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职责与分工

2024-06-29

工作职责与分工(共15篇)(共15篇)

1.工作职责与分工 篇一

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与分工

一、医院创卫工作领导小组为配合进一步落实“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以下简称“创卫”),确保我院“创卫”工作高效、协调运转,取得明显成效,结合医院实际,决定成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北京松堂关怀医院创卫工作领导小组。

创卫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二、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全院“创卫”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和日常监督管理;负责院容院貌环境卫生的管理,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及时向区“创卫”办公室报送“创卫”工作信息。

三、创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院办室(联系电话:65*716*

2、13810),由*玲任办公室主任,**慧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创卫”资料、信息的收集、上报及归档工作。

四、创卫领导小组人员职责分工

1.李伟:统筹医院全面创卫工作。2.谭#进:负责无烟单位创建工作,做好控烟巡查记录,安排好控烟劝导员(带袖标)及时劝导吸烟者,张贴控烟标识,检查院内、院外、公共场地无烟头。负责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院内放置灭鼠毒饵站并做好相关记录。3.王#英:负责医院公共卫生、门前三包、院内环卫设施及清扫保洁工作的安排与检查。检查院内、院外、公共场地无烟头。检查生活垃圾存储设施及存储量,保证及时清运。

4.蔡#慧:负责贯彻宣传上级卫计委相关文件及有关精神,负责爱国卫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更换宣传材料(宣传页面要显示具体排期)。

5.杨#方:负责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医疗垃圾存储管理,标识张贴。检查第三方资质、保存清运合同、做好清运记录。

6.马#霞:负责预检分诊工作,本院无门诊,但需要做好预防防范工作,对前来咨询患者仔细询问,如发现可疑患者,首先做好自我防护,发放给可疑患者口罩、手套等,导引可疑患者查看“感染性门诊医疗机构一览表”前往开设感染性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

7.李#建:负责食品安全工作,做好食堂信息的公示(卫生许可证、制度上墙、健康证上墙、)控烟标识。后厨环境卫生、消毒保洁设施、厨余垃圾的清运及记录。

2.工作职责与分工 篇二

我国中央法规中有6部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及其职责相关,包括199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199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实施办法》),1996年12月2日颁布实施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2014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等五部门发布的《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2009年7月24日颁布实施的 《公务员辞去公职规定(试行)》,2014年6月1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档案的通知》等。与此同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地方立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北京、安徽、重庆、广州等地先后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和服务规范。

一、职责分工视角下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现状

依照现有法律法规,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监督制度部门、 主管部门、形成单位、管理单位等角度来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现状如下:

1.党委组织部门。党委组织部门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监督和指导职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党委组织部门参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法规的制定,如1996年的《规定》和2014年的《通知》。第二,法规中有明确规定。1996年的《规定》第三条明确说明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工作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2014年的《通知》第一条中规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要“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2.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原政府人事行政部门)。1996年《规定》第三条中规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接受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2014年《通知》第一条规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主管部门是2008年改组成立的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13个主要职责中没有和档案工作直接相关的内容。省级和市级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中,有部分内容与职业中介机构相关,而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下属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属于职业中介机构。如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行政权力清单中有“设立省级职业中介机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审批” 的行政许可权,“对未经许可和登记,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行政处罚”、“对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行政处罚”的行政处罚权等;杭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行政权力清单中有“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审批”的行政许可权,对“未经许可和登记,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或未经批准擅自设立职业介绍机构的处罚”、“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擅自扩大许可业务范围、不依法接受检查或提供虚假材料,不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等手续的处罚”、“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超出许可业务范围接受代理业务的处罚”等的行政处罚权等。中央、省级、地方三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职责与行政权力清单中均无直接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相关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有效解决现有档案内容及管理制度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矛盾。

3.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法》中明确了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全国档案事业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因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也属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1991年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国家档案局关于中央、国家机关档案机构主要职责范围与业务管理权限的意见》 明确说明:“中央、国家机关的档案机构,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下,可根据本系统、本行业、本专业的管理体制和档案管理的特殊要求,对本系统、本行业、本专业的档案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工作。”“中央、国家机关档案机构对本系统、本行业、本专业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时,应注意与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配合,协调一致。”1990年颁布、1999年修订的《实施办法》中第七条和第八条分别对国家档案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其中包括研究制定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发展档案事业的综合规划和专项计划、对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组织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宣传与档案教育、档案工作人员培训等工作。但1996年 《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人事部颁布,并没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参与,《规定》 在表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主体时也未将其列入;2014年虽然国家档案局是联合发布《通知》的五部门之一,但该《通知》在表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时,仍没有提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见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主管部门的地位仍需进一步确立。正是由于缺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参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法规缺少档案管理的专业视角。这一现象在部分地方的立法中得到了改善,如2009年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档案局和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制定和颁布实施的《重庆市死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试行办法》 对死亡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主体和职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填补了中央法规对死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规定的空白。

4. 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1996年《规定》中第四条规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是县以上的(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可擅自管理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1]442014年《通知》第一条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具体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管理,其他单位未经授权不得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中增加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使管理主体得以扩展并获得多元化发展空间。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服务于开发、配置各行各业的人才资源,受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开展人事代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集体户籍挂靠等相关服务工作。虽然部分中央法规对这类机构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职责和管理内容进行了简要的规定,但在实施时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不足,导致档案收集不全,难以及时更新;与流动人员缺乏沟通,导致“人档分离”、“死档”现象严重。据大河网2015年3月份报道,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和郑州市人才交流中心的“死档”已达10余万份。这会在评职称、 、 转正定级、考公务员时给流动人员带来不少麻烦。除了相关法规中规定的管理机构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实践中还存在不符合规定的其他管理主体。如教育部下属的留学服务中心在1997年成立了“留学人员档案室”,北京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1999年成立北京市留学人员档案库,管理出国留学人员人事档案;2009年 《重庆市死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试行办法》在描述死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原管理机构时,使用了“各级人民政府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或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的描述,而根据1996年《规定》,街道办事处或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并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权。除此之外,部分第三方劳动力市场、失业管理机构、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等也提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这说明实践中存在大量《规定》之外的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不受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 部分档案管理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5.高校及中专院校、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根据2014年《通知》及《规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及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辞职、退职、 、 被开除公职等情况的干部及公务员的人事档案,属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高校及中专院校、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应做好学生档案或干部档案的收集、保管和转递工作,但部分管理主体的档案管理不规范、转递档案不及时,导致档案真实性和有效性不足。

二、明确参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及其职责分工

管理主体种类多、数量庞大、职责混乱严重影响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质量,因此必须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及职责。

1.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2014年的《通知》,党委组织部门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部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主管部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依照法律法规科学管理档案,并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的监督。应明确职责,做好职责划分,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同完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法规,建立“集中统一,分级管理”的科学管理模式,妥善应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内容急需丰富和多元化、管理设施和人员不足等问题;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考核制度,定期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进行检查,确保法律法规等的执行力,对违法违规现象加以惩处。

2.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着全国档案事业,也应该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主管部门。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主管地位, 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申请从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时,应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授权。其次,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与党委组织部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配合,有效发挥其管理作用。除参与相关法规的制定外,还要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

3.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相关授权的单位。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机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应在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具体管理工作。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形成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与其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协同合作,共同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细化管理分工,规范管理流程,实现管理服务标准化。实践中存在的其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应充分做好准备,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授权,取得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权,按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法规和制度进行规范管理。2007年北京市发布的《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人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中, 就提出市人事局要分批公布该市具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资质的人才服务机构名录。北京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和本通知要求的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 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在此基础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参与此类检查,形成党委组织部门监督指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的合理分工。

3.药师与医师的分工 篇三

* 辨认疾病:检查病人,包括主观检查(问诊)和客观检查(体格检查)两部分。

* 做出诊断:通过科学思维、分析及综合检查病人所获得的材料(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做出正确诊断。

* 治疗疾病:根据对疾病的诊断,设计、实施治疗方案(药物、手术、放射、生物物理等),随后通过对病人的进一步观察评价治疗效果,最后评估疾病的结局。

药师职责

* 运用现代药学知识正确审核和调配处方。

* 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协助医师正确选药。

* 向病人详细交待药品使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使用药品。

在医院

* 药师要承担药品的制剂、调配工作,协助医师选择具体药物的品种、剂型和剂量,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品。

* 要负责临床药学分析、研究工作。目前最重要的是开展药学保健,即要求药师走向临床,直接参与对病人的药物治疗,向病人宣传用药知识,提高病人的用药依从性。

* 监测病人用药后的血药浓度,预防发生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为病人提供直接的药学服务。

在药店

* 药师要审核医师开具的处方。让病人了解处方药理想的使用方法和结果,给药途径、剂型、剂量和给药时间表,特殊药品的保存方法,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一般的副作用及其预防方法,潜在的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之间的作用或其他潜在禁忌证。当服药剂量发生错误时所应采取的补救方法。

* 药师要指导病人正确选择非处方药。

4.工作职责与分工 篇四

(2015---2016)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更好地发挥学校在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促使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规范化。

二、成立语言文字规范化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领导小组 组 长:高保良(校长)副组长:于杰(副校长)

成 员:卞淑玲(教导处副主任)刘素雅(教导处副主任)

张思清(副校长)杨清华(副校长)

刘荣新(教导主任)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小组 组 长:王秀清(副校长)副组长:王炳德(副校长)成 员:全体教师

三、工作职责:

(一)组长工作职责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及各种规范标准,组织开展、实施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宣传活动。

2.加强领导,统一布局,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管理和监督本校的语言文字工作。

3.负责严把学校公文、会议标语、宣传标语用字规范关。

3.班主任负责对学生用语用字规范化工作的宣传及督查。定期利用班级板报宣传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要求。收集整理学生评优、班级评优等资料中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内容、做好材料的整理、归档。

4.语文老师抓好“听、说、读、写”教学和学生的规范用语和规范用字。负责组织学生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系列活动,并作好纪录。

5.办公室上传下达上级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政策。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计划的拟订、活动的开展和记录、档案资料的整理。

5.工作职责与分工 篇五

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与分工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大同市纺织园区连接线工程项目经理部

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与分工

一、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为项目安全生产的领导机构;

2、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由项目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3、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的安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进行审核;

4、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安全目标、管理反馈及重大安全时间进行审议决策;

5、负责对安全管理计划进行研究,明确安全管理指导方针、工作原则及相关的主体活动;

6、根据制定的安全目标、定期组织例会,组织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分析阶段安全生产形势,针对安全管理实际提出相应对策,督促下属及相关部门贯彻落实;

7、审议修订安全应急救援预案,确保“组织、人员、物资”三落实,并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或专题演练;

8、组织开展安全综合大检查和创建文明平安工序,及时组织安全管理先进经验的交流和推广。及时贯彻上级安全生产文件精神和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安全主题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安全文明氛围;

9、公司出现事关安全的重大事件,应立即召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研究决策,确保迅速、高效、顺利实施;

10、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应按各自得职责,层层分担,确保落实到位;

11、各部门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及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结合各自实际,及时对组成人员进行调整、充实、加强。

二、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职责:

1、项目经理担任项目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副组长有项目总工程师、项目总经济师、项目副经理。其职责是:在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领导下,根据项目生产特点,组织制定(修改)符合本项目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督促、加查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3、项目安全领导小组组员,其职责是:在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本企业安全生产具体管理工作,对安全生产负具体责任。必须做好有关项目安全工作的计划、总结、上报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并完成企业领导和上级只能管理部门交给的其他工作;

6.工作职责与分工 篇六

要求办公室全体人员在努力提高工作质量、保证本职工作不出纰漏的基础上,规范个人素质、工作职能与责任心,继续调整个人心态与完善本岗位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强化与整合办公室内务分工,在有明确分工的前提下,大家精诚合作,做到优、能互补,在公司组织架构简单、工作岗位职能多、人员少的状况下,做好现有工作,不断完善与提高工作细节。

孙玉芝:负责集团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和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人力资源和工作指令的管

理,领导安排的各项会议、活动的组织与落实,绩效考核、职工餐厅、门卫人员的管理、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的发放,近期公司内刊的文字组织、定稿及企业高层领导的指示精神与各部门及时传达,对所分管的工作全面负责。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岗位目标: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标准,完善办公室的工作细节与不足,学习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

识,制定合理工作计划,提高自身协调能力与各科室部门主管做合理沟通和交流,在合理目标内对本部门人员工作做具体安排。(卫生区域:办公室全方位及二楼走廊、门窗)

1、提高个人组织能力与应变能力。做到与各部门主管协调公司各项事务的组织与落实。

2、保持民主、客观、公正的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公司管理制度,规范本部门人员工作质量。

3、提高本部门工作效率,合理安排好集团办公室内部工作程序,做到与各部门事务衔接到位。

4、细化工作规程,能够着眼于公司大局,做到处理问题让员工有章可循,岗位职能严格落实到

位。、坚持原则,完善公司相关管理制度,在合理落实管理规程的同时,着手于细节制度的制定与

执行。、及时传达沟通领导下达的任何指示,及时化解公司内部存在的某些问题。

杨圆圆:负责办公室文员文案及日常报刊与信件的收发与文件打印工作,销售物品的发放与办公用品

和劳保的库存管理及购买,档案的细致归纳与存档及考勤管理,物资购买合同及时与采购领导沟通后,回传与财务部的准确衔接,员工培训及文艺团体活动的主持与组织。近期公司内刊的策划与落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卫生区域:办公室全方位及二楼走廊、门窗)

岗位目标:提高文员文案工作水准,熟练掌握电脑办公操作,学习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以下是要求必须合格完成的几项工作)

1、考勤报表数据要求做到准确无误。(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做到没有人情化、个人情绪化)

2、档案管理要求做到细致无误,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准确地提供办公室存档的各类资料。

3、负责企业证书按年限记录与电脑相片存档,公司地磅的年检与检验工作,集团公司及碧水蓝

天锅炉的年检与检验工作等。

4、提高个人形象及办公区域标准,保持良好的办公室环境卫生。

黄振杰:专职司机,负责董事长安全接送与日常工作调配,保持车况及卫生良好。执行公司车辆管理

规定。公司车辆及人员保险的正常缴纳与工伤事故的办理,公司会议摄像及音乐供放保证与吧台账目管理,随时保持手机开通。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卫生区域:司机宿舍及董事长全方位)

岗位目标:提高工作能力和标准,车况卫生及保养达到优良,熟悉和学习交通管理法规,提高区域卫

生质量。(要求必须合格完成的几项工作)

1、养老保险及工伤保险要求做到在司人员无遗漏、离职人员予以及时的费用停止。

2、公司活动的前期准备及善后工作,及时存档与收录影像存档。音响设备的使用与保护。

3、提高个人形象及办公区域标准,保持良好的办公室环境卫生。

刘在同:公司专职司机,负责公司日常事务办理与安全接送工作,保持车况及卫生良好。公司活动的积极组织与参与。执行公司车辆管理规定。随时保持手机开通。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卫生区域:司机宿舍全方位)

岗位目标:提高工作能力和标准,车况卫生及保养达到优良,熟悉和学习交通管理法规,提高区域卫

生质量。

1、完成采购物资的及时与合格,采购要做到货比三家的准确性价比。

2、公司活动的准备与落实工作与本部门人员做到积极配合。

7.分工-融合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 篇七

2007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4%,而发达国家一般不到10%,几乎是西方发达国家两倍。如何促进我国物流产业快速有序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社会分工:物流产业发展的机制

物流产业发展初期,企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对物流活动的需求较少,人们对物流活动的经验不足,生产效率低下,物流产业从其他产业中分立出来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小于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因而,物流活动呈完全分散化的状态,即以采购、运输、仓储等方式分散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等诸多环节中。物流活动在企业内部尚未专业化,更谈不上物流产业的社会化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及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对物流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日常的物流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了物流活动的效率。由于竞争日趋激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降低生产成本而增加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在这种环境下,寻求生产领域之外的“第三利润源”,就成了企业提高利润率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因此,企业开始改变内部的分工结构,企业内部成立专门从事物流活动的部门,物流活动专业化的发展,降低了库存成本、管理费用以及运输费用等物流活动成本,提高了物流活动的效率,增加了企业利润。随着物流活动分工的不断深化,物流功能越来越细化,交易的次数也不断增加,交易费用呈上升趋势。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物流需求不断增加,企业逐渐意识到,虽然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专业化能够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但相对于独立化和社会化的物流活动而言,其效率依然低下,阻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企业需要将内部分工面向外部市场,依赖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产业为其提供优质高效和低成本物流的服务,从而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随着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企业日益重视自身核心竞争力,将自身价值链的一些支持活动外包出去,如仓储、运输等物流活动。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公司的出现就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深化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物流产业的发展,正是在这种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专业化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壮大。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为物流产业的分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尽管物流增加值的增长率低于外贸增长率,但均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这一事实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及分工的日益深化,我国物流业整体规模在扩大,发展速度在加快。

在我国物流业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 D P的比率一直在高位运行。我国物流产业效率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固然与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及产业结构有关,但也表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落后及效率的低下。这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阻碍其发展。

社会分工的深化:物流产业的融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产业间的边界变得日趋模糊,物流产业内部开始出现融合趋势,形成现代物流产业。

现代物流产业是相对于传统物流产业而言的。传统的物流活动主要指产品离开生产线以后的包装、运输、流通加工等活动,可以说传统物流服务是由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来提供的。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各个产业从社会活动中独立出来,彼此间处于分立状态,各自完成一定的物流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在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的广泛使用并与传统物流技术相互融合,形成了现代物流技术。现代物流技术改变了传统物流产业的技术和业务流程,使其成本结构变得十分相似,消除了产业间的技术性进入壁垒,使传统运输业、邮政业和仓储业的边界变得模糊。由此可见,现代物流技术的形成为传统物流产业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是其融合的根本原因。西方发达国家对运输业管制的放松和进行的邮政改革,为分立的物流产业间的融合奠定了制度性的基础,推动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而物流产业的跨产业并购或产业间成立战略联盟则直接导致了传统物流产业间的融合,出现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专业化、社会化、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提供商。

杨小凯等人认为,分工及其深化依赖于专业化分工的好处与交易费用之间的均衡抉择。当企业分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分工带来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分工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时,企业的分工层次就固定下来。当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交易效率进一步提高,分工得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传统物流产业的融合并不是对分工的否定,而恰恰是分工深化的结果。物流产业融合是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交易效率的提高,对传统物流产业间分工的重新整合。他摈弃了工业化时代只看重单个企业的局部比较优势,而是利用整体和全局的观念来组织生产和流通,取得更高的比较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买方市场的形成,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满足客户越来越高的服务质量要求,必须适应消费行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物流产业往往提供分散的物流服务,这远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传统物流产业下,为了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企业不得不利用巨大的库存来缓解对市场和上下游企业信息缺失所造成的反应脱节。高额的库存,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增加了库存成本和管理费用,提高了产品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库存随时可能成为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滞销产品,对企业的生存造成危机。现代物流产业通过传统物流产业间的融合,将原本分立的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和配送等物流服务资源重新优化组合并合理配置,将上述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整合为一体化物流服务,消除了产品在物流各环节间的流动障碍,加快了货物的周转速度,缩短了存储期,减少了库存量,提高了物流设施的利用率和物流活动的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服务质量,为企业创造了利润和价值。由此可见,正是由于传统物流产业间重新分工所产生的收益高于其带来的成本,现代物流产业才得以在形成并不断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物流产业不断融合,使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从原来的13%下降到不到10%。这一事实表明,传统物流产业的融合,极大的提高了物流效率,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

8.全球化、要素分工与中国的战略 篇八

[关键词] 全球化 要素分工 中国的战略

一、关于走出去引进来战略

二次大战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特点是各国以各自的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逐渐形成了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即产业间的国际分工。发达国家在竭力维护传统国际分工的同时,扩大和发展有利自己的水平型国际分工,集中发展资本、技术乃至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而把一些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特殊的“垂直水平型”的产业分工。比如,简单加工工业与复杂加工工业之间的分工,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工业之间的分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又出现了新特点,即国际分工的形式正从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发展。这种分工发展趋势在20世纪末已经充分显现,并在21世纪初继续发展。在要素分工的环境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分工的主要表现形式,已经不再是简单加工工业与复杂加工工业之间的分工,以及劳动密集型工业与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工业之间的分工,而是垂直专业化分工,表现为劳动密集型工序或劳动密集型零部件生产与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工序或零部件的生产之间的分工,甚至是设计与制造的分工,即产品研究和设计在发达國家进行,产品制造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发展中国家成了发达国家的“加工厂”。国与国之间的优势更多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从而导致国与国之间按价值链不同环节分工的现象。如果我们把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的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每一项生产环节就是这一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分工细化必然会产生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该产品价值链将被分解成若干独立环节而处于不同企业的控制之下;二是尽管这些不同的环节仍然处于同一企业(如跨国公司)的控制之下,跨国公司也必然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将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放到最有利于获得竞争优势的地点。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必然会导致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转变为以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也将更多体现在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从而导致国与国之间按价值链不同环节分工的现象。

随着国际分工、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特别是资本流动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与国际合作方式日益融为一体,并表现为贸易投资一体化。随着分工形式的变化,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逐步向公司内贸易、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发展,加工贸易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这种贸易形式的转变是与国际直接投资、国际产业资本转移密切相关的,是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跨国公司全球资源整合、分工优化配置的过程,就是跨国公司所“经营”的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过程。通过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国与国之间按价值链不同环节进行了分工,实现了产品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的全球优化配置。

中国加入WTO以后,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品内分工、跨国公司生产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专业化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这么一个分工环境中,决定现在和未来中国在国际分工交换中所获利益的,不再取决于进口什么、出口什么,而是取决于参与了什么层次的国际分工,是以什么样的要素、什么层次的要素参与国际分工,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能力有多少。因此我们应当从贸易投资一体化和要素分工的高度,从全面融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分工新体系为导向来规划中国的开放战略。

在国际分工深化和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新形势下,高新技术、资本与低成本劳动力的结合是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我国现阶段最大的要素优势是无限供给的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引进外资与我国劳动力要素相结合,成为世界工厂,就是必然的现实的选择。而且,这种结合在世界上只有中国能够做到。实践已经证明,以丰富劳动力资源吸引跨国公司资本和技术的流入,不仅扩大了劳动力的就业,促进了传统产业生产能力的提升,而且资本和技术的“溢出效应”和当地企业界的“学习效应”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了产品加工向上游和下游延伸的趋势。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点为我国利用劳动力优势参加国际分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的优势已经不仅体现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制造上,而且将更多地体现在劳动力密集型环节的生产上,尽管从整体看产品可能是高技术产品。目前技术含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还远未形成主流,但在劳动力密集型生产环节方面,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这不仅表现在优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上,更多地体现在中国这些年发展所积累的大规模加工组装业优势和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巨大的市场规模,这些比较优势就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保证。未来20到50年内,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低成本的制造。

应该指出的是,其一,我们强调利用劳动力优势发展制造业并不意味着中国不需要自己的高科技产业,我们只是强调高科技产业的选择方针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高科技产业不应该作为现阶段的根本的战略选择。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最大的问题是就业问题;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劳动力丰富。当然,我们应该注重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二,我们强调以我国现实的优势、丰裕的劳动力为基础参加国际分工,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我国要永远以廉价劳动力作为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相反,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要素质量,以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其三,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非没有国际竞争力(否则就很难理解这么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产品反倾销)。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能打造名牌、培育出国际性大企业。

其实,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存在挑战和机遇,关键看怎样应对。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补性国际分工改变了传统的形式。在存在国际间要素流动的情况下,在一定条件下,自由贸易不仅对发达国家有利,对发展中国家也有利。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对发展中国家更有利,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就是明证。我们应利用发展中大国的地位,在WTO的框架内,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并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不断开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二、关于走出去引进来战略

第一,走出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1.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大家知道,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使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加强了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资源配置全球化。

2.适应国际惯例的需要。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我国市场运行的规则将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入世以后,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加激烈的竞争。

马来西亚有比较丰富的资源,有棕油,有石油,有矿石,有木材。工业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缺乏研制设计开发的能力。中国的机电设备已经具备了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的能力,所以中国的制造业有比较优势。中国和马来西亚双边贸易发展很快,去年是140亿美元,今年有可能突破200亿美元。从东盟国家来说,马来西亚和中国的贸易额是最大的。截至2002年底,马来西亚在我们国内的投资是60亿美元,中方在马来西亚投资只有2亿美元,所以马方强烈要求中方去投资。现在马方的关税已经降5%以下,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第二,政府如何为走出去的企业创造条件

1.为走出去的企业制定既积极又稳妥的方针政策。十六大已经确定了“走出去”战略,十六大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要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的品牌。这段话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个是有比较优势的企事业,并不是说大家一哄而起。另一个,要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知名的品牌。因此,我们走出去不能不顾条件,一哄而起,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因为走出去很复杂,你要了解走出去的国家的国情,了解它的商业环境,要了解它的法律环境。

2.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在这一点上,国有、民营企业要一视同仁,都应该可以。但是现在看来,有优势的企事业走出去的条件比较好,而且已经建立了很好的机制。另外,民营企业走出去,因为它有灵活的机制,适应性强,产权结构很合理、很明晰,经营机制上有优势,国家也不承担风险,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很强。比如浙江的飞跃集团,原来靠300块钱起家这个老板原来是修皮鞋的,然后 就制造缝纫机,前年出口近7千万美元,给国家创造利税1.65亿人民币。

3.加强境外的国有资产的监管。在走出去方面有人担心,走出去没有监管不行,怕国有资产流失。把资产搬到国外去,有的甚至形成夫妻店。赚钱的自己留下来,亏损的,国家承担了。所以对走出去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加强监管非常必要。要建立并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要在这种情况下扩大自主权。如果这种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就扩大自主权,国家承担的风险就更大。

4.促进我国跨国公司发展。走出去能不能成功,靠什么?靠机制、靠人才、靠实力、靠品牌。但是目前,我们的企业往往机制不健全,人才缺乏,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很少,著名的品牌也是寥寥无几。所以我们要发展品牌战略,要建立健全机制,要使得我们走出去的企事业单位有这样的实力,要有跨国公司。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9.工作职责与分工 篇九

本程序适用于财务部所有科室和员工。引用和参考文件

3.1 引用文件

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上级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的管理规定等上游文件编制和修订程序,一些文件通过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程序。凡是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或修订版,需要根据引用文件的变化对本程序进行审查,确定是否需要根据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修订本程序。

3.2 参考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公司管理大纲》

《组织机构管理》

《财务管理政策》定义及缩略语

4.1 术语

4.2 缩略语

无责任

5.1 经理

a)根据公司关于财务部机构设置、职责和岗位定编确定财务部各科的职责; b)对财务部职责的履行负全面责任,并监督各科职责履行情况;

c)为各科职责履行提供必要的资源。

5.2 副经理

按照处内分工,对所分管领域的职责履行负责,并对分管科室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管和支持。

5.3 科长

对本科室职责的履行负全面责任。

5.4 员工

履行本岗位职责,对自己工作的质量和安全负责。规定

6.1 经理职责

a)根据公司/部门工作计划,制订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并对工作计划进行分解,推动计划执行与实施,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调整和纠偏;

b)根据国家、集团公司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组织制订部门的管理制度、规范、流程等,推动部门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c)根据国家、集团公司和公司的会计政策,指导公司财务、会计工作;

d)根据经股东会和集团公司批准的财务预算,拓展融资渠道,积极筹集资金,保证收入及时到位;合理安排资金支出,为公司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财力资源方面的保障;

e)全面掌握公司的运营状况,为公司总经理的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和建议; f)掌握相关政策,监控公司的重大经济活动,防范财务风险;

g)负责电价管理;

h)组织开展财务分析,做好中长期财务规划,分析并提出改善经济效益的建议,提高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i)根据国家、集团公司和公司的会计政策,指导公司预算报表和财务会计报表的编报工作,提供财务报告;

j)负责公司财务机构的设置,财会人员的配备,加强财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保障公司财务工作有序进行;

k)负责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参与经济活动的论证与决策。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财政、物价、银行、税务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l)组织、领导部门的预算管理质量管理、培训管理、安全管理、经验反馈、会议管理、文档管理等综合管理工作,保证部门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m)通过培训、激励、沟通等方式,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和绩效贡献,促进员工发展,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n)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6.2 副经理职责

a)根据公司/部门工作计划,制订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并对工作计划进行分解,推动计划执行与实施,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调整和纠偏;

b)根据国家、集团公司的有关政策,组织制订部门的管理制度、规范、流程等,推动部门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c)协助经理做好财务部日常管理工作;

d)根据预算管理工作要求,组织预算编制、汇总、分解、分析、平衡和下达工作,审核各部门预算编制、执行情况,组织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工作,促进公司预算管理工作的提高;

e)指导建立和执行财务预测分析模型,预测公司中长期经济效益,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f)根据国资委和集团公司要求,组织编报公司财务预算、月度报表、季度报表和决算报表,并按要求上报;

g)负责公司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监督与核算工作,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财务法规及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h)负责资金控制,包括资金存放,信贷协议管理,政府贷款管理,各类资金来源对比分析,各项贷款的支付管理;

i)负责债务与风险管理,密切关注利率及汇率变化,预测利率及汇率趋势,运用金融衍生工具降低外汇利率和汇率波动的损失;

j)负责根据公司会计委派制度对公司所属以及控股的二级核算单位和经济实体的委派会计进行管理,强化监督和管理;

k)负责进口环节税收以外的税务管理;协助电价管理;

l)组织、领导部门的预算管理质量管理、培训管理、安全管理、经验反馈、会议管理、文档管理等综合管理工作,保证部门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m)通过培训、激励、沟通等方式,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和绩效贡献,促进员工发展,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n)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6.3 资金管理科职责

a)负责公司的国内资金筹措,包括股本金、国内基建贷款及国内人民币临时贷款等,结合各类资金来源、金融市场动态,力求低成本融通资金;

b)负责公司的国外资金筹措,负责俄政府贷款本金利息的确认、余额核对、发票资料传递工作;负责国外出口信贷、商业贷款的各项工作;负责各项贷款利息的核对、确认和支付工作;

c)负责资金计划管理和平衡调度,力求缩短贷款、用款的切换时间,在确保资金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资金存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d)负责资金配置计划,依据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贷款还本付息计划、工程建设资金需求等,编制、季度、月度资金计划;

e)负责定期进行各类资金来源和使用的对比分析,及时反映资金管理的动态及存在的问题;

f)负责资金控制,包括资金存放安全、信贷协议管理、政府贷款管理及各项贷款的支付管理;

g)负责现金与银行出纳工作;

h)负责依据贷款协议编制还款计划,审核银行的还款要求,及时办理资金调拨和还款手续,维护公司信用;

i)负责债务与风险管理,密切关注利率及汇率变化,预测利率及汇率趋势,运用金融衍生工具降低外汇利率和汇率波动的损失;

j)负责协调有关对外接口关系,包括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开发银行、各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的联系,处理一切资金管理有关业务申请、账户管理、政策执行、法规解释、报告审批和资料提供。

6.4 生产成本科职责

a)负责电价管理;

b)根据购售电合同,督促电费结算,保障及时收取电费;

c)根据预算管理工作要求,组织、执行公司预算管理工作,支持公司整体战略发展规划;

d)根据国资委和集团公司要求,组织编报公司财务预算,规划符合公司实际的经济效益指标,满足集团公司考核的需要;

e)负责财务预算的编制、上报、分解下达、定期分析、中长期预测等工作,负责费用立项管理;

f)负责跟踪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每季度综合财务报表信息及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编制公司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分析财务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及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g)负责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与上级部门的日常业务接口。

h)建立和执行财务预测分析模型,预测公司中长期经济效益,为公司决策提供支持;

i)根据国家、集团公司和公司会计政策,督导公司成本费用核算工作,正确归集各项成本费用,确定各类成本定额、标准,提出降低成本的控制措施和建议,保障实现公司预算目标;

j)执行国家、集团公司和公司会计政策,督导材料核算工作,提出库存管理控

制控制措施和建议,降低库存管理成本;

k)负责生产性费用和采购物项的支付、核算、预算控制、库存核算和资金往来核算;

l)执行国家和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政策,督导固定资产核算、调拨、报废工作,做好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工作。

6.5 会计核算科职责

a)负责根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财务规定,制定公司会计政策;负责建立健全公司会计核算体系;

b)负责结合公司管理需求,制定公司财务管理规定、办法和程序;

c)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及公司会计政策、财务管理规定、办法和程序; d)负责公司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工作;负责公司各项经济活动的会计监督工作;

e)负责公司财务决算管理工作,负责编制并上报财务决算报表;负责定期编制并上报财务月报、季报及上级部门要求的其他财务报表;

f)负责公司所有支付的审核工作,并按财经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制度和程序规定完成各项支付;

g)负责往来款项的管理工作,按照规定设置必要的明细账,及时进行往来款项的处理工作,定期进行往来款项的清查核对工作;

h)负责职工薪酬及福利费的核算和发放工作;

i)负责提出公司利润分配方案;

j)负责根据公司会计委派制度对公司控股的二级核算单位进行业务管理; k)负责莫斯科代表处和北京办事处的财务管理与核算,负责、季度经费的审核及资金拨付工作;

l)负责公司财会信息化工作;负责公司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

6.6 综合财务科职责

a)根据公司综合计划管理要求,负责财务部综合计划和综合事务的管理,及时编报财务部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b)负责除进口设备材料的进口环节关税、增值税以外的公司所有税收管理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正确及时交纳各项税费;

c)负责各类保险业务的归口管理工作;

d)负责协调有关对外接口关系,包括财政、税务和保险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在公司有关领导的批准下协助财政、税务、审计、保险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整改意见,经批准后负责落实整改措施;

e)负责公司驻外机构、二级核算单位和控股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业务指导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f)负责财务管理资料和行政文件的集中管理。

g)负责公司各项税金和代扣代缴税金的计提、申报和缴纳,以及相关会计核算的日常管理;

h)负责公司各项保险业务的招投标、合同签订与支付,以及相关会计核算的日常管理;

i)负责部门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的日常管理;

j)负责公司北京办事处、驻俄代表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经费审查拨付的日常管理;

k)负责公司企业增值税退税申报及收回的跟踪管理;

l)负责公司企业所得税退税申报及收回的跟踪管理;

m)负责公司税金代扣代缴手续费收入结算申报及收回的跟踪管理。

6.7 基建成本科职责

a)负责扩建工程及新厂址项目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编制扩建工程财务管理制度和程序,建立健全扩建工程成本核算体系;

b)负责组织管理范围内工程、物项和服务采购项目的成本管理、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资产交付工作;

c)负责管理范围内工程费用、物项和服务采购项目及其它日常费用的支付审核工作,并按财务会计法规和公司有关制度和程序规定完成各项支付;

d)负责扩建工程基建成本归集和成本分配,提供及时、准确、规范的成本会计信息;

e)负责管理范围内工程费用、物项和服务采购项目用款计划,审核承包商提供的预付款保函的真实性,维护公司的利益;

f)负责扩建工程的电价模型和经济分析及电价测算工作,协助参与项目初可研、可研、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等工作;

g)负责定期编制并上报基建类财务报表;

h)负责基建库存物资的价值管理;

i)负责组织编制扩建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报告;

j)协助执行扩建工程概算管理及投资计划的编制工作;协助工程计划部门进行管理性费用预算控制;负责扩建工程建设单位管理费、财务费用和工程保险费的预算编制和控制;

k)协助参与基建及扩建工程采购项目的招投标、比质比价及委托采购工作; l)参加承包商资质审查工作,负责对承包商财务状况的审核及评价;

m)负责对扩建工程总承包商的项目财务核算及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核查,协助参与对总承包商的项目仓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记录

10.浅谈派出所内外勤职责分工与协作 篇十

一、内外勤协作机制不健全对派出所基础业

务的消极影响

(一)内外勤协作不当对如实立案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内外勤缺乏沟通造成统计不实。改进后派出所的15种基础业务台帐需要外勤填写的主要是接处警台帐,但是就填写的内容来看,常常是要素不全、记录不规范,致使一些要求填写的内容,如:发案时间、地点、损失金额、报警人基本情况及处理结果等项目往往填写不全,看的人不明就理,内勤统计时,常常是问了接警民警再问出警民警,最后还得问带班所领导,甚至凭空想象、估计数字,不仅浪费了人力,降低了工作效率,造成事倍功半,而且很容易产生统计不实的问题。

2、受理接处警定性不准、去向不明,造成案件流失和立案不实。派出所日常受理的接处警有纠纷、求助、治安案事件、走失寻人、灾害事故等等。各种警情的准确定性是正确处理警情的关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基层民警对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了解似是而非,模棱两可,遗漏了一部分治安案件,甚至为了立功受奖,突出成绩,而把治安案件立为刑事案件,人为致使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两类数字“倒挂”。

3、案件文书制作不规范、案件移交手续不完备造成公安统计数字来源无据可查,造成统计不实。如在刑事案件立案统计中,凡具备立案条件的且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是立案标准把握不准,导致立案文书不全或不规范,进而影响立案数字同实际立案数字存在较大偏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明确指出: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刑事案件,在移交给其他单位时应签发《移送案件通知书》。派出所在移交给刑警队刑事案件时,应填写《刑事案件移交登记簿》,连同报案材料,由刑警队侦察员签字接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是口头移交、移送,无台帐或文书记录,造成各单位之间责任不清、案件去向不明。以上均使立案统计数字失去原始依据,也影响了数字的真实性。

(二)外勤民警收集信息的意识不强影响信息及时收集上报。

内勤向上级公安机关报送工作情况和辖区治安状况时,首先需要向外勤收集各类资料和情报信息,才能做到预警在先,超前工作,并总结经验得失。内勤下辖区的机会比较少,收集情报信息关键需要外勤通过人口调查、物建耳目等治安管理措施获取,而部分外勤民警忙于接处警和查处案件,忽视了对自己责任区各类不安定因素的收集分析汇报,致使内勤在信息收集中工作被动,耳不聪,目不明,无法全面准确掌握整个辖区的治安动向。一个派出所的信息是否鲜活,取决于信息渠道是否畅通,而信息渠道的源头在外勤民警,只有外勤民警增强主动积极收集信息的意识,并在工作中加以积累,及时和内勤交流,才能保证内勤准确、及时汇总筛选分类上报。

(三)内外勤协作不密切影响业务档案资料不能完整及时归档。

按照内外勤工作分工,外勤民警负责自己办理的责任区案件等业务档案资料的积累和立卷,内勤负责对案卷的检查、归档。因内勤与外勤民警之间缺少沟通,在整理打击处理人员、变更强制措施、收取罚没款项等台账时,内勤往往看不到案卷材料,只凭办案人模糊回忆,粗略估计。另一方面,案件资料在外勤办案民警手中长期滞留,不但不利于数字统计,而且不利于资料保管,容易造成案卷资料丢失、泄密。

二、以上问题的存在无疑反映了部分民警因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不高而缺乏对中心工作的准确把握及与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其危害是不容忽视的(一)统计不实的危害极大,既影响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正确判断形势,科学决策,也埋没了基层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辛勤工作,反映不出公安机关对警力、经费、装备、基础设施的真实需求。万事万物,贵在求实。海涅说过:“生命不可能在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换而言之,公安事业不会在不实的统计结果上迅速发展。

(二)信息是公安工作的神经,是领导科学决策、临场指挥的依据。只有做到信息灵敏、准确、畅通,领导才能准确地把握治安动态和民警队伍的思想脉搏,才能因情施策,把握工作主动。反之,就可能贻误战机,造成工作被动。另一方面,信息不畅不利于公安宣传工作,好的经验、典型人物先进事迹不能及时收集总结和上报,易挫伤民警工作的积极性。

(三)案卷资料未及时归档,一方面影响统计数字真实性,另一方面不利于对民警规范化执法的监督,易纵容民警受经济利益驱动,对案件降格处理或人为隐瞒而不报,甚至毁卷、私自消化案件等违法违规行为出现。

三、治理对策

(一)进一步规范台帐和法律文书。派出所要明确接处警人员职责,加强对民警的业务技能培训,严把治安、刑事案件立案标准,使基础业务台帐能准确、全面反映派出所实际工作情况;加强对《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刑事案件移交登记簿》、《移送案件通知书》的监督使

用,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办案程序规定办理案件和填报相关文书台账。

(二)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议由警令部、法制室、督察大队等部门联合督查,采取日常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统计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一发现问题就能及时督促整改。在督查内容上,一是对民警的立案情况开展“倒查”,实地走访了解群众,将案件办理与派出所的台帐相核对,发现立案不实即予以通报并严肃处理。二是查看接处警台帐,核对统计登记表,做到受理一起,统计一起;三是查看案件卷宗与统计台帐,看案件数与统计台帐是否相符,做到件件有登记。同时,要将如实统计与民警责任制挂钩,督促内勤统计人员和外勤办案民警认真履行职责,实事求是地立案和统计,改变统计工作中内、外勤孤军奋战或各自为政的被动局面。

(三)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派出所案卷归档制度。派出所的一把手要硬起手腕,建立起一套警务运作监督机制,一是定期对接警、归档情况进行检查;二是以在派出所公告栏公布《案件当事人须知及监督事项》,严防发生各类执法问题;三是不按时归档或质量不过关的案卷进行通报,坚决杜绝“推、拖”的懒惰思想;四是对案卷走向履行登记、移交手续,明确责任,严防案卷丢失。

11.工作职责与分工 篇十一

一、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小组

组长:任克军 省农委主任

副组长:于文波 省农委副主任

成员:

郭俊英 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处长

郑建东 省农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张永林 省农委农业处处长

张大明 省农委园艺特产局局长

肖珍武 省农委科教处处长

于强省农委计划处处长

李伟华 省农委办公室主任

王茹华 省农委财务处处长

宿录瑞 省农委农垦局局长

赵继春 省纪委驻省农委监察室主任

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有关工作,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由市场信息处负责协调,有关处室共同牵头组织,政策法规处负责综合执法,办公室负责宣传,计划处、财务处负责争取项目和经费支持,科教处负责科技指导,农业处、园艺特产处、农垦处、省绿办各负其责,监察室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监察。各相关处室相互支持、协调配合。

二、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小组办公室

主任:郭俊英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处长

郑建东省农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张永林省农委农业处处长

张大明省农委園艺特产局局长

杨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

副主任:

潘希波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总站站长

靳锋云省农机推广总站站长

丁万志省种子总站站长

杨大成省土肥总站站长

陈树才省农机鉴定站站长

成员:

姜桂芹 省农委市场信息处调研员

贾志翔 省纪委驻省农委监察室调研员

郑红霞省农委财务处副处长

赵然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副调研员

李小松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副调研员

白冰若省农委政策法规处副调研员

吴铁军省农委农垦局副调研员

程子峰省农委办公室

周显峰省农委发展计划处

徐建维省农委农业处副调研员

韩守新省农委科教处科长

柴秋泉省农委园艺特产局

李蔚省绿办副主任

杜东明省农委市场信息处

王大川省农委市场信息处

于国栋省农委市场信息处

潘澎湃省农委市场信息处

王会志省农委市场信息处

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的日常工作

联系人:市场信息处 李小松 杜东明

12.论贸易投资一体化与要素分工 篇十二

随着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国际投资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它们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最重要的力量。且国际投资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当前的事实表明, 贸易和投资共存且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即所谓的贸易投资一体化, 即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具有很明显的互补关系。但是, 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迅速发展, 不仅对国际分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也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也提出了诸多挑战, 国际贸易理论亟待创新。

二、贸易投资一体化与要素分工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需要, 一些著名跨国公司从单纯追求原料供应和产品市场, 过渡到跨国投资和经营, 资金、技术、人员在国际间的流动更加自由。并以其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 充分利用新出现的技术, 将一个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细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 并把不同的阶段分布在不同的国家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个国家最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 通过各个环节的最优化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实质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和利用全球资源。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要素禀赋及相应的比较优势经济发展在微观上要求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力为基础来分析贸易格局更能解释现代国际贸易格局。发达国家之间各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不同是国际贸易尤其是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基础, 同时,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能发展国际竞争力强的产品并进行海外投资也与其公司的特定优势有关。

跨国公司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产物, 很大程度上将跨国公司作为国际贸易研究主体是一项标志, 标志着贸易投资一体化研究的开始。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共同决定因素, 是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垄断竞争因素, 这种优势虽然是在该国扶植和培养起来的, 和该国的人口、地理、历史、环境、文化、教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并不一定与这个国家的总体平均优势和要素禀赋有必然的联系。许多大公司既是出口商, 又是对外直接投资者, 因此将贸易和投资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过程来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关于国际贸易理论创新的新思考

这种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有两种: (1) 从全新的角度和方法上进行创新, (2) 在原有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 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或者进行修改和补充。然而在原有的基础上, 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修改和补充进行理论创新的可行性较大。以下是关于理论创新的一些新思考: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 应该尽量的结合当代现实的国际环境, 放弃更多的传统假定力求将新企业行为理论、新工业组织理论与产业和国家层次上的新资源禀赋差异、新要素分工理论融为一体, 建立一个综合的“国际行为综合理论”。这个国际行为综合理论应该综合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对企业的国际行为进行一个统一的解释。

首先, 从宏观上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在同一块基石上。

国际分工既可以解释国际贸易也可以解释国际投资, 不过国际分工已经从产品分工发展到要素分工。由于这一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不能从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入手进行研究, 再者, 现在国际投资的新现象也出现了, 高新技术产业直接在国外进行投资,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已不能解释这些新现象。

其次, 从微观上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在同一块基石上。

跨国公司应该作为研究的主体。随着以产品为特征的国际分工向以要素为特征国际分工的转变, 国际市场和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也处于动态的调整之中。这一方面向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 另一方面又显示了新的理论的发展方向。

第三, 在要素分工的基础上应从竞争因素方面去考虑。

(1) 要素分工使要素的种类不断的增加, 同种要素的质量具有明显的差异, 最主要的是要素的流动性大大加强, 各国要素的积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

(2) 跨国公司为了生存和维持各自的竞争优势, 特别是核心竞争力, 必定将非核心业务分离出去, 集中精力于自己的核心业务, 根据各国的要素优势, 将其业务配置在任何一个可以获得最佳利润的地方, 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 以取得最佳配置。

通过以上的分析, 可以看出, 以要素分工为背景, 以跨国公司作为研究的主体, 用竞争理论来分析贸易投资一体化, 建立一个完美的“国际行为综合理论”, 可以完全且合理的解释全球的贸易、投资和跨国公司的行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 不仅方法上要创新, 研究的内容也要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以往只重视跨国公司的成因, 现在关注的是跨国公司的管理、生存、发展和对国际竞争的战略反映, 即从跨国公司存在机制的研究过渡到发展机制的研究。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优势, 以及企业在国际竞争环境中如何发挥优势、保持优势和寻求优势, 将企业的国际活动的选择视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对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战略反映的结果, 是今后国际活动理论发展的主要方向。

摘要: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相互背离的, 新古典国际贸易模型的框架完全排斥了直接投资的存在而解释投资的种种理论所采取的分析框架也难以容纳和解释国际贸易, 但事实表明, 贸易和投资不仅共存, 而且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不仅对国际分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也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也提出了挑战。在分析国际分工变化的基础上, 本文就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贸易投资一体化,要素分工,国际贸易理论

参考文献

[1]、朱廷珺《外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人民出版社

[2]、王洪庆《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13.工作职责分工 篇十三

一、公司管理层人员责任分工

(一)总经理责任分工:

1、领导公司的经营和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和实施股东会及董事会各项决议;

2、参与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3、组织编制“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

4、负责组织编写各项投资计划书和投资方案书。

5、负责公司的中层团队建设、规范内部管理。

6、制定公司部门岗位机构设置方案和各项管理制度。

7、审批公司招聘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8、审定公司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9、审定公司工资奖金提成分配方案。

10、审定公司工资奖金提成分配方案。

11、审定各类经济责任方案并组织实施。

12、审批以公司名义发出的各项文件。

13、召集并组织召开总裁、总经理办公会议,监督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14、不定期参加各部门、项目处、分公司的专题会,总结工作、听取汇报。

15、不定期与第一线员工沟通与交流,不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团队活动。

16、主持公司的全面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

17、负责企业文化的建设,搞好社会公共关系,树立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

18、定期向董事长或董事会汇报公司的发展现状、发展规划、收入现状、开支计划。

19、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完善管理体系,确保“创新机制是根本,科学发展

是核心,员工得实惠为目标”的企业文化得到最好的体现。

20、完成董事会决议的其它工作。

(二)副总经理责任分工:

1、协助总经理工作。

2、主管公司行政和经营工作。

3、参与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参与编制公司“工作计划”和“工

作目标”。

4、不定期参与各部门、项目处、分公司的专题会议和部门例会,总结工

作,听取汇报,及时处理应急事项。

5、组织、监督公司各项规划和计划的实施。

6、按时向总裁提交公司发展现状报告、发展计划报告。

7、负责分管部门的队伍建设和工作指导。

8、协助总裁建设企业文化,搞好社会公共关系,树立公司良好的社会形

象。

9、协助总裁对公司运作与各职能部门管理,监督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和

实施。

10、负责企业形象宣传活动,指导分管部门的开展业务工作。

11、负责分管部门“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的完成。

12、管理好分管部门的各项日常事务,处理分管部门重大突发事件。

13、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事项。

(三)财务总监责任分工:

1、负责组织公司财务 “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的编制。

2、全面负责公司财务工作。

3、组织编制财务计划,财务分析。

4、负责公司的财务政策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和运转。

5、负责人员工资的确定、审核、扣除核算。

6、负责组织经济核算工作,审核会计报表、统计报表,负责向主管领导

报告工作,及时组织编制财务预算和结算。

7、负责审核会计记账、出纳记账,会计、出纳财务月盘底。

8、负责财务审计。

9、负责指导公司财务人员、项目处、分公司的财务工作。

10、制定各部门的成本费用、专项资金和流动资金定额,尤其应做好对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控制。

11、组织财务人员,每月开展财务分析工作,考核经营成果,分析经营管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提出建议。

12、负责组织财务人员做好会计核算,正确、及时、完整地记账、算账、报账,及时提供真实会计核算资料。

13、负责做好资金管理,组织会计、出纳按规定程序、手续及时做好资金回笼,准时进账、存款,保证日常合理开支需要的供给。

14、负责与财政、税务、金融部门的联系,协助总裁处理好与这些部门关系,及时掌握财政、税务动向。

15、参与重要经济合同和经济协议的研究、审查,负责支付款审核。

16、监督应收款的催收工作,监督业务部门资金回收,加快资金回笼。

17、根据公司财务制度,严格掌握费用开支,严格执行费用报销制度、物

资审批权限。

18、负责定期组织召开财务例会。

19、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行政总监责任分工:

工作职责:

1、负责本部的行政后勤管理工作。

2、负责本部的办公费用预算、控制和管理。

3、负责本部的固定资产管理。

4、负责公司安委办的具体管理工作。

5、负责公司车辆的总体管理。

6、负责本部的房屋租赁管理。

7、负责公司本部有关行政事务的接待及来访工作。

8、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市场总监责任分工:

负责公司市场营销策划工作。

工作职责:

1、进行市场调研并分析,研究市场营销课题;

2、进行市场营销策划和计划;

3、跟踪和评估营销方案执行情况,提出调整意见;

4、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公司技术人员责任分工:

(一)技术部工作职责:

技术总监责任分工:

1、负责公司的全面技术管理工作。

2、主管公司技术业务工作。

3、参与编写、审定重大工程的项目投标文件、项目规划。

4、主持组织对重大监理项目业务的洽谈、监理大纲(监理规划)、投标文件的审定。

5、负责对业务部门、项目处、分公司执行制度的监督检查。

6、负责监理、招标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7、对公司项目监理、招标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负责组织研讨并提出解决方案。

8、负责对项目进行巡检,及时处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9、审批公司的技术文件。

10、监督工程验收工作。

11、负责组织公司的技术交流、专题研讨以及对外的技术交流活动。

14.免疫规划科工作职责分工 篇十四

科主任:

1、负责免疫规划科职责范围内的业务和科室管理工作,安排科室业务工作、组织业务学习及民主生活会。

2、负责制定免疫规划全年工作计划并撰写工作总结,完成率100%。

3、负责对基层接种人员业务培训,对预防接种人员进行接种资质认证和审验考试,完成率100%。

4、负责组织开展对基层接种单位免疫工作季度考核、“4.25”及“7.28”宣传活动。

5、负责疫苗使用管理,二类疫苗月销售情况核对,账物相符率100%。

6、负责组织开展接种证查验工作、麻苗查漏补种及糖丸补充免疫等工作。

7、承包区医院、白音席勒社区、哈林格尔的免疫督导工作,督促完成一类疫苗接种率及其他各项工作。

8、完成中心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科员甲:

1、负责一类疫苗及冷链管理工作,协助二类疫苗的发放。每月核对库存,账物相符率100%。负责冷链设备保养,冷链温度监测率100%。

2、负责AFP病例、麻疹、新生儿破伤风及其他疫苗相关传染病监测工作,及时调查、上报、送检(48小时个案调查率100%,标本采集率100%、3日内送检及时率100%,个案录入及时率及完整率100%,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2/10万以上)。

3、负责免疫规划信息的编写报送及部分文件的起草。

4、承包苏木、哈业胡同、赛汗社区的免疫督导工作,督促完成一类疫苗接种率及其他各项工作。

5、参与季度考核、宣传培训等工作的实施。

6、完成科室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科员乙:

1、负责接种证、乙肝白卡、文件等资料的发放登记工作,并协助一二类疫苗的发放。

2、负责全区接种率监测,按时上报免疫各类报表。(要求报表上报及时率完整率10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以上,扩免疫苗接种率90%以上)

3、负责免疫规划档案资料的管理,及时收集整理分类装订。要求上级来文有登记有备份,资料归档及时率、完整率100%。,4、负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及时调查处理和报告,调查处理率100%,接种单位AEFI覆盖率100%。

5、承包沙河社区、麻池、萨如拉免疫规划工作的督导,督促完成一类疫苗接种率及其他各项工作指标。

6、参与季度考核、宣传培训等工作的实施。

15.工作职责与分工 篇十五

经济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规模成为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伴随着要素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已经成为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历史上来看,城市是人类发明的熔炉,是创新的园地。从专利发明来源的地理分布来看,专利发明的数量体现出城市规模的大小。城市中就业密度、受教育程度均与专利数量紧密联系,其相关系数为0. 43,这说明城市规模越大,就业密度越大,人均专利数越多,也说明城市规模有利于技术创新( Carlino,2001) 。Bertinell and Zou( 2008) 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强调了城市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作用,即使控制不同的发展水平,作用仍是显著的。不同规模城市群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创新的主体,促进了国内技术分工活动的开展。

国外已有一些研究涉及到城市规模对技术创新影响的解析与检验,但缺少对两者关系的系统总结,数据分析及实证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美国城市中的分析。国内现有关于城镇化与技术创新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侧重于证明城镇化是否是技术创新的促进因素,探讨城镇化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机理( 程开明,2009) ; 二是分析城镇化能否通过技术创新间接促进经济增长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魏下海,王岳龙,2010) ; 三是重点研究城镇化水平对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 仇怡,2013) 。

二、理论联系与实证分析

( 一) 城市等级规模与创新分工的理论联系

由于信息、资金、人才、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集聚,大城市具有一定资源优势,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城市里,其兴趣、能力、需求、财富等各不相同,有效满足了专业化需要。依托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著名企业集团和国际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有重点地培养本地创新人才。注重科技人才资源的集聚效应,鼓励支持科技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动,并广泛开展区际、国际交流和合作,吸引先进的科技成果和优秀的科技人才,可以加大城市发展的人才保障力度,同时促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行业的产生。城市等级规模与创新分工存在显著的关联关系,城市规模等级越高,技术创新的能力就越强。城市的行政等级的差异,使技术创新的重点也存在差异。

( 二) 实证研究

1. 截面数据的相关分析

本文通过对2009年中国287个地级市,其中包括4个直辖市( 省级) 、15个副省级城市( 副省级) 和268个地级市( 地级) 的人口数量、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量进行统计来分析中国城市规模对创新分工的影响。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及各省市区的《统计年鉴》和知识产权局。从表1可以看出,直辖市与技术创新产出及其分工有着较强相关性,主要原因是直辖市是我国行政等级最高的城市,城市规模大,科技活动人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科研经费筹集额、科技活动支出、R&D经费相比其他行政等级都是最高的,因此对技术创新产出及分工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但显著性不高,主要原因是直辖市样本不足。副省级城市与技术创新产出及分工相比直辖市相关性较弱,其中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及授权量相关性最高,主要是副省级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城市在国际人才交流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方面占有优势。因此与技术要求较高的发明专利相关性较强。地级市与技术创新产出及分工的相关性较弱,主要原因是地级市在中国城市体系中数量最多,普遍城市规模较小,科研人员、科研投入相比其他行政等级城市较少。因此,地级市与技术创新产出及分工的相关性最弱。总体看来,城市行政等级越高,技术创新的能力越强。

注: **表示在 1% 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 表示在 5% 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及各省市区的《统计年鉴》和知识产权局相关资料整理计算。

2. 不同等级规模城市创新分工的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技术创新产出的各项系数不同。从申请量角度来分析不同行政等级城市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所占总申请数量的比例,可以看出城市行政等级越高,其发明专利所占比例越高,并随着城市行政等级的递减,其所占比例随之递减。主要原因是发明专利对技术专业要求最高,其所需的科研人员、科研投入最强。实用新型在不同行政等级城市所占比例大致相同,主要原因是实用新型对技术要求不高,所需R&D投入适中。外观设计在地级市中所占总申请量比例最高,并随着城市行政等级的提高,所占比例依次递减。主要原因是外观设计在专利中对技术专业要求最低,因此在科研人员、科研投入较少的地级市中所占比例最高。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及各省市区的《统计年鉴》和知识产权局相关资料整理计算。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选取2009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通过其集聚及扩散效应,有效提高了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城镇化所带来的研发投入及人员投入对技术创新具有积极影响。由于城市行政等级的差异,本文按照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进一步分类研究了城市行政等级与技术创新分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第一,城市行政等级对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城市行政等级促进了技术创新的发展。第二,不同行政等级的城市对创新分工的侧重点不同,行政等级越高的城市越有利于水平较高的技术创新。同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不同行政等级的城市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本地区经济,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从而集聚更多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环境。第二,副省级城市应利用其区位优势,加强海内外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合作,为区域技术创新注入新的动力。第三,增加地级市的教育与科研投入,大力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注重培养本地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Carlino G,Chatterjee S.and Hunt R.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the New Economy of Cities[EB/OL].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 Working Papers,2001.

上一篇:教研工作计划下一篇:学校妇女节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