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精神文明标语

2024-08-19

环境卫生精神文明标语(精选16篇)

1.环境卫生精神文明标语 篇一

1. 创建卫生镇村,共建美好家园!

2. 艾滋病通过性血液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4. 清洁明光,人人有责!

5.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卫生

6. 维护公共卫生构建健康环境

7. 为了你的健康,请饮用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8. 人人参与,净化环境,美化家园,预防传染性疾病

9. 为小家,为大家,搞好卫生人人夸。

10.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营造清洁生活环境!

11. 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12. 关注食品卫生,确保人民健康

13. 甲型HN流感,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

14.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15. 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生活方式

16. 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有效预防甲型HN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17. 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18. 整治城乡环境,共创清洁家园

19. 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群是感染甲型HN流感最危险的人群

20. 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

2.环境卫生精神文明标语 篇二

关键词:延安市,精神卫生,社区卫生服务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声明,精神卫生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1],根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最新调查数据表明,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精神残疾614万人,占7.40%[2],再对我国6大类的疾病和伤害占所有疾病全部负担的比例进行计算,来自精神疾病和自杀(精神疾病的结果)的负担排名首位,占疾病总负担的1/5[3]。2006年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卫生已被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的行列。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4],进行多学科、多部门、多方面的协作[5],在全国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以防为主,防治结合[6]。现对延安市精神卫生现状做以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与之相适应的服务体系与工作方法,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做理论基础。

1 精神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1.1 对象

联合我市卫生局、残疾人联合会、精神病专科医院等部门,建立以政府支持,专家带队,专业人员参与的普查队伍,对全市人民,共计213.6余万,涉及延安市1区12县、196个乡镇、3426个行政村,对其精神卫生现状做以调查登记。

1.2 方法

本次调查以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对精神残疾的评定要求和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的评定要求为标准和内容,并事先对参与调查人员进行培训。调查组人员结构为2名专家主评,3名专业人员协同登记,2名市、县级残疾人联合会和卫生部门政府人员陪同参与,配合了解情况。采用调查组人员实地调查并评定,逐县逐村进行,深入村社进行评定登记,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共出车4613余次,出人75 049余次,为期6个月。

2 结果

共调查出存在精神疾患者数27 362人,占总人口12.8%,经过病情评定的人数为2081人,其分布结构如下。

2.1疾病患者基本人口学资料分布情况

见表1和表2。从表1可以看出,精神疾病患者总体在性别分布上差异不大,年龄分布主要以30岁到50岁人群为主,共占总体的51%,而且农民家庭的患者占多数,同时近94%的患者没有工作能力。从表2可以看出,多数患者主要靠夫妻对方或父母给予生活保障和监护供养,占总人数的87.1%。

2.2 疾病类型分布情况

见表3和表4。从表3可以看出,就所患精神疾病的种类而言,精神分裂症为主要病症,其患患者数占总数的62.2%,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所占人数最少。男女性患病比例不存在显著性性差异,男性只是在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童年和少年期精神发育障碍中占比例较高。但女性患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等疾患者数多于男性。从表4可以看出,青年期和中年期时点患病率最高。

3 讨论

本次调查检出率为12.8%,这与我国1982年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检出率12.96%[7]和1993的检出率13.47%[8]结果相近。男女性别患患者数无明显差异,年龄分布主要以中青年为主,患病种类中精神分裂症成为主要病症,这与对北京市16个区县调查的结果不大相同[9],可能这因本次调查所关注的对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为主。也因本次评定的对象如此,同时得到结果显示,有工作能力的人只是个别,多数需要家庭供养并监管,且以患者多以地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癫痫为主。

且这些患者多数出生于农民家庭,根据我市农民的平均收入可估计,患者所在的多数家庭经济条件均底下,从而可能无能力支付治疗费用。从年龄分布上不难看出,患病检出率在50岁之前均处于上升阶段,可以推断其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得病总人数逐渐增加,即越来越多的人得病,而得到有效治疗的人数却已被掩盖不计。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了解甚少,从而也耽误了病情的及时治疗。

本次调查为实际深入村社考察,一方面可以提高可信度,但同时覆盖面难以做到完全没有疏漏,且针对重性精神疾病做评定,很难较深入的考虑一般精神问题,所以涉及到神经症等病症的分析还不够全面。同时,本次调查是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做以摸底,涉及到病情的发展情况、治疗与服药情况、家族史等各项资料,很难做到一致性的统计分析,因此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次梳理。

4 精神卫生服务社区体系建设

根据我市精神卫生现状调查显示,具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较多,多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家庭救助困难,很多人还是无人监护供养,且自身也无生存能力。因此,在建设我市精神卫生社区服务的同时,要结合考虑我市患者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工作方案。依此对于我市情况,决定从以下几方面来发展建设我市精神卫生事业。

4.1 多层次社区服务体系建立

从上而下依次建立以下组织,第一,成立由政府领导组成的精神卫生办公室,负责精神卫生工作的落实和日常管理;第二,成立由专家组成的精神卫生工作督导组,对各单位的治疗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第三,成立由精神科医师组成的精神疾病社区监管治疗组,负责指导社区纳入患者和随访管理、对登记的患者进行精神科诊断复核及肇事肇祸危险性的评估;第四,成立县区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区县乡镇精神卫生工作的保障实施,协调各工作在不同部门的进行;第五,成立县区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承担社区、乡镇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包括提供患者线索,劝导患者就医,宣传精神卫生知识,随访并及时向上层提供患者信息资料。

4.2 病例建档存库,免费服药治疗

通过调查登记,对所我市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全市统一患者档案数据库建立,内容涉及人口学资料,病例,治疗情况,肇事情况等各方面详细情况。建立数据库可真实快速的发现需要关注的患者,及时对其进行跟踪治疗。同时,在得到政府支持的情况下,根据情况筛选穷困患者,我市实施免费服药和免费治疗。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我市患者是管理困难,自身救助困难等问题,免费服药采用基层发放、监督服药治疗的方法,确保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4.3 做好基层一线工作是关键

培训基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要求其能及时由下至上的反馈患者情况变化,做到随访及时,评定准确,资料清晰。基层人员要身处第一线,了解社区各种事件,解决一般问题,并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如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迹象变动,确保社区生活稳定,杜绝肇事肇祸的事件发生。对纳入免费药物治疗的贫困患者,根据治疗方案负责随访、定期发放免费治疗药物、监测病情变化,观察并及时处理药物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并及时向上反馈修改患者数据库内容。

4.4 精神卫生服务宣传工作

自上而下的进行精神卫生,联合政界、商业、媒体等社会各界人士,培训并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社会大众的疾病知晓率,提升我市人民整体精神文化素质。卫生部门、民政部门、公安部门、残联等各单位,合力关注精神卫生建设,政府政策倾斜,带动社会关注精神卫生建设。在全面我市开展市区、乡镇、农村开展现场义诊咨询活动,举办精神卫生知识教育电视讲座,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和宣传现场讲座,与居委会、社区活动中心、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等联合,深入社区、街道办、乡镇、农村家庭开展现场义诊咨询、知识讲解、治疗咨询等。同时下发“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调查问卷”,及时对宣传情况和大众知晓情况做以摸底,充分了解我市民众的精神卫生知识了解程度及缺陷方向,做到有正对性要目标性的进行教育宣传。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Report Mental Health:New Understanding,NewHope 2001.WHO:Geneva,2001.

[2]薛静.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最新数据公报.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1):38.

[3]张明园.二十一世纪中国精神医学的思考.全国精神科医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班(教学参考资料).2005.

[4]姜力.加强社区建设工作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国民政, 2006,12(4):1.

[5]Martha A,Rueter,Kristen E Holm,Rebecca Burzette,et al.Mental Health of Rural Young Adults Prevalenc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Co - morbidity and Service Utilization.Community Mental Health Journal,2007,43(3):229—249.

[6]沈渔邨.21世纪中国面临的精神卫生挑战.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6,29(1):6—9.

[7]12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协作组.国内12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的方法及资料分析.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6,19(2): 65—67.

[8]张维熙,沈渔邨,李淑然,等.中国七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2):69-71.

3.环境卫生精神文明标语 篇三

【摘 要】标志语的翻译规范化对城市的软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收集沈阳市旅游景区标志语、交通和道路标志语、商业场所标志语和其他场所标志语数百余条,进行错误诊断、分类,并从翻译理论、翻译策略和翻译工具的角度提出翻译产品质量改善建议。希望为提升沈阳市标识语质量提供理论参考,为改善沈阳市软环境建设作出贡献。

【关键词】标识语 翻译 规范化 实证研究

公共标识语又称公示语、标记语、标示语或警示语,是一种给特定人群观看,以达到某种特定交际目的的特殊应用文体。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沈阳市正走上国际化发展的道路,而双语标识语是城市国际化的名片,是城市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建设水平的直接体现,是城市软环境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一、研究方法

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公示语质量调研与分析。选取典型样本实地考察,实地拍摄。样本包括旅游景区标识语、交通和道路标识语、商业场所标识语,以及其他标识语, 具备代表性和真实性。将拍摄样本的图片格式文件整理成文本文件,进而对样本进行评估,筛选出错误标识语并诊断、归类。之后,统计出不同类别景点标识语译文缺失率和各类错误译文比例,并对错误标识语逐条提出译文修订意见。

二、沈阳市标识语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沈阳市标识语翻译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包括语法错误、语义错误、语用失误、中式英语和翻译缺失等现象。以下是各错误类别的简要例证与分析:

1.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是所有错误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比如,森林动物园的公示语“请勿给动物投喂您自带的食物”被译成“Do not feeding the food to animals which bring your own.”祈使句中的动词“喂”不应该使用分词形式“feeding”,应改成原形“feed”。译文应改成“Feed only food sold here for animals”。

2.中式英语

由于译者受汉语语言、思维方式影响,将汉语语言规则误用到英语中,导致译文不符合英语的句法表达。虎园的一个标识语“请勿触摸以免伤害”被翻译为“Do not touch so as not to damage”,英译文与本意背道而驰,应改为“For your safety,do not touch animals!”

3.语义错误

一景区将请勿玩水翻译成“Please dont play with water”,这种直译完全不符合原语义。在英语表达中要将其要说明的意思直接表达出来,请勿玩水是说明水深、玩水很危险的意思,所以英语惯例是翻译成“Danger! Deep Water”。

4.语用失误

某银行柜台上摆着这样的标牌“现金请当面点清”,翻译为“Please point face to face cash”。这是把汉语原文直接输入到在线翻译工具中得出的结果,不考虑语法结构,导致语用失误。

5.英语标识缺失,或用汉语拼音代替

沈阳市旅游景区内还存在一些双语标识缺失现象,在某湖边地类似于“此处水深l米”这种危险性的提示语竟然没有标识,旅游景点没有承担告知游客的义务,游客若不小心发生危险旅游景点将无法逃避责任。此外,在英语标识中掺杂着汉语拼音,这给外国游客带来不少不必要的烦恼。

三、提升译文质量的对策建议

1.正确选择翻译理论、翻译策略,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准确的标识语译文离不开翻译理论的指导。译文应符合目的语文化习惯,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译出目的语读者接受的有意义的文本。标识语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忽视文化因素将严重影响翻译质量。

2.恰当地选择翻译策略是译文质量的重要保障。选择准确的翻译策略不仅需要依托正确的翻译理论,还需充分考虑中国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丁衡祁先生提出了“A-B-C”模式,即 “如果英语中有现成的对应的表达我们就可以直接照搬(Borrow),如果英语里有类似的表达我们就可以参照它加以改造(Adapt),如果前两种情况都不存在,就按照英语的习惯和思路进行创译(Create,即创造性的翻译)”。这是中国学者根据中国语言文化特点,结合汉英互译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己在翻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亲身经历的基础上,总结概况出来的好用理论。

3.充分利用工具书等已有研究成果。公示语翻译工具书为常规公示语提供了权威的参照样本。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英公示语词典》,收录范围全面,从旅游公示信息的角度,收编了近10000条相关公示语,内容涉及十一大项。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余富林主编的《英汉汉英揭示语手册》也是较权威的工具书。

4.政府需做好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发动会员参与标识语译文纠错行动,有翻译协会受理会员或市民的错误举报,定期表彰被采纳建议并及时将正确的译文版本反馈给管理部门督促其及时更换。

四、总结

标识语翻译是城市对外宣传展示自我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在沈阳市软环境建设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建立统一翻译标准,对标识语使用进行规范,提升沈阳市标识语质量,优化国际交往空间,提高沈阳市国际形象,促进沈阳市软环境建设,并以此带动本地区其他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彦群,满颖,孟艳梅.公示语翻译研究十年综述[J].上海翻译,2011(4):27-30.

[2]. 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26(6):16-21.

4.爱卫生讲文明标语 篇四

2. 村庄环境整治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

3. 培育文明新风,构建和谐农村。

4. 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构建环境友好型新农村。

5. 全民发动,积极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活动。

6. 清扫清洁坚持做,亮丽环境真不错。

7. 搞好爱国卫生是每个公民的职责!

8. 人人动手,清洁单位,清洁家庭!

9. 人人动手,清洁家园,创建文明!

10. 人人动手,消灭四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1. 普及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

12. 食品卫生,连着你和我,连着千万家。

13. 手拉手,心连心,创建农村新天地。

14. 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

5.卫生间的文明标语 篇五

冲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注意个人卫生,如厕后请洗手。

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

不需要“涌泉”相报,只需止水之恩。

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男)。

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请不要在小便池内拉屎。

厕所卫生要注意,干净清洁常保持。

维护环境,人人有责。

维护整洁,人人有责。

走遍天下,冲倒不平。

良机在握,一按即可。

只需举手之劳,便可清洁一新。

文明向前看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请勿将烟头丢入便池中。

勤洗手,讲卫生,齐齐健身心。

我给您方便,您还我清洁。

友情提示:冲刷有利健康。

来时百步紧,出后一身松。

情不在切,贴心就成。“纸”不在多,够用就行。

文明手底下方便你我他。

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情不在切,贴心就行;“纸”不在多,够用就行。

一纸一屑煞文明,一举一动显文明。

请您”方便”后一定要: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

随手冲一冲,干净又轻松!

同志们请冲一冲啊!

文明生活从小做起。

飞流直下一两尺,记得冲水大拇指。

爱护公共设施,是你我应尽的责任。

大环境,小环境,干净才有好心情。

贴近文明,靠近方便。

如厕冲水了无痕,道德水准功告成。

今天,你冲了吗?

6.环境卫生精神文明标语 篇六

2、学习,卫生,防,病,知识,增强农民卫生意识。

3、乡镇卫生院全面负责九项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

4、鲜花还需绿叶扶,城市更需市民护。

5、广告牌匾安装好,以免意外生烦恼。

6、同护蓝天绿地碧水江南,共建卫生健康文明家园。

7、美好生活靠我们创造,创卫目标靠大家实现!

8、以关心,整洁农村,为荣,损害,环境卫生,为耻。

9、手牵手根治环境脏乱差,心连心创立卫生干净美。

10、整洁厂区,人人有责!

11、卫生关联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12、争做文明市民,争创卫生城市。

13、手拉手,心连心,共建文明新丹阳。

14、环境关联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15、保持环境整洁,请不要乱扔乱倒。

16、树立科学持续发展观,全民共创环保模范城。

17、有了你的真心庇护,工厂才会更加俏丽。

18、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

19、遵照社会公德,保护公共卫生。

7.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培育方案 篇七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培育方案

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这一系列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讲话精神, 结合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网络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及教育部、文化部等十部委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特点, 依托互联网环境平台, 正确引导和培育高校网络文明环境, 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讲话精神, 紧密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 确立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培育新目标, 坚持发展与治理相结合,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充分发挥高校网络环境平台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作用, 引导正面网络舆论, 传播先进网络文化, 营造适应高校自身特点, 符合高校学生需求的和谐文明网络环境。

二、培育目标

总体目标:构建硬件齐备, 制度完善, 覆盖面广, 影响力强, 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高校网络平台;树立知荣明耻, 自觉自律, 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 科学、健康、文明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培育和形成弘扬主旋律, 引领时代潮流的高校网络文化新环境。

目标分解:网络主体文明、网络内容文明与网络使用文明。网络主体文明是指使用者即大学生清醒认识网络的工具性意义, 而非工具理性挤占价值理性导致对网络技术的盲从;大学生将网络本身视为人类活动范围与方式的拓展和延伸, 而非弥补现实生活欠缺导致以逃避性目的进入虚拟空间忽视现实生活;大学生能够将现实生活的价值判断引入网络世界, 而非对现实生活的颠覆而恣意妄为。网络内容文明是指网络空间信息本身正面, 对大学生成长有益, 网络信息的引导和鼓励意义能够间接作用于大学生现实健康生活。网络使用文明是指实现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时间控制合理、以学习与成才需要为使用重点。

网络文明环境培育目标分解

三、具体实施

1. 实施计划

两个周期

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培育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 及时总结并借鉴工作经验, 我们将培育工作分为大小两个周期。按照学生成长全过程, 确立工作的大周期为四年, 学生顺利完成大学阶段对网络的正确认知、使用的任务。对学生个人而言, 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培育达到其教育目的。小的工作周期为一年, 及时总结经验, 从共同的年级特点着手, 借鉴好的做法, 避免盲区和错误。

三个阶段

根据高校教育学期制的实际情况, 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培育方案计划按三个阶段实施, 即:

(1) 初期 (6个月时间) :探索阶段, 选取试验样本施行方案, 及时调整具体措施。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选取软件学院2009级新生, 从入学到第一学期结束为试验时间。

(2) 中期 (5个月时间) :试行阶段, 即具体实施培训方案阶段。

(3) 后期 (1到2个月时间) :总结阶段, 即对三项培育目标进行必要考核, 总结经验, 为下一轮的工作做铺垫。

三支队伍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高等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 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三支队伍中辅导员 (班主任) 是处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主要组织者与教育者, 特别是专职辅导员, 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同时结合“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教育思想, 根据学生网络生活实际, 我们可以得到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培育的工作任务应该包括辅导员队伍、任课教师队伍和校园网络维护和监测人员三支队伍共同完成。他们分工合作, 全方面引导学生网络生活, 实现“网络主体文明、网络内容文明与网络使用文明”的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培育三个目标。

2. 实施流程

(1) 初期探索阶段工作具体如下:

网络主体文明

辅导员:

A.引导学生制定网络生活计划书, 尽可能明确上网内容以及相应时间, 并进行管理监督。

B.根据学生以前网络经历和性格特点, 预测学生未来网络行为, 确立网络成瘾和行为不当的重点关注名单, 建立档案, 长期观察, 及时调整, 适当介入。

C.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将学生的精力分解, 帮助学生寻找现实生活的兴趣, 满足其人际交往和渴求被承认的心理需求。

网络内容文明

辅导员:

A.定期了解学生对网络的内容需求, 及时反馈给相应的教师和网络维护人员。

B.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下而上的创办、维护班级聊天室、主页等, 助力于正面效应的网络内容的流通与传播。

C.构建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网站、权威网站, 重点加以关注引导。

任课教师:

A.根据学生和课程需要, 将教学计划分为课堂和网络两部分, 网络学习计划包括相关文献查阅和综述、网络推荐学习平台、网络习题等, 是课堂学习的拓宽和检验, 并通过定期检验和期末相关考题督促学生学习, 提高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对学习的投入。

网络维护和监测人员:

A.监控学生访问集中的网址, 对异常情况及时发现, 并尽快进行上报、禁止访问等处理。

B.根据学生需求对校园主页等主流网站进行维护和更新, 突出学习和成才的主流引导。

网络使用文明

辅导员:

A.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与网络相关的宣传、竞赛、报告、展示等, 树立网络使用的正确典型, 营造健康的网络氛围, 引导学生实现网络的正面效应。

B.对学生热点的网络平台如校内网、qq群等予以密切关注, 并注册参加, 实现网上的即时引导。

C.及时把握学生中电脑拥有情况和校外上网频率、时长等, 弥补校园网络监控的盲点。

D.网络使用正反面案例的宣讲和教育。

任课教师:

A.教授学生在网络上搜索、获取专业知识的技能, 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网络维护和监测人员:

A.对上课时间和节假日单日上网时间超过一定时间和在宿舍停电后多次继续上网的学生, 以月为单位将情况通过学生工作部门反馈给辅导员。

(2) 中期试行阶段:

注重从专业和年级特点出发, 了解学生网络需求, 根据初期积累的经验开展工作。

(3) 后期总结阶段:

辅导员:

A.网络生活计划书完成情况

B.重点关注学生中网络成瘾情况和干预后效果

C.焦点网站的建立、维护和使用情况

D.学生网络需求的满足情况

E.正反面网络事件发生的情况

任课教师:

A.学生网络生活中学习所占比例

B.网络学习课程计划执行情况和学生反应

网络维护和监测人员:

A.监控的热点网站信息健康程度

B.学生对其维护的主流网站的满意程度和关注程度

C.反馈可能网络成瘾的学生准确和及时程度

3. 重要措施

(1) 网络生活计划书

网络生活计划书共包括八个学期、三阶段、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学期初根据自身成长目标从上网时间、上网重点目标及相关网站三个方面订立计划, 期中对由于执行情况和现实变化进行的调整进行记录, 期末有学生和辅导员共同考察其执行情况。网络生活计划书帮助学生在成长所需下订立正确的上网目的, 限定上网时间, 减少学生上网的盲目性、随机性、无限制性, 从而引导学生健康生活, 正确运用网络。网络生活计划书贯穿学生整个大学阶段, 融入到学生网络生活的全过程全方位。

(2) 构建焦点网站

焦点网站, 从内容上来说, 能够涵盖学生关注热点和焦点, 从访问量上说, 是学生中广泛经常访问的网站。应该说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里所说的焦点网站是广义的, 还包括聊天室等。据调查, 学生经常访问的焦点网站有校内网、QQ等。一是这些网站大多与学校监管相脱离;二是高校广泛的网络资源未形成较为统一的焦点。而焦点网站的形成对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大有益处。一方面有利于在学生中进行网络主流引导, 另一方面又能把握学生网络动向, 及时进行引导。因此, 构建焦点网站很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焦点网站具有其可行性。一是学校内部处于同一局域网, 网内传输文件速度远高于访问外网的速度, 能够满足学生传输大容量文件的需要, 即学生经常使用的文件下载功能很有优势。二是专业和年级的统一性使得学生访问的网站本身存在很大程度的重合, 搜集整理这些网站和内容能够让众多小焦点整合成为一个或几个大的焦点。

焦点网站不同于学校主页自上而下的建立方式, 而是要从学生入手, 自下而上的建立。一是根据学生年级和专业特点差异大的实际情况, 各年级建立主页。辅导员可以通过在这些主页上发表教学、奖惩等通知, 来促使学生养成关注这些网站的习惯。除此之外, 年级主页还要积极创新, 以丰富实用的内容吸引学生长期关注。二是学生会、社团、工作室等学生群团组织建立较强互动性娱乐性的网站, 满足学生课余休闲的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和辅导员在构建焦点网站的过程中, 一是做好帮扶工作, 从各方面支持焦点网站的建立和维护;二是做好宣传工作, 真正使得这些焦点网站广为学生所知。

(3) 重点关注学生档案

网络成瘾是网络对学生影响最广解决最困难的问题。传统的教育过程中, 仅关注和辅导已经出现问题的学生, 这只抓住了问题的表象, 从根源上预防学生网络成瘾情况的发生才能真正将网络对学生的负面效应减小。在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培育过程中, 从学生入学起就建立和记录重点关注学生档案是重要措施。

重点关注的学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入学报到时, 通过向学生本人和家长了解, 辅导员将大学前已有网络成瘾经历的学生列为重点关注。二是根据网络成瘾的学生心理和性格特点, 预测未来网络行为, 将较为内向、自信心不足或自我控制能力弱的学生列为重点关注。三是根据网络监控反馈的名单和同学反应的校外上网情况, 经确认长期非学习目的长时间上网学生成为重点关注对象。在重点关注学生档案中, 要及时如实的记录学生网络生活相关情况和教育措施及其成效。对重点关注学生的引导, 首先要了解可能导致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是控制能力不足还是现实生活缺失, 然后“对症下药”。一方面网络成瘾重点关注学生档案的建立使得工作对象重点突出, 教育引导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另一方面对教育举措的及时记录使得教育更具有连续性。

重点关注学生档案既要做好及时记录, 还要及时总结分析。分析档案学生共同的特点, 以便提高识别潜在网络成瘾学生的准确度。总结工作成效, 提炼好的做法, 启迪之后的工作。

(4) 网络学习课程计划

网络学习课程计划是任课教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计划的拓展和深入, 在改善教学成果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正确使用网络应用与学习结合起来, 使得网络文明环境培育更具有实践意义。根据课堂教学计划, 配套制定相应的网络学习任务、作业和考核, 确立网络学习课程计划。既可以在学期初予以全部公布, 让学生自学灵活把握进度, 也可以侧重与课堂教学的配套, 随着教学进度逐渐公布同期的网络课程。但无论哪种方式, 都要注意对执行过程的把握和控制, 不能让之成为一纸空文。网络学习计划包括相关文献查阅和综述、网络推荐学习平台、网络习题等, 并通过定期检验和期末相关考题督促学生学习,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消化和理解, 又提升学生网络生活中对学习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1]焦丽萍.《论网络文明环境的培育》[J].中国集体经济, 2008 (5) p46-p47

[2]周媛李吉彬.《论高校校园网络文明环境培育的路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17) p186.

8.商业环境的契约精神等 篇八

专栏作家 孙永杰/文

上周,马云旗下支付宝股权转移一事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直到这周,还余震不断。对此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为何一件应该相对简单的事情搞得如此复杂?笔者认为,这和我们目前整个社会缺乏诚信的大环境有关,更和商业领域的契约精神密不可分。任何理由和借口都不应该违背诚信和契约的原则,国人就是善于给自己找这样或者那样的借口,有时甚至还危言耸听,其实也就是我们这种的所谓“特殊情况”太多,让我们在生活和商业世界中步行倍感艰难。

扩张太快

速途网创始人 范锋/文

6月20日在京东商城上订了几台电脑,6月22日了都还没送到,我在微博上把这种情况@了京东的刘强东。这老兄风头正劲,号称已融资十几亿美金,在电子商务已独领风骚,正在百货、图书等市场上和当当、卓越等打的火热,按说不应该钱越多、服务越差吧?

本想个人的体验只是个案,在微博上牢骚戏谑一句也就完了,没想到一会儿就看到不少人发出同样感慨,有人订的空调,居然都快一周时间都还没到货;也有人说这事在当当、卓越等也常有。看来好像是共性问题。问题的背后也许是电商企业们的疯狂扩张,导致各种管理、配送资源短缺。

快速发展是好事。但是,对这些领导型电商企业来说,跑马圈地固然重要,而扩张的节奏跟企业的资源应该匹配,不然就会有让人乘虚而入的软肋。

年薪28万也是要排队的

资深媒体人 猛小蛇/文

媒体报道华为员工平均年薪28万元,我相信这个数据是准确的。但是重点在于“平均”和“被平均”。

我在QQ上问了认识的十几个华为人,很遗憾,他们在华为的时间比较短,大多数属于基层研发人员,他们纷纷表示拖了公司的后腿。其中惟一一个可能达到平均数的不久前还离职创业去了。

华为工号在12万以后的新员工很难拿到这个薪水了,个人理解18级以下的非老员工基本是拿不到这个数字的。19级是一个深刻的分界线,内部分红是一个更深刻的分界线。

在华为,基本是定岗定级定薪,分13级到22级不等,而最高22级的薪酬差不多是最低13级的1000倍(这个没有直接证据,但差不了太多),当然22级的数量相当稀少,不超过3个。

正所谓:任家有财一千万,邻居九个穷光蛋。统计局来平一下,个个都是任百万。

鲍尔默不好过

比特网新闻总监 曹增光/文

9.环境卫生精神文明标语 篇九

上下楼梯靠右行,轻声慢步讲文明;

集体行动列队走。安全二字记在心。

8、自觉排队,文明就餐。

9、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0、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11、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12、摒弃乱扔、乱吐、乱画等不良习惯,养成文明行为。

13、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14、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制作2份)

10.精神文明标语 篇十

1、遵守公共道德,争当文明居民。

2、树窗口形象,建文明行业。

3、文明之真、之善、之美,咏水城之雅。

4、创建山水园林城市,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5、金山银山不如体魄如山,千福万福哪有健康幸福。

6、人生七分饱七分,盘中食物少;每一道菜都很难记住,中国人的美德。

7、加强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实习就业能力

8、融山水园林于一体,聚文章道德于一县。

9、让心宽路畅通,抢心挡路挡。

10、文明行驶,安全畅通。

11、人人讲文明,更闻名。

12、毅行大会迎峰会,文明欢乐齐步走。

13、传道授业切记为人师表,望子成龙勿忘尊师重教。

14、包头精神: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争创一流;

15、诚信和谐求知创新开拓进取竞争发展

16、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单位,建文明社区

17、孔胜东获全国奖,广大市民齐点赞。

18、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19、知荣辱,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讲道德,做好人

20、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

21、杭州制订文明法,市民行为法治化。

22、美化环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23、爱岗敬业奉献爱心,精神文明从我做起

24、公德伴我行,文明在我心。

25、旅行万里,文明零距离。

26、文化承载千年梦,文明点亮松原城。

27、文艺走进农村,城乡共育文明花

28、每个人都是一个软环境,都努力做一个好公民。

29、慢慢走过走廊,遇到老师打招呼

30、创建文明城市,水城因为您而文明。

31、更新就业观念,实现成功就业

32、每一朵花都是一颗隐藏在世界中的小草,一言一行都能看到它的灵性。

33、职工是单位的形象,单位是职工的精神!

34、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风尚

35、创造文明景区,建设美丽家园。

36、创建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提高依法治市水平。

37、发扬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

38、蓝天净土家园美,节能减排环境优。

39、人人参与环境创优,个个都是形象。为发展鼓劲,为美好喝彩!

40、树立良好形象,展现时代风貌

41、以德育人倡风尚,美丽校园育人才。

42、普及文明用语,提倡礼貌

43、人人都是文明单位创建参与者,个个都是文明单位建设主军!

44、我礼貌,建设礼貌;我诚信,建设诚信;我美丽,建设美丽!

45、和谐平安,富民兴县。

46、爱国爱家,开放包容,诚信尚德,自强不息。

47、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48、抗战胜利70年,富阳建成纪念馆。

49、道德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文明是从你我开始的!

50、人人都是博乐形象,处处展现边城礼貌。

51、每个人都很有礼貌,热爱学校

52、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53、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储存美德,收获关爱

54、爱国、开放、包容、诚信、自强。

55、文明让生活更明村镇,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全民创业。

56、以德聚民心,以诚铸文明。

57、单位的礼貌,离不开您的发奋!

58、人人都需要文明的交通,人人都需要文明的交通。

59、多一份文明的语言,增添一缕人间的春风!

60、我文明,建设文明;我诚信,建设诚信;我美丽,建设美丽!

61、用搭把手、帮个忙的爱心,撒播撒爱的阳光,享受奉献之乐

62、让一让心宽路畅,抢一抢心堵路堵。

63、泉水是世界上最好的,文明成千。

64、公正执法,文明上岗。

65、文明让生活更完美!

66、树民政文明新风,创民政时代精神。

67、知荣辱,除陋习,树新风,促和谐

68、魅力松原蕴藏千年灵秀,和谐松原书写文明 篇章。

69、知识是指引生命走向光明和真实境界的蜡烛

11.精神卫生法进退之间 篇十一

“不可以随便走动,走路被架着胳膊,上厕所要报告,护士站在对面看着。”王丹对《瞭望东方周刊》描述,24小时被监视,“每天9点到次日5点强制睡眠,睡不着不可以,坐起来不可以。”

王丹向本刊记者讲述这些的时候,语言流利,逻辑清晰。而她遭遇这段意外仅仅是因为与父母在选择恋爱对象问题上有分歧。父母觉得王丹从以前乖巧听话变得非常叛逆,感到无法理解,认为她精神出现了问题。

2012年6月5日晚上6点左右,王丹与男朋友下班回家,看见从老家赶来的父母等在自家楼下。“之前和父母有过冲突,不大愉快,所以我们没打招呼就直接回住处了。”王丹说,十多分钟后听到敲门声,“我没有开门,过了一会就听到撬锁声,门被撬开后,父母带着4个陌生人进来,强行把我带走,说要带我去精神病医院检查。”

“我后来得知,那4个陌生人是父母在精神病医院外认识的‘医托’,他们的职业是帮助‘患者’的近亲属将不愿意就诊的‘精神病人’以绑架的方式强行带到医院。那天我被弄到医院办完手续后,就被强行带到了病房。”王丹说,在病房门口,医生将她的手机、手表和首饰全部取下,给她换上了病服。

王丹不是被亲人强行送进精神病院的首例或特例。在“深圳邹宜均案”、“广州何锦荣案”、“南通朱金红案”和“福建邵武陈国明案”等见诸报端并引发社会争议的事件中,当事人都是因家庭纠纷被近亲属以绑架方式送往精神病院强制就诊的。

此外,因其他形形色色理由“被精神病”的案例也不鲜见。2011年4月武钢职工徐武因上访而“被精神病”,湖北省十堰市网友彭宝泉因拍摄了上访照片被当地派出所送进精神病医院,河南漯河市农民徐林东因帮助残疾人状告镇政府而被送进精神病医院,6年半里被捆绑48次、电击54次……

基于此,自2011年6月10日《精神卫生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开始,法律能否杜绝“被精神病”现象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从2011年10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后形成的一审稿,到2012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二次审议之后的二审稿,针对非自愿住院治疗、亲属送治权、精神障碍鉴定等均有部分修改和完善,而个别条款目前仍然存在被滥用的隐患和不够细化的尴尬。

比如关于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界定,目前法律层面还不明晰,从2012年8月15日上海市卫生局印发的《精神疾病防治服务规范(2012年版)》中可见一斑。该规范指出,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对辖区内连续居住半年及以上者,开展疑似精神疾病患者调查。而一份名为《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的调查问卷表明,“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等行为异常人员将成为上海市社区开展疑似精神病患调查的线索。

“非自愿住院治疗”标准的进步与局限

在什么情况下能将他人强制送往精神病院诊断和住院呢·这一直是精神卫生立法进程中被关注的焦点之一。对此,从《草案》征求意见稿、一审稿到二审稿,有部分修改,也尚存争议点。

关于非自愿诊断的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第27条曾规定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其监护人、近亲属应当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对于“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行为的”由当地公安机关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并通知其监护人、近亲属。

对于上述界定,社会舆论的担忧是“扰乱公共秩序”有被滥用的风险。越级上访、投诉检举不实、网络不当言论等行为有可能被视为扰乱公共秩序。争议之下,《草案》一审稿将“扰乱公共秩序”删除。

此外,一审稿还在征求意见稿中对“非自愿住院治疗”标准又做了细化。

《草案》征求意见稿在第27条规定,只有精神障碍患者“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且有伤害自身、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扰乱公共秩序危险的”,才能对患者实施非自愿住院医疗。

一审稿改为:“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 (一)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或者不住院不利于其治疗的;(二)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

而“不住院不利于其治疗”的规定又引发了质疑,这个实体条件被认为扩大了医生的权力,存在医生权力滥用风险,故二审稿将此项删除。

“这是个很大的进步。意味着医院不得再以此作为理由强制‘患者’住院。是否非自愿住院治疗不再由医学标准决定,而由法律上的实体标准来决定。”长期致力于推动精神卫生立法的公益律师黄雪涛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但在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戴庆康看来,“不住院不利于其治疗”作为非自愿住院的实体条件之一,是有合理性的。

“这有国际法根据。联合国《保护精神病患者和改善精神保健的原则》第16条b款规定:‘判断力受到损害的精神病人,不接受入院或留医可能导致其病情的严重恶化,或无法给予根据限制性最少的治疗方法原则,只有住入精神病院才可给予的治疗,可以非自愿住院。’”戴庆康对《望东方周刊》说,至于在实践中此条件可能被滥用的问题,“应通过完善患者的救济权利来防止,如异议权、复诊、鉴定、诉讼、赔偿等,因为其他情形也同样可能会被滥用。”

“我认为,非自愿住院的实体标准的真正问题是,如何界定‘伤害自身的危险’或‘危害他人的危险’。”戴庆康说,危险只是一种可能性,伤害或危害尚未实际发生。

“这种可能性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可以剥夺或限制自由·这需要法律明确的。”戴庆康说,“从国际公约规定及各国实践来看,这种危险必须是即时会发生的,或明显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的。”

黄雪涛认为,目前确立的危险性原则符合现代法治理念,“是精神卫生法最为关键的进步点”,“但‘危险性’的细化需要我们进一步讨论,直到明晰”。

亲属送治权滥用风险

2012年6月8日,在精神病院待了3天后,经过3级专家会诊,王丹得以离开医院。“这期间我一直声明自己没病的事实并要求出院,但医护人员称他们是按程序办事,而且由父母强行送来诊治是没有问题的。”王丹说。

除个人自行到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外,《草案》征求意见稿中第24条规定,监护人、近亲属可以将疑似精神障碍患者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第26条规定,若疑似精神障碍患者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行为的,由当地公安机关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并通知其监护人、近亲属。

对此,一审稿做了微调,其第23条规定,近亲属可以将疑似精神障碍患者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而当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危险的,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立即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轩认为“近亲属可以将疑似精神障碍患者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的规定,是存在滥用亲属送治权的风险的,“不太妥当”。

“实践中,在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家庭矛盾中,可能会出现以当事人涉嫌‘精神障碍’为由强行将其送至精神病院诊断甚至直接强制住院治疗。”李轩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如果法律对此不加严格限制,则“被精神病”可能威胁到每一个正常人。

李轩建议应该将上述规定修改为“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近亲属经本人书面同意,可以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其他近亲属明确反对或疑似精神障碍患者本人拒绝进行诊断的,其近亲属不得强迫”。

在送治主体上,一审稿删掉了“监护人”的表述,而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危险行为时在原来“当地公安机关”的基础上增加了“近亲属、所在单位”。二审稿没有再做修改。

“一审稿把‘监护人’这个词去掉,是立法技术层面的完善。”黄雪涛说,在过去的立法中很流行使用“监护人”这样的表述,监护人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而我们遇到的不少案例中,医院认为是监护人的人,其实不具备监护人的身份,因为监护人涉及被监护人行为能力的认定,实践中这个环节往往缺失。立法者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把这个词去掉,改成了近亲属或负有监护职责的近亲属的表述。”

关于在送治主体中增加了“所在单位”是否妥当,黄雪涛认为,其实罗列谁具备送治权并不重要,“虽然在一些个案里,的确有人因为跟所在单位不合而被单位送入精神病院,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把单位列进来就不对呢·现实情况非常复杂,最关键的是在进入收治程序后对非自愿住院患者设置救济权。”

亲权对成年公民自决权的侵害

按照目前的规定,一旦被确诊为精神障碍患者并进入收治程序后,送治的近亲属有可能自动被视为“监护人”行使监护权。

《草案》征求意见稿和一审稿、二审稿均有规定,诊断结论表明需要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非自愿住院医疗的,由患者监护人办理住院手续。

“监护人是法律规定的,顺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等,一般意义上比较好认定。但实际中,由于认定程序的缺位,医生可能在法院没有做出监护人认定时就直接把送治人当成监护人。”黄雪涛说,这意味着成年公民的自决权可能因近亲属的主观判断和医生诊断而遭受否定,事实上形成由医生替代法官宣告自然人的行为能力限制。

对此,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精神科主治医师杨磊也认为,行为能力的判断不是医生的范围,“医生既没有这个权力,也没有这个能力,这是法律层面要解决的,医生要做的是通过一定标准有效判断当事人是否有病。”杨磊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深圳邹宜均案”、“广州何锦荣案”、“南通朱金红案”和“福建邵武陈国明案”等案件中的非自愿住院“患者”,均有能力自主委托代理人,却因“监护人”阻拦,代理权被粗暴否定,使其自救行为不断激化,进而发酵为公共关注事件。

对此,民间公益组织“精神病与社会观察”和“衡平机构”在2011年6月23日向国务院法制办寄送的《精神卫生法(草案)建议信》中曾提及,应保障非自愿住院人员的特定委托代理权限,比如非自愿住院患者有权在近亲属中或近亲属以外,自行委托代理人代为表达异议,行使诉讼权利。此外他们建议,监护人资格应在非自愿住院之日起15天内申请法院宣告,并确认监护人资格。

一审稿和二审稿中多处提到“负有监护职责的近亲属”,黄雪涛认为这个词也是不够确切的,“法律不能默认谁是监护人,所谓的监护实际上是一种代理关系,而代理关系最重要的是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不能有利益冲突,如果代理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发生代理行为,那么这个代理就是无效的。使用‘有监护责任的近亲属’这样的词,意味着缺失了利益冲突的审查环节。”

李轩认为,2012年3月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增加了一种特别程序,即精神病人或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的强制医疗程序,对因患有精神病而不负刑事责任的被告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以及是否强制治疗,应由法院开庭审理、鉴定确认并作出决定。

“这种特别程序的规定和《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是完全一致的,也是精神卫生立法应当充分借鉴,甚至遵照执行的。”李轩说。

精神病鉴定实质未变

目前当医生做出对某人进行非自愿住院的决定,并要求监护人去办理住院手续时,当事人若提出异议,是如何处理的呢·

《草案》征求意见稿中第29条规定:“当事人或者其监护人对非自愿住院医疗结论有异议的,可以选择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复诊。对复诊结论有异议、要求鉴定的,当事人或者其监护人应当自主委托依法取得资质的精神障碍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黄雪涛认为,上述规定相当于赋予精神科医生司法判断的权力,“这也就是说,要救一个人出院就找医生,医生不行就找精神障碍司法鉴定机构,虽然有‘司法’两字,但他们还是精神科医学专家,本质仍是医学判断。而决定一个人是否该送精神病院救治的权力,不能只是掌握在精神科医生手里,而应该诉诸法律。”

一审稿仍维持了对复诊有异议时“应当自主委托依法取得执业资质的精神障碍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的规定,二审稿修改为“可以自主委托依法取得执业资质的精神障碍鉴定机构进行医学鉴定”。

“把‘鉴定机构’前面的‘司法’二字去掉,又明确鉴定的性质是医学鉴定,其实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最后仍是医学专家的判断。”戴庆康说,做出这种改变的原因在于司法鉴定有着特殊的定义。

司法鉴定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精神卫生法并没有规定患者不服诊断结论就有提起诉讼的权利,针对某人是否精神病人的问题,没有进入诉讼,自然就没有司法鉴定的问题。”戴庆康说,虽然二审稿用“鉴定”代替“司法鉴定”,但是进行鉴定的仍然是司法鉴定机构。

“既然叫鉴定,就意味着精神病鉴定是决定某一个人能否获得自由或是否应当限制自由的证据,而不是判决。”戴庆康说,还应有一个中立机构来评判,而现有的法律并没有设置这一评判机构。

戴庆康认为应在立法上建立针对精神疾病诊疗决定的司法审查机制,允许患方针对医方的诊疗决定(因为该诊疗决定涉及对自由的限制和剥夺)提起诉讼。

“司法审查不能代替医学判断,司法审查的法官不比精神病学专家更高明,不会比精神学专家更擅长于作出一个是否有病、是否需要住院治疗的决定。”戴庆康说,但因为精神病学诊疗决定会成为剥夺和限制自由的证据,“法治的最低要求是这一证据具有证明力,达到法定的证明标准,才能成为剥夺和限制自由的有力证据,因而精神病学界的诊疗决定必须接受司法审查。”

对于患者如何维权,二审稿新增了诉讼权利。第78条规定:“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认为行政机关、医疗机构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患者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这也是一个进步。问题是没有可行性的细则,只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黄雪涛说,比如患者被近亲属送进精神病院后怎么去诉讼,“送诊人给医生一个指示,医生一般就以妨碍治疗来拒绝其他人会见。医院会认为送诊人就是其代理人,其他可能更合适的代理人就没有办法进行会见,诉权也就没有办法实施。再加上司法诉讼时间漫长,诉权也会变得没有可操作性。”

复诊鉴定程序争议

除了诉讼权利,精神障碍患者的复诊鉴定程序是保障患者在对诊断发生异议时维护自身权利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审稿曾制定“二次程序”,患者、监护人如果对复诊结论有异议,可以要求鉴定;对鉴定结论还有异议,可以要求重新鉴定,并注明“以重新鉴定结论为准”。二审稿将此修改为“一次程序”,删除了患者、监护人可以要求重新鉴定的相关条款。

全国人大法工委负责人解释说,做出如上调整,主要是考虑到两次鉴定一般需要60天,时间成本高,错过了患者的有效治疗期,对患者不利。

“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因精神疾病的鉴定可能会带来限制或剥夺自由的可能,而精神病判定的特殊性,如主观性,较难借助仪器、化验等科学手段判定,决定了精神病诊断出错的几率比其他医学领域要多。”戴庆康说,“应分情况处理,只要鉴定结论认定无病或虽有病但无需住院,则无需进入第二次鉴定;但鉴定结论认定有病并且需要住院,而患方不服的情况下,应允许在患方提起的诉讼程序中再次鉴定,并通过质证和庭审由法院采信其中之一的鉴定结论。”

在杨磊看来,鉴定本身并不困难,“一般医院都可以,问题在于这本来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医学代替不了司法,鉴定之后还是应该通过司法审查来决断是否可以对一个人强制住院,现在缺乏这个环节。”

杨磊坦言,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很多律师担心医生由于利益关系将没病的人诊断成有病,但不应该以此对整个精神医学界进行质疑。”

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即有自我伤害行为和伤害危险的患者,如果监护人同意住院而患者不同意,一审稿允许患者提起复诊和鉴定,即收到诊断结论之日起3日内,可以要求医疗机构复诊;对复诊结论还有异议,可要求鉴定。二审稿则删除了上述规定。

对此,全国人大法工委负责人解释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缺乏自知力,往往不愿接受住院治疗。因此,在监护人同意住院治疗的情况下,如果患者还可以要求复诊、鉴定,实践中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没有自知力也可能不算严重患者,医学上没有明确严重患者的概念,严重患者不能提复诊、鉴定,我认为这是不妥的。”杨磊说。

12.如何营造学校育人的文明环境 篇十二

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至上的行为至今风行, 不少学校把教育的发展仅仅理解为上线率的发展, 忽视思想教育, 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思想滑坡、品质退化、道德危机、观念迷茫、成绩下降、流失辍学、危害社会行为的产生, 严重地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影响到了义务教育的质量。素质教育是以思想教育为首的, 思想教育抓不好, 教育质量就无法提高, 因此学校的领导班子应在为学生营造文明的育人环境和抓师生的思想品德上下工夫, 达成共识、形成远见。

一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把校园营造成文化的天堂

学校要以“按规划、保投入、求实效、促育人”为原则, 统筹校园文化建设, 按科教兴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总要求, 坚持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熏陶相结合, 坚持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 活动育人和环境育人相结合, 着力营造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环境, 为学校精神文明的深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顺利实施, 构建和谐的校园。

1.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领导们要按照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结合学校的实际, 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积极构建美丽的校园。 (1) 解放思想, 鼓励个性自由, 促进全面发展。 (2) 取物寓意, 激励学生刻苦耕耘。 (3) 弘扬广大教师“红笔批日月, 白笔写春秋”的敬业精神, 使广大教师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教书育人。 (4) 学校集中财力与国家配套设施紧密结合, 建设多媒体室、电教室、演播室等, 推动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与此同时, 学校不断改善办公条件、生活条件, 美化育人环境, 硬化活动场所, 亮化标志性建筑, 按“花园式信息化学校”的标准, 努力创建新型花园式学校。 (5) 设置校园广播站, 创建校园刊物, 大力对师生进行文明宣传教育, 并发动师生共同参与, 用文质兼美的和新颖的文句来共同描绘我们的文明, 潜移默化地培养一批文明新人, 极大地丰富校园生活。

2. 努力拓展校园文化渠道,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学校要努力拓展校园文化渠道, 力争让每一棵树、每一堵墙都变成育人的载体——漫步校园,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应最显眼。教学楼内名人画像、牌匾、黑板报、警示牌等用温馨雅致的人性化布置, 辅之以教师慈母般的关爱、平等和谐的关怀、细致化的生活指导, 使校园文化处处充满人文主义的阳光, 时时刻刻抓好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

二学校领导要重视道德建设, 使师生成为言行的标杆

形成多样、内容丰富和有声有色的道德建设是促进学校精神文明领先腾飞的“助推器”。结合近年来轰轰烈烈的师德建设活动以及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审视工作, 可知强化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事关教书育人的质量和责任, 事关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形象。为此, 学校组织观看师德标兵事迹报告、录像, 学习《师德标兵建设实施细则》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学校以《师德建设二十一条》约束师风、公示社会、接受监督, 向吃拿卡要、搭车收费、变相体罚、有偿家教等顽疾陋习主动出击, 让广大教师时刻牢记职业道德、注意言行小节, 让教师时刻牢记“学校无小事, 处处有教育”“教师无小节, 时时是楷模”, 让师德师风成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让每位教师都能兢兢业业地尽心工作, 督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生活、巡视校园的治安, 让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省心, 让全社会放心成为我校工作的奋斗目标。

面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难题, 学校要善于创新工作思路, 寻求工作的针对性, 学校政教处教育形式要灵活化, 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科普教育、纪律教育于一体, 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注意与家长和社会沟通信息, 共商大计, 为学校创造出一个温馨向上的道德环境。

三学校领导要加强科研兴校, 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

“科研兴教、特色办学、质量立校”是我们教育工作不变的理念, 学校要通过科研的实践, 在学校内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 铸造出一支科研意识浓、专业知识扎实、基本功过硬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科研的时间增强学校发展的实力和底气, 保障学校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科教兴校的新局面。

总之, 以人为本, 夯实创建基础, 深入持久地把学校的各项工作抓实抓牢是学校领导班子以及教师所承担的重任, 因此学校中的每一位成员要为营造育人的文明校园环境付出汗水和心血, 真正营造一个社会信任、家长放心和人民满意的良好的育人环境, 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高照]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学校要增强发展的实力和底气, 保障学校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校领导班子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把校园营造成文化的天堂;要重视道德建设, 使师生成为言行的标杆;学校的领导班子要加强科研兴校结合的实施,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还要创新工作思路, 寻求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深入持久地把学校的各项工作抓实抓牢, 使学校的工作环环相扣、和谐推进, 真正营造一个社会信任、家长满意的良好育人的文明环境。

13.精神文明建设标语 篇十三

1、文明的言行能够提升您的个人品格。

2、建幸福察右后旗,做文明有礼人。

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温馨美好家园。

4、道德重在坚持,文明贵在行动。

5、心中有德,言行文明,胸中有法,幸福安宁。

6、服务在我心,文明伴我行。

7、做诚实守信公民,建文明和谐家园。

8、团结奋进创文明,求真务实出佳绩。

9、文明城市,温馨家园,创业乐园。

10、建文明社区,树文明新风。

11、服务热情规范,执法严格文明。

12、创建文明社区,做文明市民。

13、红绿灯前讲文明,斑马线上知荣辱。

14、共创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15、开文明车,行文明路,做文明人。

16、爱心善举是明媚的.阳光,文明美德是温馨的春风。

17、和谐松原与时俱进,文明松原你我同行。

18、文明创建从点滴做起,构建和谐从你我开始。

19、我为创建添砖瓦,文明惠及千万家。

20、文明的言行能够提升您的个人品质。

21、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22、文明从细节做起,察右后旗因您而美丽。

23、创建文明县,塑造城市形象。

24、遵守公共道德,争当文明居民。

25、人人参与,为争创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26、大兴文明礼仪之风,营造幸福和谐家园。

27、统筹城乡发展,携手共创文明。

28、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29、创文明城市,建文明社区,做文明市民。

30、树文明新风,创时代精神。

31、用礼仪沟通心灵,让文明变成行动。

32、文明察右后旗人人爱,你我参与更精彩。

33、讲文明,小处处处不随便;树形象,大家家家是窗口。

34、沐浴文明新风,共享文明成果。

35、文明创建共参与,文明成果同受益。

36、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

37、美德是立身之本,文明是城市之魂。

38、文明出行风景如画,秩序井然平安回家。

39、一个文明举止,一张察右后旗名片。

40、公德是人类言行的尺子,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41、文明从脚下起步,奉献从你我做起。

42、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共创文明。

43、齐抓共管,人人参与,争创文明社区。

44、弘扬孝道,建设文明和谐家庭。

45、走进新风鹤乡,感悟文明射阳。

46、争创文明城市人人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家家幸福。

47、片言只语体现文明素质,举手投足关系松原形象。

48、人人都是文明志愿者,人人都是文明受益者。

49、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14.精神文明建设标语 篇十四

2、礼物不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3、帮助别人快乐

4、教育是习惯的培养

5、教书育人就是创造

6、美丽的环境需要美丽的精神关怀

7、树立良好形象,展现时代风貌

8、营造学习氛围,建设学习型校园

9、文明校园温馨家园

10、每个人都说友谊永远是你我的

11、知识是指引生命走向光明和真实境界的蜡烛

12、就业后,选择职业,创业

13、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培养现代合格公民

14、更新就业观念,实现成功就业

15、泰山不拒绝细土,所以可以成为它的高度

16、高校的大门将为你打开,让你参加对口升学考试

17、加强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实习就业能力

18、超越自己,实现梦想

19、慢慢走过走廊,遇到老师打招呼

15.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发展研究 篇十五

所谓的生态就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态之间存在的状态以及相互的联系, 生态也被人们称为自然生态, 自然生态与生态文明是不同的。生态文明主要是指人类在进行生产、生活、学习等活动时遵循自然、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对和谐发展的遵循, 人们取得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就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全面发展、共同繁荣、良性循环以及和谐共生,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伦理形态。

2 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发展应建立生态文明档案

想要实现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就要建立生态文明档案, 所谓的生态文明档案, 笔者在这里先对“档案”进行阐述, 档案是指已经进行归档保存的一些照片、报告、文字材料、证书、录音或录像带等等, 这些资料汇总起来就形成了档案, 不同企业不同事业的档案是不同的, 对档案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而生态文明档案, 是指在进行环境的研究、基本建设项目、生产技术推广等等活动时, 所产生的应该被保存的各种资料。这些与环境活动息息相关、记载环境各项活动情况的资料汇总成为一个环境档案, 环境档案与环境发展息息相关, 生态文明档案是被归档保存的。笔者认为, 生态文明档案的建立能够实现生态文明的各种价值。

2.1 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信息的价值

生态文明档案自身就是由很多信息构成的, 生态文明档案所存储和记录的大量环境生产技术活动信息是环境保护发展所需要的重要信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环境生产技术活动信息, 大量、过度的生产活动不利于环境保护发展, 进行环境保护发展计划和实施, 必须要参考生态文明档案, 要明确生产技术活动所使用的资源数量和质量。更好的对环境保护发展进行规划和实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信息的价值。

2.2 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资源保护价值

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的资源保护中体现其价值。生态文明档案中, 明确收藏和存储了森林防火项目资料, 这些森林防火项目资料是资源保护的重要参考资料, 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了保障。生态文明档案的森林防火项目资料对于森林的林区道路、森林的航空消防工作、森林的通信系统、森林的重点火区综合治理以及国家物资储备等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这些信息和资料对于现在以及以后的资源保护工程具有指导性和科学性, 将会一直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服务。这是生态文明档案另一价值的体现, 生态文明档案同时具有长久性不仅为近些年的环境保护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 还为以后的环境保护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生态文明档案在现在以及以后的资源保护工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价值, 因此, 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资源保护的价值。

2.3 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环境科研的价值

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环境科研的价值, 环境科学研究是专门为环境发展、环境现状、环境管理和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提供理论依据的。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信息, 由于生态文明档案记载了环境发展的过去和现状, 环境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等等, 这对进行环境科学研究的专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为专家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参考, 环境科学研究包括计划准备、实验研究以及总结鉴定这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中的任一一个阶段的研究和形成都完全离不开生态文明档案这一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的环境资料。因此, 我们可以说, 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参考, 为环境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所以笔者认为, 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环境科学研究的价值。

3 结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建筑业也持续发展, 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这就为我国环境资源带来了很多问题在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发展的同时, 主张对环境进行生态文明档案管理, 生态文明档案能够很好的对环境的发展情况、树木的使用情况、环境资源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和管理。生态文明档案为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本文从先对生态文明定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接着提出了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就要建立生态文明档案, 生态文明档案的建立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实现其自身的各种价值。所以, 笔者从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信息的价值、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资源保护价值、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环境科研的价值这几方面对挖掘生态文明价值, 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服务进行浅谈。

摘要:环境资源是我国经济领域和生活领域的重要资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小到一张纸, 大到一个建筑, 都与环境资源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环境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 这就为我国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本文就从挖掘生态文明价值的角度, 浅谈挖掘生态文明价值, 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服务。

关键词:生态文明,价值,环境保护发展

参考文献

[1]阳丽波, 廖桂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其途径的探析[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9 (1) .

[2]杨恒山, 王国君, 陈皆辉, 等.杂交狼尾草“牧特利”生物学特性及刈割次数对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J].草地学报, 2004 (4) .

[3]肖建华, 邓集文.生态环境危机与多中心合作治理[C]“.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2006.

16.《精神卫生法》该寄望什么? 篇十六

“不能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一部法律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病卫生中心执委会主席杨甫德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再三强调,“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体系、一个制度,乃至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仅靠一部法案,不足以支撑全部。”

但能有新法问世,已属不易。《精神卫生法(草案)》(下称《草案》)居然经历了26年的酝酿时间才得以出世,着实让人感慨。“可见争议之多、难点之多。”

1985年即开始调研并完成首稿拟定的精神卫生立法,在多方“不满意”下始终磕绊难成型。2000年后,“被精神病”现象迭出,“强行收治”拨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矛盾和争论四散开来,《草案》的筹备应时扭转方向,更多的进入了医疗卫生领域与司法领域相交叉的节点,“个人权益保障”成为新阶段的关键词。

7月,《草案》意见征集结束,轰轰烈烈的社会大讨论体现了公众对这部法案的太多期望,正如海淀精神卫生防治院院长王诚所说:“人们总是希望通过它改变一切现状。”

可以看到是,通过《草案》,精神病患者的主要权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学习和劳动就业的权利、知情同意权、通信及会客权和诊断复核权得以明确,同时,争议和疏漏也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如:强行收治程序、诊断复议的可操作性、监护权确立等。

如何充分实现救治,并在救治的全过程中维护患者的权益,这将是一个考验全民智慧的现实难题……

发言者

杨甫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会主席、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

王诚

参与起草《精神卫生法》的医学专家、海淀精神卫生防治院院长

黄雪涛

深圳“衡平机构”负责人、《中国精神病收治制度法律分析报告》主笔人

李轩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唐宏宇

参与起草《精神卫生法》的医学专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

什么样的患者应该强制收治?

《草案》第二十七条: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由患者自主决定。只有精神障碍患者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且有伤害自身、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扰乱公共秩序危险的,才能对患者实施非自愿住院医疗。

黄雪涛:“扰乱公共秩序”内容相当宽泛,《刑法》确定的“扰乱公共秩序罪”包含“妨害公务罪”“招摇撞骗罪”等28个罪名,《治安管理处罚法》确定的“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则包含“破坏选举”“追逐拦截他人”等20种行为。如果将“扰乱公共秩序”作为非自愿住院医疗措施的使用条件,无疑存在被滥用的可能。

李轩:由于“扰乱公共秩序”词义的开放性和模糊性,常常被滥用为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和给予治安、刑事处罚的借口,在有关精神障碍患者强制收治的国际标准中,并没有“扰乱公共秩序”或“扰乱公共秩序的危险”这样的条款。

谁有权力把人送进精神病院?

《草案》第二十四条:除个人自行到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外,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近亲属可以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属于流浪乞讨人员且查找不到其监护人、近亲属的,由当地民政等行政部门按照精神障碍患者救助制度的职责分工帮助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

第二十六条: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其监护人、近亲属、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予以制止,其监护人、近亲属并应当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其中,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行为的,由当地公安机关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并通知其监护人、近亲属。

黄雪涛:草案对非自愿住院医疗制度设计了监护人主导的原则,导致监护人权力过大。一旦进入收治程序,送治的近亲属就自动被视为监护人行使监护权。

这种亲权对成年公民自决权的侵犯,不仅在法理上存在严重漏洞,现实中也出现恶劣的社会后果。“深圳邹宜均案”、“广州何锦荣案”、“南通朱金红案”和“福建陈国明案”都因家庭财产纠纷,当事人被近亲属以绑架方式送往精神病院。

杨甫德:现在医院实行的是“监护人负责 ”的原则,一般认定近亲属为监护人,但当近亲属侵犯患者的权益,甚至不愿将已基本康复的患者接出医院时,矛盾就凸显出来,患者、医院都成为“受害者”。

精神疾病判定是医学问题还是司法问题?

《草案》第二十五条: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作出。对确诊的精神障碍患者,执业医师应当如实告知患者本人;患者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应当如实告知其监护人;属于民政等行政部门送诊的,还应当如实告知送诊的部门。

对诊断结论表明不能确诊为精神障碍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限制其离开医疗机构。

黄雪涛:在确定患者的民事行为能力、设定监护人的环节上,采取去司法程序化的制度设计,由医生肩负社会伦理判断和司法判断,这是一个结构性错误。这在事实上形成了由医生替代法官宣告自然人的行为能力限制。

杨甫德:精神疾病的判定本来就是一个医学问题,但是我们不反对司法介入。因为精神疾病的判定是根据症状、严重程度、病程标准和排除四个程序来诊断的,这种“信息诊疗”缺乏明确指标,使医生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和风险,因此,我们是希望司法介入的。

精神疾病判定的方法和时间规定是否合理?

《草案》第二十六条:接到依照前款规定送诊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机构应当将其留院,立即指派2名以上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诊断,并在72小时内作出书面诊断结论。诊断结论应当立即告知患者及其监护人、近亲属;其中,属于当地公安机关送诊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还应当告知送诊的公安机关。

第二十三条:精神障碍的诊断不得以精神健康状况以外的原因为依据。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违背他人意志进行确定其是否患有精神障碍的体格检查。

王诚:在很多基层医院里,有精神科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务人员非常少,甚至只有两三个人,如果按照《草案》的规定,那么这些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将非常大,而且,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也是不可行的。

我认为想要加强诊断的科学合理性,应该在程序上下工夫,而不是通过诊断人数来体现。

杨甫德:精神疾病判定与一般疾病不同,主要靠病史、观察和鉴别,因此,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及时做出诊断,美国甚至要求六个月,72小时的规定显然是不符合临床医学的特征。

体格检查是一项医学诊断必须的常规检查,如果没有体格检查,就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其他并发症,从而影响对病情的判断,以及后期的治疗和康复。

精神病救治谁掏钱?

《草案》第五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将精神卫生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黄雪涛: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经费投入过少。国外精神卫生投入占卫生总投入的比例约为20%,而我国仅有1%。这有限的投入却要负担起占所有疾病20%的精神疾病。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使我国目前仍有70%左右的精神病患者没有接受有效治疗。

王诚:与发达国家的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康复经费多由政府“埋单”不同,我国精神疾患的治疗费用则主要由患者、家属和单位三方承担。由于精神疾病须长期服药和治疗、反复发作且丧失了一定劳动能力,所以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情况并不鲜见。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精神病人的贫困率是一般人口贫困率的20倍。

上一篇:学生核心素养的下一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的基本程序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