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规划师考试笔记

2024-07-19

注册规划师考试笔记(精选6篇)

1.注册规划师考试笔记 篇一

全国注册规划师考试(主观题)阅卷感想

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考试被视为是对我国规划队伍素质和规划专业教育的一次检阅。本期邀请部分参评专家笔谈(主观题),希望能够对促进广大规划师的业务水平有所帮助。

陈友华(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

通过阅卷工作可看到,不少同志通过对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的学习,各方面知识都有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文字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城市规划工作中文字表达能力很重要,但有些考生解答问题有些词不达意;有些是“创造”了一些不易看懂的“新名词”,甚至还有一定数量的错别字;等等。这些都影响了解题质量。城市规划经常要写说明、文本等,文字表达能力很重要。

(2)规划方案剖析能力有待提高。主观试题主要是对提出的规划方案进行剖析,但从答卷中发现,能够完整解答的考生还不多,提出的修改完善意见也不够。试卷基本能客观反映出应试者掌握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的深度。编制和审核城市规划,分析城市规划方案并提出修改完善意见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3)对城市规划理论的学习有待提高。试卷解答不完整的原因是对基本要求掌握不完整,也就影响答案的完整性。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资格考试,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法规的学习已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张文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2000年11月底至12月初,本人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考试的阅卷工作,颇有感想与收获。

我负责《城市规划实务》试卷第二题的审阅,题目要求评析一个市区人口规模70万的大城市的道路网及主要交通场。

站设施布局的不合理之处。从答题情况看,大致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言简意赅、准确精当。该类试卷能比较全面准确地找出问题之所在,遗憾的是这类答卷微乎其微,千余份试卷中能得13分(满分为15分)以上的不超过20份。

第二类是面面俱到、密网捕鱼。这也不失为一种应对考试的办法。这类试卷得分情况有两种,一种能得8分~9分,对城市道路还有些基本认识,所以只要触到要点就能得点分;另一种能得3分~4分,可能对城市道路方面的问题有些模糊的认识,说了很多,但有用的不多,本想广种广收,结果却广种薄收,其差别还是在于对城市道路规划基础知识的掌握上。

第三类是审题不准、不得要领。从卷面可以看出,答卷者有一定的城市规划基础知识,涉及了城市布局的很多方面,但与试题无关,费劲不少,得分不多。

第四类是大而化之、空洞无物。这类答卷者或者审题不准、所答非所问,或者心中无数,不知所云。卷面洋洋洒洒,不着边际。

通过参加评分工作,使我更明白:一是要看准对象,了解意图。考试如此,搞城市规划何尝不是如此呢?二是要突出重点,抓住要害,胡子眉毛一把抓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城市规划是综合性极强的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考虑的问题特别多,因此能否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三是工作中要加强沟通,相互协调。这样既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又能把工作做得既快又好。

方立(海口市规划局总工):

实施注册规划师执业新体制,是提高规划队伍人员素质,使执业者提高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这里就这次应试人员考卷中所反映和暴露出的一些不足及问题谈一谈。

(1)规划执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但部分考生的文化素质不尽人意。反映出知识面较窄,语文水平较低,文化素质不高等情况,答卷中文字叙述混乱、条理不清、表达能力较差;对试题理解不透,答题抓不住要点,答非所问;字迹书写不端正,马虎、潦草,令人难认。

(2)部分考生在掌握和运用专业技术知识方面还不够全面,实际业务工作能力还欠成熟。答卷中存在用词不确切、专业用语不规范以及言不达意、答不到位等情况。

(3)考生在掌握、熟悉、了解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方面及知识构成上存在一定不足与缺陷。虽不乏有回答正确、全面,获取满分(15分)的考生,但相当部分考生顾此失彼,不能全面正确回答,反映出在掌握专业知识面及知识结构上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

(4)从答卷中较明显地反映出从事规划设计和从事规划管理人员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业务相互不够熟悉、片面、脱节的倾向。另外,试卷也反映出有少数考生未掌握规划专业基本知识,概念不清,不具有专业基本素质。

唐恢一(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城市规划师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职业,在一些发达国家都是安排在较高的教育等级上进行培训的。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人员队伍存在总体素质较低的现象。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在许多高校设置城市规划专业,逐渐增加了城市规划本科生与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数量,情况有了一定改善。当前我国城市化进展加速,亟需迅速提高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实行全国注册规划师考试非常必要。

从参加《城市规划实务》科目考试阅卷的部分工作中,就居住小区规划方面的试题而言,感到许多应试者对小区规划的概念和要求是清楚的:有的能熟悉规范,并熟悉规划指标;能够分析掌握环境要素、用地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潜力;对于各级规划间的关系、居住区详细规划的程序和深度要求也有基本概念;在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掌握规划原则方面,侧重点略有不同。不足方面,有的应试者长篇大论但抓不住要点,或不切题意;有的仅寥寥数语,显示对规划缺乏深刻理解;也有若干白卷或违纪卷。另一方面,就文化素质而言,字体端正俊秀、卷面整洁者不多;不少人字迹潦草,走形严重,错白字频频出现,卷面凌乱不堪。这在全国性正规考试中是不应出现的。

实行注册城市规划师制度并严格其考试认定制度是有效措施之一。经过严格的筛选,并由此促进城市规划教育培训系统的改革与提高,将使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进入较正规发展的轨道。

魏超云(天津市规划院高级规划师):

通过参加注册规划师考试的阅卷,并征求了我市一起阅卷的若干专家和应考生的意见后,有以下共同感受:

体会:

(1)这次注册规划师考试是我国在新时期面临新形势的需要进行的一次考试,是对规划师水平的一次检验,有利于今后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工作的提高,有利于城市建设,是规划师获得社会承认的一个开端。面对21世纪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实行注册规划师执业制度,更好地发挥规划师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2)考题的类型、分量都不错,统筹了城市规划和规划管理的知识。但考生对考题的回答反映出对规划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掌握的能力参差不齐,几乎有一半以上的考生在答题中出现了模棱两可和似是而非的现象。有的考生对题的理解不透彻,从而答题就出现了文不对题的情况。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考生的精神紧张或不够细心,或题目还没有看清就开始答题,等等。希望:

(1)希望下一次考试要有针对性,根据考生所从事的专业给予一定选择考题的可能,答案要增加理解分。

(2)积极提高规划师的能力是当务之急。为提高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水平,要开展对规划师的培训工作,应多进行学术交流。

张定一(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原院长书记):

大凡一次考试,实际上受考的不仅是考生,考生的师长也同时受到一次检测,这次注册规划师全国统考也是如此。它不仅全面地、最直接地考评了规划师的整体素质、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考试者受教育的程度、学校的专业水准、所在单位的工作要求和训练程度。

城市规划工作者由多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他们在各自专业技术方面各有所长,要想在统一的考试中大家都获得满意的成绩,实非易事。我想这也是注册规划师考试可能要比其他执业资格考试的困难之处。但是,他们既然集合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既而工作,那就需要在工作中,在平时处理各类问题(包括设计与管理)时,培养和造就规划师所必须具备的城市规划意识。建筑师与规划师在专业技术方面有许多是相同的,他们最大的差别就是规划意识。其他如园林绿化、道路、交通、给水排水专业从事单项工程设计与从事城市规划也是如此。实践证明,一个出色的规划师要有过硬的本专业的理论和业务技术,同时更要具备较强的规划意识。这一点似乎与足球很相似。中国足球队,不乏有出色的前锋、前卫、后卫和守门员,但就是冲不出亚洲,他们最缺少的,就是足球意识。

反映到这次考试,有许多方面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家已作了剖析,但我个人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规划师缺少规划意识,虽然个别人在某些方面表达得相当优秀(例如动手能力),但与规划全局有关的得分点却未意识到,充其量也只能得6分(满分15分),非常可惜。

圈内人士在评价城市政府领导人时,常常用是否具有规划意识来衡量。其实我们规划师自己的行为,又何尝不是“规划意识”的体现,即使是这次注册规划师考试亦如此。

陈皓峰(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这次有幸参加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评分工作,感受颇深,由于评分接触面的限制,现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通过这次评分,感受最深的是全国各地城市规划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与前些年相比普遍有了提高。从《城市规划实务》这门考试可以看出,大多数应试者对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技术都能较熟练地掌握,这7个考题也基本能反映出应试者的实际水平。

我参加的是第1题的评分工作,这道题分量是比较重的,要求对一个中等规模滨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评析,在考题不可能详尽介绍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应试者基本都能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结合平时的工作经验,指出规划中的一些明显错误,提出修改意见,还有不少应试者答题超出了标准答案要求的深度:有的徒手绘出了修改以后的总体布局示意图,将各项城市用地清楚地表达在图上;有的还依据图示中的比例尺计算出规划区面积,指出该城市达不到中等城市规模;有的还从宏观角度分析,指出了城市发展方向和对外交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在城市道路系统、城市绿化系统等方面做了深刻和高水平的评析;有的还从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对城市的发展提出了很有见解的建议……尽管这些超出了标准答案的要求,但也显示了他们扎实的基本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当然,应试者水平也参差不齐,极少数人不具备城市规划工作者的基本素质,本题满分为15分,得0分~2分的也有人在。如有的看不清风向玫瑰图,分不清上风、下风方向;有的将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的污染程度颠倒;有的根本不了解疏港大道的含义,认为是一条城市道路的名称等等。

考好《城市规划实务》这门课,不是靠死记硬背,也不能临阵磨枪,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动脑筋,将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素质。

杨远熙(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

通过参加这次城市规划师资格考试主观题的阅卷评分工作,我的感受是:

(1)尽管是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报考注册城市规划师之前,一定要按照执业资格考试指定用书的要求,对城市规划的原理、管理与法规、相关知识以及实际业务技能等方面进行一次较系统的复习和准备。

(2)应试者在全面提高自身专业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应针对自身的长处与不足,扩大知识面,掌握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提高自己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水平,弥补自己的专业缺陷和工作经历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执业城市规划师的注册资格要求。

(3)这次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考试的阅卷评分,主要是针对《城市规划实务》的主观题试卷。其余3个科目的试卷是采用电脑计分的方式进行。主观题的考试,关键取决于考试者对试题的理解、判断、文字表述和临场发挥。按照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专家组对阅卷评分的要求,制定了统一的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每一道题的分值和得分点非常明确。从阅卷中可以看出,如果应试者能正确理解题意,熟练运用有关原理、法规和规定,文字表述清楚,再加上临场发挥得当,回答问题抓住了关键词语,就容易取得较好的成绩。否则,就会出现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甚至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

2.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的复习经验 篇二

在国营建筑设计院工作,但是本科学的是城市规划。说来惭愧,我参加注规考试的年头不短:2003年第一次报名,那时正念建筑学的在职研究生,英语统考因为非典的缘故被推迟到注规考试的下一周,那时为通过英语考试全心投入,所以注规没去参加;04年10月份结婚,没有看书就仓促上阵,结果一败涂地;05年手头工程出图日期和考试日期几乎同时,放弃。连续三年没有准备,错过了通过的大好时机。其实,心里也意识到自从02年考试指定用书修订后,考试大纲都没有变过(大家知道中国的考试政策是“与时俱进”的,经常变化)应该抓紧机会在考试大纲和题型未变的情况下尽快通过考试。所幸的是,05年的年底发现自己怀孕了,单位里的工作任务就减轻了,到06年3月份就提前在家里休息了。可以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利用这段时间,平时在家里看育儿书籍,为孩子出生准备婴儿用品,剩下的时间就是备考。谈及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课应该做足: 第一:资料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

复习之初,我把能搜集到的复习资料都找齐了,大致翻翻,做一下筛选。注规的复习资料要准备三类。一是指定用书,就是计划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四本和法规文件汇编及续编,指定用书是最基本资料,是本门知识脉络的浓缩,它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清楚,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有的书也标有指定用书字样但可能并不是我们要依据的那本,在此给大家写得更明确一些

书名——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指定参考用书之一

城市规划原理 编著——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出版——中国计划出版社

二是真题,虽然有的人认为每年的考题重复率不超过3%,但是真题是体现本门考试难度、深度的最直观的资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指导资料,其作用不可小觑。真题要靠上各类相关网站上搜索。建议真题的使用方法是在系统复习之初现做几套真题,按时间顺序从最近一年考试题做起,了解自己距离成功还有多大差距并粗略掌握一下本门的脉络和考查点。考前再做一遍,那3%的重复率也许就能让你及格。三是习题集。选择习题集要注意编者和出版社。尽量找到建工出版社的相关复习资料。其他出版社的据我观察质量很难保证,错误比较多,容易把人头脑搞乱,这可是备考过程中的大忌,所以提请大家注意。

关于信息的搜集。如果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备考最好不过了,可以交流信息和资源。我的两个大学同学和我同时备考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浙江,整个复习阶段我们一直互通有无,交流经验和信息,对复习帮助很大。再有就是要关注网络上的消息,上面有很多热心人无私奉献自己的经验和资料,使我受益匪浅,在这里我要感谢这些网站的建立者、维护者和热情参与者,不可想象我一个人在艰辛的复习过程中孤寂地探索是一种什么状态,可以说没有他们我不可能这么顺利地通过考试。

第二:制定计划。很多人会想“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工作那么忙,定了计划也比一定能落实。但是我要说正是因为大多是人一边工作一边备考,时间非常紧迫而且零散,所以更要做好周密的复习计划,才能保证心中有数,按部就班地完成复习任务,顺利通过考试。我的计划分为总体计划和周计划。总体计划从宏观上把握了复习的时间、遍数,我认为应该至少看三遍书,毕竟已经过了读书最好的年纪了,只能靠理解和重复来增强记忆了。具体落实到实处就是周计划。一周每天里要完成多少复习量应该有安排,而且要强制自己完成,及时原计划复习的内容有变化,但复习量也要保证。

第三个问题就是大部分职场女性都会面临的问题——如何平衡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本身从事规划和建筑设计行业的女同志如果想在事业上有所追求,光是单位里的设计任务就让人不堪重负了,工程来了出图日期定了你就得全身心投入,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如果老公、孩子能理解支持还好,但是谁也架不住经常这样的工作强度和大量业余时间的投入呀,肯定对家庭是有影响的。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准备考试,对很多女设计师尤其是结婚的有小孩的而言,难度可想而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是这样,06年6月生完孩子,7月份坐月子不能看书,考前只剩两个多月了,8月底老公又出差了。一面是可爱的孩子一面是考试,这时候就面临选择,我在心里问自己考试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资格,也为了证明自己;为未来生活奠定一些基础,也为了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保障。答案有了,选择就有了。在和家人商量以后,取得了父母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我的母亲为了解除我的后顾之忧帮我照料孩子,这样我每天上午念书,下午陪孩子玩,晚上为了保证我有充足的睡眠我母亲也负责照料孩子。直至考前一周,我的复习时间增加为一整天。是家人的支持和鼓励陪我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没有他们以我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通过考试。

在考前最后这段时间里,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尤其是考前两天不要松懈,还是要争取多看,也许就是不经意一翻的内容能在考试中遇到呢。

3.注册规划师考试笔记 篇三

以下答案分数为78,如果加上逸之的客运站答案,正确率应该在80以上,时间长了可能有所遗忘,仅供参考。

1、体系结构: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重点镇数量过多,应2-3个为宜。

分布方面,西部重点镇过多,西南部、西北部重点镇既无资源又无一般镇,设重点镇没有必要。东部的重点镇位置不合理,不能有效带动周边镇,应将其西侧一般镇定位为重点镇。

2、城镇化率:现状城镇化率为38%,未达到中国50%的标准,而规划城镇化率却75%,已达到发达国家标准,在没有明显支撑条件的情况下,规划城镇化率明显过高;

3、城镇规模:现状人口为30万,规划期末人口达55万,人口增长过快,不符合规范要求。

4、布局方面:风景名胜区内设采矿点,不利于保护,违反保护条例。煤矿工业离水源保护区过近,且位于河道上游,不利于保护水资源,且不能有效利用铁路资源。

5、定位方面:该县水源保护区、有风景名胜资源,不宜大力发展煤化工业,应以发展旅游为主。同时该县,地处干旱缺水地区,无法支撑高耗水的煤化工业。发展煤化工业会进一步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

6、交通:

(1)铁路方面,铁路通过中心城区即可,不应过分偏向风景名胜区,从而造成不利影响;如需经过风景名胜区,宜设站以带动旅游资源发展;(左右逢源)

铁路站与中心城区没有直接连接道路,却有一条道路横穿该区域,交通抵达性不强、(2)高速公路方面,高速公路出口过多,一个即可;

高速公路互通或出入口距离中心城区较远,中间隔水源保护区,不利于交通的便捷性;

东北部出入口明显没有必要;

高速公路不宜穿越风景名胜区,可避免。

(3)公路方面,一般公路成网,没有必要,方面抵达即可;

应有一般公路通向风景名胜区,支撑旅游发展;

县城南部一般公路应通向B县,不宜以邻为壑;

最西部一般公路没有必要,应取消,将其东侧一般公路调整到连通西部三镇即可。

如需发展沿河旅游,亦应调整其线路至沿河区,方便抵达。(对错都有理)

部分公路与城镇距离较远,不利于城镇相互间的联系。

7、其他方面:

(1)缺乏市政基础设施、防灾设施的规划;

(2)小城镇规划应交代风玫瑰;(不一定对,本着答错不扣分的原则答的)

(3)图中应有编制单位。

答的有点多,本着答错不扣分的原则答的,不要鄙视!

总结

• 1.要分类答,判卷老师判了很多卷子以后题中有几个问题都已背的很熟,只会去找你的题点,你分的越清楚,他越好找,也就会原谅你乱答一些没用的,因为你重要的在前面,他看见了就不往后看了;

• 2.切忌一会答体系结构,一会答交通,一会答市政,太乱了老师会疯掉;

• 3.答题时候答完每项空两行再答别的,如果想起来还可以补进去,实在没地方而你补的内容又特别重要,要加重,或引线到他该在的地方;

• 4.多答无害,但要主次分明;

• 5.要体谅判卷老师,你对他好,他可能多给你1;

• 6.答题字眼:宜,不应,不利于 等。

该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城镇规模方面,(1)人口增长过快,现状人口仅14.7 万,作为中西部的山间盆地县城,其发展因素无法支撑如此高的人口增长速度;(2)人均建设用地规划不合理.现状人均建设用地为106.1,按照规范,规划应属于-15.0--0.1,而不应增加至108平米;2.规划布局方面,(1)大量的一、二类工业布置在常风向的上风向,对县城造成污染;

部分工业与居住之间未布置绿化隔离带;公园绿地分布不均,位置布置不合理;(2)给水厂布置在河道的下游、而污水厂布置在河道的上游,不合理;(3)高铁站周边布置太多商业会影响交通,步利于交通疏解;(4)西部工业区紧邻河道,未留出 足够岸线;(5)绿地不成系统(一般答上必有1分),沿河道两侧未控制绿化廊道;东北部高速路两侧亦未留有足够的防护绿地;

(6)西部工业区和东北部高速路东侧布置了大量工业而无居住用地,会造成上下班的“钟摆”交通;

3.道路交通方面:

(1)铁路选线不合理,不应穿越山体。

(2)东北部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距离太近,不符合交通视距要求;(3)南侧东西向道路和西北部道路穿越山体,选线不合理;(4)西部住宅区路网密度不合理,且有多处丁字路口;道路交叉口交角小于45°。(5)南北向跨河桥梁布局不合理,中部区域有两处桥梁过近。(6)东部与西北部工业区与居住区连通道路不足。(7)东南部居住地块道路弯曲,贯通性差。

4.产业发展方面,依托高铁建高新技术不合理,高新产业需要空港及高校支持。

5.其他:

(1)规划年限2013-2030不合适,首先不应超过20年为宜,第二全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只做到2020年,不利于与土地利用规划衔接;

(2)缺乏环卫、供电等其他基础设施用地布局。

总结:本体的答题点在历年考题中基本都出现过,总规就那点问题,跑不了历年考题,考前把历年考题的题点归类,答题的时候就不是盲目找错误,而是心中已经有了50个错误点,然后一个个验证题中有没有出现,一出现,你就不需要着急总结怎么答,而是答案瞬间就出来了,一定要记住真题中是怎么答的,判卷的水平不一定高,你的意思对了他不一定给你分,只有字眼吻合了才可以哦。

存在问题:

1.该小区位于北方城市,不宜布置东西向住宅;

2.北侧1#、2#楼单体住宅超过80米未设人行通道,超过150米未设消防通道; 3.1#、3#楼楼距过近,不满足日照要求;

4.7#、8#楼侧向间距过近,不满足13米的管线敷设要求;

5.幼儿园与8#楼结合建设不合适,应单独建设,且应有活动场地,南侧11#楼对其日照有影响;

6.未设中心绿地、庭院绿地;

7.11#楼压占紫线,违反紫线管理规定;

8.小学未设操场,且与停车场过近,交通存在相互影响; 9.停车场出入口宜设两个; 10.9#楼东单元不满足周边1/4且有一个长边底不能建设5米商业,且应有单独出入口的要求。

11.东侧道路开口过多;

12.北侧车库出入口离城市道路过近,影响交通;

13.小区布局未有效利用西侧城市绿带的良好条件,形成良好的绿地系统; 14.西侧住宅未退绿线;

15.未设地面停车场,可适当布置10%;

16.小区道路布置不合理,单调且未布置宅前道路; 17.有一个楼高度超过45米的规定(图上看不清),且日照间距不足; 18.小区布局未与文物保护单位的风貌相协调。

总结:本题问题比较零碎,为了节约时间,不建议大家去归类,看见就写,先看文字里的内容,把文字里能找到的错误先写出来,然后看乳,从上到下看问题,看见一个写一个,小学、幼儿园、小区道路、绿地、日照、出入口是必出题点,第10条我觉得应该出,但第一次没找到哪个楼,就先写上有的楼座不满足,返回来使劲找,才找到哪个,然后补上。所以,你应该先背考点,如果卷子中有空格,就把考点往上写,说不定能蒙对1、2分,但切记,蒙的东西要往最后写。

本题答烂了,基本没得分,不能给意见,以免误导大家 方向写的四个方向,理由说是充分。

存在问题:选址占用基本农田,离变电站过近,与镇区隔着高速公路,交通不便,服务性不强,四级站规模不够,不满足旅客发送要求,应提升级别。

因房企搁置三年未动工建设,依据相关规定,超过2年未动工的,政府可收回土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履行程序如下:

1、依法收回相关规划许可;

2、启动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程序。根据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厉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涉及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修改总体规划。

3、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修改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30天,征求意见,报市政府同意后报本级人大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4、根据修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重提规划条件,报土地主管部门备案。

5、土地依法出让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依法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待项目实施后,依法组织施工验收。

该选址方案的不合理之处在于:

1.用地规模偏大,按照115㎡/床的用地规模,只需要2.76公顷用地,规划占地5公顷,占地规模偏大;

2.将绿化用地调整为医疗用地不合理,选址应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3.医院选址不应紧邻学校,避免学生发育中的精神污染;

4.该选址占用了河道的防护绿带,违烦绿线管理办法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5.该选址紧邻防洪河道,影响行洪(1分)且有安全隐患(1分); 6.该选址为跨河两块用地,不利于内部交通组织;

7.医院布置在通往景区的主要道路上,会对景区造成影响; 8.该选址紧邻山体,存在地质灾害的安全隐患;

9.医院选址未充分结合轻轨及通往大城市的主要道路,不方便就医,同时不利于与大城市医院的病患转移;

10.医院位置较为偏僻,应结合公共设施布置在组团中心。

1.该建设单位涉及违法建设,属于规划违法;

2.该建设单位违反了城乡规划法、文物法、居住区设计规范、紫线管理办法和建筑设计规范。

3.处理方案:

(1)责令其停止违法建设;对违法建设立案,调查取证;告知当事人的权利;

(2)对于A2、A4两栋楼,核实控制性详细规划,如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拆除超高部分;如符合控制箱详细规划,应征求利害关系人意见同意后,要求建设单位重新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北侧住宅造成影响的依法予以赔偿,同时没收违法所得,对建设单位处违规部分工程造价5-10%的罚款,追究建设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依法处理。(注:对于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罚款基数是工程的全部造价,对于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的罚款基数是违规部分的造价);

(3)对于A1、A3两栋楼,因其违反紫线的管理规定,建筑超高,应限期改正,拆除超高部分,剩余建筑补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建设单位处工程造价10%以下的罚款。追究建设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如不能拆除,应没收违法建筑,并处工程造价1倍以下的罚款;

(4)在项目整改后依法组织验收;

(5)如建设单位拒不执行,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总结:熟读规划法,参考《城市规划实务内部资料》2012版答题套路。

建议:

1.字一定要好好写,不要连笔,尽量带细心笔,多带几支粗细不一样的,如果发现自己有写不好的现象,马上换笔。2.要体谅判卷老师,让他判着舒服,看的清楚,把不确定的问题尽量往后写。3.一定要听住建部的课件,里面有一些答题套路很有用。4.文字措词一定要标准,让老师一看你就很专业,说的很有理,不由自主地把分给你。

5.把历年的题都翻出来自己做,做完跟标准答案对,一个字一个字的对,看哪有问题,把问题列出来,就知道自己哪里错的最多,考试的时候就会注意。做题要专心,一套套做,卡好时间,超时翻篇,不能有空了做一道,要拿出三小时来专心做,一个个写。(我十一7天早8点半到晚9点半都在做实务真题,在老婆的要求下带孩子玩了半天)。

6.考前一定要疯狂记忆,我法规考了45分钟跑出来看的实务,因为担心把实务给过不了来年麻烦,给自己的底线是千万不要把原理跟实务给留下,原理在秀才的帮助下过的,实务自己努力。

先这些吧,以后想起来再补充,再次感谢秀才。

4.注册规划师考试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篇四

1.快速路: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并与其他干路构成系统,且应与城市高速公路有便捷的联系。

2.主干路:城市道路系统的骨架网络,主要用于城市分区之间的联系,承担中远距离的交通出行任务。

3.次干路:兼有通和达的功能,以承担城市分区内的集散交通为主。4.支路:主要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市中心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等内部道路连接;其主要承担近距离出行,非机动车出行的交通任务,还承担着联系集散道路、作为城市用地临街活动面的作用 5.道路面积率:道路用地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比例,是路网道路间距与城市道路红线宽度的综合指标

6.路网密度:单位城市建设用地内的道路总长度 7.断面分流:一条道路上分布的交通各行其道 8.路网分流:一条道路上只行驶一种交通方式

9.路网的功能结构:把路网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路网中各条道路所承担的不同的功能 10.路网的等级结构:根据不同道路的交通功能主要程度有可对城市道路体系进行分级 11.路网的布局结构:不同功能、等级的道路在城市空间上的布局

12.路网的组织结构:不同等级、不同区位、不同功能的道路在不同的时间,其功能又不一定保持不变,而且他们之间具有彼此联系和转换的基本特点,对这种联系和转换过程的安排就是组织结构

13.蜂腰:多条道路上的交通量向少数道路上汇聚的局部路网和节点地区 14.信号相位:简称为相,它是信号轮流给某些方向的车或人以通行权的次序 15.周期长:又称为周期时长,信号灯绿、黄、红显示一周所需的时间 16.绿信比:一个相位的绿灯时长与周期时间之比

17.线控制:一条干路上相邻交叉口交通信号的联动控制 18.相位差:以某一个交叉口的起始绿灯信号为准,与相邻信号交叉口的绿灯启亮的时间之差

19.铁路枢纽:位于几条铁路干线汇合的地点,由各种专业车站和有关铁路联系组成的,在统一指挥下协同作业的铁路运输技术设备的有机整体。

20.编组站:办理大量货物列车的解体、编组作业的专业技术站。除办理通过列车外,主要办理大量改编车流,解体和编组各种直达、直通、区段、沿零摘挂以及小运转列车。21.客运站:专门办理旅客运输业务的车站,有站房、站前广场以及战场客运设备三部分组成。根据机车正线走路可分为通过式、尽端式和混合式。

22.港口:具有供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和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路域组成的区域

23.公路:连接城市、乡村,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24.国道: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首都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公路。

2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使,并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26.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驾驶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27.最大纵坡:根据公路等级与自然条件等因素所限定的路线纵破最大值 28.公路货物流中心:传统公路货运站在规模上的扩大、功能上的提升和管理上的优化而形成的道路货运节点和枢纽,是现代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物流组织管理节点

29.物流园区:为一个空间概念,是众多具有产业一致性或相关性,且集中连片的货物流通中心组织在一起的物流用地空间。30.交通方式:指人们从甲地到乙地完成出行目的所采用的交通手段,通常分为个体交通方式和公共交通方式。31.人均出行次数:是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指的是一个城市中每人每天平均出行的次数

32.出行活动:人们形成的交通活动,也就是居民为某一目的,在某一时间采取一定的交通方式,途中耗费一定的时间或走完一定的路程,最终到达要去的地方。

33.出行分布:又称OD交通量,调查区域内各交通小区之间的人、车出行次数。现状出行分布由OD调查得到。34.出行方式构成(结构):各种出行方式在完成全市居民出行量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居民出行方式构成(结构)。

35.出行时耗分布:指居民在一次出行过程中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花费的时间。36.出行时辰分布:出行时辰指的是居民一日出行活动发生的时刻,一般以小时为时段统计一日所发生或集中的出行量。出行时辰各时段出行量占全日出行量的比值称为各时段的出行发生率,各时段的出行发生率按时间的顺序连接在一起,就是出行时辰分布。37.出行空间分布:由期望线图表达的居民出行量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了居民出行空间的流动规律。38.期望线:期望线是连接交通出发小区与交通到达小区的直线,它的宽度表示了交通区之间的出行次数。

39.期望线图:由各条期望线组成的反映居民出行空间分布的图。40.OD分布图:即期望线图 41.分隔查核线:为了校核OD调查成果的精度而在调查区内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可设一条或者多条。它将调查区分为几个部分,用以实测穿越该线的各条道路断面的交通量。

42.通勤出行:因上班、上学而引起的出行(含相应的回程出行)称为通勤出行,也称为生存型出行。通勤出行的比例一般占总出行的80%左右,属于刚性出行,有时间约束,有明显的高峰现象。43.弹性出行:除去通勤出行之外的受时间约束较小的出行称为弹性出行或生活性出行,比例约占20%左右。

44.等时线:由城市某一吸引点出发,在规定的出行时耗内可到达一定的用地范围,这类用地范围的边界线即称为等时线,反映了该地区的交通便捷程度。等时线图反映了居民到吸引中心所需要花费的最大出行时间,以及该中心在不同的出行时间内所能服务的用地范围。

45.交通时间:即公交出行时耗。

46.最大出行时耗:居民对通勤出行所能忍受的最大时耗。

47.客运量:一定时期内,各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乘客人数,单位为人。

48.客运周转量:一定时期内,各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人数与其相应的运输距离乘积之和。49.交通区:在城市交通调查中,以调查范围为基础,对调查区域实行的分区。50.交通小区形心:代表同一交通小区内所有出行端点的某一集中点,是交通小区交通源的中心,不一定是交通小区的几何中心。51.饱和度:饱和度为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依据相关饱和度可以绘制道路网服务水平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图和交叉口服务水平图。依据路段饱和度可以确定道路服务水平,依据交叉口平均延误时间或饱和度可确定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出行生成: 出行分布预测: 出行方式划分:

交通分配:

分区交通系统:为了进行更有效的交通管制,将城市分割成便于进行交通处理的地区,交通分为区内交通和全区交通,这种方法称为分区交通系统。主导线:在OD图中起主要作用的双线。

出行生成密度:指单位用地面积或单位建筑面积所产生的出行量。

出行距离:指从出行起点到终点的实际走过的距离(而不是空间直线距离)。

货运量:指在单位时间内计及重复运输系数后的被运货物的数量,它通常以吨计。货物流通中心:货物流通中心是组织、衔接、调节和管理物流的较大物流节点。运行速度调查:即经过某两点之间的时间速度。道路服务水平: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停车场容量:允许同时停放的车辆数。

停车泊位周转率:即一个泊位在单位时间内停放的车辆数。

线路总长度:所有公交路线长度之和,为线路网长度与线路重复系数的乘积。非直线系数:指线路实际长度与线路空间距离之比。重复系数:指公共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网总长度之比。基本客运能力:在道路和交通均保持理想状态和车辆保持最小车头间距的条件下,得出的某一站点断面的最大客运能力,又叫理想最大客运能力。可能客运能力:在实际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站点某一断面处的最大客运能力。主要用于研究道路与交通条件的修正系数。

实际客运能力:在某一服务等级下,保证车流畅通无阻的最大客运能力,或在特定公交车辆,调度形式下保证安全畅通的最大客运能力。公交客运能力:指单位时间固定线路上营运的公交车辆运载乘客的能力,也就是应具备的公共车辆数或客位数,包括车辆(或客位)为营运而行驶所产生的车公里(或客位公里)。

行车频率:单位时间内通过线路某一断面(或停靠站)的车辆数称为行车频率。

运载率/日满载系数:全市高峰小时高断面的行车频率、高峰小时高断面运能(客位)与运量(乘客数)的比率。最佳线网密度:线网密度能最大程度满足线网系统的通行能力,也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乘客的要求,此时称为最佳线网密度。

乘行时间:乘客乘车出行的全部时间称为乘行时间。最佳站距:是乘行时间最短的站距称为最佳站距。公交等时线:

等距线:是与某以地点距离相同的点构成的线。出行时耗:由起点至达到重点所花费的时间。候车时间:为公交行车间隔时间的一半。

交通结构:指城市居民出行中所采用的各种出行方式的比例构成。步行交通系统:交通者不依赖于任何交通工具。

个体交通系统:交通者单独使用私人或社会单位的交通工具。公共交通系统:交通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86.公交服务面积:以各个公交站点为圆心,以规定的服务半径画圆,由这些圆周线所连接成的面积。87.等时线:即纯步行时间和交通时间联合绘制城的,在这种线上的任意一点到所指定的中心,所花的出行时间相等。

88.路抛制:出租车在道路上流动招揽乘客,采用挥手即停的服务方式。89.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在公共交通服务的单位面积城市用地上,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中心线长度。

90.平均行驶速度:路线长度/车辆在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之和。

91.运送速度:路线长度/车辆在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与各站上停靠时间之和。92.运营速度:2×运送速度。

93.客运周转率:乘客在流动过程中所具有数量和距离的乘积。94.运载能力:在单位时间内沿路线一定的方向所能运载的乘客数。

95.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是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的生理和心里的特殊需要,对城市道路有关部位提出的便于这类弱势群体行动和使用的一种系统设计 96.智能交通系统:在较完善的道路基础设施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地集成并用于地面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地面交通运输系统 97.交通方式:从甲地到乙地完成出行目的所采用的交通手段

98.交通模式:城市在特定的用地布局、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社会环境等条件下形成的交通方式结构,以及各种交通方式承担出行量的比重

99.一体化交通:交通体系内部关联的紧密,即设施平衡、运行协调和管理统一。从广义上讲,其还表现在交通体系与外部因素的关联

100.交通需求管理:为促进城市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在城市交通系统扩容的同时,对城市交通需求发展实行最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对城市的客、货运出行采取最具体的管理措施,以构成最佳的交通方式结构,避免有限的城市交通空间资源的滥用,实现城市交通供需平衡,从而保证城市交通系统快速、安全、舒适、可靠、低污染地运行 101.交通影响分析:是指在开发项目的立项或审批阶段,分析该项目建成后对城市的交通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而确立保持一定服务水平的对策或修改方案,实施补偿对策。102.交通影响费:在特定的区域内,预先规定必须维持的交通服务水平,为保证该服务水平必需向开发者征收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103.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是具有综合性和长期性,通过研究土地使用、经济增长、生活形态等与交通运输的关系,为交通运输系统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使人、货各畅其流,促进城市的健全发展。

104.城市交通政策:在一定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指导下,政府部门制定的用以指导、约束和协调城市交通行为的总则

105.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连线、交通工具、场站、管理规则和人员。106.换乘站:为多条线路交汇形成的大型综合枢纽。107.接运系统:指将乘客从出发地接至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以及从车站送达目的地的交通服务系统。

108.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109.滚动阻力 110.空气阻力 111.坡度阻力 112.惯性阻力 113.最大爬坡能力 114.最大爬坡速度 115.最高车速 116.加速时间 117.通过性 118.制动性 119.形势平稳性 120.行驶平顺性 121.操纵稳定性

122.交通流的交汇流向 123.交叉

124.合流:两个分离车道上的交通流 合并为一条车道的 一种流向

125.交织:行驶方向相同 两股或多股 交通流,沿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 对方路径的交叉运行

126.分流:一条车道的交通流 分成 两个(或多个)分离车道上 的车流流向 127.分岔点 128.交汇点 129.冲突点

130.交通流特性:交通流运行状态 定性定量 特征

131.交通流参数:描述、反映 交通流特性 物理量(包括:交通量、速度、密度)132.车流量 133.车流密度 134.服务水平

135.服务水平影响因素

136.服务水平评价的主要参数 137.道路饱和度 138.通行能力 139.基本通行能力 140.可能通行能力 141.设计通行能力 142.平均日交通量 143.高峰小时交通量 144.设计交通量 145.当量小时流率 146.行驶速度 147.行程速度 148.设计车速 149.车头间距 150.车头时距

道路交通——172个名词解释 一.道路基础知识

1.滚动阻力Pf:车轮在路面上滚动所产生的阻力。2.空气阻力Pw:汽车在行驶中迎风面空气受阻所引起的阻力。3.坡度阻力Pi:汽车爬坡时作用于汽车上的阻力。

4.惯性阻力Pj:汽车变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变速运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

5.行车速度(设计车速):道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车速,是在气候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条件下,一般驾驶员在路段上能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6.经济车速:汽车在一般道路上行驶时耗油、磨耗最小的速度。7.车辆的自重:即车辆整车装备重量,指汽车完全装备号的重量。

8.车辆的载重:即车辆最大装载量,是指满载时的总重量与整车装备重量之差。9.交通流:道路上通行的车流和人流。

10.交汇交通流:行驶在不同车道上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交汇的状态。

11.交通流参数:用以描述和反映交通流特性的一些物理量。三大参数:交通量,速度,密度。

12.当量交通量:为计算交通量,应将各种车种在一定道路条件下的时间和空间占有率进行换算,从而得到各种车辆间的换算系数,将各种车辆换算为单一车种。

13.地点车速:车辆通到某一地点断面时的瞬时速度,用作交通管理和规划设计时参考用。

14.行驶车速:车辆驶过某一区间距离与所需时间求得的速度,不包括停车时间。用于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

15.行程车速: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之比,用于评价道路通畅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

16.车流密度:某一瞬间内一条车道的单位长度上分布的车辆数。它表示车辆分布的密集程度。

17.车头间隔: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为车头间距。18.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驶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19.道路等级结构:按照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其车速由大到小,功能上由以“通”为主转向以“达”为主。

20.道路服务水平:道路的服务水平主要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能通行能力之比,综合反应道路的服务质量。即道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用以区别道路上出现的各种不同车流状态。

二.交通量和通行能力

21.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22.年平均日交通量:将全年统计的日交通量总和除以全年总天数所得平均值为年平均日交通量。单位:pcu/d 23.平均日交通量:将观测期间内统计所得车辆的总和除以观测期间内的总天数,所得的平均值为平均日交通量。单位:puc/d 24.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内出现最大交通量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

25.设计交通量: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依据的交通量(美日)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排序,取第30位小时交通量。

26.道路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

27.基本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在道路交通环境和气候均处于理想条件下,由技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辆,以最小的车头间隔连续行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路段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

28.可能通行能力:在通常道路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最大可能车辆数。

29.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路段的通行能力。

三.平面线形

30.道路线形:道路路幅中心线的立体形状。31.平面线形: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

32.极限最小半径:圆曲线设置最大超高时采用的半径最小极限值。

33.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指道路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时,汽车沿双向路拱外侧行驶时路面的摩擦力足以保证汽车安全行驶时采用的最小半径。

34.一般最小半径:指设超高时的推荐半径,其值介于极限最小半径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之间。

35.横向力: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离心力所提供的指向运动轨迹外侧的水平力。

36.缓和曲线:当设计车速较高,圆曲线半径较小时,平面线形中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37.超高:当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小于布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产生的离心力,将曲线段的外侧路面横坡做成与内侧横坡同方向的单项横坡称为超高。

38.超高渐变率:指旋转轴与车行道外侧边缘之间相对升降的比率。

39.超高缓和段:为了使道路从直线段的双坡面顺利转换到具有超高的单坡面,需要一个渐变的过渡段。

40.加宽:由于前后轮在转弯时曲线半径大小不同,他们所占的车道宽度大于在直线上行驶的宽度,则为保证车辆不占用其他车道而设置的一段宽度称为加宽。

41.加宽缓和段:在圆曲线范围内加宽,为不变的全加宽值两端设置加宽缓和段,其加宽值由直线段0加宽值逐渐按比例增加到圆曲线起点的全加宽值。42.断背曲线:两同向曲线间以短直线相连而成的曲线。43.同向曲线:转向相同的相邻两曲线。44.反向曲线:转向相反的相邻两曲线。

45.复曲线:不同半径的同向曲线直接相连组合而成的曲线。

46.行车视距:为保证行车安全,司机看到一定距离处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后,刹车所需要的最短安全距离。

47.停车视距:司机看到前方障碍物,紧急、制动至达到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

48.会车时距: 49.横净距:道路曲线最内侧的车道中心线行车轨迹由安全视距两端点连线所构成的曲线内侧空间的界限线(即包络线)的距离。

四.纵断面

50.纵断面:通过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反映路线竖向的走向、高程、纵坡大小、直线与曲线的组合。

51.地面线:纵断面图上表示原地面高程起伏变化的标高线。52.纵断面设计线:沿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立面设计线。

53.设计标高:工程设计时中心线各点要求达到的高程称为设计高程(标高)。54.填挖高度:设计线与地面线各对应桩号点的高程差。

55.最大纵坡:道路竖向设计时所允许的最大坡度,由汽车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保证车辆以适当的车速安全形势来确定。

56.最小纵坡:能保证纵向排水,防止管道淤塞所必需的最小纵坡。

57.合成坡度:在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所组成的矢量和。58.竖曲线: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缓和纵坡折线而设的曲线。变坡点处的转角称为变坡角。

59.锯齿形街沟:露出路面部分的侧石与路面边缘或平石,作为城市道路排除水的三角形沟,街沟纵坡交替升降的为锯齿形街沟。

60.纵断面线形:道路中心线在垂直水平面方向上的投影。61.道路纵坡:指道路中心线纵向坡度。

62.坡长:指道路中心线上某一特定纵坡路段的起止长度。63.转坡角:(变坡角)两相交坡段线的倾斜角之差。

五.横断面

64.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65.道路红线:道路的路幅边线,城市中道路用地和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66.路肩:公路和郊区道路上位于车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作用——保持车行道功能,临时停放故障车辆;作为路面的横向支撑;供行人通过。

67.分车带:多幅路横断面范围内,沿道路纵向设置的带状非行车部分。作用——分割车流;安设交通标志、公用设施与绿化;设公交停靠站;在交叉口为增设进口道提供场地;保留远期车行带拓宽的可能。

68.路缘石:设在路面边缘和横断面其他组成部分分界处的标石。69.边沟:郊区道路或山区道路设在车道边缘用于排水的纵沟。70.红线宽度:指道路路幅宽度。

71.机动车道:城市道路上供各种机动车辆行驶的部分。72.非机动车道:城市道路上供各种非机动车行驶的部分。73.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

74.路拱:对于双向行驶的车行道,路面常做成中间高两侧低的拱形,成为路拱。75.路拱高度:从拱顶到路缘平石的高度。76.横坡(路拱坡度):由拱顶向两侧倾斜的坡度。为了使车行道,人行道和绿带上的雨水迅速排入雨水井或边沟。

77.牛腿式出入口:为了使人行道路面连续无障碍,道路上人行道出入口多采用牛腿式出入口,平石沿人行道边向前延伸,侧石下降,或侧石向出入口转弯。

六.道路线形

78.道路定线:在红线设计或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现状城市建设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道路的平面,竖向线性及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绘制平,纵断面的设计图。

79.主导纵坡:道路中心线结合实际自然地面起伏所得土方填挖工作量最少的平均自然纵坡度。

80.回头曲线:山区因地形地质条件自然展线困难时,为盘旋上下山需设置“回形针”形状的曲线,其圆心角接近于或大于180度。

81.展线:在山岭地带,由于地面自然坡度常大于道路设计所容许的最大纵坡,加上工程地址条件限制,需要顺应地形,使道路沿山坡盘绕而上,这种减缓纵坡,延长起点终点间路线长度的设计定线为展线。七.交叉口

1.道路交叉口:道路与道路(或铁路)相交的部位。2.平面交叉口: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相交的路口。

3.分岔点:交叉口上的车流,在前进中有不同去向,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行驶的地点,称为分岔点(或者分流点)

4.交汇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交汇点。

5.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交汇点称为冲突点。

6.交通岛:高出路面的岛状设施,分为导向岛、安全岛和分隔岛。7.导向岛:为指示和规定右,左转交通方向设置的交通岛。8.分隔岛:为把同向或对向交通分开而设置的交通岛。9.安全岛:为行人提供躲避车辆的场所而设置的交通岛。

10.交通渠化:设置交通标线、标志和交通岛等,引导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称为渠化交通。

11.缘石转角半径:为了保证右转车辆能够以一定速度顺利转弯,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应做成圆曲线,或多圆心复曲线,以符合相应车辆行驶轨迹。

12.交通管制:用交通信号灯或交通手势指挥,使通过交叉口的不同道路上车辆的通行时间错开,即在同一时间内只允许某一方向的车流通过交叉口。

13.周期长:绿灯信号显示两次之间所需要的时间,即红,绿,黄灯显示时间之和。14.绿信比:即在一个周期内显示的绿灯时间与周期长之比,用百分比表示。

15.相位差:一般用于线控制或面控制,表示相邻两个交叉路口同一方向或同一相的绿灯起始时间之差。

16.相(相位信号):表示在信号化交叉口给予车辆与行人通行权的程序。

17.两相控制:具有两个交通信号相位的控制。即东西停,南北行;南北停,东西行。18.点控制:单点定周期自动控制信号,根据车流量大小和交通特点,事先确定合理的信号周期和绿灯时间。

19.线控制:在一条主干线上根据流量大小,交叉口间距,车辆行驶速度,定出信号周期,相位分配,相位差,形成一条“绿波带”。

20.面控制:设在交通繁忙的中心区,把该区交叉口的控制系统连接起来,组成自动适应网络交通系统控制,根据检测器测得的交通数据自动调节信号的周期时间,相位分配及绿灯时差。

21.绿波交通:在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装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自动控制的联动信号,使主干道上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遇上绿灯。

22.交叉口展宽:由于道路车辆到了交叉口,有一半以上时间要分给横向车辆使用,只能用展宽交叉口进口道,增加车道数的方法,提高路口通行能力,使之与路段通行能力匹配。23.视距三角形:由交叉口内最不利的冲突点,即最靠右侧的直行机动车与右侧横向道路上最靠中心线驶入的机动车在交叉口的相遇点起,向后各退一个停车视距,将这两个视点和冲突点相连,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在视距三角形的范围内,有限阻碍视线的障碍物应予清除,以保证通视。24.环形交叉口:在由几条道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中央设置一个半径较大的中心岛,使所有经过交叉口的直行和左转车辆沿环岛逆时针行驶,并将行驶过程中的冲突点变为交织点。

25.交织:是指行驶方向相同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沿着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对方路径进行的交叉运动。

26.交织角:检验车辆在环道上交织行驶时的安全情况,它以右转车道外缘1.5m和中心岛缘石外1.5m的两条切线的交角来表示。

27.交织长度:在环状交叉口,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上行驶时互相交织,交换一次车道所行驶的路程,称为交织长度。交织长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车辆在环道上的行驶速度。

28.匝道:匝道是用以连接上下各层道路供左右转弯车辆行驶的道路。

八.交通基本概念

29.Od分布:交通中各个交通发生或结束的点的分布状况

30.路网饱和度:路网实际负荷与容许最大负荷的比值,反映了路网承担交通负荷的适应能力,从整体上表征路网的畅通性能。

31.交通事故率:单位时间内发生交通事故的次数。

32.道路非直线系数:道路起讫点间实际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一个指标。

33.干道网密度:干道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F之比值。

34.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市城市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连线、交通工具、场站和管理规则与人员组成。

35.出行:通常指个人、货物或车辆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完成一次有目的的行程。36.泊车:指车辆在某一特定区域进行停车,并享受一定的服务。

37.停车泊位周转率:一个泊位在单位时间内停放的车辆数(停放时间的倒数)。

38.交通小区:是研究交通生成、分布的基本空间单位;是在城市交通调查中,通过系统的分类法,将城市分成若干个区域,用以分析各个区域之间的交通流向状况。39.钟摆现象:某一时段中,某一方向的出行占据绝对优势。

40.出行距离:从出行起点到终点实际走过的距离,非空间直线距离。41.出行时耗:由出发点至到达终点所花费的时间。42.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交通结构):指城市居民出行中所采用的各种出行方式的比例构成。

43.末端交通方式:除轨道交通,公共汽车,摩托车,步行以外的交通方式。44.出行时辰分布:出行量受一日中时段的影响在各时刻的分布状态。45.日出行率:调查的日出行次数与被调查的人数之比。46.往返出行:外出后立即返回住处的出行。47.巡回出行:外出后顺便去若干目的地的出行。

48.主导线:OD图中起主要作用的双线,将其与城市路网对照,城市路网分布点应与主导线分布相一致,否则,说明道路系统需改善。

49.出行生成强度:单位用地面积和单位建筑面积所产生的出行量。

50.期望线:连接各个交通小区重心点之间的直线,以宽度表示交通小区之间的出行量大小。

51.道路用地面积率:道路用地总面积(包括公共停车场、广场)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值,又称道路网面积密度。52.路网连接度指数:总的交叉路口与断头路口的比例。其数值越高,说明断头路越少,成环成网率越高。

53.TOD:城市快速交通引导城市土地开发。

54.BRT:公交车捷运系统,是一种具有专有或部分专有路权、高效率收费系统及现代车辆,提供舒适、便捷、安全服务之先进公交车系统。

九.公共交通

55.载客量:车辆中装载的乘客数量。

56.运载能力:单位时间内沿路线一定方向(单向)所能运载的乘客数。

57.运送速度:公交车辆运送乘客的速度。是衡量乘客在旅途中消耗时间多少的一个重要依据。

58.运营速度:公交车辆在路线上来回周转的距离。是标志客运工作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

59.平均行驶速度:路线长度与车辆在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之和的比值。重复系数:公交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路网总长度之比。

60.公交线路网密度:在有公共交通服务的单位面积上,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中心线长度。

61.换乘系数:居民出行一次,到达目的地所需换乘的次数的平均值。62.满载系数:实际载客量与额定载客量之比。

63.一辆车的生产率:一辆车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客运周转量。

64.在册车数:实际中为保证运营过程中一些车要轮流进行保养和修理,公交企业所购置的车辆数应多于全市行驶车数。

65.站点通行能力:单位时间内站点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为60/t停(车次/小时)66.行车间隔时间:公交按一定的行车间隔时间准时沿规定路线来回行驶。

67.公交枢纽站:在公交客流集中,线路密集的地区,设置于路外专用场地上的公交场站设施。

68.公交等时线:衡量公交服务水平和大型人流集散点公交可达性。

69.接驳(接运)系统:指将乘客从出发地接至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车站以及从车站送达目的地的交通服务系统。

70.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在城市机动车道不宜拓宽,车流密度较大,并沿路侧用地许可的情况下,可将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的后退,做成港湾式停靠点。其长度能容纳两辆车,宽度为2.5~3m。

71.路抛制:出租汽车的一种运营方式。挥手即停,流动揽客。

72.前自行车模式:城市交通机动化程度不高,自行车作为主导交通方式。

73.后自行车模式:经过自行车交通衰退,小汽车风行的阶段后,出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对自行车交通的重新认可和回归。

74.行人优先区:在城市的特定区域中,排除大量的汽车交通,改建成适合行人活动的区域,以恢复其原有的吸引力。

75.客运周转量:乘客在流动过程中所具有数量和距离的乘积,是客运需求大小的一个指标。

76.步行影响区:一般步行的转运距离多分布在600-800m(步行10分钟以内),在人口或就业岗位密度很高的地区,在步行影响区范围内应实行高强度的土地开发,以保证足够客流量。十.对外交通

77.道岔:用于线路的连接,使机车能够从一条线路顺利地驶向另一条线路。78.车场:车站的重要部分,将办理同一作业的股道两端用梯线连接起来组成。

79.中间站:除了办理列车的交会、越行和沿零挂列车的调车作业外,尚需办理客货运作业,在某些中间站还要办理机车及部分检修作业。

80.区段站:除了办理中间站的作业外,还要更换机车、乘务组以及机车的整备、修理、检查等。

81.编组站:办理大量货物列车的解体、编组作业,并设有比较完善的专门调车设备的车站。

82.工业站:是工业企业专用线的接轨站,为某一地区的工业企业服务或主要为某一个大量装卸作业的大型工业企业服务。

83.港湾站:主要为有大量装卸作业的河海港服务的车站 84.铁路枢纽:位于几条铁路干线回合的地点,由各种专业车站和有关线路联系组成的,在统一指挥下协同作业的铁路运输技术设备的有机整体。

85.航道:在河流中具有一定水深和宽度,可供船队行驶的水道。

86.回转池:为了便于船舶在港内运转,在水深适当区域布置的供回转的水域。87.回门:是船舶出入港口必经之处,是两个外堤堤头与岸边之间的航道。

88.锚地:供船舶停泊、接受检疫、检查、进行编解船队作业、水上装卸和供应燃料饮料食品或用作避风的水域。

89.港池:船舶直接靠近码头装卸货物用的水域。

90.净空障碍物限制面:根据飞机的使用特性和助航设备的性能,对机场及其附近一定范围,规定集中称为净空障碍物限制的平面、斜面,用以限制机场周围及其附近的山,高地,铁塔,架空线,建筑物等的高度。

5.注册规划师考试笔记 篇五

A.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

B.必须亲自参加

C.要求听证又不亲自参加不行

D.当事人和代理人必须一起参加

2、控制性详细规划应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并作为下述

()的依据。

A.城市规划管理、规划修改、土地开发

B.城市规划管理、综合开发、土地有偿使用

C.综合开发、建设用地控制、规划修改

D.土地有偿使用、新区开发、旧区改造

3、出让国有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应当制定()。

A.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汁划

B.城市总体规划

C.出让土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D.出让土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4、机动车停车场口出入口应距离交叉口()m。

A.小于160

B.小于100

C.大于80

D.大于50

5、高等院校申请城市规划设计资格必须有固定的专职规划设计人员,其中教学人员参加规划设计控制在该单位固定在编技术人员的()以内。

A.70%

B.50%

C.30%

D.20%

6、下面关于领导及行政领导含义的理船,有()是正确的。

A.领导是一种行为活动的过程,旨在实现某一管理目标

B.领导是一种上下双方共同行为的过程

C.领导是执行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及规章的部门

D.领导是规范国家对社会事务的行政控制的执行者

E.领导活动不能超越环境的制约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施行日期是()。

A.1990年2月23日

B.1990年8月1日

C.1991年2月23日

D.1991年8月1日

8、以下()项内容可不作为建设工程申请的审查内容。

A.建设工程性质、规模是否符合城市规划的布局和发展要求

B.对建设工程涉及交通、环保、防疫、消防、人防、文物保护等相关业务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征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并进行综合协调

C.在现有居住区内插建房屋还应特别注意其四邻的正当权益

D.土地价值和收益

9、城市用电负荷可分为第一产业用电、第二产业用电、第三产业用电和()等四

类。

A.城市用地用电负荷

B.城市建筑用电负荷

C.城市居民生活用电

D.城市公共设施用电

10、城市人行道,考虑残疾人使用,路缘石部位设置轮椅坡道,人行路面设置“盲道”,属于市政交通工程规划管理中的()规划控制。

A.道路走向及坐标的控制

B.道路横断布置的控制

C.城市道路标高的控制

D.路面结构类型的控制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C

6、ABE

7、B

8、D

9、C

6.注册规划师考试笔记 篇六

划产生的历史背景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内向型居住区布局形态的是。A:中心式 B:围合式 C:点群式 D:绿轴式 E:综合治理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独立编制的近期建设规划成果的是。A:规划文本 B:目标与策略 C:图纸 D:说明 E:综合治理

3、下列不属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基本工作内容的是。

A: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和空间的发展,分析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预测城市交通总体发展水平

B:提出对道路交通建设的分期安排、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管理要求

C:在规划方案基本形成后,采用交通规划方法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案进行交通校核

D:依据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结合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方案,具体提出城市对外交通、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规划方案 E:综合治理

4、剧场选址时至少有一面临接城市道路,临街长度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剧场前面应当有的集散广场。A:不小于0.2 ㎡/座 B:不小于2%㎡/座 C:不小于0.4 ㎡/座 D:不小于4%㎡/座 E:经济政策

5、城市供热对象选择应满足的原则 A:“先小后大”、“先集中后分散” B:“先大后小”、“先集中后分散” C:“先小后大”、“先分散后集中” D:“先大后小”、“先分散后集中” E:经济政策

6、是进出庭院及住宅的道路,主要通行自行车及行人,但也要满足消防、救护、搬家、垃圾清运等汽车的通行。A:居住区级道路 B:小区级道路 C:组团道路 D:宅间小路 E:综合治理

7、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中,法是指国家和地方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是对城市规划本身的界定、城市规划的作用范围以及社会系统与城市规划系统之间关系的规范。A:主干 B:从属 C:专项 D:相关 E:综合治理

8、城镇规划草案需公告日以上,并组织编制单位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A:30 B:15 C:60 D:45 E:综合治理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以下属于现行的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手段的是。

A: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 B:行政监督检查

C:立法机构的监督检查 D:社会监督 E:综合治理

10、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综合技术,它的应用已深入到和地理空间有关的各个领域。从技术角度,GIS由组成。A:信息获取与数据输入、数据储存与管理 B:数据查询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输出

C:信息获取与数据输入、数据查询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输出

D:信息获取与数据输入、数据储存与管理、数据查询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输出 E:经济政策

11、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的是。A:全球城市区域 B:大都市带 C:大都市网 D:大都市区 E:综合治理

12、城市整体空间的组织理论不包括。A:从经济合理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B: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C: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D:从城市规划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E:综合治理

13、新房市场和旧房市场的存在是由住房的决定的。A:耐久性和舒适性 B:耐久性和昂贵性 C:昂贵性和实用性 D:舒适性和实用性 E:经济政策

14、城市垃圾不包括。A: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 B:商业垃圾

C:工业固体废物

D:市政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 E:经济政策

15、下列对于元大都采用的基本格局,错误的是。A:三套方城 B:宫城居中 C:方格路网 D:轴线对称 E:综合治理

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九条,具体规定了城市、镇以及乡、村庄规划实施组织的具体要求为。

A: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充分利用现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地方特色

B: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C: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D:旧城区的改建,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合理确定拆迁和建设规模,有计划地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改建 E:综合治理

17、避难场地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合理布置.作为应急的临时避难场地,在火灾、地震和其他突发性灾害发生时具有十分重要的防灾作用,面积按疏散人口配置,人均面积以上,服务半径在500 m左右为宜。A:1 ㎡ B:1.5 ㎡ C:2 ㎡ D:2.5 ㎡ E:经济政策

18、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中,方式使居民不必下楼倾倒垃圾,比较方便。. A:垃圾箱(桶)收集 B:袋装化上门收集 C:垃圾管道收集

D:垃圾气动系统收集 E:经济政策

19、根据供热管网的竖向布置原则,热力管道埋设在绿化地带时,埋深应大于m. A:0.2 B:0.3 C:0.4 D:0.5 E:经济政策

20、下列不属于镇区建设用地标准的是 A:镇区的用地规模 B:绿化用地比率 C:建设用地比例 D:建设用地选择 E:综合治理

21、自然条件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最为普遍和直接的是。A:地貌类型 B:地面坡度 C:地表水系 D:风速 E:综合治理

22、下列选项中,是以对外交通的货运枢纽为中心。A:商业中心 B:服务中心 C:文化中心 D:物流中心 E:综合治理

23、商务商业用地应分布在。A:从城市中心至郊区 B:下风向的城市外围 C:郊外

D:城市中心、副中心或社区中心 E:综合治理

24、城市总体规划对现场踏勘由两部分组成。A:市域和省域 B:省域和区域

C:市域和中心城区 D:中心城区和省域 E:综合治理

25、以下各项中,__是对“进口药品通关单”的正确描述。

A.证面内容可以修改,但必须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申请,经批准才可改动

B.在有效期内只能在一个海关使用,每证最多使用12次 C.在有效期内可在多个海关使用,每证最多使用12次 D.在有效期内只能在一个海关使用,且只能使用一次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划拨用地的规划审核内容主要为。A:审核建设用地申请条件 B:审核建设用地范围界限 C:提供规划条件

D:审核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E:审核建设工程总平面

2、基于环境特点及其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舒缓措施包括。A:预防 B:保护 C:恢复 D:补偿 E:建设

3、按发生机理,土壤自净化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其化学净化包括。A:吸附 B:淋洗 C:扩散 D:凝聚 E:挥发

4、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要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把和资源综合利用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A:节地 B:节水 C:节电 D:节能 E:节材

5、以下属于城市设置立体交叉道路的条件有。A:具有用地和高差条件 B:城市干路与铁路干线交叉

C:其他安全等特殊要求的交叉口和桥头

D:主干路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超过5 000辆当量小汽车(PCU)时

E:快速道路(速度≥80 km/h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与其他道路相交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包括__等。

A.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和用地布局 B.详细规划

C.综合交通体系

D.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 E.各类专项规划

7、城市工程管线按工程管线敷设方式分为。A:架空线 B:压力管线

C:重力自流管线 D:地埋管线 E:地铺管线

8、在城市的认识上,《马丘比丘宪章》与《雅典宪章》相比的发展和差异是__。A.承认公众参与对城市规划的极端重要性 B.更加重视城市各系统的功能差异

C.强调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D.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

9、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相对的概念,存在的基本区别为__。A.生产效率的差异 B.文化观念差异 C.集聚规模的差异 D.职责差异 E.物质形式差异

10、唐长安城的布局特征包括__。A.中轴对称 B.东西两市

C.规整的方格路网,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 D.三套方城、宫城居中

E.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坊门朝开夕闭

11、有关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包括等方面,主要反映现状中的城市环境质量水平。A:大气 B:水质

C:污染物排放 D:噪声 E:气候

12、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础资料包括。

A:有关技术规范、上层规划、有关政策文件等

B:地形图、气象数据、工程地质数据、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的数据和资料 C:竖向规划图和管线综合工程规划图

D:规划设计说明书应包括设计依据、任务要求、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及场地现状分析、规划意图及方法等 E:人文历史方面的数据及资料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是。A:城市用地分散、浪费土地

B:工厂用地面积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C:居住区与工厂混杂

D:工厂布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的统一安排

E:有些工厂的厂房利用一般民房或临时建筑,不合生产要求

14、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A:文字说明 B:图纸

C:专题研究报告 D:重点研究方案图 E:总体规划纲要

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包括。

A: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B: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C: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

D: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E: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

16、在确定城市排涝标准时.要根据受涝区的,合理选择降雨历时、重现期和雨水排除时间。

A:受涝后损失大小 B:重要性

C:技术经济条件 D:影响程度 E:人员聚集程度

17、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就是要认真贯彻“五个统筹”,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 D:统筹全局发展 E:统筹城乡发展

18、从对数据进行加工的方式角度划分,常见的信息系统主要有。A:管理信息系统 B:事务处理系统 C:人工服务系统 D:决策支持系统 E:专家系统

19、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必须以有效地整合整个社会资源为基础,要善于利用对公共资源和民间资源充分利用和整合。A:政府机制 B:市场机制

C:社会自治机制 D:监控机制 E:市场竞争机制

20、信息社会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发展趋势为。A:大分散小集中 B:从集聚走向分散

C:星圈层式自内向外扩展 D:从圈层走向网络 E:新型集聚体出现

21、在中国,随着现代商业的兴起,带动了以为主要标志的交通业兴起和发展。A:轮船 B:公路 C:铁路 D:飞机 E:管道运输

22、在遥感影像的获取中,由于大气对电磁波具有的作用,影响到传感器对地物观察的透明度,因此应根据应用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电磁波波长范围,减轻大气的干扰。A:直射 B:吸收 C:散射 D:反射 E:过滤

23、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他认为改建应当达到的目标包括。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的地方去 B: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 C: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D:保护生态环境平衡 E: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4、《中国21世纪议程》根据中国国情,阐述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其内容包含__。

A.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

B.中国居住区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C.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D.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25、我国现代城市交通发展具有的特征包括。

A: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外联系和交往的加强,城市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的联系加强了,综合交通和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更为清晰,要求我们要加快对外交通设施的建设,疏通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联系通道,利用对外交通条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B:建立与城市用地发展相匹配、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协调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与城市用地布局的关系、与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关系,协调城市中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

C:全面分析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D:使城市交通系统、有效地支撑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并获得最佳效益

上一篇:2011大班第一学期保育工作计划下一篇:村上春树蛍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