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队训练情况

2024-12-21|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体育运动队训练情况(共15篇)(共15篇)

1.体育运动队训练情况 篇一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

体育运动队训练奖励办法(修订稿)

为加强我校体育工作,务必保证各项运动队取得稳定的好成绩,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一位体育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拟订体育运动队训练及奖励办法如下:

1、自本学年起实行教练员轮流带队制(2年轮换):田径2人,篮球1人,排球2人。教练员应主动带队,服从学校分工。

2、各运动队选拔运动员时,应科学选材,注重梯队结构。学校协助发放告家长书,征得家长和班主任同意签名后,运动员方可参加训练。在训练期间,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积极给予配合,做好相关解释、排优补差等工作,教练员要确保运动员安全,科学系统进行训练。业余时间,教练员应主动关心运动员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情况。

3、训练要求:9月份各队进行选材,制定本或阶段训练计划。10月份正式训练,每周须保证三次日常训练并作训练记载,三次训练结算成3课时纳入每周工作量。坚决杜绝训练不认真,不重效果现象。暑期应每天保证安排一次训练(至少1个半小时)。赛前训练(田径为9月1日至比赛日;球类为7月1日至比赛日)学校应给予每位运动员每天2元的训练补助。

4、训练费:优:600元/人良:400元/人一般:200/人不合格:无 如达到学校规定名次,训练费按学校考核小组考核等第进行发放,如未达到,训练费由校长室按考核记载情况进行发放。

5、奖金:

高邮市级:田径:第五名 800元/人球类:第三名 200元/人扬州市级:田径:第五名 1000元/人球类:第三名 400元/人如达到学校规定名次,奖金一次性足额发放,如未达到,应给予批评和教育,并当年不得参加各项评优活动,无任何奖金。高邮市级比赛每上升一个名次给予300元/人的奖励;扬州市级比赛每上升一个名次给予500元/人的奖励。

5、除上述三项比赛外其他项目的比赛则由校长室根据教练员的训练和比赛成绩参照执行。

6、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校长室所有。

2008年10月

2.体育运动队训练情况 篇二

一、表象训练的概念及作用

表象训练是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心理训练方法之一, 是指在暗示语的指导下, 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 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运动技能的掌握, 不仅包括肌肉活动的训练, 而且包括对大脑的心理技能的训练。或者说, 运动技术的突破不完全依赖运动场上练习次数多少, 更与脑中技术动作的形象有关。任何技术动作的学习, 不可能脱离心理因素的主导作用。人的心理活动对运动技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 这种作用更大。表象演练同时还能在纠正错误动作方面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通过比较错误动作与正确动作在外显形态上的不同, 比较动作的成功与失败在运动感觉上的不同, 表象训练能为我们提供许多靠身体练习难以获得的反馈信息。

表象训练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表现在对运动技能掌握有直接的作用, 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树立自信心和降低焦虑等方面也有明显的作用。成功的表象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 集中注意力, 增强自信心。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及运动员比赛的具体情况, 通过表象训练对运动员的唤醒水平进行调整, 适当提高或降低运动员的兴奋水平至适宜的范围, 有利于运动员在最佳的竞技状态下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所以, 表象训练不仅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心理训练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运动实践中, 而且在其它一些心理训练和心理干预的方法中也常以表象训练为主要内容。

二、表象训练的研究现状

表象训练研究涉及的运动项目领域越来越广, 包括游泳、跨栏、射击、射箭、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跳高、撑杆跳高、网球、排球、篮球、足球、拳击、跳远、铅球、标枪、滑雪、武术、健美操、乒乓球、散打等。相比较而言, 技能类项目对表象训练的研究分量更重一些, 而体能类项目涉及得比较少, 表象训练较适合于对复杂项目的研究。

表象训练有助于树立自信心和降低焦虑水平方面的研究是表象训练在运动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 王海景在《竞技运动中降低运动员焦虑的表象认知—行为干预的运用》一文中提出焦虑不是环境刺激的产物, 而是人们对环境进行消极思维的结果, 可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运动员的焦虑。王海景指出, 要控制应激反应, 首先要控制自我认知, 表象训练的认知—行为干预策略对改变运动员的认知有积极作用。他还介绍了视觉运动行为演练、压力预防措施、压力控制训练、表象转移训练、成功情景表象训练5种表象认知—行为干预措施, 为我们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技能训练提供了一些依据。

心理训练作为运动训练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它的实施必须与运动训练紧密结合, 树立心理训练为运动训练服务的指导思想, 并充分运用这些心理训练的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认知水平, 克服外界干扰和生理变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这也是科学研究不断努力和探索的方向。

此外, 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是比较重要的研究领域, 尤其以高校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大多是表象训练, 对运动技能学习掌握有辅助作用, 主要以运动成绩和技术评定作为评定表象训练作用效果的指标。表象训练应用于体育教学是指运用表象训练方法, 帮助学生学习运动技术, 在教师讲解、示范的基础上, 把回忆技术动作作为练习的重要手段, 在对技术动作的反复回忆中, 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要领和精确的肌肉感觉。这其中对方法的探讨比较多, 比如, 表象训练的基本过程和教学程序, 学生独立进行表象训练, 提高自我控制意识的能力。

表象训练对于成套动作的项目 (如武术) , 巩固的机械动作 (如体操) , 以及较复杂、难以掌握的动作学习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是从表象训练的特点和体育教学实践应用的特点进行分析的。例如, 成套、固定的动作都严格规定了方向、幅度、力量等;对于含有重复的感知和要求有较好的视协调因素的动作, 虽然动作复杂, 方向路线多变, 力量不同, 教学难度大, 但学生把分解的动作在脑中重现, 仔细体验每个细节和程序, 反复练习, 能加深动作印象, 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表象训练的理论

表象训练的理论主要是对表象训练的作用机理的理论解释, 长期以来一直是表象训练研究的核心内容。其主要有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符号学习理论、心理技能理论、三重编码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及、注意唤醒理论。这六种理论都有自己合理的成分, 但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完全解释表象训练的机制, 研究者们也各有观点。

(一) 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Psychoneuro muscular Theory)

心理训练的心理神经肌肉解释已有较长的历史。该理论认为, 在大脑运动中枢和骨骼肌之间存在着双向神经联系, 主体可以主动地去想象做某一动作, 从而引起有关的运动中枢兴奋, 兴奋经传出神经至有关肌肉, 引起难以觉察的运动动作。表象训练有助于运动技能的学习是因为生动的表象事件所激发的肌肉活动与实际的身体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同的, 在表象过程中的肌肉活动虽然很微弱, 但它却是实际行为模式的模板。[2]

(二) 符号学习理论 (Symbolic Learning Theory)

该理论假设, 表象可以发挥编码系统的功能来帮助人们理解或获得运动模式, 通过表象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成功完成动作的中枢程序或蓝图。表象训练可以强化这种心理蓝图, 从而使动作更加熟悉、更易达到自动化。符号学习理论认为表象训练的效果在于其认知学习, 可以推断表象训练对于认知成分高的运动技能的效果好于认知成分低的运动技能。[3]而且表象训练在运动学习的不同阶段其效果也不一样。

(三) 心理技能理论 (Mental skills Theory)

心理技能理论认为, 表象训练是通过发展或强化心理技能而影响到行为表现的。这些心理技能主要包括注意集中技能、降低焦虑技能和增强自信心技能等。[4]表象是发展这些心理技能的重要手段。表象训练的心理技能理论将表象训练对动作或运动表现的作用归结为心理技能的改变, 这克服了一些表象训练理论要么只能说明表象训练对技能学习的作用机制, 要么只能说明表象训练对技能表现的作用机制的缺憾。但缺陷是这一理论并没有说明表象训练是如何发展个体的心理技能的。

(四) 信息加工理论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这一理论认为, 映像是一种贮存于人脑中的按功能组织的有限命题集。人们对一种映像的陈述包括刺激命题和反应命题两类。刺激命题是对表象情景内容的描述, 反应命题是对这种情景反应情况的描述。同时, 映像也包括指导如何进行反应的运动程序。[5]外显的行为与生动的表象是相互联系的, 一方的变化会引起另一方的变化。外显行为中的生理变化与表象训练时的生理变化的一致性是表象训练起作用的原因所在。相关研究也发现如果表象训练中既包括反应命题的因素, 又包括刺激命题的因素, 比仅有刺激命题的表象训练所激发的生理反应更多。

(五) 三重编码理论 (Triple Code Theory)

三重编码理论由Ahsen提出, 他认为表象包括3个重要的部分:映像、身体的反应和映像的含义。映像可定义为中枢唤醒的感觉, 它包括所有感觉的特征, 但同时又是内部的。映像对外部世界的表征使我们在与它相互作用时就象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一样。身体反应是与表象训练相伴随的生理反应。某一映像对每一个体而言其意义是不一样的, 由于每一个体在表象时都会将他自己的独特经验纳入其中, 因此, 相同的表象训练指导语永远不会使不同的个体产生相同的表象经验。

(六) 注意唤醒理论

在运动竞赛中, 能否把注意力集中在与当前任务有关的线索上与运动者的唤醒水平有关。过低或过高的唤醒水平, 都会使运动员注意到与任务无关的线索, 只有中等或最佳的唤醒水平才能提高知觉的选择性。表象演练将注意集中于与任务有关的思维, 排除与任务无关并可能干扰当前操作的信息线索。

四、表象训练的方法

想象中完成动作能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 首先是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速度, 当想象中的训练和实际中的训练结合起来, 即在实际完成动作之前, 先在想象中完成该动作, 训练的效果就更大。

在实践中表象训练的方法主要包括放松训练和念动等, 许多心理学工作者建议在表象活动前进行放松, 进而促进对表象的控制能力。首先是使自己的肌肉尽量放松, 并达到全身松弛。如卧姿或自然放松的坐姿, 闭目, 想象自己最舒适的情景, 这样能排除其他信号的输入, 为表象活动作准备。丁雪琴提出:通过放松—表象为核心的系统心理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 使他们能够有目的地改变自己的身心状态, 从而显著增强情绪控制、表象思维的能力。

如果说放松是表象训练的准备阶段, 那么念动就是真正唤起表象的过程, 运动员根据训练的要求唤起实际训练或比赛的动作表象, 多次重复再现, 与此同时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 发展自己的动作表象。随着实战的发展, 念动训练形成有序的成套练习。

五、结语

表象训练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进行了许多研究, 国内外对关于表象训练的基本内涵和基础理论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主要是从表象训练效能的角度进行分析的, 这使表象训练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并且其效果也在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实践中得到体现, 今后的研究应根据运动技能学习的特点和赛前心理调整的需要, 探讨符合不同运动项目, 符合不同类型运动员的表象训练方法, 使之更加具体化、精确化、实用化。

摘要:本文对表象训练的概念、作用理论进行了评述, 并对表象训练的功能及常用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 从以上几个方面讨论了表象训练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表象训练,理论,方法,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1]刘鸣.表象研究方法论.心理科学, 2004, (27) 2:258-260.

[2]王东良.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兰州学刊, 2004, (2) :288-289.

[3]宋丽波.表象研究新进展及其思考.教育探索, 2004, (12) :75-76.

[4]刘耀荣, 时倩.论表象训练原理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1) 2:178-179.

[5]王珉.试论表象训练的国内研究现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 :55-57.

[6]李年红, 章建成等.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因素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7) 6:132-135.

[7]唐征宇.论自我谈话技术在应激控制中的运用.湖北体育科技, 2003, (22) 1:56-58.

[8]漆昌柱, 徐培.表象训练的概念, 理论及主要研究领域:现状与分析.体育科学, 2001, (21) 3:76-80.

[9]金尧, 赵秋菊.竞技运动中的表象训练.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 :30-31.

3.休闲体育运动与心理训练 篇三

摘 要 休闲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休闲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利于休闲体育运动。

关键词 心理学 休闲体育运动 心理健康

一、前言

心理健康是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根据身心交互作用理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为此,笔者对休闲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休闲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

休闲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有效的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也必然会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目前,对休闲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己取得了一些有新意和有价值的结论,概括起来有:

(一)休闲体育运动能促进智力发展

休闲体育运动是一种文化性、主动性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参与者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观察、记忆、思考和预想。因此,经常参加休闲体育运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经常参加休闲体育运动还能使人在空间、运动感知能力等方面得以发展,使本体感觉、重力觉、触觉和速度感等更为准确,从而提高了脑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此外,休闲体育运动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日常生活的紧张,能降低焦虑水平,缓解紧张的内在机制,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二)休闲体育运动能提高自我知觉和自信心增强社会交往

在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个体参与者由于运动的内容、难度、达到的目的,与其他参与者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而个体参与者主动参加休闲体育运动一般都会促进积极自我知觉。同时,参与者对休闲体育运动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能力等选择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运动的内容,这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能在休闲体育运动中寻求到安慰和满足。通过参加运动,可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这有利于人们忘却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并在休闲体育运动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

(三)休闲体育运动能治疗心理疾病

根据Ryan(1983年)的调查,1750名心理医生中,有60%的人认为应将健身活动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80%的人则认为,健身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这一,在此健身活动里也涵盖了一些休闲体育运动。就目前而言,尽管一些心理疾病的病因以及休闲体育运动为什么有助于心理疾病消除的基本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休闲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在国外己开始流行起来。1992年,拉方丹等人对1985年至1990年涉及有氧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实验控制十分严格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氧练习可降低焦虑、抑郁;对长期性的轻微到中度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有治疗作用;活动者参加锻炼前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受益于体育运动的程度也越大;参与休闲体育运动后,即使心血管功能没有提高,焦虑、抑郁程度也可能下降。

三、心理健康有利于休闲体育运动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赫伯特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患有神经过敏性紧张,失眠中的30位老年人,分为三组:甲组服用400毫克氨基甲酸酯镇静药。乙组不服药,但愉快地参加他们喜欢的休闲体育运动。丙组不服药,但被迫参加一些不喜欢的健身活动。结果表明乙组的效果最好,轻松的休闲体育运动,胜于服用药物。而丙组的效果最差,不如吃镇静药的效果好。这说明:健身活动中心理因素对健身效果和医疗效果都会产生明显影响。心理健康的人反应敏捷,注意力集中,表象清晰,动作迅速准确,有利于竞技能力的高水平发挥;反之,则不利于竞技水平的发挥。因此,在全民健身活动中,人们如何在休闲体育运动中保持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我认为:

(一)要有明确的对休闲体育运动的期盼,在休闲体育运动前要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健身情绪,要有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避免那种“身随而心违的被动状态”。要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休闲体育运动。

(二)要尽力使休闲体育运动轻松。可以在休闲体育运动时听听音乐,也可找自己亲人和知心朋友一齐参加休闲体育运动。在休闲体育运动中相互鼓励,共同创造欢乐的气氛。

(三)要掌握心理调节方法。不断地调节心理。心理调节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心境和意志。如我们要运动前,在屋里镜子前照一照,整理一下头发、衣领。看看自己的面容或者伸伸胳膊,摸摸隆起的肌肉块。当看到自己脸色很好,肌肉强健时,马上精神振奋起来。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如果在镜子里看到自己面色苍白,眼睛有黑圈,精神不振时,这时就心里想:“一到户外,就会有良好的感觉。我不是那种精神不振,易受情绪制服的人”。于是挺起胸、毅然出门运动去了。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

四、结论

休闲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在休闲体育运动过程中,应抓住心理健康与休闲体育运动相互作用的规律,利用健康的心理来保证健康活动效果;利用休闲体育运动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使全民都认识到休闲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有利于人们自觉参加休闲体育运动并以此来调节心情,促进心身健康,从而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去。

参考文献:

[1] 李萌.健美操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综述[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2).

[2] 郭佳佳.运动对心理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J].学周刊.2011(27).

4.体育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 篇四

专项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以专项运动本身的动作,以及与专项运动本身动作在特点上相似的练习,提高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掌握专项运动的技、战术及理论知识的训练。

目的:一般训练是为了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专项体育训练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就是为了提高运动员在某专项上的运动水平及成绩。

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是相对于某一运动水平、某一运动项目而言的,高水平运动员的一般训练可能是低水平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某项目的专项训练可能是其他项目的一般训练。只要训练的内容在运动速度、肌肉收缩类型和力量大小和运动专项保持一致,或者所采用的训练内容的强度、功能方式、神经-肌肉类型等要素符合专项需要,都可界定为专项训练的内容。

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时训练过程客观规律的反应;是提高竞技能力、创造最佳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对各个运动项目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从事任何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其最佳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获得,无一不是一般与专项能力协调发展和提高的前提下实现的。

三、辅助训练

1、羽毛球运动中,跳绳中的双飞、三飞,锻炼弹跳及手腕力量。

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锻炼手臂、腹部力量。

2、在田赛运动中,对于铅球运动来说,是力量和爆发力的明显体现,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具备了这两方面的先决条件,就首先具备了取得好成绩的一半,而取得好成绩的令一半就是动作的标准与不标准,重心移动的辅助训练,在学生做徒手动作时,给学生一个上体的推力,这样可以加快学生的中心移动,还可以前脚站在高15cm的台阶边,后脚站在下边,做徒手的推球动作,等到平地做时,也可以做到重心移动的练习。

5.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篇五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

2、运动训练

3、运动训练学

4、运动竞赛

二、填空题;

1、运动训练学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学者_____________及他的同事提出了项群训练理论。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3、竞技体育的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个有机组成部分,4、竞技体育基本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

7、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8、竞技体育是以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_____________。

9、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个方面。

三、判断题

1、依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

理论。()

2、竞技体育是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教育活动。()

3、竞技体育由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部分构成。()

4、竞技体育的竞争性主要表现在“竞”和“技”两个方面。()

5、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

6、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

7、运动训练是运动员在教练员的独立执导下完成的体育活动。()

8、高水平运动员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是因为他们竞技能力的各构成部分都得到了均衡发展。()

9、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只有进行大负荷训练,才能提高运动成绩。()

10、现代科学技术队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而对于心理能力、运动智能却无能为力。()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竞技体育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A、运动训练B、运动医学C、运动员选材D、运动竞赛

2、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A、一般训练理论B、周期训练理论C、项群训练理论D、专项训练理论

3、在运动训练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我国学者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周期训练理论B、提出超量恢复理论C、建立项群训练理论

D、建立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理论层次

4、从运动员竞技能力获得的途径看,成功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条件是()

A、运动员选材B、运动训练C、运动竞赛D、竞技体育管理

5、在现代竞技比赛和运动训练过程中,需要对原有计划进行必要的变更。这反映的运动训练的特点是()

A、训练目标的专一性和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B、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C、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

D、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6、在竞技体育的比赛中,选手们往往为追求成绩的0.01秒的提高。常常表现出忘我的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这反映出的竞技体育社会价值是()

A、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B、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C、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求

D、排解社会成员不良情绪

五、简答题

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哪些?

2、简述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3、简述运动训练的目的与任务。

六、论述题

1、试述运动训练学与各项训练理论的关系。

七、方法应用题(此题为知识拓展题,可自由选择是否作答)

6.体育运动队训练情况 篇六

签发人:陶玉宏

华亭县教育局

关于2011年“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自查情况的报告

平凉市教育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文件精神,全

面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从11月1日开始,教育局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十分重视“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从人力、物力、时间上给予了充分保证。

各学校均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体育教研组成员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领导带头抓、体育教师亲自抓、各班主任密切配合抓,上下畅通的良好体育工作网络,并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的具体职责。

二、措施得力,制度完善

体育课对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各学校认真贯彻执行《课程设置方案》、《课程计划》,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落实。

1.完善管理制度

各学校均能把体育课、活动课、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明确规定无特殊情况体育课、活动课时间所有学生必须出教室正常上课参加体育活动;严格按课程计划开设体育课,任何人不得挤占挪用,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减轻学生的压力,劳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高度重视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深受广大学生喜欢的学校实践活动之一,也是开展阳光体育的重要阵地。为了保证学生每天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学校把体育活动课作为课程来抓,尽可能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3.切实抓好“三操”

早操、广播操、眼保健操是落实学生阳光体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引导学生认真做好“三操”的同时,加强管理和监督,坚持每天对 “三操”进行情况的检查,确保“三操”质量。

4.认真研究,科学设计活动内容

各学校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具体负责活动内容的研发,体育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的身体素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活动内容预设方案,以保障内容设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5.科学评价,保障活动质量

本着“因人而异与个性施教相结合、体能训练与感统训练相结合、体育活动与团队精神铸造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校园体育活动工作有效机制和校园体育活动评价机制,做好制度建设保障。各学校为均配备了活动辅导教师,协助班主任指导学生组织课间活动,并组织专门力量对校园体育活动每天进行一检查,每周进行一评比,将结果及时通报和公布,并纳入规范化班级评价,进行表彰奖励,以增强班级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同时,班主任将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情

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记录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

6.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活动的建议,以提高体育锻炼成效,学校向社会公布了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工作方案和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媒体和家长的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核查,并进行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及时采纳好的建议,以提高活动质量。

三、活动丰富,效果明显

为了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效果,县教育局每年定期组织召开全县中小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球类运动会、冬季环城长跑、登山比赛、拨河比赛等活动。各学校根据场地器材实际,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棋类、踢毽子、跳绳、跳皮筋、投掷沙包、滚铁环、抖空竹等,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了学生体质,也培养了他们的进取精神。

四、存在问题

1.我县注重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常规工作的开展,各方面体育工作得到了有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今后将努 4

力寻求一条适合本县实际的特色体育之路,不断完善适合我县实际,适合不同年龄层学生乐于参与的体育项目。

2.城区学校部分家长观念转变不快,担心体育锻炼影响学生学业,不能积极配合学校的课堂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支持孩子积极体育锻炼,影响“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工作的开展。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主题词:每天一小时

体育活动

自查报告 华亭县教育局 2011年11月15日

7.体育运动队训练情况 篇七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运动训练

在现今体育教学改革当中,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业界一直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如何处理好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之间的关系, 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协调发展, 是当今体育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概念及特点

1. 体育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体育教学是指通过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 即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指导学生,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卫生保健常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的教学过程。其特点包括系统性、统一性、教育性。

2. 运动训练的概念和特点

运动训练是实现体育任务或目标的一种方式和渠道。即, 教练员或体育专职教师指导员动员或学生在与其他人的配合之下, 为全面提高自身的竞技能力和体育成绩而进行的专业的组织训练的过程。运动训练包含身体素质、心理和智力以及竞技技术等方面的训练。运动训练的特点是:以创造最好的运动成绩为目的而制定专项的体育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要求参与运动训练的运动员能承担剧烈的运动量并提升自己身体所能承担的最大的运动负荷量;针对不同运动员的特点而制订独特的个人训练内容。

二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异同点

1. 相同之处

首先,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在形式和内容上是相互联系的。形式上主要以教育为主要实现方式, 不管是体育教学还是运动训练, 运动员的体育训练都离不开专业人士的指导, 两者都是以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专业训练, 以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并克服一些困难。在教学内容上, 两者都与一些相关的体育学科做基础, 包括社会学科、运动生理学以及体育运动科学等。其次, 两者在教学过程中都注重培育学员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体育训练的方式培养运动员的毅力, 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

2. 不同点

两者在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上有明显的不同。体育教学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学生, 旨在通过一定的运动量增强学生的体质,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 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 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储备建设。而运动训练所针对的是专业的运动员, 旨在通过一定强度的训练使运动员掌握运动竞技, 并在运动场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协调互动发展的措施

1. 提高教师的师资能力

不管是在体育教学还是运动训练中, 教师和专业的体育教学人员都在引导对象学员的学习上起着领导性的作用, 因此不断加强教师师资能力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是否可以实现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协调发展。因此, 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考虑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不遗余力地为专职体育教师提供专门的培训工作或者引进各个项目的专职体育教师,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 作为高职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始终坚持责任教学, 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服务于广大学子。

2.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要取长补短, 以达到两者的协调发展

第一, 体育教学要学习运动训练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 就是要通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体育训练以增强学生体质, 使学生能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承担一定的工作负荷, 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 在锻炼过程中, 就要采取运动训练的手段, 增加符合教学对象能承受的运动量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标。

第二, 运动训练也要借鉴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尽管运动训练以培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目标, 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 只注重训练而忽视了“学”, 使运动训练更显机械化, 就很难吸引教学对象的目光和兴趣, 不利于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培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目标也难以实现。如果在运动训练中, 将专项运动的训练变成充满趣味的学习课程, 这样不仅既可以使枯燥的运动训练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而且还能激发教学对象对专项运动的兴趣以达到主动学习训练的效果。

四结束语

在体育运动中,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是两个不同的部分。通过大量实践证明, 高职教师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 弄清楚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这对促进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将两者有机结合, 优势互补, 以提高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兴忠.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异同互补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 , 2014 (1) :20

[2]金东烈.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适应当代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20) :810~811

8.体育运动队训练情况 篇八

一、阳光体育运动对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影响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促进了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理念的转变

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准备一般性中学生比赛,地区局限性很大。在全国范围内,各个地区的学校课余训练的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但是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代表学校赛出水平,为学校争光、为自己争光,为以后升学打下基础,因此造成学生的课余训练压力很大。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的落实,促进了中学课余体育训练指导思想的转变,在为比赛服务的基础上,以学生自身的体质健康为主,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享受课余体育训练带来的乐趣,规范了中学课余体育锻炼的思路。

(二)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了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转变

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之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项目存在很大的地区局限性,地区性的运动竞赛项目决定了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项目。在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中学出现训练项目单一、训练不系统、体育成绩不突出、目标不明确等现象,大部分地区中学只开设田径、篮球等易操作项目。

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性给课余体育训练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中学体育设施的完善,也促使各级政府加大对学校基础建设的投入,在校本文化建设的基础上,不同地区中学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特色体育项目。

(三)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保证了中学课余体育训练时间

阳光体育运动首先落实的是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各级政府在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同时,首先要求学校确保学生的锻炼时间,因此课余体育训练的时间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始以前,基层中学的活动课时间只有30分钟左右,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延长,活动课时间达到45分钟至1小时,基层中学教练不用再为训练时间和学习时间冲突而烦恼。

阳光体育运动保证每天锻炼时间的固定,基层教练可根据实际比赛情况更加合理地安排体育特长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真正实现高效的体育训练课。同时,训练时间的增多,也加长了学生训练周期的变化,促使中学课余体育锻炼的周期性更合理,对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体育特长生今后的成绩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保障。

(四)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中学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及落实

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训练计划一般依据地区比赛周期而制定,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前,由于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造成训练时间紧张,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计划都是短期的,都是在赛前使用,比赛后的训练一般都停滞或者不系统。为确保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短期的训练计划中,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强度、密度往往超过学生自身承受能力,只是为了应付一般性比赛,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之后,发展空间不大,高水平学生出现较少,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体育运动规律。

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学校锻炼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活动形式,因此,中学课余体育训练计划应该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肌肉力量等各方面的发展规律。根据地区比赛周期,针对参加训练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体育竞技发展规律的长期训练计划,确保对学生健康负责以及日后运动成绩的不断提升。

在实际生活中,中学课余体育训练要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理念,因此要严格执行科学的训练计划,才能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达到学生锻炼的目的与要求。

(五)阳光体育运动对中学课余体育训练选材的影响

阳光体育运动鼓励更多的学生走向操场,参与锻炼的人数多,对于课余训练选材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以前因怕参加体育训练耽误学习,一些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不愿参加课余训练,阳光体育运动促使学生放下课业包袱,引导学生发扬不怕苦累的精神,在全体中学生参与的感召下,学生的锻炼自主性得到了提高,更多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意识到在课余体育训练队能更好地发展。因此,中学课余体育训练选材的范围更广泛,以前需要教师重点做工作,现在是学生自己找教师要求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带给学生尝试不同项目的机会,同时也促进学生了解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中学体育训练队科学选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 阳光体育运动对中学课余体育训练效果的影响

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之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是在教练督促之下,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训练。参加训练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特长,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重点体校或专业训练队,课余体育训练的对象仅仅是为了应付比赛,或者迫于升学压力而参加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缺乏主动性。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训练自主性,学生完全从兴趣出发,教师起引导、指导作用,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主动性增强。在实际训练中,师生完全是在享受训练带来的乐趣,从而也带动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上主动性增强,为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具有促进作用

中学课余体育训练方法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科学的训练方法确保阳光体育运动“阳光、健康”的理念,在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之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行之有效的举措。课余体育训练的竞赛机制对阳光体育运动效果具有检验性,通过课余体育竞赛检验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锻炼效果。

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前提下,各地区中学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以校为单位定期组织面对全体学生的课余体育竞赛活动,以检验学生参加锻炼的效果,确保阳光体育的真正落实。

三、思考与建议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近几年体质健康调查说明我国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断下降,国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我国在世界上属于大国,但不属于体育强国,要真正实现体育强国,必须认真落实阳光体育运动。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的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体教结合”这一模式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推广, 一些条件好的学校积极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会逐渐承担起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的重任。

如何保证我国向真正的体育强国发展,笔者认为,各级政府应在阳光体育运动落实过程中,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作用,加大对各地区中小学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重视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为中小学配备专业体育教学训练人才,提高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水平。

9.体育运动队训练情况 篇九

运动训练学

2004年运动训练学(75分)

(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15分)

1、运动成绩

2、程序训练法

3、无氧耐力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含义的异同?

2、简述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

3、简述竞技状态阶段性发展过程的生物学基础。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许多运动员其某项竞技能力的发展并非突出,但是他们仍可获得世界观军,请运用训练学相应理论分析这一现象,并举例说明之。

2、回答系统性原则的含义及科学基础,并说明如何保持训练的系统性。

运动训练学试题(2003年)

(应用心理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运动成绩

2.区别对待原则

3.持续训练法

4.快速力量

5.运动技术

二、方法运用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拳击、乒乓球、足球等)和不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跳高、体操、射击等)在比赛战术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2、发展运动员快速力量时如何确定训练的负荷量度?

三、综合分析题(共1题,每题25分,共25分)

10.体育运动队训练情况 篇十

摘要:把运动处方的理论应用到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应用运动处方进行运动训练,形成运动处方的训练模式。最大限度的发展个人潜能(生理、心理)已达到预期目标。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延长运动寿命,为我国体育的科学蓬勃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运动处方;体育;训练

一、运动处方的由来与发展

运动处方(ExercisePrescription)是随着运动生理学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的。“运动处方”最早由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Kapovich)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1960年日本猪饲道夫教授使用“运动处方”一词。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Prescribedexercise (处方练习或规定性练习),但通常人们称其为“运动处方”。此后又有很多人论及“运动处方”,但由于每个人的研究领域不同,因此在界定“运动处方”时,不可避免的便会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论述。综合各家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运动处方是指针对锻炼者健康和体力状况,按其运动目的而制订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

运动处方这一名词从词义上看有两层意思:一是运动;二是处方。“运动”是指身体运动;“处方”是指通过人体运动形式达到特定目标的方法。运动处方是指针对锻炼者健康和体力状况,按其运动目的而制订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或者说,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检测的基础之上,根据锻炼者身体的需求,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它是进行健身活动的指导性条款。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采用了“运动处方”这一名词,使得它在国际上得以认可。

可见,对运动处方概念的研究与认识仍在不断深入,运动处方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二、我国竞技体育训练现状

目前,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迅速,无论是奥运会还是冬奥会我国都取得了令国人骄傲,令世人震惊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的竞技体育训练方法相对于其它体育强国还是过于落后,“赶鸭式”训练方法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基层的体育训练中尤为严重。一个训练计划多名运动员共同使用,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生理、心理素质等状况的运动员进行相同强度、相同量、相同内容的训练。其后果是我们不但埋灭了大量的优秀运动选手,还破坏了其运动员的自身。生理上使运动员的优良体质遭到损伤,心理上使运动员的运动激情遭到埋灭,其后果是我国体育优秀人才的损失,我国竞技体育成绩无法达到最优。尤其在体育的两个大项田径和游泳中,我国参与人口也比较普及,从事专业和业余训练的运动员数量也比较庞大。但是,近些年来我们只出一个王军霞、罗雪娟、刘翔,与我国十多亿人口和巨大数量的田径、游泳运动员相比真是叫人憾颜。如何能改变这一不合理现象,让更多的“刘翔”飞翔在国际体育大舞台上,就需要我们从本质上寻找原因,从基层做起,从小体育人开始,科学合理地进行训练。

竞技的含义是最大限度的发展个人潜能(生理、心理),以取胜为目的的比赛或训练。从竞技含义的概念上我们不难理解要想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人潜能就要有个体差异。不同的运动员要进行不同的练习,因人而异注重个体差异,科学合理地进行最有效的训练。

三、运动处方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开处方本来医生是给病人开药,为病人治病的医疗措施。而运动处方与医生临床开处方取药有不同之处:一是目的不同,前者是用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发展身体潜能或预防疾病;后者是用来治疗疾病。二是使用终点不同,临床药物处方在病人痊愈后即停止使用;运动处方在人的一生都可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获得健康以及提高的体适能水平和运动潜能,必须终身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而把运动处方的理论应用到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应用运动处方进行运动训练,形成运动处方的训练模式。根据不同项目、不同体质、不同心理、年龄、性别等因素按照制定运动处方的方法先对运动员进行全方面测试后根据测试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内容进行训练,在周期训练后再进行各方面的检测后再制定下一周期的.训练内容,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最大限度的发展个人潜能(生理、心理)已达到预期目标。

运动处方是以运动生理学、康复医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的,在体育训练实施过程中应要注重的一些问题:

(一)科学性

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是严格按照临床医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体育保健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有关要求进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在体育训练运动处方制定中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度以及运动方法等要素均完全依据运动员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定。在实施中要求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提出注意事项、强调自我监测等等。

(二)针对性

体育训练运动处方是根据实施者健康检查与体力测试的结果,通过分析评价后制定出来的,其运动形式、运动量、运动频度等完全是根据实施者身体的客观状况来确定的,有很强的针对性。运动处方因人而异,是对症下“药”。具体说就是不同运动项目、年龄、性别等,运动处方不同;在不同的时期,运动处方不同;在不同的身心状态下,运动处方也应有所不同等等。

(三)系统性

体育训练运动处方要有很强目的性,并且有明确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为了达到目标,运动处方中的训练安排有较强的计划性,要求实施者持续进行,即体育训练运动处方的实施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只有完成计划才能够体现效果,体现了系统性。

(四)高效性

体育训练运动处方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的特点,这就为运动处方训练获得好的效果打下了基础。又由于在实施运动处方过程中要对运动量做好自我监测或医务监督,并要对运动处方训练的效果进行监测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运动处方进行微调,这就保证体育训练运动处方从“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可以获得最佳训练效果,这就是使用运动处方训练的高效性。

(五)安全性

制定运动处方前,首先要对实施人进行全面的健康诊断和体力测试,保证运动处方所确定的运动负荷和运动量不会超过锻炼者极限体能,避免发生伤害事故;在运动处方实施过程有医务监督和运动效果评价,可以有效的防止运动伤病。所以,运动处方的训练有较好的安全性。

总之,在这个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把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把单一学科融入到各个学科领域中去融会吸收各方面的精髓再回到本学科领域进行升华,只有这样才会更好,更快,更科学有效地发展自身学科。体育作为当今时代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对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体现体育价值的重要表象之一竞技体育的发展受到人们的巨大关注。如何更好地、更科学地、更行之有效、更合理地发展竞技体育和进行训练是我们体育人永恒的话题和研究方向。体育科学的发展和探索任重而道远,我愿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毕生的辛勤。

参考文献:

1.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刘纪清.李国兰.《实用运动处方》.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宋继新.《竞技教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4.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11.体育运动队训练情况 篇十一

摘 要 本文是针对本体感觉训练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所进行的分析。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本体感觉的概念及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本体感觉训练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希望对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实践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或者帮助。

关键词 本体感觉训练 体育运动训练 高校

在体育运动中,保持身体姿势的平衡,是完成诸多运动技术的基本保障。例如:在技巧类体操运动中,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必须要对自己的身体具有足够的驾驭能力,能够在运动的过程中准确的控制自己的肢体位置和身体平衡,才能够确保技术动作的顺利完成;在投掷类运动项目以及篮球运动中的投篮动作中,身体移动的过程中也必须找到稳定的基础,在身体相对平衡的状态下发力,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而要达到上述的要求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备良好的本體感受能力。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有助于提高运动员本体感受能力的本体感觉训练,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本体感觉训练的概念及内涵

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生理学家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提出的,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在1893年发现,人体的肌肉、肌腱以及关节等部位具有感觉功能,并据此提出了本体感觉的概念,并提出了本体感觉最后经过一系列的传导和作用能够影响和决定人在运动中的肌肉紧张度的观点。本体感觉的概念被提出之后,随着生理学的发展,本体感觉的概念也随之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与发展。发展至今,本体感觉的概念简单而言,实际上指的就是人在进行各种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给出身体和四肢所在的位置信息,而这种感觉就被统称为本体感觉,如果将本体感觉进行细分,可以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子系统,一是,平衡觉系统。平衡觉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可以感知人的身体姿势以及空间位置的变化;二是,运动觉系统。运动觉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可以感知上下肢和身体其他不同部位所处的相对位置。由此可知,本体感觉是人体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感觉系统之一,对于认识和感知身体姿势、肢体的空间位置以及速度和力量等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本体感觉训练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本体感觉是人体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感觉系统之一,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基于正确的本体感受才能够得以顺利的完成。但是,在开展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本体感觉的不明确性,常常被忽略,很少有体育任课教师或者是体育教练员认识到本体感觉对学生技能形成的影响,并开展专门的本体感觉训练活动将其应用到体育运动训练活动之中。实际上,结合体育运动的特点和本体感觉的作用机制,如果能够将本体感觉训练科学合理的应用于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之中,将会大大提高所开展的运动训练质量和成效。具体来说,本体感觉训练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本体感觉训练有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从生理的角度来说,本体感觉是由分布在人体各个部位的韧带、关节以及肌肉和皮肤等的本体感受器和游离神经末梢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在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之后经过分析整合,才能够产生关于身体运动状态及其空间位置的感觉,也就是本体感觉。如果开展了本体感觉训练,学生的本体感受能力会大大提升,那么相应的在运动的过程中,感受来自外部负荷、身体姿势以及空间位置的感受也会更加的灵敏,相应的在多块肌肉和多部位的关节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学生机体肌肉的动员速度和支配准确性也就会随之提高,也就能够更好的、更快的促进动作技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由此可知,本体感觉训练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其次,本体感觉训练有助于运动损伤的预防。之所以,本体感觉训练有助于运动损伤的预防,一方面是因为本体感觉训练的开展,能够让学生的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肌梭和腱器官反馈式的调整肌肉力量,并协调不同肌肉之间的用力,解决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与不稳定交替转换的问题,大大提高学生运动中的核心稳定性,而核心稳定性的提高,不但能够为较大力量的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另一方面,本体感觉训练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本体感受力和运动神经对肌肉的控制,从而发挥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

三、本体感觉训练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关键

首先,要注意科学认识本体感觉训练与传统的肌肉训练之间的关系。虽然本体感觉训练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同时其也不是万能的,并不能用本体感觉训练完全取代传统的肌肉训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科学认识本体感觉训练与传统肌肉训练两者的关系的基础上,将两者结合起来有机的运用于运动训练实践之中,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来促进运动训练质量的不断提升。

其次,要注意积极探讨本体感觉训练的方法与策略。由于本体感觉训练在体育运动训练领域的应用是近些年才逐渐推广开来的,相关的研究目前仍然不够细致和深入,也并没有成形的可以直接套用的方法与策略,所以,在将本体感觉训练应用于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之中时,一定要注意积极的摸索和探讨科学的训练方法与训练策略,以不断完善本体感觉训练在高校体育运动中应用的理论体系,提高其应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夏淼.表象与本体感觉误差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运动.2011.11.

12.体育运动队训练情况 篇十二

一、表象训练的相关定义

所谓表象训练, 指的是就是人们利用脑海里形成的动作表象, 对相关动作进行情景再现, 并进一步的对该动作进行充实化的过程, 表象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感觉, 并将这种感觉强化到肌肉实体当中, 进而将自身的运动技能进行全面提高[1]。

二、表象训练应用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相关作用

(一) 表象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体育动作

经过调查发现, 体育教师在利用表象动作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学生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效率提高。表象训练对学生学习体育科目中的认知能力项目非常有帮助。调查结果显示, 经过表象训练的足球运动员, 射门技术和以往相比, 有着大幅度的提高。

(二) 表象训练能够调节学生情绪

当接受实验者肾上腺素大量作用于脑垂体的时候, 能够有效激发起实验者的自身唤醒水平。值得一提的是, 表象训练技能令受训者的唤醒水平升高, 也能领受训者的唤醒水平降低[2]。通过表象训练, 受训者能够顺利的完成相关体育技能, 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受训者的信心, 经自己的所有精神都集中在当前要完成的目标当中。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讲, 表象训练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因为练习所引起的肌肉酸疼。为受训者在最大程度上缓解了疲劳。

三、基于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相关应用

和其他形式相比, 将表象训练应用于体育教学当中, 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现的:

第一, 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感官的表象训练中, 教师要让学生们利用自己的身体器官将体育科目中的相关运动技巧进行全面感受, 比如说, 教师在教授学生打排球的相关技巧时,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视觉的来表象自己接球时候的动作。想象在接球一瞬间, 肌肉的感觉是怎样的。利用自己的耳朵来判断球落地的方位, 利用身体各种器官对排球运动今进行系统性的强化[3]。

第二, 学生在进行表象训练的时候, 应该仔细的分析在进行运动时, 身体内感官的真实体验。比如说, 学生运动完毕, 在进行放松的时候后, 教师可以令学生们来表象一个书包, 看清书包的颜色, 质地以及上面的文字等等。之后, 利用表象将书包打开, 明晰书包内所放的物品。

第三, 表象训练中的控制力训练, 要求表向着能够对具体事物进行全面操纵。比如说学生在经过系统性训练, 休息的时候, 教师们可以要求学生在场地上表象一个排球, 利用自己的表象控制方面的能力, 对排球发出旋转, 弹跳, 停止等相关动作, 进而在根本上将自身的表象控制能力加以全面提高。

四、将表象训练应用于具体运动项目中的相关策略

(一) 根据训练内容的不同, 进行系统性的表象

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 可以根据训练相关项目, 来设计相关的表述内容, 例如,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背越式跳高的时候, 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相关暗示, 在教师的指引下, 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套系统性的动作, 并掌握相关要领, 令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将该动作进行全面掌握。

(二)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 对学生进行全面教学

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学校内的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到多媒体教室, 让学生们观看优秀运动员的体育动作技巧。观看完影响资料之后, 教师们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表述训练。比如说, 体育教师们在教授学生羽毛球相关动作要领的时候, 可以播放优秀运动员的现场比赛, 然后在运动员施展动作的时候, 对录像资料进行慢放处理, 学生们在看完相关录像之后, 就能够准确的了解该动作的相关技巧, 在自己的奶还中形成一套动作流程。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发挥自己的实力。

(三) 教学中使用精干的语言, 完成表象训练

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表象训练的时候, 应该使用精干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精干的语言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 完全集中在表象训练当中。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 应该利用简练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学,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们强化自己脑海中的动作流程。比如说,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篮球表象训练的时候, 令学生用精干的语言提醒自己, 在抢篮板时候的相关动作要领。在抢篮板的时候, 要注意“稳, 准, 狠”。利用该种形式, 让学生们更加正确的掌握抢篮板的动作要领。

(四) 采用循序渐进相关原则进行训练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应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教学。表象训练正确的顺序应该是由简单到复杂, 由容易到困难的过程, 教师们可以采用“单体动作-整合动作-完整动作-连贯动作”的顺序, 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利用表象训练的自身特点, 对学生自身的潜能进行全面激发, 以达到训练的目的。相关动作感觉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感官来进行, 结合情绪体验和积极的自我暗示, 进一步将表象动作形成真实动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 表象训练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体育教学中, 表象训练的内涵正在不断完善当中, 最终会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利用表象训练法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 不仅能在最大程度上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提高上去, 还能帮助体育教师们更快更好的完成相关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我国体育事业来讲, 起到了推进作用。由此可见, 表象训练时值得在体育课堂中应用的教学方式。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我国相关专家对体育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据相关研究表明, 表象训练在现如今的体育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表象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将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在最大程度上加以激发, 结合实际情况, 本文对表象训练的相关定义进行了简要介绍, 并阐述了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对表象训练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如何运用表象训练法进行了全面阐述。

关键词:表象训练,体育教学与训练,应用

参考文献

[1]季浏.当代运动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233-240.

13.体育运动队训练情况 篇十三

一、二者特点的差异性

1.体育教学的内容与运动训练的内容具较大的差异性。我国体育教学的内容大致上覆盖了球类、田径类、体操类、民族体育类和生理卫生等内容,具有明显的广泛性特征。而运动训练的内容则会因为运动员所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即运动训练的内容是以夺取特定比赛的胜利为目的的专门性运动。

2.体育教学的运动负荷与运动训练的运动负荷具有较大的差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所承担的运动负荷是较为适宜的,其原因在于体育教学是以提高学生技能为目的的,因此教师会给学生适度的刺激,以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而运动训练则是以用进废退原理和生物适应现象为依据,在保持一定负荷的基础上,逐渐增强运动员的运动负荷,以提高其竞技能力,其原因在于运动训练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目的的,为了不让机体的运动技能后退,教练员会不断的对运动员的机体施以刺激,因而运动员所承受的身体负荷和心理负荷也较大。

3.体育教学面对的对象和运动训练面对的对象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总体上来说,体育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其目的在于使所有的、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接收到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乐趣。而运动训练所面对的对象是具有较大特殊性的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大多通过选拔、训练产生,与普通学生具有很大的区别。

二、二者目标的差异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力。而运动训练的目标则相对简单,即“夺冠”“获胜”。可见,体育教学的目标与运动训练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也是造成此二者内容、面对对象、承担负荷量不同的基本原因。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不仅能提升自己速度、毅力、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不断超越自我、挑战自我,而且要求学生通过体育课程能够完成自己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更要求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这一层面来说,健康是学校体育的最终目标。

三、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相同性分析

(一)二者都需要运动运动训练需要“运动”是毋庸置疑的,而体育教学也需要运动。体育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运动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即学生需要在反复的学练过程中不断熟悉自己的技能,而这个过程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从这一层面来说,不管是体育教学还是运动训练,也不管是以追求健康为目的还是以追求“夺冠”为目的,它们都需要通过“运动”来达成各自的目的。

(二)二者都根据对象的特点选择运动形式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需要按照学生和运动员的年龄、性别、体质、运动水平等来选择运动项目。如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以增强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为目的,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能够适应其身体负荷的运动项目,并进行合理的搭配、排列与组合,这样才能促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高效化。而在小学生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同样要根据运动员的身心特点,选择能适应期发展的训练项目,并需要根据其运动状况,制定多年运动训练计划,阶段性的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延长期运动寿命。从这一层面来说,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是要以对象的具体情况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或训练的。

14.体育运动队训练情况 篇十四

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xx年xx月

调查地点、互联网

调查内容、关于小学生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

调查方式、网络调查

近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01xx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为什么经常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的调查显示,7xx.9%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不多。51.5%的人称身边最经常锻炼的是“老年人”,接下来依次为、“中学生”(xx1.2%)、“大学生”(29.7%)、“中年人”(24.6%)、“职场青年”(19.xx%)、“小学生”(17.0%)。

受访者中,80后占52.7%,70后占24.8%。22.8%的人每星期运动一次,21.6%的人xx天左右运动一次,2xx.7%的人坦言自己几乎不怎么运动。

为什么经常参加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石女士眼中,如何让儿子动起来一直是个大难题。石女士的儿子是一个高中生,每天除了坐在教室里学习,就是在家里看电视,几乎不怎么锻炼。“他上小学时很爱运动,还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但自从他上了中学,可能由于升学压力很大,学习比较累,一有时间就看电视、上网。我有时会劝他去动一动,可他总是很反感。”

北京某大型国企员工周先生遇到的问题和石女士颇为相似。他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表妹,除了上学之外,她每天都“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玩手机,很少出去蹦蹦跳跳,整个人总是无精打采。

“表妹每天的学习内容很多,一个大人一天下来也可能累得够呛,何况是小孩子。另外,现在的孩子关心的都是哪

款网络游戏好玩、某手机或平板电脑怎么玩等话题,对于运动,他们很难提得起兴趣。”周先生说。

为什么经常参加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排名第一的原因是“沉迷网络游戏等不健康的娱乐活动”(65.xx%),其次是“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太大”(59.xx%)。其他还有、“缺乏坚持的毅力”(5xx.0%)、“没时间”(50.1%)、“没场地”(40.7%)、“娇生惯养怕吃苦”(xx6.1%)、“运动项目普遍太贵”(26.xx%)等。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指出,在各年龄段的青少年中,中学生缺乏运动的情况最为严重。这首先是因为应试教育给中学生带来的压力相对更大,孩子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很少有时间运动;其次,一些现代娱乐方式严重挤占了中学生的运动时间,在许多中学生眼中,要缓解学习压力,宁可选择上网或看电视,也不愿意走出去动一动;另外,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一般比较敏感,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这导致有的孩子可能由于对某项运动不擅长而缺少运动自信,从而失去了对运动的兴趣。

国家国民体质研究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何仲凯认为,经常运动的青少年之所以越来越少,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他指出,应试教育使得学生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孩子们的体育锻炼,甚至还会产生喜欢运动的孩子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

“国家早在20xx年就提出过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可是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中小学生并没有相应的锻炼时间。学校对于体育锻炼的贯彻力度不够,究其根源在于应试教育体制。”何仲凯说。

养成运动习惯青少年将受益终身

去年9月发布的《XX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连续25年持续下滑的趋势虽得到初步遏制,但

大学生身体素质仍继续缓慢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学生群体中,肥胖、视力不良等问题依然严重。具体而言,7~xx岁的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40%,大学生近视率更是超过80%。

此次调查也显示,7xx.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青少年的体质“越来越差”。

如何才能让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调查中,受访者首选“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71.7%),其次是“改进体育教学模式,使其更具有吸引力”(62.7%),排在第三位的是“扩建公共体育设施”(58.4%)。

受访者的其他建议还有、“政府补贴公共体育设施,使其更便宜”(48.4%)、“增加学校体育课的数量”(48.2%)、“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45.5%)、“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41.5%)、“组建青少年运动社团”(xx9.1%)等。

北京市海淀区的田女士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她家住在某高校里,操场、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她每天都会和10岁的儿子一起打乒乓球、慢跑、散步。她认为,孩子都有喜欢玩耍和运动的天性,家长要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经常运动的习惯。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性格养成都有好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指出,家长的利益选择对孩子是否参加运动的影响很大,家长既想要孩子健康,又想要孩子学习好,两者冲突后势必有一个权衡和利益选择。他通过一项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当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时,在全国中小学里面,有70%的家长和学校校长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这真实地反映出家长和学校在体育教育观念方面的缺失。

毛振明指出,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存在滞后性,即青少年体质的虚弱一般不直接表现为各种病症,所以家长和学校就不会马上因为青少年体质出现问题而重视培养他们的锻炼习

惯。但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体质问题会在老年阶段演化为各种病症,比如在青少年时期腰部肌肉缺乏锻炼,到了老年就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以,培养青少年的运动习惯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指望它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青少年养成运动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要解决青少年运动不足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视,建设包括体育教师培养等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制度;其次,学校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增强趣味性,上体育课不能只是为了通过升学体育测试,还要让更多的青少年切实感受到运动的魅力;最后,整个社会也要改善运动环境,给青少年提供更为充足的运动场地、器材和时间。”毛振明说。

哪些运动适合青少年广泛参与?调查中,排名第一的是“球类运动”(79.1%),排在第二位的是“跑步”(74.7%),排在第三位的是“游泳”(60.2%)。

关于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近视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入学年龄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责任感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调查报告作文400字

关于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近视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吃早餐情况调查报告

15.体育运动队训练情况 篇十五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教学,定向运动,训练

定向运动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瑞典发展而来的,它最早是一项军事性的训练,主要是进行野外生存训练以及对战争环境进行模拟。慢慢的,人们逐渐发现了这项运动的趣味性,并将其应用到高中体育的教学当中,定向运动让高中的体育课变得更加有趣也更加具有实用性。但是由于环境、思想以及接受程度的不同,定向运动的实施与发展仍然面对着多种多样的问题。

一、定向运动开展的意义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大部分时候只是由学生自行地进行体育运动以及游戏的开展,甚至于有些专业课程还会在没有完成既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占用体育课,对于这种现象,高中生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面对繁重的课业以及升学的压力,体育课往往被教师和学生所忽略,这就导致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与同年龄段的其他国家的青少年相比差距越来越明显。随着课程改革的提出和发展,教育部门对体育课的改革也已经提上日程,那么,如何提升体育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运动的热情,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们将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定向运动训练的开展,将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目前,许多高中已经开始把定向运动训练应用到体育课当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专业课程的学习也起到了相应的刺激作用。

二、定向运动训练如何应用于高中体育

1.增强宣传,提高学生对定向运动的了解

在把定向运动训练应用到高中体育教学之前,学校应当先让学生了解定向运动的具体本质和原理以及定向运动训练的优点和重要性,曾强宣传力度,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激起学生想要参与的热情。学生只有深刻系统的了解到定向运动训练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性,才会自觉自愿的投入到定向运动的训练中来,并从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在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做到全面发展。

宣传的具体手段可以依据不同学校的自身情况来进行,有条件的高中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或者校刊开设关于定向运动训练的专栏供学生阅读理解,也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国外高中进行定向运动训练的教学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定向运动训练的训练内容,并体会其中的乐趣,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学校还可以适时地开展定向运动训练的各项赛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在繁重的课业生活之余,让学生得到放松,劳逸结合,然后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2.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定向运动训练

定向运动训练对于环境、校园硬件设施以及场地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定向运动训练的开展。既要保证训练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也要注意训练过程中学生的安全问题,并最大限度的对校园内的设施环境进行利用,如条件允许,也可适当利用校园周边的场地和设施。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定向运动训练的开展原则

1.目标性原则

高中体育教学中定向运动训练的开展应具有针对性,其主要训练内容是进行野外生存等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对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2.安全性原则

定向运动训练是对野外求生的一个模拟,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环境下解决问题,完成训练内容,因此需要教师全程进行监控或是陪同,最大限度的确保学生在训练过程当中的安全,也让学生能够学会团结协作,加强团队意识。

3.可行性原则

由于定向运动训练较之普通的体育课堂教学对于场地以及设施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所设计的定向运动训练必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应结合环境设施等各种因素,更好地对训练进行开展。

4.趣味性原则

定向运动训练的设计,首先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此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切不可趣味性大于教育性,让学生只把训练简单的当成游戏,从而失去定向运动训练的根本意义。

四、结论

在如今的高中体育教学当中,定向运动训练已经逐渐被学生所接受,其新颖有趣的训练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喜爱与推崇,此时,教师应当严格遵循训练设计以及进行过程当中的各项原则,不断完善训练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更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运动过程中的乐趣,强化自己的身体素质,并把定向运动训练中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技巧运用到生活学习当中,为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海明.关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定向运动训练的探讨[J].才智,2014,(34):188.

[2]黄以东.关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定向运动训练的探讨[J].运动,2015,(06):114-115.

[3]王肖肖.高中体育教学中定向运动训练的浅谈[J].读与写,2015,(06):16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关于列宁的故事下一篇:我也是富翁作文650字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