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行业现状(精选11篇)
1.艺术教育行业现状 篇一
2015年我国艺术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2014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沿着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艰难前行。在持续经受市场调整炙烤的同时也逐渐走向成熟与专业。聚焦拍卖行业,与以往相比,除了不断挖掘新的市场增长点,同时更加注重商业渠道的拓展和学术的深度挖掘。这种市场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已经很清晰被带入2015年,至此拍卖行业在新的一年里又会有哪些新趋势、新策略备受业界关注。
综观2014年,将几家知名拍卖行的业绩进行盘点后可见,各公司的秋拍成交额无论是环比2014年春拍,还是同比2013年同期都明显有所萎缩,中国艺术品市场依然处于调整之中。引入注目的是四大拍卖巨头之苏富比、佳士得、嘉德、保利的市场支撑力度有所下降,而二线拍卖公司的竞争力却有所增强。2014春,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北京保利和中国嘉德当季拍卖总额为101.52亿元人民币,市场份额由 2013年春拍的36.72%下降至 2014年春拍的34.31%,降幅为2.41%。至2014秋这个势头仍然在延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匡时、西泠印社等拍卖行在整个的表现却可圈可点。形成这一势态的主要原因在于,一线拍卖行的主要业绩来自高端艺术品,然而宏观市场中资金紧缺、高端精品释出量减少、千万级别以上拍品数量锐减,受市场回调冲击当在所难免。然而二线拍卖行在努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拾遗补缺,深挖市场新的增长点,其中西泠印社于2014岁末的十周年庆典拍卖会推出的“中国首个青铜礼器专场”不仅带来“白手套”,更在市场的调整期成功发掘了一个突破性的板块。
寻找市场新的增长点
2014年,卖家惜售、买家谨慎进一步导致拍卖资源沉淀,市场主要支撑版块的中国古董(尤其是明清官窑),中国书画(尤其是近现代书画)均遭受市场重创,从而迫使拍卖行不得不挖掘市场新的品类来弥补因官窑瓷器和近现代书画的低迷所带来的困扰。业界能看到,拍卖品种在这一年有明显地增加,与此同时拍卖板块不断被细化,奢侈品、设计类工艺品乃至中国当代诗歌手迹也被送上了拍台,一些小门类的国外艺术品,如摄影、文化名人签名文献均囊括在拍卖之列。
其实,拍品种类不断多样化、细化的趋势已经持续有一段时间了。在香港苏富比四十周年之际,其书画部主管张超群在接受采访时就告诉记者,在艺术品市场这么多年,感受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拍品在不断丰富,专场被不断细化。“刚开始的时候,中国书画部门还没有单独设立,也没有独立做专场。以前苏富比只有一场拍卖,名曰„中国艺术品‟,其中以古董器物为主兼夹杂一些书画。而后,因为随着书画的量越来越大,便开始单独设置部门,不同的专场也应运而生。图录也是越印越厚,越印越复杂!”到了今天,中国书画进一步被细分为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当代书画,近年则诞出当代水墨又或以新水墨冠名。
通过艺术品行业分析报告了解到,除了在传统项目上的细化,拍卖公司还挖空心思寻找新的拍品。在2014年,香港佳士得和邦瀚斯分别尝试做了经典手袋的拍卖,获得意外惊喜。连邦瀚斯的全球主席格尔林自己都说:“现在卖的经典手袋非常受欢迎,如果放在五年之前,连做梦都不会想到要卖这个品种。而前不久我们刚拍的苹果一代电脑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在今天做拍卖,我们需要随时对市场保持敏感。”
随着传统拍卖品类被过度挖掘以及资源匮乏,拍卖公司为了生存就必须进行不断开拓。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拍卖品类在不断被细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多元化。业内预计,在2015年以及未来时间里,都将成为拍卖行发展的必然方向。促使今天拍卖公司不断挖掘新的拍卖品类主要原因在于藏家结构的变化。随着 80、90后藏家的崛起并陆续在市场露面,他们有别于老一辈藏家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趣味。拍卖公司为了适应新一代藏家的口味对拍卖品类进行调整。“什么能够吸引当代人的兴趣?这是我们一直问自己的问题。如果拍卖公司想要不被淘汰,就必须时刻对未来的审美取向保持敏锐的洞察。”格而林说。
加强“非拍卖”销售的拓展
多元化还并不仅仅拍卖品类的拓展,拍卖公司的销售渠道在过去几年里已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传统拍卖是价高者得,而今天一二线的拍卖行以及部分中小拍卖行早已不再局限于这种传统的拍卖模式。原因很简单,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同行之间竞争的加大,传统拍卖的竞价机制已经不能满足今天拍卖行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国际拍卖行率先打造私人洽购业务以弥补传统拍卖形式中对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及过于公开透明化自身的缺陷。苏富比、佳士得、邦瀚斯相继开设了艺廊以方便私人洽购业务的发展。国内拍卖行的动作虽然晚了一步,但很多拍卖机构也在走拍卖与画廊或与美术馆混搭的经营模式。对于私人洽购业务的加强,在未来一年里或者更长的时间里应该还会延续。因为私洽是对拍卖的补充,对于渐入瓶颈期的拍卖公司,发展私人洽购业务能有效帮助其业务的增长,从而度过困难时期。
另一方面,随着新生代的崛起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拍卖行业艺术品电商的发展也成为2014年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国际拍卖行佳士得一直致力于打造自己的电商平台,而苏富比则是选择跟全球最大的电商之一ebay直接合作。保利拍卖公司董事长赵旭认为:“艺术品行业的两个翅膀是艺术品金融与艺术品电商”。
拍卖公司借助电商提高流量及影响力,而电商也有效借助拍卖公司的专业与品质保障,从而实现双赢。两相合作在2014被广泛关注。赵旭指出,淘宝在与保利合作以后,2013至2014年的成交额大踏步地跨越,紧接着荣宝和匡时也加入其间。整合拍卖资源与电商资源,搭建艺术品交易平台是是未来继续发展的方向。
基于此,在过去几年起步,未来几年深化,拍卖业打破传统模式,兼拍卖、私洽、电商一体将成不少拍卖行努力的方向。当中小拍卖行急起直追的时候,起步早的一线拍卖行,如苏富比、佳士得,时至今日已经具备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综合平台”,于是便将触角伸到艺术交易链条的其他环节中,立足拓展与艺术品市场交易相关的全产业链服务,集物流、仓储、评估、鉴定、展览、网络、文化交易等一体。如苏富比就在艺术仓储、物流方面狠下功夫;中国嘉德成立由嘉德拍卖和嘉德投资两家公司组成的文化集团,并运营嘉德艺术中心,搭建拍卖厅、展厅、仓储、艺术品收藏、鉴定、修复保管为一体的综合体,以拓展与拍卖主营业务相关联的所有产业,让拍卖交流、展览展示、讲座论坛等活动更加顺畅。保利也在潍坊、厦门等地建立产业基地,华辰2012年就开始在厦门搭建国际艺术品金融交易中心,并于 2014年举办首场春季拍卖会。总而言之,拍卖行的发展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拍卖模式,而是逐渐在打造更加综合和立体的平台。
既做市场也做教育
综合性的平台不仅让传统的拍卖形式转变为多元的销售渠道,艺术交易链条进一步获得拓展。然而今天的拍卖公司还投注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看似“非盈利”的事情上——教育——为艺术市场做铺垫。
“教育”如今俨然被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非常多的拍卖从业人员都有这样的认知:今天做拍卖早已经不是征集到了就完事,还要非很大的功夫在于推介!
2015年迎来嘉德四季的十周年。其瓷器部负责人刘洋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十年来,四季的很大一个变化便是将重心从征集拍品往推荐拍品上倾斜。据刘洋说,“嘉德四季之前是大量的征集,仅仅是做简单的注释,而后选择权便交给了藏家,交给了市场。而近几年图录注释是越写越多,拍品不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经过深入梳理之后精心推出的专场,向藏家深入地解释和推荐拍品,让藏家真正得以理解拍品的价值。”小拍既是如此,大拍就更不用说了。2014年春,中国嘉德专门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专场中吴冠中的8件作品设计了独特的展示场景,名曰“随心随欲不逾矩——吴冠中精品”,并为每一幅作品解说中均专门写有诗文,例如作品《黑天鹅》,诗文为“儿童围集问来客,引得鹅群都扑来”;作品《新域》诗曰“极目层楼,谁主沉浮,顶天立地争春秋”;作品《荷塘》旁白“荷塘里展现了生命之始与终的全过程,那是人世沧桑的浓缩”。种种努力皆是为了买家可以更明白拍品的价值。
相信从这两个拍卖季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各拍卖行不仅在拍卖征集和拍卖品类上费尽心思,还在预展视觉传达和营销方面更下功夫。预展、论坛、私恰、微视等多管齐下,在为拍卖增彩的同时,吸引买家关注到拍卖行精心设计的拍卖专场中来,让观者在观赏作品的同时,接受学术的熏陶。各拍卖公司推出学术拓展等一系列活动,意在聚集人气,吸引新老藏家。例如中国嘉德推出“春拍紫砂赏-宜兴紫砂器鉴赏”、“85新潮运动:历史的定位和价值”等三期讲座及“微电影——带您不一样的拍卖体验”;北京保利“2014春·保利中国艺术周”、微视“保利2014春拍·你从未见过的布展场面”;北京匡时“艺术体验季”。苏富比自进驻北京以来的拍卖中并不以春秋拍命名,而直接更名北京艺术周,拍卖只是其中一项,同时进行的还有展览、论坛、讲座,苏富比教育学院亦会参与其中。佳士得亦是如此。在采访国内外多位拍卖行的掌门人的时候,他们都有这样的共识:拍卖本就是公开的平台,拍卖的任务并不仅仅是回馈市场需求,而更多的应该是引领市场,尤其对于那些开发不全面或者还不成熟的市场。
著名艺术市场专家、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高级顾问龚继遂先生一语中的:各拍卖行积极利用拍卖季大力进行学术拓展和市场营销,一方面是推介拍品,更重要的是对收藏理念、收藏主题的系统介绍,以聚拢人气、培育藏家,把多年来单纯强调投资保值的收藏理念逐渐转化为重视艺术品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从而在收藏基础上得到社会更多的支持和认同。
总而言之,拍卖的外延在扩大,拍卖的生意想要做好也不再那么单纯。传统的拍卖室内竞价的商业模式迄今为止已经发展了500余年,但是这个古老的商业模式到了今天已经不足以满足当下艺术市场之需求,拍卖行业为了能够更好的立足和发展,更多的努力便是倾注在了“非拍卖”的业务上,而这一趋势明显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2.艺术教育行业现状 篇二
建设行业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 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各级主管部门高度关心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切实注重并积极参与行业职业教育的各项改革建设行业各级主管部门始终坚持以行业自身发展客观需求为出发点, 以城市建设为着眼点, 把行业职业教育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高度关注行业所属职业院校的建设, 并不断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推进行业职业教育改革。例如, 为了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推动建设行业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主管领导多次去发达国家进行实地调研考察, 了解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 汲取有益的经验。通过考察, 相关领导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并对本行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了新思路。
行业主管部门对所属职业院校的改革与发展给予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为职业院校的改革实践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向来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职业院校的发展。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建设行业每年投入所属中职学校的经费高达5000多万元, 其经费支持与投入力度相对比较高。例如, 行业所属的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18800平方米, 1996年5月, 经国际方案征集, 由法国夏邦杰建筑师事务所、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 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所有建筑资金全部由行业投入。在上海, 该校是唯一一所由行业投入全部经费的示范性职业院校。
(二) 职业院校在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行业职业院校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毕业生就业情况呈现出良好态势行业所属的职业院校专业紧贴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 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很大一部分毕业生进入建设行业就业, 为行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 房地产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 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为99.5%。建峰职业技术学院由于背靠行业, 每个专业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支撑, 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校企合作, 所以学院培养的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强、适应期短, 往往在实习期就被录用, 历年来, 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
行业职业教育为建设行业的超常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体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上海城市建设步入了快车道, 全市面貌焕然一新, 这其中, 建设行业的广大建设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而建设行业的职业教育则为建设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和服务。以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为例, 学校半个世纪以来为国家输送了众多的专业人才, 造桥大师林元培、原建设部副部长谭庆琏等享誉中外的行业专家早年都毕业于该校;如今, 在城市建设工程中到处都活跃着该校毕业生的身影。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资源为行业培训服务, 学校2004年培训量达2.5万人次。
(三) 行业职业院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学资源
行业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到行业经济发展及产业运行中,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取得实效一方面, 建设行业的职业院校都积极参与到本行业的整体建设中来。学校对行业建设的积极参与, 不仅使职业教育教学与行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 对生产一线的要求能够通过项目及时传递到实际教学中, 而且学校教师兼具教师与工程师的双重身份, 这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 行业职业院校不断加强与企业的校企合作, 已初步建立起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例如, 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在各有关企业集团建立起相关的社会实践基地80多个, 学院与同济大学联合开办“专升本”教育, 还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我国香港地区等多所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学者互访关系, 为毕业生出国留学提供方便。
行业职业院校的资源基础逐步得到改进和完善,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保障条件得到进一步稳固行业职业院校所设专业紧密联系城市经济发展的变化需求。总体来看, 各学校开设的与行业紧密相关的专业基本都达到60%以上, 专业集中度比较高。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也逐步趋于合理化, 各校高、中级职称的教师数量所占比例较大。如建筑工程学校拥有与教育规模相适应的专职教师队伍, 150余名专职教师中, 高、中级职称教师88人, “双师型”教师60余名。同时, 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已初具规模, 实习实训设施也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 基本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要求。以房地产学校为例, 学校的教学、实验、实训设备不仅能满足专业发展需要, 而且达到较先进水平。现代教育手段已具备卫星接受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摄录编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学校拥有全国房地产行业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电梯实训工场, 完备、先进的房屋安全检测设备, 新颖的智能化楼宇实验室等十几个先进的实验实训场所。
建设行业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上海市建设行业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着一些较突出的问题, 已经严重阻碍了城市建设和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 学校与行业企业的供需矛盾凸显, 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岗位变化需求
现实情况表明, 行业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依然无法满足企业的岗位变化需求, 供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错位。这种不和谐因素的产生, 主要是由于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缺乏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 缺乏在人才培养规划、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协调,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机制尚未形成, 使学校的教学改革达不到岗位技术的变化要求, 无法及时对经济发展需求作出动态调整。从企业来讲, 由于信息沟通机制的缺失, 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质量也没有把握。再者, 有些学校把人才培养定位在中、初级管理人员上, 不愿意培养操作人员, 这也导致了供需之间的矛盾。
(二) 行业职业院校缺乏对农民工培训的有力支持和保障, 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
农民工培训作为上海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需职业院校的资源支撑和教育供给。目前, 全市建设行业有农民工60多万, 这些劳动力缺乏技术培训, 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制度规范和培训保障。作为重要的教育机构, 行业职业院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 具备了开展农民工培训的基础条件。但现实中各职业院校出于各种利益的权衡, 一般都对农民工培训缺乏兴趣, 因此, 学校在开展农民工培训方面步伐缓慢, 尚未形成有效的农民工培训制度和规范, 相应的配套设施也跟不上。这严重影响了建设行业人才队伍的稳定, 也阻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效。
(三) 学校对政府财政性投入经费的使用出现了一定的失衡现象, 用于教学改革的经费不足
在过去一个时期, 上海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行业内职业院校的投入力度相当大。从实际意义上讲, 这些经费基本符合并可以满足学校的经费需求。但学校却仍觉得政府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问题主要出在学校对经费的使用途径上。调研结果表明, 学校往往把大量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即学校房屋的扩建和改建上, 却缺乏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大量投入, 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 应当解决的是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经费, 以达到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四) 教师缺乏生产实践且技能水平不高的现象比较突出
行业职业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技能水平不高的缺陷, 对师资实施培训的效果也不理想。例如, 培训未能突出强调技能要求, 结果导致教师职称愈来愈高移, 而技能水平却没有明显提升, 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 究其原因, 还有师资培养环节等方面的问题。因此, 虽然师资培训正在有序开展, 但实际成效还不够明显, 有些甚至偏离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初衷。同时, 一些具有相当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由于忙于在外承接项目, 但未能将项目实施与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结果承接任务过多而自己分身无术,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完成。
(五) 职业院校教学方法和形式趋于“普教化”, 模糊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性和发展宗旨
近年来, 国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并积极引导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创新, 逐步确立了既符合教育规律, 又具有职业教育特点, 并紧密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的较为先进的办学理念。但是, 与之相背离的是, 由于受传统的“经院式”教育模式的影响, 加之前些年职业教育的滑坡和“普高热”的影响, 许多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越来越接近普通教育, 突出表现为“普教化”的特点。这使得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成为一对矛盾, 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六) 校企合作仍然不到位, 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形式过于单一, 使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无法得到彻底的改观
职业教育最突出强调的是通过校企合作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但出于各种利益的权衡和企业的管理机制问题, 校企合作无法有效地实现, 因此, 导致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颇多, 培养的学生实践技能无法达到企业的岗位要求。调查结果显示, 虽然目前校企合作较多, 但合作的形式还很单一, 一般都是企业接收一定数量的学生去企业实习。事实上, 校企合作并不是简单的场所提供, 而需要全方位地合作, 包括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教材的编写, 参与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参与人才培养规划的设计, 参与实训基地的共建以及资金投入等。从目前情况看, 行业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还不到位, 形式上的合作占据主流。而且由于校企合作不够顺畅, 也间接导致了行业职业院校的实践环节形式化。
行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设想
“十一五”期间, 上海建设行业职业教育改革应该是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核心, 以培养行业所需人才为主要目标, 有序推动行业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 进一步提高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促进上海城市建设的新一轮发展。
(一) 把握“突出主线、明确重心、改革投资、评价实效”的总体思路
把六个“围绕”作为行业职业教育改革的主线, 快速提升行业职业教育的品质建设行业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将以六个“围绕”为核心, 有效提升行业职业教育的品质, 即围绕工学结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行业技术发展, 动态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围绕学生就业能力提高, 重组和改善课程设置;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 提高师资队伍专业素质;围绕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 加强各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围绕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功能开发, 加快职业院校办学模式改革。六个“围绕”将成为建设行业职业教育下一步改革与发展的主线。
紧紧抓住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两大战略重点, 使教育与培训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 要紧紧抓住专业建设这一战略重点, 通过调整与行业紧密相关的核心专业, 带动一批相关专业群的共同发展, 并形成一批优秀的专业和专业群。在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要紧紧抓住农民工技能培训这一战略重点, 作为目前建设领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心来抓。因此, 作为行业职业院校, 应当参与农民工培训计划与规范的制定, 为农民工培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
以改革政府经费投入机制为切入点, 合理配置有限资源, 实现使用效率最大化对于政府经费的投入机制和使用机制, 必须加以合理调整和规范。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 政府投资的力度将继续加大, 但投资重点和方式亟须调整。目前, 投资重点应当从对学校建设的投资转到对专业建设的投资上来。投资方式宜采用“后奖励”式, 即政府对投资效益高、人才培养质量好的学校在进一步投资中予以重点倾斜。另外, 从学校对经费使用上看, 必须逐步调整经费的使用结构, 把资金投入到最核心的发展任务上, 实现资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同时, 要逐步完善经费使用的监督机制, 逐步引导经费的合理流向。
严格把握考核监督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评价方式在对职业教育办学效益的评价形式上, 可以采用社会效率评价的实际考量方式, 即不仅仅以资源建设情况、教学改革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就业率等来考评改革的实际效果, 而是把社会反响、企业满意率、就业保持率等作为评价职业教育改革效果的实际考量标准。把实际的社会效应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最直接有效的考核指标, 是秉承了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企业负责的态度。这种考评的最终成果则体现在经济发展的效率提升和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上, 具有多赢的效果。
(二) 坚持“工学结合、就业导向、多元化服务”的主要原则
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基点,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培养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适应人才为使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 主要途径是以“工学结合”为基点, 在行业内出台相关的激励措施, 并在制度上健全企业参与职教的规范, 明确职责和权益。行业的技术发展变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南, 必须进行实时关注, 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行业技术要求及时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教师在外承接项目, 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模式, 让学生参与施工建造的全过程, 在做中学, 从而实现“零距离”上岗。当前, 行业人才培养的重心是农民工培训, 而农民工培训宜采取的方式正是“工学结合”。例如, 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早期模式, 让农民工在休息日到学校进行文化和专业理论学习, 在工作日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学习。
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 坚持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办出特色和质量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强化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 推动职业学校从注重理论知识向重视技能转变, 从注重全日制教学向重视职前与职后相结合转变, 从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 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当然, 办学理念的根本转变涉及社会习惯和传统文化等问题, 不是立竿见影的, 它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最基层的劳动者, 特别是农民工的就业和谋生问题, 不仅是经济问题, 更关系到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因此, 强调以就业为导向, 并在职业教育与培训过程中实行半工半读, 不仅可以促进就业, 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增劳动力的谋生问题, 可以极大地稳定技能型人才队伍。
始终强化职业教育对经济建设的多元化服务功能, 明确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坚持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前提, 建设行业的职业教育发展也必须强调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要牢固树立职业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 强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和优势, 以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在行业建设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当然, 这种服务不是单一的, 而应当是多元化的, 它不仅包括育人功能, 还应当包括培训功能、行业技术开发功能、技能考核鉴定功能、承接企业项目功能等。在200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职业院校注册学生中的全日制学历生、非全日制学历生与非学历培训者的比例达到1:1:2”, 表明职业院校的培训任务繁重。
摘要:通过对上海市建设行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指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发展对策与设想。
关键词:建设行业,职业教育,现状,问题,发展设想
参考文献
[1]俞仲文, 刘守义, 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方名山.立足商业办出高职特色为上海提供高质量商业应用技能型人才[J].华东经济管理, 2000, 14 (1) .
3.艺术教育行业现状 篇三
摘 要:中职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了解了大中型机电类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技能型人才口语交际能力要求的情况,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探寻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低的成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机电行业 口语交际 调研报告 成因 措施
为了解和掌握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口语交际能力情况,找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加大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力度,切实做好“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机电专业口语交际教材的开发与实践”项目的调研工作,我们项目组对广西南宁、北海、玉林部分企业及珠三角地区的大中型机电类企业,进行了机电技术应用技能型人才口语交际能力要求情况调查。
一、调研情况
在2012年10月到2013年7月期间,项目组成员根据笔者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近几年的主要就业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群情况,走访了南宁、玉林、北海地区及珠三角地区的50家企业,对83名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生产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主管进行调查。在调查企业50家中,广西外企22家,区内企业28家;国营企业11家,外资或合资企业12家,民营企业27家。在毕业生调查中,收回问卷110份,其中有效问卷108份,无效问卷2份。
二、调研结果分析
企业认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合格毕业生应具备一定的人际交流能力的占73%,认为应具备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占64%。毕业生认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合格毕业生应具备一定的人际交流能力的占69%,认为应具备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占67%。也就是说超过五成的机电行业企业和毕业生都认为人际交流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工作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是机电类中职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能力。通过对机电毕业生的调查,我们还了解到77.8%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开设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课程很有必要。
通过走访企业,深圳市开元同济楼宇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凤铝铝业集团等机电企业负责人谈到,广西的中职学生很能吃苦耐劳,但是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特别是与人交往能力欠缺,曾经有因交际能力差和表述能力差而出现错失提升管理层、错失获得职场新工程项目和与企业服务对象引起纠纷等不良的结果。
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口语交际能力低的成因
中职学生较能吃苦耐劳,但是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特别是与人交往能力普遍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口语交际教学被边缘化
部分中职校不重视口语交际。不仅大幅缩减口语交际课的课时,甚至干脆取消口语交际课。由于缺乏口语交际训练,不少中职生在应聘面试、就业和择业时,就会表现得口齿不清、不知所措。一些用人单位也反映,我们的学生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技术,积极肯干,但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2.缺乏具备职教特色和就业需要的口语交际专用教材
即使有这方面的教材,也存在体例不合理,内容陈旧,枯燥乏味,内容杂乱,难以贴近生活、贴近专业、贴近学生等问题,教学的适用性、针对性不强,重知识轻能力,实践技能偏少偏难。
3.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不够重视
口语交际是一门能力训练课,实践性很强,教学中应学练结合,以练为主。但因为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缺乏研究,所以在口语交际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应付了事,带有极大的随意性。中职口语交际教学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当然更谈不上结合具体的专业和就业要求开发口语交际教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中职生文化基础差,缺乏表达信心
笔者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差,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理解和想象能力有限,口头表达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等问题。此外,中职生正值生理变化的青春期,自我意识敏感性较强,担心说错话让人笑话的心理较重,不愿流露感情。
四、提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措施
针对以上调研情况,项目组认为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开发迫在眉睫。项目组计划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机电专业口语交际教材开发与实践”项目,以提高机电技术专业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措施如下:
1.开发机电专业口语交际教材
笔者学校近年来在文化课教学改革,尤其是校本化口语交际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和尝试,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和中职口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从学校口语交际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编写一本以就业为导向、适合教学使用、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口语交际教材,这就是我们选取这个研究项目的初衷和依据。项目组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专业实际,以“训练目标—情境导入—基础知识—案例分析—主题训练—综合训练”的体例开发、编写口语交际教材,形成“知识要点、案例导学、技能训练”三大教学模块的内容,面向职业、面向企业、贴近实际、贴近岗位,为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服务。
2.以就业为导向,与岗位要求相结合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实践
采用理论一体化和任务教学法开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口语交际教学改革,探索出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努力营造一种类似或接近工作岗位的氛围,使学生置身其中,宛如进入职业角色,从而开发探寻以就业为导向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口语交际教学改革的策略。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口语交际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项目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机电专业口语交际活动。如“一日一讲”,每天安排早读课或课前3分钟进行主题演讲;“一周一荐”,每周从新闻联播或报刊杂志中选取部分精彩片段,做好演讲诵读内容的推荐工作;“一月一赛”,在学生演讲诵读的基础上,每个月组织一次主题演讲或诵读活动比赛,采用说、读、演、唱等个人或集体形式来进行表演比赛。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口语交际和口才的魅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和个人魅力。
4.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口语交际课程的评价指标
以就业为导向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口语交际课程在教材设计中强调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同学、自我评价的多元评价主体,互为统一,贯穿学习全过程,并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在考试内容上,变知识考核为辅能力考核为主,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听说等口语能力水平,还要检测其在特定情境中的沟通技巧。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的机电专业的口语交际课教学改革必须建立新的评价和考核方式,突出过程评价,注重兴趣培养及能力训练,体现职业特点,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素质高、技能强的劳动者。
4.空调服务行业现状 篇四
电话:0731-85097543,85665678 网址http://dqczw.com/
现在的空调清洗市场开始活跃起来。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空调清洗过程却并不顺利,“空调清洗无章可循,怎一个乱字了得”!
清洗服务乱象多
为了解空调清洗市场,笔者咨询了3个北京的空调清洗公司,发现清洗的部件相同,报价却相差甚多。清洗一个空调有的要价400元,而最低报价只要120元,这种服务要价实在随意。
据了解,除了一些家电企业在售后服务中增加保养清洗,不少家电维修部门承揽清洗业务外,还有许多骑着自行车吆喝的“清洗游击队”。由于缺乏相关标准,空调清洗费标价混乱。笔者认为空调清洗价格大致可分高低两档,低档报价根据空调匹数不同在30-90元不等;高档收费则在120—250元之间。但这只是初期报价,实际清洗价格需要根据空调的大小、空调的干净程度再定。“好洗和不好洗价格肯定不一样。”北京爱家空调清洗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清洗结果难考量
空调清洗报价为何差距如此之大?业内人士称,“家电清洗价格由市场说了算,不属国家管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清洗人员随口要价。”笔者调查发现,目前承担家电清洗的多是家政服务人员,他们的技术是否过关,消费者无从得知。据一位空调维修师傅说,空调清洗要求服务人员必须了解各种家电的结构、易污染部位等相关知识。“不管清洗什么家电,都要经历拆、装、调试、清洗、安装等步骤,但凡一道工序出错,这个清洗就算废了,可能直接影响机器的正常使用。所以专业性还是很强的,好的清洗师傅不但会清洗,还得会修。”
但是清洗是否干净又如何评量呢?不少消费者仍是一头雾水。
对于行业混乱现状,有专家表示,去年制定并出台了相应的空调清洗标准,“有标准可循当然是好事,但关键是标准落到实处。”据了解,大部分消费者对家电一窍不通,所谓的标准也是形同虚设。
“人家说洗干净了就洗干净了,洗完了能用就行,标准对我来说没什么用。”大多数消费者如是说。
清洗空调最好请专人
市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刘聪文提醒消费者,空调清洗有很多程序。除要求空调清洗要检查电源线路安全性外,还要清洗过滤网、蒸发器、冷凝器等重要部件,有的程序错了就非常有可能导致清洗的空调不能正常使用。因此,清洗空调重点要看维修企业的资质,正规的空调清洗维修机构应具备二级以上家电维修资质,服务人员也应具备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是消费者权益得以
长沙立雄家电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空调出租 空调维修 空调出售
电话:0731-85097543,85665678 网址http://dqczw.com/
维护的一个重要保障。同时,清洗前最好先商定价格,并保留好清洗记录并索要票据,从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自己清洗需注意
有消费者认为,“空调清洗很简单,自己动手就可以搞定。”据了解,北京市场的空调清洗剂价格在28-80元,最好的泡沫清洗产品也在100元以下,且一瓶清洁剂大概能洗4台以上的空调。
对于如何自己动手清洗空调,有相关人员给出建议:首先按说明书取下滤尘网,拆卸时注意别碰到室内机组的金属部分,防止将其刮伤。
5.国内冷库行业现状 篇五
我国自1955年开始建造第一座贮藏肉制品冷库,1968年建成第一座贮藏水果冷库,1978年建成第一座气调库。1995年由开 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引进组合式气调库先进工艺,并在山东龙口建造15000t气调冷库获得成功,开创了国内大型组装式气调冷库的成功先例,用户亦取得 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7年又在陕西西安建造了一座10000t气调冷库,气密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公司气调冷库已分布在山东、河南、北京、湖南、新疆、陕西、天津、四川等省市自治区,并获得客户的较好信誉。广东、北京等省市大约先后引进了40座预制装配式冷藏库,总库容约为7.5万t。近几年来,我国冷库建设发展十分迅速,主要分布在各水果、蔬菜主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据统计,全国现有冷冻冷藏能力已达500多万t,其中外资、中外合 资和私营冷库约占50万t,国有冷库450多万t,分属于内贸、农业、外贸和轻工系统,其中内贸系统冷库容量达300多万t,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我 国商业系统拥有果蔬贮藏库面积达200多万m2,仓储能力达130多万t,其中机械冷藏库70多万t,普通库为60多万t。
果品蔬菜保鲜一般采用最低温度为-2℃的高温库,水产、肉食类保鲜采用温度在-18℃以下的低温库[3],而我国的贮藏冷库大多数 为高温库。大型冷库一般采用以氨为制冷剂的集中式制冷系统,冷却设备多为排管,系统复杂,实现自动化控制难度大。小型冷库一般采用以氟里昂为制冷剂的分散 式或集中式制冷系统[4]。在建造方面以土建冷库偏多,自动化控制水平普遍较低。装配式冷库近几年来有所发展。
国内专业生产制冷设备及建造冷库的厂家很多,如开封空分集团制冷工程公司为国内第一家组装式冷库生产厂家,已形成从几立方米库容小 型室内库到几万立方米的大型室外库;从高温库、低温库、冻结库到综合库;从全组装式冷库到土建结构内部贴板的混合式冷库;从普通冷库过渡到的多品种、多规 格的气调冷库系列产品。此外大连制冷设备厂、天津森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其制冷设备在冷库行业领域中所占比重较大,天津森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采 用双面彩钢聚苯乙烯保温板建造的装配式冷库,在国内发展较快。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研制开发的微型节能冷库在国内农村各地已广泛推广。据统计我国生产企业已生产建设大中小型装配库约800座,室内装配式冷库约2.5万套(座),仅苏州市2004年全市新建保鲜冷库38座,占江苏省的40%。
2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2.1冷库利用率偏低
2.1.1空间利用率传统的冷库设计一般高5m左右,但在实际操作应用中,尤其是无隔架层的冷库利用率低于50%,如物品堆码的高 度一旦达到3.2m时,外包装为纸箱的食品,因重压变形、吸潮等原因极易出现包装破裂、倒塌等现象[6],导致食品品质降低,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1.2周年利用率以兰州市为例:大多数冷库每年5~10月份期间贮藏荷兰豆、西兰花、花椰菜、大白菜、甘蓝、百合等新鲜蔬菜,然后以冷藏车、简易汽运等方式运至广州、上海、杭州等南方城市进行销售经营,冷库闲置期长达6个月。兰州肉联厂低温冷库贮藏肉制品、速冻食品、雪糕、冷饮 等,利用率相对较高。而其他冷库中仅有少量冷库在10月至翌年4月份贮藏水果,其余时间基本关闭闲置,周年利用率仅能达到50%。
2.2部分冷库设计不尽规范,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国内很多冷库属于无证设计、安装,缺乏统一标准,缺乏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现象较为普遍。操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无证上岗,管理人员 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容积500m3以上以氨为制冷剂的土建食品冷库,其库址选择、地基处理、制冷设备安装等严重不符合《冷库设计规 范》(GB50072-2001)的要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许多冷库名为气调库却达不到气调的目的,部分低温库一建成就面临停用或只能按高温库降级使用 的局面。
2.3制冷系统维修措施不力,设施设备老化严重
制冷机的正常维修周期一般为运转8000~10000h即应进行大维修;运转3000~4000h进行中维修;运转1000h进行 小维修[5]。适时对制冷系统进行维修、保养,可以及早消除事故隐患。因为国内大多数冷库尤其是90年代以前所建冷库,设施设备陈旧、管道严重腐蚀、墙体 脱落、地基下陷、压力容器不定期检验。普遍开开停停,带病运营现象十分严重。
2.4冷库节能措施未引起足够重视
冷库属于耗能大户。有数据表明:蒸发器内油膜增加0.1㎜,会使蒸发温度下降2.5℃,电耗增加11%。冷凝器中若存在油膜、水垢,蒸发器外表结霜等均会导致蒸发温度下降,耗电增加。另外,低温库冻结间或速冻装置进货后压缩比小于8时,应先采用单级制冷压缩,当蒸发压力降下来后,其压缩比大于8时再改用双级压缩制冷方式[5],而许多低温冷库一开机就启用双级压缩机,使冷库能耗加大。
2.5自动化控制程度低迷
国外冷库的制冷装置广泛采用了自动控制技术,大多数冷库只有1~3名操作人员,许多冷库基本实现夜间无人值班[2]。
而我国冷库的制冷设备大多采用手动控制,或者仅对某一个制冷部件采用了局部自动控制技术,对整个制冷系统做到完全自动控制的较少,货物进出、装卸等方面的自动化程度普遍较低。
2.6商业冷库价格竞争激烈
近几年随着冷库数量的增加,除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科研单位自备用于存放食品原料或用于科研试验的冷库外,商业冷库出租转让频繁,行 业内低价竞争激烈,加之高温库和低温库比例失衡以及地理位置的差异,存贮肉类及速冻食品的低温库供不应求,大量的高温库闲置待用,导致大多商业冷库经营企 业经济效益不佳。
3发展趋势
从市场对冷库的需求趋势来看,我国现有的冷库容量还十分不足,今后冷库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建设规模
果蔬产区应集中建设气调冷库,规模应以大、中、小型相结合,以发展中型为宜。机械气调库的建设应择优推广预制生产,现场装配模式冷 库工程化工业产品,果蔬产地适于建单层冷库和中小型冷库;尽快推广塑料薄膜、大棚、大帐、硅窗、塑料薄膜小包装等气调设施是我国近期发展的重点。在经济较 发达的城市,发展中型冷库,建立冷冻食品贮藏批发市场。将中小型冷库向社会开放,提供有偿的仓库服务、信息服务、经营后勤服务。
3.2冷链物流
我国完整独立的冷链系统尚未形成,市场化程度很低,冷冻冷藏企业有条件的可改造成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形成冷冻冷藏企业、超市和连 锁经营企业联营经营模式。建立食品冷藏供应链,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都处于标准的低温环境之中,以 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损耗,防止食品变质与污染。
3.3制冷设备
制冷设备业应着力开发国际市场先进通用的60HP以下各档次分体式或一体化且配有电子技术的自动化机组,将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整个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中,目的是为冷冻冷藏行业升级换代,延长产业链,降低工程造价。
3.4整体规划
冷库行业必须在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加强整体规划与协调,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同时,要防止盲目重复建设,以保证我国冷冻冷藏行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6.金融行业现状思考 篇六
即使一上所有的措施都被做得很好,然而,入市的却依然是寥寥无几。长期下来,不少证券公司出现亏损的状况,并且就行情来看,这种状况还有可能继续持续下去。那么他们的出路在哪里呢?
我个人认为,这种经济形势所造就的证券行业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改革时期了,就像走钢丝一样,方向稍有不对就会跌得很惨!改革的前提不亚于保证原有的客源不流失,节俭开支等。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所以这时期技术部门的重要性就得体现出来。开发新
7.艺术教育行业现状 篇七
酿酒行业是我国的一个传统产业, 又是目前轻工各行业中相对低端的产业, 遍布全国各个角落。目前, 国内酿酒企业数量高达数万家, 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 万元的规模企业不足2700 家, 其中大型企业不足百家, 仅占3.6%, 中型企业占19.1%, 而小型企业比重高达77.3%。也就是说, 几乎无处不在的酿酒行业中, 大型企业实属凤毛麟角。然而仅占规模企业数量3.6% 的大型企业, 却占有57.2% 的行业资产, 而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占酿酒行业资产总额比重分别只有22.1% 和20.7%, 中小型企业普遍处于资产薄弱、资金短缺、实力滞后的现状。
近两年, 由于中央持续加大整治团体消费、公款送礼的力度, 以高档品牌做依托的酿酒行业大型企业、高端企业的增长空间首当其冲地受到打压, 但并没有给行业中低端企业、中小型企业带来太多乘虚而入的机会。中小型酿酒企业多年来一直缺乏成熟的终端市场, 更缺少能够在主流市场上站得住脚的品牌, 始终混迹于行业的低端市场、边缘市场, 同时这些企业大多陷入产能过剩、技术低下、资金匮乏的困境, 普遍不具备培育并且开拓市场的能力、实力及素质, 因而不可能释放出起码的作为, 许多企业甚至沦为停产、半停产的僵尸企业。
2015 年前10 个月, 酿酒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8%, 其中大型企业同比增长6.3%, 中型企业同比增长7%, 小型企业同比增长7.3% ;前10 个月酿酒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 其中大型企业仅同比增长4.2%, 而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分别同比增长9.5% 和9.8%。表面上看, 越是规模小的企业群体, 增长势头越是略显强势。
然而即便如此, 前10 个月大型企业占酿酒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仍保持在43.2%, 占利润总额比重更是达到65.2%。反观占19.1% 规模企业比重的中型企业, 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占酿酒行业比重分别为24.6% 和15.6%, 利润份额落后销售份额9 个百分点;而占77.3% 规模企业比重的小型企业, 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占酿酒行业比重分别为32.2% 和19.2%, 利润份额落后销售份额达13 个百分点。前10 个月, 酿酒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达到10.7%, 其中大型企业高达16.2%, 中型企业骤降到6.8%, 小型企业更是低至6.4%。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 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相比并无优劣之分, 真正的差距体现在占行业极少数的大型企业群体利润空间依旧过于庞大。
这个对比表明, 酿酒行业利润空间呈现由高端到低端阶梯式萎缩的态势, 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利润空间更为狭窄, 大型企业在新形势下的酿酒行业中, 继续发挥着引领行业增长的中流砥柱作用。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目前中小型企业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呢?首先, 近两年酿酒行业整体走势的滑坡, 基本上由于业内高端企业以往暴发式增长势头得到明显遏制, 中小型企业以往普遍不具备暴发式增长的资本, 增长空间非常有限, 一旦整个行业的高速增长空间遭遇打压, 中小型企业受打压的力度相对较小, 因此, 目前中小型企业的整体增长应该一直处于相对正常的增长节奏中。此外, 中小型企业增长基数偏低, 但凡其中某些局部有所作为, 都有可能带动较低起点之上的较高增长。不过透过增长的表象看本质, 酿酒行业中小型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内涵, 都不可能对酿酒行业的整体格局及市场发展大局发挥出太大的作用。
在全新的发展环境下, 酿酒行业已经不可能回归到以往暴发式提升的发展模式, 其市场定位将会进一步“接地气”地向大众消费为主体的中低端市场倾斜。然而市场向中低端倾斜决不等于向中低端企业倾斜,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高端企业的中低端产品无疑继续成为酿酒行业中低端市场的绝对主角。对于占行业绝大多数比重的中小型企业而言, 如何在处于显著劣势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自保, 才是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
目前, 低谷过后的大型企业、高端企业基本上稳住了阵脚, 整体处在有限的回升走势中, 这类企业以往暴发式增长所打下根深蒂固的市场基础和利益优势, 目前照例难以撼动。同时, 酿酒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已经凸显, 这对于靠低端产品产量优势生存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现实。以白酒行业为例, 一方面众多中小型企业开工不足、市场滞销局面持续加剧, 另一方面全国白酒产量目前仍保持着持续正增长态势, 究其原因, 前些年白酒行业发展过热时期, 行业内部集中出现投资过热、扩建过热、产能增长过热的现象, 近两年, 虽然白酒行业总体遭遇增长颓势, 但这些新增产能目前已经进入集中释放阶段, 释放惯性已经难以遏制。然而这些新增产能的释放, 我们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加剧全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的罪魁祸首, 因为上述过热行为基本上都是行业大型企业、高端企业的作为, 这些企业主导的新增产能提升, 跟全行业产能无序泛滥绝对不是一个概念, 在相关高端企业可控范围内, 这些新增产能具备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通过相关高端企业的竞争优势, 逐渐替代正在行业低端挣扎之中的原有产能、落后产能, 从而使全行业产能的总体水平与档次不断得到提升。而这部分新增产能的替代对象, 最大程度上被定格在行业内部中小企业这一边。因此, 随着白酒行业整体产能的继续扩张, 业内中小型企业的日子无疑将会更加举步维艰。
截止到2015 年前10 个月, 酿酒行业企业亏损率为11.6%, 其中大型企业为7.1%, 小型企业为9.9%, 而中型企业则高达19.7%。也就是说, 中型企业目前的处境更为尴尬, 这类企业是酿酒行业竞争最白热化的层面, 相对于小型企业而言负担更重, 但也总体缺乏大型企业普遍拥有的化解负担的能力, 同时由于这类企业毕竟拥有一定的资本底蕴, 虽然难以向大型企业发起挑战, 对于自身发展终归还有一定的追求, 对于“江湖规矩”普遍也比较在意。再看小型企业, 基本处于小富则安的自保式生存状态, 这类企业没有太高的追求, 也普遍缺乏行业自律准则, 船小好调头的发展模式, 加上一些局部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也往往能为自己赢得有限的增长空间。
从发展的角度看, 酿酒行业必将形成大型企业、高端企业稳中做强, 中端企业优胜劣汰, 低端企业自生自灭的格局。至于酿酒行业中的中型企业、二三线企业, 无论是产品价值还是利润空间, 目前仍处在提升力度不大的徘徊中, 这个阶层的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竞争也将进一步惨烈。而规模庞大的小型企业、低端企业群体, 由于不具备稳定的市场以及起码的提升资本, 只能一直处在走一步说一步的发展轨道上。
然而正如“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所诠释的那样, 中小型企业也有其自身优势, 船小好调头、市场短平快是这类企业最大的优势。只要拥有不甘沉沦的上进心, 把握好自身的市场定位, 利用好灵活机动战略战术, 在酿酒行业夹缝中生存的中小型企业应该能够得到再宽松一些的提升空间。“牛栏山”原本是业内一家二线企业, 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脱颖而出, 在近两年白酒行业整体遭遇寒冬的不利局面下, 反而取得逆袭式增长, 目前已经跻身业内一线企业行业。在全新的市场形势下, 一些中小酒厂以“小批量多品种”的经营模式搞活了市场, 通过“小酒”、定制酒、主题纪念酒等灵活多变的特色产品, 弥补了一线企业、高端企业的市场缝隙, 也为自己赢得了一定的市场空间。这些教科书式的发展模式, 给正处于发展瓶颈期的酿酒行业中小型企业群体, 无疑提供了最好的教材。
8.白酒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篇八
【关键词】品牌; 营销;市场
一、白酒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白酒行业不被看好。酒企由于销量降低开始采取调整措施,采用高端白酒顺应市场价、发力中低端酒、开拓网络销售渠道等,但并没有什么起色。于是开始进入重构。这不仅仅是对白酒形势演进的判断和结论,也是2014年及以后白酒发展的主线和方向。
(一)白酒企业经营状况不乐观。2013年末,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在累积产量、累积完成销售收入、利润等方面的增速都比上年同期回落。白酒领先上市企业的市值都不同程序的缩水。由于国家限制“三公经费”和“禁酒令”以来,白酒市场低迷。艰难处境下,高端白酒顺应市场价、发力中低端酒、开拓网络销售渠道等调整措施,从产品价格、产品结构、销售渠道等多个方面全方位进行调整。无奈政策对行业影响深远,业内多数酒企的业绩依旧处于下滑态势,酒企不得已需要出台更多措施以进行自救。
(二)白酒行业整体下行,步入深度调整时期。2014年一季度,白酒行业主要上市企业延续了2013年的低迷。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仅茅台出现小幅增长,而净利润也仅有茅台和伊力特出现增长,其他上市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及净利润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部分企业,如水井坊、皇台酒业甚至出现了亏损。
因此,白酒行业已然进入深度调整时期,挤出泡沫、促使产能合理,价格回归理性,使整个行业走上规范、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调整的主旋律。
(三)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尽管白酒行业发展速度放缓,但仍处于增长期,仍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白酒作为重要的消费品,只要转变观念,拓展并做好市场,随着社会活动消费、商务活动消费、休闲消费和个人消费不断增加,白酒消费市场潜力仍然很大。
白酒企业进入转型期,要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权责明确、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企业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白酒企业的重构方向,主要包括消费重构、集中度重构、市场重构、平衡量重构、产品重构、产能重构、产权重构、产业重构等方面。
二、稻花香的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
(一)市场定位。稻花香围绕着普通老百姓的消费定位,选择了批发渠道作为战略的重点,制订了系统的广告传播、销售政策、促销模式以及销售管理系统。目前,稻花香依靠农村市场的渠道战略取得了品牌的发展,最终攻克了全国18个省的80多个大中城市及180多个县级市。
(二)品牌策略。一是以优质的水源和原料,独特的窖池与工艺保证品质。所在地龙泉,泉水终年长流、晶莹剔透、甜润可口。在用料上选用优质的红高粱。玉米糯米、大米、高粱、小麦五种原料,所选粮食颗粒饱满,无杂无尘。窖池和窖泥独特,形成了大量极具醋酯化功能的独特菌群,促使了稻花香的极品香型。既传承了传统酿造工艺并运用现代科技创新手段。二是以文化个性塑造品牌。从“三峡文化”到“丰收情结”,充分展现了稻花香品牌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个性品牌文化与稻花香酒形成共鸣。三是以独特营销模式传播品牌。先后开发稻花香经典系列、珍品系列等中高档酒,满足了市场需求。进行分区域销售,建立“红色根据地”和“红色区域”,并在创新市场化运作后,实现三个转变,即在营销上由满足客户向创造客户、引导客户和留住客户转变;战略上由产品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在方式、方法上由传统营销向适应营销、文化营销、便利营销、网络营销等新方式、新方法转变。创造了具有稻花香特色的营销战术“金网工程”、“红色行动”。
(三)产品策略。一是在产品命名上塑造特色和差异。产品覆盖高、中、低各个档次。二是在品牌上进行区隔和精准定位。三是技术推动产品创新。
(四)价格策略。一是高端白酒卖“社会认同”。二是明星产品占位次高端。
(五)渠道策略。一是选择实力强劲的商家合作经营,实现产品的一次销售。二是建立市场网络,完成产品的二次销售。三是让消费者接受稻花香,实现产品的最终销售。四是与湖北盐业集团建立合作,开辟销售渠道。
(六)促销策略。一是销售激励经销商,实现厂商双赢。二是外地市场促销。三是发力湖北市场。四是事件策划。五是创新传播手段和方式。六是公益广告和公益事业。
三、打造强势品牌的举措
很多企业都在致力于打造强势品牌,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消费模式和企业运营模式都处于关键的转型期之后,企业更加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强势品牌的打造确立领先地位,成为很多企业正在寻求的一个重要突破点。结合稻花香的品牌策略和发展战略,我认为打造强势品牌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了解顾客,发现需求。企业的市场营销信息来源于市场,很多知名品牌企业都是通过连续不断的市场调研和信息收集来研究目标客户和顾客,有些企业甚至在营销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保障信息流的畅通。一个强势品牌要清楚地知道你的顾客是谁?他们的消费理念是什么?他们的购买习惯是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核心需求?他们的需求需要通过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等等。
(二)保持长期战略思维。品牌的成功并不是朝夕之功,很多国内企业过于急功近利,使品牌迅速被消费者熟知和了解,到后来却因缺乏品牌的系统化建设和投入,导致品牌成长周期如昙花一现,因此,保持长期战略思维对于建立强势品牌的重要性。
(三)持续产品创新。一个品牌的成功是离不开持续的产品创新的,世界上很多跨国公司都投入巨大的研发费用来保证产品的持续创新。产品创新对于品牌的市场地位来说尤其重要,具有产品创新意识的企业,才会保证品牌资产的增长,保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丰富品牌内涵。
(四)品牌扩展战略。许多企业往往通过品牌扩展战略去推广其新产品,在一个强有力的现行品牌名称下推行一种新产品,可以保证新产品迅速被市场认可和承认及较多的依赖,同时,能够减少企业很多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方面的开支和费用。
(五)大量广告和媒体先锋。广告依然是目前最具效果和效率的品牌推广和宣传手段之一。企业借助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投放大量的广告,在消费者中建立强有力的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偏好,可以帮助品牌建立稳固的市场地位。
(六)积极进取的销售队伍。品牌地位最终还要落实到具体的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因此而取得可观的销售业绩和利润,这是企业建立强势品牌的最终目的。一支积极进取的销售队伍对于一个品牌的推广极为重要,只有通过他们的努力,才可以保证品牌更大范围地更加深刻地被目标市场和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
9.煤炭行业现状分析(2013) 篇九
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导致部分煤炭企业利润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地位不可动摇,因此煤炭的需求属于刚性需求,经过一轮淘汰落后产能,整合技术落后的小煤矿之后,煤炭行业将得到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以下是对整个煤炭及其产业链的分析。
一、煤炭行业发展体现地区性和集团性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目前,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约为9800多亿吨,按照目前的全球生产能力,煤炭资源尚可开采190多年。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我国拥有13个主要的煤炭产区,并且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包括最主要的10家最重要的大型国有煤炭企业。
图
一、我国煤炭主要分布图
表
一、13个主要煤炭产区统计表
表
二、10大煤炭企业统计表
未来我国将控制东部地区煤炭开发强度,稳定中部地区煤炭生产规模,加强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其中,煤炭产区中,云贵基地加快建设大中型煤矿,大力整合关闭小
煤矿。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后备基地,实行保护性开发。
二、煤炭开采量逐年递增
2012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2015年煤炭生产能力控制总量为41亿吨/年。据悉,在此次规划出台前,各产煤省上报的“十二五”煤炭产能规划粗略相加已经超过42亿吨。以煤炭央企为首的煤炭集团也纷纷披露产能倍增计划。以下是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近十年来我国煤炭开采量的统计示意图。
图
二、近十年来我国煤炭开采量的统计示意图
随着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以及煤化工等高耗煤行业的逐步发展,我国煤炭的开采量依然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因此,提高煤矿的综采率,不断整合煤炭资源将成为下一步煤炭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三、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要形成10个亿吨级和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将占全国60%以上。未来煤炭生产将以大中型煤矿为主,继续压减小煤矿数量。到2015年,全国煤矿数量将控制在4000家以内,平均单产规模在100万吨/年以上,比目前煤矿数量减少一半。
表
四、2013年新增煤矿产量及扩建煤矿地区分布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产能在30万吨/年以下的小煤矿仍有数千余处,占现有煤矿总量的1/3,大多数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老化。对此,《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一方面要加大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的力度,将不符合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职业危害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
四、煤炭行业机械化程度不断加深
2003年以来是中国煤炭工业的黄金十年。经济的持续高速成长推动煤炭需求快速成长,继而催生煤机行业快速成长:2003-2010 年煤炭采掘与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复合增长率达36.1%,同期煤炭机械工业产值从2001年的31.6 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54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7.3%。预计2015 年中国煤炭机械工业产值将达1499 亿元,年复合增长达22.3%。
图
三、近十年来我国煤炭开采量的统计示意图
从新建煤矿投资构成来看,70%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煤炭机械设备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为50%,因此,煤炭设备投资额在新建煤矿投资总额中的占比为35%。根据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测算,2009-2015年煤炭行业新建煤矿投资总额为4585亿元(年增长率按10%即略高于相应的GDP的增长率来预测),因此,新增煤炭产能需要的煤炭机械设备投资约为1605亿元。
表五2009-2015新增产能的固定资产投资及预测
随着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以及煤化工等高耗煤行业的逐步发展,我国煤炭的开采量依然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因此,提高煤矿的综采率,不断整合煤炭资源将成为下一步煤炭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五、新型煤化工的大幅度发展
从2012年开始,我国煤炭行业进入“严冬”,煤企纷纷将目光瞄准了延伸产业链以及非煤产业,其中煤化工板块经营规模最大。煤企希望借此“自救”。
新型煤化工项目审批终于有了重大进展。2013年3月以来,10个新型煤化工项目获国家发改委“路条”,即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同意开展相关工程前期工作的批文。这10个项目投资总额在2000亿元~3000亿元,包括5个煤制天然气、4个煤烯烃和1个煤制油项目。到2018年,现代煤化工项目总投资额有望达到8000亿元。
1、5个煤制天然气的主要项目包括: 中电投集团霍城年产60亿立方米的项目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新疆伊犁年产40亿立方米的项目 国电集团兴安盟年产40亿立方米的项目 中海油集团山西大同的年产40亿立方米的项目 内蒙新蒙能源公司年产40亿立方米的项目 2、4个煤制烯烃的项目和1个煤制油项目为: 中石化集团在贵州织金投资的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
中石化与河南煤业集团合作在河南投资的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 中煤在陕西榆林投资的60万吨煤制烯烃二期项目 甘肃华鸿汇金公司在平凉投资的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 山西潞安集团年产150万吨油品的项目。
以下是经过分析和整理全国煤化工项目的相关统计资料,主要包括各个主要煤炭产区、大型电力企业的煤化工项目。
表六、九大煤化工示范项目
新型煤化工作为主要的一次能源替代技术,是一改我国能源过分依赖进口的主要技术,新型煤化工已经逐步获得起航条件,政策面从严管控的必要性明显下降,此外近期媒体报道的一些央企的重大举措也说明政策有逐步放松的趋势,预计2013年以后政府将逐步放松对发展新型煤化工的管控,以煤制油、气、烯烃为代表的新兴煤化工产业将成为未来的化工业发展重点。
10.快递行业发展现状 篇十
快递行业混乱进来一直成为行业人士讨论的话题,对于其具体的解决办法也迟迟未能很好的统一,跨越KYE记者采访了相关法律人士、管理学和电子商务领域的专家,听听他们怎么说.1、杜鹏(河南洛太律师事务所律师)
观点:新规的实施,为消费者维权增加砝码
杜鹏向跨越航空快递KYE记者表示,新规对快递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有规范性要求,明晰了原来法规中的模糊地带,将为消费者维权增加砝码.对野蛮分拣,新法规的“三万元罚款”应该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它为职能部门执法提供了具体依据.2、郭新宝(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观点:快递企业应加强自律,规范经营
郭新宝向跨越KYE记者表示“快递企业应加强自律,规范经营.”新规对快递企业提出多方面规范和约束,企业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能重塑自身良好形象.快递企业应贯彻新规精神,明确自身履行的义务和责任,自觉将新规转化为企业内部规范.快递企业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行业要求规范操作,提高服务质量,重视客户投诉“野蛮.分拣、泄露用户信息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因快递从业者责任心不强造成的.”郭新宝表示,快递企业在完善服务体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服务终端快递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加强从业者职业技能培训.3、刘玉来(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管理学博士)
观点:在新规指导下,职能部门应建立多方监管机制
11.2014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现状 篇十一
除此之外,我国休闲食品市场也呈现出由低端到高端的发展态势,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对高端需求的拉动效果十分明显,使高端休闲食品市场发展旺盛,中国本土高端消费群体也已开始浮出水面,也由此促成一批高端休闲食品品牌的诞生。
消费高端化时代的到来,对各方面发展尚不成熟的休闲食品企业而言,不仅是一个巨大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我国休闲食品企业尽管发展速度快、数量多,但整个行业的历史积淀薄,整体实力依然较弱,需要在产品研发创新和营销思路拓展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中国休闲食品市场潜力巨大,国内企业如果能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将会迎来企业的高速发展和快速突破,这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又是难得的發展机遇。
区域板块效应明显
目前,我国休闲食品市场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休闲食品企业众多,呈现小而散的局面;行业集中度较低;在生产技术、新产品开发以及渠道建设等方面,本土企业均落后于外资品牌,无法跟上市场的发展步伐,多集中在低端休闲食品市场;中高端休闲食品市场一直被外资垄断,外资、合资企业占据了休闲食品市场的绝对优势。
从市场品牌竞争来看,休闲食品的品牌集中度比较弱,但是受产业链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国休闲食品的市场集中度比较强。值得欣喜的是,针对消费者的多样化诉求及休闲食品巨大的市场空白,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整合当地企业资源,大力培育休闲食品特色市场。
休闲食品的生产与农业资源紧密相连。不同的地域有着截然不同的农业资源,产业集中度较高,由此形成了众多具备独特资源优势的休闲食品品类,引领着中国休闲食品的发展潮流。目前,已经兴起了诸如福建军团、安徽炒货军团、湖南辣食品、河南速冻食品军团等一大批优秀的休闲食品企业。(如图1)
比如福建军团,他们通过在央视广告上的集体发力、明星代言、概念打造和发挥区位优势等运作方式,使雅客、奇客、亲亲、银鹭等一跃成为国内一线品牌,逐渐有了向外扩张的野心和快速打造品牌的需求。目前,福建军团已经成为我国休闲食品产业的生力军,尤以糖果和膨化食品突出,均已获得全国最大的市场份额。如糖果,仅泉州市的糖果产量约就占全国的20%,占福建全省的96%。金冠、雅客、蜡笔小新均为全国糖果企业销售收入前十强的企业。近两年来,福建军团还在膨化食品上,成功树立起“可比克”、“好吃点”“达利园”、“盼盼”法式小面包等都多个全国知名品牌。
未来几年,中国休闲食品的竞争将越来越趋向于不同区域版块间实力的较量。依托当地农业资源发展休闲食品,已经成为各个市场发展的主旋律。
在这种较强的版块势力的拉动下,中国休闲食品的品牌化道路也将日益凸显。未来几年,一些有实力、有品牌的优势企业必将占据垄断地位,形成企业优势和地域优势,从而使红火的休闲食品市场走向规范化。
品类细化和口味化趋势明显
从产品开发趋势上看,原来以温饱型为主体的食品消费格局,正在向风味型、营养型、享受型甚至功能型的方向转化。
目前,我国休闲食品大致可分为八大类,即谷物膨化类、油炸果仁类、油炸薯类、油炸谷物类、非油炸果仁类、糖食类、肉禽鱼类、干制蔬果类(如下图)。其中,糖果、蜜饯、膨化、谷物类是休闲食品行业起步最早,也是发展最为成熟的品类,已经形成了强势的领导品牌梯队。(如图2)
此外,手撕牛肉、豆干、瓜子、米饼、馍片、锅巴、卤肉等传统风味小吃经过企业不断创新,再加上营销思路上的改进,也有了一大批拥趸,成为新兴的休闲食品品类,但目前尚未出现全国性的强势品牌。可以说,谁最先抢占了消费者心智,谁就是第一。
在广阔的消费市场里,中国休闲食品创新空间还很大,很多品类还有待进一步细分。以往传统手工作坊型休闲食品,将逐渐淡出消费者的视野,取而代之的将是越来越多的品类和口味,现代工艺和生产技术将会全面释放中国休闲食品的市场能量。
笔者认为,未来几年发展潜力最大的3大品类分别为:肉禽鱼、干制蔬果、坚果类。因为这三大类食品一直是由农户简单加工制作,销售多以散货形式出现在销售终端,没有形成产品品牌意识,尚属于发展的最末端,品类发展空间很大,也容易打造强势领导品牌。
肉禽鱼类:肉禽鱼类休闲小食品,因为具有独特的美味口感和人类身体必需的营养元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加上其便于携带性和能够佐餐,肉禽鱼类小食品已经成为旅途中必备的休闲美食。
坚果类:因为兼具了独特的营养价值和适应人群广泛等特点,坚果类食品在这几年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比如说美国的核桃、夏威夷果、杭州山核桃及东北松子的热卖,都说明了这一点。特殊人群功能化的需求,如孕妇必须吃坚果,使坚果类产品成为孕期日常必需品,越来越受重视。
谷物类:谷物类休闲食品具备日常正餐功能。既方便携带又可用来充饥的谷物类休闲食品,将会受到更多旅游人士的喜爱。因此,它的市场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大。
几大代表品类的发展特征
1. “主食类”休闲食品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调查数据显示,在各种休闲食品中,面包和蛋糕是京沪穗三城市家庭消费综合指数最高的休闲食品,一半以上的家庭会经常购买面包或蛋糕;其次是饼干类食品。
面包、蛋糕和饼干是休闲食品中的“主食”,其“充饥”性能是其他休闲食品所无法替代的。(如图3)
2.口香糖和干果类食品日渐成为消费主流
除了“主食类”食品,口香糖和干果类休闲食品是最受各类家庭喜爱的。
口香糖已经成为各类家庭尤其是高收入家庭消费新宠,43%的高收入(5000元以上)家庭会经常购买口香糖。这与几大口香糖品牌成功的市场开发有着莫大的关系。
相对口香糖来说,干果类食品则属于传统且大众化的休闲娱乐食品,但也会有不同层次之分。瓜子、花生类属于大众皆爱之食品,既便宜又老少适宜;而核桃、开心果、松子之类虽价格较高,但其丰富的营养也受到了很多家庭的喜爱。
3.果脯等市场反应一般,消费潜力有待挖掘
虽然目前肉脯和果脯的品种和品牌众多,但该市场一直处于鱼目混珠的状态,缺少一些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来领导并拓展市场,所以市场反应比较平淡。
果冻市场虽然也有喜之郎、亲亲等较有名气的厂家支撑着,但近两年市场一直处于沉寂状态,既很少有新厂家进入该市场,也鲜少见老厂商采取新举措来推进市场发展,人们对果冻的消费意识正在逐渐淡化。
膨化食品和巧克力/朱古力受到部分家庭的青睐,更是年轻消费者的钟爱。
高收入满巢家庭成消费主流
相关调查表明,目前国内休闲食品的消费人群具有鲜明的特点。(如图4)
从年龄上看,休闲食品的消费人群能明显地区分出三类:18岁以内青少年及儿童、青年人、老年人。目前,消费主体已经由原来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拓展到以年轻成人为主,其中少年儿童,青年人中的女性消费者更是已上升为当前休闲食品的主流消费者。
从性别上看,15-34岁年轻女性仍是引导时尚食品消费的主流群体。
从职业类别上看,休闲食品消费者中,在读学生和办公室白领在总体中的占比超过半数。
从家庭生命周期来看,各种休闲食品的热衷消费家庭主力是有12岁以下小孩的家庭,消费占比为41%;而高收入满巢家庭(即有孩子,但孩子尚未独立的家庭)和空巢期家庭(即孩子已独立,老人自己构成的家庭)则占到了一半。
根据上述对休闲食品目标人群的细分,休闲食品生产厂家应该根据目标客户的不同性别、职业类别、年龄等不同变量进行市场细分,并设计生产出有针对性的产品系列和推广方案。笔者的建议如下:
1.儿童类休闲食品应突出“童趣”特点
儿童消费群体,虽然经济上完全依靠父母,但是在选择上可以从自身的主观意愿出发,多数情况下父母也会给予满足。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对新奇的、刺激性的东西感兴趣,尤其对奇形怪状或者卡通元素感兴趣,而且乐于、勇于尝试,而对健康没有任何概念。
针对这一目标人群的产品应该适当提升产品的视觉冲击力,如小熊饼干、好多鱼、鬼脸嘟嘟、奥利奥等,要么是形状可爱,要么是名字怪异,抑或是充满童趣的吃法。
在促销上,可以适当赠送卡通玩具,尤其是经典形象更受孩子们欢迎,如白雪公主、变形金刚等,这对目标消费者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一旦挑拨起孩子的欲望,父母基本很难拒绝。
2.青年类休闲食品应重视品牌概念的打造
调查表明,25-34岁之间的消费者对休闲食品的消费比例最高,这是一个被“品牌概念”熏陶长大的消费群体,而且也是目前社会中最忙碌的一类人。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精挑细选,他们更讲究品牌,更在意包装精致,对价格不是太敏感,但一定要方便购买和携带。这是需求最多样化的一类人,针对他们的需求,可开发出更多的细分产品品类,如补充维生素的雅克V9,针对电脑一族的网络饭饭,闲趣等。此外,还有美容、护眼、瘦身、抗疲劳、低脂等多种细分产品。
这类人群已基本形成饮食“健康”观念,对产品会有一个基本的筛选,像糖果、巧克力、薯片、膨化食品等高热量的东西,他们会有选择性地消费。这就要求休闲食品企业应该及时了解并抓住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特殊的消费需求点,更加注意品牌形象的塑造,强调营养搭配的合理性和产品自身品质的提升,成功吸引到更多具备消费能力的目标人群,休闲食品企业的产品销量将会取得快速突破。
3.老年类休闲食品应突出实用性
相对于前两者倾向刺激性、美观性之外,老年人就守旧许多,口味选择上更单一,形式选择上更实用,更喜欢酥软的东西,传统、中式食品更让他们青睐,如稻香村糕点,各种现场烘焙蛋糕、酥饼等,而且老年人也有他们特殊的营养需求,针对他们的产品也适合走功能细分道路。尽管他们选择得少,但消费总量依
然可观。
渠道模式的变迁
雖然休闲食品市场日益红火,但是流通渠道单一。统计资料显示,休闲食品在主要超市、重点商场食品经营比重中已占10%以上,名列第一,销售额已占5%以上,名列第三,仅次于冷冻食品和保健滋补品。
目前,休闲食品基本保持着三类销售渠道,即超市大卖场的集中销售、散装称重式销售、连锁加盟式销售。
第一,独立包装的休闲食品,主要以大卖场、超市和遍布大街小巷的便利店为主销渠道。随着高端消费的成型,像711、屈臣氏这些高端连锁便利店成为高端休闲食品的主力消费场所,甚至仅此便利店为销售渠道,小众营销。
第二,散装食品,主要是以店面为销售通路,如糕点、烘焙类(如稻香村、好利来等)等,多以连锁专卖店或超市专柜的形式进行散装形式进行销售,主要凭借店面品牌来带动产品销售。
【艺术教育行业现状】推荐阅读:
小学艺术教育答案08-16
艺术教育自检报告08-28
小班艺术领域教育总结09-26
艺术教育的思考论文06-22
教育行业规范11-24
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作用07-13
2010艺术教育工作总结07-05
小学艺术教育调研报告07-20
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09-02
浅谈问题学生艺术教育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