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小班生态课堂,关注学生和谐成长(共2篇)
1.营造小班生态课堂,关注学生和谐成长 篇一
构建和谐生态课堂 促使生命灵动成长
所谓“生态教学”是指课堂上教师、学生的和谐,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基于对这个名词的理解,我认为:生态课堂,它是一种理论,不是方法,不是模式。是一种和谐、自然、平衡、持续发展的理论。既然是理论,所以生态课堂应该是相对稳定的。生态课堂应该是自然的,不做作的,张显的是学生,课堂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真心实意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有时间,有空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小组探究。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精心策划,还要点拨到位。
在营造和谐的生态兴趣课堂时,我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在“亲、导、乐”的师生人际情境生态和“趣、智、悟”的学习情境生态中,激发学生主动感受、体味,想象和思考,在多向互动中表达、交流、质疑并创造,使学生在生动的活动情境中获得心灵的滋养,能力的生成,情感的濡染,心性的陶冶,使每个孩子的个人潜能得以发掘和超越。
一、师生人际情境生态
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还能促进师生之间进行有益的交流和沟通,学生能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帮助,从而促使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所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学生也只有在和谐的交往环境中才能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和环境,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那么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如何引导并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亲近学生,沟通心灵
首先是在课堂上。在实现教育的主渠道上,只有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我们的教育效果才会有真正的提高。爱,是教育的前提。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时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课堂的精神生活质量。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也是和谐课堂氛围的基本保障。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抱以最大限度的尊重。尊重学生的爱好和需求,鼓励他们自主选择与评价;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让孩子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幼稚与差异,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摸索他们的思维方式,保护并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在我的课堂中,我会让孩子们决定我们制作的主题,我会和孩子们坐在一起动手共同制作某个小制作。因为毕竟是兴趣课,有时难免会有学生说话的时候,这时我会用一个表情、使一个眼色或做一个动作,来提醒他们。
其次是在课堂外。我们知道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有着“教”与“学”的“任务”,那里的“沟通”不象课外时那样随便,那样海阔天空,那样富有生活的气息,那样有着生活的体验。在课堂外,教师可以和学生聊天、玩游戏等,这样学生会很开心的,很喜欢与你接近的,什么心里话都会跟你说的。一句话,课堂之外的沟通,是生活中的沟通。这样的沟通,就很有可能要比仅仅课堂上的沟通更加有效,更加深入人心。因为这是无目的,无任务的。老师与学生之间,如果像这样的沟通多了,心灵的默契也就基本可以达成,虽然我的兴趣课一星期只有一节,平时和孩子们见面的时间也不多,但我会经常在上课之前提早进教室,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学习,有时还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同学之间的矛盾。
我想: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融洽,多一份和谐。
2、引导为先,尽显快乐
教师在课堂中把自己和学生置于什么地位,以什么形式组织教学,取决于他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如果他懂得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一种唤醒生命的神圣职责,那他就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就会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不是主宰、主讲和主演。会以引导、开导、指导、倡导、辅导的形式贯穿课堂全过程。每个环节都以导为先,决不以讲代之。要认真设计好导语和导的内容,力争导得巧、导得准,导得学生乐此不疲地和老师一起思考一同探究,让每个人都尽情享受智力劳动带来的快乐。当教师主导作用突显出来,那学习的主体就必然是学生了。
在指导学生做蝴蝶时,我先出示了一幅非常美丽的花园图,花园里各种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这些色彩斑斓的蝴蝶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边看边发出阵阵赞叹声,接着我又出示了一些蝴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最后指导学生制作。
由于以动画引入到对蝴蝶的关注,再到观察蝴蝶的图片,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们在制作蝴蝶时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动手动脑制作出了各种不同形态的蝴蝶。当一只只的木制蝴蝶展现在大家眼前时,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们刚才看到的蝴蝶都是五颜六色的,非常漂亮。我们也可以给做好的蝴蝶上色,让这些蝴蝶变得五彩缤纷。”是啊,这是一个多好的创意啊,有些制作我们需要的是木头的本色,而有些作品我们可以涂上鲜艳的色彩,使作品变得更生动,于是在做好蝴蝶之后,学生们又发挥了在美术课上学会的本领,认认真真地给自己制作的蝴蝶涂上了喜欢的颜色,上了色的小蝴蝶比原先更加可爱完美。
3、师生同乐,享受收获
在木吧课上,师生同乐的局面常常发生,只是学生的“乐”是他通过创作反映出了他的心声,他的作品得到了肯定。而我的“乐”则是因为我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甚至是有所突破。
如:在指导完学生制作各种动物以后,我把学生制作的所有动物作品放在讲台上,学生们欣赏着自己的学习成果,兴奋、自豪之情油然升起,不由得纷纷向自己的同伴介绍着自己制作的作品,课堂里很难安静下来。于是,我出示了一张写有“动物乐园”的KT板,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了过来,并进行引导:看!你们做的小动物都无家可归,正好金洲小学新造了一个“动物乐园”,让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到“动物乐园”去,好吗?但我们先要给他们分分类,先给他们做一个小家并给他们的小家取个名字。随着一声令下,我和孩子们快乐地动手了,我们有的为哺乳动物“造房”,有的为昆虫安家,„„不一会儿,在我们愉快的合作中很快完成了任务。只见“快乐之家”里住着“小猪一家”;“虾王殿”里住着“虾王”,还有一只“蟹兵”守护在一旁;“昆虫馆”里居住着“蝴蝶”、“蜻蜓”、“毛毛虫”等,当孩子们在介绍时,我清楚地看到每一个学生脸上的表情是那么开心,那么自信。而他们的创作也为我提高教学水平注入了无尽的动力,我们大家都乐在其中。
在“亲、导、乐”的和谐师生情境中,孩子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而学生在这样愉快的情感心理体验中,更有效地发展了思维,获取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接受了教育,从而促进了内因的变化。
二、学习情境生态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融洽师生间的关系,使课堂气氛自然和谐;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提高参与质量,使学习活动充满趣味与创造。一句话,良好的学习情境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情境的创设,总的来说可分为智力情境和非智力情境两大类。智力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利用认知发展的同化与顺应机制激活思维,作用于思维的流畅性、广深性、发散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搜索性和调控性,比如情境、变式情境,问题解决的发现探究式情境等。非智力因素是指作用于学生的心向情境、内容呈现方式以及合作交往的过程的反馈调控等手段。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呢?
1、巧设情景,激发兴趣
美好的情景,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出思维的极大活力,为学生乐学创造条件。如我在指导学生制作小鸟时,首先出示了一幅课前画好的森林图,配以各种各样的鸟叫声,美丽的森林,清脆的鸟鸣声,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可是学生马上提出了疑义,怎么只听到鸟叫声,而没看到鸟,是啊!只闻其声,不见其影。我马上因势利导——那我们就动动手为森林添上一些小鸟。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高了,都跃跃欲试,这时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动手,而是先引导他们想象森林里飞来了哪些鸟?“啄木鸟”、“喜鹊”、“燕子”、“黄莺”、“猫头鹰”学生的发言声此起彼伏,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各种鸟的图片,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他们的外形特征,最后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小鸟,不一会儿各种各样的鸟儿就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原来只有树木的森林里添上了学生制作的各种各样的小鸟,顿时生机勃勃,而且孩子们由于充分的观察了小鸟的外形,再加上自己的想象,一只只小鸟栩栩如生,形状也各不相同。
可见,巧设情景,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2、快乐探究,发展智力
人类的智力是伴随着大脑的活动发展起来的,大脑的思维活动是在外界各种信息刺激下逐渐形成的,随着外部条件的不间断的刺激,大脑便识别了更多的信息,而且各种相适应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和发展,智力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主体性教育观认为,学生是一个自在的当然主体,外在的教育影响必须通过自我的“选择——内化——外化”才能成为其知识、观念、才能、品德。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的选择性、体验性、主动性、主观性,将学习看成是学习者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自主“生成”意义的理解过程。综合上述观点,要想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则应把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究作为主旋律。因为探究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渠道。同时学习科学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动手实践。因此,教师要能放手让学生去亲身经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动手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归纳,从而构建新知。
如在指导学生做蝴蝶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用各种形状的木块制作一只只漂亮的蝴蝶,等学生做完以后我又引导学生讨论还可以使用哪些废旧材料来制作蝴蝶,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课堂完全变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天地,学生们六人一组或三五个凑在一块儿,自主地讨论着、探究着。不一会儿,学生就各抒己见,有的说:“绿豆、赤豆可以做蝴蝶的眼睛”,“漂亮的糖纸,美丽的树叶等可以做蝴蝶的翅膀。”“五颜六色的闪光片可以装饰蝴蝶。”于是第二节课,我们又用上了学生想到的这些材料又制作了一次,这次制作的蝴蝶比第一次更加漂亮,更加生动。
在兴趣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科学启发学生,这样学生才会积极有效地投入教学活动中,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3、认知体验,感悟成长
教师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以构建学生主体性为终极目的的人化教育。课堂上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健康的心态。生动形象的情境是激发学生道德需要、孕育学生情感的土壤。根据儿童易于动情和易受感染的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道德情感,获得关于实际的真实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需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道德认知、情感体验中来,追求在实践中的感悟成长。
在教学《可爱的鱼》这一课时,我先播放了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鱼爸爸失去儿子尼莫”这个片段,动画中生动的情节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当尼莫被抓去时,我看到学生们脸上都呈现出紧张的表情,这时我不失时机地马上问学生:
“你们想,当鱼爸爸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以后,他会怎么做?”学生肯定地回答:“一定会去救尼莫。”
“是啊,虽然尼蒙的父亲比较懦弱,但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他一定会去救尼莫。假如你是鱼爸爸的朋友,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我们当然也会去救尼莫喽!”
“对,帮助有困难的朋友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也只做一些小鱼加入到营救尼莫的队伍中去吧。”于是学生们开始认认真真地学做小鱼,准备帮尼莫的爸爸一起去救尼莫。课堂学习情境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伊始,而是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只要有学习活动的进行,就有相应的学习情境,它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包括心智、情意、氛围、交往、问题背景、学习条件等各个方面。营造“趣、智、悟”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它激起了学生的思维浪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大文豪雨果说过:“世界上比天空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我要说,世界上,孩子的心灵是最广阔的,孩子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生命灵动成长,面对如鲜花般灿烂的生命,木吧课真正成为了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引导了学生走向阳光和幸福,使每一朵生命之花绽放灿烂光彩。
2008-6-9
2.营造小班生态课堂,关注学生和谐成长 篇二
关键词:心理 和谐 环境
社会发展脚步的日益加速,社会生活的千变万化、潮起潮落,使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变化面临着许多的挑战。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重要的应是真正意义上健康的人,这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社会文化素质建立在一定的遗传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复杂的心理活动而形成。因此,社会文化素质水平主要取决于心理素质,而且健康的心理素质还可以弥补遗传生理的缺陷,改善生理机能,促进身体健康。
一、初中学生心理特点
较之以前,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得下一代习惯于享受而不是奉献。 现在有不少“4-2-1”型的家庭,传统的那种“隔代溺爱”过多地集中到孩子的身上;这与他们要承担的未来责任和社会发展对他们的高要求形成巨大反差;大量抽样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状况令人担忧。基于以上原因使得现在的学生在对人的态度、人际关系方面,习惯于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要求很低,对别人要求很高;自私自利、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缺乏合作意识。
二、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形成的客观原因
(一)家庭方面
1.不少家庭只知道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而没有锻炼他们各方面能力如交际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等意识。
2.不少家庭不懂青少年生理心理的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这些违背青少年心理特点,也就不能客观地对人对事进行教育。
3.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限制其自由,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
(二)学校方面
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较复杂的,但就教育因素而言,不能不说与多年来“应试教育”和忽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甚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顾学生的未来发展,以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代价,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导致学生失去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大好时机。
(三)社会方面
1.电视、网络等信息形式的多元化,让初中生能够更多了解社会的同时,难免有些不适宜的内容对初中生形成影响。
2.市场经济造成贫富差距拉大,容易让初中生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奢望,心理不平衡。
(四)生理方面
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往往称之为“危险年龄”。
三、应对策略
加强心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措施,当前初中学生素质现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心理素质欠佳,而且心理素质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心理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家庭、学校相互联系,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家庭和学校保持联系有利于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教师与家长在对孩子情况的了解各有优势:家长熟悉孩子的长期情况,而教师熟悉孩子的近期情况。因而教师在接触新学生时有必要从家长那儿了解孩子的脾气等特点,并将近期情况及时通报家长。同时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二)加强心理辅导,了解相关常识
1.通过课堂授课、团体讲座,介绍心理常识及心理障碍的排除方法:学会自我控制、自我激励,正确地认知自己、调节自己的心境;学会客观地评价他人、和谐地与他人沟通;进行适当的性教育,了解性科学,用科学的性知识保护自己的健康。
2.通过个别咨询辅导,解决心理困扰,及时治疗。培训专门的咨询人员,面对服务对象采取的是倾听,所提建议、指导一般是非强制性的。
(三)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增强指导的针对性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交际情况、学习情况、消费情况等。
2.通过智力量表、气质量表,了解学生的个别情况。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
3.要善于观察、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具体引导
1.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主动并乐于与人交往,以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容忍别人的短处,从而使别人乐于和他们交往。
【营造小班生态课堂,关注学生和谐成长】推荐阅读:
赏识学生 营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12-09
营造快乐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主动性06-22
三伏潭营造平安和谐校园周边环境12-11
课堂气氛营造11-07
不断强化消防工作??营造和谐消防安全环境11-09
如何营造良好课堂气氛10-27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12-17
营造趣味性课堂的教学方法11-02
营造评价氛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08-07
教育随笔小班关注胆小的孩子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