我们这些有着无上母慈父爱的家长,亲手掠走了孩子童年的快乐、少年的烂漫,拽着孩子的手,把他(她)推进了人生的死胡同。我们能不痛心疾首吗?!痛定思痛,我就发誓:我绝不让我的女儿做这样于国于家无用的书呆子!我要让她快乐、健康的成长。不管她今后会从事什么职业、成为何种身份,但起码她要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良好的人。

在此,请允许我将自己家教路上的点滴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

2000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五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五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它四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其他的四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

比尔盖茨给该校的回函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在你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兴趣本身就是破译的密码。

对孩子而言,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构成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天地。孩子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天性,使他们对身边的一切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兴趣。打开门窗,带着孩子走进这奇妙的大世界就是我们每个家长应尽的责任。

从女儿出生至今,我一路陪伴着她,散步路上赏花观月、数星星、撒下面包屑捕捉蚂蚁;郊游时节摘野果、垒沙城、摸鱼虾、挖土灶、忙野炊。让她在呼吸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乐趣;我们一起饲养小动物:蚕宝宝、鸡娃娃、小鸭、小兔、小金鱼、小蝌蚪、小乌龟、小螃蟹„„许许多多小动物都曾是我家动物角中嘉宾,在给它们换水、喂食、清洗的过程中,女儿懂得了什么叫责任,什么叫爱心;吃过的果壳、喝过的饮料瓶、用过的碎布、线头,都是我们的手工材料,在动手制作中,女儿体验到创作的快乐。在我们为她创设的一个个情景中,她不知不觉地增添了各种各样的兴趣和爱好:唱歌、跳舞、弹琴、画画、讲故事、阅读、写作、朗诵、演讲、手工小制作„„而这些兴趣爱好使她有幸结识了许多朋友,也让她体会到更多的人生快乐。

在孩子们眼里,世界是全新的、奇妙的,所以,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他们的探索。做家长的只能引导或激励而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而横加指责或扼杀。

女儿四岁时,幼儿园快速阅读教学成为一股时尚之风。在经过严格的智力考试后,女儿成为幼儿园快速阅读实验班中的一员。第一天就认了八个汉字:团、结、勤、劳、勇、敢、诚、实。我们夫妻俩都感到惊喜、兴奋,谁知还没等我们从神童梦中醒来,她第二天放学回家就罢工,坚决不学识字了。等女儿睡觉后,我仔细研读了她的教材,我发现教材的字里行间确实找不到孩子的语言和孩子们那唯美、泛灵的童话世界,第三天我送女儿入园后,经老师允许留下来听了一节阅读识字课。我亲身感受了识字课堂的枯燥无趣,于是,我们做出了放弃快速阅读实验的决定。从女儿重新绽开的笑脸上我明白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二、把握机会,发掘和锻炼孩子的潜能 让我们细细回顾孩子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孩子都有那么一些令爸爸、妈妈惊喜的出色表现。这些难忘的镜头正向我们展示着孩子身上潜在的能力和素质。可惜的是,忙碌的父母未能及时察觉,也由此错过了教育引导的最佳时机。

不到两岁就双目失明,而且又聋又哑的海伦凯勒,16岁考入哈佛大学,大学毕业后成为一个著名的演说家和作家,她的书被翻译成50种语言畅销全球。她的杰出才能使她成为五大洲近30个国家的盲人、聋哑人利益的代言人。为什么海伦凯勒能在身体严重残疾的条件下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因为她拥有深爱她、了解她、相信她的父母亲和家庭教师。是他们及时发现了海伦阅读书写语言表达的兴趣和优势,又及时科学地加以教育、引导,所以说,海伦的成功是智慧型家教和爱心创造的一个奇迹。

正如只有一个海伦凯勒一样,这个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举世无双的唯一。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了解孩子,发现并把握机会,我们就会让世界看到我们的孩子多么与众不同,多么了不起!我女儿一岁半上幼儿园时,我们已经发现:在我们的教育培养下,她与同龄甚至比她大的孩子比,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表现能力呈现明显的优势。为了让她更好的发展自己的特长,我们精心创设了讲故事、打电话、小品表演等活动情景,在这些小把戏中,我们发现爸爸妈妈给予的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简单的夸奖,都给她带来快乐和鼓舞,也从中找到自信。她的很多令我们惊讶的潜质就这样一点点地被发掘和锻炼出来。

在她成长的这十一年里,先后多次参加学校、省、市、以及全国性的各种活动。三岁半参加全省欢乐家庭文艺比赛,六岁参加全省校园歌手擂台赛,七岁登上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九岁参加全省小公民道德建设演讲赛、全省才艺宝宝表演赛,十岁参加全省学习“三个代表”演讲比赛,还有运动会、学科竞赛、晚会主持、学生干部竞选等,每一次、每一个活动的参与,都让她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也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和不足,并努力学习,克服不足。更重要的是这一次次难得的机会,让她走出了生活的小天地,看到外面的大世界;让她结识了许多大朋友、小伙伴;让她在刻苦学习和训练中亲身体验了奋斗追求过程的艰辛和最后成功的快乐。

三、潜移默化,培养孩子良好个性品质

从古老的民族文化的积淀中我们找到了“以学立业,以德立身”的真理。因此,在培养、发展孩子能力的同时,我们不敢忽视对孩子个性品质的培养。这一代独生子女大多或隐或显的存在着个性张扬、不善于与人相处的毛病。尽管我们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但效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因为他们并不是不懂,而是做不到。这种知、情、意、行的不一致性,恰恰正是他们的年龄特征。记得女儿刚入幼儿园不久,为争夺一个小板凳咬伤了一个小男孩儿的手指,得知情况后我狠狠批评了她。可她非常不服。说:“第一板凳是我的,他抢我的这是他的不是;第二因为他不还给我,我生气咬了他,我看他哭了对他说了‘对不起’。”我听了没给她一个期待的评判。而是向她讲了一个《坏脾气伤人又伤已》的故事,为了让幼小的女儿弄明白故事的真谛,我找来了木头、铁钉和锤子,和她一起演绎故事的情景,用移情训练的方式让她体验伤人和受伤的不同感受,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提出去看望那个被她咬伤的小伙伴。向人家真诚的陪理道歉。就这样女儿慢慢的学会了与人相处。从此,她成了校园里最有人缘的孩子,她的友善、随和和热诚为她赢得了许多好朋友。

其实,德育往往是在细节中完成的,正如“春雨润物”一样“细无声”息。

五年前,我婆婆不小心摔伤了腰椎,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我每天下班后烧饭洗衣,给婆婆喂饭洗澡,服侍婆婆大小便„„过度的劳累诱发了我的心脏病。有一天晚上,我照例帮婆婆洗完澡,但当我去倒水时,却晕倒在洗脸间。丈夫和女儿闻声跑过来,看到我已昏迷得人事不醒,在地上磕破的后脑袋流了许多血,他们都吓坏了。我被送往医院急救,等我苏醒过来,发现女儿泪流满面的守在我病床前,用她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托着我输液的手,见我醒来,忙说:“妈妈,你不要再管奶奶了!你又不是奶奶亲生的。让姑妈她们来管她。不然你会累死的。”我听了非常生气,女儿虽然懂得心疼妈妈,但小小年纪却待人如此冷酷。我意识到过去我们教育的盲点和孝道教育的紧迫性。那天我给她讲了许多。我告诉她:“奶奶生养了包括你爸爸在内十三个孩子,也是像妈妈关爱照顾你一样照顾爸爸他们这些孩子,妈妈只生养你一个,就很辛苦,奶奶那时该多么艰难啊,现在她老了,病了,我们怎么能不管她,不讲孝道呢„„”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想明白了,从那天起,她天天给奶奶梳头、端茶递水。放学回来就搬个小板凳,坐在奶奶床前,陪奶奶说话。我们知道德育只能渗透在生活细节中完成,所以我们总是在具体情景中巧妙而真诚的与她进行心灵的沟通。她在友善而真诚的环境里健康地成长着,她幸福的被所有人关爱着,也渐渐懂得了去关心、体贴他人,懂得了珍惜感情。同学病了,她主动送往校医务室;老师声音嘶了,她悄悄拿零花钱为老师买去清咽含片;父母生病了,她主动端茶倒水;三八节、教师节到了,她带领同学们布置教室、筹划班会,为每一个任课老师送上孩子们亲手制做的小礼物„„

女儿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爱下,一天天健康快乐地成长着。我坚信她会走好她自己的人生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坚信,今天我们给她一个机会,明天她会还我们一个精彩!

有句广告词说得很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让我们为孩子在宇宙间搭建一个大大的舞台,让她舞出她生命的风采。让我们用智慧的母慈父爱为孩子撑起一片灿烂的天空,让她像鸟儿一样展翅翱翔。

2.家长课程做智慧父母 篇二

影后尽孝,接“空巢父母”进家门

2012年5月,徐帆回老家武汉看望父母。父亲徐大树问女儿:“我和你妈的同事、朋友想见你,你有时间吗?”徐帆平时很忙,连回家看父母都得忙里偷闲。这次,徐帆爽快应承:“有时间,我推迟一天回北京。”父亲脸上浮现出笑容。

次日,徐帆略施淡妆,热情地与父母的同事、朋友合影留念,并请他们到酒店聚餐。徐大树很高興,多喝了几杯。回到家后,他头晕目眩、脸色潮红,坐在沙发上手脚麻木。徐帆给父亲泡了一杯醒酒茶,可直到傍晚父亲的症状仍没缓解,她便与母亲李建英陪父亲去医院。

医生诊断后告知:“徐老患了轻微脑梗塞,需要药物调理。”徐帆准备让父亲住院,母亲不同意:“老人住院容易造成心理暗示,误以为病情严重,反而不利康复。”徐帆觉得母亲的话有道理,于是给父亲开了一大堆溶栓类药物回家。

第二天,徐帆要返回北京,临行前叮嘱父亲:“爸,脑梗塞可不能掉以轻心,以后每天听妈妈安排,按时服药,保证足够睡眠。”徐大树回答女儿:“机器运转久了,还得加润滑油呢。爸快七十了,哪能没点毛病?”父亲轻松的心态缓解了徐帆的忧虑:“爸,只要你乐观开朗,病魔不敢惹你。”

服药几个月后,徐大树给徐帆打电话:“闺女,爸头不晕了,手脚也有力气了,身体好多了。春节回家,爸给你清蒸武昌鱼。”人到中年,父母身体健康就是儿女最大的福分,徐帆心里踏实了。

2013年正月初二,徐帆和冯小刚带养女朵朵回武汉给父母拜年。午饭后,徐父没有午睡,让女儿女婿陪着他出去拍照片。徐帆一连给父母拍了十多张,还照了全家福,但父亲还是没有回家的意思。徐帆小声说:“爸,外面天冷,咱回家吧,别感冒了。”徐父大声说:“我又不是面捏的,哪能吹吹风就感冒?”父亲的固执,出乎徐帆的意料。

徐母道出实情:“你爸平时很孤独,邻居家的孩子来看父母,他很羡慕。他这是让别人知道,女儿女婿来陪他过年了。”

徐帆自责地说:“爸,我以后经常回家看你和妈妈。”徐大树回答道:“你那么忙,那得耽误多少时间啊?”“再忙,回家看望父母的时间还是挤得出来的。”徐大树心里暖暖的。

此后,徐帆每隔两个月回一趟武汉。因时间紧迫,徐帆与父母团聚有时是一个晚上,有时甚至只有三四个小时。2013年4月,徐帆在长春拍完影片《疯狂的导演》,直接从剧组飞赴武汉。因连续几天赶夜戏,徐帆疲惫不堪。父母下厨为她熬鸡汤时,她竟靠在沙发上睡着了。

徐帆只陪了父母一个晚上。次日上午送她去机场,徐大树哽咽着说:“你以后打电话就行,不用这么频繁回来看我们。你每次都匆匆忙忙,脸色疲惫憔悴,我和你妈看着更难受。”长时间不回娘家,徐帆不放心;频繁去看“空巢父母”,老两口又心疼她舟车劳顿……

徐帆左右为难,冯小刚给她出主意:“你这样名义上是看父母,其实是给老人添烦恼。你飞来飞去多累,爸妈能开心吗?干脆将他们接到北京一起生活。”其实,徐帆早有这个念头,只是担心丈夫有想法,如今他主动提出来了,她不再犹豫。很快,徐帆赶回武汉,将“空巢父母”接到北京。

巧妙尽孝,给父亲“委以重任”

冯小刚的父母都已去世,他视岳父岳母如亲生父母。徐大树患过轻微脑梗塞,冯小刚担心岳父病情发展成老年痴呆症,经常在家里为老人放电影,陪岳父岳母去长安大戏院听戏。徐帆给父亲订阅老年读物,督促父亲每天读书看报至少一个小时,活跃思维。她还教父亲绕口令,经常将父亲逗得哈哈直乐。

徐大树思想传统,总感觉长期与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不自在,他始终无法将女儿的家当成自己的家。2013年8月,他对女儿说:“我和你妈来北京都三个多月了,该回武汉了。”

徐帆不同意,要父母安心在北京长住。徐大树连连摇头:“你不理解老人的心,我还是住武汉舒心。”徐大树催女儿去买火车票,徐帆本以为父亲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谁知态度这么坚决。

几天后,冯小刚从上海出差归来。徐帆跟丈夫唠叨:“爸也真是的,在这儿过得好好的,非要回武汉。”冯小刚已54岁,他能理解岳父的心思。

冯小刚支招:“爸爸自尊心很强,这事我们不能点破,只能用实际行动温暖他,让他将北京当成自己的家,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否则我们再孝顺,爸的心还是孤独的。”

在冯小刚的点拨下,徐帆开始别出心裁地挽留父亲。此前,她将父母当座上宾,家里什么事都不劳请父母动手,有时他们做家务也被她阻止了。她意识到,将父母当客人,会导致老人与自己有隔阂。

这天,徐帆对父母说:“爸妈,你们每天与阿姨一起接朵朵上下学行吗?”父母非常乐意。每天吃过早饭,老两口就帮外孙女收拾好书包,将孩子打扮得清清爽爽,然后与阿姨一道送她去学校。时间长了,徐家父母与一同送孩子上学的那些老人熟络起来,结识了一帮老友。有时送完孩子,他们一起去公园跳舞。路过菜市场,徐大树还顺便带几把新鲜蔬菜回家。有了事情做,徐大树脸上有了笑容,很少再提回武汉。

父亲的情绪变化,印证了丈夫的推测。徐帆夸奖冯小刚:“还是你比我了解老人。”冯小刚进一步分析:“爸自尊心很强,即便退休了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徐帆觉得丈夫的话有道理。

傍晚,一家人围在一起陪9岁的朵朵下棋。徐帆适时赞美父亲:“爸,你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为人处世有一套,我和小刚在很多方面存在欠缺。只要你在身边,我们就有主心骨。我们商量好了,想请您当生活参谋。”

徐大树的愿望就是女儿女婿过得好,既然孩子们需要自己,他决意为晚辈发挥余热:“你们生活中遇到什么困惑、疙瘩,尽管告诉我,我想办法帮你们一起解决。”徐帆趁机说:“那您得长期留在我们身边。”“只要你们不烦我,我就在北京长住。”见父亲温柔地“上钩”了,徐帆幸福地与丈夫对望。

nlc202309030047

为哄岳父开心,冯小刚还煞有介事地给徐大树发聘书:“爸,从今天开始,您是有职务的人了,不许离开北京擅自脱岗。”徐大树乐了,明白了女儿女婿的良苦用心。老人眼里涌出幸福热泪……

乐当“生活参谋”,父母晚年圆满幸福

此后,徐帆参加圈内聚会时也将父母带在身边。她隆重向朋友介绍:“这是我爸妈,中国楚剧界的翘楚,在武汉名气比我大多了。”朋友们起哄,请徐家父母当场唱楚剧。徐大树的兴致被调动起来,与老伴一道清唱《白蛇传·借伞》,赢得一片喝彩。一个月过去了,徐帆给父亲发1500元辛劳费。徐大树推迟不受,徐帆的理由不容拒绝:“这是你的劳动所得、自身价值体现。”徐大树乐呵呵收下了。

2014年3月,徐朵迷上了网游,放学回家就钻进书房在网络上养宠物。一段时间后,她视力下降了,学习成绩也受影响。徐帆在父亲面前流露出焦虑,父亲给她解压:“网络不是洪水猛兽,没你想象的可怕,朵朵就交给我。”安抚好女儿,徐大树与外孙女交朋友。

徐大树发现,朵朵在网上玩饲养土拨鼠的游戏。他因势利导,带朵朵去动物园看真实的土拨鼠,还从市场上买了一只回家,养在笼子里。每天朵朵放学回来,徐大树就与孩子一起将蔬菜和水果丁放进笼子里,观察土拨鼠进食、喝水、睡觉。冬天来了,小姑娘用节省的零花钱买干草,给土拨鼠当被子。渐渐地,朵朵兴趣转移了,不再痴迷网络,喜欢各种小动物。她告诉姥爷,长大后要当动物学家。孩子戒掉了网瘾,一家人都很开心。

冯小刚与前妻的女儿冯思语,在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就读。徐帆与丈夫感情很深,但中间隔着这个孩子,她有些不自在。徐大树开导女儿:“小刚这是有责任心的表现,你应该为他高兴。如果一个男人连自己的女儿都不爱,怎么可能爱别人?闺女,一个人感到幸福,不是因为她(他)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父亲一番话,打开了徐帆的心结。此后,徐帆也像丈夫一样爱冯思语,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冯小刚反过来更爱徐帆和岳父母,徐大树和老伴在女儿家住得更舒心。

2014年12月,徐帆在怀柔拍戏,冯小刚担任导演。徐大树夫妇带朵朵去探班。老两口第一次去剧组,原以为拍戏很风光,谁知女儿女婿的不容易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女儿女婿天不亮就起床,经常深夜才回家;中午只吃几块钱一份的盒饭;因频繁化妆,徐帆皮肤过敏,脸部又红又肿。女儿女婿人前风光,其实背后隐藏着很多艰难,让徐大树格外心疼。

此后,徐大树坚决不收女儿的参谋费,他还用积攒的钱给朵朵报兴趣班、买书包和运动鞋。徐帆嗔怪道:“爸,你把我养大了,哪还有义务替我养女儿?”徐大树回答:“我和你妈都有退休工资,在你家吃住又不花钱,我们的老底都不用动,还攒钱干什么?”徐帆要的就是父亲这种昂扬的精神状态,她笑着说:“我以后將这些钱都存着,到时带你和妈出去旅游。”

徐大树和李建英演了一辈子楚剧,因戏剧市场不景气,他们没有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集,这是个遗憾。2014年7月,徐帆通过各种途径,将父母的舞台视频进行收集整理。随后,她和丈夫联系音像出版社,出资给爸妈推出了一张戏曲专辑,还原了父母的辉煌岁月。当徐帆将光碟插进电脑、看着屏幕上自己光彩照人的舞台形象,徐大树和老伴热泪盈眶。

2015年7月,徐帆送给父亲一个奖杯,上面镌刻一行字:“热烈祝贺父亲徐大树当选最佳生活参谋”。徐大树乐了:“你们尽搞花样哄爸开心。”徐帆满脸灿烂:“名至实归,奖杯必须发。”徐父开心极了:“那我就收下了。我的获奖感言是——只要你和小刚还需要我,这个生活参谋我就一直当下去。”

父亲有个舒心幸福晚年,还有什么比这更让徐帆欣慰和满足的?

编辑 尼尼威

3.我的教育故事 做智慧型父母 篇三

导语:每次看见女童被性侵的新闻,我都非常难过,因为我们都有儿女。如果机械地告诫孩子“要小心男老师和校长,他们有可能会伤害你”,就会让孩子丧失对世界的信任,甚至令她对异性产生恐惧,影响她未来的婚恋观。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既提醒女儿,又不会伤害到她呢?

本文以一个普通母亲的身份,从学前教育的角度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改写了童话故事(家有女孩一定要看)帮女儿建立起保护自己的意识

有一天,我看了一部电影《美丽人生》,突然有了灵感。这个电影讲的是纳粹时期的故事,全家被抓入集中营后,父亲为了不让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就对儿子说,集中营里发生的一切都只是一个游戏,只要不违反游戏规则,就能获得一部坦克。虽然集中营的生活很恐怖,但是孩子却快乐地生存下来,直至获救,心中依然充满爱与希望„„我决定像这位聪明的父亲一样,用一种柔和的方式,帮女儿建立起保护自己的意识—改编童话故事。

女儿很喜欢芭比娃娃,有很浓的“公主”情结。所以,我特地在她6岁生日那天,送了一个美丽的芭比公主玩偶给她,并且温柔地说:“做公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她们必须遵守芭比学校的公主守则。否则就算穿得再漂亮,也不是真正的公主。”

听了我的话,女儿连忙追问:“那芭比学校有什么公主守则呢?”

“我每天给你讲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一条公主守则,怎么样?”

“好呀好呀,我最喜欢听故事了!”女儿欢呼雀跃道。

我给女儿讲的第一个故事是《新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深知男女有别,所以虽然跟7个小矮人是好朋友,但每次洗澡和换衣服时,她都会关好门窗,而且每晚都会回自己的房间睡觉。

其实白雪公主,并没有真的吃下巫婆给的毒苹果。她趁巫婆不注意,偷偷换了一个好苹果,然后假装中毒。如果真的中毒,怎么会那么容易就活过来呢?白雪公主会换苹果,是因为她知道,公主不能吃陌生人给的食物,否则自己就会有危险。而且当时小矮人不在家,如果直接揭穿巫婆的诡计,她可能会受到伤害„„”女儿惊讶地叫道:“原来是这样呀!我就觉得白雪公主不该那么笨,死了一次又一次,否则王子怎么会喜欢她呢?”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又对《灰姑娘》《豌豆公主》等童话,进行了改编:“灰姑娘之所以要在12点之前赶回家,不仅仅是怕美丽的衣服和鞋子被打回原形,还有一个原因是,她觉得一个好女孩,不应该在外面待到太晚。正因为她的坚持,王子才被她深深打动了,认为她不只拥有美貌,而且还是个自尊自爱的好姑娘,适合当未来的王后„„”

“在得知豌豆姑娘是真正的公主之后,王子高兴地送了一条项链给公主,并邀请公主当晚留宿在自己的房间里。公主果断地拒绝,并且告诉王子,真正的公主在婚礼之前,是不会跟男子住在同一个房间的,也不会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你的做法不像一位真正的王子,所以我不会同你结婚。后来王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再三向公主道歉,并且保证在结婚之前一定不会冒犯公主,豌豆公主这才原谅了他„„”

不知不觉中,我改编了十几个童话。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量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女儿也饶有兴致地从中总结出了许多公主守则,比如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绝不能让人摸、不能接受陌生人的饮水食物、不要跟男子独处一室,就算是自己的长辈、老师或者校长也不可以„„

有时候,女儿也会发牢骚,问我:“王子不是负责保护公主的吗,为什么公主还要这么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呢?”我告诉女儿:“王子要等公主20岁以后才会出现。在王子出现之前,公主必须学会保护自己,优雅而高贵地活下去。如果公主因为不会保护自己而受到伤害,那么她可能等不到王子出现的那一天,就变成天上的星星了。

而且,如果公主什么也不做,只会被动地等待王子拯救,她或许因为美貌一时吸引王子,但是不会被王子所尊重,更不会成为王子的妻子。”听了我的话,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帮助女儿建立起了较强的防护意识。现在的她,非常有原则,也懂得巧妙地保护自己。有一次,我因为有事把女儿托给开精品店的妹妹照顾。妹妹临时外出进货,店里只剩下女儿和一个年轻的男店员,于是女儿便跑到隔壁一对夫妇开的店里玩,直到妹妹回来才返回店中。妹妹问她为什么不待在店里看电视,她当时没说什么,事后却悄悄告诉小姨,公主要懂得保护自己,所以最好不要跟男生单独待在一起。自己之所以刚才没说,是怕店员哥哥不高兴„„

4.学做智慧父母培养优秀孩子观后感 篇四

作为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与初三学生的妈妈,我直接感受到的就是,校外培训机构和一对一辅导都无法实现对孩子的优质教育了。我大女儿初三了,中考即将到来,课程多作业多,百分之五十的普高录取率让家长焦虑,学校是很负责的,安排了免费的晚自习和周末辅导,原本打算周未请人查漏补缺辅导一下的,也因为没有时间只好放弃。

小女儿也是小学五年级了,在“双减”政策落地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孩子在家学习、做作业的时间少了,娱乐休闲的时间多了,更多的时间资源还给了孩子。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宝贵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父母要明白,“双减”是为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减轻做家长的责任。在陪伴孩子成长这条路上,作为家长,我们始终应该是一名学习者。

5.家长课程做智慧父母 篇五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很多家长的耐心却日趋减少,然而孩子成长需要父母耐心等待,要知道欲速则不达。但是父母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应怎么做?因为“耐心等待孩子成长”是一个需要方法和技巧的事情,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父母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应怎么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知道“上帝让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故事,并深深为之感动。孩子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征,在他成长的某些阶段,的确就是看天上云卷云舒、看地上花谢花开、看草坪中小蚂蚁在搬家、在雨后的蜗牛在散步……的时期,慢慢的和孩子一起,耐心的等待他们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过程。

可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很多家长的耐心却日趋减少,把“快点”不自觉的作为了口头禅;事实也的确如此:你可以在这里慢慢的,可是时间不等人、学习不等人、同伴更不等人;当一个个小伙伴飞奔与自己擦肩而过的时候,当夜半孩子作业依旧没有写完的时候,当距离上课还有十分钟而孩子依旧没有到校的时候……能够纯碎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岂非凡人?

于是乎,家长迫于无奈也好,着实着急也罢,一改曾有的陪孩子慢慢成长,转变成为“催促王”,只恨不得把所有的都替孩子做了,让他可以快一点,再快一点!

其实,“耐心等待孩子成长”是一个需要方法和技巧的事情,如若只是“耐心等待”或“着急催促”,结果往往都是欲速而不达。

一、不溺爱、多鼓励、善于发现其优势

孩子是需要引导的,就像小树苗,如果放任其生长,就会多出许多枝枝杈杈。对于孩子来讲,天性中有很多善良的美好的东西,但同样也有很多需要后天学习与调整的部分。作为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维护自己好的部分,而逐步改善需要调整的部分。

孩子也是需要鼓励、表扬的。正确的使用夸奖,能够让孩子在被认可的快乐中走的更稳更好。孩子的世界,他们更能接受真实的批评而非虚伪的夸奖。

孩子身上是有许多潜能亟待挖掘的,而这些潜能的发现真的需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成长”。不要着急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你认为孩子是怎样怎样的,也许就是因为家长的“误”认为,把孩子真正的优势潜能遮挡了去,终将湮灭在时间的长河中……

二、在他出现问题时及时伸出援手

耐心等待孩子成长,需要家长在第一时间给与孩子帮助,而这种帮助是非强迫的、不焦虑的,用成人的冷静和睿智来引导、帮助孩子。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是此起彼伏的状态。所以家长的态度一定是要冷静的、平和的来看待这些问题。针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性格出现的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判断以及处理方法。因人而异很重要。所以育儿没有千篇 一律、亘古不变的真理。

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千万不要以为把问题交给“老师”或者“时间”。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对自己孩子负责的人就是自己。最好的做法是:先认真的观察、再仔细的思考、最后找出几种方案和孩子来沟通或者一起面对。家长不能焦虑,也不能强迫孩子必须按照你的`观点来。管人是管心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在心中认可你,佩服你,而非认为你仅仅是衣食父母而不得不屈从,那么孩子出现的问题就会少许多,解决起来也会容易很多。

三、以身作则带动孩子成长的步伐

正如上面所讲,想要孩子在心中被认可和佩服,作为家长不学习不进步是无法达到这个目标的。同样作为家长如果能够以身作则来带动孩子的成长,那么这样的一个过程就会是正向的、舒心的、有效果的。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星星眨眼,看月圆月缺;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蚂蚁搬家、看花开花谢;但我们作为家长更应该清楚,我们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孩子的行为是随心所欲的,但家长不可以,家长的角色更好应该是不动声色的陪伴孩子、引导孩子、带动孩子。

同样家长需要知道,自己的陪伴是优质的、有效的。越来越多的妈妈选择了全职,却只是茫然于照顾孩子的一日三餐,无休止的唠叨着孩子的日常行为,却不知道孩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生理、心理需求,也不知道与时俱进,结果导致孩子烦不胜烦,自己也徒增伤心。何苦呢?所以进步是需要同时的,不管孩子还是家长。作为家长带给他们正能量,他们就会信心满满向前冲;你一边要求他们前进,自己却在无所事事中蹉跎,就不要怪孩子没有上进心。

上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下一篇:黑猫的翅膀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