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具说课稿北师大版二年级(精选10篇)
1.买文具说课稿北师大版二年级 篇一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
陶村小学 候春梦
课 题;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过程方法目标;
1、会用小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了解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人民币及准确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面额人民币学具。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出示钱包,从钱包里拿出一些不同小面额的钱来)“钱”是我们国家进行购物时使用的货币,统称为“人民币”。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并学习用人民币来购买文具。(板书:买文具)
二、探索新知:
1、认识人民币。
(1)(出示不同小面额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从老师手中拿出来吧!
①你是怎么知道它是5元、2元、1元、5角、2角、1角……(这里根据学生所拿的、自己认识的每一张人民币进行提问)?
②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来辨认的?除了这些,你还认识哪些面额的人民币?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根据数字、字样来认识人民币,这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2)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及或直接出示不同面额的硬币:1元、5角、1角、5分,让学生进行辨认。然后进行总结这一类是纸币,这一类是硬币。
(3)看课本“认一认”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2、探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同学们,你们知道1元可以换几张1角呢? 几个1分可换1张1角呢?(2)练习:
① 练一练的第1题 换一换,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② 练一练的第2题 填一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强调:计算钱数时,相同单位的钱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3、学习付款
(1)创设情境:(出示钢笔)1支钢笔1元钱,要买这支钢笔你都可以怎样去付钱呢?老师做售货员,让学生来付钱购买钢笔,展示学生的付钱方式。
(2)课件出示文具情境图,同学交流说一说购买每一种文具都可以怎样付钱。老师选其中2-3种让学生交流付钱方式。
小结:在用人民币付款时,相同的钱数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式。3、1把尺子8角,淘气想用1元买1把尺子,如果你是售货员,你应找回多少钱呢?你如何列式解决呢? 学生交流并列式解答
4、学生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图中的哪些文具?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的购物活动就要结束了,如果你还想买东西的话,那就利用星期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体验一下购物吧。不过,老师要告诉你们:要好好爱护人民币,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钱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的工作得来的,我们从小要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这节课你还学会了什么呢?
五、作业设计
课堂精练第7-8页
2.新北师大版二年级儿童乐园说课稿 篇二
各位领导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儿童乐园》。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儿童乐园》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实际上就是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课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显示情况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部分的名称。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渐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以。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想主要采取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沟通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方式;自由地,放开的探讨,发现,之后学习新的知识。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提出问题并解决
师:同学们,我们数学的王国里有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你能找到那些数学信息? 生:有乘飞机的,划船的,还有坐火车的。
生:我发现了每架飞机上都坐着2人,每节车厢的都是4人,„„。师: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我们从上往下看。(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有:
①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2+2+2+2=8(人)
②划船的有几人?
3+3+3=9(人)
③小火车上坐有多少人?
4+4+4+4+4+4=24(人)
④休息的有几人? 1+2+3=6(人)
【设计意图:结合“儿童乐园”的情境,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的加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2+2+2+2=8的加数都是2。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那其它几道呢?谁来补充?
生2:我还发现了4+4+4+4+4+4=24的加数都是4,3+3+3=3的加数都是3。师:你的眼睛真厉害,发现了这几道加法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其他人还有补充吗?
生3:我发现只有1+2+3=6这道算式不一样,它不是相同的数相加。师: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根据加数的特点将这些加法算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像上边这些算式,每一道算式的加数都相同。(点课件:加数相同),另一类是像下边1+2+3=6这类加法算式,它的加数是不同的。(点课件:加数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师板书课题“儿童乐园”)【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善思考、爱动脑的好习惯。也为后续的学习作以铺垫,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由加法引起乘法
师:请看大屏幕,(点课件)仔细观察2+2+2+2=8这道连加算式,在这道算式中这些加数都是几? 生:加数都是2。
师:2我们可以叫它相同加数。数一数,有几个2相加? 生:有4个2相加。
师:那4就是相同加数2的个数。(点课件)这个算式表示有4个2相加。其余的两道算式谁能用这种表示方法来说一说? 师:你想说哪道加法算式?
生4:我说的是3+3+3=9它的相同加数是3,有3个3相加。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点课件)
生5:4+4+4+4+4+4=24这道算式的相同加数是4,有6个4相加。师:说得怎样?同意他的意见的同学拍拍手。
„„
【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对“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形成初步认识,并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初步认识乘法。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把几个相同数加起来的例子。用连加方法书写起来算式比较长,解决起来也很麻烦。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乘法来解决。板书课题:乘法。
师:(指着板书)那4+4+4+4+4+4=24这道连加算式怎样写成乘法算式呢? 首先来找一找它的相同加数,它的相同加数是几? 生:相同加数是4。(师板书4)师:再来数一数有几个4相加呢? 生:有6个4相加。(师板书6)
师:6个4相加写成乘法算式4×6(师在4和6 中间连上乘号)师:这个像小叉的符号叫乘号(板书:乘号)跟老师学写,左斜,右斜。乘号在乘法算式里读作“乘”。4×6读作 4乘6(板书读作:4×6读作 4乘6)同桌互相读一读。
【从加法到乘法是学生知识上的而一个飞跃,这里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先前的经验积累。】
师:联系加法算式看一看,这里的4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 生:4就是加法中的相同的加数,6就是有6个4。
师:对,在这道乘法算式中,乘号一边4就是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乘号另一边的6就是相同加数4的个数。我们把相同加数4和相同加数的个数6用乘号连起来,就表示有6个4相加。那6个4相加得多少呢?板书=24
师:在这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名称。乘号两边的数都叫乘数,乘得的结果叫积。(板书乘数 乘数 积)
师:6个4相加的乘法算式除了可以写成4×6=24以外,还可以把两个乘数的位置调换一下写成6×4=24。(板书:6×4=24)一起来读一读这道算式。(板书:6×4读作6乘4)生齐读算式。
【这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难度,对于有困难学生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和引导,并让学生初步的感知加法算式中有几个几,乘法算式中就是几乘几。】
(三)应用新知,练习提升 1.加法改乘法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大屏幕,你能从屏幕上选一道你喜欢的加法算式写下来,并改写成乘法算式。拿出练习卡,动笔试一试。生尝试练习
师:谁有勇气第一个上来,说一说你改写的是哪一道?怎样改写的? 生:我改写的是2+2+2+2=8,写成乘法算式是 2×4=8。生:我还有补充,还可以写成4×2=8。(根据学生说的点出算式)
师:说得真好,那这道算式中的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呢? 生:因为有4个2相加,所以把2和4相乘。师:和他写一样的同学点点头。„„
生:我喜欢3+3+3=9,它写成乘法算式是3×3=9或3×3=9 师: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有3个3相加,所以3乘3。
生:我改写的是4+4+4+4+4+4=24,有6个4相加。可写成乘法算式是4×6=24 或6×4=24 2.不能改乘法的加法
师:表达真完整。刚才同学们都是将右边几道算式改写成了乘法算式?而这道加法算式(指1+2+3=6)为什么没有同学改呢? 生: 1+2+3=6这道算式的加数不相同。
师:综合1、2题你能想想什么情况下加法能改写为乘法吗?
生(小结):只有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当加数不相同时,我们一般不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
【通过1、2练习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为乘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乘法和加法联系与区别
师:谁来说一说你用乘法表示几个相同数相加你觉得怎么样? 生:用乘法算式表示几个相同数相加写起来简便多了。师:将长长的算式变得很简短了,看来用乘法可真简便。生:写加法要写很长,而乘法算式只要把两个数用乘号连起来。师:你能说说是把哪两个数用乘号连起来吗?
生:乘号一边是相同的加数,另一边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师:说得真不错!为他鼓掌。
师:(请看大屏幕),下面这些问题,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生:(点课件)
师:以后解决这类相同数连加的问题你会选择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生:我会用乘法来计算。
生:用加法算很麻烦时,我会选择用乘法来算。
师: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你们可以选择你们认为简便的方法来解决。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上得可真开心,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乘法。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知道了用乘法表示几个相同数相加真简便。生2:我知道只有相同加数连加才能改成乘法算式
生3:我认识了乘号,还知道了乘号边的叫乘数,结果叫积。生4:我觉得他的表现太好了。
七、自我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数数、加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属于乘法的初步认识,目的是帮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这种运算出现的过程,理解乘法的意义,切身体会乘法运算的优越性。
本节课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知识水平设计了前面儿童乐园的生活情境,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学习乘法的意义。
3.买文具说课稿北师大版二年级 篇三
一、教材分析
《买矿泉水》是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探索“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连乘的运算。这些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乘法的基础。因为学生对乘法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运用连乘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渗透学生爱校护校的思想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应用连乘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4.培养学生爱校护校的主人翁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四、说教法和学法
学合理的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
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分析法、讲解鼓励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究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说教学设计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下面我就这以上五大环节做具体的阐述)。
(一)课前复习出示口算题,学生抢答。
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是学生明白口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目标展示
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三)新知探索
在新知探索这一环节中,我采用的是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到全班展示的方法。因为没有经过个体深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因此,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方式时,进行适当的赞赏性的表扬。
最后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探索,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四)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
“学以致用”,学习新知识后的练习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计算方法的环节。
2、开放练习
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几道乘法估算的应用题。
(五)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渗透思想教育。
(六)作业布置(继续完成开放练习)
作业的布置主要体现“数学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特点。
六、说课后反思
4.买文具说课稿北师大版二年级 篇四
楼丹静
教学目标:
1、感受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在买文具活动中认识人民币,认识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购物情境学习计算购物的钱数、掌握付钱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自觉应用数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教学准备:
课件、小面额人民币(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在过年的时候跟着爸爸妈妈去亲戚长辈家拜年,他们通常会给你们什么? 生:好吃的、压岁钱……
师:那你们是怎么来用的压岁钱的呢? 生:存起来、买衣服、买书、买文具……
师:很好!每个小朋友的压岁钱都有不同的用法。那么我们中国的钱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齐声回答):人民币。板书:人民币
师: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美羊羊文具店开展了特惠活动:铅笔盒原价9元9角,现只售6元5角;水彩笔原价12元,现只售9元8角。小朋友你们想买吗? 生:想。
二、出示学习目标
师: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看看喜羊羊给我们布置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感受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人民币,认识圆、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3、结合购物情境学习计算购物的钱数、掌握付钱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师:村长说只有小朋友顺利闯关,才能到达美羊羊文具店购买你们喜欢的文具。
1、第一关:认识小面额人民币。(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5元(新旧版)、2元、1元、5角、2角、1角、1分、2分、5分。逐一认识认识。
师:小朋友们真棒,已经顺利闯过第一关。接下来我们一起去闯第二关。
2、第二关:人民币的分类。(课件出示)第一种:分成长方形的纸币和圆形的硬币两种。第二种:按单位分成---圆、角、分。
师:恭喜你们成功闯过第二关,接下来是最后一关,只要你们闯过这一关,你们就能成功到达美羊羊文具店了。加油!
3、第三关;探究圆、角、分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1)、元、角之间的关系。
师:小朋友们请用不同的方法在你们的桌上摆出1元。
A、学生独立完成B、指生汇报
C、师总结归纳。生:a.一张1元.b.2张5 角 c.10张1角
d.1张5角+5张1角……
师:通过刚才极为小朋友的回答,你们知道1元和10角的关系了吗? 师小结:1元=10角
10角=1元
(2)、角、分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1分的硬币
师:谁能帮老师把1角换成分币?(摆一摆)生:a.2张5分
b.1个5分+2个2分+1个1分…..师小结:1角=10分
10分=1角 延伸:比较1元、1 角、1分的大小。师:恭喜你们成功过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美羊羊的文具店把。
4、文具店购物.(摆一摆)
师:刚才美羊羊已经告诉我们铅笔盒和水彩笔都在减价出手,你们想买吗? 生:想。
师:请想买文具盒的小朋友在桌子上摆出6元5角。A、生动手,师巡视。
B、指生上讲台摆
师:恭喜你摆对了,那我就替美羊羊把文具盒卖给你把。师;喜羊羊有1元钱,它能买那些东西。
完成练习P71 师生核对答案。
5、当堂检测
数学书第71页---填一填
6、课堂小结
5.买文具说课稿北师大版二年级 篇五
辽宁省海城市西柳小学
李秀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正确地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结果。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能够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
教学策略:小数乘法的意义要借助整数乘法的意义上,学生有经验支撑,能达到顺利的迁移。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给同学们买奖品,发现小博士文具店正在做特价销售活动,想不想去看看?
请看大屏幕。
你看到了哪些文具,单价分别是多少元?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相同数相加的数学问题吗? 今天,我们继续解决买文具当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钱?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怎样列
式?列乘法式,怎么计算呢?
2、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方法一:化为小数加法
方法二:用元、角、分化为整数乘法
方法三:画图,直观的看出。(其实质是小数的意义)
3、回顾以上三种方法,加深印象。
师:大家都非常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你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只要正确就可以。
4、合作探究
师:三把尺子需要多少钱呢? 先独立解决,再小组交流。汇报展示,总结评价。
5、小结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三、巩固应用
1、课本练一练4题
2、大家一起来抢答
3、课本练一练5题
(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6.买文具说课稿北师大版二年级 篇六
一、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巩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懂得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
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三、学习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 练习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进行口算。459-20×20 140+360÷6 1000-700+225 120÷4×30(105+245)÷5 25×(160÷40)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索和学习一些有关数学计算的规律。(板书课题:买文具)
(二)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交流算法。
(1)自学教材第47页情境图,完成自学指导。a.用分步式解决问题,理清算理。
b.尝试用综合算式解决。(可在算式下面画横线表示计算的顺序)
注意:计算要准确
c.对比两种方法的异同,体会哪种方法简便。(2)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检查。
教师根据巡视,有选择地选取用分步方法和综合方法计算的两名学生进行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板书。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22×3=66(元)22×3+24÷4 24÷4=6(元)=66+24÷4 66+6=72(元)=66+6
=72(元)
(3)质疑:这个综合算式既含有乘法,也含有加法和除法,这位同学算得正确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顺序。
指名汇报交流结果,师根据生答进行点拨(板书):在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4)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正确吗?还可以怎样计算?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小结:
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但他把乘和除这样的同级运算分成了二步进行,在书写上比较繁琐,我们也可以同时进行计算,使过程更为简练。(师板书算式):
22×3+24÷4 =66+6 =72(元)
(三)自学检测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35+65×40÷5 12×(153-83)÷8(96-6)×(15+9)
1、指名说一说每一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2、师根据生答,概括小结(课件出示):
a.在加减乘除混合计算的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在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b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四)尝试探索,突破难点。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试一试”: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汇报自己的解决办法。
3、师根据生答质疑:刚才同学们提出要在算式中加上中括号,这是一个新的符号。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在算式里添上中括号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符号吗?
师根据生答小结(课件呈现):中括号是一种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也叫方括号,用“【】”来表示。因为题中已经有了小括号,如果需要再改变运算顺序,为了和已经使用了的小括号区别开来,就要用中括号。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含有中括号的算式,在计算时应该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3)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4)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4题。
1、全班齐练,指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引导交流:看一看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3、小结:上下两道题数据相同,看上去很相似,但运算顺序改变了,计算的过程和计算的结果都不同。
4、点拨:由于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在计算含有括号的计算题时要看清题目,以免出错。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总结一下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师根据生答,课件呈现)
1、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运算时,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7.买文具说课稿北师大版二年级 篇七
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教师王娜,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植树”中的一篇主体课文《一片树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手段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片树叶.》写的是一群小动物采用了不同方式爱护一棵小树的故事,小兔子、小熊、小猴都喜爱小黄牛栽的小椿树,也都认识到小椿树将使他们的生活更美好,但是小椿树还是被他们搞得“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可见问题不是出在懂不懂道理上而是出在每个人能不能自律上。他们懂得大道理却原谅自己的不良行为,而且找借口为自己的不良行为开脱,他们的认识和行为不统一。这篇课文无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教育意义都很大。它还采用拟人手法,让小动物用人的语言方式去交流,符合了孩子们心理特点,内容童趣盎然,语言生动活泼。孩子乐于接受,并且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的思想感情。
新课程倡导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创新”是现代新型人才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越早越好,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没有停留在让学生会读、理解这个层面上。课文中没有把所有小动物摘树叶的镜头展现给学生,而用了一个省略号。因此我利用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想象表演这些小动物的动作。课文的结尾我还设计了小猴子回来,看见一片树叶都没有了会说什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些对教材加工、重组的环节,极大的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把学生的思维从书本导向了更广阔的空间。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并且能在读中提出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法定位
(1)教学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听说读写的能力,现在是他们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见解独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且在读基础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想象、创新等能力。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护花草树木的思想感情。
(2)教法定位
1、充分体现教学的主体性,养成儿童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行为和习惯;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跳出学科本位的自我封闭的认识圈子,树立整体、综合的素质教育课程观,在学科之间相互交*、渗透与融合的关联中把握教学。
3、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画画、说说、写写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4、《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尽力做到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乐学兴趣
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学习兴趣浓厚,因此开篇伊始,我用挑战性的语气对学生说:“老师送给你们一件礼物,想要吗?它是一幅美丽的图片,要想看到它就要过字宝宝的这一关。”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导入新课。当学生读对时,大屏幕会出现一片树叶的图片。揭示课题继续学习这一课,然后让学生把刚才读过的生字朋友送回家,这个环节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的心理,既复习了生字词又自然的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读中质疑、读中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请您毫不犹豫的在每一节课里尽量留出时间,让我们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尽情提问吧?因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是每一个孩子,质疑问题是儿童的天性,它好象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生疑能力”的驱使下,儿童会主动地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个人体验提出问题,然后发动学生积极的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中。在这里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很可贵的。因为善于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的独立的表现,而独立性是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在这中间被点亮。同时呢,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提高。此外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品读感悟、理解情节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见朗读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几只小动物对这么可爱,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你为什么喜欢它?把它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学生这时自读感悟,通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充分体现语文课标中的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这个读悟的环节中,教师作为合作伙伴参与其中适当指点、引导并且运用发展性的评价让学生互评自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图文对照想象理解
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这个环节我用多媒体放映书上的小黄牛栽树、五只小动物摘叶子、小黄牛目瞪口呆等彩图。让学生图文对照,说说每幅图写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通过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孩子的世界是一个想象的世界。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想象力的重要性。而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场所。我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希望使他们在想象、思维、表达的过程中,切实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五)、创新表演情感升华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儿童是正在发展的个体,具有惊人的创造潜能,其想象力常常使成年人望尘莫及。我们要保护儿童的天性。塑造儿童独立的个性,促使儿童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在这个环节中我组织学生当小导演,把这个故事排成课本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惟妙惟肖的表演让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在学生用肢体语言对课文进行感悟、体验、诠释、认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椿树的角度去思考小椿树被摘掉叶子的痛苦心情。由此产生保护花草树木的美好愿望,也使本课的三维目标达到和谐统一。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是我设计这一课的一个宗旨。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以让学生自由总结来结束本节课。今天这节课,你快乐吗?今后你会怎样做?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这些看似简单的话题,既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又把学生导向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去思考,去探索。
四、说教学手段
本课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用大屏幕展示了书中的彩图,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图文对照的同时,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动画的情景中。直观、形象的画面,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了鲜活的空间。
8.买文具说课稿北师大版二年级 篇八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课的内容是《雷雨》,它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是本册书第五组的第二课,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根据本课的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方面:
1、知识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 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情感目标: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根据目标的设定,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而教学难点应该是能从文中分析出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象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的教法主要采取 1、信息收集法
2、情景教学法
学法主要目标
1、以朗读感悟为主
2、小组合作探究
在本节课中我将教学环节分为五个环节
一、设情景,感受雨的美。
首先出示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意识感知雨的美丽,引起好奇探究的欲望。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内容
带领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便在自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三、理解课文内容
在理解课文内容是,主要让学生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雷雨的变化,再读一读重点的句子,来整体把握住课文脉络,最后品读课文,感受雷雨前、中、后的不同。
四、课堂检测
在课堂检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虽简洁但明了,更能直观地加深孩子们理解课文。
9.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九
1、认识厘米 2、认识米 3、认识线段 , 量、画线段
二、本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比如,学生形成了1厘米、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就不至于产生“1米=10厘米”的错误,才有可能利用表象进行一些简单的估测,如估计窗的宽和高约是几米。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的观念。
线段的概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无法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 课本上是线段图并配了一句话: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三、本单元学情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两个月的暑假可能让学生在很多时候都不能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学这个单元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让孩子以一个良好的状态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进行整体和个别共同关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一年级上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的知识, 学生容易接受。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五、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2、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
六、单元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亲身体验法、讲授法、观察法为主, 学法以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为主。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避免课堂教学“一刀切”的现象,分层次向学生提出要求。
七、单元教学准备:
主题图、1角硬币、曲别针、正方体、米尺。
八、课时安排、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1、统一长度单位?(1课时) 2、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1课时) 3、认识米 用米量???(1课时) 4、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1课时)
九、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感觉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直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10.买文具说课稿北师大版二年级 篇十
课
题:买文具
课型:新授
主备人:杨海燕
使用时间:
姓名:
组
别:
[学习目标]:
1、通过一系列活动,认识小面额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2、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4、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学习重点:
1、在活动中认识小面额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运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兑换,体会一元钱的币值。[课前尝试] 认一认:
1、认识这些人民币吗?我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为几种?
2、说说看你知道哪些面额的人民币? [课堂探究] 填一填:
能换________张
能换________张
能换________张
和________张[课后检测]
【买文具说课稿北师大版二年级】推荐阅读:
说课模板买文具01-11
北师大版二年数下《买洗衣机》教案10-06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三教案,说课稿07-31
买文具教学设计与反思06-08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12-12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松果08-16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买矿泉水》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