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方案(精选6篇)
1.社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方案 篇一
XX社区建立社区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建
议和存在的困难
经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实践,政府对社区环境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大了,社区卫生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整体提升社区市容环卫长效化管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也积累了经验。尽管如此,由于分散管理,社区中存在的脏、乱、差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社区卫生总体状况还不尽人意,社区总体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需要还存在一定距离。
一、目前社区环卫管理存在的现象及困难
社区居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淡薄。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增加,面对这一庞大的外来群体,在教育和管理上还存在着盲点。居民环境意识和生活习惯的差异,给环境卫生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和压力。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许多居民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乱丢烟头、纸屑、瓜皮果壳和各类包装物袋,随地便溺,随意倾倒、抛洒或堆放垃圾,临街店面“门前三包”不彻底,宠物在公共场所、沿街随地便溺,建筑渣土装运车撒漏问题,损坏环卫设施,歧视环卫工人等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
二、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大家对居住、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进一步提高社区环卫保洁水平,提高居民工作、生活质量,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环境卫生管理需要广大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全面提高居民的文明意识,是实现环卫长效管理的根本措施。深入开展环卫管理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居民增强社会公德和环卫管理意识,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市民行为规范,形成告别陋习、制止违规和走向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及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和加强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政府加强环卫管理的重要举措;“社区文明监督员”等活动,从学生抓起,建议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开设“做文明市民”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争创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组织市民参加城市绿化、垃圾收集和白色污染治理等公益性志愿活动,引导居民在自己的生活中自觉遵守文明规范。
2、处罚措施
建议加大执法力度,社区进行环境卫生劝导存在诸多困难,面对没有执法权的社区单位、小区、商铺、个人在对待社区劝导是消极对待,劝导效果有限,经常是今天整改明天恢复原样。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或者是进行联合执法。
3建立社区长效机制
一是从领导抓起,自觉地把社区环境卫生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成立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二支队伍,就是配足社区清洁工队伍,充实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员队伍,建立社区卫生监督员队伍。落实“日巡、周查、月评”三项制度,坚持每月一次研究社区环境卫生工作,解决社区管理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社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每日至少一次下社区抽查环境卫生。二是抓队伍建设,严格实行清扫责任制,加强环卫队伍管理;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建立社区清洁工奖惩制度、社区居委会考评奖惩制度、社区卫生专干奖惩制度。通过以上举措,基本上要做到社区全体人员思想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管理到位。三是对责任主体不明的家属院、居民楼逐一明确责任主体,有条件的可采用委托管理的方式;制定出台物业管理标准,加强日常督导。
XX社区
2018年8月4日
2.社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方案 篇二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制度
2003年5月我国暴发非典型肺炎, 不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还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有人力、物力的损失。同时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斗争中, 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体现在两方面: (1)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全面; (2) 应急机制不健全,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健全, 卫生执法监督工作不到位, 农村卫生工作相对薄弱; (3) 对大型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经验不足。因此, 我们应吸取经验。急切建立一套长效的管理机制才是重中之重的一件大事。
1 公共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概念
我国的辞海对机制的解释是:“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 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有人认为:长效监管机制顾名思义就是经常和长期发挥效用的机构和制度, 其目的是充分利用发挥有限的监管资源, 降低监管成本, 提高监管效率。有人认为:“长效管理机制是指在目标的制定、实施过程中保持其效果的长期性、稳定性, 并激发调动群体中的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能, 为实现目标努力奋斗”。在公共卫生管理中建立一套长效的管理机制, 即《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 建立的以监督、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和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模式。根据机制的原意, 公共卫生管理机制应包括两个主要要件:公共卫生机构设置、队伍及其相互关系;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所谓“长效”机制应是稳定的、较长发挥作用的机制。
2 对我国公共卫生管理机制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公共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能问题分析
关于我国公共卫生机构设置的问题已经定论, 那就是以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的各级卫生防疫站为主的公共卫生监管机构, 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卫生管理的需求, 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其主要问题是卫生防疫机构是事业单位, 却实际执行着公共权力;而卫生行政部门本应是公共卫生管理的主体, 却无力承担如此繁重的任务。对此,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已有定论。但是, 就是改革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及其关系也是需要反思的。我国的卫生行政机构仍然习惯与传统行政管理工作, 没有将执法职能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而且, 卫生行政部门肩负着两项主要职能部门;经营国有医疗机构、防疫机构和卫生监督职能, 从法制理论上看, 卫生行政机关的这两项职能是矛盾的。卫生监督职能并不是纯技术的管理, 实质上是行政执法职能。“公正”乃是所有法律的精神和灵魂。为了保证行政执法的公正, 行政执法的主体与行政执法的相对人之间无利害关系成为当然的原则。“如果法律程序的主持人与程序结果有利害关系, 则人们不会以公正的心态去认同该法律程序的结果。”而目前的卫生行政机关作为执法主体, 恰恰在执行《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理》等法律、法规活动中, 与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医疗机构、血站等事业单位有行政隶属关系。
随着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进行, 各地陆续成立了卫生监督所, 加强了卫生监督的力度。“监督所是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其辖区内, 依照法律、法规行使卫生监督职责的执行机构”。但是, 卫生监督所的职能与卫生行政部门其他内部机构的关系是怎样的?他们之间的职能有没有交叉重叠?卫生监督所是事业单位, 执行着公共职权是否符合依法管理的要求?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理论上探讨。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或防疫机构)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这场战斗中, 受到了普遍的重视, 投入加大、地位突显。但是, 我们如果从理性上分析, 这种重视仅仅是政策性重视, 尚缺法律上的保障, 因此, 也很难说是长效的, 目前, 在卫生法律中, 对各级疾病控制机构的法律地位、投入比例、机构编制、权利、义务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2.2 公共卫生管理制度问题分析
公共卫生的管理制度或运行规则是管理机制的核心因素。是制度包括建立制度和执行制度两个必要环节。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加强, 卫生立法的增多, 中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如各种公共卫生监督制度、许可证制度等。但是目前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方面, 公共卫生投资制度、卫生监督人员从业许可制度尚未上升到法律层面, 在实践中就表现在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 特别是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预防为主, 而实际上投入最多的是医疗, 而不是预防事业中心的公共卫生。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显示: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990年2.3%、1995年2.39%、1997年2.27%、1998年2.08%、1999年1.79%、2000年1.71%、2001年1.66%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 我国卫生事业投入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尚没有稳定的法律制度保障。在全国的卫生总费用中, 公共卫生费用比重偏低, 公共卫生费用仅占9.97%, 而医疗费用则占到78.66% 。到90年末期, 医院经费开始上升, 防疫和妇幼经费则开始下降, 到2000年国家卫生事业费中防治防疫事业费和妇幼保健经费总共占18.8%, 比医院经费低25.9个百分点。
3 公共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3.1 建立职责明确、有财政保障的公共卫生管理机构
根据卫生法的规定, 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机构主要应有三个部分组成:以各级政府首脑为核心的公共卫生领导协调机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作为公共卫生执法监督机构;以疾病控制中心为主的公共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公共卫生直接涉及到卫生、财政、药品监督、公安、环保、商检、外贸、教育等多个部门和行业, 单纯依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不行的, 必须有统一的领导。因此, 成立由各级政府首脑领导的公共卫生、协调机构非常必要。目前, 我国已存在的公共卫生领导、协调机构主要有爱国运动委员会、爱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献血领导小组、消除碘缺乏病协调领导小组、非典型肺炎时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等, 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也规定, 政府在传染病防治中承担领导责任。我们认为, 我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 公共卫生问题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应吸取抗击“非典”防治斗争中的经验教训和我国50多年来公共卫生管理经验, 成立各级公共卫生的领导协调机构、协调委员会, 取代各种公共卫生的领导协调机构, 在卫生部下设办公室, 负责日常事务。公共卫生领导、协调机构的主要职责应是组织、协调、指挥、政策制度。
目前我国卫生监督机构仍然是事业单位, 在今后的改革中, 应逐步成为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能机构, 改变卫生行政部门职能机构与卫生监督所的职能交叉问题。
疾病控制机构依法应是事业单位。疾病控制机构应重点做好技术工作, 而不是管理和监督职能。关键的问题是疾病控制机构为卫生监督提供技术服务在法律上是何种关系?是一种依附关系?还是一种独立机构?其存在的行政法依据是什么?其提供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开放提供防疫服务如何区分?是应该全额拨款, 还是自收自支?这些问题必须在法律上划分清楚。否则, 很难建成长效机制。
总之, 在依法界定公共卫生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后, 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监督的机构和人员, 必须提供政府财政上的保障。否则, 便又会回到一方面承担政府职能, 一方面争钱发工资福利的老路上去。
3.2 建立完善的法制化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1) 我们应该了解当前形势、提高认识, 认真学习学习“十七大文件精神”;切实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疾病预防制度。一是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重点落实经费保障机制,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各级机构能力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二是进一步明确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职责, 在财政政策不断到位的同时, 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 积极推行定编、定岗, 建立和完善机构和岗位的绩效考核制度, 改善内部管理, 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三是加强预防和医疗服务间的联系。有条件的地方可支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互派医师, 促进知识和技能融合。各级医疗机构要重视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等公共卫生工作。通过加强预防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调与互动, 密切防治之间的工作联系, 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四是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 进一步健全卫生应急体制机制, 强化规范管理, 完善预案, 组织综合演练。严密防控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型肺炎、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畅通信息, 扩大互联互通范围。五是继续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落实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疾病的防治策略。坚持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 加强血吸虫病防控。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和管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六是根据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要求, 各级政府要保障工作经费,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明确责任, 落实任务, 切实提高免疫效果, 使扩大免疫规划政策落到实处。七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扩大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覆盖面, 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和干预工作,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八是进一步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加强健康教育, 落实基本防控措施, 建立多部门合作和多渠道筹资机制。加快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基层防治网络, 改善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救治。九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活动。充分发动群众, 广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除害灭病, 改善城乡卫生面貌。以社区、厂矿、学校等为重点,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消除危险因素。十是认真实施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公共卫生项目, 加快执行进度, 加强资金监管, 保证项目执行效果。
(2) 建立科学的应急处理制度。为了有效控制突发观公共卫生事件, 必须建立科学的应急处理制度, 一是建立有效的指挥协调体系。二是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制度。三是建立完备的应急防护制度。四是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五是建立畅通的信息网络系统。
(3) 建立完备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制度。完备的医疗救治机制有利于控制各种突发观公共卫生事件。一是建立现代化的院前急救和临床救治网络。二是完善群体疾病救治体系建设。三是建立应急反应队伍和预备队伍。
3.3 公共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必须建立在治法的基础上
要建立公共卫生的法治机制, 首先必须加强公共卫生的立法, 同时, 应提高立法的的质量。在这一点上,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实施, 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成绩, 已经不是公共卫生法制建设的突出问题。
目前, 公共卫生法治建设的突出问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全社会卫生法律意识有待提高。卫生法律、法规常被认为是“小法”、“软法”, 所以宣传力度相对于刑法、民法等法律明显不够。许多企业、事业单位认为卫生行政执法是“卡、管、要”。卫生执法机构各工作人员重视队伍的建设、经费来源、行政处罚, 不重视卫生法的宣传教育, 只重视违法事件的处理和处罚, 不重视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总之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 进一步提高卫生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加强卫生人员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建立严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执法人员准入制度;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落实执法责任制制度;建立和落实卫生执法案件的“承包人”制度。
参考文献
[1]吴仪副总理在2003年7月28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石玉萍.《长效管理机制在提高公共卫生质量工作中的应用》.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3]张宝瑞.《建立长效机制, 提高监管水平》, 河北医药2003;5;25.
[4]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
[5]彼得.斯坦.《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1990, 97.
3.社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方案 篇三
[关键词]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
一、概况
袁桥镇地处如皋市西北部,是植根于高沙土地区的一个城郊镇,镇内交通便捷,水系发达,农村通达工程纵横密布,具有独特的“大城郊、大沿河、大通道”区位交通优势。袁桥镇总面积65.8km2,建成区面积1.1km2,辖行政村8个、居委会6个,村民组341个,总人口4.7万人。镇区有:一、二、三级河道共19条,全长62.5km;村级四级河、居住河及家沟家塘668条,全长260.11km;通达工程等骨干道路32条,长125.5km;沿路绿化长265.2km,约11万多株;垃圾日产近20t。多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导致了农村环境严重恶化,造成了农村生产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下降。
二、农村环境恶化的原因
1.历史原因的堆积
随着工业迅速发展,镇域经济突起,流通人口剧增,污水、垃圾直排入河,污染水源、破坏生态环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电力、煤气的普及,导致垃圾、秸秆的乱抛,特别是近年来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忽略环境保护,不仅随意填河筑坝,破坏了原有的农村水系,而且缺乏保护措施,使得河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少三、四级河道的水质均劣于Ⅳ类水甚至劣于V类水。
2.环境意识淡薄
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使用水土资源和传统的种植习惯,忽略水土保持的作用;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畜禽粪便的随处排放,造成了河水的富营养化;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与人们环境意识不相协调,导致农村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3.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各级财政加大了农村投入力度,重点推进农村河道清淤、道路建设和村庄绿化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河道管护、道路保洁、绿化管养及垃圾处置等长效管理经费投入严重匮乏,极大地降低了工程效益和资金利用效率。
4.管护机制缺失
农村环境最大的弊病就是“重建轻管”,只满足于河道土方数字、道路建设长度、绿化栽植株树等,但对于后期管理一直缺失,缺少一套统一的管理机制。
三、改善农村环境的措施
1.建立组织领导
镇“四位一体”长效管理体制施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指导。整合农村环境管护队伍,统一交由水利站扎口管理,建立袁桥镇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办公室。各村建立由书记为任组长、分工农业农村的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四位一体”管理领导小组。
2.健全规章制度
镇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办公室切实履行职能,制定《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意见》、《农村环境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及评分细则》;制定镇长效办工作制度、镇长效办工作职责、村(社区)管护制度、村(社区)工作职责、保洁员工作职责等。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台帐,确保相关文件、制度、职责落实到位。
3.招聘管护队员
镇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办公室制定农村“四位一体”管护人员招聘简章,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统一招录,签订管护协议,管护协议内容包括双方权利和义务、管护范围、管护标准、管护要求、管护报酬、违约責任、管护迄止时间等,其中管护报酬应当与考核等次挂钩,实行绩效工作制。
4.明确管护范围
管护队伍组建到位后,建立划片分组包干管护责任机制,将管护人员全部分配到村,划片分段到人。推行责任公示制度,在村公示栏公示管护人员分工网络图;在责任区醒目位置设置公示牌,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四、制定管护标准
1.河道管护标准
水面保持清洁,无漂浮物,无恶性水生植物,无网簖及拦鱼竹障。栽树种草、绿化到位,无暴露垃圾,无垦坡种植、无挖坡取土,等。渠涵引排水保持顺畅,平时无倾倒垃圾、堆放杂物现象,损坏及时整修。
2.道路养护标准
路面桥面干净整洁,无堆积杂物和抛撒物。道路两侧无杂草、无违规种植物等。路道口以及拐弯处无遮挡视线的障碍物,无占道打谷晒场和损毁绿化的现象。
3.绿化管护标准
凡管护范围内的绿化应栽尽栽,做到包看管、包成活、包扶正、包整枝修剪、包施肥、包治虫,确保成活率和保存率在95%以上。
4.垃圾处置标准
建立“户集中、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的垃圾处置机制。做到农户宅前屋后无暴露垃圾,垃圾房内垃圾日产日清,无沉积垃圾。
五、落实管护经费
1.“四位一体”工作经费根据分级负担原则,以市级财政投入为主,镇级财政投入、受益群众“一事一议”适当负担、社会捐资等相结合的原则多元化筹集。设立镇农村环境长效管理财政资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
2.农村环境日常管护经费及突击性费用,通过正常审批程序审批后,由长效办组织实施。
六、强化考核管理
1.对相关部门和各村实行捆绑式考核。根据日常考核和年终考评情况,年底对各村实行综合评比,实行加分制。同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2.对“四位一体”管护人员考核由“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采取平时检查与突击检查、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加大督查和考核频度,推动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高效运行。
3.对破坏整治成果的村民,村按照村规民约和相关法律严肃处理,确保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护工作顺利开展。
七、结束语
4.社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方案 篇四
建立健全国家卫生县城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改善人居和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迎接2016年国家卫生县城复评审,特制定镇国家卫生县城长效管理工作方案。
一、成立组织
镇成立国家卫生县城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二、总体目标
围绕国家卫生县城长效管理的总要求,建立全镇“统一领导,综合管理”的卫生县城长效管理新机制,形成镇、村、居以及各单位“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卫生县城长效管理格局,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
三、主要内容和标准
(一)完善村居卫生设施
社区和村要明确专人负责对所管理的卫生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要保持路面和人行道平整、完好、畅通,道缘石、无障碍设施完好,无坑洼、裂缝、隆起、溢水等。道路下水道等排水、管道应当保持畅通。门窗无破损,有健康教育宣传栏,公共场所有禁烟标志。主要街道两侧的建筑物整洁美观,外立面无明显污迹、残损、脱落、严重变色等,无乱张贴涂写、乱吊挂堆放等行为。
(二)环境卫生管理
村和社区居(村)民区要按规定放置果壳箱、垃圾桶等垃圾收集容器、设施,配置齐全。无随地吐痰、便溺、乱丢废弃物等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现象。居(村)民区建城区范围内清扫保洁责任制落实,无卫生死角,无暴露垃圾、渣土、粪便、污水、污迹。建成区和城郊结合部无违章饲养畜禽现象。
(三)河道水面管理
认真落实河长制,所管理的河道要保持水面清洁,无漂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无违章搭建。
(四)违法建设管理
村和社区要加强巡查力度,发现所辖范围内有乱搭乱建、违章建筑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五)园林绿化管理
村、居、各单位要对所管理的草坪、植被及时维护、修剪,确保无露土,无明显病虫危害,要求达到乔木无缺株、无倾斜、无枯枝、无死树、无扣绳挂物、无明显病虫危害,无毁绿种地现象。
(六)住宅小区物业管理
村、社区居(村)民住宅小区(含单位生活大院)管理服务责任主体明确,卫生状况良好,道路平坦,环卫设施完善,垃圾日产日清,公共厕所符合卫生要求,下水道通畅,无积水,无化粪池外溢现象。绿化管理良好,无私自种植蔬菜行为,无未绿化的空地。群众对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满意率85%以上。
(七)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管理
1、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有卫生保洁人员,卫生责任制落实,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
2、环卫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垃圾密闭收集运输,日产日清,清运率100%。有污水排放设施。公厕数量达标,符合卫生要求,无露天粪坑;
3、路面平整干净,无坑洼、积水及泥土裸露,村容美观有序。村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拉乱挂、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等现象;
4、病媒生物防制措施落实,无违规饲养畜禽;
5、城乡结合部卫生整洁,无卫生死角,无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堆物料、乱建棚屋、乱开店铺等现象。
(八)单位环境卫生管理
各单位要有卫生组织和卫生管理制度,内部环境卫生状况良好,道路平坦,环卫设施完善,垃圾日产日清,无卫生死角。食堂、公厕符合卫生要求。
四、经费来源与管理
各包片责任区域整治达标,经县国家卫生县城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包片部门、单位及我镇镇、社区负责人,共同参加,经严格验收合格后,由87个包片部门每单位每年出资3万元(社区包片管理职能同时移交),交至各社区,用于各社区包片责任部门区域的长效管理,各社区必须在每年的12月20日前,将经费督促催交到位,经费由财政所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五、保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领导,建立国家卫生县城长效管理工作机制。
镇成立国家卫生县城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构,健全工作网络,落实各项工作职责,建立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相适应的爱国卫生管理机制、合理的专项整治机制、完善的督查与考核机制,建立规范的档案资料。
(二)专项整治,建立国家卫生县城长效管理的监管机制。
1、社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大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坚决取缔旱厕、露天粪坑,确保硬化、绿化到位,无“六乱”现象。
2、全民健康促进专项行动。积极组织开展多种有效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促进广大居民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积极组织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村、健康单位、健康企业、健康家庭以及健康促进学校等创建活动,推动全民健康促进工程深入有效实施。
3、舆论氛围营造专项行动。加强长效管理活动的动态宣传,城区原设置的大型创卫宣传标语和社区墙体宣传标语,按照原有的建设分工进行更新;同时利用城区户外电子显示屏等宣传平台,因地制宜地开展卫生、文明与生态相结合的舆论宣传,不断增强全城居民的文明卫生意识。通过全方位、立体式、多样化的宣传,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卫生县城长效管理浓厚氛围。
(三)严格考核,建立国家卫生县城长效管理的考评机制。
5.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活动方案 篇五
在现有的医院管理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我院在院办公会的会议精神下特成立了共卫生服务部,任命赵健宏为公共卫生服务部主任,负责公共卫生的全盘工作的开展以及各类报表的上报,同时要负责各类台账的完善工作;任命许芹珍为计划免疫科科长,负责计划免疫的全部工作及报表上报工作;任命杨晓静为妇幼保健科科长,负责妇幼保健工作和儿
童保健工作,同时仍需兼职护理部工作;尹天润负责导医工作和慢病管理工作,同时协助主任完成部分文书书写和台账完善工作。
二、工作目标:
在20--年新的《规范》包括11项内容,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目前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院除了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以外均可做,现将具体工作实施的要求如下列出: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遗传病史、残疾情况和生活环境情况,在填写时一定要按照个人基本信息表的内容进行询问填写,有相关疾病史时则应该加入相关疾病的随访表格。同时将建立好的居民健康档案录入到昆明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同时要将居民的档案存档。
(二)、开展居民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使个人和群体实现健康的目的;提高和维护健康;预防非正常死亡、疾
病和残疾的发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破除迷信,除去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僧或方式。通过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板报、橱窗、讲座、播放视频影音资料、开展免费的健康咨询和布标悬挂等方式进行宣传,让社区居民能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从而能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效果。
(三)、开展计划免疫工作
为贯彻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精神,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和指导各地科学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我院一定要按照上级要求做好我辖区内的预防接种工作,以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在接种时一定要按照接种程序和疫苗操作规程进行各类疫苗的接种,同时要及时将接种不良反应报送到相应部门。
(四)、开展妇幼和儿童保健工作
为辖区内0-6岁的儿童建立健全的健康档案,在新生儿访视中要做好出生后7天、14天和28天的新生儿访视工作,要做好相应记录;在婴幼儿健康管理中工作人员需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共8次为婴幼儿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进行预防接种;在学龄前儿
童管理中需每年对其进行一次体检,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在孕产妇管理中对于孕早期则应建议孕妇到妇幼保健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第一次随访;在孕中期管理中孕16-20、21-24周个进行一次随访;而孕晚期管理中则应督促孕妇在28-36、37-40周时去有助产资质的医院进行体检随访。
在产后3-7天内,工作人员应上门对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在产后42天则应对产妇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
(四)、慢病管理
主要针对辖区3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健康动态的管理,对于在首诊中发现的或者是在建立健康档案时患有慢病的人群应是用慢病的专用档案进行系统管理,定期随访。同时每年对此类居民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
(五)、传染病工作
在日常的门诊坐诊中如发现传染病是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上报,对于瞒报、漏报或者是迟报的人员进行严厉处罚。每月则应有固定时间(10天为一次)对所有的门诊日志进行巡查。
(六)、老年人管理工作
主要针对辖区内65岁以上来年人进行系统管理,定期的举行健康知识讲座,同时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
预,建议老年人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以防止相应疾病的发生,要为老年人提供自救、互救等相关技能的指导。
三、主要策略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在我院院领导的指导支持下,统筹的安排今年下半年的工作,具体工作分配到个人,并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部门协商工作,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积极的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落实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对在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与分管领导进行沟通,强化责任意识,努力做好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
(三)、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加大管理力度
在各项工作开展之前便制定出各类工作的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加之工作目标,以确保本年度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发现问题则应立即解决,做到每项工作有安排、有措施、有落实、有结果的顺利进行,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
(四)、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本年度我院的重点工作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慢病档案和老年人档案,通过档案的建立要带动医疗和其他公共
卫生工作的开展,为此,要严格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狠抓落实,确保今年下半年的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6.社区管理局整提优长效机制 篇六
为了进一步巩固落实“整提优”活动成果,提高机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改善机关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机关工作队伍,我局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努力,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现作如下汇报。
一、加强学习,提高机关干部整体素质
1.利用周五政治学习会,集中时间组织机关人员先后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报告,区党委、区管委《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若干问题的决定》等,通过学习,使全体干部职工对该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制定标语、制作简报,营造出了良好氛围。
2.认真制订好党委中心学习组学习计划;坚持每月一次的中心学习组学习,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天;每次学习必须指定专人进行专题发言,中心学习组成员每半必须写出一篇有一定深度的学习体会。每月周的星期五下午为机关干部学习日,为保证学习效率,每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指定专人点名和记好学习内容,每一机关干部必须作好学习笔记,并自觉接受办公室及上级人事部门的抽查,对无故不参加学习的,年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支部书记为理论
学习的第一责任人,负责以支部单位组织集体学习,负责收取、检查学习笔记,学习笔记每季末集中检查一次;按照机关日常工作安排,规定周五下午为集体学习时间;副科级以上干部每年至少写出1万字的读书笔记,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体会1篇;其他人员每年至少写出8千字的读书笔记,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体会1篇。
二、围绕提高机关队伍的整体能力,建立支部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把发挥支部的核心作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组织健全、结构合理的要求,构建支部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支部建设带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健全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组织汇报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和党小组会,每季召开一至二次党员大会,每季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及民主生活会,定期组织上党课。
三、围绕创建服务型机关,建立定期征询意见及反馈意见制度。通过走访群众、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设臵投诉电话、邮箱等形式,广泛征求和虚心听取企业、群众和基层同志特别是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对本部门、本单位及个人工作作风的意见和建议。
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召开专题讨论大会,开展“四谈心”,即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之间、分管领导与科室成员之间、各科室内部之间、各社区间及各社区
成员间,进行即开诚布公又坦诚相见的互相评议与自我批评,深入查摆问题,努力把问题找准、议透。
五、建立健全公开服务承诺制度
及时制定,并公开《社区管理局“整作风、提效能、优环境”主题活动公开服务承诺》,就政务公开、办事效率、服务要求、执法纪律等方面向社会作出庄严承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致力于打造最优的发展环境,树立局机关部门的良好形象,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机关。
六、具体措施:
1.各社区及科室要严格遵守区党委、管委会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工作,强化效能管理,做好事,管好人,服好务。对违反工作纪律的社区及个人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该社区及个人自行负责。
2.对违反工作纪律的社区及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萍开管办字[2009]16号《关于印发江西萍乡经济开发区机关工作效能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执行。临时聘任人员当即解聘。违纪工作人员对单位所产生的一切经济后果由违纪工作人员个人承担。
3.严格履行请假手续。有事请假一定要写请假条,并由权限内负责人签字后生效。社区及局机关各科室工作人员请假半天以内由社区主任或科室负责人签字批准后生效,半天以上5天以内(含5天)由社区主任或科室负责人签字同
【社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方案】推荐阅读:
社区环境保护活动方案08-09
社区环境卫生制度07-09
2024年度“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与“镇村环境卫生”工作总结08-15
市容和环境长效管理工作意见08-15
居民社区环境08-17
街道社区生态环境07-20
保护社区环境的作文08-31
社区开展整治环境卫生活动简报10-17
社区环境调查问卷表08-03
社区环境保护自查报告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