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2024-09-29

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精选15篇)

1.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篇一

教师沟通技巧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作者:淑祥 论文来源:网络 点击数:191 更新时间:2007-1-22

【引言】

学校中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交往而逐步形成的人际关系。与其他各种人际关系相比,师生关系具有学生反应的能动性、教师影响的主导性、交往对象的限定性、关系性质的纯洁性和行为表现的规范性等特点。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大力倡导新的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我们构建的和谐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促进、亲密无间的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基于师生关系的上述特点,特别是师生关系中教师影响的主导性特点,不可否认,这种和谐的师生构建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态度和行为。

良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能量”。教育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就会爱屋及乌地喜欢这位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建立良好、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师信道”是每个教师孜孜以求的。但事与愿违在现实生活中,师生关系往往表现为不太融洽。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状况,并非是教师不具备以德为本的师魂、以爱为本的师风,而是由于在师生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 教师与学生沟通不善造成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提高教师的沟通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教师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是深入沟通的前提

良好沟通是师生深厚情感建立的基础,是双方彼此接纳的桥梁。沟通的效果首先与教师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教师以正确的态度(attitude of teacher)对待学生是师生深入沟通的前提,即尊重(respect)、爱(love)、真诚(sincere)、欣赏(appreciate)。

1、尊重学生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尊重的需要是第四层次的需要,是第五种需要即自我实现这一最高层次需要的前提。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特别强调人性的基本需要是自尊、自我喜悦和自我欣赏,认为一个人有多少自信和自尊,他(她)便会有多少幸福,便会有多少成就。有位教育学家说过,教师有可怕的力量和得天独厚的机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他(她)的尊重带给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可以说是学生快乐的源泉,是学生不断努力和超越自我的源动力。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 “ 你希望别人怎么待你,那么你就要怎么待人 ”。而体现在师生关系中的时候,就是要老师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让学生和我们自己处于一个人格平等的位置上,不要总认为自己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就高高在上,就对学生有绝对权威,就可以忽略学生的尊严和独立人格,就可以漠视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就拒绝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与尊重。

2、热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担当和从事的是爱的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利益关系,不是交换关系,不是权力关系,也不是亲情关系,而只能是一种出于内心真诚情感的平等友爱、纯洁健康的关系。这种纯洁、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应是源自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教师这一职业不能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因为它背负着重大的人生使命,只要充当教师这个角色,对学生的爱是不可或缺的,这正是教师职业的伟大之处。如何爱学生,中外学者对此多有论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弗罗姆就曾经说过: “(师)爱不是一个偶然幸运地体现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而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这种艺术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应体现为严格要求学生和尊重学生的高度统一 ”。作为教师,不仅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家庭状况,特别是对失去家庭温暖、性格行为怪异的学生,对学得艰苦学业成绩却不佳的学生,对学生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教师更要经常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让爱与关怀如春雨滋润他们渴望成长的心田。

3、用真诚换真诚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 “ 感人之心者,莫先乎情。” 这真实地道出了真挚情感的重要。人对感情是十分敏感的,人们能够体会其中的真诚与虚伪,并对此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欲想获得他人的真诚相待,首先就要真诚地对待别人。师生之间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想与学生真诚地沟通,想了解学生的真实情感,就需要真诚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诚的,这样才能够建立互信关系,师生心理距离才能逐渐减小,心灵的沟通才能实现,用真诚换真诚。只有用真诚关爱才能使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老教师有这样一种感触,就是在若干年后依然和自己保持联系的学生,往往是当时班里最顽皮、最不听话的学生,当然可能是老师真诚地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学生。究其原因,其实是老师的真诚打动了他们的心,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岁月里对老师情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克服以领导者自居的观念,把传授知识与情感投入相结合,尊重学生,真诚地爱护学生。

4、欣赏学生

每个人都会有优缺点,如果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包括带着有色眼睛镜看人,就很难欣赏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就会对他(她)产生否定的情绪,在心理上也会排斥他(她),从而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双方的交流也会很不和谐。由于不能自由、坦然地表现自己,师生交流与沟通的深度就会有很大的限制。人的成长是在欣赏与鼓励中进行的,一个人只有自己被别人肯定后,才会进而去肯定别人,所以作为教师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点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看到学生的优点才能够真正地尊重他(她),欣赏他(她)。经验表明,一位教师如果能看到全班每个学生的优点,师生沟通一定会很顺利,他(她)的教育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

二、教师提高沟通技巧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在具备正确的态度后,进行良好而深入的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有赖于教师良好的沟通技巧了。

(一)“ 说 ” 有技巧

说话是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教师对学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1、遵循的原则

有趣原则:语言诙谐,表述风趣,态度和蔼;有据原则:分析可信,举例无疑,引证确凿;有数原则:区别对象,明确目的,预期效果;有度原则:掌握时机,恰当表述,控制情绪。

2、说的方式

对集体可以采取的说法话方法有:漫谈式——“形散而神不散”;问答式——“记者招待会”;讨论式——“主题辩论式”。

与个别学生谈话采取的方法有:和风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诱导式——指点开导,循循善诱;爱抚式——施以爱心、诚心与情感,给予温暖;暗示式——“兴发于此,意归于彼”;笔谈式——笔墨交流,“无声胜有声”;警示式——响鼓重锤,催其自新;直接式——单刀直入,就事论事;示范式——树立榜样,励志感化。

3、教师 “ 说 ” 所忌讳的 A、说的方式上,如:

① 忌辱骂责备:你简直是不可救药,来学校纯粹是混日子!

② 忌道德说教:你们现在的学习条件多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懂得珍惜,要为父母争气!

③ 忌命令指使:把你家长叫来!

④ 忌训诫指责:就你特殊,你以为你是谁?!

⑤ 忌嘲讽轻视: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都讲过几遍了?!你能不能长点记性!

⑥ 忌威胁利诱:你不想读就回家去,反正我迟早要停你的课!

⑦ 忌消极预测:你再这样下去,恐怕连三批线都上不了!

⑧ 忌苛责逼迫:你昨晚上干什么去了,总迟到?!到办公室去说清楚!

B、说的内容上,如:

① 否定其直觉:就你能,你的感觉就那样好?

② 驱斥其情感:你跟他还玩得拢,他简直无可救药!

③ 否认其愿望:就你的成绩,还想考一批?

④ 嘲笑其嗜好:你还爱打篮球,成绩又不是好了!

⑤ 诽谤其意见:说什么说,你认为你是谁?!⑥ 损毁其品格:上课时你递什么条子,你简直道德败坏,居心不良!

⑦ 羞辱其个人:我看,你对自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你怎么这么笨!⑧ 反驳其经验:你懂什么,我走的路比你过的桥都多!4、教师 “ 说 ” 所注意的 A、注意副言语的作用与影响;

我们说话的内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怎么说:用什么音调,强调什么词,说的声调高与低,说的快与慢。这些声音效果被称作 “ 副言语 ”。

副言语特别有助于表现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和态度,是冷静还是激动,是友好还是敌对,是诚恳还是虚假,是谦恭还是傲慢,是同情还是讥笑 …… 有时言语本身倒显得不那么重要!因此,教师要与学生良好地沟通,非要注意副言语的影响与作用不可。

B、避免拒绝性、排斥性的谈话;

如:与学生谈话时,姿势鄙视、厌烦、拒人千里之外,手势紧张、失态、生硬,或带着不屑一顾的冷漠表情,拖着冷淡、嘲笑的腔调 …… 都能给学生排斥、拒绝的感觉,这些都是教师在谈话时应尽力避免的。

教师在言语上要多用 “ 我气恼 ”、“ 我泄气 ”、“ 我失望 ” 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期望,这种自我约束能充分表现我们的风度,能给学生更多的实质性帮助,从而消除师生间交流的阻碍。

C、要能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教师也是凡人,在生活有太多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但他(她)自始至终都是一位任重道远的教育者。所以,老师要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有烦恼,但能自我缓解;有愤怒,但能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表现愤怒;也会失去耐性,但能意识和控制 …… 教师了解且尊重自己的情感,能以正确的行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只有如此,才能在 “ 说 ” 的时候避免带入个人情绪,取得很好的教育和沟通效果,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俗语说: “ 会说说人笑,不会说说人跳。” 但愿我们老师的话语,都能像一把金钥匙,都能让学生笑,一下子就能打开学生心头的锁,从而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二)批评有方

批评是一种教育手段,它必须针对学生的错误或问题,而不能针对学生本身,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批评不是为了出气、压服,而是为了助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批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反应是有能动性的,学生能敏感地感受教师的期待与暗示、遗憾与不满,并能做出积极的反应。因此教师要运用好批评这样一种教育手段。

1、批评的要求

A、要多肯定,少否定;

尽量不用或少用 “ 不准 ”、“ 不行 ”、“ 不能 ”、“ 不要 ” 等语言,因为这些否定式语言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他们主动改错、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要有理、有节、有度;

批评学生时要摆事实,讲道理,入情入理,以理服人;要口气温和,态度和蔼,以情感人;要平等商讨,消除对抗;要正面引导,多加勉励;要严于律已,“ 心理换位 ” ;要注意分寸,留有余地。

C、因人、因事、因地而异,和风细雨,灵活多样;

对善于思考、自尊心较强,各方面较成熟的学生,可采用发问式批评;对积极上进、性情机敏易受感化和盲目自大、爱耍小聪明的学生,则应多采取暗示式和提醒式批评。在教室是,少用当众批评,慎用点名批评,多用内爆式和暗示式批评;在辅导室、办公室等场和,则应多用个别批评,宜用商讨式和发问式批评。对于偶发的严重错误,可用外爆式批评;对于时常的小问题,则宜用提醒式批评。

2、批评的方式

批评的方式一般有赞扬式、转折式、鼓励式、商讨式、提醒式、渐进式、暗示式和宽容式。其中暗示式的批评可采取表情暗示法、行为暗示法、语言暗示法,宽容式的批评则可用谅解法、反差法、回避法、肯定法、冷却法、类比法等。、批评中注意的 “ 十不 ”

没有批评也就等于没有要求、没有教育。但批评必须运用得当,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运用不当,不但不能达到教育、提高的目的,而且可能造成师生感情对立、促使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增加了今后教育、转变的难度。正确开展批评,必须注意以下十个问题:不要厉声训斥,不要变相体罚,不要当众揭丑,不要上纲上线,不要千篇一律,不要无据无凭,不要成见看人,不要唠唠叨叨,不要言行不一,不要主观臆断。

(三)施以同感

心理学上认为 “ 你不是别人,怎么能了解别人!” 师生关系不同于其他各种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出于管理与教学工作的需要统一安排的,师生之间一般没有互相选择的自由。不论师生是否喜欢对方,都必须相互接受,而且关系一旦形成,一般就要维系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师生关系的这种交往对象的限定性特点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必须接纳和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自始至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积极充当好学生的道德示范者、学习组织者、潜能开发者、研究参与者、生活指导者、行为矫正者、心灵抚慰者的角色。要努力做到:理解其处境,体谅其困难,关心其冷暖,正视其缺陷,关注其价值,肯定其努力,鼓励其追求,支持其抉择,满足其需求,扶持其决定,尊重其人格,期待其成长。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许多教师常常直接地引用自己的经验,“ 假如我是你,我就 ……”,道德说教只能引起学生的焦虑和反感。而恰当的,应当说: “ 有些人发现那样做有利于(或有害于)…… 不过你认为如何呢? ”,“ 就你情况而言,那样做有好处吗? ” 这样显然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教师施以同感的沟通,可以使师生在精神和感情上更加贴近,在心灵上更加契合,从而引发和谐的互动,增进师生间的深厚情谊。

(四)听有艺术

学生说话时,教师要注意对方说话的心境、内在含义,注意对方的感情及变化,并做出积极的反馈。

一要积极。在倾听学生说话时,教师要注意面部表情、目光、体姿、动作等肢体言语的沟通。平和、安详、微笑、愉悦的面部表情能给人以信赖、尊重、爱护、重视等心理感应,柔和关切充满慈爱的目光交流,微微倾向学生的体姿以及接纳、理解、善意的动作都能透露教师积极热情的态度。一般说来,积极地倾听学生说话,可以增进师生双方的信心和理解,减少误会和冲突,增加实现愿望的机会,增进师生感情。

二是耐心。当学生说话不具体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讲得更详细,学生讲完话时,教师可以亲切地问: “ 还有其它吗? ”、“ 再想想 ” 或者 “ 请继续说下去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谈兴更浓,把更多的想法和消息真真切切地告诉老师。

三是心诚。教师听学生说话时,回馈要具体、明确,并经常交换回答方式,比如 “ 是的 ……”、“ 嗯 ……”、“ 很好 ……”、“ 请继续 ” 等等。在回答时最好不要对学生所说的话进行直接评论或否定,而应用心去体会对方的感情,真诚地理解对方,并适当地用一些描述性语言作为回应,如 “ 我理解你的想法 ”、“ 我支持你的作法 ” 等等。

(五)允许争辩

建议性的争论是师生间加强沟通的又一途径。在工作和生活中师生之间总会出现一些对事对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和意见。传统的观念是不准学生与教师 “ 争吵 ”,要求学生压抑自己的情绪,以教师的意见和决定为准,即 “ 说你不对你就不对”。这样使得很多教师和学生在遇到冲突时,既不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说明情况,又不能通过争论的形式解决问题,双方只能是无尽的沉默和冷战。这就好像是暂时捂住了一座活火山,而火山随时都有喷发的危险。而建议性的争论是一种工具,能够引导师生关系通向互尊互谅、共振和谐的境界。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与自己争论问题,不要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当师生之间产生无法忍受的感觉时,不妨来一场建设性的争论,坦诚交换意见,真实地表达各自的情感,只有这样,师生的心理才能得到放松,使心理裂痕才能得到修复。

(六)具有幽默感

中外教育调查显示,富有幽默感的教师是未来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类型之一。这证明,富有幽默感已成为教师不可缺少的必备素质之一。幽默不仅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示,而且是教师教育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而且,它也是融合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教师这一职业,面对的是正处于青春期蓬勃向上的年轻生命,他们热情活泼、精力充沛、头脑活跃、富有创意、思想敏锐,加之,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经验不多,因此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他们渴望轻松、安全、积极和释放,希望消除教师这个职业所带来的神秘感、隔膜感和压力感,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时常带给自己安全、温暖、乐观、蓬勃的如沐春风的感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幽默自然就变得非常必要了。一般而言,幽默具有以下独特的功效:增强教育效果,弥补沟通的缺失,舒缓人际压力,影响激励进步,赢得尊敬信任,促进人际和谐。

那么,教师如何运用好幽默呢?

① 分享学生快乐 —— 显示师生共同目标与理想;

② 笑自己也会犯错 —— 坦诚地开放自己;

③ 趣味学生的错误 —— 展示你的宽容与豁达;

④ 永远看到有趣的一面 —— 增强师生生活的韧性;

⑤ 融化脸上的冰霜 —— 消除师生隔膜;

⑥ 调侃自己的窘境 —— 赢得信任和友善;

⑦ 幽默表达自己的观点 —— 显现你的睿智与平易;

⑧ 轻松自己的压力 —— 激励学生奋发拼搏。

幽默的确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在师生沟通方面的独特作用,能带给师生关系建设性的培养和促进,从而使我们的班级、年级和学校变得和谐而有情趣,蓬勃而有朝气。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有什么样的教育奇迹不能创造?!

【结束语】

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在现代教育中:

知识不再是教学的重心,人际关系才是促进学习最重要的因素。

上课不应是枯燥、无聊的,学习应该是令人兴奋、向往的,教室是温暖、快乐的园地。

教师不必刻意扮演角色,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 “ 我 ” 和 “ 你 ” 面对面坦诚相见的关系。

人本教育乃是根基于 “ 人际关系哲学 ” 的教育。罗杰斯一再强调,人际关系方是教学的重心,他认为,学习者与催化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才是促进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教师重视师生之间的人际沟通,以爱、真诚、尊重、欣赏作为基础,不断提高 “ 讲的技巧 ”,增强 “ 听的艺术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 “ 施以同感 ”,“ 不失幽默感 ”,“ 批评有方 ”,“ 允许争辩 ”,建立 “ 真实、尊重、了解、民主、平等、共同发展 ” 的师生关系,无疑是契合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并能积极而卓有成效地推动学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真诚 · 通情 · 尊重》 郑日昌编 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3 年版

《学校教育心理学》 刘华山、郭永玉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 97 年版

《创新教育方法艺术全书》 柳斌编 华龄出版社 99 年版

《全面素质教育手册》 方建文等编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0 年版

论文录入:tn_87 责任编辑:tn_87

2.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篇二

当欢乐的音乐响起, 学生主动的从教室中走出来, 蹦蹦跳跳的进入操场, 并以散点的形式在操场中站立。在老师的引导下以礼为先, 以动为主, 同学们学习礼仪舞和健身操。当学生的准备活动结束后, 他们便进入了自由的分组活动。起先, 是以班为单位进行项目的分类, 每周进行一次轮换。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后, 老师又引导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活动方法, 同时还在每月进行一次比赛, 使小小领操台成为“才艺能手”的健身小擂台, 使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始终处在兴奋的激进中。最后, 当轻松的音乐响起, 学生们主动的把各种锻炼器材归还原位, 在音乐声中似归家的“小鸟”, 慢慢的飞回教室, 在飞行中学生们柔和的展动着双臂, 并配以一定的深呼吸进行退场。可以看出, 该校的快乐晨练完全改变了以往晨练的模式, 这种晨练是课改后的成果。在晨练中有着一般晨练没有的亮点和特色。如:学习礼仪舞, 韵律操和分组活动以及自主活动的形式。但是, 课改后最大的不同之处还在于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改变。

一、突出学生主体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 但是对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虽然说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但是也不可否认现在的教育制度和模式很难做到这一点。课间体育活动有很强的实践性, 必须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突出学生主体, 意味着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尊重学生的兴趣, 爱好和需要, 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学生是课间体育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课间体育活动的主体, 一方面是指学生是活动的直接实施者, 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能动性。要突出学生主体, 活动的全过程都应该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案例中的课间体育活动让学生充分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活动, 去体验, 去感悟;使学生在活动中强健体魄;在体验中寻找活动的方法。它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让学生走出受教者的阴影, 把自我提升到一个主体者的地位。我想学, 我会学, 我和教师伙伴一起学成为他们的主体思维方式。

2.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 体育活动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 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快乐晨练”的项目开发与定位都是从学生的锻炼动力出发, 并结合科学的健身方式。案例中的学校在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中进行项目的征集。其次, 在征集到的45个比较集中的项目中再一次让学生进行选择。最终, 对30个高度集中的项目进行评审与分类, 选取了其中的27个项目。这样一来, 一方面活动项目取材于学生,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自主能力很强。另一方面, 项目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和科学性给学生的锻炼带来了巨大的健身价值。

二、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

从案例中, 我们可以看出, 体育课间活动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主体。表现为一方面要突出学生在体育课间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 主动性;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师在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指导。课间体育活动, 必须把握突出主体这一核心概念,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 课间体育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

课改后的体育活动中,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器械, 老师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晨练项目的选择, 在每个项目中又配备两名教师分别担任健身辅导员和活动助手, 保证每个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活动方法。这样, 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近了, 他们一起探索知识, 在探索知识的时候老师起得是引导者和服务者的作用。这样一来, 老师能恰如其分的与学生打成一片, 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生愿意学, 愿意主动去发现问题, 愿意去寻找答案。

2. 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我们说, 现实的教育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是, 虽然指导却达不到有效性, 这应该说是该教育者的失败。是什么导致有效性“流产”呢?师生关系应是一个重要原因。有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 这样即使老师的指导再得当, 这时也很难在学生身上产生有效的作用。因此,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一方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需要, 另一方面, 要加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 爱好和需要为前提。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防止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

三、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反思现行教育教学过程, 教师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控制者, 他们总是在尽心训导, 竭力传授, 呈现出权威无边, 积极有为的态势。而学生成了被牵着鼻子走的顺从者, 导致的后果必然是教学活动难以高效顺利进行, 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动精神更难以得到培育和发展。这种教育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失败。说了很多现在师生关系的弊端, 现在让我们来回到最本质的东西, 看看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定位, 以此来反思现行教师扮演的角色。

1. 教师的角色

(1) 设计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 选择教材和教具, 设计教学过程。

(2) 指导者。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

(3) 促进者。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动机, 为学生提供支架, 必要的辅导, 支持和示范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支持逐渐减少。

(4) 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 组织课堂教学, 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5) 伙伴。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 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爱好等, 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

(6) 反思者和研究者。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从上述几点,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现行教师的角色和教师本应有的角色之间的差距。教师角色的脱离本质, 是导致师生关系不融洽的核心原因。

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做到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其次是要逐步加深师生感情;最后则要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是老师和学生建立相互信任, 相互尊重的亲密关系的基础。

无论怎么说,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应该是一种朋友式的关系, 而非控制和服从的关系。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朋友式的关系, 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 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 探索求知的欲望, 开拓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样老师和学生就会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 才能达到共同合作完成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

摘要:本文分别从突出学生的主体, 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三方面来论述课改后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改变。最后, 本文还指出了现行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和提出了应如何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课改,师生关系,突出学生主体

参考文献

[1]王维臣.教学与课程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3.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篇三

首先,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真诚、善良、热情大方、活波开朗、谦逊文明、自尊自信、宽容大度、乐观随和等这些良好的性格都是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的重要因素,反之冷漠、虚伪、妄自自大、言而无信会导致学生对你的反感,更不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敞开自己的心灵之门,用真诚热情去感染我们的学生,用宽容大度去理解我们的学生,用乐观随和去接近我们的学生,用欣赏和赞美去关爱我们的学生,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精彩,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建立起来。

其次,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功底。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在现代社会中,作为教师为人师表,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和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要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不但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更要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技能,博览群书,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和充满智慧的人。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这样的教师才能征服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思想品德》这门学科,本身就是理论性很强的说教科,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一味地用枯燥乏味的专业术语去教的话,一堂课下来,能听懂的或坚持听下来的学生一个班中能有几个或十几个就不错了,当大部分学生听不懂或不愿意听你的课的时后,他们还好喜欢你吗?当他们不喜欢你的时候,还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吗?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书中的问题生活化,教师尤其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另外,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崇高执着的敬业精神。

作为教师应该以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行为习惯、执着的敬业精神垂范于学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为人表率的作用,教师高尚的思想品德能感化学生,教师坚定的意志能感染学生,教师崇高的风格能感召学生,教师良好的情趣能够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默头钻研的科学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乐观奋发的精神,达观幽默的态度,在学生面前洋溢着持久的活力和自尊自信与朝气蓬勃的学生形成共鸣,让我们高尚的品格,执着的敬业精乐观的教学态度在学生是心里扎根,从而博得学生的敬佩。

再次,真诚广博的爱心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

作为教师要用自己真诚广博的爱心去关怀、体贴、照顾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包含着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个性的发展、情感的交流、学习的指导、思想的教育等多个方面。

每一个学生在我们面前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是一个鲜活的生灵。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从民主平等的观念出发,尊重、理解、倾听对方的意见、建议、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居高临下、强词夺理、放下架子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让学生愿意与你交往,真诚与你交流。多些赞许,少些批评;多些微笑,少些板面;多些帮助,少些讽刺;多些宽容,少些苛刻。使学生敢于和你接触,乐于和你接近。自然的和谐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让学生从心里真正感受到你的真情流露,你的真心关爱呵护,这时他们才会敞开心扉,用同样的真诚接纳你,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我们教师要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个性的差异、长相的不同、家庭背景的优劣而对学生的态度有所不同。二十多年的政治教学经验告诉我: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表情,一句激励性的语言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待学习成绩较差而又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更要如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了解这些学生的实际状况,多激励帮助他们重树信心。

我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很差,平时在班里既不到处乱跑,也不努力学习,性格比较内向,木讷。为此班里很多学生看不起他,有些同学甚至还好嘲笑他,把他当反面教材用。有一次学习《立报效祖国之志》(九年级奥教版)一课时,在谈到理想这个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理想,临到他回答这个问题时,他低着头,面红耳赤、哼哼唧唧半天也没有说出什么来,同学们当时是一片大笑,有的同学讥讽他连理想都不敢想。当时我用严厉的目光制止了同学们的议论,然后慢慢启发他学习上有什么希望,初中毕业了想做什么,生活上有什么要求。在我的鼓励下,他一点一点小声地回答了我的每一个问题。他每说一个答案,我就大声地做一个小结,鼓励性的赞许的语言不断从我口中逸出,我告诉同学们他是这种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都是其人生理想,是值得肯定的,最后在我的赞扬中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现在的他学习积极性明显有了提高,性格也明显地开朗起来,课堂上甚至能主动地回答问题。

在我们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渴望进步的,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把赞扬、鼓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最后,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中,教师要一味地强调自己的“师道尊严”,我教什么你学什么,我怎样教你就怎样学。教师站在讲台上,板着严肃的面孔、高高在上、居高临下,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学生有个人的创造性发挥。其结果是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动得越少,教师出力不少,学生费劲不小,教学效果甚微。

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是学生生活的管理者,是学生思想心灵的沟通者。只要我们从平等民主的观念出发,给学生以应有的理解和尊重,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去积极配合学生,理解他们喜欢阅读的书报,从事的娱乐活动、崇拜的明星偶像,允许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言论自由,并能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中,和他们说说笑笑,唱唱跳跳。我相信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定会建立起来的。

平时在我的政治课教学中,从来不设置一言堂,允许学生就学科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哪怕是不成熟甚至有些意见,我也要带动同学们给予他相应的鼓励,从来没有直接批评学生说他的观点是错误的。有时我也会要求学生对我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中肯的意见或建议。一般情况下,同学们都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也能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二十多年来,我从未与学生发生过正面的矛盾冲突,更不存在着讽刺、挖苦、打击、辱骂学生的现象。从学生平时对我的评议和态度中,我也能感受到学生对我的爱戴,有一次,出差开教研会,两天后才回来,一进教室,同学们给了我长久的热烈的欢呼声。有些同学甚至哽咽着说:“老师,我们想您!”每次我的着装要是有什么改变,学生们也会毫不顾忌的评论:“老师,这发型好看”、“老师,你好精干”、“这颜色把你衬得特靓”等等。试想,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拥护,爱戴一个老师的时候,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不就建立起来了吗?

总之,在当代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系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做出自己应用的贡献!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四

现在的不少中学生,无论是学习素质或是心理素质都普遍较差,厌学情绪也较为严重,其思想品质不纯,行为不端,他们的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就不能只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教的是教他们如何去做人。

一、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过去,教师一直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地位,主宰一切、是学术的象征和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因而传统的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但随着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比过去已日益强烈;随着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的今天,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早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原来那些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到强烈的冲击。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教育全过程已是师生双方的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从内心深处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出身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就倍受父母的溺爱、宠爱,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我们应及时有效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去引导他们,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心与他们相交,真正从内心深处与他们交流、沟通。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他们,作他们的良好师益友。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经常鼓励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从了解、掌握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入手,深入到学生中,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及家长对学生的态度,对学校的要求。只要我们与学生相互沟通,真正做学生良师益友,我们的教育一定会取得成功。

三掌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环节

1、要热爱、关心、帮助学生,真正做他们的引路人。“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2、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平时一定要多给学生鼓励和尊重,且我认为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对学生要有研究、了解,做到多观察。

4、让学生真正当家作主、做学习的主人。

5、善于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一般而言,师生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

5.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篇五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当今我国正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阐述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以及在高等学校创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和途径.

作 者:刘文霞 王婷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刊 名:陕西教育(高教)英文刊名:SHAANXI JIAOYU(GAOJIAO)年,卷(期):2009“”(11)分类号:G456 G642关键词:师生关系 创新型人才 和谐民主 高等教育

6.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六

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

一、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二十多年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使我深刻认识到,如果师生关系处于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就能营造出良好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对自己的教育和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做到事半功倍;反之,如果老师高高在上,因不能平等对待学生而导致紧张的师生关系,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又不利于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出现事倍功半。作为一个老教师,受一些“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影响,加上性格较为急躁,在很多时候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用老师的权力去逼迫学生服从自己,出现过不少师生关系紧张的时候,结果就是自己和学生都不愉快,达不到教育教学效果,即使学生表面服了,但其内心也是不服的。这些教训,使自己真正认识到了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也因为这个原因,这次研讨会我就毛荐自遂,主动成为发言者了。

二、要关爱学生。在随英德市首届“名班主任”培训对象到肇庆中学、顺德一中等地交流学习时,感受最深的是指导老师——广东教育学院的王玲教授在点评时说的两句意思相近的话:一句是“成功的班主任=爱心+智慧”,一句是“没有爱当不好班主任,只有爱也做不好班主任”。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和蔼地对待学生,包容学生,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亲弟妹、亲儿女,才有可能真正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刚毕业时,我在省铁子弟学校做初一的班主任,听小学部老师说,这班学生在六年级时以纪律散漫、不服老师管教而出名的。我带着刚工作时的一腔热情,课间与他们一起交谈,课后或与他们一起走路回家,边走边聊,或与他们一起打球,一学年对全班所有同学家访一次以上。三年耐心细致的教育,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们与我结成了深厚的情谊,师生关系非常的和谐,他们的也学业进步很大,全部升上了高一级学校,其中马新燕以当年全县中考状元考上广东省交通学校。在之后的班主任工作中,由于身体原因,脾气较躁,但我对学生仍然很关心。比如任03届高三班主任时,大部分课间时间我仍是在课室,或回答学生提问,或做思想工作,或拉拉家常,嘘寒问暖。有个叫陈翠梅的学生(张校很了解的),高考前由于心理压力大而失眠,我带她去看医生,之后三天的中药都是叫老婆煲好后我端到课室去,使她很感动,高考发挥很正常,上第三批线。为了关心、了解学生,我在家里摆了两席,请了十八位同学吃饭。一系列的关爱,使师生关系融洽,班风、学风不断向好,我班的高考成绩当然也最好。

三、以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老师是为人师表,一定要当好表率,以身作则。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留长发,那我就一定做到不迟到,不留长发;要求学生集队集会迅速,我也就会早早的到;要求学生要保持良好的纪律,我就不会与其他老师站在一边聊天。劳动时与学生一起搞,或做示范;跑操时,尽可能与他们一起跑;对学生说到做到,承若的一定要兑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理,久而久之,就好赢得学生的尊重,就会征服学生,从而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四、要构建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平台。现在学生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特别是高中学生。我的做法一是按照魏书生说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设立很多的职位,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职务,如仪容仪表检查员、班规落实检查员等,而且都有相应的权力。此外,有的班干尽可能实行轮岗,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豪感。二是班会课尽可能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去组织,班主任只起个画龙点睛的点评。学生普遍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大大减少。三是其他方面如一些活动的组织等,也让学生组织。这种民主管理受到学生欢迎,提高了老师的威信,减少了师生间的冲突,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其他还有一些方面,如要尊重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等,由于时间原因就不一一详谈了。我相信,只要有心、只要用心,老师们就一定能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7.体育教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七

一、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

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尤其是体育教学, 由专业特点决定教师经常要手把手教授学生动作, 与学生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具体。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 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使师生情感融洽, 相互信任, 教学气氛活跃,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 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

爱的情感是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对体育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

体育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执着的追求, 才能具备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克服重重困难, 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 对学生真挚的热爱。

教师关心热爱学生, 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也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 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教师只有情绪饱满, 和蔼可亲, 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 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 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二、体育教师应自我调控好课堂情绪

体育教师把自己的情绪调控好, 要做到走进课堂就能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 这对整堂课师生保持良好情绪有重要作用, 体育教师课堂情绪自我调控的主要方法有:

1. 理智调控法: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体育教师要理智地对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既要看到问题本身, 又要看到它发生的原因, 既要看到其危害性, 又要看到转化的可能性。

2. 转移控制法:

教学过程中遇到不愉快的事, 教师要善于用积极的情感体验来取代消极的情感体验, 有意识地“撤火”, 转移注意力, 调节自己的情绪。

3. 宣泄调控法:

宣泄调控法就是在适当的场合, 把自己不愉快的情绪通过倾诉, 喊叫等形式释放出, 使被动情绪趋于平静。

4. 降温调控法:

体育课堂上, 当教师情绪激动快要爆发时, 可以迅速用格言、警句对自己暗示、劝慰, 以此调控已经产生的不良情绪或因愤怒而将要采取的异常行为。

5. 幽默调控法:

幽默可以让人的情绪调节到最积极的状态。在课堂上, 当教师出现某些失误或出现紧张气氛时, 教师可以恰当地运用成语、歇后语、小幽默以及滑稽动作、表情来摆脱短暂的困境, 维持心理上的平衡和情绪上的平静。

三、营造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 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因此, 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 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位体育工作者, 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 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新课标指出, 要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我们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 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 形成一种在自学, 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打破以往每节课都是教师先“教”而后“练”的教学方法, 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去指导,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时, 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快乐元素, 选择快乐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不要把体育课上成训练课, 而应该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自身素质, 在培养学生兴趣, 让学生体验体育学习的快乐上下工夫。兴趣是学习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最佳状态。我们要 (下转第148页) 践操作。多媒体课件已由“助手”越位成了“主教”, 喧宾夺主。由此可见, 数学教学部可以全部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来代替实践, 过多的图片容易将知识的内涵定格为一幅幅静态的图像。数学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对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关的数学问题, 应该让他们通过原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想象, 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 缩小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

在新课程下, 对媒体课件的运用不但要促进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还要促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形成, 内涵要远比原来深刻。一方面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形象的特点,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绝不是将学生吸引到花花绿绿的演示上, 这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 多媒体教学中, 直接给学生呈现机构也不符合新课改理念, 而是要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 同时也不压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这种要求下, 打破了原有教学模式中多媒体课件由教师来制作并控制的常规, 学生参与制作和演示, 而不是被动地吸收。在教学“统计”时, 可以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教师一起制作相关的课件资源, 然后由学生赏识讲解。这样就体现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求。

模式二下载资源是丰富的, 当教学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 教学活动中的许多动态性、不确定性是无法用事先做好的课件体现。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输入和处理学生质疑、解惑的信息和课件结合起来, 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随时链接, 以弥补单纯即时输入的局限性, 也使演示 (上接第147页) 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的点拨和鼓励, 甚至善意的批评都将激励他们, 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享受到和谐氛围下体育学习的乐趣。

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 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 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体育情感, 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 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 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 从而达到使他们热爱体育、追求体育目标, 全面健身发展的目的。

摘要:在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的基础上,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师“爱”的教育, 情绪的调控和营造融洽的教育氛围, 使学生能愉快、主动的参与学习, 成为当前一线体育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品质,调控,和谐

参考文献

[1]马也.体育教学.2007.3.

8.关于建立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 篇八

一、营造主体发展环境,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愉悦,从对具体学习活动的兴趣转化为对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的探求,逐步地把自己的学习与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逐步地养成坚强的意志和自信、自尊、自强、勇于创新的性格。所以,学生良好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受益终生的。

二、贯彻民主平等思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是营造主体发展环境的前提,有了这样的土壤作保障,学生的主体意识之花才会开得娇艳欲滴。所以教师应设法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

(一)善于与学生沟通,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朋友关系

首先,教师要有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独特认识,教师应融入学生之中,乐学生所乐,想学生所想,以民主的思想,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这时学生就是朋友,和朋友谈心是一种很高的精神享受。只有当教师把学生当成朋友,学生才会把教师当作朋友,老师也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其次,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气氛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放松地自然而然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拉近距离,使学生充满自信;还可以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或者让学生讲,坐到学生位子上,进行角色互换,给学生一种宽松的环境。

(二)从师生平等思想出发,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伙伴关系

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共同构成了教学活动。彼此联系密切,不可分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之间本身就是一种伙伴关系。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有的教师总有一种地位优势,认为教师就该高高在上,学生应该听命于教师。可见,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伙伴关系,真正的伙伴关系是建立在平等思想上的。

首先,平等的伙伴关系就是要求教师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应该以一种商量的形式。学生无论是向老师请教生活上还是书本上的知识,是由于学生本身对问题不清楚,如果教师以自己的见解和知识直接亮答案,我认为,此时师生的关系就不是平等的伙伴关系了,平等的伙伴关系应该是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得出结论。

其次,很多教师都有偏爱优等生的倾向,以惯性思维思考学生中发生的事情,这也就是教师的偏见。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处境或位置上平等的去想,对待任何学生有一种平等意识,才能收到处理问题正确、长远且理想的效果。

三、善用教学艺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评定一个教师的好坏,关键是看他培养的学生文化素质的高低。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其教学方法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好的教师一套好的教学方法,不但会使学生在学业上收到好的效果,而且还会增进师生感情。

(一)创设愉悦的氛围,唤起求知的欲望

1.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习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个性鲜明、突出。教师运用角色变换训练,使学生变成作品中的人物,利于调动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教授《鸿门宴》,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文中的刘邦、项羽和樊哙,朗读表演有关情节,学生不仅领会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还能提高文学素养。

2.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好处。它们不仅有声、像,还有动画效果,将枯燥的教学内容演化成有声、有色、有像的东西,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3.讲课要善于联系实际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好的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们会关注黎民苍生、社情民意、国际国内大事……要通晓上下五千年,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平常要多看书报,多看有益的信息,既丰富知识,又缩小与学生的代沟。这样上课才能联系实际,旁征博引。让课堂“活”起来。

4.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气

①课前五分钟的口语练习。②用竞赛形式检查默写、背诵。③训练学生用课文内容写对联④用课文内容做谜面猜成语

还有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总之,这些都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方法。

(二)掌握沟通技巧,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语言表达为主,肢体语言为辅的。在教育教学中也一样,教师与学生通过对话的方式沟通,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学生心理,技巧性的用富有艺术的语言和学生交流。教师热情的向学生传递知识,价值观和各种行为要求,而学生却毫无兴趣,有的学生甚至拒绝学习。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反省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呢?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多说,多和教师交流,达到一种和谐,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关系。

(三)真诚对待学生

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教师的交往不拘泥于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教师也和其他人一样形成了一道道假面具,对待不同人有不同的方法,或奉承,或敷衍,但是面对学生,教师绝对不能用这些方法,要摘下面具,来真诚的同学生交往。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学生才会真诚对待老师。

四、给予爱的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应对每一位学生表现出足够的关切和尊重,尽可能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让他们觉得被了解,被关注,被尊重。特别是面对差生,教师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失败者”,游离于集体之外,相反,对他们严格要求,耐心指导,从教师的行动中让他们感受教师的爱心,这样,师生关系才能达到和谐。

教师和学生密不可分。所以,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学生虽然不是构建的主体,但只依靠教师单方面的付出也远远不够,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还需要学生的配合。

9.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篇九

山东省昌邑市南隅小学徐庆颜梁晓庆邮编:261300

教师之间有句俗话,叫“教学生要教心”。我想这句话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心是教学生的心。也就是注意学生心灵品德的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二是教心还是要和学生“交心”。也就是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和学生要有心灵的交流,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融化学生的心。三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用心去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

一、教心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百般呵护,娇生惯养;在学校则自私自利,不明事理,没有吃苦精神。如果不给他们正确指导,不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将来又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砖瓦基石呢?所以,对学生心灵品德的教育应放在教育的首位。在这方面,我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1、要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恪守诺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开学初的班会上,我就给同学们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一家公司欲与国内一大公司合作,然而在签署和约前,美国这家公司的信息员查询到这样的信息:欲合作的公司许诺的抗灾捐款一直没有兑现。于是美国这家公司果断决定,不与这家公司合作,另寻新的合作伙伴。通过这个报道,我告诉告诉学生:诚实守信,这是社会的主流。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成就大事业,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活得才有意义。

2、要充满爱心

有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在汽车站附近,我遇见一对年过花甲的老夫妇,他们对我说来这里找儿子,可能是地址错了,没有找到,可是带来的钱花光了,求我给他们点钱买吃的。我给了他们10元钱。后来我把这件事讲给我的学生听,问学生:“那你们认为老师是不是被骗了?”有的学生说是,有的笑而不答,有的低头不语。于是我对学生说:“我认为,即使他们是骗子,我也感觉我没有被骗,因为那是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如果他们有富裕的生活,他们不会这么做的。我用我的这点钱能帮他们做点什么,不能算是被骗。你们,也包括我,也许都成为不了伟大的人,但是我们能做一个平平凡凡的好

人,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希望我们在将来的学习中、生活中,都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3、要拼搏进取

人不能无上进之心。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一名现代社会中的学生,只有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将来才能适应社会,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所以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吃苦”教育。这种“吃苦”教育实际上就是让他们懂得要想有所收获,必须要有付出,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我班从外地转学过来的王明辉同学,刚到我们班时成绩很差,但他学习非常刻苦、努力,在几次考试中成绩不断上升。树立起这个学习典型,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一大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学生们明白了好成绩的取得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一种求实奋进的学风也在全班蔚然形成。

二、交心

班主任是学生的老师,但在人格上是和学生相等的,所以在教育学生时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能敞开心扉,心情舒畅的教与学。我在教育学生时,主要注意了以下两点。

1、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对学生的教育,必须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他才能心悦诚服的接受。对于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决不能一味的训斥或是尖刻的挖苦,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一条原则,学生的人格和老师的人格是平等的。每个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内在动机是相同的,但是面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时的承受力及自信心是不同的。不管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初学者都会有强烈的兴趣,但是随着难度的增大,有少数人就开始掉队了,成为所谓的后进生。在教学中教师应对症下药,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而其中最好的处方莫过于倾注真诚的爱,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生活上体贴照顾后进生,采取多方面措施帮助他们,使他们在精神上振作起来;其次,在课堂上采取和蔼可亲的态度,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明白的问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练习,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帮助他们轻轻松松地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再者,从心理上理解后进生的需要和追求,从多方面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让他们感到老师也是自己班集体中的一员,师生间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这样他们就会真正体会到老师是真正关心他们的,从而自觉、主动地克服心理障碍。

2、信任学生、帮助学生

每个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内在动机是相同的,但是面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时的承受力及自信心是不同的,这就成为考验一个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契机。对学生来说,老师越是信任他,他学习就越勤奋,自信心就越强,就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再辅之以帮助,学生就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对后进生的教育更应注意。不管是在谈心时还是在平时闲聊中,总是注意给他们适时的心理暗示,就是老师觉得你行,你还有潜力,老师相信你能取得好成绩。这样学生和老师就会很容易沟通。

三、用心教

教育过程中,每个教室都要有责任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因事变通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断总结中完善自我培养自信,养成关爱、谦让的健康品质,建立公正的教育模式。无论是教育经典的阐释,还是莘莘学子的褒扬,都无不以关爱、公正诸种品质来说明教师的良好素质,称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教师来说,关爱、公正更是第一位的品质,因为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无论他是否引人注目,是否取得骄人成绩,乃至是否遵守群体规则,自己都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平等地受到老师的关注,得到老师的关心,他的“向师之心”才会促使他与老师进行真实真诚的交往,由此而注意到老师提出的各种要求或建议,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所以,教师要想对每位学生的成长确实有所启发、有所引导,就必须做到尊重、关心他们,理解、体谅他们,信任、接纳他们,以关爱之情、公正之心去感染、感化他们,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公正精神的教育模式。小学生所经历的事情不多,感知和认知能力均比较弱,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很容易遇到困难和挫折。每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老师就应当耐心给他们讲清楚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接受成功和失败的两种结果心理准备,不要因成功而忘乎所以,因失败而丧失自信。成功了,要善于总结经验;失败了,更要认真吸取教训,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成功的窍门。

10.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十

一、教师要有过硬的个人素质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认真思考自身职能,不断充电,完善自我。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吸收新知识、新信息,补充新鲜血液,才能正确地给学生以指点,顺利地和学生合作。学生才会因教师无形的人格魅力、知识魅力而乐于与教师交往,并在教师的身教影响下乐于求知,积极探索。此外,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治学态度、举止言行、服饰打扮等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无声的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二、教师要坚持“亲、引、严、勤”的教育方法

“亲”是指教师对学生和蔼可亲,能耐心地给予学生教育引导和鼓励。学生只有体会到教师的信任和爱,才会走近教师,向教师吐露真情实意以及提出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教师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便于因材施教。“引”就是教师指引学生追求理想、真理,学会在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中和谐生存与发展,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引”,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又能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严”就是对每个学生严格要求与管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缺点或错误犹如小树身上的歪枝,需要师长精心修剪,他们才能成长为品学兼优的有用之才。“勤”是指教师勤恳,尽职尽责。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做到勤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勤沟通。信息时代的学生见世面广,接受信息量大,思想观念转变快,教师的“勤”有助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增强教育效果。

三、教师要重视与学生培养感情

教师应重视与学生培养感情,让每位学生真切体会到教师是值得信赖的。1.要真心和学生交朋友。在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多给学生以良好的期待和鼓励,多给学生发展自我的机会。要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这样即使有时教师做得过分一点学生也能体谅教师。课间时教师应留在教室休息或在教室与学生交流,通过交流拉近师生情感。2.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有些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后进生,不愿意花费精力对后进生做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对他们一味指责、训斥,甚至挖苦揭短。教师施爱于学生时,要一碗水端平,决不能厚此薄彼。对后进生要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促其向好的方面转化。3.在生活上多帮助学生。对家境困难的学生在物质上要多帮助他们,更要注重心灵的激励。比如为他们过生日、进行个别谈话等等,这些都会触动他们的心灵,在他们心中留下难忘的记忆。4.积极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师在课外活动中表现出的教学能力之外的其它能力特长,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学生喜欢下象棋,教师也能对奕几盘;学生喜欢做游戏,教师也能友情参与;学生喜欢打球,教师也能与他们“打成一片”……课外交往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兴趣、共同参与,会使学生更愿意亲近老师、更信服老师,双方由此产生的好感还可以迁移到教育教学等其它工作中。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勇于争先,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励自己不断进取。我相信,在关心和爱的前提下,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去做,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不是一件难事。让我们一起努力。

11.语文教师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篇十一

一天吃过午饭, 我来到教室, 见有三四个学生正在写数学作业, 我便坐下来和他们谈心。谈着谈着, 话题转到了发言问题上来。我说, 你们上什么课发言最积极?学生答道:“物理课!”“为什么物理课发言人多而且积极呢?”“因为物理课好玩。”一位同学笑着说。另一位同学说:“因为我对物理课感兴趣, 物理课上可以做实验。”“那你们觉得学习语文没兴趣吗?”我接着这位同学的话, 赶紧进入主题。那两位学生不好意思地说:“我不喜欢语文, 语文太枯燥无味了, 而且要背诵古诗文, 要写作文。”另一位同学接着说:“学语文, 课本上的内容, 考试很少考到, 只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就可以了!”此时, 我的心里很难过, 我惊讶, 我惘然, 教了近三十年的语文书, 学生竟然当着我的面说不喜欢语文, 说学语文没用。 (当然这些学生是实话实说) 。

晚上回到家, 我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工作,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习语文?我也经常看一些有关教学的杂志, 上面有些文章也谈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如果教师教学不得法, 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这里。我认真的检查了自己这一阶段的教学, 每节课的教学过程过于呆板, 每节课的程序大体上是一样的:导入, 整体感知, 讨论质疑, 课外延伸等, 这些模式, 学生天天看, 没有新意, 它如同每天吃饭时的饭菜一样, 天天老三样, 整天吃, 大人也觉得倒味口, 何况是学生。于是, 我决心在备课上多花点心思, 多多的创新, 在新课的导入上, 在课文内容的研讨上, 在课外知识的延伸设计上, 我都投入了精力。例如, 在上《台阶》这篇课文时, 我就在讨论分析时设计了仿句训练:“台阶是父亲的理想, 台阶是父亲的希望。”按照这两句的格式, 再写两个句子。经过讨论,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举手发言的人多起来。有的学生说:“台阶是父亲的血汗, 台阶是父亲的摧老剂。”有的学生说:“台阶是父亲的自尊, 台阶是父亲勤劳的见证。”答案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我接着又联系文章的内容, 分析了父亲的形象, 请学生以“为了台阶, 父亲付出了——”为话题, 来说几句话。学生的答案真是精彩纷呈:

为了台阶, 父亲付出了岁月;

为了台阶, 父亲付出了青春;

为了台阶, 父亲付出了健康;

为了台阶, 父亲付出了身体——最后拓展延伸“谈谈你心目中的父亲, 两相比较, 你有怎样的感想”。学生讨论发言热烈, 一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课后, 我回忆这节课的全过程, 深刻地认识到, 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十分重要, 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那么课堂上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爱听、爱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 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教师在备课中有创新意识, 不再拘泥于教案, 不再拘泥于旧有的模式, 那么所设计出来的一些思考题, 也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引发学生的创新冲动。情境教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 使学生振动起飞向蓝天的翅膀。情境教学, 也使我看到了语文教学的希望, 对未来的教学充满了信心。另外, 教师在课堂内还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宽松民主的课堂, 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塑造和形成, 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与发展, 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 使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求知乐园。

1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 篇十二

(2010-11-12 20:47:00)标签:

课题研究

杂谈

娄底一小课题组 肖伟颜执笔

一、课题的提出

1、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

对于稚嫩天真的孩子来说,小学可以说是他们迈入社会的第一驿站,而小学老师是他们人生的重要导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有调查表明,目前小学师生关系不容乐观。从小学教师队伍来看: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没有及时得到更新,不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学观等,甚至处理问题简单粗暴。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教师无私奉献的职业形象也受到了怀疑。从小学生群体来看: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传递的价值观念往往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冲击。学生进入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比过去更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具有更强的自我发展的欲望。学生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专制性的教育行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身心发育提前,尤其表现为独立自主意识增强、思想更加活跃,加之“独生子女”大多“养尊处优”,很少受到委屈、遭受挫折,容易形成执拗甚至过激的性格。因此,师生之间存在的专制、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矛盾日趋明显。这是本课题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2、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因此,素质教育也应运而生。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在面临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将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之时,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倡导重建师生关系、师生文化,强调建立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的。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内在养成”的,不是凭借制度的力量,而是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和知识的建构中自然形成的,构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与根本。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这是本课题提出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在国外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近20年来,我国教育界理论界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理论的深化与发展。但是,目前国内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第一,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大多进行概念分析和理论建构,只有少数研究者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因而研究多停留在描述层面,缺乏实证性和可操作性。第二,在研究内容上,大多数研究还属比较抽象的认识论上的研究,对一般意义上的师生关系阐述较多,很少对实践课题进行研究,也鲜有对具体情境中的师生关系如教师与特殊学生群体的关系、教师惩戒学生行为等特定师生关系进行探究。因此,这种研究对具体的教学实践缺乏实践指导意义。本课题研究力图不但丰富有关师生关系的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对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这是本课题提出的第三个重要原因。

4、可行性分析

在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方面,本课题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基础优势。我校在本课题的研究上有一定的基础:本课题组组长主持研究的国家级子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获全国三等奖;本课题组部分成员参与研究的省级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感的方法与模式的研究”获省一等奖;2004年我校参与省“十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转变研究”。以往这些课题研究为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实践与理论基础。2001年以来,我校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就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进行了实践性研究。如成立了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班,定期开展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竞赛以及“尊师爱生”、“学校·学生·我”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以校“雏鹰电视台”为主阵地,每期开展了演讲、朗诵等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这些教育教学工作都为本课题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条件优势。我校是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是市教育局直属小学。近年来,学校投入100多万元加强硬件建设,有校园网、广播系统、电子备课室、电脑房等全套现代信息网络系统及多功能教室,研究资料齐全,搜集方便。课题组组长是学校现任校长兼书记,研究经费有保障且充足。

三是人员优势。本课题组成员事业心强、业务能力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11人,特级教师1人,全国骨干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全部为大学本科学历,都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

二、概念界定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就是要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如何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交流与合作,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平等,即教师与学生是两个任务不同的平行个体。双方的唯一区别仅仅是分工的不同,教师不具备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利,教学双方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谓民主,即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你教我学、互查错误、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好是为了学好,学好是为了更好地教。所谓和谐,最重要的是教与学的双方保持一分良好的愉悦的心态,教与学的行为成为发自心底的最本质的要求。

三、理论依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和学生观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支撑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还有:

1、交往教学论 以马克思的交往思想、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础的交往教学论把教学过程视为交往过程,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认为师生合作、自由民主的教学交往是“解放”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灵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有8中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一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多元智力理论为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

4、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以(美)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即和谐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以人为本。

5、和谐教育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理论和王守仁的和谐教育思想都强调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反对传统的师道尊严,认为要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自由地发展,这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四、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目标

结合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调查分析目前师生关系现状,了解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积极探索建立与新课改精神相适应的师生关系的途径、方法、策略与基本构建原则,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理解、热爱,并能够与人、与世界交流、对话,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二)研究内容

1、小学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师生对话、交流与合作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研究。

4、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研究。

5、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

五、研究方法与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观察法:我们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地观察教师与学生的情绪、态度、心理等,了解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2.个案研究法:对某一典型的学生个体、小组和有关师生冲突的事件进行追踪研究,透过典型案例分析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3.行动研究法:我们将主要采用边设计边实施的研究方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摸索师生关系和谐的方法、途径和策略,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分析、论证,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上方法进行研究,并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谈话法、数据统计和情景分析法等方法。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对课堂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的再认识,改变教师的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有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作为人类文化传播者的教师,更应该好学不倦,拥有宽厚的知识。

3、研究充分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这将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要建立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真正意义上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4、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在系列有助于师生关系和谐的教育活动中,加强师生合作,建立师生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让师生的感情在活动中得到加深,并对全体师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使师生关系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5、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加强小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训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不断加强师生关系和谐的经验交流。让更多的教师去体验和谐师生关系给我们教师带来欣慰和快乐,不断扩展课题研究的外延。在研究过程中,对于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经验,及时的组织教师进行交流,以便共同提高。

6、扩展师生关系沟通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变专制型或强权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

7、优化教师与家长关系,为师生关系的和谐不断创造外部条件,把对学生的强硬督促教育变为学生自觉的自勉教育。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时间跨度为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5.12——2006.9)(1)、成立研究组织机构,准备开题。

(2)、进行理论研究,为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3)、调查研究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实施问卷、个案、并利用网络进行深入细致、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为调查实验研究的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加强实验的针对性,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减少盲目性。

(4)、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制订实验研究方案。

(5)、对教师进行科研动员,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方案讨论。(6)、宣传公布方案,营造课题研究的氛围。

2、第二阶段:实施起始阶段(2006.9——2006.12)(1)、开题论证

(2)、设计问卷调查,形成调查报告。(3)、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理论学习,开展教学实践,讨论实践成效。(4)、加强主研教师的交流与学习,不断提高我校教师整体科研素养。(5)、针对在科研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反复的研讨、实践,力求做到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6)、开展校级交流会,根据交流结果,上好研究示范课。

3、第三阶段:实施深入阶段(2006.12——2008.6)(1)、实验研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2)、实验研究师生关系构建中如何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3)、实验研究师生关系构建中如何提高学生生命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实验研究在课堂教学、班集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活动中新型师生关系模式的构建。

(5)、总结、改进前期成果,邀请课题顾问作专题报告并进行指导。这一阶段,边计划,边论证,边学习,边实施,边研究,边总结。每学期在全校举行1-3次公开课观摩活动。注意搜集有关本课题的典型案例、课堂教学录像、CAI课件等资料。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等现代教学手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并及时做好阶段性资料的积累总结工作,并撰写有关论文和调查报告。

4、第四阶段:总结、推广与结题阶段(2008.6——2008.12)(1)、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2)、形成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等)(3)、编辑研究成果论文集等。

(4)、整理出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教育教学模式。

七、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2、研究论文集;

3、低、中、高年级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典型教学实例及活动案例;

八、课题的组织与领导

1、保证条件

(1)、学校行政负责领导,教学部门具体操作,搞好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2)、聘请市教育局科研所的专家任课题研究顾问和指导教师,定期接受他们对课题研究的指导。

(3)、学校确保科研所需的人员、时间、资料、设备、经费的准时到位。(4)、把教育科研写进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中,制定有关制度和奖惩措施。

2、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阳伟奇

副组长:张力平、罗婴平、周 莹、谢凌云、林燕娜 成 员:刘志群、吴洪斌、肖伟颜(2)、课题研究指导

吴国贤(娄底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学高级教师)肖爱山(娄底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学高级教师)(3)、实验研究课题组 组 长:阳伟奇 副组长:周 莹

成 员:林燕娜、肖伟颜、杨 瑰、钟仁伏、李飞燕、刘晓鸣、唐 怡、姚聘兰、刘爱灵、龙姣妮

课题参研人员:娄底一小全体教师

九、经费筹措与管理

本课题以学校自筹经费为主,相关活动的开展争取友好单位的赞助,预计研究经费总额为6万元。我们将严格按照《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经费暂行管理办法》进行开支,具体用途如下:

(1)师资培训、考察学习费2.5万元(2)学生活动经费1.5万元(3)图书资料费0.2万元(4)专家咨询、指导0.4万元

(5)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费用0.5万元(6)打印、光盘制作费0.5万元(7)科研成果展示0.4万元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淳,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田汉族.交往教学论[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美]Lynda Fielsteim & Patricia Phelps 著 王建平等译.教师新概念[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刘静.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教育探索,2003,(7).

「5」张武升.外国现代师生关系理论的构建与发展「」.教育评论,1989,(6). 「6」徐学俊 李正洪 王文.关于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5,(5):28—31.

13.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篇十三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尊重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情感环境中,师生间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创造出新鲜的事物。因此,让师生间充满理解和信任,在构建情感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往往因为喜欢上一位老师而喜欢上他的课,喜欢他所教的知识。这种喜欢就是一种理解与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从行动上关心学生、亲近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至少应从精神上给予关爱与支持,而非指责。尊重学生在师生关系间显得尤为重要,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他的长处,给予他们信任与理解,尊重与鼓励,他们的成长就会出乎你的意料。

要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需要多与学生沟通,从班级管理到教学内容,从生活小事到人生态度,其实都是可以与学生商量和讨论的问题。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想法与学生真诚交流,学生也才会坦诚说出他们的看法。这样才能教学相长,达到师生间认识的统一。

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在开学的第一天,总是与孩子分享一个故事:多数人玩“有人向后倒,由一名同学接住”的游戏,这种接人游戏就算连续玩过一百遍,只要有一次朋友开玩笑故意不接住你,你们之间的信任就永远破裂了。不管他怎么道歉,承诺再也不让你摔倒,你就是无法不带一丝怀疑地向后倒了。这告诉我们,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为人师长的我们,有时给孩子气得很有理由。然而,当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和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的信任。我们应该提供给孩子可靠的肩膀,这也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似乎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们整天站在讲台上说教,维持着居高临下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形象。其实,师生间信任与理解是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拿掉头上的“光环”,放低身段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有困惑的时候第一个想起你,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学生在与教师相互理解、信任的沟通交往中,得到情感的满足,最直观地去感受教师的魅力,生发出对教师的信赖,这才是情感教育希望达到的目的。

二、走到学生中去

作为教师,往往站在比学生课桌要高、要大的讲台上,这似乎象征着教师的高高在上,有着不可触碰的权威。我们常见这样的情境:讲台上,教师严肃提问;讲台下,则是一张张没有表情的小脸和寥寥无几举起的小手。有的学生知道答案不想说,有的学生不知道答案把头埋得低低,有的学生害怕说错挨批评。这时候,一个学生走神了,老师会说:某某某,怎么又是你,不认真听讲是吧?你给我站到前面来。谁再不听讲,给我上来和他做伴。接着,教室里鸦雀无声,连刚才举起的那几只小手都放下去了,个个充满了惶恐。孩子们知道,接下来又是一阵狂风暴雨般的训斥……这样的情境可怕吧?可是这样的情境常常真真实实地发生在我们的课堂上。也许,你会说,这都是为了学生好,要教给他知识,希望他成才。对,这些都没错,可是我们要不要思考一下,我们所用的手段是否出了问题了呢?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师不应该站在学生前面上课,而应站在学生的后面。”我们能不能走下讲台,摆脱高高在上,走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所想,用心观察每一个学生身上闪动的灵光呢?

教师应该走下讲台,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一起学习,让学生在一种自然、亲近的情感环境中学习,让轻松愉快围绕着我们的教学。

三、将自由空间还给学生

将自由空间还给学生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是师生关系中的民主精神,为学生创造一个既严肃紧张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魏书生说:“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

我们有的班主任对学生实行全天候管理,下课时间都在教室里批改作业和办公。虽然学生的打闹减少了,但是这极有可能扼杀了孩子顽皮的童真。试想班主任“虎视眈眈”地端坐于前,学生时时刻刻都处在高度紧张之中,虽然维持了纪律,但是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自然与天真,久而久之,学生的活泼和生动就被谨小慎微、缩手缩脚所取代。

在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活动中,他很重视将自由空间还给学生,他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做某件事,大家想想有多少种办法?比如,张军同学感冒了,大家想想,有多少种办法能治好?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吃速效伤风胶囊”,“吃感冒片”,“吃银翘解毒丸”,“打退热针”,“打消炎针”,“灸也能治好”,“按摩也能治好”,“轻微的感冒,洗洗热水澡,一出汗就能好”,“喝姜糖水治感冒”……

“吃速效伤风胶囊需白开水送下,请同学们想一想,烧开水有多少种方法?”就容器而言,大家说:“用锅”、“用壶”、“用盆”、“用盘”、“用饭盒”、“用杯”都能烧开水;就容器的质地而言,金的、银的、铜的、铁的、铝的、陶的、瓷的都可以;就燃料而言,有天然气可以,没有天然气,用液化气,用煤,用木头,用稻草,用废纸,用酒精灯,用煤油炉,用电饭锅,用太阳灶。教学活动中,我这样想来,人的思路开阔,做事时容易成功,不至于因缺少某一个条件,一种办法行不通了,就宣布此事没法办。自主探究在开放自由的空间里实现,学生的才气获得尽情展现。

给予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动机,让思维的火花在教学活动中燃烧。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参与,给他们创造时机,营造自由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想像,发挥自己的个性,表现自己的特长。在课外,要学会适度放手,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还学生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他们一定会给我们一个出人意料的惊喜。

教师若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不固守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流程,不局限于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根据需要及时改变、调整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甚至变换角色,把学生请上讲台。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处境、学习的需要与感受,关注不同学生的经验背景;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有收获,更能成为完整的人。只要学生认真学习,达成学习目标,至于他们是坐着、趴着、托着下巴、咬着手指,是不重要的。我们与其固守规则,不如为学生开放空间。

14.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篇十四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获得的知识具有生成性的特点, 并把它作为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而这种知识的获得需要具备一些条件, 既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的主导作用, 又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探索性的主体性行为。

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播种”的行为特征, 这就要求教师要激活知识的“种子”, 即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活体的知识;同时, 教师要把这种活体知识播种到“沃土”之中, 才能保证充满活力的知识的“种子”的成活。而这个“沃土”就是学生的思维的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性,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头脑中创造一个知识生长的“沃土”。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特征是一个知识的生成过程, 也是充分展示自己主动积极学习的过程。学生要积极主动地运用自身的智慧, 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意志和创造力, 通过发现、选择、重组等多种活动, 最终在自己头脑中生成具有学生自己个性品质特征的知识。

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知识是在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活动的氛围中传播的。学科教材的非生命体知识也只有到了教学活动中生命体的主体上, 才有可能被激活, 才能产生知识生成的新的生长点。在整体的、连续的学校教学活动和学生潜能的不断发挥中, 新生成的知识将会不断生长、分蘖, 从而实现着知识的掌握、创新、增值的教学目标。

二、师生关系彼此相倚, 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条件

教学中, 师生关系往往表现出四种相倚状态。一是假相倚:教师在授课时心中并没有考虑学生, 只是按着自己的意愿、兴趣来上课, 此时, 教师和学生只是在形式上互动, 实际上互不依赖, 这就是假相倚。二是非对称性相倚:一方面教师以为根据学生的需要在进行教学, 但学生却不能积极配合;另一方面, 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学习愿望和要求不给予重视。师生互动缺乏呼应, 是一种单向性互动。三是反应性相倚:是双向性互动, 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教师本没有这方面的教学计划, 由于学生提出了要求, 教师应和了学生的要求, 改变了原先的计划。另一种情况是学生对某项活动并不想参与, 只是受到了教师的提示和说服, 而转向对组织活动的参与和关注。四是彼此相倚:是双向性互动, 与反应性相倚不同的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参与性活动。

那么, 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产生双向性互动的相倚关系依赖什么呢?显然有赖于爱生尊师、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及心理相容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只有在和谐的教学交往关系中, 才能避免假相倚、非对称相倚, 最大限度地建立师生之间反应性相倚和彼此相倚。这样, 就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消除态度分歧、兴趣背离, 尽可能在各方面达成理解和沟通, 其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 学生的潜力在不断张扬, 生成性知识在不断涌现, 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富有成效。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达成教师和学生彼此相倚的条件, 彼此相倚师生关系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前提。教师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中责无旁贷。首先, 教师要诚心实意地信任和鼓励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扶着、牵着, 该放手时则放手。其次, 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师生关系中, 教师要做“平等中的首席”。当教师给予学生知识时, 不是自上而下地“给予”, 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分享他们尚未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这样, 学生才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发现知识、生成知识的快乐, 也才能更主动地去学习。

三、学生的主体行为是实现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重要保证

教师在教学中, 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 即眼里、心里要有学生, 而且还要有自己。同样, 学生在学习中也要“心中有人”、“目中有人”, 既要有教师、同学, 也要有自己。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是一个生动、能动的生命个体。这种生动、能动的生命个体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态度、创新能力, 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自己的创新实践过程, 让自己的学习潜力在这种创造性实践过程中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发展,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实现师生和谐、彼此相倚的良好教学交往的保证。

为此, 学生首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努力使自己在渴望和强烈要求下参与教学活动。其次, 要善于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 在课堂交互的活动中, 能动地共享他人的资源, 学会与教师、与自己的同伴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第三, 要自信。善于积极表现自己, 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的成功。要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和善于解决问题。在这样一系列能动的学习过程中, 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 开发自己内在的学习潜能。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特点, 积极开展创造性学习。在学习中有意识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 培养自己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作为自己发展的起点, 不断进行积极的反思, 不断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进而完善自己的人格结构。

总之, 学生课堂交往需要的满足远比知识、技能的习得重要得多, 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是否能创建一个健康的课堂交往环境。师生课堂人际合作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群体与个体之间有效的课堂交往, 而学生的主体参与又恰恰是交往得以持续的重要保证。因此, 课堂教学应该满足学生课堂交往的需要, 通过创设健康的课堂交往环境, 通过师生、生生的课堂人际合作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 使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交往中充分发挥主体行为, 以获得全面发展。

摘要: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的知识具有生成性的特点, 并把它作为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文章以此为切入点, 探讨了学生主体行为的重要性, 以及主体行为与和谐师生关系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主体行为,和谐,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升.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分层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 2001 (3) .

[2]张希希.论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J].课程·教·教法, 2001 (5) .

15.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十五

一、学会放下教师的架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同志的那种教师”。现在也流行着一种教育理论“蹲下来看学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应该认为自己高学生一等,而应该把学生视为朋友、同志,大家想一下我们面对自己的朋友和同志,又何需要摆架子呢?

二、学会用微笑对待每一个学生

孩子在日记中写到:“我希望老师每次进教室都能带着曙光女神般的微笑。”

孩子在课堂上说:“老师的脸就像变化莫测的天空,时而披着绚丽的朝霞,时而密布着阴暗的乌云……多希望老师的脸上天天有美丽的笑容呀!”

微笑是最好的征服武器,教师想要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你, 那么平时就应该多送给学生一些微笑,在你的这个微笑中,学生可以读懂你对他的爱,读出一天的好心情。

当学生犯了错误,已知悔改时,我们也可以送给他一个微笑,这个微笑可以让学生知道,你已经原谅了他,你仍然非常信任他;在上课回答问题时,学生犹豫不决不知该不该举手,这时你也可以送给他一个微笑,因为学生能从你的微笑中读出他们的信心与勇气。我想,只要我们时常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学生一定都会愿意亲近你、信任你,并和你交朋友,主动和你沟通、交流、谈心。

三、学会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创建民主的课堂氛围

我们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在课堂上,所以想要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握好课堂上的气氛尤为重要。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一个问题,肯定会出现不同的看法,这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不要直接给予学生 “不对”的评价,更不能出现“你真笨”“你怎么不长脑子呢”等这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语。

如果一个问题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这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如果他们的看法是错误的,教师要用合适的方法来纠正,让他们真正理解和认可正确的解答;如果他们的看法有一定道理,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并且不失时机的引导进一步修正和升华。我想,这才是一个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底接受教师,才会真正取得进步。

四、学会拿起表扬的武器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对于一个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指出他的缺点和错误固然有必要,但关注他的优点和进步才是更重要的。经常有教师发感慨,某学生简直“朽木不可雕也”,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优点和缺点是相对的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不妨拿起表扬的武器,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予以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赏,努力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五、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

记得刚走上教师岗位时的我,总认为学生应该非常出色,事事追求完美,我会因为学生的一些小小的淘气而大动肝火,我会因为学生的一点点错误而极度生气,不自觉的站在与学生对立的位置上,结果是,学生认为我严肃苛刻,我的工作难以开展。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我和学生一样在成长。孩子之所以称为孩子,就是因为他们的各方面还不够成熟,他们应该有犯错的权利,作为教师,应该怀着一种宽容的心态,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是宽容并不是放任自流,老师的天职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取得进步。我觉得,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不能纵容但也不能小题大做,应该多考虑尽量用最合适的方法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六、学会沟通和交流

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抱怨:我们老师特别难以沟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往往和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有关,有的学生很调皮,经常犯错误,久了,我们教师就会在头脑有一个潜意识,当他再次出什么差错时,我们甚至不愿多听他说一句话就对他加以批评。自然学生就会觉得老师难以沟通。在学生犯错后,我们不妨耐心仔细的听他说完自己的理由,哪怕是借口,再心平气和的和他进行沟通,而不是急于批评他。一些难教育的学生纪律问题总是反复,教师应该耐心地与他交换意见,调查事情的原委,再一次说服教育,并且让他感到我对他的期望。

教师只要用真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学生就一定会给你以真心的回报。这种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不正是和谐的体现吗?

上一篇:物业管理人员标准下一篇:佣金居间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