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雷锋

2024-07-23

生活处处有雷锋(精选19篇)

1.生活处处有雷锋 篇一

作文 处处有雷锋

雷锋,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普通战士,他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在日记中写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雷锋故事中讲到:有一次,雷锋在火车站遇到了一位老婆婆,在候车室的座位上流泪,雷锋走上前去仔细询问,原来是老婆婆出远门去探望自己的孙子,在路上把钱弄丢了,没法买车票就急哭了。雷锋了解了情况后什么也没说,赶紧把自己衣兜的.钱全部塞给了老婆婆,便匆匆忙忙地走了。老婆婆在后面使劲地喊“孩子,你叫啥名,我日后好把钱还给你……”,但是雷锋同志早已没有了身影……像这样的故事,书上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有雷锋。据报道在浙江,有三位老爷爷主动打扫社区里的一所公厕,每天早晨,他们拿着笤帚、水桶等工具进行打扫,不嫌脏、不嫌累、不嫌臭,而且一干就是十八年,人们都称他们为活雷锋。其实,我也当过“雷锋”呢,在去年12月8日,我和爸爸去鹿子坝走亲戚,刚走过一条小路来到一个池塘边,我发现一位老人坐在地上,原来是老人的双腿断了,正吃力的用“手”在走路,我想这位老人真不容易,连忙把爸爸给我的零花钱给了他,老人一脸慈祥笑呵呵地说:“谢谢,谢谢啊,祝你学习进步!”我听了,心里十分高兴。

生活中的“雷锋”,可能是打扫街道的清洁工人,可能是执勤的警察叔叔,可能是忙碌奔波的叔叔阿姨,也有可能是正在匆匆上学的学生。如果能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伸出大家的手,那么孤儿就不再孤独,老人就不再寂寞,有困难的人就能得到帮助,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

让雷锋永驻我们的心中,让我们都来做活雷锋吧!

陕西汉中镇巴县镇巴县城关小学四年级:王浩桓

2.生活处处有雷锋 篇二

走着走着, 玲玲的鞋带脱了, 她蹲下身来系紧鞋带, 可没多远, 鞋带又脱了, 玲玲边系鞋带边说:“今天这鞋带搞什么名堂, 随时脱落。”丹丹于是蹲下来, 看了看她的鞋带, 笑着说:“你的这根鞋带是丝质的, 很光滑, 好看但不好用。”玲玲听了, 弄不明白, 光滑的鞋带为什么不好?看着玲玲不解的样子, 丹丹接着说:“光滑的鞋带摩擦力较小, 当然系不紧。鞋带最好用棉质的, 因为它比较粗糙, 能增加鞋带之间的摩擦力, 这样鞋带就不容易脱落了。这与你将要学到的摩擦力知识有关。”“丹丹姐, 那你明天陪我去买一双棉质的鞋带。”

第二天, 两人一同上街, 刚走进商店, 玲玲便说道:“好香哦, 哪里在卖香水?”两人顺着香味走了一段路, 终于看到了卖香水的地方。玲玲自言道:在这里卖香水, 怎么老远就能闻到香味?丹丹听后, 便给她讲了其中的原因:“这与物理知识——分子的运动有关, 闻到香味, 是由于香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的缘故。”玲玲听了忽然明白:妈妈在厨房炒菜时, 自己在客厅里能闻到菜的香味的道理。两人快步走到鞋带柜, 买了鞋带, 然后准备乘公共汽车回家。

两人上车后, 公共汽车便开动了, 玲玲由于没有抓好扶手, 差点摔了一跤, 丹丹看见, 差点没笑出声来, 玲玲很生气地说:“你笑什么, 幸灾乐祸。”丹丹说:“上车后你为什么不抓好扶手?”玲玲说:“我想站稳后, 找个好位置再抓好扶手, 没想到汽车一开动, 我就往后仰了。”丹丹说:“我看你得赶快学习惯性方面的知识, 以免受到伤害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玲玲听后说道:“照你这么说, 好像我刚才那个惊险动作与物理知识——惯性有关?”丹丹说:“那当然。上车抓好扶手是为了预防惯性带来的危害。”玲玲问道:“什么叫惯性?”丹丹说:“惯性就是一切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玲玲听后感到有些茫然, 丹丹接着仔细地说:“刚才你上车后, 和车一起是处于静止状态, 当汽车突然开动时, 你的脚随着车一起向前运动, 而你的身体由于具有惯性, 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所以你就会向后仰, 差点摔了一跤。”玲玲听后, 恍然大悟:“照你这么说, 汽车突然停止时, 如果不抓好扶手, 人会向前扑。”丹丹说:“是的。所以我们乘坐汽车时, 一定要抓好扶手, 注意安全。”汽车已到站, 两人便下了车。

不巧, 此时下起了大雨, 两人赶紧躲到车站里, 天空中电闪雷鸣, 丹丹看到这一现象后给玲玲出了一道题:“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玲玲答道:“这不简单, 因为眼睛长在耳朵的前面。”丹丹听后便说:“你的答案叫‘无理’。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里, 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得多。”

雨很快停了, 太阳又出来了, 两人高高兴兴地走出车站, 感到空气特别清新, 抬头仰望, 发现天空中有一道彩虹, 特别的好看。玲玲问道:“丹丹姐, 你知不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丹丹说:“彩虹的形成是由于刚下完雨, 空气中有许多小水珠, 太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 使光产生了折射和反射, 形成色散。我们背对着太阳光, 就能看见彩虹。”玲玲接着说:“照你这么说, 我可以自己造彩虹了。”丹丹说:“那你说说怎样造彩虹?”玲玲说:“赶快回家, 我做给你看。”于是两人快步走到家里, 玲玲拿着家里的浇花壶, 在天空中不断喷射小水珠, 然后背对太阳观察, 果然发现一道小彩虹。

3.生活处处有题材 篇三

周玉华,女,江西省金溪县实验小学教导主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抚州市小语学会成员,县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从教以来,参与国家、省、市、学校多个课题实验。辅导青年教师参加县、市优质课竞赛分获一、二等获。撰写的论文多篇在国家、省、市评比中获奖。《寓环保教育于语文教学中》《别低估了孩子》等论文在省级刊物中发表。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流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的确如此,没有生活,写的文章也只能是空洞无物,毫无可读性,一篇好的文章肯定来源于生活。

《教室里的“不速之客”》这篇习作就是小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用心感悟,让不经意的事变成了他笔下的习作。本篇习作值得赞赏的有以下两点:

一、心到眼到细观察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对于蜘蛛的无意闯入,小作者充满了好奇之心,用他敏锐的双眼观察着蜘蛛。“只见它身穿褐色的衣服,像歌唱家的燕尾服一样,圆滚滚的大肚子上长着又细又长的脚,很可爱哦。”这是作者看到的蜘蛛的样子。

“可能议论声使蜘蛛感到害怕了,它快速地爬到了高高的墙角上一动不动”“慢慢地,蜘蛛离我们班的‘学习园地’越来越近了”“咦,蜘蛛怎么不爬了?看来这个小家伙真的是累了”。蜘蛛的一举一动作者是那样尽心地关注。由此,作者把留心观察到的情景写下来,读后使人感到真实可信,如同亲眼看到一样。

二、童真童趣露真情

在成年人的眼中,蜘蛛这种小动物别说喜欢,就是不讨厌也已经够意思了。可在小作者的眼中,却是那么的可爱。首先从文章的题目“教室里的‘不速之客’”中的“不速之客”就不难发现,作者称蜘蛛为“客”。其二在对蜘蛛外形描写中也尽显其可爱之处。其三文中小作者对蜘蛛的“担心”、“加油”、“悬着的心放下来”等一系列心理描写也让我们感受到小作者对蜘蛛的喜爱之情。特别是写当蜘蛛快爬到贴红花的地方时,小作者将自己和同学特有的真情流露出来,充满了童真童趣,不用技法,没有华丽的词藻,然而其中缓缓流溢着对蜘蛛的喜爱之情。

4.生活处处有雷锋 篇四

小学生作文大全

纵古观今,虽生活中处处有阳光,但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感受到阳光的存在。那些没有坚定信念的人,最终得到的只有黑暗。那些在地震中丧生的人大多是缺乏坚定的意志和求生的欲望。而那些最终获救的人都是对生充满了执着的信念才让他们有顽强的意志力,从而又重见天日。

每个人都有遇到困惑的时候,我常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有时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偶然把它搁置几天,再拿出来做就会豁然开朗,迎刃而解了。有时我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我就满脸愁容,但旁人的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暖融融的问候,让我欣慰不已,有如见到明媚的阳光。

5.生活处处有阳光 篇五

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其实,生活中一丝会心的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善解人意的动作,都会给人以沐浴阳光的感觉。”

(一)一丝会心的微笑

我想大家在中央一台看到过这样一则广告:一对情侣买了一瓶矿泉水,上了火车,就在火车要开动的时候,女孩突然间看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汗珠像水一样从脸上躺下来,他是多么需要一瓶水啊!女孩留意了,停顿了,怔住了,她不假思索的把那瓶水递给了老爷爷,这是他抬起来,一个粲然的微笑把我怔住了,我坐在电视机前,回想着我以前,为什么我看到垃圾不能随手捡起来呢?为什么我浪费水的时候不能留意一下那些困苦的农民呢!电视机前的我顿时面红耳赤„„

是啊,同学们,当我们浪费一丝一毫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留意一下别人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呢?

(二)一句温馨的话语

上了大学的姐姐无时无刻不再想家,打一个电话,不舍得,太贵了,回一趟家,看望父母,还是不舍得来回就要50元钱哪!每当妈妈想姐姐的时候,总不肯打电话,有时实在忍不住了,发一封短信给她,有一次,当姐姐过生日的时候,在电话机旁犹豫不决,最终还是拿起了手机要发短信,这是在一旁的我终于看不下去了,“妈妈,打电话问问姐姐吧!”妈妈终于拿起电话,拨通姐姐的号码,“喂”,那分明是姐姐的声音,妈妈却哽咽了,我分明看到妈妈热泪盈眶,“潇,吃好穿好啊!别觉得委屈,咱该花时就花,甭嫌浪费,过好啊!”我听到了电话里姐姐的颤抖声,后来,我看到了姐姐的空间里的一篇日志:“不知为什么听到妈妈的声音,总会鼻子酸酸的,可在那次生日的时候,我知道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爱是一丝丝牵挂。

(三)一个善解人意的动作

放假时,家里人带我回老家,汽车上人很多,但我一眼看中了一个空座,紧接着走了很多人,“爸,这个,妈,这个,哥哥你坐这儿,姐,这儿。”我的声音传遍了每一个角落,人们齐刷刷的朝着我看,我的脸顿时红了,这时上来一个老人,可座位都已经满了,她用乞求的目光扫了公共车里面的每一个角落,希望有一个热心的人让她一下,“你„„快到了吧?”老人害羞的向一个年轻人讨座,但年轻上根本不理她,这时,汽车里的喇叭响了:“齐鲁医院到了,齐鲁医院到了,老人用期望的眼神瞄准了我,我羞愧的一躲,这时,意外发生了,老热一下滑落在地,我一下怔住了,突然一个孕妇站起来说:“大娘,你坐这吧!”“哎,谢谢你啊!”“不客气。”我下了车,回想刚才的一幕幕,都感觉好羞愧,为什么那个让座的人不是我呢?

其实,当你想到“阳光”这个词的时候,一霎那,就会浮现出灵感:

爱,就在一瞬间!(阳光给人以温暖!)

6.生活处处有语文 篇六

——题记

语文是我们的国语,它代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当我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时常会有一种自豪感。只因为,它代表我的祖国,代表了我的民族——中华!

有好多同学有和我一样的同感,自豪。但也有好多同学奋力的学习语文,成绩却总是不怎么理想。因此,好多同学就对语文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其实,语文在我看来,想学好并不难,想学好又有困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我们在学习一篇古文,熟读一篇优美的文章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要更加深入的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蕴含了什么样的道理,交给我们什么样的精神。而不是一味的读熟,将上面陌生的字词背过就匆匆转变,学习下一篇文章。

有好多同学认为,上语文课枯燥无味,但只要你听进去,学进去,就会觉得语文其实并不难,相反还会惊叹我们的汉字多么的神奇和博大精深。汉字有好多好多,多的数不清楚,我们认识的汉字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汉字激励着我们要学习的更深,更好。字词可以产生优美的诗句,可以创造优美的文章。文章可以让一个人达到一种高的境界,文章不仅可以赏心悦目,还能教给我们许多道理和精神。总之,语文——好科目!

学习语文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学好语文首先基础知识要扎实。那最基础的就要数汉字了。当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要把不会的汉字做好标示,然后再去询问老师家长,不过,我的意见最好是自己查字典,自己找到答案往往会记得更加牢固。当在身边没有老师家长和字典的时候,把汉字先记在一个本子或者纸上,不要为图方便自己乱读或者放过去读下面的文字。如果有时间,可以和我一样去专门弄一个汉字本,将不会的汉字记录下来,时常的去复习复习,也是不错的选择。

写好文章,首先要学会积累。在读到一些优美的诗句,片段,都可以记录下来,以便以后再写作文的时候用到。我们学习语文课,也有好多可以应用到作文中。像:“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分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等有好多优美的句子等着你来收集。

7.生活处处有雷锋 篇七

笔者在进行科学课教学时, 结合教材特点和《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科学。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问题中感受身边的科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问题来自于生活。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 发现和提出问题, 是科学课标对小学阶段提出的具体目标。在实际教学中, 我注重让学生从问题中感受科学的存在。例如:在教学《玩具里的科学》提出我们感兴趣的问题这一环节中, 在学生体验玩具的乐趣和描述玩具的特点之后, 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这一活动中, 学生提出的问题慢慢从玩具转移向其他方面, 我引导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有没有你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其中有个孩子是这样说的:“为什么我用木棍搅水, 从一个方向换向另一个方向时, 很费力?”这个孩子提出的问题, 已经很好地把身边发生的事与科学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我鼓励了这个学生, 在他的启发下, 孩子们又陆续提出“为什么小草的叶子不沾水?”“为什么皮球一拍就会弹起来?”“大轮子的自行车和小轮子的自行车一起走, 为什么大轮的自行车行进的过程中蹬得慢, 小轮子的车子要蹬很快?”我惊异于学生的提问, 三年级的孩子能竟提出这样深奥的问题。我问了那个提出自行车轮子问题的孩子, 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孩子回答我说:“这是因为爸爸骑了大轮自行车, 妈妈骑了小轮自行车, 他坐在妈妈自行车的后座上观察到的, 但不知道是为什么。”孩子天生就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 合理利用孩子的这份好奇心, 鼓励他们提出与周围事物相关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抓住教学时机, 感受身体中的科学

我们的身体中有科学吗?有, 只是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 在三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中, 就告诉了我们许多身体中的科学。在教学中, 我抓住这一时机, 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在《我们的身体》一课中, 通过观察我们的手、眼、耳、鼻、舌、牙等器官, 研究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当学生了解到:手之所以可以这么灵活是由于手由很多小关节组成的缘故;睫毛有抵挡灰尘的作用;耳朵中的耳郭只是耳的一部分, 负责收集声音的时候……孩子们在课堂上发出惊诧的声音, 他们告诉我:身体中的科学太神奇了。

在《骨骼》、《关节》、《肌肉》几课的教学中, 学生们更充分地感受到了身体中的科学:在《骨骼》一课的教学中, 学生了解到身体的骨骼由206块骨组成, 身体的骨骼有支撑身体、保护内部器官和运动的作用;在《关节》的教学中, 学生了解到了人体的六大关节, 认识了关节的活动方式, 知道了如何使我们的关节更灵活;在《肌肉》一课的学习中, 学生了解了人体比较重要的肌肉名称, 肌肉拉伤后如何正确处理。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了解了我们身体的科学, 孩子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在教学中我始终结合孩子自己的身体进行:比如说在教学《关节》和《肌肉》时, 我组织学生指着自己的身体说一说关节的名称, 小组内互相指认身体中的重要肌肉及其名称。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抓住时机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把科学应用到生活中

小学科学学习的价值在于,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在实际教学中, 我始终把这一理念贯穿在课堂中。每次在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束之后, 我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把学到的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一课时, 学生掌握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知识。针对这一知识点,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冬天在装暖气片的时候, 为什么把暖气片装在墙面的底部?当我把墙面底部装有暖气片的图片展示给学生时, 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 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回答:是由于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原因。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科学知识更紧密地与生活联系起来, 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这个道理?”学生开动脑筋又想到了:厨房里的抽油烟机要安置在灶台的上方;夏天开空调时, 空调的吹风口要向上, 这样吹出的冷风会快速下沉, 使整个房间凉快起来……这样, 学生自然而然地把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体会到了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8.生活处处有语文 篇八

一、在语言交际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这就注定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根据这个要求,实践中我鼓励学生在与进行语言交流时注意正确使用文明语言,并留心倾听别人的语言,对其好的、美的语言加以吸收,对其不好的、粗俗的语言予以舍弃。比如社会上一些文明礼貌用语、校园里一些洋溢师生亲情和同学情谊的话语,都提醒学生记载下来,揣摩品味,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成熟度,增加自己的语言美感,努力达到新课标口语交际的总体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二、在课外读写中学习语文

在新课标环境下老师不再是“教课本”,而是“用课本教”,也就是说师生的阅读视野要有大的拓展,在课外读写的广阔天地中有所作为。

1.开展好读书读报活动。开学初,我即根据新课标的推荐书目和语文教材的指定阅读书籍,要求学生或买或借,在每周的语文阅读课上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还推荐学生订阅了《中学生报》、《语文报》,我自己也将平时读书读报时发现的好文章好语句摘抄给学生共享,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要求学生阅读要与积累相结合。“初中生必背古诗文”一定要做到能脱口而出、随手写出,此外还要背一些自选的“古代经典名句”。这样,学生初中毕业时,肚子里就装了100多篇古诗文和100多则中外经典名句,使学生的语文功底不断加厚,语文能力逐步加强。

2.课前几分钟进行的短小语文活动。如读一首小诗,讲一个小故事,唱一支好歌,抄一条名言,记几个条成语,发布一条新闻(包括学校新闻和班级新闻),发表一篇一分钟讲演,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读写中既重视文内功,又重视文外功。文内功指的是写作的方法技巧,文外功主要是思想感情、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文外功,一是千方百计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使之具有说、写的素材和内趋力;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知识的积累是有用的经典性、哲理性的文化精华。积累,一是记在本子上,二是记在脑子里。为此,我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个课外笔记本,记下自己的生活素材和知识素材。同时也重视训练学生的“背功”,以做到“下笔如有神”。这样做,使学生的思想和感情比较丰富了,说、写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充实。

4.既重视写的训练,又重视说的训练。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各种说的机会,如讨论、辩论、讲演等,以提高他们的口才。

5.既重视写,又重视改。这里的改,指的是学生的自改。自改的方法有:集体批改示范,四人小组批改,二人互改,小组评改竞赛等。自改与互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6.作文与练笔的命题,尽量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或社会生活,让他们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三、在各学科中学习语文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学好其他学科又可以反过来促进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科教材措辞的严谨、内容的条理,都是大可值得学习借鉴的,几何证明题的逻辑性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像英语中与汉语的不同构成方式、语法习惯,都对开拓学生视野大有裨益。

四、在影视中学习语文

影视是学生喜爱且经常接触的。电视新闻的规范语言,电影、电视剧的剧情结构、语言风格、背景材料,等等,引导得法,都可以变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极好教材。我就要求学生在收(观)看影视之后的观后感中不但要记故事梗概,还要记好的台词语言,并尽量用自己的风格语言来进行评述。

五、在网络中学习语文

经调查,我班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我提醒学生根据学习的要求适时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助进行监督,还要求学生将查找的资料打印出来,以与大家共享。如“探索航天飞机”和“追寻人类起源”两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求学生从网络中查找并下载资料,再将这些资料编辑整理,与大家交流。

六、在班级、学校的各项活动、会议中学习语文

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在班级,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少不了学生的参加。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当然都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这都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机会。在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中学习语文。

“学以致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用到语文:一个招牌、一条标语、一则广告……小到请假条,大到法律文件,语文几乎无处不在。要让语文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前提就是要学好语文。在“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实践中,我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去搜集广告语、公司匾额、产品说明书、对联、报刊病句、荧屏错别字等,然后加以筛选、梳理,整理成各种门类的小册子,还组织了一次活动汇报会,同学们生动、风趣的演讲,让大家都感受到语文实践的无限乐趣,学生自然也不再觉得学习语文是枯燥的了。

“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的领域拓宽之后,语文学习的资源更丰富了,我和我的学生们也深深感到语文课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9.生活处处有语文 篇九

语文,是我们使用和学习汉语的工具。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经久不息的关键;它既流淌在我们华夏子孙的血脉当中,也溶入在所有中国人民的生活之中。

现在,打开门走在街上,那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各种广告,无不是语文知识的产物。像运用同音字制作的“衣衣不舍”‘“骑乐无穷”和“以帽取人”;运用对偶手法的“朋友一齐干杯,知己为我陶醉”、“品味迎客松,独领中国风”以及“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喜迎奥运”这种改编歌词的写法……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之中,有许多名人志士的诗词。它们有的脍炙人口,像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有的感人肺腑,比如王昌龄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文天祥的“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的缠绵悱恻,像陆游的“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10.生活处处有科学 篇十

可是乒乓球拍完好无损,但是乒乓球已经被压的深凹下去了,看到这个球我心灰意冷,原本想和弟弟去打球的心情也淡化了不少,于是随手一扔就不管它了。我松开手时,看着半鼓起的乒乓球,不禁想起了之前老师在科学课上所讲的热胀冷缩的原理,我的好奇心大起。于是实验开始了。

我先准备一盆热水,烫极了,心想:“这温度够了吧?”。然后把扁了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过了一小会儿,乒乓球居然鼓了起来!我把乒乓球从水中捞出来之后往地上一扔。竟然还能活蹦乱跳,跟新的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我查了查百度,上面写着原因:因为球内的空气遇热就会膨胀,像是一只无形的大手把扁的地方给“支撑”起来。空气遇冷就会凝结,凝结之后就会稍微变小,物体也会随着变小。说明又举了一个例子,说:热胀冷缩这一有趣的现象可不光是让乒乓球变鼓、变小而已,如果一热一冷结合还有大威力呢!比如有人被困在一个被大石头封住的山洞里出不去,他只要先用火把石头烧得很热,再冷水浇到石头上,石头就会自动裂开,反复几次,石头就彻底粉碎了。

1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篇十一

关键词:联系生活;化学常识;化学物质的妙用;化学实验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6-0077-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6.032

进入初三,学生开始接触到一门新的课程—化学。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呢?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因为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让学生感觉这门课离我们其实很近,不是脱离实际深奥难懂的,学习化学很有用,很值得学。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为人类提供生活必需品,生活中很多常见现象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很多化学物质有妙用,可以使我们生活更加美好,化学实验的有些仪器也可以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自制等等。下面就这几个方面,简单谈一谈:

一、 化学为人类提供生活必需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趋密切。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衣、食、住、行又离不开物质。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跟化学有关系。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粮食、蔬菜、水果等,都是天然的化学物质。我们生活必需的纸张、洗涤剂、调味品等很多又是以天然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得来的。更多的物质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用化学方法由人工合成的,如化肥、农药的出现,使农业增产;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现代化学的发展,研制了很多新的药物,抑制了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很多。

众所周知,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许多元素。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这些元素各自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钙元素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铁元素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氟能防治龋齿等等。这些都说明化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用化学常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学习了化学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常见现象是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的。

学习了燃烧的条件我们就知道,篝火晚会上之所以把柴火架空,能使火焰烧得更旺的原因是架空柴火能使柴火接触到更多的氧气,使燃烧更充分。学习了中和反应的原理,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吃皮蛋要蘸醋。原来制作皮蛋的过程,用到了一些碱性物质,而醋当中含有酸性物质—醋酸,能和皮蛋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使皮蛋更加美味。学习了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喝了雪碧、可乐之类的碳酸饮料,我们容易嗝气。原因是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喝进胃里的饮料,由于受热,使原来溶解在饮料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了。学习了金属腐蚀的条件后,我们就知道,生活中的铁制器具为什么容易生锈,我们可以通过洗净晾干,涂油等一些简单的方法,来防止铁制品的生锈。学习了金属活动性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不能用铁桶装农药波尔多液,原因是铁会和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从而腐蚀铁桶。学习了酸的性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铝壶中的水垢可以用家里的食醋代替盐酸来去除,但是又不能用食醋浸泡铝壶过长的时间,因为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醋酸将它们溶解后,会继续和铝壶发生反应。

另外学习了相关知识,我们还能解释为什么会有酸雨、温室效应,如何来防治酸雨和温室效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妨也给学生留些悬念:卤水点豆腐的秘密是什么呀?我们到了高年级,学习相关知识后,自然也会解释了,这样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 化学物质的妙用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化学物质的妙用,使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进一步的理解。比如,在讲食盐的时候,除了让学生知道食盐的一般用途之外,还可以介绍一些生活小常识:早晚各用淡食盐水漱口一次,可保持口腔内的卫生,消灭病菌,不易得疾病,且使嗓子舒服清亮;唱歌之前,喝点淡食盐水,可以避免喉干嗓哑;油炸食品时,在油锅放点食盐,油不会外溅,点油灯时,油里放点食盐,不但省油不冒烟,且能增加亮度;家具用的时间久了,上面的脏东西不易去掉,这时可先用食盐水擦一遍,再用热水擦一遍,家具立刻干净显新;衣服上沾有少量血迹,如果用水洗不净,可在血迹处放一些食盐,几分钟后,再用肥皂揉搓,用凉水漂洗,可洗去血迹。

再比如讲醋酸这一内容时,可以给同学介绍一些小窍门:喝点醋,能预防痢疾和流行性感冒;喝点醋,能醒酒;鱼骨梗喉,吞几口醋,可使骨刺酥软,顺利咽下;煮排骨、炖骨头或烧鱼时加点醋,不但能将骨头里的钙、磷、铁等溶解在汤里从而被人体吸收,而且还能保护食物中的维生素免被破坏;切过生鱼、生肉的菜刀,用醋抹一下,可除腥味。

大家都知道,蔬菜上残留大量的农药,如果不清洗干净的话,长期食用,对人们的身体损害是非常大的。那么如何吃放心的新鲜蔬菜呢?我们学习中遇到的碳酸氢钠即小苏打,除了在蒸馒头时能发挥它的用武之地,这时候也派上用场了。在一脸盆水中加入二匙小苏打,然后将蔬菜浸泡其中五至十五分钟,再用清水冲洗数次,就可洗去蔬菜上的农药了。

诸如此类的知识,学生了解后,自然就觉得其实化学是如此的贴近生活。

四、 有些化学仪器和药品也来源于生活

有些实验的仪器,我们可以利用生活废旧物来制作或代替。比如固液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或氧气,不需要加热的实验,我们可以取生活中的注射器来代替分液漏斗,随时方便添加液体药品,也能控制所加药品的量;收集气体的集气瓶,我们可以用密封的塑料袋代替。

实验的有些药品也可以从生活中获取。比如制氧气所用的二氧化锰催化剂,我们可以用红砖粉末代替;有些蔬菜花卉,如紫卷心菜、牵牛花、月季花配合酒精溶液,还能用来制酸碱指示剂。

综上所述,只要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不难发现,学习化学的用武之地非常多,自然觉得化学很有意思,很值得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美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胡美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化学(九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化学(九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2.生活处处有雷锋 篇十二

《生活中处处有信息》是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七年级 (上册) 第一章《搭上风驰电掣的列车——信息与信息的处理》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是学生进入初中课堂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节课, 它与小学信息技术的内容有所衔接, 对于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的新知识点是讲授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的特征, 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认知水平。通过游戏活动、案例动画欣赏的学习, 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的重要性质, 认识到信息是无处不在的。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踏入初中学习的七年级学生。学生们好动且求知欲强, 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的特征, 通过活动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将这一系列活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提升, 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师设置的活动中来, 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轻松、快乐, 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点燃学生们头脑中智慧的火花。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什么是信息; (2) 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欣赏《孙膑减灶诱庞涓》的F lash动画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使他们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 以及理解信息的特征。 (2) 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 深刻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游戏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辨别信息、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案例、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认识信息的特征。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活动实践教学法。

●教学设计过程

1.创设情境, 引入主题

教师通过课件的形式, 向学生展示、欣赏几幅生活图片 (如下图) 。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身边生活的图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提问:以下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分别有什么启示及作用?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身边生活常见、熟悉的标志。通过提问,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小结: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的思维领域之中。在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 以及人们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也在向我们传递着各式各样的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引出信息无处不在。画龙点晴, 引入本课的主题——生活中处处有信息。

2. 实验尝试, 认识信息

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准备矿泉水、雪碧、酱油、可乐4种液体, 在每张学生桌前, 分别放4个一次性塑料杯子, 分别将这4种液体倒入4个杯子中。

教师让学生品尝或根据液体发出的某些信息, 鉴别这4种不同液体, 并说出鉴别的方法, 将鉴别的信息填入表格中。

在结束实验尝试活动之后, 教师小结:信息通常是以文字、图像、图形、语言、声音等形式呈现。人类通过信息的传递认识各种事物, 借助信息的交流沟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互助合作, 发展生产, 从而推动社会前进。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活动, 使学生亲身体验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处理信息的, 也深刻认识到信息的概念。

师:在刚才的实验尝试活动中, 同学们想必利用各自的妙招, 如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 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4种液体的信息;或是根据液体的颜色、气味、特征等方面来鉴别液体的信息。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 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 如何获取信息呢?

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 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师:请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情况, 举例子说明。

生:显微镜、电话、网络……

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 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时空限制, 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摄像机、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 使人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所以, 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实践探究活动, 掌握信息的特征, 以便更好地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小结获取信息的手段以及作用, 导出本课的难点内容——信息的特征。

3. 实践活动, 掌握信息

活动一:欣赏《孙膑减灶诱庞涓》F lash动画故事。

向学生播放《孙膑减灶诱庞涓》F lash动画故事, 并引导学生在观看之后, 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 (1) 孙膑以和假象迷惑对手, 让对方误以为齐军士卒大量逃亡, 不堪一击。

(2) 故事中的“炉灶”、“树”、“文字”、“火”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后, 回答问题。

生: (1) 佯作败退;炉灶减少。

(2) 炉灶减少反映士卒的减少;树是文字信息的载体, 火传递发箭的命令信息。

师:从刚才的案例中看出, 孙膑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是因为他掌握了信息的特征:可伪性、依附性、可传递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案例问题中认知到信息具有可伪性、依附性、可传递性。

活动二:交流、讨论肖伯纳“一个苹果交换”名言。

师:英国现实主义戏剧家肖伯纳的一句名言“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 两个人交换了苹果, 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在一起交换了思想, 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这句名言反馈了信息的哪条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后, 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使他们从讨论中获知信息还具有共享性的特征。

活动三:“快乐传真”游戏。

准备工作:用黑色墨笔把将要进行游戏的信息写在一张卡片上。

游戏规则:请十名学生上来, 第一位学生将卡片上的文字通过写、比画、画等形式传递给另一位学生, 依次类推。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 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信息还具有其他特征。

师:通过这一场快乐的游戏, 我们可以了解到信息还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生:……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巩固对信息特征的认识。

活动四:事例分析。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一则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通知。通知略。

师:这则通知要求我们全年级班干部9月12日开会, 是否有效呢?

生:……

〖设计意图〗将学生生活事例引入活动, 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使他们更容易理解信息的时效性。通过提问, 引导学生注意观看“通知”落款时间, 引出信息的又一特征——时效性。

活动五:谈谈“你我身边的虚假信息”。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 开展讨论, 谈谈“你我身边的虚假信息”。

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事例或网络上的遭遇向其他学生讲述, 彼此交流经历。

师:通过大家刚才的讨论与交流, 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人类感知、接受、识别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因而对信息的识别总是不完全, 会形成认知“伪信息”;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错误, 产生传递“伪信息”;有人出于某种目的, 故意制造虚假信息, 造成人为“伪信息”。因此, 我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 要注重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筛选, 要有效防止信息的污染。

〖设计意图〗在讨论活动过程中,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 学会通过与他人交流获取知识。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理解信息的可伪性。

4. 小结归纳, 深化信息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小结本次实践活动的情况, 要求各小组组长将本组组员在本堂课中参加实践活动学习的情况反馈, 将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填入相关评价表中。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评价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认识自我, 也使本次评价过程达到公平、公正、公开。

师: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 认识了信息、利用信息、并且发展了信息, 信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它可以被重复使用, 可以被共享, 还可以被扩增。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的总结, 使学生巩固了知识点。

5. 拓展练习, 运用信息

师:请同学们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拓展练习。

13.生活处处有语文 篇十三

看,街上的神奇文字是语文的标志!不管是大街还是小巷,都布满了文字:店名、站牌上、小广告上、甚至人们的衣服上。小小的文字无处不有,文字还能够神奇的使用,一些理发店名经过语文知识为:艺剪【一见】钟情,一些饭店名经过语文知识为:留【刘】得【德】华。文字是中国的瑰宝,也是语文的象征!语文在街上的文字中!

看,人们的语言是语文的标志!每个人都要认识语文上的字,不然就是文盲了。人要说话,说出的一语一言,当然也离不开语文,没了语文,世界万物就没了名称,人类就说不出完整的话,就过不了完整的生活,语文在人们的语言中。

看,电视上的东西是语文的标志!打开电视机,就像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万花筒,如果你只对日本动画片和电视剧感兴趣的话,那么必须从中吸取不少营养。在电视上学习普通话,有语法规范、语音纯正的新闻节目,有简便愉快的歌舞游戏版块。那里有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有比课堂上更广阔的天空,这些无不和学好语文知识息息相关,语文在电视上的东西里。

看,好的表达是语文的标志!有时请假写请假条,给教师交一份检查,假日到了给亲朋好友的贺卡文字上的祝福。读一份说明书,看一份招人启示,读一份寻人启示、寻物启示,都离不开语文,语文在好的表达中。

14.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篇十四

很多人都认为科学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物,其实,这个观点真是大错特错。大家只要多留心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往往就会发现一个科学原理。说实话,我本来也有和大家一样的观点,但自从那件事之后,我可就是“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忠实推崇者。

记得那天,我不小心把茶水泼到了衣服上。没过一会儿,就形成了恼人的茶渍,于是我准备洗脏衣服。我把洗衣盆的衣服拿了出来,呀,还真是够脏的。我曾听妈妈讲过:茶渍可是很难清除的。天哪,洗干净这衣服得花多大功夫,可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相信只要我加倍努力一定可以成功。我开始疯狂的去找去除茶渍的方法,因为我不知道哪种方法可行,就挑选了四种方法分别试验。这四种方法分别是“柠檬去除法”、“甘油加鸡蛋黄法”、“去渍牙膏法”、“超浓盐水浸泡法”。第一种方法是我从一本杂志上找到的,据说是一些家庭主妇常用的方法,属于常用型。第二种方法和第四种方法都是我从网上找到的,都是网上出现频率最高的。第三种方法是热心的邻居大妈告诉我的,说是特实用。

开始试验了,为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误差,我找了四块完全相同的白布,又滴上相同剂量的茶水,分别放入微波炉烘烤相同时间,这样就形成了茶渍。我拿出第一块白布,首先用第一种“柠檬去除法”试验,我把白布平铺好,柠檬榨成汁,把柠檬汗均匀地覆盖在茶渍上,十分钟后再放入洗衣粉的水中搓,我一边搓一边观察,那么大块的茶渍竟然一点一点变小了,更神奇的是,茶渍不一会就消失不见了。嘻嘻,旗开得胜,第一种方法成功。

该第二种方法了,那是“甘油加鸡蛋黄法”,我同样取出白布,又把甘油和蛋黄同时放入容器里进行搅拌,之后涂抹在白布上,放入洗衣粉水中搓洗,没想到,茶渍仍是一尘不变。第二种方法失败。

第四种是“去渍牙膏法”,我把去渍牙膏涂抹在白布上用力用牙刷刷,半小时后放入洗衣粉水中,搓了又搓,哈哈,茶渍明显变淡了,但并没有完全清除。

最后一种“超浓盐水浸泡法”的试验结果跟第二种方法一样,失败了。看来网上流传的好方法不一定可行。网络真是不可盲目随从。

经过对比,我用了试验效果最好的“柠檬去除法”洗满是茶渍的衣服,结果茶渍自然是一扫光了。事后,我又查了资料,发现我在洗衣服、做试验的过程中运用了两个科学道理。

首先是“柠檬酸”和“茶碱”的酸碱平衡作用,这样的方法去茶渍当然是最好的了。其次是去渍牙膏本身的去渍能力和牙刷起到的摩擦力作用,这样茶渍当然明显变淡。

15.实现广播时段处处有黄金 篇十五

一、投特定人群之所好, 办对象性节目。

一般来讲, 广播非黄金时间是指每天上午8点到11点, 下午1点30分到5点。晚上7点以后虽然好于前两段时间, 但收听人群也基本被电视媒体占领。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统计, 白天非黄金时段的收听人群主要包括:全职妈妈、老人、盲人以及食杂店或超市内的个体商贩等等。晚上收听节目的听众基本是农民工、打更人员以及大学生等。由于不具备中央台站位高、可用资源广泛等特点, 地方台可以针对调查结果, 将收听对象的特点与广播媒体的特点结合起来, 投其所好, 播发一些他们喜欢和关注的内容, 力争使广播成为这些人群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务工具。比如无论广播的黄金时段还是非黄金时段, 出租车都是绝对的广播阵地, 对于乘客来讲, 应该尽量安排一些快捷、简短、休闲的内容, 尤其每逢整点, 播发最新的国内外和当地的快讯。而对于司机而言, 他们关注的是路况信息, 可以在上午整点新闻后加播路况信息。同时他们所喜欢的还有休闲娱乐的内容, 比如说幽默故事, 搞笑主持, 天下奇闻趣事等;上下午非黄金时间的收听人群基本是生活节奏比较慢, 主要精力投放于打点居家生活的无业者和不能脱岗但又少有顾客的个体经营者, 针对他们, 上午的板块节目可以容纳健康类节目 (老年听众) , 生活服务小贴士、超市价格时时报 (家庭主妇) , 旅游节目, 为盲人搭建交友平台的盲人俱乐部, 以及创业故事、天下奇闻、本地趣事 (食杂店和菜市场经营者) , 同时在上午十一点左右还可以开办法律节目。纵观2009年广播收听数据, 在收听总量及结构稳定、车上收听率增长有限, 优势电台和优势频道领先地位难以彻底撼动的情况下, 部分电台在传统的非高峰时段播出谈话/互动类节目, 开发了时段资源, 提升了频道收听率, 开辟了电台收听率新的增长点。谈话/互动类节目的收听率拉动作用, 必将成为广播电台经营和研究人员值得关注的现象。

一般来讲, 非黄金时间的收听群都是相对弱势, 他们更需要关心和帮助, 对此牡丹江新闻广播魅力之声特别策划并推出《心愿树》专栏:种下一棵心愿树, 新闻广播记者爱心大使为您浇水, 培育。本着“服务民生, 打造群众广播”的目的, 记者帮助很多人解决了心中的困惑和生活的忧虑, 比如说为外地打工者找到了离家出走近一个月的孩子, 比如说艰难抚养白血病儿子的坚强妈妈于迪, 比如说打击盗版书支持公益事业却无力坚持下去的七旬老人, 比如说因生下女儿被婆家抛弃想要寻求法律援助的落难母亲, 比如说帮助现实生活中的“白云黑土”实现旅游梦, 比如说帮助海林五姐弟找到了出走十六年杳无音讯的老父亲等等。

但无论对象性节目涉及哪些内容, 本地自制节目一定要结合广播特点尽量直播和互动, 请相关人员做客直播间与听众直接对话或尽量采取电话连线形式, 比如说本地正在发生的新闻一定要记者连线直播间时时播报;比如说市场菜价, 就可以聘请一些生活经验比较丰富、语言能力比较强的老大妈在市场连线直播间报菜价;创业故事还可以连线当事人传授致富宝典并随时解答听众咨询。

二、扩大社会影响力, 让不具备收听条件的人员一样与节目同频共振。

一般情况下, 地方媒体广播尤其是新闻广播逢整点都有新闻快讯, 而每天上午8点到11点新闻播出时都是上班族听不到节目的时间。对于党政机关, 牡丹江新闻广播在2009年改版时采取的方式是, 每条新闻主持人通过连线事件知情人、主要是职能部门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 在直播状态下, 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直接和主持人对话, 直播过后, 当事人还可以通过广播网搜寻自己在广播里被采访时的风采, 以此扩大新闻广播在政府部门的影响力。

对于公共场所, 比如有条件的大型商场和公园, 广播媒体可以在每天上午选择一段固定时间, 与他们开展联办节目直播, 在公共场所播发自己的频率广播;新闻报道策划很多都涉及社会公益活动, 如何让系列策划主题更突出, 持续时间更长, 更具影响力?媒体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成立群团组织, 使活动参与者始终保持期盼性。2010年4月, 《欢乐童年》节目成立“牡丹江新闻广播红领巾广播站”, 吸纳各小学优秀记者和小主持人参与日常节目制作并在各学校播出该节目, 同时以红领巾广播站为组织者经常性开展主题公益活动。不仅给孩子们搭建了服务社会、增长见识的平台, 更重要的是“牡丹江新闻广播红领巾广播站”这一品牌逐步深入各学校和学生家长, 让成员找到归属感和期待感, 从而也树立了栏目的品牌。

对于产业工人, 媒体还可以结合相关政策和一段时间的社会大环境结合媒体特点找到广播媒体的生存空间。比如说值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期间北京市的一家广播频率恢复了工间操的广播时段。不仅在奥运会举办地北京, 在我国很多地方, 都把全民健身日演变为健身周乃至健身月, 类似工间操展演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热闹展开。广播体操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的回归, 既需要示范性的展示, 更需要保持普遍性和长期性。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 办哪些节目, 在内容为王的媒体时代, 必须落实“新闻媒体三贴近”原则, 凸现广播媒体的地域性和贴近性, 才能让听众在非黄金时段同样锁住频率, 实现广播时段处处是黄金。■

16.生活细节里,处处有商机 篇十六

先强调一下,以下内容绝对可行,有朋友去年春节亲自实施过,稳赚哦!

小李姑娘是一家数码照相馆的小老板,去年春节,她联系了本地一家五星级酒店,谈成这样一项合作:年夜饭当天凡在这家酒店就餐的客人,每桌赠送7寸全家福+精美相框一个,加洗一张15元(酒店提成5元),如果要相框,就是30元(酒店提成5元)。

大家都明白了吧,春节吃团圆饭的都是几家子一起聚的,送一张哪够啊。还没遇到不加洗的,有的一次加洗十多张。自然就赚了。

设备:数码相机一部(像素自然要高点的),相机架,相纸若干,打印机,笔记本电脑,精美相框若干(成本2.5元以内),赠送的照片10分钟之内送到。能赚多少,朋友们自己算吧,这家酒店有30多间包房,那天全满,中午、晚上两餐,小李净挣了3000多元哟!

工作时间也不长,就那么几个小时。不过就是在别人大吃大喝的时候,你要辛苦地忙碌一下咯。

这个赚钱的方法也适用于中秋节哦。

格子店的升级版:出租“爱格”

任何人只要花上一点租金就可以成为格子店的主人,寄卖特色物品,并且无需自己亲自经营。格子店有扎堆的趋势哦,所以创意是关键!

“爱格”的本意就是“存放爱情的格子”,出租对象是单身男女。格主租下“爱格”后,可把自己的照片和个人爱好放于格内,让别人来发现自己,寻找爱情。但个人资料、联系方式只有店长知道,只有当对方有意于“爱格”格主并出示自己的资料时,店长才可牵线搭桥。

开设“爱格”是冒着一定风险的,要对格主负责,与别的格子不同,租金是格主“撤柜”时再付。

丽蕾小姐在自己的小店里推出了“爱格”服务,最初的想法是让该店增加特色,没想到一试还真撮合了一对。一名姓孙的女孩子就是通过“爱格”找到了男友。孙小姐说,她通过朋友介绍,抱着试试的想法租下了一个爱格。一个月后,她现在的男朋友阿坤到该格子店买东西,看到“爱格”中孙小姐的照片,认出是他的小学同学,于是,阿坤便通过格子店的租户联谊活动,向孙小姐发起追求攻势。经过近半个月的努力,孙小姐和他确定恋爱关系。当然,孙小姐一个月230元的“爱格”租金则由阿坤支付了。

一块钱也能当老板

1、卖肥土:城里的人爱养花,但城里到处是钢筋水泥,养花的肥土很难找到。如果身上有一元钱,可以买一扎塑料袋。再去野外收集些腐叶土、污泥等,一袋一袋地装起来,拿到城里的菜市场去卖,一元钱一袋,生意会意想不到的好。

2、卖易拉罐野花草:收集10个易拉罐,再到郊外挖些野花野草,连根带泥装到易拉罐中,一个小小的可爱盆花就出现了。最好在罐底打个小孔,好淋水。拿到人多的市场去卖,1元一盆。

17.生活处处有启示作文 篇十七

有一次,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个女孩不慎落水,周围围了数百人,可所有人都像在看热闹似的,对小女孩的落水无动于衷,甚至还对小女孩指指点点。当一名青年终于鼓起勇气,准备去救小女孩时,站在他旁边的一个人上前制止,并说:“别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是公安机关做的事,你帮什么忙?说不定还会送了自家性命呢!”“可……”那名青年还想说什么,又被其他人制止了:“是啊,是啊……”那名青年顿时泄了气。最后,直到那水池中没冒一个气泡了,也没人肯去救那个小女孩。如果不是那些人的那几句话,那么小女孩可能已经成功获救,就不会命丧黄泉。

还有一次,我在街上看到围着一群人,上前一看才知道,原来有两个醉汉在打架。不一会儿,个子小的渐渐吃不消了,便被打了一拳……虽然个子小的被打得鼻青脸肿,可旁边的人都袖手旁观。一个过路人见了,大步朝这儿走来,试图制止他们。谁知,有一个人冷冷地抛来一句话:“他们打架,关你屁事,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小心被他们打!”那个过路人顿时显得很尴尬。等到警察来时,那个小个子已经奄奄一息了。

18.生活处处有语文 篇十八

前些日子,我们刚学习了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文中的“我”因一直有病,在爬上离悬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后,“心惊肉跳”,“吓得几乎晕倒”,不敢再往上爬。最后在爸爸的引导劝告下,才勇敢地度过了难关,想到这儿,我不禁发自内心的感叹:是啊!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化为小困难,一个一个的认真地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不仅如此,我还想到了曹雪芹在失意时写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爱迪生在艰苦试验的基础上,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发明了电灯泡,后来成为蜚声世界的发明大王;大作家霍金在重病时,医生告

诉他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他仍旧没有放弃写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的几个月,霍金编写了《黑洞》等作品。想到这,顿时一股暖流涌遍了全身,我的这些学习上的小小困难与他们相比,真是微不足道。于是,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解题思路,反复推敲,一边画线段图,一边回顾老师上课时的例题讲解,困难终于被我克服了。

这件小事也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有些事不亲身体验,是无法真正认识它的,没想到语文对我们

学习其它学科知识有这么大的帮助。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从生活中时时可以学到语文,只要我们处处留心,细心观察,放飞我们的想象,敢于创新,天长日久,你就会感受到语文仿佛浩瀚的大海,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吸引着你前往??

19.生活处处有雷锋 篇十九

关键词: 基本概念 重难点 数学故事 生活化

一、掌握基本概念,慢慢积累知识

三年级第一章便是时、分、秒的概念,上课之前,我准备好一台小闹钟,提出问题,师:哪位学生告诉我现在是几点几分几秒?生:10点过5分零8秒,师:你怎么确定是10点?为什么不是5点或者8点?生:因为时钟的长度最短且最粗,我就是这样看时间的。师:你用的方式很棒,大家鼓励下这位同学,这种方式很好辨别,也很实用哦,秒针最长且细,这样就很清楚地知道闹钟走了多少秒,夹在时钟和秒钟中间的是什么呀?生:分钟!然后倒入基本概念,这样一来,学生对时间有了常识的认识: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提问:1小时=( )秒,根据推算,它们之间是60倍的换算,故而得知1小时=3600秒,接着我会提问学生:生活中的哪些和时间有关的问题?生:早上起床我用了15分钟,用于穿衣服、刷牙、洗脸。生2:从宿舍走路到教室我用了10分钟。生3:下午放学,我从学校离开到家走路花了30分钟。通过一系列的生活问题,渗透时间概念,学生会感觉上课内容和生活密不可分,而且息息相关,会让学生感觉如果不明白这些东西,对生活会有很多的困扰,那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会提高。第二章关于万以内的加减,上课之前,我会复习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加减换算,1+9=10,10+90=100,400+600=1000,1000-300=700,等等,慢慢地换成复杂的数字相加减,提供相关运算秘诀,个位和个位相加减,个位过十,便向十位进一,用列式子的方法进行换算,清晰明了,不易出错,熟悉换算方式,就用实际例子提问。师:校车可以乘坐多少人?生:45人。师:小轿车可以乘坐多少人?生:6人。师:那你们算一算,校车比小轿车多座多少人?生:45-6=39人。以班级学生人数为例,师:第一组多少学生?生:28人。师:第二组多少学生?生:34人。师:那我们3年级1班一共多少学生?生:28+34=62人。把加减换算学习好,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购买文具用品,需要用到钱,那100以内的加减显得格外重要,否则会出现少找钱还不知道的笑话。在体检测量身高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数据清楚地知道和别人的身高差具体是多少。

二、重点、难点知识划出,理清它的来龙去脉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本中,会有一些难的知识点,很多学生云里雾里,不知道该如何整理和理解这些概念,例如:重量单位的换算,这便是抽象概念,在现实情况下,很多老师对重量是个模糊的概念,毕竟它需要参照物。比如1头大象多重,我们只能大概地说它重6吨,其实至于6吨具体是什么概念,我们也不好感觉,只能靠想象中的重量,利用1吨=1000千克,1斤=500克,1千克=2斤,那么推算1吨=2000斤。所以这是个抽象概念,小学生接受起来一定很困难,需要教师经常加以实际提问练习,熟悉基本单位之间的换算,用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重量的具体化,这样学起来就形象多了,少了空洞和枯燥。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重点讲解长和宽的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就是在于长和宽的长度比较,长方形是长>宽,正方形就是长=宽,周长等于所有的边长相加,教室是什么形状?黑板是什么形状?篮球场的周长?数学书本的周长?发动学生自己用尺子测量物体的边长,记录长和宽,以及周长的总和,加深学生对长、宽、边长、周长的实际运用。数学课本上的一些重难点一定是抽象的,不太具体的,所以碰到这些类似的知识点,要联系生活的例子,给学生呈现具体、熟悉的物态,这样学生就会容易接受和理解。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整体进步,数学知识是积累的过程,层层递进,所以每一章节都很关键。重点讲解难点能为生扫除障碍,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讲数学故事,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讲授数学家的小故事,让学生有个数学领域的偶像。例如,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创立的“陈氏定理”,这个发现的缘由是这样的。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大数学家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课余时间他大量阅读相关数理化的知识,证实了这个结论,由于他的执著,终于发现了著名的“陈氏定理”。用数学家的故事教育学生,数学是实事求是的,容不得半点怀疑,需要学生具有好奇、探究的精神,才能挖掘数学的魅力。纯理论地进行数学教学是不够的,中国式教育的弊端也在于此,一味地灌输,不懂得知识的实际运用,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不然教育就没有现实意义,我们用精准的秒表记录运动员的比赛时间,用时间差选出冠军、亚军、季军等,试想下,如果没有时间的概念,那么何来比较和公平?我们用长和宽寄周长的基本概念,建造一栋漂亮的房子,每间房子的长宽比例是不等的,这样才会显出美感,我们理论三角形的稳定性,用于自行车的支架设计,晾衣架的三角设计,等等。课堂上运用这些实例教学便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不仅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而且提高教师的课堂学习效率,做到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解放数学知识的课本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杨静.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5).

上一篇:大学生军训结束感言800字心得下一篇:小学教改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