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准则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024-10-26

资产评估准则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0篇)

1.资产评估准则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篇一

地方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分析

一、整体评估结果分析

(一)省级政府网站相对较好,地市次之,区县网站整体发展水平最为滞后

我国省市县政府网站总体上呈现由高到低的“阶梯式”发展,省级政府网站相对较好,地市级政府网站稍弱,而区县政府网站最差。评估结果显示,2010年省级政府网站整体绩效指数最高,为0.40(如下图所示)。65%省级网站在教育、社保等重点领域能够初步搭建网上服务框架,并提供一览表、政策解读、办事指南等服务资源,网上互动渠道建设和互动效果较好,信息公开水平也明显提高;而区县政府网站平均绩效指数仅为0.12。大部分区县政府网站建设仍不够理想,教育、社保、就业、医疗、住房、交通等重点民生领域服务内容很少,资源也比较分散,对公众“有帮助”的服务不全面,对公众“有用”的信息更新也不够及时,区县级政府网站服务水平亟待改善。

图 45省市县政府网站整体绩效水平

(二)东部地区政府网站相对中西部地区发展较好

领先政府网站多分布在东部地区。从地市百强政府网站分布来看,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等东部地区的百强网站数量达55%以上,相对来看,中西部地区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分别为28%和17%。我国地市百强政府网站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 46东中西部地区地级市政府网站分布情况

注:百强网站分布情况相见第三部分“地方政府网站区域比较分析”。

东部地区政府网站综合绩效较高。评估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省、地市和区县政府网站的平均绩效指数最高,为0.44。70%以上东部地区政府网站能够围绕教育、社保、就业、医疗、住房、交通、证件办理、企业开办、资质认定、互动交流和信息公开的服务框架,整合政府各类服务资源,内容比较丰富;中部地区政府网站仅在教育、社保、互动交流和信息公开等部分领域提供服务,资源相对较少,服务内容不如东部地区政府网站全面,而西部地区多数政府网站在这些领域的服务内容更少。

表 39东、中、西部地区省市县政府网站绩效比较

东、中、西部地区省市县政府网站绩效情况

东部 中部 西部

省级 0.52 0.36 0.32

地市 0.36 0.24 0.18

区县 0.18 0.12 0.06

平均 0.44 0.30 0.25

(三)信息公开、互动交流较好,就业、住房服务最差

2010年地方政府网站重点领域服务整体绩效水平如下图所示:

图 47地方政府网站重点领域服务整体绩效水平

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加大。评估结果显示,信息公开绩效指数最高,为0.42,多数省、地市和区县政府网站加大对机构概况、政策法规、工作动态、统计、人事、规划、财政等信息的公开力度,信息公开更加全面,内容更新更为及时。

互动交流渠道和效果明显提升。多数省、地市和区县政府网站均提供了互动交流渠道,如设置领导信箱、投诉举报、网上留言、在线访谈、视频直播、网上调查和意见征集等栏目;一些网站能够及时公开用户留言及答复情况,定期组织在线访谈活动,开展网上调查等,网站互动效果明显增强。

就业、医疗和住房服务不够理想。多数地方政府网站就业服务信息很少,医疗机构、药品价格、收费项目等医疗信息“很难找到”,购房统计、房屋合同范本、房产机构查询等住房服务资源“很少见”,就业、医疗和住房等领域的服务水平亟待加强。

二、重点领域评估结果分析

(一)教育领域数据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90%以上的网站围绕学生和家长需求,提供了教育领域相关的政策文件、学校查询、招生考试等服务。但是,总体水平明显不足,尤其在政策解读、深度准确的便民服务整合和提供不够,具体情况如下:

省级政府网站教育领域服务水平相对较好,平均绩效指数为0.31,已经初步整合了区域内教育服务资源。其中,北京、广东、上海、辽宁、安徽等网站教育领域指标绩效较好,分列该领域绩效前五名。但是福建、四川、海南等网站教育领域指标绩效得分明显落后于该网站各领域指标平均绩效,教育领域的服务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地市政府网站教育领域服务水平相对较差,平均绩效指数为0.22,缺乏公众关注较高的教育服务。其中,青岛、深圳、广州、成都、济南等网站教育领域指标绩效较好,分列该领域指标绩效的前五位。但是佛山、无锡、中山、苏州等网站教育领域指标绩效得分明显落后于该网站各领域指标平均绩效,教育领域的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区县政府网站教育领域指标平均绩效指数为0.24。其中,厦门市思明区、北京市朝阳区、杭州市余杭区、武汉市武昌区、上海市静安区等网站教育领域绩效较好,分列该领域指标绩效的前五名。但是北京市东城区、扬州市仪征市、深圳市宝安区、宁波市余姚市等网站教育领域指标绩效得分明显落后于该网站各领域指标平均绩效,教育领域的服务能力还需加强。

图 48地方政府网站教育领域绩效指数

评估结果显示,教育领域的相关服务中,幼儿园就读、小学就读、初中就读服务相对较好,平均绩效指数均超过0.25,能够发布就读政策、整合学校基本信息;外来人口就读、高中就读服务情况次之,平均绩效指数分别为0.20和0.21;公共文化设施相对较差,平均绩效指数为0.14,对辖区内场馆资源整合力度明显不足。

图 49地方政府网站教育领域各指标绩效指数

1、基本教育政策信息发布情况较好,但学区划分、解读等深度政府信息公开不够

评估结果显示,超过60%的政府网站发布了各教育类型的入学、转学、借读、休学等方面的政策,以及较为规范的指南信息。但是仅有不足10%的政府网站公开学区划分情况、教育政策解读等方面信息。其中,厦门、海口、罗湖等网站及时发布本中小学招生划片相关政策,包括学校名称、拟招班数、拟招人数、划片招生地段、片区等信息,并能够全面的公开学生申请、学校入户调查、招收学生名单公示等时间安排情况,方便学生择校入学。

2、半数网站提供了教育机构查询服务,但缺少机构资质、师资力量等服务信息

评估结果显示,半数政府网站整合了辖区内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校的名称、地址等基本信息。其中,青岛、深圳、成都等20余家政府网站整合辖区内小学、初高中等学校信息资源,从学校基本信息、领导介绍、机构设置、教师信息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同时提供了包括学校招生入学、毕业升学、课程及收费情况等在内的详细办学信息,为广大市民了解辖区内教育资源,解决小孩上学问题提供良好的参考服务。但是绝大多数网站仅能提供基本信息,没有提供或整合学校的资质、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深度信息,整合深度不容乐观。

3、教育考试服务资源提供情况相对较好,但人性化程度有待提升

评估结果显示,70%以上政府网站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中考、高考等考试相关服务资源。其中,省级政府网站建设情况最好,地市政府网站次之,区县政府网站相对较差。浙江、北京、福州等网站提供了招考动态、考试报名、成绩查询、录取查询等服务。但是多数网站考试服务分散在不同栏目中,资源隐藏极深,不方便用户查询使用。

4、文化设施服务资源整合力度亟待加强

评估结果显示,30%左右的政府网站整合了辖区内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信息,其中,北京、成都等30余家网站提供的文化设施情况较好,公开了场馆简介、工作时间、收费标准、联系电话、乘车路线等信息,并通过电子地图予以展现,易用性、实用性较强。但是绝大多数网站没有提供场馆的工作时间、收费情况、乘车路线、联系电话等深度信息,资源整合情况不容乐观。

5、多数网站教育资源展现方式不够人性化 评估结果显示,30%左右的政府网站以策划教育专题、模拟上学场景等方式整合相关服务资源,方便学生和家长使用。其中,深圳、佛山、福州等189家政府网站按照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类别整合学校信息、教学质量、招生信息、入学、转学、休学、升学等不同环节的服务资源,方便查询。济南、青岛、杭州等52家政府网站结合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模拟学生就读考试实际办事场景整合教育资源,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教育类型,涉及入学、转学、休学、借读、升学等不同环节,提供了政策文件、学校信息查询、办理流程、常见问题等服务,方便学生就读。但是仍有80%左右的网站教育服务分散在不同栏目下,或隐藏很深,不方便查找,人性化程度不够。

(二)社会保障领域数据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65%以上的网站提供了政策法规、网上办事服务和便民查询等社会保障服务内容。但是,从整体来看,多数网站在政策解读、表格下载、医疗机构查询和保险待遇标准查询等方面明显不足,具体情况如下:

省级网站社会保障领域服务水平相对较好,平均绩效指数为0.36,已经初步整合了区域内服务资源。其中,北京市、福建省、辽宁省、上海市、广东省等网站社保领域指标绩效较好,分列该领域指标绩效前五名。但是山西省、湖北省、江西省、浙江省等网站社保领域指标绩效得分明显落后于该网站各领域指标平均绩效,社保领域的服务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地市网站社保领域服务情况次之,平均绩效指数为0.21。其中,深圳市、青岛市、广州市、成都市、武汉市等网站社保领域的指标绩效较好,分列社保领域绩效前五名;但是,衢州市、淮北市、池州市、聊城市等网站的社保领域指标绩效得分明显落后于该网站各领域指标平均绩效,社保领域的服务水平有待加强。

区县网站社保领域服务情况相对较差,平均绩效指数为0.12,多数网站社保服务还是空白,不过,福州市鼓楼区、北京市东城区、深圳市宝安区、上海市静安区、北京市西城区等网站社保领域指标绩效相对较好,分列社保领域绩效的前五名。但是,上海市青浦区、南昌市新建县、天津市静海县、上海市嘉定市等网站的社保领域指标绩效得分明显落后于该网站各领域指标平均绩效,社保领域的服务水平亟待加强。

图 50地方政府网站社保领域绩效指数

评估结果显示,社保领域的相关服务中,养老保险服务相对较好,平均绩效指数为0.24,网站能够发布养老保险政策、提供网上办事服务等内容。失业保险服务和医疗保险服务表现次之,平均绩效指数分别是0.18和0.16。工伤保险服务和生育保险服务相对较差,平均绩效指数分别为0.13和0.12,多数网站对工伤和生育保险待遇申领和待遇标准查询服务的提供明显不足。

图 51地方政府网站社会保障各指标平均绩效

1、多数网站能够公开社会保险政策法规,但政策解读信息严重不足

评估结果显示,超过74%的网站能够公开社会保险相关政策法规。省级网站表现较好,所有省级网站都公开了社保政策法规,82%的地市网站和50%的区县网站也能公开社保政策法规。其中,上海市、福建省、辽宁省、深圳市、青岛市等网站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公开政策法规,而且能够整合提供政策解读。例如,深圳市政府网站策划了社会保障专题,按照保险类别公开了国家、省、地市、区县政府发布的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同时,对社会保险的参保、缴费、待遇标准等政策进行解读。但是从整体来看,大多数网站社会保险政策法规的解读信息严重不足,不方便公众理解。

2、社会保险网上办事服务能力差距明显

评估结果显示,地方网站提供的参保、转移、接续、退保、待遇申领等社会保险网上办事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上海市、福建省、深圳市、青岛市等网站全面提供了五类保险的参保、转移、接续、退保、待遇申领的办事指南和表格下载服务,服务水平较高。但是仍然有20%的网站没有提供任何社会保险网上办事服务,服务能力差距明显。

3、部分网站能够提供定点医疗机构查询服务,但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评估结果显示,大多数省级网站和部分地市、区县网站能够提供定点医疗机构查询服务,其中,北京市、湖南省、福建省、深圳市、青岛市等网站在提供定点医疗机构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能够深入整合机构业务范围、医院等级、乘车路线等深度信息,服务水平较好。但是仍有超过70%的地市网站和82%的区县网站在定点医疗机构的查询服务方面,存在内容缺失或内容不全面的问题。

4、社会保险待遇标准查询服务相对较弱,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评估结果显示,仅有少数网站能够提供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待遇标准查询服务,例如,北京市网站提供了生育保险的产前分娩医疗费用报销标准、计划生育费用报销标准、男女职工的生育津贴待遇标准等查询服务,服务内容实用、易用。但从整体来看,社会保险待遇标准查询仍然是社会保障领域服务的最短板,服务质量亟待提升。仅有不足20%的政府网站提供了社保待遇标准查询服务,并且内容更新不及时、覆盖面不全、标准不易理解等问题比较突出,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

5、越来越多的网站通过场景式提供社会保障服务

评估结果显示,24%的网站能够以场景式方式整合提供社会保障领域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的人性化、易用性程度较高。例如,北京市、陕西省、深圳市、青岛市、广州市、西安市、苏州市等网站细分用户对象,并按照办理社会保险、变更转移社会保险、申领社会保险待遇、退出社会保险的实际办理流程,策划场景式服务,有效的提升了网上社会保障服务获取的便捷性。但是场景式服务模式的普及程度和服务质量还有待提升。

(三)劳动就业领域数据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超过80%的网站围绕公众和企业需求,提供了就业领域相关的政策、行政办事和便民服务。但是,总体水平有待提升,尤其对政策解读信息、准确实用的便民服务整合、提供不足,具体情况如下:

省级政府网站就业领域服务水平相对较高,平均绩效指数为0.21,已经初步整合了区域内的服务资源。其中,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福建等政府网站就业领域指标绩效较好,分列该领域指标绩效前五名。但是四川、江苏、天津等网站就业领域指标绩效得分明显落后于该网站各领域指标平均绩效,就业领域的服务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地市政府网站就业领域服务水平相对较差,平均绩效指数为0.10,缺乏公众关注较高的就业服务。其中,青岛、深圳、苏州、佛山、厦门等政府网站就业领域指标绩效较好,分列该领域指标绩效排名的前五位。但是宁波、中山、南昌、攀枝花等网站就业领域指标绩效得分明显落后于该网站各领域指标平均绩效,就业领域的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区县政府网站就业领域指标平均绩效指数为0.13。其中,北京市大兴区、深圳市罗湖区、扬州市仪征市、北京市东城区、深圳市宝安区等政府网站的就业领域指标绩效相对较好,分列就业领域指标绩效的前五位。但是铜仁地区印江县、广州市越秀区、青岛市胶州市、宁波市北仑区等网站就业领域指标绩效得分明显落后于该网站各领域指标平均绩效,就业领域的服务水平还需加强。

图 52地方政府网站就业领域绩效指数

就业领域的相关服务中,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相对较好,平均绩效指数为0.14,能够较好地提供再就业服务信息、职业介绍机构基本信息等服务;毕业生就业和职业技能服务的提供情况相对较弱,平均绩效指数分别为0.11和0.12,能够提供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南、毕业生招聘信息,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相关服务;自主创业服务提供情况较差,平均绩效指数为0.08,对辖区内创业优惠政策与解读、创业优惠办理指南的提供明显不足。

图 53地方政府网站就业领域各指标绩效指数

1、就业政策信息发布情况较好,但政策解读等深度信息公开不足

评估结果显示,超过60%的政府网站能够发布失业人员再就业、自主创业、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文件。但是从整体来看,仅有不到10%的网站能够对劳动就业政策文件进行解读,公众不能准确、透彻地了解政府相关规定,是地方政府网站亟待加强改进的方面。其中,厦门、佛山、广州、武汉等政府网站能够针对毕业生、再就业人员、在职人员、高技能人才、农民工等人群,及时发布培训补贴、实施办法、优惠政策等信息,并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解读,内容充实,方便公众就业、再就业。

2、部分网站能够提供就业相关的便民查询服务,但服务的深度、内容丰富度仍有待提升

评估结果显示,40%左右政府网站在不同程度上整合了辖区内职业介绍机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资格鉴定机构、自主创业服务机构等便民服务资源。其中,成都、深圳、珠海、福州等网站全面整合了职业培训和鉴定服务机构信息,提供诸如名称、认定范围、性质、地址、培训内容、收费标准等信息,方便广大市民了解获取上述服务。但是绝大多数网站仅提供了机构的名称、地址等基本信息,没有发布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收费标准等深度信息,服务的实用性较弱。

3、网上办事指南的规范程度存在较大差距

评估结果显示,60%以上的网站提供了就业派遣办理、就业落户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办理等指南,但半数网站的办事指南没有提供办理时间、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办理流程等信息。此外,还有超过30%的网站尚未提供就业领域相关的行政办事服务,不便于用户使用。

4、大多数政府网站对就业招聘服务的整合力度不够

评估结果显示,仅有30%左右网站能够整合单位招聘信息和求职信息。其中,佛山市网站不仅发布了用工单位的招聘信息,如单位名称、招聘职位、岗位要求、薪酬待遇等,同时还提供求职者发布个人求职信息的渠道。但总的看来,绝大多数网站对就业招聘资源的整合力度有待加强,尚未提供招聘会、单位招聘、求职等方面的信息。

5、政府网站就业服务资源的整合展现方式亟待改善

评估结果显示,不超过20%的政府网站能够以专题、场景等方式整合就业服务资源,方便公众和企业使用。其中,福建、青岛、厦门等百余家网站按照毕业生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自主创业、职业技能等不同主题分类整合行政和便民服务资源,方便用户查找。济南、杭州等50余家网站结合毕业生、再就业人员、创业者、用工单位的需求,模拟实际办事场景,整合了劳动就业相关服务,提供了政策文件、服务机构、办事流程、问题解答等服务,方便用户使用。但是绝大多数政府网站的劳动就业服务分散在不同栏目下,或隐藏很深,不方便查找,服务的易用性程度很低。

(四)医疗卫生领域数据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80%以上的政府网站以满足公众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在医疗保障、看病就医、健康服务等方面,积极宣传医疗保障政策,整合医疗机构和药店药品信息等服务。但是,医疗领域服务总体水平明显不足,尤其缺乏医疗收费、门诊就医指南、预约挂号、疾病预防等深度便民服务,具体情况如下:

省级网站医疗领域指标平均绩效指数为0.29,已经初步整合了区域内医疗机构和食品药品等服务资源,但对下辖地区的服务整合力度较弱,同时疾病预防和食品药品安全等动态信息公开的及时程度有待提升。其中,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等网站医疗领域指标绩效较好,分列该领域绩效前三名。但是云南省、河南省、广西省等网站医疗领域指标绩效得分明显落后于该网站各领域指标平均绩效,医疗领域的服务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地市网站医疗领域指标平均绩效指数为0.23,已经初步整合辖区医院和药店的基本信息,但医院业务信息、门诊就医指南、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的提供明显不足。其中,青岛市、深圳市、济南市、武汉市、厦门市等网站医疗领域指标绩效较好,分列该领域绩效前五名。但是绵阳市、安阳市、廊坊市等网站医疗领域指标绩效得分明显落后于该网站各领域指标平均绩效,医疗领域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区县网站医疗领域服务水平相对较差,平均绩效指数为0.16,公众关注度较高的医疗服务普遍缺乏。其中,深圳市罗湖区、厦门市思明区、青岛市崂山区等网站医疗领域指标绩效较好,分列该领域绩效前三名。但是郑州新密市、上海市浦东新区、天津市和平区等网站医疗领域指标绩效得分明显落后于该网站各领域指标平均绩效,医疗领域的服务能力亟待改善。

图 54地方政府网站医疗领域绩效指数

评估结果显示,医疗领域的相关服务中,多数网站整合提供了辖区医院查询、药店名单名录服务内容,绩效水平相对较高;但基本药品目录及指导价、门诊就医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等服务质量相对较弱。

图 55地方政府网站医疗领域平均绩效水平

1、部分网站的医疗机构、药店等基本信息公开较好,但信息的深度和全面性有待提升

评估结果显示,湖北省、安徽省、青岛市等316家网站主动公开了医疗机构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陕西省、厦门市、吉安市等257家网站主动公开了药店地址、基本药品目录信息,方便了民众查询医院、药店。如,青岛市网站整合提供了全市二级和三级医院的基本信息、业务范围、特色医疗设备、各科室介绍、专家出诊、住入院指南等内容;吉安市网站整合提供了各区县的药店信息,包括药店名称、许可证号、企业性质、地址、经营范围、电话等信息,便于公众查阅。但多数网站不能全面的整合提供辖区内医院、药店的基本信息,同时也不能详尽的提供机构的业务范围、专家介绍、药品指导价等深度信息,不便于群众看病就医和购药。

2、少数网站提供了门诊就医指南服务,但网上预约挂号服务较差

评估结果显示,成都市、青岛市、佛山市等137家网站能够提供医院门诊、出院、转院、入院指南和医疗项目收费查询服务。如,成都市政府网站提供了全市200余家医院的就诊流程、180余家医院的出入院指南、200余家医院的挂号方式,便于公众了解医院就医信息。但多数网站不能全面整合所辖医院的门诊、出院、转院和入院指南,同时700余家网站没有提供网上预约挂号服务,不能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便捷的办事服务。

3、疫苗接种信息提供较好,但疾病预防动态信息不足

评估结果显示,大连市、温州市、济南市等203家网站能够提供疫苗接种点和传染病等便民服务。如,温州市政府网站提供所辖11个县市区疫苗接种点查询服务,包括区疫苗接种点的地址、联系电话、门诊时间、育苗类别、接种时间、接种地点、收费标准等信息。但多数网站不能全面、及时、准确的发布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以及公共场所、居住环境、饮用水等卫生监测结果信息,不利于公众做好传染病以及各类卫生问题的应对。

4、食品药品安全质量动态信息发布亟待加强

评估结果显示,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40家网站能够及时发布食品执法监督信息和安全质量信息,并有效整合了食品药品企业和行业信用等信息,推出了食品药品相关查询服务,方便公众了解食品药品安全现状。但是绝大多数网站没有详细及时的公开食品药品安全质量的监督执法结果信息,部分网站甚至没有提供此方面的服务,公众不能便捷的获取食品药品的安全信息,对公众饮食安全和用药安全带来了隐患。

5、场景式和专题成为医疗领域人性化服务资源整合的主要展现形式

评估结果显示,36%的网站能够以场景式或专题的方式整合提供医疗领域服务资源,医疗领域服务的人性化、易用性程度较高。如,北京市、上海市、福建省、深圳市、青岛市、柳州市等网站整合医疗保障、医疗机构、药店、药品、食品药品等服务资源,开设医疗专题服务;广州市、济南市、潍坊市等网站围绕看病就医的查找医院、查找药店、门诊、入院、转院、报销等流程,策划场景式服务。但是上述人性化服务模式的普及程度和服务质量还有待提升。

(五)住房领域数据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60%以上的网站围绕公众和企业需求,提供了住房领域相关的政策、办事和便民服务。但是,总体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尤其在政策解读、合同范本下载、保障性住房公示等内容整合和提供不够,具体情况如下:

省级政府网站住房领域服务水平相对较好,平均绩效指数为0.18,已经初步整合了区域内住房服务资源。其中,北京、上海、福建、广东、四川等网站住房领域指标绩效较好,分列该领域绩效前五名。但是海南、安徽、河南等网站住房领域指标绩效得分明显落后于该网站各领域指标平均绩效,住房领域的服务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地市政府网站住房领域指标平均绩效指数为0.12,缺乏公众关注较高的住房服务。其中,深圳、青岛、济南、武汉、厦门等网站住房领域指标绩效较好,分列住房领域绩效前五位。但是大连、宁波、杭州、福州等网站住房领域指标绩效得分明显落后于该网站各领域平均绩效,住房领域的服务能力还需加强。

区县政府网站住房领域服务水平相对较差,平均绩效指数为0.11,较少提供房地产企业查询、保障性住房申请等服务。其中,北京市大兴区、深圳市宝安区、深圳市罗湖区、青岛市崂山区、北京市东城区等网站住房领域指标绩效较好,分列该领域绩效排名的前五名。但是龙岩市上杭县、青岛市市北区、上海市静安区等网站住房领域指标绩效得分明显落后于该网站各领域指标平均绩效,住房领域的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图 56地方政府网站住房领域绩效指数

住房领域的相关服务中,房地产市场管理服务相对较好,平均绩效指数为0.14,能够发布政策文件、房屋成交统计分析信息;房地产机构查询服务平均绩效指数为0.1,能够整合房地产开发企业、估价机构、经纪机构、物业服务企业的基本信息;房屋租赁服务相对较差,平均绩效指数为0.09,对租赁房屋指导价、租赁合同范本下载、房屋租赁登记备案与税费缴纳资源整合力度明显不足。

图 57地方政府网站住房领域各指标绩效指数

1、多数网站较好公开保障性住房申请政策、指南信息,但申请公示、摇号公示等信息公开薄弱

评估结果显示,60%左右的被调查网站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保障性住房申请的相关政策、申请指南等服务,为申购者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信息。其中,北京海淀、深圳罗湖等网站对保障性住房的申报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内容涵盖申请指南、准入条件、供应对象、办理机构、所需材料、户型面积等信息,并提供申请流程图,图文并茂的对申购或配租流程进行描述,指导性较强。但是绝大多数网站尚未提供申请公示、摇号公示等深度信息,不方便公众查阅和监督。

2、房屋买卖政策、统计信息公开相对较好,但房源信息、合同下载服务的实现情况相对较差

评估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网站对房屋买卖的政策、房屋成交统计分析等信息进行公开。其中,广州市政府网站通过“阳光家缘”对本市十区2006年以来的房屋交易信息进行公开,内容涵盖交易宗数、交易面积、交易金额和成交均价,对购房者购买房产提供参考。不足30%的网站,如深圳、西安等50余家网站,整合了辖区内预售商品房的项目位置、预售证号、开发企业等信息,以及二手房的房屋面积、用途、代理中介等信息,内容较为丰富、详实。但是,超过70%的网站缺少对新建商品房可售房屋查询、房屋合同范本下载、税费缴纳等深度服务资源的整合。

3、半数网站能够提供房地产相关企业基本信息,但企业资质、经营范围等深度信息公开相对较弱

评估结果显示,仅有40%的网站提供了房地产开发企业查询、房地产估价机构查询、房地产经纪机构查询、物业服务企业资质查询等服务,而且多数网站缺乏对机构资质、经营范围、年检等深度信息的整合。长沙、温州等百余家政府网站能够公开房地产相关企业的名称、资质、信用记录、投诉记录、主要从业人员、联系方式等信息,方便公众查阅和监督。

4、房屋租赁服务拥有率极低,成为住房领域服务最短板

评估结果显示,房屋租赁服务是地方政府网站住房领域服务的最短板,整体水平严重偏低,不足20%的网站,如北京、黑龙江、佛山、厦门等网站,提供了租赁房屋指导价、租赁合同范本下载、房屋租赁登记备案与税费缴纳等方面的服务,为规范、指导本地区房屋租赁市场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5、住房服务资源组织方式的易用性有待加强 评估结果显示,25%左右的政府网站能够以专题、场景等方式整合住房领域服务资源,分类比较清晰、内容较为丰富,易用性较强。其中,武汉、佛山、厦门等近200家政府网站建立了住房专题,在专栏中整合了新房购买、二手房购买、房屋租赁、保障性住房等各类住房信息,为用户查询本市房源、了解住房市场提供方便。北京、深圳、杭州等80余家政府网站结合用户对住房的不同需求,模拟购房租房场景整合服务资源,覆盖新房、二手房、保障性住房、房屋租赁、物业管理等不同类型的住房需求,提供政策文件、房源信息查询、办理流程、问答解答等服务,方便用户查询。但是仍有70%左右的网站没有结合用户使用习惯提供住房领域的相关服务资源,或要通过多层路径查找,不方便用户使用。

(六)交通出行领域数据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50%以上的省级网站提供了长途汽车出行、交通道路查询、交通路况等交通领域服务,40%以上的地市网站提供了公共汽车出行、长途汽车出行、驾驶证办理等交通领域服务,但是多数网站在交通基础设施查询、出租车出行、路况查询、驾校查询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亟待提升,具体情况如下:

省级网站交通领域服务水平相对较好,平均绩效指数为0.29,已经初步整合了区域内交通服务资源。其中,北京市、上海市、陕西省、广东省、福建省等网站交通领域指标绩效较好,分列该领域指标绩效前五名。但是广西省、河南省、山西省等网站交通领域指标绩效得分明显落后于该网站各领域指标平均绩效,交通领域的服务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地市网站交通领域服务情况次之,平均绩效指数为0.17。其中,青岛市、深圳市、厦门市、杭州市、济南市等政府网站交通领域指标绩效较好,分列交通领域指标绩效前五名;但是,张家界市、湘潭市、德宏州等网站的交通领域指标绩效得分明显落后于该网站各领域指标平均绩效,交通领域的服务能力亟待加强。

图 58地方政府网站交通领域平均绩效指数

评估结果显示,交通领域的相关服务中,汽车出行服务相对较好,平均绩效指数为0.37,网站能够提供公共汽车线路查询、长途汽车线路查询等服务内容。交通路况和设施查询服务相对较差,平均绩效指数分别为0.17和0.06,绝大多数网站没有提供加油站、停车场等查询服务。

图 59地方政府网站交通领域平均绩效指数

1、多数网站能够提供公共汽车查询服务,但服务质量亟待提升

评估结果显示,超过72%的网站能够提供公共汽车线路查询服务。其中,北京市、上海市、陕西省、福建省、柳州市、珠海市等19家网站不仅提供了辖区内公共汽车线路、长途汽车线路查询服务,而且能够提供费用、发车频率等深度信息的查询。但是绝大多数网站不能及时更新公共汽车线路,服务的实用性、时效性亟待提升。同时,超过70%的网站没有提供公共汽车收费标准查询服务,实用性亟待提升。

2、面向驾驶员的网上办事服务能力差距显著 评估结果显示,地市网站面向驾驶员的证件办理、机构查询等网上办事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杭州市、深圳市、青岛市、长沙市、成都市等网站全面提供了驾驶证办理、驾校查询、机动车检测等办事服务,服务内容丰富、服务水平较高。但是,仍然有超过42%的地市网站没有提供任何驾驶证办理服务,超过80%的地市网站没有提供驾校查询服务,超过75%的地市网站没有提供机动车检测服务,整体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3、少数网站提供了交通设施查询服务,但整体拥有率还亟待提升

评估结果显示,仅少数网站提供了停车场、收费站等交通设施查询服务。如,上海市、广东省、陕西省、湖北省、青岛市、成都市等网站能够准确及时的提供加油站、停车场、高速公路、收费站、收费标准等查询服务。但是从整体来看,还有280家网站没有提供任何交通设施查询服务,不方便公众驾车出行。

4、交通路况信息查询服务相对较弱,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评估结果显示,仅有少数网站能够以电子地图或通知公告的形式提供交通路况查询服务。例如,北京市、广东省、湖北省等网站以电子地图形式提供了路况查询服务,公众可以查询辖区内主要干道以及主要高速公路的交通拥堵、限行、施工和气象信息,极大方便了公众出行。但仍然有14家省级网站和252家地市网站没有提供任何形式的路况查询服务,分别占相应网站总数的43%和69%,地方政府网站的路况查询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5、地方政府网站的交通违法违规查询服务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评估结果显示,12家省级网站和80家地市网站全面提供了驾驶员积分查询、机动车违法违规查询等服务。但是仍有15家省级网站和180家地市网站没有提供任何形式的上述服务。说明,交通违法违规查询服务水平存在两极分化现象,25%的网站能够提供较为实用的服务,而54%的网站却没有提供任何形式的交通违法违规查询服务。

6、交通专题成为提供人性化交通领域服务的主要展现形式

评估结果显示,有35%的省级网站和23%的地市网站能够以专题的方式分类整合交通领域服务,交通出行服务的人性化、易用性程度较高。例如,北京市、陕西省、深圳市、青岛市、佛山市等网站根据公众需求,分类提供了公共汽车出行、路况查询、驾驶员办事、交通违法违规等服务内容,有效的提升了网上交通服务获取的便捷性。但是上述服务模式的普及程度和服务质量还有待提升。

(七)证件办理领域数据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大多数地方网站在证件办理领域提供了户籍身份、婚育收养、社会保障、教育培训类、医疗卫生、司法律师、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网上办事服务。但是总体水平仍显不足,办事指南的规范程度、表格下载的服务数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具体情况如下:

区县网站证件办理领域服务水平相对较好,平均绩效指数为0.31,比较好的提供了本区县的证件办理服务资源。其中,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大兴区、青岛市四方区、北京市东城区、扬州仪征市等网站证件办理领域指标绩效较突出,分列证件办理领域的前五位。但是,天津市西青区、杭州市滨江区、青岛平度市等网站的证件办理领域指标绩效得分明显落后于该网站各领域指标绩效,证件办理领域的服务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地市网站证件办理领域服务水平相对较差,平均绩效指数为0.24,部分网站没有提供任何证件办理服务。其中,青岛市、深圳市、苏州市、广州市、济南市等网站证件办理领域指标绩效较好,分列该领域指标绩效前五名。但是,绍兴市、张家界市、连云港市、郴州市等网站证件办理领域指标绩效得分明显落后于该网站各领域指标平均绩效,证件办理领域的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图 60地方政府网站证件办理领域平均绩效指数

评估结果显示,证件办理领域的相关服务中,婚育收养服务相对较好,平均绩效指数为0.29,网站能够发布婚育收养政策、提供办事指南和表格下载等服务内容。户籍身份服务表现次之,平均绩效指数分别是0.25。教育培训和医疗卫生类证件办理服务表现一般,平均绩效指数分别为0.19和0.17。社会保障类

证件办理服务相对较差,平均绩效指数为0.1,绝大多数网站没有提供社会保障类证件办理的政策法规和办事服务。

图61地方政府网站证件办理领域指标平均绩效

1、数网站能够公开证件办理政策法规,但缺乏相关解读信息

评估结果显示,超过67%的网站能够公开证件办理相关政策法规。其中,北京市、广州市、厦门市、深圳市、成都市等省、市网站提供了政策法规及解读信息。例如,深圳市政府网站司法律师类证件办理栏目中提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司法部《律师执业管理办法》、《深圳经济特区律师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为办理律师证件的用户提供法律帮助。但是从整体来看,证件办理政策法规的解读信息严重不足,不利于公众办理或申请相关证件。

2、网上证件办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评估结果显示,64%的网站提供了网上证件办理服务,但是服务能力差异显著。例如,青岛市、深圳市、苏州市、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大兴区等网站能够全面提供户籍身份、婚育收养、社会保障、教育培训类、医疗卫生类等方面证件办理的办事指南和表格下载服务。但是,仍然有超过36%的网站没有提供任何证件办理网上办事服务。

3、细分用户对象提供证件办理服务,方便各类用户办事

评估结果显示,31%的网站能够围绕证件办理领域的办事需求,细分用户对象,为各类用户提供针对性的办事服务,有效的提升了网上证件办理服务获取的便捷性。例如,北京市、深圳市、青岛市、无锡市、济南市等网站针对户籍身份领域证件办理的用户需求,将用户对象细分为本地人、外地人、港澳台人士、外国人等四类人群,并根据证件的不同类别提供有针对性的办事服务,有效的提升了网上证件办理服务获取的便捷性。

(八)企业开办领域数据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大多数政府网站结合企业开办流程,提供了名称登记、前置审批服务、工商注册登记、刻制印章审批、消防证件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申请、税务登记等方面的服务。虽然地方政府对企业开办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企业开办总体水平仍显不足,办理企业开办业务过程中表证单书的下载、审批服务目录的提供情况、人性化场景式服务的实现程度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总体上看,省级政府网站企业开办较好,绩效指数为0.39,表明省级政府网站企业开办资源整合程度实现效果较好。其中北京、上海、广东、陕西、天津等网站企业开办绩效较好,分列该领域指数绩效前五位。福建、黑龙江、江苏、江西、山西等网站企业开办水平与该网站总体绩效差距较大。

地市级政府网站企业开办绩效水平相对较差,绩效指数仅为0.21。其中,深圳、广州、济南、青岛、武汉等政府企业开办绩效较好,分列该领域指数绩效的前五位。哈尔滨、合肥、宁波、镇江、温州等政府企业开办水平与网站总体绩效差距较大。

区县级政府网站企业开办水平则相对较差,绩效指数为0.33,这表明区县级政府网站企业开办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仪征市、深圳市宝安区、北京市东城区、青岛市市北区、青岛市崂山区等网站企业开办绩效较好,而上海市静安区、武汉市武昌区、杭州市余杭区、厦门市集美区、南京市江宁区等网站企业开办水平与该网站的整体绩效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图 62地方政府网站企业开办绩效指数

评估结果显示,上述企业开办的相关服务中,工商注册登记、税务登记等企业开办业务实现情况相对较好;企业名称核准、前置审批服务、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理等企业开办深度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而刻制印章审批、消防证件办理等企业开办业务实现程度较差,需要引起政府网站的重视。

图 63-地方政府网站企业开办平均绩效水平

1、企业开办网上办事服务水平差异显著,仍有部分政府网站没有提供企业开办服务内容

评估结果显示,31%的政府网站提供企业开办网上办事服务。成都、厦门、佛山、深圳、武汉、南京、苏州等网站整合企业开办相关单位业务系统,提供名称核准、工商注册登记、刻制印章、组织机构代码、消防检查、税务登记等消防的申报及查询服务,提升网上办事服务水平,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如佛山市政府网站围绕名称核准相关的申报及查询服务,为公众提供名称核准在线申报服务,提升网上办事服务水平。但是,部分网站没有提供网上企业开办服务,不利于公众办事。

2、多数政府网站能够提供表格下载服务,但缺少表格填写说明与示范等深层次的服务。

评估结果显示,超过67%的网站提供企业开办表证单书下载服务。深圳、厦门、成都、武汉、杭州等网站提供了名称核准、前置审批、工商注册登记、刻制印章、组织机构代码、消防检查、税务登记等相关申请书、表格下载服务,方便用户办理企业注册,便利公众生活。如深圳市政府网站整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名称核准、公众注册登记,市地方税务局税务登记,市公安局消防局消防检查等相关申请书、办事表格等,方便公众办理相关事项。但是,绝大多数政府网站没有提供企业开办表格填写说明与示范等服务内容,并且存在部分表格由于政策变化过期失效,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3、围绕具体办事流程整合服务资源,策划企业开办领域一体化场景式服务。

评估结果显示,13%的政府网站能够通过一体化、场景式等人性化服务形式,整合相关服务资源,提供企业开办服务。青岛、北京、杭州、南昌、武汉、苏州、宝鸡、泰州等政府网站模拟企业开办的实际场景,开展服务导航,方便公众办事。如南昌市政府网站结合用户需求和单位业务职能,按照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企业类别,设立导航场景,提供的服务涵盖了登记相关的办事政策法规、服务指南、通知公告、在线申报、在线查询、互动资源等,较好的实现了企业开办服务的一体化。但是,绝大多数政府网站没有提供人性化的企业开办场景服务,服务资源在网站各个栏目均有出现,极其不利于满足企业开办的相关办事需求。

4、企业开办领域应加强与用户交流互动,拉近政民距离。评估结果显示,9%的政府网站能够提供企业开办领域的互动交流服务。浙江、湖北、成都、深圳、济南、淮南、攀枝花等政府网站邀请工商、税务、消防支队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就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消防检查等社会关注的热点与广大公众进行在线实时交流,公众踊跃参与,部门负责人切实解答公众疑惑。例如,成都市政府网站邀请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做客“政风行风热线”就企业开办过程中工商相关的事项与公众进行沟通交流,切实回答了公众关于工商注册、前置审批等方面的问题,互动效果明显。但是,绝大多数政府网站没有就最新的企业开办政策、流程、注意事项等开展网上交流互动,不利于政府办事效能的提升。

(九)资质认定领域数据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大多数政府网站在资质认定领域能够提供面向教育服务机构、就业服务机构、食品卫生机构、交通运输机构、房产与建设机构的服务。虽然政府网站对资质认定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网上服务总体水平仍显不足,办理资质认定业务过程中办事指南的规范程度、在线申报的服务数量、查询服务的实现范围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总体上看,省级政府网站资质认定较好,绩效指数为0.53。其中上海、北京、海南、广东、湖南等政府网站资质认定服务绩效较好,分列资质认定领域指数的前五位。但是,江西、湖北、辽宁、吉林、内蒙古自治区等资质认定服务水平与网站总体绩效差距较大。

地市级政府网站资质认定绩效服务水平相对较差,绩效指数仅为0.17。其中青岛、成都、深圳、广州、佛山等政府资质认定绩效较好,分列资质认定领域指数的前五位。但是,福州、南京、珠海、柳州、无锡等资质认定服务水平与网站总体绩效差距较大。

图 64地方政府网站资质认定绩效指数

评估结果显示,部分政府网站提供面向交通运输、教育服务等领域企业的服务;但是,面向食品卫生、房地产建设领域企业的资质认定服务则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是应当进一步丰富政府资质认定提供的服务内容,提升政府资质认定的服务能力,面向就业企业的政府资质认定工作则有待进一步完善。

图 65地方政府网站资质认定平均绩效指数

1、部分政府网站能够公开资质认定相关政策法规,但政策解读信息严重不足

评估结果显示,超过56%的政府网站能够公开资质认定相关政策法规。其中,四川省、深圳市、成都市等省、市政府网站的机构资质认定服务提供了政策法规及其解读,为机构资质认定办理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法定办事流程说明。如深圳市政府网站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办事服务提供了政策法规及解读服务栏目,栏目公布了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办理资质认定所应依据的政策法规文件及细则,在一定程度上为办理机构资质认定的用户提供了政策帮助。但是从整体来看,资质认定政策法规的解读信息严重不足,仍然是多数政府网站建设资质认定领域的服务短板。

2、资质认定网上办事服务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仍有部分政府网站没有提供任何网上办事服务

评估结果显示,62%的各级政府网站提供药品经营资质、医疗器械生产资质、医疗器械经营资质、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资质、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资质等资质认定的指南、表格下载服务。其中,北京、浙江、深圳、厦门等省、市政府网站还提供了食品卫生企业资质认定在线申报功能。如北京市政府网站提供的药品零售企业认证服务实现在线申报功能,能够节省用户办事成本,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实用性较强。但是,政府网站资质认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仍然有超过38%的政府网站没有提供任何资质认定网上办事服务,其中,绝大多数是地市级政府网站。

3、部分政府网站能够提供相关资质查询服务,但服务的深度还有待提升

评估结果显示,超过51%的政府网站提供了资质等查询服务。其中,四川、北京、厦门、深圳、佛山等省、市政府网站能够提供资质机构深度信息的公开。如厦门市政府网站房地产机构资质认证服务中提供了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评估机构、房地产经纪机构、工程设计单位、工程监理企业等企业机构的资质查询服务。但是,大多数的政府网站资质查询服务不能提供关键字查询功能,查询仅能显示机构名称、注册号、字号基本信息;而企业的基本介绍、经营情况、从业人员等深度信息无法查询,政府网站资质认定查询服务水平与公众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4、绝大多数网站能够按照业务主题对资质认定领域的服务资源进行整合

评估结果显示,26%的政府网站能够按照业务主题整合服务资源,提供资质认定服务。其中,四川、北京、深圳、厦门、成都、青岛、苏州等省、市政府网站面向企业的资质认定服务按业务主题进行分类,方便用户查找使用。如厦门市政府网站面向企业的资质认定服务栏目中按照业务主题不同,将其划分为教育服务机构、就业服务机构、食品卫生机构、交通运输机构、房地产机构以及其他机构,按照各类机构的业务主题整合资质认定服务资源。但是,绝大多数政府网站资质认定办事服务资源整合效果较差,资源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5、网站缺少与用户的交流互动

评估结果显示,仅有13%的政府网站能够提供资质认定领域的专项互动交流服务。其中,上海、北京、四川、厦门、深圳、广州等省、市政府网站就企业资质认定开设在线咨询投诉渠道,就企业资质认定相关事宜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及时解答企业资质认定办理办理方面的问题。资质认定领域栏目涵盖卫生类资质认定网上咨询、就业服务机构认定网上咨询、交通类资质咨询投诉、教育类资质咨询投诉、建筑类资质咨询投诉等咨询投诉渠道。但是,绝大多数网站没有开展专项互动,同时,部分网站在应对公众的咨询投诉时,存在复不及时、答复推诿的现象。

(十)信息公开数据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大多数政府网站能够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发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提供在线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渠道。虽然地方政府对信息公开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政府信息公开总体水平仍显不足,各级网站信息公开水平参差不齐,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需要公众广泛知晓的、反映政府办事职能的诸多深度政府信息没有得到有效公开。

从总体上看,省级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情况较好,绩效指数为0.66。其中四川、广东、北京、陕西、上海政府信息公开绩效较好,分列政府信息公开领域指数前五位。但是,福建、江苏、辽宁、安徽、山西等政府信息公开水平与该网站总体绩效差距较大。地市级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绩效水平次之,绩效指数为0.49。其中成都、青岛、广州、深圳、武汉、济南等政府信息公开绩效相对较好,处于政府信息公开领域指数前列。但是,佛山、福州、南京、珠海、柳州等政府信息公开水平与网站总体绩效差距较大。

区县级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水平则相对较差,绩效指数为0.2。其中北京市大兴区、余姚市、杭州市余杭区、深圳市罗湖区、仪征市、深圳市福田区等政府信息公开绩效较好,厦门市思明区、青岛市崂山区、武汉市东西湖区、哈尔滨市道外区等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水平与网站的整体绩效相比,该领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资产评估准则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篇二

一、价值的唯一性决定评估结果的趋同性

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一定评估时点,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的。因此, 价值也是一定的。唯一性指在一定的评估时点, 资产在特定的价值类型下, 其价值的唯一性。因为资产评估结果是通过潜在价格反映的, 潜在价格是以交换价格为基础的, 而价值又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因此, 价值的唯一性决定评估结果的唯一性。

二、实践中出现差异性的原因

1、评估目的、评估时点不同造成评估结果差异。

首先, 给予不同的评估目的, 同样资产的价值就不同。例如, 破产清算其结果一般都低于现行市价;其次, 评估时点不同, 受市场因素、通货膨胀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评估结果也会产生差异。

2、评估结果是否能够客观地反映评估标的物的价值还受评估师所掌握的资料及对资料的处理方法所制约。

即使评估目的相同, 评估时点相同, 如果不同的评估师所掌握的资料不一致, 或对资料的处理方法不一致, 其评估结果也不可能一致。比如, 采用现行市价法对房地产进行评估时, 如果两个评估师选取的参照物不同, 其评估结果就可能存在差异。

3、即使在同一时间、同一目的下, 不同评估方法因为采用的参数不同也会产生差异。

例如, 成本法和市场法。令成本法的评估值为A, 市场法的评估值为B, 则A=重置成本-贬值, B=现行市价。如果A>B, 则可能是评估过程中对经济贬值和功能性贬值考虑不充分;如果A<B, 则可能是评估人员对平均利润估计过低。

4、评估人员素质的高低也是影响评估结果的因素。

评估人员的学识水平、专业能力和经验方面的距离, 使得不同的评估人员对同一评估标的物的理解有所差异, 即使是同一评估机构不同的评估人员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综上所述, 在实际评估过程中, 出现评估结果的差异是可能的, 而评估方法的选择是影响评估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在选择评估方法时要注意认真选择, 争取使评估的结果更加精确, 能够较好地反映评估对象的潜在价值。

三、评估方法的选择

1、评估方法必须与评估对象相一致。

从评估对象来分析评估方法适用问题, 事实上就是依据参数的可求性来寻找方法, 哪种参数可以得到, 我们就采用与之对应的评估方法。从评估方法来看, 如特指某种评估方法, 那么必须能找到该评估方法所需的各种基本要素。比如, 必须要有重置成本、实体性损耗、经济性损耗和功能性损耗的具体参数, 我们才能用成本法评估资产的价值。现实中评估对象的存在形式或价值特征各不相同, 往往要求不同的评估方法与之相对应。因此, 评估方法的选择, 必须与评估对象的特定情况相适应。

2、评估方法必须与评估的价值类型相适应。

资产评估类型说明价值的内涵是什么, 或者说, 它说明“评什么”。而评估方法说明“如何评”, 它确定的是评估值的量值, 它受价值类型的约束。

3、评估方法的选择受客观现实条件、特别是数据资料的制约。

各种方法都要依据一系列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转换。因此, 要根据现有的及所能收集到的资料, 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

在参照以上的原则进行选择后, 还需要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各种评估方法各有其特点和付诸实施的条件。它们各自付诸实施的条件, 界定了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 而各自的特点又能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在实际过程中, 多种方法的配合使用, 往往能起到互相验证或分析、修正某些误差因素的作用。这样, 不但可以拓展评估的可行性, 还可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但是, 我们不能将不同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简单平均而得出评估结论, 而应该根据评估目的以及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 恰当的将不同评估方法配合使用, 以得到公允的评估结果。《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 (试行) 》第十七条也指出“要根据评估方法的适用条件、评估目的、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选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分别评估, 将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得出公允的结果”。

四、结语

尽管我们根据评估目的、评估对象的特征, 数据信息资料状况以及客户对评估精度的要求选择了资产评估方法, 并考虑了各种方法的配合使用, 仍然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精确值。只能尽可能争取弥补单一方法在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以及评估准确度方面的局限性。

摘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评估同一物, 产生的评估结果往往不同。本文从价值唯一性角度对评估结果的趋同性进行分析, 剖析实践中评估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 并对评估方法的选择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资产评估,差异性,原因,方法选择

参考文献

[1]徐海成.资产评估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3.

3.资产评估准则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篇三

关键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现行准则;旧准则;公允价值 ; 商业实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即补价)【1】 。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作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这种交易是企业之间的一种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行为,在实务中,交易双方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方面可以满足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货币性资产的流出。如果一家企业需要另一家企业生产的产品作为原材料,而另一家企业需要上述企业持有的一项非专利技术,这两家企业之间就有可能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一、现行会计准则与旧准则的主要差异

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该项交还具有商业实质;(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对于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则要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交换损益。

旧准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且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不确认损益。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中,收到补价的一方应确认损益,且损益仅以收到的补价所含的损益为限。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职业判断方面,旧准则取消公允价值的应用,不需职业判断;现行准则一定程度上使用公允价值概念,需要职业判断,在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方面,也存在职业判断的应用。在披露的信息质量特征方面,旧准则不能真实反映交易本质,信息可靠性强,但真实性和相关性弱;现行准则很好的体现了交换的实质,真实性和相关性强。

二、现行准则与旧准则在会计处理上的差异

(一)不涉及补价的情况

现行准则:1、若采用公允價值计价,换入资产的入账金额等于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相关的税费,但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更可靠时,采用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2、若以账面价值计价,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等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交易不涉及损益。

旧准则: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等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2】,交易不涉及损益。同现行准则中以账面价值计价的情况。

(二)涉及补价的情况

1、支付补价的一方

现行准则:(1)在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但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为可靠,应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2)在账面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

旧准则:与现行准则以账面价值计价结果一样。

2、收到补价的一方

现行准则:(1)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但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为可靠,应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2)按照账面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

旧准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所含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并计算补价所含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由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补价且收到补价的一方的按照旧准则的会计处理与按照现行准则账面价值计量的情况明显不同,下面以这种情况为例,比较现行准则与旧准则在会计处理上的差异。

例:A公司以一台设备换入B公司的一辆小轿车,设备原值200万元,已提折旧120万元,公允价值90万元,小轿车原值90万元,已提折旧6万元,公允价值80万元,B公司另向A公司支付10万元补价。在该项交易中A公司发生资产清理费4万元,B公司发生清理费2万元。假设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3】。

作为收到补价的A公司,收到的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为11.11% (10 /90= 11. 11% ),该比例小于25%,所以该项交易属于非货币性交易。

按照旧准则,A公司应确认的交易收益=10-10/90ⅹ(200-120)=1.11万元,换入小轿车的入账价值=200-120-10+4+1.11=75.11万元。

按照现行准则,换入小轿车的入账价值=90-10+4=84万元,确认的收益=90-80=10万元。

通过上例可看出,现行准则承认了公允价值,这样期末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金额会比应用旧准则时多8.89万元,利润表中营业外收入项目金额会比应用旧准则时增加8.89万元。因此,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如果被高估,会导致资产和利润虚增。

三、会计实务中相关问题的思考

(一)公允价值的界定问题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情况下,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资产和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能参照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确认公允价值时,应当采用估值技术获得公允价值,这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公允价值的这种确定方法,很有可能使其难达“公允”,让企图舞弊者将该准则当作操纵利润的工具,借以实现用会计“制造”利润的目的。

(二)商业实质的判断问题

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或者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这两个条件是判断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标准。虽然准则中有具体规定,但这依然依赖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容易给企图舞弊者以可乘之机,应当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规范判断标准。

(三)25%的判断标准问题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中规定,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那么如果一个企业进行资产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换入资产的使用价值,但支付的补价恰好等于整个交换金额的25%,那么按照准则规定是不能作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的,但这不符合会计上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谁能说明25%和24.999%有多大差别呢。况且公允价值的弹性【4】,可能使此比例计算存在非唯一性,进而影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正如前面所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商业实质的判断、公允价值的判断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会计师的专业判断,因此要求会计执业者必须准确把握规定的判断标准及确认方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商业实质的判定,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都存在较大的变数,因此也应进一步完善、规范对应的判断标准及确认方法,尽可能地堵住舞弊渠道,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006

[2] 王炜 新旧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其账务处理,经济研究 2008.1

[3] 甘国华浅析同类非货币资产交换中涉及补价时的会计处理,财会园地

[4] 梁秀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4.2017年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结果 篇四

(一)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学习压力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适中。27.8%的学生觉得目前的学习压力过大,4.5%的学生觉得目前的学习压力过小,67.7%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学习压力还可以。

调查还显示,家庭的期望与自己的期望是学生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只有5.4%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压力来自于老师的期望,而认为目前的压力来自于家庭的期望和自己的期望学生分别占72.9%和21.7%。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会主动学习的学生占21.8%,不会主动学习的学生占32.6%,而极少主动学习的学生比例最多,占45.6%,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在问及目前影响学生学业的最大因素时,选择最多的是情绪,占54.3%,第二是学习方法,占31.4%,而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学校学习环境分别占11.2%和3.1%。因此,老师平时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适当地给予关心。

3、学习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提高青少年的学习能力。82.00%的学生知道生活习惯对学习有影响,但是从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学生并不多。80%的学生在家没有学习的习惯,课余时间69.43%的学生会去网吧消遣,35.93%的学生不能很快的进入睡眠。

随着初中学习的不断深入,压力也随之而来,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缓解压力、放松心情,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38.88%的学生没有向人倾诉的习惯,35.93%存在失眠的问题。(二)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没有与同伴和父母相处时的亲近感。在问卷中,学生选择对师生关系很满意的只占12.1%,而选择满意程度一般的比例高达78.6%,其他的9.3%选择对师生关系不满意。学生对同伴关系的满意程度中,很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选项的比例分别为44.5%、51.5%和4%,对父母亲近感的程度中,很亲近、一般和不亲近的比例分别为41%、52.2%和6.8%。

由此可见,在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大部分人对与同龄人和父母的交往比较满意,而与老师之间则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种现象对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不太有利,所以老师应该尝试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三)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挫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强。47.4%的学生表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会听朋友意见,但以自己为主,20.8%的学生选择独自面对,只有2.5%的学生会完全依赖朋友。在问卷中,表示受过挫折并能承受的同学和未受过挫折但自认可以承受的同学分别占37%和26.4%,只有22.2%的同学表示所受过的挫折在其心理留下了阴影,而剩下14.4的同学不知道自己能否承受挫折。

五、对策及建议: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学习心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根据中学生心理状况形成原因的分析,可从以下途径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跑线,大量研究表明,家庭的气氛会影响儿童的性格发展。在民主家庭中,孩子有安全感、乐观、信心十足、待人和善、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气氛紧张、人际关系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则容易发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在个性品质可塑性极强时期极力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除了给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外,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定要适当,要有益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养成,切记不要将事业、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以负面情绪疏导给孩子,而自己应该用积极心态和情绪去面对,从而为孩子树立榜样。特别是有的家长在受挫折后形成的生活偏见,不能当成“人生经验”,有意无意地灌输给孩子,使孩子从小就形成一些不正确的生活信念。

(二)在家庭教育之外,学校教育是人生的又一重要课堂。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心理健康理论部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个体学习心理发展规律,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制定适合自己的短、长期学习计划,寻找稳固的学习动机;二是实际操作训练部分,训练活动内容包括话题辩论、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从而能认识自己,自主分析自身问题产生原因,进而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从而做好自己情绪的主人。压力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是学生进步的推动器,它也可以是学生放弃的助燃气,关键就在与老师如何去引导。针对学生普遍信心不足这个问题,应当引起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高度重视,要求老师在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在指出学生不足的同时,别忘鼓励学生,给学生打气。

(三)孩子越是能够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习能力也就越强。学生的生活习惯应从小培养,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的家长以及小学老师忽视了对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导致目前高中生普遍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严重的窒碍了学生身体、学习的成长、提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的提醒学生、培养学生去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持之以恒的保持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对于部分比较内向、不喜欢与他人交往的学生,任课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应当密切关注,经常同这部分学生交流沟通,时刻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做好疏通、引导的工作,让他们放下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生活当中去。

5.资产评估准则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篇五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除保留原有的按流动性、非流动性分类外,取消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并将原在表外披露的衍生工具(如期货投资等)改在表内反映,同时增加了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油气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企业)等内容。新准则对资产要素的重新分类及对资产减值会计的重新规范,使人们对各项资产减值的核算犹如雾里看花。

一、适用准则不同

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的不同特点,决定了企业各项资产减值的核算存在差异,不可能对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在同一项会计准则中进行规范。在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虽有专门的资产减值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但该准则主要规范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长期资产减值的处理,其他资产的减值则由其他相应准则规范。这种做法也与国际惯例相一致。具体如后面附表所示。

二、是否需要核算减值视资产的期末计价方法不同而定

资产的期末计价是指资产负债表中以何种计量属性反映资产的价值,这与资产的后续计量相关。中外会计中,资产的计量历来有成本与公允价值两种模式。采用成本模式时,资产按历史成本(实际成本)反映,客观、可靠,数据容易取得,而且可避免由于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而引起的会计信息的差异,确保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因而是传统会计中常用的一种计量属性。在原有的损益表重心观下,由于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是自用而非销售变现,因而无须考虑其市价的变化,会计一般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但在资产负债表重心观下,资产代表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在计量资产时,就不应以反映“过去”的成本为基础,而应以反映“未来”的价值为基础。此外,在物价明显变动的情况下,采用成本模式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相关、可靠、可比性比较差,由此产生了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信息相关性强,符合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公允价值又比较容易确定,因而受到推崇并广泛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也在全面推广使用公允价值。

从资产的性质来看,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对公允价值变动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流动资产可以随时变现,对公允价值的变动非常敏感,相关性强;非流动资产则不然,公允价值的正常变动对其影响并不大。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情况来看,经历了禁止使用(1992年前)、大量使用(1998年起)、限制使用(2001年至今)的多次反复。考虑到中国会计标准国际趋同的需要,针对我国市场欠发达的现状,本次会计制度改革,我国适度、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目的是使会计信息尽可能地反映企业的实际、尤其是资产的现实价值,强化相关性质量。从此理念出发,我国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一般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计入当期损益,这也符合全面收益报告的国际趋势;少数资产(如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则作为资本公积处理;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则沿用成本计量模式,防止企业的操纵。期末计价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不存在减值的核算;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的资产,无论从资产定义或谨慎性原则考虑,亦或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标准,根据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会计上应以反映资产“未来”的价值为基础、对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予以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价虽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以其变动金额调整权益,但当该类资产的公允价值持续下降时,应确认减值损失。

三、确认资产减值的比较范围不同

确认资产减值损失,需要将资产期末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或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比较。理论上讲,比较的方法或范围有三种:单项比较法、类别比较法和总体比较法。其中单项比较法比较准确,但操作复杂;总体比较法操作简单,但不准确;类别比较法介于两者之间。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一般要求按单项资产计提减值,但下列情况除外:(一)对于数量繁多、单位价值较低的存货(含消耗性生物资产),可按类别计提跌价准备;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目的或用途、且难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合并计提跌价准备。

(二)单项金额不大或单项金额重大但未发生损失的应收款项,可按期末余额总额或分别不同账龄计提减值损失。

(三)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长期资产,如煤矿建的铁路专运线、某个营业网点等,应按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确认减值损失。

四、资产减值损失的列支不同

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只是预计金额,并未实际发生,会计上称为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是资产(账面价值)转化为费用(或损失)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将导致费用(或损失)的增加以及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问题是,这种减值损失如何列支,是计入资产负债表还是当期损益?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2001》的规定,企业预计的资产减值损失,一律计入当期损益;同时按不同资产的性质,分别作为管理费用(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的减值损失)和减少投资收益(长短期投资及委托贷款的减值损失)处理。根据我国新的会计准则,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外,其余资产减值损失在利润表中单设“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反映,提示信息使用者关注企业资产质量及由此导致的相关风险,是重要性原则的体现。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持有期内不仅核算减值损失,还核算资产升值的利得,在利润表中专设“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反映(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目的并非赚取差价,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先计入资本公积),这种损益虽不产生现金流,但将其计入利润表符合国际惯例及全面收益报告的发展趋势。

五、资产减值损失可否转回的处理不同

理论界对已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是应否转回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当资产发生减值时,依据资产定义和会计确认的四条基本原则确认损失价值;而当原来影响资产减值的条件发生变化、资产价值恢复时,也应依据相同的原则对恢复价值进行确认。只有这样,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允许对已经计提资产减值的恢复价值进行确认并在财务报表中体现,管理当局就有可能利用资产减值转回进行盈余管理,为信息使用者提供虚假信息。

国际会计准则(IAS36)允许转回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规定当已有迹象表明以前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再存在或减少时,企业必须估计该项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必须增加至其可收回价值。同时规定,对于资产减值的转回,不能高于资产以前没有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时的账面价值。究其原因,IAS36对资产减值转回的规定是从资产定义(未来经济利益观)角度考虑的,认为当资产发生减值损失时,估计该资产的可收回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而进行的会计确认,属于会计估计事项。所以当计量资产可收回价值中所使用的估计因素发生改变时,属于一般的会计估计变更事项,也应进行会计确认,将以前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转回。我国曾在《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允许转回已经确认的各项资产减值损失;但新的《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已经确认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主要理由:一是发生减值的长期资产,其后价值回升的可能性一般很小;二是长期资产的期末可收回金额难以准确计量。在《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近几年中,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见,我国新的《资产减值准则》特别规定对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出发点是防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而迅速改善财务状况、粉饰其经营业绩。同时,也使财务报表信息更加客观、真实。这是我国新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的一项实质性差异。其余资产的减值损失允许转回。

6.资产评估准则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篇六

一、调查背景

在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国家政策对于“互联网+”的支持,以及青年一代对于消费观念的改变,大学生的分期消费开始成为新热点。不论是各种金融公司,还是一些分期平台、互联网电商等,都开始了对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的投资和布局,认定了大学生分期消费的巨大潜力。通过对大学生分期消费以及对于分期消费的态度看法等问题展开问卷调查,来解读目前大学生分期消费模式在校园中的发展现状。

二、调查基本情况

问卷情况:共发放问卷41份,回收41份,有效问卷41份。调查时间:2016年11月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我的微信好友(皆为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调查问卷为主。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在网上发放问卷的形式 调查过程:1.确定问卷发放范围

2.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发放回收 3.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4.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形成调查报告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调查总体情况

被调查者中,男性大学生占29.3%,女性大学生占70.7%;本次调查虽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调查结果 1.月消费水平500以下 7.3% 500~800 14.6% 800~120014.6% 1200~1500 22% 1500以上 41.5% 2.除了家庭供给的生活费外,其他来源 没有

34.1% 奖/助学金 19.5% 兼职

39% 其他

7.3% 3.在想购买商品,却发现钱不够时,39%的人想过或尝试过分期付款,61%的人没有。4.对大学生分期付款消费这一新型消费模式,24.4%的人非常了解,61%的人了解一些,14.6%的人完全不了解。

5.是否使用过下列大学生分期消费方式 分期乐

14.6% 趣分期

9.8% 京东白条

12.2% 蚂蚁花呗

58.5% 其他

9.8% 都没有使用过

29.3% 6.大学生分期付款中最吸引人的是 以分期付款,解决当前资金紧张的情况

58.5% 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

26.8% 可以提供方便快捷的消费模式

22% 其他

26.8% 7.觉得自己每月可以负担多少的月供 100以下 17.1% 100-200 26.8% 200-300 24.4% 300以上 31.7% 8.影响分期付款的因素有 申请流程复杂

29.3% 手续费高

46.3% 还款不方便

17.1% 利息偏高

43.9% 不满意分期数

17.1% 不太了解分期付款 29.3%

(三)、大学生消费问题总结

(1)大学生消费存在追随潮流,购买名牌攀比的现象。大部分同学消费还是较为实在的,只有部分同学因为攀比或崇拜注重衣服牌子,当然这应该是在家庭条件允许下的,如果家庭条件不允许势必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2)大学生消费还存在储蓄观念淡薄的现象。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消费计划,有些同学甚至很坦然的承认自己的消费总会超出计划范围,偶尔还会出现借钱买回家车票的现象。

(四)、消费建议

1)学校利用课堂教育、名师讲座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消费科学理财。

2)允许运用校内媒体作为传媒工具,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3)大学生也应该学会合法维护自身权益,融入社会,对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不法行为有所防范。

四、总结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7.资产评估准则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篇七

1 无形资产的适用范围

旧准则中的“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既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可辨认无形资产, 也包括商誉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而新准则中的“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与旧准则相比, 新准则强调了无形资产的“可辨认性”特征, 这样就把企业自创的商誉以及企业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排除在无形资产之外了。这样就使得我国无形资产的会计确定、计量和报告同国际上的通例具有了可比性, 也有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的竞争, 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 研究开发费用的费用化和资本化会计处理的修订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加强研究和开发工作。企业进行内部研究项目的开发, 必须投入人力和物力, 发生各种支出。而对这些支出的核算, 旧准则中规定“企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 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 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这样处理必然引起开发阶段利润的下降, 管理者不愿因为业绩下降而引起投资者不满, 于是就减少开发经费支出, 这样短期利润数字可能比较好看, 但却损害了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新准则对研究开发费用的费用化进行了修订, 研究费用依然是费用化处理, 进入开发程序后, 对开发过程中的费用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可以资本化。这就要求企业能正确划分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 才能正确确定费用化与资本化的支出。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探索性, 已进行的研究项目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会否形成无形资产等, 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该阶段的支出不能资本化自然是合理的。而开发费用的资本化, 可以减轻管理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 从而提高企业在开发投入上的热情, 促使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促使企业的业绩及现金流实现长期的同向增长, 使公司进入良性循环周期, 提高企业价值水平。

3 增加了不确定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

旧准则未规定无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新准则增加了不确定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根据可获得的相关信息判断, 如果无法合理估计某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的, 应将其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核算, 并对其进行了规定“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是指该无形资产无法预见其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在持有期间内不需要进行摊销, 但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这样做有可能改变企业的资产和损益情况。

4 无形资产摊销的变化

旧准则规定, 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而新准则规定,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 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按照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进行摊销, 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 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新准则还增加了每年年末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以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的规定, 以及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的规定。一旦发现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 可以及时调整, 使会计处理更加符合当前的经济实质, 比较客观地反映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及账面价值。

5 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变化

新旧准则对不同渠道取得的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均作出了规定, 但是, 构成无形资产成本的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 具体概括如下:

(1) 外购的无形资产。

旧准则指出, 购入的无形资产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入账价值。新准则规定更全面。首先, 规定了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包括的内容, 指出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其次, 新准则又进一步规定, 对于购入无形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 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 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计入当期损益。

(2)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根据旧准则, 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只包括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而根据新准则,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自满足无形资产确认的三个条件和追加的确认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

(3) 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

根据旧准则, 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以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但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 应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而新准则规定, 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成本, 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政府补助和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 应当分别按照相关准则确定。

6 无形资产的披露

8.资产评估准则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篇八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效应分析;资本市场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影响和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和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准则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在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和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规定,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新会计准则,并在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从资产净值相关新规入手,分析和探讨新准则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并分析上市公司针对新政如何做出选择。

一、新会计准则及资产减值新规

从会计准则变动的角度看,影响并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的研究一直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重点问题,从理论的角度看,会计准则规范下的会计信息不是简单的数字而应该关注数字背后代表的具体内涵,并且不同的数字产生的影响也是具有很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影响的差异性,使得利益关系和利益布局变化,导致一部分人收益,而另一部人受损,企业在适应准则的前提下,需要不断加强对准则的熟悉程度,并积极的利用新规产生的效应进行利益布局的重新调整。而从新会计准则的效应分析角度来看,主要是分析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减值新规带来的变化,即相对于旧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净值规定的完善及适应性。

资产减值新规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第17条中的有关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是针对资产减值的最为明显的变动,也是向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重要规定,在新规定之前,企业可以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大额冲回调整当期收益,这样对于企业的盈余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新规定之后,公司则不能再像之前一样,这对于企业的盈余管理是巨大的挑战,在实施时,也需要进行进一调整。

二、资产减值新规的特点和作用

1、有利于确定资产减值范围

资产减值新规对于资产减值的范围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明确了企业资产范围,将企业的资产范围确定在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长期股权投资等。而这就导致例如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以及融资租赁中未担保余额等等资产减值则适用于具体的准则规定,这样一来就有利于确定资产减值范围,并明确资产净值的内容。

2、有利于明确计提时间和判断依据

在原有的会计制度中,对于企业需要技能型定期的固定资产检查,并对于固定资产的合理预计损失,以及对于固定资产的损失计提资产减值都需要做好相关规定的准备,但是定期的会计制度并未有明确的规定,这就会导致企业在真正实施会计操作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企业与企业之间也缺乏可比较性,而新会计准则对于计提时间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在会计期末,企业必须核查固定资产是否存在资产减值的现象,如果不存在资产减值,那么久不需要收回金额,只有在出现资产减值的情况下,才估计可回收的金额。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实施对外的季报和半年报,并且判断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从而确定计提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这样有利于投资者根据企业的季报和半年报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

3、有利于减值信息披露

旧会计准则只要求披露当期确认及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额,但是这些信息在资产负载表中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就不需要进行重复的操作,而且信息披露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执行的情况并不理想,新准则要求企业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信息水分,从而更加真真实的披露各项会计信息。其中新会计准则在上市企业的固定资产减值信息披露上还有以下具体的优势:(1)要求上市企业披露当期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以及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累计金额;(2)针对出现的重大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必须说明出现损失的原因以及重大固定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从而使固定资产减值披露更加详细、规范,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整体透明度。

除此之外,新准则在信息披露上操作性更强。在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对于已经确认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这一举措极大的遏制了上市企业利用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调节利润的行为,这对于上市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新准则的高透明度,增加了投资者的信息,为投资者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依据。

4、有利于压缩企业操纵利润空间

从以往的企业年报可以看出,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以及亏损企业规避亏损,提高企业利润的行为看,上市企业能够实现这一点主要是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属于会计评估范畴,这种带有极强的主观性的评估,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新会计准则则是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则后会计期间不能准回,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在利用资产减值转回过程中,操作利润的可能性。

三、新准则关于资产减值新规的意见和建议

在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我国上市企业中,新规极大程度上抑制了上市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活动,而从新会计准则的调整和发展角度来看,要进一步加深新会计准则的作用和效应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调整和努力。

1、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实现与国际接轨

随着我国进一步加深与国际的交流合作,根据我国的市场经济特点,需要不断的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努力实现与国际接轨。(1)规范会计准则内同,提升会计准则操作性。针对企业存在的政策选择权,需要进一步的减少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实施更为统一和规范的操作指南和行为规范,从而使整个工作在规范的环境下组织实施。(2)进一步完善计提资产准备的实施细则,根据上市公司的发展需求,对于上市企业的财务状况要专门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披露各项数据,并增加和保证会计信政策选择的正确性。

2、进一步加强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规范企业的行为

资产减值准备是审计单位根据有关因素进行的评估,存在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而外部的审计存在着控制风险的难度,所以为了抑制相关风险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强化审计监督的职能发挥,落实各方责任,保证审计监督工作的公正性和效度。国家要制定和规范审计准则的操作细则,对于各项工作的操作流程进行细化和规范化处理,从而进一步减少在资产减值准备过程中的利润操纵。(2)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证券监管部門对于亏损企业的监督强度。针对亏损企业证券公司要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提高亏损企业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并规范其会计行为,针对违法违纪行为要依法严厉处置,确保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建.新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研究[J].管理世界.2007(15)

[2] 邓慧.资产减值相关问题的研究[D].硕士论文.2007.5

[3] 陈汉文等译.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4] 严畅.资产减值会计实证研究综述[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6.8

[5] 王建新.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动机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05)

[6] 王建新.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03)

9.职业病报告漏报调查结果及分析 篇九

[摘要] 目的了解四川省职业病危害现状,掌握职业病报告漏报情况,控制报告数据质量。方法

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随机抽取1-2家,其他网络直报单位全部进行调查,对被调查单位的网络开通情况和职业病网络直报漏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医疗机构的网络开通率很低,各种报告卡的漏报情况差别较大,急性职业中毒/农药中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漏报率较高,地区的漏报情况差异也较大。结论

职业病漏报现象严重,本文对漏报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减少漏报的控制对策。

全国职业病报告制度从1982年恢复以来,历经数次修订逐渐完善规范,并于2006-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了网上直报系统,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健康危害因素信息监测系统”平台进行网络直报[1]。由各类责任报告单位实行一次性网络直报,简化了报告程序。尽管如此,目前职业报告工作中仍然存在漏报现象,影响了收集数据的质量。为了解四川省职业病危害现状,掌握职业病报告漏报情况,控制报告数据质量,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职业病网络报告漏报调查,并对漏报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四川省全省负责网络直报工作的所有单位。

1.2 调查内容

职业病报告网络开通情况;2009年急性职业中毒/农药中毒,尘肺病/慢性中毒,健康监护,作业场所监测的网络报告情况。1.3 调查选点及调查方式

1.3.1 选点方法

医疗机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抽取1~2家;职业病诊断机构:全部职业病诊断机构;其他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取得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1.3.2 调查方式

检查调查机构的档案、诊疗日志或受理登记记录,将查出的病例与相应的报告卡核对,无报告卡或未登记者属漏报情况。调查时随机抽取1个工业城市和1个欠发达城市进行了职业病报告网络开通情况调查。

1.4 有关名词解释

网络开通:指的是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成功申请到账户和分配相应的角色,并承担相应的职能和工作。

网络开通率: 实际开通账户的单位数量/根据职能应该开通账户的单位数量×100%。2 结果

2.1 四川省职业病漏报总体情况

2010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各级疾控中心、医疗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职业病报告工作及上报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抽查(表1)。急性职业中毒/农药中毒共检查243例,有146例未进行网络报告,漏报率为60.1%。尘肺病/慢性中毒共有299例,未通过网报系统上报27例,漏报率为9.03%。职业健康监护共体检了235家单位,未上报168家,漏报率为71.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61家企业,其中2家企业未进行网络报告,漏报率为3.3%(表1)。

2.2成都、内江、资阳三市健康监护和作业场所检测漏检情况

根据四川省信用网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信息查询到以上三市的企业总数以及采矿、制造企业数,从网报系统中获得上报了健康监护和作业场所检测的企业数,采矿、制造企业均存在职业危害,应全部进行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因此,健康监护漏检率=进行了职业健康监护的企业数/采矿、制造企业数×100%。表2 显示三市的采矿、制造企业数6927家,进行了健康监护企业数193家,漏检率为97.21%,进行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企业有187家,漏检率为97.30%(表2)。

B市职业病报告漏报情况为:急性职业中毒/农药中毒漏报率100%,尘肺病/慢性中毒漏报率0%,健康监护漏报率100%,作业场所检测漏报率100%。3 讨论

影响职业病网络报告数据质量主要体现在漏报,迟报,缺项,误报等,本文仅从漏报的角度来分析影响职业病网络报告数据质量的原因。

此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报告网络中,大多数医疗机构及县(区)疾控中心还没有开展职业病报告工作。医疗机构的网络开通率很低。网络直报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使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明确其在职业病防治中的职责,把职业病报告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提高法定报告意识[3,4]。而疾控作为业务部门应该积极开展工作,向卫生行政部门反馈信息,直至动用卫生行政处罚的权利来保障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各种报告卡的漏报情况差别较大,尘肺病和慢性职业中毒和有害作业场所监测报告卡的漏报较低,漏报率分别为9.03%和3.3%,而急性职业中毒/农药中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的报告情况尽管在不断改善,但是漏报率还是较高。

从抽查的2个市的情况来看,地区的漏报情况差异也较大,工业发达城市的网络开通率和漏报情况均好于欠发达城市,可能地区经济因素也是影响网络直报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各基层单位的报告人员流动较大,对他们的培训和复训不够,影响了上报质量和数据的连续管理。省、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应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报告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报告人员业务素质,确保职报工作做到及时、准确、全面、规范;各报告单位应相对固定报告人员,确保报告工作的连续性和报告质量。

10.资产评估准则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篇十

本次调查由八名同学共同协作完成。

我们调查了重庆大学虎溪校区11、10级50名同学的学习目的状况。根据计算,48%的同学所学专业不是他真正想学的专业,72%不喜欢他所学的专业,但是真正尝试过转专业的同学却仅有6%。也许是由于高考分数与自己心仪专业有一定差距而被调配了专业,也许是因为家人的意见而选择了其他的专业,但“专业不称心”的情况占了这样大的比例这样的情况却是不容乐观的,这不利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为了心仪专业尝试故换专业的同学却为数不多,这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

有趣的是100%的同学在进校前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为之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也占96%之多,但是坚持到目前为止的却锐减至66%,而24%的同学到目前为止已经改变了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计划的制定则是短期多过长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好的,为之制定计划也是使之成功的科学方法,但是凡事贵在坚持,同学的不能坚持将为其达成学习目的造成不小的障碍。多数制定短期学习目标可以防止好高骛远,但是长期学习目的和目标的制定也是很有必要的。

令人担忧的是同学们确定学习目的的原因大部分都不是出于主观意志决定的,其中72%受家人的影响。调查组承认家人作为长辈更善于深谋远虑且比同学们更有生活经验,但同学们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方向却不是自己选择的,这种现象会扼杀同学们人生无限的可能性。

从调查表“课程课业状况”部分,我们发现了使同学们学习风气松懈、怠慢学习目的主要原因——96%的同学其课程存在“到期末就等老师划重点复习”的情况;如果没有考勤制度,在正常情况下24%的同学会保持全勤不旷课。“期末老师划重点,通宵背诵但求不挂”的风气弥漫于中国各大高校,重庆大学也不例外落入了形式主义的怪圈中。如此风气横行,同学们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恐怕没这么容易。至于初、高中时绝对不会无故旷课的观念则更是一去不复返,但令人欣慰的是任然有近四分之一的同学很自觉自律,严格要求自己。

除去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证书,84%的同学会主动考取其他证书,主要是为了就业考虑,因为兴趣而考取证书的仅占总人数的22%。调查组本想就同学们备考考四、六级和计算机二级做部分调查,但考虑到这不过是同学们大学生

涯学习的一小部分且具有强制性,所以就放弃了。绝大部分的同学自主考取其他证书的现象让人欣喜,但其目的性过于功利化却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果选修课不算学分自愿选修,80%的同学会上选修课。选修课的开展是丰富同学们大学生活、开拓视野、增宽知识面的重要途径,和大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学们对于选修课的态度是是积极的,说明同学们重视拓展自身各方面的知识和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但选择选修课的标准却差强人意——以兴趣为选择依据的同学占72%,考核条件简单和老师不经常考勤一项被同学们多次双选的,平均占总人数的12%。

被调查的同学们中86%经常去图书馆借阅资料,这题有同学们注明他们更喜欢上网查询资料。由此可见同学们对于拓展知识丰富自己的态度是很积极的。而查阅的资料中以专业知识技能类书籍为最多,现代文学其次,经典名著和其他很少。这个调查结果显示出同学们阅读书籍的目的性较强,多以自身专业为主,而大学生看名著的人数却日益减少,调查组则认为同学们应该重视对于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平衡发展。

最终问到同学们目前在学校努力学习的主要目的,我们组设定次题可双选。结果单、双选96%的答案中都有“高薪就业”一项,选择“但求不挂拿文凭”占总人数的16%,“结婚生子”占总人数的28%,“充实自己”占总人数的14%,“为继续深造打好基础”占总人数的54%,选择“奖学金”的同学占总人数的68%。这一题所反映出很多信息,很值得深究。

根据不同的双选答案,当代大学拜金主义、物质主义、行为目的功利化的现在暴露无遗,而这一现在是否无可厚非呢?调查组认为他们的选择是受到各方面影响所致:

(一)社会压力——大学扩招、专科生就业竞争力变强,因此大学生选择专业、考取证书就更加倾向于就业。

(二)大学风气——期末划重点风气已久,但求不挂蔚然成风。同学们不自知是已怠慢了学习和自己的学习目的。

(三)大学生多为年轻人——盲目从众、急功近利、眼高手低。这是大学生们不可避免的原因。大学生多处于18~24岁年龄段,刚刚成年刚刚离开高中,才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这时无论是家长、老师或是朋友的言行都会对其有产生很

大影响,盲目从众或者一味听从他人的意见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目的的重大原因之一。

上一篇:九年级体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接收推免硕士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