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室检测

2024-10-31

动物实验室检测(精选12篇)

1.动物实验室检测 篇一

医学检验实验中心 实验室实验动物处理办法

为加强实验动物的管理,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适应科学,根据陕中院办字(2005)第7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 结合我中心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1。本办法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不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用于科学研究、教学实验的动物。

2。生产实验动物的单位和个人,供应或者出售实验动物,应当提供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书。

3。为保障生物安全,防止环境污染,禁止将使用后的实验动物流入消费市场。

4。实验动物尸体及废弃物等,必须按照实验动物技术规范,严格消毒、封闭包装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5。进行病原体感染实验,应当对实验所接触的用品、用具等进行封闭包装和无害化处理,并对环境、场所等进行严格消毒。

医学实验检验中心

2005年12月29日

2.动物实验室检测 篇二

此次获得认可, 标志着中心具备按有关国际认可准则开展所获得认可项目的检测工作, 同时也将得到与CNAS签署互认协议的国家与地区认可机构的认可。中心通过执行实验室规范化程序, 能够保证向客户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检测报告。

我所动物疫病诊断与技术服务中心成立于2010年4月, 下设血清学、病原学、病理学、寄生虫学、分子诊断、诊断试剂开发等实验室及公用仪器设备中心、细胞培养和仪器设备管理等专业实验室。该中心现经CNAS授权检测的项目有14项, 涵盖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等方面。除以上检测项目外, 中心还可进行其它多种动物疫病的检测和诊断。

3.浅谈虚拟实验替代动物实验 篇三

[关键词]虚拟实验动物实验虚拟动物实验

在医学、药学、生物学的研究中,动物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实验动物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对于实验动物,在各类大学实验室、研究机构中,采购成本的持续支出以及喂养、繁殖等管理问题一直是切实存在的,各类动物保护主义以及人道主义的不断抗议与干扰,也使得动物实验一直处于受争议的状态之中。采用虚拟实验合理替代动物实验,从多方角度来看,是解决动物实验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

1、虚拟实验

虚拟实验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的,借助计算机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又称VR)等技术营造出可替代传统实验操作环节以及环境的实验。在这个虚拟实验环境中,实验者可以如同在现实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实验项目,在某些方面,虚拟实验所取得的实验效果甚至比现实环境中所取得的效果更好,毕竟,虚拟实验可以营造更为理想的实验环境,而某些条件在现实中却不容易达到。在目前,虚拟实验应用在不同领域,可以辅助、部分替代或者全部替代真实实验,这一方面取决于实验对象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虚拟实验平台技术的先进性。虚拟实验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威廉·沃尔夫教授在1989年提出的,之后迅速的发展起来,国内外很多高校实验室、研究所以及中小学校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设计研发符合自身需要的虚拟实验系统。从技术层面来看,目前各类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主要是基于VRML虚拟现实技术的仿真实验、基于Flash的交互式虚拟实验、基于Active技术的仿真实验、基于Java技术的虚拟实验和基于Quick Time VR技术的虚拟实验等[1]。虚拟实验具有高仿真性、开放性、人机交互、可扩展等特点,与传统的真实实验相较,在重复使用以及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虚拟实验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医学、药学、生物学等领域,就动物实验而言,虚拟实验可以很好的辅助动物实验,减少实验动物数量,仿真替代部分动物实验。

2、动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动物实验指在实验室内,为了获得有关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或解决具体问题而使用动物进行的科学研究。实验动物是进行动物实验不可或缺的材料,在各种类型的动物实验中,通常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首先是成本问题。以小鼠为例,目前在市场上购买一只实验用的小白鼠,价格大约在人民币10元左右,而一些体形较大或是质量要求更为严格的实验动物,成本则会更高。在实验过程中,为了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通常会采用数据对比的方法,这就要求实验所用的动物数量增多,越是复杂的实验,越是严谨的数据要求,所需要的动物数量就越多,当然,与此相对应的试剂消耗也就越多,实验所需付出的成本也就越高。此外,动物在采购回来后,喂养管理造成的物料、人工成本的支出也不可忽视。其次是管理问题。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实验动物一定要确保其质量,才能满足实验的要求,这就对实验动物的喂养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国家对于实验动物的管理有着严格的条例规定,从饲养管理到检疫和传染病控制,必须符合条例规定才能用于实验。在实验期间对实验动物的管理也切实是一大问题,稍有不慎或是管理不善,极可能造成实验动态质量下降,额外成本支出是小事,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则后果严重。第三是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动物实验对生物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动物保护主义的兴起,动物实验受到了来自生态伦理学中动物权利论的挑战与压力。第四是实验废料的危害。在实验完成后,对于实验废料(动物)的处理也是一大问题,一旦出现处理不当,极可能出现不可预测的危害。

3、虚拟动物实验的优势

3.1虚拟动物实验可以有效降低实验成本

实验动物一直是动物实验材料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动物保护、动物资源等各方面的原因影响,这方面的成本一直处于上升通道。而采用虚拟实验,可以有效的降低动物实验的成本支出。前文已经分析过真实动物实验所需要的成本支出,采用虚拟动物实验系统,虽则投入不菲,但一次性成本投入,相较于动物实验长期的成本投入,实则成本低廉的多,而且虚拟实验省去了繁琐的实验准备工作,减少了动物的培养、试剂的消耗和实验器材的损坏,在实验费用上的节约显而易见。

3.2有效解决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

“3Rs”原则是国际上公认的动物实验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在基本满足原则的前提下,动物实验才不会越过伦理的边界。生物医学实验离不开动态实验,但残忍的实验方法也是不可取的。Reduction(减少)、Replacement(替代)、Refinement(优化)三原则正是说明了虚拟动物实验是解决动物实验伦理问题的有效途径。虚拟动物实验虽不能替代动态实验,但作为真实动物实验的有效补充,可以起到有效减少实验动物数量、替代部分动物实验的作用。

3.3营造理想实验环境

虚拟动物实验系统可以营造一个理想的实验环境。众所周知,实验环境对于实验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在真实的环境中,想要创造出理想的实验环境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而且维护也具有较大的困难。而这些,在虚拟动物实验系统中却可以轻松的达到。

4、虚拟动物实验系统应用的合理性

虚拟动物实验系统,可以利用器材库器材进行实验台的搭建或者模拟手术的仿真实战等;可以通过服务端管理程度自定义曲线样式、动态添加实验、自定义药物及药效。仿真实验可以查看实验的对象、实验试剂、实验器材、仿真实战及仿真实验;可以模拟各种药物对动物呼吸、血压、泌尿、张力等的影响。在当前虚拟动物实验系统的应用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动物实验都可以用虚拟实验来代替,虚拟实验在科学研究领域还只能作为动物实验的一个有益补充,降低被动实验数量,提高某些实验环节或是项目的效率与安全性。说到底,虚拟实验只是手段还非目的,我们用动物实验来代替人体实验,通过动物实验来推导人体反应尚存不可测的变数,用虚拟实验来代替动物实验,也只能是在局部或是某些特定方面的应用,不可能完全取代动物实验,最起码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尚达不到这样的程度。一般而言,实验的类型可以分为验证型、设计型、操作型以及探究型等,不同类型的实验,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操作及具体要求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虚拟实验可以满足验证型实验的要求,但对于探究型实验实则是无能为力,即便再高的技术水平,也无法用虚拟实验来探索未知。

5、结束语

对于各研究领域的动物实验来说,虚拟实验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的解决动物实验材料成本高、实验周期长、实验废料危害大等一系列问题,但从根本上来说,动物实验的作用还无法被完全取代,虚拟实验替代动物实验还存在一个合理性的问题,对于操作性较强、虚拟实验无法完全替代的动物实验,不应强求,虚拟实验作为真实实验的预备实验和辅助手段,同样可以发挥作用,是动物实验的有益补充,未来的发展也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李凌云,王海军.网络虚拟实验系统构建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2008,01:102-105.

[2]王济军,魏雪峰.虚拟实验的“热”现状与“冷”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1,04:126-129.

4.实验动物学实验报告 篇四

一、实验动物:小鼠

二、操作流程:抓取,固定,编号,给药,取血,麻醉,绝育,解剖。

三、具体操作

1、抓取:抓取小鼠时,右手抓住小鼠尾巴,不要过于用力,以免惊吓小鼠。左手从小鼠身体后部向前抓(以免小鼠向后缩咬伤自己),抓住小鼠颈部。固定住小鼠后,将小鼠皮肤往上抓,尽量将小鼠背部皮肤抓住。左手将小鼠腹部朝向自己,把小鼠尾巴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住,这时小鼠腹部皮肤紧绷,不能动弹。

2、固定: 通常使用固定器进行固定。将固定器拧开后,抓住小鼠尾巴,使其钻入固定器中,再将拧下的固定器部分装好,使小鼠尾部露出,再将可旋转的铁片固定住即可进行后续实验。

3、编号:编号方式有两种:①剪脚趾编号:把小鼠腹面朝上,在下的脚趾从左至右依次编为1~10号,剪10号脚趾加1~9号脚趾依次编为11~19号,在上的脚趾依次编为20,30,40,50,60,70,80,90号,其余编号与11~19号类似。②打耳钉编号:耳钉上均有唯一编号,通过使用耳钉钳将耳钉打在小鼠耳朵上即可。实验时通常使用的是第一种方式进行编号,第二种编号通常用于需要长距离运输的动物。

4、给药:常用的给药方式有:

①口服给药:即灌胃。将注射器装入药物溶液,装上灌胃针(灌胃针有直头和弯头两种,区别不大)。如上所述,抓取小鼠后,使其头部朝上,尽量呈一直线,取灌胃针,从小鼠嘴角一侧缓缓插入(保持刻度在自己能看到的位置),顺着小鼠口腔食道的弧度让小鼠将针咽入,灌胃过程中如果遇到阻碍一定要及时拔出灌胃针,不可强行灌胃以免伤及小鼠食道以及肺部。灌胃针顺利进入后基本与小鼠身体呈一条直线,注入适量体积后再顺着食道缓缓取出灌胃针。

②静脉注射:小鼠尾部有3条静脉和1条动脉,3条静脉非别位于背部,及两侧。静脉注射时一般选取两侧静脉,因为其相对于背部静脉更为清晰饱满。将小鼠固定后,用酒精擦拭其尾部静脉,使其充血,以便注射。之后使注射器针孔处朝上,针与尾部呈约30°扎入尾部后向上轻挑,再向内扎入部分,此过程应该比较顺畅,没有阻碍,若阻碍较大则有可能扎入到了皮肤中。扎入后将活塞向后回抽一点可见到有血回流,则说明成功扎入静脉当中,注射适当体积后迅速拔针,用酒精进行消毒。

5、取血:有断尾取血法和眼眶取血法两种。本次实验使用的是眼眶取血法。抓取小鼠,固定其头部用手指将其上下眼睑分开,露出其眼球并且不能闭上。用玻璃毛细管从其上眼角处扎入眼球后方毛细血管从,使血液顺着毛细管留下,取血完成后快速将毛细管取下。

6、麻醉:抓取老鼠,使其头部朝下,使其腹部脏器向胸腔靠拢,露出腹部空腔,以免刺伤脏器。将注射器竖直扎入靠近后腿部腹腔,刺入之后稍微向前倾斜但不要向前刺入,一般注入0.5mL麻醉剂即可。随后拔出针,方向小鼠,等待几分钟后即可麻醉。

7、绝育:绝育手术是通过剪除雌鼠卵巢或雄鼠输精管来实现的。将麻醉的雌鼠背面朝上,从其胸腔和尾部之间向下三分之一处剪开一个小口,用镊子将其卵巢取出,上面呈现红色斑点的部分即为卵巢,用剪刀将这一部分剪除,然后用缝合针线将其缝合,缝合方法为将针穿过后,将线缠绕镊子两圈再逆时针缠绕两圈,再重复缠绕一遍,将镊子夹住线头把缠绕的线移至线头系紧即可(缝合过程全程用镊子和剪刀操作),里面肌肉层以及外面皮层均需缝合。雄鼠则从外生殖器向上1-2cm处剪开小口,用镊子在其中找出输精管(较细长的乳白色小管),尽量多减掉一些,以免其长长愈合,以上述方法缝合伤口即可。

5.实验动物年终总结 篇五

一、工作心得

1、在这半年的工作实践中,配合实验人员完成工作,和同事的相处和睦,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团队意识。今年 9月份3楼屏障环境首次开始启用,初始时有大量的工作,很多工作是一起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互相提醒 和补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所有的工作中沟通是最重要的,把信息处理的及时、有效和清晰。

2、工作的每一步都需要认真负责,力求精细化,在这种心态的指导下,工作中才能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3、经过一年的饲养,我深刻理解了饲养实验动物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每个工作细节都是需要认真推敲,争取 优化工作流程,而这需要每个工作者的细心,经验和合作。

二、环境的改造

1、在之前大部分实验环境就是普通的清洁级,SPF级别屏障环境是条件更好的饲养环境。屏障环境运行后,送排 风机组、空调机组、高压消毒锅都要不间断的工作。以目前的状况看来温度和湿度都相对稳定,小鼠饮用水是过滤 后的高压水,水质也基本保证。空气通过空调送风,紫外线消毒。

2、在喂养方面。我们的饲料都是国家标准的.实验大、小鼠饲料。个别转基因小鼠由于体质较弱,我们补饲精制软 料及小葵花籽。从目前的状况看来,小鼠的精神很好,进食都很主动。

三、工作教训

经过半年的工作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离一个合格的饲养员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作技能、工作习惯和工作思维 的不成熟,这也是我以后要在工作中不断磨练和提高自己的地方。仔细总结一下,半年工作中,前期发现饲养的问 题而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况有点多,缺乏饲养经验;但后期我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整个饲养开始分析也有了认识, 但在一些细节上还缺乏认知,具体的做法还缺乏了解,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学习力度。

1、缺少平时工作的知识总结

这一年在工作总结上,但仍不够,如果每天、每周、每月都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自己工作的是与非、得与失,会更快 的成长。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尽量每天都写工作日记,此项也作为重点来提高自己。

2、做事有时缺乏耐心

6.动物繁殖学实验心得 篇六

掌握种畜精液品质检查方法,熟悉检查程序,学会药品的配制方法,为以后从事畜牧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药品和仪器

药品:氯化钠、苯胺黑、伊红、氯胺T、美蓝(甲基蓝)、乙醚、无水乙醇、95%乙醇、复红、苯酚(石炭酸)、氢氧化钾、苏木精硫酸铝钾、冰醋酸、二水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钾、40%福尔马林液、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甲醛、碳酸镁、Giemsa原料、甘油、甲醇、香柏油、蒸馏水。

仪器:小试管、50ml容量瓶、100ml容量瓶、500ml容量瓶、1000ml容量瓶、试管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水浴恒温箱、温度计、量筒、胶头滴管、大烧杯、小烧杯、染色用玻璃板、医用胶带、镊子、酒精灯、毛细玻璃管、pH试纸、移液枪(1ml、10ul)、电子天平、称量纸、药品勺、滤纸、漏斗、标签纸、玻璃棒、移液管、血细胞计数器、纱布、药棉、研钵。

三、试剂配制

3%氯化钠溶液:称取30g氯化钠,在烧杯中溶解并定容于1000ml容量瓶中。

1%氯化钠溶液:称取10g氯化钠,在烧杯中溶解并定容于1000ml容量瓶中。

0.9%氯化钠溶液:称取9g氯化钠,在烧杯中容解并定容于1000ml容量瓶中。

5%伊红溶液:取2.5g的伊红(曙红),用蒸馏水配制成50ml的伊红溶液。

1%苯胺黑溶液:取0.5苯胺黑(阿尼林黑、精元),用蒸馏水配制50ml的苯胺黑溶液。

0.1mg/ml美兰溶液: 取美兰100mg,溶解于100ml的1%的NaCl溶液中,置于容量瓶中3d,再用1%氯化钠溶液稀释10倍备用。

复红原液:称取10g复红(品红)溶于100ml 95%的酒精中。

5%石炭酸溶液:称取5g苯酚溶于100ml 蒸馏水。

饱和伊红酒精溶液:量取60ml 95%酒精于烧杯中,加入伊红不断搅拌,直至伊红不再溶解为止。

复红染色液:取复红原液10ml、5%石炭酸溶液100ml相互混合,然后再加入饱和伊红酒精溶液50ml 混合,放置两周后即可使用。

美蓝溶液:取1g美蓝溶于100ml 95%酒精中。

0.01%氢氧化钾溶液:取0.1g氢氧化钾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美蓝染色液:取美蓝溶液30ml、0.01氢氧化钾溶液100ml混合,然后过滤并加入3倍量的蒸馏水,混合后即可使用。

0.5%氯胺T:取氯胺T0.5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苏木精溶液:苏木精2g、冰醋酸10ml、甘油100ml、95%酒精100ml、蒸馏水100ml、硫酸铝钾5g。

1.将苏木精溶于少量酒精中,加冰醋酸后搅拌。

2.加入甘油及其余酒精。

3.研碎钾矾溶于水并加温。

4.将其一滴滴加入染色剂中,并不断搅动。

5.瓶口用双层纱布包扎,放于通风处,并经常摇动,颜色变为紫色时方可使用。如

果加入0.2g碘酸钾即刻成熟。

使用时,原液:50%酒精和等量冰醋酸混合液为1:1混合。

伊红染液:取1g伊红溶于100ml 95%酒精中,染色时,取一定量的该液加入等量70%的酒精。

福尔马林缓冲液:将21.82 g Na2HP04·2H20和22.25 g KH2P04分别溶于500 ml蒸馏水中,然后取 200 mlNa2HP04 加80 ml KH2PO4配成缓冲液。再取该缓冲液100 ml加入62.5 ml 40%(v/v)福尔马林溶液,最后加蒸馏水至500ml。

磷酸盐缓冲液:取Na2HPO4·12H2O 2.2 g、NaH2PO4·2H2O 0.55 g,先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配制后用pH试纸测pH值,应为7.0~7.2。

福尔马林磷酸盐固定液

1.Na2HPO4·12H2O 2.25g、NaH2PO4·2H2O 0.55g置于100 ml烧杯中,加入0.89%NaCl溶液约30ml,使之溶解。

2.加入甲醛MgCO3饱和液8ml。

甲醛MgCO3饱和液配制方法:在500 ml福尔马林(40%甲醛)中加入8 g MgCO3。此饱和液必须在一周前配好。

3.用0.89%NaCl溶液少许冲洗装过甲醛的量筒置于容量瓶中,并定容至100 ml。此液配好后,第二天即可用。一般在室温下保存,其pH为7.0~7.2。

Giemsa原液:按1 gGiemsa原料:66ml甘油:66ml甲醇的比例配制。将Giemsa染料置于研钵中,先加入少量温热(60℃)的甘油,充分研磨至无颗粒呈浆糊状。再将剩余甘油全部倒入,置56℃恒温箱中保温2小时。分次用甲醇清洗容器于棕色瓶中保存。保持一个月后才能使用。此原液放置时间越长越好,但使用前需经过滤。

Giemsa染液(必须在染色前配制):按Giemsa原液 : 磷酸缓冲液 : 蒸馏水的比例为2 : 3 : 5的比例配制。

四、实习内容

(一)肉眼观察

猪精液稀薄,灰白色,无云雾状现象。

(二)精子密度的检查及活率评分

评定精子的活率在25℃下(在37℃保温箱内或加热在舞台最佳),用玻璃棒取一

滴原精液或稀释精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其内无气泡、充满精液,在油镜下,暗视野中观察。

备注:稀释时,用等温的0.9%NaCl溶液稀释;标准是直线运动精子的比例。

(三)死活精子百分率的测定

1.方法各取5ml的5%伊红和1%苯胺黑按1:1混匀,分装于1—2ml的容量试管中,约为容量的1/2,在37℃水浴,随后加1—3滴原精,摇匀,水浴3min,取出待用。用火柴棍沾一滴混合液于载玻片一端,考另一端推进制成抹片,干燥,在500—600倍下观察。(制抹片,在35℃—40下,快速)

2.结果 活精子头部不着色,死精子头部呈红色,苯胺黑为背景染色,容易辨别,数200个或500,,分别数出活精子和死精子,并计算。

(四)精子呼吸强度的测定

1.原理由于精子呼吸消耗精液中的氧,氧耗尽,美蓝退色,美蓝遇氧时又恢复其蓝色,其反应机制是由于精子脱氢酶的作用,脱去糖原上的氢原子,在无氧条件下,氢原子与蓝色的甲烯蓝结合变成甲烯白。因此,实际上也是测定精子脱氢酶活性的一种方法。其呼吸强度与美兰退色时间呈负相关。

2.方法 取一滴美兰与精液于载玻片上,混匀。吸入两段毛细管2—3cm,两段分别

置于37℃、10℃条件下,用计时器记录时间,并比较、观察。

(五)精子密度的计数检查

1.将计数室推上盖玻片。推上后立起计数板不掉下来为原则,盖玻片在折光时可见清晰的彩色条纹。

2.将盖好盖玻片的计数板置于低倍镜下观察,首先要求找到清晰的计数室。

3.用移液枪吸取1ml 3%氯化钠溶液于小试管中,再用移液枪吸出10ul氯化钠溶液,同时加入10ul 猪精液,即进行一百倍稀释,摇匀。

4.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精液,并将吸管尖端置于血细胞计数室和盖玻片交界处的边缘上,吸管内的精液自动渗入计数室内,使之自然、均匀地分充满计数室。不要溢出和有气泡,静放2min。

5.移到高倍镜下检查,数出四角和中央方格中的精子数,也就是80个小方格中的精子数,载物台要平置。

6.计算精子数 1ml=原精液内的精子数=5个中央方格数的精子数×5×10×1000×稀释倍数。

7.吸管用后清洗,步骤:自来水—蒸馏水—95%酒精—乙醚。

8.计数板用后清洗,步骤:自来水—蒸馏水—白绸布擦干净备用。

(六)精子头部形态的观察(威廉氏染色法)

染色程序:

1.先制作精液抹片,要求薄而均匀。然后风干或用酒精灯火焰固定。

2.浸入无水酒精中固定2~3 min,取出风干。

3.浸入0.5%氯胺T中l~2 min。

4.用清水洗1~2 min。

5.迅速通过96%的酒精,风干。

6.放人石碳酸复红染色液中l0~15 min,然后清水中蘸2次。

7.迅速通过美蓝染色液。

8.水洗后风干。

经此方法染色后,精子头部呈淡红色,中段及尾部为暗红色,头部轮廓清晰。可在高倍镜或油镜下观察200个精子计算出各类头部畸形精子的比例。

畸形精子百分率=畸形精子数/总精子数×100%

(七)非精子有形成分的观察(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非精子有形成分多为精子形成过程中的某些退化物、生殖上皮的脱落物和血细胞等。这些成分在精液中出现的比例和类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睾丸和精液排出管道的生理状态。在精液中经常出现的非精子有形物有白细胞、红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等。

染色程序:

1.先制备间断式的精液抹片(即当推制抹片时,不要一推到底,而要断续前推,使抹片厚度有一个梯度变化,染色后易于观察不同类型的精子成分),然后风干。

2. 浸入无水酒精中固定3~5 min,风干。

3. 分别浸入95%的酒精、75%的酒精和蒸馏水中各1 min。

4. 浸入苏木精染色液中5 min。

5.浸入伊红染色液中 l min。

6.冲洗1~3 min。

7.通过70%酒精和无水酒精,风干。

8.风干后用二甲苯加盖玻片封存,如不保存可直接观察。

(八)精子尾部形态观察

观察程序:

1.l ml玻璃管中装入一些福尔马林缓冲液,置于37℃恒温箱中备用。

2.根据原精液的浓度,向装有福尔马林缓冲液的小玻璃管中滴2~5滴精液并混匀。

3.取一滴上述混合液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静止数分钟后在400倍的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精子尾部形态。随机观察200个精子计算各种尾部畸形精子所占的比例。

畸形精子百分率=畸形精子数/总精子数×100%

(九)精子顶体染色观察

先准备洁净的载玻片。用洗涤灵擦洗,清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漂洗以不挂水珠为净,烘干或晾干备用。

1.抹片将需测定的样品摇匀,取1滴中层精液平滴于载玻片的右端,取一块盖玻片,呈35°角自精液滴的左面向右接触样品,样品精液即呈条状分布在载玻片和盖玻片接触的边缘之间。将上面的盖玻片贴着平置的载玻片表面,自右向左移动,带着精液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上。切忌直接将精液滴“推”过去,人为造成精子损伤。在制作的抹片背面右端用特种记号笔编号。每份精液样品需同时制作两个抹片。

2. 风干 自然风干5~20 min。

3. 固定 将风干的抹片平置于染色架上,用滴管吸取1 ml固定液滴于抹片上,并使固定液布满于整个抹片表面,静止固定15 min。

4. 水洗用玻片镊夹住抹片一端,将固定液弃去倒入染色缸或平皿内,在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上下左右摇晃涮洗,夹住松开镊子几次,取出抹片于磁盘边待干。

5. 染色 将固定后的抹片平置于染色架上,用滴管吸取新配制Giemsa染液约2ml,置于要染的玻片上方平行。自左至右挤出染液于抹片上,使染液均匀布满在抹片上,静止染色90 min。

6. 水洗用镊子夹住染片,将染片上的染液弃去倒入平皿内,再换装有自来水的烧杯中冲洗,冲洗方法同上。经数次涮洗,直至水洗液无色为止。洗的过程中,若水已变蓝,则可及时换清水。洗净后可立于磁盘边待干。

7. 将精液染片置于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找到精子,再换1 00倍下进行油镜观察。精子顶体呈紫色,包围精子头前部。

根据精子顶体完整和损伤与否,将精子顶体形态分为4种类型:

顶体完整型 精子头部外形正常,着色均匀,顶体完整,边缘整齐,可见微隆起的顶体嵴,赤道带清晰。

顶体膨胀型 顶体轻微膨胀,边缘不整齐,顶体嵴肿胀,核前细胞膜不明显或缺损。

顶体破损型 顶体破损,精子质膜严重膨胀破损,着色浅且不均匀,头前部边缘不整齐。

顶体全脱型 精子顶体全部脱落,精子核裸露。

根据以上4种类型分别统计,观察200个精子,并计算出精子顶体完整率。

精子顶体完整率=顶体完整型精子数/精子总数×100%

要求2张抹片精子顶体完整率差异不超过15%,求二者平均值。

五、实习总结

7.实验动物SPF实验室改革初探 篇七

1 实验动物中心概况

贵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是获得国家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建筑面积为7 000 m2, 是我省最大的实验动物基地, 每年生产供应各种动物5万余只, 有SPF级wistar大鼠、SD大鼠、KM小鼠, 清洁级wistar大鼠、SD大鼠、KM小鼠, 普通级豚鼠、家兔等, 生产许可证号:SCXK (黔) 2012—0001。拥有普通动物实验室2 000 m2, SPF级动物实验室4 000 m2, 其中包括IVC实验室1 000 m2, 使用许可证号:SYXK (黔) 2012—0001;2015年新建了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实验室, 大动物解剖实验室, 斑马鱼饲育室等, 为我校教学、科研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平台, 同时还为贵州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药业生产公司提供服务。

SPF级动物实验室运行参数[1]:温度:22~28℃;日温差:≤4℃;相对湿度:50%~70%;气流速度:≤0.2 m/s;换气次数:15~20次/h;压强梯度:20~60 Pa;菌落数:≤3个/皿;氨浓度:≤14 mg m3;空气洁净度:7级;噪声:≤50 d B;明暗交替时间:12/12 h。

2 SPF动物实验室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人员普遍认识不够[2,3]

我校从升级为医科大学以来, 科研项目越来越多, 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逐年递增, 造成动物需求量扩大, 特别是SPF等级实验动物需求增加;进入动物实验室的人员也逐年增加, 主要有学校及附属医院的教师、导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研究生等, 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占绝大多数。学校对研究生没有全面开设《实验动物学》这门课程, 而对本科生开设的《趣味实验动物学》和《实验动物伦理与法规》只是作为选修课, 课时数也不多, 学生无法全面系统地了解实验动物及其相关知识, 因而不能严格执行实验动物操作规程和动物实验操作规程的要求, 导致动物实验结果不精确甚至实验不准确。

2.2 实验人员的流动性以及实验时间不确定

实验人员的流动性较大, 通常是这一组实验结束, 下一组人员马上进来, 甚至有的课题组人员较多, 同一实验今天是导师 (或带队老师) 做实验, 明天是另外的人员轮流做实验。此外, 教师白天有教学任务或临床工作, 学生有理论学习或临床实习, 导致实验时间不确定, 经常是晚上或周末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 使得监督和管理无法彻底到位。

2.3 宣传不足

近年来, 实验动物中心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 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SPF等级实验室建设得到扩大, 实验动物质量也得到保证。但由于宣传不足, 外单位很多研究人员不了解本地动物中心的实验动物情况及动物实验室条件等, 还是舍近求远, 宁愿多花经费从外地购买实验动物, 或者直接将动物实验寄托外单位完成。

3 SPF实验室管理对策

3.1 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4,5]

根据国家《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等法规, 结合我校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了《SPF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人员管理制度》、《人员进出屏障系统操作规程》、《物品进出屏障系统操作规程》、《动物进出屏障系统操作规程》、《SPF级大、小鼠实验室饲养管理操作规程》等。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明确该做什么, 该怎么做, 使工作人员和实验人员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3.2 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

明确岗位职责, 规范动物实验室的管理, 落实到位, 责任到人。必须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要求, 熟练掌握本岗位工作的操作技能, 还要了解实验动物基本知识。积极参加实验动物相关的培训班, 参加国内外的实验动物学术交流会, 选派人员到相关单位学习培训, 邀请业内专家到本单位指导工作, 加强合作和经验交流。

3.3 加强对动物实验室使用者的管理

3.3.1持证进入, 严格培训。由于大部分实验人员对屏障系统认识不足, 对于进入屏障系统的人员必须持有《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资格证》, 并且在实验前由本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严格培训, 了解屏障设施的特点和要求, 屏障环境内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方法, 熟悉人员、物品、动物进出屏障系统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3.3.2签订协议, 明确责任。实验人员需提交《实验动物伦理审查表》, 签订《实验室使用协议》, 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并由课题负责人 (或导师) 签字, 使课题负责人 (或导师) 起到监督管理作用。

3.3.3远程监控, 隐性约束。为了有效规范实验人员操作, 在屏障系统内每个实验室都安装了监控系统, 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看到实验人员的操作情况, 对实验人员可起到实时监督和约束作用。

3.3.4持卡进入, 进出登记。为了有效控制人员进入屏障系统, 我们在屏障外和屏障系统之间安装了电子磁卡门, 只有持卡人员才能进入做实验。每次进、出屏障系统必须进行有效登记, 以备核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 14925-2010/XG1.2011[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 2011.

[2]王志昇, 陈健茂, 李红兵, 等.中国西部实验动物管理与学术研讨会:我校屏障环境开放性动物实验室管理初探[R].2013:266-269.

[3]徐绍业, 邵晓么.高校屏障系统动物实验室的开放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4) :156-158.

[4]李红宇, 侯春莲, 陈穗君, 等.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8) :373-375.

8.动物实验室检测 篇八

关键词:动物学实验室 环境污染 防治 高校

动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类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动物的种类组成、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发育与遗传、分类等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个门、纲代表动物的内部结构解剖、标本制作等技能。因此,动物学实验室就是学生主要的实习于操作的基地。故为了有效保障动物学实验室师生的身体健康,就必須高度重视实验室的目前环境质量,提高相应的预防污染措施。

1.动物学实验室污染源的特点

(1)污染物的来源的多元化。动物学实验室污染源的种类复杂,包括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等。并且这些污染的来源多元化,有的来源于实验动物、实验化学试剂等,故防治难度较大。

(2)易导致二次污染。由于动物学实验室使用频度较高,一些实验材料的后续清洁工作,易导致二次污染的发生。如,废水的排放、化学试剂废液的排放、动物的尿液、粪便、血液、呕吐物等的清洗,都极易引起环境的二次污染。

(3)个别污染源毒性较高。由于动物学实验中,要应用一定量的化学试剂,其中部分试剂具有较高的毒性,如氰化物、生物碱等。故在使用中,一定在保证实验师生的人身安全。

(4)个别污染源传染性强较高。在做部分动物病毒实验时,会有一些易传染的实验环节,故应确保实验过程中有防护措施和应急办法。

2.动物学实验室污染源的种类及来源

(1)生物性污染源

动物学实验室的生物性污染源,主要是由于在开设实验课时,需要各种活体动物,以及各种培养液等所引发。在实验过程中,各种活体动物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尿液、粪便、血液、呕吐物等,而各种培养液在实验中也会有部分挥发、溅撒等现象发生。

(2)化学性污染源

动物学实验室的化学性污染源,主要是由于在开设实验课时,需要的各种化学试剂所造成。如,在进行标本认识实验时,大量的标本动物是使用福尔马林来浸泡,其会挥发出大量的笨等有毒物质;在解剖两栖动物时,会使用乙醚来进行实验操作,而乙醚也是易挥发并对人体有毒的物质。

(3)物理性污染源

动物学实验室的物理性污染源,主要是由于在开设实验课时,需要使用各种电器设备所造成。如,在微波加热设备、电磁炉、超声波等仪器在工作时,均会发出高频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伤害。

(4)其它污染源

动物学实验室的其它污染源,主要是由于在开设实验课时,一些动物的嘶叫声、仪器设备的轰鸣声所引起的环境噪声;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旧物品,如:纱布、玻璃器皿、吸水纸等。这些污染物,通常会引起实验室环境的二次污染。

3.动物学实验室污染的防治对策

(1)建立、健全实验室防污染的设施

由于实验室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工作环境,因此在设计、建立实验室时,就应规划和完善各种防污染设施。如,给实验室安装环境污染报警设备,时时显示实验室小区域空间的空气质量,增强警示作用;给实验室安装有效的通风换气设备,从而保证在使用实验室时的空气安全;给实验室安装专用的污水过滤排放设备,防治出现二次污染等。

(2)建立、健全实验室防污染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除了要有相应的防污染的设施意外,还应建立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从而,可以保证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遵守规章制度,认真操作各种仪器。这样,才能真正的使防污染设施发挥作用,使实验师生免于受到环境污染。

(3)加强实验室防污染安全教育和监督

有意识加强与实验室使用相关师生的防污染安全防范意识,也是提高实验室防污染的有效措施。如,相关主管单位可定期开展实验室防污染安全宣传活动,制作相应展板,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实验室管理的法律、法规,让师生掌握有毒物品的危害性以及如何有效防范的方法,同时也要让广大师生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个人的防护技巧。

4.结束语

高等院校动物学实验室,是生物类师生活动较为集中的场所,创造一个安全、洁净、清新的教学环境,将对师生的身体健康,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大有益处。因此,我们要在实验室的初期建设时,积极规划防污措施;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要全面管理、责任落实的防污、治污,并不断的跟新技术和设备,确保整个实验室的安全、清洁。

参考文献:

[1]余华. 对实验室污染问题的思考和建议[J]. 中国环境管理工作干部学院学报, 2005,(1) : 58-60.

[2]李鸿飞,王伏玲.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全过程管理工作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155-157.

[3]李守玲. 浅议高等学校实验室中的环境污染[J].中国环境管理,2001, 8(4):42-43.

[4]徐静年. 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高教装备,2005(5):35-37.

[5]徐静华, 苏建茹, 郭奋. 高校实验室污染不容忽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22( 11) : 130- 132.

[6]刘熙同. 加强安全管理, 促进实验室发展[J] .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 19( 3) : 79-81.

[7]舒麒麟, 郎烨, 闫广辉. 高校实验室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 J] . 陕西环境, 2002, 10( 5) : 27-28.

基金项目:野生动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301)

通讯作者:刘艳华(1979-), 女, 内蒙古赤峰人, 农学博士。

9.实验动物学重点汇总 篇九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包括四个基本内涵:

1.遗传背景明确(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

2.对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施控制(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3.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人工培育而成的动物 4.应用范围明确

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至少连续经过20代以上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近交系动物的近交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应大于99%。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1.基因纯合性和同基因性 2.各品系均具有独特的特性

3.研究结果的一致性

4.可作为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5.具有标准实验材料特性

6.遗传背景清楚

通过实验手段将新的遗传物质(外源性的基因片段)导入到动物的胚细胞中,并能稳定的遗传,由此获得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常用的方法有显微注射法、逆转录病毒载体法、胚胎干细胞介导法、精子载体法、电转移法、基因直接导入法等。

屏障环境:与外界隔离,是饲养清洁级动物和SPF级动物的设施。进入实验动物生存环境的空气须经过滤净化处理,其洁净度相对于10000级,进入屏障内的人、动物和物品如饲料、水、垫料及实验用品等均需有严格的微生物控制。

二、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分类

实验动物设施是指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的总和。一个设施可以大到动物中心或生产繁殖机构,小至某一实验动物室。总体的原则是提供实验动物最适宜的环境,保障实验动物的质量和为动物实验的准确性提供可靠保障。

(一)、按其功能分类

1.动物生产设施(Animal Production Facility)指用于实验动物的饲育繁殖、生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2.动物实验设施(Animal Experimental Facility)指用于研究、试验、教学、生物制品、药品生产、检定等为目的进行实验动物饲育、试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3.特殊动物实验设施(Special Animal Experimental Facility)指用于感染、毒理动物实验、病原微生物和细胞培养、重组DNA、转基因动物实验、克隆和胚胎干细胞、细胞实验和应用特殊化学物质等进行实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包括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二)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

1.普通环境(Open System)

直接与外界大气相通,是饲养普通级实验动物的场所。饲料、饮水要符合卫生要求,垫料要消毒,饲养室内要有防鼠、防昆虫等措施。

2.屏障环境(Barrier System)

与外界隔离,是饲养清洁级动物和SPF级动物的设施。进入实验动物生存环境的空气须经过滤净化处理,其洁净度相对于10000级,进入屏障内的人、动物和物品如饲料、水、垫料及实验用品等均需有严格的微生物控制。3.隔离环境(Isolation System)

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离的环境内。工作人员通过隔离器上组装的无菌手套进行操作,不直接接触动物。饲料、饮水,垫料,笼具等都应高压、高温灭菌。进入隔离器内的一切物品均需通过传递舱灭菌。适合饲养SPF、无菌动物、动物的保种育种或同等级的动物实验。

(三)按设施的平面布局分类

1.无走廊式(No Corridors)

用于饲养品种单一或以实验为主的设施。一般饲养普通级动物

2.单走廊式(Single Corridors)

一般的研究机构在进行中、短期动物实验。相对于双走廊其优点是占用空间小,设施利用率较高,维护费用低。缺点为清洁笼具和污染材料之间常常存在污染的危险,走廊相对拥挤。

3.双走廊式(Double Corridors)

常用的一种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类型。可以有效分割为清洁区和污染区。作为屏障设施使用,比较容易控制微生物污染。缺点是有效利用面积减少。

4.三走廊式(Three Corridors)

三走廊式压力梯度从中间的洁净走廊、前室、动物饲养室、污物走廊逐渐降低,是目前常用的动物实验设施。

三、地鼠的习性、特点(颊囊、冬眠)地鼠的习性: 1.生活习性

中国地鼠,灰色,个体小,体长约10cm,背部中心有黑色条纹。白天基本上睡眠,行动笨拙。昼伏夜行动物,一般在夜晚8~11点最为活跃,运动时腹部着地,行动不敏捷,巧手营巢,牙齿十分坚硬,可咬断细铁丝,兴奋时发出强烈的金属性音响。地鼠好斗,雌性比雄性大而且凶猛,受惊时会咬人。除发情期外,雌鼠不易与雄鼠同居,且雄鼠易被雌鼠咬伤。

2.采食性

有很强的贮食习性,可将食物存贮于颊囊内。其颊囊可充分扩张,贮藏能力极大,便于冬眠时食用。地鼠口腔内两侧各有一个很深的颊囊,一般深度为3.5~4.5厘米,直径为2~3厘米,一直延续到耳后颈部。通过颊囊将大量食物搬于巢中。

3.嗜睡性

睡眠很深时,全身肌肉松弛,且不易弄醒,有时误认为死亡。室温低时出现冬眠,一般于8~9℃时可出现冬眠,此时体温、心跳、呼吸频率、基础代谢率均降低。室温低于13℃则幼仔易于冻死,室温最好保持20~25℃,相对湿度40~70%。

地鼠的特点:

(一)解剖学特点:

1.头骨较长,门齿孔小,臼齿呈三棱形,齿式为2(门1/1,犬0/0,前臼0/0,臼齿3/3)=16,门齿能终生生长。

2.口腔内两侧各有一个颊囊。颊囊缺少腺体和完整的淋巴通路,因此对外来组织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可用于异体移植。中国地鼠颊囊容易翻脱。

3.在臀髋部有一种腺体,当地鼠处于性兴奋状态时,分泌物会使局部皮肤湿润。雌性地鼠不如雄性发育完全,腺体外露也不明显。

(二)生理学特点:(略看)1.地鼠生殖周期短。

金黄地鼠性周期开始出现年龄为30~32日龄,妊娠为16(14~17)d,为啮齿类动物中妊娠期最短者。哺乳期20~25d,离乳后雄鼠2月龄,雌鼠 1.5月龄可配种。成熟期时除发情期以外雌鼠不许雄鼠靠近。年产5~7胎,每胎产仔约7只。平均寿命2~3年。

2.出生仔鼠体重2~3.3g,离乳时体重可达25~28g,成年体重约为150g,雌鼠体重比雄鼠稍大。成年中国地鼠体重约为35g,雄鼠则比雌鼠大。

3.地鼠对皮肤移植的反应特别,封闭群内个体间皮肤移植常可存活,并能长期生存下来,但不同群体间移植则100%被排斥。这一现象正吸引着许多免疫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4.中国地鼠(黑线仓鼠)与金黄地鼠解剖生理特点基本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如中国地鼠的染色体少而大,二倍体细胞 2n=22,大多数能相互签别,定位明确,尤其Y染色体在形态上是独特的,极易识别。无胆囊,大肠长度比金地鼠短1倍,但脑重、睾丸大均比金地鼠重近1倍。

三、实验动物人性化及3R 至少要满足动物五种基础需要:1.足够饮水和营养良好的食物;2.任何时间不受饮水的限制3.免受痛苦和疾病的折磨;4.免受焦虑和害怕的折磨;5.能够表达正常生理学行为,如躲藏、犊和互相关照等。3R的基本内涵:

减少 Reduction)是指在科学研究中,使用较少量的动物获取同样多的实验数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能获得更多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

替代(Replacement)是指使用其它方法而不用动物所进行的试验,或者说是使用没有知觉的试验材料代替以往使用神志清醒的活的脊椎动物进行试验的一种科学方法。

优化(Refinement)是指在符合科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条件,善待动物,提高动物福利或完善实验程序和改进实验技术,避免或减轻给动物造成的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疼痛和紧张不安的科学方法。

3R研究的意义:

(一)3R作为提升突破技术壁垒能力的载体和具体体现“标尺”,在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开展“3R”研究,从保护动物,或是关注动物福利的角度出发,这也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在科技上的一种体现。

五、小鼠的行为和生理学特点

(一)行为学特点

1.性情温顺,胆小怕惊,对环境反应敏感。

2.喜居于光线暗的安静环境,昼伏夜动,喜欢啃咬。3.社会群居性。

(二)生理学特点

1.小鼠体型小

2.体温与能量代谢。对小鼠需要供给充足的饮水。小鼠饮水量为4~7ml/d。

3.泌尿 小鼠尿量较小,一次排尿仅1~2滴。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的是,小鼠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和肌酸酐。

4.生殖 生长期短、成熟早、繁殖力强。小鼠6~7周龄时性成熟,性周期为4~5d,妊娠期为19~21d;哺乳期为20~22d;有产后发情特点,每胎产仔数为8~15头,一年产仔胎数6~10胎,繁殖率很高,生育期为1年。小鼠为全年多发情动物,发情周期可分为前期、发情期、后期和间情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阴道粘膜均发生典型变化,通过阴道涂片可判断处于哪个阶段。交配后10~12h,雌鼠在阴道口形成一个白色的阴道栓,这是受孕的标志。

六、近交系繁殖生产

近交系动物繁殖方法的选择原则:保持近交系动物的同基因性及其基因的纯合性。

(一)引种:繁殖用原种的近交系动物必须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有较完整的资料(包括品系名称、近交代数、遗传基因特点及主要生物学特征等)。引种动物必须来自近交系的基础群。

(二)繁殖:近交系动物的繁殖可分为:基础群(Foundation Stock)血缘扩大群(Pedigree Expansion Stock)生产群(Production Stock),当近交系动物生产供应数量不是很大时,一般不设血缘扩大群,仅设基础群和生产群。

1.基础群:严格以全同胞兄妹交配方式进行繁殖;对动物个体记录要详细,包括品系名称、近交代数、动物编号、出生日期、双亲编号、离乳日期、交配日期、生育记录和繁殖系谱等。基础群(包括血缘扩大群)的动物不超过5~7代都应能追溯到一对共同祖先。基础群应定期对遗传特性和均一性、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环境等检查和监测。基础群动物保种方式:1.平行线式2.单线式3.综合式。也可用于近交系动物的培育(1)平行线式:基础群中的每对全同胞作为一个家系,每个家系繁殖一代后选留一对动物进行全同胞交配,以此类推,以保持基础群。(2)单线式:基础群每对同胞交配繁殖一代后,选留其中一个家系,淘汰其他家系,选中的家系再留数对进行同胞交配繁殖,下一世代仍保留其中一对的后代,淘汰其他后代,如此一代一代繁殖保种。(3)综合式:基础群中每个家系作全同胞交配,每个世代每个家系留一对继续繁殖,若其中某一家系不能继续繁殖下去,则由繁殖力高的一个家系补足,以维持数个家系同步延续,以保证种群和延续。

2.血缘扩大群:种用动物应该来自基础群,,以全同胞兄妹交配方式进行繁殖,设个体繁殖记录卡,血缘扩大群动物不超过5~7代都应能追溯到其在基础群的一对共同祖先。

3.生产群:种动物来自基础群或血缘扩大群。生产群动物一般以随机交配方式进行繁殖。应设繁殖记录卡,生产群动物随机交配繁殖代数一般不应超过4代。

七、封闭群引种

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 4 代以上,称为封闭群,亦称远交群(Outbred Stock)。

引种:繁殖用原种的封闭群动物必须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有较完整的资料(包括种群名称、来源、遗传基因特点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等)。一般小型啮齿类封闭群动物引种数目不能少于25对。

哈迪-温伯格Hardy-Weinberg定律,也称基因平衡定律。等位基因频率:群体中,一条染色体上某种等位基因数与该染色体上全部等位基因数之比。基因型频率:群体中,某基因型个体数与该群体全部个体数之比。

八、大鼠解剖学特点、肝脏再生、无胆囊、环尾病、裸大鼠的免疫学特点

解剖学特点:

1.门齿终生不断生长,需磨损维持其定。

2.食道与十二指肠相距很近,胃中有一条皱折,收缩时会堵住喷门口,这是大鼠不会呕吐的原因。3.肝脏再生能力强,无胆囊,来自各叶的胆管形成总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的乳突上。4.肺结构特别,左肺为1个大叶,右肺分成4叶。5.心脏和外周循环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心脏的血液供给既来自冠状动脉,也来自冠状外动脉。6.右肾比左肾靠近头侧,肾为蚕豆形,右侧比左侧稍高。单乳头肾,肾脏前端有一米粒大的肾上腺。7.雌性生殖器呈圆形,有凹沟,子宫为丫型双角子宫,左右子宫角的腔是完全分开的。两个子宫颈独立地开口于阴道。胸部和腹部各有3对乳头。

大鼠无胆囊,肝脏再生能力强,不能呕吐,因此不能用于做催吐实验。

当环境湿度低于40%时,大鼠易患环尾病(环状坏死症)。

裸大鼠的免疫缺陷特征:①免疫器官的组织学与裸小鼠相似,幼龄裸大鼠的解剖发现,有胸腺残迹,内有未分化的上皮细胞,但未见淋巴细胞;②先天性无胸腺,无T细胞,T细胞功能缺失,但B细胞功能正常,NK细胞的活力较正常鼠高。

附:裸大鼠的一般特征:

①体毛稀少,裸大鼠并不像裸小鼠一样完全无毛,而是体毛稀少,尾根往往多毛; ②发育迟缓与裸小鼠一样发育相对较缓慢,体重为正常大鼠的70%左右;

③繁育能力差,由于裸大鼠与裸小鼠一样在妊娠期间乳腺发育缺损,故其繁殖方式同裸小鼠相同,即用纯合子的雄鼠与杂合子的雌鼠交配方式进行繁育;

④易患呼吸道疾病,由于其无胸腺,免疫力低下,因此易感各种疾病,特别是在环境较差时,易感溃疡性气管炎和化脓性支气管炎等,生存时间约6~7个月。

九、豚鼠的补体、常用犬品种

豚鼠特别是老龄雌鼠的血清中含有丰富的补体,是所有实验动物中补体含量最多的一种动物,易引起变态反应。其补体非常稳定,免疫学实验中所用的补体多来源于豚鼠血清。豚鼠是速发型过敏性呼吸道疾病的动物模型,是过敏性休克和变态反应的首选实验动物。常用实验动物接受致敏物质的反应程度不同,其顺序为:豚鼠>家兔>犬>小鼠>猫>蛙。(注:变态反应也叫超敏反应,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国际上用于医学科学研究的常用犬主要有小猎兔犬、墨西哥无毛犬、四系杂交犬、Boxer黑白斑点短毛犬等。

十、兔解剖特点

1.口腔小,上唇分开 齿式为2(门2/1,犬0/0,前臼3/2,臼齿3/3)=28。唾液腺有4对,即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眶下腺。

2.家兔为单胃。盲肠非常大,占腹腔的1/3。在回盲处有特有的圆小囊。

3.雄兔睾丸可以自由地下降到阴囊或缩回腹腔。雌兔为双子宫,有乳头3~6对。兔为单乳头肾。

4.兔的胸腔构造:纵隔将胸腔分左右两室,互不相通。颈神经血管束中减压神经易于分离。

5.幼兔的消化道发生炎症时,消化道壁即成为可渗透的,这样消化道中的有害物质易被吸收,这就是幼兔腹泻时容易自身中毒而死亡的原因。

十一、动物饲养室有害气体

主要有害气体:氨、甲基硫醇、硫化氢、硫化甲基、甲基丁烷、三甲胺、苯乙烯、乙醛和硫化二甲基。

附:信息素(pheromone)或叫引物信息素(primer pheromone)

①Lee-Boot效应,是指小鼠群养时常常发生假性妊娠和发情周期混乱的现象。

②Whitten效应,是指由于雄性动物分泌的信息素促使雌性动物的发情周期出现有规律的现象。③Bruce效应,是指怀孕初期的雌性小鼠与交配对象以外的雄性接近或同居时产生的中止妊娠反应。

十二、动物实验前准备:

准备工作的内容有: 1.饲养室和饲养器具的准备 2.动物数目的确定 3.动物的购入 4.动物的称重

5.动物的分组标记及动物的管理等。

动物的购入时注意事项 :

1.各项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已落实,如动物笼具数量、清洁卫生情况、动物观察室内是否已消毒。

2.购入动物时应向供应部门索取动物的遗传背景资料、实验动物有效的质量合格证、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的检查资料以及动物的年龄和健康等方面的资料。

3.如若是清洁级以上级别的动物,其运输工具应严格检查密封状况。购入动物回到实验室的时间不宜太长。如若是长途运输,还应考虑到途中各种因素对动物的影响,如运输环境的温度、湿度、饮食等等。尤其要注意动物在途中不能被污染和引起窒息死亡。

4.动物健康检查:应对购入动物的健康情况进行详细检查,检查包括:(1)外观。一般常发生异常的部位及其外观检查内容有:

皮毛:有无光泽和脱毛变化。

口腔:流涎、出血、粘膜汤疡、口臭等。

鼻腔:鼻汁、出血、干燥(有些动物鼻镜干燥)。

眼:眼屎、流泪、白内障、角膜损伤等。

耳:外伤、耳壳曲折、贫血、中耳炎等。

尾:弯曲、断折等。

四肢:弯曲、脱臼、外伤、关节炎等。

肛门:下痢、血便、脱肛等。

(2)营养状况。被毛逆立、精神倦怠、瘦弱或过肥等属于营养不良。(3)饲料、水摄入量。有无采食减少、食欲低下、过食等。

(4)动物状态。不活动、转圈运动、卧地不起、跛行、痉挛等属不正常。

十三、动物分组标记

1.染色法

染色法是用化学试剂在动物身体明显部位如被毛、四肢等处进行涂染,或用不同颜色等来区别各组动物,是实验室最常用、最容易掌握的方法。常用的标记液有:①3%~5%苦味酸溶液(黄色)。②0.5%中性红或品红浴液(红色)。③2%硝酸银溶液(咖啡色,涂后需光照10分钟)。④煤焦油酒精溶液(黑色)。

标记时用标记笔蘸取上述溶液,在动物体表不同部位涂上斑点,以示不同号码。编号的原则是:先左后右,从前到后。2.烙印法 3.挂牌法

4.耳孔法

一般来说,小型动物适宜用耳孔法和染色法,中型动物适用挂牌法和烙印法。

十四、影响动物和实验的因素

• 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 理化因素(照明、声音、气味等)• 居住因素(房屋、笼具、垫料等)

• 同种动物间因素(饲养密度、社会地位、势力范围等)

附:

1、实验动物科学的定义: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新兴学科。

2、实验动物:略。动物实验:以实验动物为材料,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在实验动物身上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的反应、表现及其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探讨生命科学的疑难问题。

3、种(Species):是生物学分类系统中最基本单位。同种间可相互交配且后代有繁殖能力的同一类的动物。

品种(Stock,Breed):是研究者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同一“种”的动物进行改良和选择(即定向培育),并具有某种特定外形和生物学特征,并能较稳定地遗传的动物群体。

品系(Strain):指动物群体来源明确,在其内部采用某种交配方法繁殖,个体间具有相似的外貌、群体内都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基本稳定的遗传特性,可用于不同实验目的的动物群体。

亚系(Substrain):是由同一个近交系分离出来的具有各不相同特性的品系。残余杂合性和突变而导致部分遗传组成的改变。

支系(Subline):是指品系或亚系经过人工技术处理后称为支系。

4、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CV;一级动物):指不携带主要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动物。仅可用于示教、科研的探索方法、预试之用。清洁动物(clean animal,CL;二级动物):指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PF;三级动物):指除普通、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

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GF;四级动物):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动物。

10.实验动物安全管理细则 篇十

实验动物的安全管理细则

实验室具有专业性、实践性的特点,这必然会涉及到实验动物的购置、安全育养以及销毁等问题,为了防止人畜共患性疾病的发生及蔓延,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细则.一、实验动物的购置

1、实验室应根据所进行实验的需要,确定所要购置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并由专人登记,不准谎报、隐瞒。

2、实验动物必须由专门的合法单位培育,并达到医学实验的要求,不许捕获野生动物来替代实验动物,严禁经不明、不正当的途径购置。

3、所购置的实验动物必须从实验要求出发,经过有关部门的检疫,合格后方可购置,禁止因贪图小利而购置不合格的动物。

4、实验动物在运输中应严格遵守运输规定,由专人负责运输全程,需要长途运输时,要处理好动物的饮食、粪便的排放等问题。

二、实验动物的育养及动物房的管理

1、所有购置的动物应安置在动物房进行育养,动物房必须配备适合动物生长的饲料、器具等,饲料、器具应严格按照饲养的要求购买。

2、实验室要选派一名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管理动物房,动物的育养由熟知业务知识、细致而具有育养经验的专人主管。

3、实验动物应分类饲养,同种动物可按年龄、雌雄和有无染毒等进行饲养,并按要求做好标记。

4、在饲养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动物的健康状况,定期检查,做好记录,一旦发现动物发病,应立即隔离,甚至进行焚烧、销毁。

5、每天清点实验动物,并定期清扫动物的粪便,保持动物房的清洁。

6、实验室应组织育养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防止人畜共患性疾病在人身上发病,如果发现疾病,要及时进行医治。

三、实验动物的领用

1、需根据实验要求领取实验动物,由专人登记好种类、数量及用途。

2、实验人员抓取动物时要按照育养人员的要求去做,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戴好手套等,防止被动物抓伤、咬伤。

3、实验人员在使用实验动物的过程中,必须认真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要爱护、珍惜实验动物,不准随意浪费。

四、实验动物的焚烧、销毁

1、实验结束后,实验动物的尸体要统一收集,并到指定的放置地点去焚烧,严禁随便乱放、乱扔。

2、实验后存活的动物要按规定处死并销毁,不准私自带离实验室另作别用。

3、感染疾病的动物应视疾病的类型严格进行处置,防止疾病的发展和蔓延。

五、实验动物的后续处理

1、实验室如发现有剩余的实验动物,不得随意处理,应交回动物房进行处置。

2、对违反本细则的有关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视情节的轻重给予处罚。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

11.动物实验室检测 篇十一

关键词:氯霉素残留分析方法

0引言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是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的广谱抗生素,1947年首次从链丝菌的培养液中提取而得到的抗生素。氯霉素的化学名称为D-苏式-对硝基苯基-1二氯乙酰基-1-3丙二醇,分子式为C11H12CL2N205,分子量为323.13。氯霉素是白色的针状或片状晶体,味极苦,性质极稳定。水中微溶(0.25%),但易溶于甲醇、丙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水溶剂呈中性反应,在pH10以上可失去活性。本品耐热,水溶液煮沸5h也不失效,由于其结构中有发色基团存在,在275-280nm处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直接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氯霉素的作用。

1氯霉素的作用机理

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在于抑制菌体蛋白的合成,它作用于核蛋白50s亚基上的肽基转移酶,使肽链不能向新附着的氨基酸上转移,因而使肽链延长受到抑制,同时能特异的阻止mRNA和敏感的核蛋白结合。由于哺乳动物的核蛋白体与细菌不同,系由40s亚基和60S亚基组成的80S核蛋白体,氯霉素对此核蛋白体无作用,故氯霉素对哺乳动物蛋白质的合成无作用。

2氯霉素残留危害及影响

近几年来,经国内外研究机构发现,氯霉素类药物不适当的适用于食用性动物中,很容易引起氯霉素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超标,并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主要表现在:

2.1骨髓造血机能紊乱氯霉素对骨髓贩造血机能有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殿、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等,多数在长期或多次用药的过程中发生。发生率约为1/100000-1/5000。骨髓的毒性分为两类:一是可逆性抑制。主要影响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形成。二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前者与剂量有关,药物的血浓度走过5μg/ml即可出现;后者少见,发生较晚而极为严重,与氯霉素的每日用量和总量均无直接关系。

2.2对早产儿和新生儿的毒性在早产儿和新生儿肝内有些酶系统发育尚不完全,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能力较差,因此影响氯霉素在肝中的解毒过程;此外,肾脏排泄能力亦较弱,能招致药物蓄积中毒。

2.3胃肠道症状、口部症状胃肠道反应主要有腹胀、腹泻、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则少见。口部症状如口腔粘膜充血、疼痛、糜烂、口角炎和舌炎等。

2.4其它不良反应可引起视神经炎、视力障碍、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性耳聋以及严重失眠。有时发生中毒性精神病,主要表现为幻视、幻听、定向力丧失、精神失常等。

3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

对于氯霉素残留,由于存在多种检测方法,因此各种方法的检出限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焦点。发达国家对检出限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欧盟由原来的10μg/kg改为1μg/kg,继而又降至0.1μg/kg,比原标准要求提高了100倍:美国FDA规定的检出限也由原来的5μg/kg降为0.3μg/kg,且目前正在研究应用更为灵敏的方法,可使检出限值达0.1μg/kg。近年来各种关于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不断涌现,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生物测定法,第二类是理化分析法,第三类是兼有生物和化学的酶联免疫检测法。

3.1微生物测定法微生物测定法简单、费用少、速度快,常用于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的初筛。其中包括棉签法(STOP),杯碟法、纸片法、琼脂扩散法、TTC法、BBRT法等,这些方法都存在灵敏度低的缺点,微生物法易受组织中其它抗生素的影响,特异性低,灵敏度也不高,但操作简便,样品用量少,预处理简单,在基层大规模筛选工作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3.2理化分析方法理化分析方法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氯霉素是一种灵敏度较高、可靠性较强的一种方法,此法重复性好、假阳性少,可以进行定量鉴定,但检出限较高,为5~10μg/kg,回收率偏低。气相色谱法的特点是高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快速、应用广,还可用于制备高纯物质。其他的如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氮磷检测器(NPD)等,检出限一般为μg/kg级,常用于抗生素药物残留的检测。

3.3酶联免疫检测法免疫分析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新型分析技术。免疫反应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因此,免疫分析技术无论作为兽药残留分析的检测手段还是样本净化方法都能使分析过程特别是前处理步骤大大简化。目前使用最普遍的酶联免疫法(ELISA),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样品容量大、仪器化程度和分析成本低的优点,是目前最理想的残留筛选性分析方法之一。ELISA是基于抗原和抗体反应而建立的。由于氯霉素是半抗原,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要使半抗原性物质具有免疫原性,就需使其与大分子载体物质(蛋白质)相结合制备人工抗原,而后将其作为抗原进行使用,动物体内即可产生相应特异性的抗氯霉素的抗体。在此基础上建立酶联免疫竞争法测定氯霉素含量。以北京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制造的酶联免疫分析定量检测氯霉素残留试剂盒为例,试剂盒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在微孔条上预包被偶联抗原,样本中的残留物氯霉素和微孔条上预包被的偶联抗原竞争抗氯霉素抗体,加入酶标二抗后,用TMB底物显色,在450nm处测量,样本吸光值与样品所含残留物氯霉素的含量成负相关,与标准曲线比较可得出相应残留物氯霉素的含量。这种发放灵敏度高,对动物组织(鸡肉/鸡肝,猪肉/猪肝,虾,鱼),蜂蜜、牛奶中检测下限可达0.05μg/kg,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在1μg/kg的添加水平下,回收率可达85%~105%,完全能够满足目前检测工作的需要。国际上公认的定量确认方法仍是理化分析法,主要是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这两种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假阳性少,缺点是样品前处理过程复杂、仪器化程度高且价格昂贵,分析速度慢,已逐渐不能满足发达国家及食品加工企业对检测方法检出限的要求。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出现后,以其灵敏度高、可大批量同时筛查,仪器化程度低和检测快速、低成本等优点,成为氯霉素残留检测的主流和发展趋势。例如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目前在氯霉素残留检测工作中,就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样品进行初期筛选,用气相色谱仪及GC-MS联用技术进行确认及定量分析。

12.动物饲料微生物污染快速检测方法 篇十二

关键词:动物饲料,微生物污染,快速检测方法

动物饲料在畜牧生产中不可或缺,安全性良好的动物饲料是促进畜牧生产良性发展的因素之一。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饲料易造成生产能力降低甚至引发疾病,严重者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群健康。有害微生物污染是动物饲料安全的主要监控指标,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是监控工作的第一步。动物饲料由几十种基本原料复合而成,因此有害微生物种类多且常有交叉污染现象。鉴于此一些比传统检测手段更加快速灵敏的方法逐步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焦点。

1 PCR检测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发展较为成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PCR技术可特异、灵敏的检测出极微量DNA片段,其操作快速简单,对样本纯度要求不高。多重PCR技术是在常规PCR方法基础上在一个体系内加入一对以上引物,在保留常规PCR快速、灵敏优势的基础上可一次检测2种以上有害微生物。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科研工作者尝试将PCR技术与多种技术联用以达到更好的实际工作效果。一项研究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结果检测时间短、线性关系好且无交叉反应,有效的提高了饲料中微生物的检测效果。由于饲料成分较为复杂且PCR技术检测敏感度高,在实际工作中常发生能检测到DNA片段但无活性微生物存在的现象,使得PCR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

2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迅速,已成为目前检测技术研究热点之一。该法在基片表面固定一系列特定引物,对样品进行扩增、杂交,分析杂交结果即可达到检测目的。基因芯片技术与其它技术相结合应用范围更广,检测效果更好。随着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基因芯片技术的用途越来越广。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并找出饲料中常见有害微生物的特异基因序列,设计探针和引物即可快速灵敏的检测多种有害微生物的存在。该技术灵敏度高、耗时短,随着技术的发展检测费用的降低,相信其应用会越来越广。

3 ELISA检测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是一种将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与酶高效催化反应相结合的检测方法,是酶免疫测定法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批量检测等优势。检测时首先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后加入待测抗体或抗原,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最后通过底物显色生成有色物质,根据吸光值对样品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识别微生物的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是ELISA技术的关键。实际工作中,ELISA方法在沙门氏菌的快速筛查中应用最多,此外也用于饲料中其它有毒有害物残留的检测。

4 蛋白质芯片检测技术

蛋白质芯片检测技术又称蛋白质微阵列技术,其基本结构与基因芯片技术类似。首先将酶、抗原、抗体等特异性蛋白被大量固定在经预处理的硅片或玻璃片上制成蛋白质芯片,后将样品加入固相载体,使其与芯片上蛋白质反应,最后经激光扫描获取图像并使用专门的软件对图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得出结果。研究表明蛋白质芯片检测技术交叉反应较少因此重复性高,检测灵敏度高且整个检测用时较短,是有效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费用高是限制该技术实际应用的主要因素。

5 总结

快速检测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微生物污染的检测情况,是大批量饲料中微生物污染筛查的理想工具。然而,饲料中成分较为复杂,有微生物也有基因片段或蛋白质残留,因此与传统方法相比未经过诸如富集等预处理步骤的快速检测方法其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传统检测方法得出的结果更加可信。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快速检测技术检测结果会越来越可靠,最终成为饲料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最终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韩杰,等.家禽饲料中重金属和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及防治[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0(1):32-34.

[2]石建玲,等.基于Taq Man探针的幽门螺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6):986-989.

[3]陈胜军,等.基因芯片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5):40-42.

上一篇:大学一年级个人学年总结下一篇:六语下册期末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