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2024-11-30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精选8篇)

1.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篇一

中央电视台十频道“教科文90分”、“百家讲坛”、“讲述”、“人物”、“大家”、“探索发现”等,完成一期节目的观后感。

《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城南旧事》、《爱的教育》,并任选一部完成一篇读后感。

1.了解:①世博会历史(包括来源,发展历程);②目前上海世博会的筹备情况; ③历年世博会使用的技术,可以说说科技在世博会中的应用。④世博会基础英语及常用礼仪。

2.说说:①为上海世博会说几句祝福的话。②对上海的公民或者说是本地的人,怎样更好的树立形象谈谈建议?

3.调查:以“你心中的世博会”为主题设计并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4.自创:世博会对联、世博会口号或标语(各10条以上)

5.写写:①在_的路上②世博会联想——动与静的思考③梦想与超越

(以上三题任选一题,写成600字以上的作文)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众多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星星镶嵌在祖国大地。请于假期间游览一处名胜,写一篇游记。

游记通常由“游踪”“风貌”“观感”组成。游踪,是指文中记叙的具体游程,它是作者行文的线索;风貌,是作者诉诸笔端的风情状貌;观感是作者寄寓的思想、情趣。写游记应做到线索清晰,景点的描述详略得当,感情或渗透于景物描写之中,或穿插于写景叙事之中,或于文末“画龙点睛”。

2.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篇二

纪实频道是制作和播放纪录片和纪实类节目的专业频道, 应该通过细分节目内容和类型来细分目标观众, 从而细分广告市场和客户。这三个细分本质上属市场行为, 但中国专业频道最初是在行政力量推动下出现的, 并非市场选择的结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随着有线电视技术的成熟, 频道资源剧增, 不可能都做综合频道, 于是从上到下推行频道专业化。勿庸质疑, 当初决策是正确和科学的, 问题是, 执行过程中许多专业频道走得并不顺畅, 或迫于收视率压力, 或未找到市场空间, 纷纷回头播电视剧。专业化道路走得不彻底, 频道特色不明显, 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都不会理想。目标观众群的细分和稳定, 广告市场的划分和获取, 并非仅仅靠行政力量就可自然形成, 更考验我们的市场意识、开拓能力和专业水准。

纪录片频道要走市场, 对于把纪录片作为精神追求的纪录片人来说, 或许将经历某种蜕变的痛苦过程。草率地把纪录片抛到市场上去, 让纪录片编导自己到市场上滚打, 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更多的责任应由纪录片管理层来承担。

尽管目前国内纪录片市场不尽如人意, 我们还是对其前景有个基本判断: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观众文化素质提高, 媒体会越来越回归到它的本质。它的本质是什么?是大众传媒。目前中国发达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有一个明显的收视趋势, 就是新闻的收视率在递增, 而娱乐节目整体上在滑坡。当然不是说经济发展之后, 娱乐的需求就没有了, 但是它会相对降低, 观众对信息的诉求会越来越高。虽然纪录片和新闻有差异, 没有新闻的时效性要求, 但是新闻那种跟观众的密切关联性和重要性, 纪录片是可以做到的。纪录片的发展, 不会很寂寞, 乐观是有理由的。

上海文广纪实频道在纪录片专业频道的市场生存中探索出一条成功之道。

办个栏目, 办个频道, 包括办纪录片频道, 如同办企业, 需要经常思考三个问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的独特定位是什么?我们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核心竞争力, 我们常会想到资金、题材、技术、团队, 但很少想到受众、品牌。而从市场角度来观察, 品牌和受众是纪录片频道最核心的竞争力。品牌并不意味最优异的质量, 但一定是稳定的质量, 独到的风格, 有知名度和美誉度, 并能带动产业链。去海外旅游的中国人, 常有这样的体验, 逛街用餐时, 很容易想到去肯德基、麦当劳。它肯定不是最好的食品, 但可预知和可期待的是熟悉的口味、价格和就餐环境。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纪实频道其他品牌要素我不敢说, 但在上海, 它是有口皆碑的。频道的核心观众群是高学历、高收入的中年男性。老少皆宜是综合频道和电视剧频道的观众群, 如果我们也这样做, 那就完全拼收视率, 是以己之短博人之长。我们要通过鲜明特征的观众群, 来获取应有的广告份额。我们更关注把自己的观众群服务好锁定住。这是我们赢得广告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围绕核心观众群, 频道的定位就会清晰。我们的口号是“传承文化, 传播知识, 传达真实的力量”。“传达真实的力量”是节目形态, 是非虚构的;“传承文化, 传播知识”是内容定位。在电视频道激烈的竞争格局下, 只能靠不可替代性取胜。不可替代性就是频道的个性。频道的个性要靠栏目的共性来支撑, 栏目的个性要靠节目的共性来支撑。这方面, 我们经过了不断的摸索和整合。最初大家是想, 栏目是个筐, 什么都往里放, 这样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手法也可以多样化。但手法的多样化不能在一个栏目里体现。一种方法、一个方向的内容, 只能某一部分观众喜欢, 不可能包打天下。这部分观众喜欢这种方法这种题材, 就会对这个栏目产生忠诚度。从整个频道来讲, 目前栏目样态相对来说比较丰富, 但是每个栏目手法内容都要求单纯一些。

做出一个品牌, 让人觉得你这个频道是高端的。很多高端品牌它可以不怎么求收视率, 它觉得与你的节目为伴, 和它的品牌诉求是相匹配的。所以我们的广告才能有这样的成绩。

对于栏目定位、节目风格, 我有三句话:第一句话, “想明白”;第二句话, “坚持做”;第三句话, “做彻底”。

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努力, 频道逐步拥有了不可替代的价值, 成为集团乃至上海媒体的文化地标, 在社会上树立了文化品质和知识含量的品牌形象, 形成稳定的高质量收视人群, 从而吸附了一大批高端广告客户。

近年来频道广告收入呈现跨越式发展, 见下图。

2007年的广告营收1亿4百万, 由广告公司包盘经营, 频道没有销售成本, 1亿4百万真金实银, 是2004年的四倍, 全成本控制在7千万之内, 2008年频道广告招商达到1亿2千6百万, 有把握做1亿3千万。

我们广告经营的策略是, 做精确制导概念和打造频道品牌高端形象。我们不是简单做千人成本, 做点数我们永远会很困难。主要依靠两个, 一个是频道目标观众非常明确, 以男性、文化程度相对比较高、中年为主。所以广告投放主要集中在汽车、数码产品、洋酒、钻石、卫浴和男性化妆品。到纪实频道来投广告是精确制导。导弹虽然比炸弹要贵, 但是它命中目标观众准确率高。第二, 做出一个品牌, 让人觉得你这个频道是高端的。很多高端品牌它可以不怎么求收视率, 它觉得与你的节目为伴, 和它的品牌诉求是相匹配的。所以我们的广告才能有这样的成绩。

同时我们在编排上做了几个策略:

1.把栏目尽可能做成日播型, 很少有周播的。现在这么多频道, 周播栏目就像报纸的中缝, 人家不会关注, 也不会有影响, 更不会建立栏目的品牌。而且周播也不符合广告电视投放规律。

2.格式化播出模式。首先是整点播出, 节目都是在整点或者半点播出。这是尊重观众, 建立观众的约会意识。其次, 花很大力量把频道的形象片做得大气精致。广告插播是与频道的IV套装在一起的。每个广告时段不超过2分钟, 直接效果是广告时段的收视率没有波动, 基本跟节目时段持平。这几年, 频道节目收视率整体提升也就75%, 而广告时段收视率却提升了3倍。广告经营的意义由此可见。

当然更重要也更难的是纪录片的创作观念和生产模式上的转变。我们提出三个转变:在生产经营模式上, 从主要依赖采购和编排播出, 转向加大投入和自制比重;在创作手法上, 从单纯依赖“纪实”手法, 转向在“真实”理念追求下, 多种创作手法并举, 进而推进规模化、流程化生产;在内容上, 从关注社会边缘人物题材, 转向更广泛和纵深的历史、人文、地理、自然、社会题材的关照。

按以前的观念, 拍纪录片是为电视台撑门面的, 不计成本, 不算投入产出比, 认为纪录片能够代表一个电视台综合实力等等。其实, 只有持续拥有一大批有市场、有社会影响力的纪录片, 才能体现综合实力。而只有盈利, 才能可持续发展, 否则只能依附于领导或者政府的支持。

当然, 我们在走市场化的过程中, 不能忘记纪录片的本质使命——记录当下, 思考问题, 表达想法, 做一些有个性、有思考、比较纯粹的纪录片。我们的要求是:现实题材, 纪实风格, 既有思想深度, 又有艺术个性。做到这一点, 纪录片同样会有销售市场, 尤其在国际市场上。

最近, 我们在试行纪录片生产项目化管理, 要求前期的策划能力和计划性强, 包括内容、摄制、预算、制作日期的计划都有要求。项目制可以是由频道内的人来承担, 也可以到社会上找人, 所以它更具开放性, 甚至可以公开招标。这不仅仅是结合社会资源、社会力量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促动我们内部发生一种本质性的变化。

转变和变化是全方位的, 不变的是我们始终把文化看作最重要的东西。如果这个东西丢掉了, 纪实频道是没有存在理由的。

3.国家级纪录频道开播 篇三

央视纪录频道是中国第一个面向全国卫星播出的国家级纪录片频道,也是中国第一个面向全球卫星覆盖的专业化纪录片频道;频道定位“播出、制作、营销平台”

2011年1月1日北京时间早8点整,CCTV-9纪录频道正式开播。曾经的国际频道CCTV-9改头换面以纪录频道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中英联合摄制的6集高清纪录片《美丽中国》(中文版)成为央视纪录频道的“首播大片”。央视纪录频道是中国第一个面向全国卫星播出的国家级纪录片频道,也是中国第一个面向全球卫星覆盖的专业化纪录片频道。

元旦开播,央视纪录频道讨了个好彩头。央视频道制改革后,制播分离和网络联动让这个全新的频道从一开始就有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作为国家级的专业频道,其国际化的编播体系也有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业界普遍认为,频道的开播对于中国纪录片产业链条的成熟与发展,以及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有着莫大的推动作用。

对接下央视纪录频道帅印的总监刘文来说,频道的运营乃至纪录片产业的发展是他目前的工作重心,“央视此次投入巨大,希望3年左右实现收支平衡。”

国际化媒介

“纪录频道筹备期间,主要是围绕节目编播、节目生产、落地覆盖、宣传推介和频道综合运营来开展我们的工作。”刘文在频道开播当天接受《综艺》采访时说。

“频道整体运营和发展与纪录片的创作和管理,是我们两个重要任务。”央视纪录频道下设节目管理部和项目运营部两个部门,分别负责节目策划、播出、中英文版的制作、频道运作和项目生产规划。频道团队成员共40多人,由央视各个频道抽调来的参与过大型纪录片创作的精英组成,例如《故宫》、《话说长江》、《大国崛起》的团队骨干。

“随着频道开播,我们这些人也从一个项目或纪录片创作人向纪录频道管理者角色转变。”刘文原任央视四套中文国际频道副总监,也曾致力于纪录片的创作,其作品《再说长江》、《香港十年》、《澳门十年》均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对他来说,现在频道管理、产业发展,以及频道本身的责任和使命更让他关注。

央视纪录频道有着强烈的宣传推介意识。2010年12月14日,筹备中的纪录频道召开了一个国际推广会,有11个国家的驻华使馆文化参赞和英国BBC、日本NHK、美国国家地理等多家国际纪录片制播机构参加了这个推广会。“国际推广会或新闻发布会等都是纪录频道宣传推介的一种方式。”

除了国际推广会、新闻发布会等,央视纪录频道还与全国省市地方台举办创作会议,为未来的节目生产进行规划。2010年12月4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创作暨合作会议召开。来自全国30家省级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者齐聚北京。同时各种网络评选、网络互动等也让观众提前关注到即将诞生的纪录频道。

“纪录频道是应运而生,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需要和纪录片产业的需要。如何利用一个更国际化的媒介,让中国形象更多地传播到全世界?纪录片是很好的形式。”刘文表示。

四大主体 淡化栏目概念

4大主体内容、6大主题时段,24小时全天候播出,每日首播节目4小时——这就是央视纪录频道现阶段的内容编排。“没有栏目、没有主持人,纪录频道的编播机制与其他频道有很大不同。”刘文表示。

据介绍,纪录频道主体内容包括自然探索、历史人文、社会纪录、文献档案四大类,按照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频道首播以“30分钟”及“60分钟”划分《人文地理》、《时代写真》、《寰宇视野》、《特别呈现》、《发现之路》和《历史传奇》六大主题时段。每个时段针对不同观众设置节目内容,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力求呈现规模化效应。

优化的时段编排需要精彩的内容填充,2011年纪录频道的荧屏不会让期待已久的观众感到寂寞。纪录频道将陆续推出《美丽中国》、《玉石传奇》、《颐和园》、《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帝国的兴衰》等国产精品纪录片和《生命》、《黄石公园》、《人类星球》等海外引进的力作。此外,《故宫Ⅱ》是央视纪录频道开播后重点推出的文化工程。它与《丝路》、《南海Ⅰ号》一同成为纪录频道新年特别策划的内容。

央视纪录频道也承担着构建国际传播力的责任,实行中英双语播出,推出国内版和国际版。国内版对国内覆盖播出,通过中星6A和中星6B卫星覆盖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与中央电视台3、5、6、8套、新闻、少儿频道加扰卫星频道捆绑播出,可接收人数超过9亿。

国际版面向海外播出,与央视中文国际、英语新闻频道等同——卫星信号进入中国电视长城平台,实现全球覆盖。

中央电视台台网联动的政策也让央视纪录频道可以通过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的多媒体终端业务实现传播的扩大化,但刘文表示,台网捆绑政策还需要解决节目版权、播映权的受限问题。

“CCTV纪录频道的开播将建构起多形态、多频道、多语种、多渠道的中国电视国际传播的新格局。”刘文说。

专业化频道更多的是面对固定受众群,刘文表示,将来频道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拓展青少年观众群,用纪录片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频道将组织深入到大中小学校里,进行线下公益活动。

收视虽然是频道考核标准之一,但在刘文眼中,央视纪录频道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否产生更好的社会影响力、平台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一个个作品产生的文化价值远大于收视评估。”

制播分离迈出关键一步

“央视纪录频道的诞生对未来全国纪录片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刘文认为,中国纪录片市场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国家级的播放平台,纪录片的播出受收视影响无法进入主流时段,也无法获得较好的广告投放,创作队伍开始流失。加之,纪录片创作平台的分散,无法形成有效的纪录片运营和生产主体。改善这一状况最有力的措施就是央视纪录频道的开播。

“频道成立后,我们会拨出很多资金,面向全国的电视台、社会制作机构或独立制作人,以播映权购买、委托制作和联合制作等多种方式对其输血,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创作。而我们则利用频道平台进行播放以及海内外营销。这样将会逐渐推动中国形成自己的纪录片产业链条。”刘文对纪录频道的定位是播出平台、制作平台和营销平台。

纪录片制作从一开始的选题策划、宣传方案到拍摄手法和成片都必须切合市场要求。纪录片制作完成后,绝对不能播出后便束之高阁,一定要面向社会、市场,甚至海外进行营销。刘文表示,“原来一般的电视机构都是在体制内完成生产任务,然后自投自产自播自销。而制播分离下的纪录频道是面向全社会的平台,对外购买的节目将超过节目量的50%。”纪录频道更多的是做好编排、策划、播出。节目制作则主要依靠各级电视台、社会制作机构、独立制作人和国外的创作机构。

虽然中央电视台也有自己的纪录片制作团队,但未来主要着眼于制作高品质、高投入,能体现国家形象、专业品质和原创能力的精品。央视纪录频道开播后,预计首播的节目总量为1600小时左右。中央电视台将为纪录频道每年投入巨额节目生产和制作运营的经费,其中5000万元为重大纪录片专项经费。大量资金的投入将对纪录片市场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还将拉动其他电视台、社会制作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纪录片的资金投入。

央视纪录频道开播后,将同步成立纪录片制作公司,承担未来具体项目的生产运营。刘文透露,在该公司里,有可能会实行工作室制或签约导演制,并根据市场需求,对优秀的创作团队进行投入。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表示:“纪录片频道实施的制播分离,是纪录片产业走向发展与繁荣的重大机遇,值得期待。纪录频道的改革探索和经验积累必将为央视乃至全国的制播分离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样本与方向。”

国际合作

“央视纪录频道是制作平台、播出平台,更是国际合作平台。”刘文表示,纪录频道与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际纪录片制播机构将展开全面合作。

6集纪录片《美丽中国》历时4年拍摄完成,是中央电视台与英国广播公司进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美丽中国》中英文版于2008年拍摄完成,“其国际版已经在60个国家,80多个电视机构播放,成本基本已经回收。通过这部纪录片,国外受众充分感受到中国的多彩、天人合一的文化价值、美丽中国的魅力。”

在《美丽中国》摄制项目中,代表中方的中视传媒和英国BBC双方共同投入资金、组建拍摄团队,并共同拥有该片版权,具有营销和播映权。“资金投入上,BBC占较大比例,我们的投入大概有1/3,更多的是协助BBC在中国拍摄。”

通过类似的国际合作项目或拍摄项目,中外双方以共同兴趣、价值、关注的选题为基点,实现合作模式的创新。“在这些合作项目中,我们可以借鉴对方的成功经验,而纪录片也可通过他们的渠道到海外主流媒体播放,让世界了解中国。”

4.作业:中央一套频道分析 篇四

小组成员:

杨宁 新闻1011013010239(组长)

卞乃鲲 新闻101101301020

1杨梦珏新闻1021013010238

张京玉广电101013010241

我们小组分析的是中央电视及一套综合频道,我们小组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媒介组织类型

按媒介性质来分,中央电视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电视媒体之一,资金大部分源于广告收入,按照国家财政部给予的包干优惠政策,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2003年,央视改革,除了保留新闻频道,其他频道将逐步全部成为商业经营的专业频道,全部采取市场核算,以广告收入决定节目生存,也就是实现电视频道的商业化管理。

按传播方式来分,央视现时共设有22个公共频道,通过有线网络和卫星网络覆盖,部分节目还通过无线信号传输。CCTV-1通过中星6B、中星9号、鑫诺3号卫星覆盖全国,卫星信号开锁免费播出。

按产业环节来分,央视属于电台电视台,节目的制作和播出节目,现在正逐渐转向制播分离。

二、产业经营内容

节目经营: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是最基本的经营内容。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支配作用。新版央视一套将自己的节目定位为“坚持新闻主线,形成与CCTV-新闻差异化,同时汇聚央视全台的精品栏目,在节目编排上形成形态各异的品牌形象”。

央视一套还汇聚和精选优秀电视剧作品,打造CCTV-1的精品电视剧播出平台;同时针对不同观众需求,更加突出服务性,实施周末差异化、长假特殊化编排。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观众的收看需求,促进电视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和确保“综合·精品”频道的定位,节目安排为早间时段:7:00-8:30 安排《朝闻天下》直播节目,与新闻频道并机播出;06:33 《法治在线》。午间时段:上午的《精选剧场》由每天两集改为三集(周日两集,原周一至周六中午11:10播出的节目取消)。午后时段:原每周七天上午播出的《走近科学》改为周一至周五下午播出。周一至周六下午继续安排《中华民族》、《当代工人》、《健康之路周刊》、《人与自然》、《军事天地》、《中国人口》、等栏目。晚间时段:每日18:13至19:00,《东方时空》综合频道首播(以前播出时间:每日7:15至8:00)。央视热播的7个精品栏目分别安排在周一至周日每晚22:39首播:《新闻调查》、《大家》(以前播出《实话实说》)、《艺术人生》、《幸运52》、《曲苑杂坛》、《同一首歌》、《开心辞典》(7个精品栏目

已停播),每天早晨6:30播出《飞行幼乐园》(待定节目)

全新的晚十点半档,CCTV1综合频道打造“全新22:30”时段。立足频道优势平台与节目资源,打造“全新22:30”精品节目带,通过世界一流纪录片展播、智慧型文化栏目《谢天谢地,你来啦》、纪实专题节目《看见》等一系列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节目,传播高雅文化,倡导智慧娱乐,树立精品栏目品牌,引领电视文化风尚,进一步强化频道的旗舰地位,提升品牌传播力与影响力。

广告经营:

广告经营是广播电视通过节目的收视收听率吸引广告主投放广告的一种经营活动。广告经营与节目经营关系密切,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经常播出公益广告。最初的公益广告目的是“倡文明之风”,所有费用都由电视台出资,没有任何商业 公益广告统计分析回报,初期没有引起企业的重视。1998年夏天,“抗洪救灾”的主题公益广告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对公益广告内容的解读:1.儿童主题备受重视,公益广告也是以卡通的形式出现,教育儿童重视法律,广告播出的时间相对比较集中,播完儿童节目后播出这两个公益广告,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助于增加广告的宣传效果。2.适时关注社会热点,从广告投放的时间安排来讲,在金强档电视剧中间和电视剧之后。公益广告都运用了名人作为广告代言人,提倡人们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要真实诚恳。

对公益广告机会成本的估算 :尤其是在中央电视台。任何广告都是有“价”的。公益广告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在制作、播出等方面,对于企业来讲,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都可达到树立仍然要付出很大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广告设计,树立品牌、促进销售。

从全台的广告创收来说,CCTV-1无疑是中国电视广告创收中“龙头老大”中的“龙头老大”——中央台全年广告创收占全国电视广告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CCTV-1晚间19点至20点这一时段一般就达到全年广告招标的40%以上,不同的节目之间插播不同的广告,价格自然也不一样。这样做不光能提高传播效果,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最大限度的赢取利益。

网络经营:

广播电视节目收转传送服务是广播电视网络经营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有线电视网络维护费和付费电视节目收视费。

CCTV一套的有线电视网络和卫星直播电视网络早已深入到千家万户。在线用户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则主要依靠无线信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现在家家户户使用的机顶盒,可以接收卫星电视节目,接收卫星广播节目,接收本地电视节目,接收应急广播,接打电话,收看综合服务信息。如果发生重大灾害,机顶盒可以接收到国家发布的应急广播信息,即使电视没开机,也可以自助启动广播系统,通知大家。

不仅如此,中央电视台海建设了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将建设我国规模最大的网络视频节目数据库及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内容分发体系,实现将最好的内容传播给最多用户的平台价值与目标。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CCTV移动传媒利用互联网下载技术,针对公交、地铁、民航、列车、长途快客、楼宇、饭店、广场开办8套轮播节目,节目的呼号分别为“CCTV移动传媒-公交”、“CCTV移动传媒-地铁”、“CCTV移动传媒-民航”、“CCTV移动传媒-列车”、“CCTV移动传媒-快客”、“CCTV移动传媒-楼宇”、“CCTV移动传媒-饭店”、“CCTV移动传媒-广场”,业务的地域范围为全国。

中国网络电视台(China Network Television,简称CNTV)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

构,是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网络视频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网络电视台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开播,域名为。首期上线的内容包括首页、客户端、新闻台、体育台、综艺台、爱西柚(播客台)及爱布谷(搜视台)。从2010年开始,中国网络电视台还将陆续上线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财经、探索、健康、气象、家居、旅游、教育、民族、音乐等系列内容服务。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为用户贴身定制多样性,全方位的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

三、节目节目编排策略

节目的定位:中央一套作为综合频道,在各个时段针对特定的受众群,采用独特的风格吸引

受众的目光。对节目的定位有清晰的认识是进行节目编排工作的重要前提,而具体的编排工作也围绕了节目大气、严肃的定位。

受众分析:中央一套的受众群比较广泛,不同于地方台,几乎包含了所有年龄层的受众。其中,动画节目、电视剧、人与自然、天天饮食和正大综艺主要为受众提供心绪转换效用。为受众提供消遣和娱乐,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同时,好的电视剧还起到了自我确认的效用,引起观众对自身行为的反省,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朝闻天下、新闻30分对受众起到了环境检测的效用,受众可以获取与自己是或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信息。

中央一套在节目编排上综合运用了如下策略:

1、“顺应民心式”编排策略

中央一套根据受众常规的视听习惯来安排节目表。从周六和周日的节目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早上、下午和晚八点后,观众一般是吃过饭休息时间,所以安排了动画片和电视剧播放,符合观众的心情和需求。早上6点到八点,中午和晚上黄金时间安排了新闻类节目,使受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非常合理。

2、“推波助澜式”编排策略

中央一套作为实力雄厚的媒体,可以在播出一个强势的节目以后,在接下来的时段里继续播出一个或几个好的节目,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后者可能和前者是同一话题,但是前者的进一步深化,但同样是精品节目。比如在晚七点整播出新闻联播,紧接着在19:38播出精品节目焦点访谈,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观众可以享用到一道又一道的新闻大餐。

3、“帐篷式”编排策略

中央一套在每天的黄金时间里播出品质精良,高视听率的重量级节目,并形成一种“帐篷”效应,惠及整个频道其他相对弱的节目。

4、“突发新闻”编排策略

中央一套的节目中新闻类节目占很大比重,其对新闻的反应能力直接体现了其专业化程度。多年来中央一套在这方面不断改进,采取直播、现场连线记者的方式、对突发性新闻的报道逐渐走向成熟,也收到了观众的认可。

四、受众构成与特点

CCTV-1目前播出栏目:朝闻天下、早间剧场、新闻30分、今日说法、情感剧场、第一动画乐园、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天气预报、身边的感动、特约剧场、晚

间新闻、纪录、晚间剧场、动物世界、天天饮食、人与自然、看见(周末版)、首席夜话、寻宝、正大综艺

其中:新闻类节目有:朝闻天下新闻30分新闻联播晚间新闻

教育类节目有: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身边的感动动物世界人与自然

文艺类节目有:天天饮食看见(周末版)首席夜话

服务类节目有:早间剧场情感剧场第一动画乐园天气预报特约剧场

正大综艺

所以,受众构成如下:

1.性别上:男性大多热衷新闻类和教育类节目,女性多偏重于服务类节目,其他节目很

难区分。

2.年龄层上:第一动画乐园、动物世界、寻宝等节目叫吸引儿童和青少年,其中cctv-

1大部分节目为成年人,其中偏重于青年和中年人。

3.职业类别上:情感剧场的受众多为家庭主妇,新闻节目受众涵盖各种职业人员。

4.地域上:cctv-1综合频道为中央频道,肩负着为全国人民传播信息,教育大众,引导

社会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的重要使命,其受众为全国各地的民众。

受众特点:

1.受众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受众的知识层次、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可观看。

2.Cctv-1受众几乎可为全国民众,知识层次、职业、年龄段、性格等都十分复杂性

3.电视信息的传播是相对公开的,受众的作为个体来说却在一种隐匿的状态下收听,受众在收看节目表现因个体差异相互有别,并且具有分散性,不利于媒介组织得到反馈,所以受众具 隐匿性。

4.受众具有稳定中的流动性,虽然手中的流动是绝对的,但是新闻联播、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节目在长期中都培养了高度忠诚的受众,所以流动是相对稳定的。

五、从业人员构成央视的从业人员包括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的需要的全体采编人员、演职人员和技术人员,主要包括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和制片人。

目前全台和直属单位职工总数近万人(截止2005年末),台本部现有正式职工(含台聘人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1541人占61%,大学本科人员1276人占50%,拥有硕士学位人员236人占9%,拥有博士学位人员29人占1%);台本部编外人员总数4905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30人占4.7%、大学本科学历2163人占44.1%);台本部离退休人员583人。2002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员聘用制改革,全台正式职工全部改为聘用制。2003年起,中央电视台对编外人员管理进行改革,在清核人员的基础上,将编外人员转为企业聘用,改为公司化管理。

六、中央电视台一套的数字化变革发展

电视的数字化是指在节目制作、集成、传输和接收的整个业务链采用数字技术代替模拟技术的系统工程。电视的数字化是整个产业的数字化。其必备环节有广播电视内容制作、信号发射、地面有线传输,用户的数字接收机,缺一不可。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旗舰频道和精品频道,是中国覆盖面最广、受众人群最多、品牌效应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级频道。

全国入户率高达99.61%,收视人口过13亿,城市入户率则高达100%!全天候平均收

视率及收视份额均位居全国电视台第一!中国最优秀的电视剧首播平台和最佳传播平台!(CCTV-1综合频道2011年3月1日在香港试播)

前期摄录设备的数字化:中央电视台一套在数字摄像机和数字录像机的运用上非常广泛。数字是摄录设备改进了模拟式摄录设备的信号记录、处理、储存等方式,其所采用的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便于加工处理,可以长期保存和多次复制,抗干扰和噪声能力强,尤其是在远距离传输时不会产生模拟电路中不可避免的信噪比劣化、失真度劣化等损害,大大提高了电视节目制作质量。

数字采集方式的数字化:数字技术与ENG工作方式的结合产生了DNG(数字化新闻采集方式),数字技术与SNG工作方式的结合产生了DSNG(数字卫星新闻采集系统)。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庆典,中央电视台一套采用了DNG系统将国家主席江泽民从东长安街向西检阅部队这神圣的时刻现场转播给全世界。随后历年的背景国际马拉松比赛都是采用这套DNG系统。DNG系统呗中央电视台一套广泛应用与重大历史活动和体育比赛中。1996年年底,中央电视台一套首次引进了便携式数字卫星上行系统,从而结束了国际、国内电视转播只能依托于国际通讯卫星和全国邮电部门微波干线的局面。此后,为了提高转播的机动性和应急能力,中央电视台一套又于1997年香港回归电视转播之前,自行设计并与国外厂商共同集成组装了一辆DSNG卫星转播车。由于及时采用DSNG技术,中央电视台一套从1997年起相继完成了:香港、澳门回归电视报道中的背景、香港(澳门)两地多点实况转播;八运会;长江三峡和黄河小浪底截流;黑龙江漠河日全食;南昆铁路建成通车;1998年抗洪救灾电视新闻传送;2000年新世纪来临,中央电视台全球多点电视直播等一系列重要电视直播活动。

演播室系统的数字化:从传统演播室到虚拟演播室。中央电视台一套从九十年代引进虚拟演播室至今已经应用十多年,随着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演播室的制作手段,制作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我台近几年的大型体育转播(九运会、釜山亚运会、雅典奥运会、多哈亚运会、北京奥运会)都是使用了虚拟演播室。现在应用虚拟演播室的栏目也越来越多,文艺、体育、专题、少儿、新闻等等,在应用中虚拟演播室为我台制作出了大批优秀电视节目。虚拟演播室将电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把实际拍摄到的景物图象和计算机生成的人工图象实时地合成,形成一个完全真实感的三维视觉效果。通过把摄像机前景的位置变化和景深数据通知计算机,计算机产生相应的背景角度和景深变化,使背景图像与摄像机的动作同步,从而前景背景保持真实的位置和景深透视关系。功能强劲的虚拟演播室可以制作出完全逼真乃至乱真的三维环境效果。它具有及时更换场景的能力,可以使演播室利用率大幅提高。CCTV1的奥运会转播工作共由三档栏目串接而成,《新闻串联》、《奥运快讯》以及《全景奥运》,每天通过虚拟演播室串联播出时间16小时左右。根据节目的不同形态及制作需求,虚拟场景也各有特色,它实现了在小空间的演播棚内给电视观众呈现远远超越实际空间的场景,背景中的天安门和我台新大楼以及鸟巢水立方的场景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每天的《新闻串联》和《全景奥运》转换时间只有十五分钟,虚拟演播室都可以很快捷的完成场景转换,这对于实景演播室是无法完成的工作,充分体现了虚拟演播室的特点和优越性。

后期制作系统的数字化:从线性编辑到非线性编辑系统。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线性编辑系统被广泛用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非线性编辑不近提高了内容检索与编辑速度,而且大大降低了因为磁带复制产生的信号损耗,提高了声音和画面的质量,非线性编辑给电视制作带来了重大变革,其良好的开放性和便利的操作性能,使之成为电视节目制作中非常重要的编辑方式。

电视播出系统与存储的数字化:中央电视台自2003年开始搭建硬盘自动播出系统,至2006年陆续建成44套标清、2套高清硬盘自动播出系统。随着其非编制作系统和网络制

播系统的陆续投入使用,尤其是“音像资料馆存储管理系统”和“节目交换缓存系统”的建成使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形态发生了质的改变,由传统的磁带播出、磁带上载播出到目前的磁带与文件播出双轨并行,这些都为将来电视台实现全面文件化网络制播做出了很好的尝试。

电视传送系统的数字化: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一直致力于报道国际和国内新闻,并且涉及许多中国的商业内容。纳帕山谷电视台在接收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后可将其本地的广告节目相结合。广告内容通过Optibase的MPEG MovieMaker200S编码器进行了数字化后,并使用DVB-ASI MPEG-2流传输平台MediaPump533插入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因为节目指导原则的严格限制,这些插入的内容必须加以监控和存储。所以必须使用Optibase的MPEG MovieMaker 400将广播的数据编码为MPEG-4的格式,然后传送回位于中国的中央电视台以作监控之用,并且要存储90天。

5.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篇五

节目策划、新闻采访与后期制作。学习广播电视业务知识,实践专业技能,学习独立制作短片,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并改善自己的不足,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理论运用与实践的能力,为未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媒体人打基础。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参加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ICS的“梦想起航绿色通道”暑期实习项目,实习职位是记者和编导。ICS主要分为新闻部、节目部、咨询部、事业发展部和办公室5个部门,我实习的是节目部,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激情的部门。我实习的节目叫做《City Beat》(城市节拍),是开播于1998年的国内最早的生活时尚类英语杂志节目。

节目的制作主要分为前期策划流程和后期的制作流程。

前期的策划流程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构思创作,也就是idea,第二阶段是外拍或棚录节目。这个流程看似简单无奇,但中间环节也是很繁琐的。

在第一阶段的构思创作时,一般是在编导会上大家进行brainstorming,商量后确立节目主题,并进行分配。从世界明星、传奇人物到艺术家,《城市节拍》网络热门人物;从创新展览、时尚趋势到高端生活方式,《城市节拍》包容万象。所以构思创作的过程也是一个筛选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的过程。然后就分头去搜集相关资料,开始起拟节目脚本,联系采访对象。

在做好前期的所有准备之后,就要进行第二阶段的外拍或者棚录节目了。

外拍其实就是按照既定的采访脚本,对人物或者对事件进行现场拍摄,通常事件的拍摄也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采访。这个阶段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第一阶段的资料收集和采访脚本制定的详细程度,比如说采访一个知名的漫画家,记者首先要对漫画家生平有一定的了解,其次也要对漫画相关信息有基本的了解,所以在构思创作阶段编导们会按照个人兴趣进行分配,这也是保障有质量的采访所必须要做到的。

棚录节目阶段,通常要注意的是配备、摄像、录音、音响、灯光等细节。在正式录制前,先要进行剧本的排演,让工作人员熟悉剧本内容。编导和主持人所要联系的就是走位,表情,交流谈吐等。《城市节拍》的棚录主要是是从串词的写作到与主持人charle的沟通,从与摄像的沟通到画面的选择,棚录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后期制作的难易程度,所以编导老师们对棚录都比较的重视。其中我觉得最难的一点就是,主持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改台词,这时候就要求我们进行棚录的老师随机应变,而且是要一直用心听着主持人的台词的,不然小小的问题不容易发现,这点对我们新手来说尤其是个考验。

后期的制作流程只有一个阶段,就是编辑混录。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素材编辑。作素材编辑时首先要做的是确认编辑方式,然后搜寻素材的入、出点并确定。接着就是搜寻母带的入、出点并确定。第二步就是画面编辑。要通过特技的运用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同时着手于字幕的制作。画面编辑完后,最好要进行初审,检查一下结构是否合理,段落层次是否清楚,有无错误并修改。第三步就是混录。混录包括录解说词及所需的音乐,将解说词、效果声、音乐进行混录,进行音调、音量等处理,由于ICS是外语频道,所以其中包括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字幕的听写并翻译。片子完成后,请负责人审看,并由其提出意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最后将播出带复制存档。

三、实习内容

1、前期策划流程

前期策划的工作内容为节目制作前的准备工作,如策划、构思创作,相关资料收集,场景设计和选择,与采访对象的联系等。当然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工作,但也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工作。

前期策划的流程中,策划、构思创作是编导老师们开会决定好的,于是我很重要的一个

工作就是对采访对象的一个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找资料听起来简单,其实也是个不容易的活儿。比如说先前做了一个关于动画片的story,需要各种各样的动画片预告片,于是我绞尽脑汁把自己看过的出名的动画片全部梳理了一遍供老师筛选。于是“幸福”的一天就在动画片中度过,先后浏览了飞屋环游记、料理鼠王、里约大冒险等几十部电影。虽然看电影是个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以这个为工作,带着任务去看一整天,也是个很折磨人的事情,特别是真正的编导们往往需要常年累月做类似的工作,媒体人真是个辛苦的职业。

此外,带教陆老师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老师,她需要视频资料是youtube上那些无水印且高清的资料,一定要是FLV格式且不能转换格式无损导入的视频。这样在国内的视频网站几乎很难找到可以使用的视频资料,所以我通常要花大量时间翻墙寻找资料。同时这一点上也让我见证到了电视人的严谨和高要求。电视编导和记者的工作,绝不是简简单单的采访和材料的拼凑就能解决的,从老师身上我学习到了很多。

再次,在参加前期的外拍阶段,也令我印象深刻。这也算是我第一次跟外景了,节目名字叫《master chef》(顶级厨师),结果外景的第一天在青浦太阳岛,很近的路程因为没有地铁没有出租车,弄了3个小时才找到地方。外景工作辛苦而且无聊,一周以来无非就是摆摆布景,搬运东西,当然必要的沟通翻译也是必须的。由于外景的太阳暴晒加之没有擦防晒霜,几天下来被太阳灼伤的脱皮了。此外,跟外景常常被派出买东西,节目组需要进口食物,特定的品牌特定的含量,可见电视拍摄的严谨,当然也可见外景的辛苦。

2、后期制作流程

在实习前,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对于新闻理论的学习很充分,但是对电视制作的具体操作流程,还是很陌生的,通过后期制作的学习,弥补了自己的不足。

后期编辑是一项涉及众多内容的、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有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在编辑过程中,准备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准备工作作得越充分,编辑时越省时省力、得心应手。熟悉素材是对拍摄到的原始图像和原始声音素材进行了解和鉴别,并对照脚本内容,在素材的基础上建立形象系统。

在这个阶段,带教老师会将原始图像和声音剪辑的部分工作交给我做,也就是所谓的粗剪,比如我辅助完成的《荷香处处—顾村公园消夏赏荷游》,这也是让我们初步了解非编系统并进行练手的好方式。

(2)编辑阶段:编辑阶段是编辑工作的最主要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作:整理素材,是对原始素材进行分类和整理;选择素材,是在众多的素材中选择和确定可用的镜头,将不同磁带上的镜头标示在编辑提纲上,以供剪接时寻找;画面组接,是按内容要求的顺序将一个个镜头组合在一起,用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意图,通过画面组接使原本零碎的素材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上字幕阶段,将采访对象的声音打上字幕,我们的要求是中文的SOT用英文字幕,英文的SOT用中文字幕。当然实际工作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大多是将以上工作混合完成的。

在这个阶段,我通常做的是整理素材和字幕翻译工作。

整理素材阶段,通常并不仅仅是对拍摄到的原始素材进行分类和整理,往往我们要用到以前相关的非常多的资料和素材。我会去番茄网的片库搜索相关的素材,比如说做过的《Watch》的story,我就检索了节目库中所有相关的视频,并把它们做出了分类和整理;再比如做《2013 summer show》的story,我将许多大牌的发布会视频按照元素(如首饰、背包等)内容分类了一次,同时也将每个视频饱含的元素标记出来,方便带教老师对素材的选择。

字幕翻译工作,这算是我工作量最大也是最常规的工作了。做过的几乎每一个story都是需要先听场记,然后中翻英或者英翻中打出字幕。最开始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往往几分钟的SOT需要2个小时或更长才能完成,不过随着翻译的次数真多,熟练起来

以后也慢慢得心应手了,不得不说短短的3个月实习,翻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另外,我也去进一步学习了合成的流程。我才发现,短短的25分30秒的节目,合成却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合成的过程不予赘述,只从其中小小的一部分细节,就能看出电视节目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比如说,上微博字幕的时候,主持人如果是朝右看的,字幕就应该上在左边,反之亦然,又比如,在做tease的时候,需要的是画面+采访+面画的配合,一定要让被采访者露脸,但是一定不能是单一的采访面画。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让我觉得电视是一系列细节的结合体,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不是个容易的工作。

3、检查阶段(意义表达、声音、画面):这个阶段基本是带教老师和领导他们完成的部分,通常有一审、二审和终审,充分的体现了电视人的严谨和负责。

四、实习的收获及体会

首先是自己的翻译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印象最深刻的是9月初接到的任务,是帮小璇老师听译一个“RUN DMC”的story,视频内容大致是美国说唱之父来中国进行live house的演出,ICS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小璇老师的视频做的很有条理,翻译tracks的时候也没有遇到太多的麻烦,可是在翻译SOT(人物采访)的时候遇到了比较大的麻烦。首先,被采访者Rev Run是皇后区出生的黑人,惯用俚语;其次,Rev Run的语速非常快,这跟他是说唱歌手有关,并且说话都带着一定的节奏,比较难听懂;最后是,如何将他在live house说唱的那一段翻译成略带节奏的中文,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幸好小璇老师是加拿大人,我听译的时候,遇到听不懂的部分先让小璇老师帮我听出来念给我,遇到俚语的时候小璇老师会paraphrase给我,加上字典的帮助,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之于最后带节奏的问题,还因为我自己一直很喜欢说唱,对说唱的术语有一定的了解,绞尽脑汁下也比较完美的解决了。

接下来的日子基本每隔几天都会有一个翻译的任务,期间还帮BD事业发展部的老师翻译了一些ICS的相关资料,自己英语翻译的水平,在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我想说,学习中的翻译作业和实际工作中的翻译是有蛮大区别的。首先,在工作你才能发现,实际的翻译并不仅仅是中翻英或者英翻中这么简单的事儿,往往首先需要听,其次是翻,再次是不断的调整。在电视节目中的字幕,并不能够和翻译作业一样,用长长的句子,必须是不超过16个字的短句,而且在怎样更符合汉语语法上也要做调整。遇到中文的SOT翻译成英文字幕,还要经过外籍专家的polish才能使用。其次,被采访者往往不是英语的native speaker,我经手的片子中,往往有日本人或者法国人带着浓重的口音的英语,听译起来非常吃力。甚至是native speaker的话,如果他说的不是standard的英语,譬如使用很多的俚语来说的话,也是很难听懂的。这种实际的能力,都是以后在工作中要努力适应的,并不是通过学校的学习就能获得的。

其次,在前期策划过程中,通过对材料的收集,我也收获良多。

ICS的电视的编导和记者通常是两个角色由一个人承担的,所以编导要自己策划好活动的采访流程。这就要求在采访之前就要对被采访者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或者至少说是和采访有关的方面的了解,不至于采访开始的非常突兀。比如说我们采访的日本动漫家,我们至少要知道他最得意最出名的是哪些作品,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采访氛围,不至于无话可谈。其次,就是采访内容的制定、选择。编导要能够先以观众的角度找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其次还要补充一些更加有深度的问题,使得采访更有内容,更有深度。这就需要编导看过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做出价值方面的判断,这就是为什么我的收集资料的工作如此重要的原因。

再次,后期制作流程也让我获益良多。不论是准备阶段的熟悉材料的过程,还是编辑阶段的整理、翻译、合成过程,都是需要严谨且不怕辛苦的过程。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如何

高效且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这些都是和学校的学习有很大的区别的。踏入社会才知道工作的不易。比如其中编导的一项任务,与marketing人员的沟通。往往我们做的story会有很明确的承办者或者赞助商,比如stride口香糖请柯震东拍的广告。对方marketing人员会希望你的片子能够更多突出口香糖活动的内容,而受众大多关心的更多是某某明星而不是产品,而且电视新闻类节目是不允许出现明显的广告的。那么怎样平衡受众和赞助商的需求呢?这就要求编导剪片子的时候动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了。我们最后就是用椭圆的掩膜模糊掉了口香糖品牌,而是仅仅出现柯震东的采访镜头,但是后来补充了柯震东嚼口香糖的镜头,关注焦点还是明星本人。这样受众如果对此感兴趣自然会去了解这是什么品牌的活动,很好的平衡了两方面的需求。

最后,我学会了与人沟通交流,虚心学习,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

《City Beat》里面都是年轻的老师,年轻人之间自然隔膜会少一点。但是既然自己是实习生,即便他们比自己大不了几岁也是自己的老师。他们的工作经验比我们多,实战经验丰富,而且他们都是老电视人了,对这个环境的熟悉程度是我所不能比的。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我都能够做到多学习多请教,我相信这对自己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

6.电视台频道总监个人竞聘演讲稿 篇六

大家好!很荣幸能参加这次竞聘大会。我竞聘的是电视台频道总监。

我今年xx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新闻专业中级职称。多年的工作实践和锻炼,我学到了很多。这次竞聘就是对我学识水平、工作经验和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大众频道的节目定位是农业节目为主,针对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农业科技知识和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现办有一档杂志性的栏目,为适应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将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共同运营这档节目。所以,大众频道总监需要很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但机遇往往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我觉得我有能力和信心胜任这项工作,因为我具有以下四个优势:

一、我具有电视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电视频度总监而言,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必须要具备的。我熟悉党的宣传方针政策,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敏感,对电视事业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并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

二、我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份工作。我的拼搏、付出,乃至每一次工作设想与激情都源于对工作的无限热爱,我始终认为充满爱的工作才是有灵性的工作,也才最能创造业绩。我始终牢记刚工作时,领导的谆谆教诲。在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这是一个不断创新,常干常新的事业,电视工作意义很深远,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

三、我先后担任过记者,编辑,制片人和频道副总监等工作,这些多岗位的工作经历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锻炼,让我对电视新闻的系统性有了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我已非常熟悉电视节目的工作流程,那就是“前期采访→后期编辑→节目编排→完整的节目形态→节目播出”。有人说,经历是一笔财富,而我更愿意把自己的经历当成一种资源,一种在我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利用、可以共享、可以整合的资源。

四、我具有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工作以来,我一直没有放弃过对知识的学习,闲暇之余,我阅读了大量采写、编导、制片、策略、创新思想等方面的书籍,为做好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参与大众频道总监的竞聘,怀着一份感激,怀着一份尊重,更有一份不安,我如何才能更好地挑起这份重担?如何才能使这个频道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进而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有新的提高?如何办好节目,提高收视率,如何以节目为平台,建产业链,服务三农?如何以以科学发展认定目标全心全意为新农村服务?如果这次竞聘成功,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学习,提高素质

我将把抓学习放在重要位置,不断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政治业务学习。制定学习方案,进行安排部署,规定学习时间,以理论学习为重点,采取集体学习与自己学习相结合,开展学习讨论,进行学习座谈,撰写学习体会等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使每位同志都深刻理解新闻工作者时刻肩负着学习与宣传的双重任务,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二、团结奋进廉洁自律

我将与两位副总监,各个栏目之间很好的团结合作,共同进步。在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对人对事采取公平公正的原则。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和大家一起进步。

三、努力做好频道节目的发展与生产,推进频道节目公司化运作

1、推行节目生产经营内部公司化试点探索。对全台的娱乐、社教、文艺、服务类节目,全面推行节目生产经营内部公司化,面向全台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组建内部节目公司,由内部节目公司或者独立制片人负责节目的制作、生产和营销,采用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电视台除对节目内容的审查权和广告价格的核定权外,具体节目生产经营由内部节目公司或者独立制片人负责,经营收入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比例分成。引入竞争,促进了节目质量的提高和创收增长,通过实行内部公司化逐步过渡到频道公司化运作。

2、以频道股份制合作形式进行制播分离的频道试点探索。依托都市、大众、影视三个频道,以频道为试点,通过与省外强势媒体或者有实力的民营制作公司合作,引入社会资本,以股份制合作模式进行试点探索,双方合作共同组建频道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在确保遵义电视台绝对控股的前提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经营频道,频道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频道节目制作和广告代理业务,承担频道包编辑业务,拥有合作频道经营权,经营上确保现有频道创收的存量不变,创收增量有增加。所产生的经营收入双方按照股份制比例进行分配,收视和创收指标确保在原有基础上有上升的幅度,实现频道效益的最大化。

3、对频道时段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试点探索。本台职工或者省外强势媒体、有实力的民营制作公司均可参与公开招标,由遵义电视台委托制片或者生产经营栏目。生产经营栏目限定为非时政、社会新闻外的文体类、科教类、娱乐类、信息类等节目制作、经营权。其运作方式是:通过公开招标后,若是本台职工,在交纳一定数额的风险金后由台里委托生产经营节目;若是省外强势媒体或者有实力的民营制作公司,在电视台绝对控股的前提下,以股份制合作模式组建节目生产经营公司,由电视台根据节目内容时间核定一定广告时段,但对其内容、价格要做限定,并保留节目终审权。通过节目带动经营创收,实行多元化和市场化的产业经营。经营收入依据合同约定双方按一定比例分成。

4、积极推进频道公司化运作。频道进行公司化

全面推行成本核算和节目准入退出机制。以节目部门施行内部成本核算,通过成本核算调节各栏目人、财、物方面的资源分配,将优势资源向强势节目倾斜。按照考核指标对各频道栏目的创收、利润及收视率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分配优势资源,奖励优势节目,鼓励其实行内部公司化;淘汰质量不高和创收不佳的节目。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岁月有情时光荏苒,山长水远时不我待。如果竞聘成功,我知道,那里凝结的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汗水,更凝结了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和各位同仁的无限信任和期待,如果通过这次竞聘,我能够担任大众频道总监,我坚信,有台党委的正确领导,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有采编人员打下的良好基础,再加上大家的精诚团结,共同努力,一定会使大众频道越办越好看!

7.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篇七

关键词:声浪传播,CCTV9,品牌建设

由品牌战略专家李泊霆先生和品牌研究专家段淳林教授提出的品牌声浪传播学, 是近年来品牌传播学界的新观点。随着消费体验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品牌传播策略需要调整和修正, 以满足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沟通互动需求, 消费者在企业品牌传播过程中将担当接受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 一方面给予品牌传播者消息的反馈, 一方面向周边传播品牌信息。

基于这种互动式的品牌传播模型, 品牌声浪传播建立了一种更加注重互动的循环式品牌传播模型:它是一项长期的品牌传播计划, 建立在企业与消费者循环互动的基础上, 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目标的结合, 在倾听消费者心声的同时洞悉消费者的需求, 不断整合、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 塑造企业与消费者共同的价值系统, 打造强大的品牌声浪声音原点, 再通过创新性地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 构建强势的品牌声浪区, 有针对性地向消费者传递一致的、有意义的正面品牌声音, 形成持续作用于消费者的极富魔力的一浪强似一浪的品牌声浪圈, 让消费者从开始的感官认知逐渐上升到对品牌的无声崇拜传播过程 (如下图) 。 (1)

2011年被称为中国纪录片发展新元年, 于1月1日正式开播的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纪录片频道, 成为中国纪录片发展产业化的新平台。央视索福瑞数据显示, 中央台纪录频道2011年的平均收视率为0.05%, 市场份额为0.11%, 在所有电视频道中排名第44位。 (2) 2012年上半年, 纪录频道市场份额为0.44%, 同比增长0.20个百分点, 涨幅高达84.3%。2012年初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 央视纪录频道的网络观众满意度在央视各频道中排第1位。

纪录频道开播的上半年并没广告安排, 在通过高品质的节目赢得频道美誉度之后, 2011年下半年陆续出现冠名、特约播出等方式的合作广告, 2012年4月, 央视纪录频道负责人称其广告营业额超过2亿元, 开播的第一年, 央视纪录频道即实现了收支平衡。

收视与广告营业额的双亮点体现了央视纪录频道在当今电视频道中的强大竞争力和市场化能力, 其竞争力的来源是其清晰的品牌定位和优质的品牌传播。从声浪传播学角度看, 央视纪录频道就是在洞察消费者实际需求、打造强势的品牌声浪原点、构建强势的品牌声浪区这三步上走出的漂亮棋局。

一、目标受众定位:关注消费者的品牌期望, 洞察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企业品牌的成功必须获得目标受众的认可, 因此在品牌创立之初就必须找准目标受众的心理定位。聆听消费者的声音应当是在品牌创立之前便进行了, 只有摸清楚消费者实施消费行为的真正动机, 才能明确品牌声浪应该对谁说些什么。

在纪录频道开播之前, 央视曾做过长期的调研, 寻找频道的目标受众及调查频道在目标受众心目中的定位。

(1) 对谁说——确定纪录频道的目标受众群

第一, 受众群体并不十分小众。纪录片因其本身的文化性、艺术性和社会性传播特点, 一向被视为小众传播的文化产品, 在传播的广泛程度上不及普通娱乐节目, 但在受众人群和普通人群中往往获得较高的口碑和美誉度, 然而在泛娱乐化年代, 娱乐节目的过度泛滥刺激了消费群体中一部分人群对于过度娱乐化的反感, 转而寻求严肃的精神产品。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2500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发现:2010年多达85.9%的受访者看到一部或多部纪录片, 没看过的人仅有14.1%, 2010年中央九套还是英语新闻频道时, 其在全国的覆盖率达到了5.8亿人, 而纪录频道一年的运营让这个数字增长到6.5亿人, 一年增长了7582万人。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这样解释这一现象:其实观众并不是没有纪录片的需求, 而是这么多年来观众的需求被压制了。 (3) 这一受众基础导致了央视纪录频道这一全国性专业纪录片播出平台的诞生有了足够大的收视基础。

第二, 受众群体呈现高学历、高阶职、高收入特征。央视索福瑞统计数据显示, 71个大中城市观众收看纪录频道的情况是:男性、45~54岁、高中及大学以上学历、个人月收入1701元以上的观众构成比例相对较高;从集中度上看, 男性、45岁以上、高中以上学历、个人月收入1201元以上的观众比例相对较高。 (4) 纪录频道的观众主体呈现出高学历、高阶职、高收入的人群特征, 表现出高关注度、高美誉度和高忠诚度的收视特征, 其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观众比例位居中央电视台各频道首位。因此, 央视纪录频道开播伊始的节目架构, 便是为了满足“三高”受众群体的收视需求, 以较高的文化性、社会性开路。纪录频道的受众群体中呈现出的以男性观众为主的特色 (其受众群体中60%是男性) , 使得受男性受众喜爱的纪录片往往取得不错的收视率, 例如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录片《断刀》, 在2011年纪录频道的收视率榜单上可以位列第15位, 而在它之前的作品大都为国外大制作的自然地理类纪录片。

(2) 说什么——确立目标受众心目中的品牌定位

对目标受众群体的细化调查是为了实现企业产品的精准投放, 观众观看纪录片是为了审美和求知的需求得到满足, “三高”收视人群的特点是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精神追求较为高尚、审美情趣较为高端, 这三点决定了纪录频道全球视野、世界眼光、中国价值、国际表达的频道定位能获得大部分目标受众的认同。纪录频道设置的“人文地理、时代写真、特别呈现、发现之路、历史传奇、寰宇视野”六大主题时段纪录片播出策略, 能满足观众喜爱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社会生态的精神文化需求。

(3) 可持续——针对潜在受众的引导

电视频道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频道不应仅仅满足于当前受众的需求, 更要发掘和引导潜在的目标受众。目前, 央视纪录频道的收视主体是成熟的高学历男性观众, 这部分观众多数是目前稳定的中国家庭的家长, 在家庭中有较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表示, “纪录片不仅要吸引精英群体。据我所知, 很多小男孩喜欢跟着父亲一起看自然科学类纪录片。下一步, 我们希望让家庭妇女也成为纪录频道的观众。” (5) 纪录频道的品牌形象由不同的纪录片所体现出的共性和个性构筑而成, 在吸引了家庭观众关注纪录频道之后, 针对潜在的儿童、妇女收视群体, 在合适的收视时段推出能够吸引他们的电视纪录片, 有可能使他们成为频道品牌的拥护者。

二、频道品牌塑造:打造纪录片播出的全球化平台

强势品牌的塑造不应局限于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本身, 这种跟随消费者需求亦步亦趋的品牌构建方式是落后的, 缺乏品牌本身的独立主见, 难以长期吸引消费者, 更有可能引起品牌声浪传播中的混乱和杂音。消费者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动的, 企业品牌个性的塑造更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目标愿景, 将自身的企业文化通过与消费者观念的结合贯彻到消费者心目中, 才能形成强势的企业品牌。

(1) 品牌个性塑造的核心来源于品牌价值观的确立

央视纪录频道在正式开播之前就确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 这一个性来源于前期的受众调研以及频道所处平台的强势定位。纪录频道以“全球视野、世界眼光、中国价值、国际表达”为定位, 对内“为时代中国存像”, 对外“与大千世界共鸣”, 这一定位体现了纪录频道在传播内容上的不同诉求。首先, 作为纪实性媒体, 纪录频道始终关注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态, 成为前进中的中国社会的纪录者。《丝绸之路》、《再说长江》、《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百年中国》、《故宫》等一系列纪录片, 真实展现了我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历程, 是时代中国的集体相册。其次, 纪录频道自播出伊始便实现了覆盖全球、中英双语的24小时免费播出, 在国家层面上是文化软实力输出的重要渠道, 在受众层面是国内观众了解世界动态的重要窗口。纪录频道是中国同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纪录频道与国外制作机构如BBC、NHK、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等合作出品的优秀纪录片如《美丽中国》、《魅力肯尼亚》、《秘境中国之天坑》、《海上丝绸之路》等, 体现了纪录频道文化交流的纽带作用。

大众媒介的文化传承功能是央视纪录频道创立的原始诉求, 也是区别于普通娱乐媒体的使命感的具体体现, 是属于纪录频道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呈现。

(2) 品牌塑造的成功之处在于差异化

品牌塑造的重要一点就是定位差异化——找准市场的蓝海。纪录频道的品牌差异化体现在内容和平台两个方面。

第一, 内容上, 寓教于乐的社会文化传承功能区别于以娱乐为导向的普通媒体, 是在目标收视群体中满足其精神文化的需求。

第二, 播出的平台上, 中央电视台作为全球收视观众最多的电视媒体, 依据此平台生存的纪录频道从一开始就获得了广泛的收视覆盖率, 据《200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显示, 在央视纪录频道开播之前, 纪录片没有一个覆盖全国的频道, 央视科教频道并不是专业的纪录片播出平台, 上海纪实频道、金鹰纪实频道等也杂糅了一些其他节目内容, 而且这些频道多为覆盖本地的地面频道, 纪录频道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播出、全球覆盖的中英文双语纪录片频道, 中文国内版每天首播6小时、英文国际版每天首播4小时, 全天候24小时排播, 类型纯粹、内容丰富、免费专业。纪录频道在播出平台上的差异化体现在它是唯一的、覆盖全球的、全国性的专业纪录片播出平台, 凭借上述空间、时间上的优势, 纪录频道开播仅半年即在中国11个主要纪实类、科教类频道品牌中突出重围, 成为覆盖率最高、满意度最高的纪录片频道。

(3) 电视频道品牌塑造的特殊性:纪录频道以作品展现平台魅力

电视频道的品牌个性往往来源于其整体风格和代表性栏目, 如《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展现了央视新闻频道注重严谨新闻播报的特点, 《华人世界》、《海峡两岸》等栏目突出了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立足中国、放眼海内的国际视野, 而纪录频道在节目编排上吸取外国优秀电视纪录频道的编排特点, 采取了时段化而非栏目化的播出形式, 由焦点栏目带来的频道个性在纪录频道被淡化, 纪录频道的品牌个性塑造更为直接地同播出节目本身联系在一起。

纪录片首先自身就是一件独立的艺术作品, 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个性, 著名纪录片学者和制片人张同道曾说过:“品牌是一种工业化生产模式与市场行为的成功标志。《舌尖上的中国》可称作中国纪录片第一个成功的品牌。中国曾经拥有不少成功的作品, 从《话说长江》到《再说长江》, 从《望长城》到《故宫》, 从《英和白》到《大国崛起》等等。这些作品的成功是独立艺术事件, 并非可复制的工业模式。” (6) 纪录片题材的特殊性使得传统的栏目化设置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因此采取时段化的播出形式, 在不同时段设置六大主题, 可以吸引目标受众。

纪录频道的建立首先在于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播出平台, 藉由优秀纪录片的独特品牌个性带动这一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使得平台本身成为可复制的优秀品牌样本, 通过纪录片所感受到的充满文化气息和宏观视野的体验将移植到对平台的认知上, 所以央视纪录频道的品牌个性塑造本身是特殊的而又是可复制的。

(4) 品牌塑造在于不断调整

品牌声浪传播学强调品牌价值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互动的过程, 央视纪录频道的品牌塑造也需要根据受众的反馈不断进行调整, 以期达到和目标观众和潜在受众价值体系的完美契合。

纪录频道开播之后, 央视持续对其进行节目定位和收视调查, 在经历了最初的磨合期之后, 于9月19日进行改版, 由首播4小时增加为首播6小时, 并确立了六大时段的播出方阵。这次改版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全天收视率提升79.3%, 市场份额提升86.1%, 而在晚间时段, 收视率的提升达到了92%, 几乎翻了一番。这次改版将频道的收视份额从0.3提升到了0.5, 峰值达到了0.7。 (7)

三、构建品牌声浪区:全方位的传播策略

品牌声浪传播学的重点在于不断地从声浪原点发出相似的声音, 落在品牌声浪区形成一波又一波的向外扩散的声波, 达到声音的波峰叠加效应。具体来说, 就是在企业品牌传播过程中, 由中心统一统筹, 由各相关部门发出相似的声音相互交叉影响, 获得更大的传播效果。

针对央视纪录频道而言, 其发声渠道包括频道本身、中央电视台这一平台以及受众最多的第四媒体——网络。

(1) 制作上融合各方力量

从央视纪录频道来看, 其品牌形象极大地关联于其播出的纪录片品质。在目前国内纪录片产业发展尚未成熟的情况下, 央视纪录频道融合多方力量进行纪录片制作的合作, 打造优质纪录片, 塑造全面的包容的品牌形象。对外, 与国外著名纪录片制作机构如英国BBC电视台、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日本NHK电视台等合作, 通过资本合作、摄制合作等多种方式制作出优秀的合作纪录片;对内, 以社会招标的形式积极推动与全国省市电视台、社会制作机构等的委托制作和联合制作, 先后推出了“活力中国”、“传奇中国”两个大型主题招标项目, 引起了不俗的社会反响。同时, 通过与近100家地方电视台、近1000家社会制作机构展开多样化的合作, 促进产业发展。凭借强大的产业优势和体制创新优势, 纪录频道正在努力向全媒体和全产业链方向发展。

(2) 跨平台的频道间合作

纪录频道的天生优势是依托于中国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国家电视台。2012年4月14日起,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于晚间黄金时段 (22:30-0:00) 推出“晚间十点半档”精品栏目, 其中周一至周五播出《魅力·纪录》栏目, 通过一套的收视影响力进一步拉动观众对于纪录片和纪录频道的关注。《魅力·纪录》栏目开播后, 由纪录频道精选的优质纪录片采取在《魅力·纪录》栏目首播、第二天在纪录频道重播的方式, 首先在央视综合频道打响知名度和关注度, 吸引潜在的纪录片收视群体关注纪录频道。由于纪录频道的品牌塑造直接来源于播出纪录片本身的品质和个性, 这种在传播更广泛平台上展开的合作对于纪录频道本身品牌塑造的提升有极大的好处。

(3) 新媒体上的发声

由于大众传播进入全媒体时代, 优秀电视节目的成功将不仅依赖于节目本身, 更有着全媒体平台传播的助力。另一方面, SNS网站的普及和流行使得自媒体占据了品牌传播中的重要地位。这两者都依赖于日益强大的网络媒体。

第一, 全媒体时代, 纪录片的传播要依靠网络平台。一份以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大学学生为主的调查显示, 75%左右的学生会选择在网络上观看纪录片, 而这一比例要高出选择电视观看5个百分点, 这一情况在其他院校甚至更为突出。 (8) 可以看出, 纪录片的收视主体除了普通电视观众, 更多的存在于网络上, 因此重视全媒体传播, 有效地将电视传播与网络传播结合在一起, 利用好网络这一平台, 是纪录频道发展并迈向全媒体传播的重要一步。

第二, 自媒体时代, 受众中的互动传播是影响力扩散的另一有效途径。这一典型案例就是2012年创造收视奇迹的《舌尖上的中国》。2012年5月14日, 《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十点半档首播, 当天在新浪微博就达到了4000余条的讨论量, 随着纪录片的热播, “舌尖”热度不断升温, 至5月18日当天, 微博数量以每天1万条左右的数量稳定增长, 在CCTV纪录频道重播的首日, 新浪微博数到达了91万条的峰值。 (9) 说明了《舌尖上的中国》在《魅力·纪录》的首播拉动了话题性, 在新浪微博的讨论增加了关注度, 这一切都转化为重播首日央视纪录频道的高收视率。这是一次自媒体传播加剧了纪录频道在网络平台的发声力度进而带动传统媒体关注度的典型案例。

依据频道本身的发声、借力同平台频道间合作的发声和在网络平台上的发声, 三方在不同的角度同时发出了品牌传播的声浪, 相互叠加达到了良好的品牌传播效果。

四、总结

品牌声浪传播学是基于大量成功的品牌传播案例归纳总结出的品牌传播学新范式, 建立了品牌与受众间全方位的、持续性的循环互动模式。新品牌从建立到获得公众认可、达到一定的传播力, 通过声浪传播的方式可以更为迅速而有效地达到目标。央视纪录频道品牌化的成功符合品牌声浪传播的操作特点, 在定位上将自身价值体系同受众结合形成强有力的品牌声浪原点, 不断接收反馈进行品牌策略的调整, 通过全媒体的发声策略制造多点声浪的波峰叠加效应, 获得了良好的品牌传播效果。这一品牌的建立, 其操作过程是可复制的, 这也是央视纪录频道品牌化给予中国纪录片产业和纪录片频道化操作的最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①林泽锟、王勇, 基于互动式的企业品牌声浪传播研究[J], 《中国品牌》, 2010年Z1期

②央视索福瑞, 2011年纪实类频道收视报告[M], 《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 (2012)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072

③孙振虎, 论可持续发展的纪录片运行模式——以央视纪录频道一周年运营为例[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2年06期

④央视索福瑞, 2011年纪实类频道收视报告[M], 《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 (2012)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076

⑤李响, 央视纪录频道:让作者的归作者, 市场的归市场[J],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48期

⑦孙振虎, 论可持续发展的纪录片运行模式——以央视纪录频道一周年运营为例[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2年06期

⑧孙振虎, 论可持续发展的纪录片运行模式——以央视纪录频道一周年运营为例[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2年06期

8.地面纪录频道:期待政策更加倾斜 篇八

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节目中心主任陈大立说:“政策出台后,短期内看到的是卫视的需求增加,我们这样的专业频道不会有立即反馈。”专业的地面纪录频道更关心政策的延续性,希冀政府能出台更细分的政策,在税收上予以倾斜,以完善纪录片的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

国产片主导黄金档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从2014年1月1日起为东方卫视每天提供30分钟的纪录片内容。目前这项工作刚刚起步,没有形成明确的方向,每周提供不同类型题材,系列化编排。节目编排由SMG统一协调,上海纪实频道和东方卫视协商安排。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副总监唐骏介绍,早在政策出台前,上海纪实频道的重头节目都会在东方卫视播出,2012年的《大转型》系列和《喀什四章》在卫视平台播出后,反响很好。

湖南卫视也与湖南广播电视台金鹰纪实频道合作,2014年,由金鹰纪实频道为湖南卫视提供每天半小时的纪录片内容。

地面频道要保证卫视播出内容的首播量,比较重头的都会在卫视首播,地面频道重播。但因为湖南、东方两家卫视的纪录片栏目播出时间都在零点以后,即使内容重复,也不会对地面纪实频道造成大的影响。

北京纪实频道目前不向北京卫视供片,半小时的内容由北京卫视自己制作或采购。“各台有各台的情况,溝通、奖励机制都不一样。”陈大立如此解释,2014年北京纪实频道暂不会有大调整。

各平台播出国外纪录片的比例都在不断降低,尤其是在黄金时段。目前,上海纪实频道黄金时段70%的内容是国产纪录片,唐骏称:“首先从黄金时段做起,先提高这一时段国产纪录片的比例。”频道24小时的播放时间内,国产纪录片的比例已达到50%—60%。

金鹰纪实频道的晚间播出从17点30分至24点,一共有6个半小时,其中国产纪录片和纪实类专题节目达到4个小时,内容包括军事、情感法制、悬疑探秘、青春现实、历史等类型,国产纪录片播出量占晚间播出总量的65%左右。

北京纪实频道周一到周四保证首播3小时国产纪录片,加上重播,全天国产纪录片播出时长达8小时。

三个内容来源

地面纪实频道目前的节目内容来源有三个渠道:自制、外购和委托制作。

目前来看,外购占比最大。上海纪实频道一直在增加自制内容比重,但目前还摆脱不了对外购的依赖。目前,它以150—160元/分钟的价格即可买到不错的国产纪录片,交易方式既有广告置换,也有直接购买。因为承担着向卫视供片的责任,如果片子要在卫视播放,需要跟卖家重新商量价格。唐骏介绍,东方卫视的平台,160—180元/分钟可买到标清国产纪录片,高清价则是180—200元/分钟。唐骏说:“纪录片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上总局新政策的出台,纪录片价格在逐步上升。需求决定价格,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金鹰纪实2013年外购纪录片的价格平均在每分钟50—80元左右,全年引进节目(不含贴片)总费用大约300万元。

北京纪实的外购比例达到90%,陈大立称:“现在没有哪一个台有一个专门的团队生产纪录片,都是有目的地引进购买。”北京纪实的外购价格为三家最高,已经涨到了200—300元每分钟,“纪录片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一二百块钱买不到特别好的片子。”陈大立说。

再来看自制的成本。上海纪实频道的日常自制节目,半小时时长大概要花4万-5万元,精品大项目的投入虽因团队而异,但都远超日常节目的投入。金鹰纪实频道自制节目的体量很大,全年节目生产总投入为800万元左右。其完全引进播出、改编播出和自制的比例基本上是1:1:1。

还有委托制作的模式。上海纪实频道和全国几十家纪录片制作公司都建立了关系,以北京、上海为主,人力和财力一起投入。制作公司提交选题,频道通过流程,确定选题,拿出资金,派项目经理跟踪,成品的版权归上海纪实频道所有。但为了更加深入市场,上海纪实频道正在考虑,以后节目发行的收入将根据比例,和制作公司共享收益。

北京纪实频道目前委托制作的量不是很大,但陈大立说,随着需求量增大,委托制作的占比将越来越大。

金鹰纪实还以机构定制的方式创作了一批纪录片,如《明德方兴》由明德中学赞助,《湖湘人物志》由湖南省图书馆参与投资,《野性亚洲》和《中国毒蛇》都是由其他公司机构赞助。

生产力之困

上述三个内容来源中,外购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原因在于“买的便宜,自己制作反而更贵”,这造成了地面纪录频道生产动力不足。

当前的纪录片市场还不成熟,属于预热期,虽然产量可以保证,但产品转变为商品还需要一段时间,纪录片交易价格远低于实际价值。要想提高平台的自制热情,提高纪录片的交易价格是关键。

陈大立有另外的想法,他认为纪录片不能完全依托台内自制,应当委托外边的团队制作,既节省了劳动力,也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另一个现状是需求和生产还没对上位,大部分纪录片有类型泛滥之殇。比如历史类的《档案》,它是东方纪实的老牌节目,长期位居收视率第一的位置,它同时也是上海纪实的销售大户,占比上海纪实总销售额的60%左右。《档案》的火热具有代表性,目前市场上最热的纪录片类型就是历史题材。受限于技术等原因,地理和动物类题材很少人碰,一拥而上拍历史类题材,造成历史类纪录片产能过剩。“市场不清晰,一方面非文史类纪录片的需求那么大,但没人投资,没人做;另一方面,文史类又产能过剩。”在市场逐渐火热,资本渐渐流向纪录片的当下,投资观念梳理和机制调整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作为首都大台,北京电视台对纪录片支持力度不小,“给了很多钱”,但是“地主家也没余粮了”。陈大立期望国家战略能更倾斜、更精细,对纪录片实行减免税,“纪录片制作周期长,把它扔到市场上和娱乐节目竞争,一点优势都没有。”

上一篇:房地产工程部资料员岗位职责下一篇:外研社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