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创设

2024-08-30

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创设(精选10篇)

1.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创设 篇一

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促进幼儿发展

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一直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师,我们应成为环境的准备者、保护者和管理者,在实践中改造教学环境,营造美观、宽敞、有序、丰富、温馨、便于幼儿生活、活动、以幼儿为本的环境。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是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是根据主题的开展,进行相关的环境创设。环境的创设要追随主题,支持主题的开展。根据幼儿现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提供幼儿大量可操作的材料,进行经验的积累与巩固,让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原有基础上的提高。这样,幼儿就对环境有了兴趣,环境提供了多种、适合不同幼儿水平、爱好的机会,最终,促使幼儿的发展。

一、主题环境创设的作用

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断重复的,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诱发孩子的积极行为,它的效果有时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

(一)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发展

1、培养了幼儿的秩序感。

活动室中的操作材料摆放都有序、有规律、整整齐齐。幼儿在取、放操作材料时在感受着秩序:把积木从小到大取出,从大到小放回„„他们懂得了用完材料放回原位,材料摆放应有序、整齐才漂亮。

2、幼儿的动作更加协调。

跟人的智慧最紧密相关的其中一项运动就是手的运动。手的发展意味着自我的发展,心灵的发展。我们将生活教育物化为可动手操作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丰富且具有层次性,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自己所选择的材料。他们的动作更协调,甚至可以说更精确了。

(二)幼儿的注意力得到发展

注意力是智力的重要因素。注意力的发展是心理健康发展的表现,是一种内部需要满足的表现。蒙台梭利博士曾说过“孩子的注意是被适合他兴趣的东西所吸引。它不是教师所能‘唤’起的”。活动室中丰富而有变化的材料不断成为孩子们的兴趣点,让他们专注于材料。“专心是儿童品格与社会行为的全部基础。”注意力不稳定是幼儿在现阶段体现的年龄特征。由以上例子可以发现,适宜的环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幼儿的发展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孩子在专注的过程中主动的积累经验,发展了自我。

(三)幼儿的意志品质也消然萌芽发展

蒙台梭利博士在她的《自发的教育活动》中谈到:“当儿童能够从众多的物品当中择其所爱时;当他梦寐以求的某些工作正被别人玩耍,而他学会了安静等待时;当他长时间专注地操作并纠正教材里他认为有错误的地方时„„他已经做出很多‘意志’行动。”意志品质中的一种自发的基本品质,人与人之间表面关系和社会大厦都建立在此之上。这个品质就是“连续性”。这种品质也已渐渐出现在孩子们身上。

二、如何开展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

(一)着眼与幼儿的实际需要来调设环境创设,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

主题环境要根据孩子的需要而经常更新,增强幼儿对它的亲近感,满足幼儿的心智体验,从而实现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这就要求主题环境的创设必须有弹性。同时我们经常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修正,并允许幼儿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墙饰,使他们在主题环

境的创设活动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主角。

教师要改变观念,把墙面环境的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那么教师的角色就会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需求。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然后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发动幼儿讨论最后共同定出墙饰的内容。其次,将收集布置的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我们应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能做得到的应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通过多渠道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在收集材料后尽量让幼儿自己协商如何装饰主题墙饰,这样孩子间的交往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此时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随时的观察幼儿,当发现幼儿的确有困难并真的需要帮助时,可轻声的问幼儿“需要我的帮忙吗?”征得幼儿同意后再介入。

(二)主题环境创设要趣味性,这样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主动学习。

创设环境的目的主要就是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因此,趣味性的环境更容易吸引孩子去操作、去探索,成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如:新入园的幼儿最喜欢“娃娃家”,因为对家庭生活的依恋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二)主题环境创设呈现形式要多元化、立体化、动态化。

第一、主题墙面的创设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时的变化,增减。如随着幼儿兴趣需要布置墙饰,而又随着季节的变化或是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是重新布置,也可以是逐步的深入与丰富。墙饰根据孩子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收集、储存、整理、交流与分享信息,他们的观察、思维、交往以及表达的能力均获得了提高。

第二、创设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可以从幼儿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来创设环境。如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材料等手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差异,从而创设出不同教育价值的环境。另外,也可以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不仅能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而且能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在“好吃的蛋糕”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一起参与布置教室。在一面墙上张贴幼儿收集来得不同蛋糕及师生共同设计的制作流程图,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也大大提高了环境所带来的教育价值。

第三、环境创设应生动、直观、真实,环境布置不要局限于“墙”上,不要局限于贴,譬如教室的某个角落,某个窗台,某个柜子,适时提供物质材料,调整环境设置。环境创设不仅有主题,而且还能动,或是悬挂或是有序列的摆放或是放在孩子自己的小柜里,教育活动能有所延伸,主题墙同样也可有所延伸。

另外,要充分发挥环境材料的作用。在墙饰设计制作过程中,由于墙饰的内容和材料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关注的话题,所以幼儿很感兴趣也易于接受。教师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把环保教育引向深入,并与幼儿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这些做法为幼儿真正理解环保的意义、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周围环境。

总之,我们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墙面环境。主题环境的创设不仅为幼儿也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共同的舞台,老师通过对孩子的深入了解和观察为孩子建构自由、广泛的空间,让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培养发挥,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从而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捕捉灵感、获得启示,习得经验。

2.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创设 篇二

一、强调统一与形式多样的合理结合

1. 环境有机统一, 特点突出

对于一所幼儿园来说, 环境是教育理念的体现, 是教育特色的彰显, 是一所幼儿园区别于其他幼儿园的外显特征。而事实上多数幼儿园却是在室内环境创设方面越来越缺乏新意, 大同小异, 特色不够突出, 这与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较少考虑利用幼儿园所在地区的文化资源息息相关。因此, 幼儿园在室内环境创设时要重视对当地自然资源和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自然环境中特色的动植物、本地区独特的民风民俗是幼儿园环境创设很好的资源。以笔者所在的绥化市为例, 海伦剪纸、望奎皮影戏、绥棱黑陶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绥化市的幼儿园就可以在环境创设中积极引入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 开展以某一文化为主题的环境创设, 通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在公共环境中灵活运用海报、橱窗、展台、壁挂、壁画, 从不同侧面展示绥化市的某一种民间艺术, 既能引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关注与喜爱, 又能实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独特性。

2. 内容要丰富, 形式要多样

幼儿的特点是喜爱新鲜、生动的事物, 因此在室内环境创设过程中, 内容上要丰富, 创作手法上、材料的选择使用上要形式多样。在内容上以主题贯穿其中, 涉及多个领域, 从多个角度出发来设置, 采用发散式思维考虑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的题材。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幼儿、教师、家长的参与和互动, 体现新观念下多种经验、信息的整合。在材料的使用上, 体现各种材料的结合与利用, 尤其是巧妙利用室内的结构和废旧物, 体现教师和幼儿的巧思与创意。比如, 在图书区、建构区等地方运用地毯、垫子、靠枕和地板垫等柔软的材料, 不仅可以给幼儿创造一个舒适温暖像“家”一样的环境, 而且这些软性的材料还能够起到吸音的作用。创作手法可使用平面的、立体的、半立体的等使整体布置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呈现的结果不仅能体现幼儿的兴趣, 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 而且还能发挥幼儿的探索精神, 训练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并能够照顾到不同能力幼儿的操作需要。比如, 利用楼梯间创设成“神奇的树洞”, 让幼儿不仅可以玩藏猫猫等游戏, 较深的、光线昏暗的“树洞”更可以作为幼儿探险的地方。

二、重视色彩的合理运用

色彩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能够影响人的视知觉, 还能作用于人的情感引发联想, 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效应。而色彩对于幼儿的心理效应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因此, 幼儿园室内空间与色彩相组合的场景化设计显得尤为必要。[2]科学合理地利用色彩的统一与变化、稳定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艺术规律和方法去美化幼儿园室内环境, 将创设出更加舒适、优美、和谐的室内环境。幼儿园色彩应具有符合幼儿心理感受的特性, 3~6岁的幼儿一般喜欢亮丽和谐的颜色, 这既是他们的心理特点, 也是他们的心理需要。从色彩学上看, 高透明度、高饱和度的颜色、暖色的搭配和创意, 可以使幼儿的心情产生欢快、兴奋及喜悦的心情。主色彩是一所幼儿园的象征色和标准色, 它引领着幼儿园色彩的主流, 使之规范化、整体化。因此, 在幼儿园进行环境创设时, 主色彩应采用豆黄、湖蓝及紫色等颜色, 这些颜色颇具感情和自然气息, 互相搭配加创意可以形成活泼、欢快的良好育儿氛围。良好的色彩环境, 有助于塑造幼儿的性格和改善个性上的缺陷, 有助于调节幼儿的情感、情绪, 因此不同的活动区域要注意整体色调的不同, 例如, 活动室要营造符合幼儿特点的艺术氛围和充满童趣的环境, 适合明快且丰富的色彩;卧室需要的是安静、温馨的氛围, 不宜采用会刺激幼儿的大脑皮层和神经、引发兴奋和激动情绪的鲜艳明亮的色彩, 采用的色彩基调适合以蓝色、紫色为主。此外, 用于空间导向、识别、安全警示、陈设及装饰等方面, 应采用鲜艳、醒目的色彩, 以增强识别和突出的效果。

三、充分挖掘空间用途

幼儿园室内环境布置除了考虑其美化幼儿园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作用外, 更要考虑对于幼儿园室内空间的合理利用, 甚至是创造性的利用。要充分利用空间, 给幼儿创造更宽敞的活动空间, 在环境创设时更要注重合理地利用幼儿园里的每一个空间、每一处角落、每一根柱子。幼儿园室内面积大小不等, 空间开发情况也各不相同, 特别是一些面积比较小的幼儿园, 更要充分开发空间潜能, 墙面、地面、楼顶、平台、墙栏杆、墙根、屋角、阳台、楼洞、门厅、房屋之间的空隙, 这些有可能利用的地方都应派上用场。

1. 利用现成的小空间

由于建筑的特点, 幼儿园会有一些像楼梯间、柱子、教室间的转角、门厅、窗台等很小的空间, 这样的空间在多数幼儿园是被忽视浪费的, 其实充分利用好这些地方可以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可以在这些地方提供、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 为幼儿创设一些小型的区角活动场所。也可以做一些视觉上的改变, 如在廊道、楼梯间、入口、拐角等将其墙面设置成弧面的、凹凸不平的。在入口、拐角、接待大厅这些地方可以架设一些展示架、作品盒等用来展示、陈列幼儿的作品, 而且作品随时根据需要以新换旧。因为这些地方往往都是公共区域, 这样的作品展示会让幼儿很有成就感, 也让家长能够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在楼梯的每一个台阶上粘上幼儿喜欢的图案和对应的数字, 从第一个阶梯依次排列至最后一个, 这样可以在幼儿上下楼梯过程中顺便获得数量、数序、相邻数等信息。

2. 合理分割大空间

空间分割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大教室存在的弊端, 有研究者发现, 在高密度的条件下, 分隔得度的各个活动区会明显增加儿童的建设性行为。类似的分隔可以降低由于大的活动空间和过多的教师所带来的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3]较小的空间, 可以供幼儿独处或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单独活动;较大的空间可以让幼儿进行几个人或小组活动, 学习表达和倾听, 学会沟通与合作。因此在环境创设时, 将大的活动室、休息室、盥洗室等地方进行合理的分割, 能让空间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是幼儿园进行室内环境创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活动室的空间分割, 由于不同的班级幼儿年龄的不同, 对游戏空间的需要不同, 应该在空间大小、布置上有较大的不同, 要结合各班级活动区的具体情况来整体规划和设计活动室。由于活动室有时候需要组织全班性的集体活动, 所以在间隔空间时尽量使用一些可以随时根据需要移动的间隔物。

四、保证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参与性

保证儿童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地位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在实际操作时为了环境布置的完美性、教师的方便性、材料的节约等, 在室内环境创设时仍然多是成人“自编、自导、自演”, 使用的材料多是一些静止不动的、陈列式的、观赏式的, 这样的环境无法满足幼儿的需要, 既降低了环境创设的教育性, 也让幼儿失去了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因此, 幼儿园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室内环境创设的设计、使用、管理和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幼儿有效地参与。首先, 体现在教师思维方式上的转变, 教师应考虑“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 怎样引起幼儿的动手热情, 为了幼儿更好地参与我能提供怎样的条件”。其次, 在环境创设过程中,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体现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地位。比如, 在墙面环境创设时先由师生共同讨论主题, 在教师帮助下绘制设计图, 然后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具体创作分工, 有负责绘画的、有负责手工制作的, 即使是动手能力不强的幼儿也可以安排粘贴或是准备材料等任务, 使每一个幼儿都能真正地参与到创设之中来, 增进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 也让幼儿学会分享、沟通与合作。再次, 环境创设是教师的主导和幼儿参与的协调、平衡过程, 不能过分地强调某一方面, 而使得环境创设过于随意、失去美感及其艺术性或是幼儿丧失参与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全华.幼儿园环境创设[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2]姚岚.幼儿园室内空间色彩场景的建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2.

3.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创设 篇三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室内墙面环境属于物质环境,教室是幼儿在园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好的墙面环境设计和布置不仅对幼儿感知觉的刺激,提升对线条、颜色搭配、形状等的认知,也为幼儿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增添欢乐和气氛,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然而,在我国广大的西南偏远农村地区,对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的创设和布置还存在很大问题。

一、农村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的主要问题

1、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缺乏正确的评价向导

现代教育理念都认为,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教师”,也都支持环境的教育功能。但是,在农村地区,很多教师还是认为墙面环境创设只具有观赏的功能,对幼儿的教育功能少,幼儿不会受墙面环境的影响,家长也不在乎墙面的设计内容,只要教室看上去美观鲜艳就可以了。总体看来,教师还是把目光停留在观赏墙面的色彩、造型上,教室以美化为主,随意性很大,没有关注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和需求,也不考虑活动内容和目标,以教师自身经验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墙面环境创设的教育性。

2、墙面环境设计的材料和造型单一,缺乏丰富性

农村幼儿园的室内材料以彩色硬卡纸为主,大多数教室都是把卡纸剪成花、树叶,小草,在把它们拼在一起,粘贴到教室的所有地方,整个教室都是花花绿绿的,以红绿两色为主,很多教室都一样,都是平面粘贴,缺乏丰富性。很多农村幼儿教师很少会思考如何制作和创设墙面环境,而且也缺乏创设环境的能力,也就只能按照以前的方法继续布置墙面,不会创新,幼儿的创造力也不能得到很好发展。

3、墙面环境设计以教师为主,忽视幼儿的主体性

在幼儿园开学前,教师就已经布置好教室的环境,幼儿入园以后很少参与墙面环境的设计。农村也是如此,教师提前把教室创设好,因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低,担心安全问题及课程教学进度,是不允许幼儿参与的。一旦墙面环境创设好后,是不准幼儿随意撕毁和破坏墙面的粘画。一般这些粘画,贴在很高的地方如屋顶,幼儿只能远看,仰视贴画,不能近距离接触和操作室内的任何墙面设计。教师这样做,忽视了幼儿是环境创设的主人。

4、墙面环境创设随意性很大,缺乏整体性

农村幼儿园老师在布置和创设室内墙面环境时,大多都是随心所欲,认为墙面只要不是白的、空着的,就要全部装饰完,一面墙是花草树木,一面墙又是大段文字,还有各种名言警句及贴图,完全不考虑室内布置结构的协调性,整体性,没有统一规划布局的意识,随意性很大。

5、墙面环境创设变换更新时间长

墙面环境创设是教师一个人花费时间和精力设计好的,一般是一个学期更换一次墙面内容,大多数教师除非是换教室或换班级才会对墙面设计重新修改。农村幼儿园因为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很少有教师会根据主题活动随时更换墙面环境。对于设计好的墙面,是不会轻易变换的,也很少会重新设计有本班特色的墙面环境,教师积极性也不高,也没有必要去设计,因为没有人会在意墙面环境设计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影响。

二、农村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的对策

1、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转变对室内墙面环境创设的观念

农村幼儿园大多数是小学转岗教师,而且还附属在小学里,教室都是以前小学用的,也是按照小学的要求来布置幼儿园教室,因此很多教师对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创设的意识和要求还没有形成,需要当地的教育局选配老师轮流定期到高校进行学习培训。在培训期间,针对教师的疑问和困惑,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从而转变农村幼儿教师对幼儿园环境布置和创设的观念,提升幼儿教师环境创设的能力,促使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还要多培训教师学会发现身边的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农村资源,为幼儿创设具有趣味性又温馨舒适的教室环境。

2、室内墙面环境创设要缩短更换周期,具有多变性

室内墙面环境创设不仅仅只具有审美功能,还要体现它的教育功能。幼儿教师要根据单元主题活动,定期更换墙面布置和材料,让幼儿在不同的主题环境下学习和生活,对主题活动有深刻的认识,墙面环境创设与主题的相互配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缩短墙面环境创设的时间,而不是一学期只设计一次就够了,这样一劳永逸是不对的,要使墙面环境发挥动态的教育功能,具有多变性和动态性。

3、室内墙面环境创设要有计划性,具有结构性

农村幼儿教师针对教室空间小、幼儿多的现实问题,就有必要对教室做好整体规划和布局,计划教室每个墙面要做什么用,有些墙面可以是不用变的,有些墙面要作为主题墙需要随时更换,而且还要流出空白墙的地方来展示幼儿的学习作品。因此教师就计划好,墙面设计与教室的整体结构布局不能太随意,还要考虑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解能力、观赏接受能力,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很好地计划出室内墙面环境的创设。

4、室内墙面环境创设的造型和材料要具有创新性

农村幼儿教师要克服幼儿园经济困难的问题,学会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除了绘画、剪贴花草树木以外,还可以采用挂、串、插等灵活的方法,采用多种材料,在结合本班室内的具体情况来创设。让幼儿主动收集废旧的报纸、纸箱、旧衣服等,与教师一起来制作墙面设计,使幼儿可以随意搬弄室内的材料,加深对材料的认识。室内装饰一般都是平面粘贴,教师可以考虑立体的室内空间环境。在设计墙面时与室内空间环境结合起来,丰富室内空间环境的内容、形式,既能美化环境,还能较好的表现出层次感和立体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室内墙面环境创设鼓励幼儿参与,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尊重幼儿对环境的需求,教师就要满足幼儿的想法和意愿,教师应组织幼儿参与室内墙面环境创设,内容的选定根据幼儿感兴趣的点作为活动主题,与幼儿一起来制作和设计,组织幼儿参与室内空间环境创设制作的过程,鼓励幼儿自由操作室内空间环境的各项创设,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材料或者让幼儿准备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来制作,结束之后与幼儿讨论和评选出好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墙面上,以此来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总之,室内墙面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农村幼儿教师的重视,使墙面环境创设从静态向动态的逐渐转变,从而真正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力助推器。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科院幼教与特教研究所.农村幼儿园设备配置与使用指南[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57.

[2]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7).

4.幼儿园小班主题环境的创设 篇四

浅谈幼儿园小班主题环境的创设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发展。通过对《纲要》的学习、实践和反思,我深深感受到了幼儿的发展就是在与环境积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因此,我们以互动式主题墙为主要切入点,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幼儿发展目标相结合,积极探索主题环境与幼儿一日生活、教育教学以及家园间的多元互动,重视对主题环境的利用,尝试让主题墙“说话”,大胆在实践中诠释新纲要中的教育理念及教育原则,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真正实现环境与幼儿间互动。

关键词:

幼儿园 主题环境 小班

正文: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是幼儿每天会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班级主题墙已成为孩子们在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班级环境一般都是由教师布置后,就基本保持不变,而正是因为这样统一的环境,幼儿没有了自由选择的机会,也失去了自主参与的机会;失去了应有的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纲要》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结合我园实际情况,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水平创设了班级主题环境。

一、情感的渲染,智能的启发

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让课程的价值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体现,把环境设计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的建构性要素,让主题墙饰与幼儿的发展互动起来。教师要善于运用周围的环境,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正如新《纲要》所说,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首先,环境的美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我们力求从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对于每一个教育主题的环境布置,我们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也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挂在班级走廊上的线描装饰画,如:《美丽山水》、《童趣世界》和我们教师精心制作的手工艺装饰,如《四季特色》、《热浪天空》等,使孩子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而在我们班级内,由师生共同制作完成的组合粘贴画作品,让孩子们体现了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其次,班级环境创设可以增强幼儿对环境的了解,培养幼儿的了解,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在我们班级的向阳处,我们开辟了种植区和饲养区,结合我班主题环境主题“海洋世界”,我们放了许多适合室内生长的水生植物和动物,如绿萝、马蹄莲、铜钱草、豆苗、金鱼、乌龟、泥鳅、蝌蚪、龙虾等,并在区角中设置了“爱心语录”,如“爱我,看我,别碰我”、“爱我,看我,照顾我”,让幼儿轮流照顾、观察,孩子们因此掌握了许多植物的知识。对于我们小班的孩子来说,虽然他们对文字认识的不多,但也无法阻挡对动植物生长的兴趣,他们会自己动手绘画记录观察日记,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他们还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简单的播种,并参与浇水、除草、松土等劳动,在亲手种植的活动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植和饲养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而利用自然材料组织幼儿进行了手工制作来装扮我们的班级,更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如用玉米粒、西瓜籽,开心果壳粘贴成各种小动物的形象;采集秋天的落叶加工制作成标本,或拼剪成各种图案;用橘子皮来做菊花;把各种蔬菜和水果进行造型,或变成一个有趣的动物,或变成一个可爱的宝宝。培养幼儿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的同时也使。我们的班级环境因此变得更有意义。

着重于情感渲染的同时,我们还关注幼儿的智力启发,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我班结合教育目标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水平创设于墙面的主题栏,内容丰富,有庆祝各种节日的主题,有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有反映四季特征的主题,也有孩子们所喜爱的绿色环保主题如:《绿色的世界》、《秋叶》、《我和动物做朋友》等。丰富的主题内容深深吸引着幼儿,他们不但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而且通过他们的参与布置和看看讲讲,也很大程度地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的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孩子们在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抓住兴趣点,呈现动态化过程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对自己的家庭较为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在“亲亲热热一家人”的这个主题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家中有谁?有些什么?爸爸妈妈喜欢做什么?等等。然后与幼儿一起收集“家”中的一些物品(例如:全家福照片、娃娃喜欢玩的玩具、喜欢吃的糖果),最后营造了温暖的“娃娃家”,让孩子们在“家”中感到安全、自由;有玩伴、能活动。

随着幼儿不断发展,他们有条件也有能力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因此应关注幼儿的发现,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环境创设应蕴含在幼儿的发现、关注点上。在班级区域的设置上,我留有幼儿自发形成的观察区,即幼儿觉得有趣、奇怪的物品都可以放置这个区中进行观察。

实录: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蝌蚪的?

为了布置班级自然角环境,我请孩子们带了各种小动物和小植物。这天,想请孩子们相互观察、欣赏各自带来的东西,就在这时一个孩子突然说:“老师,小蝌蚪变了”“老师,小蝌蚪会变成什么呢?”“它吃了什么东西会变身?”话刚音落,孩子们围在一起对小蝌蚪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发现幼儿生成的这一问题十分有价值,动物是幼儿生活中十分熟悉、接触频繁的,而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蝌蚪却日渐变少。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在自然角里多放了一些小蝌蚪,还和幼儿一起定时观察蝌蚪的变化,记录蝌蚪的成长过程,以孩子们说我画图的形式记录。一时间里,整个教室就像个“科学观察室”,教师以欣赏的态度和幼儿一起观察,关注幼儿的提问,让幼儿积极讨论,发表意见,把个别幼儿的兴趣引伸为大家的兴趣,让幼儿对进一步探索“动物”产生了可能。

透过班级环境创设,可了解幼儿的关注点、发展情况,看到幼儿学习的过程,看到不同幼儿在同一个活动中的个体反映,环境创设中幼儿们的学习热点。同时,也由幼儿的“关注点”、“发展情况”、“个体反映”、“学习热点”等再一次引发新的班级环境创设的主题、内容及形式。例如,我们在开展 “好玩的玩具”主题活动时,与幼儿一起布置了一个“玩具之家”,那里面的各种各样玩具都是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小朋友可以到“玩具之家”里找“玩具”朋友做游戏,当玩具没人整理时,“玩具”要找自己的小主人。在这个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幼儿对车特别感兴趣,但又不认识。于是,我们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区角——“汽车部落”,以满足幼儿的兴趣,求知欲。

三、实现多元互动,共创成长之路 1.生生互动

陈鹤琴先生说:“室内布置应以幼儿的成绩为主,儿童画的图画、剪的剪贴、做的纸工、泥工和其他手工,都应该陈列出来,这样才可以鼓励儿童。”因此,每次在选择主题环境布置内容时,我不是将主题所需要的内容用同样的方法展示,而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来展示他们不同阶段的作品,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小班的孩子动手能力差,我提供糖纸让他们自己动手包“糖果”,在制作过程中,一些能干的孩子总会去帮助能力差的孩子,手把手教,手把手学。我还提倡给孩子自由支配的空间,让他们利用自由的时间去整理、布置活动室,使孩子们置身于环境之中,让他们用自己的想法把作品布置在主题墙中。我积极采纳和吸收孩子们的建议,并请他们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不仅给孩子们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愿望,增强环境的保护意识。如在主题《美丽的春天》活动中,我让孩子们一起参与布置主题环境,在墙面上布置春天的景色,在的树上制作一根根柳条,并让幼儿自己撕、剪皱纹纸,再准备春天的蝴蝶、燕子、蜜蜂、迎春花等,为幼儿提供好需要的材料,引导幼儿了解春天里会有哪些小动物、小植物,让幼儿在这个情景中自我发现、自我探索,通过讨论、观察、操作,总结对春天的认识。由此可见,孩子活动后的成果,随时都呈现在眼前,而不是通过教师之手、教师之口,幼儿的成就感得到了鼓励和增强。2.师生互动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他们的认知能力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他们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

我为幼儿准备的材料是随着主题的深入、变化以及幼儿的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内容和材料的不断调整和更新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主题开展的前期准备,如:一些主题相关的资料投放,暗示孩子、引发孩子关注;也可以满足主题实施过程中小组化、个别化教育的需要;还可以是主题活动的延伸,如: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生成的问题,有的可以把它转化到区域活动中来。当幼儿看到空空的主题墙面时,会产生想法并愿意和教师一起创设主题环境的想法,得到了教师的赞同和支持。作为教师,我也随时提出问题让幼儿想办法解决。如:我的手里有个吃剩下薯片罐,你们想想可以把它做成什么?一个孩子说可以成花瓶,大家异口同声的表示同意。“你们告诉我准备怎么做?”“你们需要一些什么材料?”讨论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后,我就鼓励幼儿自己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想表达的内容,让他们主动收集有关资料,准备材料等等,激发幼儿布置主题环境的积极性。在这过程中,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主题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其次我们的角色要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幼儿在这活动中学到了手工、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随着主题环境内容的不断增加、不断变化,幼儿的故事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充实。

3.家园互动

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让他们成为促进孩子发展的成功者。在主题环境的展示中,我会有目的的安排一些让家长参与的内容,如制作各式调查表,请家长以彩色图画、文字和幼儿共同完;有亲子共同参与完成的手工作品,例如“美丽的海星”;请几张帮忙收集的图片资料、代幼儿用语言表达的文字撰写等等。这些活动都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配合,正是有了家长的参与,主题环境的展示内容更加丰富,孩子们获得的知识更加全面。如小班主题《亲亲热热一家人》活动中,我利用“三八”节在班级展开了“我爱妈妈——爱心贺卡”活动,提倡家长通过自己收集的材料制作爱心贺卡,充分发挥家长的聪明才智,通过她们的精心设计、巧妙制作,一份份精美的爱心和卡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让孩子试着讲述和妈妈一起制作的过程,用到哪些材料,表达想对辛勤、可爱的妈妈想说的话,把这些满载着爱的贺卡展示在主题区域中,布置成一道独特的主题墙饰。每每孩子经过,都会指着上面自豪地说:“这是我妈妈做的,可漂亮啦!”

总之,幼儿园主题环境的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并与之产生互动的环境。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像海绵吸水一样融入幼儿成长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5.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论文 篇五

内容摘要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二是心理环境。主题墙面环境作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结合,我们应如何让它为幼儿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呢?首先,主题墙面环境创设要注重年龄差异,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不同需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其次,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主题墙面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幼儿参与的原则。

4、动态性原则。

5、家园一致性原则。

关键词语:环境

主题墙面环境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是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过去,我们在环境创设上过分强调整齐、美观,这种环境是一种观赏性的“死”环境,因为它缺少动态性、参与性和教育性。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深化,我们大家在主题环境创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幼儿园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二是心理环境。主题墙面环境作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结合,我们应如何让它为幼儿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呢?

一、墙面环境创设要注重年龄差异,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不同需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福禄培尔说过:“教育的任务要面向全体幼儿。”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比较贫乏,幼儿的认识最初只能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因此,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幼儿有年龄、性别、个性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年龄幼儿对环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中班教师可针对自己班孩子的兴趣、爱好,创设 “每日一画”,每天学说画一幅动物简笔画等;“每天趣事”,请幼儿收集讲述自己周围发生的有趣的事;“天气预报”,鼓励幼儿天天观察记录天气的变化;根据幼儿一日活动中生成的内容开辟的“讨论天地”,请幼儿用简单的语言和画面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这样使得环境的创设更符合孩子的心里特点,能促进不同年龄幼儿能力和个性的表现及发展。

二、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还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如何达到让墙面说话,使主题墙面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发展、服务于幼儿家长?

1、一致性原则。为了保证环境的教育性,在创设墙面环境时应目标明确、突出主题,而且要把目标落实到每个具体的活动中,以目标为依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来,使墙面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如:开学初,中班的主题活动是“虫虫飞”,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创设的主题环境墙饰有“蚂蚁王国”(蚂蚁的家的样子),“昆虫大集合”(老师和孩子一起制作的各种昆虫小手工),“蚕的一生”(蚕从出生到变成飞蛾的各个阶段的变化),“竞技场”(张贴的是幼儿的手工作品独角仙),还注意把这一主题延伸到小动物身上,在自然角里创设“可爱的小动物”(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张贴的“小动物和爸爸妈妈嬉戏”的图片),使幼儿能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从而产生爱妈妈的情感,这样的墙面环境就很富有特色,把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无声地渗透在环境中。

2、发展性原则。主题墙面环境的发展性是根据当前的主题教育目标和不同年龄幼儿的现有水平,分期变换创设的。如:小班初期,幼儿绘画技能有所欠缺,教师可和孩子共同合作创设环境,如:老师画树,孩子们添画树叶、小草、水果等,环境创设中教师的指导要多一些。到了中、大班,孩子们的口语表达和绘画技能有所提高,作品也很丰富,参与意识也更强了,可以直接用孩子的作品创设,还可以让幼儿协商合作,分组创设环境,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内涵,使之成为幼儿所思所想的表达平台,不断培养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感和自豪感,使环境创设服务于主题课程的发展,服务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3、幼儿参与的原则。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过去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而今,墙面环境无论从主题的产生、内容来源、布置的过程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与家长的情感传递。由于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主要是教师与幼儿合作的,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到教育过程中,这使幼儿能真切地感受到:“我们长大了,我们的力量能使环境发生改变”,这对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学习兴趣非常有益。

对于每一个主题,我们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还要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行为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因此,我们在主题墙面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设置布局,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声音、启发孩子的智慧、支持孩子的行为、参与孩子的对话、分享孩子的情感,真正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这样幼儿在环境创设中会充分地与环境产生共鸣和交流。

4、动态性原则。环境的动态性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环境的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变化,即主题墙饰要随主题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深化。二是指在不断更新环境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如:本学期第一主题是“海陆空总动员”,我们的主题墙饰呈现出的是各种交通工具,营造出的氛围也是交通世界;第二主题是“虫虫飞”,所呈现和营造出的氛围就与第一主题不同了,由海陆空延伸到了在那里生活的动物,环境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中,非常符合孩子“求新求变”的心里特征,让每一个主题墙面环境以鲜明的格调陶冶幼儿的情操。同时,在每一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孩子都会有不同的作品呈现,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更能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5、家园一致性原则。许多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过程和方法并不是很了解的,这对他们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就带来一些难度,通过主题墙面环境就呈现给他们非常完整、具体的教育过程,并且在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中,有时候还需要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如:收集一些图片资料,收集一些商标、包装袋,一同种花美化自然角等,使家长也参与到其中,使得家长更能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能在主题墙面环境创设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孩子的发展成长过程,不断更新他们育儿的教育理念,这对做到家园一致性教育非常有利。

6.幼儿园环境创设 篇六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是孩子们的天空和乐园。他们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渡过的。我们要营造一种美而和谐的环境,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因此,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们从主题环境、区角环境、自然角环境、走廊环境以及家长园地五个方面来创设幼儿园的环境,本学期,我们将充分利用空间,依托农村特色资源,打造编制和手工成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大亮点。以幼儿的参与为主线,创设一幅幅富有情趣、立体多样的画面,拓宽幼儿的视野,促进幼儿想象,让幼儿在其中受到美的熏陶真正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是文明的校园,生活的校园,孩子的乐园。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应用成人的审美观去营造。

农村幼儿园有地理环境,师资不足等令人堪忧的现状。但农村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风土人情颇多。我园作为农村幼儿园,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要领先其他农村幼儿园。但是一直以来在环境创设方面未能体现幼儿的参与性,主体性,还没能较好的体现地方特色。我们周围有许多很好的本土资源,但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我们永远是浪费了资金,却永远比其他优秀幼儿园落后。最重要是吧属于我们自己的最有价值的东西给忽略了。一,环境创设理念

让“起点更美”是我园的办园宗旨。以“队伍优化,环境优美,质量优异,实施优先,目标优秀”是我园的办园目标。我园的环境创设把绿色的,自然的东西请进来。力求与办园理念相结合。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具有地方特色,与城市同等的优质教育。我们将充分利用地方特色为教育资源。给孩子创造一个优美的乐园。二,整体环境设计 织和手工为整个环境设计,在布置上不要太豪华,奢侈,要充分体现农村及本地区特色。利用本园场地,园内周围培育一些本地区常见的树木,花草,还要开辟一块园地设计成植物园,园内种植各种各样常见的农作物。如:玉米,花生,红薯,大豆,白菜等,供幼儿观察,管理,记录。可按班级分类种植。选择当季农作物。

幼儿园一些大型玩具也要利用本地区乡土资源,如利用废弃的轮胎作为沙池的边缘。利用本地土砖块,木头块,木桩,废旧轮胎制作大型建构区域。鹅卵石堆砌假山供幼儿攀登。利用树叉,废旧轮胎等做攀登架。利用木桩排列成“平衡木”利用土碗,坛子埋在地上让幼儿赤脚踩,做一个感知训练。利用秸

秆围成迷宫等,这样既经济又独具特色,同时促进幼儿的发展。力求创设教育化,儿童化,艺术化的教学楼环境。在色彩方面幼儿园整体应以柔和的“粉绿,粉红,粉蓝”为主要色调。从室内墙面色彩到配套桌椅等设施设备,统一而不同的色调,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带给幼儿愉快,自然的感觉。楼道吊饰和装饰也是幼儿园重要的一部分。利用木条吊顶,这样方便布置各种各样的吊饰。三,创设特色化,个性化的班级环境

布置总体要求班级特色化,班级个性化,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确定不同的主题。为了避免各个班级布置的同质化,在教室的布置中,要充分发挥老师,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装扮个性化的班级要体现孩子的参与。1,班级特色

充分发挥农村物产资源,用树叶,石头,草芥,竹片等装饰各班。形成各班主题装饰以及编织特色。2,家园信息栏 各班要设置家园信息栏,这样家长随时关注幼儿园的信息,各班家园共育旁边还可以设立一个小信箱,家长可以把自己的意见,见解和要求通过信箱传递给老师(小布袋),现在是信息时代,条件允许下可以设一个QQ群和微信群。与家长随时交流。共同为教育幼儿做出努力。3,主题墙

各班至少要有一面随时更换的主题墙,此空间由老师制作简单的背景,更多的是老师和孩子一起,根据不同的主题,张贴孩子的作品,主题内容布置要与楼层主题和本班教室外墙主题相结合。环境布置大方美观,整齐,代表性强,切不可贴的满墙都是,不知道主题是什么。4,班级活动区角

各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增设相应的角色区,如:自然角,建构区,益智区,表演区,阅读区等。各个区域用不同的游戏架分隔开来,便于幼儿清楚的选择活动区,教师也可以纵观全局,做到心中有数,方便照顾孩子游戏。四,创设艺术化,情趣化的专用活动室 1,图书阅读室

图书室主要摆放各类图书,供幼儿阅读,室内环境要体现一个“静”要有足够适合孩子阅读用的可爱形状的桌椅,地垫,靠背等,可以用浅黄色为室内的主色调,充满温馨。2,角色游戏室

角色游戏室设置了银行,超市,医院,餐厅等,让幼儿体验社会各种职业角色的游戏,由于孩子很喜欢,经常要操作,建议买多买一些材料,充实每个角色区的材料。3,建构室 可以多放一些大的积木和雪花片。4,舞蹈室 5,美工室美工室里可分多个展示区域:泥工,纸工,废旧物品制作,涂鸦,粮食粘贴等等,环境布置要有成品和半成品若干,要有相应的展示柜。6,沙池区

提供各种玩沙的工具:小棍,小铲,小桶,小瓶,推车,挖挖机,过滤机等,玩沙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活动时,要给幼儿提供围裙,筒靴,袖套等等。7,涂鸦区

建议在幼儿园找一面墙设置成涂鸦区。幼儿在涂涂画画中学习各种本领。8,大型体育玩具区

幼儿园可购买一些推车,自行车,跳绳,呼啦圈等体育器材。可利用农村资源,如:竹子(竹竿舞和做成楼梯)木桩,土砖,大型木块。来满足幼儿进行各种运动体验,使幼儿获得活动的乐趣。

五,楼道走廊墙面布置

将走廊墙面、地面:中四班门口的楼道墙面需要处理。走廊作品橱漆面剥皮的现象可用一色即时贴统一遮盖。走廊的吊顶材质选择较轻的木条,顶部做成格子的吊顶。走道地面布置:(1)地面画上“有趣的葵花”、“数字宝宝的家”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认识;认识1-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会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六,楼梯洞墙面布置“神奇的水迷宫”(有水管和水龙头间隔组成)引导幼儿在做做玩玩中感知水的流向;张贴“幼儿活动图片”,向大家展示了我园的孩子真正是“玩中乐、乐中学”。

7.试论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创设 篇七

一、创设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整体环境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朗芬布伦纳和克劳特说:“环境是包括有机体以外的,影响人的发展或受人的发展影响的任何事件或条件。”根据他们所讲的,环境是指人周围的区域,并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外部世界。幼儿园环境指的是幼儿本身以外的、影响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周边环境和事件。如果不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建设,就会影响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为儿童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的环境互动着,随着经验的增长而快乐地成长着。因此,为了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从2005年7月起,我园在上级领导和幼儿家长的支持下,对幼儿园环境重新进行整体规划。我园根据原有的房屋结构、布局、场地等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合理布局,将原来的内走廊废除,在房屋前面重新建起5米宽的三层阳台,扩大了幼儿的户外活动场地。然后,老师通过精心设计和装饰,将各层阳台创设成了具有儿童化、艺术化、个性化、生活化的人文教育环境。通过阳台、走廊中的造型、图案、色彩、布局等启发幼儿的联想,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另外,幼儿园的环境设计要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其造型要有童趣特征,童趣是幼儿园的核心灵魂。在环境设计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和审美特点,尊重、理解幼儿的欣赏需求,主动寻求并设计出更加适合幼儿视觉感受的形象造型、色彩和环境氛围。如大门是幼儿园的门面,幼儿来园第一眼看见的是幼儿园的大门。原来的门面由于是几年前做的,一是有些破旧,二是不符合幼儿园特点。我们就请专业人士进行设计,重新装修。装修后的门面和通道色彩鲜艳明亮,造型奇特,具有童趣,给人以美的享受。墙饰的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生动有趣,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他们非常喜欢,每天都会在门厅逗留一段时间。

二、创设亲近自然、发展身体机能的体育活动环境

户外,是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2006年我们给户外活动场铺上了塑胶,并在围墙边种上爬墙虎。利用操场边角、花园种植一些具有季节特征的花草、树木,加大了绿化面积,让有限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另外,我们为每个班都开辟了一块种植园,由孩子们亲手种植各种农作物,如麦子、玉米、大豆水稻等。孩子们通过种植,体验了劳动的辛苦和快乐;通过观察,了解了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还体验了收获的喜悦,熟悉了季节变化,认识到了植物与环境和人类的关系,感受了自然、了解了自然。

虽然幼儿的生长发育主要受自然规则、家庭、社会等的影响,但幼儿园的体育活动环境的创设也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幼儿可以在体育活动环境中充分参与其生理发展所需的许多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肌肉得到锻炼,身体形态得以正常发育。

为了使幼儿身体各种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和发展,我们更新了许多小型的体育器械,有教师自制的,有购买的。活动器械的更新为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了趣味性和功能性。除了大型组合的运动设施以外,场地上到处是一些可以任由孩子们搬动的小型器械和老师用废旧材料制作的体育器械,这些材料刺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和多样化的经验,在他们创造的过程中,变换着的各种花样满足了大、小肌肉运动,认知建构、交往合作等发展的需要。特别令人感叹的是,大自然仿佛离孩子越来越近了:草地、树林、操场,在阳光和空气的关怀下,活跃着孩子们游戏的身影。

三、创设环保安全的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要有利于幼儿的人生安全和身心健康,使幼儿在温馨如家的环境中快乐健康地成长,并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幼儿园的活动器械、护栏、水电都安排专人检查,1.5米以下无棱角、无电源插孔。在每个楼梯口都有“上下楼梯靠右行”的标志,在户外的各种物品上都贴有安全提示标记,操场上的大小器械每天都有专人进行消毒。另外,幼儿园通过各种环境设计使幼儿在获得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了解怎样合理利用资源和珍惜资源,了解怎样利用废弃物再创美好环境,如利用旧报纸做纸球,用坏掉的篮球做装饰品等,使幼儿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四、家园互动,创设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仅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争取家长在物质材料上的支持、知识经验的帮助。在幼儿园户外体育器械创设评比活动中,通过家园联系,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出各种精美的体育器械,如用易拉罐做的高跷,用纸箱制作的小汽车,用硬纸板和毛线制作的飞盘,用奶粉罐和竹竿制作的小推车,等等,孩子们对这些玩具爱不释手。在中班亲子制作书签展中,家长们利用各种废旧物品、不同质地的布料、材料,奇思妙想、别出心裁,和幼儿们一起制作了各具特色的书签作品,这些作品经过评比展示在幼儿园的橱窗里,烘托了具有丰富的本土文化内涵的教育环境,为幼儿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美打好了基础。家长是幼儿园发展的一支有力军,这正贯彻了《纲要》中提出的:“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参与。”

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摇篮。创设和利用良好的环境,是促使全体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的有效措施。新环境的创设不仅为我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而且提高了办园层次。市领导来园参观后,对我园的优美环境、自信大方的幼儿、良好的师资队伍等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园为此也陆续接待同行的参观学习,成为同行学习的榜样。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幼儿在环境中参与的活动越多,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也就越丰富,一个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有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主动自发地参加到环境创设中,培养主人翁意识,能满足幼儿的探索、创造欲望,充分挖掘幼儿自身的潜在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王梦兰

(昆山市淀山湖幼儿园,江苏昆山

摘要: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班幼儿从小形成独立的个性。家长应了解孩子的现状,从而重视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的培养;家园结合可有效促进与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途径

一、调查目的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部分家长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自我服务的能力大大下降,幼儿过分依赖,没有独立的个性,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体力、智力的发展,以及良好个性的形成,甚至对孩子一生,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尤其是幼儿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实施过程

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园小班的幼儿调查,调查数据表明,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与家庭情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发展关系到幼儿的独立性和生存能力的发展。

三、调查结果

(一)自我服务意识

许多家长虽然在平时帮助幼儿做许多事情,但实际上还是希望幼儿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具备一定的独立能力。我通过“家长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看法及百分比”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家长赞成幼儿做力所能及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学习自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自我服务能力

生理方面的自我服务能力主要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体现出来,看幼儿能否自己照顾自己,我们从独立吃饭、独立睡觉、独立如厕、独立穿衣这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和比较,发现小班幼儿在生理方面的服务能力还不是很高,有所欠缺,他们需要家长的鼓励和支持,以促进自理能力的提高。

四、影响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因素(一)从幼儿角度看

1. 从幼儿生理角度看,3—6岁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之际,

各方面机能还不完善,特别是小肌肉群尚未发育成熟,动作协调性差,给幼儿的生活自理带来了困难。

2. 从幼儿心理角度看,幼儿期感性认识占主要地位,理性

认识才刚刚发展,因而自理意识未能达到自觉的程度,这也是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差的原因。

(二)从家长角度看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现状使家长往往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智力开发、知识教育,对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的培养却马马虎虎,认为孩子还小,“树大自然直”。殊不知,幼儿事事依赖他人,就会形成“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别人都应当为我服务”的自私自利的性格,这对孩子的将来是非常有害的。

(三)从教师角度看

从幼儿教育现状来看,教师往往比较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即使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在不断改变,也仍不能摆正“幼儿生活自理”的位置。

五、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前提下,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

让幼儿参与实践活动,掌握方法,获得经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是十分迫切的。

(一)从教师角度谈

1. 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我服务的方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

2. 根据差异个别辅导。

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幼儿的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我服务能力较强的幼儿,要用较高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要求相对降低。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3.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当幼儿获得初步的自我服务技巧后,要注意帮助幼儿提高做事情的速度和质量。

4. 贵在坚持。

自理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教师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对孩子的教育应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这时,教师应多鼓励,少指责埋怨,以保护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从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二)从家长角度谈

1.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的推动作用。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水平,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会影响现代的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

2.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时,家长一定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长发育的规律。一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方面的习惯,多关心多鼓励指导,时间久了,幼儿自然就能自觉地满足大人的要求。二是要对幼儿严格要求。幼儿很有灵性,会抓住家长的弱点提出各种各样的不合理要求。家长在情绪上可以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们约束,绝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三要适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利用幼儿易于被其他新鲜的事物吸引的心理特点,把他们的注意力从不合理的事情上转移开,以免受到错误的诱导。

3.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必须重视在生活中的培养。家长要对孩子放手,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培养的过程中,家长要正面教育,否则会伤害幼儿的自尊,从而使教育起到反作用。

(三)家园结合

家长在家中对幼儿实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同时,要与幼儿园老师保持沟通,这样可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进度及幼儿在园的一些表现等,从而积极配合幼儿园老师,达到家园同步教育。高尔基曾说:“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它需要才能和广泛的生活知识。”所以说爱要具备理性,有一定的度,绝不能对幼儿溺爱。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反复的过程,需要家园经常督促、检查、提醒,这样才能使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到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心的呵护,结合家园共同能力,培养幼儿生活自我服务能力的目标才能实现,为塑造幼儿优秀的个性品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德能.幼儿园环境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2]唐亮.幼儿园小班生活环境的创设例说.幼儿教育,2008.6.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8.如何创设幼儿园的教育环境 篇八

关键词:原则 主体 幼儿园 环境建设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39

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一天当中,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对幼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深刻而持久,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幼儿园应通过合理地创设教育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使环境创设不仅具有对话性、互动性、探究性,让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直观和综合的教育。在环境创设中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参与进来,师生共同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喜爱的环境,富有儿童情趣,同时,又能突出教育的功能,使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涵在环境之中,而且蕴涵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如何创设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呢?下面结合我园的做法谈点体会。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特色性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呈现出当地的文化风情,这是我园在创设环境时的主导特色,包括使用什么材料,如何进行墙面的装饰等,都要表现出我们的地域特点和生活特色。例如,我园在一楼楼道突出礼仪教育主题,无论是装饰画还是制作的人物形象都与主题相关。有尊老爱幼情节、互帮互助情节、热情好客情节,无不凸显着礼仪教育主题情节;二楼的“河西人家”就是收集我们张掖常见的芨芨草制品:蒸笼、簸箕、笊篱、筛篮进行涂色装饰,教师制作锅台、炕台、灶具,最后摆上河西特产高台辣椒、临泽红枣、民乐紫皮大蒜、苹果梨、山丹黄参和幼儿跟家长制作的荷包、绣球、鞋垫、窗花,形成我园特有的河西特色,幼儿通过环境创设了解家乡,更加热爱家乡。三楼“美丽肃南”则用肃南的绣品、哈达、牦牛饰品,错落有致地挂在走廊顶上做吊饰,墙面装饰一些教师和幼儿用彩纸共同剪出的经幡彩条和肃南草原牧场装饰画,楼道地面摆有小绵羊、小牦牛、山丹马等,还有教师和幼儿用废地毯装饰的草原,又构成了一道西北特有的裕固族乡土风景线。所有这些设计和材料都源自于教师、幼儿及他们家庭的收集,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本土文化。这些布置给我园增添了独特的环境氛围。

(二)环保性原则

我园在环境创设时就坚持“旧物改造,废物利用的原则,比如,我们利用旧挂历纸做的帆船,用方便面盒做的腰鼓,用纸盘、纸杯做的金龙;用冰棒棍做的蜻蜓;用废旧瓶盖做的车轮等等;我们还利用郊区幼儿和家长收集的自然材料高粱杆、蛋壳、西瓜子、硬果壳、麦秸杆以及玉米、高粱等农作物果实装饰环境,让幼儿在园内通过环境就能了解自然,亲近自然;还利用教师收集的食用油桶、奶粉罐、食品盒制作的体育器械篮球架、滚筒、滚轮等。

(三)师生共同参与原则

幼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幼儿园,让他们参与到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中来,他们的兴趣是非常高。在参与布置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收集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环境,用自己的小手布置环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幼儿认识了一些平常不太关注的环境材料,比如:PVC管、瓦楞纸、风筒等,开阔了幼儿的眼界,通过他们的小手和思维创设的环境,就会使他们加深对环境中的事物理解,也会使他们更加爱护自己创设的环境。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独到的创新设计及时加以鼓励,使幼儿产生自信和自主感。让幼儿在参与设计的同时,对生活环境的变化,四季的交替,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得环境创设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增加了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性。

(四)审美性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因此,环境创设无论是画面、颜色还是造型组合上都要让人有一种美感,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比如,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设计,所有的装饰形象都要逼真、可爱,富有童趣,符合幼儿的审美观,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我园在一楼门厅用油纸伞做吊饰,油纸伞下面挂着一个热气球篮子,里面还放着各种小动物,热气球带着小动物们去旅行,既符合幼儿的审美观,又富有童趣和想象力。整个布置,看起来是简单组合,但给人强烈的美感。幼儿每天从那里经过,仰起小脸惊呼:“哇,好漂亮的伞啊!”就因为看到美丽的伞吊饰,激发起了幼儿对伞的兴趣,我们还编了一个小伞舞来跳呢。

(五)体现创造性原则

独特的创造性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比如,我园楼梯间有两根塑料管,突兀而碍眼,教师巧妙地用绿色软纸缠住做竹干,竹叶自下而上分层次粘贴上去,再添加其他材料,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就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了。让北方的孩子足不出户也能体验身在竹林的感觉,这样的布置独具匠心,别有一番风味。孩子们开展主题活动“飞向太空”时,每人画了一幅图,若随便贴显得很杂乱且没有新意,于是教师在通向楼顶的悬梯上用油烟机管和草帽刷成银色制作了太空人,又把孩子们的作品摆成火箭形状粘贴在太空人旁边,再添其他装饰,装饰效果令人耳目一新,体现了环境创设者的智慧。

(六)开放性原则

在创设游戏材料投放区时,设计成开放式材料超市,体现其多样性、可取性、可用性。我园在创设“操作材料投放区”时,让幼儿充分自主选择材料、重组材料,发展幼儿大胆探索、自主创造的潜能。在创设“有趣的植物”主题活动区时,教师为幼儿提供大量的自然物,如米、赤豆、泥土等等,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将自然物带进教室尝试种植。幼儿运用各种自然材料动手制作,既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又丰富了想象。

(七)教育性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虽然是隐性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在室内外的墙面画上各种图形、迷宫,贴上数学题,引导幼儿去想一想、做一做,贴上连环画,请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幼儿带领大家讲一讲,增加了幼儿锻炼的机会和学习的方式。在墙面上创设“晴雨表”,通过每天的气象设置,可以使幼儿认识各种气象标志,每日温度的变化,四季的交替,丰富了幼儿的知识。活动室内的环境创设,创意要更接近于幼儿的兴趣点,创设主题墙饰,并在各区角创设主题环境。比如,小班幼儿刚入园,对幼儿园比较陌生,教师可以设置“我爱我家”主题墙饰,把幼儿的全家福贴在墙上,也可以把幼儿的头像做成“水果”,早上来园时让幼儿自己贴到家庭栏,这种互动式的墙饰,不但提高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使墙饰最大程度发挥了教育作用,而且对于促进幼儿观察力,情绪的控制能力及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充分发挥了环境教育作用。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要体现儿童为主体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导幼儿与生活环境互动的,因此,幼儿园环境的设置要有利于幼儿的身心成长,健康和安全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首要因素,因此要把幼儿园环境创设得美一些、装饰漂亮一些,安全一些,更适宜于幼儿生活学习。

首先,从布局方面考虑,无论是在走廊还是活动室内的布置,我园都不是布置得东西越多越好,而是从整体环境的大小、幼儿的年龄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设计。比如,对于幼儿园活动室的设计,没有在室内摆满、贴满、挂满小挂饰,给人拥挤不堪的感觉,而是换一种思考方式,在靠墙的一边放着一排整齐的玩具橱,另一边放着一排小椅子,中间位置空出来,铺上地垫,幼儿可以在上面开展各项活动。在墙壁上悬挂着几幅画,几件饰品,形象简单,色彩单纯朴实,充满童趣。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童趣盎然,使人联想到童话世界的意境。

其次,活动室要给幼儿一种家一样的感觉,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他们是这里的主人。活动室的布置和游戏材料的投放适合幼儿的活动与游戏,显得简单而活泼。

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幼儿每天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都在潜移默化地受到它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既要强调“美化、绿化、净化”,更应该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结晶。每个幼儿园都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要充分利用自己园所的自然资源,发挥自己园所的优势,创设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

9.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研究 篇九

一、问题的提出

今天的幼儿教育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模式等等,都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便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并获得幼儿教师及孩子们的喜爱。幼儿的主体性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显然,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探索如何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在区域活动中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具有开放性的环境,体现幼儿园特色,使其发挥环境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环境及材料作为区域活动的基础,是幼儿构建知识的依托,良好的环境还容易建立起和谐、自由、轻松的教育氛围,有利于推动幼儿教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2、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参与者,有利于培养其任务意识,有目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活动区域,体现合理、开放、宽松的教育理念,使幼儿获得充分、和谐发展。

2、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3、引导教师克服区域环境创设过程中在目标上的盲目性及对环境认识的片面性。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区域活动及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供研究参考,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前瞻性。

2、调查法。通过观察、座谈、问卷等方法把握研究动态,收集事实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3、行动研究法。即通过对各班区域活动组织情况的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得出结论并在实践情境中进一步检验这些结论。

4、总结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召开有关研讨会、观摩会等,积极推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效经验,及时指导做好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资料积累工作。

五、相关概念

1、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学习为前提,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2、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指以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目标的,在幼儿、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下,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影响、美化和积极利用,使之更加适合幼儿成长的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

六、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选定课题,成立课题组。

2、明确分工,通过查阅资料确立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3、撰写课题申请报告,对课题进行调研、分析论证,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课题实施领导小组,并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研究的任务。

2、组织教师培训,加强理论学习,深刻了解国内外有关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发展情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3、总结我园在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

4、组织讨论。形成共识。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创造。

5、探讨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有效地投放材料,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6、协调幼儿园相关资源,创设各种条件,保证课题顺利进行.7、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的阶段性论文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撰写终端性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10.幼儿园环境创设小结 篇十

从班级环境和区域材料的创设上,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明显转变,环境创设能力也有了新的变化和提高,主要表现在:

(1)各班创设的主题墙饰,展示的内容能结合本月主题与教育目标有机融合,能够体现近期教育的主要目标、内容及发展阶段,注重教师、家长、幼儿三者的参与、互动,大班级组在这次的主题墙饰布置上让人眼前一亮,大部分内容都是孩子与幼儿一起制作的,大多数利用废物材料制作。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老师们放手让孩子参与其中。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孩子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了孩子是环境的主人,体现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

(2)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相适宜的活动区域,区域类型和设置比较合理,能够为幼儿投放低成本材料制作的半成品材料,材料的投放能够为近期主题教育目标和内容服务,且有利于幼儿游戏、操作和探究,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总之,通过本次环境创设评比活动,各班的环境创设较之自己以往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存在一些的问题。

(1)对班级环境的定位和价值取向认识不足。仍然有个别班级将环境创设作为一种摆设,注重装饰性和艺术性,缺乏教育性、目的性和参与性、互动性。

(2)对如何科学合理地创设班级环境学习不够,研究不足。如:在活动区设置上,没有充分利用班级现有的活动空间,充分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均衡性,每个区域设置的空间大小、位置不够科学合理。

(4)有少部分班级环境色调较不协调,颜色搭配较混乱。

上一篇:友谊,单曲循环初三作文下一篇:美国博士申请时间和流程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