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12篇)
1.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篇一
电子商务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可以说,在几十年前主机系统出现时就诞生了。但是,近年来,Internet的出现给了电子商务以新的活力,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电子商务始于网络计算。网络计算是电子商务的基础。没有网络计算,就没有电子商务。其发展形式多种多样,从最初的电话、电报到电子邮件以及其后的EDI,都可以说是电子商务的某种发展形式。
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其必然性和可能性。传统的商业是以手工处理信息为主,并且通过纸上的文字交换信息,但是随着处理和交换信息量的剧增,该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不仅增加了重复劳动量和额外开支,而且也增加了出错机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种更加便利和先进的方式来快速交流和处理商业往来业务;另一方面,
[1] [2]
2.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篇二
同时,伴随着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蓬勃发展,更多的消费者钟情网络购物,仅2013年11月11日,淘宝网“双十一”的促销活动上成交额历史性地达到350.9亿元,当然消费者网购商品的品类也逐渐从低端走向高端,从服饰、家居用品到化妆品、珠宝、名表等奢侈品。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奢侈品网络购物市场规模从2009年的28.9亿元至2010年达64亿元,同比增长121.4%,2011年市场规模达107亿元,同比增长67.2%,而截至2012年上半年,中国奢侈品网购市场规模达到135亿元,同比增长58%[2],虽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惊人的态势。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则认为,国际大牌正式授权认可是国内奢侈品电商平台、奢侈品网购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新开端。
1 中国奢侈品电子商务行业现状
2012年,虽然国内奢侈品市场增速放缓,仅为7%,但中国消费者境外购买奢侈品的金额却暴增31%,为大陆奢侈品消费金额的1.5倍。奢侈品购物已成为人们出国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依旧需求旺盛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同样占有价格优势的国内主营奢侈品的电商却愁眉难舒,网店经营之冷与中国消费者国外扫货报道之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1 货源授权成行业软肋
对于中国本土奢侈品电商而言,供应链掣肘很突出。中国奢侈品电商普遍缺少品牌体系,获得授权是电商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国内极少有电商获得奢侈品品牌的正式授权,因此很难获得一个完整的供应。就在中国众多奢侈品电商大力宣传“折扣奢侈品”之时,LV、Prada等数十家奢侈品大牌却称从未授权国内的电商网站卖奢侈品,电商的可信程度遭受打击。
1.2 服务、售后问题明显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行业不像国外的同行们,可以说是一夜之间建成的,由于风险资本的大力投入,奢侈品电商一味地以扩大规模、占据市场为首要目标,忽略了尊贵的服务和购物体验这一重要组成部分。而未得到品牌授权就先开始销售也使得其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变得水深火热,因此从网上购买的奢侈品在专卖店得不到维护保养。在此前提下,网站承诺的退换货、维修、保养程序复杂烦琐,因此得不到消费者信任。
1.3 国内奢侈品电商转型求生
垂涎于巨大的国内市场,2009—2011年,国内迅速出现了40多家奢侈品网站,除专业自营式奢侈品购物网站外,传统购物平台、时尚媒体等也纷纷涉足奢侈品市场。尽管也有上市的个例,如唯品会,但更多的是刚起步就遭遇寒冬,甚至一杯羹尚未分得就轰然倒下。
1.4 国外奢侈品电商趁势进入
早在2011年,意大利著名奢侈品购物网站Luisa Via Roma和Amazon旗下奢侈品网站Shopbop就推出了中文页面吸引购买力强劲的中国消费者。随后世界最大的奢侈品网络零售商之一YOOX集团也在中国推出了高端奢侈品正价网站Theconer.com.cn。2012年以来,包括Net-a-Porter集团旗下的奢侈品折扣网站THEOutnet颇特莱斯和奢侈品正价网站Net-a-Porter颇特女士、YOOX旗下的品牌折扣网站Yoox.cn、美国著名百货Neiman Marcus集团和Macy's百货都开始拓展中国奢侈品网络市场。
不同于国内奢侈品网站的一夜成长,国外的奢侈品电商经过了长时间的摸索,与奢侈品品牌和消费者之间都建立了良好关系,掌握品牌形象、产品价格、服务体验等多方面的平衡,以及最重要的,全部所售产品都得到了品牌的授权,同时奢侈品品牌如Armani、Burberry、Coach等陆续对中国消费者开启了品牌官方在线购物频道,这无疑对国内奢侈品电商又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2 中国奢侈品电子商务网站简述
自2006年国内第一家奢侈品电子商务网站上线至今,各种各样的奢侈品购物网站层出不穷。本文对自中国奢侈品购物网站诞生以来的所有奢侈品电子商务的主要参与者的信息进行检索、收集与整理。
2.1 国内主要奢侈品购物网站的基本信息
本文整理得出自中国奢侈品购物网站诞生以来41家具有一定规模、知名度、主营服饰类奢侈品的网站以及奢侈品官方商城网站,描述其上线时间、产品类别、品牌级别、主要折扣和网站国内(全球)流量排名(见表1、表2)。表1中25家是仍在运营的国内第三方奢侈品购物网站,或面向中国消费者的国外第三方奢侈品购物网站,表2中16家是已经下线的。
信息主要源于各电商官网,辅以各大门户网站新闻、评论等,国内(全球)流量排名来自国际公认权威的免费网站流量信息公司Alexa Internet(www.alexa.com),数据抓取日期为2013年5月4日。
表1中25家第三方奢侈品购物网站中,有8家总部位于北京,7家位于上海,3家位于深圳,天津、广州、香港各有1家,4家位于国外。北京和上海是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企业的聚集地。
2.2 国内奢侈品网站分类
在我国,网络零售业的市场主要包括B2C和C2C形式的购物网站。C2C购物网站是为消费者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买卖提供交易平台的网站,在中国主要有淘宝网、拍拍网、易趣网等,其中于2003年建立起来的淘宝网,以其对网络购物趋势的敏锐把握,在中国网络零售业市场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B2C购物网站是指直接把商品或服务售卖给消费者的网站,中国主要的B2C网站有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网、京东商城等。
艾瑞咨询公司将国外专业奢侈品购物网站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以欧洲的Vente-Privee和美国的Gilt为代表的奢侈品特卖网站,以限时购买和较低折扣为特色,主要为非开放式,即实行邀请制或会员制。
(2)以意大利的YOOX(2011年已经进入中国)和Saks Fifth Avenue为代表的综合时尚百货购物网站,产品丰富且覆盖面广。
(3)以英国的Net-a-Porter(2012年已经进入中国)为代表的偏时尚媒体的全球化奢侈品网上专卖店,提供引领时尚潮流的范围更广的尖端产品。
(4)以Amazon为代表的综合百货涉足奢侈品领域,Amazon自2006年收购了专门出售时尚设计师产品的Shopbop。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行业仍面临着调整与转型升级期,其网站定位尚未明确,且个人代购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模式在国内发展十分迅速,理应考虑。结合国内网站基本信息和艾瑞咨询公司的分类方法,本文将国内奢侈品购物网站分为以下四种类型(见表3)。
2.3 国内主要奢侈品购物网站价格/品牌控制象限图
为更直观地展示参与中国奢侈品电子商务市场的各奢侈品购物网站的定位情况,根据各网站相关信息,本文以价格和品牌控制(品牌授权)作为维度,绘制国内主要奢侈品购物网站象限图(见图1)。
3 中国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根据本文搜集整理的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行业信息,结合国内电子商务相关研究,参照其发展历程,本文将中国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分为三大主要发展时期。
3.1 萌芽与起步期(2005—2009年)
2005年8月,中国第一家专门销售钻石的网上零售网站“九钻网”正式营业,拉开了国内网购奢侈品的序幕。[3]呼哈网、名品打折网、寺库网、唯品会、第五大道等近10家奢侈品购物网站前后涌现。在此阶段,各网站引入国外模式,试探性地在中国寻求奢侈品电商之路,以平稳发展为主,是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的萌芽与起步期(该时期成立的网站见图2)。
3.2 崛起与高速发展期(2010—2011年)
201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中国奢侈品市场强势崛起[4],各奢侈品品牌均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在国内大肆扩张其销售网络。同时受电子商务的美好前景以及无商不电的影响,奢侈品电商在2010年至2011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其中,不仅垂直的B2C奢侈品网站纷纷亮相,一些大型的电商、门户网站甚至实体百货集团也进入奢侈品行业。佳品网、网易尚品、新浪奢侈品频道、京东奢侈品、淘宝海外购等先后有几十家奢侈品电子商务网站在资本的支持下拉开淘汰赛,希望通过迅速占领市场而实现IPO上市,同时众多奢侈品品牌如Armani、Marni、Dolce&Gabbana等也在华建立官方销售网站。据公开信息统计,在2010年至2011年间,已经披露与箱包、服饰等奢侈品相关的电子商务网站投资事件共发生23笔,其中21笔投资事件披露投资总额高达5.29亿美元。奢侈品市场的大热、IPO的梦想和创业投资的热情高涨大大推动了我国奢侈品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快速增长的奢侈品购物网站也标志着奢侈品电商进入了崛起与高速发展阶段(该时期成立的网站见图2)。
本文通过公开信息搜集、整理得到7家国内较为知名的以服装类为主的购物网站,并将其在2010—2011年奢侈品电子商务行业崛起的高速发展期获得的资本融资、投资信息进行总结(见表4)。
3.3 转型与升级调整期(2012—2013年)
2012年初有媒体报道LV、Prada等数十家奢侈品品牌称从未授权国内的电商网站卖奢侈品,奢侈品电商转型与调整期的序幕就此拉开。仅飞速发展了两年多时间,国内奢侈品电商行业便开始危机频现:不仅网易、新浪先后退出该市场,走秀网裁员、尊酷网CEO离职、呼哈网欠薪、佳品被曝资金问题……诸如此类的消息接连传出,也让奢侈品电商笼罩在了一片迷雾当中。许多专家、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奢侈品就不太适合在网上销售,不仅货源得不到保障,以价格战为主要营销手段,其盈利模式也遭到质疑。经过几年大规模的奢侈品电商热潮之后,众多投资资本也意识到之前过于乐观的市场估计,使得实际收益与预期目标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大部分都停止了烧钱的游戏。品牌关系的恶化、消费者的不信任、资金链的断裂导致大多国内奢侈品电商网站已经转型或者没落,徒有奢侈虚名。与此同时,国外的奢侈品电商却瞄准时机,带着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品牌官方授权强势进入中国市场,这无疑加剧了行业的调整升级(该时期成立的网站见图2)。
主要重大事记:
(1)2012年1月1日,网易尚品停止运营。
(2)2月,Coach淘宝官方商城关闭。
(3)3月,尊酷网CEO离职;同年7月,尊酷网关闭。
(4)4月,魅力惠获Neiman Marcus投资,开始销售尼曼旗下设计师品。
(5)6月,第五大道尝试“O2O”新模式。
(6)7月,新浪奢品关闭;佳品网规模性裁员。
(7)8月,唯品会战略调整为时尚品牌销售网站。
(8)9月,名品打折网关闭。走秀网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国际一线奢侈品品牌正式授权的电商网站;同年11月,与e Bay合作,转型为一站式全球风尚购物平台。
(9)10月,赛特春天从高端正价购物网站转型为线下OUTLET网上商城。
(10)12月,奢华街试水“O2O”模式;尚品网获多个品牌授权。
(11)2013年3月,佳品网CEO离职,网站转型为美国Macy's百货正价商品网店。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中国奢侈品电商行业发展以来,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网站现状统计如表5所示。
3.4 中国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图
对本文以上三节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以时间节点为主轴,绘制中国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图,如图2所示。
4 结论
中国在世界奢侈品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奢侈品行业虽然在国内发展迅速,令人瞠目,但相对于其在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而言,国内市场发展时间短,而奢侈品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更只有短短的4~5年时间,属于新兴市场。因此,对奢侈品电子商务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以便奢侈品品牌和奢侈品电子商务企业更好地开展网上销售,促进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和奢侈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Rajkumar Venuatesan V.Kumar,Nalini Ravishanker.Multichannel Shopping:Causes and Consequences[J].Journal of Marketing,2007(4).
[2]艾瑞咨询公司.2011年中国奢侈品网络购物行业研究报告[R].上海:艾瑞咨询公司,2011.
[3]姚歆,赵敏.奢侈品网上零售[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3.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篇三
一、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业务概述
所谓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可以理解为国库集中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在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及制度的框架内,运用电子科技手段,将财政、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网络连接,实现集中支付业务的电子凭证信息传递,资金支付和清算。推进业务流程再造与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比传统资金支付管理更为安全、快捷的管理手段。
电子凭证库是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体系的核心,它由签名服务器、电子印章服务器、电子凭证数据库等组成,实现电子凭证的安全存储、管理、传递等。财政部门、人民银行、代理银行之间各自部署电子凭证库,并通过网络实现各单位之间报文交换和业务处理(如图1所示)。从而实现财政部门、人民银行、代理银行之间电子凭证传递,电子办理资金支付及清算,取消纸质凭证和单据流转,实现集中支付业务全程无纸化。
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发展历程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从2007年开始,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开始了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探索,并于2009年运行了中央财库业务电子化管理。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为解决起步阶段发现的问题,财政部与人民银行、公安部、商业银行等单位共同开发,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设计方案和技术和业务标准。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印发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接口报文规范(暂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草拟相关制度模板。第三阶段是试点及全面推广阶段。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财政部与人民银行组织试点省份的启动工作,于2013年1月选择河北、重庆两省作为试点省份,正式启动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工作。并于试点期间陆续出台文件进行业务推广。于2013年4月确定北京等10个省市作为第二批试点省份,并于同年9月份召开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全国推广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启动业务推广工作。截至2015年,全国已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省份运行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
三、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的实施背景
1.对业务电子化处理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内容不断细化,与之相对的是财政支出大多需要人工核对纸质凭证及手工操作,工作效率已远远不能适应业务管理的需要。亟需一种安全、高效的支付管理体系,简化操作流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2.支付电子化实施条件成熟
目前。多数省份的上下级财政之间业务软件系统已统一整合,人民银行随着横向联网系统深入推广,已与财政及商业银行之间实现网络联通,业务电子管理的技术基础已经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颁布,为实现电子签名,电子印章提供了法律保障。
3.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
财政国库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现今技术手段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纸质凭证及印章的伪造技术门槛越来越低,已经成为现有信任体系的短板,新形势下要想全面提升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水平,必须摒弃纸质凭证及印鉴,使用防伪造,防篡改性强的电子印鉴方式。传统模式下各地集中支付业务标准不统一,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预算单位、代理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利于全局带动。要想深化财政国库管理改革,必须形成一个全国统一标准,各方信息共享,业务自动化衔接的统一业务体系。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正式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渠道。
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取得的成效
1.增强财政国库资金安全性
集中支付电子化改变了过去延续上千年的以“纸质凭证”及“大红印章”为载体的信用控制体系,采用电子认证及电子印鉴作为业务审核、业务办理手段。在技术上有着更强的防伪造、防篡改及防抵赖性。同时,集中支付电子化由分散控制发展成全流程控制。过去财政与银行间的信息传递依靠纸质凭证,打印后的环节就脱离了系统监控,造成财政系统内部审核控制与纸质凭证管理相互脱节。实施电子化管理后,依靠流程、规则及相关电子安全产品共同作用形成了立体“防护网”,将原来独立的分散控制通过流程再造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管理链条,确保任何人都无法单独完成财政资金支付交易,财政与人民银行、代理银行之间额度和支付信息实时交互及反馈,保障各方信息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从而从整体上筑牢财政资金安全防线。
2.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实施集中支付电子化以前,财政向人民银行提供的额度信息和拨款单,代理银行的资金清算信息,都需要打印并人工传递。每一笔业务财政及代理银行处理完手续后,人民银行还需要人工审核及手工重新录入,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而且有一定出错概率。实行集中支付电子化后,电子额度及支付信息在各单位间无缝连接,避免了大量手工重复劳动。签章速度由过去的一笔几秒钟提高到现在的几千笔几十秒,支付速度由原来的每笔几分钟缩短为现在的几秒钟,对账由原来的手工对账转变为系统自动对账,将工作人员从手工录入票据等大量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预算单位的业务办理放宽了时间,每日平均业务受理时间能够延迟一个小时。
3.提升财政国库信息化管理水平
国库集中支付无纸化改革使财政、国库、商业银行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自动化衔接,提高了信息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创建了动态校验、电子验章、自动对账、全程跟踪等新型国库业务管理模式,创新了财政管理体制。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制定了统一的支付电子化业务和技术标准,带动了财政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形成以预算管理为源头,以国库收支为主线,涵盖财政指标管理、国库支付、总账管理、资金支付等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电子化信息管理系统,同时通过人民银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接口程序,实现各类财政收支报表和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数据的查询统计和综合利用,提升了财政国库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集中支付电子化后需关注的问题
1.人民银行监督预算支出的职能一定程度上被弱化
按照集中支付流程,虽然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能够系统控制在財政支付额度范围内进行资金清算。但是对于在额度范围内的不合规定的支付无法实现系统自动控制。如对于授权支付的工程建设支出,财政规定“投资额度不足30万元人民币的工程采用授权支付支出”,但是在日常操作中,业务量比较大,时间比较紧张,人员业务无法对明细信息一一审核,且对于集中支付使用预算科目也无法逐一审核,对于超出预算科目使用范围的一些拨款监督起来比较困难。这些功能有待系统继续完善。
2.电子化部分业务处理细节有待完善
目前集中支付电子化只支持将商业银行清算资金整包进行退回,如果人民银行审核业务时发现包内有部分业务有误,系统无法支持将剩余正确的部分资金进行清算。因造成错误的原因可能出自财政、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多方,延迟清算会造成人民银行延压合法部分的清算资金,引起的法律后果难于判定,因此系统应对业务处理细节进行完善,以更好的适应实际业务情况。
参考文献:
1.王雪琦.商业银行代理集中支付业务的监督现状[J].中国外资,2014(02)
2.张文胜.地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建设方案[J].金融科技时代,2014(12)
3.为国库集中支付安装“电子引擎”—记河北省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试点改革[J].中国财政,2013(02)
作者简介:
4.一个电子工程师的成长历程 篇四
现在的我坐在明亮宽敞的办公室中,翻检着进入技展后,5年里保存着的各种工作记录,有些感悟,有些触动。看着熟悉的下属和同事在我面前进出工作。清晨的阳光穿过清透的玻璃窗洒了进来,今年深圳的秋天有些冷,同事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天忙碌工作,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止我思绪的飘荡。
也许有人看到本文会吃惊,会不屑,会觉得无聊,会认为我在自我夸耀,但是不论大家带着什么观点来评论我,我都会把这颗小石子丢入大海,让他泛起小小的波澜。
我是于2004年初进入技展公司,当时很幸运经过连续三关的考试,居然赶上了最后一个技术员名额而进入了技展。虽然是产线上最普通的一个维修员。
可是在以后的工作日子中,我很快体会到原来在学校所学的那一点电子技术知识,在真实的工厂快节奏的生产中跟本就应付不来,每天都给各种以前没有见过的技术难题所困扰,看着旁边的老技术员教导下和我一样的新同事闲熟的处理各种机型的不良问题,心中是由衷的羡慕。开始时我向旁边的老师傅请教解决问题的技术,他们都是爱理不理的,态度傲然。给我们这些新来的见习技术员,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却也无可奈何谁叫我们没有亲友关系呢。
记得老师曾经和我说过:
1.作为一个初出校门的学生,如果有高手带的话,实际上只需要大概3个月到6月的时间就能实现由陌生到熟手的这个转变。
2.只要你够勤力、人品好.多结交朋友才能快速的学到新技术。
我来到这地却是一个人,没有一个熟悉的人:
但是我没有放弃,新来的技术员是不用加班的,但是我却私下不打上班卡偷偷的来加班,为的是可以在老技术师傅的旁边看一看他们的维修过程。同时一起帮他们修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不良产品,遇到不懂的我就发挥我勤奋好学的精神不断厚着脸皮请教老师傅。开始时老师傅们都是随便简单一点了事,剩下的让我慢慢消化。但就是这样的一点都让我如获至宝,让我感激感谢半天。后来一来二去混熟了,情况才好转了。
就这样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奋斗,我的工作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并获得上级的认可,成功转为正式维修员,工资也长了一截。
但是我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不断提高本身技术水平外,同时购买阅读了大量的电脑维护和品质管理的书籍,还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不断向业务部、网管等同事学习电脑方面的技术知识。
我心中明白: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不甘于人生的平凡,要想有更高的成就、过更好的生活,就要不断努力学习、努力奋斗。
我在平时完成自己的任务时,时常帮助旁边的同事一起做事,交了更加多朋友,进而互相学习到更加多的各方面技术知识。
半年后公司业务进行改组,新来了总经理,招来了很多的大学生,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管理制度。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振动,部分无法适应新的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的老技术员和管理人员纷纷离职。而我结合本部门的管理制度和现在生产上出现的不良问题,写了一份详细的提升品质、降低成本和节能降耗分析改善报告提交给了总经理。
意想不到的是,总经理不但采用了我的改善建议,还破格担升我作为这个部门的技术品质监督负责人,参与电源产品的生产技术指导与品质管理。面对突如其来的信任与重担,我在高兴之余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好这个工作,不然就辜负总经理的提隽之恩了。
我在生产管理品质中导入PDCA循环理念。整理好昨天和以前出现的不良问题找出原因整理列表找出责任员工,每天都要不厌其烦的一个一个向相关人员指出问题的原因所在,提醒其一定要主意不能重犯。因为部门成立不久仪器不充足,为了提高测试仪器的精度和罢工时间,每天中午下班后,我都会轮流给所有测试仪器清理灰尘和修理。
由于我的态度好,提醒同事员工注意不良问题时,一向的对立都变成了合作,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一个月后总经理开会总结,良品月报由前一个月的70%左右,提高到了今月的90%了,得到了总经理嘉奖。
三个月后调任品质部正式当技术员,和大学生工程师一起工作,在三个月后由于我的工作责任强、工作勤力、技术高超。公司决定提名我为电源部的品质部组长,专们负责管理电源部门的品质事务。
就这样我在个人的好学上进,不计得失的情况下,在一年之内我完成的连升三级的幸事。
在其后的4年时间中,我在工作之余我先后自学了Adobe Photoshop、CorelDRAW平面设计软件,protel 99se电子电路设计软件,电脑组装与维修,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等技术知识,在工作上我充当的多面手,为公司上级领导解决很多难题:在生活中我常常帮助同事维修家用电器和办公电器,积累了丰富的维修经验。
而公司也不断的发展下,不断壮大,我在08年下旬被提名升为工程师。
由此我从当初的一个只懂皮毛的中专毕业生锐变成为今天多方面发展的电子工程师,常受到公司的指派奔赴全国各地处理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而这期间因为我拥有深厚的技术知识和丰富的维修经验,都能又快又好的为客户处理好各种突发技术问题,爱到客户的好评。
在处理问题时由于我得体的谈吐、专业详细的解答和积极热诚的态度,一至受到客户和用户的赞赏和喜欢。其间有同类公司和客户出了较优越的条件让我转职,我不为所动。
因为我深明白自身的技术能力不足之处,还需要继续加强学习进取。
更深信的是三诺技展将在我们大家一起不断努力下,必定会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进程中蓬勃发展不断壮大,而我也将会在三诺技展不断发展壮大中,而成长进步获得更大的发展。
5.党章的发展历程 篇五
在我们党95年的历程中,每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根据时代的变化和需要对党章进行修改。自党的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章程。95年来,党章历经十六次修改,共产生过十七部党章。这十七部渗透着历史烟云的党章文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虽历经曲折仍不断获得成功的全部过程,记录着党的思想理论、政治主张、路线方针政策、制度机制不断发展的历史轨迹。党章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历程。
民主革命时期制定和通过了一部党的纲领、6部党章
党的二大至六大。这一时期我党处在幼年,独立性较差,党章的制定带有强烈的共产国际影响的色彩,但党章的修订内容也反映出早期的共产党人对自身建设的探索。
我们党的一大没有制定党章,而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纲领》,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我们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党员50名),最开始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个民居里召开,后为安全起见,会议地点从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的船上继续召开。我们党的第一部纲领《中国共产党纲领》就是在嘉兴的船上讨论通过的。由于当时没有条件把档案保存下来,这部纲领现在没有中文原本,目前的版本是依据俄文版和英文版翻译过来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共15条不到1000字,非常简短,可第一条就确定了我们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宣告了党的诞生。
1922年党的二大(党员195名)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党章的制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立工作的完成。第一部党章对党的组织、党员的条件、接收党员的条件都做出具体规定。更重要的一点,虽然这部党章只有6章29条,但专门把纪律单独作为一章,并且用了9个条文进行规定。此外,党章还对党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党一开始就注重纪律建设。
1923年党的三大(党员420名)对党章条文只做了个别改动。主要规范了党员入党的程序。
1925年通过的四大(党员994名)党章,第一次将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单位。党章中规定“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同时,规定将“中央委员会委员长”改称为“总书记”,将地方各级党的“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改称为“书记”。
1927年党的五大(党员57967名)没有修改党章,党章是大会闭幕后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修改通过,这是唯一一部不是由党的代表大会修改的党章。因为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中共党员,在反革命政变后的半个月,我们党在武汉召开了五大,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党的代表大会就在闭幕后委托中央政治局修改。
五大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第一次规定入党者的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五大党章是建党以来对党章的一次较为全面的修改,充实了党章的内容,调整了结构,确立了基本框架,这是我们看到的党章文本中条款最多的党章。
六大(4万人)通过的党章是唯一一部在境外通过的党章。党的六大于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相比于此前的党章,六大党章特别强调共产国际的领导,比如在第一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国际之一部分,命名为„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国际支部”。
七大(121万人)党章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实际、独立自主制定的第一部党章,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总纲。1945年七大召开时,共产国际已经解散,中国共产党靠自己的能力独立自主制定了这部党章。七大党章标志着党在政治上和党的建设上的完全成熟。
七大党章共11章70条,第一次增写了总纲部分;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总纲,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规定了党员的四项义务、四项权利;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特别强调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写入党章。
建设时期制定和通过了四部党章
这一时期对中国革命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八大党章充分体现了执政党建设的新特点,明确提出了对执政党建设的新要求,反映了我们党探索执政党建设的新成果。
八大(1073万人)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后的第一部党章。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制定通过了新的党章。
八大党章共9章60条约1.5万字,其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重大历史转变,比如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正是在八大写进党章。
1969年党的九大(党员2200万人)党章和1973年的十大(党员2800万人)党章是在“文革”时期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的党章。从1957年的反“右”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了失误,党的自身建设也遭到挫折。党自身状态在这20年中制定的九大、十大和十一大党章中体现出来,这三部党章都带有明显的“左”倾错误的痕迹。
1977年党的十一大(党员3500万人)制定的党章是转折时期的党章。十一大党章是一部既有积极作用又有严重缺陷的党章,尽管这部党章把“在本世纪内,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写进总纲,但是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十大党章的“左”倾错误观点,这些错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到彻底的纠正。
改革开放以来已制定和通过了7部党章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对执政党建设进行新的探索。在党章的修订中更具理论底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实际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982年十二大(党员3900万人)党章是现行党章的蓝本,是党章发展史上继七大、八大党章之后又一个里程碑。它是拨乱反正的产物,在七大、八大党章的基础上发展、提高形成的,吸取了九大、十大党章的教训并彻底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存在的思想错误。30年来,党章基本内容保持稳定,在党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行党章第10条中关于民主集中制规定的6项基本要求来源于十二大党章。我们现在的入党誓词也是在十二大时写进党章,此前,我们党的各个组织、各个地区根据不同特点确定入党誓词,十二大时对入党誓词作出统一,一直沿用至今。
从1987年十三大(党员4600万人)到2007年的十七大,历次党章修改最突出的特点是把我们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成果及时写进党章。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采用部分条文修改案的形式修改党章;1992年的十四大(党员5100万人)党章第一次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总纲,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贯穿党章全文;1997年党的十五大(党员5900万人)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党员6600万人)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2007年党的十七大(党员7000万人)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十八大(党员8200万人)党章共11章53条,1.7万余字,内涵丰富。十八大党章修改的原则之一是“只作适当修改,不作大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普遍要求修改、实践证明是成熟的就改;不成熟的不改,可改可不改的原则上不改”。对比十七大党章,十八大党章共42处修改,新增1000余字。
十八大党章主要有6个特点: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新增写“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在党章进行完整表述;增写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增加了“纯洁性建设”;对关于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部分条文作了修改。
通过了解我们党一部党纲和17部党章,可以感受到党章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我们学习党章的历史一方面是了解历史知识,最重要的是,在学习党章中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体会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伟大精神,体会我们党发扬民主、集中智慧的伟大作风,体会我们党高扬旗帜、凝聚力量的伟大作用,学习把握党章的脉络主线,在“不变”与“变化”的辩证关系中深化对党章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深入学习党章,我们应做到5个牢记:牢记入党誓词,始终践行诺言;牢记政治信仰,始终对党忠诚;牢记根本宗旨,始终为民服务;牢记党的纪律,始终坚守规矩;牢记政治本色,始终积极工作。
6.我的心理发展历程 篇六
学院: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学号:2010214127姓名:朱雄侨
指导老师:梁煜鹏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上的特殊人群,其心理健康与发展已成为社会上的焦点。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注重我们的心理发展状况。从小学到大学,走过了多少个春秋,在父母的呵护下,在老师的叮嘱下,我们成长着。如今,在大学的学习殿堂中,我们都会发现每一处都发生变化着,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安逸舒适,而是要沉入社会与人们一起翻滚。此时,我们的心理也承受前所未有的撞击和摩擦,这要求我们要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心理和行为适应新情况,让我们心理健康发展和成长,心理健康与否关系着我们未来的发展状况,我们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心理发展学习生活工作恋爱人际关系状况分析
正文:心理,会随着人的处境不同而不同。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是不同的,不同领域的心理状况也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心理状况,应采取不同的心理处理方式来解决我们的心理问题。想到这里,先谈谈我的心理发展历程和起伏波动。我的心理历程到底怎样?如何波动起伏?如何克服不良心理问题以及我的解决方式怎样?
一、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
1、上大学之前的心理状况以及心理分析
在进入大学之前,我的心理发展状况总体来说是健康的。曾记否,中学之前我的性格是属于外向型,那是童真无邪,过得逍遥自在,当然也夹带些许忧愁吧,主要以学习为主。在此之前,我所交的朋友比较多,过得挺融洽,人比较开心。但是好景不长,进入中学后,我整个人开始变了,心理变得冷漠起来,对人对事完全不在乎的感觉,人际交往稀疏,很少有几个朋友谈得来,把自己封闭起来了。这时,对待学习往往草草了事,糊糊涂涂过日子,觉得自己很单调却无法改变这种局面。那时,心理调控能力较差,遇到事情喜欢感情用事,不计后果。面对困难时,喜欢逃避,喜欢知难而退。处理自己的生活问题时,虽然大体来讲蛮不错,但是有时也会生活无序,无休止“开夜车”。心理由平静变得波动起伏,情绪大起大落,处理心理的方式更是一团糟。
面对自己的心理状况,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分析和解决建议。看着自己如此变化,及时弄清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运用心理调控能力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健康发展生活,遇到这些心理障碍,我特意买了几本关于心理方面的书,了解一下如何解决我的心理困惑,走出困境。在生活方面,我自觉地过上按时作息的生活状态,充满活力,过着精力充沛的生活状态。学习方面,以勤奋为主,喜欢每天学习一两小时,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劳逸结合,日子过得舒坦。人际交往方面,敞开心胸,坦诚相待,结交许多朋友,与朋友关系慢慢融洽。总之,我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分析我的心理状况和应对心理问题的措施方法,让自己生活在健康理想的心理王国。
2、大学时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分析
进入大学以来,心理成长逐渐走向成熟健全。当然,在大学之中,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
压力。看着别人逐渐地成长着,自己也跟着走向成熟。在此期间,心理变得更加健康有夹带着忧患意识以及压力。学习环境的改变,生活方式的不同,加上每个人的心理发展程度不同,此时的心理状况更加复杂。我们不单单是学习上心理压力还有将来工作的压力,总之,心理承受的能力要越来越来大,处理心理问题更加有序有力度。最为特殊的一点,在大学可以自由自在谈恋爱,对于该问题,我不知所从,因为我对于恋爱问题继续琢磨着。我总是想该来是就来了,不要刻意去勉强。对待此问题,我认为该谈的时候就谈,有时我也有些许心动,反正心理起伏较大。大学人际交往更为重要,这考验着我们的心理更加开放,而此时我的心理变得活跃起来,积极参与。有时,我也会又不愉快的事,考试失败,学习不顺畅,导致心理压力过大,甚至失眠,心理很不舒服。面对这些,我慢慢地静下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面对困厄和采取积极的心理分析态度解决心理问题。如果有不开心的事,我常常独自一人去散步来缓解自己心理压力和释放情绪。总的来说,自己的心理状况较复杂又夹带感性的东西以及调控自己心理能力不完善导致心理问题出现。
二、不同方面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分析
1、学习方面:有时较轻松,有时压力过大;有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如考试失败),往往采取消极态度去面对,喜欢耍脾气,喜欢闷闷不乐。遇到自己解不了的题,心理波动起伏大,紧张,焦虑以及失望,自卑。总而言之,学习往往会给自己的心理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冲击和状况。面对这些,我经常采取一些方法解决,例如看电影,参加体育活动和朋友出去外面舒展心情,减缓自己的情绪波动。
2、生活方面:一直以来都是按时作息,但是,遇到心烦事情时,心理承受压力过大,往往会失眠,导致心烦,急躁,焦虑的心理状况。我常常控制自己每天心情舒畅,作息有序,但心理波动往往导致不良后果。面对这些,我如果遇到心烦事情,听听音乐舒缓心情,或适当让自己情绪平静下来,达到最佳状态。
3、工作方面:该方面心理易受到波动,当自己工作出现错误时,自己心理会出现紧张,惭愧和自责,往往让自己安静不下来,表现出自己坐立不安,徘徊,焦虑。面对这些,我会小心谨慎地做事,避免出现错误,一出现,自己的心理受到打击,难以平静!
4、恋爱方面:这方面到现在尚未涉及到,但有时自己的心理比较冲动,有时有点苦涩,有点失落,不过还不想进行这方面的事情。面对这些,我只能祝福那些人希望他们长长久久。
5、人际交往方面:当认识陌生人时,心理往往是好奇的。对于比较熟悉的人,心理总是自然。总之,在于别人交往过程中,总是以积极的心态去跟别人谈话,畅谈双方的有趣的。遇到尴尬的问题,往往以幽默的方式去处理,让彼此都感到自然,舒适。
总结:自己的心理如何发展,这取决于自己的心理处理方式。对于自己的心理问题,要及时解决,让自己处于健康发展的心理状况。作为大学生的我,更应该有一颗健康的心理去面对这个社会的竞争和挑战,积极处理自己所遇到的心理问题。通过对自己的心理状况全面了解,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特征,针对自己遇到的情绪和问题,采取正确的方式去营造自己一个健康的心理发展状况。关注我们自己的心理状况,以健全自己心理的方法去分析自己的心理发展,给自己的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为自己的未来的心理状况做好心理规划,规划好自己的将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意义。
7.基因概念的发展历程 篇七
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 用豌豆作研究对象, 经过八年的杂交试验, 于1866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指出,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来控制的, 在上下代传递中遗传因子符合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因子作为基因的雏形名词就诞生了。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在《精密遗传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基因”这一名词, 以此来替代孟德尔假定的“遗传因子”。从此, “基因”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2 基因概念的发展
2.1“三位一体”的经典概念
1903年, 萨顿和鲍维里认为遗传因子的行为与减数分裂和受精中染色体的行为非常吻合, 因此认为基因可能位于染色体上, 这只是一个推测, 后来被摩尔根证实。1910年, 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 发现白眼性状总是和雄性相联系, 证明控制果蝇眼睛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这是人们第一次把某一基因与某一特定染色体联系起来, 从而把基因落到了实处。他也发现了伴性遗传, 提出了遗传学中第三大定律即连锁互换定律。1926年, 摩尔根发表《基因论》, 指出基因确实位于染色体上, 并呈直线排列。基因是决定性状的功能单位, 能产生一定的表型效应;基因是结构单位, 交换只能发生在基因之间, 而不能发生在基因之中;基因是突变单位, 可从一个等位形式变为另一等位形式, 但基因内部没有可改变的最小单位。这就是“三位一体”的基因概念。
2.2 一个基因一个酶
1908年, 英国生理生化学家盖若德证明黑尿病这一家族遗传病的产生是由于家族病人基因改变导致体内缺乏一种氧化尿黑酸的酶的缘故。即一个基因突变导致一个代谢障碍。这种观点可以说是一个基因一个酶观点的先驱。1941年, 比得尔和塔特姆对红色链孢霉做了大量研究, 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观点, 认为基因控制酶的合成, 一个基因产生一个相应的酶, 基因与酶之间一一对应, 基因通过酶控制一定的代谢过程, 继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这是人们对基因功能的初步认识。
2.3 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 A, 有时是R N A
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决定生物性状的基因是DNA还是蛋白质这一关键问题在1944年得到解决。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Avery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这是首次实验证明了基因的本质。1956年, 康兰特分别提取出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和DNA, 分别涂抹在健康的烟草叶子上, 结果只有涂抹RNA的叶片得病, 而涂抹蛋白质的叶片不得病, 证明在不具有DNA的病毒中, RNA是遗传物质。这些RNA病毒能以自身为模板在RNA复制酶的作用下进行复制。因此在少数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 多数生物中DNA是遗传物质。
2.4 顺反子学说
1957年,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本泽尔 (Be nze r) 用大肠杆菌T4噬菌体为材料, 提出顺反子学说。认为顺反子是遗传物质的一个功能单位, 是基因的同义语, 也是DNA上的一个特定的区段。一个顺反子决定一条多肽链。基因并不是一个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把性状突变时产生突变的最小单位叫做突变子, 一个突变子可以小到只是一个核苷酸;把发生性状的重组时可交换的最小的单位叫做重组子, 一个重组子可只包含一对核苷酸。因此基因在结构上是可分的, 一个基因内部可包括许多突变子和许多重组子。
2.5 基因功能的划分
1961年, 雅各布和莫诺通过对大肠杆菌研究提出乳糖操纵子模型。人们认识到基因在功能上也是可分的。有的基因不仅可转录m R-NA, 而且还可以翻译成多肽链, 这类基因就是结构基因。有的基因只转录生成RNA而不翻译, 这类基因就是RNA基因。有的基因并不进行转录, 但是参与调控其他结构基因表达, 如启动子和操纵基因, 这类基因就是调控基因。基因能单独起作用, 也可由多个基因形成一个相互制约, 反馈调节的网络。
3 基因现代概念的发展
3.1 断裂基因
原核生物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是连续而不中断的, 这与真核生物不同。断裂基因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把鸡的卵清蛋白基因m RNA反转录生成c DNA, 然后与该基因杂交, 发现该基因的单链DNA比c DNA长, 在互补的区段外单链DNA生成多个环状图像。成环的DNA区段就是基因中的非编码序列, 叫做内含子, 而把出现在成熟RNA中的有效区段称为外显子。这种能表达的外显子被不能表达的内含子隔开的基因就称为断裂基因。这在真核生物中是一种普遍现象。断裂基因的发现使人们对基因结构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
3.2 重叠基因
在传统的基因概念中, 人们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时是一个接一个线性排列的。但1973年维纳首先发现了基因有重叠现象。基因重叠有两种形式, 其一是一个基因的密码子被完全包含在另一个基因中, 形成大基因套小基因, 其二是两个基因共用一部分核苷酸。目前已在细菌、噬菌体、病毒等低等生物和人类等少数高等生物中发现重叠基因。
3.3 跳跃基因
基因绝大多数是固定在染色体的一个位置上, 但有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 这类基因称为跳跃基因。1950年麦克林托克在玉米染色体组中发现1个激体———解离系统, 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固定, 可以从一个位点跳到另一个位点, 甚至从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条染色体上。后来人们在果蝇、酵母、大肠杆菌中都发现了跳跃基因的存在。
3.4 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
基因组中的基因可分为两类: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管家基因是在所有的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 在任何时间都能进行表达, 用以维持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细胞中进行表达, 合成组织特异性蛋白, 影响细胞的特异性状, 决定细胞的分化。奢侈基因在特定组织中保持非甲基化或低甲基化状态, 而在其他组织中呈甲基化状态。细胞分化主要是奢侈基因中某些特定基因有选择地表达的结果。
3.5 假基因
1977年发现假基因。假基因是没有功能的基因。其基因序列和正常有功能基因相似, 但由于基因突变而失去了生物学功能。在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中都发现了假基因。一般认为假基因是由m RNA反转录成c DNA, 然后整合在基因组中形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对基因的认识会逐渐丰富, 基因的概念也必定赋有新的内容, 人们也将更准确更全面地揭示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基因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认识每发展一步都意味着遗传学乃至整个生物学的一次革命和突破, 从科学角度追溯基因概念渊源及其历史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基因,三位一体,顺反子,断裂基因,重叠基因
参考文献
[1]杨纪坷, 汪安琦译.遗传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
[2]张玉静.分子遗传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8.语言测试的发展历程 篇八
一、前科学阶段
前科学语言测试或传统语言测试阶段目前把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语言测试统称为前科学语言测试。在这个时期,语言教师对于什么是语言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还没有科学的认识,只是把语言作为一门包括语法知识、词汇知识、语音知识的符号体系去教。把语言看作一门知识,是这个时期外语教学和测试体系的语言观的内涵。测试中对技巧、技能的考查没有量度依据,测试结果主要依据教师的主观判断。这个阶段的英语测试方法十分重视语法规则、词形变化和词语的用法,重视书面用语,一般只有笔试,没有口试,没有听力题。命题人不大注意测试的可信性、客观性、科学性之类的问题,不懂得用统计学的方法来收集、处理数据。
二、心理测量与结构主义相结合的阶段
20世纪40年以后,以Skinner为首的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语言行为是一连串的刺激反应过程。于是,产生了结构主义教学法,如听说法。在语言测试方法上,汲取了心理语言学领域的心理测量学的方法,形成了心理测量——结构主义语言测试(the psychometric—structuralist language testing modern LT phase)。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一个系统,这一系统是可以分解的。语言中的语音、词汇、语法是一个有限的集合,而这些有限集合的成分却可以构成无限集合的句子。所谓掌握一门语言就是掌握语言中的这些元素并用来生成和理解无限数量的句子的能力。19世纪60年代,Lado在《Language Testing》中就把语言能力分为语音、句法、词汇和文化,认为语言考试可通过说听读写四种方式测试语音、句法、词汇和文化。由于语言是可以分解成元素的,因此可以通过分离式测试来逐项测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元素。分离式测试通常把语言测试按照语言技能分成若干部分,例如听、说、读、写4个部分,分别进行测试。
与第一阶段相比,这个阶段的语言测试强调口头语言。在教学中,把听说摆在读写之前,在测试中注意给听说技能(尤其是听)一定的比重。分离式测试法认为试题应该每题只考查一个考点,其主要题型有选择填空(多为多项选择题)、词汇填空、语法填空、完成句子、改错等。从心理测量的角度来说任何测试只可能是一种随机采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对构成语言的全部元素逐一进行测验,而只可能、也只需要进行随机采样,即通过随机采样对全部构成元素的一部分进行测验,然后推断对构成元素全体的掌握程度。由于采用离散题每题只考核一个语言点,在有限的答题时间内考生有可能做大量题目,因此增加了采样的覆盖面。采样量大,信度就高。
三、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测试阶段
随着人们对语言的认识逐渐深入,结构主义语言观受到了挑战。Chomsky在1965年提出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的概念。60年代后期,着重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社会语言学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社会语言学的最大特点是强调语言的使用受到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制约。1979年J.Oller提出人的语言能力是个整体,语言测试可以通过综合性的完形填空和听写来衡量语言能力,因为这两种形式的测试包含全部或者几乎全部的语言能力。Oller提出了综合式测试法 (the integrative approach),其主要特点是:1.把听、说、读、写等技能综合起来测试,从而衡量受试者的综合语言能力;2.强调语境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测试考生在一定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3.测试题型主要有完形填空、综合改错、听写、口试、作文等。
1972年,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认为使用语言不但要能够按照语法规则产出形式合格的句子,而且还应具有在不同的语境中合理使用这些句子的能力。语言学家指出,语言测试所应测量的不只是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进行交际时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要把涉及交际能力的各种因素结合成一个整体来加以测试。于是就出现了交际式语言测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CLT)。但交际法语言测试尚处在发展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方式可以采用,但交际法测试提出的一些有关语言交际能力的思想是值得从事语言测试研究的人思考的。
四、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阶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渐得人们的追捧。受此影响,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task-based language assessment,TBLA)随之成为研究热点。与以语言形式或技能为重点的传统语言测试不同的是,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是以任务为核心,测试所要评定的应试者完成任务的表现。然而,设计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并非易事,它涉及到如何设计任务,以及如何对应试者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评定等,这实际上是语言测试的基本问题,即语言测试测什么及怎么测。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为探究语言测试提供了新的视角,代表了语言测试发展的方向。目前有关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的设计及其构念等问题还没有现成答案,但很多学者已在这些方面做出了努力,并将其应用或将要用到实际测试中。
五、结束语
语言测试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语言测试从过去只看单一的语言能力的测试到对受试者进行全面的能力测試;其次是测试从假定的、不真实的语言项目到真实并注重语言情景和语言运用。再者,设计和开发测试从原先的只注意到考试内容规范到一致性和有用性原则,从而增强了测试的标准评估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程度。了解了各个时期语言测试的特点,有利于进一步把握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测试应该测什么、应该怎么测,从而服务于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Wood,R. Assessment and Testing:A Survey of Research[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9.中国报关行业的发展历程 篇九
2009-11-03 10:20:34 作者:wangxuanyi 来源: 浏览次数:1243
中国报关行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
1.1中国报关行的发展历程
1)初创期(1985年--1992年):1985年海关对报关单位注册登记的管理方法出台
2)发展期(1992年--2002年):1992年成立专业报关公司
3)成熟期(2002年至今):2002年中国报关协会的成立
随着国际报关协会同盟大会的召开,中国的报关企业将向国际化转型,将深化与世界各国报关企业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便利和安全。
1.2中国进出口贸易及报关量情况
中国外贸进出口量近年来高速增长,从2001年的5097亿美元发展到2005年的1.4万亿美元。中国政府积极营造良好的外贸环境以促进进出口贸易量的增加,外贸量的增长对进出口贸易的通关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贸量的增长带来了报关量的增长,2000年报关票数不足2000万票,至2005年中国报关量达到4000万票,报关量的增长促进了中国报关行业的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成熟报关企业近年报关量的年增长率达到30%。
1.3报关行的发展规模
目前国内的报关行以民营和国有企业为住,分别占35%和26%,中外合资企业仅有5%。从规模上说,注册资金在500万以上的已经是中大型企业了。所以整个行业还是处于小而分散的竞争格局。
目前绝大多数的报关行的经营范围仍然局限在本地区域,但已经有30%的报关行考虑在外地设立网点或与外地报关,货代企业联盟合作。
调查中发现,在进出口贸易量不大的口岸和内陆城市,中国报关行的规模较小,对报关价格比较敏感,在深圳,上海等口岸城市大型报关企业会比较集中,这些报关行比较关注未来的发展,希望通过规模经营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随着报关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他们希望通过实施资源整合战略,进一步减少企业的规模扩张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1.4报关行的服务特点
传统的报关业务是报关行目前开展最多的业务类型,报关,报检,查验,换单,办理海关免税登记,代为办理免表,加工贸易手册与核销是报关行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另外,有些企业也提供一些质检服务,例如代为办理熏蒸处理,3C质量证明,旧机电的备案,旧机电许可证等。为了提高通关服务是含金量越来越多的报关企业介入物流衍生服务和咨询服务。
目前中国报关行所服务的客户主要集中在电子,纺织服装,塑料橡胶,机电,食品饮料,化工等行业。但是目前根据产品的划分其部门和岗位的报关行非常少,报关业务大多按照服务区域,合乎划分来设置部门,根据业务流程来设置岗位。从国外报关行的经验分析,成熟报关行为增强其专业性,往往回依照产品类型设置来进行复核和把关。这对中国报关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5报关行的营销模式
调查发现,老客户,朋友间介绍是报关公司目前寻找客户是最主要途径,因为公司品牌和良好的口碑吸引客户慕名而来的也占到一定比例。统计数据显示,报关运用广告媒体进行宣传来吸引客户的非常少,大多采用的是最直接的电话交流与拜访的销售模式。对销售者而言,顾问式销售是获取客户信任的关键,要求销售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
报关行业市场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2.1中国报关行外部环境的分析
经过专家论证研讨,影响报关行未来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WTO规则,政府政策,信息技术,外贸环境。
中国报关行正面临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和调整的阶段。贸易安全与便利给中国报关行的市场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1)《WCO标准框架》促使贸易环境更加安全,同时也对报关行的诚信守法,如实申报提出更高的要求
2)中国政府为了贯彻《WCO标准框架》,逐步分阶段调整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对中国报关行的定位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中国海关促进中外贸易的安全与便利的举措相继出台:中国电子口岸建设,H2000系统的应用,无纸化报关,跨关区快速通关,长三角通关一体化改革等。这些措施的应用提升了中国海关通关平台的质量和效率,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报关行的竞争优势也从原来的人际关系转向综合能力的提高。
4)贸易安全与便利的要求也促使信息系统在通关各领域,各环节的推广和应用。以上海为例建立了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空运快件通关管理系统,大型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系统,口岸船舶动态申报系统,区港连动系统,口岸GPS系统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通关作业流程的改变,加快了通关速度,增强了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也提出一个新课题:中国报关企业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塑造核心竞争力?
10.网络pos的发展历程 篇十
随着第三方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以及金融政策的进一步开发,自2008年起,第三方支付企业进入爆发式增长,截止到2008年第我国大小第
三方支付企业已达300余家,其中不乏家喻户晓的明星厂商,如:支付宝、财付通、快钱、易宝支付、环讯支付以及政府背景的广州银联电
子支付、北京银联电子支付等。
随着金融政策的进一步开放,第三方支付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然而一味的网上支付已经是的整个第三方支付商进入了发展的瓶颈
期,为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快钱、易宝支付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商把利润增长点放到了线下传统行业,“网络pos机”应运而生。
“网络pos机”也称为“互联网pos机”或者“网络收银机”,“网络pos机”的特点是不用因为没有电话线或者没有移动GPRS网络而不
能实现刷卡,丢掉消费客户,“网络pos机”以电信宽带为传输数据的载体,在pos机终端上刷卡,请求信息会通过宽带与银联网络对接,将信号传送至结算银行,银行收到结算信号,发出刷卡指令,终端pos机收到刷卡指令,完成刷卡消费。
还有一种“网络pos机”以通美国际为特殊,终端pos机要与电脑连接,然后电脑连接宽带,唯一与“互联网pos机”不同的是,通美
网络的“网络pos机”刷卡后需要在电脑打开通美网页面,输入金额信息,完成刷卡消费。优点在于,通过电脑操作几乎和支付宝付款一样,这样就可以做到对私pos机,可以通过通美网将刷卡金额结算至个人银行卡,减少了对公pos机需要银行填写支票取款或者不能转至个人
账户的麻烦,提高资金的流动以便为商户创造更多的效率。
网络POS机的优势;
1﹑操作简单— 仅1台电脑,便可随时随地完成支付、收款
2﹑超低费率 — 最低低至0.3%费率,大大降低商户成本
3﹑快速到帐— 最快的T+0实时到帐,资金灵活,解决商户资金周转
4﹑对私帐户— 马上实时到帐个人帐户,解决对公帐户税费高的问题
5﹑开户快捷— 材料齐全,当天马上开通使用
6﹑支付广泛 — 支持所有信用卡、借记卡,支付范围广(无限额支付)
11.肯德基的发展历程 篇十一
摘 要 在探讨跨国企业营运模式的过程中,肯德基作为成功走出国门的餐饮业典型的代表,本文着重阐述肯德基发展的各阶段历程,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而探讨跨国企业在现阶段的发展方式。
关键词 肯德基 跨国企业 跨文化管理 本土化
人间万象,饮食男女,作为速食产品的代言人,肯德基这一品牌在全球可谓众人皆知,当大家乐此不疲地在KFC排队等候时,当大家对松脆多汁的炸鸡赞不绝口时,我想肯德基已经把“有了肯德基,生活好滋味”这一理念发扬光大了吧!那么,下文探讨一下这个跨国餐饮成功企业是如何做大做强的。
一、肯德基的创立
肯德基源于美国,创建于1952年,其创始人便是招贴画上慈眉善目的Sanders上校。这段创业故事拥有着美国的式成功传奇特点。
Sanders年轻时做过各行各业的工作,包括铁路消防员、养路工、保险商、轮胎销售及加油站主等等,最后在餐饮业上找到了事业的归宿。当他在肯德基州经营加油站时,为了增加收入,他自己制作各种小吃,提供过路游客,生意由此缓慢而稳步的发展,而他烹饪美餐的名声也吸引了过往的游客,上校最著名的拿手好菜就是他精心研制出的炸鸡。这个一直受人欢迎的产品,是上校经历了十年的调配,才得到了令人吮指回味的口感。
当上校66岁之际,开着他的那1946年的福特老车,载着他的十一种独特的配料和他的得力助手--压力锅,开始将炸鸡的配方及方法卖给有兴趣的餐厅。令人惊讶的是,在短短五年内,上校在美国及加拿大巳有400家的连锁店。同时,上校也受到电视台的关注,由于整日忙于料理,他只有找出唯一一套清洁的、白色的棕榈装,这一打扮自此成为他独一无二的注册商标。自此,肯德基便正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肯德基的发展之路
上校在晚年时将肯德基的商标出售,自此,肯德基几经转手,在若干家大的餐饮公司的联合支持下,发展出了一套符合现代式快餐要求的经营管理体系,进而跨出国门,在世界各国落地开花。下文中我就肯德基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评述,以此代表肯德基作为跨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模式。
(一)选址策略
1987年11月12日,北京前门第一家肯德基店开业,其便体现了“得中原者得天下”的中国经典的兵家作战之道,深谙中华文化精髓的肯德基将这一战场上作战方略运用到了其开疆拓土的经营策略上。
从1987年进入中国,肯德基就立志将其形象塑造成为中国广大消费者的好邻居、好朋友。肯德基在中国的开发轨迹,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之路的缩影,每一家里程碑餐厅的开业,都折射出当时抢占先机、响应国家发展号召的前瞻之略:中国肯德基从第1家餐厅落户北京到第500家餐厅落户上海,再到第700家餐厅落户深圳……
不难看出,肯德基在选址方面颇为用心,先是国家心脏城市,进而向沿海城市演进,再从严寒城市扩张到中国内陆城市,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再到三线城市。
(二)“以人为核心”的人力资本管理机制
肯德基在中国特别建有适用于当地餐厅管理的专业训练系统及教育基地——教育发展中心。这个基地成立于1996年,专为餐厅管理人员设立,每年为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肯德基的餐厅管理人员提供上千次的培训课程。中心大约每两年会对旧有教材进行重新审定和编写。培训课程包括品质管理、产品品质评估、服务沟通、有效管理时间、领导风格、人力成本管理和团队精神等。
1.职能部门专业培训
肯德基属于世界上最大的餐饮集团——百胜全球餐饮集团,中国百胜餐饮集团设有专业职能部门,每位职员进入公司之后要去肯德基餐厅实习7天,以了解餐厅营运和公司企业精神的内涵。公司还开设了传递公司企业文化的培训课程,一方面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能力,为企业及国家培养了合适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使员工对公司的企业文化也有了深刻的了解,从而实现公司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2.餐厅管理技能培训
目前肯德基在中国有大约5000名餐厅管理人,针对不同的管理职位,肯德基都配有不同的学习课程,学习与成长的相辅相成,是肯德基管理技能培训的一个特点。除此之外,餐厅管理人员还要不定期的观摩录像资料,进行管理技能考核竞赛等。
(三)肯德基理念的传播模式
为了密切公司内部员工关系,肯德基举行不定期的餐厅竞赛和员工活动,进行内部纵向交流。另外,肯德基从1998年6月27日起开始强化对外交流,进行行业内横向交流。为来自全国的中高级中式快餐管理人员提供讲座和交流机会,由专家为他们讲述快餐连锁的观念、特征和架构,快餐店营运和配送中心的建立等等。
三、肯德基带来的启示
从肯德基在中国的发展经历来看,可以看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不断推进,跨国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已经不断地趋于成熟,其管理理念也得到质的飞跃,其中一个新的概念便应运而生:跨文化管理。以下我便探讨肯德基的跨文化管理模式。
“为中国而改变,打造新式快餐”这是肯德基一句令中国大众感动的宣传口号,其用心改变,进而赢得中国大众的心,其可谓付出一番艰辛的努力,这便是跨文化管理模式的彰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本土化
从“老北京鸡肉卷”,“芙蓉蛋汤”到“法风烧饼”,“安心油条”再到“醇豆浆”无一不带着中国传统饮食的烙印,这说明肯德基明白只有了解认知中国文化,才能抓住饮食的关键,最终便会获得中国百姓的一致认可。
(二)人才本土化
肯德基在中国开办管理学院,着力培养,提拔本土化人才,利用本土人才熟知本土特点的优势,不断发展壮大企业,使其成为中国第一大快餐品牌,这是跨文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三)供应商本土化
肯德基采用中国国内的供应商,这样不但节约自身的成本,使得自己受益,而且带动了我国供货市场的发展壮大,提升了肯德基的知名度,拉近了肯德基与中国百姓的距离,这样以肯德基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庞大且良性循环的产业链,这是肯德基能长期立足中国市场的基石。
四、总结
12.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篇十二
一学科型课程体系
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是以学术和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课程模式根据人类知识的发展规律, 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纳入不同的学科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强调分学科设置课程, 并以学科课程的方式安排教学。高职学科型课程体系的分学科教学, 由于偏重理论, 轻视实践, 大大脱离了职业教育的宗旨, 也带来了不利的后果:教学内容过于抽象、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性受到很大的局限。最重要的是, 由于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 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严重脱节, 职业发展的技能性训练受到忽视, 很容易培养出只会啃书本的书呆子, 严重影响了学生应用性技能和就业灵活性的发展。
教师在具体实施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等等, 这些都大大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所以目前此体系在高职院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中已难觅踪影。
二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是在仔细分析专业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行业需求, 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模块化分解, 并以此为基础, 整合课程内容。模块化课程体系一般将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素质模块三大模块。
这样的设置相对于学科型课程体系而言, 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 模块化课程体系首次提出了专业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概念, 体现了行业发展的一般要求;同时, 各门课程虽然仍然分科设置, 但教学内容已经开始向行业需求转化;其次, 在教学方法的指导上, 也开始重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并把它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来实施;最后, 在教师资源的培养上, 也更加注重教师综合行业素质能力的提高, 使得课程体系的设计初步体现出行业性的特征, 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职业性目的的指向。
本课程体系是以英语、商务基础知识为平台,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商务沟通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主线, 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多模块设计, 其中含英语语言文化基础课程子模块、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子模块、职业技能课程子模块、身心素质课程子模块、职业素质课程子模块等子模块, 使本专业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得到进一步强调, 从而达到人才培养规格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方式。即根据实际工作体系和能力要求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 使课程内容与学生职业发展要求保持一致。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教师构建与工作过程一致的教学情境, 并指导学生完成模拟或真实工作任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完成工作任务达到学习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完全以企业要求为基础, 以行业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培养学生, 以行业工作标准指导学生, 以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基本要求。学生毕业时完全具备企业工作要求的基本技能, 工作后通过短暂快速的培训便能适应工作岗位, 职业素养明显提高, 受到企业的支持和欢迎。
四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课程体系设计
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课程体系以职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把工作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具体实施的项目。通过项目设计, 引导学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从而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课程体系, 强调以职业工作任务为中心设计课程, 通过项目完成的方式获取过程性知识。课程内容的设计完全按工作过程的真实环境进行, 强调通过完成项目任务的方式理解相关知识, 并掌握相关职业技能, 解决“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 提高工作能力。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课程体系设计完全符合国家高职教育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是目前高职课程建设改革的方向。
五结束语
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计越来越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课程内容与行业要求越来越贴切, 实践性越来越强。目前已基本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课程体系, 更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建设必须首先明确培养目标, 开展以能力本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 构建以促进能力发展为中心的形成性考核体系, 加强以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为核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学团队,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 在就业方面形成竞争优势, 实现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炜、惠兆阳.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体系变革之研究[J].海外英语, 2011 (2)
[2]吴寒.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6)
[3]毛忠霞.高职商务人才培养与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
【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推荐阅读:
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简述09-30
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原则10-22
电子商务发展情况08-24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发展新趋势的论文06-09
2008电子商务发展趋势08-11
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趋势11-11
电子商务发展分析报告07-18
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前景08-28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思考论文07-09
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较大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