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的管理

2024-08-14

物流运输的管理(精选10篇)

1.物流运输的管理 篇一

物流成本――物流管理的永恒课题

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物流成本的关心日渐浓厚。有关物流成本的阐述和探讨见诸于各种文章和书籍之中;企业在物流管理的实践中,也把降低物流成本作为首要任务。但是,如果细心观察一下便会发现,我们对于物流成本的认识还是比较粗浅和不全面的,用以指导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还十分缺乏,对于物流成本的某些认识存在偏差。鉴于此,本文拟围绕物流成本概念和物流成本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够对物流成本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一、物流成本的涵义

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其由三部分构成:① 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的费用 ② 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 ③ 对上述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的费用。

物流成本的内涵是比较明确的,关键是在实践中,如何正确划分物流成本的范围,如何将物流成本准确的计算出来,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操作经验。

由于缺乏对物流成本的准确把握,给企业的物流管理带来许多障碍,不利于发现企业物流运作中存在的非效率活动,也难以对物流成本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因此,把握物流成本概念,不能只停留在概念本身的理解上,还必须对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以及物流成本分析方法等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二、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

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物流是第三利润源”以及“物流成本冰山说”等观点都说明了物流成本问题是物流管理初期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所谓“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是指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继降低劳动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另一种观点是:降低制造成本和扩大销售)消耗之后企业获取利润的第三种途径。正是由于在物流领域存在着广阔的降低成本的空间,物流问题才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企业物流管理可以说是从对物流成本的关心开始的。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构成企业物流管理最基本的课题。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降低物流成本与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

(一)从企业微观的角度看

从企业微观的角度看,降低物流成本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由于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总成本,从而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了利润水平。在销售收入和其他成本及费用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因此会得到增加。

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知道,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但价格背后体现的还是产品的价值量,即产品中所凝聚的人类抽象劳动的数量。商品价值并不取决于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而是由行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当某个企业的物流活动效率高于所属行业的平均物流活动效率,物流费用低于所属行业平均的物流费用水平的时候,该企业就有可能因此获得超额利润,物流成本的降低部分就转化为企业的“第三利润”;反之,企业的利润空间就会下降。正是这种与降低物流成本相关的超额利润的存在,而且具有较大的空间,导致企业积极关注物流领域的成本管理,致力于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

2、降低物流成本后,企业具备了产品在价格方面的优势,可以利用相对低的价格销售自己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从宏观的角度观察

从宏观的角度观察,降低物流成本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全行业的物流效率普遍提高,物流费用平均水平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那么,该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会得到增强。

2、全行业物流成本的普遍下降,将会对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导致物价相对下降,这有利于保持消费物价的稳定,提高国民的购买力水平。

3、物流成本的下降,对于全社会而言,意味着创造同等数量的财富,在物流领域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得到节约,资源得到节省。

四、物流成本水平的衡量指标

1、 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用来衡量微观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不同的行业,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有差距的。一般说来,制造业的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高于非制造业,运输费用所占的比重居于所有物流费用的首位,其次是保管费用。

企业微观物流成本从物流活动的领域角度可以划分为,采购物流费、工厂内物流费、销售物流费、返品物流费和废弃物回收物流费等。

按照商业习惯,采购商品(制造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商业企业的采购商品)一般由供应商支付运输费用,并不计算在采购物流费用中。但是,这部分费用最终也会在产品的价格中反映出来,从而影响到物流费用的水平,对于这部分物流费用应加以特别关注。

要准确反应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并且使不同企业之间该项指标具有可比性,首先必须明确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制定出统一的计算标准;其次,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2、社会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社会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用来衡量社会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运输费用、二是库存维持费用、三是物流管理费用。

运输费用包括企业使用专业运输服务,支付给各种专业运输业者(包括物流子公司)的运输费用和企业使用自己的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开展运输活动所支出的费用。

库存持有费用

包括用于存货的保管费用(人工费、设施折旧、材料费、水电费等)和存货所占用资金的成本。前者包括支付给仓库企业的费用和企业自己从事货物保管所发生的费用;后者参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资本投资回报率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存货金额。

管理费用包括用于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及其运营方面支出的费用。管理费用的计算可以根据历史经验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运输费用和库存持有费用的总和;或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制造业和流通业的GDP贡献值。

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水平和物流活动效率等方面存在着差距,因此,反映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上也有所不同。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离不开企业物流成本的统计,只有在企业物流成本的统计趋于科学合理,并且有了一套完整的统计体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从宏观上准确把握物流成本的水平。

现行的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方法,是站在货主企业,也就是物流需求方的角度去计算汇总物流费用的支出。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从国际范围来看,呈现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首先说明,随着企业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和效率化水平的提高,在创造同等规模社会财富的情况下,在物流活动领域耗费的资源得到降低,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程度得到提高。导致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的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正如前面所讲的那样,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管理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尽管从物流管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已经进入了物流战略管理的阶段,但是,对于物流成本管理的任务并没有完结。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永恒课题,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对于不同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方式、手段以及范围有所不同而已。在PD(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物流成本管理局限在销售物流领域,进入Logistics阶段,物流成本管理扩展到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领域,物流总成本的意识得到增强。而到了供应链物流阶段(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对物流成本最小化的追求,已经超过个别企业的边界,追求的是整个供应链,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成本最小化。因此,可以说,物流管理到了高级阶段,同样离不开成本这个主题。只要价格还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物流成本就仍然是企业物流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正是企业物流管理不断向纵深发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降低物流成本的潜力被陆续发掘出来,企业物流成本水平的降低直接导致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

(2)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物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经营的新兴产业,它的出现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结果,是企业物流合理化的要求。现代物流业凭借其专业化的运作方式,在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活动规模化方面表现出强大的优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企业采用外包方式推动物流合理化和效率化,继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提供了条件。

(3)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品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内容和需求数量是不一样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经济水平发展较高的国家,总体的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降低,以服务业为主要标志的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同一产业内部的结构同样也在发生变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中,电子产业、生物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加大。这种变化,导致物流量与GDP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的那种同步、同力度增长,转向物流量的增长幅度相对放缓,甚至出现与GDP增长相乖离的趋势。换言之,由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社会经济增长对物流量的拉动作用在减小。

体现在物流成本方面,同样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即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随着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因此,我们在对不同国家的社会物流成本水平,即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进行比较的时候,不能够忽略产业结构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注意来自不同主体的指标的可比性问题,避免简单地比较和轻易地下各种结论。

除了以上因素导至社会物流成本水平下降之外,物流服务本身的质量也会影响到社会物流成本水平的高低。

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物流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物流服务水准之下的物流费用支出。物流服务水准越高,支出的物流费用自然也就越高。物流成本管理的任务是在保证所规定的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标准的前提下,使物流成本最小化。

高度化的物流需求,需要高水准的物流服务做基础才可以得到满足。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和高度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生产运作方式的变化,对于物流服务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订货周期在缩短,物流的批量在减小、物流作业频率上升,物流成本也会随之加大。此外,消费者对于物流服务本身的需求量也在增多,这也会导致物流成本的上升。

根据资料显示,美、日两国的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约在10%左右,在近一、二十年中,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库存规模下降带来存货持有费用的节约。

我国由于在物流成本计算和统计方面缺乏科学的方法和完整的体系,因此,目前很难准确说出社会物流成本的规模。自己还搞不清的事情,由别人推断出来,显然缺乏可信度。当务之急,是规范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健全物流成本统计指标体系。

五、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1)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首先要从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有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径。

(2)树立物流总成本观念,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

现代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这一点对于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来自降低成本的压力,不少企业开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转向物流领域,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某一项功能活动上

,而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其结果,一是由于忽视了物流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的效益背反关系,虽然在某一项物流活动上支付的费用降低了,但总体物流成本并没有因此下降,甚至反而出现增加;二是将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变成只是利用市场的供求关系,向物流服务提供商提出降低某项服务收费标准的要求。如果物流服务供应商无法承受、而又可以拒绝的话,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便无功而返。

(3)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

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是物流成本的计算,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剥离出来。因此,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

同时,为了保证企业物流成本的可比性,需要确定一个物流成本计算的统一标准(例如,日本原运输省在1977年制定了《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用以统一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口径。

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按照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装卸费等功能类别统计,并没有与物流服务水准联系起来,也没有按顾客类别和销售业务人员类别计算物流成本,以至于物流成本上升的责任不明确。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是采用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物流作业成本法(物流ABC――Activity-Based Costing)。

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虽然通过展示成本的大小来说明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在强化物流管理意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成本数据在物流管理上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尽管不少企业已经把握了物流成本,但如何在物流管理中灵活应用这些数据却遇到了难题。这说明,按照传统的计算方法得到的成本数据在解决物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上,在促进物流管理水平提高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在推进物流管理方面十分有效的数据,按不同的服务水平区分的物流成本,按照原先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无法得到的,而利用ABC则可以掌握这个数据。通过不同作业环节的作业成本的计算获得的成本数据,可以清晰地说明物流成本增加的具体原因,从而为降低物流成本提供思路,明确降低物流成本的责任部门。

例如,导致企业物流成本上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物流服务水准的上升,而物流服务水准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来自于销售部门的要求。销售部门出于获得用户的需要,会在物流服务上作出高承诺或者满足用户提出的苛刻要求(如提高配送频率等),从而导致物流成本上升。物流部门担负着降低物流成本的使命,但是,对于自身以外原因造成的物流成本上升无法控制是物流管理上的一个大问题。在物流部门更多的时候只是物流服务的执行者的情况下,物流部门在物流管理上要做的工作是,提供不同服务水准下的成本数据,说明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清部门责任,而最终的决策由销售部门作出。

按照物流理论,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关系,物流管理部门的任务是寻找二者的平衡点。但是,现实中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大可能的。物流部门的任务是满足销售部门提出的物流需求,物流服务水准的决策权掌握在对方手里。这里的问题不是费用的大小,而是上升的这部分物流费用是由于什么原因、哪个部门的责任导致的。物流部门具有降低物流成本的责任,但是,引起物流成本上升的原因简单的讲来自于单价和数量两个方面。物流部门只能对单价,即单位作业成本负责,而数量责任则应归咎于物流的需求部门。物流部门虽然无权干涉销售部门的决定,但是可以通过向销售部门提供详实的成本数据来促使销售部门考虑物流成本对于利润的影响,而能够影响销售部门的就是成本数据。销售部门根据物流部门提供的成本资料,会重新考虑物流服务水准的设定,或是从战略的角度考虑维持现在服务水准,或是出于盈利的考虑降低物流服务水准。

(4)优化企业物流系统,寻找降低成本的切入点

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就是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现状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物流系统优化是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到企业盈利水平的重大问题,应该得到企业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企业的物流系统。同时,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个部门在优化物流系统的过程中相互配合。

物流管理部门作为直接对企业物流系统规划和运营负责的部门,理所应当成为企业物流系统优化的主导者。优化物流系统不仅是物流部门自身的工作,还涉及到生产、销售等部门,物流部门在企业的地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系统化工作的质量。

从物流部门的角度出发,作为优化物流系统的基本方法之一,首先从改善物流作业效率入手,以此为切入点,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但仅此还不能达到物流系统优化的最终目的,还需要将企业的物流活动与生产和销售活动连为一体,实现生产、销售和物流一体化,进而实现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系统优化,降低物流成本。

2.物流运输的管理 篇二

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物流公司之间竞争也日益加剧。目前,多数物流公司接收货物都是以用户上门提交来完成,用户运输的货物量大时还要自己寻找车辆运输,物流公司对各种用户的货物信息要计算货物运输费用并做出详细的清单,十分不便。针对以上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传统MVC架构的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解决了用户注册后在线下单、物流运输公司后台操作员时时接单处理等需求。系统采用JSP语言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编写,采用传统的MVC编程模式实现系统,降低模块之间耦合性,方便后期进行扩展和维护。

2 系统架构

物流运输管理系统根据面临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实现系统各个功能模块,使用JSP、Servlet和Java Bean实现。MVC设计模式使应用程序被分成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三个核心部件,将系统设计者和程序员的角色清楚地划分开。模型是在系统程序中处理数据逻辑的部分,视图是在系统程序中处理数据显示的部分。控制器是在系统程序中处理用户交互的部分,将视图上的行为(比如点击Submit提交按钮)映射到模型上的操作(比如提交用户下单相关的信息),它的运行模式如图1 所示。系统使用Ext JS设计界面,Ext JS是一套客户端框架,完全基于Java Script、CSS和HTML实现,与主流浏览器完全兼容,并且无需安装任何插件。

JSP全名为Java Server Pages,是在Sun Microsystems公司的倡导下、多家公司共同参与建立的一种跨平台的动态网页技术,在传统静态HTML页面中嵌入Java代码片段,再由Web服务器中的JSP引擎来进行编译并执行嵌入的Java代码片段,生成的页面信息返回给客户端。Java Bean是Java语言写成的一种可复用的平台独立软件组件,主要负责处理后台的数据运算和数据库的相关操作;Servlet是连接前台和后台service层的桥梁,是数据的中转站,主要负责交互式浏览和修改数据并生成动态内容,它的工作流程为:用户通过HTTP在本地Web端发出请求,服务器端收到用户的请求提交到Servlet容器并调用Servlet中编写设计的相关方法来处理请求,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调用Web服务、EJB或直接给出处理结果,并生成一个响应。响应由Servlet容器返回给服务器,服务器包装这个响应后以HTTP响应的方式发送给本地Web浏览器。 Servelt与一般JAVA类的不同之处是可以处理HTTP请求。

Ext JS是采用Java Script写的主要用于创建用户界面的前端框架。Ext Js由开发人员Jack Slocum开发,通过参考Java Swing等机制来组织可视化组件,无论是在UI界面上CSS样式的应用,到对数据解析异常处理,都算是一款不可多得的Java Script客户端技术的精品。因为它与后台技术无关,因此可以在Java.、Net等各种语言开发的应用中使用Ext JS对前端页面进行设计美化,达到快速开发的目的,提升效率。

3 系统需求设计

在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的特点是:用户注册后可以在线下单,方便高效,下单过程中根据填写的信息实时计算出所需支付的费用。用户可选择自己配送或是让物流公司上门提货,物流公司在线接单后根据用户实际订单货物量和地址距离来派车,充分提高了货物运送的效率。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物流运输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前台用户和后台管理员两类角色。后台管理员分为:系统操作员、主管、财务人员和超级管理员,其中系统操作员又分接单操作员、派单操作员和干线商联系人操作员。对于后台管理员的一系列操作,主要分几个时间节点:未审核状态、已审核未派车状态、已派车未入库状态、已入库待运输状态、运输中状态和运输完成已签收状态。

1)前台用户模块。该模块实现用户注册、个人信息修改、密码修改、运单查询、在线下单和物流查询功能。

2)接单操作员模块。接单操作员查看并审核客户已提交的运单信息,并反馈给客户。

3)派单操作员模块。派单操作员根据运单的实际处理情况派车提货并能根据实际需求对运单部分信息进行修改。

4)干线商联系人操作员模块。干线商联系人操作员通过本系统反馈,及时联系干线商进行货物运输及物流状态更新。

5)主管模块。主管登录系统后,可以查看掌握所有订单的实时处理动态,做出相应决策。

6)超级管理员模块。超级管理员可以通过系统后台管理所有人员,包括每个操作员的相关权限和人员的增加删除。

4 系统部分功能设计与实现

4.1 用户在线下单模块

该部分主要实现了已注册登录的用户对货物运输的在线下单功能,设计过程如下:用户登录系统后点击“我要下单”进入下单页面,填写发货人信息、收货人信息、货物信息和其他增值费用信息。在填写相关信息的过程中,点击不同费用的id操作,触发onblur()事件和onchange事件等事件调用Ajax的异步传输,提交一个携带费用信息的长字符串到后台Servlet对用户当前所填内容进行实时计算,并将计算的详细费用显示在页面左侧,供下单用户参考。填写完毕后,用户勾选同意相关货物运输协议,“我要下单”按钮从灰色的不可点击状态转为蓝色可下单状态,点击按钮提交订单;前台js相关代码在提交前进行数据格式验证,若验证失败则弹出问题提示信息;若验证成功则提交请求至后台,此时运单状态变为未审核。用户也可以选择“保存草稿”对已填写内容保存,方便之后继续填写。图3为用户下单页面。

4.2 接单操作员审核运单模块

后台接单员对用户新下的运单进行审核,若用户未选择上门提货,则审核通过后订单从未审核状态变为未入库状态,否则审核通过后转变为已派车状态。若审核未通过则转为审核未通过状态。当用户新下单后超过一定时间未被审核处理时,系统自动提高其处理优先级,将运单按照其优先级的高低顺序显示给接单操作员处理。接单操作员对新收到的运单操作如图4所示。

4.3 派单操作员派车提货模块操

后台派单员对需要派车提货运单填写派出的车辆信息并进行派车提货,并转为已派车未入库状态。当确认货物入库后,派单操作员将运单装状态改为已入库待运输状态。当待派车的运单超过一定时间未被处理时,系统自动提高其处理优先级,将运单按照其优先级的高低顺序显示给派单操作员处理。派单操作员对运单派车操作如图5所示。

4.4 干线商联系人操作员模块

对于自身运输的线路,物流公司可以选择独自承担运输货物服务。对于超出运输路线的运单,物流公司需要联系干线商为其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并录入干线商运送货物车辆信息,货车信息组成为货车司机姓名+司机电话+货车车号+车型。此时运单状态变为运输中状态。

4.5 签收确认模块

货物已完成配送且收件人已签收后,需要对运单执行签收操作,并向系统上传签收拍照图片。运单完成后,状态更改为已完成状态,前台用户可在已完成运单中查看详细信息。

5 数据库设计

系统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设计了dbo.admin1、dbo.adminorder、dbo.contacts、dbo.logistics、dbo.trunk、dbo.userorder、dbo.packing、dbo.goods、dbo.freighttype等17 个表。各个数据库表图如图6所示。

6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使用传统MVC模式设计的物流运输管理系统,根据具体需求以时间节点为顺序分析了每个角色的功能作用和实现,希望该文能让读者了解物流运输的流程及具体的设计实现过程。

参考文献

[1]屈展,李婵.JSON在Ajax数据交换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95-98,122.

[2]陈道鑫,宋绍云,袁中旺,等.Ext JS框架在Web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9):2044-2047.

[3]孙莹,许俊华,张毅,等.MVC编程模型在Web程序中的应用及Java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17):160-163.

3.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的研究 篇三

关键词: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U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6-20-2

0 引言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不断地加快铁路现代物流的建设,从而促进铁路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这样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中才能够将铁路运输的作用真正的体现出来,最终能够对我国服务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本文与我国铁路物流运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设计铁路运输产品的以及创新铁路运输管理的新方法。

1 铁路物流运输面临的市场环境

1.1 铁路物流运输的需求

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在社会中广泛地应用到了各种网络信息科技,其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目前逐渐的形成了高效集约型的经济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各个行业具有了越来越高的资源运输需求,同时各区域物流市场也具有越来越快的需求增长速度[1]。

1.2 铁路运输面临的竞争力

现在社会的物流行业发展的非常迅速,物流行业中的空运、水陆运输、公路运输等都具有非常强的竞争性和替代性。第一,与水路运输相比,铁路运输具有更高的价格,所以在水路运输辐射范围内铁路运输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价格竞争优势;第二,相对于公路运输而言,铁路运输尽管在环保性能和安全性能等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因为铁路两端并不具备健全的装载和卸货系统,因此导致铁路具有比较低的运输竞争力。由于国家在政策方面指导了铁路的运输价格,因此使得铁路运输价格竞争力的劣势得到了一定的弥补。

2 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的制约因素

2.1 滞后的物流信息化建设

目前的铁路运输生产管理系统存在着归于分散独立的问题,其并未能将完善的铁路运输信息管理集成平台建立起来,该系统内外部基础数据具有较低的信息共享程度和互联互通程度,无法全过程的监控管理和追踪物流服务。

2.2 不具备无缝衔接能力

目前铁路物流运输在经营模式、作业标准、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设备等各方面都无法无缝衔接其他的运输方式,与一些物流园和海港在“最后一公里”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而且具有较高的短驳成本,最终严重地影响到了公路与铁路、水路与铁路、海路与铁路等多种联运方式的发展速度。

2.3 缺乏合理优化运力资源的能力

尽管近几年来铁路运输充分的释放了既有线能力,然而还有一些区段仍然受到了缺乏货运站装卸能力、缺乏编组站编解能力以及运能紧张等一系列的问题的影响,由于并不具备完善的货运场站物流功能,因此在运输装备方面具有较低的机械化和集装化水平,其中一些场站与地方货源集散地之间具有较远的距离,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物流孤岛的问题[2]。2.4 有待提升的运输组织效率

因为在运输的各个环节都不具备足够的监控管理力度,因此货物的运到时限受到了装卸不及时、配送不完善以及列车晚点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在铁路的运输组织管理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地优化其调度指挥体系,从而使铁路的运输组织效率得以提升。

2.5 运输产品无法与物流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铁路的运输产品的设计通常都是立足于运输组织自身的角度来实现的,严重缺乏以客户需求为根据开展的各种定制化和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实践。在整个铁路运输产品中存在着较少的适应物流市场需求的集装化运输产品、时限快运产品和全程物流服务产品等,最终使得铁路物流的市场竞争能力受到了较大的制约。

3 铁路物流运输产品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

3.1 铁路物流运输产品创新

①集装化运输:立足战略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认为,铁路物流运输要想实现有效地转型,就必须要对集装化运输服务产品进行大力发展,从而能够实现灵活、高效的装卸搬运作业。首先,必须要使电子产品和药品等精细化的货物运输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要对防磨垫及张网等各种集中化的运输用品进行大力的研究和创新,从而使铁路运输股的集中化比例值得以极大地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大力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方式,对集装运输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立足于路线和价格等各个层面使铁路物流运输竞争力得以全面提升。

②全程物流:确保物流供应链生产业务流程实现同步化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关键,通过全程物流服务产品能够对铁路物流运输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加快铁路物流运输的转型。要积极地促进铁路运输物流的营销工作,对客户的信息仓储和运输等各项需求进行集成打包,而使客户专业化、定制化的物流方案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不断地拓宽铁路物流的运输模式。

③大宗货物运输——直达:如果有数量较多的港口、煤矿等具有大宗货物运输需求的地区分布于铁路物流运输辐射范围内,这时候铁路运输就可以将直达班列开设出来,并且确保定时和准时的开行时间、车次和周期[3]。除此之外,要认真地做好与客户的协调和对接工作,通过开设大宗货物直达班列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运输中间环节,并且进一步的降低成本,最终能够达到客户与铁路运输的双赢。

3.2 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

①优化配置运力资源:要对运力资源的配置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统筹,立足于大物流运输的层面将铁路物流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好,从而能够合理的优化配置铁路的运力资源,确保铁轮物流运输组织具有较高的通畅性。首先,要对物流枢纽和通道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积极地改造枢纽的有线电气化。不断地提升编组站的综合自动化水平,全面完善电线的配套设施,大力推动普速铁路的建设,从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运输网。其次,要针对港站和公铁进行一体化建设:使铁路物流运输实现转型的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构建大物流运输网,有效地连接社会物流系统。要积极地促进社会物流系统和铁路场站资源之间的衔接,与企业、政府和港口等进行密切对接,确保无缝衔接的实现,从而进一步地减少铁路运输的物流成本,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最后,加快综合物流网的建设:在物联网中场站设施属于核心组成部分,因此要严格以现代物流的相关规范为根据对其进行合理设计,要形成监管、会展、流通、加工、仓储、配送等一系列的功能[4]。与此同时,还要与物流信息平台、企业、城市物流园区等进行密切的衔接,从而真正地与重要城市、大陆桥、港区和各个城市群等实现融会贯通,最终将功能性和合理性的综合物流网络形成。

②全面推动铁路物流的信息化建设:要想促进铁路与物流运输的转型,就必须要对数据信息、电子信息科技、物联网等进行大力借助,通过互联网加快建设铁路物流信息化。要不断的完善对外服务平台,将完善的铁路物流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出来。此外,还要对物流信息的共享平台进行不断的完善,积极的开发运输信息集成平台,认真的做好业绩、市场分析、营销人员等各个方面的信息管理工作[5]。要将市场的导向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在铁路物流运输组织中要充分地重视打造物流产品品牌的工作,对运输组织的管理业务面进行拓宽,将完善的物流调度平台建立起来,并且形成科学合理的物流调度指挥体系,不断地创新铁路物流运输组织。

4 结语

为了实现更好地发展,铁路物流运输必须要不断的优化物流产品服务,从而使客户的各种需求得到充分地满足,对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进行大力创新,从而从根本上提升铁路物流运输的服务能力,不断地扩张企业规模,最终能够确保铁路物流运输实现有效地转型。

参 考 文 献

[1] 吴冬.RFID时代铁路物流运输领域的研究[J].知音励

志,2015(21).

[2] 高慧.铁路物流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J].企业导报,2014(21).

[3] 郑健.创新铁路物流产品 发展现代物流业[J].铁道经济研究,2013(Z1).

[4] 于昕宸.我国铁路物流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3(18).

4.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篇四

[提要]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越发?l繁,不同区域间的货物交换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物流产业,并为此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受此大环境的影响,物流管理作为提升服务品质的有效手段,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代物流管理的本质目标是借助全部物流信息功能,加强内部协调控制,从而降低物流服务总成本,在此过程中物流信息技术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在对物流信息管理作出简要分析与概述基础上,重点就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管理应用

基金项目:2015~2017年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课题:“一呼百应B2B移动电子商务大数据实时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项目编号:201604010103)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7日

一、物流信息管理概述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物流行业的战略布局越发复杂,并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流本身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其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本节主要从涵义与现状两个方面探究了物流信息管理,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涵义。不同国家对物流的理解和定义存在差别,就我国的市场经济布局来看,物流既是让物品流通起来,以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方式满足两地间的供求关系。由此延伸,物流管理就是指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设计、组织、指挥、协调以及控制,使之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新时代,随着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技术融入推动其现代化发展。如果没有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持,物流产业现代化建设将成为一纸空谈,进而限制了其最终发展层次。综合来讲,物流信息有着十分明显的广泛性、复杂性以及实时性等特征,并随着市场经济变化不断更新,这就奠定了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牵涉到了加工、包装、运输、装卸、存储等多个环节的设计与控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此外,物流信息管理还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对其提出了较高的质量要求。

(二)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物流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根本性体现,同时还带动了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时至今日,受物流行业的影响,物流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在科技领域引发了剧烈动荡。究其根本,物流信息技术万变不离其宗,即仍以通信、软件以及业务管理为主,现已涵盖了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极大程度地改善了物流信息管理环境,对推进企业全面效益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注入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的功能价值越发丰富,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本文以物流产业发展为立足点,着重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并相对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时代,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人员工作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务结构优化,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其健康持续发展大有裨益。现阶段,常见的物流信息技术包括条码技术、RFID技术、EDI技术以及GPS技术等,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表述如下:

(一)条码技术。条码技术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自动采集、输入单元技术,其一经问世快速在物流管理领域应用普及,极大限度地提升了物流效率及准确率。常规来讲,条码技术实现了信息自动扫描设计,相较于传统键盘录入数据的方式,其工作速率提高了五倍不止,尤其是二维条形码的应用更是承载了数千字符信息,并具有一定的自动纠错能力,因而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且廉价实用的基础信息技术支持。简单而言,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物品标识与描述方法,同时相关企业可借助自动识别技术、POS技术、EDI技术等,准确掌握物流产品在供应链上的位置,进而有针对性地做出即时反应。例如,在物流产品的收货仓储环节,工作人员可利用手持终端设备,自动扫描和录入相关数据信息,并根据种类划分归置到指定区域,如遇需求情况时可快速、精准的查询到。如此,既有效降低了人工投入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准确性,同时还满足了用户的即时查询服务需求。

(二)RFID技术。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简称,它是一种基于无线电广播通信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可被应用于各种恶劣环境中。相比于条码、Q码等扫描识别技术,RFID表现出了明显的特性优势,包括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隐蔽性增强以及记忆容量大等。此外,RFID属于非接触式无线通讯技术,可将芯片、点线等封装在塑料壳等容器中,因而可免受污染和腐蚀,环境适应性更强,同时还可利用无线射频读写器任意增加、删除、修改存储信息,操作性及应用性便捷。现实生活中,RFID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物流管理的仓储、运输等环节。以物流运输管理为例,企业可将电子标签嵌装到货物运载设备中,并通过RFID技术对相关车辆进行扫描,进而实现不停车监控,大大提升了配送速度。市场经济环境下,面对越发激烈的物流行业竞争,谁能大幅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就越能获得消费者认可,进而占据竞争主动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

(三)EDI技术。通俗来讲,EDI是一种基于电子数据交换的新型技术,它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按照协议完成贸易、运输、保险、银行以及海关等行业信息的交换与处理全过程。综合而言,EDI技术最大的特点优势就是实现了信息数据无纸化和标准化,现已普遍应用于物流管理领域。在EDI技术的应用初期,其主要服务于美国企业间的业务贸易,但随着后续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它的技术结构更加纯熟,相对成本投入也降低到了一定水平,使得小型企业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全球物流EDI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其反应能力,同时还有效避免了信息重复,为其核心竞争力提升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需客观提出的是,互联网EDI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也使得相关企业面临着愈发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此外,电子单证的盛行,也导致物流相关企业缺乏纸质单证,一旦遇到法律纠纷则很难处置。因此,企业不单要充分发挥EDI技术应用的便捷性、高效性,同时也需关注其可能引发的信息安全事故,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方案。

(四)GPS技术。GPS的英文全称是Global Positon System,翻译成中文即为全球定位系统,它同时可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在物流信息管理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物流管理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商业数据信息都涉及地理位置因素。而GPS与GIS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对物流车辆的实时调度与跟踪、最佳运输路线导航等,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全面的查询服务,使之对自己的货物动态有精准的了解。GP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还为车辆考核提供了必需的信息依据,对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有着显著功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企业可以软件工程理论为指导,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尽可能发挥GPS/GI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监控和管理功能。此外,还需逐步丰满大众信息服务页面,通过GIS方式更加形象全面地展示相关数据信息。未来随着科技发展,GP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还需深入探讨,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其服务功能。

三、结语

总而言之,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和必要。相信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物流信息技术的功能将越发完善,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越发坚实。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作者希望业界学者持续关注物流信息技术发展动态,并结合物流管理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应用建议。同时,企业自身也需加强物流信息技术引入与建设,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总结更多有效应用策略,从而改善物流管理环境,从根本上控制总成本投入,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综合竞争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5.物流运输管理制度 篇五

第一节总则

本着“安全、及时、准确、经济”的原则,按照运输车辆集中管理,分散使用结合的办法加强物流运输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节货物通知、提货和装运

1、调度员接到货运通知和登记时,要验明各种运输单据,及时安排接货。

2、调度员按商品要求、规格、数量填写运输派车单交运输员。

3、运输员领取任务后,需认真核对各种运输单据,包括发票、装箱单、提单、检验证等。问明情况,办理提货。

4、提货

(1)、运输员提货时,首先按运输单据查对箱号和货号;然后对施封代、苫盖、铅封进行认真检查;确信无误后,由运输员集体拆箱并对商品进行检验。

(2)、提取零担商品时需严格检查包装质量。对开裂、破损包装内的商品要逐件点验。

(3)、提取特殊贵重商品要逐个进行检验;注意易燃、易碎商品有无异响和破损痕迹。

(4)、提货时做好与货运员现场交接和经双方签字的验收记录。

(5)、对包装异常等情况,要做出标记,单独堆放。

(6)、在提货过程中发现货损、货差、水渍、油渍等问题要分清责任,并向责任方索要“货运记录”或“普遍记录”,以例办理索赔。

5、装运。

(1)、运输员在确保票实无误,或对出现的问题处理后,方可装车。

(2)、装车要求严格按商品性质、要求,堆码层数的规定,平稳装车码放;做到喷头正确、箭头向上,大不压小,重不压轻,固不压液;易碎品单放;散破包装在内,完好包装在外;苫垫严密,捆扎牢固。

第三节商品运输、卸货与交接

1、运输员必须按规定地点卸货。如货运方有其他要求需向调度员讲明,以便重新安排调整。

2、卸货时按要求堆放整齐,方便点验。

3、定位卸货要轻拿轻放,根据商品性质和技术要求作业。

4、交货时,运输员按货票向接货员一票一货交待清楚,并由接货员签字,加盖货已收讫章。

5、货物移交后,运输员将由接货员在临时入库通知单或入店票上签字、盖章的票据交储运业务部。业务部及时转各商店办理正式入店手续。

6、若运输货物移交有误,要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

7、运输任务完成后,运输员需在派车单上注明商品情况,连同铅封交收货单位。

8、在运输中,因运输人员不负责任发生问题,按场内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节商品运输安排与申报

1、储运部需根据业务合理安排运输。

2、本市商品原则上两天内运回,最迟不超过3天。

3、储运部办理运输手续时需如实登记发运货物品名、规格、数量、性质、收货单、地点、联系人、电话、邮政编码、时间和要求等,并填写清楚。

第五节运单的传递与统计

1、传递运输单据要按传递程序进行。做到统计数字准确、报表及时。

2、调度员要认真核对汽车运输单据,发现差错,遗漏和丢失要及时更正、补填。按规定时间交统计员。

3、统计员根据运输单据,做好各项经济指标的统计、造册、上报与存档工作。

第六节 运输费用收取

1、先付款后发货:运费由财务部根据里程统一收费。

2、货到付款:货到指定地点后,联系指定收货人,对方核对无误后,在《物流运单》签字确认后,运输员收取本次物流运费。回公司后,及时把本次运费上交财务部。

第七节奖惩管理规定

1、奖励条件

(1)、全年驾驶无事故。

(2)、全年运输货物无丢失,无损坏

(3)、发现并能及时制止重大错误形为的发生,避免公司遭受经济损失。

(4)、工作认真负责,恪守职责,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5)、积极进取,努力钻研。对仓库的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公司开源节流做出贡献者。

(6)、在安全检查评比中,消灭重大事故,一般事故的四项频率均不超过公司下达的指标之车队,车队长、安全员、车管员、调度员每人奖励二百元。

(7)、在每季度车辆安全技术检查评比中,保养质量达九十分以上的车辆,奖励主管司机五十元;连续四个季度均达到九十分以上者,年终加奖一百元。

2、处罚标准

(1)、承运司机未按要求时间把货送到用户手中,影响用户生产,每晚一天罚款200元;

(2)、承运司机不得私自将承运的货物转主或委托其它车辆运输,如果发生上述情况罚款500-1000元,视情节拒付运费。

(3)、承运司机在整个承运过程中有倒换、盗窃所运物等行为者,要按零部件价格的3-5倍进行罚款,赔偿零件损失。

(4)、在承运过程中对承运货物造成丢失、损失、锈蚀等,视情况予以200-1000元罚款,根据情节对丢失和损失的零件进行赔偿。

(5)、承运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由于交通事故和临时故障不能按时间要求到达目的地,在出事后2小时内不能及时向公司汇报的罚款500元/次,汇报后也要视情况罚款100-500元,如果造成较大影响,可加重处罚。

(6)、承运司机不能按要求传递票据或将票据涂改或损坏,罚款100-200元,如果丢失视影响程度进行罚款。

(7)、承运司机到达运送目的地,要热情服务和交接,协助卸车,如因工作服务态度不好,用户反映强烈,视情况罚款100-500元。

(8)、轻微事故(直接经济损失200元以下):负同等以上责任,赔偿30%至40%经济损失,取消五千公里安全里程。

(9)、一般事故(直接经济损失2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负一定、次要责任,停驾五至十天,赔偿10%至20%经济损失,取消六千公里至一万公里安全里程;负同等以上责任停驾十至三十天,赔偿30%至40%经济损失,取消一万至六万公里安全里程。

(10)、重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负一定、次要责任,停驾一至三个月,赔偿10%至20%经济损失,取消二十万至三十万公里安全里程(属死亡事故,取消三十万至五十万公里);负同等以上责任,停驾三个月以上,赔偿30%至40%经济损失,取消全部安全里程,货运事故损失赔偿限额,同等责任以下最高不超过一千元,主要责任以上最高不超过二千元。

(11)、特大事故:凡负有责任的,停驾半年以上,取消全部安全里程。

6.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 篇六

关于控制和分析物流运输成本的意义

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运输,运输成本在物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而对运输成本进行科学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成本控制分析是减低费用、挖掘“第三利润源泉”的重要方面。通过分析运输成本的构成,并从产品特征、运输特征以及市场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结合运输成本的特点,从经济计量、作业过程、控制措施三个方面对运输成本进行控制分析,提出了运输成本控制分析的基本思路.

物流成本控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物流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企业加强物流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以低的物流成本获得好的顾客服务,以确保苏州物流公司的整体效益最大,或者说在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条件下,使其物流费用最少,达到物流整体效益最大,换句话说就是物流企业要在单位产品或服务工作中以最少的环节、最短的时间、最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更多的劳动成果。

(二)有利于提高流通领域的整体服务水平,满足用户不断发展的需求物流是属于流通领域之中的,它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服务来创造价值。物流成本管理要求企业以较低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企业要以较低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就必须正确把握市场的需求,灵活对应各种物流变化,开展新的物流业务,不断进行物流革新。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物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满足用户的不断发展的需求。

7.物流运输的管理 篇七

以前的通信技术并不能将实体化的物流同虚拟的现金流和信息流粘合起来, 有很多技术上的瓶颈存在。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例如新的无线技术Wifi, 3G, 光线, 高密度存储, 云计算等技术的发明、发展和日渐成熟, 为物流同信息流、资金流的粘合提供了技术上的基础。

物联网与物流系统

物联网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 具有其鲜明的特征:首先, 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次, 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还有, 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 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 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 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 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 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物流系统就是物联网概念的实体化, 物联网的概念在企业层次就是通过企业的物流系统实现的。对于企业而言物流就相当于血液循环之于人体。安全、科学、先进的物流系统管理, 供应链管理, 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保证。近两年, 物联系统的不断发展直接影响着现代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率。

物流系统第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具有安全性。凡事情都有两面性, 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的巨大的便利, 提高了我们工作的效率, 但是, 如果系统出现故障的话, 也会为我们带来巨大的损失。企业的物流系统关系到企业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 如果系统出现故障, 数据丢失, 通信拥塞等都会对企业的生产带来绝大的影响。所以物流系统要具备足够的安全性以确保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要有一定的容错能力, 必要的数据备份以及出现故障后的应急预案等。

物流系统要设计科学。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原材料, 不同的供应商, 不同的生产工艺等, 这就要求了科学的物流系统应该是紧密的贴合这个行业的特性的, 是适合这个行业生产要求的。同时物流系统设计开发的时候还要对整个的物流流程进行分解、重塑, 做到既适应行业的需求, 又能对其有所改进, 通过设计开发的物流系统提升真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运行效率。

物流系统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物流系统在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采用最先进的系统架构, 并同时考虑日后系统的升级和拓展。同时根据行业的需要, 在预算允许的条件下, 尽可能的吸收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进来, 为物联网概念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充实提供一定的推动作用。

案例分析

烟草行业的供应链主要由工业生产、商业配送及零售三大环节组成, 在物流配送领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性。烟草物流活动的主要特点是:物流的流向和流量比较稳定且具有一定的可调控性, 同时单位重量的货物价值较高, 需要格外注意配送过程中的安全性。郑州烟草商业模式中, 零售店作为市场营销的主体。郑州烟草利用“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的网络营销和交易模式, 同时采用并推行电话集中访销、集卡, 将监控录像导入后台指定设备中保存, 以便调验。

业务流程分为4个环节:数据准备, 车载终端及P D A下载送货线路数据。装货启运, 在装货时, 送货员使用P D A扫描货物条码装车, 后台把货物信息与车辆信息关联, 装货完毕后, 关闭柜门, 发运员在电子锁开关控制盘上刷身份识别卡 (I D卡) , 电子锁上锁, 开始启运。送货过程, 车辆在途时, 通过车载终端、P D A上的G P S进行实时定位, 通过电子锁进行实时监控柜物清单与货品不符, 由配送员与收货人在PD A上输入差异信息, 实时反馈到后台系统;收货人确认收货后, 在配送员的P D A上对此次配送服务进行服务评价, 实时反馈到后台系统;卸货完成后, 配送员关闭车柜门, 刷卡上锁, 摄像头自动关闭;如果车辆不能直接到达零售户门前, 由配送员自行刷I D卡开车门, 摄像头开始工作, 配送员通过PDA找到该商户的货物, 关门、刷卡上锁, 配送员再携带P D A送货到零售户门前, 零售商户验货后, 在中采购和一级或多级的物流配送模式。

在中远网络物流信息有限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中, 重点解决了烟草运输中的货运安全监管问题、烟草运输车辆的状态实时监测问题、烟草配送的自动化调度与管理问题, 以便实现烟草运输的安全、节能、高效。

保障安全的关键在于实现了设备的全电子化:内置加强型电子机械锁系统主要由电子锁、RFID身份卡、GPRS/GPS车载终端、摄像监控设备、车载接收屏、后台监控/管理中心等部分都实现了联网和实时。高强度电子机械锁与开锁控制盒相连, 开锁控制盒与车载设备连接, 实现车辆和柜门状态的全程实时跟踪。电子锁启动后, 需要特定的身份识别卡才能开锁。身份识别卡内存储有:收货点编码、专卖许可证等信息。每次配送完毕后, 取出车载设备中的S D存储卡, 将监控录像导入后台指定设备中保存, 以便调验。

业务流程分为4个环节:数据准备, 车载终端及P D A下载送货线路数据。装货启运, 在装货时, 送货员使用P D A扫描货物条码装车, 后台把货物信息与车辆信息关联, 装货完毕后, 关闭柜门, 发运员在电子锁开关控制盘上刷身份识别卡 (I D卡) , 电子锁上锁, 开始启运。送货过程, 车辆在途时, 通过车载终端、P D A上的G P S进行实时定位, 通过电子锁进行实时监控柜门状态。送货完成, 当货物到达零售户门前后, 使用P D A扫描货物条码;收货人持有自己的ID卡, 进行刷卡, ID卡信息与控制盒内的信息吻合, 电子锁正常打开, 如非法开门, 后台系统报警;柜门打开后, 车内的摄像头开始工作;配送员使用手持PD A扫描烟包上的配送单条码, 条码与控制盒内信息吻合, PDA屏幕上显示该收货人的货物清单, 依照货物清单清点车内相关货品。货物核对后, 收货人收货, 在配送员的P D A上刷卡确认收货 (E P O D) ;如果P D A上显示的货物清单与货品不符, 由配送员与收货人在PD A上输入差异信息, 实时反馈到后台系统;收货人确认收货后, 在配送员的P D A上对此次配送服务进行服务评价, 实时反馈到后台系统;卸货完成后, 配送员关闭车柜门, 刷卡上锁, 摄像头自动关闭;如果车辆不能直接到达零售户门前, 由配送员自行刷I D卡开车门, 摄像头开始工作, 配送员通过PDA找到该商户的货物, 关门、刷卡上锁, 配送员再携带P D A送货到零售户门前, 零售商户验货后, 在配送人员的P D A上刷卡, 确认收货, 并评价此次服务;后台确认该零售户的货物配送完成, 发送接货准备通知短信给下一零售户。

零售户也可以通过客服平台实时查询订单状态。基于对以上关键环节的控制, 郑州烟草配送中心实现了对配送全部流程的实时监控、实时管理。应用物联网R F I D技术, 完善了信息一体化管理机制, 构建起物网相联的信息化系统, 从运作水平、安全效率、成本管理等几个方面解决现有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这套系统不但可以应用在烟草物流系统, 同时, 也可以推广到其他行业, 具有行业代表和示范的作用:

8.物流运输的管理 篇八

【关键词】行动导向 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 教学改革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是培养实用物流专业人才与企业需求 “无缝衔接” 的重要一环。课程知识掌握如何, 直接影响到高职物流人才基本素质的高低。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要不断探索能促进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借鉴相关的成功教学经验,行动导向教学是较为可行的教改途径之一。

1 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

行动导向是指“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法的统称,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要求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保持一致,因而这一整合将使得学习过程主要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以便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这里所说的行动主要以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形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

2 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1)确立课程目标。传统的专业课程目标以掌握理论知识为核心;行动导向教学要求课程的目标转移到以职业能力的训练为核心,它涵盖了技术技能、理论知识等工作需要的全部能力。《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主要是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物流与运输关系、各种运输方式、货运合同、货运保险等方面的实务知识和管理知识。方法能力包括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社会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沟通、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 又是基本发展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掌握是交叉进行, 紧密结合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2)重组教学内容。传统的高职专业课程并没有脱离利用学科知识体系组织教学内容的束缚,其结果就是学习内容与职业行动的联系脱节。对学生来讲, 学到的知识体系虽然是完整的,但对从事的职业工作来说, 却是不完整的。这就导致职校生毕业到企业岗位后,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职业行为能力却较差,企业不得不重新进行上岗培训,使职业教育的效果不够明显。课程内容的选取充分体现行动导向设计思想,在理论教学方面以够用、实用为标准,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运输管理的知识与方法。在实践教学方面,根据课程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展现教学内容。

(3)构建多元教学资源。现代物流行业是已经列入教育部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但我们现在看到的或者使用的许多物流教材, 仍是按传统教学大纲编写的学科教材,教材体系特别强调课程结构的系列化、层次化、理论化,增加了高职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我们需要规划建设以能力为本位, 以行动为导向的多元教学资源,包括模块式的教学教材, 项目式的实践教材,可供教师选择的案例、试题库、教师手册和多媒体课件等。目前所选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并对内容进行了整合。

(4)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端, 而且教师努力尝试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 ,让学生主动学习,改变教师自身角色。行动导向教学法符合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课程组成员不断交流研讨,改革教学方法,积累形成了一些有效的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包括案例教学、视频资源和3D仿真软件模拟教学。

(5)创新考核评价方法。多数职业院校在主干课程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方面, 仍然沿用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的传统方式,违背了高职教育能力本位和行动导向的原则,难以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学习能力,直接影响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实施。在教学效果上,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评价与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训练、情境模拟、任务模块测试等加强以鼓励为主的过程评价。

3 课程改革进一步设想

本着“够用、实用” 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根据高职学生特点,进一步完善教学项目设置内容,使其更加符合与贴切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与工作内容;加大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积极鼓励课程组专职教师以参加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来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逐渐完成本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形成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成光琳.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5,1.

[2]杨利军.探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2下.

9.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 篇九

人们最初提出“供应链管理”一词,是用来强调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在减少企业内部库

存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减少企业之间的库存。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其视角早已拓宽,不仅仅着眼于降低库存,其管理触角已伸展到企业内外的各个环节、各个角落。从某些场合下人们对供应链管理的描述看,它类似于穿越不同组织界限的、一体化的物流管理。

实质上,供应链管理战略的成功实施必然以成功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为基础。能够真正认识并率先提出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也是一些具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和先进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级顶尖企业,这些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现,面临日益激化的市场竞争,仅靠一个企业和一种产品的力量已不足以占据优势,企业必须与它的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结成持久、紧密的联盟,共同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可以从容面对市场竞争,并取得最终胜利。正因为如此,英国著名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托弗指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没有企业”、“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2.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之间的区别

(1)范围不同物流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子集,两者并非同义词。物流在恰当的实施下,总是以点到点为目的的,而供应链管理将许多物流以外的功能穿越企业之间的界限整合起来,其功能超越了企业物流的范围。关于这一点,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众所周知,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可以成为企业有别于其对手的竞争优势,乃至成为促使其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而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涉及方方面面的业务关系,包括营销理念、研发组织形式、制造能力、物流能力、筹资能力等。这些业务关系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内部的,往往还涉及企业的众多供应商或经销商,以便缩短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而这些都是供应链管理要整合的内容。显然,单从一个企业的物流管理的角度来考虑,很难想象会将这么多的业务关系联系在一起。

(2)对一体化的理解不同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供应链管理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体化的物流管理。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分为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两个阶段。目前,即使是在物流管理发展较早的国家,许多企业也仅仅处于内部一体化的阶段,或者刚刚认识到结合企业外部力量的重要性。也正因为这样,一些学者才提出“供应链管理”这一概念,以使那些领导管理方法潮流的企业率先实施的外部一体化战略区别于传统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要真正使供应链管理能够成熟发展,成为一门内涵丰富的新型独立学科,就有必要将供应链管理与一体化物流管理加以区分,不能将供应链管理简单地视为一体化物流管理的代名词。许多西方学者认为,在这一点上,学术界的研究往往落后于实践。一些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世界顶级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和把握比研究者更为准确。正如在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中指出的那样,供应链管理所包含的内容比传统物流管理要广泛得多。在考察同样的问题时,从供应链管理来看,视角更宽泛,立场更有高度。

(3)研究者的范围不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者范围也比物流管理更为广泛。除了物流管理领域的研究者外,还有许多制造与运作管理的研究者也使用和研究供应链管理。他们对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推进和重视。决不亚于物流管理的研究者们。

(4)学科体系的基础不同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多个学科体系(系统论、企业管理等)基础上的。其理论根基远远超越了传统物流管理的范围。正因为如此,供应链管理还涉及许多制管理的理论和内容。它的内涵比传统的物流管理更丰富,覆盖面更加宽泛,而对企业内部单个物流环节的注意就不如传统物流管理那么集中、考虑那么细致了。

(5)优化的范围不同供应链管理把对成本有影响和在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虑在内,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制造工厂经过仓库和配送中心到零售商和商店及顾客的顾客;而物流管理则只考虑自己的路径范围的业务。物流管理主要涉及组织内部商品流动的最优化,而供应链管理强调仅有组织内部的合作和最优化是不够的。

10.铁路运输调度的组织管理 篇十

铁路运输调度的组织管理

一、铁路运输生产过程

1.概念

2.特点

(1)点多、线长、面广,跨越省区、贯通全国;

(2)具有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半军事化管理;

(3)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4)要求各工种间密切配合、协同动作,保证运输生产连续不间断地进行;

(5)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措施,以确保安全、准确、迅速、经济便利地运送旅客和货物。

3.优点

(1)运量大;

(2)有较高的送达速度;

(3)运输成本较低,投资效果较高;

(4)便于修建。在现代技术设备条件下,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较小,几乎可在任何地区修建;

(5)适应性强。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小,能保证运输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4.过程

(1)铁路运输旅客和货物,一般要经过始发站的发送作业、运送途中的中转作业和终到站的到达作业等一系列作业过程。

(2)为了加速货物运送和更合理地运用铁路技术设备,在运送途中可能还要进行列车的中转或改编作业。

5.目的安全、迅速、准确、经济的完成客货运输任务

6.核心工作

运输组织工作——协调各生产环节和专业部门,组织运输生产。

7.基本任务

准确地编制和执行运输工作日常计划;

科学组织客流、货流和车流,搞好均衡运输;

经济合理地使用机车、车辆及其他运输设备;

组织与运输有关的各部门紧密配合、协同动作,挖掘运输潜力,提高运输效率。

二、铁路行车组织

1.铁路运输组织工作

主要包括客运、货运和行车组织工作,行车组织是其核心工作。1 /

42.行车组织

(1)概念

铁路行车组织是铁路运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运用各种技术装备、组织协调运输生产活动的技术业务。

(2)主要内容

车站技术作业组织、车流组织、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铁路运输工作技术计划和调度工作等。

(3)技术措施

采用先进的行车方式和组织方法,密切与铁路内部各专业部门和铁路外部各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协作。

(4)坚持的方针、政策

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坚持高度集中、统一领导、逐级负责的原则。

三、铁路运输调度管理体制

1.管理原则

分级管理、集中统一指挥。

3.工作原则

必须服从各级调度的统一指挥,下级服从上级。

4.调度处的主要职责

(1)依法对铁路局调度安全指挥进行监督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维护调度纪律,正

确发布调度命令,检查各铁路局调度执行铁道部调度命令和规章制度的情况,对违令、违章造成不良后果的单位和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提出处理意见。

(2)负责全路日常客运、货运和车流组织工作。组织各铁路局有计划、及时地输送

旅客,平衡各铁路局货车保有量,经济合理地使用机车车辆,充分利用运输能力,挖掘运输潜力,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

(3)编制和下达全路调度轮廓计划和日(班)计划,督促、检查各铁路局按日(班)

计划均衡地完成运输生产经营任务。

(4)监督检查各铁路局按列车编组计划编车、按列车运行图行车、按运输生产经营

计划组织运输,督促、组织各铁路局按铁道部批准的计划均衡地完成铁路局间分界站出现的问题,实现铁路局间分界口畅通。

(5)掌握全国重点用户、港口和车站的装卸车,搞好与路外单位的协作。

(6)掌握旅客、军运及重点列车的始发运行情况;处理跨铁路局旅客列车的加开、停运、变更路径、客车甩挂,根据需要临时调拨客车、动车组。

(7)负责审批日常I级施工和繁忙干线铁道部管理的施工项目日计划,组织各铁路

局兑现施工日计划,做好施工期间的分界口车流调整工作。

(8)负责全路抢险救灾物资、人员运输组织工作,跟踪掌握输送情况。

(9)按阶段收取各铁路局调度工作报告,检查日常运输工作完成情况。

(10)掌握铁道部备用货车,批准铁道部备用货车的备用、解除,检查各铁路局对备

用货车的管理情况。

(11)负责全路专用货车的统一调整,军运备品和集装箱的回送,篷布的运用和备用、解除。

(12)检查、通报安全情况,及时收取、掌握铁路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信

息,启动应急预案,通报信息、组织救援、调整运输。

(13)负责全路日常运输工作完成情况和全路调度安全监督检查情况的分析工作,抓

好典型,及时总结、推广调度工作先进经验。

(14)负责《铁路运输调度规则》的修订,检查指导全路调度基础管理和技术培训工

作,不断加强和规范调度管理和队伍建设。

(15)负责全路调度信息化统一规划,积极采用、推广先进设备和技术,促进调度指

挥工作现代化。

5.调度所的主要职责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卡控措施,遵守和维护调度纪律,正

确发布调度命令,及时处理影响行车安全的有关情况,确保调度指挥安全。

(2)组织铁路局管内各运输生产单位密切配合、协同动作,经济合理地使用机车车

辆,充分利用运输能力,挖掘运输潜力,压缩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完成运输生产经验任务。

(3)负责编制和下达铁路局调度日(班)计划,并组织各站段落实,提高计划兑现

率。

(4)组织调整铁路局管内的货流、车流,按阶段均衡地完成铁道部下达的车流调整

计划和去向别装车计划,重点掌握排空、重点物资运输。

(5)按铁道部批准的计划组织列车在分界站均衡交接,保证机车与列车的紧密衔

接,保持与邻居的密切联系,向邻居做出正确的列车预报,及时协商、解决发生的问题,保证分界站畅通。

(6)负责组织和监控列车运行,重点掌握旅客、专运、军特运、超限超重、挂有装

载危险货物车辆等重点列车,督促、检查车站按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运输生产经营计划和重点要求编发列车,实现按图行车。

(7)掌握铁路局管内各站和主要用户、港口装卸车,搞好与路外单位的协作。重点

抓好大客户、路企直通、战略装卸车点比重,扩展运输能力。

(8)负责铁路局管内抢险救灾物资、人员运输组织工作,跟踪掌握输送情况。

(9)认真执行铁道部备用货车的管理制度,严格掌握铁路局管内备用货车的备用、解除。

(10)掌握铁路局管内客车配属、客流变化、旅客列车开行情况,重点掌握动车组、特快旅客列车、国际旅客列车及跨铁路局重点旅客列车的运行情况;组织站段按计划、及时地输送旅客,组织铁路局管内旅客列车的临时加开、停运、迂回运输、编组、车辆甩挂和实施票额调整。

(11)负责铁路局管内专用货车的调整,军运备品和集装箱的回送,篷布的运用和备

用、解除。

(12)负责编制、下达施工日计划,发布运行揭示调度命令、施工调度命令,协调组

织施工按计划进行,确保施工期间行车安全。

(13)检查、通报各站段安全正点情况,及时收取、上报铁路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

突发事件信息,启动应急预案,通报信息、组织救援、调整运输。负责调动救援列车或向铁道部调度请求调动跨铁路局的救援列车。

(14)及时收取、上报调度工作报告。

(15)检查各站段执行调度命令和规章制度的情况;对违令、违章的单位或者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提出处理意见。

(16)负责铁路局日常运输工作完成情况及调度安全工作情况分析,抓好典型,及时

总结、推广运输生产先进经验。

(17)负责铁路局调度基础管理和技术培训,指导站段调度工作,不断加强和规范调

度管理和队伍建设。

(18)负责配合铁路局有关部门实施铁路局调度信息化建设规划,积极采用、推广先

进设备和技术,促进调度指挥工作现代化。

6.调度室的主要职责

(1)掌握货源、货流、车流,根据局下达的日(班)计划,正确编制和组织实现车

站的班计划和阶段计划,保证按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编、发列车,不间断地接发列车,按计划完成班计划和阶段计划的任务。

(2)经济合理地运用车站技术设备和能力,掌握调车机运用,组织有关部门、单位

密切配合,协同动作,按作业计划、技术作业过程和时间标准,完成编组和解体列车的任务,提高调车作业效率,加速机车车辆周转。

(3)及时收集到达列车预、确报,掌握车流变化,正确推算现车和指标,按阶段向

铁路局调度所汇报车流和车站作业情况;

(4)主动与厂矿企业联系,及时预报重车到达情况和取送作业计划,掌握货位、装

卸劳力情况,按计划组织均衡地完成装车和卸车任务,组织货物作业车、检修车和专用车的及时取送,缩短待取、待送时间。

(5)保证安全生产,维护调度纪律,认真执行调度命令、上级指示和规章制度,在安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运输效率。

(6)正确、及时填画技术作业图表,并运用技术作业图表组织指挥运输生产。

(7)认真分析考核车站日常作业计划的兑现情况和日常运输生产完成情况,及时向

分局和车站领导报告。

四、传统行车指挥方法与行车指挥自动控制

1.传统行车指挥方法

以人工为主,即是以调度电话为主要工具,建立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口头联系完成。

2.传统行车指挥方法的特点

间接了解情况,可能造成行车信息延迟和传递信息时可能发生差错,劳动强度大。

3.行车指挥自动控制

4.行车指挥自动控制特点

上一篇:第二学期德育计划下一篇:个人简历――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