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钩扶贫干部工作情况调查表

2024-09-29

挂钩扶贫干部工作情况调查表(精选5篇)

1.挂钩扶贫干部工作情况调查表 篇一

勐腊县经济和商务局2009年上半年挂钩

扶贫点情况汇报

根据县扶贫办《关于要求填报机关企事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情况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将年初以来开展定点挂钩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2005年我局于与象明彝族乡政府签定的挂钩扶贫责任目标书,我局的扶贫挂钩点是倚邦村委会龙竹棚村小组。我局机关党政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以局长仓绍恩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副局长王晟星具体分管,工作组下设办公室,确定办公室主任周国平为联络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龙竹棚村的帮扶工作。为帮助该村脱贫致富献计献策,每年都定期召开局长会议专题研究帮扶工作,并提出了当年的工作任务。

二、深入挂钩村调查研究

根据帮扶工作的主要任务,我局分于年初和2009年5月11日两次进入该村。年初为该村小组3名学生送去每人500元学习生活费,共计1500元。5月11日由副局长汤校伟协同县交通局局长付志平、副局长张荣清和县电力公司副 1 经理高俊峰等一行22人深入到龙竹棚村小组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该村实际居住户有9户30多人,山高路远,沟壑纵横,从2006年开始我局就一直积极与县扶贫办、县交通局联系申报修路项目,并多次带领县上相关单位进村调研。该村推路修通预算需45万元,通过这次县交通局实地调研初步形成修通此路意见。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和群众大会,做好修路和架电工作的前期动员工作。县电力公司同意首先架设9台太阳发电机,随后公路修通后再架设电线。2009年5月28日我局赠送20吨水泥扶贫物资给象明乡政府。

三、拟定发展计划和帮扶措施

根据龙竹棚村小组实际情况,我局与县、乡、村共同商议经济发展计划,以及具体项目建设问题,明确了今年扶持项目和措施。今年龙竹棚村小组的发展目标是加强道路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当地资源,以茶园种植为重点,力争完成16公里的毛路修通和巩固47亩茶园,鼓励群众发展茶园种植。继续帮扶村里的3名再校学生,每人每年500元学习生活费。

勐腊县经济和商务局 2009年6月26日

2.挂钩扶贫干部工作情况调查表 篇二

一、扶贫和移民工作及机构队伍基本情况

1、民生工程圆满收官。

今年扶贫和移民有三项工作被列入省、市民生工程范畴。一是“雨露计划”,省下达该市培训任务是1240人,其中贫困青壮年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678人,自主创业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46人,“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116人,9月初,随着58名新生进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今年“雨露计划”培训工作目标圆满实现;二是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省下达该市整村推进扶贫开项目资金870万元,规划实施村级扶贫开发项目163个,到目前为止,已全部完成;三是移民搬迁扶贫,省下达该市铜鼓、万载两县移民扶贫搬迁计划3250名,按省办标准已全部动工建房,建有16个集中安置点,安置3051人,分散安置199人,提前完成了任务。

2、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助项目有序推进。

一是按时发放了移民直补资金。按照新核准的移民数和国家规定的直补资金标准,将今年前两个季度的直补资金通过“一卡通”方式直接发放到了移民手中;二是后扶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今年全市共规划安排移民后扶项目923个,项目资金4698.37万元,安排应急项目资金1230万元,目前所有项目都已开工建设,竣工验收项目超过85%,年内可全部完工;三是小水库移民解困工作全面启动,全年共安排小水库移民解困项目资金349万元,解困项目130个,目前已基本完成。

3、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全面启动。

为有效解决地质灾害频发区农民基本住房困难,省政府整合城建、国土资源、民政、扶贫等部门资金,于8月份下达该市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计划5248人,由宜春市扶贫和移民办负责组织实施,要求年内完成任务。为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市办进行了周密部署和精心安排,请示市政府成立了领导机构,拟定了工作方案,开展了督促检查,到目前为止,计划已全部落实,已搬迁入住441人,补助资金正按工作进度逐步下拨。

4、资金管理严格规范。

“十一五”期间,宜春市每年扶贫和移民资金近1.5亿元,“十二五”期间还将明显增加,为确保资金安全、廉洁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他们严格执行了扶贫资金县级财政报帐制、移民资金县级报帐制,全面落实了公示公告制,项目验收拨款制,真正做到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高了资金效益,确保了资金安全,在今年省办组织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和移民资金绩效考评中获得考评组的充分肯定。

5、工作亮点较为突出。

各县市区扶贫和移民办充分发挥开拓进取精神,在工作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体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工作亮点。一是靖安县罗湾乡的山区移民和地质灾害搬迁移民安置工作,参照城市建设住宅小区的做法,实行分户申请、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建设基础设施、统一供水供电、统一分房的“七统一分”做法,达到了节约土地、节约成本、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目前已集中安置达350多户,受到了国家水利部移民局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国家水利部移民局拨出专项资金1886万元给予支持,目前已到位923万元,支持安置区旁边河提维修,省办也给予了100万元的资金支持。二是铜鼓县在搬迁扶贫移民工作中,创造性的探索出了“梯度搬迁”法,即按照搬迁户意愿,根据不同经济条件,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搬迁户到县城购房或到集镇建房,经济条件一般的农户到集镇所在地购房或建房,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户就近搬到山下投亲靠友安置或购买亲友二手房安置等,有效地达到了整体搬迁的目的。

6、机构和队伍配置情况。

在去年开展的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参照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宜春市县两级对扶贫办、民政局移民办两个机构也进行了整合,市、县(市、区)两级都合并组建了扶贫和移民办公室,10个县市区中,有5个县(区)扶贫和移民办为正科级机构,其中1个为政府组成机构,4个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3个县(市)扶贫和移民办为归口民政局管理的副科级单位;2个市扶贫和移民办为民政局内设的股级机构,配设副科级主任。目前只有5个区县扶贫和移民办确定了“三定”方案,下达了人员编制。全市扶贫和移民机构(含市本级)目前在岗人员80多人,其中长期借用人员达10多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机构运转近两年来,虽然经过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确保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工作业绩,但由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编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问题主要有:

1、机构设置不统一。

在这次机构改革过程中,10个县市区对扶贫和移民工作机构没有进行统一设置,致使目前工作机构虽然在名称上统一称“扶贫和移民办”,但实际上名不符实,五花八门。一是单位级别不一,10个县市区中有5个县区按一级机构设立,有3个县(市)按副科级二级机构设立,归民政局管理,有2个市按民政局内设股级机构设立,但配备了副科级主任;二是单位性质不一,个别县(区)扶贫办属政府组成机构,有4个县扶贫和移民办为事业单位(参公管理),有2个县(市)仍按原来办法,扶贫办为独立行政机构,移民办设民政局;三是职能和人员整合不一,有7个县(市、区)基本整合到位,而另外3个县(市)仅仅是发了文件,改了名称,但分管领导口头宣布仍按原来体制运转管理,其中2个县(市)扶贫办独立运转,移民办为民政局内设股室,1个市扶贫办仍挂靠市委农工部,移民办为民政局内设股室等等。由于机构设置、运转上的不统一,造成工作上的诸多不便,如一个文件要多家发,一个会议要多人来参加,上级交办的事情有互相推诿现象,省办布置的扶贫和移靖安县罗湾乡深山区、地质灾害避灾移民安置点民工作年鉴的编撰任务、扶贫统计监测、年报等得不到及时落实,有关报表、材料不能及时上报等。

2、“三定”方案没落实。

由于机构设置没有完全理顺到位,造成部分县(市)扶贫和移民机构“三定”方案仍没有确定。有1个市扶贫办、移民办分设农工部和移民局,至今没有一个编制,工作都是兼职做,干部没有积极性,工作能推就推,有4个县(市)移民办至今也没有专门编制,部分干职工存在后顾之忧。

3、人员配置严重不足。

目前市、县两级扶贫和移民机构工作人员只有80多人(含长期借用和临时聘用人员)。其中长期借用和临时聘用人员达10多人,借用时间长的已达8年之久,这些人员均属单位的业务骨干,但由于编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进而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工作人员力量薄弱,还导致部分县(市)工作成天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工作人员无力深入一线调研、督查,对项目的监管乏力。

4、队伍结构急待优化。

目前的这支扶贫和移民工作队伍,很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老建办时进入扶贫办工作的,存在着年龄老化、知识结构落伍的问题,面对新时期扶贫和移民工作任务愈来愈繁重、职责愈来愈加强、办公手段愈来愈先进的要求,显得力不从心,年龄偏大赶不上工作节奏,知识落伍跟不上现代办公手段要求的步伐,适应不了当前信息时代办公需要。

5、干部岗位交流不够。

由于编制不足,内设科(股)室设置少,致使干部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有的长达20多年,进而产生了工作惰性,缺乏工作热情和开拓创新精神

三、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关要求,我们建议:

1、尽快理顺工作机构。

建议上级对县市区扶贫和移民工作机构的设置和运转情况进行督查,按照机构改革方案要求,督促部分县(市)尽快落实机构改革方案要求,进行机构和职责整合,明确归属和分管领导,统一领导,明确职责,确保人员到岗到位,形成工作合力,消除推诿扯皮现象,促进扶贫和移民工作的正常开展。

2、及时落实“三定”方案。

各县(市、区)要按照新阶段扶贫和移民工作的新要求,参照省、市做法,按照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上下衔接,有利于向上争资的要求,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及时将“三定”方案研究落实到位。

3、适当增加人员编制。

目前市、县(市、区)两级扶贫和移民工作机构编制和人员严重不足,市、县两级总共才有80余人且有10多人是长期借用,以市办为例,全办编制仅为9人(含工勤编1人),设三个科,每科2人,在职能相同的情况下,省办设置14个处(室、中心),人员编制达80余人,市办一个科要对应省办4-5个处(室),人员数甚至还不如一些县(市、区)扶贫和移民办,致使工作长期疲于应付,没有时间深入一线履行调研、督查和监管职责。建议各级政府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中“要进一步强化各级扶贫机构及职能,加强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管理水平”的要求,尽可能地增加各级扶贫和移民工作机构的人员编制。也可参照学习有的地方的做法,在增加行政编制困难的情况下,另行在扶贫和移民工作机构下设移民服务中心,增加事业编制,以解决工作人员力量薄弱的问题。

4、加大干部队伍培养和交流力度。

3.上半年挂钩扶贫工作总结 篇三

上半年来,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市民协委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展少数民族村经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一、加强挂钩少数民族村的组织领导

XX年,xx县治平畲族乡光亮畲族村的挂钩帮扶工作,成立了以办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指定一名科长为挂扶工作队队长。人防办主任李永标同志到任后,下基层调研第一站就是冒着严寒到达光亮村了解挂扶工作,办领导一年里先后到村三次,工作队一年五次深入光亮村,调研摸清该村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少数民族村地处偏僻,经济发展滞后的薄弱环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年初工作计划,加强帮扶工作力度,已赠款3万多元支持其经济发展,为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抗雨雪冰冻救灾害,围绕发展抓经济

1.抗冰救灾工作。XX年11月份,光亮村遭受到雨雪冰冻天气灾害,全村受灾严重,交通中断,通村公路塌方5处近1000立方米,路基冲坏3处近30米,全村7000多亩林竹折断、翻兜、破裂经济损失90多万元,农作物受冻面积300余亩,冬种油菜、马铃薯、反季节竹屑香菇筒等遭受严重损失。灾后,办党组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指派工作队及时配合乡村组织,开展灾后自救,捐赠救灾款1万元,迅速组织生产自救,并及时把救灾物资发放到受灾村民手中。

2.经济建设工作。主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竹业生产。围绕竹山资源优势,调整竹业为村主导产业,抓好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重点开通竹山公路公里,做好毛竹丰产示范,建立丰产竹林1000亩,举办技术培训2次,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不断做好笋竹制品加工,提高附加值,做强做大村竹产业。二是抓好食用菌生产。充分利用好资源和特有的地理气候优势发展反季节竹屑香菇10万袋,XXxx市场价格好,增收20万元。三是抓好粮食生产。稳定播种面积210亩,通过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推广新技术措施确保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四是抓好养殖业生产。抓好了家禽家畜的养殖和防疫,重点扶持发展养猪大户2户,养鸡大户1户。五是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利用好冬闲田和“三边地“多的优势,发展种植油菜80亩,马铃薯60亩,辣椒50亩,红心地瓜80亩,蕉芋淀粉70亩及反季节蔬菜等,xx市场,组建营销协会,搞活商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渠道。六是搞好劳务经济。通过多渠道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年内转移劳动力200多人。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深入抓好党建工作

1.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xx大及xx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乡党委时间安排及时做好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和村委会的换届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村党支部领导核心等八个方面作用,并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为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2.加强组织建设,一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使党员活动经常化,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把有能力、热心于村事业、办事公道、作风正派、能带动农民致富的优秀青年作为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年内发展党员1名。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农村党员”六要六不要"和法律法规知识,转变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4.强化制度管理,坚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重大事项党员、村民代表会通过后方可执行,不断提高村务管理透明度。

四、采取多种形式搞好计划生育工作不放松

1.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积极推行“婚育新风进客家”活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稳定低生育水平。

2.狠抓流动人口管理,对孕妇实行跟踪,按时落实“双查”和“四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积极落实奖扶政策,使“二女户”、独男户得到奖励扶助。

五、认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

1.认真开展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创建“文明村”活动,推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

3.加大了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不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4.开展科技兴村战略,邀请林业、菌草等技术人员举办毛竹丰产林培育培训两期,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一期,推行各产业的健康发展。

5.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村”、“平安家庭”活动。一是选齐配强综治中心户长,年初下达工作目标,签订责任状;二是利用各种会议,张贴标语、专栏等形式宣传综治和平安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加强了地灾点巡查,高危火险期巡山及交通生产安全的隐患防范;三是及时调处排查各种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连续XX年未发生交通、火灾、斗殴和越级集体上访案件;四是落实了群防群治措施,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XX年,黄沙街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岳县办发27号文件精神及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联手帮扶企业”工作作为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任务,突出帮扶重点,解决企业困难,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全面完成了全年联手帮扶企业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年初,黄沙街镇成了“联手帮扶企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亲自任组长,镇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企业办、司法所、环保站、派出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组织领导,有效开展企业帮扶工作。并实行党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对规模较大企业,困难较多、矛盾较多的企业安排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联系。制订了“联手帮扶企业”工作规划,确定了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任务,完善了工作措施,严明了奖惩要求。从而切实加强了对帮扶企业工作的领导,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为确保帮扶工作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调查研究

全面了解镇域范围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掌握企业发展增效的努力方向,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前提。镇联手帮扶企业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4月份,镇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协同县联手帮扶企业牵头单位,组织召开了一次进企业厂家的调研活动,并邀请了联企业的县级领导参加。深入厂区车间后,召开了座谈会,收集掌握了各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迫切诉求,明确了帮扶工作的重点方向。镇党政主要领导做到了一年深入企业了解情况不少于三次,联企业的党政领导每月不少于一次到所联企业了解情况。通过深入的的调查研究,既找准了问题,又增进了政企之间的感情交流,为开展帮扶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突出帮扶重点

黄沙街镇既有省内很知名的“洞庭春”茶业有限公司品牌企业,也有投资达5000万元的岳阳华高鞋业有限公司规模企业,还有一些微小型企业,如何突出帮扶重点是关键。镇联手帮扶企业领导小组一是将县定的责任目标企业作为帮扶工作重点,努力实现县定的企业帮扶工作目标;二是将县帮扶办交办的工作作为重点,确保不打折扣地完成县帮扶办交办的工作任务;三是结合黄沙街镇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将规模企业作为帮扶工作重点,努力扶持和促进规模企业产业规模效益,同时重点解决微小型企业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确保帮扶效果

联手帮扶企业工作,实现帮扶工作目标,达到帮扶企业效果是最终目的。一年来,镇“联手帮扶企业”工作领导小组与牵头单位一道,同心同力,密切协作,确保了帮扶效果。一是顺利实现了县定的帮扶企业帮扶工作责任目标。“洞庭春”茶业有限公司全年实现产值 XX万元,完成税收 40万元;大明工业砂全年实现产值3000万元,完成税收 50万元。二是完成了县帮扶办交办的帮扶工作任务。协调解决了大明工业砂运输车辆与村级道路矛盾突出的问题,确保了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和运输环境;针对茶场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损坏严重的问题,协调争取了公里村级道路硬化指标,改善了道路运输条件,并争取了农业开发项目扶持茶场发展,增强了企业发展动力。三是规模企业华高鞋业招工难的问题,广泛宣传动员,发布招工信息,目前企业已有近百名员工就业。并切实解决一些微小企业的突出问题,督促亦成鞋业及时完成环境保护评估手续,办理工商注册登记,依法生产经营,积极调处黄沙砖厂因环境影响问题发生的企业与村组、集镇居民之间的阻工矛盾,快速解决问题。

总之,一年来,镇帮扶企业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县委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完成帮扶办交办的工作任务,较好地实现了全年联手帮扶企业工作目标,达到了企业满意、群众满意、牵头单位满意的三满意工作效果。当然,我们的工作中也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在后一段的工作中,我们将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克服不足,争取让黄沙街镇的联手帮扶企业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根据《中共南华县委办公室 南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扶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长效机制,扎实开展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户工作的通知》(南办字〔XX〕66号)文件要求,20XX上半年以来,县民政局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局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带领机关干部职工深入扶贫联系村组、进村入户,走访贫困群众,开展助农春耕、访贫问苦、政策宣讲、结对帮扶等多形式的帮扶举措,帮助联系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现将一年来的扶贫联系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红土坡大旭宇扶贫点工作情况

XX年8月以前,县民政局挂钩扶贫联系点为红土坡镇大旭宇村委会。在挂钩联系红土坡镇大旭宇扶贫期间,县民政局干部职工多次深入该村委会,扎实开展扶贫工作。一是深入村组农户,调查了解贫困状况。大旭宇村地处干热河谷地带,农业生产条件差,群众生活贫困面大,经多次深入调查,掌握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为精准扶贫提供了依据。二是结合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在开展“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多次由局领导带队,深入扶贫联系点,开展助农促春耕和党员结对帮扶活动。三是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开展扶贫工作中,针对大旭宇了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帮助扶贫联系点解决抗旱饮水资金万元,同时争取实施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1个,设备购置资金3万元,推动了挂钩扶贫工作开展。

(二)兔街镇半坡扶贫联系点工作情况

XX年9日后,县民政局扶贫联系点由红土坡镇大旭宇村委会调整为兔街镇半坡村委会,在扶贫点调整到兔街镇半坡村委会后,县民政局按照县委关于“挂包帮、转走访”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一是深入调查,了解掌握基本情况。半坡村委会有1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78农户,1030人,其中劳动力808人,外出务工人员54人,这次被列为扶贫攻坚对象88户326人,贫困率占%。县民政局干部职工32名联系52户184人;兔街镇干部职工14名联系的33户130人,总的有47名干部联系半坡,分布在10个村民小组。半坡村委会现有低保户31户、121人,XX年底人均纯收入6560元,人均有粮325公斤。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有耕地1058亩,其中:水田99亩,山地959亩,林地面积12175亩,林地果园4824亩,主产核桃、茶叶,发展产业的贫困户21户。二是抽调工作队员,驻村入户开展工作。按照县委要求,县民政局抽调了余建荣、段金虎2名同志参加县扶贫攻坚工作队,长期在半坡村委会驻村工作,帮助村组研究发展思路脱贫计划。三是摸清贫困状况,为精准扶贫提供依据。根据县委关于“挂包帮、转走访”的遍访工作要求,县民政局几次对调整后的农户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力求做到精准扶贫,扶志、扶智提高扶贫实效,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提供坚实保障,县民政局干部职工4个批次43人次参与“挂包帮”进行了走访入户调查填写问卷调查表。对联系的55户进行了分类分析,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缺资金的8户27人,缺技术的7户25人,缺土地的2户9人,缺劳动力的1户4人,因病致贫的16户56人,因残致贫3户13人,就学困难的12户41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6户21人。四是制定帮扶计划,确定帮扶措施,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按要求建立了三本脱贫攻坚工作台账;及时将结对帮扶联系卡张贴到了贫困户家中,全局干部职工制定帮扶计划145条;局领导亲自深入到半坡村委会共同参与研究扶贫攻坚工作3次;五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村组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我局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捐款,全局32名干部职工为贫困户捐款23800元;为半坡村委会下拨扶贫攻坚工作经费6500元,下拨受灾民房补助7户6000元,解决11户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补助金万元,为贫困群众送去棉被30床,衣服30套,大米5吨,解决修路资金3000元;积极向州民政局争取老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1个,争取资金30万元。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大驻村帮扶力度。一是加大抽调工作队员,驻村帮扶力度,充分发挥驻村队员在帮扶工作中的指导、协调和参与作用。二是加大干部职工帮扶结对力度,多组织干部到半坡联系户家中走访,真正做到真帮、真扶,干部转作风。

(二)认真帮助制定完善扶贫规划。帮助村民小组制定完善计划,充分利用好民政局自身优势,在自身项目经费上,向半坡村委会倾斜,使之扶贫攻坚见实效,扶贫计划工作能按期顺利完成。

4.挂钩扶贫干部工作情况调查表 篇四

扶贫开发是我们党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为缓解和消除贫困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深入了解永州目前扶贫开发工作现状,总结永州扶贫开发工作经验,发现和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研究和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永州扶贫开发工作步伐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督促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笔者深入基层调研走访当地农户和移民搬迁户,对永州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为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分析如下:

一、新阶段永州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永州市现有新田、江华2 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宁远、双牌2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江永县2006年列为省扶比照县,今年列为省扶县。2012年又有祁阳、东安、冷水滩、道县、蓝山列为省面上扶持县。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列入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政府农业农村工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全市上下,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主体,以产业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翼,以自筹资金开展库区、深山区和移民搬迁扶贫为切入点,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贫困人口从2007年底的61.65万人减少到2010年底的52.1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二点八个百分点。贫困人口收入年均增长1.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新田、江华等五个国扶、省扶重点县地方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94.0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80亿元,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4.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07亿元。仅2011年,新田县扶贫办被评为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市直扶贫工作队员蒋孔吉被评为全国扶贫先进个人,市扶贫办获得全省扶贫系统先进单位,市熙可公司纳入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金融合作项目计划。在深入贫困地区及农户家中调查、座谈时,干群一致认为:扶贫开发是党和国家的惠民工程,是贫困地区的幸福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基工程。没有扶贫开发的推进,就不会有今天贫困地区的发展。

(一)坚持开发式扶贫,重点加强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定不移地贯彻开发式扶贫方针,用发展的方式解决贫困问题,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加强水利、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造血”功能,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致富构筑良好平台。“十五至十一五”期间,为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全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96亿元,其中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1723处,新修维修三面防渗渠545公里,改善、新增农田灌溉面积54362亩;新建人饮工程项目310处,解决了15.56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维修农村公路2195公里,改善了贫困群众的出行条件;架设输电线路896千米,有效缓解了贫困地区的用电困难,使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用电有了安全可靠保障;新建沼气池5163口,推广节柴灶3212个,极大地改善了贫困人口居住地的环境卫生状况;扶持贫困户建房面积达15万平方米,解决了1117户贫困家庭的住房困难;扶持37个乡镇卫生院技术改造,添置医疗器械设备433台件,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医疗条件。

(二)实施整村推进,切实改善了重点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十一五”期间,全市以五个重点县84个国定扶贫村、415个省扶重点村为单元,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计划,并通过争取和选派省、市直单位定点扶贫和引入群众参与式扶贫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业自己创、有困难政府社会帮”的理念,组织干群,集中资金,开展整修道路、土地整理、净化环境、植树造林和改水改厕等,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激发和调动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热情。同时,把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不断探索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和经验。

(三)强化产业扶贫,着力提高了贫困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根据永州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现状,引导扶持贫困户发展粮油、蔬菜、水果、家畜、家禽、油茶等产业,建立科技扶贫示范点,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完善扶贫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了农业增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加快了贫困户脱贫步伐。“十一五”期间,共投入农业产业化建设财政扶贫资金1.74亿元、建成了药材、楠竹、优质烤烟、优质水果、优质蔬菜、油茶、生姜、鸭鹅养殖和小水电等八大产业开发基地。培育规模龙头企业154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1家),联接贫困地区农户10多万户,每年带动农民增收近1亿元,贫困地区广大群众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注重技术培训,努力提升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各级政府坚持扶贫与扶智并重,把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综合素质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雨露计划”,推进扶贫培训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培训+基地+转移”的形式,开展订单培训,不断完善培训体系。既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有效途径,又培育了一批优势专业和劳务品牌。前十年,全市投入扶贫培训资金3317万元,举办科技带头人、村两委主干、村妇代会主任等各类中、短期扶贫培训班150多期,培训贫困农民31万人次,80%以上的受训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1.5万人通过劳务技能培训实现了转移就业,95%以上的科技骨干、村官受训后成为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和带领人。特别是实施“雨露计划”后,全市1462名贫困家庭的“两后生”在扶贫政策的资助下完成了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五)坚持社会参与,有效增强了扶贫开发整体合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在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扶贫开发工作的优势和特点,积极组织和调动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参与贫困地区的建设和发展。通过积极争取省以上国家机关、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定点扶贫、建立市县区领导扶贫联系点制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开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村扶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扶贫和大学生“三支一扶”等扶贫方式,进一步营造了“大扶贫”的氛围。2001年以来,全市共有国土资源部、中国诚通控股公司等2个中央直属单位(企业)和 7个省直单位进行定点帮扶,每个贫困村都派驻一个工作组,带思路、项目、资金、技术、信息进行帮扶。全市单位定点扶贫、党员干部包户扶贫、企业扶贫、非政府组织捐赠等各种社会扶贫资金总计达3.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448个,新修、维修道路1354千米,新修、维修水利工程1000多处,架设线路246千米,扶持产业或基地60多个,贫困地区的产业和基础建设成效显著,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二、当前永州扶贫开发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调查中发现,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贫困面较大,贫困人口偏多。按照国家农村贫困人口新标准(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2010年底,全市建档立卡的五个重点县有84个国定扶贫村、415个省扶重点村,6个面上县140个省市贫困村中,还有贫困人口150余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5%,占农业人口总数的31.25%。这些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不同程度地存在缺粮、缺水、缺致富门路、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用不起电、买不起农资、修不起房子。而且在局部地区,全市插花贫困已由点状分布向带状分布、带状分布向连片分布演变。要使这部分人摆脱贫困,成本将比以往更高。

(二)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返贫现象严峻。一方面贫困人口在减少,一方面返贫人口在增加,这是永州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基础很不稳固,自我发展能力差,一遇天灾、疾病,极易返贫。加之贫困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综合素质不高,思想观念滞后,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仅近三年来,贫困人口集中的新田、江华等7个县,返贫人口就达19万多人。

(三)贫困问题与民族发展问题相互交织。永州境内有瑶、壮、苗等29个少数民族,人口57.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江华江永两县少数民族人口分占该县总人口的60%、63.2%。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广,全市22个民族乡,有21个分布在新田、江永等 7县境内,52%以上的深度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等诸多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缓慢,贫困与民族问题交织。

(四)发展差距仍然偏大。永州贫困地区的地理条件和人才劣势,使得资金、项目、技术、人才难以引进,自然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加之贫困地区经济基础差,发展能力弱,债务普遍较重,缺乏“造血”功能,使其发展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继续拉大的趋势。发展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收入上,还表现在贫困地区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因为贫困,仍有一些适龄儿童失学,有的读了小学、初中后便外出打工,很多村40岁以下的青壮劳动力基本外出。

(五)扶贫开发投入凸显不足。永州仅有2个国家级贫困县,省定重点贫困乡镇和贫困村,能享受到的国家扶贫政策十分有限。加之永州市、县区两级财政收入总量不大,一般预算收入少,地方财政扶贫配套资金投入很难达到国家和省里要求,自身增加财政投入更是困难,缺少解决贫困的长效机制。由于在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纲要中,永州尚未列入划定的罗宵山、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之中,扶贫开发财政支撑矛盾更加突出。

三、对推进永州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不断强化扶贫开发攻坚力度。扶贫开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对确保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十二五”时期是永州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的关键阶段,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中认真谋划,摆在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上通盘考虑。进一步强化领导,不断改进和优化政策扶持机制、工作运行机制、社会帮扶机制和扶贫方式,将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民生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建立完善定期督查机制和合理的考评体系,确保“十二五”扶贫规划的顺利实现。

(二)科学制定扶贫开发战略规划。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国家2011-2020年扶贫开发纲要的具体部署及全省扶贫开发会议精神,紧密结合永州实际,科学制定永州未来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并制定好具体的实施计划。在编制新一轮扶贫规划中,要把尽快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培养特色优势产业作为重要支撑,把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把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坚持统筹兼顾、突出战略重点,加大财政投入,保护生态环境。积极争取永州市纳入国家扶贫开发片区规划范围或争取我省建立九嶷山集中连片扶贫地区,将永州辖内22个民族乡纳入湘西开发扶持区域,为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三)切实完善扶贫开发投入长效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广泛动员积极鼓励机关单位、相关部门、各类企业、农民群众、社会其他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进一步调整充实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在级别人员配备上力求与省、县相一致。市县区级财政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每年新增扶贫资金增幅应高于财政支出增幅,通过财政贴息、项目扶助、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全社会增加扶贫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行业扶贫资金筹集力度,将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向贫困人口集中地延伸,向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特殊困难群体覆盖。适当提高贫困地区、移民区相关扶持和扶贫补助标准。加大信贷扶贫力度,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积极稳妥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切实帮助贫困农户解决发展生产筹资难问题;鼓励在贫困地区开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新型农业保险试点。

(四,突出抓好扶贫开发主导产业。把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作为整体脱贫的主渠道,调整优化贫困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帮助贫困乡村、贫困农户按照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合理开发当地资源,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把一村一户的特色小产业与区域性的特色支柱产业结合起来,提高产业关联度,建立农民增收的稳定来源。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扶持发展比较优势突出、市场空间大、与基地农户衔接紧密、能拉动农民增收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五)完善创新扶贫开发推进机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思路,自下而上创新整村推进规划,分期分批实施。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以县为平台,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源,倾斜贫因地区帮扶。加快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建设公益设施较为完善的农村社区。加强整村推进后续管理,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巩固提高扶贫开发成果。

(六)加快制定永州扶贫开发地方性规章。根据永州扶贫开发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有序开展制定扶贫开发地方性规章的调研、论证工作,适时出台永州扶贫开发地方性规章或办法,为扶贫开发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

5.--乡挂钩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篇五

**乡挂钩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来源 课 件 w w 5 K j.o M 2 **乡挂钩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2006年11月28日)

**乡地处**县西北部山区,既是省定的少数民族特困乡,又是老区重点乡。全乡下辖27个行政村、171个自然村,总户数6287户,人口25279人,其中畲族行政村7个,畲族群众1087户、4830人,占总人口的19.3%,为闽东畲族人口较聚居的乡镇之一。乡域面积14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204亩,其中水田18685亩,农地5519亩,人均占有耕地0.97亩,有林地面积15万亩,草地2.5万亩,茶园8600亩,果园6500亩。主要的种植业是水稻、甘薯、马钩薯、豆类、蔬菜、水果、茶叶、药材、竹林、食用菌等,主要养殖业是猪、羊、牛、鸡、鸭等畜禽,并有少量的茶、果、粮及木竹等农产品加工业,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200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1.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53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 23.7 %和30.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一、2000年以来挂钩帮扶工作回顾

2000年以来,我乡在省财政厅和石狮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确立了“农业立乡、三化兴乡(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非农化、农业产业化)、科技强乡、林业富乡”的发展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我们按照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冀港口城市建设的要求,以构筑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一体的近郊型山区农业乡镇为目标,以挂钩扶贫单位注入的31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为基点,致力于农村经济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全乡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文化、教育、卫生、交通、通讯等事业都有很大进步。特别是在2000年-2005年间,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领导的大力帮助下,先后投入了45万元,完成了崇儒小学综合楼扫尾工程,**中学学生宿舍楼工程建设,还为中学配备了11部电脑,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我乡教育落后的面貌。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近年来,我乡民族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省财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受地理区位、经济基础、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全县发展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乡将以发展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为重点,立足区域优势,以“科技先行,稳农求工,和谐发展”为发展思路,打造“实力畲乡、和谐畲乡、生态畲乡、品牌畲乡”的系统建设工程,构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村建设新格局,全力推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进“近郊型农业小康乡镇”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培育亮点,增强后劲,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集聚、规模”的理念,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原则,以现有发展为基础,以谋略未来为前瞻,突出资源优势、产业优化和空间布局优化,全力推进乡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及其空间布局,实现农村经济新跨越。

1、抓基础,认真做好农业经济发展规划。按照“一品三区五基地”的农业产业布局,着重抓好以下三个生态区的规划建设。一是库域生态区。即以**水库库域为核心区,突出围绕建设水源保护生态区为主导,主要分布立体农业,生态林区,速生林区,经济林区和茶叶、水果基地以及中草药、食用菌种植业等。二是**溪流域生态区。即以**溪流域为核心区,建立万亩绿竹长廊,以**农庄为龙头构筑“一乡一品”特色产业。三是近郊农业生态区。即以**洋为核心区,突出围绕建设短期效益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区为主导,主要分布果蔬生产区和高优茶园区。

2、抓载体,突出做好项目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的对外开放战略,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大力展开招商引资。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创新项目开发思路,完善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和运作。依靠项目带动,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和经济发展同步推进。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把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发展民营企业经济摆上重要位臵,形成领导重视、部门爱护、社会尊重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3、抓重点,切实做好经济增长点发展规划。一是大力发展支柱产业。认真制定和组织实施引导扶持企业发展工作计划。积极实施“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扶大扶优扶强战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培植以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主导的支柱产业。二是扩大劳务转移输出。大力营造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鼓励他们外出打工创业。坚持就地转移和向外输出两手抓,推进农民就业多元化。

(二)倾心尽力,提高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落实农村政策。强化农村政策落实,控减农民负担,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一是完善农村税费政策,规范税费征收行为,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二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推行农村土地流转。三是切实管理好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营运规范、保值增值。四是切实做好扶贫工作。

2、推进小城镇建设。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按照“规划先行、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乡村总体规划。一是逐步完善农村路网建设工程。逐步形成三级路标准的乡镇路网和四级路标准的村级路网。二是推进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在继续实施乡所在地旧街拓改二、三期工程,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乡区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功能同时,实施造福工程和并村搬迁工程,进一步做好中心村的建设规划,逐步强化中心村建设。三是努力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建构和完善乡、村二级办学网络,实行拆点并校和联村办校,积极创办达标寄宿制学校,扩大初中和中心校的办学规模和提升教学质量。

3、加强扶贫与老区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的扶贫方针,继续加强对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村、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扶持,依托当地资源,落实帮扶项目,开发自然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增强“造血”功能,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坚持“治贫”与“治愚”并举,促使山区群众不仅在经济收入、生活条件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而且在人的素质、思想观念等方面也有大的进步,促进全乡平衡发展。

(三)提升水平,增强活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要求,以创建党建工作先进乡为目标,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全乡各级党组织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加快发展,干部是关键,狠抓落实,干部是主体。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件》,不断加强学习,建立学习型政府,切实改进作风,狠抓落实。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强化创新意识,从实际出发,坚持学习、加强学习、改善学习,努力塑造一支政治坚定、改革创新、作风深入、埋头苦干的乡镇干部队伍。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三、要求帮助解决的几个项目

由于我乡主导产业的培植尚未完成,乡财政还很困难,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已相当滞后,崇儒乡本届党委、政府要奋起直追,我们真诚地恳求**市委、市政府能继续给予我们鼎力帮助。

1、**中心校寄宿生宿舍楼建设项目。目前中心校共有学生311名,要求寄宿的学生有180多名,由于条件限制只收寄宿生78名,78名学生挤在仅120㎡的宿舍里,人均不足1.6㎡,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筹建中心校寄宿生宿舍楼。据工程技术人员预算,共需资金36万元。乡、村自筹16万元,尚缺口20万元。请求给予帮助解决。

2、中学学生厕所建设项目。崇儒中学学生厕所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属干粪厕所。经过近40年的风雨,于今年11月21日倒塌。中学学生厕所的建设已迫在眉捷。据工程技术人员测算,需资金28万元。乡自筹18万元,尚缺10万元,请求给予帮助解决。

3、今年“桑美”台风给我乡造成了重大损失,***、***、***等15个村的水利设施破坏严重,护岸冲毁32处,拦河坝被冲垮2处,桥梁毁坏2处。台风后,我乡干部群众全力投入灾后自救工作。目前两座被冲毁的桥梁正处在紧锣密鼓地筹建当中,虽然也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但资金缺口还有20多万元。仅凭我乡的财力,无法解决。这两座桥,如果没有及时修建,将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乃至威胁到群众的生命安全。请求给予帮助解决。

4、**乡政府办公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楼主体多处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裂缝漏水,电线全部老化,经常短路起火。是否帮助部分资金,改善办公条件。

5、街道水泥路重修项目。乡所在地崇儒主街道水泥路修筑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已有400米街道水泥路面破损严重,群众怨声载道,据工程技术人员测算,工程造价20万元。群众自愿集资10万元,尚缺10万元。请求给予帮助解决。

上一篇:酒店顶岗实习计划下一篇:我最喜欢的玩具日记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