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4考研政治新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共8篇)
1.解读2014考研政治新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篇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一七年二月
课程编号:100202012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文名称: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0学时;电教:4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必修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适用专业:适用全校各专业 开课年级及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开课院(系、部)及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国家在高等学校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必修),是国家在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为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的要求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基本经验,从而增强社会主义信念,更好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由于本课程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对中国近现代史及其各个方面都去做详尽的、展开的叙述和论证。因此,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结合近现代史的发展,着力阐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总结这个时期历史的基本经验。也就是说,突出讲授有助于大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懂得“四个选择”的有关历史情况和历史经验,与“两个了解”、“四个选择”有关的内容必须着重地、比较展开地讲,与之关联不是十分紧密的,则可以从简或从略。与此同时,在论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时,还要注意联系社会上流行的有关思潮,联系大学生经常关注或者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的说明有关的历史情况,着重从正面讲清有关的道理,起到释疑、解惑、明理的作用。培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三、课程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开篇的话 2学时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讲清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革命和现代化的关系)1
2.教学内容
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③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②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说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为什么必须进行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和经验教训。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说明无论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洋务新政,还是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真正指明出路。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②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说明中国进行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说明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同时说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仍然解决不了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的问题,它不能不让位给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2.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②辛亥革命的失败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进一步讲清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说明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说明中国面临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说明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中国才能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教学内容
①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②“三座大山”的重压 ③两个中国之命运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②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说明中国的先进分子怎样经过艰苦求索,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说明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兴起和大革命的发动为例证)。2.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通过叙述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说明党要领导人民赢得斗争的胜利,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叙述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历程,说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开辟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论述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赢得胜利的历史经验,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最终推翻反动统治的斗争及其基本经验;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破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说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2)2学时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讲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的历史性成就。
2.教学内容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③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结合叙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说明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走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意义。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通过叙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二十年的历史发展,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积累的经验教训。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认识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通过叙述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五节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六节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点
②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成就 结 束 语
实践教学 8学时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根据“05新方案”增设的,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共同构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础课。它是在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授课后,为使学生真正做到“两个了解”,深刻体会“四个选择”而开设的。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打下学科基础。
本课程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切实实现“两个了解”,“四个选择”的教学目的,本课程讲授重点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进程。下篇内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进程用2课时做简单讲解,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学习做前期的理论和历史背景的介绍。
五、作业
根据课堂理论讲授适当布置
六、考核方式
1.本课程为考查课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成绩由二部分组成,即平时成绩40%和期末成绩60%。
3.平时成绩以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为依据综合评定。期末成绩以知识竞赛、课程小论文等 作为考核依据。
七、参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指定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主要参考书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4]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八、附件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课外实践)实施方案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知识竞赛方案(课内实践)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电教课安排表
修 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执笔人:
审核人:
批准人:
2017年2月27日修订(第七次)
2.解读2014考研政治新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篇二
在《纲要》教学的内容上紧扣三件大事
建党90年来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 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脉络, 是《纲要》教学的主题、主线。1840年到1919年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与抗争、沉沦与觉醒、探索与失败的悲壮过程。在这风云变幻的80年中,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求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 但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自身的悲惨境遇。不争的事实说明, 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 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 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这是翻天覆地的30年。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中, 党领导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从此站起来了, 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辟了新纪元。
1949年到2011年是走向辉煌的62年。前29年, 党依靠人民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积累了在社会生产力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后33年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同时借鉴国际经验, 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 经过艰苦探索, 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纲要》教学中, 要通过对每篇、每章、每节的课堂教育, 使学员对党近现代以来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过程中的历史事件, 具体事实, 耳熟能详, 入脑入心,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纲要》教学的方法上要突出三个理论概括
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是在90年漫长的时空中进行的。这期间形成的全部科学结论、理论概括都是在具体事件、具体实践过程中经过探索、奋斗、创造、积累得出的。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 是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路的结果。在《纲要》教学中要通过进一步强化历史事件、事实的分析, 历史过程的评判, 强化学员对以下三个理论概括的认识:
一是“三大成就”的理论概括。胡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 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 党和人民必须加倍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和伟大成就的高度概括和实事求是的总结。在授课中要突出“三大成就”的讲解, 引导学员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立场,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自觉性。
二是“两大理论成果”的理论概括。胡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 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 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 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在授课中要深入浅出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讲深、讲透, 引导学员深刻认识面对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大世界, 要解决中国前进、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三是“四个选择”的理论概括。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回顾和展现9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 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 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了改革开放。《纲要》授课中在全面讲授“四个选择”科学论断的同时, 要重点讲授第一个选择。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 是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从贫弱走向复兴的坚强核心。在近代中国, 伴随卓越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 各种社会力量及代表人物纷纷登台亮相, 在民国初年政党派别多达300余个, 但它们因阶级和历史的局限, 没有也不可能把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担当起。能够担当这个历史任务的, 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只有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才能更好地选择马列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 才能有条件带领整个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在《纲要》教学的目的上围绕“三个历史结论”入脑入心
军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政治上合格的国防建设人才。《纲要》教学要把三件大事融入历史讲道理, 融入具体事件论证科学性, 引导学员在了解和熟悉历史中, 把“三个历史结论”入脑入心, 做到“真懂”、“真信”、“真用”, 实现“内化育人”的最终目的。
一是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结论入脑入心。鸦片战争后的80年间, 我们伟大祖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 历史和人民发出了共同的呼唤, 需要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 需要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 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实践证明, 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纲要》教学要通过知党爱党教育, 激发学员赞成和拥护党的领导的热情, 激发成才报国跟党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入脑入心。中国人民经过近现代以来100多年的浴血奋战, 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62年来, 在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 我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 艰苦奋斗, 战胜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壮丽凯歌。今天, 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历史感召人, 党史激励人。《纲要》教学要引导学员知国情, 明史理,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提高与祖国共奋进的自觉性。
3.解读2014考研政治新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篇三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基础的奠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暴行,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
实事求是地评价国共两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认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1927年7月7日,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颁布《对华政策纲要》,表明日本侵华政策已基本形成,决定武力干涉中国内部事务,并确立了把“满蒙”与“中国本土分离开来”的方针。
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是亦我日本帝国之存立上必要之事也。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
《松花江上》
词曲作者: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够欢聚在一堂?!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
1932年5月5日,中日双方在上海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1933年5月31日,迫使国民党政府签署了限令中国军队撤退的《塘沽停战协定》。
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使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通常称为“华北事变”。
《秦土协定》的内容:(1)驻于昌平和延庆一线的宋哲元部队,调至其西南地区;(2)解散排日机构;(3)处罚张北事件负责人;(4)制止山东移民通过察哈尔省;(5)从日本招聘军事及政治顾问;(6)创援助日本特务机关的活动及军事设备的建立等。
《秦土协定》的签定,使中国丧失了在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也丧失了察省疆土的70%-80%。
日方又策动华北五省两市“防共自治运动” 五省: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 两市:北平、天津 2.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县城,我第29军奋起反击,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受到上海人民和驻军的抵抗。
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动战略进攻。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一大批城市。日军焚烧汉口街市
1938年10月25日,日寇的铁蹄踏进武汉,从此,武汉人民开始了长达7年的屈辱生活。
日军在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以后,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日本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
(二)残酷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日本的大举进攻,使中国大大片土地沦丧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这些地方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推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经济模式,使台湾成为日本的稻米供应地。
1932年3月9日,日本制造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极为深重的灾难。
(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美籍华人学者尹集钧:45万人; 中国学者:30万人;
东京审判判决书:20万人; 日本学者洞富雄:20万人;
日本右翼分子:不存在屠杀,“虚构论”,等。
日本731细菌部队是建立在“满洲国”的一个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实验场所。日本731部队驻平房小镇(距哈尔滨东南20公里)5年时间内,因受致命细菌感染而死亡的东北民众至少有3000人。
从1939年哈桑湖事件到1942年之间,731部队生产炭疽等病菌达数十吨之多,主要投放在中国大陆的各个地区。其中,炭疽菌、鼠疫菌为干燥细菌,能污染空气,使感染者患上肺鼠疫和肺炭疽病;霍乱、伤寒被制作成菌液,通过飞机的“降雨器”进行散布,使感染者患上肠类疾病;而带鼠疫菌的跳蚤则直接用鼠疫弹进行投放。
日本战败后,731部队为了避免遭到世界各国的谴责,迅速毁坏了自己所有的设备和用品。他们还将不便携带的大部分炭疽菌等细菌散播在华中一带,造成大量无辜民众丧生。
总共战争死伤者达3500万人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
总方针: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日军在大连押送华工上船
日本曾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纲领、有计划地向中国东北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带有侵略性质的移民,最终目标是从1937年起利用10年时间,向东北实施移送100万户、500万人的庞大移民侵略计划。
日本曾计划对华移民500万,被列为七大国策之一。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实施奴化教育的目的就是泯灭中国青年一代的民族意识和抗日精神,从而彻底征服中国。
为了消磨和摧残中国沦陷区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志,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
东京审判(1946年5月—1948年11月)规模超过了纽伦堡审判,堪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日本法西斯的种种罪行在审判中一步步被揭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首先,以史为鉴,面向末来,是处理中日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其次,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最后,我们要居安思危,保持高度警惕。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十四年)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与当时国民党当局采取的不抵抗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宣言
1931年“九一八”事变第三天,中国共产党发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宣言。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直接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1933年初,抗日游击队先后在东北各地崛起。1934年6月,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改建为东北抗日联军。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1、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于1931年8月16日向张学良发出了著名的“不抵抗铣电”: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张学良遵照“铣电训令”,避免冲突,暂作忍辱负重,以免事态扩大,不好收拾。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
蒋介石在国内正遭遇巨大的政治挑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是蒋介石深为不安。幻想通过国际联盟和大国抑制日本扩大侵华。1931年11月14日,南京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虽通过《严令御侮守土案》,但实际上并未采取任何具体措施。蒋介石再次强调:“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能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故今日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统一不能为功。”
2、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被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激怒了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各党派爱国人士、爱国民众团体的倡导和响应下,迅速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浪潮。
民族资产阶级发出呼吁,要求国民党当局“改弦更张”,停止内战,“以对外„镇静‟的功夫来对内”,“以对内„强硬‟的态度来对外”。
江桥抗战、锦州保卫战:东北军将领马占山率领中国军队抗战。淞沪抗战:中国第十九路军在上海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东北人民组织义勇军、救国军、自卫队等抗日武装(1936年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沉重的打击了日军。
长城、察哈尔、绥远抗战。福建事变 江桥抗战
1931年11月4日,在黑龙江省嫩江桥面,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率领中国军队,向发动进攻的日本侵略者奋起反击,打响了武装抗日斗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武装抗日的序幕。
淞沪抗战将领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开赴淞沪前线的抗日部队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坚守阵地的第19路军战士
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指挥杨靖宇,1940 年2月23日, 被百余名日伪军层层包围,以双枪与敌激战近半小时,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一○九旅旅长赵登禹,参与长城抗战,后任一三二师师长。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鼎、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陈友仁和第三党领袖黄琪翔等反蒋势力,发动福建事变,在福州召开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宣告成立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公开宣布反蒋抗日。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1935年12月9日,北平发生的“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各地学生声援北平学生 一二·九运动的意义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
这幅“一二·九”运动的经典画面,被邹韬奋先生用作《大众生活》的封面。斯诺以《中国的贞德被捕了》为题在美国报纸独家报道了这一事件。
八一宣言: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和利害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应该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瓦窑堡会议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会后,毛泽东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瓦窑堡会议批评了党内那种认为不可能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左”倾关门主义观点,并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瓦窑堡会议是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期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克服了长征前一段时间内“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进行工作。
1936年5月5日红军为表示团结抗日的诚意,主动回师陕北并发表通电,提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主张。
《八一宣言》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瓦窑堡会议的召开,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不断调整对蒋介石集团政策,将“抗日反蒋”改变为“逼蒋抗日”及至“联蒋抗日”,从而促成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36年5月3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中共参与西安事变谈判的代表: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经过多方努力,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创造了条件。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1937-1945)
1、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1937年2月,国民党中央召开五届三中全会。国民党左派宋庆龄何香凝等推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五项国策和四项保证。
五项国策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开各党各派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作战之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
四项保证是: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的方针;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就此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它的伟大意义,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
1937年8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将八路军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
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正式成立,叶挺、项英分别担任正副军长,下辖4个支队,分别建立了茅山根据地和皖南根据地。
2、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全国各界民众比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了全民族抗战。
1938年6月,宋庆龄接受中共中央建议,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呼吁世界人民援助中国抗战。
中华儿女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1936国防计划大纲,具体规划了1936年国防军事任务,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划分“抗战区”、“警备区”、“绥靖区”和“预备区”四种区域。此时国民政府已确定对日作战的总方针,即抵敌于内陆之外,依靠阵地阻击战迟滞敌人入侵。
1937年国防作战计划分甲乙案,分别拟定了保守的和积极的两种对日作战方案。
作战计划甲案以拒止日军在中国沿海登陆,阻止敌人越过天津——北平——张家口一线为主要任务。作战计划乙案中完全取消了反共作战的内容,规定“作战期间,负有绥靖地方之国军未列入战斗序列者,则编为预备军,待命集中。”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是日军展开战略进攻、中国军队进行战略防御的阶段。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为粉碎日本法西斯企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做出了巨大贡献。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第二十九军英勇抵抗,因寡不敌众,伤亡很大。7月29日阵亡将领。
1938年1月,决定成立新的军事委员会,蒋介石任委员长,何应钦、白崇禧为正副参谋长,陈诚任政治部部长,周恩来、黄琪翔任副部长,并重新划分战区。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英勇抵抗,在战略防御阶段组织了四大会战:忻口战役(1937年10月)、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台儿庄和徐州会战(1938年2月-4月)、武汉保卫战(1938年6月-10月)。
忻口战役(1937年10月)
郝梦龄是抗日战争中我军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武汉人民恭迎郝梦龄、刘家琪灵柩。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
台儿庄和徐州会战(1938年2月-4月)徐州会战中台儿庄守军与日军激战 武汉保卫战(1938年6月-10月)
“中国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压迫到最后限度,中国军队为了民族之生存,决心在武汉地区与日军决一死战。”
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前夕,蒋介石亲自坐镇武汉直接指挥,并通过中央广播电台发表这极其悲壮的讲话。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造成日军10多万人伤亡,中国军民付出40万人伤亡的代价,但粉碎了日军一战解决“中国事变”的企图,换来了战略相持阶段。
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10月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毛泽东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3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企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战略防御阶段到广州(1938.10.11)、武汉(1938.10.25)失守后就结束了。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
主观原因则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一是实行片面抗战的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
二是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随着相持阶段的到来,日本在继续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对其侵华方针作了重大调整。
国民党的抗战政策有所动摇,但仍在抗战,抗战初期的被动局面有所改善。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的战役有:
南昌会战(1939年3月-5月)随枣会战(1939年5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0月)
1939年冬季攻势(1939年11月-1940年3月)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940年11月)绥西作战(1939年12月-1940年4月)枣宜会战(1940年5月-6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在美、英之后,正式对日、德、意宣战。中国人民结束了长期单独抗击日本侵略的局面,开始了与美、英等同盟国家共同抗击日、德、意法西斯的新时期。1942年1月3日,作为太平洋战场4个战区之一的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蒋介石任战区最高统帅。
1942年2月,日军进攻缅甸,并于3月18日攻陷仰光。英国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英军作战,中国组织1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十倍于己的友军的战绩轰动全球。
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1937年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制定正式确定了“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主要内容是:
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
三、全国人民的总动员;
四、改革政治机构;
五、抗日的外交政策;
六、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
七、改良人民生活;
八、抗日的教育政策;
九、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
十、抗日的民族团结。2.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1938年5~6月,毛泽东在总结抗战10个月之经验时,撰写并发表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重要著作。
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1.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平型关大捷 敌后战场
晋察冀是八路军在华北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东北沦陷以后,八路军115师一部以五台山为中心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不到一个月,收复山西广灵、灵丘,以及察哈尔南部的蔚县等7座县城。后又向平汉线北端发展,开辟了以阜平为中心的冀西游击区,逐步形成了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根据地。
晋察冀军区一分区青年抗日先锋队一千余人,举行拥军支前誓师大会。晋西北是八路军依托吕梁山地区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晋东南根据地是刘伯承率129师开辟的。
129师又与115师联合派出支队,进入冀鲁边的乐陵、宁津地区,与当地抗日武装密切配合,开辟了冀鲁边根据地,逐渐形成了以太行山区为依托晋冀豫鲁根据地。
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 1939年11月7日,晋察冀八路军组织的黄土岭战役,击毙号称“名将之花”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
百团大战
从1939年到1945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抵抗日军的62%—75%和几乎所有的伪军。
1940年9月下旬,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攻克河北涞源的日军重要据点东团堡,歼灭日军170人。
“百团大战” 整个战役前后持续3个半月,华北八路军共出动115个团的兵力,与日军交战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拔掉日伪据点2993个,夺回40多座县城,使根据地面积得到很大的恢复。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25日,左权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2.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的游击战争处于辅助地位。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开辟的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形成了对侵华日军的战略夹击,在相持阶段后,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1945年,敌后解放区战场不断扩大对日军攻势作战的规模。
经过1945年的春季、夏季大规模攻势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共收复县城70座,歼灭日伪军40余万人,基本上扫清了敌后根据地内的日伪军据点,把日伪军压缩到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上。此时,侵华日军69%和伪军95%的兵力,仍为敌后解放区战场所抗击。
1945年春夏,根据地发展到19块,人口有9550万人,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发展到91万余人,民兵发展到220余万人,为最后战胜日本略者创造了坚实的条件。
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关系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在战争问题上,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分工,就目前和一般条件说来,国民党担任正面的正规战,共产党担任敌后的游击战,是必须的、恰当的,是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的。”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国民党政策转向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针,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内外政策发生了转变,在政治上加强了反共。
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军长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
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囚歌》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 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1937年到1945年八年的抗战,国民党制造了三次反共磨擦,中国共产党当时为了抗日的需要,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政治上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采取攻势,军事上采取守势,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共产党提出:
“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与顽固势力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2、经济建设
实行减租减息;厉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
减租减息是指二五减租(只交抗战租额的75%)年息一分。基本原则是农民必须交租交息,地主必须减租减息。精兵简政
中共中央于1941年12月采纳李鼎铭的提议,决定实行精兵简政。
要求裁并重叠机构,规定各抗日根据地的脱产人员不得超过人口总数的3%。增强了行政效率,减轻了人民负担。开展大生产运动
3、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吸引了大批进步知识分子,延安更是中国知识分子实现理想的热土。
发展国民教育。
创办学校和短期培训班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1、抗日民主运动的开展
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
2、抗战文化工作的开展
文化界各抗敌协会相继成立,成为文化界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重要标志。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
1938年9月至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这次会上,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
2、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
3、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20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场整风运动。
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 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讲演。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中华民族复兴基础的奠定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1945年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开庭到1948年11月宣判终结,共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其间共开庭818次,法庭纪录4.8万余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规模超过了纽伦堡审判,堪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也是二次大战结束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
(二)中华民族复兴基础的奠定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点。
——2005年8月27日,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驻京部队老战士座谈会的讲话
1、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1)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中国的抗日战争打乱了日德法西斯的战略部署。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斯大林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突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罗斯福
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丘吉尔
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没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
——抗战时期曾任苏联驻华最高军事顾问的崔可夫元帅
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对于二战胜利所发挥的作用,与法国“抵抗运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抗战对于二战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不容否认。
——法国军事学院专家肖布拉德
日本之所以未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
——苏联元帅扎哈罗夫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高昂代价,承担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3500万人以上,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
2、抗日战争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大国地位
1942年1月1日作为领头四国之一签署26国《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中、美、苏签署《开罗宣言》协商处置战后事宜。
1944年夏美国“敦巴顿”橡胶园会议:中、美、英、苏协商组建联合国。1945年6月25日中国作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签署《联合国宪章》。
3、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1)抗日战争不仅军事上打败了外敌的侵略,实现了民族解放,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发展追求的全面更新。
(2)中国民主进步力量得到了很大发展。
(3)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指明了发展方向。
(4)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点。
9月3日是中国抗战胜利法定纪念,多少华夏儿女的眼泪与欢笑终于汇成了这一刻。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3、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阅读书目: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25日)胡锦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5年9月3日)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4.解读2014考研政治新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篇四
一、单选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 B.严复在天津主办《国闻报》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周恩来在天津创办《觉悟》杂志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
A.保路运动的兴起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护法运动的兴起 D.五四运动的兴起 3、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 适 D.鲁 迅
4、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提倡民主和科学 B.宣传公平和正义 C.弘扬民族文化 D.主张文学革命
5、在新文化运动中诞生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狂人日记》 D.《狂人日记》
6、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知识分子是 A.陈独秀 B.陈望道 C.李大钊 D.毛泽东
7、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
A.北洋军阀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B.北洋军阀与日本签订“西原借款”合同
C.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 D.中国外交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受挫
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 A.护国战争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北伐战争 9、1919年6月3日后,五四运动的主力
A.从学生转为工人 B.从工人转为学生 C.从农民转为工人 D.从工人转为农民
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国民革命
11、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在 A.五四运动 B.京汉铁路罢工 C.五卅运动 D.省港大罢工
12、中国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在 A.辛亥革命以后 B.五四运动以后 C.北伐战争以后 D.南昌起义以后
二、多选题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北京大学 B.中山大学 C.《新青年》编辑部 D.《湘江评论》编辑部
2、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主要包括提倡
A.民主 B.科学 C.白话文、新文学 D.社会革命
3、在率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过程中,李大钊讴歌十月革命的代表作有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马克思主义》 C.《庶民的胜利》 D.《Bolshevism的胜利》
4、五四运动在1919年6月3日后发生的重要转变是
A.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西安 B.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 C.运动的主力从学生转为工人 D.运动的主力从工人转为农民
三、简答题
*
1、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局限。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影响。
4、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5、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四、论述题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单选题 1、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学说的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Bolshevism的胜利》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科学的社会主义》 2、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是 A.李大钊 B.陈望道 C.陈独秀 D.蔡和森 3、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成立的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是
A.新民学会 B.觉悟社 C.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D.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4、中国第一个成立的地方共产党组织是
A.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B.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C.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D.广州共产主义小组 5、1920年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建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会组织是 A.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 B.上海机器工会C.北京长辛店工人俱乐部 D.京汉铁路总工会
6、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标志
A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B《中国共产党宣言》的制定C 中共一大的召开 D《中国共产党章程》的颁布
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8、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A.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B.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D.土地革命的总路线 9、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的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是 A.职工运动委员会 B.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C.中华全国总工会 D.省港罢工委员会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起点是
A.香港海员大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省港大罢工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终点是
A.香港海员大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省港大罢工 12、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是在
A.广东省海丰县 B.浙江省萧山县C.湖南省湘潭县 D.福建省上杭县
二、多选题
1、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主要来自于
A.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B.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 C.五四运动中的工人骨干 D.一部分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2、在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中,来自于新文化运动精神领袖的代表是
A.毛泽东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董必武
3、在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中,来自于五四运动左翼骨干的代表是
A.毛泽东 B.杨匏安 C.蔡和森 D.周恩来
4、在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中,来自于辛亥革命时期活动家的代表是
A.董必武 B.吴玉章 C.林伯渠 D.毛泽东
5、五四运动后涌现出来的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有 A.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B.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C.互助社 D.觉悟社
6、五四运动后,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重要阵地的进步刊物包括 A.《新青年》B.《每周评论》 C.《少年中国》 D.《湘江评论》 7、1920年8月正式成立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主要成员有 A.陈独秀 B.陈潭秋 C.李汉俊 D.李 达 8、1920年10月成立的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成员有 A.陈独秀 B.李大钊 C.张申府 D.张国焘 9、1920年秋后在武汉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成员有 A.董必武 B.陈潭秋 C.包惠僧 D.王尽美 10、1920年秋后在长沙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成员有 A.毛泽东 B.何叔衡 C.董必武 D.谭平山 11、1920年秋后在济南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成员有 A.董必武 B.陈潭秋 C.王尽美 D.邓恩铭 12、1920年秋后在广州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成员有 A.董必武 B.谭平山 C.谭植棠 D.王尽美
13、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着重进行的工作包括
A.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B.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C.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 D.开展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14、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的主要论战包括 A.同康有为关于“改良与革命”的论战 B.同胡适围绕“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C.同张东荪等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D.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15、中国早期共产党组织成立后出版的工人通俗刊物包括
A.《劳动界》 B.《劳动音》 C.《劳动者》D.《劳动与妇女》
1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中爆发的罢工斗争包括 A.香港海员大罢工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省港大罢工
三、简答题
1、中国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4、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
四、论述题
*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集中讨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的会议是 A.西湖特别会议 B.中共三大C.中共四大 D.八七会议
2、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是 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社会主义D.共产主义 4、1924年11月起担任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的是 A.廖仲恺 B.邓演达C.周恩来 D.聂荣臻
5、中国共产党在1925年召开了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问题的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C.中共四大 D.中共五大
6、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形成的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起始于 A.五四运动 B.香港海员大罢工C.五卅运动 D.省港大罢工
7、在1925年至1926年间坚持了16个月之久的中国工人罢工斗争是 A.香港海员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 D.省港大罢工 8、1926年5月,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先遣进军湖南、揭开北伐战争序幕的是
A.聂荣臻 B.叶 挺 C.徐向前 D.陈 赓
9、北伐战争正式开始是在
A.1925年7月 B.1925年8月C.1926年5月 D.1926年7月
10、为配合北伐军作战,周恩来等于1927年3月21日领导和指挥了 A.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 B.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 C.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D.上海工人第四次武装起义 11、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事件 C.四一二政变 D.七一五政变 12、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的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事件 C.四一二政变 D.七一五政变
二、多选题
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际上确立的三大政策是 A.联俄 B.联共 C.打倒军阀 D.扶助农工
2、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作为革命联盟所包括的阶级有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在广州先后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的共产党人是 A.彭 湃 B.阮啸仙 C.毛泽东 D.周恩来 4、1925年1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四大提出的重大问题是 A.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的问题 B.工农联盟的问题 C.城市武装暴动的问题 D.土地革命的问题
5、在国民革命兴起过程中爆发的工人革命斗争有
A.香港海员罢工 B.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 C.五卅运动 D.省港大罢工
6、北伐战争的直接目标是得到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其中主要包括 A.皖系军阀段祺瑞 B.直系军阀吴佩孚C.直系军阀军阀孙传芳 D.奉系军阀张作霖
7、由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推动,中国人民在反帝斗争中于1927年收回了 A.广州法租界 B.上海法租界C.汉口英租界D.九江英租界 8、1926年,蒋介石制造了打击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力量的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事件 C.四一二政变 D.七一五政变
参考答案: 第一节
1C 2B 3A 4A 5A 6C 7C 8B 9A 10B 11A 12B 1AC 2ABCD 3ACD 4BC 第二节
1C 2B 3D 4B 5B 6C 7B 8B 9B 10A 11C 12B 1AD 2BC 3ABCD 4ABC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 10AB 11CD 12BC 13ACD 14BCD 15ABCD 16ABC 第三节
1B 2C 3B 4C 5C 6C 7D 8B 9D 10C 11C 12D 1ABD 2ABCD 3ABC 4AB 5BCD 6BCD 7CD 8AB
三、简答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3、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4、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四、论述题
5.解读2014考研政治新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0P209)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整地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2、邹容在下列哪本著作中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A.《猛回头》 B.《警世钟》 C.《游学译编》 D.《革命军》
3、(3P53)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是()A.二次革命的失败 B.护国运动的失败 C.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D.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4、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解放区建立的过渡性临时政权形式是()A.军事管制委员会 B.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C.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D.各级人民政府
5、(6P106)1941年3月,在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中诞生的民主党派是()A.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 B.中国民主建国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6、抗战初期,造成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溃败的根本原因是()A.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B.敌强我弱,国力对比悬殊 C.片面的抗战路线 D.战略战术的失误
7、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规定关税制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黄埔条约》
8、(2P25)太平天国在1853年冬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A.《天朝田亩制度》 B.《十款天条》 C.《原道醒世训》 D.《原道觉世训》
9、建国初期从根本上稳定物价、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重大措施是()A.打击投机倒把 B.统一全国财经工作 C.调整城市工商业 D.节减国家机构经费
10、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的三次“左”倾错误不包括()A.1927年11月至l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B.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C.1931年1月至l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D.1935年长征途中张国焘的南下
11、抗战能够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A.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 B.敌后战场军民的英勇抗战 C.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D.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全民族的抗战
12、(10P216)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 C.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体制 D.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经济体制
13、(6P96)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4、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内容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1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武汉
16、(7P133)于1945年建立革命政府的少数民族群众的“三区革命”发生在()A.河北省 B.河南省 C.陕西省 D.新疆省
17、(8P164)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对企业利润的分配实行()A.定股定息 B.“四马分肥” C.加工订货 D.统购包销
18、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的是()A.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B.湘赣根据地的创建 C.湘鄂西根据地的创建 D.陕甘宁根据地的创建
19、“赣宁之役”主要在()A.九江、南京一带进行 B.上海、南京一带进行 C.九江、上海一带进行 D.安庆、九江一带进行
20、(3P44)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是()A.兴中会的成立 B.广州起义 C.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D.三民主义的提出
21、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救亡图存 C.“适者生存”
D.“能变则全,不变则亡”
22、(4P5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B.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D.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23、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是在()A.1895年 B.1896年 C.1898年 D.1900年
24、(3P53)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了()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25、(8P149)中国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1951年5月23日)A.1948年10月 B.1949年10月 C.1950年lO月 D.1951年10月26、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A.河北西柏坡村 B.延安 C.北平D.瓦窑堡
27、促进人民公社体制解体的是()A.村民自治组织的普遍建立 B.乡(镇)基层政权的普遍建立
C.“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 D.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28、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日,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其地点在()A.北平B.洛阳 C.重庆 D.南京
29、中国历史上达到农民战争最高峰的是()A.大泽乡起义 B.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30、1911年,标志辛亥革命达到高潮的起义是()A.惠州起义 B.河口起义 C.广州起义 D.武昌起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6P96)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侵华事件有()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皖南事变 1941年
32、兴中会的革命纲领包括()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合众政府 D.平均地权 33、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并未买现,其原因有()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B.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清政府与列强相勾结 D.中国地域过于广阔
34、(9P176)从1957年到l97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的曲折包括()A.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B.“三反”“五反”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35、(9P180)中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l961年发生严重困难的原因是()A.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 B.自然灾害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走全部专家 D.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
36、反法西斯战争后,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的表现有()A.社会主义的苏联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B.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
C.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蓬勃兴起
D.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37、八七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A.是建设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三湾改编)B.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 C.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D.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38、以下对瓦窑堡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有()
A.提出了在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B.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C.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作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D.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39、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包括()A.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B.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C.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D.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40、(3P49)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主要是()A.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没有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 C.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D.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及其领导核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3)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2、简述中共二大规定的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中共二大通过的宣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当前阶段也就是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其主要内容是:消除内乱,打到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党的“二大”这样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破天荒的举动。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哪一个阶级或政党,能够正面提出这一政治主张,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刚刚一年,就解决了这个基本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它说明,只有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43、简述中共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4、(9P193)简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的外交成就。
1960年1月至1963年3月,中国先后同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妥善解决了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积极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争取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此,中国在联合国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支中坚力量。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经长期不懈的外交努力,终于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圉发表上海联合公报。同年9月,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
1972年出现了西方国家对华建交热潮,中国同英国、荷兰、希腊、联邦德国等国先后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仅1970年以后的新建交国家就有62个。
45、简述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点。
(1)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2)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3)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且在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深刻启示。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实践充分证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墓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二,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少,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就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自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坚持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观察形势,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应对挑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满怀信心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47、试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过程。
(1)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2)上述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这个意见为中共中央所接受。
(3)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拥护中共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6.解读2014考研政治新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篇六
2014年考研政治大纲中新增“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党的十八大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意义,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就深刻启示我们:不仅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把握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集中体现,而且要高度重视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我国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既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又是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义的思想,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都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特别是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更集中而具体地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
7.解读2014考研政治新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篇七
三、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1.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①标志:1924 年******一大召开。
②目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③作用:领导开展国民革命,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了北洋军阀统治。
④破裂:1927 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右派叛变革命。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支持******的蒋介石集团。因此,在此时期,统一战线只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三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战线,故称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3.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体内容详见后面关于抗日战争的“热点问题”)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又称反蒋爱国统一战线,参加者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以及各方面的反将爱国分子。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荣稳定和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武装斗争
(一)重要革命战争
1.北伐战争:1926 年7 至1927 年7 月,与******实行合作的战争。基本上****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抗日战争:1937 年7 月至1945 年8 月,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3.解放战争:1946 年6 月至1949 年9 月,****了******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抗美援朝:1950 年至1953 年,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维护了世界和平,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二)重大战事
1.五次反“围剿”:1930 年至1934 年,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红军长征:1934 年10 月至1936 年10 月,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粉碎了******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3.平型关大捷:1937 年9 月,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4.百团大战:1940 年,是抗日战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5.1946 年6 月—1947 年2 月,经过8 个月歼敌71 万,粉碎了******军的全面进攻。1947 年3 月—6月,经过4 个月的内线作战,打退了******军的重点进攻。
6.(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1947 年6 月,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7.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历时4 个月零19 天。
——党的建设
(一)思想建设
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1)1927 年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给思想混乱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2)1935 年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41、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倾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4)1945 年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5)1949 年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1)1951 年在党政机关开展三反运动。
(2)1957 年开展整风运动,把反官僚主义放在第一位。
(3)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4)1992 年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
(5)1997 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2002 年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作风建设
1.1942 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倾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2.1949 年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还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3.1951 年中央决定在党政机关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4.1957 年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通过整风使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三)理论建设
①中国共产党先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8.解读2014考研政治新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篇八
在考生们的殷切期盼中,《2014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考试大纲》终于露面。之前网上疯传的一些关于考研英语大纲将新增700新词,增加听力题型及阅读难度将提高等的传言全都被事实拍打回去。不管之前谣传再怎么将2014考研英语大纲“妖魔化”,摆在我们面前的2014考研英语大纲却是着实让考生们松了一口气。
大纲题型解析篇
总的来说,2014年的考研英语大纲还是很“善解人意”的。总体变化不大,并没有像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说删除了完形填空,增加了英译中的翻译。这些的保留说明出题组仍然对同学们基本功的考察还是十分看重的。现根据2014年考纲的内容,对2014年考研英语(一)各个具体题型的总体要求进行全面分析。
1.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主要测试考生结合上下文的综合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即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篇章结构、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这是对完形填空的定位。透过大纲可以看出对完形填空考核的重点:语法、固定搭配、近义词辨析和逻辑关系。考生可从历年真题中按照这几大重点去准备和复习有关考研完形填空方面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考虑到完形填空在历年考研中得分较低,考生解答完形填空题时,要多从上下文的角度来考虑,并运用逻辑推理,大到对文章整体,小到对句子之间和句子内部综合把握。此外,要多从惯用法和搭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平时考试就要对惯用法和搭配多多积累。
2.阅读理解
就阅读理解(Part A)而言,由于这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题型,也连着考了十几年,命题专家都有丰富的经验来应对它,因此每次考试最稳定的就是四选一的阅读理解题。就文章题材来说,近几年越来越重视对人文科学的考查,平时要多注重阅读一些英美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报刊书籍,例如The Economist(经济学家),Newsweek(新闻周刊),Time(时代周刊)以及The Times(泰晤士报)上面的文章。
关于阅读理解文章来源,根据2014大纲,文章来源依旧是英语国家原版报刊或书籍,绝大多数是评论性的文章(即除文学作品以外的其他类型的短文)。由于新闻记者惯“引用”的方法,考研的文章经常喜欢正反交替举例,先说作者认同的,然后又是作者要批评的、揭露的,再是用实例来论证作者的观点。这种语篇思维模式会给考生在阅读理解中造成很大的障碍。正因为难,考研命题专家就非常青睐这类语篇,来命题目。近两年,这种题目每次都有,而且得分率也很低,因此需要大家平时阅读时要多注重对于作者观点、立足点、态度语气的把握。
最后从语言难度来看,历年的阅读文章无论从词汇方面还是从句子方面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命题侧重考查了推理判断题以及细节事实题。2014年的阅读难度依旧,文章读起来
不会很容易;生词依然存在,但其比例仍然维持在3%左右。命题的风格、手段和解题思路也会和往年一致。
3.新题型
该题型要求考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上的联系,理解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对诸如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有较强的意识和熟练的把握,并具备运用语法知识分析理解长难句的能力。新题型有三种题型,不同的题型考查的重点不同,因此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技巧,需要考生全面把握,尤其是对于完形填句(段)题和排序题,是对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综合测试,因此在要求上远远高于小标题选择题和观点例证题,考生有必要对这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多练习,以提高自己在这个部分的应试能力。
4.翻译
纵观往年考研真题,我们发现命题者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或者非常明显的趋势和导向,就是对于比较难和复杂的句子结构和文章的考查是加大比重了。这个体现在我们各个部分的题型当中,尤其以英译汉部分最为明显。这个也反映出我们的命题者在考虑到各位同学在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后需要接触大量的专业英语材料,这些材料的特点就是语言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在考研当中考查考生对复杂语言结构和复杂长难句的理解能力就成为了最近几年考试非常明显的特点和趋势。
根据2014大纲,2014年的翻译不会有任何变化,依旧考查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按照英语语法结构拆分句子,准确、通顺翻译汉语的能力。翻译考点不变,主要考点还是包含对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翻译的考查。考生只需按照自己原有的复习计划进行就可以,不必为翻译作任何复习计划的调整。
5.写作
根据2014年大纲,2014年的大作文从命题形式上看,还是考核图表和漫画作文。从命题内容上来看,今年的漫画或图表作文一定还是有关于教育、职业道德、身体健康、家庭关系、环境保护、人口增长以及文化交流等话题。
考研大作文(20分)的要求是很好地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包含所有内容要点;使用丰富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语言自然流畅,语法错误极少;有效地采用了多种衔接手段,文字连贯,层次清晰。平时练习主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语言是第一要素;其次,结构层次要清晰。
在语言方面,应把语言错误降低到最低限度。语言错误大致在如下几个方面:1)主谓一致;2)时态;3)冠词的用法;4)名词的单复数;5)搭配问题;6)单词的拼写。检查核对的时候,一般不要作内容上进行修改。阅卷者根本不会意识到所加的一句话有多么重要,文章多一句话少一句话是不会改变阅卷者印象的。
根据考试大纲,小作文大纲没有变化,但是同学们应注意,除了要准备我们一直重点强调的书信类应用文外,类似通知这种告示类的应用文及摘要也是我们备考的重点之一,全面备考,从容应对。
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锻炼。重点要注意语域和格式两个问题。在复习阶段,应用文的写作,首先要熟悉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写作格式,注意事项,写作特点等。其次要背诵大量的优秀范文。更重要的是,是要多动手写作,要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
应对策略篇
大纲出台后,这是个很关键的时刻,我们需研读考研大纲;同时也是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新大纲做出适当的复习策略。就考研英语(一)考试大纲而言,比对2014与2013年的考纲,可以发现,没有实质性的差别。那考生们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做好自己的复习规划,努力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就考生们常会遇到的疑惑老师提出几点建议。
1.如何做好英语复习?
(1)据新考纲确定所应掌握的知识范畴;
(2)制定出合理的复习计划;
(3)最新考研动态和资讯的获得;
(4)做好情绪、身体调控,全身心投入到考研复习。
2.怎样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划?
(1)每天花至少1小时浏览已背过的考研词汇,强化已记忆单词、查漏补缺记忆模糊词汇。
(2)每天坚持做四篇阅读理解,第一遍在做题时,注意做题的时间和速度;而重点在第二遍的反馈和消化上,在第二遍中要消化理解阅读中的盲点词汇、难点句式,要彻底搞清每题的正确答案成立的原因。
(3)研习完形填空、翻译、新题型等复习指南方面的书籍;每周做至少三篇完型填空试题,做完型对强化提高自己的英语基础帮助极大;
(4)配合辅导班老师授课内容,每周看两篇短文写作范文,可以把写作范文当作精读材料去消化,学习其遣词造句、谋篇思路。
3.每天在英语学科上花多久的复习时间是科学的?
如果是在暑期之前就已启动了考研复习计划的同学,在暑期每天投入3.5小时足以,这
3.5个小时的具体安排可参照我们刚才谈到的具体复习计划里的相关内容;而对于在暑期才开始启动考研复习计划的同学而言,每天应至少花5个小时复习,至少两个小时用来专门消化记忆考研词汇。
4.记单词时,总是感觉前记后望,该怎么办?
前记后望是正常现象,指望一篇记住考研词汇是不大可能的,所以要循环记忆,而且要利用自己的零散时间在查漏补缺,重复是解决遗忘的最好办法。同时可通过阅读,通过在语境中来强化巩固词汇记忆。
5.单词都掌握住了,但做阅读时仍读不懂文章,该怎么办?
通常而言,单词都认识却还读不懂文章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英语基础较差,没有基本的断句能力,不能准确把握句子乃至篇章的意群;
(2)不良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易走神、眼睛在读文章而思维没有同步运转起来;
(3)背景知识较匮乏,由于对阅读理解的题材感到陌生致使对文章的话题感到艰涩难懂。
基于上述原因,建议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1)进行专门的语法复习,提高自己分析句子理解句子的能力,从句子在到篇章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和提高;
(2)在平时的阅读中多习得一些科学的阅读方法并将其有意识地用运到自己的阅读训练中;
(3)除了做专门的考研阅读理解试题以外,要有比较广的知识面。考试中阅读文章的题材丰富多样,有涉及经济文化的,有关于社会科普的,还有涉及史地政治的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平时通过大量阅读各种中、英文的报纸杂志以及书籍来了解各方面、各领域的知识。
6.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如何做阅读题才能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
【解读2014考研政治新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推荐阅读:
2024年考研大纲变动解读10-28
解读法硕考研真题08-22
四个关键词解读考研07-09
2024中国海洋大学数学院考研大纲08-06
专家解读《人才发展规划纲要》09-11
创业基础大纲解读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