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演讲稿(共17篇)
1.心理暗示演讲稿 篇一
心理暗示誓词
我是一个这样的人:
我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我将无愧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我不会甘于平庸,碌碌无为,我将通过百倍努力,改变人生,创造辉煌;
我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我决不会言苦言累,头悬梁,锥刺股,将是我学习上永远的榜样;
我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我决不会浪费分秒宝贵时间,三更灯火五更鸡,将上我刻苦学习的写照;
我是一个潜力无穷的人,我的潜力在于我始终不渝、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我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也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我不仅拥有健康的体魄,而且拥有健康的心理。
2.心理暗示演讲稿 篇二
一、恰当运用环境暗示, 替学生营造一片快乐沃土
环境暗示主要是利用具体环境来实现对学生的暗示, 它包括物化环境暗示、艺术环境暗示和心理环境暗示。无论是优美惬意的物化环境的陶冶, 还是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的感化, 都能使学生在无对抗的状态下, 乐意、自觉地接受环境暗示信息。
1. 物化环境暗示:此时无声胜有声
物化环境暗示是指通过一些实物营造某种场景来感染学生, 使学生在潜意识的作用下自觉地投入学习, 主动地参与活动。许多活动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人们无意识地对外界环境各种暗示所做出的反应, 因此, 暗示是个人和环境之间一个不可或缺的交流因素, 若能引发人与环境之间的“共振”, 则人与环境间的不断交流就能达到最为和谐的境界。例如:挂图在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了学校购置与教师自制外, 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在学生迈入化学门槛之前,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设计绘制仪器装置平面图, 学生完成以后, 组织评比, 并将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用来布置实验室, 与温馨整洁的地面、有序摆放的仪器、琳琅满目的化学手抄报、积极奋进的化学家画像交相辉映, 给学生营造一个具有良好暗示作用的化学学习心理场,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浓浓氛围。
2. 艺术环境暗示:山色空朦雨亦奇
艺术环境暗示是指用艺术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 含蓄地、间接地对学生心理和行动产生一定影响。洛扎诺夫认为艺术是最有力的暗示。当学生在享受艺术美时, 身心处于松弛状态, 而大脑仍处于机敏状态, 这种状态特别适宜于人的潜能开发。教师应着力发挥化学潜在的审美功效, 创设美的课堂意境。例如:化学反应过程的现象美、实验装置的流畅美、化学家们的追求美、化学史上的发现美都是可以让学生领略的科学之美, 能够引导学生对化学美产生新奇、愉快、向往的审美感受。再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州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道出了金的获取方法。谜语“一物到处有, 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到, 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 无他活不久。”道出了空气的性质。这些艺术手段的运用都能促进学生愉快学习。
3. 心理环境暗示:蓬门今始为君开
心理学家泊恩海姆发现:凡是来自环境的刺激, 是对整个人的活动发生作用的要素, 因为它作用于人的心理, 会从多个侧面、多种渠道影响着人们心理, 这种立体式信息途径决定了环境暗示的多维性和情境性, 而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环境的胁迫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 教师运用心理环境暗示的时候, 既要当好一名导演, 又要让每个学生做好演员, 在活而不乱、分而不散的和谐环境中“演”好每一台戏。例如:在做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之前, 笔者提醒学生保持安静, 强调要用眼睛仔细观察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这就暗示着该实验的现象比较鲜明。这样, 学生就会有意识地把本来很容易忽视掉的“一屡白烟”这一现象记住。在学习燃烧条件时, 笔者提问:如果有人拔打电话“119”, 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再问:通常用什么物质来灭火?待学生回答水后, 笔者将氧气通到水中, 水中白磷立即燃烧, 学生非常惊讶, 因为在刚才教师的暗示之下, 水是用来灭火的, 现在竟然水中生火, 让学生在无意识之中产生了学习的欲望。
二、巧妙运用他人暗示, 给学生找寻一方灿烂天空
他人暗示是指被暗示者从别人那里接受了某种观念, 使这种观念在其有意识和无意识里发生作用, 并使它实现于行为之中。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 因此, 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体态、活动等暗示手段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暗示。
1. 语言暗示:弦外之音荡涟漪
叶圣陶教诲我们:教师的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天才, 但也可以摧毁一个天才。毋庸置疑, 教师的语言是给予学生心理暗示的重要途径, 若用的巧妙, 则效果颇佳。例如:在讲评作业时, 教师应尽量避免采用点名批评的方式。点名批评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老师不太喜欢我。”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结果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除了口头语言暗示外, 教师也可以采取书面语言暗示, 如在平时批改作业和试卷时, 对进步的学生写:“你进步真大”、“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对于退步的学生, 可以写:“老师相信你, 下次一定比这次更好”。通过书面语言暗示, 常常产生“蝴蝶效应”。比如学生的作业整洁了, 学生愿意与老师沟通了, 学生更加尊敬老师了, 学习成绩进步了。因而, 教师在书面语言暗示方面, 不要怕耽误时间和精力, 说不定教师手中的笔还真是一支神奇的魔力棒。
2. 体态暗示:于无声处现真情
体态暗示就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时, 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愿望表露出来,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教育或顿悟教师的教育意图。心理学家马若琳指出:信息传播的总体效果等于7%用词, 加38%口头表达, 加55%形体语言。就是说, 教师除运用语言暗示外, 还可运用神态、体态等行为暗示, 这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特殊信息传递渠道,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愠一嗔都能引起学生的生活情感和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它更能体现暗示的委婉特点。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人更易相信所见到的而非听到的事实, 教师的行为是对学生最有力的暗示。笔者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时, 努力通过行动做出表率, 暗示学生纠正。例如:有学生做完实验不整理就走了, 如果简单地当众责罚, 往往起不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作用, 所以笔者总是亲自整理, 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 以此暗示学生作出判断, 选择行为, 次数多了, 学生也就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啦。
3. 活动暗示: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自己能力不够, 也不是学习内容深奥, 而是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动机障碍。如能依托学生喜爱的活动平台, 则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 激活学生内在潜力, 实现活动暗示的终极目的。当我们安闲地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时, 我们的精力全集中在电影上, 并没有有意识地去记忆某一个情节, 然而, 往往就在这种放松的精神状态中, 对电影的情节却产生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心理学家毕希名教授认为, 这种创造力的假消极状态, 对于开发人的生理潜力却具有特殊的功能。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情境, 这种情境的设计与我们通常所采用的直观教学不同, 直观教学提供给学生的是实在的观摩物,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而暗示法设计的情境, 是让学生处于放松的假消极状态, 以利于激发学生的感知和记忆潜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定期组织开展化学魔术晚会、化学新年晚会、科技节、小论文竞赛、家庭小实验等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 学生心情放松, 他们关心的是在活动中如何施展自己的才华, 也就在无意之中巩固和学习了化学知识。
三、积极发挥自我暗示, 为学生打开一扇自信窗户
自我暗示是指自己用某种观念影响自己, 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 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 并促成它转化使它实现为动作或行为。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指出:无论什么见解、计划、目的, 只要以强烈的信念和期待进行多次反复地思考, 那它必然会置于潜意识中, 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比如美国拳王阿里每次回答记者的提问后, 总忘不了说一句“I’m the best!”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例如:学生书写方程式缺这漏那是一个通病, 这是由于学生书写时, 常常缺乏检查意识造成的, 一般在教师的提醒下能够改正过来。但考试的时候, 没有了教师的提醒, 只能依靠自己。几乎每个学生书写时都会忘记标上箭号而被老师打上“血淋淋”的叉, 此时学生不妨把这种痛苦扩大化, 想象这种疼痛是被利箭所射带来的。因为要记忆的东西经过强烈情感的过滤之后, 就会使人记得更深刻、持久。以后, 每次书写时, 学生就想象成被利箭所伤, 这样就会大大降低错误几率。
尽管心理暗示对初中化学教学具有不容低估的作用, 但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只有当它和具体的教学行为结合的时候, 教师“无心”的心理暗示, 能在学生不设防时悄悄地潜入学生的心灵, 才有可能使教师的暗示真正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另外, 心理暗示是一把双刃剑, 它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 也可能是消极的。故教师要坚持积极、正面引导学生, 避免负面暗示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总之, 只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心理暗示会对建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4.
[2]张景浩.积极心理暗示效应应用个案.教育科学研究, 2003 (4) .
[3]多湖辉.让内心充满活力——自我暗示技巧.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 2004.
3.妙趣心理暗示 篇三
说是在古希腊的塞浦路斯,一位名叫皮格马利翁的年轻王子,他性情孤僻,喜欢独居,并且擅长雕刻。有一天,他用象牙雕刻了一个他理想中的美女,他天天凝望着美女雕像,把全部的痴心和热情放在了这座雕像上。终于,雕像被他的爱和期望所感动,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美人,于是两人结为夫妇,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有趣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人们常常借助这个故事来说明心理暗示的作用,也跳开这些神话传说,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心理暗示进行了研究。其中,最为著名的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设计和实践的。
1968年,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一所乡村小学,从学校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了3个班的学生,为他们进行了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测验。测试完毕,罗森塔尔在没看测验结果的情况下,随机选出了20%的学生,然后以赞美的口吻告诉相关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潜力,将来可能比其他学生更有出息。
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奇迹出现了,他随机指定的那些的学生,成绩普遍有了显著提高。
由于罗森塔尔提供的名单是随机抽取的,所以那20%的学生,并非都是成绩一直优良或者智商较高的孩子。罗森塔尔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了学校的老师,老师再用他们教学中的行为和情绪暗示这20%的孩子,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增加了“我是最棒的”信念,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了学习成绩。
这个实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在现实生活中,心理暗示是怎样起作用并且带来效果的——虽然不能如神话传说那样把雕像变成活人,但是对个体的塑造和激励作用却同样惊人。因此,人们以神话中男主角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实验,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由于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对这个实验具有重大贡献,所以又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心理暗示的“红”与“黑”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在教育领域,鼓励与正面的引导能够帮助人们发挥潜力,做到更好。那么在其他领域,心理暗示是否仍然有这样神奇的威力呢?
来说说两个发生在战争时期的故事。
一战期间,前线流行一种心理恐惧症,叫“弹震病”——是因为炸弹的爆炸导致士兵长期受到惊吓而导致的。这种病患,轻者无法正常参加战斗,重者四肢瘫痪,丧失行动能力,但从医学的角度却检查不出任何病情。当时,英国的心理学家麦独孤作为随军人员参加了战时治疗。他让士兵们信任的上司亲口告诉那些患病的士兵,他是一名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医生,肯定能够治好他们的病。然后,他找来一支笔,在一个下肢失去知觉的士兵双腿膝盖以下若干寸的地方各画了一个圈,并肯定地告诉患者,次日便会有知觉。第二天复查时,那个士兵果然觉得膝盖下方有了一些知觉。这样日复一日地往小腿下方画圈,最后画到脚面上之后,这个士兵便痊愈了。
而另一个故事则说的是二战期间纳粹在战俘身上做的一个实验。
纳粹将一个战俘捆绑起来,蒙上双眼,把他的胳膊从墙上的一个小孔伸到另一个房间,然后用器械在战俘的手腕上扎了一针,并且告诉战俘,现在对你抽血处死。被蒙上双眼的战俘听到血滴进器皿的嗒嗒声,哀号一阵后气绝而亡。
事实上,纳粹并没有抽这个战俘的血,滴血的声音是模拟的自来水声。战俘的死应该归咎于他的自我暗示:把嗒嗒声想象成自己的血流出的声音,以为自己马上就要血流而亡,极度的恐惧使身体产生化学变化,最后真的死了。换句话说,这个战俘是被自己吓死的!
这两个故事,让我们看到心理暗示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能带来截然不同的积极与消极的结果,也同时告诉我们,不仅在教育领域,医疗、刑讯等生活工作中的诸多领域,心理暗示都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心理暗示与权威性谎言
那么,心理暗示是怎样做到这些的呢?
其实在皮格马利翁效应中,心理学家们已经给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那就是心理暗示要想发挥作用,其中必须存在“权威性谎言”。
皮格马利翁效应中,心理学家们相对于学校老师是权威者,老师相对于学生也是权威者。又由于非权威者总是相信和信任权威的,所以老师对心理学家的话言听计从,而学生也会对老师给予自己的期望深信不疑,于是就出现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结果。
同样,心理学家麦独孤用心理暗示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他也运用了“权威性谎言”的技术——他让士兵们信任的上司(权威者)告诉患病士兵,他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医生,以树立起患病士兵对他的信任和信心。于是,当他成为患病士兵们心中另一个权威的时候,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比平常更具威力,更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显然,在最后一个故事中,权威与非权威的对比也是分明的——相对于战俘而言,对他实施刑讯的纳粹是当然的绝对的权威。而正是因为战俘相信,纳粹有决断他生死的权力,所以他才会在一句宣判和特殊情形中,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利用积极心理暗示
洞察到“权威性谎言”是心理暗示真正起作用的关键技术之后,心理学家们开始在应用心理学领域,如积极心理学、成功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展开相关研究,最后发现: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如果经常赞美员工,激励员工,并给他们描绘出更壮阔的企业前景,这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就会比较高;而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受到父母表扬和正面鼓励的孩子,长大之后,会比在批评与否定声中长大的孩子,获得更多的成就。
此外,人们还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权威者,以对自己施加积极的暗示,这叫做自我暗示。比如,一个成功心理学家就宣称,他曾经想买一辆非常拉风的红色跑车,于是就把这辆车的照片,贴在每天起床必然看到的地方,然后一遍一遍对自己说,我要努力赚钱,我要努力赚钱买这部车!多年以后,他成功了,他不仅买到了这部跑车,而且还构建了自己的事业王国。
4.心理暗示作文 篇四
我希望渴望成功的人们,不断对自己说:“在每一天,在我的生命里面,我都有进步。”
暗示是在无对抗的情况下,通过议论、行动、表情、服饰或环境氛围,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有暗示作用的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方向去行动。
自我暗示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通过自我暗示,可以使意识中最具力量的意念转化到潜意识里,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自我暗示,将有益于成功的积极思想和感觉,洒到潜意识的土壤里,使其能在成功过程中减少因考虑不周和疏忽大意等招致的破坏性后果。所以,通过想象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的成功人士,很可能会成就一个创富者。
暗示的力量,不乏令人深思的例证。在某医院,一个医生在给一位病人进行肺部透视时,突然发现自己白大衣上被钉子勾了一个洞,情不自禁地说:“啊呀,这么大一个洞!”正在透视的病人以为自己肺上有个大洞,大惊失色,顿时昏厥过去。这是医务人员的不恰当语言给病人造成暗示的结果。
我当年所在的医院,也获得过这样的经验:那纯属工作差错,因填错了编号使两个胸部透视的病人相互取走了对方的检查报告单,这两个病人,其中一个患有肺结核,却因编号错误而诊断为另一病人。后来,那个真正患有肺结核的病人却不药而愈了,而另一个根本就是健康的人,因受到错误的报告单的暗示,最终住进了医院。这是令人许多当事人吃惊的现象,也使我们中的很多人开始对心理学的研究关注起来。
暗示是人类心理方面的正常特性,它“不从正门,而是从后门”进入人的潜意识,不受人的主观意识的批判和抵制。因此,在应用暗示时,应注意暗示以无批判地接受为基础,无需付诸压力,不要求他人非接受不可。暗示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一般有如下本质特点:
首先,暗示是一种心理现象,故一般又称为心理暗示。暗示的过程,主要是人们心灵接受某个信息的过程。所以,进行感知、判断、推理、论证等活动方式,都是暗示这种心理活动的具体体现。
其次,暗示有一定的明显性和隐晦性,是二者的统一。一般来说,暗示的一方总是把意图隐蔽起来,再通过暗示让对方知晓,百货商店在销售电风扇之前,让厂家在柜台上摆起电风扇作“破坏性试验。”向顾客展示其寿命,以赢得顾客信任。
再次,暗示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但其形成有一定特殊的心理环境和外在环境。如一位商学院的实习生,便巧妙地利用环境暗示在短期内发了大财。
5.心理暗示作用堪比药物 篇五
也就是说,如果患者真的相信药物会发生作用,那么即便在使用假药的情况下,也可以导致其大脑释放止痛物质,达到跟使用真药一样的效果。
德国一个最新的研究发现,如果患者真的相信药物会发生作用,那么即便在使用假药的情况下,也可以导致其大脑释放止痛物质,达到跟使用真药一样的效果。
近日在柏林举行的国际医学磁共振研讨会上,德国汉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了这一研究结果。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19名健康的志愿者的大脑进行了扫描。在扫描过程中,研究人员利用激光针扎志愿者的手。研究人员告诉志愿者,一种止痛药膏已经抹在了他们的其中一只手上,而另一只手抹的是用于参照的普通润手霜,
但是,实际上,志愿者的两只手上涂的都是普通润手霜。当志愿者相信他们手上涂的是止痛药膏时,他们表示感到手被扎的过程没那么痛,而且大脑跟感觉疼痛有关的那部分区域也不活跃。
这一研究从生理学角度进一步印证了医学上的安慰剂效应,即心理暗示对于病人的潜在积极影响。安慰剂效应指的是在不让病人知情的情况下服用完全没有药效的假药,但病人却得到了和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近年来,在医学实践中,安慰剂效应越来越多地被应用。的一项研究显示,丹麦48%的全科医生承认一年至少有10次会给病人开安慰剂。
但是,此前,科学家一直未发现安慰剂效应如何减轻疼痛的原理。而德国科学家的这一新研究发现,当病人期望一种疗法有效时,控制疼痛的大脑区域变得活跃,导致止痛物质内啡肽的分泌。结果,无论这种疗法有无直接效果,患者都会感觉更佳。
6.心理暗示对人的作用 篇六
心理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已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例如,有的人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办事前照照镜子、整整衣服、理理头发。有的人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太好看,并且觉得上眼睑浮肿“,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有不快的感觉,顿疑自已是否得了肾病,继而觉得自己全身无力、腰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则不是这样。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操,练练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去工作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
他暗示,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使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如古代魏国曹操的部队在行军路上,由于天气炎热,士兵都口干舌燥,曹操见此情景,大声对士兵说:”前面有梅林“。士兵一听精神大振,并且立刻口生唾液。这是曹操巧妙地运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来鼓舞士气。暗示对人的作用是很大的。它有时也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例如”假孕“,它是指有的女同志结婚后很想怀孕,由于焦虑而十分害怕月经按时来潮,使怀孕失败。由于这种迫切心情,所以当自已月经过期未来,就觉得自己怀孕了。很快又觉得自己开始厌食,恶心、呕吐,喜吃带刺激性的食物,于是到医院就诊。但经医生检查和化验后,发现并不是怀孕。这是因为想怀孕的强烈愿望及焦虑的心理因素,破坏了人体内分泌功能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影响下丘脑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使体内的孕激素增高和排卵受到抑制,从而出现暂时闭经的结果。
暗示也能对人体产生积极作用。比如,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有人作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对第二组,主试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
7.心理暗示演讲稿 篇七
(1) 当学生犯了错误, 不便明说时, 利用暗示的语言或者行为旁敲侧击, 既避免了与学生可能的直接冲突, 又能起到敲山震虎的点化作用。
(2) 对于内向而缺乏自信的学生, 多提及榜样、多安排工作或用鼓励的眼光、善意的表情示意, 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对于性格外向、自以为是的学生, 不妨经常给个刺激, 或冷淡他, 让他自己去悟、去改变。
(3) 在比较严肃的场合, 教师提前营造一种庄重的氛围, 并采用简洁、沉稳的语调和慎重的举止, 使得学生受到暗示, 自觉地安静下来。
(4) 教会学生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辨别消极的自我暗示, 及时制止不良情绪。最终将各种积极暗示强化成为坚定的信念, 支持自己走向成功。
(5) 积极的心理暗示, 能令人增加力量、勇气、信心和快乐, 进而增进正确行为的过程和效果, 并可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形成良性循环。
2 心理暗示在学生教育中的实施方法
2.1 用于谈话批评
语言有时显得很苍白无力, 让大学生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绝不是严厉的指责所能做到。正确的道理他们都懂, 一味地指责, 只能起到反作用。学生犯了错误时, 管理者可以有意地挖掘其身上的优点,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对比,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这时候再去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并照办了。
对于平时学习不上进、行为散漫的学生, 学生管理工作者在谈话教育时, 更应避开“应该”、“必须”之类的词, 巧妙抓住机会充分利用典型故事、情境模拟等方法, 鼓励他们提起斗志, 效果比板起面孔训戒要好得多。
2.2 用于营造风气
如果给学生树立某种观念、营造某种风气, 最好选择能引起学生震动的场合来进行。
2.3 用于活动与竞赛
为规范日常行为, 推动良好氛围的形成, 可以通过举办竞赛、演讲会、讨论会等, 统一思想, 调动积极性。
2.4 行为塑造
“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十分重要。高校学生“善于”评判教师, 挖掘某某教师语言、行为上的漏洞, 在心里产生抵触, 管理者的训诫就大打折扣了, 反之, 如果一位管理者学高、身正、勤奋、讲究礼貌等作风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信赖与敬仰。
2.5 情绪管理和自我暗示
有的同学态度消极, 对待这样的同学, 在积极关注的同时, 可以引导他们多进行积极的暗示。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比总是强调负面结果要好得多, 坚决避免给他们贴上失败的标签。
3 实施心理暗示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暗示要建立在师生感情融洽、平等互信的基础上, 如果教师缺乏学生的信任, 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威信, 那么, 无论你怎样暗示, 也是不会起作用的。
(2) 暗示者对暗示对象要掌握可靠的信息, 才能选择暗示的方法、暗示的时机、暗示的程度。
(3) 暗示要注意适度, 另外, 暗示只是学生管理教育的方法之一, 应与其他管理方法的结合使用, 不可替代惩戒和正面批评。
(4) 心理暗示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 区别对象, 掌握时机。
总之心理暗示是一种较高的管理艺术, 合理、适当地运用, 可以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同时, 改良学生的行为, 达到教育目的。如果建立在师生感情融洽、平等互信的基础上, 效果更好。如果教师威信高、能力强, 有很大的人格魅力, 在管理工作中实施心理暗示就更加事半功倍。值得注意的是, 不论用何种方法, 根植于对学生深切的关爱和殷殷期望之中才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摘要: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 对管理者的正面教育管理往往不以为然, 学生工作者如果能利用好心理暗示, 其思想教育工作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心理暗示助减肥 篇八
医学研究表明,积极地进行自我心理暗示,能增强减肥者的信心和毅力,促使他们顺利圆满地完成减肥计划。尤其是那些由于肥胖而自卑、意志不坚定的人,更应该依靠自我的鼓励将减肥进行到底。一般情况下,减肥的心理暗示法有以下几种:
精神刺激法 借外界的刺激因素使人产生厌恶心理,从而抵制食物的诱惑。如在桌上摆放、张贴一些写有立志减肥内容的卡片、纸条,或是自己身材臃肿的照片,每当心中有了吃零食的念头,这些卡片和照片便能起到告诫、警示的作用,久而久之,让肥胖者对零食产生厌恶情绪。
后果想象法 当自己胃口大开,有美餐一顿的冲动时,不妨想一想过量饮食会带来的不良后果:体重增加、大腹便便、血脂异常、患病概率增加等。这些负面的信息在脑海中一旦浮现,便会使体内消化液的分泌快速减少,人的食欲也随之下降。
心理转移法 此方法适用于那些意志较薄弱的减肥者,通过转移注意力,彻底阻断美食的诱惑。比如在产生食欲之际,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或是到室外散步、慢跑、遛狗,或是找个僻静之处,唱唱歌,做几次深呼吸。这种方法因人而异,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转移的对象,自己越感兴趣的东西或活动,注意力就转移得越快,减肥效果也就越好。
自我奖励法 即利用奖励的办法来坚定自己的减肥决心。比如,每坚持减肥一天,没出现任何“越界”行为,就在心里给自己点个赞,然后奖励自己,可以适当地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物件。
9.不可忽视心理暗示对儿童的影响 篇九
不良心理暗示影响儿童成长
心理研究表明,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则是消极的。而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独立性不强的人,譬如妇女和儿童就比较容易接受暗示。
心理专家认为,如果是长期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情绪受到波动,必然影响到个体的认知思维过程,使人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健康,
而对于缺乏辨别能力的儿童来讲,不良的心理反应更易于形成和固定下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
因此,作为父母和老师,对于儿童的正常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或限制作用。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尽量多给儿童积极健康的心理影响以及实际的帮助和引导。此外,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认知,更利于他们成年后在社会上找到正确的位置。
10.心理暗示演讲稿 篇十
1、对自己说一些鼓舞的话。
成功者每天都对自己说:“我行”;“我正期待着……”;“比上次情况好多了”等等,说这些话的时候最好是有声地说,请“意识”调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初次这么做的时候,可能会感到难为情,觉得自言自语有点傻;但尝试之后会发现,经过这样的自言自语,你的心情会更加积极乐观,思维、行动的效率也会提高。
2、在想象中预演。
在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中将自己彻底放松,并将希望达到的目标在脑海中进行清晰细腻的预演。比如,想象着自己考入了理想的学府,想象着自己在校园徜徉,想象着自己在研究室做实验等。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理想,我愿意为我的理想去付出去奋斗!”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人就会有前进的动力。想象之后,脑海中会留下一个积极的记忆印痕;而在遇到真实的情境后,记忆就会被激活,从而指引人的思维和行动。
3、用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心理学研究中有一种“内省法”,就是让人冷静地观察自己的内心深处,然后将观察的结果如实讲出来。当我们高考信心不足的.时候,与同学、朋友、老师和家长多交流,把心里话、苦衷都倾诉出来,这样会使心理上的压力得到释放。他人的安慰、鼓励和支持,有助于改变信心不足的状态。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经常看一些高考成功者的经验文章,看看他们是怎样在自信心不足的状态下走出低谷的。同时也对自己进行这样的鼓励:我们都会遇到“拦路虎”,既然别人可以打败它,我同样也行!
4、把每一次失败都当作是最后一次。
在遭遇不顺和失败的时候,试着对自己说:“这是最糟糕的情况了,不会再有比这更倒霉的事情发生了。”“既然‘最糟糕的事’都已经发生了,那么以后就该‘否极泰来’了!”等等。这样做会给自己以信心,增强心中的安全感。
5、不要总强调负面信息。
不要总是给自己一些这样的提醒:“昨天我有20个单词没有背下来”、“这类题我总是找不到解题思路”等等。越是这样担心的事情越容易发生,所以,聪明人应该避免用失败的教训来提醒自己,而应该多用一些积极性的暗示,如:“多背几遍我就能记住了”、“这次知道错在哪里,下次做这类数学题的时候就有经验了”等等。积极的暗示和指导,比起强调负面结果,效果会好很多。
6、别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
不要总是对自己说“我的能力实在不行”、“那次要是那样,说不定......”等等这样的话。要知道真正能够击倒你的人有时恰恰正是你自己。应该多给自己一些激励与信心。平时多做一些纵向比较,盲目与他人攀比只能挫伤自己的信心,打击自己高考的积极性。不断告诉自己“我有实力,我有能力,我会成功,我一定会成功。”等等。
7、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1.为心理暗示标上价 篇十一
现在几乎所有的商家都在贩卖心理暗示,我们在各式各样的广告中很容易看到这样的信息“这杯咖啡能够让你感受到巴黎的气息” “钻石代表恒久远” “巧克力让你感受恋爱的幸福”等等。我们在得到一件商品的同时,还得到了附加在它身上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在使用它以后会变得更加美丽、自信、快乐、幸福……现在心灵超市所做的是把原本的附加品,即心理暗示,单独包装然后卖给消费者。心灵超市向消费者提供了心理暗示服务,其商品向消费者发送信息,当消费者接受了这种信息后,即能做出相应的回应。
虽然瓶子中是空的,但心理暗示绝非空穴来风,例如,被误诊为癌症的病人受到病症暗示后,向预期的病症方向发展,消极的心理暗示影响了真实的健康状况,心理暗示作用之大可见一斑。同样,积极的心理暗示也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心理暗示可以通过观察冥想,提醒,也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肢体动作或环境影响而产生有益效果,起到提醒,镇静情绪和集中精力的作用。你不用去超市购买,也能够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
Step1通过语言文字达到心理暗示的目的
对自己肯定,积极的描述有利于良好的情绪建立。可以在清晨起床和睡觉前,对自己说几句简短清晰鼓励的话,并以“我”开头,如:“我是幸福的,快乐的”“我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我是阳光的、帅气的”等,可以大声说出来、唱出来,也可以在心中默诵。句子不必太长,更不必刻意追求语言的唯美和词汇的华丽,越真实越常用的语言效果越好。有人喜欢将名言警句或者自己的感悟写出来,张贴在能够看到的地方,如办公桌,冰箱门,无意问的一瞥“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即可增加内在的力量和毅力。
Step2采取冥想的方法自我暗示
选择一个舒适的地方,放松身体,将自己想像成理想的心理图像,穿什么样得体的衣服,出入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从事何种职位,幸福家庭的蓝图,居住的环境等,图像越清晰直观,越有效。另一方面,在快速生活节奏的今天,不妨在内心深处勾画一幅大自然的美景,蓝天、白云、大海、森林、鲜花等等,将自己置身于景色之中,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让身心得以放松,即使简单的呼吸方法,也可以进行冥想,可以自我引导为:“我吸入的空气是粉红色的,它充满了自信和力量。我呼出的气体是浑浊的,将所有的压力,不快都排出体外。”
Step3通过肢体动作进行积极暗示
照镜子时对自己笑一笑,微笑愈多人愈快乐;用力握紧拳头,表示充满力量,抬头挺胸暗示充满了自信,步行速度稍快暗示充满活力等等。积极的肢体语言,在他人心目中形成正面形象,反馈信息后,进步形成积极暗示,进行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Step4享受自然风光,感受积极心理
观看波涛汹涌的大海,心胸似乎也变得开阔;驻足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享受到宁静与美好;观察蜜蜂,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欣赏五彩斑斓的鲜花,感悟人生的奔放。在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深化对人生的理解,花有花的芬芳,草有草的尊严。
积极的心理暗示于我们生活工作有良好的效果,但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心理暗示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对自己合适的语句,不要脱离本人的真实水平,不要极端化,否则只能是幻想。
坚持用现在而不是将来时态描述详细而具体的感受:如“我今天是快乐的”而不是“我将来会快乐”。认真体验当下的感受。
以肯定而不是否定的态度暗示,例如“我现在冷静下来了。”不必暗示“我不紧张,我坚决不紧张”,避免负面提示。
12.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篇十二
心理暗示, 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 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 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 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 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 不一定有根据, 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 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心理暗示有两种, 一种是正面暗示, 一种是负面暗示。教学中心理暗示的作用面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方面是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有效地把握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首先, 教师要多做正面暗示, 少做负面暗示。
教师在教学中, 都会不自觉地使用有暗示作用的句子对所讲的内容进行陈述或对所教的学生做出评价。而在这些评价中, 往往出现很多负面评价。这些负面评价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导致很多学生接受这种暗示后就自动放弃了听讲和学习, 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比如:教师会经常说“这个知识点比较难, 很难听得懂, 也不太容易学会。”或者说, “这种类型的题, 一般的学生都是很难答得对的。”甚至有的老师, 有的时候还会说“我知道这个问题你们很难听懂, 所以我也就不讲得太深。”调查显示, 很多学生听到老师这样的陈述后, 都会不自觉地放弃了认真听讲和努力学习, 因为他们认为老师都说难的知识, 自己肯定是很难听懂的, 不如索性就放弃了。有很多老师对学生评价的时候也会经常不自觉地使用负面的心理暗示的句子。比如:有的老师有时会说:“就凭你的目前的成绩, 你根本就没升学的希望。”“就凭你现在的水平, 你根本做不出这样的题。”“就你的能力而言, 你能把基本知识弄会就不错, 这样的难题你可以不做的。”教师无意中说的这些话, 对学生往往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或者打击力, 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积极地去使用正面的心理暗示的句子。比如:“这道题并不难, 只要肯用心, 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你现在的学习虽然不是很出色, 但你在不断地进步, 只要继续努力, 你一定会非常的优秀。”“任何知识学起来实际上都不难, 只要我们肯一起努力。”这些正面的心理暗示的句子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士气,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欲望。在日常教学中, 每位教师都要注意多加运用, 降低学习在学生心目中的困难预期, 增强自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 正面心理暗示要成为教师教学中的行为习惯, 并贯穿教学始终。
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属重量级地位, 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心境、意念、判断或者是价值观的形成。所以, 我们每位教师要注意修炼自己的课堂语言, 要让自己的语言富有感染力, 创造力和激发力。要多表扬, 少批评;多肯定, 少否定;多鼓励, 少打击。要让有积极心理暗示的语句贯穿自己的语言流程, 形成自己固定的语言表述模式, 贯穿教学始终。
13.评析暗示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论文 篇十三
一、引言
暗示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和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扎诺夫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创立的。暗示法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教学方法,自创立以来就引起激烈的争论。本文就暗示法的心理基础进行探讨,以此评析暗示法的价值所在。
二、暗示法简介
暗示法强调通过暗示,开发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潜力,激发高度的学习动机并创造最佳学习条件,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活动结合,让学习者在放松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状态下进行高效学习。其创立者罗扎诺夫还进一步针对以往教育中所存在的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功能的做法,提出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心理、生理规律的三个原则:第一,学习活动应由整个大脑组织参与;第二,教学中的分析与综合应同时进行;第三,学习者的意识过程和超意识过程应同时地、不可分割地进行。暗示法总的说来就是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心理生理因素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暗示法的心理学基础
1.暗示的概念
暗示,《心理学大辞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抵制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2.暗示的种类
暗示按其对人的身心的影响作用不同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顾名思义,对人的身心产生积极作用的暗示,称为积极暗示;对人的身心产生消极作用的暗示,就称为消极暗示。俄国著名学者别赫捷列夫认为暗示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现象,是人类心理方面的正常特性。暗示也可分为自我暗示和他暗示。他暗示是指将某种观念给被暗示者;自我暗示是指自己把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暗示和自我暗示常常是相互伴随的,积极性的自我暗示和消极性的自我暗示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
3.暗示的作用
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让10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都成功地穿了过去。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子内的一切,这间房子的下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十几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小木桥上走过去的。当心理学家再次问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的时候,没人回答。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进行了一次实验,这就是后来享誉全球的罗森塔尔效应实验。罗森塔尔效应成功的原因何在,即空话是怎么变成事实的呢?分析起来,只能是暗示产生了神奇的力量。教师把心理觉察当作权威,接受了心理学家的暗示,从而对被指定的学生产了深切的期待,期待他们“将在学业上有很大进步”“他们将表现出智力上的成熟”。教师接受暗示后,态度和行为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他们的改变也影响到学生,学生更多地接受肯定的评价,于是,他们的自我暗示发生作用,暗示自己朝着老师指定的方向努力,因此,预言也就变成了现实。
4.人为何容易接受暗示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人很容易接受暗示,为什么呢?关于“自我”进行决策和判断的心理过程的论文指出: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自我”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作出的。但是,人不是神,没有万能的自我,更没有完美的.自我,这样一来,“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对的。“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但是,外来影响空间的存在,以及易受暗示的机会,只是暗示成功的一个条件。另外一个条件,也是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受暗示者必须存在着对外来的暗示的自卑,即觉得自己不如暗示者,觉得暗示者比自己高明,自己应该向其讨教,自己必须接受暗示者的影响。其实,这样的暗示作用,在本质上,就是用自己认为比自己强的别人的指挥代替或者干脆取代自己的思维和判断。
5.课堂上暗示法是怎么进行成功的心理暗示的
第一,权威的教师形象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心理暗示的实施者,必须有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让学生在敬佩、信任的情感体验中产生崇拜感,从而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另外,心理暗示要在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和维持与学生融洽协调、相互依赖的关系。
暗示法里讲到两个概念:威信和稚化。威信是指教师的威信和信息来源的威信;稚化指把学习者看作是小孩,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像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由教师组织他们参与各种对话、游戏、唱歌、体育;扮演各种角色,形成轻松愉快、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气氛,使他们重新获得学习的自信和自发性。教师威信对形成稚化的气氛又起重要作用,而威信与稚化结合,再加上音乐的运用,就形成了一种在放松和平静中全神贯注的心理状态,学生对从老师那里获得的信息会全心全意地去接受,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乔治·罗扎诺夫经过长期探索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出现于“心跳、呼吸频率和脑波流畅的同步之时”,此时身体是放松的,而头脑的注意力却是非常集中的,并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信息。暗示法对课堂环境的布置有特殊要求,把教学环境作为间接教材的一部分。要求教室有可调节的柔和光线、有播放音乐的设备,墙上贴有目的语国家美丽的图片,舒适的软椅排成半圆形,甚至可以用沙发、地毯和床来代替课桌椅。
第三,充分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习者多表扬、肯定,少纠正错误,错误由教师正面示范,让学习者自己改正。没有强制性的课外作业,更不要给学习者考试的压力,以免造成紧张的心理。鼓励学生大胆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第四,在消除学习者的心理障碍,使其充分发挥潜力的情况下,扩大语言材料的输入量。暗示教学法大纲所规定的语言材料比一般第二语言教学法要多出好几倍。大量语言材料的输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结语
暗示法是在功能主义语言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形成的,与其他也是在人本主义影响下出现的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比如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全身反应法、自然法等。暗示法从学习者心理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这样一种教学方法,从而把心理因素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在大放异彩的同时也受到了猛烈的争议。它大力提倡学习环境的舒适,课堂环境的轻松愉快,但过于强调也有很大的弊端。试问,语言学习中能完全排除焦虑和紧张吗?因此,我们应该吸取其中合理的部分,把心理生理因素放在一定的位置,给予它们足够的重视,来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5.
[2]白洁,马惠霞.对暗示的心理学分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2.
[3]陈平.心理暗示的影响有多大?[J].心理导航.
[4]董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心理分析及应用[J].阴山学刊,.5.
[5]纪筠.试探塔尔效应.心理万花筒[J].心理百花园.
14.心理暗示演讲稿 篇十四
考生在考场上经历的心理过程往往是不可预期的,会因一个小小的契机而恶化,或者好转:一开始,按照正常的节奏做题。突然,一道似曾相识的题出现在眼前,但又不确定。然后开始思考用哪个知识点做题,觉得好象有N个方法都可以用上,先选一个方法算一遍,得到一个答案,再用另一个验证一下吧,居然答案不一样,然后在这两个答案之间反复比较。比较的同时还不停的默念:赶紧结束这道题。而在做后面题时还在担心:上一道题可能被扔掉的答案更好„„
1、三种心理因素导致的失分原因
原因之一:不自信:
入手的时候就怀疑不是最好的办法,或者即使做完题目也不敢确定。这种心态会使得考生鬼使神差第反复修改答案,而且越改越觉得不像。在做后面的题更是诚惶诚恐,根本没办法让自己心平气和的去做后面的题,(因为老师告诉过你,后边比前边的难度还要大)。
原因之二:担心时间不够:
对时间的过分担心来自于一种不合理的参照:理想状态下的考试应该如何分配时间。包括:第一步都能走对路子,并且对做每道题的时间按照难易,比例适当且没有意外。而我们的考生总不能面对一个现实:考试的变数是巨大的,偶尔遇到耗费时间的难题极其正常。一旦在某道题上耗费、甚至浪费了的时间,已经不能回头,为何剩下的时间也全用来哭泣呢?
原因之三:想到高考的后果,压力大:
考生的大部分心里压力来自于对外部真实世界的不完整判断。好多考生都把高考当成自己的唯一出路,觉得考不好以后就没有多大发展了,或者对不起老师家长的期望。其实,在这个特别敏感的年龄,很多外部的压力都被放大了,加上考生由于忙于高考的短期目标,对整个一生的总体认识和规划都缺乏现实的社会经验,只能把注意力放在考不好的“后果”上。
2、心理因素导致的失的分解决办法:
针对不自信:
自信不是抽象的,首先考生自己要对“凭什么”自信,做个清楚的认识。这个过程可以一自己从考试各个科目的整体的优势、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思维方式这三点来做衡量。临近考试,尤其要勇敢的承认自己的优势并发挥到最好,而不是关注自己哪里还“不行”。
针对时间不够:
让我们马上在考场上找回十分钟。考生习惯上一定要把所有的题目都做完,并且还要留出一部分时间用来检查是否有马虎错误,其实不然:首先不是非要做完所有的题,但做过的要正确作对。另外,即使你留了时间检查,在以秒倒数的压力下,还指望检查出重大疏漏吗?说白了,“留十分钟检查”这个习惯也是追求完美的“充分性思维”。但求做“考试”这件事的完整性,不顾最后的十分钟是否真的用在了刀刃上!
另外,再次提醒你,你花了十分钟在上面所有文字中阅读到的信息,无非是在说一句话:思维的漏洞,能够也必须在第一次做题的时候就完全杜绝。所以,临场检查的意义并不大,反而导致做题时间更紧张;
针对来自于高考后果的压力:
你敢不敢先平静的接受一个最坏的结果:也许今年你不能考上最理想的高校。如果这个结果你能接受,那就没问题了,你完全可以第二年可以再考。如果你马上被再次复习带来的压力吓倒,那么,如果我现在就告诉你,你在一生中将经历的挑战和压力绝对将比“第二次考大学”更严重,难道你就从此不敢迎接生活?
还有,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开放,非常非常幸运的你,可以参加国外的考试,被全世界都知名的本科大学入取。例如美国有SAT考试,欧洲有 a-level考试。
其考试难度并不高于中国高考,而且你完全有机会拿到奖学金,从此经历完全不同但同样美好的人生。
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不读、或者不能读上最理想的大学。那又怎么样呢?这一点可以从管老师的经历做个参考:上北大一直是他的梦想,而最终没有考上而去了个十分不理想的大学。但他现在开创自己的事业并乐此不疲,并且今天站在讲坛上把这一切考试和思维的秘密全部揭示给你。这又有什么不好呢?越开放的心态和越完整的价值观,越有助于你把握好高考在你一生中的意义,并直接影响你在现场的实际表现。
15.心理暗示演讲稿 篇十五
心理暗示的内涵
《心理学大词典》是这样描述心理暗示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 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人人都会受到暗示, 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心理暗示通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 是在无对抗情绪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 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暗示往往不易受到个体的抵触和对抗, 容易被暗示对象所接受, 会使他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 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
心理暗示法的内涵及其积极意义
20世纪60年代, 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将心理暗示引入教育研究领域, 创立了“暗示教学法”, 其基本原理就是运用暗示手段开发学生个体的心理潜能, 特别是无意识潜能, 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 达到快速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暗示教学法理论认为, 理智和情感、分析和综合、有意识和无意识 (潜意识) , 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而暗示则是个人和环境之间一个经常性的交流因素。人的学习活动是意识与潜意识交织的心理活动, 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 而实际学习成效受制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协调状态。在课堂上, 当学生的意识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 他们的潜意识也在吸收各种信息, 并对意识时时刻刻地施加影响, 增加或削弱意识学习的效果。当意识和潜意识处于积极和谐的相互作用状态时, 学习效益就会成倍提高;反之, 当潜意识处于消极状态或抵抗意识活动时, 学习效率就会降低。所以, 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激发起潜意识并诱导其倾向于学习对象, 最大限度地将潜意识与意识协调起来。因此, 教学应力求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积极的心理暗示, 从而提高记忆、思维、想象、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正如洛扎诺夫所说, 暗示教学法“创造高度的动机, 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 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 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 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组织起来”。实践证明, 通过心理暗示手段, 能够使受暗示者具备无意识心理倾向, 并且指导这种倾向和个人的动机、兴趣、期待、情感、意志等因素有机结合, 发挥出受暗示者的积极潜力。
心理暗示教学法在国际上已形成一大教学流派。近年来, 心理暗示教学法在我国学校中也逐渐得到重视。有人认为, 心理暗示教学是一种高层次的启发式教学, 是一种“改革的新方法”。我们可以尝试将心理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和经验渗透到德育教学实践中, 以优化德育课堂教学。
心理暗示法优化德育课堂教学的策略
青少年由于其心理不够成熟, 人格尚未独立, 具有一定依赖性, 受暗示性较强, 同时青少年具有逆反心理, 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在德育课教学中巧妙运用心理暗示方法, 将德育知识和道德规范以含蓄、间接的方式, 通过人和环境的暗示作用渗透, 相比直接的教育方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暗示环境
暗示机制存在于人和环境的关系之中。环境心理学认为, 任何环境都易激起人的情感共鸣, 它是产生熏陶作用的重要因素。环境以各种方式刺激着我们的感官, 让我们做出反映, 养成习惯, 形成观念并指导我们的行动, 许多活动从本质上说都是人们无意识地对外界环境的各种暗示所做出的反应。
课堂心理环境是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 它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 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不同心理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有很大差异, 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环境可以分为人环境和物环境两方面。人环境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而形成的在心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造成的心理气氛, 在课堂上表现为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所形成的心理场。教学中民主和谐、相互尊重、合作竞争的人际关系所产生的心理氛围, 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所谓物环境就是周围物体与人的关系中所形成的心理场, 如教室布置温馨整洁, 课桌椅摆放井然有序, 灯光柔和明亮, 班风标语积极奋进, 一个整齐有序、轻松舒畅、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因此, 教师应在德育教学中营造积极的心理暗示环境来感染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心理氛围中, 学生才能思维敏捷深刻, 想象丰富活跃, 记忆力增强, 进行创造性学习, 同时在和谐的人环境和物环境中感受和领会规则、秩序、尊重、平等、民主等等。
(二) 暗示者———教师权威的运用
心理暗示的成功需要一个条件, 就是受暗示者对暗示者存在的“自卑、自贬心理”——觉得自己不如暗示者、暗示者比自己更高明更具有智慧, 自己应该向暗示者请教, 接受他的判断和影响, 甚至放弃自主思维。当然, 这样的自卑、自贬心理以及对于暗示者的崇拜和能力的夸大, 受暗示者很少意识到, 这些心理过程通常都发生在潜意识, 所以, 暗示者的权威性及受暗示者对他的信任度, 对暗示的结果具有重大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威信来自于师德修养、思想境界、敬业精神、教育教学能力和成就水平的综合反馈。教师的威信越高, 相应地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威望、信任度越高;对学生的心理暗示越强烈, 学生心理上产生的“尊从效应”越明显。具体表现为学生愿意服从教师的规范和要求, 主动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 认同、接纳教师传递的理念和价值观, 努力使自身行为更趋向于教师的期望等,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效其行”。所以, 德育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 树立威信, 在民主平等、双向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利用自己的权威作用, 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暗示, 促进教学成效的提高。
(三) 运用多种心理暗示手段强化或抑制学生行为
言语或非言语的心理暗示手段, 如语言、手势、表情、体态、动作以及某种情境等, 都可以含蓄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 起到强化或抑制学生行为的作用。如赞赏的语言、亲切的微笑、肯定的眼神、微微的点头、竖起的拇指等, 这些都是心理暗示最常用、最基础的方法, 可以感染学生, 让学生受到鼓励, 找到自信, 赢得力量, 消除戒备和对抗心理, 形成支持性的课堂心理气氛和积极的情绪效应, 从而强化教师所期待的课堂行为;而语气的转换、话语的停顿、眼神的凝视、表情的严肃可以暗示和提醒学生自律, 抑制课堂上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 避免直接的批评和师生矛盾冲突。另外, 师生间的体位、距离同样也可影响暗示的效果, 坐在教室前排的学生接受的暗示较强, 坐在后排的学生接受的暗示较弱。如班主任通常把易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调到前排, 以增强其接受暗示的强度, 使其纪律意识得到强化。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体位和相对距离的改变来强化暗示。不管是哪种心理暗示手段, 只要教师抓住时机, 适时、适当地运用, 就能有效优化课堂教学。
(四) 善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避免消极暗示
心理暗示是一把双刃剑, 暗示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 也可能是消极的。心理暗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有缺陷。人的依赖性越强、人格越幼稚、主见越少, 就越容易受别人暗示, “自我”越容易被别人的暗示占领和统治。学生的“自我”是不完善、不成熟的, 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倾向, 而课堂上教师享有职业所赋予的权威, 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估量。所以, 教师要慎用心理暗示, 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 坚持积极、正面引导学生, 避免负面暗示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如教师往往会列举一些名人、伟人或历史人物寒窗苦读、逆境奋发的事例来激励学生, 但无形中却渲染了学习的艰苦性, 让学生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 反而望而却步。此时不如多给学生以“学习是有意思的、愉快的、不困难的”“我能成功”等积极暗示, 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从事学习活动。又如暗示作用应该只是作为“自我”和“主见”的补充和辅助, 不能取代自我判断和自主思维, 教师过多的提示、帮助, 会通过心理暗示作用被学生无限放大, 最终使学生缺乏自主性, 过分依赖教师, 思维潜能被压抑;教师对课堂上不良现象和学生违纪行为的放纵, 暗示着学生的行为被认可, 可以随心所欲, 虽违反纪律却可以不受惩罚, 误导学生藐视纪律和规则;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评价和贬低, 会引发学生的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教师对社会现象和现实事件的歪曲评价、偏激看法或愤恨抨击, 容易诱发学生的反社会倾向等。所以, 教师要慎用、善用心理暗示。
(五) 引导心理暗示向自我暗示升华
心理暗示分为自我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我暗示是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 达到改变自身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 是自己接受某种观念, 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 使情绪与意志发生相应改变的心理活动。
积极的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 是对自身或某种事物正面、积极、坚定的叙述, 积极的自我暗示相比他暗示能更有效地激发潜力、鼓舞自身、树立自信, 也更有利于德育学习中对道德观念的接纳、认同和内化。所以, 教师在给予学生积极的他暗示的同时, 要善于创造机会, 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思想和概念、以肯定和鼓励的态度来替代过去陈旧的、否定性的思维模式, 让学生放松自己、主动求证、大胆尝试, 让学生在自我思考、自我决断和自我展示中验证知识、发现价值、体验自信, 获得成功的欣慰和喜悦, 在成功中肯定自我,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通过反复的肯定练习, 选择积极的语言和概念, 形成积极的心理定势, 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自我, 实现由他人暗示向自我暗示的提升。
总之, 在德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人环境和物环境, 通过“无心”的心理暗示, 将教育教学要求渗透进学生的心灵, 运用多种心理暗示手段激发动机、诱导情绪、挖掘潜能, 促使学生以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学习, 获取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摘要: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 心理暗示通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 具有含蓄性、间接性的特点, 容易被暗示对象所接受。青少年由于其心理不够成熟, 人格尚未独立, 具有一定依赖性, 受暗示性较强, 如果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心理暗示方法, 使学生在放松、无对抗的心理状态中学习道德知识, 增强道德意识, 促进道德认同和内化, 就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暗示法,优化,德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赵国忠.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雷雳, 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张明卓.当前中小学德育实效性探微[J].教学与管理, 2002, (2) .
[4]石道兴.刍议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暗示[J].教学与管理, 2009, (9) .
[5]雷文生.教师要巧妙运用心理暗示[J].湖南教育, 2009, (4) .
[6]王清华.浅谈心理暗示法在德育教育中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0) .
16.拒绝心理暗示,我依然年轻! 篇十六
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人体无意中受到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于结果的内容。
心理学专家解释说:人的年轻或年老,主要取决于心理年龄。心理年龄是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年龄的年轻或老化,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的心理暗示决定的。
首先让我们找一找生活中“催老暗示”的来源:
配偶
今夏流行粉色。乔找出新婚时定做的粉色旗袍裙,试穿后觉得很合身,只是款式上有些陈旧,拿到服装店稍微改动一下就可以穿着它参加周末的同学聚会了。这时恰好老公走过来,看到乔正在镜前搔首弄姿,不禁惊呼:“哎,你干嘛呢?”乔摆了个poss说:“我周末就穿这件怎么样?”“天啊,你快脱下来吧,都孩子他妈了,还装嫩!离远看,就像个红皮鸡蛋!”乔顿时满腔怒火,恨不得立即把老公的嘴用胶布封上,随即把衣服脱下来甩进衣柜里,转身进了房间。可是坏情绪却好几天都没缓过来。
专家点评:这类情况大概在每对夫妻中都出现过。也许跟我们国家的传统习惯有关,越是亲近的人,越直言不讳。其实在国外,我们常看到上了年纪的老夫老妻互相赞美,眼里闪烁着像年轻人一样的火花。没错,别人的冷嘲比不上爱人的热讽,只一句话,就足以把你骚动的春心扼杀在摇篮里,杀伤指数最大。
催老指数:★★★★★
婚恋
33岁的琳达事业成功,容颜娇好,浑身散发出超越年龄的活力。惟一缺憾的是,琳达至今依然独身,虽然有亲友热心帮忙为她介绍男友,可总是遇不到让琳达可心的对象。好友禁不住劝她:你都30多岁的人了,怎么还那么挑剔!40岁的你嫌人家老,离异的你也不要。你也不想想,条件好的男人还想找更年轻的女孩呢,跟20多岁的女孩子比,你哪里还有优势啊?一听到这话,琳达的心情顿时灰暗下来:是呀,朋友说的没错,我真的不年轻了,也许就该降低标准,凑合吧。
专家点评:现代都市中有许多文化素质较高的未婚大龄女性,常常在婚恋问题上受年龄问题的困惑,身边亲友的“好心提醒”从另一方面来说,其实会给她们带来更多的烦恼,不但让她们在择偶标准上忽升忽降,而且会让她们无意中接受“自己已经不年轻了”心理的暗示,“杀伤力”很大。
催老指数:★★★★☆
工作环境
怡虹今年34岁,但天生丽质的她看上去还像20多岁的小姑娘一样。唯一的差距就是,年轻的同事们经常下班后相约去逛街泡吧,而忙了一天的怡虹却觉得疲惫不堪,只想回家休息。虽然第二天上班时,怡虹依然精神奕奕,可听到同事们互述昨晚的愉快,心里不免感叹:岁月不饶人,自己的精力和体力实在不比年轻人了啊!
专家点评:凡事就怕比,怡虹的周围都是年轻同事,那种青春活力随时冲击着她,让她不服都不行,又怨不得别人,只能自己承受。这种暗示无须言语,是典型的来自与周围环境的无形力量,也很有杀伤力。
催老指数:★★★★
求职
纪然不甘现状,想去深圳打拼,心想凭着自己的本科学历和多年的国企工作资历,找份工作不是很容易吗!可她上网一看,凡是相关的工作清一色限定在30岁以下,纪然的心凉了一大截,因为她32了。无奈,纪然打消了去深圳的念头,暗自神伤。
专家点评:用人单位的一道年龄关卡,无疑会对超龄的应聘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影响。但只要应聘者有强大的自信心,这种“硬性”的暗示也并非不可抗拒。某电视台公告招聘编导助理,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但最后选定的人却年过40岁,就是因为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比年轻人更优秀。年龄不可抗拒,但实力才最能说明一切。
催老指数:★★★★☆
购物
民子喜欢逛商场,一天正遇到化妆品打折,民子试图淘点宝贝。当她眼光落在一排口红上时,导购小姐迎过来,显得颇为善解人意地说:“试试这支吧,不合适还有其它颜色,我们这个系列就是专为您这个年龄段设计的。”说着拧开一管深咖啡色口红,民子斜睨了导购一眼,转身走开了,临出商场前,还怏怏地在镜子前照了好久——“我们这个年龄?哼!”
专家点评:暗示是每个正常人都能感受到的,但接受的能力因人而异,这跟环境、氛围以及暗示者的方式有直接关联。不恰当的暗示可能会使对方产生抗拒心理。不过好在民子已经抗拒了导购小姐的暗示,否则如果按照对方的推荐买了那支深咖啡色的口红,也就说明民子在心理上已经接受这种暗示,那才得不偿失呢!
催老指数:★★★☆
拒绝心理暗示,让自己更年轻
凤凰卫视的当家花旦吴小莉,被媒体称为“快乐的老妖精”。因为她年龄大、个儿头大、官儿也不小。但是,乐观、豁达的个性却让她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吴小莉是为数不多的不避讳年龄的女人。早已跨过青春门坎的她,说起年龄时总是十分坦然,“何必在乎年龄呢,我觉得只要心态年轻就永远不会老。”
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让你有效地跳出暗示的怪圈,长久保持年轻的心态:
学习抗老法
报名参加学习班,或者干脆重回校园攻读学位。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些,却能让你重温学生的心态,只要一进入校门,夕日的朝气又会重现在你的血液中。况且身边充斥的都是埋头学习的人,他们心态年轻,对前途充满期待。所以受他们感染,你会在不知不觉间忘却烦恼,不仅每天过得充实,更能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一举两得。
强化抗老法
尽可能多接触年轻人,从潜意识里排除自己的心理界限,从他们身上吸取活力,交流时尚流行信息,让自己从观念到服饰到发型都能跟上潮流。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和年轻人没有区别。
减肥抗老法
女人年过30,新陈代谢变缓,体内脂肪容易积聚,身材变胖,与年轻靓丽的女孩子显出差别。开始减肥吧,医学专家提示,减肥不仅是针对身体的减重,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女性重新找回积极进取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态年轻。
反衬抗老法
多和年龄大的人接近,从他们欣赏艳羡的眼神里,你会增添自信。而且,在他们面前,你再装嫩,也没人指责你,就算你撒娇,都会得到他们的宽容!你还会带给他们活力,使大家都融入到这个年轻乐观的气场里,互相鼓励赞赏,其乐融融。
保持童稚抗老法
曾有记者问“台湾第一美女”萧蔷喜欢看什么书,她答道:“《哈利.波特》”。也许有人纳闷,这么大个人了,还看儿童读物。其实不然,《哈利.波特》也是很多大人喜欢看的书,尤其里面对魔法世界、校园生活、同学间的友谊和摩擦的描述,能把人情不自禁地带回年少时代。此外,多看一些经典动画片、喜剧等都是让人心态年轻的好选择。
运动抗老法
运动时,全身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情绪也随之高涨。这时,你不仅能忘却烦恼,体内垃圾和热量也随汗腺排出,即减肥又美容。所以,把运动列入生活中的一部分时,也就等于随时为身心充电,始终保持青春的活力。
专家说法——
别给自己贴上“老”的标签
年轻人的“老”大多来源于自我暗示
我们说的心理年龄是指人的心理状态。心理年龄的年轻或老化,与自己的心理暗示密切相关。如果老是打心眼里认为自己老了,不仅会处处感到力不从心,而且使心身健康受到影响。相反,如果从心理上认为自己年轻,精神畅快,那么,身体各方面就会感到轻松,活得自由自在。如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为了生计,双腿像上了发条一样,为工作,忙事业,搞科研,去经商,干家务,还有各种应酬,累得精疲力竭。这个累是“心”累,于是就会产生一种一天好像老去了好几岁的感觉。
自我暗示的力量非常大
要知道,真正能够击倒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暗示的力量非常大。美国一位医学教授对癌症的病因提出了新的理论,认为癌症的发展主要不是客观上存在的癌细胞,而是主观情绪、自我暗示导致了癌变。这一理论虽未被广泛接受,但癌症求治者一旦知道了自己患病的真相,病情便会急剧变化却是不可否认的。所以,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一方面,施治者的诊疗语言和行为十分重要,应当慎重使用,以免发生消极的暗示作用;另一方面,施治者必须启发和引导求治者发挥自我意识的调节能力,消除那些使自己增加精神负担,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自我暗示,培养积极、乐观的自我暗示,使之朝着符合治疗要求和有利于祛除病象的方向发展。
30岁女性的智力丝毫不逊于年轻人
要知道,从人的智力发展角度讲,智力分为两种:晶态留力和液态智力。晶态留力基本上是在25岁左右逐步达到成熟状态,而且这里所说的成熟并不意味着发展停滞,只是发展的速度放慢了;而液态智力是随着人的学习和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因此,30岁的女性从智力上丝毫不逊于年轻人,只要养成求知欲望,多读书,多动脑,年轻的心态会一直伴随着你。
相关资料——
暗示的“魔力”
★某人到医院就诊,诉说身体如何难受,而且身体日渐消瘦,精神日见颓丧,百药无效。医生检查,发现此人患的是“疑病症”,建议他向心理医生求治。心理医生对他说:“你患的是某某综合征。正巧,目前刚试验成功一种特效药,专治你这种病症,注射一支,保证三天康复。”打针三天后,求治者果然一身舒坦出院了。其实,所谓“特效药”不过是极普通的葡萄糖,真正治好病的,是医生语言的暗示作用。
17.暗示体广告中的影射式暗示广告 篇十七
这是一种言及此而射及彼的修辞术。借此手段形成影射式广告。如:1.没有好的刹车,你还是不要发动。——美国刹车制造公司广告2.如果不是最好的,那它又有什么用呢?——××油漆公司广告3.躲在屋子里直打哆嗦才是最愚蠢的。——多福牌取暖器广告4.只有内行的人才去找“皇帝”。——皇帝威士忌广告5.和领袖在一起无后顾之忧。——××金融信托公司广告6.有创新才有“超级”。——超级办公用品公司广告例①的言外之意是:我的刹车是最好的刹车;例②的言外之意是:我公司的油漆最好;例③的言外之意是:只有买多福牌取暖器才是最聪明的举措;例④的言外之意是:你若买我的酒,便是内行,否则,便是外行;例⑤的言外之意义是:我公司处于“领袖”地位;例⑥的言外之意是:我公司是个“创新”的公司。影射式暗示术,由于它含有深层修辞意义,所谓言外有意,弦外有音,是具有高层次文化水平的人所乐于追求的。
【心理暗示演讲稿】推荐阅读:
心理暗示教育10-09
自我激励自我暗示赢在“心理”08-13
暗示喜欢的爱情句子07-22
暗示要红包的句子07-24
男生暗示表白的话语08-20
暗示喜欢一个人句子08-23
10个信号暗示你可以跳槽了10-24
有关心理的演讲稿06-25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讲稿07-11
关于健康向上积极的心理演讲稿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