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国教师报征文(精选10篇)
1.我与中国教师报征文 篇一
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
安徽省太和中学张 磊
第一次看《中国教师报》是在2007年8月的一个闷热的下午。那时,我大学刚毕业,在皖北的一角,涡阳的民办高中上班。清晰地记得,那天下午,老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几个年轻教师好好备课,学校办公室有些教学报刊,希望你们多阅读,善利用,备好课。”我走进二楼的办公室,拿了几张报纸,回到自己的住处阅读起来。那个酷暑的下午,时间过的真快,阅读报纸的快乐,似一缕青烟,升腾起我对教学的信心……
第二天,我的第一节课讲得比较成功。回到住处之后自己想了一想,虽然《中国教师报》上没有直接的教案,但它上面刊登的教学心得,在我这样一个年轻教师的心中激起阵阵涟漪。那种亲切感、那种幸福感、那些文字的力量给了我站稳讲台的勇气。在涡阳的那些日子里,在酷暑中,在寒冬里,是你——《中国教师报》一直在默默地陪伴着我。还记得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时,你刊登的抗震救灾的图片震撼我的心灵,还记得你奉上的纪念谭千秋老师的文章让我泪流满面。《中国教师报》,是你,给我灵魂上的洗礼,给我精神上的鼓励,给我理念上的指导。08年9月,我回太和中学上班。生活依旧忙碌,感觉担子依旧沉重,教书育人,这是多么神圣的事情。经过对环境短暂的熟悉,我从学校阅览室再次找到你——《中国教师报》,我的朋友。那种寻觅,仿佛寻觅一位故人,一位知心朋友,寻觅一份纯真的
1快乐。特别喜欢上面的一篇篇教育生活叙事,读来亲切自然,倾听、分享同事们的故事,品味自己的教学,是一种无限的乐趣;也很喜欢上面关于课改的文章,有些做法我在教学中已经尝试,感觉效果不错。我会继续探索的,因为有个美好的目标一直在心中指引着我。还有,每次读翟晋玉老师的文章,我都受益匪浅,那新颖的角度,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思想,让我甚是佩服。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从涡阳到太和,从高一到高三,寒来暑往,是你——《中国教师报》,一直在伴我成长。今天,没有瑰丽的语言,我用无限的深情,真诚地对你说一声“谢谢”。在你的陪伴了,我送走了一届高三,又迎来了一届高一……
2.我与中国教师报同成长 篇二
我自小信奉“严师出高徒”,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一点也不宽容,也常常令自己不开心,影响情绪。是《中国教师报》,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要学会宽容对待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孩子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当渐渐蹲下来看学生,赏识学生时,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他们都有巨大的潜能的,正等待着老师去发现,去挖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
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她的一篇文章让我放下严师的架子,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以成长、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热爱、宽容、理解学生”的理念也融入了我的灵魂。现在,我与学生的和谐关系,都要归功于《中国教师报》。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应该考虑每一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的管理不能牢牢地固守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念,从而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差异。在具体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孩子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孩子的学习激情得到了激发、释放和展现。
3.中国教师报征文 篇三
——读“徐翠梅:留守少年的守护人”有感 “对孩子的关心永远不变,为教育献身的初衷至死不改”这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的铮铮誓言。为此,她十年如一日地关心着、爱护着学校里的留守儿童。她就是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中学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徐翠梅老师。
9月24日,《中国教师报》刊载了徐老师的事迹,也是从那一天起,我认识了这位爱心无垠的老师。里她担任过学校的语文老师,负责过留守儿童的主要工作,兼任了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又充当过很多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20被评为江苏“最美乡村教师”。
她用老师的情、“妈妈”的爱滋养着在家庭教育中“营养不良”的留守儿童,陪伴他们度过了孤独、叛逆的青春期,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深厚内涵,她是真正的“留守少年守护人”。在她的关爱和教育下,原本桀骜不驯、染上各种不良习气的小亚考上了技校,成为一个拥有一技之长的阳光男孩;在她的引领下,很多留守儿童看到了农民工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劳动场景,深切体验到了爸爸妈妈的辛苦;在她的组织下,留守儿童们参加过“集体生日庆祝会”、“‘保护环境,爱
我母校’的义卖”等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美化了他们的心灵。
因为她的默默付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深度报道了这位优秀的“代理家长”。为此,她曾在大街上遭到很多家长的“围堵”,希望能得到她的帮助。这些让徐老师油然而生一种快乐感、自豪感,让这位“代理家长”更加坚定了做留守儿童的守护人,为他们撑起一片晴空的决心,这是怎样的一种献身教育的精神啊!
徐老师还不断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方法和途经——她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举办了家长学校,每学期还至少给学生做3场心理讲座,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在她的带领下,紫庄中学的很多老师都义务做起了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
4.吴庄小学中国教师报征文 篇四
她不仅仅让我快速的在成长,还让我在这漫长的道路上看到了希望。刚分到这里任教时,可以说很多东西都不懂,又当班主任,让我在工作中连连撞墙。不过通过《中国教师报》的学习,让我在工作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促成了我现在的得心应手。同时我带的班级无论是在班级管理,学风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使我不得不感谢她,是它伴随我成长,促使我进步,助我取得成功。
在教学中,我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特别对那些后进生,我经常用鼓励的目光、温柔的语气去激励他们,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让他们回答。当他们取得一些进步时,我就带着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慢慢地,他们的胆子大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增强了,课堂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我们应该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去面对新教材,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从相信孩子和解
放孩子入手,去努力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的语文教学。往往在课堂上学生进入了课文情境,已经与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了。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在心灵自由的飞翔中,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他们联系生活与课文对话,跳出书本与教师对话,个性得以解放和张扬。走近《中国教师报》,她给我的印象是既平实又亲切。她的平实体现在鲜明的时代性,实用性,及时性,贴近教师的工作实际,语言简洁,朴实无华。她的亲切表现在能讲教师所想说的,更关心教师所关心的,真真切切,自自然然。不论是《杏坛春晓》中的一事一议,还是《班级在线》中的班级管理方法,都使人觉得讲的就是自己做过的和想过的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她仿佛邻家大姐一样,把我们普通教师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
阅读《中国教师报》的日子里,“热爱、宽容、理解、微笑、解放孩子”的理念融入了我的灵魂,激发我更好地提高、成长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找到了一位知心朋友。你,倾力地报道与教师、教育有关的人和事,邀请广大一线教师来评说、讨论自己关心的话题,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你“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宗旨和“零距离贴近教师 ”的理念。是你,让我在每次阅读后,总是意犹味尽。相信有了你的陪伴,能拂去我的烦恼,吹起飘逸的思绪,让我徜徉在求识的海洋中!
谯城区颜集镇吴庄小学
张贡献
5.我与中国教师报征文 篇五
征文比赛的通知
祁教字(2012)12号
各学校:
按省教育厅“关于举办《中国教师报》读报用报征文比赛的通知”的指示精神,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弘扬广大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高尚精神,提高广大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充分发挥《中国教师报》的指导作用,经研究决定,举办《中国教师报》读报用报征文比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读报用报范围
本次读报用报范围为《中国教师报》(电子版为
http://paper.chinateacher.com.cn/)。
二、征文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在职教师均可参加。
三、征文内容和体裁
1、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2、就刊物中某篇文章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3、谈刊物或其中某篇文章对自己的教育、启发和影
响,4、对刊物提出意见和建议;
5、记叙订报、发报、读报用报中的人和事;
6、与《中国教师报》有关的其他内容。体裁以记叙文、议论文为主,题目自拟,以1000—1500字为宜。
四、征文的组织领导与评奖
1、本次征文比赛由安徽省教育厅办公室和中国教师报联合主办,中国教师报安徽站负责聘请专业人员对征文进行组织评选等承办工作。
2、根据各市、县(区)、各高校选送的征文数量设一等奖5%,二等奖10%、三等奖20%。给获奖教师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部分优秀作品推荐到《中国教师报》公开发表。
五、参评时间及其它要求
1、参评文章统一用A4纸仿宋小三号字体单面打印,文章左下角注明县、学校、姓名、联系方式。
2、请参赛的教师在3月20日把打印好的参评文章送到县教育局人事科。
3、县教育局负责组织参赛文章进行初评,择优送省参评。
4、不得向参与征文比赛的人员收取任何费用。
6.我与中国教师报征文 篇六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及思考
理论学习篇——研究生院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精彩课堂学习有感
从李志红老师的毛泽东到孟建伟老师的邓小平,从当代中国经济、当代中国科技、当代中国军事、当代中国外交再到科学的发展观。一路走来,老师们对曾经发生过的、正在发生着的事情精到的讲解,使我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当代政策、当今时代的主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诠释。
伴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历史发展的脉络,也观看和倾听了伟人毛泽东的光辉生平;加深着对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也跟随着孟老师声情并茂的演讲回味“三界”时代那别样的经历;看当代中国经济,从两大阶段经济发展的对比到现当今改革开放的策略、国有企业的发展之路、贫富差距的昭显到国际市场和环境挑战,跟着王大明老师共同思考做到“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我们的经济发展明天会更好;当代中国科技发展任重而道远,作为科院的一员更应该思索“自主创新”、“科研评价体系”和“人才在我国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学习当代中国的军事,我们明白或许历史从清朝道光皇帝的作风开始就已经注定近代史的“丧权辱国”,也正如刘二中老师所讲当今的政府已意。
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志气;是在我心中树立起的无以伦比的丰碑——他是永远的铭记。听着爷爷的红军故事,看着爸爸的红色党证,飘着鲜艳的红领巾,戴上熠熠的团徽,站在镰刀锤头的旗帜下宣誓,我在成长——成长中伴随着红色的记忆!曾经一度我把“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写在每一本书的扉页,让其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生活的经历,它不仅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吧,每一个个体都从中受益,虽然我现在有些的时候做的不好,但想想10多亿的中国人在履历这份沁到骨子里的箴言,我就增加了底气!
虽然有很多的故事我已经知道,有很多的东西在记忆的深处,可每当看到这个讲述主席的经历,我还是情不自禁的喉头异样——是感动,感动于他在骨子里的亲民作风?是激动,激动于在他的带领下四万万人手握手的团结?也许是,也许只是一种习惯„„今天同样的感觉在科学社会主义的课堂上,记下了这些许的瞬间对偶像心情。在这里也试图以学术的眼光来分析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毛泽东时代的基奠。
江泽民同志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这样评价: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确是这样,当毛泽东同志等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登上政治舞台的时候,中华民族正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之下,国家四分五裂,民族备受凌辱,军阀混战不已,人民在苦难中挣扎。鸦片战争以来,救中国,救人民,实现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成为中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先进的中国人奋斗牺牲,前仆后继,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使中国人民在先前所做的种种探索和努力都失败之后,选择社会主义的道路,历史的必然的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建国以来,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同志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论十大关系》中强调我们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认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在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这是两篇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在这两篇著作和其他著作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等各个方面。
在经济建设方面——计划经济模式。在前17年中,首先是完成了中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虽然后来有“反右”、“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等各种干扰,使得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波动,但总体而论,特别是在工业化方面,还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国民经济大概以年均近10%的速率增长。即使是文化大革命的10年,按照现在的某些官方统计,经济也是以年均7%左右的增幅增长。在文化国防方面,“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从那个时代就被树立了起来。两弹一星,运载火箭,又经历了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在国防上逐渐有了挺直腰杆,不再挨打的“权利”。在对外政策方面,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和中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并且开始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7.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篇七
你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姓名:郭响亮
联系:***单位:阜阳市阜南县张寨华陀中学
你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不由得和《中国教师报》的成长历
程联系起来。从事教学11年来,我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中
国教师报》的牵线搭桥,都离不开《中国教师报》的热切支援,我深深的感谢《中国教师报》。为此,也有很多感慨:
一、《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爱孩子
热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
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孩子,包容
所有孩子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孩子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偏爱懂事、听话的孩子,更要对那些调皮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孩子多一份偏爱。我们对孩子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
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
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孩子的积极因
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
情。
二、《中国教师报》让我对学生更宽容
我自小信奉“严师出高徒”,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一点也不宽
容,也常常令自己不开心,影响情绪。是《中国教师报》,她使
我深刻地认识到,“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是
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要学会宽容对待
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孩子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当渐渐蹲下来看学生,赏识学生时,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他们都有巨大的潜能的,正等待着老师去发现,去挖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于是我放下严师的架子,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以成长、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现在,我与学生的和谐关系,都要归功于《中国教师报》。
三、《中国教师报》让我做好学生的一面“镜子”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一定要为师,我看先要为镜。做学生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应该公正地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应该清楚地照见他们的瑕疵。有些学生并不明确知道自己的长处,那就需要我这面镜子来照出他们的闪光点。也许他不是一个出色的学生,但他读课文有感情,他的绘画是最棒的,他的体育成绩总是在班级甚至学校名列前茅,那么,作为教师我应该是放大镜,让他清楚地看到自己这些长处,这些优势。教师作为学生的一面“镜子”,不仅要起到典范的作用,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更要学会平等地关怀和理解学生,更要将他们也当“镜子”照向自己不够光明的角落,及时改正缺点。那么这样的教师,这样的“镜子”,学生怎么会不爱照呢?
四、《中国教师报》让我更解放孩子
在教学中,我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特
别对那些后进生,我经常用鼓励的目光、温柔的语气去激励他们,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让他们回答。当他们取得一些进步时,我就带着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慢慢地,他们的胆子大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增强了,课堂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在心灵自由的飞翔中,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他们联系生活与课文对话,跳出书本与教师对话,个性得以解放和张扬。
五、《中国教师报》让我对生活更热爱
当人心变得浮噪,当人们对读书渐渐成为一种奢侈的行为时,我对《中国教师报》却情有独钟,渐渐读懂了她。这里就像是通向世界的窗口,除了了解教育信息,还有更多人文化的东西,她没有让众多像我一样热爱读书寄予厚望的读者失望,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了情操。在这里,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师的文学风采精彩纷呈,我看到了教师的成功与艰辛,体验到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工作不再是一种养家糊口的需要,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8.《中国教师报》读书笔记 篇八
一份报纸,一杯茶,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在网络中的巧遇,让我认识了你――《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
9.读中国教师报有感论文 篇九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中国教师报》,我被里面的文章深深吸引了,从此我迷恋上了它。
当我读了《“老师,我可以唱歌吗?”》这篇文章后,心里感慨颇多。文章讲的是张老师在教学一节一年级语文公开课的过程中,一位清秀帅气却有智障的小男孩突然提出要做一件跟课堂内容完全无关的事——唱歌,张老师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出乎大家的意料,居然让男孩亮起嗓子唱完,结果全班同学一起唱起了这首歌,歌声结束,孩子们继续写字,教师过去摸了摸男孩的头,男孩露出了舒心的笑容。这位张老师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
当我认识了黄行福老师后,才知道什么是坚定的教师理想。黄行福,一名纯粹的农村教师,大学毕业后来到江西省南丰县付坊中学——一所农村中学工作,至今一干就是20多年。他狂热地爱好读书,在买书上投入了3万多块钱。他勤奋地写作,发表文章10多万字。他进行教学改革,指导的学生作文频频获奖。他“功成名就”但是拒绝“更上一层楼”,甘愿做一名“农村教师”,因为他认为“只要是想干,认真干,总能干出些名堂来”。很多人都在抱怨“农村教师”的恶劣生长环境,他却在这种环境中演绎并享受着他的精彩人生。
《班级管理也需要“动车组” 》的作者徐吉志,他的引领
让我摆脱了班级管理的烦恼,他的话语“如果学生缺乏主动性就
难以前进,管理者也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工作效率”深深吸引了我,不禁使我想起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他也曾把班级日常工作
切换成学生 “人人参与管理”,“人人接受管理”的方法,如
果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给自己加劲,“九
牛爬坡,个个出力”,班级生机勃勃,工作新局面自然就会不断
打开。《我的班级管理小计谋》作者用自身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教育孩子有时“无声”行动剩过“有声”批评,对学困生不“鸡
蛋里挑骨头”要“骨头里寻肉”……在一线工作的我很快采纳了
这些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和,班上各方面的情况出现了90
度大转变,让作为班主任的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未来。
《新教师应该是幸福的教师》这篇文章提到:新教师
一定是一个埋头于课改和学生一起成长的人,一定是一个
重视实践,从行动中寻找突破的人,一定是一个关注学生
心灵的人,一定是一个尊重学生,以“生”为本的人,一
定是一个新课堂的建设者,一定是一个敢于完成“自我教
化”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教育信仰、幸福的人。说得多好
啊,我一直追求的不就是这样一个教师嘛,这样的有教育
信仰的新老师嘛。在我的心里一直把自己当成是新老师,因为我觉得一个老师是不是新老师不在于教龄的长短,而
在于一颗年轻,始终不忘学习、钻研的心。
在这里,我认识了太多看似普通但并不平常的老师,在他们身上发生的点点滴滴是那么真切,又像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于是总在心底涌现出无限的感悟——一位来自一线教师最真切的感悟。
10.2016年中国教师报专题征文 篇十
第一篇:中国教师报
第一次见到《中国教师报》,是在2006年的春天。那年,学校第一次订阅了这份报纸,我在图书室里偶然发现了她,并且“一见钟情”。那天,我在图书室里,看得忘记了上课,是查课的领导把我从字里行间揪出来,我的人进了课堂,心却留在了图书室……
从此,报纸一来,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抢在校长前头,成为当之无愧的“首席读者”。
我的“处女作”
读得多了,写的欲望便蠢蠢而动。我默默地提醒自己——“这样全国性的报纸,岂是你这样的癞蛤蟆能吃到的天鹅肉?”可是,那一个个灵感的火花却执拗地闪烁着,越来越强。直到我把酝酿已久的东西付诸笔端,封进信封,投进邮箱,那颗心才稍稍平静下来,却又陷入了焦急的等待之中……
让我难以置信的是,这个等待并不漫长。也就两三天的工夫,我便收到了拟用通知。2006年7月5日,我的处女作发表在第166期的《中国教师报》上。这让我赚足了同事的羡慕和嫉妒,也让我尘封的写作激情再一次被点燃。
我的“处女博”
学校拉了网线以后,网络给我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接触到了外面更精彩的世界。也是一次偶然,我闯进了“中国教师报读者论坛”(“香山会馆·读者俱乐部”的前身)。2006年3月14日,我在论坛以“秋枫”为名注册,开始了我的网络教育生活,并结识了许多朋友。没课的时候,我就泡在论坛里,和几位前辈互相沟通。也就是在他们的鼓励下,我在中国教师报的网站“中国教育博客”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博客,撰写博文、回复评论、分享感悟,这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我的生活因此变得忙碌而充实,劳累而幸福。可惜的是,因为服务器变更,许多数据丢失,“中国教育博客”成了我心里最美的回忆……
我的“处女秀”
盼盼编辑是我在QQ上认识的第一个编辑,当她读了我的日记《走进龙湾的日子》,就约我写篇文章,在网上就此话题组织了讨论,并于2011年1月26日在“教育家周刊”全版刊出。我,一个偏远农村小学的“麻雀校长”,能在国家级的报刊上独占一版,何其幸哉?虽然我的“处女秀”不是那么阳光灿烂,关于我的话题也太过沉重,但我坚信自己的思考能够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偏远山区的学校、老师和孩子们。不知道,我们市的“教学点改造工程”和这个话题有没有关系,如果有,那就是中国教师报给我市的农村小学带来的福音。
我的“处女行”
2011年5月份,中国教师报组织了一次网友的线下活动——新教师走进杜郎口中学。我和报社的6位编辑,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位网友,一起开始了探寻杜郎口中学的教育密码之旅。两天多的时间里,我们不知疲倦地穿行寻觅,我们激情澎湃地讨论交流,我们凝神屏息地细心聆听,深夜的“卧谈会”往往要开到凌晨时分。这是我参加工作十几年来,第一次走进全国知名的学校参观学习——而且,是主动地、真心实意地想学一点东西。这次“处女行”,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对我的触动极深。回来后,我积极地向周围的人宣传杜郎口中学,并且努力地改变自我,改变我们的学校。虽然,我无法像崔其升校长做得那样好,但我相信,每一个点滴的改变都是给学校、给老师、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我不知道,以后的路会有多长,会有多宽,但我知道有中国教师报的引领,我会走得更坚定,更执著,也会给自己更多的惊喜!
第二篇:中国教师报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做的是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最近我总是在想,如何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孩子们?现在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如何才能让他们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让他们在天真烂漫的童年过得更加快乐。在教育孩子的实践过程中,如果不能触及小孩子的心灵,不能感化他们,教学效果则会大打折扣。一名老师的工作基本上就是上课、备课、做游戏,留给自己学习的时间不多。最近我利用休息时间,在认真仔细地阅读了多期《中国教师报》后,我感触很深。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但她却很快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她有丰富的内涵,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从事教育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加热爱孩子们。如果把一个班比作一个小花园,孩子们就是那朵朵各具特色的鲜花,芬芳的玫瑰,淡雅的兰花,华贵的牡丹,无畏的腊梅……朵朵花朵争奇斗艳,尽显独特魅力。而我们教师就是小花园的园丁,除草、施肥、剪枝……只有因“花”施教,才会百花齐放。《中国教师报》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只真正爱上孩子,才会有“百花齐放”的收获。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爱心育人首先要注重细节,因为细节可以决定成败”。爱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点点滴滴的细节。有时候一个微小的细节,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是爱的语言,爱的表达。《中国教师报》使我真正意识到,教育必须具备对孩子要有“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注视孩子的眼睛,抚摸孩子的脑袋”、“给孩子一个拥抱”、“给孩子出错的权力”等一系列细节教育。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宽容每位孩子们。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作为一名老师,对孩子要多宽容。她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每个孩子,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告诫:“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因为这样的做法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成长。
以上只是我读《中国教师报》一点点收获,我相信因为有了她的帮助,我今后的工作会更加出色,生活会更加充实。
第三篇:中国教师报
一本好的书,犹如一盏指明灯,可以给迷茫的读者指明方向。同样,一份好的报纸也可以为迷茫的读者拨开云雾,重见光明。我是《中国教师报》的忠实读者,在拜读《中国教师报》的同时我收获了很多。也许一期《教研新举措》就为我解开了心中多年的教学困惑,使我豁然开朗;也许一期《决策者说》就为我指明了深化课改的方向,使我事半功倍;也许一期《教师生活》就使我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使我与时俱进。
每当我在教学中有了困惑时,我习惯翻开《中国教师报》寻找答案。现在我区正处在深化课堂改革的探索时期,深化课堂改革该怎么“深化”?课堂的结构该怎样变化?课堂中的老师该干些什么?课堂中的学生又该干些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压的我喘不过气来。《课改研究周刊》连载了多篇关于推动《第三代课改》的文章,通过仔细阅读、认真品味《教室的明天》、《遇见未知的教室》、《走向第三代课改》、《教育实验室图景》等一系列有关第三代课改的文章,使我收获颇丰。《课改笔记》里的一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深化课堂改革的心灵,正是这段话不断激励我努力践行课堂改革。每当我在课堂改革中遇到挫折,我就会拿这段话激励自己:往灰色的地带看教育总觉得朦胧一片,很难改变;向绿色原野看教育总觉得生机一片,正在改变。改天换地,不可能一蹴而就;改变一点点,却可立竿见影。
我是一名擦边的80后,到如今已工作16个年头了,已经过了爱做梦的年龄,更注重现实的成长。因为我知道:无论现实多么世俗,多么残酷,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身素质的提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我们深化课改的资本,是我们不被别人超越的资本,是我们赢得掌声的资本。我为了不使自己与时代脱节,我把《中国教师报》当成自己的辅导老师,跟她学艺,确保自己与时俱进。在跟辅导老师的对话中,我知道了自己该朝哪个方向努力;该以什么样的教师为榜样;该怎样提升自己的素质。通过长期拜《中国教师报》为师,不仅我感觉到了自身的变化,身边的同事也发现了我的变化:全区深化课改的讨论有了我的身影;年度论文获奖明显增多;所教班级的成绩大幅提升……
长期的阅读,使我对《中国教师报》有了深深的依赖,好品茶的人,一日无茶则滞,因为他对茶产生了依赖。我感觉自己就和好品茶的人一样,我是一日不读《中国教师报》则滞。这不是夸张,这是事实。因为我从《中国教师报》身上汲取了精神养料,她帮助我不断进步,不断提升,不断超越。她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想这样的良师益友你也不舍得抛弃吧?
【我与中国教师报征文】推荐阅读:
我与中国画作文11-05
我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07-18
我与我的中国梦演讲稿11-20
中国教师报有感12-01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12-05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定10-29
“我与税收”有奖征文启事07-19
我与普通话征文11-24
八年级我与国学征文12-20
初中我与语言文字主题征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