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稀土财务报表分析

2024-06-20

包钢稀土财务报表分析(精选10篇)

1.包钢稀土财务报表分析 篇一

实现由资金结算到金融服务的“变身”

———包钢财务公司负责人谈钢铁企业财务公司的职能

------------------

日期:20120322中国钢铁新闻网

本报记者 柳方秀

近年来,多家钢铁企业组建成立财务公司,一直隐藏在企业生产运营深处的财务部门开始“登堂入室”,以自己的方式在企业的发展和转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那么,推动企业财务公司“横空出世”的原因是什么?较之传统的企业财务部门,企业财务公司有哪些长处?在微利格局下,钢铁企业的财务公司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那些帮助?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冶金报》记者走访了包钢财务公司总经理谢美玲。

财务公司的出现是企业发展的产物

“企业财务公司的出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产物。”谢美玲告诉记者。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规模小、业务单一,财务部门仅靠履行清算核算职能就能满足需要。但当企业进入到集团化时期,随着规模、业务的不断扩展,资金管控、资金利用率、投融资集中统一管理等问题随之出现。这时,财务部门的单一资金收复结算职能已经很难适应集团公司整体运营要求。于是,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资金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应运而生,这就是财务公司。

据谢美玲介绍,目前,包钢财务公司的基本职能是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安全便捷的资金结算服务,加快资金流转、减少在途利息损失,协调内部单位资金运作时间差、空间差和行业差,使集团本部资金高效利用,整体利益得到最大体现。她强调,从长远看,除了支付清算和结算这一基本职能,财务公司还具有投融资、风险管理、资本运作、财务顾问等多项职能。而在未来企业发展中,后几项职能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

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是财务公司的长处

“由资金结算变为全方位金融服务,这是财务公司与传统财务部门的最大不同,也是其最大的长处。”谢美玲说。

正是基于这一点,企业财务公司有了立足和创效的基础,拥有了独立经营的资格。2011年,包钢财务公司吸收存款17亿元,完成利润1290万元,通过对成员单位的资金归集使用,大

幅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开展承兑汇票贴现、同业定期存款等业务,实现了盈利。谢美玲说,成立之初的实践,是包钢财务公司独立运作的良好基础。2012年,包钢财务公司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开通商业票据贴现业务,将内部商业票据推向外部市场,拓展集团公司的融资渠道;为成员单位提供贷款、委托贷款服务,开拓融资租赁业务,通过市场实现集团成员单位之间的资金余缺调剂,继续降低集团公司的财务成本。

在谈到发挥优势,帮助企业应对微利的问题时,谢美玲说:“组建财务公司本身,就是企业应对微利格局的举措,它有效降低了整个集团公司的资金运作成本,相对地就增加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当然,从运营上看,财务公司可以帮助集团盘活内部资金存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完成资产增值保值,体现的价值更大。

现在,包钢财务公司已经针对现代企业集团对于现金管理、资产重组、融资、贸易业务、企业理财、资产托管和银行投资等领域的金融需求,制定了由单一“结算”职能向为企业集团提供贴身的“综合金融服务”战略转变规划,这一战略无疑会为微利格局下的包钢发展提供支持。首先,财务公司在近期开展的结算、存贷款、票据和担保等银行业务,将为集团公司“降本增效保稳经营”工作保驾护航。其次,财务公司将用2年~3年的时间,以投资和外汇业务为重点,创造条件进入资本市场,可为公司生产和建设搭建融资渠道。此外,财务公司将加大同业合作,拓展业务领域,带动集团金融产业发展,使之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后,谢美玲说,对于包钢而言,企业财务公司毕竟是新生事物,它的运作发展一方面取决于集团公司和财务公司本身的基础和努力,另一方面还有待国家相关金融政策的拓展和完善。但她强调:“随着国家金融法规和政策的完善,随着财务公司整体运作的日渐成熟,财务公司的舞台将越来越宽广,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

2.包钢稀土财务报表分析 篇二

1 数据的选取

因此本文结合公共环境管理由松向紧的过渡, 选取稀土产业中具有较大规模比较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微观企业个体———内蒙古包钢稀土 (集团) 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包钢稀土, 股票代码600111) 作为实证分析研究对象, 分析公共环境管理对包钢稀土该微观个体的影响。选取包钢稀土的近几年相关的财务指标进行对比, 在指标选取上主营收入、净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等是我们的重要参考指标, 考虑到数据的取得以及季节因素, 尽量剔除其季节因素等相关影响。选取的数据来源于包钢稀土历年来发布的企业季报、半年报、年报, 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

2 数据的分析

从图1、2可以看出尽管在公共环境管理不断加强的情况下, 包钢稀土的企业经营并未因此盈利能力下降, 反而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总体呈现不断上升并持续维持在相对高位。需要注意, 从2006年底开始, 虽然盈利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 但是盈利水平波动幅度明显比2006年前的波动幅度更加剧烈, 这是由于我国公共环境管理的加强引发国际国内市场稀土价格大幅度剧烈波动造成的, 尤其在2008年底到2009年初,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了世界范围对稀土需求下降, 包钢稀土的盈利水平达到一个低谷。

从包钢稀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成长性指标来看, 公共环境管理的加强使得包钢稀土获得巨大的发展机会, 依托其独占的稀土资源和行业地位, 包钢稀土在短短10年间, 主营业务利润由2002年的0.91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82.33亿元, 尤其在2007年第一季度, 其净利润增长率高达2962%, 2010年底净利润增长率高达1149%, 公共环境管理的加强促成包钢稀土不断做大做强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稀土行业的龙头企业。

3 结论和对策

公共环境管理短期上看对稀土产业发展会形成不利的影响, 但长期来看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应对, 加大稀土产业投入, 加强基础理论和原创性技术的开发, 提高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 重点加强稀土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和节能环保等方面关键技术开发的投入。如何提高稀土的利用率和应用价值, 高效、清洁地提取稀土资源, 是我国稀土科技和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着科学发展观,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需要重点解决稀土采、选、冶过程中的分离和提纯科学技术问题, 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优化工艺流程, 提高稀土及伴生资源、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进一步降低化工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 从源头减少三废污染, 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共赢”,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重构中国稀土产业的治理模式应该以培育市场基础为前提, 建立统一、公正、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政府机构改革与加强社会性规制要同步进行;将竞争方式引入到规制设计中, 通过特许投标制度和区域间竞争给予竞争刺激, 区分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型业务和环节;加快规制立法和法规体系的完善, 等等。稀土产业环保开采环保生产环保利用有赖于环境规制的对其有效约束和引导, 才能实现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给后代留福祉, 还社会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赵细康.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252.

[2]傅京燕.环境规制与产业国际竞争力[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3.财务报表分析 篇三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消费与生命周期有关,与财产收入有关。如下式: C=aWR+bYL„„„„.WR为财产收入;a为财产收入的消费倾向;YL为劳动收入,实为个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或不同年龄的收入;b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表明消费取决于财产收入和个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劳动收入。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消费以持久收入为函数。C=bYp„„„„„Yp为持久收入,如下式:Ypt=θYt+(1—θ)Yt-1„„„„„Ypt为现期持久收入,Yt为现期收入,Yt-1为上期收入,θ为加权数。表明,现期持久收入等于现期收入与前期收入的加权平均数。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消费政策

所谓扩大内需政策,就是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拓宽国际市场.培育消费热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简言之,就是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正确的消费政策.一、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扩大消费的政策,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1、就业形势依然严重,城镇居民收入逐步提高

扩大就业是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的根本性措施,是拉动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前提。2002年9月份,在北京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江总书记他指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2003年两会期间,国家新一届领导人为了缓解就业问题,提出了今年新增800万就业岗位的目标,并且出台了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鼓励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税收优惠政策。各地政府也因地制宜,出台了一些相关配套措施,来解决此问题。然而,由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重化工业时代,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相对滞后,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明显下降,导致我国城镇失业率急剧上升,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4.2%。据有关部门对59个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分析表明,目前每个求职者面临的岗位是0.65个,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相对促进就业而言,政府在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方面所采取的其他措施效果更为明显,除了连续两次大幅度给公务员增加工资之外,有关部门还多次上调了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在企业经济效益长时期没有明显提高、中央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这些措施的出台对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统计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5年的4283元上

升至2002年7703元,增长了近八成。2003上半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达到了4301元,同比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

2、农民收入增势缓慢

增加农民收入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基础。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上届和本届政府都作出了不懈努力。主要措施包括:实行粮食保护价政策稳定农民收入大头,增大农田水利、改造农村电网等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切实保护农民务工合法权益,做好被征地农民补偿和就业安置工作等。

应当说,这些措施起得了一些实效。以税费改革试点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 31 个省(区、市)6.8 万个农户的抽样调查,2002

年农民的税费负担人均为 78.7 元,比上年减少 12.5 元,下降 13.7%,税费负担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 3.2%

。由于税费负担下降,直接拉动农民收入增长 0.5 个百分点。

然而,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的一项测算,如果将城镇居民享受的各项福利考虑进去,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大概只相当于城镇居民的五分之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当前农业的生产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然而,深层次的原因却在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滞后。从国际经验看,轻纺工业高速发展时期是吸纳农村人口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当年,我国轻纺工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之时,政府却在“离土不离乡”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大搞乡镇企业,错过了城市发展的大好时机。由于农村始终保持了巨大的人口规模,使得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无法形成,最终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与工业经济发展之间出现了断层,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减少低收入阶层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是促进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两个确保工作高度重视,重点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中央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财政补贴由1998年的96亿元上升至2002年的1362亿元,年均增长了94.1%;我国全部城镇和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由1998年的184.1万人上升至2002年的2060万人,平均每年新增469万人。然而,由于我国社保体系建立时间较晚,历史上欠帐较多。到去年年底,全国也还只有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内蒙古、辽宁、黑龙江、重庆、贵州、海南等14个省区市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多数省区市的社保基金都还存在着资金缺口。与此同时,这些年来经济发展中结构失衡现象明显,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失业和贫困人口有增无减,也成为社保体系建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障碍。

从目前的情况,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非常艰巨。统计表明,2002年末,农村贫困人口高达2820万人。要让如此规模巨大的农村人口实现脱贫,我们就必须在农村建立相关的保障体系,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农村扶贫担保基金和扶贫贴息基金等。

4、整顿市场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效

历史上,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秩序较为混乱,假冒伪劣泛滥,坑蒙拐骗猖獗,商业欺诈横行,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抑制人们的消费意愿和企业的投资意愿。2001年4月开始,国务院先后统一部署了联合打假、整顿文化市场、严厉

打击传销、整顿建筑市场、强化税收征管、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加油站专项整治、旅游市场打假打非等8个专项斗争。2002年,中央又部署开展了整治集贸市场和加油站经营秩序、旅游市场打假打非等3个专项,并取得初步成效。2003年4月14日至15日,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2003年会议具体部署了当年六项工作重点。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市场秩序有所改善。

但是,总体上看,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果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当前,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依然突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任务仍很艰巨。今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还需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指导思想,一边开展专项整治,一边根据整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建章立制,通过完善制度和机制、加强法制建设,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逐步消除以往工作中出现的“反复抓,抓反复”等现象。

5、消费信贷政策作用明显

目前,城市居民消费已开始向住房、汽车等更高级的消费升级,而这次消费升级与80年代的老三大件、新三大件的升级相比,级差要大得多,因而积累期也要长得多,于是就出现了市场需求断层的现象。从国际经验看,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发展消费信贷。

我国的消费信贷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在1997年,我国消费信贷总规模还不到200亿,到2001年年底则已达到6990亿元,增长了约40倍。至2003年一季度末,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已经超过了1万亿。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8909亿元,个人汽车贷款余额为1350亿元,助学贷款余额为55.9亿元。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层次的提升,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地推出个人消费贷款新品种,先后开办了个人质押贷款、汽车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个人小额短期信用贷款、助学贷款等多个业务品种,满足了客户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毫无疑问,消费信贷对促进汽车和房地产业市场的活跃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为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如此,如果与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发现,我国消费信贷实际上仍然还存在着较大发展空间。目前,西方国家消费信贷在整个信贷额度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20%~40%之间,个别甚至高达60%,而我国的比重大约只为10%。

不过,受一些因素影响,我国消费信贷发展过程中也开始酝酿着一些潜在风险,比如,房地产的发展就过分地依赖了银行资金的支持。今后,我们在继续大力推进消费信贷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对此加以适当防范。

从上述对各主要消费政策的评估结果看,历史上的政策失误和不到位是消费低迷的重要成因。从目前情况看,在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下,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已经开始出现启动迹象,住房、汽车、旅游、通讯等相关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之中,但消费要形成一个全国性高潮还有待时日。要看到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城市家庭主要进入

10000至100000元的购买阶段,而农村家庭则要进入1000至10000元的购买阶段。前者主要是从普通耐用消费品向住房、汽车和信息产品等大宗和高档耐用消费品以及教育、旅游、文化娱乐等个人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档次提升,而后者则是从生活必需品向中低档耐用消费品的方向发展。从当前的情况看,城镇居民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入新的消费升级准备阶段,还难以形成全局性的扩张。特别是随着消费升级层次的提升,大宗耐用消费品的档次也越来越高,购买力积累和消费等待的过程也就更长。如住房消费、私人汽车消费,都需要一定时间的收入积累。比较而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则需要一个相对较低的收入门槛。这就凸现了提高农民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现实意义。

二、当前在扩大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体制障碍

1、在扩大消费方面现存的三大问题

(1)消费率偏低,消费需求拉动经济的作用亟待增强。

据有关资料,与国外相比,我国最终消费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偏低,“八五”、“九五”时期平均消费率分别为58.7%、59.4%,最近10年平均只有59%多一点,而世界平均消费率已超过78%。尽管各国具体情况不同,也存在一些统计差异,但总的看,我国消费率还是偏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2)消费需求增势缓慢,与投资增长出现背离

回顾过去,在1998和1999两年,投资和消费增速尚且基本持平,直到2000年,当时的投资和消费增幅之差也只有0.5个百分点。此后,两者差距逐渐拉大,到2002年高达7.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长处于12年来的最高点,而消费增长则为3年来的最低点。从支出法角度看,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几乎完全依靠投资“单轮驱动”了。

(3)在消费总量不足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存在失衡问题。

目前,我国城乡、地区和不同收入者之间的消费水平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一方面是越来越少的人占据了越来越多的资产,却没有多少消费欲望;另一方面是农村、西部地区和城乡低收入者状况始终没能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个消费需求增长。据统计,农村居民消费额占社会消费总额的比例长期以来保持下降趋势,“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时期分别为64%、58.7%、50.6%和47.8%。近年来,城乡消费差距仍然较大。2000年、2001年,农村人口分别为城镇人口的1.76倍和1.65倍,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则只分别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47.5%、32.8%。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不仅比较低,而且呈相对下降趋势。即使同为城镇居民,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差距也在扩大。

2、在扩大消费方面现存三大体制障碍

除了前面提到经济结构和政策方面的制约因素之外,影响当前我国消费增长的还有一些体制方面的障碍。

(1)收入分配体制不合理,消费呈现“以点带面”的发展格局。

这些年来,尽管从增长速度看,我国的消费增长波动幅度不大。然而,从结构上看,却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与80年代由老三大件、新三大件带起的全社会性消费热潮相比,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消费热潮只有由少数人所推动。在这种格局下,城镇中低收入阶层介入很少,而农民则几乎与之绝缘。

上述消费格局之所以出现,原因在于收入分配体制的不合理,导致贫富日趋分化严重:一些私营企业主一方面获得巨额利润,另一方面却又不承担正常纳税义务,更不给员工交纳各种社会保险;一些上市公司老总在企业长期亏损的情况下,自己给自己发高薪,成了“穷庙中的富方丈”;一些政府官员将权力与资本互连一体,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巨额收入;一些垄断型企业,利用自己在卖方市场中所处的有利地位,随意调价获取暴利„。与此同时,农民利益和城镇弱群体利益却始

终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相反,他们利益受到无端侵害的事件却时有发生。有人因此戏称,当前的消费是“精英阶层的消费”。对大多数人而言,尽管有巨大的消费需求,但受收入制约,却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短缺经济时期,国家为防止需求膨胀而出台的一些抑制消费的政策措施至今没有得到清理。

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社会总供给长期小于总需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消费需求尤其是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政策。现在,尽管消费的形势已经发生了逆转,商品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消费的主体已经从集团转向了个人,但在各种因素尤其是有关部门利益的影响下,这些过时了的政策依然挥之不去。拿轿车来说,在短缺时代,轿车要花外汇进口,因而为控制集团购买,推出了占车价10%的车辆购置附加费和3%—8%的消费税。如今轿车产量飙升,个人购车又占轿车销售的半壁江山,这些老政策无疑在个人消费者面前筑起了一道高高的门槛。再看住房,北京市房价平均每平方米高达6375元,这一“天价”直逼纽约、东京。其原因在于,房价构成中40%是政府的地价税费,而且是将70年地价一次性打入。其他的(如超计划用电增加收费、空调增容费等)直接限制个人消费需求的老政策也依然被保持下来。这一切对有关商品(尤其是商品房)的消费及其行业的健康发展都造成了相当不利的影响。

(3)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不到位,目前我国还存在部分行政垄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消费。

4.财务报表分析案例 篇四

经济管理会计2班3700100213彭南林

暑假在家读了一本《财务报表分析案例》专业书,对报表分析的方法有深一步的理解。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等资料为依据,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相关情况进行分析,以帮助决策者做出经济决策的过程。然而不同决策者的侧重点和偏重面不同,因此为了满足不同决策者的需要就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研究不仅可以使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更加完善,而且可以更加广泛地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表分析的需求,并且在引导社会资源合理流动和提高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我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现行财务报表分析通常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以及综合分析法。下面我们分别来看其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1.趋势分析法。一般是用连续几年的财务报表资料进行分析,显然这比分析单一年份的财务报表资料能了解更多的信息,特别是企业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用来分析的财务报表资料所属年份、会计期间不同,并且数据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所以一旦会计换算方法改变或者受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数据之间会失去可比性,会造成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2.比率分析法。它是财务报表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各种比率的计算,基本上能反映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其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但较常用的比率分析方法只能对报表数据进行反映,其计算结果很容易误导分析 者。比如,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只要用流动资产偿还一笔金额比重较大的短期债务,其比率值就会成倍增加。比率分析法局限性的根本问题还不仅是计算结果的问题,其关键是没有一个标准来判断比率是高还是低,即使我们计算出各个指标的值,也很难找到一个与之相比较的标准。因此,比率分析法作用的最高限也仅仅是提供某些线索,或是作为一个粗略的概要。

3.结构分析法。它是通过分析指标结构来反映该指标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分析方法。显然,在财务分析中列示总体指标与各组成指标的绝对值,远不如列示其构成比率那样简便、醒目。结构分析法得出的构成比率可以显示总体指标的内部架构,表现各构成项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及其在总体指标中所占地位的重要程度,便于人们分清主次因素,突出分析的重点。因此,结构分析法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分析方法。但其也有一定局限性。如,对结构分析得出的比率值进行分析判断时,很难确定一个标准,这同比率分析法相似,就是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科学的标准,来判断这个构成是否合理。大多情况下我们只能给出一个区间范围,对于落入这个范围的值我们判断其是合理的。

5.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篇五

吉林省高等教育自学

本科毕业生论文

自考专业: 姓名:

准考证号: 答辩序号: 答辩时间:

财务报表分析的表现

摘要: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计这门公认的“商业语言”更是体现出它的强大的功能:作为“商业语言”的载体——财务报表,正是全面、系统、综合记录了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轨迹,因而相关利益人对他的分析越来越关注。此外,债权人、政府、税务机关、社会公众等在做经济决策时都要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经营管理者更是如此。当然,单纯从财务报表的简单数字和文字上得不出实质性的结果,而要利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巧,结合实际情况,正确认识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和非正常影响因素,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以便作出科学决策,这个系统的动态过程就是财务报表分析。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项目节构分析法等,主要以比率分析法为基础,同时结合各种分析方法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评价:但是,鉴于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的单一性,财务分析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知识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跨国公司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财务报表分析要发挥它强大的功能,不仅对于各企业厉害关系人,对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经济越发展,财务表分析越重要。

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自由现金流量、经济增加值分析

目录

一、财务报表体系及其分析的现状

1、现代财务报表体系

2、与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的概述

3、财务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

4、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及重点

二、财务报表及其分析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及其分析自身存在的局限

2、财务报表披露方面的局限

三、财务报表自身局限及披露的改进

1、财务报表计量属性的改进

2、财务报表披露的

四、结尾总结

参考文献

一、财务报表体系及其分析的现状

1、现代财务报表体系

财务报表指“通过少量的高浓度数据图表和文字说明,借以表达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各种信息的报告形式,其生成需要经过严格完整的会计循环:从记账凭证到分类账簿,再到最后的财务报表。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财务报表附注。

资产负债表:又称为平衡表、财务状况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比喻成企业“一瞬间的快照”,是全部家当的“天平”。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恒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次序,把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予以适当排列编制而成的。

利润表:利润表又称收益表、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活动成果动态报表,被形象地比喻企业的“一段精彩的表演”。利润表的结构,除企业利润的内容可以有所不同外,一般地利润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营业利润、投资损益、补贴收益、营业外收支损益等。分析此表可了解企业的经营收益情况、成本税费情况,进而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利润的构成并通过前后期的利润情况的对比,预测企业的发展潜力与获利能力。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的最初来源是“资金变动表”,从本质上来说,现金流量表是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一种,是以现金为编制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进行了反映。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收付制”的编制基础是区别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权责发生制”的一个显著特点。现金流量表揭示了企业资产、负债、净资产变动的原因,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是连接这两大报表的桥梁。

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财务报表使用和分析者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做的解释和进一步说明;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充分披露;二是如实表述。

2、与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的概述

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晴雨表”,而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基本经济活动为对象,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采用一系列专门分析技术和分析方法及分析程序,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角度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从而系统地认识和掌握企业全貌的过程,它是财务报表的延伸,是财务报表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系企业的组织和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财务报表分析的内涵可从以下方面来理解:第一、它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学和会计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旨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做出科学决策;第二,其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健全的方法体系,且正日趋成熟;第三,它还有系统、客观的资料依据,其最基本资料是财务报表;第四、它还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财务报表分析主体有内部管理者、现行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者、原材料供应商及其他债权人、客户、政府部门和公众等,他们通过财务报表来满足对不同信息的需求;作为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主要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也就是报表中的财务数据和相关指标;同时包括了财务报表附注和审计报告;财务报表的目的是提供某一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财务变化情况的信息,这种信息在许多报告使用者做经济决策时都是有用的;而财务报表分析依据报表使用者不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其作用是:总结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做出决策;这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过程。

3、财务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将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进行对比,得出一系列具有一定意义和逻辑关系的财务比率,以此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的一种分析技巧;比率分析法是报表分析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目前很大一部分财务指标就是通过比率分析得到的:如运用比率分析法来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比较不同的数据,从而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找出预备比较对象差别的一种分析法,用于比较的可以是绝对数和相对数,其主要作用在于揭示指标间客观存在的差距,并为进一步分析指出方向。比较形式可以是本期实际与计划或定额指标的比较、本期实际与以前各期的比较,可以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变动9 情况和变动趋势;也可将企业相关项目和指标与国内外同行业进行比较。趋势分析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中的相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其变.动方向和变动原因,以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重点在于比较不同期间同一项目的变动情况,它刻画了财务报表项目随着时间而变化。趋势分析是降低不确定因素的唯一方法:因为单一的财务报表可由管理当局自己做出完美解说,但连续几年的不佳或恶化的记录,自己便已说明问题。对财务报表进行趋势分析要有个前提条件:分析的各个会计数据在时间上必须连续,中间没有间断。

项目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在实际运用中,结构分析法通常与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去把握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及费用的构成情况及所占的比重,为进一步分析作铺垫。

因素分析法:是指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影响某一经济指标时,用来测定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发生总变动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它以确定的因素替代顺序等一系列假定为前提的,其计算结果不仅具有一定程度的假定性,而且要受因素替代顺序的影响,所以,各指标的分析顺序一经确定就不能随便更改,以使持续不断的该类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

图表分析法:指将企业的经济活动的数字采用图表的形式列示出来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图表分析法具有一目了然、思路清晰的优点。目前,随电脑及网络技术的完善与发展,它的运用基础范围和种类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4、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及重点无论报表分析者出于何种目的、采用何种分析方法,最终结果是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便做出科学决策,这是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和重点。在目前的财务报表分析中,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整的财务指标体系:(1)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如销售净利率;

(2)反映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的比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己获利息倍数;

(3)反映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4)反映企业成长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如资产增长率;(5)反映市价的比率,如市盈率、市净率等。

二、财务报表及其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报表及其分析自身存在的局限

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对于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项目以历史成本计价相对可靠但缺乏相关性,表现在:忽视物价变动水平的影响,不能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收入、成本、费用的实际价值: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币值变已是一个普遍现象,货币计量假设进一步松动,不但冲击历史成本,还冲击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2)以货币计量历史成本,不能反映非货币的财务信息,也没有对机会成本在报表中进行反映,而机会成本往往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决策必考虑的因素之一;(3)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影响可比性和财务报表反映经济业务自身的真实性;偶然或粉饰可改变报表内容,影响分析结果;(4)比较基础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比较标准;

(5)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分类汇总性数据,它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详细情况。

分析理论、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的局限

(1)在我国,财务报表分析理论研究缺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尤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大型跨国公司出现,财务报表分析理论和分析体系与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2)分析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受到影响;

(3)分析工作不能专业化;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专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师出现较晚,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没有专业化。

(4)比率分析法作为主要的财务分析方法,除了要看到它的适应性强外,还要充分认识其局限性的一面没有可比性基础的财务指标没有意义;属于静态分析,对于预测未来并非绝对合理可靠;孤立对财务比率进行解释十分困难;仅是一种衡量手段,并不能反映其他方面的问题;财务指标可被人为操作。

(5)除了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也在报表分析时经常采用,报表分析者要依据分析目的行各方面的比较,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进行正确判断。此外,财务指标也要有适度的“量”过多没有什么意义,过少又不能说明问题非财务指标在财务报表分析中没有很好的考虑进去,作用也得不到体现。(6)报表分析者在进行项目和结构分析时,注重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对所有者权益项目分析不注重;同样,在采用比较分析法时,仅对财务报表进行纵向或者横向分析,没有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样会削弱报表分析的效率和效果

分析过程的局限

(1)重“量”不重“质”,大量单纯数量指标,忽视问题性质分析。在我国目前财务报表的分析过程中,一般用的是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方法用得很少;在一些小型企业和国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没有被很好的重视起来,有的纯粹是走“过场”,尤其是当前借助于网络和财务软件的优越性,不仅使财务报表的编制变得异常简单,财务报表的分析也被赋予了“智能化”,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一完成,财务报表有关分析指标分析结果马上出来,结果报表分析的效率是提高了,但缺乏实质分析,得不到好的分析效果。

(2)比率分析法使用的各种数据都是过去资料,虽对预测未来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判断的绝对标准:这也是先有经济业务发生、再编制财务报表、再对报表进行分析这样的一个过成而造成的,具有“滞后性”。

(3)在实践应用中,对现金流量表只重编制,不重视分析。(4)缺乏对企业的长远和整体分析。指标体系的缺陷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财务指标是分析和决策的主要依据,报表分析者主要依据这一系列关键的财务指标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但财务指标有“酌定性”行为(比弗,1998年),可导致财务指标“监控”作用弱化;一些财务指标和财务项目的划分及指标的内在含义不符合实际情况,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行不通;财务指标体系不完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以及全球化进一步加强的趋势,诸如产品质量、人力资源、市场占有率等非财务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客观上要求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考虑和评价。

2、财务报表披露方面的局限

①内容披露不全面

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在一些前瞻性、不确定信息以及一些潜力巨大的企业巨额的无形资产及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品牌和智力因素等“软资产”在财务报告中得不到反映:之所以对这些信息不进行披露,管理当局是基于成本效益因素考虑,而且认为这些信息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今天,完全有必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披露。②信息披露不可靠

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还受制于上市企业管理当局的道德操守。众所周知,办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营利;然而,营利的方法和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有人通过正当的艰苦经营来谋取利润,也有人专想通过不正当的操作来谋取私利。

③信息披露不透明财务报表的披露一直与财务报表的分析紧密相联。纵观财务的研究发展,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讨论,90年代对财务报表披露的普遍关注,到最近几年的透明度研究。“透明”是财务报表披露需要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即企业所提供的信息,报表分析者能作为据以进行分析的真实来源,而高透明度意味着能够而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风险程度等,但基于自身利益,根据“不对称信息”的原理,占信息较多的一方—管理当局往往不能对财务报表进行充分透明的披露,这样会使报表分析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三、财务报表自身局限及披露的改进

①财务报表计量属性的改进

针对我国实际情况,为了弥补现行财务报告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不足,可以借鉴国际惯例,利用“时价会计”,即在财务报表补充资料中,调整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相关报表,作为正式报表的补充资料。②财务报表披露的改进正因为报表分析的资料绝大部分来源于财务报表本身,外部财务报表中的信息的表达方式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将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因而要力求改进财务报告披露的局限性,建议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1)增加披露内容;(2)适用的多样化呈报,多种形式披露;(3)及时披露;(4)建议在我国实行“全面损益表”。

四、总结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报表分析着要想取得最佳分析效果、作出科学决策,首先所依据的分析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充分透明:最重要的是财务报表分析者要借助财务报表体系中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采用一定的分析技巧和分析方法如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图表分析法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整体和动态的分析。在目前阶段,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虽然对报表分析有一定的影响,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对其进行改善,将三大财务报表连接起来进行完整分析,包括财务指标体系的变动分析、财务项目和结构层次的分析;尤其是随着“现金为王”的观念深入人心,需要对现金流量表进行着重分析。当然,财务报表分析的发展还需待更深层次的研究,例如实证分析法,它尤其对分析上市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和防治财务舞弊方面值得推崇,但是基于实证研究在报表分析中的运用及研究由于实证会计的相对研究成本远高于规范研究,而收益却没有明显差距,理性的研究者出于成本效益的分析,使得实证分析法的向前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有待于突破阻力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不断发展财务报表分析,使得报表使用者通过系统全面分析、作出科学决策,促进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楚熊,刘传兴.财务报表分析精要[M](1)深V:海天出版社.2001.9;69 [2]谢志华.如何衔接和编制报表[M](I).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3;443-453 [3]威廉.H.比弗.财务报表呈报会计革命[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6.财务报表分析 篇六

一、分析说明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从企业利润表报表项目看,“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与“其他业务收入”账户是以“营业收 入”报表项目合并列报的,这意味着两者的会计要素业务性质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会计制度 设计也是完全相同的。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试分析并说明理由。

2.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年2月12日发出民事裁定书,正式宣布三鹿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破产。三元股份(600429.SH)公告称在2009年3月4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 的“三鹿集团破产资产拍卖会”上,河北三元与三元集团组成的联合竟拍体以61650万元人民 币的价格成功竞拍。有人认为随着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破产,其无形资产也就随之不存 在了。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试分析并说明理由。

二、设计题(每题30分,共60分)

3.资料:A公司是一家较大规模电器制造企业,设有六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两个辅助生产 车间(提供运输与供水服务)及一个行政管理部门,都具有较大独立性。该企业准备建立责任 会计制度。该企业聘请的管理咨询公司的相关设计建议:(1)公司董事长主持组织讨论责任会 计制度建立方案,总经理负责具体实施。(2)责任会计目标定位于提升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水平。(3)公司只要求预算执行中将信息反馈给各责任中心而无须向上级报告。(4)在确保原有 组织机构基础上可根据责任会计要求对企业机构进行适当调整。(5)公司准备将未来五年规 划中预期再成立的三个分部设为利润中心与投资中心。(6)采用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指标 来考核利润中心,但投资报酬率指标可能导致职能失调行为。(7)责任中心应进行系统的记录 和计量并定期编制业绩报告。

要求:指出上述设计建议的实际操作性?哪些设计建议可能存在明显的不足?

4.资料:甲公司材料采购由采购部门根据经批准的请购单发出订购单。验收部门根据订 购单要求对运达的货物验收,并编制一式多联的未连续编号的验收单。仓库根据验收单验收 货物并签字后将货物入库保管。验收单包括了数量、品名、单价等内容,其中一联交采购部门 登记采购明细账和编制付款凭单,待付款凭单批准后月末交会计部门;一联交会计部门登记材 料明细账;一联由仓库保留并登记材料明细账。会计部门根据只附有验收单的付款凭单登记 有关账薄,在审核付款凭单后支付采购款项。甲公司授权会计部门经理签署支票,经理将其授 权给会计人员丁负责,但保留了支票印章。丁根据经批准的凭单及确保支票受款人名称与凭 单内容一致后便签署支票,同时在凭单上加盖“已支付”印章。要求:分析甲公司材料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试卷代号:104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会计制度设计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2013年7月

一、分析说明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1)“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与“其他业务收入”账户以“营业 收入”报表项目合并列报意味着两类会计业务具有相同的性质,但这并不等于形成两个账户的 业务活动也是相同的。(2)不同业务活动有着自身特定风险,因而会计制度设计就应具有针对 性,而不能仅仅追求形式上的一致性。(3)“主营业务收入”账户通常源自企业产品销售或劳务 提供活动,是企业最主要业务活动类型之一,有着专门的规范,比如《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9号一销售业务》。(4)“其他业务收入”较“主营业务收入”而言具有次要地位,因而实践中没 有相关的直接规范,但这也就意味着容易被忽视而发生特定风险。(5)企业应在整体考虑“营 业收入”会计制度设计的基础上关注“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各自潜在的特定风险。2.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1)无形资产虽然没有实物形态,但存在多种形式,比如 财务报表上以无形资产列示的土地使用权就不会因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而消失。(2)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 权、著作权、专有技术、销售网络、客户关系、特许经营权、合同权益等。(3)企业在发生转让、改 制等特定经济行为时需要通过中介机构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

二、设计题(每题30分,共60分)

3.(1)从公司治理角度看,董事长负责主持董事会工作,通常讨论具有战略性的重大决策,而总经理主持组织讨论及负责具体实施责任会计制度属于其职责范围。

(2)责任会计与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是两个不同的管理体系,两者有着不同的目的、对象及 具体做法,因此不宜将两者直接挂钩。

(3)责任中心执行预算的过程属于企业内部信息传递,需要按管理级次上报。(4)责任中心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一定程度地调整原有组织机构。

(5)这样做理论上可行,但从该企业经营现状来看,如果考虑设置利润中心与责任中心,意 味着其经营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会由单纯的制造发展为多元化经营。(6)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指标是用来考核投资中心的。

(7)只要是责任中心就应定期编制责任报告,可以有独立的记录和计量系统,也可以靠财 务会计系统而得到编制责任报告所需信息。4.(1)验收单未连续编号,不能保证所有的采购都已记录或不被重复记录。应建议甲公司 对验收单进行连续编号。

(2)付款凭单未附订购单及供应商的发票等,会计部无法核对采购事项是否真实,登记有 关账薄时,金额或数量可能就会出现差错。应建议甲公司将订购单和发票等与付款凭单一起 交会计部。

7.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篇七

关键词:财务报表 局限性 互动性 可持续性

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不仅可以正确科学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揭示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而且可以检查企业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助。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为相关信息使用者制定管理方案提供依据。财务报表分析即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基于同样一份报表数据,由于使用者目的不同,分析经验及能力差异,其洞悉财务数据的内涵和意义也会存在不同。

二、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分析方法。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报表所反映信息资源具有不完全性。

财务报表没有披露公司的全部信息。列入企业财务报表的仅是可以利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来源。而在现实中,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或者因为客观条件制约,或者因会计惯例制约,并未在报表中体现。比如某些企业账外大量资产不能在报表中反映。因而,报表仅仅反映了企业经济资源的一部分。

2、财务报表对未来决策价值的不适应性。

由于会计报表是按照历史成本原则编制,很多数据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通货膨胀时期,有些数据会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由于假设币值不变,将不同时点的货币数据简单相加,使其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难免会对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有一定的误导。

3、财务报表缺少反映长期信息的数据。由于财务报表按年度分期报告,只报告了短期信息,不能提供反映长期潜力的信息。

4、财务报表数据受到会计估计的影响。会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十分精确的,有些项目数据是会计人员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加以估计计量的。比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等。

5、财务报表数据受到管理层对各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的多种选择,使不同企业同类的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即使是两个企业实际经营完全相同,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的结论也可能有差异。

三、财务报表数据的互动性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财务分析者切入这些数据时,关注财务报表数据的互动性,不要被局部数据产生的较大变化而冲昏了头脑,简单的判断企业所面临的机遇或风险。企业的经营业务是相互关联的,最终表现出来的各项财务报表数据理应对各项较大变化做出积极反应,如果只是单方面的波动,这必然引起使用者的高度重视。再则固定资产资产数据有没有相关互动,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负债的增加,有没有带来收入数据的互动,利润数据的互动。否则,企业做出经营管理的改善之举,得不到常规理由的支撑,那就要求我们展开深层的思考,从而挖掘财务报表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及效果。

四、关注财务报表盈利数据的可持续性

作为企业的相关利益者,无论是投资人、管理者还是债权人,对企业盈利状况的改善都关怀备至。企业的利润实现了较大增长,确实大快人心。但高兴之余,我们要保持一份理性,此类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会计工作人员通过许多游走在会计制度边缘的方法,甚至是造假,可以在短期内调整企业的盈利数据,也称之为盈余管理。由此,当报表使用者接收到此类盈利数据突然放射的光芒时,千万不要被灼伤,误判企业的经营形势得以扭转。

五、改善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运用。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与详细解释。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时。应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及报表附注的信息,联系其他相关信息。仔细深入地分析、研究,才能提高对企业整体情况的理解,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2、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不管采用哪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分析人员的判断力对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尤为重要。平时要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以及综合数据的收集能力和掌握运用能力,极大地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现代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有时很难定量,但会对企业财务报表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需要做出定性的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使报表分析达到最优化。

4、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要注意进行动态分析,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对恰当预测企业未来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永泽,陈立军.级财务会计[M].大连: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

[2]陆正飞.财务报表的分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xx.

[3]张爱玲,蒋东霞.现行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分析[J].河南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xx(9).

8.海尔报表财务分析 篇八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012年流动比率=39,699,687,411,83/31,341,237,107.01=1.27 2013年流动比率=49,547,008,919.29/38,005,671,654.17=1.30(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2012年速动比率=31,811,099,645.15/31,341,237,107.01=1.01 2013年速动比率=41,040,561,689.48/38,005,671,654.17=1.08(3)现金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

2012年现金比率=16,283,769,901.77/31,341,237,107.01=0.52 2013年现金比率=20,625,463,160.62/38,005,671,654.17=0.54(4)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2012年现金流量比率=31,341,237,107.01/31,341,237,107.01=0.18 2013年现金流量比率=6,510,329,449.45/38,005,671,654.17=0.17 偿债能力比率:(5)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

2012年资产负债率=34,262,177,684.93 /49,688,316,696.42 =0.69 2013年资产负债率=41,021,718,550.73/61,015,859,730.70 =0.67(6)权益乘数=资产/所有者权益

2012年权益乘数= 49,688,316,696.42 /15,426,139,011.49= 3.22 2013年权益乘数=61,015,859,730.70 /19,994,141,179.97=3.05(7)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2012年利息保障倍数=5,428,268,523.39/22,147,108.29 =245.10 2013年利息保障倍数=6,713,974,133.46 /45,745,482.18 =146.77 2.营运能力比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2012年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79,856,597,810.97/[(3,090,747,300.64+4,196,720,339.90)/2]=21.92 2013年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86,487,723,560.83/[(4,196,720,339.90+4,326,835,846.60)/2]=20.29(2)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2012年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360/应收账款周转率=360/21.92=16.42 2013年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360/应收账款周转率=360/20.29=17.74(3)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2 2012年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2]

=59,703,870,817.98/[(5,980,872,636.45+7,098,645,195.69)/2]=9.13 2013年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2]

=64,586,109,082.61/[(7,098,645,195.69+6,864,003,442.73)/2] =9.251268975557***7847151(4)存货平均收账期 =360/存货周转率 2012年存货平均收账期=360/9.13=39.43 2013年存货平均收账期=360/9.25=38.91(5)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流动资产余额+期末流动资产余额)/2 2012年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余额+期末流动资产余额)/2] =79,856,597,810.97/[(31,393,676,591.98+39,699,687,411.83)/2]=2.25 2013年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余额+期末流动资产余额)/2] =86,487,723,560.83/[(39,699,687,411.83+49,547,008,919.29)/2]=1.94(6)2012年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79,856,597,810.97 /[(5,282,765,216.81+ 4,536,750,425.04)/2]=16.20 2013年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86,487,723,560.83/[(5,453,058,745.20+ 5,282,765,216.81)/2]=16.11(7)2012年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平均总额= 79,856,597,810.97 /[(49,688,316,696.42 +39,783,742,739.43)/2]=1.79 2013年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平均总额= 86,487,723,560.83/[(61,015,859,730.70+ 49,688,316,696.42)/2]=1.56(8)2012年营运资本=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39,699,687,411.8338,005,671,654.17= 11,541,337,265.12

3、盈利能力比率:

(1)2012年资产净利率=净利率/资产平均总额100%=4,360,610,580.93 /[(49,688,316,696.42 +39,783,742,739.43)/2]=9.75% 2013年资产净利率=净利率/资产平均总额100%=5,551,281,062.30/[(61,015,859,730.70 +49,688,316,696.42)/2]=10.03%(2)股东权益报酬率(又称:净资产收益率)2012年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100% = 4360610580.93/15,426,139,011.49=28.27% 2013年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100% =5,551,281,062.30/ 19,994,141,179.97=27.76%(3)销售净利率

2012年销售净利润率=4,360,610,580.93/ 79,856,597,810.97*100%= 5.46% 2013年销售净利润率=5,551,281,062.30/ 86,487,723,560.83*100%=6.42%(4)每股利润

2012年每股利润= 3,269,459,401.22/2,684,285,222.68=1.218 2013年每股收益=3,759,079,853.27/2453707476.0248=1.532(5)市盈率

2012年市盈率=11.36/1.218=9.3267652 2013年市盈率=10.82/1.532=7.0626631854

Part B 1.解释偿债能力比率计算的内容

(1)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

(2)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和其他应收款;

(3)现金比率是企业的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现金类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随时可用于支付的存款和现金等价物,即现金流量表中所反映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4)现金流量比率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流动负债的比值;(5)资产负债率,亦称负债比率、举债经营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对全部资产总额之比,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6)权益乘数即资产总额是股东权益总额的多少倍。权益乘数反应了企业财务杠杆的大小。权益乘数越大,说明股东投入的资本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小,财务杠杆越大;

(7)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一个企业每期获得的收益与支付的固定利息费用之间的倍数关系,即从所借款债务中获得的收益是所需支付债务利息费用的倍数,收益是利息的倍数越大,企业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必然越强; 2.解释营运能力比率计算的内容

(1)应收账款周转率就是反映公司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它说明一定期间内公司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称平均应收账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现期。它表示公司从获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变成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2)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表示应收账款周转一次所需的天数。平均收账期越短,说明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较快。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与应收账款周转率成反比例变动,对该项指标的分析是制定企业信用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3)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存货周转率说明了一定时期内企业存货周转的次数,可以反映企业存货的变现速度,衡量企业的销售能力及存货是否过量。存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的销售效率和存货使用效率。

(4)存货平均收账期表示存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天数越短说明存货周转得越快。

(5)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分析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一个综合指标,流动资产周转得快,可以节约流动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6)固定资产周转率也称固定资产利用率,是企业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净值的比率。主要用于分析对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比率越高,说明利用率越高,管理水平越好。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偏低,则说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较低,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它反应了企业资产的利用程度。

(7)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的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周转率越大,说明总资产周转越快,反映出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办法,加速资产的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

(8)营运资金,也叫营运资本。广义的营运资金又称总营运资本,是指一个企业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具体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票据、预收票据、预提费用、其他应付款等占用的资金。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不包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短期借款)。

3.评估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比率在2012年至2013年间的变化情况;辨别会导致指标在2012年至2013年间产生变化的重要商业因素:(1)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根据海尔2013报告,该年的流动比率为1.30,该比率约高于上一(1.27)0.03。这表明在2013年海尔集团流动资产总额比2013年流动负债总额更大,即49,547,008,919.29>38,005,671,654.17,且2013年的差额为49,547,008,919.29-38,005,671,654.17=11,541,337,265.12,远大于2012年的差额8,358,450,304.82(39,699,687,411,83-31,341,237,107.01),海尔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从发展趋势来看,该公司流动比率呈上升的态势,表明短期偿债能力增强。

现金比率,根据海尔公司2012及2013报告,现金比率由2013年初的52%增长到年末的54%,已超过行业平均标准43%,说明公司现金较多,短期偿债能力强,但现金较多,同时说明现金未得到有效应用,收益能力不强。(2)营运能力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根据海尔公司2012及2013报告,由2012年的21.92下降到2013年末的20.29,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相应变长,说明公司回收应收账款的速度变慢,平均处理期变长,降低了资产变现速度。

总资产周转率,根据海尔公司2012及2013报告,由2012年的1.79降低到2013年末的1.56,表明公司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降低,资产有效使用程度降低。

从营运能力相关指标中看出,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平均收账期、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均处于下降趋势,其它相关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下降,营运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是比较高的,说明公司资产的总体运转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公司营运能力比较高。

Part C

1、股东权益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之间存在的关系。

2、归纳影响该公司资产净利率变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找出产生不利因素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使这些改进建议付诸实施,能促使该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更加完善,提高竞争力。

9.财务报表分析考试说明 篇九

考试科目名称:财务报表分析

考核对象:2008级会计、金融专业

考试内容:任选一家上市公司2009财务报表,作一份财务分析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公司概况

1、公司全称;

2、主营、兼营业务;

3、公司发展历程。

二、上市公司资产、负债、权益状况分析

1、资产负债表趋势分析;

2、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

三、财务指标分析

1、营运能力分析;

2、盈利能力分析;

3、偿债能力分析;

4、运用沃尔比重法进行综合分析;

5、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6、财务预警分析;

7、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说明:1-4为必做项目,5-7为选做项目,需从中选取1-2项进行分析。

考试要求:

1、每班每位同学选取不同上市公司进行分析;

2、财务分析报告不能手写,需提交打印版;

3、财务分析报告需要封面一页,内容包括:标题(例如:XX公司2009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学生姓名、班级、序号;

4、财务分析报告正文总页数不少于10页。

评分标准:

该课程财务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50%。满分100分,评分标准如下:

1、报告内容的完整性30%

2、报告内容的合理及逻辑性

10.财务报表分析简答题 篇十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现金流量表按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

现金:指企业的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期限短一般指从购买日起3个月内)

合并报表:是指综合反映母公司与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利。

资产:是指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形成、由企业拥有或控制、能以货币计量、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种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等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

会计主体假设:是指每个企业的经济业务必须与企业的所有者及其他经济组织分开。

资产质量:是指资产在特定的经济组织中,实际发挥的效用与其预期效用之间的吻合程度。权责发生制:是指凡属于本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取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

1、作为企业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的四个基本会计假设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行为有什么影响?

会计主体假设是对财务报表编制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所采取的立场及空间范围的设定。若将独立的经济单位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所编制出的报表称为个别报表;而若将一个母公司和其子公司所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个会计主体,所编制出的报表则称为合并报表。只有首先从空间上对会计工作的具体核算范围予以界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才有了空间归属,才能独立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现金流量,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以及企业管理人员才有可能从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中得到有意义的会计信息,从而作出决策,并管理、控制经济活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只能反映某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现金流量。可见,会计主体假设是开展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实施财务报表编制行为的必要条件,明确会计主体假设对会计的重要意义,对制定会计政策、评价企业会计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都是对会计主体经营时间长度的描述。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种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上假设企业将

继续存在下去,而不会在可预见的将来清算解散。在持续经营下,会计主体所持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换,而其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清偿。持续经营假设为企业在编制报表时会计方法的选择奠定了基础,在此假设前提下,企业的会计核算便可以采用诸如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费用摊销等一系列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和方法。

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然结果。由于我们假设企业会在可预见的将来保持其持续经营状态,这就存在着在持续经营的过程中,什么时候向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供财务报表的问题。在会计实践上,绝不可能等到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完结以后才向外界提供财务报表。为了使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能定期、及时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上就应把其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人为地进行划分、使其归属于各不相同的会计期间,并进行会计处理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因此,会计分期假设为企业进行会计处理计算损益和编制财务报表限定了时间区域。由于受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许多会计概念具有鲜明的“时期”特性。比如,利润总额、收入、费用等均带有鲜明的时期特色。此外,会计分期假设与持续经营假设一起,构成了权责发生制原则的理论基础。

在货币计量假设前提下,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表时均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价值方面的表现。这一假设前提解决了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将不同质的资产相加以反映企业资产总体规模等问题,但同时也给财务报表带来了一些固有的局限性:首先,只有能用货币反映的经济活动,才能纳入到会计系统中来,而某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如企业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因其难以货币计量而无法反映在会计系统中;其次,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由于货币购买力发生变动,使得不同间的会计信息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可比性; 再次,一些实物资产以何种价值反映于财务报表之上,这便涉及资产计量属性的取舍问题。

2、企业财务报告的组成内容包括哪些?四张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何? 企业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基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如报表附注、审计报告等等。基本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判断企业经营的“实力”,展示企业的规模和状况(底子);通过利润表可以分析这种实力的盈利“能力”,展示企业的财务形象(面子);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判断企业经营的“活力”,展示制约企业生存的现金流(日子);通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经营的“潜力”,展示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化(份子)。

其中,利润表可以被看作是对资产负债表中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

润两个项目的合计数)金额当期变动原因的具体说明;现金流量表可以被看作是对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在一些情况下也包含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内)金额当期变动原因的具体说明;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则可以被看作是对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金额当期变动原因的具体说明,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原来四张表实际上是一张表!”而最为核心的应该是资产负债表,可以全面、综合地展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有助于分析者分析和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健康程度,即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

3、如何对存货进行质量分析?

对存货的质量分析,结合该项目本身的物理属性和预期效用,应当从盈利性、变现性以及周转性等三个方面重点进行分析,但首先要以分析存货的物理质量、实效状况和品种构成为基础。

(1)对存货的物理质量分析。在这里,存货的物理质量指的是存货的自然质量,即存货的自然状态。例如,商业企业中的待售商品是否完好无损、制造业的产成品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应产品的等级要求,等等。对存货的物理质量分析,可以初步确定企业存货的状态,为分析存货的盈利性、周转性和变现性奠定基础。

(2)对存货的时效状况分析。对存货的时效状况分析,是指对时效性较强的企业存货的时效性状况进行的分析。与时效性相关的企业存货,则是指那些盈利性和变现性与时间联系较大的企业存货。

(3)对存货的品种构成分析。在企业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的条件下,不同品种的产品的盈利能力、技术状态、市场发展前景以及产品的抗变能力等可能有较大的差异。过分依赖某一种产品或几种产品的企业,极有可能因产品出现问题而使企业全局受到重创。因此,应当对企业存货的品种构成进行分析,并关注不同品种的产品的盈利能力、技术状态、市场发展前景以及产品的抗变能力等方面的状况。

(4)通过对存货的毛利率走势进行分析,来考察存货的盈利性。存货的毛利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在存货项目上的获利空间,也反映了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初始获利空间。毛利率下降,或者意味着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或者意味着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出现了转折,或者意味着企业生产的产品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当然,企业间毛利率的变化也有可能是企业通过低转或高转成本、改变存货计价和盘存方式等手段,人为进行利润操纵的结果。在对存货进行质量分析时,应考虑尽量剔除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

(5)通过对存货的期末计价和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分析,考察存货的变现性。会计准则规定,存货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于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部分,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质量方面的含义是其反映了企业对其存货贬值程度的认识水平和企业可接受的贬值水平。此外,还要关注报表附注有关存货担保、抵押方面的说明。如果企业存在上述情况,这部分存货的变现性就会随之受到影响。

(6)通过对存货周转率进行分析,考察存货的周转性。存货周转率是一个动态的内部管理指标。其反映一定时期的存货流转的速度。从公式上看,它是销售成本和平均存货水平的比值,通常越大越好。尽管存货周转率为一数值,它同样是一个动态运营的反映。因为销售成本决定于公司的采购成本、转换成本、其他成本和成本计算方法,而平均的存货水平也是连续的运营作用的综合结果。企业关注的焦点在于减少存货和加速流转。

4、如何理解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包含的质量信息

对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包含的财务状况质量信息,主要应该关注:(1)注意区分“输血性”变化和“盈利性”变化。这里的“输血性”变化是指企业靠股东入资而增加所有者权益,“盈利性”变化则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盈利而增加所有者权益。显然,这两个方面均会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但是,其发展的前景显著不同:在企业“输血性”变化导致企业资产增加但增加的投资方向前景难以预料的情况下,其盈利前景存在变数;而在“盈利性”变化的条件下,如果盈利质量较高,则可能意味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较好。

(2)注意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互相结转的财务效应。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互相结转,虽然不改变所有者权益的总规模,但是,这种变化会对企业的财务形象产生直接影响:或增加企业的股本数量,或弥补了企业的累计亏损。这种变化,虽然对资产结构和质量没有直接影响,但对企业未来的股权价值变化以及利润分配前景可能会产生直接影响。

(3)注意关注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化与方向性含义。股权结构变化,既可能由原股东之间股权结构的调整,也有可能由增加了新的投资者、增加了新的股份而引起。这种变化,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能由于企业股权结构变化,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人力资源结构与政策均会发生显著变化。这样,按照原来的惯性思维去对企业进行前景预测将有可能失去意义。

(4)注意会计核算因素的影响。会计核算因素的影响,是指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对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影响。这种影响,除了数字上的变化以外,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没有实质影响。需要警惕间频繁出现前期差错更正事项的情况,很有可能是企业蓄意调整利润所导致的结果。

(5)注意分析企业股利分配方式所包含的财务状况质量信息。在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金额的基础上,结合现金流量表中“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股利”项目的期初和期末余额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有关股利分配的信息,便可了解企业的股利分配方式。

5、如何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质量分析?

基于本书对资本结构所作的限定,资本结构质量是指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当前以及未来经营和发展活动相适应的质量。具体来说,企业资本结构质量主要应关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与企业资产报酬率的对比关系。从成本效益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只有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应当为企业的利息和税前利润与企业总资产之比)大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企业才能在向资金提供者支付报酬以后使企业的净资产得到增加,企业净资产的规模得以扩大。反之,在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小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企业在向资金提供者支付报酬以后,将缩减企业的净资产,企业净资产的规模将逐渐缩小。这就是说,在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大于企业的资产报酬率时,企业的资本结构将导致企业的净资产逐渐萎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质量较差。

(2)企业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的适应性。按照财务管理理论,企业筹集资金的用途,决定筹集资金的类型:企业增加永久性流动资产或增加长期资产,应当通过长期资金来源(包括所有者权益和非流动负债)来解决;企业由于季节性、临时性原因造成的流动资产中的波动部分,则应由短期资金来源来解决。如果企业的资金来源不能与资金的用途相配比,在用长期资金来源来支持短期波动性流动资产的情形下,由于企业长期资金来源的资本成本相对较高,企业的效益将会下降;在企业用短期资金来源来支持长期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情形下,由于企业的长期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周转时间相对较长,企业可能经常会出现急迫的短期偿债的压力。这就是说,企业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相适应时,笔者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质量较好。反之,企业的资本结构质量较差。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企业因为战略发展的需要,往往会出现资金来源的期限和企业资产结构不适应,此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动态的分析,不能轻易的下结论。

(3)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未来融资要求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按照一般的财务管理理论,企业财务杠杆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资源对负债的依赖程度越高。在企业过高的财务杠杆比率的条件下,企业在财务上将面临着两个主要压力:一是不能正常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二是在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可能会由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使企业的债权人受到侵害。受此影响,企业从潜在的债权人那里获得资金的难度会大大提高。这就是说,企业在未来进行债务融资以满足未来正常经营与发展的难度会因企业较高的杠杆比率而提高。因此,较高财务杠杆比率的企业,其财务风险相对较高。

(4)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的股东持股构成状况与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企业具有什么样的股权结构对企业的类型、发展以及组织结构的形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股权结构的动态变化会导致企业组织结构、经营走向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因此,分析者要在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进一步分析控制性股东、重大影响性股东会产生怎样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企业会产生什么样的方向性影响,因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6、如何对企业的流动资产整体质量进行分析?

关于流动资产的整体质量,应该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流动资产自身结构的合理性。流动资产各项目中,企业对其预先设定的效用各不相同,每个项目对企业债务的保障程度不同,为企业盈利所做的贡献也会出现较大差异。因此,应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以及所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分析各项流动资产所占比重的合理性。应尽量保持货币资金的适度规模,降低包括其他应收款在内的不良资金占用,同时将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存货规模控制在与自身营销模式和生产经营规模相吻合的范围之内,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经营成本与风险。

(2)流动资产整体周转效率与行业特征的吻合性。主要通过考察商业债权的周转效率、商业债权与存货的整体周转状况以及经营性流动资产的周转状况等方面来分析流动资产整体周转效率与行业特征的吻合性。

(3)企业的营销模式与采购模式的协调性。企业采用不同的营销模式,如赊销方式、预收款方式或者商业汇票结算方式,对企业现金收入的保障程度不同,对流动资产的变现质量当然也会产生显著不同的影响。而企业采用不同的采购模式,如赊购方式、预付款方式或者商业汇票结算方式,对企业现金流出带来的压力也会大不一样。因此,企业只有将营销模式与采购模式加以适当地协调,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结算过程中现金供给与现金需求之间的矛盾,降低偿债压力,在保证企业资金顺畅周转的同时提高短期偿债能力,并不断优化流动资产的整体质量。

7、如何认识资本结构对企业的重要性?

广义地说,资本结构可以指企业资产负债表右方“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结构,既包括企业负债总规模与所有者权益规模的对比关系,也包括企业各类债务(如短期、长期)占总负债的构成比例和所有者权益中各类股东的持股构成比例,以及所有者权益中各项目的构成比例。这种理解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将关注点导向企业财务资源对负债的依赖状况。

资本结构对企业的重要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的资本结构会影响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进而会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最终会影响到企业净资产的规模。从成本效益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只有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应当为企业的利息和税前利润与企业总资产之比)大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企业才能在向资金提供者支付报酬以后使企业的净资产得到增加,企业净资产的规模得以扩大。反之,在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小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企业在向资金提供者支付报酬以后,将缩减企业的净资产,企业净资产的规模将逐渐缩小。

(2)不同的资本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偿债压力。如果企业的资金来源不能与资金的用途相配比,在用长期资金来源来支持短期波动性流动资产的情形下,由于企业长期资金来源的资本成本相对较高,企业的效益将会下降;在企业用短期资金来源来支持长期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情形下,由于企业的长期资产和永

久性流动资产的周转时间相对较长,企业可能经常会出现急迫的短期偿债压力。

(3)不同的资本结构具有不同的财务风险。企业财务杠杆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资源对负债的依赖程度越高。在企业过高的财务杠杆比率的条件下,企业在财务上将面临着两个主要压力:一是不能正常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二是在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可能会由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使企业的债权人受到侵害。受此影响,企业从潜在的债权人那里获得资金的难度会大大提高。这就是说,企业在未来进行债务融资以满足未来正常经营与发展的难度会因企业较高的杠杆比率而提高。因此,较高财务杠杆比率的企业,其财务风险相对较高。

(4)不同的资本结构可以把企业引向不同的发展方向。企业具有什么样的股权结构对企业的类型、发展以及组织结构的形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股权结构的动态变化会导致企业组织结构、经营走向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因此,分析者要在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进一步分析控制性股东、重大影响性股东会产生怎样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企业会产生什么样的方向性影响,因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8、合并资产负债表编制过程中应抵销的集团内部交易有哪几类? 合并资产负债表编制过程中应抵销的集团内部交易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应当相互抵销,同时抵销相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内部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和股利分配(利息支出)也相应需要抵销

(2)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债权与债务项目应当相互抵销,同时抵销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和债券投资的减值准备。

(3)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下同)或其他方式形成的资产中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应当抵销。对资产计提的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与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相关的部分应当抵销。购买企业内部购进商品作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使用时资产成本中的未实现毛利也需要予以抵销

(4)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其他内部交易对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应当抵销。

9、如何对企业资产进行总括分析?

在对企业各项资产进行具体的质量分析的基础上,有必要对企业资产质量进行总括分析。分析者应在分析资产总体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资产的结构质量,还要认真查找主要的资产变化区域和主要的不良资产区域,并分析其变动方向的质量含义。

(1)资产的总体质量分析。资产的总体质量可以最终体现在增值质量和获现质量两个方面。资产的增值质量是指企业的资产作为一个整体,在周转过程中所具有的提升企业净资产价值的能力。按照现行准则所确定的利润,应该是建立在资产真实价值基础上的资产利用效果的最终体现,应该更加体现企业资产在价

值转移、处置以及持有过程中的增值质量,它是预测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资产的获现质量是指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为企业创造现金净流量的能力。资产获现质量关注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产生相应现金流量的能力,它突出强调的是资产自身的造血功能。

(2)资产的结构质量分析。由于不同的资产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含义和管理含义具有显著区别,因此,对资产结构的考察意义十分重大。从资产与其所对应的来源来看,资产的期限结构与其来源的期限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又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概括起来说,分析企业的资产结构质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资产结构的有机整合性(要求企业不断进行资产结构的优化,尽力消除应收账款呆滞、存货积压、固定资产闲置、对外投资失控等现象)、资产结构与融资结构的对应性(要求企业在能承受的财务风险状态下运行)和资产结构与企业战略的吻合性(要求企业的资产结构对制约发展的因素做出积极反应,维护和体现企业已经制定的发展战略)。

(3)关注主要的资产变动区域及其变动方向的质量含义。由于不同的资产项目在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因而其变化的质量含义也各不相同。在分析中应当关注主要的资产变动区域,以及这种其变动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包钢稀土财务报表分析】推荐阅读:

包钢实习报告06-10

稀土抛光粉生产工艺10-18

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12-05

上一篇: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下一篇:语文教师应具备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