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2024-07-21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精选10篇)

1.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篇一

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分析

‚想起学生就觉得头疼!‛这句在坐班室不经意的一句话,立马就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共鸣。青年教师诉说工作压力大,老教师也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教师看成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学生成绩不好,要找老师;学生品德出了问题,是老师没教育好;学生磕着碰着,也是老师的责任。这些当然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问题都推向老师。‛老师们开玩笑地交流着,‚其实教师也是弱势群体‛。每天面临班上几十个性格不同、状况各异的学生,繁重的工作让她感觉自己身心俱惫。再加上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而杂,‚学校教育有时拼不过社会的影响‛,教学成就感的缺失,也让她的职业热情慢慢消退。

以下就教师倦怠成因及对策做简要分析。

原因之一:由于来自社会、学生家庭、学校以及德育工作的特殊性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分管的学校德育工作成效不显著。小学德育的落脚点应该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年来我们长期坚持养成教育的目标不动摇,也制订了一系列的训练、教育、考核方案、制度,但是,由于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周期长,内容多,制约的因素也多,总是难于达到理想的效果,时常面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行为,如地上乱扔的纸片,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作业马虎,就有一种失败感,从而感觉德育太难,产生一种倦怠感。

原因之二:由于专业能力的缺陷,以至于工作上力不从心,成效不显著,时常产生挫败感。眼看同事的一篇篇专业文章发表在各级刊物,各种论坛活动上滔滔不绝的发言中展现的教育智慧,各种展示课上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堂组织语言,师生互动的默契配合,以及那领回的一张张奖证,令我好生羡慕。自己虽也有文章见诸杂志,但数量太少,档次太低;虽也参加过论坛活动,但主动参与太少,语言太贫乏;虽也上过公开课,但按部就班的多,课堂生成问题处理的能力太差,再说级别也太低。眼馋别人的成果,自己经过一番努力,仍无法获得,不免产生了“干脆不干了”的想法。

原因之三:社会上一些不公平和不良现象的信息进入大脑,影响了人的心情,也使工作上产生一种应付了事的态度和想法。当看到一个个学生进出网吧时,当收到上级要求学校推荐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的文件时,总在想,为什么网吧门上挂的“未成年人严禁入内”的牌子就形同虚设?文化监督部门就可以不履职呢?这时,就难免产生一种职能部门都不管我们也不管的情绪。学校门前及周围每天都有临时摊点无证经营,存在极大食品安全隐患,当一次次电话举报到相关职能部门仍无人问津时,也就只能为学生的健康和安全空担心。当然,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的原因还有很多,如来自家庭的,个人身体的,学校管理的,教育自身的。其实,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是渴望有人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倾听他们的问题和挫折,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得到精神的支持。

预防与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一、主动休息,自我调节

身体状况良好,工作才能高效;身体一旦疲劳,工作必然低效,长此以往,不加调节,容易导致职业倦怠。所以,要防止职业倦怠,首先要防止身体疲劳,而要防止身体疲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主动休息,即在尚未感觉到疲劳时就及时放松休息。及时休息有利于身体各项机能迅速恢复,是保持工作高效的有效做法。很多教师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总是等到感觉疲劳才被迫休息,而此时,身体的疲劳已积聚到很深的程度,即使休息,也为时已晚,往往已造成身体透支,难以恢复,得不偿失。

二、享受工作,自我充实

美国心理学家休因把职业生涯比作一艘航船,船要能经受风浪就必须配有坚固的锚。据此,他提出 了‚职业锚‛的概念,在职业生涯中,要克服职业倦怠,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就必须找到自己的‚职业锚‛。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职业锚?必须回答三个问题:

1、我在职业上最擅长什么,最不擅长什么?(职业的才能)

2、工作中什么令我最有充实感(职业的动机)

3、我对什么感到最有价值(职业的价值观)据此选择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工作,体现自我价值。可见,休因认为,要克服职业倦怠,必须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最适合的工作,而不能根据世俗标准选择最‚体面‛的工作。身为教师,我们的职业虽已确定,但我们仍能在学校工作这个小范围内进行调整,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可结合自身状况选择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教学管理、班级管理、教学研究,体现自己的特长和人生价值。但无论选择从事何种工作,我们还必须把握休因理论的精髓:我们所爱的必须是工作本身,而不应是工作业绩带给我们的荣誉和地位。也就是说,不能把工作当手段,而必须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把工作当手段,就会沦为工作的奴隶,情绪为工作所左右,目的一旦落空,就会产生焦虑感,长期焦虑,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相反,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才能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之中寻找到乐趣,感受到幸福,达到享受工作的境界。

三、巧定目标,自我激励

在工作中,要克服倦怠,永保激情,还要善于自我激励,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制定新的目标,通过目标敦促自己不断学习、充实提高。如何制定目标呢?我们不妨借鉴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的做法,他经常参加马拉松长跑比赛,多次获得冠军,当记者问他取胜的秘诀时,他的回答出乎意料:‚我是用智慧取胜的。‛他进一步解释说:马拉松比赛全程达42公里,很难坚持,于是,他把42公里分为各个小段,每一小段都选取一座建筑物作为目标。长跑时,他就力争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每一个目标,这样坚持下来,也就跑完了全程,而且获得了冠军。作为教师,我们也应确立自己职业生涯的最终目标,并把这一总目标分解为不同时期的分目标,力争实现每一个分目标,在奋斗中挑战自我,在追求中逐渐提高,在忙碌中得到充实、在执著中永保激情!

克服职业倦怠的任务伴随着从教生涯的始终,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而成功地克服了职业倦怠,孜孜不倦地从事教育工作,我们从中收获的是心灵的充实、人生的幸福、精神的享受,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2.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篇二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小学的英语课很多都是靠其他非专业教师来教,本来很大一部分非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就及其有限,所以教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从而导致学生越来越害怕上英语课,大多数同学成绩也不是很理想,而这些学生上了初中之后,英语学习自然也就跟不上,教师给学生复习的太详细,学了的学生觉得太简单,增加了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和难度,而且农村学校一般班额较大,教师想要大幅度提高成绩比较难,很多教师体会不到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教师的积极性将会受到很多影响。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学生也多了起来,很多都是由爷爷、奶奶监管,有些甚至由亲戚监管,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很多学生变得很内向也很自私,上进心不强,很多问题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多学生学习没有动力,也害怕学习。教师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很头疼,也会慢慢失去耐心,性格也变得急躁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既不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二、家长方面的原因

在农村,许多家长都不会英语,孩子有了问题家长也不能及时的给予解答,很多时候给孩子灌输的是学了英语又不出国,对英语的重要性缺少足够的认识,从而增加了英语教师全面提高成绩的难度。

在农村,即使一部分不外出务工的家长,也很少主动去学校,也很少和任课教师联系,学校召开家长会,很多学生家长根本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更不用说任课教师是谁了。很多家长也常谈论的是谁家的孩子上了大学出来也没有工作,只要自家孩子在学校不惹事,长大了打工也照样能混口饭,家长的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久而久之,一部分孩子也就不再听老师的话,时不时还跟老师唱反调,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将逐渐减退。

三、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由于农村学生的英语本来就是他们的弱项,再加上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英语有抵触情绪,很难有效的提高成绩。但在中考指挥棒的作用下,评价教师的标准仍然是及格率、优生率,学校往往为了让英语不影响全科合格率而让英语教师“动起来”、“忙起来”,除了正常上课,学校一般还会安排早早读(上操前)、早自习、晚读、晚自习等,延长英语教师工作时间。

随着课改的推进,农村各中学也在轰轰烈烈的进行新课改,改的目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而提高教学成绩,但多数英语教师满堂灌已成为习惯,新方法由于不切合实际,往往流于形式,课堂虽然活了,但效果更差了,教师课后还得偷偷“补课”,英语教师更不会教书了,教师压力倍增。

四、教师自身的原因

作为一名教师来说,自己所从事的的工作既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是非常枯燥和辛苦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要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耐心细致地做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等,有时候为了学生能够快乐开心,都忘记自己的孩子还独自在家等待着亲人的陪伴呢,这样的事情一直在不断地重复中,耗费了教师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因为我们是教师,所以压抑着自己,将爱心和耐心带给孩子们。同时,教师工作还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重复劳动,而是不断创新、探索的工作。教师们为了上好一节课,往往要查找资料、找信息、精心设计,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但最后获得的成绩还是不满意,久而久之,作为教师的职业怠倦心里将浮出水面。

有研究表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和他人交流的人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相反,那些性格开朗、自信的教师则很少出现职业倦怠。现在的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一部分教师能够很好地适应课改的要求,而另一部分教师则很难适应,结果便会使他们产生负面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暴躁等,继而形成典型的职业倦怠现象。

总之,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各方面的,让我们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教师这个职业,关注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从各个方面努力,消除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英语教师所承受的压力与越来越大,面对这一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和改善,将会直接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以及教师队伍的稳定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将会带来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将成为影响农村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大问题。

3.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篇三

【关键词】农村初中 英语教师 职业倦怠

有人说,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美好的职业,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还有人说,作为一名教师,艰辛是最沉重的负担,却是最充实的象征。作为教师的您,是如何看待这一职业带来的幸福呢?这是2014国培第二阶段项目活动的活动简介,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运用教师职业倦怠检测量表,自测职业幸教福的情况,通过调查表明,近30%的教师感觉很累,40%的老师对自己的职业没有热情。可见,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一个影响社会发展的大问题,而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更是不容忽视,主要原因有: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小学的英语课很多都是靠其他非专业教师来教,本来很大一部分非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就及其有限,所以教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从而导致学生越来越害怕上英语课,大多数同学成绩也不是很理想,而这些学生上了初中之后,英语学习自然也就跟不上,教师给学生复习的太详细,学了的学生觉得太简单,增加了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和难度,而且农村学校一般班额较大,教师想要大幅度提高成绩比较难,很多教师体会不到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教师的积极性将会受到很多影响。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学生也多了起来,很多都是由爷爷、奶奶监管,有些甚至由亲戚监管,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很多学生变得很内向也很自私,上进心不强,很多问题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多学生学习没有动力,也害怕学习。教师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很头疼,也会慢慢失去耐心,性格也变得急躁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既不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二、家长方面的原因

在农村,许多家长都不会英语,孩子有了问题家长也不能及时的给予解答,很多时候给孩子灌输的是学了英语又不出国,对英语的重要性缺少足够的认识,从而增加了英语教师全面提高成绩的难度。

在农村,即使一部分不外出务工的家长,也很少主动去学校,也很少和任课教师联系,学校召开家长会,很多学生家长根本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更不用说任课教师是谁了。很多家长也常谈论的是谁家的孩子上了大学出来也没有工作,只要自家孩子在学校不惹事,长大了打工也照样能混口饭,家长的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久而久之,一部分孩子也就不再听老师的话,时不时还跟老师唱反调,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将逐渐减退。

三、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由于农村学生的英语本来就是他们的弱项,再加上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英语有抵触情绪,很难有效的提高成绩。但在中考指挥棒的作用下,评价教师的标准仍然是及格率、优生率,学校往往为了让英语不影响全科合格率而让英语教师“动起来”、“忙起来”,除了正常上课,学校一般还会安排早早读(上操前)、早自习、晚读、晚自习等,延长英语教师工作时间。

随着课改的推进,农村各中学也在轰轰烈烈的进行新课改,改的目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而提高教学成绩,但多数英语教师满堂灌已成为习惯,新方法由于不切合实际,往往流于形式,课堂虽然活了,但效果更差了,教师课后还得偷偷“补课”,英语教师更不会教书了,教师压力倍增。

四、教师自身的原因

作为一名教师来说,自己所从事的的工作既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是非常枯燥和辛苦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要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耐心细致地做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等,有时候为了学生能够快乐开心,都忘记自己的孩子还独自在家等待着亲人的陪伴呢,这样的事情一直在不断地重复中,耗费了教师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因为我们是教师,所以压抑着自己,将爱心和耐心带给孩子们。同时,教师工作还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重复劳动,而是不断创新、探索的工作。教师们为了上好一节课,往往要查找资料、找信息、精心设计,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但最后获得的成绩还是不满意,久而久之,作为教师的职业怠倦心里将浮出水面。

有研究表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和他人交流的人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相反,那些性格开朗、自信的教师则很少出现职业倦怠。现在的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一部分教师能够很好地适应课改的要求,而另一部分教师则很难适应,结果便会使他们产生负面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暴躁等,继而形成典型的职业倦怠现象。

总之,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各方面的,让我们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教师这个职业,关注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从各个方面努力,消除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徐富民,朱从书,黄文锋.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自尊和控制点的关系研究[J].心理学探析,2005(1).

4.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篇四

易 娟

[摘要]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小学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小学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对工作任务的退缩、畏难、情感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学校、教师个人等方面。针对这些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我认为预防或缓解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有如下对策:寻求社会支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提高小学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减少小学教师工作量;对自己和职业倦怠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依靠个人努力,主动掌握一些释放压力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教师 职业倦怠

引言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群体的素质及其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未来。然而今天,身处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面临着更多的冲击和挑战。尤其是小学教师,他们不再是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难以在学生的发展中发挥领航作用。再加上来自学生升学、职称评定、处理学生问题行为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小学教师普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和生存挑战。而巨大工作压力的一个最直接后果就是可能导致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当与日俱增的疲乏取代了原本旺盛的精力,当冷漠和疏离取代了原本亲切的面容,当自我怀疑取代了原本的自信,当效率低下取代了原本的聚精会神,三尺讲台一时之间变得难以掌握,在倦怠、脾气暴躁、无法放松、还有身体上的不适的纠缠下,工作日益成为一种心理负担,继而在职业倦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基于此,关注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寻求调适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途径,是许多教育家长期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需要引起学校、社会、教育行政机构所重视的问题。为此,本研究旨在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更有效地做好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

1.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小学教师在长期工作中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导致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我国当前小学教师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可以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来讨论其成因。1.1社会因素

1.1.1社会对小学教师的期望值过高

社会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和态度让他们感到有压力。小学阶段是儿童行为习惯与能力培养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小学教师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因此,社会对小学教师的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要求他们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能力。而这些教师在现实中面对的是思想日趋复杂的学生,社会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又进一步强化了家长对教师的期盼4,增加了他们的压力。

1.1.2劳动价值与劳动回报的背离

自古以来,小学教师就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这就取决于培养他们的教育工作者。小学教师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价值和进步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及其职业劳动应当具有较高的劳动报酬与经济待遇。但现实却与之相反,小学教师的劳动回报仍然较低,跟同一水平的其它职业有显著差别。这就形成了小学教师的高劳动价值和极低的报酬之间的巨大反差。在心理和思想上直接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形成了小学教师的心理障碍,为小学教师形成职业倦怠埋下了祸根。1.1.3 社会竞争的加剧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师的社会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这是导致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增大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教师工作不再是“铁饭碗”,也面临着竞争上岗的压力。在一些地方,小学教师每年都有各种进修、考试。因此,许多小学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来更新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这些生存压力都很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尤其近年来,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不断向教师灌输新的教育价值观的同时却 4 王承清.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8)很少关注教师的适应和接受能力。如果不能有效的缓解这种高期望、高压力的状况,教师的倦怠就很容易产生5。1.2 学校因素

1.2.1工作负担重,工作强度大

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他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我们都知道在人一生发展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儿童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社会和家长都对小学教师有着较高的期待,这就无形中加大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尽管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在教育资源有限的今天,升学考试仍是中小学最直接追求的办学指标。小学生的琐事较多、作业零碎,也使得小学教师更容易比其它教育行业的人发生职业倦怠。1.2.2人际关系不协调

同事关系不协调在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过程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效率,而且直接影响他们工作的情绪状态。很多小学教师感到在教学工作中和生活等多方面存在彼此对立的情绪。教学团队中竞争远远多于协作,从而形成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他们感到紧张、压抑、烦躁和郁闷。这种体验迁移到工作中,就会导致小学教师压力增大,容易诱发倦怠。1.2.3 教师是从事精神生产,个人劳动的,而成果却是集体的

教师属于比较封闭的群体,教师是脑力劳动者,是从事智力的开发,知识的传播的。在这种“物化”智力的精神生产过程中,就要求每个教师要有自己的工作方法和风格。加之精神生产周期较长,“产品”的质量只能用大尺度来衡量。而且一般认为教师的教育成果是集体的,培养一个人才绝非是某一个教师的功劳,而是许多教师辛勤劳动的结晶。而且,教师劳动成果具有延迟性,不能马上看到成效。这就会使许多教师感到心理落差,无法产生较大的个人满足感,也不易获得社会的认可。1.3个人因素

1.3.1自我调节能力弱

5毕生源.我国教师职业倦怠原因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3)由于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许多教师由于过分投入工作而极少参与组织活动,这样也就减少了获得社会支持的机会。个体因缺少社会支持而导致疏离,疏离又使个体陷入更深的社会孤立中,如此相互循环,最终发展成职业倦怠。1.3.2自我抱负水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一个人的心理上是否体验到成功感,与他的抱负水平有密切关系。如果自我抱负水平过高,不符合现实,则失败的机会越多,更难体验到成功感。抱负水平的适合与否与自己的现实条件密切相关。符合现实,抱负水平实现的可能性则越大,抱负水平便适合;不符合现实,抱负水平实现的可能性则越小,抱负水平便不合适。教师都希望在工作中获得成功,通过育人来实现人生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反馈。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成功具有不可确定性,职业成就感不像其他职业那么明显,会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疏离感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总之,由抱负水平与现实的不符合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挫败感的产生,同挫败感带来的行为心理变化可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1。

1.3.3.此外,一些个人背景因素也与倦怠的水平相关

2.缓解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导致其产生倦怠的因素各种各样。因此,其缓解措施不能仅靠某一方的努力,而是需要社会、学校、个体等各个方面一起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或缓解他们的职业倦怠。2.1寻求社会支持

2.1.1 加强社会支持力度,形成合理的社会期望

社会支持是小学教师应对压力的重要外部资源。它可以让个体减轻焦虑感,从而能以更好的心态应对压力。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存在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越多,表现出的职业倦怠越少,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具有缓冲作用10。同时,对小学教师的期望值也要合理,要认识到他们也是普通人,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大众都应对小学教师抱有合理的期望值,避免加大他们的压力。2.1.2 提高小学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110黄长仙,单树荣.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邵来成,高峰勤.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4)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不高是使小学教师易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因此,首要的是要提高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使他们真正地能享有与公务员同等的待遇。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提高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使他们得到社会的重视,这样才能让小学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增强工作的吸引力,以防止职业倦怠的产生。

2.1.3在教育改革中要考虑小学教师的需求和感受

我国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素质教育,实施了多次或大或小的课程改革。人们关注的焦点都在学生,而很少有人关心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小学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新课程的理念。因此,在进行新课改时,应该加强对小学教师的需求和感受的关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新课程改革的主人,切实保护他们的利益。2.2优化学校管理

2.2.1推行民主,实行人性化管理

一支民主化的教师队伍能让教师感到关怀和和谐,并产生主人翁的意识,使其工作更富有激情与活力。因此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加以改进,以使教师处于良好管理的环境中。实行人性化管理,首先要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度,并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让教师体会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2.2.2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

良好的组织氛围是缓解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措施。首先,学校领导要让教职工体会到领导对他们工作和生活的支持和关心,从而有效地缓解职业倦怠;其次,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同事之间需要营造一种和谐、轻松、互助的氛围,当教师在遇到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时,大家一起探讨对策,则能大大降低产生倦怠的机率11。2.2.3减少小学教师的工作量

当前小学大多数班级规模过大、人数过多,这大大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班额过大,使得小学教师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超负荷劳动。管理学生的困难正在耗尽小学教师的精力。另外,除学生人数过多以外,独生子女问题也日益严重。不 11周春艳.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5(5)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的期望值过高等都给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人口变化规律,控制班级规模、缩小班额,以减轻小学教师的工作量。2.3小学教师的个人努力 2.3.1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正确的认识自我和了解自我是检测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学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以稳定而平和的心态来投入工作和生活;要敢于正视现实困难和问题,反思压力源;掌握积极的应对策略,控制和降低不良情绪的困扰。同时,有了积极的自我认识,教师才能正视压力情境的客观存在,才能对改革、变化和新的机会持欢迎的态度,积极、愉快、主动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走出倦怠。

2.3.2小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缓解压力的方法

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压力长期未能得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因此,小学教师应主动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方法,如进行适度的身体锻炼,它将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充足的精力应对教学工作中可能产生的种种问题14;另外,可广交朋友,扩大交际面,当遇上烦心事时,可向朋友倾诉并寻求帮助,及时释放压力,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小学教师还应投入社会,丰富生活,培养广泛兴趣,学会放松自己。2.3.3读书学习,提升自我价值

多读书和不断进修学习。读书的过程实际就是自我培训、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能力得到提升、精神得到充实。为此,建议教师经常读一些心理励志方面的书,以从中获取力量;此外,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还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通过不断进修学习来提升自我价值,开拓视野,使自己能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以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15。

3.结语

总之,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工作都是有害的。如何克服自身 1415毕恩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J].理论纵横,2006(12)

黄桂芳.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教育,2005(9)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小学教师是一种挑战。作为21世纪合格的人民教师,我们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从表面看,小学教师压力往往表现为个人所承受的负荷,但实质上,它反映的是小学教师个体的生活追求和理想,体现了教师个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的幸福并不仅仅在于他从事了什么样的工作,更在于他是否从这份工作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一份来自灵魂深处的快乐。

5.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篇五

镇平县玉都中学 裴雪杰

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缺乏成就感,缺乏信心,没有热情,惰性大增,停止不前,不思创新,得过且过,没有把教师职业作为伟大壮丽的事业,而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终日碌碌无为,平平庸庸,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平不见增长,事业毫无建树.

这种现象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格格不入的。细分析,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信念观念不一,教师自身素质存在着的差异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一些教师,对教师职业缺乏应有的信念,不认可自己的职业,世界观、人生观低下,在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下,逐渐随波逐流,不把教师职业当成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不再安贫乐道,继续自己的精神苦旅,不再把“传道,授业,解惑"当成人生乐事,一天天跟着铃声走,一目日靠着习惯过,在生活负担.工作压力下,渐渐麻木不仁,停止不前。

二、工作环境单一,是教师职业倦怠,缺乏积极性的客观原因。有的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办学条件薄弱,编制固定并且逐步减少,学校教师只出不进,流动机制不畅,在编教师没有大的失误不会退出。不在编的师范毕业年轻教师又进不来,一些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呆在同一所学校,教同一年级,面对相同的环境,相差不大的教材,只起到了留声机的作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大致相 同的内容,使用着相差无几的教学方法,提不起兴趣,激发不出热情,逐渐从年轻教师变成中年教师进而老年教师,一部分年轻教师刚开始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但当外界环境稍不如意就悲观失望,惰性大增,不愿去尝试、不想去创新发展。

三、教师评价体系和聘任制度挫伤了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现在虽然素质教育的号角已吹响了很长时间,但教师面对的不是与素质教育一致的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仍是管理量化的考评体系,教师的管理被量化成等级,教学行为被变为分数,教学绩效被当成左右晋级待遇的杠杆。这样一些死教书,教死书,搞题海战术,拼时间的平庸教师反而高分在上,那些从事教学科研实践的教师,却在方法创新、改革尝试阶段就败下阵来,失去继续创新、教研的热情,这种不以教师能力水平、教研水平为标准,而以学生成绩好坏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使得教师个个都在学生成绩上苦钻研而不在学生能力成长上下功夫。进而影响到了教师间的团结合作,教师各自为战,缺少团队精神,教学资源不能共享,集体荣誉感欠缺.与此评价体系相连的一年一度的聘任制度使教师压力大增。学校聘班主任,班主任聘教师,处于一线的教师落聘的几率也大,于是渐渐形成一个个固定的小利益集团,教师们不仅花时间思教学,而且费精力搞关系.人人自危,职业恐惧倦怠。

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疲于应付各种事务,缺乏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条件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又一诱因。各级教学教研机构不断地督导检查,检查教案,作业等常规任务.这 些份内的事教师们每天都在做,并且做的很好,但在检杳中总能检查出一些瑕疵.教师们听到“不该这样”较多,“应该怎样”较少,无所适从,糊糊涂涂,再加上经费紧张,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不能准确掌握专业知识进展,不能及时了解前沿科技动态,缺少交叉学科知识,同先进教学理念,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几乎是零接触,即使有机会学习,也往往在理论学习时信心十足,面对学生活生生的现实时又束手无策,使得理论与实践脱钩而流于形式.教学绩效不佳.一部分教师逐渐困惑、迷惘。

五、近年来媒体的反面教材宣传,更增加了教师的职业恐惧感和倦怠症。教师队伍中有个别教师在遇到问题时,处理学生方法单

一、态度粗暴、行为过激造成了一些冲突和问题,当然应该处理与纠正。但是媒体报道事件的结果大多都是学校、教师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教师在引以为戒的同时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再遇到学生的问题时,心里总有阴影,缩手缩脚,不图解决问题,只求平安无事。

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是刻不容缓的一项艰巨工程。具体如下:

1、教师自身要解放思想,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树立教师职业

自豪,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识大体,顾大局,时时处处做到豁达大度,沉

着、耐心和冷静,努力用人格造就人格,用心灵塑造心灵,无限

忠诚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来。

2、上级主管部门要努力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减少教师的人 为压力,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们放下包袱,轻松上阵,心无旁贷地教书育人,也要及时了解教师的心态和动态,对教师

多些人文关怀,促进教师健康成长,大力培训,大胆使用教师,并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为优秀教师的涌现搭建好成长的平

台、创建好施展才能的舞台。

(作者 河南镇平县玉都中学 裴雪杰

6.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篇六

一、引言

职业倦怠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明显影响到中小学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果。因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育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和消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当前教师管理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国内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其中情绪衰竭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常感到工作没意义,没价值,工作目标渺茫,对教育教学工作失去应有的兴趣,日感焦虑与烦恼,有无助感,缺乏工作自信,缺乏进取心,工作中易躲避困难,敷衍工作,被动应付。这些表现已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生的未来,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刻不容缓。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压力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访谈调查中发现,来自社会、学校组织、职业特征和教师自身等方面的多重压力,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环境方面的压力。1.社会期望值过高。教师不仅要传承知识文化和培养各类合格人才,而且还要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因而,教师承受着巨大的社会期望。同时,在今天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校长、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益升级。在多方的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日剧增。2.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在社会对教师报以高期望的同时,却出现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低等一系列的反差。从客观上说,教师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决定了教师应当拥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虽说近年来教师工资有过几次大的调整,但从总体上来看,与劳动性质和强度相当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依然偏低。

(二)学校组织方面的压力。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各方面的环境对教师职业倦怠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工作环境可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之,不良的学校氛围则容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研究发现,当教师感受到学校有一套对教师教学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工作中能感受到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自主权,并且觉得自己能够参与学校的决策时,教师的职业倦怠就会降低。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是否有来自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同事的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以及学生的支持,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

三、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教师中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是客观事实,但具体到个人或不同的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又有较大的差异。既然产生职业倦怠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组织、职业与个人等方面,那么,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寻找对策,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倦怠。

1.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事本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待遇低,导致心理失衡,失落感也由此而生,倦怠于是不可避免。要让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社会必须将“尊师重教”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经济地位。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教师在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7.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 篇七

当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 现代人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当职业压力超出个人所能承受的阀限时, 职业倦怠就出现了。作为服务性、教育性行业, 教师是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 因此教师群体逐渐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近日, 《教师博览》发布2016年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参与调查的教师范围涵盖幼儿园至大学的各个阶段, 调查时间从2016年4月11日开始至2016年6月4日结束。收回在校教师有效答卷417196份, 其中, 本科教师22435份, 高职高专教师13077份, 中专教师12888份, 高中教师66147份, 初中教师144023份, 幼儿园和小学教师158165份。

该调查从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与生理健康四个方面, 对教师生存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教师在工作中处于高压状态, 对收入状况颇为不满, 教师职业认同度普遍较低。九成以上教师表示对实际工资收入不满意, 61%的被调查教师每月实际工资收入在1001~3000元之间。造成被调查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 包括学校和个人两方面因素, 学校方面的压力主要集中在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与体系等方面;个人的压力包括财务状况、工作预期、家庭责任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 个人财务状况是造成教师压力大的首要来源, 61%的被调查教师表示“个人财务状况”在过去两年中为其带来压力。

教师工作倦怠状况的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调查资料表明, 随着教师压力日益增大, 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也日趋严重。调查从个体压力、自我评价两个维度来评估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其中八成以上的教师认为工作繁重, 近三成教师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被调查部分教师生理健康状况欠佳, 其中5%的教师反映目前身体健康状况非常差。

教师工作满意度也处于较低水平。61%的被调查教师每月包括奖金、津贴、补贴等在内的实际工资收入集中在1001~3000元之间, 九成以上教师表示对实际工资收入不满意, 究其原因, 主要是家庭负担重, 工资不能完全满足所需, 反映了教师的付出与实际工作不相匹配的问题。调查显示, 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 事关教师群体积极性发挥、专业性素养提高, 乃至师资队伍稳定等关键性问题。近七成教师认为社会不尊重教师职业、教师社会地位低下, 甚至抱有如果重新选择不会再当教师的悲观心态, 教师的社会地位处于尊卑相悖、重心失落的背反境地。调查问卷最后有近四成的教师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 绝对不会再从事教师职业, 近五成教师表示不会让子女从事教师职业。[1]

实际上在教师中存在职业倦怠并不是新鲜问题, 早在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发起的“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39.20%的被调查者面临压力增大、工作倦怠、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生存状况不佳等问题;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 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 两者相加占到被调查教师总数的82.2%;86%的被调查教师出现轻微职业倦怠, 58.50%被调查教师出现中度职业倦怠, 29%的被调查教师出现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 也是说大部分被调查教师都存在职业倦怠现象, 部分教师状况还比较严重, 发起调查的李超平博士认为“被调查教师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需要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教师, 为保证我国目前推行的素质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在推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同时, 教育部门与学校很有必要马上采取措施帮助教师治疗与预防工作倦怠, 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2]

2 认知:职业倦怠理论研究

2.1 国外学者对职业倦怠成因的研究

职业倦怠 (Job burnout) 属于一种心理健康异常现象, 1974年美国精神科医生费登伯格 (H.J.Freudenberger) 首次提出“职业倦怠”这一概念, 并将其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 用于描述那些服务业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精神状态。1976年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拉克 (Maslach) 将“职业倦怠”这一词语应用从心理健康领域拓展到社会学领域。[3]

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 更为推进职业倦怠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引起了公共出版界、职业教育、科研机构的广泛注意。90年代以来, 职业倦怠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变化。近年来国际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也已延伸到教学领域, 教学领域最受到重视。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理论如下: (1) 资源守恒理论, 是用于解释人如何因为环境需求、资源供需之间的调节关系而产生的一种理论, 它由霍布富尔 (Hobfoll) 于1989年提出。 (2) 社会胜任模式。它由哈里森 (Harrison) 于1982年提出, 主要用于揭示职业倦怠与自我对工作胜任能力的知觉有关。 (3) 生态学模式。生态学模式研究范式的代表人物是卡罗尔 (Carroll) 和怀特 (White) , 该理论模式强调的是有机体及其环境 (生态系统) 之间的相互关系。[4]

2.2 国内学者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

俞国良认为教师心理健康必须符合以下五条标准: (1) 对教师角色认同, 热爱教育工作, 勤于教育工作, 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 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 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3) 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4) 具有教育创新性; (5) 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5]

兰卉、吴俊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认同自己的教师职业角色, 热爱教育工作;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认识自我;坚韧与自制;有效调节不良情绪;好学与创新。[6]

马桂霞、赵海燕认为教师心理健康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对教师角色认同, 勤于并热爱教育工作;能积极将自身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 并能达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而获得成就感, 减少不必要的忧虑;能正确地认识自我, 对现实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并能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习和进步;能很好的感知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和谐的人际关系。[7]

3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以汉切尔斯 (Natrass, 1991) 、柯博恩 (Cockburn) 和格里菲斯 (Griffith, 1999) 为代表, 他们的研究表明:压力是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第一要素, 而“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生活压力的一种心理极端反应, 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8]相比普通教师, 职业院校教师因承受着更大的工作生活压力和自身发展压力更易发生职业倦怠, 他们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有以下因素:

3.1 工作时间长, 工作负担重

教师职业本身就是一个工作时间不固定的职业。别的职业在八小时上班时间之外一般都不再安排和工作相关的事情, 但教师除了在上班时间要进行紧张忙碌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 还有大量的工作待下班以后才有时间去做, 比如搞科研项目、查阅参考资料、处理学生问题等。尤其是职业院校教师, 除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外, 每年寒暑假还要承担招生工作 (职业院校普遍有招生压力) , 很多职校教师为了完成招生指标, 不得不牺牲假期休假时间在各个中学和招生点奔波, 希望说服家长和学生来自己学校就读, 身体劳累不说, 教师的尊严受到严重创伤。

很多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人员配置不足, 师生比偏低。有的学校一个教师担当四五门主课, 甚至一个专业只有一两名专职教师, 大部分教师角色多样化, 同时承担教学和管理任务, 工作强度非常之大, 工作的压力严重摧残着职业院校教师的身心健康, 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典型的职业倦怠往往就是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或者工作强度过高所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工作状态。

3.2 资金投入少, 办学条件差

受生源限制 (职业院校招生以农村地区生源为主) , 职业院校办学多处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和非中心城镇,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支持。人们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和全面的认识, 地方政府对教育的资源和资金投入不尽相同, 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投入存在不公现象, 相比国家全额拨款的义务教育, 差额拨款甚至是需要自筹社会资金办学的职业教育办学举步维艰。

近几年来, 由于职业院校生源匾乏、教育质量下降和社会公认不高等原因, 导致资金投入不足, 致使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简陋、陈旧, 教学设备不足、落后, 师资力量不断流失。同时由于职业院校师资不足, 师生配比低, 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 还肩负着更多的角色, 比如教学管理、心理辅导等角色, 使他们倍感压力, 致使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3.3 欠缺个人发展平台, 职业成就感低

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 因此在解决教师生活待遇、工作条件和提供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方面与义务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有很大差距。校舍和工作生活环境简陋, 工作压力大, 工资待遇不高又吸引不了高素质人才的加入, 让职业院校人才建设陷入恶性循环, 即使在职也不安心工作, 易产生职业倦怠;对个人发展前景的焦虑令其没有工作热情, 希望通过考研或者工作调动离开所在学校。

职业院校生源素质低, 教育难度大, 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教育与教学当中。然而这种忘我的付出与实际所得之间存在的严重偏差, 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声望产生怀疑, 造成教师角色冲突, 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长此以往, 教师将会心理失衡, 由于缺乏成就感与职业满足感, 职业倦怠感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

4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应对

经过文献资料的梳理和总结, 职业倦怠主要来自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压力, 而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 环境因素;第二, 个人发展因素;第三, 人际关系。明确了原因, 便可循因施策, 为解决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4.1 注重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激励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Frederick Herzberg) 提出, 是一种激励理论, 因此又被称为保健激励理论。赫茨伯格主要强调的是满意与不满意之间的关系, 他将这一理论分为两个因素阐述了两者间的关系。激励因素是专指是人感到满意的因素, 是能引起个体积极性的因素, 对个体的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保健因素是指那些引起个体不满意的因素, 这里特别强调以下, 保健因素得不到满足时, 个体会出现消极的状态, 即使保健因素得到满足是个体也不一定产生积极性。[9]

由此可以看出, 双因素理论对于调动个体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如何协调激励与保健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是使个体获得积极性的关键。霍布富尔 (Hobfoll) 提出的资源守恒理论, 可以看做是对这一理论的实际运用。资源守恒理论是指由于人对资源获取和保护的情感倾向, 致使人在资源损失的时候而产生不安, 其压力的来源是损失, 是由于工作中对资源的耗尽率大于所补充的资源而产生职业枯竭的现象。资源守恒理论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表现在:首先, 表现在教师失去晋升、进修等特定资源或是这样的特定资源减少了;其次, 表现在教师的个人时间、能力、知识、精力等珍贵资源有所变动或是下降, 以至于教师不足以应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全新要求等;第三, 表现在教师所投入珍贵资源与实际所得之间存在的严重差距, 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 总是忙忙碌碌, 但学生的成绩却没有很大的进步, 反而自己的工作能力受到单位、学生、社会的质疑与误解。[10]

从这个理论模式来看, 教师要想摆脱职业倦怠的误区, 恢复对工作的热情, 首要任务就是要进行“资源补充”。“资源补充”分为三个层次:第一, 是进行物质资源补充。可以从教师的工资报酬、年终奖金、个人福利等方面进行, 提高在职职业院校教师待遇水平, 拉近与义务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院校教师待遇的差距, 消除“职业院校教师低人一等”的心里不平衡感;第二, 是进行社会资源补充。可以通过政策扶持, 与企业联合办学等方式加大社会资金投入职业教育的力度, 改善办学条件, 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院校教师生活压力;第三, 是进行心理资源补充。职业院校需要员工的敬业精神也需要人性化管理, 在情感上给教师以支持, 让他们感受到同事、学校领导的关怀, 同时增加他们进修学习、定期在职培训的机会, 或是组织好校园文化娱乐生活, 建立网络平台, 促进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缓解教师人际关系不佳导致的精神压力。

4.2 注重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敬业意识培养和心理健康辅导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Maslow) 提出了阶梯式层次需要理论。他认为, 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 按照需要程度及发生的先后顺序, 像阶梯一样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当人的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 就开始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根据需要的内容可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为第一层次, 是最低级但也是最基本的需要, 人类的全部活动都建立在这一需要的基础之上。第二层次的需要是安全需要。第三层次的需要是社会需要, 包括与人交往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及爱的需要。第四层次的需要为尊重需要, 包括人的自尊和对他人的尊重。第五个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 即实现理想、抱负, 发挥个人才能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在分析人的五个层次需要的同时, 提出了人的需要具有主导性, 即在特定的时期内, 人们总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其他需要也同时存在, 但是只处于次要地位或附属地位, 占主导地位的需要起着支配其他需要的作用。马斯洛的阶梯式需要理论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他关于需要主导性的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一理论启示我们, 在学校管理中要善于抓住教职工的主导性需要, 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这里所说的主导性需要主体是人, 需要也特指的是人作为主体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 “作为主体的人的社会性需要, 是作为有机体的社会生存、发展并发挥其职能的各种需要, 是社会的人强烈地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和机能。”人的需要分为两类, 分别是潜在需要和现实需要。潜在需要是指个体没有察觉到或是察觉到但又不确定的隐藏在个体内心深处的没有显现在实际生活或互动之中的人的需要;现实需要则是指个体明确的将自己需要变现在实际活动之中的需要。这种划分方法, 体现了人作为主体的内在特性:“为我目的性 (主体以自己的需要和目的作为他能动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并力图使客体按照人的目的同他发生‘为我’关系) ;主体应当性 (主体基于自我需要、理想目的来追求他所认为应当的即理想的东西) ;实践活动自由自觉的创造性;超越性、自主性和选择性。”[11]

哈里森 (Harrison) 提出的“社会胜任模式”, 可以说是对这一理论的具体运用, 该模式的内容主要揭示了:个体职业倦怠与个体对工作的胜任能力的知觉有关, 也就是个体期望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来实现自己的现实需要, 已达到“为我”的目的。[10]教师作为个体想摆脱职业倦怠的问题, “热爱岗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这里必须说明:尽职与爱岗是两回事。有些教师尽职尽责, 教学成绩十分突出, 领导也十分赏识, 但却有可能出现职业倦怠症状, 因为他们内心根本不喜欢这个岗位, 只是迫于无奈 (如暂时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才“栖身于此”。自己的期望和行动间的差距越大, 越容易被职业倦怠所纠缠。

初涉职场的职业院校教师往往都有一些“美好的想法”, 长期以来笼罩在“教师”这个职业身上的神圣光环和崇高社会地位让职业院校教师认为自己也可以和义务教育教师或普通高校教师那样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 但是现实证明这种想法只是“一厢情愿”而已。能否培养出“栋梁之才”不是凭“个体努力”就能做到的, 还要受到很多社会因素的制约:如教师的工作环境、教学条件、学校文化氛围、学生资质和个人求学意愿等。受客观因素影响, 一旦理想不能实现, 职校教师会有严重的挫败感和成就的缺失感, 职业倦怠随之发生。要解决这个问题, 只有加强对职业院校教师敬业爱业意识的培养, 必要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此外通过教学环境的改善让他们看到希望, 觉得学校和职业教育的前景向好;尽量兑现承诺, 解决教师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困难, 并且意图让他们了解教育教学岗位上的种种不如意只是暂时的, 只要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事业, 好好干也能在这个领域干出一番成就。当教师始终认为他们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件有价值、值得奉献终身的事, 且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时, 教师就能对工作产生积极地情绪反应, 并且排除万难, 努力使自己胜任所从事的职业。

4.3 关注职业院校教师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融合

生态学理论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其基本原理包括生存竞争和竞争排斥、生态位、互惠共生等。卡罗尔 (Carroll) 和怀特 (White) 所提出的“生态学模式”是从生物系统相联系的角度出发, 阐述形成职业倦怠的因素与周围环境的息息相关。该模型强调造成职业倦怠的因素不是唯一的, 只有把有机体放在环境 (生态环境) 中去, 在有机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去分析, 才能很好的把握造成职业倦怠的因素。[12]

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 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是一种生态学上功能失常的现象。影响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个体因素。关于外部环境因素即教师生活、工作环境对教师身心健康的影响前文已有详细说明, 这里不再赘述;主要是讨论如何摆脱教师个体因素引起的职业倦怠问题。让教师“身心俱疲”的首先是身体出了状况, 职业院校教师工作生活压力大又是身体出状况的主要原因, 所以关爱职业院校教师当从关爱职业院校教师的身体开始。比如修建校舍增加福利, 改善职业院校教师的生活条件;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尽量减轻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负担;开展校园文娱活动, 组织旅游休闲, 定期举行全员健康体检等。

参考文献

[1]腾讯教育.2016年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J/OL].搜狐网, 2016-08-07.http://learning.sohu.com/20160807/n463009277.shtml.

[2]金忠明, 林炊利.教师, 走出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9-10.

[3]杨秀玉, 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2 (2) :56-60.

[4]朱月龙.心理健康全书[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5.

[5]俞国良.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1 (1) :20-27.

[6]兰卉, 吴俊端.浅议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对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6 (S1) :373-374.

[7]马桂霞, 赵海燕.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及调适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8) :40-41.

[8]林小群, 殷恒婵, 马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 (1) :55-56.

[9]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0.

[10]金忠明, 林炊利.教师, 走出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30-131.

[11]韩庆祥, 邹师鹏.人学——人的问题的当代解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265.

8.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篇八

职业倦怠作为一种消极的工作心态和生活心态,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行业之中,教师也不例外。而造成中年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七个原因:

一是职业压力感。当今社会,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钩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在教师评聘机制的冲击下,传统的“同行是对头”等自私狭隘观念和“业务封闭、专业保守”等不良现象在教育领域内不断滋生。从而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表现出失去工作热情,以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二是教师考核因素。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采取填空式的对号入座。考核考什么,教师就要准备什么。以前我们经常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而现在分数也成了教师的命根。

许多教师所做的工作与取得的成绩,往往得不到合理肯定与认可,各种荣誉往往与他们无缘。这样,他们的心灵都被扭曲了,产生职业倦怠也在所难免。

三是校长“一言堂”。在学校管理上,往往是校长“一言堂”,都由他说了算,各种评优评先,也是校长意图的体现,教师敢怒不敢言,工作的挫败感也就油然而生。学校校长“家长作风”等问题,造成教师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出现职业倦怠。

四是没有上升机会。由于多数学校暂时没有位置可上升,许多有进取心的教师没有这个机会,也没有得到后备的培养。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就逐渐麻木了。这样,教师就逐渐丧失工作热情与上进心,难免产生职业倦怠。

五是工作没有动力。许多农村学校,关起门来办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工作上没有新意,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许多工作沿袭旧例,依靠惯性,凭借所谓的经验。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创新,没有活力,如一潭死水,既没有新水注入,又没有浪花激起,在这样环境里工作,怎能不出现职业倦怠呢?

六是学生因素。在这个法制年代,学生被过多地保护,教师的利益被漠视,在师生冲突中,教师永远是弱者。如,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错误行为,教师完全有权利进行批评教育,但现实情况是,这个权利也被剥夺了。因为教育学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招来麻烦,受到处分,甚至会招来报复。为此,教师害怕批评学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过且过。为此,产生职业倦怠也在所难免。

七是教师心理因素。使命感与责任感、自信与自卑、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这些心理感受会因人而异,对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无法排遣的教师来说,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形成原因十分复杂。对于这些明显的因素,需要引起学校领导者与教师的注意,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改善,不要让其越演越烈。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一个理智的教师尽量做到有自知之明,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要过分自卑,而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乐观积极心态来应对教育教学中各种挑战。

其一,热爱本职工作。尽管教师每天从事的都是教育教学工作,然而教育教学本身极具创造性,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在这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每一天都不可能是单一重复的。教师就应该不断开拓与探究,以唤醒自己的工作热情。从这一点来讲,作为教师,千万不要作茧自缚,只关注生活中机械重复的一面,而忽视动态变化、生动活泼的一面。

其二,不断充实自己。不少教师出现倦怠心理是由于不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新特性。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很好地接受并适应新课改。因而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是当务之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三,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效的一种主观体验,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自己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的重要基础。主要有教育教学的成绩、教育科研的成果、学生成才的人数、社会家长对自己的评价等。

其四,摆正自己心态。心态对于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教师通常都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事认真,这些都是优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具有这些人格特征的人却容易出现不良的心态。第一,抱着不现实的目标生活,苛求自己、苛求别人,其结果只能招来无休止的烦恼。第二,寻求绝对公平。现实生活中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去寻求绝对的公平,就必然会遭遇更多的挫折。第三,以偏概全。把自己的优点或缺点扩大化,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有的因有了一些成绩而居功自傲,有的因有了一些才干而恃才傲物,有的因一次失误而自怨自艾,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等,这些都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以及行为。

其五,参与业余活动。丰富的业余活动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多彩的生活中增加自己的生活乐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六,寻找宣泄场所。心情不好时,可以找同事朋友交往、沟通,找他人倾诉、宣泄,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和经验是非常便捷的克服职业倦怠的方法。我们教师最好办法,拿起笔来叙述学校中一些不良现象、不公正的行为,在网络上建立自己博客进行宣泄,展示学校管理中弊端,倾诉自己心中怨恨,提供给网友进行探讨,恳求网友进行帮助,从而达到放松自我的目的。

其七,善于寻找路子。从事一种职业就有多种元素,在这多种元素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千万不要钻进单一的死胡同。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9.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篇九

首先,行政管理工作比较繁琐,特别是基层行政管理工作单调且乏味,工作程序刻板.与此同时,部分教学岗位的人员对行政管理人员存在误解,认为他们工作轻松,且缺乏能力和专业素养,一些岗位歧视的状况时有发生,进而影响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导致他们职业认同感相对比较低.还存在部分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在编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他们难以安心工作、放手去工作,使得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地推进.加上职务晋升和待遇方面的综合压力,而且经常需要加班,使得他们容易身心疲惫.其次,很多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往往缺少外出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他们在业务能力的提升方面相对比较慢;待遇与一线的教学人员也存在差距,所以心理上有不平衡感.此外,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千差万别,绩效评定考核问题给高职院校带来了难题.常见的一刀切方式,无论做多做少,做得好或差,都反映不出差异,这样的绩效评价显然不公平.甚至存在以领导喜好来评定的现象,由此出现了为讨领导欢心而明争暗斗的现象,办公室工作环境比较压抑,同事间关系比较紧张,引发职业倦怠感.

2.2内部成因

10.教师职业倦怠 篇十

第一:把工作当作享受,在享受状态下,教师的职业成为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这些教师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学生的每一次获奖、自己得到的每一项荣誉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大事和引以自豪的家珍。带着这样的心态从事教师职业,就是快乐幸福的。

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对这些教师来说,孩子那灿烂天真的笑脸是天底下最美丽迷人的图画,教室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是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音乐,校园是地球上最纯美圣洁的净土。所有的辛苦和压力都变成了一种愉快、一种他乐于去迎接并以欢乐的心境去化解的“美差”,即便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生活非常清贫的情况下,他也怀着极大的热忱、带着浓厚的兴趣,无怨无悔地做好每一件事。第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成满足物质需要的功利手段,也不仅仅把它看成是给予和付出之后的心灵满足。而是以培养学生为己任,以学生主动积极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同时,教师本人也会通过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真正的教师是那些把自己的生命融进职业生活中,并从职业中得到幸福快乐和主动发展的人,是那些热爱教育、追求智慧人生的人。也只有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教师幸福快乐,学生才能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充满信心地生活。

第三: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建立专业责任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它充实着思想江河,读书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对于教师,读书是提高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读书的热情、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需要直接决定学校的文化品位,决定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师不仅要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也要阅读一些报刊、图书等等。鲁迅先生曾说过:“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写作。”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学习、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一种自觉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行为方式和活动安排,努力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书读得多了,你就会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才能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才能在面对困难、面对问题时提升思考的广度和高度。勤于学习是一种责任,善于学习是一种能力。

个人面临职业倦怠问题或克服了职业倦怠问题

“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我变得不喜欢去学校。办公室里的笑声减少了。学生们总是不停地惹是生非!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心绪不宁,我觉得很累„„”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教师发出这样的呼声:我忙、我很忙;我累、我很累;我苦、我很苦。实际上,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据调查,超过80%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教师存在工作倦怠。随着倦怠过程螺旋式向后推移,学生渐渐成为低劣教学的受害者。有些教师寻找途径,最终离开了教育职业。其他教师觉得除了以越来越低的效率继续教学以外,别无选择。

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下一代健康成长。因此,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应明确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危害,深刻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二、职业倦怠的表现及成因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在认识方面,表现为对工作失去了兴趣,缺乏工作的热情和创新力,开始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

2.在意向方面,表现为疏于工作,无心投入,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了信心,觉得教学生没有成就感,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3.在情绪上,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所以情绪就会波动很大,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就会产生压抑、忧郁、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等。

4.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过高的期望。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在急剧变化的当今社会,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不得不面临着包括价值观在内的各种冲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教师所从事的是助人的职业,有研究表明,助人职业者的倦怠程度远高于其他职业者。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这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业的要求又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心理负担、精神负担。特别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理念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所有这一切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学校管理的滞后。教师的职业疲惫很大程度上与学校的管理有关。学校的管理能否提供给教师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情感状态。首先,学校有的管理思想不够明确,做形式的事情太多,增加了教师的许多压力。其次,有的规定没能考虑到人本思想,对教师信任不够,一味实行所谓“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细节管理”,不断对教师增加新的要求,使得教师疲惫不堪,心理负担沉重。再次,在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上,随意性强或对教师实行终结性评价而不是发展性评价,使绝大部分教师很难取得彼此认同,缺乏职业成就感。最后,教育管理当中检查过多,评比过多,而给教师成就、发展的机会过少,不仅增加教师的负荷量,也促使人际关系复杂,并诱发急功近利倾向,让不少的教师在同事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中不能顺利交往与沟通,导致身心疲惫。3.学生问题的困挠。如今的独生子女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个性较强;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心理素质差,问题行为很多,难于教育。可以说,学生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思想问题,给教师带来了难以排解的长期压力。教师就真的无能为力了。这给倦怠的发生,提供了长期的条件刺激。

4.家长过分的苛求。一部分家长一方面是不能正确认识到孩子成才的目标其次,班级人数较多,程度参差不齐,要进行正常化教学确实有困难,如果再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的教条,另一方面又过多地苛求学校、教师。通常在独生子女的学生群体中有着这样两类家长:一类家长毫不理会子女的学习,也不愿配合学校和教师的措施,在无法沟通的情况下,增加教师的工作难度。另一类家长过于关心子女的学习,常对学校和教师做无谓的干扰、评价,甚至用媒体舆论来谴责教师的行为,无限上纲,造成了教师长期不被理解,致使工作行为退化,工作士气降低。5.教师自我发展的困惑。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既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班集体的领导者,又要担任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因此,角色需要不断转换,这就需要教师发展多种能力,如情绪调控能力、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沟通能力。而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发展能力的要求与自身原有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师重要的压力源。另外,教师是一个高成就动机群体,奋斗中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又使某些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并殃及个体身心健康。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

职业厌倦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和生存状态,危害性毋庸置疑,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又注定与教育人生作伴,如何在平凡单调中发现万千变化之美,在照亮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呢?如何努力改变自己,克服职业倦怠呢? 3.1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有人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不管当初是否因为职业性的或是理想的原因而进入教师工作的,但若干年后,有的人不愿当老师,有的人却爱上教育工作。“因为爱,所以执着”一个人若是能够选择自己最乐意做的事情,然后倾情投入,不但能够做出属于自己的最好成就,而且也将过得幸福快乐,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谈到对教师工作的感受,说道:“上课是一种享受,每天在课堂度过的一段时光是最美的”,这种老师的生活质量与那些“走进课堂心里就烦”的老师相比,真是两种境界。不再将上课看成是一种负担,是一个教师过上职业幸福生活的前提。

矢志教育人生,提供让学生回味一生的优质教育,是我的教育理想。我认为,教育虔诚第一,教育艺术第二,教师应该带着爱工作。在各种场合,我毫不掩饰对数学、对教育的由衷热爱。什么是热爱,一个名师说得好,那就是:作为一个科任老师,讲到教育,讲到学生,讲到你教的学科,你的眼睛会发亮。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老师,追求教育的高度与品位。人的一生如果能遇上一两个好老师,那是莫大的幸福,要给学生一种幸运感;通过教科研给工作以新意,时常聆听自己教育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给自己一种成就感。3.2调整心态

有的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就充满了情趣,就充满了自信,就有一种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的感觉,放假的时候,就盼望上讲台;有的教师习惯了盼望工作之外的乐趣,一谈到工作就成了苦得不能够再苦的苦差事。其实这只是心态的问题,而不是别的什么。

教师的职业是个清苦的职业,是个奉献的职业,不能与大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工作生活之中有烦恼、悲伤,有失落、有痛苦,这些暂时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能改变得到。如果一味地沉溺于抱怨和啰嗦之中,永远都是没有什么快乐可言的。要像魏书生一样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

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学会情绪疏导。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个工作中,把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两肩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可庄可谐,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在成功中你又有什么可能倦怠呢。3.3调整目标

树立对教师角色的合理期望。每个教师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想让自己工作干得出色,但结果并不总随人愿,所以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努力过,对自己和他人都问心无愧,又何必自寻烦恼?因此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待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难道不好吗? 3.4提高耐压能力

正确认识和驾驭压力。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为了给人生航程“清淤”导航,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作为教师,您不妨学会理性的妥协。

提升耐压能力。职业倦怠首先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故作为教师本人,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一个具有自信和耐压能力强的人是不容易倦怠的。我们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策略以便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压力,培养良好的个体素质。对教师来说,培训学习是一种福利;我珍惜八年来,学校让我参加的各种学习机会,每一次学习归来,我会做一个小结,发现每次都有收获。

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认识这个特点,你要能细细体会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看到满园桃李风光,收获爱与尊重,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在幸福中又怎么可能心生倦怠呢? 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乐趣,将工作后所得到的钱看成是一种副产品,而不是倒过来。努力寻找这样的感觉是一个教师应当追求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把工作当成自己的负担,也不当成一种手段,而是当成谋求快乐的一个过程。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寄情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提高实践性智慧,在读书学习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寻找成功感。读书学习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行走形式。纵观当下教师们的工作状态,实事求是地讲,教师们没有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不少人倾向于读“保饭碗”之类的书,如优秀教案选,很少光顾追寻教育理想、提升专业内涵的经典论著和本学科的业务刊物,而这些书籍是滋养教师成长的“精神食粮”。在投身教育变革的实践中,必将带来种种困惑,困惑带来教研话题,教研促进教学、成就名师,不断提升职业境界。而专家型教师与教书匠拥有不同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无疑,在成就专家型教师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教、学、研结合,需要磨练,如:保持对工作的好奇心,坚持对教育工作艺术性、创造性探索,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工作环境,反省自己的失误,在反思性教的研中升华。

上一篇:推荐一本好书发言稿下一篇:电镀产业园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