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制教学成果

2024-06-17

小班制教学成果(精选9篇)

1.小班制教学成果 篇一

小班制管理探讨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由于集中办学,我校农村初级中学已经初步进入“小班化教育”中。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什么是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有什么优势?小班化教育班级如何管理?只有弄懂了这些,知道了为什么要实行小班化教学,我们才能转变教育观念。只要我们去不停的实践,一定会找到适合小班化教学的路子。

一、对小班化教育的认识 什么是小班化教育?

班级人数相对较少固然是小班化教育的一个特征,但绝不是本质特征。“小班化”的实质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最大空间,更多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小班化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生命状态,要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风采,要提升每个学生的精神品质,要促进每个学生的持续发展。是通过小班化教育组织形式,充分运用小组教学与个别化教学手段,使每一个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环境等教育影响发生充分作用,从而加速学生化的进程,促进学生朝着“六个学会”发展目标更好前进。即:

一、学会倾听。任何时候都要先做到倾听,在倾听中理解他人,从而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找到人生新起点,掌握新方法。

三、学会做人。学会做大多数人不能做好的事情,做社会有用之人。

四、学会做事。要努力抛开浮华的言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五、学会宽容。宽容他人的不足与过失,接受他人与自己的不同,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这同点我们成人也一样,人在一起就是个缘分。

六、学会感恩。铭记他人恩惠,将感激之情呈现给他人,回报给他人。

二、转变教育观念。

小班化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转变教育观念,即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根本目标,为21世纪培养身心健康的创新人才。所以,小班化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内容,都将发生革命性变革,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小班化教育:一是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要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老师交往,得到老师的个别化教育,能充分享受教育资源。二是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应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服从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四是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双方共同学习探索,发现规律,教学相长。当然,一切教学活动都要落实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应该让每个学生享有老师同等的关怀,尤其是后进生要付出更多的爱。师生的交流机会增多,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提高。

三、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小班化教育与传统的大班化教育相比,有以下优越性。

1、小班化教学可以使新课改的理念得到充分的贯彻和实施。新的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在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了如指掌,关注每一位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随时进行调节,真正做到变教案为学案。并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辅导(这是与大班教学最大的区别)。同时,每位学生都有更多的练习、发言、展示、交流的机会,学生学习知识更扎实、更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2、能较好地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更好地开展因材施教

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过程中能够较好地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更好地开展因材施教。由于学生人数少,加上教师整天和学生接触、相处在一起,能够较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每一个学生情况开展有效的教育。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如:班上某位同学回答问题能力较差,可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某位同学朗读能力不是很好,可让其读些较简单的语句等等。这样既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又能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课堂上要及时的给与关注、指导。老师可以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快乐、轻松的学习,并能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3、学生能获得更多的创造的空间和时间,开展能动的创造

根据小班化教育班级学生人数少的特点,每个学生占用的学习空间、活动空间和其它教育资源占有量相对比较大,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了改善。课堂上学生获得更多的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能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能更自主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开展能动的创造。由于小班化教学中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开展得较多,学生自主地思考、探究、表现的机会多,自主地创造、创新的机会多,发展、创造的空间自然也就多了。

4、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地和教师发生相互作用,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地和教师发生相互作用,学生和教师成为探索的友好伙伴。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发现,共同创造,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与友好伙伴(这也是课改所提出的,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应成为学生的友好伙伴)。由于班级人数较少,老师能够很快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年龄、家庭、个人爱好、基础、心理、特长、能力、个性等等。由于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的增多,接触频繁,能更容易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的情况,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与学生得到更充分的交流。

在小班化教学中,老师必须具备三个“非常”,①非常有爱心②非常有责任心③非常有耐心,其特点是老师能随时随地的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老师和每一位学生的交流都很及时,老师更能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和辅导,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成为零距离。

5、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地和其他学习伙伴充分发生相互作用

小班化教学中,学生间接触的机会比大班多了,同学们相互讨论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影响,相互激励,有力地促进同学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6、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地和教材、环境等教育影响发生相互作用 由于小班教学中,学生人数少,在各种相互作用中,学生能更好地得到学习的各种体验,能更好地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和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潜能和学习潜能,但是创造潜能和学习潜能只能在创造的实践活动中释放与挖掘。人数少,学生和各种教育影响充分发生作用,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创造潜能与学习潜能的开发。

7、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明显上升,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由于师生之间频繁而畅通的沟通交流,使教学活动显得轻松、愉快,学生人人参加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特别是主动探索、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成为一种学习的主要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地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生学习兴趣浓,掌握的知识更丰富,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小班化教学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这两年期末考试中便能看出。

小班化教学,若充分发挥上述的优越性,就能实现一百多年来教育学家梦寐以求的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少教、多学、愉快”,实现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发现、学会审美、学会劳动的素质教育发展目标。

四、小班化教学的班级管理

(一)、班级环境的布置: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我们全寄宿制这样性质的学校来说,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活动。我们经过多方考虑研究,把学校定位成“孩子们成功的学园、开心的乐园和温馨的家园。”

班级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素质,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班级环境,遵循小班化环境布置原则:①富有教育意味;②讲究整体效益;③注意安全方便;④具有独特风格;⑤注重动态变化;⑥力求实惠节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让教室的墙面、四角都能“说话”。在墙面上----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各种作品,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应该是学生最引以为豪的。如:学生的优秀作文,学生合作的小报,学生收藏的作品,学生的理想蓝图等,我们相信学生在这么多的作品中一定会找到自己满意的、可以向大家展示的作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当然,教室还可以发挥心理疏导的功能,我们还可以在墙上辟出一块天地,名曰“我的酸甜苦辣” 或“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我的座右铭”,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高兴事或难过事都可以写成三言两语加以展示,快乐与大家分享,苦恼可以宣泄。班级座右铭它涵盖了学生的一种意向,涵盖了老师对学生的一种期望,既为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也可以帮助学生自我提醒和自我约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让教室的四角得到充分利用。教室里可设置教师办公角、学生阅览角、卫生角、生物角等。教室里设立教师办公角,有利于老师与学生的全面接触,与学生打成一片;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作业的面批面改,零距离的与学生交流;教室里教师的小小办公角(往往是学生的小书桌),给老师摆放教具、学生作业、班主任谈话记录等物品。这样的安排明显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及时,师生关系也就更为融洽。教室里有了办公桌,学生的作业大部分可以面批,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各自知识上的缺陷,并给予辅导,这样一来对学生更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无疑效果是明显的。教室阅览角,根据学校图书室的存书情况,各班可精选适合班级学生实际的图书向学校借阅,这样可大大提高学校图书的利用率。也可由学生自己带书不停更换,每人挑选自己最好的几本书,借给班级图书角,一学期归还。班级同学就可以在一个学期内阅览到班级学生数几倍的好书,有效地利用了班级自身的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同时班级的学习氛围在无形中自觉形成,班级学生都自觉主动地去找自己喜爱的书,培养了学生有了好东西与他人分享的品质。教室里设立生物角能给教室带来生机,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丰富多彩,促使学生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能够促动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珍爱和美化校园环境。教室里设立卫生角,既是对班级卫生工具的整齐摆放,又是对学生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的良好教育

3、让课桌椅的摆放更合理些。我们可以根据任课老师的教学安排,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特长和学科的需要来摆放课桌,将课桌摆放成马鞍型、品字型、梅花型等形式以充分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合作探究的氛围,方便教师与每个学生进行交流,形成了一种亲切、自由的学习气氛。如:周晶老师的语文课上,课桌摆放成“品字”型为学生的小组合作提供了便利,效果良好。我们可以随机改变课桌椅的排放,但要注意课桌摆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班级管理的改革:

1、让学生管理好班级:

在班级管理上不再是唯一的班长制,也不是老师的独裁制,可以实行班干部轮岗制、班级事务包干负责制,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锻炼和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尽力做到班级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让每个学生都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班上的大小事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机制,即在班上长期开展“明星班干部”的活动。小班人数少,处理这些数据比较容易,当我们真正的坚持落实下去,发现班级面貌真的焕然一新,学生打扫卫生主动了,纪律要求严格了,时间意识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可见学生自主管理,自己的地盘自己作主,会干得更起劲。班级管理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教师说话一定要算话,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

2、教学管理

首先,小班教师大多是面批作业,及时订正错误,及时表扬、鼓励,及时反馈。第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值周班长的作用,锻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组织参加讨论活动,帮助并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第三,小班教师在班上办公,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学生同学习、同活动。第四,小班教学在教学评价方面也要做一些尝试性探讨。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评价具有诊断、鉴别的功能,同时也具有调节、激励的作用。我们小班教师的语言评价,要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字字句句透出对学生的欣赏、尊重和宽容,成为学生树立自信心,不断进取的“推动剂”。可采取学生自主评价、师评、生评等多种形式。

3、教学模式

有一位专门研究过小班化教学的课程论专家,在评析和欣赏了不少小班教学的课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小班化教学上得最好的课,是不像“课”的“课”。乍一听,令人困惑不解;可仔细想来,个中原委释然清晰。不像“课”的“课”,前一个“课”字,是专指陈旧的教学模式:比如,课堂教学表现为让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学的幅射面狭窄,不能深入到每一个孩子,优胜劣汰,使不少学生失去了信心和自我。而后一个“课”字,是体现当今新课程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孩子身心成长规律的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学有模式,但又不能模式化。首先,小班教学由教师站在讲台,改为学生数人一组围坐在一起,或听教师讲课,或小组讨论学习。其次,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安排的变化,教师的讲课最多只能占二分之一或多一点,学生的自我学习、小组讨论约占二分之一,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和自学活动明显增多。第三,小班学生上课发言、上台作题、阅读、演示以及表演的机会要比大班学生大大增加。第四,教师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实施分层教学,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计划。

(三)、多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结合学校特色、主题教育等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取精神。如:开展法制、安全、心里健康、爱国主义、行为习惯养成等主题、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阳光早操、腰鼓、红歌、民歌、红色革命故事宣讲、篮球、乒乓球、书法、绘画、英语角等;开展两节一会(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开展庆国庆歌咏比赛;开展校园读书、征文活动;开展学雷锋、清明扫墓、、远足、登山、参观延园革命旧址等实践活动开展;中午校园广播和下午新闻专题播放。

通过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也为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后,我想说只要我们多思考、多实践、用心、用情,小班教学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2.小班制教学成果 篇二

1. 合班授课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合班授课”是相对于传统的自然班授课而言的。合班授课制是指在高校扩大招生规模, 教学资源紧张的情况下, 将几个自然班级放在一起统一上课, 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授课方式。

近年来, 由于高校一直在扩大招生规模, 而学校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无法跟上学生规模的变化, 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课时一直超额。因而, 合班授课制是全国各大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授课方式。合班授课制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多问题。学生数量多, 给教师管理和驾驭班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学生数量过多, 教师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 这使得部分学生产生弃学心理。再次, 学生数量过多, 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语言学习能力、学习特长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给教师“把握授课进度与速度” (郑艳, 156) 带来了困难。

2. 小班授课制的优势

2.1 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的特点

英语学习是对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进行系统学习从而具备文化交际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学习过程。学习到大量的英语知识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英语学习应该是一门技能的学习, 因而英语课应该是一门实践课, 一门技能课。学习一门技能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因而, 英语教学不是一味的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 而是一种技能的积累和训练。学习英语是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践的, 而这是合班授课制难以满足的。

2.2 小班授课制的优势

既然英语课程是一门交流性和实践性为主的课程, 就需要以充足的练习时间作为保证。合班授课制学生数量众多, 教师无法给予每个学生充足的练习实践, 是不适用于英语教学的。

小班授课制是指以20-28个学生为一个自然班进行统一授课的教学模式。小班授课因其班级容量小, 给教师授课带来了一些便利。

小班教学有助于教师迅速熟悉每位学生, 加强师生互动。小班教学, 在一般情况下, 学生人数会低于30人。教师能够迅速的熟悉每一位学生, 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为课堂互动提供了良好的课堂环境。

小班教学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进度, 因材施教。小班授课制下, 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同学, 了解每位同学的英语基础和学习情况。课前备课可以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要求, 分别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内容, 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 也可以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布置弹性作业。这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平等接受课堂教育的权利, 进行个性化学习。

小班教学为语言练习和实践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场所。小班教学由于其人数少的优势, 给每位同学练习对话, 展示活动充足的时间和平台。同时, 教师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经历改正和点评每一位学生的英语, 对提高英语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小班教学也给教师批改作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方面, 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另一方面, 教师有了足够的时间认真批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 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和建议。

总之, 小班教学是适用于英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在小班授课制下, 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热情有了释放的平台, 有利于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3. 小班授课制下的英语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班授课制为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同时, 实施小班英语教学也给各大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小班教学, 高校要保证师资的充足, 教室以及多媒体教室的供给, 同时在教师课时费上给予补贴, 确保小班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同时, 公共外语教研室及教师要在选取教材上多下功夫, 针对不同基础的班级选用不同的教材, 保证小班教学获得理想的成果。

“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终极目的, 就是要让每一个愿意接受英语教育的学生, 都能够在既定的公共英语教学设置下, 有效形成和提升与自己英语学习能力基础相适应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刘黛琳, 张剑宇, 77) 。小班授课制为每个学生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创造了条件, 是适合英语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授课方法, 是每一个高等院校都应尝试并进行恰当的推广的授课方法。

参考文献

[1]刘黛琳, 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 2009, 6 (6) .

[2]钱翠玉.“合班”授课形式下的“两课”教学改革初探[J].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27) .

3.美国小班制教改实验的启示 篇三

在各种教育改革方案中,降低每个老师所负责的学生数目是既简单、又受各方欢迎的方案。于是,小班制成为教育学者的研究题目和美国教改最热门的话题。美国联邦政府和20多个州的政府都已经将降低班级人数定为教育政策,在过去几年中,也已经投入或编列了数十亿美元的经费在里面。同时,加拿大、澳洲以及英国的教育界,也都大声疾呼应该缩减班级规模,甚至连日本也加入小班制改革的行列。

美国小班制的利与弊

一般的观点认为,小班制有利也有弊,似乎弊在眼前,利在长远。一个显而易见的缺点是,要花很多钱,需要更多的教师、教室和各种教学设施。相比之下,其它教育改革方案的花费,如举办教师测验,或提高教师薪金以吸引优秀人才等。就要节省得多。有利的方面是如果小班制确实奏效,将创造出庞大的经济效益。除了受教育者教育水准提高之外,也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小班制减少了每班学生人数后,似乎班上不会那么吵,学生也不会作怪。因此老师有时间专注于教学,并且激发学生创意——例如让学生分组作专题研究等。在较小的班级上,老师也有余力个别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此外,在小班里,老师也能鼓励学生讨论,指定更多需要完成的作业,同时更仔细的检查学生作业。换句话说,小班制能不能发挥效益,有很大部分要看老师能不能改变教学方式,以充分利用小班制的好处。最后,有些分析家相信:低年级学生在小班中较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出较高的自尊心,而且他们从小班中得到的好处可以维持很多年,即使学生后来回到一般的班级上课,都不会改变。但是,这些理由并没有任何调查统计数据给予支持。

研究人员分析班级大小的影响时,其中一个方法是数据分析。例如美国教育部保存的记录分析的结果显示,从1969-1997年,美国公私立小学的每名教师相对的学生从25.1下降为183,降幅高达27%。美国中学的教师与学生比例也同样下降了,从197下降为14。然而,在学生与教师比例急遽下滑的同时,学生的学业成绩却没有太大进步。美国教育发展评估机构每年举行一系列的测验,是美国唯一的全国性学科能力指标(包括阅读、数学、科学和其它科目)。他们的统计显示,这段期间内,美国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准并没有大幅或持续提高。某些年龄阶层或某些科目。例如17岁学生的科学能力甚至还稍稍退步了。

迄今为止,针对小班制所作过的研究中,规模最大、最具决定性的是八十年代末期在美国田纳西州进行的研究,也因为大家对小班制兴趣高涨,研究资料一再被拿出来重新分析;同时,包括加州的教改计划,和在威斯康辛进行的小规模小班制计划。也提供了新的分析数据。在立法机构能根据教育和经济考虑而制定出合理的教育政策之前,研究人员必须先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小班制真能改善学生的表现吗?如果可以,小班制对几年级的学生最有帮助?哪一类学生能从小班制中获得最大效益々最重要的是,小班制的效益到底有多大?而下面的研究结果和分析提供了一些答案。

美国小班制教改实验内容

研究结果是不是意味着班级的大小不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呢?似乎又不尽然。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学者都不太重视这些数字。例如,许多学校不只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也尽力降低辍学率。在这段期间内,美国16-24岁的学生辍学率从原来的15%下降到11%。由于辍学生多半是成绩最差的学生,因此辍学率下滑之后,高年级生的测验平均成绩很可能也被拉下来了。

不考虑这些数据的另外一个理由,和作这类研究所遇到的困难直接相关。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非常多,很难单独探讨改变班级大小所带来的影响。最理想的状况是,美国学生全都来自于富裕家庭,双亲都受过高等教育。也都说英文,而且十分关心小孩的教育;教师也都很有创意,而且精通所教的科目;学校里图书馆、计算机和其它设备一应俱全。

但是,实际的状况却是,1995年美国学生中只有68%家里双亲俱全,1970年的比例则还有85%。不太会说英语的学童比例则从1979年的28%上升为1995年的5.1%。来自贫户的学童比例从1970年的14.9%上升为1995年的20.2%。不过,也有好消息:在这段期间内,家长的平均教育程度上升了一点点,教师水准和平均教学经验也都提高了。

最重要的是,由于人口结构的转变,很难单独衡量学生/教师比例下降所带来的影响。设计完善的实验通常以随机方式分派教师和学生到不同的班级,同时以大量取样来消除其它因素的干扰。过去35年来,美国有几百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资料分析以班级大小作为研究主题,大多数的研究都找到了证据,显示小班制确实能够嘉惠学子,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童和在课业上发挥不出应有水准的学童获益最多。不幸的是,这些研究多半设计得很糟糕,编班的时候根本没办法做到随机分配;还有许多研究不是为期太短,就是样本数太少。也很少能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单独评估小班制的影响。

但是最著名的田纳西州的研究是个例外,也因而被杰出的哈佛统计学者莫斯代勒称之为“美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实验”。这个研究计划名叫“学生教师成就比”{简称STAR计划),是由田纳西州政府拨款1200万美元所进行的示范计划。参加实验的学校把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随机编入三种不同的班级,这三种班级是:13-17个学生的小班,22-26个学生的普通班,或同样是普通班,但是班上除了教师之外,还有一位教师助理。他们让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都上同一种班级,到了四年级才全部改上普通班。为了确保教学品质不会有所差异。他们也以随机方式分派教师教普通班或小班。但受过小班教学训练的老师很少,而且也没有改用新教材。第一年有46个学区、70所学校参加实验计划,分别有超过1900个学生编入了128个小班,2300个学生编入101个普通班,还有2200个学生编入有教师助理的99个普通班。

美国小班制教改实验的结果

四年后研究计划结束的时候,参与的学生总人数从6400增加到了12000。1989年,STAR计划结束,研究人员开始分析结果。大家得到的共识并不多,其中之一是,有没有教师助理,不会影响学生表现。而关于学生需要在小班中待多久才能得到小班教学的好处,小班教学的成效到底有多大,以及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明显看出小班制的效果,都没有共识;换句话说,他们对于影响决策的重要议题,并未能达成共识。

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的芬恩和东密西根大学的阿基利斯则发现了小班教学的许多好处。根据芬恩的计算,小班学生的表现胜过普通班学生五分之一个标准差,而且在小学一年级之前,就开始显现差异。更棒的是,即使学生回到普通班上课,仍然可以保持这样的优势,一直到他们升上较高年级。

那么,五分之一个标准差究竟代表了多大的差异?假定你有两个幼儿园学生,两个人在统计上都足以代表一般学生,都在50%等级左右。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学生成绩比他们好,另一半比他们差。如果你把其中一个学生分到小班,另外一个学生分到普通班。一年后。上小班的学生成绩会变成第58位百分位数值,换句话说,他的成绩胜过将近六成的同学,而读普通班的学生还是只胜过一半的同学。芬恩和阿基利斯也发现,在少数族群学生身上,小班教学的成效尤其显着:黑人和拉丁裔学童成绩进步了五分之二到五分之三个标准差。从政策的观点来看,这个发现很有意义,因为在美国,少数族群的测验成绩通常落后一般美国人一个标准差。

4.小班制教学成果 篇四

教学心得总结1

今日,我给孩子们示范讲解五角星的折法,孩子们课专心听着。示范结束后,我要求大家自我试一试,折一折。可王洁莹一拿到纸,就叫了起来:“|教师,我不会做。”之后就把纸给了旁边的小朋友。我走了过去,笑着说:“不会吧,我看你刚才听的很仔细的,大胆点,试试看,教师再帮忙。”她动手了,可还是没有象其他孩子那样肯自我独立地去思考,总想依靠教师来帮忙…孩子专心、进取动脑、动手都是教师和家长所期盼的,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良好学习习惯,它是一个人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仅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习惯,才能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进取性和主动性;才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本事,使孩子终生受益。作为幼儿园,最基础的教学,从小培养好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显的尤为重要。所以,我们教师在关注孩子的差别的同时,更要细心的观察到孩子的各种学习习惯,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经过多种方法,有效的引导孩子,慢慢地朝着良好习惯方向发展。

教学心得总结2

这天上午我组织幼儿上了一节游戏课,“抢椅子”的游戏,在游戏中我讲解了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在第一轮“抢椅子”游戏戏中,我请了十个小朋友为一组。游戏中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充分的反应了出来。第一次铃声停后李子玉被淘汰了,之后第二次第三次,可是在第五次问题来了铃声停后李俊瑶和崔新坤同时抢到了一把椅子。这时他们两个又同时站起来让座了最终李俊瑶留下来。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两位为了一个玩具差点吵起来。这是怎样啦?事后我问崔新坤这天怎样不争了呢。他的回答好让我欣慰。教师你不是说小朋友间要互相帮忙、互相谦让。是的,我们在平时活动中就是让幼儿懂得大家在一齐关心、爱护、帮忙谦让,世界才是七彩的,生活是完美的,丰富多彩。

教学心得总结3

体育游戏时间,我正和孩子做“网小鱼”的游戏。孩子们扮成小鱼围着我欢乐的游来游去。可是我发现仅有娇娇一个人坐在自我的位置上看着我和小朋友游戏。

娇娇是我们班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她胆子比较小,做事比较慢,对人不信任,总是拿着某种物品作为自我的依恋物。看得出来她也想参加我们的游戏,可是又不敢参与进去。尽管我不停的鼓励她游戏,她还是不愿意。怎样办呢?我想再多等她一会,看看她的表现。我边和小朋友游戏边关注着她。当我唱到“一会上一会下,好像欢乐的小朋友”故意走到她身边和她亲近亲近、和她抱一抱、对她笑一笑。孩子们也模仿我的动作,相互拥抱。娇娇被我们的气氛感染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游戏,在我的邀请下,她最终迈出了第一步和我们一齐游戏。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抱一抱、笑一笑是让他们接纳别人最好的方式。何况和教师的交往才短短的几个星期。活动时她不愿意参加,我没有强求她。因为孩子的适应有快有慢。让她有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最终用自然亲密的动作打动她,让她参与游戏,让她迈出勇敢的第一步。看着她的提高,我也感到无比的欣慰。

教学心得总结4

幼儿园教学与中小学教学不一样,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幼儿又个性好动,坐不住,如果单纯的言语说教,幼儿很容易就失去兴趣,注意力转移,教学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便把幼儿的好动与教师的教学相结合,使原本相矛盾的两件事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无论是常识教学、故事教学、还是儿歌以及歌曲教学,我们都根据教学资料编排相应的动作,一句一个动作,边做动作边进行教学,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代表了一个资料,幼儿学习用心性空前高涨,在手舞足蹈当中不知不觉的掌握学习资料。

幼儿园教学不拘模式,很多事情只要找准了切入点,就能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心得总结5

甜甜是一个比较异常的女孩,不愿与小朋友交往,也不愿与教师交流;更不愿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

午时,孩子在区域角内活动,甜甜也不看小朋友玩,只静静地坐在自我的位置上,于是我走过去:“甜甜跟小朋友一齐去玩呀。”她摇摇头。你看小朋友玩的多开心呀,你也去吧!我继续努力劝说她。可她还是不愿。来,跟教师一齐过去玩,我拉着甜甜想让她进入活动,可还没走几步,她就哭起来,嘴里说:“我不要玩,我不要玩。”

5.走班制教师教学总结 篇五

一.关于走学制。5个班级250个学生同时上课,9个教学模块同时开放,让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自由选择所喜欢的模块。这是非常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础,而不是以应试为目的。同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只能被动的接受学校所安排的课程。另外,选择自己想学的模块,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

想以前的美术教学中,很多学校大多采取一刀切的应试教学模式。只要是高考科目,不管你喜欢与否,都要强制性的统一上课学习,而非高考科目,学校一律不会安排课时。另外还有一部分学校,以前从来没有开过美术课,但在3+1高考模式的要求下,不得不开设美术课了。于是,它们就不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律硬性规定只开《美术鉴赏》课,或者把《美术鉴赏》作为必学模块,另外再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开设两个模块进行美术教学。比如在九个模块中只选择《美术鉴赏》、《绘画》和《书法》,而《雕塑》、《设计》、《篆刻》、《摄影》等其他六个模块根本不会涉及。这样就出现好多学生想学某一模块而不能学,不想学〔或者已经学得很好没必要学〕某一模块而必须去学的现象。这其实是对学生学习其他模块权力的一种无形剥夺,也是对学生学习时间的一种浪费。作为我们学校,其实校领导一直都非常响应国家美术新课改的各项政策,并积极对学校的美术教学模式进行相应改革。自去年起,学校就配备专任美术老师开设开全了美术的所有模块。只是,我个人觉得不足的是,学校仍然沿用固定班级教学模式,学生也不能像走学制模式那样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一律都要学习这9个模块。其实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要想让所有的学生同时都把这9个模块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对学生来说,无形中又是一个学习负担的加重,而不是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恰恰又是与素质教育的本质相违背的。因此,我觉得从学生的利益这方面来考虑,实施走学制是很有必要的。

二.关于工作室制。一个模块配备一个或几个专用工作室,配齐所有学科所需设施、物品,由专业技术老师任课并做主导,学生进行自展位搭建——景桥会展专业展台设计搭建商广告 展位搭建,展台设计,进口博览会指定搭建商,拥有独立制作车间,施工队伍,严格控制 查看详情 >由选择,学校适当控制学生流量。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先进、非常有创意的教学模式。这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尤其是对老师是他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成为可能。首先,这种工作室制是对学生能更好的学习、老师能更好的教学的一种物质保证。其实,应试教育下,连这些基本的物质教学条件都是没有保证的(当然,这还应该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有很大关系的)。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现在虽然已开全了美术课程的九个模块,可是这九个模块的教学几乎都是只以理论课的形式出现的,根本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因为只是由我们的教学条件决定的,我们没有相应的场地与设施。一个学期下来,书法课和绘画课都已结束,而大部分学生却还未曾拿过一次毛笔、画过一幅作品。在上课时,老师只能傻傻地站在讲台上讲、说,学生也只能以耳朵听、眼睛看,对于一些技法性的东西,学生仅能凭借老师的描述在头脑中想象着完成,而根本无法实际操作。试想,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怎么可能会学好呢。其次,这种工作室模式也是学校对其师资力量的一种合理搭配与有效利用。为老师能更好的展现发挥其潜能提供了可能,也为老师能更好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平台。可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新课改之前,很多学校都没有或者很少有美术老师,课改之后才陆续的增加或招聘了一些老师,仍然数量不足,出现美术师资力量整匮乏问题。由于这种师资的短缺。学校根本无法实行工作室制。学校不得不让一个老师同时兼顾两个或几个模块教学。

其实每个老师也并不是万能的,对于他自己本专业之外的东西,他有时甚至还不如一个素质全面的学生懂得多,那他又如何能胜任这个模块的教学呢?

就拿我自己当个例子吧,我在大学是搞油画专业,对别的专业很少涉及。但是由于美术老师太少,学校选择实行包班制。也就是说,三年中一个老师要教这个班级的所有美术模块,这样就要求一个老师不得不对这九个模块都要进行教学研究。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吃力地,尤其是关于自己本专业之外的东西。虽然我也能靠每天翻阅大量的资料,请教相关的专业老师来积累一些东西,来慢慢提高自己,虽然我也能在上非自己专业的模块时非常的认真与卖力,可是教学效果仍然并不是特别理想。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对那些非专业的东西并不精通。相信就是再优秀的老师,如果让他同时教好这9个模块,那也是不可能的。美术教师工作室制,就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的每一个工作室都配备了该模块里相关的最精英的技术老师。他们的老师能教他能教的、能教他会教的、能教他懂教,老师的积极性与热情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他们教学成绩还愁搞不去吗。

6.德国双元制学习(教学大纲) 篇六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设备、教学条件六个教学环节上适应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德国工业化是当今世界高度发达的国家,其职业教育举世闻名,在职业教育领域有许多理念和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作为广州市技工教育工作者的一员并通过参加德国双元制高级研修班培训后,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经验有一点认识,下面介绍德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人才的概念

人才培养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首先人才的概念是什么?可能有几个答案,因为它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飞机的某个零件,由于质量的偏差可能导致难以估量的后果,甚至发生机毁人亡。制造这个小小零件的可能就是个车工,一位普通工人。从制造零件的角度讲,飞机的总工程师或设计师可能不如这个工人,因为他们是脑力劳动者,动手的机会不多,操纵机器的能力显然不可与一线工人同日而语。那么制造或安装这些零件的技术工人算不算人才呢?答案应当是肯定的。但在不同国度或人群中,答案似乎又有所差别。有的人或有的国家,将人尽其才称为人才。德国将人能够尽其才视为人才。所以德国重视社会环境,重视儿童的成长和各种不同的教育。正是德国重视普通人和个体人的成长,才造就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从而让德国制造蜚声海内外,创造一个又一个经济腾飞的奇迹,让世人对德国刮目相看。

德国公开谈论人才的不多,更多的是议论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即人力资源开发。人是有潜能的,巨大的潜能一旦挖掘出来,社会可能就多了个人才。潜能遭埋没、受歧视,又有可能走向反面,成为社会的负担或炸弹。德国大企业或跨国公司一般都设有人才开发部。它的职能有两项。一是培训员工,二是让各种不同素质的人找到合适的岗位。二者的共同点在于,满足本公司各部门对人素质的要求。这里的素质指的是知识和技能,既包括一线的产业工人,也包括那些工程师或设计师等专门人才。德国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宽厚的土壤与条件。对人才的重视不仅体现在高端技术人员、专家学者和业务骨干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过着体面的生活,还表现在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上。这种培养和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或是人生命的整个过程,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正是这种尊重和贯穿一生的教育以及广义的人才观念,把德国打造成为拥有强大创新能力的国家。德国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条是小学--文理中学--大学,这是一条直接升学的道路,主要培养从事科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研究人员;另一条途径是小学--普通中学或实科中学--职业学校,这是一条直接就业的道路。小学生上完四年级后就要被分流,根据每个人的综合情况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尤其是作为学徒,或者说某些专门职业的培训,开始学习的时间越早就越能够更好地掌握技巧。

二、教学大纲

德国双元制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体现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高度融合、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与政府的深度合作,关注学生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大纲有两类,针对企业的培训条例和培训框架计划,针对职业学校的教学大纲。根据Bernhard Bleiber先生介绍,这两类的教学大纲是由不同的两个机构完成,分别是联邦层面的鉴定人和各州的教学大纲委员会。

1、企业的培训条例和培训框架计划的开发

企业的培训条例和培训框架计划,是联邦层面的鉴定人组织开发的,联邦层面的鉴定人由实训教师代表、雇主协会代表、工会代表、联邦政府代表组成。联邦层面的鉴定人开发企业培训条例和培训框架计划时,站在整个德国的高度,兼顾行业内各企业的需求,适用与行业内全国的企业人才需求。同一个专业的企业培训条例和培训框架计划,在全国是统一的。

联邦层面鉴定人开发完成的培训条例一般包含职业名称、培训年限、培训结构、培训目标、培训规范要求、总体培训计划说明、培训计划等内容。

2、职业学校教学大纲的开发

职业学校的教学大纲有教学大纲委员会开发。教学大纲委员会以州为单位,各自组建,主要是各个州的职业学校的代表组成。职业学校的教学大纲,州内统一,州与州之间可能会存在不同。职业学校的专业核心课程都是学习领域课程,其教学大纲描述采用学习领域课程课程方案模式进行编写。职业学校的教学大纲一般包括前言描述、职业学校的职责/功能、教学原则、相关评论、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计划、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等内容。

表1:自动化工程师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计划

表2:自动化工程师第一个学习领域课程电气系统分析和功能检查

3、联邦层面的鉴定人和教学大纲委员会的协调

联邦层面的鉴定人和各州的教学大纲委员会隶属联邦职教所,是在一个新的职业/专业被提出,并被联邦职教所组织雇主代表、协会代表、实训教师、工会代表、教师代表等人员论证通过后,联邦职教所组织建立的。在企业培训条例、培训框架计划和学校教学大纲开发过程中,两个机构经常交流,交换意见,确保企业培训条例、培训框架计划和学校教学大纲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和实施的协调性。

三、根据企业的市场需求方向的课程体系开发 1.课程的类型:理论课与实训课。

双元制模式下的课程总体上可分两类,理论课与实训课。实训课主要在企业内进行;理论课则主要在学校中进行。但这不是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企业实训除了在实训车间、培训岗位进行的训练之外,也包括在实训指导教室为学生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在学校,除了理论教室、实验室之外,还有作为理论教学补充的实训车间。企业内的实训教师在企业内上实训指导课时,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加以补充;学校的教师则将那些在企业实训车间无法学到的技能,在学校实验室或实训演示车间内向学生演示。

2.课程的建设的依据

两个主管部门——联邦政府与州文教部单位。

企业的职业培训由联邦政府主管,必须严格按照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实行大纲)进行,该条例由联邦教育与科学部制定。职业学校的教学则由各州的文教部分管,以由各州文教部部长联席会议制定的《理论教学大纲》为指导性文件。

两种法律依据——职业教育法与学校法

企业培训绝大多数在私营企业里进行,建立在民法性质的培训合同的基础上;而职业学校大多是公立的,建立在公法标准的基础上,学校职业培训是按公共教育法进行的。企业与职业学校的培训分属两个不同的法律范畴。

2.课程开发的流程

1)从职业行为体系到学校学习环境

根据企业的工作情况,确认与描述工作过程,到将工作过程总结为行为领域,然后按照教学大纲和教育法标准来设计构建教案,兼顾客观条件,按照教学方法和准则来实施教学。

2)实践课程的设计

根据就业体系的职业行为系统化获取和分析确定工作任务,绘制职业工作程序,由工作程序思考教学方法,得出培训任务,培训任务是培养职业行动能力,包括基本知识、行为知识、意愿知识;通过职业行动与专业知识的内容比较宏观层面课程大纲,得出学习实践领域,经过教学法改进行动领域任务的目标与内容;因各州地区性和学校的情况问题,在实践领域的教学法和方法设计目标、内容、方法、组织等,通过教研组描述和设计出真实的实践场景并塑造典型行动场景;由任课教师做出课程的计划和准备,其中实践场景取决于实际教学条件,最终达到职业行动能力。

四、以企业为主导,职校为辅导共同紧密执行课程实施

德国职业学校课程任务是,从专业理论方面来促进和补充企业中的培训。德国强调教学质量,学生在企业的职业技术培训,由企业义务完成,企业要保证培训质量,学生也要遵守制度和认真学习。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既为学生学握必要的职业训练和做好就业准备提供了条件,又可以把在工作岗位上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反馈给学生,使学校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尽管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同,但都是培养各种技术人才及生产工人的,而不是理论工作者或科研人员。技术人才和生产工人都要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活动,因此必须具备实际的动手能力,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

1、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职业培训教材的特色

“双元制”的学校教育与工厂实训的课时比例一般为2:3,因此理论课的课程设置精而实用,实训课的课程设置主要针对工厂、行业的需要,目的性很强。课程设置是依据联邦主管专业部会同联邦教育部对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而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和相应的指导培训企业教学的《培训框架计划》,以及指导学校教学的《框架教学计划》,每个州在课程设置上会有所不同

2、以企业为主导的实训教学

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的学生实训都是在企业进行的(学校也有实训设备)。德国约有4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中的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进入各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而他们的企业培训,则又分为企业内培训和跨企业培训。企业内培训可分为五大类,一是工业教学车间培训,这是企业内培训中质量最高的培训,多数在主要或大型企业中进行,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分离。二是非系统的工业培训,主要在中小型企业中进行。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密切,大都在生产车间进行。三是传统的手工艺培训,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最密切,教学全在生产现场进行。四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系统培训,通常由大企业或行政机关负责,其主要特征是把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或行政机关的实践培训联系起来;增加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比重。五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非系统培训,主要在中小型企业和办公室进行,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跨企业培训是由若干个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培训,也有一些地方当局参加的,一些职业学校的教学车间也用于跨企业的培训。跨企业培训在各职业领域中的分布很广,而且占有一定的比重。一般也只是用于全日制学生实习和让学生对理论课内容进行验证以及配合项目教学。

3、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多样性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组织教学,突出在一线岗位从事现场和实际的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是多样化的,专业理论课教学通常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根据需要选择网络和教学方法;专业实践课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分组有分组的方法和要求,决不能随意去分。严格限定学生人数,一般班级人数不得超过30人,小组不得超过8人,一般为3~5人。每周上课两天,共80~120学时,剩余的时间,回工厂实习。

4、项目取向教学方法的应用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让不同课程的内容在一个教学项目中体现出来,有时又称为跨专业的课程。为了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习惯于一种完整的方式,教学中提出问题在解答时必须要用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德国教师的教学不是单纯的通过教学而教学,他们大多选用一定的载体。例如在自动化机械师的机械加工教学中他们选用了汽车模型作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编制汽车模型的车削加工程序,掌握编制的基本方法、各种指令及代码的使用、加工工艺方案的选择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加工汽车模型带回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很好。在制作汽车模型的过程中传授加工工艺知识和工业经济学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市场调查,了解材料价格、机床成本、人工工资等,从而计算加工汽车模型的成本和在市场上应设定的售价,如果成本太高,那么就将着手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能降低成本。从而让受训生除了学到专业能力之外,还学习到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和方法能力。

五、合用、够用、好用、实用的职教设备

教育装备配置注重合用、够用、好用、实用,德国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地点在两处:学校和企业。但无论在何处,设备设施配置均遵循合用、够用的原则,强调物尽其用,不追求高配置、高价值。

1、综合和基础性

在考察时,我们发现学生实操的工位设备很简洁,但都是系统化操作的设备。这就是德国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要完成职业任务,需掌握基本方法、各种工具的使用、选择生产工艺、实施最有代表性操作等能力。因此,学校的实训车间基本上在80平方米左右,但装备的配置十分齐全。如金属切削实训车间,设备从钳工工作台到数控机床应有尽有,可以满足学生各种技能操作的需要。在德国职教院校的实训车间,无论多先进的教学设备,旁边还是有这些设备的发展过程实物和宣图,这样的设计能让学员很多地去理解和加深记忆。

2、直观性

在汽修实训室,汽车发动机的剖面镶嵌在实训面板上,进气压力、节气门位置等传感器一目了然。教师可以根据汽车运行中各种工况信息,设置相应故障,学生可以在实物上查找、排除各类故障。相比之下,国内大多数职教院校的实训室里,只是围着发动机,听教师比划,想象传感器在发动机内部的位置及单一的排故方法。与德国汽修专业实训的“故障设置多样性、排故方法多元化”方法相比,国内的实训设备和内容还是有距离的。

3、人本化

首先,实训场所重视人的需求,环保、安全处处可见。如电工安装设备,操作者是站在一款黑色的橡胶垫子上,既减轻人长期站立操作的疲劳又提供绝缘保护。在许多地方我们都发现类似的小设计,为满足劳动者的安全、体格、心理的需要而创设最舒适的作业环境,以人为本的理念生根落地。其次,实训场所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体现人文关怀。我们在参观柏林马克思陶特高级职业培训中心时,遇见一位听力障碍的学员,有专门的手语翻译老师,跟着这学员一起学习,德国职业教育还承担着特殊人群的培训任务,残疾人除了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外,还在心理医疗室、护理室、物理疗法室等处接受康复治疗,经培训后,凭着过硬的技能,都能找到适合的工作,且与同岗位的技术人员同工同酬。

4、信息化与装备的结合

在柏林布兰登堡产业促进中心培训教室,我们看到了智能家居仿真实训装置。它包括一台操作仪、一台计算机、一盒五彩的智能家居控制面板,电脑、仪器、面板纸一连接,学生通过编程、安装、调试,智能家居的各种控制功能在一模拟小屋上得以实现。例如智能化灯光控制——小屋灯亮了,欢迎主人回家;换一张面板纸,智能家居控制——窗帘拉上,晚餐开始了。

信息化与装备的结合,使枯燥的实训有趣、生动起来。德国的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幻灯投影、电脑、示教板、模型等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易于理解和加深印象,提高课堂的效率。他们不强调媒体的现代化,但非常注重媒体的正确合理使用。

五、反思与建议

1、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在政府/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统筹,建立市级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完善各专业教学大纲。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得以有效实施,因为德国的联邦职教法对行业协会、企业、职业学校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企业培训条例和培训框架计划、职业学校教学大纲的开发更是得到了企业行业的大力支持,保障了企业培训条例和培训框架计划、职业学校教学大纲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人才有效培养的前提之一。结合目前广州市技工教育实际情况,建议局/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局技管处站在广州市专业建设的高度,加强与行业协会的沟通,组建包括局代表、行业协会代表、行业典型企业代表、职业学校教师代表在内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完善各专业教学大纲,明确企业的教学内容和学校的教学内容。

2、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建立学校与行业的工学交替协调机制,推进工学交替教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工学交替进行的教育、是企业和学校开展的教学,是企业培训条例和培训框架计划、职业学校教学大纲得以有效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目前广州市技工教育实际情况,和广州市的产业特点,建议局/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局技管处统筹个技工学校建立学校与行业的工学交替协调机制,明确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职责,每年的6月和12月召开协调会,协商下学期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安排。

3、试点运行有广州市特色双元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协调的事情一定很多,短时间大范围推广难度较大,结合目前广州市技工教育实际情况,建议局/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局技管处遴选条件较成熟的学校和专业,试点运行有广州市特色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后续的大范围地运行广州市双元制职业教育积累经验。

5、我们发现德国职教的实训设备基本上是教师自制。若定制设备,也是专业教师提需求,企业制造;若定型设备,则可添加模块。德国教师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强,智慧的双手,使实训设备研究开发贴近教学,充满活力。实训室的管理并不需要专门人员来负责,而是由任课教师兼职管理,学校予以工作量补贴。其主要原因,也在于德国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都比较强。

7.小班制教学成果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培训学员均来自我院各临床科室, 要求中级以上职称或大专以上学历, 临床工作5年以上, 由本人报名, 经护理部选拔确定。正式学员共88人, 年龄26~45岁, 平均年龄35.4岁。参加师资培训学员一般情况见表1。

1.2 方法

1.2.1 培训目标

经培训后, 通过专家考核评审, 能承担临床护理教学工作, 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护理专业临床教学师资合格证”, 作为临床教学的准入资格。

1.2.2 培训理念

突出“教你去教而不是去做”“你怎么教比你教什么更重要”的培训理念。

1.2.3 培训模式

每班20人左右, 集中安排在2天内进行培训, 整个过程严格控制时间, 紧扣主题。第一阶段为教学相关内容及技巧, 包括如何提问、反馈、准备演讲及使用不同授课方式等内容, 使学员了解基本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第二阶段为实践技能培训, 指导教师先对学员进行讲座、小组讨论、教授技能、场景演练4个环节基本技能及程序讲解和示范, 然后对各环节进行实训, 充分运用“四步骤”培训法, 轮流主持负责, 人人参与互动, 通过自评、互评及指导教师总结反馈, 达到掌握教学基本技能的目的。第三阶段采取角色转换方式, 由每位学员完成担任教师进行小讲课、组织小组讨论、教授技能和场景演练4个方面的训练和考核。

1.3 评价指标

1.3.1 学员对培训课程进行评价

培训结束后围绕课程内容、培训形式、效果及需改进的方面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88份, 回收有效问卷88份。

1.3.2 学员总体满意度

评价项目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全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在相应空格内打钩。

1.3.3 学员学习效果评价

分别于培训前、后以相同内容对其进行测试, 对比测试合格率。教师对学员小讲课、教授技能、组织小组讨论、场景演练4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1.3.4 学员临床教学情况评价

对于参加师资培训考核合格的学员, 在其开展临床护理教学一年后, 自编问卷, 调查全院临床护士对其的评价。共发放问卷403份, 收回366份, 其中有效问卷343份, 分析学员培训前后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学员对培训课程的评价

调查显示, 学员普遍认为师资培训非常必要, 对自己工作和自身素质提高非常重要, 具体评价见表2。

2.2 学员对培训总体满意度

结果显示, 有82人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满意, 总体满意度达93.18%, 认为在教学理论及能力方面有较大进步和提高, 无不满意学员。具体见表3。

2.3 学员学习效果评价

分别于培训前、后以相同内容对学员进行测试, 60分为合格, 培训前测试合格率为45.00%, 培训后为100.00%。针对小讲课、教授技能、组织小组讨论、场景演练4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成绩最低88.50分, 最高95.75分, 平均91.50分。开展小讲课时, 学员全部自制多媒体课件授课, 充分运用示教工具以及临床病例和图片, 90.00%的学员采用病例讨论教学法, 较好地发挥了其临床护理教师的优势, 达到了培训效果。

2.4 学员临床教学情况评价 (见表4)

注:n=343

3 讨论

(1) 小班制三段式培训模式适应了现代护理教育需求和临床护理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3]。由于历史原因, 目前各医院临床护理师资队伍总体素质较低, 高年资骨干护士虽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但学历普遍偏低, 理论知识匮乏, 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能力较弱。他们一般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能力培训, 教学理论、实践不足,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其教学水平。当他们履行教师职责时, 呈现出明显的知识和能力不足[2]。而高学历护理人员大多毕业时间不长, 临床经验相对缺乏, 虽然理论方面占优势, 但也影响临床培训效果。所以, 对临床带教教师总体素质进行培训刻不容缓。一方面医院积极争取外出进修、培训机会, 帮助临床带教教师更新知识、开阔视野, 激发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医院管理者要创造机会并适当增加压力, 多方面培养其教学能力[4]。因此, 要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关键是培养高素质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临床护理教师[3]。

(2) 该培训模式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创新性等特点, 避免了传统培训模式的封闭性、单一性、被动性。传统的护理培训以集中讲座、示范观摩及师带徒粗放式培训模式为主[5], 护理师资能力不够, 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系统性, 培训方法机械单一, 教师照本宣科, 缺乏技巧, 多为单方面讲解或演示, 且一次培训人员过多, 学员只是观摩者, 不能主动参与和亲自实践, 缺乏对系统理论及操作重点环节的深刻理解与理性认识, 不能将其转变为实际能力。培训缺乏吸引力, 致使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 不能达到预期临床教学效果。此次师资培训采用讲座、教授技能、小组讨论、场景演练多种方式, 具体包括讲座时的提问、反馈技巧, 教授技能时的“四步骤”法, 小组讨论时组内互动和头脑风暴, 场景演练时的案例真实化, 切实考查和训练了学员的综合能力、心理素质及相互协作能力, 实现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目标。培训学员的“教学者”身份, 使其在参加培训活动时对教学实践具有了更多的热情。这也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 要以学员为中心, 运用灵活直观的教学手段, 加强信息交流与反馈。

(3) 该培训内容针对性强, 学员少、时间短、效率高, 提高了培训效果。有针对性地安排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 也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制作幻灯片等教学能力培训, 既有补充又有转型, 补充所缺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适应了临床护理人员自身发展需要。考虑到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繁忙, 难以长时间脱产进修学习, 故利用两天时间让更多临床护士有机会参加培训, 且不影响临床护理工作。每班设置20人左右, 保证各环节人人参与, 便于师生交流互动, 提高教学效果。

(4) 评价方法实用性强, 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该培训采用小讲课、教授技能、小组讨论、场景演练方式, 学员表示在许多方面均有很大收获。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中都融入过程评价, 学员试讲或操作完毕后先进行自我评价, 其他学员再对其进行评价, 分别提出优点和不足, 教师进行总结。特别在教授技能方面设计了“四步骤”培训模式, 使学员在学中做、做中学, 通过做来评价学得如何、教得如何, 使教与学、学与做、评教与评学相结合, 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帮助学员准确掌握知识技能, 有效提高其教学能力。

该培训不仅提高了临床师资教学能力, 还使其开阔了眼界, 拓展了思维, 转变了观念, 更新了理念。这样既有利于突出护理特色, 保持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 也有利于理论与实践互补, 培养护士综合能力。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师资培训效果, 以期提高护理师资总体素质。方法 采用小班制三段式专题培训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师资培训, 围绕教学形式、方法、步骤及基本技巧等进行理论授课和实践培训。结果 学员总体满意度达93.18%, 相关知识测试合格率从培训前的45.00%提高到100.00%, 综合考核成绩平均为91.50分。结论 小班制三段式专题培训模式有利于临床护理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的提高, 对提高全院护士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小班制三段式专题培训,师资培训

参考文献

[1]马玉侠.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当代护士 (中旬) , 2011 (10) :7-8.

[2]王艳梅, 李小寒.本专科护生对临床护理教师行为的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 :59-60.

[3]李惠萍, 王维利, 周利华.临床护理师资培训方法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2C) :7-8.

[4]侯桂玲.本院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 (下旬) , 2010 (5) :194-195.

8.“双元制”试点班教学实践探讨 篇八

一、教学方面

1,严格按照《汽车机电工》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对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既是引进,但又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必须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在吸收德国“双元制”精华的同时,根据其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一套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双元制”试点班的教学计划。实用、实效是计划的原则,实践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理论教学就按需设置相应的课程。在课程安排上,坚持以文化课为基础、以专业课为主体、以实习操作为重点、以岗位合格为目标。每学期结合《汽车机电工》教学大纲要求除了安排18节《汽车构造与维修》课外,另外还开设了专业计算、专业制图、汽车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文写作、职业道德、公共礼仪、就业指导等课程。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坚持阶段性总结交流,对已有计划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

2,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理论与实习课时进行合理分配。

职业学校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为主,学生的技能训练是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重头戏。我们在专业课课时安排上注重灵活性。如第一学年我们试点班的学生对汽车构造还一无所知,为了提高学生对汽车结构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专业课理论与实习课时比例采取1:2,到第二、第三学年,由于学生在维修企业实习过。已具有一定实际维修经历,但维修厂的师傅一般只会做,而不会说,使学生知道了怎么做,但不清楚为什么。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后面的专业课中理论与实习课时比例采取1:1(有些理论性较强的项目则采取2:1)。

3,采取课堂、实习教室、实习企业“三点一线”的教学方法,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

“三点”即课堂、实习车间和实习企业。在课堂教学中解决了“应知”的问题,包括丰富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其目的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在实习车间中解决了“应会”。即掌握技能的问题,包括专业技能、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互相协作的能力等。在实习企业中解决技能的熟练问题。使这三“点”有机结合。相互贯通。“三点一线”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的一体化效应是显著的,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观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对双元制教学进行阶段性交流、总结。

我校现在“双元制”试点班有三个,每个年级一个班,每个班配专业教师两人(一个负责汽车机械、一个负责汽车电气)。这六位教师组成一个教研组,每两周召开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由参加全国“双元制”试点工作会议的老师传达会议精神,传授教学方法,大家互相交流教学心得、体会,把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来解决等。

5任课老师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参加各级各类的师资培训,在教学方法、新知识、新技术方面不断改进、不断充实自己。

我校自2004年6月合并以来,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中心,下大力气,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①大力支持、鼓励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和学历层次。②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资源,由教研组组织,积极开展校内师资培训。一是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二是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重点是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校外的专业培训。主要参加培训的项目有“双元制”教学师资培训、全国汽车维修专项认证培训、全国骨干教师培训、“四新”培训、赴德国专业师资培训等。

6,根据要求,认真组织试点班中间考试及毕业考试工作。

从2004年“双元制”教学试点至今,我校一共组织了4次中间考试和2次毕业考试。我们始终按照建设教育协会及德国专家的要求来认真组织考试,包括监考老师的安排、考试的时间、考试的内容及实习考试的工位等。考试成绩也是较为满意的。

二、校外实习方面

1,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企业按照《汽车机电工》实训大纲要求组织生产实习教学。

我校04级“双元制”班进厂实习之前,我们与维修企业的老总、维修技师开了一个校企合作恳谈会暨授牌仪式。会上我们向企业介绍“双元制”教学模式、试点班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等,根据《汽车机电工》实训大纲要求。让企业知道试点班学生在企业每个阶段的实习内容,并与维修企业签订“双元制”试点班校企合作协议,向维修技师颁发实习指导教师证书。

2,严格按照德国与建设教育协会要求,每一家企业实习学生不超过3人。

在学生实习安排上,我校严格按照德国与协会的要求,每一家企业实习学生不超过3人。现在三个试点班共有实习企业二十余家,我们04级联系了十一家企业,05级联系了十二家企业,06级下厂时04级或05级总有一个班在校学习,这样我们始终保证每家企业实习的学生不超过3人。

3,学生每天写实习日记,任课教师不定期下企业检查、了解情况。

试点班学生下企业实习之前,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写实习日记。在实习中,把自己每天所做的工作任务、实习时碰到的问题、收集的资料、实习心得体会等记人实习日记。实习日记是学生编写实习报告的主要资料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实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每天必须认真填写。

在学生下厂实习期间,要求任课教师不定期下企业巡视(规定每月至少一次),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态度、出勤情况、学习情况、实习日记完成情况,对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答疑,如发现有的应在企业中完成的工作任务而学生没有接触到,那我们就会把这部分内容放入我们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中。

三、学生管理方面

1,采取“末位淘汰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手段。并可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

试点班的学生是在新生中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他们大多数都能做到遵章守纪、刻苦学习、文明礼貌。但也有个别学生经常违纪,学习没兴趣,态度又不端正。为了保证试点班的教学质量,我们采取“末位淘汰制”,目的是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危机感、竞争性。方法是将总成绩最后一名的学生淘汰进入其他平行班级(总成绩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每学期淘汰一名。

9.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 篇九

1.基于任务引领的“室内设计工作室”制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室内设计工作室”课程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基本框架构建学习领域,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网络状分布的教学平台。以项目引导的个案教学为特征,具有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可选择性的特征。这种“工艺作坊”式的教学模式具有现场教学与创业教学特点,是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

2.室内设计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模式

通过项目化教学实践,使学生提高设计思维和动手能力,即运用所学知识,为商业空间设计良好的艺术形式,使之体现出完好的使用功能、审美性、促销性、美化性功能。室内设计实践教学分几种方式进行:

1、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虚拟性室内设计;

2、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进行对口设计;

3、主动出击,教师、学生主动联系厂家寻找实际课题;

4、开发性的实际课题,对时间项目进行设计参与;

5、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的投标设计活动。通过参观室内设计企业、室内行业展示会以及商场产品室内调研等形式,开拓学生视野,了解市场动态,把握室内设计潮流。3.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积极促进互动式教学模式

结合社会实践探索互动式室内设计教学方法。一方面,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渗透学科的前沿观念,不断调整设计内容,采用真题实作和主题设计等形式,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以显著提高。

通过室内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设计观念的语言表达,使师生在互动式教学中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

4、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1).现场教学

《室内设计》是和实际应用及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生的市场调研与实地考察,使之对室内设计有一个实际的感知,比如了解设计到施工的流程。参观的内容是相关的工厂和企业,以及一些设计公司,并组织学生参观各种设计展览。这一方法颇受学生欢迎,通过几年实施,效果良好。(2).实际项目引导

室内设计工作室得到项目后,分解给每位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设计,如杭州阿古姆服饰有限公司武林店店面及室内设计、温岭雷迪森大酒店室内设计、杭州嘉禾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武林店室内设计、云溪蝶谷别墅室内设计等。同时在相关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方法、步骤。通过实际项目的锻炼,能够使学生初步掌握室内设计的方法、步骤,为今后的工作或学习深造奠定了基础。

充分利用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优势进行现场实训教学,聘请企业人士、行业专家走上讲台,使学生了解最新的专业信息;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共建,在课程后期组织专家对项目设计成果进行评价,使学生非常明了自己设计作品的优缺点,感悟室内设计的思想。

编写了《室内设计项目实训指导书》,明确了技能考核内容和要求。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同时通过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3).案例讨论

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向学生全面、简明地介绍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讲课、学生参与共同完成。在教学中,既有教师介绍案例,也有学生评述案例,也有教师、学生共同点评价案例,形式多样,气氛活跃。通过具体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效果较好,很受学生欢迎。(4).专家讲座

邀请室内设计相关行业专家与企业人士,艺术设计方面著名的学者为学生开设不定期的讲座,介绍当今艺术设计发展特别是室内设计的最新趋势与动向。讲座对开阔学生与专业教师的设计视野、加深对设计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设计理念等方面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近几年来邀请的专家例举有:

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林家阳教授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

国际著名设计大师、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克里思坦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蒋跃教授

浙江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院孙晴义教授 浙江省恒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鸿福先生 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访问学者何见平先生 澳大利亚西澳洲中央技术学院简·藤可帧教授 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罗伯特教授 浙江中冠装饰公司董事长周建中

杭州典尚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耀光 杭州秀川广告公司总经理范培君 浙江广厦建筑设计院总经理董思阳

全国装饰行业优秀企业家、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住宅产业研究所所长、紫蝶国际家居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冠装饰企业董事长周建中先生在我院讲学

(5).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本课程在教学手段上,基本均采用多媒体课件为主体的信息显示方式(如:ppt演示、VCD演示等)。由于本课程授课学时少,而课程内容较多,采用多媒体方式是提高教学效益和效果的有效手段,为此编写了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优秀案例作品,有助于加大课程信息量,并做到图文并茂,教学内容更具可视性、直观性,提高了示范教学的效果,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易于学生理解。

项目化教学中,利用现场收集的影像资料,课余时间广泛查阅有关资料,组织学生采用讨论式教学,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语言表达的能力。建立了精品课程网,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课程网站,提供有关课件、发布教学信息,为学生自学、课外复习提供方便。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再扩充性和交互性。

本课程即将建成网络课程形式,可以加入多样和丰富的教学元素,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本课程信息扩充和交流。师生互动答疑、批改作业、查阅成绩等交流。

1.授课课件制作精美,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图文并茂。教材使用不断更新,采用国内外的优秀精品教材。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

治学态度严谨,课前教学准备充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编写课程教案及教学进度表。教学内容严格按照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及专业素质的提高作为前提,充分讲理论知识与市场实践相结合。并积极探索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将改革的成果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3.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积极促进互动式教学模式

结合社会实践探索互动式室内设计教学方法。一方面,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渗透学科的前沿观念,不断调整设计内容,采用真题实作和主题设计等形式,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以显著提高。

4.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本课程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如:ppt演示、DVD演示等)。由于本课程授课学时少,而课程内容较多,采用多媒体方式是提高教学效益和效果的有效手段,为此编写了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优秀案例作品,有助于加大课程信息量,并做到图文并茂,教学内容更具可视性、直观性,提高了示范教学的效果,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易于学生理解。

项目化教学中,利用现场收集的影像资料,课余时间广泛查阅有关资料,组织学生采用讨论式教学,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治学态度:严谨,负责,一丝不苟。

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齐全。课件制作美观、精致,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教学内容:充实,新颖,有底蕴。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

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灵活运用多媒体、演示、操作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实践教学:设计出的各类训练课题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对装饰艺术的感知力、实践力、制作能力与表现能力的综合能力,且效果显著。

教材选用: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组参考资料。

学生评价:为人热情,谦虚,治学严谨。课堂收获多,增长见识。对该课程长生浓厚兴趣。

课堂效果:课堂气氛活跃,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给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

上一篇:优质服务评分标准下一篇:县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