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班工作计划(共19篇)
1.幼小衔接班工作计划 篇一
幼小衔接班月计划
9月2日-9月6日、安抚幼儿情绪,帮助幼儿渡过焦虑期
2、参观学校,熟悉学校环境、进行常规培养,如(上下课与老师问好、排队喝水、用餐等)4、认识老师和新朋友,大胆与新朋友交往并能友好相处
5、学习《握笔歌》认识《田字格》和《拼音格》
9月9日-9月13日
1、继续加强常规训练,结合教师节开展尊师重教活动
2、书写笔画 如(点 横 竖及相关的汉字)
3、认识并书写数字1到3
9月16日-9月20日
1、加强常规练习
2、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并开展相应的活动
3、学习单韵母、学习笔画
4、认识数字4 到8
5、认识位置与方向、顺序
9月23日-9月27日
1、加强常规训练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国旗、国歌、学唱国歌 3、继续学习单韵母和笔画
4、认识9到10的认识及书写,认识顺数与倒数
10月5日—10月11日1、2、3、4、加强常规训练,进行礼貌教育 知道重阳节的意义并开展相应的活动。语文:认识声母及笔画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1------10的相邻数
10月14-----10月18日1、2、3、4、加强常规训练,进行勤俭节约教育 语文:认识声母及笔画。数学1----5的分解与组成 认识图形
10月21----10月25日1、2、3、加强常规训练,爱清洁,讲卫生教育.语文:认识声母及笔画 数学6----10的分解与组成
10月28日11月1日1、2、3、加强常规训练。语文:认识声母及笔画
数学:和是2---5的加法,比较、分类
11月4日-------11月8日
1、加强常规训练。
2、语文:认识声母及笔画
3、数学:和是6-----10的加法
11月11日------11月15日
1、加强常规训练。
2、语文:认识声母及笔画
3、数学:学习5以内的减法
11月18日-----11月22日
1、加强常规管理
2、语文:认识声母及笔画
3、数学:10以内的减法
11月25日------11月29日
1、加强常规训练。
2、复习拼音与笔画
3、看图编加减法应用题
12月2日------12月6日
1、加强常规训练。
2、复习拼音与笔画
3、看图口编应用题
4、书写简单独体字
12月9日-12月13日1、2、3、4、加强常规培养 复习声母与韵母 复习口编应用题 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12月16日-12月20日1、2、3、4、加强常规培养 开展迎元旦的活动 复习看图说话 复习数的分解组成
12月23日-12月27日1、2、3、4、加强常规练习开展圣诞节活动 复习笔画及拼音 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2月30日—1月4日1、2、3、加强常规练习学习成语
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1月6日—1月10日
1、加强常规练习
2、学习成语
3、学习认识时钟、日历
1月13日—1月17日
1、加强常规练习
2、学习成语
3、学习认识钱币
1月20日—1月24日
1、加强常规练习
2、复习这学期所学课程
2.幼小衔接班工作计划 篇二
一、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为入学奠基
孩子上了小学, 学习就成为他们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这与在幼儿园以玩为主的活动形式完全不同。如果孩子没有做好入学准备就会对今后的学校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目前, 幼儿园很重视对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比如, 升入大班后, 幼儿教师会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口头作业。在具体的做法上可以采取提醒和及时鼓励的方法, 如果孩子忘记了或者没完成任务, 家长应该给予及时的提醒、帮助和鼓励, 而不是在教师面前替孩子找借口和理由———轻易地错过培养孩子任务意识的机会。
二、培养幼儿的服务能力, 为学习铺路
适龄儿童在进入小学以后, 会感到与幼儿园的生活有方方面面的不同。比如, 上了小学的孩子需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所以, 在幼儿园, 我们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游戏来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 比如, 整理小书包比赛、穿脱衣服比赛、对错问答游戏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自理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个性品质, 为成长架桥
大多数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 他们需要相关的个性品质来适应学校生活, 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在幼儿园我们应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强化孩子们良好品质的形成, 这些品质包括:自信、独立、动力、好奇心、毅力、合作等。
四、培养幼儿的评价意识, 为发展护航
为了更好地贯彻《纲要》精神, 教师尝试把教育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每个幼儿身上, 在对幼儿评价时, 班班尽显特色, 比如, 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评价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得到不断转变:在关注幼儿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改变了平时对幼儿的主观臆断, 比较科学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 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进步;教师能够在平时的工作中更细心地了解、观察每个孩子, 写好评语。
重视学前教育, 抓好幼小衔接工作, 确实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为了孩子们的明天, 更为祖国的明天, 让我们都来共同努力, 抓好这一关键时期的工作!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以下简称《纲要》) 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帮助幼儿较好地适应小学生生活的基础。”
3.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篇三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小学
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一般面临着如下变化:第一、老师的变化。幼儿园教师扮演 “第二个母亲”角色,而小学老师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这使孩子感到不适应。第二、学习方式的变化。幼儿园的学习方式是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往往不是这样。孩子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第三、行为规范的变化。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较松,一些“违纪”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学生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第四、社会结构的变化。孩子入小学后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第五、期望水平的变化。幼儿园对儿童一般没什么特殊的要求,而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小学的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而减少了孩子游戏活动的时间等。
因此,如何尽快让儿童适应这些变化,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下面就主要从幼儿园和小学两方面来谈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实践中,幼儿园主要可以做好以下工作:
一、跟小学老师和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把即将进入小学孩子的情况与小学部的老师进行交流,让小学教师作出分析、评价,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我们把孩子的一些学习档案交给小学的老师,让小学老师对孩子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以促进孩子的学习等各方面更好地发展。我们召开家长座谈会,开展有关幼儿进入小学的讲座。
二、适当增加男性教师,改变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如果纯粹由女性担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不利。增加男性教师,则能增加阳刚之气,提升坚韧性、自信、自尊、豪放坚毅、诚实无畏、敏捷果断等品质,对耐抗挫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为幼儿园建立一个小社会,增加男性教师,将能健全幼儿的人格、强健体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三、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切实做好衔接工作。我们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百折不挠的品格、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长期目标。同时,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谦让、合作能力等,做一个社会的人。到了大班幼小则应一体化。首先,调整幼儿园的作息制度,适当向小学作息制度靠拢。其次,加强幼儿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及简单数学能力的培养。再次,在一日活动中要有意识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使其参与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坚持性,能够独立、认真、细致完成学习任务。
四、重视幼儿教育的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幼儿上小学,让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只是其近期目标而已,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一工作应当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中,仅将之视为大班后期的突击性任务是错误的。入学准备不应当是急功近利的,而应当是对幼儿长远发展有利的素质教育。这样的素质准备教育不可能只靠大班后期来突击完成,因而必须作为整个幼儿园阶段的重要而长远的工作。
五、全方位的而非单项的衔接 。衔接应当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地进行,而不是偏重某方面。幼儿衔接中偏重“智”的倾向是比较严重的,一说到衔接很容易就与教认字、教拼音、教数学等连起来,而忽视了衔接应包括体、智、德、美各方面。事实表明,健康的身体、热爱学习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安定的情绪、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等等,对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幼儿入学后的考察发现,其学习上的困难不仅仅是由于“智”的方面准备不足,更多的是在健康状况、学习态度,包括学习兴趣、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准备不足而造成的。
六、与小学衔接而非小学化。幼小衔接是针对儿童发展上的过渡期,在幼儿园和小学所采取的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过渡期的儿童兼具学前和学龄的特点。因此,完全把小学的一套搬到幼儿园,把衔接变成让幼儿提前上小学,是显然违反过渡期幼儿的特点的。小学化倾向在衔接中的表现有多种,最突出的就是不着眼于培养幼儿长远发展所需要的素质,无视幼儿学习的特点,在上课形式上、在上课内容上和对学生的管理上与小学看齐。这样的做法不仅无助于发展幼儿对入学的适应,反而让其身心发展受到影响,有的幼儿甚至产生怕学、厌学倾向,给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埋下隐患。
作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另一个主体--小学,其重要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小学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
一、要重视环境创设。在幼儿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小天地 ,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里反差。可在墙壁上张贴一些画着学生课外活动的图片。把拼音卡片贴到显眼的地方,让幼儿时刻不忘学习的内容。让他们把自己画的画,张贴在学习园地里,用他们做的手工作品布置教室。还可设立了生物角、图书角等。这样幼儿一跨进教室,感到既陌生又很熟悉,既整洁又漂亮,让他们的心里埋下喜欢上学的种子。同时学校应尽量配合幼儿长期在幼儿园生活而形成的习惯。学校还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
二、培养幼儿团体归属感。小学校必须抓准时机,恰到好处地引导幼儿:第一、让其确定自己的身份,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激发幼儿的自豪感,从而主动去熟悉学校。第二、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老师和新生互相认识,鼓励幼儿与其他人接触交流,培养团体归属感。第三、利用集体活动,用活泼的形式告诉幼儿自己是几年几班的学生,以后的身份就是班上的一分子,在外代表着这个班。纠正许多孩子普遍存在的“讲的能力强于倾听的能力”等毛病,学会与人合作。第四、重视游戏,帮助幼儿积累各种各样感性经验。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经实践证明就相当不错。第一、情境教育讲究“真”,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在这开放而真实的情境中,主人公就是儿童,他们在其中观察、思考、交流、表达、操作、游戏。一次次情境的观察与感受,在孩子记忆屏上留下了繁多的生动映象。这为孩子的想象与思维活动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使他们有可能去组合、去创造新的形象。第二、情境教育追求“美”,给儿童带来审美愉悦。利用艺术,让语文教学美起来。大胆地将图画、音乐、戏剧引进课堂,尤其是上课放起音乐更有点不同凡响。音乐像文学一样,也有自己丰富的语言,儿童很容易从音乐的旋律、节奏的感知中产生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激起相似的联想和想象。为了教学的需要,有时将图画、音乐、戏剧,以及角色的扮演综合起来创设情境,那美感更为强烈,儿童学得更为主动。第三、情境教育注重“情”,与儿童真情交融。情感成了情境的内核,无情之境终不成境界。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而且是最易于被激起的。教育教育利用儿童心灵的这种最可宝贵的特点,所以,情境教育非常重视以教师、教材或其他教学资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因素触及儿童的心灵。
第四、情境教育突出“思”,给儿童宽阔的思维空间。每一个大脑健全的儿童都潜在着智慧,理想的教育完全可以而且也应该充分开发儿童潜能,使他们一个个变得智慧起来。儿童的思维能力、语言活动、认知水平、连同情感态度无不受其思维活动的支配、调控。
自然,各位小学老师,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教师切合自己与学生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的教学方法亦是不错的。
当然,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离不开家长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只有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齐心协力,才有可能尽量少走弯路,让幼儿比较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谢广田. 幼小衔接:突变·减坡[J].幼儿教育,2003,(2).
[3]周芳纤. 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适应性之我见.搜狐网.
[4]余晓红. 幼儿教育不能小学化.搜狐网.
4.幼小衔接班工作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高教学素质,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规范各科教学。突出双语教学特色,坚持“玩中学、学中玩”的原则,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上小学一年级打好坚实基础。
二、主要工作安排
1、制定本学期教研与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按计划实施。
2、继续坚持业务培训,进一步熟悉教材,提高专业水平。
3、搞好教研活动,规范各科教学,通过观摩研讨形式,提高教学水平。
4、语数英完成电子版教案,整合教案与课件,减轻教师备课负担。
5、加强活动课(体游、律动、室内外活动)管理,通过开展幼儿体能训练与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生活,增强幼儿体质。
6、坚持听课制度,领导每周随机进课堂听课,检查督导课程教学,教师互听互评,每学期不少于10节。
7、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每月一篇《教学随笔》或《课后小记》或《教学反思》。
5.幼小衔接班放假通知 篇五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校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本学期的工作圆满结束,在此谨预祝您及您的孩子假期快乐、平安!
暑假生活是快乐的,孩子们将在此期间得到轻松休息,为一年级的学习做好准备,为了您的孩子度过一个文明、健康、祥和的暑假,希望您多多关注孩子,特别提示如下:
一、放假时间:2018年7月28日开始放暑假。
二、温馨提示:
1、家长要教育提醒孩子注意交通安全,并进行水、火、电、煤气等安全教育,不到江河湖海游泳、玩水,外出时注意旅途安全。
2、注意饮食卫生,不让孩子暴饮暴食,培养自我服务能力,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3、注意保护孩子视力,看电视要有选择,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为宜)
4、放假期间注意做好孩子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防止传染。
5、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作业习惯、阅读习惯、倾听习惯,以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童之乐幼儿园
6.暑假幼小衔接班招生简章 篇六
家长们的忧虑:孩子已经从幼儿园大班毕业了,马上就要进入小学了,可是我很担心孩子是否能适应?他的学习能够跟上老师的进度吗?上课注意力会集中吗?老师教的字能认得吗?会写吗?在家里我们教过一些,可是现在他连名字也写不好,经常把偏旁部首写颠倒,数字也会写反。而且根本坐不住,一提 到写作业,不是上厕所就是喝水,再不就是玩笔、玩橡皮„„唉!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对孩子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是的,谁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都知道,只有打下坚实的地基,才能建起高楼大厦。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这是人生的一个转折,也是孩子正式踏入社会生活的第一步,这个跨越比以后年级之间的升级更为重要。
孩子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向一个陌生的环境转变,从幼儿世界的游戏生活向成人世界的规则生活转变,从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向以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转变,从以口头语言为主的学习向文字或符号写的教科书的学习转变„„这些转变会让孩子出现诸多不适应,如果处理不当,会给他今后的学习带来不良影响。那么,我们应该为孩子们做哪些准备呢?
我园为工作繁忙的父母着想,帮您解决假期照看孩子的困难;为您的孩子着想,在假期中推出我园精心设计的“暑假幼小衔接班”。衔接班围绕小学一年级拼音、20以内加减法,识字,行为习惯等方面,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您的孩子可以利用这个暑假,在放松的同时吸收新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及注意力,同时又能够和更多的小朋友在一起交流,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过一个安全、愉快又充实的假期。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轻松!
另外,我园准备必用的夏季用品:电风扇、绿豆汤等消暑用品。
招生对象:5-6岁幼儿园大班儿童。
暑假幼小衔接班的安排:
1、作息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2:00——4:30。
2、开班时间:2011年7月4日至8月5日,共25天。(中间如下雨不能正常上课,往后顺延一天)
3、上课地点:崔屯小学幼儿园
7.幼小衔接班工作计划 篇七
一激发幼儿上小学的积极情感——做好心理适应准备
幼儿上小学的积极情绪对于幼儿入学后的顺利过渡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为幼儿园教师, 应当通过各种途径让幼儿体验做小学生的愉快, 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
如在大班对班级环境布置有意识地进行调整, 布置小学生校园照片主题墙, 区域里投放小学生的校服、小书包、文具、课本等, 让孩子在区域中玩上小学的游戏。同时可模拟小学生每天背书包来园上课, 认识文具和整理书包, 着力从小学环境、小学生行为等方面通过游戏化的过程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和梳理, 让学生对小学学习产生新的认知和向往。
适当组织幼儿参观小学教育教学活动, 参观上课活动;或请小学教师为大班的小朋友上课, 让幼儿亲身体验小学全新的课堂氛围、方式和规则;让家长在亲身体验中, 了解孩子的差距及入小学前后的具体注意事项, 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向小学过渡。
二培养幼儿上小学所应具备的意识和能力——做好社会适应准备
1. 培养幼儿自理、独立的能力
让孩子适当参与劳动, 鼓励和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培养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如让幼儿独立完成穿脱衣服、鞋袜;折叠被子和整理床铺, 养成独立盥洗和进餐等生活能力, 自觉保持仪表的整洁和个人卫生的习惯, 学习收拾和整理图书、玩具和学具, 学习削铅笔、整理小书包等。
2.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围绕幼儿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引导孩子讨论建立相应的规则, 并以图文形式标示出来。告知孩子在集体生活、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及遵守规则的意义, 让孩子知道遵守规则可以给大家带来方便与快乐。同时, 可利用榜样和提示或开展规则游戏等方式, 帮助孩子把规则落实到行动之中, 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轮流当值日生等。
3. 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较之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和自主, 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较快适应新的环境, 融入新集体;而交往能力较差的孩子, 往往会产生孤独感或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 倘若处理不当, 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培养孩子学会关心、照顾同伴, 说服年幼同伴信任自己, 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在游戏活动中, 提供给孩子交流、交往的平台, 使孩子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关心和相互帮助, 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4. 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趣味游戏或竞赛活动, 培养幼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幼儿体验成功, 培养上进心。如开展“恐龙找蛋”的游戏, 开展体育竞赛等, 让幼儿学会挑战困难, 感受经过努力取得胜利的喜悦, 并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三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做好学习适应准备
1. 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对孩子在时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运用上提出了要求。因此, 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建立时间观念, 促使其合理性地运用时间。
教师要多训练幼儿有效地控制时间, 如做完一件事或画完一幅画都要明确时间。要求孩子早睡早起, 按时入园, 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 有规律地学习和生活, 适当增加课时、延长集中活动时间, 并逐步减少午睡时间。如逐渐安排孩子开展午间活动, 让孩子逐步习惯不午睡, 帮助幼儿拉近与小学作息的距离。
2. 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要让幼儿明确任务的概念, 激发完成任务的信心, 多种途径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如当需要幼儿带物品来园或需要家长协助时, 当要求幼儿回家绘画或准备播报内容时……, 改变以前在白板上写通知的做法, 而直接布置口头任务, 让孩子把任务记住或者以绘图方式记录任务, 并回家完成, 也让孩子把任务传达给家长, 让家长适时提醒。再如通过值日生标志和张贴当天值日生头像, 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任务意识感;通过评比值日生小明星, 让孩子体验当值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并随时了解任务完成情况, 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
3.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倾听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 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对于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 应提醒幼儿在平常的倾听中注意做到:别人对自己说话时, 能集中注意力, 看着对方的眼睛, 注意口型、表情和姿势, 做出相应的反应;其次, 在活动之前有意识地给孩子提出倾听的任务, 让幼儿带着任务去倾听;再次,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在听故事、新闻播报、餐前播报等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最后, 加强对倾听能力的评价, 表扬认真倾听、积极发言的孩子等。
4.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爱阅读的孩子, 身心愉悦;会阅读的孩子, 知识丰富, 语言感悟能力强, 注意力集中, 学习效率高, 学习能力强。”可见,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十分重要。
从听开始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引导幼儿阅读绘本, 大胆想象, 大声编讲故事;引导孩子静心阅读, 或编撰故事讲给他人听,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选择固定的时间,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让孩子逐渐养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
8.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策略 篇八
一、满足孩子个体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及时提醒孩子上课时坐的姿势要端正,有事先举手,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述,积极思考,大声的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做小动作,逐渐帮助孩子改正一些不良的习惯,朝着良好学习习惯的轨道发展。
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身心准备,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
1、认真完成知识性教育任务,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其获得长足的学习能力,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例如:语言教育中的汉语拼音、识字及口语能力训练;数学教育;科学常识教育;了解社会中粗浅知识、懂得基本的日常行为规则,培养幼儿音乐、舞蹈、美术方面知识技能;思维能力训练,对幼儿进行独立学习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
2、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此阶段多开展一些户外活动,如跳绳、跳皮筋等,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协调性、灵活性,以便更好地去适应小学学习方式,完成系统性知识内容。
3、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教会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物品、用具的习惯;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对将要入小学幼儿有意识制定一些班级纪律,要求幼儿必须自觉遵守,并培养幼儿养成倾听教师要求、不懂就问,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及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及各种工作。
4、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
5、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作息时间上,集体教学活动活动时间适当增加,让孩子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作息时间,让孩子的专注力由短暂变得逐步拉长。教师环境布置尽可能与小学接近,减少游戏和户外活动,缩短午睡时间,增加看书、手工、写字作业时间,让孩子的思维方式由直观、图画方式顺利过渡到抽象、文字方式,适应分科教学,适当留作业。
三、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增强学做小学生意识
在幼儿将要离园阶段,教师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教育启发,认识到上小学证明自己已长大需要学好多知识,每个小朋友都应该上小学。利用幼儿参观小学的方式使幼儿感受到小学的环境,教室的布置,小学老师的上课,学生学习的样子,引起幼儿入学兴趣;使幼儿对小学有一个初步了解。在认识小学教育特点基础上产生入学愿望。此外,幼儿园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小学教育任务和特点,根据小学教育要求的变化随时调整入学准備教育内容,使幼儿顺利过渡到新的教育阶段。
通过几年来对幼儿幼小衔接的培养,为其能顺利的进入小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做的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不可避免的存在着:
1、单向性
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可是小学的主动性不强,也较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中往往出现片面性,重视知识准备,轻视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责任意识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目前学习内容过多,小学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9.幼小衔接班家长会发言稿 篇九
您们好!
首先我代表3个衔接班的老师们,欢迎您们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幼小衔接会议,感谢您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今天我主要想介绍一下,孩子们在衔接班的学习、生活情况。
一、我们已开展了的一些工作:
幼小衔接教育是为了让幼儿通过在衔接班的学习和生活,使之能更快、更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因我校是以幼小衔接特色而著称的,同时我们又对前两届幼小衔接班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提炼,所以我们这第三个衔接班的6为老师们,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结合已有的经验,在校、园领导的指导下,共同设计、制定了一套较适合本届幼儿发展的学习、生活和行为目标。通过上学期的学习生活,3个班的孩子们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也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认可及肯定。那么我们又是怎样进行这些教育的呢?
(一)在学习方面
1、首先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与小学老师的沟通,了解到他们对小学生的要求,如:上课的坐姿;握笔的姿势;书写的姿势及格式等等。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以比较规范的姿势,引导孩子们掌握它们的要领。
2、因为我们现在已是衔接班,肯定会与在幼儿园大、中班学习生活有所不同了,所以我们在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并结合我校的幼小衔接教育,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家长的需求,制定了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比如:我们的课程表上午从8:30—11:00共有4节课,含概了7个科目:语言(拼音、汉字)、数学、英语、珠心算、微机、艺术(美术、舞蹈),每节课为30分钟;下午从3:00—5:00是我们丰富多彩的兴趣课时间。应该说我们的课程安排得比较满,当时,我们老师也有些顾虑,担心孩子们吃不消,压力大,可通过这一学期的实践,我们的孩子们特别的棒,适应得特别的好,同时在与家长沟通中,大部分的家长对此教学形式表现满意,这样使幼儿的知识量及行为习惯、规则意识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3、同时围绕着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兴趣,我们老师也是做了很多的思考与大量的准备工作,如课前准备好丰富的教学用具,对幼儿的操作材料也提供的比较丰富,同时也请家长帮助准备了一些扑克牌、数字卡、拼音卡片、图书等这些对幼儿学习的帮助是相当大的:如老师在讲授一堂新课时,借助教具,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使他们能较快、较直观地掌握到学习的内容,这样也不容易忘记,回到家做作业时,也能通过操作材料很快顺利的完成作业,从而也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和思考的能力。
4、布置作业,其实我们做作业就是给孩子们的一个任务,要求在完成了这个任务(就是做完了作业)以后才能玩耍,并且通过我们布置的家庭作业这个形式,也是想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学到了哪些知识,是否掌握得好,所以通过了一学期的实行,孩子们已养成了此习惯。
5、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们采取了各种形式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比如:早餐回来时的阅读时间,在图书中找找我们已学过的偏旁部首所含的汉字,并专门准备了一个本子,让孩子们将找到的字写在这个“趣味识字本”上等等,所以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及能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10.“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十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又是被不少学校所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幼儿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通过活动,使各学段教师了解其它学段幼儿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幼儿特点,为幼儿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3、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三、具体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如下:
1、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2、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
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是:
(1)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
(2)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3、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本园大班老师之间的,同是还要加强与小学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及时的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
4、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幼儿多次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5、建立家长活动小组。让家长自行或幼儿园帮助,与已进入一年级学习的本园毕业生联系,并结成相应的对子,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6、请已上一年级的本园毕业生来园,向大班幼儿讲述小学生的各种生活,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觉,为大班的孩子上一课,因为同年龄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之必要的。
7、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赛,并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8、适时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9、利用家访、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11.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策略与方法 篇十一
一、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中注重学习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规则意识与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独立生活能力、规则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等。从幼儿入园起,就注意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在生活自理能力上,要求幼儿会正确地穿衣、裤、鞋袜,教师注意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细心观察每一个幼儿,对能力弱的幼儿进行单独辅导或督促他们坚持将每一件事做好,加强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大班下学期让幼儿每天背书包来园,学着整理自己的书包,并根据大班幼儿竞赛意识强的特点,开展了穿衣小冠军、优秀值日生、笔儿排排队、谁的坐姿美、整理书包劳技竞赛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生活习惯,强化了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在规则意识培养上我们注重在日常生活各环节中逐步建立,如时间观念的渗透,在入园时间上,我们开展“勤劳之星”活动,请幼儿把每天自己入园的时间记录在班级门口的特定区域中,引导幼儿在8:00前一定入园,一周坚持准时到园的幼儿就可得到一颗小星星,这样大大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增强了时间观念,并让幼儿轮流当值日生、小班长、午餐小班长、小组长、环保小卫士,履行工作职责,幼儿之间互相监督,强化规则意识。又如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逐渐帮助幼儿改正一些不良习惯,朝着良好学习习惯的轨道发展;在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上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大带小”活动、同级班联谊活动,使孩子们大胆与各类伙伴交往,大班幼儿与中小班幼儿交往,他既是哥哥、姐姐,又是活动领导人,在游戏活动中,他们既要关心小弟弟、小妹妹,又要发挥领导才能,说服小弟弟、小妹妹服从自己和信任自己,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另外,我们还举行了“与少先队员手牵手”活动,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观看少先队员入队仪式,请他们来幼儿园讲自己上一年级的经历,与小学生联欢等等,增强幼儿对小学的感性认识,将小学教师请进幼儿园或带领幼儿走进小学课堂,让幼儿感受到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都是和蔼可亲,值得信赖的,增进幼儿对小学老师的亲近感。
(二)加强学习兴趣,发展学习适应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人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能促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幼儿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始重点发展幼儿书面语言。一方面培养幼儿阅读图书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认读汉字兴趣,以便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我们经常举行看图书讲故事的活动,鼓励幼儿带自己喜欢的故事书入园,利用餐前、餐后、离园前等空闲时间进行讲故事比赛,或为幼儿读报纸内容,让幼儿了解新闻的同时学习书面语言。用有趣的教学形式吸引幼儿认识汉字,准备与字的意义有关的操作材料,教幼儿了解字的特点。另外,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常将出现频率高的字、词布置于教室环境中,让幼儿随意阅读,尝试组词比赛、造句比赛,使幼儿对汉字产生较浓厚的兴趣。而在数学兴趣的培养上,我们注意具体形象教学,如每讲一个数字的写法格式时,编讲一个有关此数字的故事,吸引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幼儿要写字的欲望,使幼儿感觉书写数字不再枯燥乏味;在教加减法中,注重联系实际,联系日常生活,把抽象的法则让它具体化、形象化,尽量在游戏中使幼儿学会学习,习得知识。同时,结合主题活动,自编教材增加一定量的计算内容,如:捡树叶、配菜、送鱼儿回家、小鸟的窝、破译电话号码等活动。根据不同幼儿提出不同要求,使幼儿根据能力需要逐渐地对计算感兴趣,使幼儿为学所用。
二、在班级的组织工作中,实现三个转变,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
(一)适当改变幼儿作息制度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制度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幼儿园在活动组织时间上比较灵活,小学所有活动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这就必然存在着一个生活规律的“坡度”,为了引导幼儿走好这个“坡度”,我们在作息制度上进行了调整:比如幼儿园有午睡的习惯,幼儿也养成了习惯,在身体里形成了“生物钟”,到时就会有午睡反应,但幼儿上小学后没有或午睡时间很少,这样上课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打磕睡现象。因此大班下学期我们就适当减少幼儿午睡时间,并且减少游戏等“动”的活动,延长上课时间,增加看图书、手工、拼图、棋类游戏、智力游戏等一些能集中幼儿注意力的活动,有意识地延长幼儿注意力的时间。
(二)适当变换班级环境
小学虽然是小班制教学,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大部分学校还是桌椅式教学,因此到大班下学期,我们有时就模仿小学桌椅板凳的排列,开展“我是合格小学生”的游戏,让幼儿扮演小学生自己背书包上学、不迟到、生病要请假,让幼儿在模仿活动中逐步明确并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减轻了幼儿入学时的心理压力。
(三)学会自己安排自由时间
小学课间十分钟学生需要安排的事情很多:要上厕所、准备好下节课的书本、喝水、休息一下等等,而在幼儿园里多半是老师提醒或帮助幼儿。如幼儿不会自己去安排,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秩序。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在区域活动中玩“我是小学生”的游戏:开始时老师扮演小学老师,对幼儿提出小学生上课、下课应遵守的要求,幼儿熟悉后,师幼交换角色,老师扮演“小学生”故意做些不合理的事(如上课时去小便下课时光玩,不上厕所,不准备下节课书本等),让“小老师”纠正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小老师”掌握了这些游戏规则后可以带动其他幼儿来玩,这样通过老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游戏,使他们知道了小学生是怎样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从而逐渐脱离成人的直接照顾。
三、認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有不少家长管不了孩子或孩子不爱学习时就会说:“等你上学后,让老师好好管教你”或“你要是上学后学习不好,我就不要你了”等类似的话,使幼儿过早地对小学产生“监狱”似的感觉,不利于幼小衔接,因此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我们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请优秀小学老师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开辟“幼小衔接”家长园地专栏,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还成立了家庭互助小组,由各班挑选出家长代表和本班教师共同成立“家庭互助小组委员会”,将班级家庭划分为不同片区,每个片由家长“片长”负责,教师则起到指导协调的作用。根据本班幼小衔接计划,由片长负责各组家庭开展配合工作,片长和教师定期开会研讨,各班相互介绍好的经验。由于分工明确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家长的特长,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家长们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幼儿园的互助小组将我们凝聚在一起,相互学习,和孩子们共同度过幼小衔接期!”
12.浅析如何促进幼小衔接 篇十二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衔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观念也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幼儿教育对于儿童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安排幼儿提前学习小学内容,因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如何做好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幼小衔接的现状
(一)没有抓住衔接工作的重点
在“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社会背景下,很多家长和幼儿园认为提前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个人竞争力、缓解升学压力,因此,把提前接受小学教育作为衔接工作的重点,极大地偏离了幼儿教育的初衷,造成很多孩子学业压力大,最终产生厌学心理。事实上,幼小衔接的重点不在于教孩子认识很多的字,掌握很多的知识,而是要帮助他们提高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没有掌握好衔接工作的度
除了为小学教育做好准备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进行幼小教育的衔接时还应该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释放自己的天性。目前,很多幼儿园没有把握好合适的衔接尺度,在教学中要么过于宽松,要么过于严厉。具体来说,在过于宽松的环境中,幼儿一味地玩耍,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也没有锻炼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无法适应快节奏的小学教育。而在过于严厉的环境中,幼儿园给学生安排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强制地给他们灌输知识,引发幼儿的逆反心理,进而使他们无法提起对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他们在小学教育阶段成绩一落千丈。
(三)没有发挥家长在衔接工作中的作用
幼小衔接工作要开展成功,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的共同配合。然而,当前大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于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做好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过程中的引导和安抚工作。具体来说,很多家长因为忙于工作,不能及时地和幼儿园老师沟通,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不够了解,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现脱节或是重复的现象。
二、促进幼小教育的衔接
(一)培养好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注意寓教于乐,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充分提升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从而为小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首先教学方式不能死板,应当以游戏为主,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教学过程中,还要为他们设置一些小问题,并对答题的幼儿给予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然后,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最后,教师应对所学的内容和孩子们共同讨论、总结,以此来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使其能够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
(二)合理安排课程进度
幼儿园在幼儿教育阶段应该合理安排幼儿的课程进度,不仅要保证幼儿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空间。具体来说,首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给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安排相应难度的课程。例如,在语言领域的阅读理解能力方面,《指南》中要求小班幼儿“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中班幼儿“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大班幼儿“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其次,幼儿园应当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合理地安排各项活动和学习,充分调动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安排合理的学习方式。
(三)加强家长和幼儿园的沟通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加强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针对幼儿在家里的表现应该及时地反馈给老师,让老师能够更合理地给幼儿安排课程。幼儿园也应当定期组织各种亲子活动,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帮助他们选择更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小学。
总而言之,幼小教育的衔接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幼儿园应当针对小学教育的特性,在幼儿教育阶段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合理地安排他们的课程进度,并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帮助每一个孩子平稳地过渡到小学教育中。
参考文献
[1]兰宁.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4).
13.幼小衔接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三
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拼音的孩子来说,进入小学后两个月内完成汉语拼音的全部学习任务,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虽然幼儿园规定不能开设拼音教学,但为了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幼儿园下学期的课上教孩子读一些拼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在给孩子第一次拼音教学活动的时候,我用一个小故事导入,家长之友《幼小衔接下的趣味拼音教学》。故事讲的是因为普通话不准而开的玩笑。当孩子们听到这个小故事时,他们都大笑起来。这时候我就问问题,和孩子聊天,让孩子认识到拼音的重要性。
第二,我们必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拼音的学习单调乏味。刚开始孩子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后来有些孩子觉得没意思。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好,效果会适得其反。所以我初学的时候,针对孩子听故事的心理,每次教新的字母,都会用要教的字母讲一个小故事,贯穿其中,充分调动孩子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孩子轻松学会。
第三,要注意拼音的教学方法
拼音字母在孩子眼里是抽象、枯燥、零碎的东西。如何让这些抽象的符号成为孩子感兴趣且容易接受的东西?所以我们都是以生活和游戏的形式去读拼音,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培养学习的热情。例如:
戴拼音头饰:老师在头饰上放拼音卡,每天带不同的拼音卡,让大家看,熟悉了再看。以后孩子也可以带拼音卡。
拼音墙:把钩环的一边固定在墙上,是四线格位。用绒布做拼音,让孩子按照正确的书写格式贴在墙上,让孩子复习、阅读拼音,知道拼音的正确书写位置。
拼音穿线:老师在纸板卡片上写拼音,根据笔画打孔,根据笔画顺序画箭头。给孩子演示一下怎么玩游戏,然后用一根箭头方向的绳子,把绳子穿过打孔,这样拼音的笔画就能清晰的呈现出来……等等。
14.幼小衔接计划2018 篇十四
幼儿升入大班,怎样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搞好幼小衔接任务,是大班阶段的任务重点。我们以“在过渡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为指导思想,围绕“学习适应能力(语言、数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规则认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任务认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学习、生活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核心。为幼儿顺利过渡做好全面准备。
一、任务目标
1.有入小学的愿望和意思,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主动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提高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认识、任务认识。
二、任务重点与措施
1.离园前思想准备
通过游览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提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真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3)加强常规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玩水、不玩火、不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执行培养幼儿的独立认识,增强独立处理题目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寄托父母和老师,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幼儿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哪些事情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文具盒。学会使用剪刀、橡皮等其它学惯用具。
(2)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题目、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精确的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认识的培养。
(3)常识经验的积累:首先是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阅读区为重点,经心设计制作有关读方面的资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个区域中进行渗透,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活动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便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字经验处理题目,提高幼独立思考题目的能力。
5.做好家长任务,形成教育合力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布幼小衔接任务的重要性。
(2)利用班级群发有关幼小衔接内容,加强与家长的信息相易,家长们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任务。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和责任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以及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
(3)利用家园反馈表、电话交谈、约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相易,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题目。准确把握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体会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4)家庭中做好幼儿离园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便实用,小巧和平。
(5)向家长发放有关幼小衔接的问卷调查,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鼓励幼儿的发展。
(6)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按时来园的良好习惯,在家里得当增加一些简便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
6.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相易,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三、幼小衔接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幼小衔接论坛:“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评比活动:按时来园不迟到(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四月份:
1.幼小衔接论坛: “在家里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认识?”
2.评比活动:一分钟大作用(在一分钟内进行跳绳、拍球、整理用具比赛,知道一分钟能做好多事,懂得珍惜时间)
五月份:
1.幼小衔接论坛:您是如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 2.执行活动:请小学生来做客。(了解小学生的作息,看小学生整理书包。观看小学生作业,与小学生进行交流。)六月份:
1.幼小衔接论坛“假期中,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有规律地生活?” 2.执行活动:走进小学看升旗
周哥庄幼儿园
15.谈谈幼小衔接的巧妙过渡 篇十五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知识小学化。
目前, 在大多数幼儿园中, 发现幼儿园小学化管理非常严重, 而且呈加速蔓延之势。尤其幼儿园大班孩子, 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习为主。讲课则一味灌输知识, 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等, 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 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许多幼儿园增加小学课程内容, 诸如英语、拼音、写字、大量的识字背诵、20以外加减法等教学内容, 认为这是在知识上与小学接轨, 孩子们学会了这些知识, 上小学一年级会轻松些。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幼小衔接, 而是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 其弊端和隐患应该引起重视。
2. 幼小衔接片面化。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 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 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然而, 有些幼儿园严重忽略这一指导纲要,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 重视“智”的衔接, 特别是近年来, 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幼儿园教育中往往忽视体、德、美的衔接, 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在智育中, 重视知识, 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 忽视生活能力以及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违背教学规律, 摧残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二、多层次全方位提高幼小衔接
1. 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的衔接。
小学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是完全不同的, 在大班下学期的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 适当参照小学, 每节课可延长到35分钟, 培养幼儿对学习的持久性。适当增加写字量、拼音教学、智力活动的比重, 以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如计算课, 在让幼儿了解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 多进行口算、心算能力的培养, 进行空间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训练;加强幼儿读、写能力的培养, 经常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和倾听同伴所见所闻。如让幼儿用一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提高造句能力;用多个词编成一个故事, 培养其想象力。
2. 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 并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因为孩子写字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不好的习惯到高年级是很难改的。在大班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 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 汉字, 不要求快, 只要求规范。在常规上的要求, 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 在游戏中使幼儿获得知识, 尽量在活动结束后喝水、上厕所, 要求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
3. 生活能力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 管理自己的物品, 准时上幼儿园, 按时入睡, 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 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 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 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 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 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三、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
首先, 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双方教师通过参观、交流相互了解各自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教学方法。幼儿园可以适当增长授课时间、更改桌椅的摆放, 教师应有意识地减少游戏时间、布置简单的作业等帮助幼儿适应校园特色调;而小学教师在幼儿入小学初期, 也应有意识地放慢教学进度, 减少教学内容中抽象性的语言和符号, 增加具体形象、有趣的内容, 适当控制作业量, 逐渐对学生提出要求。促进衔接工作的系统化, 保证教育的连续性。
其次, 加强幼儿与小学之间的沟通。把小学生请到幼儿园与幼儿游戏、聊天, 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 明确告诉他们, 小学与幼儿园有哪些不同, 使他们有思想准备, 并且乐于接受一些入学准备和训练。
幼小衔接工作是促进儿童顺利地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身心发展特点的交替、转化、升华的发展过程, 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因此, 家、园、校三方要积极配合, 持之以恒, 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即愿意上学, 又喜欢上学, 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 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摘要:三年的幼儿园生活是十分短暂的, 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大班的时候就有必要作好幼儿升到小学的准备, 为此,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就要考虑到幼儿教育与小学课程的衔接, 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16.幼小衔接班工作计划 篇十六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26-0161-02
幼小衔接,一直是幼教工作者和家长普遍重视的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的相互衔接。”关于幼小衔接的问题,许多的幼教工作者也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笔者尝试从幼儿园工作的视角来分析研究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寻幼小衔接工作应当采取的措施,使幼小衔接顺利过渡。
一、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小衔接小学化现象严重
目前,在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一部分公立幼儿园中,发现幼儿园小学化管理非常严重,而且呈加速蔓延之势。尤其幼儿园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习为主。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背诵课文、做数学题,并以此来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讲课则一味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等,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还有不少幼儿园有许多硬性要求的行为规范、学习上的许多规则,比如对老师要绝对的服从,要听话,不许插嘴;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玩小动作、说话。小学化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不符合新世纪育人的需要,对幼儿形成负面影响。
2、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有些小学教师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事,与小学无关,形成衔接的一边倒。因此,问题得不到切实的解决。刚由大班升上小学的儿童心理情绪必定会经历兴奋、紧张、焦虑三个时期,由于小学对于协调工作的忽视,新入学的儿童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而出现抗拒心理。联合国的有关资料提出:“儿童要为入学做好准备,学校要为儿童做好准备。”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3、幼小衔接片面化和表面化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然而,有些幼儿园严重忽略这一指导纲要,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特别是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实际上,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健康的身体、积极地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性等能力和品质对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教育中往往忽视体、德、美的衔接,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生活能力以及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违背教学规律,摧残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4、家长理念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幼小衔接在很大程度上要有家长的参与才能很好地完成。由于传统的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储备知识”用尽了,又缺乏认真的学习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这些家长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无形的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有的甚至形成了阻力。
二、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不当形成的原因
1、教育内容和手段的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的机构,其特点是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以游戏为主要教育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多采用直观教育,以游戏寓于教育之中,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其教学特点则以老师口头传授为主,学生以听课、读书、做作业方式来掌握所学到的理性知识,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必要的考试制度。这样骤然变化,往往超出了儿童的心理、生理承受能力。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这是幼儿园与学校的最大区别,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时间较多,而且中午有午睡时间,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教学时间长,生活节奏紧张,作息制度严格,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孩子初上小学,骤然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会觉得很不适应。
3、师生关系的不同
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与到幼儿一日生活的活动之中,而且,幼儿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融洽的心理气氛。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各科教学大纲、作业批改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关心的机会少。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使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
4、生活环境的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一般布置的美观、形象和富有幼儿情趣,有许多的活动区域,比如:自然角、玩具柜、图书架等,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与同伴进行交往。为幼儿创造了积极、宽松的学习和活动气氛。小学的教室环境布置相对严肃,座位固定,没有自由角,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较少,对幼儿缺乏吸引力。
种种不同,告诉我们幼小衔接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如果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刚入学的儿童大约有40%会出现上述情况。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要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幼儿园小朋友顺利进入小学展开学习生活,为幼儿做一个充分的学前准备。
三、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应当采取的措施
升入小学的幼儿面临活动形式、生活环境、师生关系、教学方法等等变化,这一切给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出了一道难题:如何做好幼小衔接?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该重点做好哪些幼小衔接工作?
1、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过去,许多的幼儿园未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这一高度认识幼小衔接问题,认为幼小衔接工作无非就是学做一天小学生,致使许多孩子出现未入学盼入学、上了学不愿学等不适应问题。教师应转变观念,把幼小衔接工作看作是促进儿童顺利地实现从学前期自身发展特点的交替、转化、升华的发展过程,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所以应从幼儿入园开始,培养其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稳定的情绪、对活动的态度以及各种行为习惯,使幼儿逐步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是为小学打基础,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2、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多方衔接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注重幼儿园与小学的双方配合与协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以往的幼小衔接工作,更多的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适当调整一日生活内容与时间,经常组织大班儿童到小学去参观,使幼儿对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各种要求有一个感性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小学教师也应该与幼儿园老师多交流和沟通,共同研究教育理论、探讨教学方法、研究孩子的心理状况。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仅仅依靠幼儿园与小学两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应与家长互相配合。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参加亲子活动、家园练习册、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途径吸引家长配合幼儿园、小学做好衔接工作,使他们尽快度过适应期。
3、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长达四年的研究后认为,儿童入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适应性这个方面。多年来,传统的幼儿园正规教育更多的是为幼儿入学做心理准备,但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明显不足,要进一步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让幼儿学会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面对问题,教师把权利和责任交给孩子,让儿童自己解决,教师则注意事态发展,必要时引导帮助幼儿逐渐脱离成人的直接照顾。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明确提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要求,我们可通过开展规则游戏让幼儿逐步了解规则,有意识地发展他们的自控能力。在语言、美术、计算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主动性。为了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各科教学中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合作的愉快。
4、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的衔接
小学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是完全不同的,在入学的前几个月,可以按照小学的时间表为孩子列出一份作息计划,适当缩短午睡时间,每节课可延长到35分钟。适当增加智力活动的比重,以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多进行口算、心算能力的培养,语言课增加看图说话及说话绘画方面的训练内容,以此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是教育者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搞好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密切联系,需要家长的热心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大家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帮助幼儿顺利度过适应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 江苏出版社,2002.
[2]杨燕.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07,(4).
[3]谢广田.幼小衔接:突变·减坡[J].幼儿教育,2003,(2).
17.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篇十七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8.幼小衔接班,孩子要学什么? 篇十八
一系列的问题真是让各位家长不知所措。学前班都是在学一些知识类的东西,拼音、识字、数学,对于孩子来说,知识类的学习可以按正常的阶段来进行,没有必要特别提前。
说到这里,很多家长马上会说:“别的孩子都在学啊,我的孩子不学,到了学校跟不上。”确实,目前的教育环境是这样的,幼儿园完成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导致上学前班是很顺其自然的事情。
其实,学前班是可以上的。什么是学前班呢?你了解学前班真正的定义吗?
真正的、优秀的幼小衔接(学前)班应该是同时注重孩子知识的储备、行为能力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健康心态的培育、身体素质的锻炼这五大方面的全面训练和提升。
了解完它的定义,我们就很清楚的知道,学前班该学什么了?
我们称2—7岁为孩子思维成长的关键期,也会被 形象地称为“窗口期”,通过思维培养储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对今后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习生涯将会受益一生。
有了渔,还怕没有鱼吗?学习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呢?
首先阅读时需要用到的视觉聚焦能力、视觉辨别能力,语言表达和语义理解力。此外,还有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等。
我们来看看其中之一的视觉聚焦能力,对学习有什么影响呢?
视觉聚焦能力强的人,看东西的速度会比较快,能够在更短的时间里理解、吸收、转换文字的内容。相对而言,视觉聚焦能力弱的人就比较吃亏。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老师授课,同样的课堂,每个孩子吸收知识的程度却大不相同。
视觉聚焦能力弱的孩子更容易累,所以会不由自主地做一些小动作来调节,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
在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后,会有许多孩子出现学习上的问题,诸如总是把一些字词写错、读错,抄写或做算术时丢三落
四、错误百出等等,甚至会出现一些更严重的错误,导致孩子出现学习困难,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自信心。
这个时候家长往往会主观的认为是“孩子不努力”、“孩子太马虎”、“孩子缺乏坚持性”等等。
一般情况下眼睛能够看到东西表明视觉基本正常,但是能够看到东西,并不意味着视觉没有缺陷。视觉辨别能力差是视觉缺陷问题中常见的一种,也是造成多数孩子“马虎”的根本原因。
视觉辨别能力是我们对图形信息进行比较和对比的能力,它是我们识字的基础。这是一组视觉辨别能力训练的小游戏。
玩法:引导孩子观察图中的图案,分别找出和目标图案(红色方格里的图案)不同的图案。
(东方之星智因子思维游戏)通过游戏,幼儿对观察事物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能够有序、细致的对比,注意细节上的差异。今后在长时间阅读时,不会遗漏句子中的字或词,以及不出现相近字的混淆(大—太),减少“小马虎”。
19.幼小衔接班工作计划 篇十九
1.教材“小学化”。“小学化”倾向非常明显, 这也是市面上大部分幼儿教材的问题。幼儿期本来有着它独有的心理与身体特点, 其教育对象是身心发育未成熟的孩子, 实施的应该是保教结合, 在教育形式上应以游戏为主, 教育内容上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主, 是一种注重情感情操而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的教育。而“小学化”教材使得幼儿园教育片面强调科学性知识的学习, 宛如小学教材的袖珍版, 加上课程设置上取消了许多幼儿游戏, 统一化的教材容易忽视对幼儿自然天性的引导, 这就使得儿童在还没有经历一个活泼开朗、尽情玩乐的幼儿期后就进入了正规化的学习期。从长远来说, 这种缺憾会一直埋藏在幼儿心里, 一旦引发, 他们很容易沉迷入游戏或玩乐的诱惑中, 这于幼儿身心发育是不利的。尤其是教材本应特别重视培养生活常识能力、健康认知能力、文明行为能力等, 实际上却沦为了知识能力培养的附庸。
2.教师“女性化”。这是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在我们调查的所有幼儿园中, 幼儿教师竟没有一例男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一个隐患。”孙云晓曾经做过一项“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在倾诉对象的选择上, 中国高中生中有79.9%的人选择同性朋友、36.2%的人选择异性朋友、32.7%的人选择母亲、23.2%的人选择兄弟姐妹、19.4%的人选择网友。她说:“父教缺失会让孩子终身‘缺钙’”。传统教育观念认为, 女生比男生更细心, 更容易妥善照顾幼儿, 故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为女孩子, 而大多数家长也认为女老师会更有耐心。殊不知幼儿教师“女性化”很容易造成的问题是——男孩易女性化, 女孩心理易扭曲化。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近几年来社会上屡现未成年女学生群殴的视频, 其实就是幼年期父教缺失, 反而使本应柔弱的女生产生了崇尚暴力的倾向。因此, 有些研究机构已慢慢介入幼师女性化的后果研究, 他们在调查后发现, 男幼师不仅能影响孩子, 还能影响女老师。比如, 在上户外活动课时, 女老师会从原来的柔弱教态, 渐渐转变为自然豪爽带阳刚之气的教态, 故他们呼吁“学前教育太需要阳刚之气了”。
3.安全欠保障。去年全国相继发生了几起社会人员冲进幼儿园砍死砍伤幼儿的严重事件, 使得孩子们的人身安全被提到全民重视的高度。撇开这一偶发性的事件因由, 我们发现, 隆回县的农村幼儿园其实存在着诸多有着农村特色的安全隐患。首先是车辆问题。据《湖南省幼儿园办园标准》 (湘教发【2008】54号文件) 第三十一条规定, “幼儿园原则不得使用车辆 (包括自行配备和租用) 接送幼儿, 如确实需要配备校车接送幼儿, 必须经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审批同意后, 方可使用”。但由于隆回县农村多山区、交通不便、人口不集中等居住特点, 实际上许多幼儿园都有配车接送服务, 访谈中园长也直言:“没有车根本就不具备竞争力”。至于车的状况, 虽大多声称是正规营运, 但并没有教育部门的任何许可文件。其次是校舍问题。农村幼儿园大多数为民办, 租用的校舍均为民房。其用地面积基本符合教育部门的办园条件规定, 但园外的环境设施不敢恭维。因为是私人住宅改建而成的幼儿园, 建筑之初在防火、采光、通风方面并没有严格要求, 尤其是户外活动场所严重不足。这样, 致使幼儿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只能龟缩在教室范围之内进行活动和游戏, 幼儿园也出于安全考虑, 基本上从不组织出园以外的户外活动。还有的幼儿园邻近十字路口, 过往车辆很多, 这于师生上下课的通行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4.小学与幼儿园之间没有互动。由于教师管理体制的问题, 小学教师属国家正式工作人员, 多数民办私立幼儿园教师为临时聘用人员。尽管幼儿园与小学的学生年龄只有一岁之隔, 可他们由于分属不同的管辖范围, 相互之间基本没有交流。小学各种会议没有幼儿园老师参加, 幼儿园各活动也很少有小学老师参与。其实这是不够科学的。教育主管部门似乎也没有意识到幼小教师之间互动对于幼小衔接的作用, 从未制定政策或方案促成幼小之间教师的衔接交流。
5.教师负担过重。《湖南省简易幼儿园基本条件 (试行) 》第5条规定:“每班至少配备一教一保”。这个要求在农村来说, 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绝大部分仅能保证一班配备一名教师, 对于边远山区的村办幼儿园, 连每班一名教师都无法保证。我们还见过十来个不同年龄段、读不同班次的小朋友共用一名老师的现象。据了解, 只有条件较好学生较多的幼儿园, 方能做到每级 (按小、中、大与学前分级) 一名保育员。大部分情况为每班一名教师, 每天从头到尾孩子们都围着她转;全园共用一名保育员, 主管学生的中餐。教师一般在教学之余, 得兼中餐、午休等保育员工作。
根据以上问题, 课题组综合考虑到隆回县的经济、交通与社会环境特点, 并结合农村家庭的个性, 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一)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1. 培养学生认真准备的习惯。
小学一年级可以在全班开展“自己准备学习用品”、“自己整理书包、课本、文具”的比赛, 要求学生根据每天的课表, 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准备好第二天所需的学习用品、每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 可以由上节课的老师下课时提醒学生准备学习用品。经过训练, 学生逐渐能独立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 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价奖励。
2.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 尤其是刚入学时, 40分钟的数学课对于他们来说一时很不习惯,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 指导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提问, 认真思考, 作出积极的反应, 对于参与得特别认真、积极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并建立个人红星榜, 开展“谁得的红星多”等活动, 通过一次次的活动、一次次的激励, 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大大增强了。当学生发表意见时, 教师应该引导, 通过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 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随意性强, 他们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集中注意, 认真观察, 而一些在他们看来乏味的东西则不免会心不在焉。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细心地指导他们参与学习, 通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并经常开展小组比赛、个人比赛, 在多次的竞赛、对比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观察、有序观察、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4.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从一年级起就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思考、沉着冷静的良好习惯, 而不能形成一种人云亦云的惰性心理。在独立思考、认真倾听和相互补充、共同评价中, 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对比, 学会发现优点、弥补缺点。在一次次的训练与培养中, 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将慢慢养成, 但要注意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否则易造成学生心灵的创伤或产生惧怕学习的心理。
5.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尚未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而这一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 如写好数字、数学符号及汉字等, 或者组织学生展开比赛, 展出写得漂亮的作业。在评分时也采用“双轨制”评分, 即有正确率等级和态度等级, 如果做得全对、态度又好, 就可得“优优”;有的错了一点, 但态度很好, 则可得“良优”等等。
(二) 营造幼小互动氛围
1. 教师间的互动环境。
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的具体目标、手段、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存在异同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不仅要对幼儿的教育研究透彻, 对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形态与特点也要有所了解。具体做法有:开家长交流会, 邀请小学低年级家长向幼儿园家长介绍自己为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所做的准备工作, 谈谈孩子过渡到小学的过程中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 以及解决的方法。幼儿园邀请小学低年级教师到学前班讲课交流, 向孩子们传授进入小学之后的新奇与路径。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开展相关同类型竞赛活动, 为小幼衔接创造真实的时空环境。
2. 学校间的互动。
小学可营造参观采访环境, 联系即将升入本校的幼儿园带领幼儿直击小学, 直观了解小学校园的环境和主要设施设备、班级布置、学习用品用具等, 感知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让孩子们萌发当小学生的愿望, 亦可解答他们对即将进入新环境下学习的困惑。
3. 管理部门的互动。
改变目前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之间零交流的现状, 消除体制鸿沟, 从教育发展规划的高度为幼小衔接营造良好的可操作氛围提供政策支持。调查中我们发现, 有些边远山区的中心小学已经试行将幼儿园教育纳入其小学教育的统筹范围, 幼儿园教师也参与学校各种教育教学会议, 将学校的远景规划同时贯彻至幼儿教育的起始阶段。比如, 同步培训小学一年级教师与幼儿园学前班教师, 以缩小对接的小学与幼儿园间认识上的差异。
(三) 注重农村地方特色
1. 缩小城乡差别短期内不可能达到, 但可根据农村当地特色探索农村幼儿成长的不同道路还是可行的。由于教学资源一般偏重于城市定居人群, 故教材与教学方式均有直接移植城市理念的趋势, 忽视了城乡差异。其实农村有着广阔的大自然环境, 城市幼儿所能看到的大自然不过是公园与动物园等人工而矫情的小环境, 农村幼儿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生活成长的自然环境,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自然、纯朴且有别于远距离想像的真实农村幼儿教育之路。比如户外活动, 农村也许没有公园, 但货真价实的山、水、花、树应有尽有。当然, 在幼儿园普遍教师负担较重的情况下, 具体操作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尤其是安全问题, 但如果将家长与幼儿的亲子互动同时搬到户外, 有家长的保驾护航, 实施起来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幼小衔接班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幼小衔接班招生简章09-02
幼小衔接班六一节活动09-22
幼小衔接工作情况报告08-16
幼小衔接识字教学计划11-30
2022幼小衔接个人工作总结09-08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07-14
幼小衔接教学研讨活动计划09-06
幼小衔接论文07-19
幼小衔接课程12-17
大班幼小衔接方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