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莎菲女士的日记(精选6篇)
1.作业莎菲女士的日记 篇一
十二月二十九
一早毓芳就来电话。毓芳是好人,她不会扯谎,大约剑如是真病。毓芳说,起病是为我,要我去,剑如将向我解释。毓芳错了,剑如也错了,莎菲不是欢喜听人解释的人。根本我就否认宇宙间要解释。朋友们好,便好;合不来时,给别人点苦头吃,也是正大光明的事。我还以为我够大量,太没报复人了。剑如既为我病,我倒快活,我不会拒绝听别人为我而病的消息。并且剑如病,还可以减少点我从前自怨自艾的烦恼。
我真不知应怎样才能分析我自己。有时为一朵被风吹散了的白云,会感到一种渺茫的,不可捉摸的难过;但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苇弟其实还大我四岁)把眼泪一颗一颗掉到我手背时,却象野人一样在得意的笑了。苇弟从东城买了许多信纸信封来我这里玩,为了他很快乐,在笑,我便故意去捉弄,看到他哭了,我却快意起来,并且说“请珍重点你的眼泪吧,不要以为姊姊象别的女人一样脆弱得受不起一颗眼泪……”“还要哭,请你转家去哭,我看见眼泪就讨厌……”自然,他不走,不分辩,不负气,只蜷在椅角边老老实实无声的去流那不知从哪里得来的那末多的眼泪。我,自然,得意够了,又会惭愧起来,于是用着姊姊的态度去喊他洗脸,抚摩他的头发。他镶着泪珠又笑了。
在一个老实人面前,我已尽自己的残酷天性去磨折他,但当他走后,我真想能抓回他来,只请求他:“我知道自己的罪过,请不要再爱这样一个不配承受那真挚的爱的女人了吧!”
一月一号
我不知道那些热闹的人们是怎样的过年,我只在牛奶中加了一个鸡子,鸡子是昨天苇弟拿来的,一共二十个,昨天煨了七个茶卤蛋,剩下十三个,大约够我两星期吃。若吃午饭时,苇弟会来,则一定有两个罐头的希望。我真希望他来。因为想到苇弟来,我便上单牌楼去买了四合糖,两包点心,一篓橘子和苹果,预备他来时给他吃。我断定今天只有他才能来。
但午饭吃过了,苇弟却没来。
我一共写了五封信,都是用前几天苇弟买来的好纸好笔。我想能接得几个美丽的画片,却不能。连几个最爱弄这个玩艺儿的姊姊们都把我这应得的一份儿忘了。不得画片,不希罕,单单只忘了我,却是可气的事。不过自己从不曾给人拜过一次年,算了,这也是应该的。
晚饭还是我一人独吃,我烦恼透了。
夜晚毓芳云霖来了,还引来一个高个儿少年,我想他们才真算幸福;毓芳有云霖爱她,她满意,他也满意。幸福不是在有爱人,是在两人都无更大的欲望,商商量量平平和和地过日子。自然,有人将不屑于这平庸。但那只是另外人的,与我的毓芳无关。
毓芳是好人,因为她有云霖,所以她“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她去年曾替玛丽作过一次恋爱婚姻的介绍。她又希望我能同苇弟好,她一来便问苇弟。但她却和云霖及那高个儿把我给苇弟买的东西吃完了。
那高个儿可真漂亮,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男人的美,从来我还没有留心到。只以为一个男人的本行是会说话,会看眼色,会小心就够了。今天我看了这高个儿,才懂得男人是另铸有一种高贵的模型,我看出在他面前的云霖显得多么委琐,多么呆拙……我真要可怜云霖,假使他知道他在这个人前所衬出的不幸时,他将怎样伤心他那些所有的粗丑的眼神,举止。我更不知,当毓芳拿这一高一矮的男人相比时,会起一种什么情感!
他,这生人,我将怎样去形容他的美呢?固然,他的颀长的身躯,白嫩的面庞,薄薄的小嘴唇,柔软的头发,都足以闪耀人的眼睛,但他还另外有一种说不出,捉不到的丰仪来煽动你的心。比如,当我请问他的名字时,他会用那种我想不到的不急遽的态度递过那只擎有名片的手来。我抬起头去,呀,我看见那两个鲜红的,嫩腻的,深深凹进的嘴角了。我能告诉人吗,我是用一种小儿要糖果的心情在望着那惹人的两个小东西。但我知道在这个社会里面是不准许任我去取得我所要的来满足我的冲动,我的欲望,无论这于人并没有损害的事,我只得忍耐着,低下头去,默默地念那名片上的字:
“凌吉士,新加坡……”
凌吉士,他能那样毫无拘束的在我这儿谈话,象是在一个很熟的朋友处,难道我能说他这是有意来捉弄一个胆小的人?我为要强迫地拒绝引诱,不敢把眼光抬平去一望那可爱慕的火炉的一角。两只不知羞惭的破烂拖鞋,也逼着我不准走到桌前的灯光处。我气我自己:怎么会那样拘束,不会调皮的应对?平日看不起别人的交际,今天才知道自己是显得又呆,又傻气。唉,他一定以为我是一个乡下才出来的姑娘了!
云霖同毓芳两人看见我木木的,以为我不欢喜这生人,常常去打断他的话,不久带着他走了。这个我也感激他们的好意吗?我望着那一高两矮的影子在楼下院子中消失时,我真不愿再回到这留得有那人的靴印,那人的声音,和那人吃剩的饼屑的屋子。
2.作业莎菲女士的日记 篇二
真该打“0”分?我认为至少该打“45”分 (满分是50分) 。理由有四:
⑴文从字顺, 感情细腻———写作基本功不错, 有较好的表达能力。
⑵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和当今社会现实。从文学创作目的的角度来看, 符合文学创作目的的要求———反映现实生活。
⑶众多习作中, 唯有此篇选材别具一格、立意新颖, 没有无病呻吟之嫌, 没有“帮老人推车”“拾金不昧”“雨中送伞”“背我上医院”之类千篇一律现象———新。
⑷小小年纪, 而能迷途知返, 实在难得———主题积极。
然而, 就这么一篇难得的习作, 为什么竟招来如此非议?
答曰:谈情说爱———思想不健康。
如此说来,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也只能得“0”分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发表, “震惊了一代的文艺界” (语出《丁玲研究》) , 并使丁玲成为冰心之后, 现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作家。《莎菲女士的日记》虽长时期毁誉并交, 有褒有贬, 但历史终给它中肯的评价。
基于此, 本人想就作文教学和学生习作谈以下几点。
首先, 写作教学的的目的, 就是教会学生表达。教师在写作教学 (其实也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 中首先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 然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点尤为重要———让写作训练做到不是老师要学生写作, 而是学生自己想写作。前文提到的那位小作者的习作, 是她自己想写的, 这恰恰是写作教学需要的效果, 怎么能否定呢?如果教师限制学生这也不能写, 那也写不得, 岂不扼杀了一个有创作灵感的文学天才?
其次, 文学就是反映现实生活。《莎菲女士的日记》使丁玲颇负盛名, 在其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新女性莎菲形象。她心灵里虽也有旧文化的积淀, 但作为一个女子, 她绝不把自己视为被动的等待男性赏识、选择的对象, 她认为自己在人格上与男性完全平等, 也可以去检验、评价、选择男性。当她遇见凌吉士时, 敢于“狠狠地望了他几次”, 并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占有他”, 等等。这些, 都反映了“五四”时期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的一代新女性, 对封建文化、旧思想的否定, 并与其革命这一社会现实。
社会现象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孩子的成长趋于早熟;电视等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特别是一些类似娱乐节目的东西, 对孩子也有很大的影响;当代人的价值取向、审美观、人生观的变化对孩子的影响;社会的进一步开放, 也让当代青少年提前对很多方面有所接触和认识 (男女恋情也包括其中) , 他们也朦朦胧胧的懂得了爱情;独生子女多, 他们缺失了前辈人的兄弟姊妹情谊等等。小作者的习作正是真实地反映了他们这一代人的真实生活和所处的社会现实, 怎么能说“不健康”呢, 老师应当正视现实, 面对现实, 与时俱进。
再次, 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男女情爱, 是文学、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稍稍懂文学的人都明白这一点。显然, 反映爱情并非“不健康”。
另外, 从尊重学生个性和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角度来看, 该习作也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我认为没有个性就没有争议, 没有争议就没有创新, 没有创新又哪有文学?难道学生作文就一定只能写老师指定的某些学生确实写不来或不愿意写的事, 就一定要按照某些教师所总结的的开头几法、结尾几法去做吗?那岂不又成了八股文了?我看, 这也是应试教育在作祟———宁可不创新, 也一定要求四平八稳, 稳稳当当总比拿不准好。这样一来, 学生个性得不到张扬, 孩子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发展, 长此以往, 导致我们教育的失败, 那就并非只是作文教学的失败了。
当然, 文品如人品, 自古皆然。并非提倡中学生一作文就去写那些幼稚的两性关系 (这是思想教育的范畴, 也是语文教学的内容) 。应培养学生品格, 健全人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应拓宽学生的视角, 让学生放眼广阔的社会, 着眼生活的一瞥, 广泛提炼生活中的写作题材, 表现生活中的美, 揭示生活中的丑。让学生写出健康向上、发挥积极作用的习作来, 写作教学的指导作用固然重要, 确立积极主题的思想教育也不可或缺, 但这不单单是作文教学所能完成的, 也不是简单的说教所能达到的, 这需要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影响, 需要众多进步文学作品的长期熏陶, 需要成长环境的潜移默化。
总之, 我认为对学生习作, 不能太过苛求, 吹毛求疵。如果学生拿起笔, 这也不敢写, 那也怕写得, 那不能不说是写作教学的失败, 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悲哀。学生习作的读者只有我们老师, 要知道, 你对学生习作一个不经意的赞许, 或许就是扶持了一个文学新人;而一个不经意的否定, 可能就是在摧残一棵创新的幼苗。
3.莎菲女士自我觉醒意识浅谈 篇三
关键词:莎菲;理想;爱情;觉醒
莎菲——丁玲在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莎菲女士日记》中具有高度自我觉醒意识的女性形象,是丁玲以日记体的形式对时代特征知识女性进行的心里独白。莎菲形象丰富的内涵在于:不仅代表“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时期“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1]。也是现代女性真正融入社会自由勇敢蜕变寻找自我的原动力。
一、苦恋人生,探索生命
莎菲无法对自我解释,这个世界究竟是谁的世界,是男性的世界吗?所有的话语都是为男性而设置的,还是每个生命个体都主宰着这个世界呢?因为每个生命个体都是一个矛盾体,对自我寻问,是一个最普通的精神文化的问题却又是通向人类精神王国的通道,每一个人都难以独特的自我通向精神世界。“五四”时代的启蒙者们的精英意识和民族关怀,让他们以启蒙大众为己任,认为自己是大众的火种,这种集体性的关怀与生命个体的自我缺失是并行不悖的来两种行为,这是“五四”那一代人历史无意识的一种结果,是想一个连自我都不清楚的人会给大众带来真正的幸福吗?[2]丁玲让她笔下的莎菲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周围全都是异己的力量,不断地对自我进行拷问。莎菲也曾隐忍着去迎合别人,希望结束一个人的孤独,走到朋友的群体中去但这样的隐忍的努力马上遭到打击,以失败告终。丁玲这样对女性的独特感情,促使她对女性的命运特别关注。她笔下的“莎菲型”女性都渴望自己能得到社会和人的理解,从而寻求女性生命的真谛。作品中“你为爱而活着,因此你无怨无悔”莎菲与中国传统女性的区别就是在于:她们从爱从恨中深刻地感到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她意识到自己曾经活过,这便是一次伟大的觉醒!
二、努力生活,迷途中憧憬理想
如果说莎菲的孤独和苦闷只是在追求爱情的道路的上的心灵扭曲,我却觉得这些太牵强,莎菲并非没有理想的,只是莎菲的理想迷失在当时复杂颓废的社会背景和五四的浪花中,仍然挣扎前进。然后一切并非莎菲想象般美好,触目所及,古老的北京城里到处弥漫着平庸无聊没落和颓败的气息。生活在激发了莎菲的新鲜感之后却没有给莎菲以出路莎菲无法忍受这些。她在平庸的日常生活中感到不满足,不快活,以致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不得不休学静养整天蜷缩在阴暗潮湿的公寓里自虐式的封闭自己,莎菲渴望着更新鲜更激发人的生活,这是她对生活的根本态度和对自己人生的模糊理想。
同样莎菲在对待人际关系上也是理想化的。她所希望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相互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友爱。当这样的理想在真实的人际交往中不能实现,莎菲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喜怒无常,甚至于近乎心灵的扭曲,这些成了她鲜明的性格特征之一,但并非莎菲自己生来拥有,而是在近乎迷惘的环境下日益形成的。
三、彼岸花——爱情路上游弋漂泊,梦醒,回到彼岸
当我们关注了莎菲了的对待生命的执着和对待理想的祈盼之后,小说中着笔最多的就是莎菲与苇弟和凌吉士三人之间的爱情了。当一个人身体经受病苦,又不知道理想的生活具体是什么,对现实的生活秩序坚持否定,对人间的交流抱有美好的单纯的理想,希望自己被深刻的理解因而被爱,当她的这一切愿望无法实现,在现实的彼岸漂泊,努力挣脱孤独游荡,爱情则顺其自然的成了莎菲唯一的寄托和渴望。
在那个封建社会莎菲追求真纯爱情的个性被称作“怪癖”在长期的传统思想和理想个性的矛盾激化下产生了莎菲近乎病态的内心,她的多疑,敏感,郁闷,无法在租来的旅店还在公寓里,她的生活总是无聊却又总是心神不定。莎菲的这种对社会上卑劣享乐主义的鄙视和对勇敢爱情的追求形成了强烈的矛盾,使莎菲成了一个“充满对社会的鄙视和个人孤独的灵魂的倔强挣扎”的时代女性形象,在经历了病苦理想和爱情的矛盾挣扎之后,莎菲孤独漂泊回到了彼岸。莎菲鄙视享乐主义的爱情又主张灵肉的高度和谐统一,现实确定不会爱上南洋阔少后,仍倾慕他思念他,甚至于没有他就感觉失掉一切生活意义的保障了。继而抛开理智主动投入他邪恶的怀抱。她不再屈服于所谓的礼教,而是依据自己的心性去争取她有资格拥有的。她对于爱情所要求的是“灵“与“肉”的统一。总之,莎菲终于明白了他那个令她热爱和倾倒的高贵的美男子心里,原来安装着一个卑劣而又肮脏的灵魂!为此,莎菲非常痛恨自己,“无缘无故还接受过他的许多亲密”。她在历经自我灵魂漂泊追寻中自我觉悟,她的隐忍与失声的绝叫震撼人心。
莎菲其实也曾想做个平凡的女性,只是她的平凡就像美玉外面包裹的石衣,等待风雨击到一定的时刻,然后露出美玉,她灵透的光泽难以遮掩。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女性如何在充满竞争的经济社会里定位自己,找到女性应有的尊严,莎菲的自我觉醒意识应该有着很好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茅盾.女作家丁玲[N].文艺月报,1933.
[2]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M].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
4.506莎菲女士的日记(大全) 篇四
丁玲(1904-1986),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是20年代即开始文学创作的著名女作家。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等。
小说表现了从传统迈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年轻一代知识女性主体意识的抬头和现代性爱意识的觉醒,以及与守旧社会的剧烈冲突。
1.简析《莎菲女士的日记》主人公莎菲的思想性格及悲剧命运。答:《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者的成名之作。莎菲是丁玲笔下的20年代充满感情苦
恼、性格矛盾甚至变态心理的时代女性的典型形象。作为时代女性,莎菲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反对封建伦理道德,追求个人解放,追求最完美的婚姻,追求尽善尽美的爱。但莎菲又是一个个人主义者,把美和爱看成是个人的事情,所以她又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游戏生活、游戏感情,陷入一种不能自拔的巨大痛苦之中。小说描写了两种不完满的爱情。苇弟爱着莎菲,莎菲却认为他不理解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加以蔑视,并尽情的嘲笑他,捉弄他,但同时又不免感到自愧和内疚。她追求一种完满的爱,要求所爱的对象既有美好的外表,又有真挚感情的爱,但她爱着的凌吉士,却只有漂亮的外表,而内心则十分卑劣。莎菲既不能征服他又不甘心向他屈服,经受了痛苦的感情与理智的考验,最后终于十分艰难地摆脱了凌吉士。莎菲的悲剧命运深刻地表明,“五四”以后相当一批时代青年毅然地冲出封建旧家庭,迈出了勇敢的一步,但冲出来之后怎么办?如何真正找到理想和爱,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等等,依然是十分严峻的时代主题。
2.简析《莎菲女士的日记》运用日记体形式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答:《莎菲女士的日记》成功地运用了日记体的形式,突出地揭示了作品主人公莎菲
形象矛盾痛苦的内心世界。这部作品主要是围绕莎菲的情感矛盾展开的,以莎菲女士在爱情方面的种种痛苦来反映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本质特征的。莎菲的内心痛苦既有时代社会的情绪,又有个人情感深处的难言之隐;从其感情和性格的内涵和表现来看,既有空虚、寂寞,又有焦急、狂躁;既有情绪的冲动,又有理智的思虑„„对于这样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表征,再也没有比用日记体的形式来表达更为合适的了,或倾诉,或低吟,或发泄,或沉思,日记体的形式在作品中的运用贴切自如,与作品的内容相得益彰。《莎菲女士的日记》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是成功运用日记体形式的典范。
1、简析莎菲女士形象及其意义。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者的成名作。塑造了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莎菲女士。《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主人公莎菲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女子,她尽情舒展自己的个性,享受青春的快乐,幻想着热烈而刺激的爱情与痛快的生活。但是,她患病而又贫困,在那个荒颓的古城里,生活是如此灰暗惨淡,接近的人又是如此怯弱与卑琐,一切都令她厌烦。于是,沮丧代替了憧憬,狂放代替了娴雅,刺激代替了慰藉。她反抗而不免病态,鄙视世俗却时觉为声色所惑,只是徒然地在性爱角逐中浪费着宝贵的青春。
意义:作品留下了“五四”后冲出旧家庭,大胆追求爱情的青年女性的辛酸而痛苦的足迹。它也告诉我们,以男女必爱的满足作为生活幸福的主要标志的人,她的内心是寂寞的、空虚的,而为要摆脱追求失败后的更深的寂寞和空虚,步履就显得更为沉重。
2、简析小说在揭示人物心理方面的特点。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其成功之处在于对人物心理的真实生动的剖析和刻画。主要表现在:作品采取日记体的形式,成功地塑造了莎菲女士的形象,把这个受过“五四”洗礼的青年知识女性追求爱情的心理,大胆直率细致入微地揭示出来,笔力极其雄健。在作品上,作者通篇采取心理独白手法,以直率的性格语言,将人物所经历的事,所交往的人,以及所想所感,包括内心的隐秘,都充分吐露出来,行文流畅自然,从而构成小说在人物心理描写方面真实而大胆的特色。
5.《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 篇五
十二月二十四至三月二十八日,一段不长的时间,却让我看到了一位女士的内心。
她美吗?或许不是。她值得赞扬吗?似乎作者也并没有给我任何答复。但我能够确定,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
莎菲是个复杂的女性,起码她令我捉摸不透。也许这就是女性的心思。她受不了孤独,在受肺病打扰时,无聊让她无法独自在房间忍受一分一秒,所以她缠着苇弟,陪她消磨时光。尽管她心里乐意有人陪伴,但她总是口是心非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可是话一说出她又懊恼。她的朋友我看到的.并不多,毓芳应该是她亲密的朋友,或许她并没有完全将这种友谊看得深重,但当毓芳和云霖悉心照料莎菲时,她又感受到了朋友的深情。
而莎菲的爱情,朦胧又迷茫。她迷恋那个南洋人凌吉士,可当她听到他浑噩的生活,看到他丑陋的内心时,她又矛盾了。她热心地想拥吻他,而当他对她施吻时,她的内心又一阵恶心。她一次次的盼望他的到来,可她在他面前又冷淡起来。这种矛盾的心里更极力的表现了莎菲复杂的性格。所以我说捉摸不透。
莎菲是叛逆的的女性。是的,她有着一种叛逆女性的倔强,她是背叛封建礼教又惩罚市侩魂恶的叛逆女性。
莎菲女士一见到有着丰仪的南洋公子凌吉士便倾倒,便想投入他的怀抱,甚至还想到搬到离他近的地方去住,期许能与他有过多的交集。这时的莎菲女士似乎失去了理智,只是一味的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勇敢的追寻自己所想要的。我们看到的莎菲是勇敢的,尽管被现实欺瞒,没有看清真实面目,可是她身上有难能可贵的大胆。而当她发现凌吉士的灵魂充满着铜臭,他所要的生活萎糜又让人鄙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市侩嘴脸,她便毅然决然地踢开了凌吉士。这也是莎菲最了不起的地方。不被感情蒙蔽,有自己的主张,对于那些不能接受的事物她可以对此厌恶反叛。所以她是叛逆的,而这种叛逆是骨子里与生具来,无比强大无法憾动。
总而言之,她的骨子里是独特的气息,不得不承认莎菲是一位满怀个性主义,对旧礼教进行无情的批判的叛逆者。她热爱着而又蔑视她的怯弱的、矛盾的、灰色的求爱者,然而在游戏式的恋爱过程中,在一度吻了那青年学生富于诱惑性的红唇以后,她就一脚踢开了她的不值得恋爱的卑琐的青年。
她或许对爱并没有透彻的了解和认识,仅凭自己的感觉去追寻,可是在最后她能够斩断一段被自己看不起的感情。应该说她是女性的表率。不屈服于自己的感性,对于那些唾弃的卑微的低贱的感情能放弃,而不是委曲求全。我喜欢这样的莎菲,离开这里,也许孤独,可她仍然有自己的坚持,没有因此改变自己。
6.作业莎菲女士的日记 篇六
1.日记体的写作形式独具特色与表达效果。
日记是最能展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日记具有极度私人化的特点,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通过莎菲这一固定的叙事者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展示她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流程,作为私人性极强的文体,它有得天独厚的揭露人物内心的功能。但是纯粹以日记为表达方式构成一篇短篇小说还是很少见的,丁玲的这次尝试很有趣也完成的非常成功。
2.莎菲的丰富形象。
她的性格太具有多面性:多愁善感,缺乏妥协和宽容,有着极强自尊心,有时候好面子,自我,讨厌世俗。
3.莎菲女士形象的现代内涵
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
①孤独心灵:二十年代的丁玲是孤独的,她远离故乡,独自一人在外打拼。正如丁玲自身一样,莎菲远离乡土,一个人在新思想发源的大都市生活,没有知己朋友。她渴望有那么一个人可以理解她,能够深入她的精神,她的灵魂,渴望得到理解和关心。而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深感难以沟通。因此,孤独感就产生了。虽然莎菲的孤独是当时的“时代病”赋予的,是当时女性外境遇困顿症结的表现,但和现代女性的孤独,渴求一份心灵契合的爱情的愿望在本质上是相一致的。②独立人格:在传统的男权中心社会里,出嫁结婚是女人的出路和归宿。男人和家庭则通过婚姻控制女人,剥夺其自我和自由。经历五四思潮的丁玲意识到了这一点,一反传统模式,猛烈地予以反击,哪怕是自由恋爱而结合的婚姻,她也否定。在否定婚姻的同时,作者还反叛男人在两性关系中的主导地位。而在当下,女追男已经司空见惯,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执掌财政大权比比皆是,现代女性独立的人格使得女性在爱情中展现出一种理性的主动的姿态,再也不是囿于深闺等待男人品评的物件,可以说丁玲思想是前卫而深刻的。
③矛盾个体:莎菲这一形象从里到外都透露出一种复杂而又矛盾气息,从表面看她温和善良,沉着冷静却又骄纵任性,浮躁冲动。可以说莎菲身上充分展现了女性情绪化的一面,感性易变是她矛盾气息的根源。从现在的观点看,婚前性行为已经不再作为一种被严令禁止,羞于启齿的行为,但是大多数女性还是秉承着传统道德----女性要端庄,以矜持压抑着自己。这和莎菲强烈的抨击传统禁欲思想的锋芒,却又时常回过头来反思自己,进行尖锐的自嘲这种痛苦的矛盾心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4.爱情观
莎菲的情感漩涡其实是灵与肉的矛盾冲突,这也是我们现代的女性所面对的难题,想要找一个物质条件好的依靠,但是又想要找一个可以与自己灵魂对话的伴侣,这两者之间总是难以两全。反传统的爱情观,不止是要走出父母之命媒妁
之言的婚姻,在今天,反传统更是要走出他人价值观里委曲求全的婚姻,在今天,知识女性应该在自由婚姻的基础上,更加努力寻求自己灵魂的伴侣,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享受婚姻的幸福。
5.丁玲写作
总结:先锋性和深刻性
①首先是丁玲以她敏锐的洞察力感受到了都市在对女性意识觉醒与刺激的同时,也给女性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无论是来自于都市还是生存于都市的女性都无法明确地找到自己生存的中心,从而在精神上产生一种强烈的幻灭感。这也是丁玲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刻反思。(女性生存危机)
【作业莎菲女士的日记】推荐阅读:
小学家长的亲子日记200字:自觉做作业07-21
思修作业打工日记08-08
数学作业的要求06-29
妈妈的账单作业08-06
生活实践的作业09-12
知识产权的作业06-12
电气作业的安全措施07-05
语文批改作业的记录07-13
《有趣的作业》教学反思09-24
高中语文的作业设计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