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博士培养计划(11篇)
1.专业学位博士培养计划 篇一
根据《关于公布的通知》(西交研[20xx]59号)文件精神,即日起开始启动我校20xx年“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旨在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高年级优秀博士生继续安心于科学研究,力争在学位论文研究方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2.申报条件:
(1)申请人必须是我校在读博士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严谨认真的科研作风。
(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在读博士期间学位课成绩优良,学位论文开题并已经做出了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质,愿意继续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扩大已有成果。
(3)身心健康,年龄在40周岁以下、博士入学时间满3年且攻博身份为国家统招统分。
(4)已公开发表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理工医类申请人应已在最有学术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论文,或已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4篇论文;经管人文类申请人应已在SCI/SSCI/AHCI源刊至少发表2篇论文,或已在所属学科期刊上至少发表4篇论文。
3.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每年申报一次,全校选拔名额20名左右,本次不具体分配各学院推荐名额。请在读博士生积极申报,于20xx年10月26日(周一)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研究生院学位办。
需报送的电子版材料为:《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申请表》
需报送的书面材料为:
(1)《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申请表》
(2)申请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得的代表性成果清单及其证明材料
代表性成果为申请人攻博期间获得的与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密切相关的、并能反映学位论文水平的成果,如学术论文、专著、专利、奖励等。
证明材料只提供: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刊物封面、目录及论文首页复印件;专著封面和版权页复印件;获奖证书或专利证书复印件。与之无关的其余材料一律不要提供。
(3)申请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成绩单(学院研究生教务出具即可)
【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计划(2篇)】
2.专业学位博士培养计划 篇二
关键词: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关键词;中图法;定量分析
1 引言
“我国档案学专业博士生教育1994年始于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5月第一批档案学博士毕业生顺利通过答辩”“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系(1993年获授予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与电子政务信息学系(2000年获授予权)、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情报与档案学系(2006年获授予权)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信息管理系档案学专业(2006年获授予权)”[1],截至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吉林大学6所高校招收档案学专业博士生,向社会各界和档案部门输送高素质的档案专业人才。
档案学博士论文因其选题的新颖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内容阐述的翔实性、引用文献的广泛性,成为反映档案学学科发展水平和趋势的重要参照物,为完善档案学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创新培养机制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笔者以1997年至2014年档案学专业博士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博士学位论文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学位论文库和CALIS学位论文库。2016年2月15日,对五个数据库分别检索:(1)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博士学位论文库中,选取检索途径“专业”,输入“档案学”,得到29条检索结果。(2)在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以“专业”和“学位”作为检索途径,检索项分别设为“档案学”和“博士”,得到67条结果。(3)选择CNKI数据库中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子库,将“学科专业名称”设置为“档案学”,得到12条结果。(4)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学位论文库中对“研究专业”和“学位”进行限定,得到25条结果。(5)根据档案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情况,在CALIS学位论文库中补充检索数据。将所有检索结果导入Excel,利用删除重复项功能,剔除重复信息,累计得到159篇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需要说明的是,1997年、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献学(含档案学)专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档案学专业,但作为档案学博士生培养的开端,也将其包含在研究范围内;博士论文属于灰色文献,数据获取难度大,2014年、2015年的档案学博士论文没能及时进入数据库,研究数据存在可控范围内的遗漏。
2 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情况
2.1 学位授予单位分析。159篇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集中在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和云南大学,其中,中国人民大学119篇,武汉大学29篇,云南大学11篇。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专业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档案专业人才,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在档案高校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119篇博士论文占总数的75%。武汉大学和云南大学设立博士点时间稍晚,培养档案学博士生数量有限,共40篇博士论文,占总数的25%。图1是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授予单位分布情况。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南京大学和吉林大学档案学专业博士点设立时间较晚,没能检索到相关数据。
2.2 学位论文年度分析。表1(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年度分布)折射出档案学专业博士生的培养状况、博士点数量变化、博士点发展脉络等,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7年至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独秀一枝,每年培养2~3名博士生。1997年,历史文献学(含档案学)专业的冯惠玲和夏宏图成为最早的档案学博士,《拥有新记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冯惠玲)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如何保障电子文件的原始性、记录性、可靠性等进行探讨;《清代档案史料编纂研究》(夏宏图)研究清代对档案史料的编纂理论与实践,揭示清代档案史料编纂特点与规律,梳理中国古代档案史料编纂的发展脉络。
第二阶段(2002年至2008年)。随着档案学博士生导师的增加,2002年博士毕业生增至8人,2008年人数最多,达到21人,博士学位论文每年稳定在9篇。这一阶段,档案学博士生培养水平提高,档案学学术影响力增强,出现高质量的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两大支柱理论发展研究》(黄霄羽)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第三阶段(2009年至2015年)。数据显示:2009年档案学博士论文数量下降到15篇,2010年至2013年稳定在每年十几篇,这与档案学专业博士授予点增多,招生人数扩大密切相关;2014年仅7篇,2015年没有数据,这与数据库论文收录的滞后性有关。
3 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
3.1 关键词词频分析。“关键词是出现在文献的标题、摘要以及正文中,对描述文献主题内容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2]一段时间内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关键词集合,能够揭示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的总体内容特征、前沿研究热点、学科发展脉络等。
笔者对159篇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中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合并或修正同义词,出现在两次以上的关键词有24个,三次以上的19个,将这19个关键词按词频由高到低排列,得到图2(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关键词词频)。图2显示:“信息资源”“电子政务”“档案信息”“档案学”“政府信息”“档案管理”和“电子文件”出现的频次较高,“信息资源”20次,“电子政务”14次,“档案信息”和“档案学”各13次,“政府信息”12次,“档案管理”和“电子文件”各11次。“档案馆”“编纂”“法律、法制”作为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较少,分别都是4次。这表明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侧重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等现代信息技术领域,对档案法律法规、档案馆建设、档案文献编纂等档案学基础理论关注较少。
(1)信息资源方面的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将信息界定为“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也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知识”,信息资源是信息中可供利用的部分,是有价值的信息,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档案信息资源具有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作用。“信息资源”作为关键词在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中居第一位,内容涉及信息资源产业化、信息资源增值、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配置等方面,如赵京(2013)《中国信息资源产业政策体系的优化研究》[3]、洪华(2010)《我国个人信息资源战略研究》[4]、宣小红(2008)《中国信息资源市场的培育》[5]、周毅(2002)《信息资源宏观配置管理研究》[6]。《国有档案信息资源的多元化配置研究》(王运彬)关注学界普遍忽视的“国有档案资源”,利用资源配置理念,解决建设怎样的国有档案信息资源、为谁建设国有档案信息资源、如何分配国有档案信息资源,其中蕴含档案管理学、档案馆学、档案利用学、信息经济学等多门分支学科 [7]。
(2)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方面的研究。政府上网工程是中国迈入网络化社会的第一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政府全面信息化,利用政府信息进行机构组织结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利用为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提供渠道,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塑造阳光亲民的政府形象。
159篇博士论文中,“电子政务”作为关键词多次出现,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对档案学博士生选题具导向作用,武汉大学的廖如、马东升、黄萃、杨道玲、王新才,中国人民大学的杨健、迪莉娅、唐思慧、陈伟、孟祥宏等博士生,对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公共服务问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深入研究。
2007年,国务院颁布第492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8]。档案学博士论文选题受国家政策的影响,2007年、2008年中涉及政府信息或电子政务的博士论文有11篇之多,占这两年论文总数的37.9%,涵盖政府信息服务、政府信息资源和政府信息公开等,如,蒋冠(2008)《政府信息公开目标取向研究》[9]、候卫真(2008)《论政府信息化取向与信息能力构建》[10]、谭必勇(2008)《政府信息资源的目录控制研究》[11]、王少辉(2007)《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12]。
(3)档案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档案学”作为高频关键词,涉及档案文化、档案价值、文件运动、档案学范式等。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力图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丰富档案学理论、完善档案学科体系、指导档案工作实践的基础。档案学专业博士论文中,关于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为档案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邵华《档案学的逻辑起点与学科建构研究》引入逻辑起点概念,得出“文件”是档案学的逻辑起点,要把文件纳入档案学研究对象的领域,从社会系统的宏观角度梳理档案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出档案学理论发展经历文档同一的文书管理时期、文档分化的档案管理制度化准备时期、文档分化的档案学独立与文档统合的档案学理论现代化发展时期[13]。高大伟《档案学的元问题及可能的形而上》将档案学与哲学相结合,研究档案学价值、档案学研究任务、影响档案学发展的环境因素等学科元问题[14]。
3.2 研究领域分析。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知识体系完整、等级结构清晰、逻辑概念严密,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形成分类表,科学合理地划分类目。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159篇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归类划分,数据显示档案学博士论文研究范围不局限于档案学领域,涉及信息与传播理论、国家行政管理、国家理论、图书馆学、管理学、情报学、企业经济、出版事业等多学科领域。
单一领域和多元跨领域有机结合。159篇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中,单一领域研究有141篇,占论文总数的88.68%,跨领域研究有18篇,占11.32%。多元跨领域研究涉及企业经济、图书馆学、信息传播理论、新闻学、计算机应用、文化理论、出版事业、国家行政管理、工业经济、旅游经济等,集中在中图法G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D类(政治、法律)、F类(经济)、C类(社会科学总论)、TP类(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K类(历史、地理)。档案学博士论文呈现一定的跨领域性,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渗透,能够加强档案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宽档案学研究广度,深化档案学研究深度,推动档案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档案学专业博士论文跨领域研究要把握好尺度。一方面,“档案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可以从与之相关的邻近学科的思想体系中汲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营养”[15];另一方面,人们知识结构的复杂性,思维方式的延展性,学术视野的广阔性,使得档案学博士论文研究不局限于狭义档案的小圈子里。诚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不能偏离档案学研究的轨道,159篇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中存在与档案学脱节的现象,博士学位论文为了求新、求异,对档案有所“抛弃”,将这些论文归为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有所牵强。
4 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特点
4.1 各校学科特色对论文选题起着导向作用。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具有明显的院校差异性,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体现各院校的档案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定位。“中国人民大学的特色研究涉及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云南大学设立民族历史档案整理与研究的博士招生方向,武汉大学档案学的特色研究是政府信息。”[16]云南大学档案学博士论文中的70%是与民族档案或历史档案有关,例如,《档案学视野下的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研究》(胡莹)[17]、《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仝艳锋) [18]、《云南傣族贝叶档案保护研究》(黄梅) [19]。武汉大学的29篇论文中,18篇提及政府信息,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如政府信息服务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等。
4.2 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丰富。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具有创新性、丰富性、多元性,包含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宏观管理理论、档案现代化管理研究(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数字档案馆、知识管理)、档案开发利用(传统档案编纂、现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档案信息服务理论、档案保护研究(保护史、记忆工程、信息安全保障)、档案保护技术(特殊载体档案保护研究、虫害防治)、电子文件管理研究、档案法律法规、政府信息公开等方面。
4.3 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信息资源”“档案信息”作为关键词在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研究内容的单一领域及跨领域研究中“信息与传播理论”受到档案学博士生的广泛关注。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相比,具有更大范围上的共享性,优化并整合信息资源能够实现信息的再生与增值。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对历史活动真实地、可靠地予以记录,承载着人类历史、建构着社会记忆,在国家政策制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4 跨学科研究使档案学焕发新生机。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档案内部的小圈子,将档案学置于一个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互联互通的学术大环境中。研究内容涉及信息与传播理论、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企业经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历史文献学等,体现出学科间的交融渗透。159篇论文中88.68%是单一领域的研究,说明档案学要培养适应信息发展浪潮,运用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来推进档案和档案工作现代化进程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关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兴技术,实现档案学科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王新才.档案学研究进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2.
[2]马费城.信息管理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190.
[3]赵京.中国信息资源产业政策体系的优化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3.
[4]洪华.我国个人信息资源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0.
[5]宣小红.中国信息资源市场的培育[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6]周毅.信息资源宏观配置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2.
[7]王运彬.国有档案信息资源的多元化配置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2.
[8]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EB/OL].[2016-2-20].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tiaoli.html.
[9]蒋冠.政府信息公开目标取向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10]候卫真.论政府信息化取向与信息能力构建[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11]谭必勇.政府信息资源的目录控制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8.
[12]王少辉.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7.
[13]邵华.档案学的逻辑起点与学科建构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4.
[14]高大伟.档案学的元问题及可能的形而上[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1.
[15]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95.
[16]蔡梦玲,高俊宽.从档案学硕博招生看档案学研究的发展走向[J].档案学通讯,2014,04:21-26.
[17]胡莹.档案学视野下的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4.
[18]仝艳锋.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1.
3.专业学位博士培养计划 篇三
根据李万莉老师的研究方向以及自己的知识储备特点和兴趣爱好,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若有幸考入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并得到李老师的指导,初定“智能监控及信息化工程”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1.智能监控及信息化工程研究意义与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广泛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各行各业都希望通过一系列信息监测和调控措施,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调查,全面的深入的监控各区域的工作信息;通过监控对系统的工作情况,故障问题,建立起快速信息通道,对了解系统的健康情况和即时处理系统的故障提供可能。
需要监控的区域广、监控的对象种类繁多,因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设备的维护。特定的领域采用不同的具体信息监控方法,在此基础上智能监控的方法发展为通过有线传输获得数据的方法和通过无线传输获得数据的方法。在存在许多条件恶劣、人们不易到达或相距距离比较远的地方偶然采集一些现场数据的场所,采用GPRS的远程监控系统,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更扩大了系统的监控范围。
在可进行大量的布线工作场所,现在很多采用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技术,CAN总线使用串行多主站控制器和局域网通讯协议,它具有很高的网络安全性、通讯可靠性和实时性,简单实用,网络成本低。
2.拟采用的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根据具体需监控的特点,分析具体的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实现方法,然后利用芯片作为子节点,构成局域网络控制器(CAN)总线控制系统,并给出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并提供一个故障或事故分析提供数据协助的电子记录装置。记录仪中不仅保存有系统的特征和工作状态等实时信息,而且能长期信息有效。在完成数据记录的同时并进行初步分析监控,对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实时反馈控制和实时提醒,从而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降低系统事故的发生。并在以上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与上位机相连,还可实现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速、驾驶员疲劳驾驶自动提 还嵌人了GPS定位、GSM/GPRS远程
4.专业学位博士培养计划 篇四
一、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起源于1952年植物学专业的地植物学(植物生态学)专门化,当年,仲崇信教授招收了该方向的研究生。1981年,仲崇信教授在植物学专业内重新招收植物生态学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84年经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生态学专业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本科专业和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生态学专业发展成为包含动物、植物生态学在内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成为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组成部分,招聘博士后。目前,植物生态学部分是我校国家重点学科 – 植物学的重要支撑领域。
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长期致力于湿地生态、森林生态、生态工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国内外知名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委、农业部、国家教委(教育部)、海洋局以及江苏省政府的各种科技奖励20余个。1995年以来,先后争取到国家973项目课题、863水专项课题、海洋863项目,国家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专题、重点项目、自由申请项目,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WWF)、Luce Foundation、科技部研究与开发专项基金、江苏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计划、江苏重点农业攻关计划、国际合作基金、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和地方合作等科研项目80余个,合同经费2000多万元;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20多个,经费75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著作(教材)20余部;其中,《生态工程学》在2001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研究生教材。
生态学专业目前有在职教师12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11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7位教师有国内外博士后工作经历。
教 授:安树青博士(后)、陈建群博士、李建龙博士(后)、钦佩;
副教授:刘茂松博士、孙书存博士(后)、赵福庚博士(后)、何祯祥博士(后)、王中生博士(后); 安树青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湿地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和生物多样性科学。陈建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进化生态学、化学生态学和植物-昆虫关系。李建龙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生态学、信息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钦 佩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盐土农业生态学、海滨系统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树立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思想。
2.具备生态学专业扎实和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系统的研究方向专门知识和坚实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面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动向。
3.具备独立申请、主持科研项目和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4.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与先进的生态学实验技能。5.掌握1-2门外国语言,能用第一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三、招生方向
1. 博士生
(1)湿地生态工程(2)海滨农业生态(3)森林恢复生态(4)森林生物多样性
(5)城市植物生态与环境(6)信息生态(7)全球变化与土地利用(8)湿地外来种与生态安全
2. 硕士生
(1)湿地生态学(2)生态工程学(3)微生物生态学(4)进化生态学
(5)森林生态学(6)城市生态学(7)化学生态学(8)景观生态学
(9)生理生态学(10)资源生态学(11)信息生态学(12)分子生态学
四、招生方案
(一)、博士生
1.招生对象(1).直接报考博士研究生时,要求应(往)届硕士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2).报考直博生时,要求应(往)届本科毕业生。数量暂定2名/年。
(3).硕博连读时,应为中期考核成绩优秀的硕士研究生申请者。数量为申请者的85%。2.招生考试
(1).基础课:政治理论课(具有硕士学位者可免考)、英语;(2).专业课:从生命科学学院所列课程选择,A、B类各1门。
(二)、硕士生
1.招生对象:应(往)届本科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2.招生考试:政治理论课、英语、生态学、生物学共4门课程。
五、学习年限
1.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历者,博士生学制通常为三-四年;在职生可适当延长,期限一年。2.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学制通常为五-六年;在职研究生可适当延长,期限一年。
3.硕士生学制,通常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为一年或一年半,学位论文一年或一年半。在职研究生可适当延长,期限一年。
六、课程设置
(一)、博士生
硕博连读和具有硕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除全校必修课程外;学生应按其报考方向选择下列2-4门专业学位课程。直博生必须完成硕士学位课程和博士学位课程。另外,鼓励研究生选修其他学科和专业的课程,进行学科交叉,拓宽知识面。
课程及学分分配如下:
(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4学分)(2)英语(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4学分)(3)第二外语(4学分)(4)生态学热点问题(3学分)(5)海滨系统生态学(3学分)(6)现代生态学研究方法(3学分)(7)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3学分)(8)生物多样性科学(3学分)(9)进化生态与分子生态进展(3学分)
(二)、硕士生
除全校和全院必修课程外,设置2门专业必修课,其中1门理论课和1门实验课。另外,开设多门方向课程供研究生选修,同时鼓励研究生选修其他学科和专业的课程,进行学科交叉,拓宽知识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本学科本科生修满32学分,或非本学科及同等学历入学者修满36学分,并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课程及学分分配如下: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英语(4学分)B类:
现代生物学进展
分子生物学进展
C类:
生态学研究进展(4学分)
(3学分)
(3学分)现代生态学研究方法(4学分)
景观生态学(2学分)
进化生态学(2学分)城市生态与环境学(2学分)
分子生态学(2学分)
微生物生态学(2学分)
D类:
动物生态学(2学分)
环境工程学(2学分)
湿地生态学(2学分)
化学生态学(2学分)
海滨系统生态学(2学分)
植被生态学(2学分)
数理生态学(2学分)
环境经济学(2学分)
地统计学(2学分)
七、培养方式
(一)、博士生
1.按研究方向,学位授权点成立由3名或3名以上教师组成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协助报考导师指导博士研究生。
2.硕博连读和具有硕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在第一学期完成所有的课程学习。并广泛查阅有关文献,准备博士论文开题报告。
3.直博研究生,前2年以课程学习为主。入学2年后,由教研室组织3位或3位以上的教师对其进行中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可建议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转为攻读硕士学位或劝其退学。
(二)、硕士生
1.师生互选:研究生入学后,教研室创造条件增加导师和学生的接触机会,增进相互了解。入学3 – 4周内,安排1次介绍会,老师介绍自己的科研情况和所需学生名额、条件,学生介绍自己的科研兴趣和相关情况等。然后,按学校规定的时间进行师生互选,教研室对师生互选结果进行协调。
2.导师根据本方案要求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互选后1个月内订出培养计划,征得硕士生同意后付诸实施。
3.一年后,教研室组织3位或3位以上的教师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可建议免试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劝其退学。
八、学位论文
(一)、博士生
学位论文是全面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鼓励博士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研究,鼓励研究生选择风险性课题。研究工作体现研究生的创新性和独立性,即独立完成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论文撰写和答辩工作。具体过程如下:
1.研究生经阅读大量文献后,提出选题、研究内容和实验设计。与导师协商后,在完成课程学习的下一学期的第8 – 10周在全院范围内做开题报告,接受指导小组或其他教师的提问。
2.依据开题报告的反馈信息,研究生和指导教师对论文设计进行修改,并对研究内容和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取得共识,论文设计经导师审核、签字后实施,签字后的论文设计由教研室保存1份。
3.研究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工作。
4.论文完成后,由教研室邀请有关专家进行预答辩。预答辩结果为(1)根据反馈信息,修改论文,按时进行论文答辩,(2)延迟答辩,根据反馈信息,补充实验并重新撰写论文,(3)延迟答辩,重新设计实验并重新撰写论文。
5.通过预答辩的研究生,按时进行论文评议和论文答辩。
6.通过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严格审核后,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博士学位。
(二)、硕士生
鼓励硕士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研究。研究工作体现导师指导,研究生独立完成为宗旨。具体过程如下:
1.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范围,学生经阅读大量文献后,提出研究内容和实验设计。2.经导师审核、修改后,师生对研究内容和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取得共识。3.研究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工作。
4.论文完成后,由教研室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文评议和论文答辩。
5.通过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严格审核后,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
九、教学实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生应从事1个学期的本科生教学实践,其内容可以是指导实验、野外实习、课程辅导等。
十、图书资料
(一)、主要书籍
1.Mitsch, WJ & Gosselink, JG.2000.Wetlands.2nd.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2.WCMC, et al.1992.Global Biodiversity.London, Glasgow, New York, Tokyo: Chapman & Hall 3.Mitsch, WJ & Jorgensen, SE.1992.Ecological Engineering.2nd.New York, Toronto: John Wiley & Sons 4.Forman, RTT.1995.Land Mosaic: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 and region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UNEP.1995.Human Development Report.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Borror,D.J.el at,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sects,5th ed.,1981 7.Daly,H.V.el at,Introduction to Insect Biology and Diversity.1978 8.Danial,L.e1 at,Soil Biology Guide, 1990 9.Jin,X—G et a1,Eutrophication of Lakes in China,1990 10.Abele,L.G.,Biology of Crustacea,1982
(二)、主要期刊杂志
5.专业学位博士培养计划 篇五
中山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
校内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九条“允许特定学科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之规定,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从2006年起,从本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拔和招收部分优秀学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为保证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直博生”)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对直博生的培养制订本试行办法。
一、基本要求
(一)招收直博生的学科专业,须以二级学科为基本培养口径,参照硕博连读生的培养要求,并结合直博生的特点,制订直博生培养方案。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单位,还要考虑属下不同二级学科的一些共同要求。各学科专业要根据培养高质量专业研究人才的要求,做好课程体系的筛选和论证工作,确保课程训练的系统性和课程水平的高标准。
(二)在基本完成必修课程学习后,进行严格的中期分流考核。各专业可以在学校文件的指导下,制订各自的考核具体实施方案。对考核不合格的直博生按研究生肄业处理。
(三)培养方案和中期分流考核实施方案应由各二级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导师集体论证,通过学位评议组审议,报研究生院培养处批准。
(四)招收直博生的学科专业以基础学科为主,具体招生专业要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核批准,招生名额视生源状况而定,但每年适当保留部分名额用于其他选拔途径的博士生招生。
二、学制与学分
直博生的学制五年,其中第一年和第二年以课程学习为主,辅以必要的科研方法训练;后三年主要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
直博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多只能延长一年,提前毕业最多提前半年。申请延期毕业和提前毕业按有关规定办理。
直博生的培养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与硕博连读生相同,总学分不低于40,各学院或学科可在此基础上确定不低于基本标准的学分要求。
三、课程设置
直博生的课程设置与硕博连读生的基本一致,由硕士生课程和博士生课程两部分组成,其基本组成如下:
(一)必修课(不少于19学分,统一在第一学年开课):
1.公共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计4学分(硕士生课程)
(2)第一外国语:计5学分(硕士生课程)
2.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0学分
(包括该专业各方向共同的基础理论课及专业课,每门课程一般为3—4学分。)
(二)选修课:
1.指定选修课
一般为2-3门,参照本专业三年制博士生的专业必修课设置,在第一学年结束以后开课;
2.方向选修课
包括按专业方向分组列出的课程、跨学科选修课程等,在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下选修。
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置要体现培养科学学位研究生的要求,开课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研讨班、实验、系列讲座、学年论文等均可列入课程范围并给出合适的学分。教学实践、业务实习、社会实践等由学院(包括中心、医院、实体系、以下简称院系)根据学习需要列入选修课程中,学分视情况而定,一般为1—2学分,或不计算学分而列入学位论文工作之中。
四、中期考核
直博生在第四学期(6月份)结束前,由各学院(系)和学科对直博生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对直博生是否继续博士阶段培养予以确认,具体考核办法和实施办法由各院(系)参照《中山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制定,各单位应将考核结果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查。
凡考核不合格的直博生按研究生肄业处理。
五、指导方式
直博生的指导方式,采取以导师负责制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第一学年可以不指定导师,第二学年开始的一周内,以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和培养单位调剂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指导教师。
七、学位授予
直博生一般在第四学期内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正式开展所选课题的学位论文工作。凡在后续考核或培养过程中被认为不适合攻读博士学位者,经院系提议,研究生院审批,按研究生肄业等我校其他有关学籍管理的规定处理。
直博生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意授予博士学位的,不另授予硕士学位。
八、其他
(一)直博生自入学之日起按照博士生进行培养和管理,并享受博士生待遇,直博生在学期间,不得中途转为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完成学业需要中途中断学习者,按研究生肄业处理。
6.专业学位博士培养计划 篇六
2014年US News美国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排名(不提供博士学位)2014年US News美国大学本科排名于2013年9月10日公布,因为“US News美国大学本科排名”对美国留学生选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天道留学第一时间为您整理了“2014年US News美国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排名(不提供博士学位)”,大家可以在申请美国大学和专业的时候,对此进行适当的参考和借鉴。Rose-Hulm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西点军校California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San Luis ObispoCooper UnionBucknell University巴克内尔大学The Citadel
以上就是天道留学为您整理的“2014年US News美国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排名(不提供博士学位)”,留学专家提醒大家,申请美国本科适当的参考排名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想了解更多2014年美国大学排名的变化趋势,就请拨打免费留学热线:400-019-0038,或者直接点击网页上的在线咨询,跟我们的留学专家聊聊吧!
原文地址:
7.博士培养计划 篇七
博士生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中对专门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以培养教学、科研方面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主。博士生的培养应强化素质教育,要求博士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理论。博士生不仅要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及工程项目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治学态度严谨。
二、学习年限和培养环节的进度
1 、博士生学习年限为三到四年。原则上第一、第二学期修完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公共课和专业课程,第三学期进行学科综合考试,第四学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第六学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2 、至第六学期结束时博士生已完成课程学习、学科综合考试、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但未完成学位论文答辩者,必须按常规学制时间(三年)离校,待学位论文准备好后再申请回校答辩。博士生学位论文的答辩需在六年内完成。
相关事宜请按照《关于 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延期答辩和有关研究生学籍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执行。
三、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要求
博士生在入学后三个月内,指导教师应按照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结合博士生本人的知识结构、科研特长和科研的需要,指导博士生制订个人培养计划。内容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必读书目、科学研究计划。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经二级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主任审核批准后报送研究生处备案。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既是导师指导 博士生学习的依据,也是管理部门对博士生培养计划完成情况审查的依据。
四、课程设置和管理要求
(一)课程设置
博士生的课程设置为:政治理论课、外语课、数量分析方法课、学科前沿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政治理论课――文科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工科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社科学院为该课主办单位。该课是全校或者外请各学科教授、专家以讲座形式授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的具体过程,完整准确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好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2 、外语课
( 1 )第一外国语语种为:英语、日语、俄语。
( 2 )外语课必修语种 应与 博士生入学考试语种一致。
( 3 )从 级博士生开始,外语课程学习为一个学期。考试成绩达 70 分以上为合格,未达到要求者则安排重修。
( 4 )外 籍 博士生本国语言不能作为第一外语,应以汉语为第一外语。
具体事宜按照《研究生外语课程补充规定》执行。
3 、数量分析方法课
为了提 高博士生的数量分析能力,开设以下三种方法课: A 、优化方法, B 、数学模型, C 、科学与逻辑方法。博士生根据所学专业参照《博士生选课表》必修其中一门课程。
4 、学科前沿课
该课由媒体管理学院、社科学院、文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承担学科前沿课的主讲单位。负责安排组织本校或校外的知名教授,以讲座的形式授课,增加博士生对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学术信息以及学科前沿成果的了解,使博士生开阔视野,并能及时追踪学科前沿。目前开设的四门前沿课为: A 、经济学和管理学前沿, B 、哲学前沿, C 、美学前沿, D 、语言学前沿。博士生根据研究方向按照《博士生选课表》选修一门。
5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为了提 高博士生的专业理论水平,拓宽博士生的专业知识,由培养单位或指导教师组织开设专业课,要求对学习范围、内容、基本要求及阅读书目作出明确的规定,使用博士生达到我国学位条例规定的“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要求。
6 、选修和补修课程
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由导师指定选修相关专业课程,并列入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同时,导师根据 博士生特点和论文写作要求,指定参考文献。
(二)管理要求
1 、博士生入学后,均应按照研究生处安排教学进度计划完成相应的培养环节。博士生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必修学习和考试者,应提交缓修、缓考申请,经二级学院主管领导审核后,申请书由教务秘书送交研究生处批准备案。申请批准后的博士生可随下一年级的课表选修相应课程。
2 、外语课,由外语系统一组织课程教学和考核
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分数在 60 分以上者,可参加由外语系组织的英语水平免修考核,成绩合格者,准予免修。
3 、全校博士生外语课由外语系统一安排。
4 、第二外国语是否列入必修课,由各二级学院和导师根据博士生学习需要自行决定,确定后列入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
5 、导师应指导博士生阅读大量外文资料,以提高外文阅读能力。
其他要求按照《研究生外语课程管理补充规定》执行。
6 、博士生公共课均采取考试形式进行考核。
五、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的发表
1 、科学研究计划:博士生入校后,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合理的科研计划。博士生的科研工作计划应对研究的课题、科研进展的步骤、各个阶段的内容和要求等作出明确的规定。有条件的二级学院应把博士生的培养与其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相结合。
2 、学术论文的发表:为了加强博士生的培养工作,不断完善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保证和监督机制,研究生处建立了对博士生发表科研论文情况定期进行统计通报制度。要求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有与学位论文选题内容相关的科研论文,发表在本学科领域中具有较大影响、能够代表该学科学术发展水平的核心刊物上(具体要求请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科研论文的暂行规定》)。否则,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处将以学年为时限,按学生的学号顺序,定期将博士生发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的科研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通报。
六、综合考试和开题报告
1 、学科综合考试
学科综合考试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进行中期筛选,考察其是否能够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的参考依据。学科综合考试须根据“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要求命题,全面考核其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掌握的程度,还要考核其作为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综合考试安排在 博士研究生课程全部结束且成绩合格后进行(一般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进行)。
考试采取口笔兼试形式(但笔试必须以 博士点为单位统一组织)。有关事宜按照《中国传媒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暂行规定》执行。
2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合格后可进入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阶段。为保证学位论文的写作及答辩质量,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学期与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的学期之间至少间隔一个完整的学期(例如:第四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第六学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在本年级第四学期进行,通过者,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第六学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不能按期履行开题报告的博士生,其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答辩时间按上述间隔顺延。
开题报告会应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如论文写作中题目和内容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做开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造性。由专家评审通过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合格后,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和原始记录本交研究生处主管部门备案。
具体事宜请按照《中国传媒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暂行规定》执行。
七、提前毕业
博士研究生在学制三年期内按照个人培养计划要求提前学完全部课程,各门必修课程的考试成绩均在良 + 以上并其他课程考试通过者;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内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学位论文已完成者;可申请提前毕业。
1 、博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毕业须具备以下科研条件之一:
( 1 )申请提前 毕业的 博士生须在“核心期刊”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 3 篇,要“其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 2 篇;在“核心期刊”、“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 4 篇。
( 2 )在可检索的国际学术刊物上了表 2 篇以上学术论文。
( 3 )在本学科领域内取得重大科研成果,获得全国性科学成果奖。
2 、申请时间:每年 3 月 25 日以前办理申请提前一年、10 月 25 日 以前办理申请提前半年毕业研究生的手续,过期不再办理。
3 、经审批同意办理提前毕业手续的博士生(已列入该年度毕业分配计划),但因故不能提前毕业者,不得撤消提前毕业的申请,未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或答辩未通过者,按结业处理,颁发结业证书。
详细事宜按照《中国传媒大学关于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
1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8.博士学位证明 篇八
据香港媒体报道,剑桥大学负责人及查良镛的论文导师,日前来到香港向查良镛颁授了博士学位证书。
查良镛以武侠小说影响几代华人,他崇尚孜孜不倦终身学习。查良镛好友、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教授级研究员曾锐生,赞扬查良镛终身学习的谦卑和毅力。他说:“以查先生的学识,根本不需要用个学位来证明自己,难得他仍不断追求学问。”
方-舟-子通过微博对唐骏提出的学历造假质疑,列出了几个证据,比如,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学位校友名单中无人姓唐;在2001年之前,加州理工学院没有华人得过计算机博士学位,到现在也没有姓唐的得过;美国大学博士论文数据库更无唐骏署名论文。
一开始,唐骏对此概无回应,其在微博上仅谈论“球事”世界杯。但轻松是表面的,这些天,唐骏一直在与自己的律师探讨,如何应对。
唐骏7月6日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律师给了他两个建议:一是把博士学位证书在网上做公示,对假学历做正面回应;二是在以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追究造假者的“诽谤”罪。
从本科开始有了学位授予制度,本科、硕士、博士毕业后,一般情况都可以授予受教育者“学位证”,其中包括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
学位证是为了证明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达到一定水平而授予的证书,在我国学位证授予资格单位为通过教育部认可的高等院校或科学研究机构。
获得学位意味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经在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部门学习和研究,成绩达到有关规定,由有关部门授与并得到国家社会承认的专业知识学习资历。
比如你在一个大学修完该修的学分,所有成绩及格,你就可以拿到该学校的毕业证。但是学位证是在所有成绩的及格的基础上,有更高的要求。大部分学校都会要求平均绩点达到2.0(即平均分为70分)以上才能授予学士学位;否则只能拿到毕业证。还有一些情况,比如有考试作弊的行为,毕业时只能拿到毕业证,不能授予学士学位。
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1、博士学位证书:封面为紫红色,上部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下部印有“博士学位证书”字样;内部环衬为淡黄色绫子糊裱,内芯左侧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博士学位证书”字样,右侧烫金方框内以黄色底纹衬托有关文字,右上角有粘贴学位获得者照片的方框。
2、硕士学位证书:封面为藏蓝色,上部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下部印有“硕士学位证书”字样;内部为印金环衬;内页左侧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右侧烫金方框内以淡蓝色底纹衬托有关文字,右上角有粘贴学位获得者照片的方框。
3、学士学位证书:封面为墨绿色,上部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下部印有“学士学位证书”字样;内页按学位授予对象分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和“来华留学本科毕业生”三种,右侧金框内以淡黄色底纹衬托有关文字,右上角有粘贴学位获得者照片的方框。
9.中南大学博士学位材料 篇九
一、博士研究生学位基本数据表两份
二、学位课程成绩单两份
三、学位审批书两份
四、匿名评阅书(原件装订一本)一份
五、在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全文),EI、SCI检索证明(原件),学位论文中、英文摘要,获奖及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复印件,在研
期间参加的项目及发表学术 论文清单,装订成册一份
六、研究生毕业登记表二份
七、答辩表决票
八、2寸彩照(蓝底)二张
九、博士学位论文七本
十、答辩后学位论文修改情况表一份
十一、答辩后将一二三四五六条复印一份后装订成册一本
十二、网上提交电子照片及学位信息
10.专业学位博士培养计划 篇十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汽车及其相关车辆的设计、制造、与检测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汽车工业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维修、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车辆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进行汽车产品设计和试验方面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与车辆工程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熟悉与车辆工程专业相关的技术标准、政策和法规;掌握一定的产品生产的技术经济分析、经营与现代管理知识;
3、接受车辆设计、制造及控制等方面的专业训练,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工程制图、计算、实验、测试和基本操作等基本技能,具备初步的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及生产组织管理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车辆工程专业学科前沿知识与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具有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招生专业范围
理工科在读二年级本科学生。
四、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要课程
汽车构造(底盘)、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制造工艺学、流体力学、热工基础、汽车空气动力学、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发动机原理、专用汽车原理及设计、汽车液压与液力传动、汽车电子技术、汽车修理技术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汽车运行实习、汽车构造拆装实验周、汽车制造工艺实习、汽车控制技术实验周、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七、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
该辅修专业的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构成。教学总学分及各部分课程学分分配如下。
计划教学总学分:217学分
其中:1.必修课:90学分
2.自修课:20学分
3.学分互认:107学分
八、本科双学位、双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表
11.专业学位博士培养计划 篇十一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文件,是有关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质量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估的依据。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我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现对修订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提出如下意见:培养方案一般应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培养方法、学位论文。培养方案必须科学、规范,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考核、检查。
一、培养目标
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要求是: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有献身于科学的事业心,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学术或专门技术上做出有理论或实践意义的创新性研究成果。4.能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撰写专业文章。5.在身体方面要求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在职博士生的培养年限原则上为4年。特殊情况博士生经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原则上最长不超过6年。
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
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设置以国家最新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为依据,其专业属于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属于三级学科。研究方向的调整和设置,要注意突出本学科已有的特色和优势,力求体现前瞻性、先进性和前沿性。鼓励设置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方向,以促进学科专业间的合作、交叉与渗透,特别是促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四、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采用导师负责制。提倡建立以导师为主要责任人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集体指导的优势。鼓励、支持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在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也可采取和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学术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博士生应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要根据科研课题和拓宽培养口径、扩大知识面的需要,学习必要的学位课程,包括跨门类、跨学科的学位课程。同时,还要注意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博士生的课程实行学分制,至少应取得18学分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课程结构和学分分配如下:
(一)必修课程 1.公共学位课:5学分(1)政治理论课 2学分(2)第一外国语 3学分 2.专业学位课: 6学分
专业学位课按学科、专业统一开设,一般开设2门,每门3学分。
(二)选修课程(含研究方向课):3~4学分 每门1~3学分。鼓励跨学科、跨专业选课。
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程的学分计算一般为18~20个学时计1学分。
(三)开题报告:2学分
阅读大量专业文献,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2学分。
(四)学术讲座:2学分
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学术讲座8次以上并在本学科范围内作学术演讲至少2次,符合规定记2个学分。
六、学习要求与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课程考核可采取笔试、口试和开卷、闭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主要有课堂考试、课程论文、科研报告、课堂笔试与课程论文结合、课堂笔试与科研报告结合等多种形式。要严格进行考核,建立必要的筛选制度,确保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七、科研训练与能力训练
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博士研究生应通过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本人独立承担研究课题等科研活动,掌握科学研究的手段、方法和技能,提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学术水平。提倡和鼓励在校博士生申请各种科研基金和研究生创新基金,激励博士研究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一定次数的学术活动(参加学术讲座8次以上,并在学科范围内作学术演讲至少2次),达到要求记2个学分。在学期间的论文要求可参照《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在学期间产出学术成果暂行规定》,达到要求后方能提出学位申请。各培养单位可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制定更高的科研训练和成果要求。
八、博士生中期考核和开题
博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工作一般在第二学期结束前的一个月内进行,中期考核主要从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查和评价。三项考查都合格者,通过中期考核;凡有一项不合格者,终止学习。博士生中期考核通过后,方可进行开题。开题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不同学科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1)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4)课题的创新性;
(5)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6)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开题报告通过后可获得2学分。
九、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
各培养单位应参照上述要求,结合本单位特点,制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并根据培养方案制订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对博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方向、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比较具体的规定和说明。培养计划一般应在博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和导师组指导下制订完毕,经导师和所在院系领导审核通过,报研究生部备案后实施。
十、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博士培养计划】推荐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辅修、双学位培养计划06-12
定向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协议书11-04
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及学位专业主干课程说明09-28
环境工程专业复试方案(含专业学位)06-08
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报告09-21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几年08-03
重庆新增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11
博士学位申请答辩须知07-29
申请博士学位个人信息08-31
博士学位论文下载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