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疾病健康教育

2024-07-29

神经疾病健康教育(共9篇)

1.神经疾病健康教育 篇一

神经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 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

一、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

1、加强病情观察

(1)意识状态是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指征。

传统方法根据语言刺激、痛刺激、生理反应、大小便自理情况、配合检查情况可分为:清醒、模糊、浅昏迷、昏迷和深昏迷五项。

Glasgow昏迷评分法:评定睁眼、语言及运动反应,三者得分相加 表示意识障碍程度,最高15分表示意识清醒,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3分,分数最低表示意识障碍越严重。

(2)瞳孔:瞳孔变化可因动眼神经、视神经一级脑干部位损伤引起,对估计患者的预后及定位有重要意义,应观察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的灵敏性等。

A 双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货消失,并伴有意识障碍,对侧肢体瘫痪,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一般受压部位多在瞳孔扩大侧。

B 双侧瞳孔大小形状多变,不等圆,对光反应差,为脑损伤的特征,有无间接对光反射可鉴别视神经损伤与动眼神经损伤。

C 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应消失,伴深昏迷,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或临危症象。

(3)生命体征:患者的T、P、R、BP等定时测量,危重者15--30分钟测量1次,如出现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慢而深,血压进行性升高,应警惕脑疝的发生体温降至正常或有增高,应考虑切口、颅内、肺部或泌尿感染。

(4)肢体: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

(5)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2.护理措施

(1)体温在38.5℃以上,按高热常规处理,首先考虑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擦浴等。

(2)烦躁不安是禁用迷醉药(冬眠疗法除外)必要时可给一般镇定剂,如安定、鲁米那等,应上栏床架,防止坠床。

(3)排尿困难者,定时按摩膀胱,伴有尿潴留时,留置导尿袋,尿失禁时男性可用阴茎套,前端开一小口套在阴茎上 并接引流袋及尿袋,女性可按时接尿,随时更换床单,保持会阴干燥。

(4)便秘3天以上这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颅内压增高时禁用大量液体灌肠,如发生消化道出血,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或柏油样大便、血压下降等应按医嘱给予止血剂,输血补液等。

(5)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颅脑损伤或开颅术后早期需吸氧气。(6)患者康复时需加强营养,注意语言、肢体、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

二、神经外科术前护理

1、按外科疾病术前护理。

2、术前1天剃头,并将头部洗净(颅后窝手术备皮包括颈部及肩部)。

3、颅内压增高患者,术前按医嘱给予脱水剂,书中需用脱水剂时,术前应留置导尿管。

4、头部置脑室引流患者,送手术室前应夹住引流管,并用纱布引流管远端。

5、昏迷患者应彻底吸除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神经外科术后护理

1、按外科疾病术后护理。

2、患者全麻未清醒时,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切口受压,清醒后,血压正常者可抬高床头15--30°,以利头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昏迷患者侧俯卧位,并发休克者取休克卧位。一般大肿瘤切除后,为了防止脑干突然移位,24小时内手术切口部位保持在头部上方。

3、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以免误吸,及时清除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舌根后坠时可用舌钳将舌牵出后放置口咽通气管,定时翻身并扣背,预防坠积性肺炎,必要时早期行气管切开术。

4、术后24小时禁食,输液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术后早期应限制液体及钠盐纳入量,成忍忍每日输液量不超过1500--2000ml,以10%葡萄糖为主,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限于500ml以内,每分钟15--30滴,昏迷时间较长者可用鼻饲。

5、切口敷料湿透时应随时更换,如切口大量渗血,渗液或患者高热,诉切口疼痛,及时报告医师检查切口。

6、五官护理:A、眼睑不能闭合者,应涂眼膏保持角膜湿润,必要时眼睑缝合。B、有耳鼻脑脊液漏者应取半卧位,抬高床头15--30℃,禁止坐鼻腔、耳道冲洗、填塞,滴入药液及腰穿或从鼻腔抽吸分泌物,必要保持耳道鼻腔清洁。C、昏迷患者每天口腔护理1--2次,口唇干裂涂以润滑油。D、有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7、每日2--3小时翻身一次,并用50%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铺整洁及皮肤干净,预防褥疮发生。

8、大小便护理按神经外科一般护理。

9、术后早期(尤其是术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有无并发颅内血肿的征象,一旦出现及时抢救。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护理

颅内压持续高于200mmH2O,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病症时称颅内压增高,是许多颅脑疾病所共有的综合征。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变化,警惕颅高压征象的发生,必要时可做颅内压检测。

2、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水肿,持续或间断吸氧,改善脑缺氧。

3、控制液体摄入量,不能进食者,成人每日补液不超过2000ml,神志清醒者,可于普通饮食,但需适当限盐,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舌根后坠者放置口咽通气道,咳痰困难者,尽早行气管切开手术,定时翻身拍背,以防肺部并发症。

5、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及时治疗感冒、咳嗽,给缓泻剂或低压小剂量灌肠,禁忌高压灌肠。

6、避免情绪激动,及时控制癫痫发作。

7、脱水治疗期间,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脱水药物应按医嘱定时、反复使用,停药前逐渐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激素治疗有引起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增加感染机会等不良反应,应加强观察及护理。

8、高热患者及时给予有效降温措施,头痛适当应用止痛剂,禁用吗啡,杜冷丁,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9、满足患者日常生活需求,适当保护患者,避免外伤。

第三节

颅脑损伤护理

颅脑损伤是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露骨及脑组织的损伤,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合并存在。颅脑损伤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单独发生或合并存在。急性颅脑损伤分为轻、中、重三型。临床表现:医师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及偏盲等。颅底骨折可出现脑脊液耳漏、鼻漏。严重脑外伤可发生脑疝危及生命。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根据病情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头偏西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防止误吸引起窒息。

(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肢体活动情况,侧T、P、R、BP两小时一次,生命体征稳定或四小时一次。

(3)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雾化吸入,必要时配合医生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休克、脑疝。对已发生脑疝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滴注脱水药。开放性颅脑损伤引起失血性休克,应给予仰卧中凹位。遵医嘱补充血容量,注意保暖。

(5)积极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如备头皮、备血及抽血化验等。

(6)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一侧,以便引流,有鼻漏者,避免挖鼻孔、打喷嚏和咳嗽,严禁填塞或用水冲洗耳、鼻,以免引起 逆行感染。

2、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T、P、R、BP两小时一次,生命体征稳定或四小时一次,并做好记录。

(2)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雾化吸入,必要时配合医师行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3)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后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头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4)遵医嘱给予抗感染、脱水治疗,确保暗示后、足量使用。(5)高热的护理:感染或颅脑损伤均可引起高热。对中枢性高热多以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行冬眠低温疗法。

(6)躁动者适当加以保护,以防外伤及意外。

(7)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BId,定时翻身扣背,防止坠积性肺炎及压疮的发生,眼睑闭合不全者,给予眼药膏保护,保持肢体功能位,每日按摩或被动运动,防止肢体挛缩。

(8)饮食:清醒者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不能由口食者给予鼻饲。

第四节

颅内肿瘤护理

颅内肿瘤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颅内肿瘤按其组织来源常见有:A、神经胶质瘤 B、脑膜瘤 C、垂体肿瘤 D、听神经瘤等。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颅内压增高及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两大部分。如头痛、恶心、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感觉障碍、视力减退、精神症状和语言障碍等。以手术治疗为主,可辅助放疗、化疗等。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病情变化。测T、P、R、BP四小时一次,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瞳孔不等大、缓脉、血压升高等症状时,提示有发生脑疝的可能,应立即告之医师出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3)颅内压增高的护理。(4)注意保护患者:对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应加以保护,如运动障碍患者卧床休息,躁动患者给予适当约束,放置床栏,督促癫痫患者按时服药,健忘患者防止走失等、(5)积极做好术前特殊检查机手术准备。(6)其他同神经外科手术前准备、2、术后护理

(1)同神经外科术后护理。

(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和肢体活动,测T、P、R、BT两小时一次,稳定后四小时一次。如意识障碍加重,病侧瞳孔扩大,提示颅内出血,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清醒后床头抬高15--30℃,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以利于头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保持出入量平衡。静脉补液时,注意控制液体速度及入量,遵医嘱及时输入脱水剂。

(5)有脑室引流管者,按脑室引流护理。

(6)骨窗护理:去骨瓣的患者脑组织外只有头皮保护,易受伤,应加强保护。如骨瓣处张力较大或组织膨出,说明颅内压高,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

(7)功能锻炼:术后患者常用偏瘫或失语,应加强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必要时行高压氧、针灸理疗治疗。

第五节

椎管内肿瘤护理

椎管内肿瘤是指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临近的组织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的总称,又称脊髓肿瘤。包括髓内、髓外硬膜下及硬膜外肿瘤。主要表现为肿瘤进行性压迫损害脊髓和神经根,致受压部位一下肢体瘫痪和大小便失禁。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刺激期、脊髓部分受压期、脊髓瘫痪期。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患者自我放松和注意力转移来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2)、安全防护:嘱患者卧床休息,防止跌倒摔伤、烫伤。

(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翻身拍背两小时一次,防止压疮和坠积性肺炎。

2、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测T、P、R、BP两小时一次,平稳后没四小时一次,并做好记录。

(2)、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尤其是颈部及高位胸髓手术后,需注意病人呼吸及排痰情况,如呼吸困难应吸氧,痰鸣时应辅助排痰或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3)、卧位:平卧位或侧卧位,高颈段手术 患者因有寰椎减压应用马蹄枕或沙袋固定头部,2小时翻身一次,采取周线翻身,即头、颈、脊柱呈一条直线。

(4)、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量及性质并做好记录。

(5)、严密观察体温变化,若体温超过38.5℃时,应给予无力降温或药物降温。

(6)、术后留置尿管,做好,泌尿系护理,一周后将尿管夹闭,4小时开放一次,以刺激膀胱括约肌功能恢复,有排尿反射时可拔出尿管。若有便秘可给予缓泻剂,必要时行低压灌肠。

(7)、如有吞咽困难,可留置胃管鼻饲,腹胀者肛管排气或胃肠减压。

(8)、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9)、加强功能锻炼:按摩四肢,保持肢体功能位,温水擦浴Bid,防止极弱萎缩,促进早日康复。卧床2周后,根据患者病情可下床活动,要有专人保护,防止跌倒。

第六节

垂体瘤护理

垂体瘤是发生于腺垂体的良性肿瘤。发展甚慢,以嫌色细胞瘤最常见,嗜酸性次之。主要症状有内分泌功能障碍和视力减退,需综合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经颅垂体瘤切除术和经口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术前3日常规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滴鼻、漱口液漱口,每日3--4次,滴药时采取平卧仰头位,使药液充分进入鼻腔,预防术后伤口感染。

(2)、有明显垂体给你低下者,术前2--3天开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Dxm等。

(3)、皮肤准备:经蝶窦手术患者需剪鼻毛,观察有无口鼻疾患,如牙龈炎、鼻腔疖肿等。如有感染存在,则改期手术。另外还要行右股内侧备皮10--20cm。以备手术中取皮下脂肪填塞蝶鞍、(4)、其他同神经外科术前护理。

2、术后护理:

(1)、其他同神经外科术前护理。

(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麻醉清醒后应侧BP、P、T。2--4小时一次,观察瞳孔对光反射是都恢复,并记录。

(3)卧位:未清醒时取平卧位,清醒后拔出气管插管。有脑脊液鼻漏者应去枕平卧7--15天,物脑脊液鼻漏应抬高床头15--30°。

(4)、伤处理:若无脑脊液鼻漏者,术后3日左右拔除鼻腔引流条,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滴鼻,每日4次,每次2--3滴,防止感染,若有鼻漏者,术后5日左右拔除鼻腔引流条,拔除鼻腔引流条后用棉球或纱布填塞鼻腔。股内侧伤口隔日换药1次,10日后拆线。

(5)口腔护理:口腔内有伤口,应每日做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口腔干燥应用湿纱布盖于唇外,保持口腔湿润。

(6)、并发症护理:

A、颅内出血:常在术后24小时内发生,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B、尿崩症:注意烦渴、多饮、多尿等情况,监测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留尿检查尿比重及尿糖。

C、脑脊液鼻漏:常发生在手术后3--7日,拔除鼻腔填塞纱条后,观察患者鼻腔有无清亮液体流出,禁止经鼻吸痰,可教会患者将痰吸入口中吐出。

D、垂体功能低下:常发生于术后3--5日,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症状,应坚持血钾浓度,与低血钾相鉴别,遵医嘱给肾上腺皮质激素。

(6)、注意视力变化。

第七节

颅内动脉瘤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动静脉异常改变产生的脑动静脉瘤样突起,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主要临床变现为:突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脑膜刺激征等。以手术治疗为主,常采用动脉瘤栓塞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及穿刺栓塞动脉瘤。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刺激,保持情绪稳定。(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3)、合理膳食,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低压灌肠。(4)、尿失禁者留置尿管做好泌尿系护理。

(5)、若伴有癫痫者注意安全,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记录抽搐时间,遵医嘱给予抗癫痫及镇静药。

(6)其他同神经外科术前护理。

2.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测T、P、R、BP每两小时一次,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四小时一次。

(2)、保持低流量吸氧,观察肢体活动感觉情况。

(3)、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量了、色及性质变化,若有异常及时告诉医师处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情绪激动剂剧烈活动,减少刺激,防止癫痫发作。床旁备好抢救用品,防止意外发生。

(5)、遵医嘱,及时给予20%甘露醇加Dxm8--10mg,减轻脑书肿或泵入尼莫地平针剂以减轻脑血管痉挛,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平衡。

(6)、做好心理护理。

(7)、其他同神经外科术前护理。

第八节

颅内动静脉畸形护理

颅内动静脉畸形是一团先天性发育异常的脑血管,其体积可随人体发育而生长,动静脉畸形形成的继发性病变有出血、盗血。手术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根本方法,包括血肿清除术,畸形血管切除术,供应动脉结扎术,介入放射治疗栓塞术。目的在于减少或消除颅内动静脉畸形再出血,减轻盗血现象。脑血管造影时诊断该疾病主要手段。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测T、P、R、BP每两小时一次,平稳后改为每四小时一次。

(2)、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防止畸形血管破裂或出血。

(3)、加强病人安全防护,避免癫痫发作时受伤。

(4)、做好健康宣教。如合理饮食,多食含纤维素食物,防止便秘,必要时可给予开塞露或缓泻剂。

(5)、危重病人应积极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如备皮、备血。颅内如有出血应立即急诊手术。

2、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测T、P、R、BP每两小时一次,平稳后改为每四小时一次,并做好记录。

(2)、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

(3)、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后后应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4)、术后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量、色、性状。做好记录。如果短时间内引流大量血型液体,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5)、病人如有癫痫发作,口腔内应立即置口咽通气导管,遵医嘱给予镇定剂及抗癫痫药物,加用床档保护并约束四肢,防止坠床。

(6)、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食物,以增加组织的修复能力,保证机体营养供给。

(7)、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第九节

颈动脉狭窄剥脱术护理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缺血性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颈动脉内剥脱术(CEA)已成为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的一种主要方式。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保持血压平稳,患者情绪稳定。

(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意识变化,防止脑梗塞,观察肢体感觉情况并记录。持续心电监护,早期发现有无心肌缺血现象,保持血压稳定,防止血压过高引起颈部伤口出血,术后24小时限制颈部活动,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压迫气管现象。

(3)、严密观察颈部情况,早期发现颈部有无假性动脉瘤(常见症状是可触及一个搏动性肿块)。

(4)、拔管后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情况,了解无喉返神经损伤引起声嘶,患者进食后,观察呛水、逆咽情况,了解有无神经损伤。

(5)、术后遵医嘱按时使用抗拧药。

第十节

冬眠低温疗法护理

冬眠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患者提问,以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改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适用于原发性脑干损伤,广泛性脑挫裂伤,术后预防脑水肿的发展,接触中枢性高热,剧烈头痛、烦躁不安及顽固性呕吐等。护理措施

1、将患者安置于单人房间,由专人护理。室内光线宜暗、试问18--20℃。

2、根据医嘱给予足量冬眠药物。如氯丙嗪、异丙嗪等。

3、待自主神经被充分阻滞,患者御寒反应消失,进入昏睡状态后,方可加用物理降温措施,物理降温方法可采用头部戴冰帽,在颈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主干动脉表浅部位放置冰袋,减少被盖冰毯或冰水浴巾等方法。定时局部按摩,以防冻伤。

4、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体温降至33℃,腋温31--33℃较为理想。体温过低易诱发心律紊乱。低血压、凝血障碍灯并发症,体温高于35℃,则疗效不佳。

5、严密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和神经系统病症,若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低于100mmHg,呼吸次数减少或不规则时,应及时通知医师。

6、每日液体入量不超过1500ml,低温时患者肠蠕动弱,应观察有无胃潴留、腹胀、便秘、消化道出血等。

7、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肺部护理。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翻身时,动作要缓慢、轻稳,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8、缓慢复温,冬眠低温治疗时间一般为3--5天。停用冬眠低温治疗时,应先停用物理降温,再逐步减少药物剂量或延长相同剂量的药物维持时间直至停用,避免体温大起大落。

第十一节

脑血管造影护理

参见内科部分第五章第十一节“脑血管造影术护理”内容。

第十二节

脑室引流护理

脑室引流是通过颅骨钻孔或锥孔穿刺侧脑室,使脑脊液经过引流管流出脑室,以降低颅内压的有效治疗方法。常选择半球额角或枕角进行穿刺。护理措施

1、引流管应妥善固定,翻身或搬动时应防止脱出,烦躁患者或儿童更应严防导管脱出。

2、更换敷料及引流管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3、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折叠、阻塞引流管。如引流管不通,可轻轻向外挤压引流管,或用注射器轻轻抽吸。

4、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使脑脊液缓慢外流。术后早期应注意控制引流速度。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因此,术后早期应将引流袋适当挂高,减低流速。搬动患者时应暂时关闭引流管。

5、记录每日脑脊液引流量,观察其性状。颜色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颅内感染患者引流量可适当增加,发现脑脊液颜色呈鲜红色,患者有意识障碍应及时通知医师。

6、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更换引流袋。引流管放置时间一般3--5天,拔管前应加管观察数小时,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即可拔管。

第十三节

中枢性高热护理

中枢性高热是视丘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累所致,多见于脑室周围肿瘤术后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瞳孔缩小、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中枢性高热的特点是颜面部、颈部、上胸部皮肤发热、出汗,而躯干下部、四肢不出汗,甚至指端阙冷,这种高热的护理基本与其它原因的高热不同。但有相同的特点。护理措施

1、凡引起中枢性高热的手术或脑损伤术后,应1--2小时量体温一次,如体温逐渐升高,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2、预防手术后中枢性高热,可于手术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术后使用冬眠低温疗法。

3、可用冰帽或冰袋降温,放置于头、颈、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血管附近。

2.神经疾病健康教育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感染的患者72例 (男42例/女30例) , 年龄38~75岁, 平均年龄 (55.6±12.9) 岁;其中原发病:缺血性脑血管病34.72% (25例/72例) , 出血性脑血管病26.39% (19例/72例) , 周围神经病13.89% (10例/72例) , 脊髓病变8.33% (6例/72例) , 其他16.67% (12例/72例) 。

1.2 方法

记录感染患者临床资料, 并对患者感染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分析。

1.3 效果评价

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标准》 (试行) 执行。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总体感染情况

本次资料中出院患者共1 014例, 平均感染率为7.10% (72/1014) , 见表1。

2.2 感染季节

全年都有感染患者, 其中以春季22.79% (20/72) 与冬季33.33% (24/72) 感染率较高, 见表2。

2.3 感染部位

呼吸道感染病例最高占61.11% (44/72) , 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23.61% (17/72) , 见表3。

2.4 感染年龄

60岁以上患者感染率最高占55.56% (40/72) , 见表4。

2.5 感染与住院时间

住院时间超过20天的患者感染率最高占58.33% (42/72) , 见表5。

2.6 医院感染与致病菌

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54株;G-菌占74.07% (40/54) ;G+菌占20.37% (11/54) ;真菌占5.56% (3/54) 。其中, G-菌中居前三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肺克雷伯菌、大肠杆菌, 见表6。

3 讨论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提高基层医院医疗质量, 保障患者的安全是目前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神经内科疾病在院内住院患者中属于一个特殊群体, 住院周期长, 集体封闭式管理, 个人卫生习惯差, 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原因, 易发生患者医院感染。在本次资料中出院病例1 014例, 感染病例72例, 感染率为7.10%。表明神经内科疾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较常见, 因此加强医院病房感染的监测与防治, 尤为重要。

神经内科疾病院内住院患者的感染因素较多。在本次研究的72例感染病例中我们发现感染发生特点: (1) 感染季节:全年都有感染患者, 其中春季22.79% (20/72) 与冬季33.33% (24/72) 感染率较高, 提示这可能是因为春季和冬季昼夜温差较大, 住院患者不注意保暖导致患者感染风险增加; (2)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 其次是泌尿道感染, 消化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次之。提示呼吸道感染率高可能与神经内科患者长期卧床, 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有关[3,4]。另外, 在吸氧过程中, 每个患者、病种、病原微生物各有不同, 湿化装置若消毒不严, 又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也可增加神经内科患者感染机会。对于泌尿道感染, 多与留置尿管有关; (3) 感染年龄:本次资料显示60岁以上患者感染率最高占55.56% (40/72) , 提示年龄越大, 感染几率越高。主要因为住院患者随年纪增长, 老年患者T细胞减少[5], 其机体的免疫力呈下降趋势, 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同时老年患者各系统、脏器机能下降, 基础疾病多, 而且病情比较严重者, 更容易发生感染; (4) 致病菌: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54株;G-菌占74.07% (40/54) ;G+菌占20.37% (11/54) ;真菌占5.56% (3/54) 。其中, G-菌中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肺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提示G-菌是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 且多为抗感染药物的多重耐药菌株。

同时我们分析发现, 住院时间长与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呈正相关, 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 住院病人的感染率也随之增加。针对调查分析发现的神经内科疾病院内住院患者感染危险因素, 我们提出医院病房感染防控对策: (1) 对院内医务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医务工作人员全面掌握医院感染及预防医院感染知识, 认真学习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专业知识, 提高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特别是要针对保洁员及陪护人员培训必要的消毒方法[6,7]; (2) 尽可能缩短患者治疗病程, 避免接触传染;加强患者病房空气流通, 避免病房内空气污染严重[8]; (3)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管, 包括制定各种有效的监管措施, 检查各种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有效性, 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实现预防和控制病房医院感染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孝芹, 崔霞, 程军.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7) :852-853.

[2]宋丽红, 贾会学, 贾建侠, 等.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 :35-35.

[3]毕桂兰, 冉令霞.中医神经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监测1489例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7, 21 (8) :68-68.

[4]庄迎九, 叶茂林.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 (9) :1267-1268.

[5]陈峪, 全月英, 陈小会.医院感染易感因素调查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7) :632-633.

[6]吴明, 靳桂明, 魏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强化职能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11) :1408-1410.

[7]张玉强, 何多多, 杨杰, 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方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12) :1543-1543.

3.神经系统疾病的微创手术 篇三

孙伯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癫痫、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难治性精神病的手术治疗。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

问:我父亲患有帕金森病,一直用药物治疗,但病情控制不理想。听人说,现在这种病还能用手术治疗,是真的吗?

孙伯民: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癫痫及顽固性精神疾病可以通过神经外科微创手术进行治疗。不过,外科手术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不是人人都可以做,你可陪你父亲去医院咨询相关事宜。

问:我孩子患癫痫10多年,一直服药治疗,但不能完全控制,这几年发作越来越频繁。这种情况可以用手术治疗吗?

孙伯民:癫痫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发病原因很多。70%~80%的癫痫患者可以用抗癫痫药控制,但仍有一些患者用各种药物仍不能很好控制,称之为难治性癫痫。目前,通过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在国内外已经达成共识。患者在术前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如视频脑电图、磁共振、PET等,以确定癫痫发生的位置,随后通过手术,切除这些导致癫痫发作的脑组织。据统计,60%~80%的难治性癫痫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可以完全控制癫痫发作。

问:我父亲患帕金森病5年,前几年服药效果较好,但近半年来,药物似乎越来越不起作用了。不知道还有别的办法可以治疗吗?

孙伯民:帕金森病是以四肢震颤、肌肉强直、动作迟缓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最初几年,用美多巴治疗疗效较好,但服药4~5年后,药物的疗效逐渐下降,不少患者还出现了药物副作用,如异动症、开关现象等。目前,治疗帕金森病又多了一种选择——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手术分为两种:一种是毁损手术,即对病变的脑内神经核团进行一次破坏,形成一个小的毁损灶。据观察随访,此方法对震颤、僵直、动作迟缓及异动症患者,效果较好。缺点是存在一定风险,且由于只能做一侧手术,故只能解决一侧的问题。另一种方法是脑深部电刺激(即脑起搏器)治疗,即将一根很细的刺激电极插入神经核团中,给予长期慢性电刺激。该治疗安全、无副作用,可双侧同时手术,术后还可调节刺激参数,疗效较好。在欧美国家,这种方法已成为帕金森病的常规治疗手段。

问:我女儿今年13岁,从7岁开始出现四肢扭曲,并逐渐发展成全身扭转,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治病,她什么药都吃过,什么方法都试过,但都没有效果。这种病还能治吗?

孙伯民:你女儿很可能患了肌张力障碍,这种病多数是基因突变所致,表现为肌张力异常增高伴异常姿势,活动时加重,躺在床上时,明显减轻。在这些患者中,只有一种叫多巴胺敏感型肌张力障碍的患者,用少量美多巴治疗,即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其余患者用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目前,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无明显诱因发病)患者可尝试用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有一定疗效。手术方法类似于帕金森病。据统计,90%的患者在脑起搏器长期慢性的电刺激下,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部分患者在安装脑起搏器2~3年后,不仅症状得到控制,即使脑起搏器停止刺激,也无四肢扭曲,达到了临床治愈。

问:我父亲今年才61岁,患帕金森病3年,服药效果一直不理想。听人说,现在可以开刀治疗这种病,但我不放心,毕竟是在脑子里动手术。还听人说,手术后人会变得迟钝,甚至会像老年痴呆一样变傻,是这样吗?

4.S-100B与神经系统疾病 篇四

S-100蛋白是一类能与钙和锌相结合的蛋白质家族,广泛分布于不同组织,分子量较小(9-13kD),主要定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形细胞和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及周围神经系统的雪旺细胞.

作 者:杨福义 杨波 李明军 李树民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3 刊 名:黑龙江医药科学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MEDICINE AND PHARMACY 年,卷(期): 32(2) 分类号:Q51 R741 关键词:S-100B   脑血管疾病   颅脑损伤   精神疾病  

5.神经疾病健康教育 篇五

2018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2018年执业药师考试时间在10月13、14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药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第一章 精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1.镇静与催眠药 2.抗癫痫药 3.抗抑郁药 4.脑功能改善及抗记忆障碍药 5.镇痛药

第一节 镇静与催眠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巴比妥类——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小剂量——镇静、催眠;●中剂量——麻醉;●大剂量——昏迷,甚至死亡。

●脂溶性高,作用快——异戊巴比妥;●脂溶性低,作用慢——苯巴比妥。

2.苯二氮䓬类——激动苯二氮䓬受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地西泮、氟西泮、氯硝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

地西泮——吸收最快。

【地西泮】——用于:1.焦虑镇静催眠 2.抗癫痫——补充:癫痫持续状态——首选。

3.抗惊厥,并缓解炎症所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肌紧张性头痛;家族性、老年性和特发性震颤;

4.手术麻醉前给药。

【注意事项】

(1)原则上不应作连续静脉滴注,但在癫痫持续状态时例外。(2)不要骤然停药——防止反跳现象。

(3)治疗癫痫时,可能增加癫痫大发作的频度和严重度,需要增加其他抗癫痫药用量。

3.其他类——特异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1)环吡咯酮类——佐匹克隆、艾司佐匹克隆

——镇静催眠、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

(2)含咪唑并吡啶结构——唑吡坦——仅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二)典型不良反应

1.巴比妥类

①常见:“宿醉”现象——嗜睡、精神依赖性、步履蹒跚、肌无力。

②依赖性——强烈要求继续应用或增加剂量,或出现心因性依赖、戒断综合征。

③剥脱性皮疹(可能致死)——立即停药!

2.苯二氮䓬类

①耐药性;②突然停药——反跳现象、依赖性、残余(后遗)效应。③精神运动损害——嗜睡、步履蹒跚、共济失调。

3.其他类

①唑吡坦:共济失调、精神紊乱。

②佐匹克隆:嗜睡、精神错乱、酒醉感、戒断现象。

(三)药物相互作用

主要强调——巴比妥类——肝药酶诱导剂——加速自身代谢,还可加速其他药物代谢——降低疗效。

①合用乙酰氨基酚类药——降低乙酰氨基酚类药疗效,增加肝中毒危险。

②与糖皮质激素、洋地黄类、环孢素、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降低药效。

③与抗凝血药合用——抗凝作用减弱。

二、用药监护

(一)依据睡眠状态选择用药

(1)入睡困难——首选——艾司唑仑、扎来普隆。

为改善起始睡眠(难以入睡)和维持睡眠质量(夜间觉醒或早间觉醒过早——唑吡坦、艾司佐匹克隆。

(2)焦虑型、夜间醒来次数较多或早醒者——氟西泮、三唑仑(“******”)。

忧郁型的早醒失眠者,在常用催眠药无效时,可配合抗抑郁药。

(3)睡眠时间短,且夜间易醒早醒——夸西泮。

(4)精神紧张、情绪恐惧或肌肉疼痛所致失眠——氯美扎酮;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平衡障碍及精神神经失调所致失眠——谷维素。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6)老年失眠——10%水合氯醛,起效快。

(7)偶发失眠——唑吡坦、雷美替胺。

安眠药首选

A偶尔失眠——唑吡坦;

B紧张——氯美扎酮;

C老人——水合氯醛;

D入睡困难——艾司唑仑,扎莱普隆;

E早醒——氟、夸西泮、三唑仑。

(二)注意用药的安全性(1)耐药性及依赖性——应交替使用。

(2)服用后应注意避免驾车、操纵机器和高空作业。(3)服用期间不宜饮酒——增强睡眠程度,加重头痛、头晕。

(三)关注巴比妥类的合理应用

(1)过敏反应:患者易出现皮疹,严重者可能发生剥脱性皮疹和史蒂文斯-约翰综合征(可能致死)。

(2)静脉注射——呼吸抑制、暂停,支气管痉挛,瞳孔缩小、心律失常、体温降低甚至昏迷。

(四)关注老年人对苯二氮䓬类的敏感性和“宿醉”现象

(1)老年人对苯二氮䓬类药物较敏感——服用药后,可产生过度镇静、肌肉松弛作用;觉醒后可发生震颤、颤抖、思维迟缓、运动障碍、步履蹒跚、肌无力等“宿醉”现象,极易跌倒和受伤——必须告知患者晨起时宜小心。

(2)静脉注射——更易出现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心跳停止。

【单元测试·解析版】

1.巴比妥类药物急性中毒致死的直接原因是

A.肝脏损害B.循环衰竭C.深度呼吸抑制D.昏迷E.继发感染 『正确答案』C

2.关于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目前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B.临床上用于治疗焦虑症C.可用于心脏电复律前给药

D.可用于治疗小儿高热惊厥E.长期应用不会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 『正确答案』E

3.地西泮适应证不包括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A.镇静催眠 B.抗癫痫和抗惊厥 C.肌紧张性头痛 D.特发性震颤 E.三叉神经痛 『正确答案』E

4.苯巴比妥显效慢的主要原因是

A.吸收不良B.体内再分布C.肾排泄慢D.脂溶性较小E.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正确答案』D

5.可用于镇静催眠的药物是

A.卡马西平B.阿普唑仑C.帕罗西汀D.茴拉西坦E.曲马多 『正确答案』B

6.关于巴比妥类药物药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镇静B.催眠C.麻醉D.抗惊厥E.镇痛 『正确答案』E

7.下述催眠药物中,入睡困难的患者应首选

A.艾司唑仑B.氟西泮C.谷维素D.阿普唑仑E.地西泮 『正确答案』A

8.下述催眠药物中,偶发性失眠者应首选

A.艾司唑仑B.唑吡坦C.谷维素D.阿普唑仑E.地西泮 『正确答案』B

第二节 抗癫痫药

癫痫——分为:1.局限性发作——部分性发作;

2.全身性发作——(1)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2)失神性发作(小发作)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1.巴比妥类——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钠、扑米酮。

机制——(1)增强A型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活性,抑制谷氨酸兴奋性,抑制突触传递,增加运动皮质的电刺激阈值,从而提高癫痫发作的阈值,抑制病灶异常放电向周围正常脑组织扩散。

(2)调节钠、钾、钙通道,阻滞Na+依赖性动作电位的快速发放,调节Na+,K+-ATP转化酶活性——抗惊厥。

2.苯二氮䓬类——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

激动GABA受体;作用于Na+通道。可加强突触前抑制,抑制皮质、丘脑和边缘系统的病灶异常放电向周围脑组织的扩散——抗惊厥。但不能消除病灶的异常放电。

3.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

机制——减少钠离子内流,限制Na+通道介导的发作性放电的扩散。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补充——癫痫大发作首选!

适应症——

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颞叶癫痫)、单纯及复杂部分性发作(局限性发作)、继发性全面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

三叉神经痛;

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

4.二苯并氮䓬类——卡马西平、奥卡西平。

机制——

阻滞电压依赖性钠通道,抑制突触后神经元高频动作电位发放;

阻断突触前Na+通道与动作电位发放,阻断神经递质释放——抗惊厥。

【卡马西平】:癫痫 躁狂症 三叉神经痛 神经源性尿崩症

5.γ-氨基丁酸类似物——加巴喷丁、氨己烯酸——GABA氨基转移酶抑制剂。

(1)加巴喷丁——增加脑组织GABA的释放;不激动GABA受体,也不抑制GABA再摄取。

(2)氨己烯酸——减少GABA降解——提高脑内GABA浓度。

6.脂肪酸类——丙戊酸钠

机制:未明。

可能为——

抑制GABA降解,或促进合成——增加脑内GABA浓度。

适应症——各种类型的癫痫。包括:全身性强直性-阵挛发作及部分性发作;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躁狂发作。

马上小结——抗癫痫药的机制

1.巴比妥类——X巴比妥、扑米酮① 增强A型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活性

② 阻滞Na+依赖性动作电位的快速发放

2.X西泮① 激动GABA受体;②作用于Na+通道。3.苯妥英钠减少钠离子内流4.卡马西平、奥卡西平① 阻滞钠通道,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

② 阻断突触前Na+通道与动作电位发放,阻断递质释放

5.加巴喷丁、氨己烯酸GABA氨基转移酶抑制剂:加巴喷丁——增加GABA释放;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氨己烯酸——减少GABA降解

6.丙戊酸钠抑制GABA降解,或促进合成——增加脑内GABA浓度。

重要考点!抗癫痫用药的选择

首选

全面性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

部分性发作同上+奥卡西平

典型失神性发作(小发作)丙戊酸钠、乙琥胺

非典型失神、失张力和强直发作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氯硝西泮

【补充 —曾经的经典结论】

重要小结!

癫痫类型首选药物

1.持续状态地西泮静注2.大苯妥英钠3.小乙琥胺4.大+小(混合型)丙戊酸钠

5.精神运动发作卡马西平6.三叉神经痛

大苯小乙,丙戊全能,三精制药,卡马西平。

(二)典型不良反应

1.巴比妥类及苯二氮䓬类——见第一节。2.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

——齿龈增生、共济失调、眼球震颤、行为改变、笨拙或步态不稳、思维混乱、小脑前庭症状、肌力减弱、嗜睡、发音不清、手抖、出血及昏迷。

3.二苯并氮䓬类(卡马西平)——视物模糊、复视、眼球震颤、头痛。

6.肝胆外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篇六

急性腹膜炎健康教育

急性腹膜炎多指继发性的化脓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是由化脓性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或两者混合引起的腹膜的急性炎症,累及整个腹膜腔时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一.病因

1.继发性腹膜炎 腹膜炎继发于腹内脏器的病变。a腹内脏器炎症,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b腹内脏器穿孔,如急性阑尾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外伤引起的肝.脾破裂或胃肠道穿孔。c腹腔手术污染,如胃肠道吻合口漏。d女性患者中,感染来自妇女生殖器官炎症。

2.原发性腹膜炎 腹膜腔内无原发病灶,细菌经血行.泌尿道及女性生殖道等途径播散至腹膜腔并引起炎症。

二.临床表现

腹痛较剧烈,呈持续性,以原发病灶处最为显著。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三者合成腹膜刺激征是腹膜炎局部的主要体征。

三.住院健康指导

(一)疾病指导及术前宣教

1.心理指导 急性腹膜炎患者往往因腹痛剧烈而蜷曲侧卧,不愿转动,患者往往感到恐惧.焦虑。因此护士要关心.同情患者的痛苦,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取得患者的配合。

文山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妥善固定在床沿下,并放臵于患者的手臂下面。b引流袋不能放臵于地上,以免污染。c引流袋不要高于腹壁引流管口,以防止引流液倒流。d起床时将引流袋别在衣服上,防止滑脱。e家属不能倾倒引流液。

6、腹痛观察护理指导 对已明确诊断的患者,可用哌替啶类止痛剂,减轻患者的痛苦。对诊断不明确的,慎用止痛药物。指导患者及家属密切观察腹痛的性质,是持续性腹痛还是间断性,有无呕吐.排气等症状,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二)术后宣教

1.心理指导 此类患者都是急诊入院,多毫无思想准备,手术后应进行心理疏导,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引导患者使其心理状态稳定,适应环境,正确对待疾病,并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取得家属的协助。

2.体位.活动指导 全麻未醒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平卧6小时,待血压.脉搏平稳后改为半卧位。鼓励患者早期术后翻身.床上活动。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力可坐于床边或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

3.饮食指导 术后禁食,因为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分泌消化功能受到抑制,一般需肛门排气后可进食流质。饮食注意不应进食蛋白质较丰富的食物如牛奶等,可选用米汤.菜汤等清淡流质饮食,5-6天后可进食无渣流质饮食,15天后可进食软饭。

文山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4.伤口.引流管观察护理指导(1)手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感染的征象。若伤口有渗血.渗液及时报告医护人员更换敷料,渗血可加压包扎止血。若出血量多,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烦躁.昏迷的患者和患儿,须使用约束带,防止脱落敷料。

(2)一般情况下,伤口敷料没有湿,不需要每天换药,过勤的换药反而会影响伤口的愈合。

(1)换药是无菌操作,医生均需要戴口罩.帽子进行,所以换药时家属不要靠近,防止交叉感染。

(2)关于活动对伤口的影响。术后伤口至少都进行了三层以上的缝合,在护士指导下的活动是不会引起伤口裂开的。

(3)拆线后24~48小时后可沐浴。

(4)腹腔引流管 腹部手术患者常需放臵腹腔引流管,对有腹腔引流管的患者及家属应了解以下几点相关内容:a引流袋会妥善固定在床沿下,并放臵于患者的手臂下面。b引流袋不能放臵于地上,以免污染。c引流袋不要高于腹壁引流管口,以防止引流液倒流。d起床时将引流袋别在衣服上,防止滑脱。e家属不能倾倒引流液。

5、疼痛的指导 a增进交流,放松心情,指导患者深呼吸.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b根据患者自身需求使用镇痛泵。c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d术后6~24小时后,病情平稳,采用半卧位,减轻腹部伤口张力。

5文山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1、寒战和高热 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伴多汗、脉率增快。

2、肝区疼痛 多数患者出现肝区持续性胀痛或钝痛,有时可伴有右肩牵涉痛或胸痛。

3、消化道及全身症状 患者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腹泻、腹胀及难以止住的呃逆等症状,患者常在短期内呈现严重病容。

(三)住院健康指导

1、疾病指导及术前宣教

(1)体位指导:指导患者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2)饮食指导:肝脓肿系消耗性疾病,鼓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必要时经静脉输注血制品或提供场内、外营养支持。

(3)高热护理指导: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患者衣着舒适,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裤和床单。必要时应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适当增加饮水。

2、术后宣教

(1)体位、活动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取半卧位可利于呼吸和腹腔引流,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床上活动,可促进胃肠道蠕动的恢复,防止腹胀。

文山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2)药物指导: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应遵医嘱服用抗细菌药物,告知患者治疗期间应注意其副作用,如恶心、呕心、腹泻、心肌损害等,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引流管护理指导:当脓腔引流液少于10ml时,可拔除引流管。

(四)出院健康指导

1、定期复查。

2、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出院后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进不干净、未煮熟的食物。

3、饮食营养丰富易消化,增强体质。

4、注意休息,以免过度劳累。

5、如有发热、腹痛,警惕有复发的可能,及时就医。

制订日期:2012.09 文山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急性胰腺炎健康教育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对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化学性炎症。

一、病因

1、肠道疾病 为本病常见原因(占40%~60%),如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等。

2、酗酒和暴饮暴食 嗜酒的人在暴饮暴食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也可阻碍胰液、胆汁的正常引流引起胰腺炎。

3、感染 如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伤寒杆菌等感染。

4、损伤 如胃切除等上腹部手术均可并发胰腺炎。

5、其他 如情绪激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

二、临床表现

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增高,重症伴休克,腹膜炎。

三、住院健康指导

(一)疾病指导及术前宣教

1、心理指导 重症胰腺炎患者往往因起病急、病情重,多有紧张、恐惧及焦虑心理,特别是经济比较困难的患者,常担心医疗费昂贵。应结合疾病特点、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患者解释,稳定患者情绪,同时让患者了解各种药物对于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文山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二)术后宣教

1、体位、活动指导 指导患者麻醉清醒后给予半卧位,鼓励患者尽早在床上活动,促进肠蠕动,预防肠粘连。术后定时床上翻身,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进行深呼吸,病情平稳后,下床活动。

2、饮食指导 说明术后需禁食,多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如电解质、蛋白质、脂肪乳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必要时输新鲜血。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糖类饮食。

3、引流管护理指导 说明术后留臵胃肠减压、空肠造瘘管、T管、深静脉高营养输液管、导尿管等是病情观察和治疗的生命管线,在翻身和进行床上活动时一定防止脱出,并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打折。其余见“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导管护理指导及胆道疾病T管护理指导。

4、并发症预防指导 说明预防休克、感染及多器官衰竭等术后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解释如有胰周脓肿、隔下脓肿形成要及时引流;如术后并发胰腺及胃肠道外瘘时应充分通畅引流,保护瘘口周围的皮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使患者理解为预防并发症所采取的治疗措施的意义,主动配合治疗。

四、出院健康指导

文山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1、患者及家属理解饮食管理的重要性,宜采用低脂易消化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如油炸、多纤维素性食物,少食过甜的食物,睡前不宜进食。

2、避免暴饮暴食及饱食,饮食要适量,有规律,绝对禁酒、戒烟。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4、出院后4~6周避免举重物和过度疲劳,一般半年以后从事体力劳动。

5、积极治疗原有疾病:如胆石症、胆道炎症等胆道疾病或蛔虫症。

6、疾病恢复期,防止感染,若出现左上腹剧烈疼痛应及时就诊。

7、避免易引起胰腺炎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磺胺药、糖皮质激素等。

8、定期门诊随诊。

制订日期:2012.09

文山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健康教育

腹腔镜(LC)手术是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法,只需在腹壁做3-4个0.5-1cm的小切口为穿刺孔,即可完成手术。它具有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LC所具有的优点。

一、住院健康指导

(一)术前宣教

1、心理指导 告知患者腹腔镜手术为全麻手术,患者不会有任何痛觉,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优势及选用此手术的可能性,取得合作。告知患者及家属腹腔镜手术也有改成剖腹的可能,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2、皮肤准备指导 手术前1日为患者准备皮肤,特别注意脐周部位清洁。

3、心肺功能训练 说明手术在人工气腹的情况下进行,即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使横隔上升,腹腔压力增大,术中为了更好地显露术野需要多次更换体位,这些因素易导致循环负荷加重。因此术前要对患者心肺功能进行检查和评估,指导患者在晨起和饭后2小时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和深呼吸训练。

(二)术后宣教

1、体位及活动指导 视患者情况嘱患者卧床休息2~24小时。术后1~2小时鼓励患者翻身,可取半卧位,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CO2尽快排出。

3文山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入腹腔即充气所致,气肿小者可自行消退,不需处理;气肿较大且多,则需穿刺排气。

(2)血管损伤:血管损伤可以有腹壁血管、腹壁后血管及手术部位血管的损伤,表现为损伤部位的出血或血肿形成。小血管损伤所致出血多数能自凝,大血管的损伤需及时开腹止血。

(3)脏器损伤:注意内生殖器临近器官如肠管、膀胱、输尿管等损伤。

(4)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表现为血压急剧下降、脉搏细弱、呼吸抑制等症状。

(5)应指导患者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表现,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二、出院健康指导

1、告知患者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伤口完全愈合后方可淋浴。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的现象,有异常及时就诊。

2、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说明在术后2周内避免提超过5kg的物品及骑车、久坐,以免盆腔充血,造成术后不适。

3、嘱患者术后多喝水补充手术时体液的丧失。术后宜增加蔬菜及高纤维的食物,避免食用产气的食物如豆类、元葱等,以减少术后腹胀引起不适。

7.神经疾病健康教育 篇七

1 夏天无对脑缺血的作用

缺血性脑血管病, 其本质是脑供血减少或中断而引起组织缺血或梗死, 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3]。对其治疗策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改善脑供血, 二是防止神经元损伤、阻断损伤级联反应, 而进行神经保护[4]。夏天无生物碱作用广泛, 对脑缺血模型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能够发挥抗缺氧与抗缺血作用。在神经保护方面, 蒋丽萍等[5]研究普托品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小鼠急性脑缺血及耐缺氧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中发现, 在给药浓度为60mg·kg-1时, 普托品可明显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缩小脑梗塞范围;并能明显降低急性脑缺血小鼠的死亡率;给药浓度为40mg·kg-1时能延长小鼠闭塞窒息生存时间, 并轻度降低耗氧量。姚丽梅[6]则通过对大鼠神经症状、脑梗死重量及梗死范围、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脑组织病变程度等检测, 也进一步证实注射用夏天无总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治疗作用。夏天无提取物作用于线拴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 法建立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 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及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的含量, 发现高剂量使用组能与阳性对照维脑路通组达到相同的疗效, 由此推断出夏天无发挥脑神经保护作用的机理与调节hs-CRP及BDNF相关[7]。亦有研究表明, 夏天无总生物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明显, 其增加海马内血管生成素-2 (Ang-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表达的作用可能参与了血管新生的早期机制[8], 实验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 钙积聚脑细胞内, Ca2+可与钙调蛋白相结合, 从而激活一氧化氮合酶 (NOS) , 同时亦使NOS的表达异常增加, 最后导致NO的生成增加。生理水平的NO与学习记忆及神经突触的可塑性有关, 但过量的NO却会产生神经毒性[9], 夏天无能够间接减少NO的产生及神经毒性, 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或死亡并增强NSCs的阳性表达, 抑制SYN下降,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突触的重建和联系。由此, 推论出夏天无保护脑组织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OS活性、提高SOD活性、减少神经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10], 但可能不涉及ICAM-1mRNA的水平变化[11]。

2 夏天无对脑梗死的作用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使局部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 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12]。在治疗策略上与脑缺血症相似, 即改善脑供血、供氧或防止神经元损伤, 进行神经保护。夏天无具有活血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 其提取物、饮片、制剂治疗脑梗死效果明显。有相关研究发现夏天无能防治脑梗塞, 可抑制脑梗死大鼠NOS、iNOS的活性, 提高SOD活性、减少神经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 从而干扰脑损伤级联反应, 进一步增强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缓解脑梗塞症状[13]。临床观察发现, 复方夏天无片治疗脑梗死急性期血瘀证患者与西药组相比, 其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瘀证评分均无明显差异, 在血液流变学指标上复方夏天无片改善效果较西药组显著[14]。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类型, 而血小板聚集又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步骤[15]。夏天无总碱及Pro均能影响血小板的聚集, 通过环氧酶和脂氧酶途径调节花生四烯酸的代谢, 从而抑制体内、体外对以二磷酸腺苷 (ADP) 和花生四烯酸 (AA) 、胶原、血小板凝聚因子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其作用强度随药物剂量增加而增强;并且该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血流剪切力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SI-PA) 、形态的改变和颗粒内含物的释放, 对血小板结构亦有保护作用[16,17,18], 由此发挥其活血化瘀的功效, 增加脑部血液供应, 缓解脑梗死症状。众多研究表明, 夏天无有效成分在脑梗死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研究者认为其与调节hs-CRP和BDNF的表达[7]、促进大鼠脑梗死模型脑组织NSCs增殖和SYN的表达相关, 增强脑梗死大鼠大脑可塑性[19]是夏天无发挥脑神经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也有研究表明, 夏天无能够降低脑梗死模型大鼠循环内皮细胞 (CEC) 数量和鞘碱性蛋白 (MBP) 的浓度, 同时能改善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 从而起到保护脑血管内皮细胞和脑细胞的作用, 这可能是其治疗脑梗死的另一机制[20]。

3 夏天无对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

中枢胆碱能系统是学习记忆的重要生理基础, 人衰老过程及血管性痴呆病程中伴有的记忆减退主要是由于胆碱能系统的全面衰退[21]。夏天无总碱具有增强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 对于D-半乳糖[22]、东莨菪碱[23]、喹啉酸损毁海马[24]等原因造成的获得性障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实验通过三等分Y迷宫测定实验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运用比色法检测海马乙酰胆碱酯酶 (AChE) 活性及大脑皮层乙酰胆碱 (ACh) 的含量[24]。实验结果发现, 夏天无总生物碱能够明显抑制大鼠脑内乙酰胆碱酯酶 (AChE) 活性, 提高乙酰胆碱 (ACh) 的含量。由此认为, 夏天无总生物碱能增强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ChE活性有关, 通过增加ACh含量, 改善胆碱能系统功能[25,26]。而张熠等[22]在对D-半乳糖所致的大鼠脑痴呆模型实验中,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鼠脑内5羟色胺 (5-HT) 和多巴胺 (DA) 含量发现, 夏天无总碱可明显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显著增加5-HT及DA含量, 由此得出结论, 夏天无总碱提高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机制与增加脑内神经递质5-HT和DA有关。

4 夏天无对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

夏天无对偏头疼疗效显著。偏头痛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认为主要存在三个学说:血管学说、离子学说及三叉神经学说[27]。临床对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测定发现, 夏天无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 从而缓解偏头痛症状, 是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理想药物[28]。脑血栓的形成, 往往会导致脑部小血管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进而导致脑部水肿。夏天无总碱作用于大鼠实验性脑血栓模型中, 当浓度大于0.5mg·kg-1, 给药7天后, 可以减轻脑栓塞引起的脑水肿[29]。夏天无可改善雷诺氏病 (RD) 的症状。RD的病因不完全清楚, 目前多认为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肢端小动脉阵发性、痉挛性疾病[30]。夏天无原阿片碱具有抗肾上腺素作用, 延胡索乙素能够活血解痉, 缓解周围小血管的痉挛[31], 再联合其他药物, 从而调节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小动脉痉挛性疾病[32,33]。

5 展望

夏天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主要表现在降血压、抗心律失常、解痉、肝损伤等多方面, 临床效果显著, 且毒副作用小[34], 无身体依赖性[35], 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新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上, 近些年来夏天无多集中在脑缺血及脑梗死方面, 而对学习记忆障碍研究较少, 对于创伤性脑损伤研究未见报道。此外, 对神经系统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仍不全面, 如信号通路的研究报道仅见于脑缺血中, 鉴于此可在明确有效成分的基础上, 根据其药理作用在信息传导通路上加以研究, 从而在基因水平上进一步地探讨其作用机理。

通过文献的查阅发现, 对于夏天无药物成分药理作用研究仍存在较多不足, 主要为总生物碱及Pro, 而对于其他生物碱单体成分报道较少。对此, 介于目前高效精确的分离技术, 有必要对生物总碱进行分离, 进一步确定其具体有效成分。其次, 国内夏天无系列制剂的剂型主要为片剂、胶囊剂、注射液等类型, 给药频率较大, 为了减少给药次数, 延长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和药效, 提高患者顺应性, 增强药物制剂的靶向性, 有必要对其进行剂型改进, 并对夏天无生物碱有效成分纯度及含量进行改进, 制作成缓释剂、控释剂、迟释剂等, 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增强药理作用。

摘要:夏天无药理作用广泛, 临床常用于中风偏瘫、头痛、跌扑损伤、风湿痹痛、腰腿疼痛等病症的治疗。实验研究表明, 夏天无对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明显, 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但在此方面研究仍较为凌乱, 无系统性的阐述。通过检索查阅国内外近十年夏天无对神经系统疾病作用研究的相关文献, 对其疗效与机制进行总结概括, 旨在为夏天无作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多学科、多领域进行夏天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将成为现实, 从基因水平探讨夏天无防治神经系统疾病将可能成为一条新的途径, 也为其各类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实现新的突破。

8.神经疾病健康教育 篇八

【关键词】 神经肌肉疾病;呼吸功能不全;力学

神经肌肉疾病指的是一系列累及周围神经系统或肌肉的疾病,主要有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和肌肉疾病等分类。当呼吸肌或咽喉肌受累时就会导致肺通气功能障碍,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是许多神经肌肉疾病死亡的直接原因,也是神经肌肉疾病进展到晚期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从力学角度探讨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及衰竭的机理和特点。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发生的呼吸衰竭有两种类型:肺衰竭和泵衰竭。肺衰竭以肺内分流障碍所致的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泵衰竭所致的呼吸衰竭则以高碳酸血症为主要表现。

1 肺衰竭

神经肌肉疾病患者肺衰竭常见的原因之一是继发于呼吸道误吸而反复发作的肺炎是。神经肌肉疾病会影响吞咽功能,导致喉上方误吸;神经肌肉疾病患者若发生胃食管反流,也会导致喉下方误吸。吞咽过程中,咽喉部菌群随着被误吸的唾液、食物、胃内容物进入肺内,会对气道产生直接的化学刺激,导致肺炎反复发作,最终导致支气管扩张和肺纤维化。可见,呼吸衰竭是导致神经肌肉疾病患者过早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 泵衰竭

呼吸泵的功能是克服肺与胸壁的弹性和非弹性阻力,将空气吸入肺内,其功能衰竭常见于呼吸肌无力或呼吸肌疲劳。在呼吸泵运转过程中,负荷增大可以导致泵衰竭或者呼吸衰竭 [1]。分别考虑影响呼吸负荷的各种因素以及影响呼吸泵功能的各种因素对疾病的诊疗有很大意义。

2.1 能增加呼吸负荷的因素 肺顺应性下降,改变肺容量所需要的压力增加,成为对抗呼吸泵的一个重要负荷。研究证明,反复误吸导致的肺纤维化是肺顺应性降低的原因之一。由于肺顺应性下降,要完成一定的肺通气量,呼吸泵为克服肺的弹性阻力所做的功是大大增加的。而且,胸壁本身也可以使肺顺应性下降,导致呼吸泵做功有所增加。有研究发现,神经肌肉疾病的成人患者,肋骨框架顺应性减低,腹部顺应性轻度增加,其综合效应是使胸壁顺应性减低。

2.2 能影响呼吸泵功能的因素

2.2.1 正常呼吸泵 神经肌肉疾病患者通常存在呼吸肌肌力下降,这可以直接导致呼吸泵功能减弱。无论成人还是儿童,膈肌都是最主要的吸气肌,人们普遍认为膈肌的作用如同一个大的活塞,可以降低胸腔内的压力,促使空气进入肺内。

2.2.2 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呼吸肌的力学缺陷 呼吸肌的肌力减弱和能力下降导致矛盾呼吸,也就是胸腹呼吸运动不同步。正常情况下,吸气时胸腔和腹腔同时向外运动,而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吸气时腹部向外运动而胸腔向内运动,而呼气时腹部向内运动而胸腔向外运动。研究者可以应用这种矛盾呼吸来分辨受损肌群。吸气时腹部向外运动而胸腔向内,这表明肋间肌肌力受损;如果吸气时腹部向内运动而胸腔向外,则表明膈肌肌力受损。虽然不同类型的原因导致的矛盾呼吸运动在外部表现上差异不是很大,但通过仔细观察各个呼吸时相胸腔和腹腔的相对运动方向,就可以清楚地辨别出膈肌或肋间肌肌力的异常。

2.2.3 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呼吸功能评价 呼吸功能可以通过标准肺功能测试或短促呼气能力以及呼吸肌功能(特别是呼吸肌张力和疲劳状况)来评价,而呼吸肌功能可以用时间张力指数来评价。时间张力指数测定是能反映呼吸肌是否处于疲劳状态的一种便捷方法。

3 讨论

上述因素对临床上气道粘液的处理、呼吸肌锻炼和辅助呼吸等治疗手段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呼吸肌肌力减低可导致咳嗽峰流速降低,这时插管就成为了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器械。这类器械以正负交替的压力辅助患者吸排出气体并诱发咳嗽。研究显示,呼吸肌锻炼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和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最大吸气压力有改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重症肌无力患者最大吸气压和最大呼气压均有所增加。这些增强呼吸肌肌力的手段能否够真正减少这些患者的疲劳感、降低死亡率,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无创和有创夜间机械通气,都可用于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呼吸肌疲劳的治疗。夜间通气可以减轻患者昼间高碳酸血症、乏力、呼吸困难、晨起头痛、嗜睡等异常表现。夜间通气有一种结转效应,即成功降低PCO2的患者通常在第二天保持较低的PCO2。出现这一情况的可能原因有两个:一是呼吸肌在通气后得到了较好的休息,次日更好地发挥了通气作用;二是夜间PCO2下降使得肾脏排出了更多的碳酸氢盐,代谢性碱中毒得以减轻,使得呼吸控制中枢的调定点下降。夜间通气和激励通气,可以通过增加潮气量来防止肋椎关节挛缩,从而改善胸廓的顺应性,降低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患病率。

对于神经肌肉疾病所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如何深入地理解及测量其呼吸力学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和理论改善通气策略。长期机械通气对肺和胸壁功能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呼吸肌锻炼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复合呼吸肌锻炼对呼吸肌力的增强作用和休息疗法,对呼吸肌疲劳的作用也需深入评估。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对神经肌肉患者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9.人体健康与疾病论文 篇九

摘要:慢性荨麻疹作为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皮肤科疾病,再此对其发病机制、当前的治疗方法等做了综述。其中IgE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得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是主要的病理机制。其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现代西医治疗和中医的治疗。西医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使用抗组胺药物,中医则有药物治疗和体外诸如针灸、自血注射等疗法。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荨麻疹在临床上划分在皮肤科,可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的定义是风团和瘙痒每天或几乎每天出现,持续至少6周。慢性荨麻疹可分为物理性荨麻疹(例如皮肤划痕症,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是由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主要表现为风团伴随瘙痒。前两者常存在明确的诱因或基础疾病, 后者常常难以找到确切的病因, 占慢性荨麻疹的70%~80%, 人群中发病率为0.1%~3.0%【1】。虽然不威胁生命,但其带来的痛苦和烦恼及对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相不可轻视。一. 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和认识

1.当前西医的研究和认识

1.1自身免疫

大多数慢性荨麻疹患者找不到确切的病因,称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存在IgE的高亲和力受体,该抗体浓度与组织胺释放活性相平行【2】。患者嗜碱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释放组织胺活性。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上调, 导致真皮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聚集, 释放组胺和白三烯类物质, 迅速出现风团【3】。

1.2 Th1、Th2细胞失衡学说

CU患者存在Thl、Th2细胞失衡的学说已得到许多实验证实。体外实验证明,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可在无IgE参与的情况下活化。而且临床也发现有些患者体内的IgE水平正常。非IgE依赖性的荨麻疹中, Th2细胞可直接通过分泌IL-

4、l0等细胞因子促进肥大细胞增殖、分化, 并释放组胺, 引发风团。IgE及其受体的自身抗体FcεRI引发自身免疫反应Thl/Th2细胞亚群失衡, 且以Th2反应占优势【4】。

1.3假应变原

调查发现, 确有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很难明确变应原的存在, 但其疾病反复发作与某些药物、食物或食品添加剂有关, 避免这些因素可使慢性荨麻疹症状消失或减轻, 这一类荨麻疹占慢性荨麻疹的5%~15%【5】。将这些药物或食物做皮肤点刺试验并不能激发皮肤过敏反应, 血中也检测不出相应的IgE抗体, 体外组胺释放试验亦呈阴性, 故称假变应原。

1.4幽门螺杆菌感染

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了胃黏膜血管的渗透性,使机体与食物变应原接触会增多,慢性感染刺激免疫系统后,释放炎症介质,增加了皮肤血管系统对血管渗透性促进因子的敏感性,导致风团样损害的形成,引起荨麻疹。

1.5遗传及环境因素

遗传背景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因素,对大量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研究显示,该病在患直系亲属中明显增加【6】,表明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总之,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涉及到许多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和化学递质, 它们互相牵制, 互相影响, 构成一个复杂的免疫网络。在这个网络中, IgE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是主要的病理机制。2.传统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

2.1外感风邪

“风邪客于肌表,郁闭经络,留聚于肌肤,导致营卫不和,加之风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善行而数变”,从而出现相应的风团发无定处,消退后再起等临床症状【7】。

2.2表虚不固

素体虚弱之人,气不足则卫外失固,风邪乘虚而入;血不足则肌肤失养,虚风内生;气血亏虚,表虚不固,外邪阻滞肌肤膝理,营卫失和!气血失调而发为瘾疹【8】。鉴于这种病因的病人就要注重营养和补体。

2.3饮食内伤

早在明代就有医家指出饮食与该病有密切的关系【9】。现在的中医也都特别注重在医治该病时让病人忌口,最常强调的一类是辛辣刺激之物,另一类是鱼虾等海产品、猪肉、动物内脏和头部、以及韭菜等“发物”。

2.4脏腑失调,情志内伤

七情内伤导致本病的机理“脾肺气虚,卫外不固,易受风寒!风热之

【10】邪,血虚内生燥热风邪,肌肤失养,内外邪气阻于肌肤”。现在也有医生在医治此病时会告诫病人要注意情绪,生活中保持缓和的心绪。

2.5察赋不耐

金元时期张从正指出先天禀赋不足是本病的重要发病原因【11】。这种解释大致就是现在的先天或遗传的理论。二.当前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对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比较多,有药物治疗,有非药物的治疗,有西医治疗,有中医治疗。相对来说,目前多数的病例会用到西药。此外,也常常将几种不同的疗法结合使用以提高疗效和治愈率。1.西医疗法和所用药物 1.1第一线用药

组胺Hl受体拮抗剂是目前治疗慢性尊麻疹最常用的药物,通过阻滞和拮抗H1受体而发挥抗过敏作用,达到防止症状出现的作用。第一代抗组胺药有苯海拉明、扑尔敏和异丙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种类较繁多,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阿伐斯汀、特非那定、贝托斯汀、依巴斯汀、咪哇斯汀、非索非那定、诺司咪唑、阿司咪唑等。一般来说,具体的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态和个体反应等而定。对妊娠期患者,一般认为扑尔敏最安全,它没有任何诱导机体突变作用【12】。有些药物对特定的尊麻疹有较好疗效,如羟嗪类适用于胆碱能性尊麻疹,赛庚啶用于寒冷性尊麻疹等【13】。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中枢系统镇静作用和心脏毒副作用由于结构上的改进或纯化比第一代都明显降低,多数病例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联合抗H2受体阻断剂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另外,非索非那丁、左旋西替利嗪等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已经上市,只是在国内的使用还不太广泛(也有文献把左旋西替利嗪划为第二代)。第三代抗组胺药物比第二代疗效更好而且更安全。

1.2其它用药

除了使用最多的抗组胺药以外,视患者具体情况还有其它较多的用药。有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外用的炉甘石洗剂、环孢素A、卡介菌多糖核酸、雷公藤多苷片、白芍总苷、葡萄糖酸钙、维生素类以及抗生素类等。这些药物多配合抗组胺药物或其他药物使用。值得强调的是,激素类药物见效快但易复发,尤其是对于慢性荨麻疹。

1.3部分主要西药疗效及比较

西替利嗪与左旋西替利嗪

作为盐酸西替利嗪的左旋对映异构体,左西替利嗪保留了西替利嗪高效、高选择性H1受体拮抗的优点,并且体内外试验证实有较好的抗组胺和抗炎作用,并显示较西替利嗪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14】。郝氏【15】等所做左西替利嗪与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显示,研究组每例病人每日一次5mg左旋西替利嗪,对照组每例病人每日一次10mg西替利嗪,于用药后28天随访,发现研究组有效率89.06%,对照组有效率81.8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06%和18.18%,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地氯雷他定和盐酸西替利嗪

地氯雷他定和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对比显示,前者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其疗效与盐酸西替利嗪相似【16】。张氏【17】等所做临床系统评价也显示地氯雷他定是一种口服、有效、安全的新一代H1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有显著疗效。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其他药物

向氏【18】临床实验研究表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可以有效提高疗效,并无明显副作用。这表明,复方甘草酸苷虽然本身无抗组胺作用,但是作为辅助药物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19】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

应氏所做临床实验研究表明,用卡介菌素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西替利嗪能有效地控制慢性荨麻疹的症状,提高治愈率,明显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

雷尼替丁为H2受体拮抗剂,作用比西咪替丁强数倍。根据张氏【20】所做临床实验,用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和有效率都略高于单纯用西替利嗪。2.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单纯的中医疗法往往都是见效慢,治愈率较低,但是其复发率也低。往往将几种不同疗法结合使用,也常配以西药治疗荨麻疹。

2.1 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药物治疗常根据不同症状配药,多从风、虚、湿、瘀入手,多以益气固表、养血疏风、调和营卫之法,兼湿者除湿,久病入络者活血化瘀,部分医家注重补肾、健脾疏肝、泻肺等法。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常加镇静安神药,虫类药等,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

2.2 中医的非药物疗法

针灸治疗

除了最基本的针刺,针灸治疗还常常采用穴位注射或埋线,可不断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还有针罐结合,针刺放血等。涉及到的穴位主要有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风池、大椎、合谷、脾俞、肺俞等【21】。

自血穴位注射

同针灸一样,自血穴位注射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且常配合其它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众多资料和临床经验都显示,针灸或自血穴位注射配合抗组胺药物或中草药能达到良好的疗效和提高治愈率。三.慢性荨麻疹的其他疗法及治疗途径总结 1.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尊麻疹疗效优于单用中药或西药,中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从根本上治疗慢性荨麻疹,发挥作用后效果持久,但单用中药起效较慢,中西药结合治疗,逐渐减药,长疗程用药,则会发挥西药见效快、中药作用持久的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提高疗效,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体可以中药配合抗组胺药,针灸配合西药或中药,自血疗法配合中药或抗组胺药等。2.脱敏仪辅助治疗

随着高科技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出现了脱敏治疗仪器。根据生物共振技术的理论,过敏原所拥有的物质波共振信号在生物系统中可以表现出来【22】,经过脱敏仪器的多次脱敏治疗,达到脱敏效果。

除以上,还有将人体胎盘组织液注射到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以改善患者某些方面的体质的疗法。

总之,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涉及到许多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和化学递质 , 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是主要的病理机制。而在抗组胺药方面,已经研制出安全、高效的制剂,但一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荨麻疹复发的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荨麻疹患者,采用联合用药,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荨麻疹的治愈率。参考文献

上一篇:毕业设计16下一篇:名人的故事王勃梦作滕王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