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2025-01-09

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精选12篇)

1.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篇一

摘要:本文针对大气污染的问题, 首先解释了大气污染的概念, 而后分析大气污染的特点, 之后提出了大气污染的防治办法, 希望对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更希望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能够早日解决。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对策措施;

引言

近几年,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发展越来越迅速, 大气污染问题逐渐搬上日程。大气中的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氢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造成了大气污染问题。城市的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更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据研究调查, 工业发展水平越讯速的地方大气污染问题就越严重, 这说明大气污染问题与工业化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大气污染问题, 我们应该迅速的着手解决,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大气污染防治方案, 在此基础上制定应急措施, 最后达到根治大气污染的目的。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污染就是指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在城市中居住的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向大气中排放出很多有害气体等污染物, 而排放的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大气和环境的自净能力, 于是便形成了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 还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甚至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大气污染源通常被分为两类, 分别是人为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所谓自然污染源是指植物等生物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的有毒气体污染环境, 或有意外事故造成的大气污染, 如森林火灾, 泥石流和火山爆发等原因。人为污染源主要是指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以及工厂, 交通产生的废气。以上都会对大自然的空气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

2.1 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较高

监控调查显示, 我国大气污染的可吸物颗粒物含量超标。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含量已经大大超出了自然界的自净能力, 这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破坏。

2.2 煤烟型的污染占主导

由于我国很多工厂以及住宅都靠烧煤取暖和工作, 所以煤烟型污染的排放是占大气污染的主导地位的。据调查, 我国大气污染中的煤烟型污染占到了总污染的74%。很多工厂为了追求利益, 不顾生态环境, 肆意的向大气中排放煤烟型的污染, 造成空气质量的下降。

2.3 细菌含量较高

我国的大气污染中还有一个致命的特点就是细菌含量较高。城市中的人口众多楼房众多, 绿化面积很少, 这就导致大气中含有大量的细菌, 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3.1 加大对大气环境的监督力度

想要了解大气污染的问题, 就要时刻的进行空气的检测和监督。不断地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监管力度, 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首先要从我国的政府和地方政府等部门入手, 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各个地区的地级政府应针对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环境因地制宜, 采用不同的治理办法, 监测大气环境, 治理大气污染的问题。另外, 各级政府还应该对自己当地的工厂进行排查, 确保工厂所排放出的废气符合环境质量标准。一旦有排放污染物的含量超标的企业应进行严厉的惩罚, 并将惩罚的结果公布出来, 达到全民保护环境的目的。

3.2 合理规划城市的工业布局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迅猛。在对旧城市进行扩建和改建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当地的环境问题。建设新工业基地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环境问题。第一, 应该将工厂的地点选在与居民区有一定距离的地方, 不能对居民区造成不良影响。第二, 应选择建在城市的下风处, 这样工厂在排放废气的时候才不会被风吹到居民区。第三, 要选择在比较空旷, 有利于废气扩散和排放的地区。以上三点是合理规划城市的工业布局的要求和标准。只有做到这三点, 才能够使居民区的空气质量良好。

3.3 加大绿化面积, 植树造林

治理我国大气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绿化面积, 植树造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清洁净化空气。另外, 植物硕大的叶片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遮盖和吸附作用, 可以使大量的灰尘和颗粒停留在树木周围, 最后被吸收。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一氧化碳等有害的气体, 释放出人们所需要的氧气。呼吸作用也可以吸附一些有害的气体。所以多植树造林, 加大绿化面积, 是防治大气污染最有效和最自然的办法。结语

总而言之, 大气污染问题是我国目前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之一。努力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含量, 从工厂的废气排放入手, 根治大气污染问题。另外, 还可以研制一些能够吸收大气中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氢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装置, 净化空气使大气中的污染减小。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固然是好事, 但是不能顾此失彼, 破坏了我国的大气环境, 使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都受到影响。希望通过本文对大气污染的概念, 特点和治理方法等问题的分析和叙述, 能够对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有一定的帮助。最后, 希望我国的工业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也会不断地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陈秋硕.《浅析大气污染对城市的危害》, 2011.05.[2]赵婷昱.《我国大气污染现状》2014.11.[3]任颢易.《浅谈大气污染的防御措施和治理办法》, 2015.04.

2.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篇二

一、城市电磁辐射释义

所谓的电磁辐射, 是指能量流在空间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传播, 电池辐射可以分为天然的和人为的, 而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为的, 只要电磁辐射过量, 就会产生电磁辐射污染。在城市里, 人们经常所说的电磁辐射污染往往是指人为电磁辐射所造成的污染, 由于电磁波频率的不一致, 使人为电磁辐射源又可以分为射频和工频两种辐射源, 而射频辐射源电磁辐射的范围较大, 发出的电磁波频谱宽、频率高。在城市里, 各种各样的电磁波发射系统、对电磁能进行利用的医疗设备、科学、工业甚至日常所用的家用电器, 都可以说是电磁辐射源。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 对于城市来说, 电磁辐射污染源的分布广泛、品种多,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移动通信、卫星通信、雷达等, 在电磁辐射水平上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而对于我们经常所处的室内空间来说, 室内线路的布置、所使用的电子设备等, 都是我们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

二、当前城市电磁辐射状况

(一) 电磁辐射能量的密度越来越大

对于城市来说, 由于在不断地建设发展, 电磁辐射技术有了空前的发展, 这就使得城市空域的电磁辐射能量越来越大。根据对某城市的调查显示, 2000年—2010年, 全市65%的检测点, 其电磁辐射强度逐步上升。不仅如此, 在对城市某个居住社区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出, 虽然其结果还处于标准的水平, 但数据却已处于接近上限值的数据, 并且复合功率已经出现了超标的现象。因此, 电磁辐射能量的增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二) 关于电磁辐射所产生的纠纷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 人们对辐射的防护意识也越来越强, 对于所居住的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 更会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此, 关于电磁辐射污染的纠纷呈现上升的趋势, 这其中, 引起纠纷的主要有:高压输变电设施建设在人群密集的地区、移动通信站建设在社区里、电磁辐射污染所造成的人身伤害等等。所有这些情况使电磁辐射污染的纠纷越来越多。

(三) 电磁辐射设施环境与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

城市在不断建设发展, 而建设中的城市离不开电磁辐射设施的发展, 使得电磁辐射设施的环境与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 例如, 广播电视、无线通信建设在城区当中, 使得居民区的场强越来越高;城市电网工程的建设, 高压输变电设施的建设已经进驻到居民区, 并且电压越来越高, 所产生的电磁场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不仅如此, 高层建筑的卫星天线等, 对高层建筑同样会产生电磁污染;除此之外, 交通干线的电磁噪声等都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防治对策

城市要在发展中前进, 对电磁辐射技术的应用不可避免, 只有采取相关的防治措施, 才能使电磁辐射技术在得到发展的同时, 对人们的环境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防治:

(一) 对于与电磁辐射污染有关的防治标准、法规, 要进行不断完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对于电磁辐射的防治标准, 以往的相关法规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需要了, 并且缺乏兼容性, 因此, 对电磁辐射的相关标准进行重新制定显得至关重要。对于新建立的电磁辐射法规, 要对电磁辐射污染源以及其辐射特点进行充分考虑, 把电磁辐射风险作为重要原则来进行落实, 并且要把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们的健康为重点, 建立关于电磁辐射的相关法规, 除此之外, 还要有相关的电磁辐射防护相关标准的出台, 这个标准可以从电磁辐射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出发, 在对国外标准限值的基础上, 再对我国城市电磁辐射的整体环境, 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具体标准措施, 对于电磁辐射的管理、使用规范以及适用范围有个明确的规定。

(二) 对电磁辐射污染进行防治

要对电磁辐射污染进行防治, 可以对电磁辐射相关控制技术进行利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对所建设的基站, 要以优化的方式减少其数量, 或者把天线增益进行递减, 从而达到对电磁辐射污染进行防治的目的。为此, 可以根据天线的方向、高度;根据覆盖区周边的场强等一些条件, 对覆盖区进行相关优化设计, 使其不仅拥有最好的地域覆盖、通话状况达到最佳状态的基础上, 把天线增益进行递减, 使电磁辐射污染有所降低。 (2) 在产品、工程的设计上, 同样要进行优化设计, 使电磁辐射污染能够有所减免。 (3) 使电磁辐射源与所需要进行环境保护的区域之间的距离拉长, 并且增加周围的绿化面积。根据研究表明, 树木可以对周围的电磁能进行吸附, 因此, 可以在电磁波传播的范围进行绿化设计, 使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减免对环境的污染。 (4) 对电磁源进行阻止。可以采用主动阻止或者被动阻止的方式, 对电磁辐射进行阻止, 除此之外, 还可以把射频电流通过导入大地的方式, 对电磁辐射源进行阻止, 从而避免屏蔽体再次产生辐射源。 (5) 还可以对滤波技术进行运用, 对电磁干扰进行有效抑制, 可以把滤波线路里可以用的信号进行提取, 进一步对干扰信号进行阻止。

(三) 对于电磁辐射知识要进行广泛普及

对于居室内以及城市空域的电磁辐射, 都有个明显的特点, 就是无味、无色、无嗅, 这样的特点使人们容易对其进行忽视, 而在忽视的同时, 内心会涌起一阵恐慌, 于是, 关于电磁辐射纠纷的事件逐步发生。因此, 鉴于此, 有关部门有责任把电磁辐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 使人们对电磁辐射有个科学的认识, 提高人们对电磁辐射的安全防护意识, 使人们在了解电磁辐射对人类所产生的危害之外, 对电磁辐射的来源及应用有个科学的认识, 认识电磁辐射的安全、正当性, 拥有足够的常识把居室内的电磁辐射降到最低, 并掌握相关的防护办法。而有关监管部门也要进行充分的参与, 把其监督职能进行充分发挥, 与电磁辐射运营单位、广大人民群众一起, 为人类创造出安全的电磁辐射环境。

(四) 管理好电磁辐射环境

在这样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 为了使人类拥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使人们拥有健康的身体, 使电磁辐射在稳步中进行有序地发展, 对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相关管理显得很有必要。首先, 对于国家规定的相关的法律、法规, 要严格进行执行并落实到位, 对于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要有相关的审批制度、相关的评价制度的建立, 并且要把这些划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当中, 对电磁辐射设备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 避免对城市的空域领域造成电磁污染, 不仅如此, 还要有相关控制电磁辐射措施的出台, 对于对人们产生危害的电磁辐射设施, 要责令其进行搬迁, 而对于微波天线的设立, 则要有一定的限制范围, 限制其不能超过某个高度, 在高压线的两侧, 不能有住宅、医院、学校等建筑物的出现。

四、结语

3.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三

关键词 园林绿化;问题;政策;对策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0-2

三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但由于城市经济总量和决策者的角度不同,各地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状态,特别是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城市,环境意识不强,绿化投入不足,在实际绿化进程中出现不少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绿地结构过于单一,结构层次欠缺

有些城市绿化树种虽然比较非富,但没有注意在色彩、季相上的变化,难以体现活力及不同的观赏性;同时,植物多以成排或成片的形式出现,并以丛植、片植、孤植为主,而在垂直绿化等方面的应用模式较少。如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中大面积种植草坪,虽然绿化面积提高了,但绿化的生态效益不明显。清一色的草坪,街道两侧的行道树,都是单一空间的利用。人们生活在一个立体空间中,绿化也应该是立体的、多层次的。

1.2 绿化与城市建设不同步

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而绿化的配套却往往是道路或是综合体建好了才开始绿化的配置设计和施工,无整体规划。此外,在进行规划时,各部门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施工管理混乱,导致成年树木被砍伐,“砍了栽、栽了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世大浪费。

1.3 管理水平低下

植物栽培有“三分种七分养”之说,而众多城市建设者都把养护的任务交给了施工方,一但施工方养护期结束又转包给一些个体经营者,无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措施,粗放养护,技术含量低。该修剪而长期无人修剪、该除草而长期无人除草,致使花园、绿地杂乱无章,病虫害无人防治,并且许多该间苗的苗木因没有及时间苗,导致种植密度过大,树木严重生长不良。此外,部分居民法制观念淡薄,侵占绿地、破坏树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城市绿化执法队伍不健全,管理手段滞后等问题,都是造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落后于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1.4 不尊重科学

在一些地区,城市绿化完全把专家学者的意见放在一边,不考虑当地的实际地理环境特点和树木生物学特性,盲目跟风引进外地树种而轻视乡土品种,最终给国家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但部门体制的缺失(部门体制一般是指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整合归并为一个较大的部门,或者将相同相近的职能结合起来由一个部门管理为主,以减少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多头管理,增强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是不争的事实。当前,城市绿化多归城市绿化处管理,包括建筑学、植物学、地理学、美学、工程技术等,绿化的管理与林业、水利、环境、城建等部门的职能都有密切的关联,但都不归属任何一部门的专职职能。

1.5 绿化植物检疫环节薄弱

随着运输的发展和经济的交流,世界各地植物频繁交流,而由于交流的途径不同,植物检疫不能面面具到,致使侵入型病虫害不断传入我国的很地区。如美洲斑潜蝇、黄斑星天牛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就蔓延到全国大部地区,对植物造成严重危害。这些都是由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和引种不当引起的。

1.6 城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

城市环境是以由人工建造为主而形成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地上部分容易受工业废气和生活污水的污染以及人为的破坏;地下部分往往是填埋的建筑垃圾或生活废弃品,透气性差、土质低劣,致使植物生长空间狭窄,直接导致树木长势衰弱、抗逆性差,为有害生物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如果养护管理再长期跟不上,作物病虫害就相对容易发生。此外,气候异常导致的冻害、旱灾、酸雨、抽条、涝灾、烟尘等自然灾害,也会使树木长势减弱,导致病虫害暴发。近年来,在长春、云南、贵州等地的大面积虫害和冻害,都是由灾变性气候引起的。

2 发展的对策

2.1 因地制宜

城市绿化从一开始设计上就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四季相适,风格多样,有的放矢”,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保留原有植物配置,引入的植物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根据不同城市气候、立地条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在直观的视野中,注意纵向和竖向层次的划分,明确不同四季的主打品种,在努力打造四季有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一种风格的同时,注重植物的宜养护性。

2.2 科学选用植物

依据城市类型的不同,对各城市适宜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弄清花草树木、动物微生物等与环境的关系,总结出适应性、生存性、生长发育之间的规律,做出科学决策,选用合适树种。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可供选择的常用植物种类,包括有花植物近30 000种、树木近8 000种。

2.3 建立立体绿化模式

多选用耐污染、宜养护、能改善生态环境的植物种类。在配置时,要采取乔木、灌木、花草相结合的立体式绿化模式,并通过垂直绿化实现阳台、院墙、围栏的竖向绿化,努力建成绿化的多层次性。此外,尽量多的使用常绿型绿化树种,以加大道路、小区、公园、广场等的常绿效果;同时,适量配置彩色树种,增强感观效果,打造景观优美、绿化丰富、环境宜人的生活环境。

2.4 选用多种植物类型

植物尽量采用多种类型,不仅可以植树,还可种草、种花、种果、种药,亦可利用江河湖面等鱼养鸭,在林中养鸟养禽,使人、植物、动物甚至微生物共同和谐相处,形成良性循环,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进行有特色的绿化栽植,注重发掘文化底蕴和内涵。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地段,营造一批个性绿化景观,并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适量布置有特色的雕塑、小品、游憩、健身等设施,展现出城市的地方特色,弘扬风土人情,提升城市品位。在绿地面积有限的老城区,其绿化布置应以小型乔木或灌木花卉为主,结合当地居民生活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以小见大,营造不同的绿化风格。此类地区应优先合理配植成本低、适应性强的本地乡土树种和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endprint

2.5 抓好绿化队伍建设

抓好绿化队伍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素质,把绿化工作抓到实处,真正实现绿化目标要求。严格按照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市、区、街道等三级配备,强化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并对绿化体系进行专业设计。政府需要做好自身工作,加强园林绿化法制建设和宣传教育,推动并实行全民养护管理和奖罚制度,包干分区,把绿地管理维护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绿化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各相关管理部门协调统一进行,避免各自为政。以绿化执法为例,依法治绿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目前园林管理部门没有执法权,这就要求政府协调,城市公共绿地的监督管理部门和工商、城管、公安、林业、交通、建筑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对毁坏城市园林绿化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起到威慑的作用。就当前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来讲,要全面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无论在人数上还是职能权限上,都严重不足,这就需要适时设立新的行政管理部门或机构,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功能。

2.6 提高园林植物抗逆性

由于绿化工作一般都是在城市基础建设完成后进行的,绿化的土壤多数是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大多已经被污染,因此,在绿化栽植前要进行必要的换土,充分考虑土壤的肥力,避免贫瘠土壤的种植。通过换土、除草、灌溉、追肥、修剪、引入有益的植物品种和昆虫、微生物等措施,提高树木长势,增加树木抗逆性(抗涝、抗旱、抗病、抗寒、抗虫等)。同时,对树木进行有效监测,及时掌握生长动态,制定相关应急预案,防止隐患的发生。

2.7 加强植物检疫力度

控制对植物的盲目引植,特别注意对毁灭性病虫害检疫对象及容易造成危害的病虫害的检疫力度,做到及时防范、及时处理,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多采用生物防治,以减少造成污染。同时,需加强绿化植物检疫工作的力度和宣传,严格执行调运检疫、产地检疫、复检这三关。在绿化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时,检疫部门要主动联系,必要时到现场进行植物检疫等相关服务,积极开展绿化植物检疫法规的宣传,增强苗木经营者及绿化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全面做好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服务保障。

2.8 端正思想,科学种植

对于已经发生的失误要正确对待,不回避、不推责,亡羊补牢,即时控制损失并吸取教训,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把城市绿化做成一个生态的、能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

4.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篇四

关键词:城市垃圾;处理;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垃圾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由于城市垃圾产量与日俱增,且产生量远大于清运量和无害化处理量,致使我国城市垃圾历史累计积存量高达60×108t,侵占土地面积多达5×108m2,约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无适合场所堆放垃圾[1-3],垃圾污染事故频出,严重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城市垃圾已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城市垃圾的来源与产生现状

1.1城市垃圾的来源及其特征

根据垃圾产生源不同,可将我国城市垃圾主要分为居民生活垃圾、街道保洁垃圾和集团(机关、学校、工厂和服务业)垃圾三大类。居民生活垃圾来自居民生活过程中遗弃的废弃物,主要有易腐有机物、煤灰、泥砂、塑料、纸类等构成。它在城市垃圾整体中,不仅数量占据首位,而且成分最为复杂,其构成受时间和季节的影响,变化大且极不均匀。街道保洁垃圾来自清扫马路、街道和小巷路面。其成分与居民生活垃圾相似,但是泥沙、枯枝落叶和商品包装物较多,易腐有机物较少,平均含水量较低。集团垃圾系指机关、团体、学校、工厂和第三产业等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它的成分随发生源不同而变化。与居民生活垃圾相比,具有成分较为单一稳定,平均含水量较低和易燃物、特别是高热值的易燃物多的特点。城市生活垃圾的构成主要受城市的规模、性质、地理条件、居民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和民用燃料结构的影响。城市垃圾的产生大部分集中于大中城市,其中大城市又占有优势。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有机物如厨余、纸张、塑料、橡胶的含量均较高。以燃煤为主的北方城市,受采暖期影响,垃圾中煤渣、沙石所占的份额较多。

1.2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现状

城市垃圾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总量大幅度增加。自1986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垃圾平均以每年9.1%的速度增长(图1),少数城市(如北京)的增长率达15%~20%。200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达1.18×108t。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在垃圾产生量方面占有重要比例。生活垃圾产量的60%集中在全国50×104以上人口的52座重点城市[4]。此外,近年来中小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高速增长趋势也不容忽视。

生活垃圾总量大幅度增长首先与我国城市数量增加有关,1986年全国城市数量为353个,2000年增加到663个,增加了近一倍;其次,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也是导致城市生活垃圾增加的主要原因,2000年的663个城市中50×104以上人口的城市有93个。以消费性为主的省、市,居民生活垃圾所占比例较大,如北京、海南和上海,工业固体废弃物分别只占城市垃圾总量的2%、11%和15%。以上海市为例(图2):上海市人口密度从1970年的1743人/km2,增加到2000年的2084人/km2,增加了近20%,而同时生活垃圾总量也从1970年的61×104t,增加到2000年的641×104t,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0.7%[5]。

我国城市垃圾在总量迅速增加的同时,构成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出生活垃圾中的无机物含量持续下降、有机物含量不断上升、可燃物增多、可利用价值增

加的趋势[6]。

2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主要是以寻找合适地点加以“消纳”为目的。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式是填埋,约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以上;焚烧量甚微。

2.1填埋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从经济、技术,还是废物管理现状来看,垃圾填埋都是一项较为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技术。目前我国70%以上的垃圾仍以简单填埋方式处理,由于其建设和运行费用比较低(仅为焚烧的10%,堆肥的30%),操作简便,易被决策者接受与采纳。但就此项技术总体而言,我国城市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尚属初步应用阶段,由于技术上的不完善而造成的环境问题仍很多。例如废物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填埋场厌氧环境中产生的甲烷,增加了大气污染,并易引起甲烷爆炸事故;填埋场的废物受雨水淋滤或地下水的侵蚀,大量污染物进入地下水或地表水,造成水体污染。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采用集中堆放或简易填埋的方式处置城市垃圾,填埋场的设计没有考虑对垃圾分解产生的渗沥水采取相应的防渗、防漏及净化措施[7],今后将逐步为符合国际标准的卫生填埋场所代替。

2.2焚烧

焚烧法因其无害化彻底,减量幅度大,余热发电实现资源化,节约大量填埋土地等优点而备受关注。采用焚烧技术处理垃圾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与我国城市垃圾中的可燃物含量低,经济技术条件差以及综合因素的影响有关。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质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城市垃圾中有机物与无机物在构成上分别为15%~51%和42%~81%。有燃气和集中供暖的城市和社区有机物占70%~75%,无燃气和集中供暖的城市和社区,无机物构成占67%~82%[2]。部分大城市和部分沿海开放城市垃圾成分中的可燃、易燃物已增长到40%~60%,垃圾热值基本上适于焚烧处理,加之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垃圾消纳困难问题,因而很多城市都在着手研究开发或引进垃圾焚烧技术。可以说在未来几年间,在大城市尤其对那些土地紧张的沿海城市发展垃圾焚烧技术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技术条件而言,以焚烧作为主要方式处理仅在少数城市可以考虑,在大部分中小城市尚不具备建设大型垃圾焚烧厂的条件。其原因在于:采用垃圾焚烧处理的一次性投资过高,超出了这些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日后昂贵的运转费用又会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中小城市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不高,生活能源气化率低,生活垃圾中的可燃、易燃成分少,不适于进行焚烧处理;垃圾产量小。

2.3堆肥技术

堆肥技术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有控制地促进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我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和缺少有机肥投入使农业环境日趋恶化,土质下降。我国城市垃圾中的可堆肥物质,随着城市燃料结构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增加。大量城市垃圾加上城市粪便,经堆肥化处理后,可成为良好的有机肥。目前全国有20余处堆肥场在运转,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广州等市都有一部分垃圾堆肥处理,垃圾堆肥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垃圾堆肥处理不慎也会产生二次污染问题。由于堆肥过程不可能完全去除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会被土壤吸收,传给植物,最终影响到人体。另外,我国城市垃圾堆肥现在还存在产品肥效较低、质量较差等问题。近年来,由于受化学肥料的冲击,堆肥的销售量逐年下降,市场前景欠佳,使企业难以维持运转,有的堆肥场甚至将肥料送至填埋场处理[8-10]。

2.4城市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

由于受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我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水平还很低,各地发展也不平衡。城市垃圾处理今后的大致趋势,将是在不断完善各种传统处理技术的同时,积极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垃圾的资源化将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研究的新领域。实践证明,有效地控制垃圾产生的源头,推进垃圾中可再生资源的分类回收,尽可能转化利用垃圾中的潜在资源,科学地填埋废弃的固体垃圾是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置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1-15]。

3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3.1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对城市垃圾治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整体上看,仍不适应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现有管理体制不适应当前形势,垃圾管理一直被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一家包揽,环卫部门既是监督机构,又是管理部门和执行单位,政企不分。这种体制不能形成有效地监督和竞争机制,制约着垃圾管理的发展;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庞杂,多层次而不集中,不利于城市垃圾的管理。

(2)垃圾治理缺乏资金,收费制度尚未建立。随着垃圾产生量的增加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需要政府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才能建设足够多的无害化处理工程。由于城市垃圾治理长期被视作一项公益性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地方财政,给政府财政造成巨大压力。政府的投入大都用于城市垃圾的收运,垃圾处理难以满足无害化治理的要求。

(3)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未引起重视。我国大部分城市垃圾还没有实现分类收集,增大了城市垃圾的运输和填埋量,也增加了城市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难度。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意识的变化,以及包装工业的发展,商品的包装形式越来越多,种类和数量急增。一次性商品消费也急剧增加,这不仅增加了垃圾产生量,同时也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4)法规不健全、全民环境卫生意识不高。我国已颁布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防治城市环境污染做出了全面规定,是加强我国城市垃圾管理的基础。国务院也颁布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但缺少相应的“子法”及实施细则,给依法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也只有在一个全民环境卫生意识较好的社会,各项管理制度、防治措施才能得到顺利实施。逐步提高我国公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也是处理好城市垃圾问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3.2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基本对策

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应当从加强管理、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建立完善行政经济手段、提高处理处置技术水平等方面出发,使城市垃圾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16-20]。

(1)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由于我国现行的政企合一的垃圾管理体制不利于垃圾管理走出困境,因此政府应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环保部门监督,环卫部门管理,专业公司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模式,培养和建立中国的城市垃圾产业。

(2)合理征收居民生活垃圾服务费。建立和完善垃圾服务收费制度是城市垃圾产业

发展的经济基础,城市垃圾产业的投入应由服务收费、废物资源化产品销售收入和政策性补贴三部分组成。产业化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以自我盈利为主,服务收费和资源化产品的销售收入成为垃圾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垃圾卫生填埋场由于无资源产品,只有靠服务收费。城市垃圾产业由于其公益性的特点,收费标准不可能太高,应该由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监控下,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公众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遵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制定。并且应该每隔一段时间依据当时经济情况进行依次调整。(3)推行垃圾分类收集,选择适宜的垃圾处理方式,提高回收利用率和垃圾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设部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以卫生填埋和高温堆肥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焚烧技术,提倡分类收集”的技术政策在现阶段还是适用的。目前国际上通常所用的填埋、焚烧、堆肥3种主要垃圾处理技术,都是以垃圾分类收集为前提,即垃圾分类是实现无害化综合处理的基础,也为更有效、更经济地采用各种处理方法提供了可能。

(4)从源头抓起,最大程度地减少垃圾产生量。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实现垃圾源头削减。通过改变居民地染料结构,提高民用燃气的使用比例,降低垃圾中的煤灰含量,减少生活垃圾总量;大力推行精、净菜进城,减少城市垃圾中厨余物的比重;提倡少用包装物和包装材料的回收和重复使用;应减少一次性商品的使用。

5.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篇五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去长期不被人们关注的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如今成了城市中最主要的噪声污染源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影响甚至超过了其他种类的污染源,已成为城市居民反映和环境投诉案件中的热点问题。根据社会生活噪声的特点和污染现状,针对社会噪声污染的防治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社会噪声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特点,现状,防治,对策

前言: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日趋增多的营业性文化娱乐和商业场所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同时,这些娱乐活动产生的噪声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就从分析类似这些活动带来的社会生活噪声特点及其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1.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特点及噪声污染现状

1.1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概述

社会生活噪声,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的生活环境的声音。依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第二款的规定,社会生活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为社会生活噪声污染。主要包括商业经营活动、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饮食服务业、住宅楼室内装修等活动及其使用的设备、设施产生的噪声。

1.2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特点

与其他噪声污染源一样,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具有多发性,无形性,局限性,暂时性和危害性。除了以上几点特征,社会生活噪声还具有如下特点: 1.社会生活噪声的声源种类繁多且复杂,声学的频率特征中低频声成份丰富。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来源于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 1 固定设备,包括供水供电、空调通风、电子音响,装卸运输车辆机械等,还包括住宅装修产生的噪声,人员活动的噪声,还有宠物的噪声等等,种类繁多且容易混杂。这些噪声源发声机理各不相同,声级高低不同,频率也各不相同,对人的干扰和影响较大。

2.社会生活噪声分布面广,并呈立体分布,主要分布在居民集中的市中心区和住宅区。

在繁华的老城区和商业居住中心区,KTV 酒吧、小餐馆、商场超市等的分布十分普遍,且一般紧挨居民住宅。所使用的不同设备,根据其运行特点和要求,安装于不同的位置,如冷却塔、热泵机组、空调室外机等设置通常在屋顶或裙楼顶,而水泵、变压器等一般设置在住宅楼地下室,噪声源呈立体分布。住宅区属于噪声敏感的区域,住宅楼装修产生的噪声污染也存在于楼层之间,也呈立体分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能会造成社会矛盾和冲突。

3.社会生活噪声的影响时段在夜间比较严重,严重干扰人们的睡眠休息。

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通常以夜间为营业高峰时段,营业经济活动中夜市也极常见。夜间噪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更加明显。[1]对人们的休息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4.社会生活噪声具有隐蔽性,不易被监测,是执法取证的难点。

社会生活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常常混杂在居民住宅区内甚至居民楼内,且影响声级不一定很高,有时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声级也能达到相关标准,因此社会生活噪声与工业、施工、交通等噪声相比隐蔽性强,也常常不为人们所重视,取证相对困难,执法和监管的法律依据也不充分,极易造成居民不满、激发社会人群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1.3社会生活噪声的危害

噪声是一种令人感觉不愉快的声音,无论是社会生活噪声还是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或者建筑施工噪声,只要是噪声污染,它都在无形中对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活动以及对动物的健康或生存造成了影响。尤其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危害最为严重。其中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占这些噪声污染总和的比重最大,所以必须研究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危害,来把握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治理的方向,从而找出治理社会生活噪声的最佳方案和措施。(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睡眠和休息、对听力的损伤以及导致其他疾病等方面。人们接触较强的噪声时,容易使人情绪激动,易怒,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还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现象。长时间接触噪声,会有听力减退或失聪等病症表现出来。

(2)对动物的影响:噪声过大会对动物的听觉器官、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病理性变化和损伤。强烈的噪声还会引起动物死亡。

(3)对财产(器物)的影响:噪声强烈时会带来冲击力,对建筑物、仪器设备造成破坏。还会使仪器设备收到干扰,导致失效。1.4我国噪声污染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主要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并且城市噪声的影响范围正在逐年扩大。据1997年的统计,我国多数城市噪声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最大并呈扩大趋势。到2004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好的城市只占被监测的城市的5.2%,有34.6%的城市为轻度污染,有占2.9%的城市为中度污染,1个城市为重度污染,占0.3%。以下为我国一些大城市噪声的污染现状及分布特点。

(1)杭州市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其第三产业也发展迅速,所以存在较大的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通过对杭州市典型的中心城区社会生活噪声的调查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社会生活噪声主要分为城市公共建筑及居民住宅楼内部或附近的直接为人民生活服务的设备噪声,以及人群活动噪声两类。通常设备噪声以中低频成份为主。设备噪声的低频成份通过空气传播或建筑结构传声对附近人群产生较大的烦恼度影响;人群活动噪声(如农贸市场)以中频成份贡献较大,人群噪声对周围影响存在随机性,在时间上具有涨落性和突发性等特点。[2](2)近年来南京市环境噪声发展趋势,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日益扩大,并进一步向居民住宅等声敏感区渗透,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娱乐和商业经营活动日益发达,因社会生活引起的噪声污染投诉日渐增多。根据南京市2011年至2013年环保系统受理的环境污染投诉事件,噪声污染投诉始终占据70% 以上的比例。在噪声污染投诉事件中施工噪声污染比例占据第一位,社会生活位居第二位,工业噪声第三位,交通噪声为末位。[3]

2.城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2.1 依据法律法规防治社会生活噪声污染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方面,法律规定因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商业企业,必须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申报拥有的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的状况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的情况。对文化娱乐业规定新建的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对于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文化部不得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

2.在防治城市饮食服务业噪声对附近居民居住环境的污染方面,规定在居民楼内,不得兴办产生噪声污染的娱乐场点、机动车修配厂及其他超标排放噪声的加工厂。在城镇人口集中区内兴办娱乐场点和排放噪声的加工厂,必须采取相应的隔声措施,并限制夜间营业时间,达到规定的噪声标准。宾馆、饭店和商业等经营场所安装的空调器产生噪声和热污染的,经营单位应该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对离居民点较近的空调装备,应采取降噪、隔声措施,达到当地环境噪声标准。不得在商业区步行街和主要街道旁直接朝向人行便道或在居民窗户附近设置空调散热装置。还规定禁止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并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以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办法招揽顾客等等。

3.对于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者,应当限制作业时间,以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4]

2.2 加强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制建设和对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 完善和健全现行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对扰民的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源做出强制性规定,可以增加一些禁止、限制性条款,设置一些强制性监管措施、增加处罚额度,加大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监管力度。根据污染现状,制定出针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单项法规或排放标准,以满足人们对声环境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另外,还要规定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执法主体,让执法更加明确、4 细化和便于操作。进一步明确行政部门的职责范围,消除执法主体不清、管理混乱的现象;明确建设、规划、城市管理、工商、文化等部门协助做好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加强执法管理,落实齐抓共管的监督机制,搞好各监管部门之间的衔接工作。

2.3 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新的隔音效果好的材料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范围广,危害大,治理难度大。为了减轻生活噪声的危害,我们要进一步开发先进的噪声控制技术,改变噪声治理中投入少、技术含量低、方式单一的现状。从控制环境噪声的目的出发,除发展治理和防范噪声污染的技术外,还要发展新材料。另外,应加大社会生活噪声防治的投入和资金支持,以适应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5]

2.4 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和举办相关活动,提高人们的素质,自觉维护良好的声环境

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工具大力宣传社会生活噪声的危害以及与治理社会生活噪声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人们了解社会生活噪声污染,从自身做起,自觉防治噪声污染,形成一个维护良好声环境的新风尚。开展噪声达标区建设和创建“安静居民小区”等活动,提出在一些居民区内进一步细化噪声控制标准,真正实现居民区不受噪声污染,以便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提倡全社会关心、共同维护我们生活的声环境。

结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成为主要的噪声污染源且趋势逐年加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要防治社会生活噪声带来的污染,就必须要在各项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执法严格的基础上,从自身做起,共同维护我们周围的声音环境,去创造一个良好的居民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6.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篇六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环境现状,发现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难以解决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保护意识淡漠,农业生产粗放,环境管理思想和治理模式与农村现实相脱离,环境保护科研力量薄弱.为有效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应加强宣传,增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及生活用水处理;进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健全基层环保机构,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有效控制乡镇企业污染;加大资金投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科研工作,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Abstract:The environmental status in rural areas in China is analyzed.The faint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extensiv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disengagement of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odels with the realities in rural areas,and the weak scientific research for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the main reason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hich is difficult to solve.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rural area,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propaganda to increas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of rural areas,greatly developing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strengthening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and domestic water treatment,carrying out the classified collection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rural living garbage,perfecting the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agenci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law enforcement dynamic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rural industry pollution,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and doing well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facilities,act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park,strengthen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accelerating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作 者:黄河 HUANG He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期 刊:河北农业科学 Journal: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13(7)分类号:X322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环境 环境现状 环境对策 Keywords: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status Environmental countermeasures

7.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篇七

1 现代城市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理念比较滞后

我国城市公园的设计盲目学习西方, 在中国城市公园中, 西方的风景式景观园林随处可见, 这种设计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城市园林增添了新的风格和理念, 但是导致我国本土理念的公园设计严重缺失。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 具有其它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魅力, 我国的园林设计中也不乏让西方国家叹为观止的, 例如苏州园林等。但现代化的城市公园中, 反映我国传统以及历史文化的部分不多, 甚至没有, 公园设计与本土文化严重脱离, 失去了城市的特色。

1.2 规划不合理

现代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极为不合理, 导致城市的整体规划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很多城市在建设时, 并没有计划建设公园, 城市中的很多公园是旧城区拆迁形成的。一些城市的新城区中, 公园数量多、空间小、设施不全、分布比较集中, 公园缺少整体的规划设计, 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城市中的公园环境有好有坏, 很多城市公园刚建成就又面临拆迁。不合理的公园规划和布局造成了城市资源的大量浪费, 而且反复的建设与拆迁也给居民和政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3 公园维护不到位

城市中的公园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 主要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 公园的维护工作自然也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由于城市的发展水平不同, 政府的资金能力也存在差异, 对于城市公园建设的款项划拨也有限, 导致城市公园建设完成后, 不能够及时得到维护。

1.4 人性化缺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严重的不足, 城市公园中的基础设施也不完善, 很多城市公园建设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 加快公园建设速度, 导致公园建设质量不高, 没有从当地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的实际情况出发, 而是以大草坪作为城市公园的主要景观形式, 这种公园建设缺乏长远发展眼光。在城市公园中, 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设施建设不完善, 没有公园指示牌, 人性化设计严重缺失。

2 现代城市公园发展的有效对策

2.1 加强城市公园建设的投入力度

城市公园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公益性, 在城市公园建设时, 应以社会公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公园建设要对公众负责, 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强化社会公众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在城市公园建设时, 公众应自觉保护公园环境和基础设施, 避免公园设施被损坏, 保护城市公园的环境。而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城市公园的建设也应实现多样化的资金投入, 政府应将工作的重点放到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等方面上来, 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城市公园的建设与经营管理中来, 拓宽公园建设的资金渠道, 将政府行为变为市场行为, 使城市公园的建设与商业、服务业加强联系, 促进城市公园发挥更大的作用。

2.2 传统元素的充分融合

城市公园的设计中, 传统文化一直被应用, 很多城市公园设计是借鉴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 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形成全新的视觉体验。在公园设计中, 将现代内容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在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上, 建设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公园。在城市公园的改造与建设中, 可以保留传统公园中的内容和文化, 或是直接遵照传统公园的布局, 只是在形式以及材料运用上凸显现代气息。对传统公园的学习和借鉴, 并不只是借鉴整体风格, 对于传统公园中的文化符号等也可以在现代城市公园中有所体现。

在城市的改造与建设中, 新与旧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 城市要建设新的公园, 对原有的建筑进行一刀铲除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有选择性地拆除, 对于一些外形比较优美的废弃建筑可以加以改造和利用, 充分体现其自然特征, 使新与旧完美融合在一起, 使城市公园建设更具有历史与时代的双重印记, 突出城市的历史文化与时代特点。例如, 上海浦东的中心绿地上, 保留了一座具有浓郁上海特色的居民楼, 成为上海发展与建设的见证者。

2.3 合理布局规划

在城市公园建设中, 应注重对城市公园合理地布局和规划。城市公园建设的空间是公共外部空间, 当前城市中的空间是综合性的, 能够扩张, 城市公园只是城市结构调整与功能开发中的一部分, 公园的建设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盲目建设, 而是需要考虑整个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对城市进行点、线、面整体布局, 超前规划城市公园, 实现城市公园的良好发展。

2.4 体现人性化设计

现代城市公园的建设是否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与使用者的感受和评价有关, 城市公园是人们日常休闲娱乐, 接触自然的主要场所, 公园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需求, 考虑到公园中的设施、造型的可亲近性和参与性。如果在简单优美的公园环境中, 建设一座城堡, 这与城市的环境根本不相适应, 公园的设计就是失败的。所以, 在城市公园设计时, 需要从人的需求出发, 例如公园的公厕设计更加人性化, 在公园内设置标志牌, 实现公园道路的无障碍设计, 从公园设计的细节体现人性化理念。还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 建造符合城市本身的公园, 更好地展现城市形象。

2.5 实现生态型公园建设

当前, 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在实现物质需求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 城市公园建设应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 建设生态型的城市公园。生态型的城市公园是一种新型公园, 在建造设计上不仅要注重公园的整体形象和视觉效果, 还需要从生态以及安全角度出发, 坚持生态理念的指导, 使城市公园建设符合生态原则, 突出城市地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生态型的城市公园是现代我国城市公园建设主要发展趋势。

3 结语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场所, 城市公园建设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一个城市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水平。在城市公园建设中, 应合理规划布局, 突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结合城市的特点与历史发展, 建设凸显城市特色的公园, 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空间。

摘要:人类的社会生产生活, 特别是工业的快速发展, 使人类文明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丰富了物质生活的同时, 由于工业大量排放废弃物, 加之人口与交通方面的快速增长, 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的失衡, 城市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人们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人们在城市中融入自然元素, 来弥补城市中自然的缺失, 城市公园就应运而生。城市公园能够为人们提供清新的环境, 也是人们身体锻炼的主要场所。但是, 在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探究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现代城市公园,发展,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明磊.关于现代城市公园发展问题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14)

[2] 王俊杰, 贺凤春, 廖生安, 蔡平.城市公园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 2010 (9)

[3] 皮雨鑫, 杨滨章.我国城市公园发展新特征探析[J].山西建筑, 2013 (6)

[4] 赵爱民.当前我国城市公园建设的现状与发展[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1 (5)

8.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篇八

关键词 城市园林规划;绿化施工;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随着城市的扩展和大众对于生态、环保重视度的提高,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目前的城市园林规划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

1 城市园林规划绿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绿化观念陈旧影响园林规划及绿化施工的水平

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大多数人对于园林规划的认识就是种树、种花、种草,其作用就是让我们居住的城市美观一点。一方面,受这种思想影响,一些城市园林的规划的设计就较为粗糙,不但给绿化施工增加了难度,而且导致园林建设的效益难以长期发挥。例如,在设计时,过多地追求美感而忽略了园林建设的生态意义、环保价值等,规划设计中对植物的选择上过多的应用外来植物、高大树等,致使绿化施工难度大、植物的成活率低,绿化后期养护成本也随之提高[1]。另一方面,受这种思想影响,绿化施工方的施工较为随意,不能完全按照规划施工,施工质量较低,影响了园林艺术效益、景观效益的发挥。

1.2 园林规划结构不科学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中,很多绿化建设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翻新、拓展,绿地的实际增加量缓慢,主题公园、专业性公园偏少,且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例如,新城区规划比旧城区好,新城区绿化面积比旧城区大,在一些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中,明显的将重心向新城区转移,这样势必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园林规划和绿化效果。此外,城市绿化的植物种类较为单一,景观略显单调,在一些城市的园林规划建设中还存在很明显的模仿,城市绿化缺少特色[2]。

1.3 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不统一

“重规划、轻建设”“重栽植、轻养护”是当前城市园林规划建设的普遍问题,在城市园林规划中为了达到较高的设计水平,往往会聘请一些专业的、知名的设计人士,而施工过程却简单、粗放,施工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绿化施工后,对植物的管理、养护是发挥城市园林长效性的关键,但在实际中,对于后期养护的监管往往缺失。此外,监管力度的不足,城市污染等多方原因,使绿化后植物受病虫害、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成活率低,园林绿化所应该发挥的绿化效益、环保效益等达不到预期的目标[3]。

2 优化城市园林规划绿化施工的对策

2.1 转变观念,提高绿化水平

人的观念影响了城市园林的规划及绿化施工,因此,转变陈旧观念是解决当前城市绿化问题的对策之一。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城市园林规划的意义,用动态的思维方式思考园林绿化的意义。当前,城市园林绿化早已不是简单的为满足观赏需要,更多地是为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发扬城市文化等,城市生态绿化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它的多功能性。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城市园林规划制度,建立系统的城市绿化体系,优化城市园林绿化的各个环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综合社会价值。

2.2 优化设计,提高绿化层次

优化园林设计不仅是对一两个工程的优化设计,而是针对于整个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第一,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以协调整个城市的绿化面积,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层次。第二,对园林绿化整个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设计上力求环保、艺术、景观和生态的统一,在施工过程中要坚持理论结合实际,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对于存在异议的地方先沟通、再施工,避免繁琐的翻工。第三,城市园林绿化要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人文风貌,以园林绿化艺术为载体,宣扬地域文化、宣传城市。第四,城市园林绿化要“以人为本”为大众创造舒适、高雅、优美的工作、居住环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舒适的休闲场所,随时随地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可以体验到城市艺术等,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文化素养。

2.3 优化管理,发挥绿化长效机制

城市园林绿化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工程,绿化施工后的养护也是城市园林规划的重要内容,优化管理,首先,要从思想上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明确园林规划管理的重要意义,强化管理、监管的实施力度,提高园林绿化的综合水平。其次,精细化管理细节,进一步规范城市园林设计、施工等环节,提高对园林绿化建设后期的养护管理,促进植物快速、健康生产,使绿化效益稳定、持续的得到提升。例如,城市园林绿化中一般都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施工地的地势、地貌合理规划,尽可能保持景观的自然性[4]。但是绝不是完全不处理地形,因此,园林绿化管理中每一个细节都是不容忽视的,都要监督到位。最后,城市园林规划、施工都要聘请专业人士,并且负责规划的人员要熟知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对地域文化等也有丰富的了解,这样才能将多种元素融入规划设计当中,通过城市绿化体现出城市的独特性。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重视施工过程的细节,并对园林后期的养护有所规划,确保城市园林绿化体系的长效机制,更好的为大众服务。

3 结语

园林学主要是考虑如何将自然当中的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互相之间进行结合,从而维持一种独特的生态平衡,让人类能够感受到舒适感。在园林绿化的造景设计过程当中,应该充分考量各种不同的因素,包括对整体园林的设计构思,对园林整体布局的维护,以及特别的自然地形地貌维护等,让整个园林景观都能够发挥出非常独特的自然风光。我国的园林建设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城市化与园林绿化之间协调平衡问题上没有足够的经验。城市建设是个大工程,园林绿化是为城市建设服务的,应与城市建设统一步调,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积极解决,并在问题的产生与解决中不断思考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园林规划模式,促进我国城市美感、生态化和幸福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志明,张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园艺文摘,2011(3):57-58

[2]王烈军,李福强.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低碳世界,2015(3):29-30

[3]托亚,闫晓云,段广德,等.探讨呼和浩特市综合性公园树种与植物群落[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4]汪华胜.现代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9.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篇九

目前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 情,从这方面看,中国无疑是“地大物博”,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也是中国人引以为自 豪的。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又是我 国自然资源的劣势。“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加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一切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紧缺形势。所以,如何开发利用和有效地保 护资源,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重视环境问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来自人 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加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目前的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 1〕大气环境污染

*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 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 3~248 微克/m3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 66 微克/m3。以下是近期一些图表显示了污染的程度。(图 1 和图 2)

*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温室效应,也给全球环境以及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 大气污染导致酸雨的形成,2004 年我国酸雨污染加重,环保总局近日公布的 《2004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4 年我国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出现酸雨的城市有 298 个,占全国 527个统计市(县)56.5%。全国的降水年均 pH 值小于 5.6(酸雨)的城市达 218 个,占统计城市的 41.4%。与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增加了 2.1 个百分点;酸雨城市比例上升了 4 个百 分点,其中 pH 值小于 4.5 的城市比例增加了 2 个百分点;酸雨频率超过 80%的 城市比例上升了 1.6 个百分点。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对我国农作物、森林等影响巨大。仅江苏、浙江等7省便因酸雨而造成农田1.5亿亩减产,年经济损失约37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54亿元。下图为酸雨危害:

2〕水资源和水环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文件公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水污染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之一。目前,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复杂,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属外,还含有甚多农药、化肥、洗涤剂等有害残留物,即使是把自来水煮沸了,上述残留物仍驱之不去,而煮沸水中增加了有害物的浓度,降低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溶解氧的含量,而且也使亚硝酸盐与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所以,饮用开水的安全系数也是不高的。水的污染,又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水资源具体现状如下:

* 我国水资源紧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

* 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近百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因缺水而减少的产值达1200亿元;

* 我国著名的5大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的蓄水量都在减少,湖面缩小了1/4甚至一半,见下图;

* 我国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工业较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突出;

* 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次序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从河流的氨氮、高锰酸盐、挥发酚等主要污染参数来看,水质情况普遍不好。有些河流中铜、氰化物、汞有超标现象。城市河段悬浮物超标现象普遍,主要污染物是耗氧的有机物和氯化物等。

* 主要大淡水湖泊污染程度的次序为:巢湖(西半湖〕、滇池、南四湖、太湖、洪泽湖、洞庭湖、镜泊湖、兴凯湖、博斯藤湖、松花湖、洱海。主要淡水湖泊水库磷、氮污染面广,部分湖泊和水库汞或其他重金属污染严重; * 城市中80%以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使流经主要城市的70%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来自化工、石化、造纸、食品、制革、纺织等企业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

*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还在逐年递增,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5%,绝大部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生活污水加上化肥和农药中氮、磷的流失,促使了我国的湖泊富营养化; * 50%的城市饮用水源受到污染;

* 地下水因过量开采,形成地面下沉和水质恶化; 我国四大海域(东海、渤海、黄海和南海〕的近岸海域污染加重,无机氮、无机磷和石油类污染普遍超标。3〕固体废弃物

* 我国废弃物排放量大,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大都堆积在城市的郊区和河流荒滩上,已成为严重的污染源,由于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占地5万余公顷; * 随着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有毒有害废弃物也有所增长。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都未经过严格的无害化和科学的安全处置,成为中国亟待解决并具有严重潜在性危害的环境问题;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2%,全国有2/3的城市陷于垃圾围城。露天简单堆放的垃圾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大气、水和土壤,成为城市发展中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

* 全国有1/4城市垃圾粪便不能日产日清。

4〕环境噪声

* 我国噪声污染较严重,2/3的城市人口暴露在较高的噪声环境中; * 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不到50%;

* 90%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过了国家规定的70分贝,全国每年因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约合人民币216亿元; * 社会生活噪声呈明显上升趋势。

5〕乡镇工业污染排放惊人

* 我国乡镇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全国污染排放总量30%,局部地区占50%以上;* 全国已有2/3的河流和1千多万公顷土地受乡镇企业污染;

* 小造纸、小印染、小电镀、小化工、农药、小制革、小酿酒、小化肥、食品等使农林地区的水受到严重污染;

* 小冶炼,如土炼硫、土炼砷、汞等导致周围区域植被死光,成为生态死区; * 小土焦、小水泥、石棉等行业造成大气污染。

6〕土地资源

*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085公顷,是世界人均的1/5;

* 全国耕地面积以每年平均30万公顷左右的速度递减,主要原因是基本建设占用耕地上升;

* 我国耕地土壤质量呈下降趋势。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东北黑土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刚开垦时的8%-10%已降为目前的1%-5%;

* 盐碱化、沙化、水土流失在继续吞噬大量耕地。目前全国受盐碱化威胁的耕地约有1亿亩,受沙漠化威胁的农田近6千万亩,见下图:

* 全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50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cm厚地表土,所流失的养分相当于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氮磷钾含量。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很大部分是由于不合理耕作和植被破坏造成的;

* 我国遭受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达1亿多亩。被重金属镉污染的耕地有20余万亩,涉及11个省25个地区。被汞污染的耕地有48万亩,涉及15个省21个地区;

* 大量使用农药使土壤有毒物质含量加大,同时也杀死了大量害虫天敌和有益动物; * 由于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用后不加回收,废膜已成为我国新的土壤污染物 7〕草原资源

* 我国草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然而,由于风蚀沙化、植被破坏、超载放牧、不合理开垦以及草原工作的低投入、轻管理等,致使草原严重退化。草原退化面积达9千多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3以上,平均产草量下降了30%-50%。中国百亩草地产肉量只25.5公斤,产奶26.8公斤,毛3公斤,仅为相同气候带下美国的1/27,新西兰的1/82; * 预计到2000年,草原牧草产量可能比目前下降30%。8〕森林资源

* 我国森林覆盖率约为13%,居世界第121位;

*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约0.11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9;

* 海南岛的热带雨林在过去四十年中由1300多万亩减至367万亩,森林覆盖率也由26%降至7.2%。由于大量垦荒,种植橡胶等,热带雨林被砍伐面积达500多万亩,其中利用292亩,200万亩被沦为不毛之地;

* 我国宝贵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的破坏,原始林每年减少5千平方公里;

* 占国土面积50%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许多地区无林可言; * 酸雨带来的酸沉降正在导致大片森林衰退消失,森林受害面积128.1万公顷,年木材损失6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约54亿元。

9〕近海环境

* 我国的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特别是与大中城市毗连的海域、海湾、入海河口处的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经比较严重,入海污染物中来自陆上的占80%以上;*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海区中,近岸海域石油类污染普遍严重,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机物污染和富营养化,部分近岸海域水质和底质的重金属污染也比较严重。1990年,在中国沿岸海域从南到北相继发生赤潮34起,为1961-1980年平均值的30倍;

* 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沿岸、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生物种类减少,水产品质量下降,养殖滩涂大片荒废,海水养殖污染损害事故不断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几亿元; *近岸海域以有机物污染和石油类污染为主要类型的污染有加重趋势,沿海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加速海洋环境污染由沿海城市毗连海域向沿海农村近岸海域扩散;

* 中国近海长期过度捕捞渔业资源致使一些传统经济鱼类种群生态衰退,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和休养生息,中国近海渔业资源将难以恢复其再生增殖能力;

* 南海的珊瑚礁和红树林近年来被开采砍伐,不仅破坏了这些宝贵的资源,而且使红树林和珊瑚礁鱼类失去生存环境和营养供应地,种群也在消退;

* 若对江豚、海豹、海龟及玳瑁等珍稀动物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它们有在中国近海逐渐消退的危险。10〕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

* 中国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居全球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 * 中国有高等植物32800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2%,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被子植物24500多种,裸子植物236种,苔藓植物约2000种,蕨类植物2600余种,植物药材4773种,淀粉原料植物300种,纤维原料植物500种,油脂植物800种,香料植物350种,已开发利用的真菌800种。我国特有的植物约有200个属(万余种〕。银杉、水杉、水松、金钱松、台湾松、银杏、珙桐、水青树、钟萼木、香果树等都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 中国是世界三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水稻、大豆、谷子、黄麻等20余种作物起源于中国。中国拥有大量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如野核桃、野板栗、野荔枝、野龙眼、野杨梅、野生稻、野生大麦、野生大豆、野生茶叶、野苹果等,是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中国常见的栽培作物有50多种,果树品种万余个;

* 中国动物种类约10.45万,占世界总数的10%。脊椎动物4400多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0%以上,其中两栖类210种,爬行类320种、鸟类1186种、兽类500种、鱼类2200余种。分别占世界总数的10%、13%、5%、7%、10%。昆虫约10万种;

* 中国有鹤类9种、雁鸭类46种、食肉类54种、雉类276种、灵长类190种; *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以及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动植物种类中已有总物种数的15%-20%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水平。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列640个种中,中国就占156个种; *近50年来,中国约有200种植物已经灭绝,高等植物中濒危和受威胁的高达4000-5000种,约占总种数的15%-20%。许多重要药材如野人参、野天麻等濒临灭绝。《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确定珍稀濒危植物354种,其中,一级8种,二级143种,三级203种;中国近百年来,约有10余种动物绝迹,如高鼻羚羊、麋鹿、野马、犀牛、新疆虎等。目前,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雪豹、白暨豚等20余种珍稀动物又面临绝灭的危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确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75种,其中一级96种,二级161种。丹顶鹤、台湾猴、扭角羚、白唇鹿、华南虎、褐马鸡、黑颈鹤、绿尾红雉、扬子鳄、中华鲟等属于我国100多种珍稀动物之列;

* 全国自然保护区763多处,珍稀濒危动物人工繁殖场106个,珍稀植物引种栽培场7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618.4万ha,占国土面积的6.8%。11〕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

*近40年来中国的气候存在着变暖的总趋势,80年代的年均气温值比前30年的平均气温值高0.21摄氏度;

* 气温增高可增大地表水的蒸发量,从而加重中国华北和西北的干旱、土地沙化、碱化以及草原退化的危害;

*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高温季风气候的影响,可能导致台风侵袭沿海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从而加重沿海地区的风灾和暴风洪涝灾害;

* 气候变暖可能对中国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华中的夏季气候造成影响,使农业病虫害频繁产生;

* 气候变暖将会造成海平面上升,这对三角洲地带和平原沿岸危害最大,而这些地区都是中国经济密集、比较发达的地区,海平面上升,必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政策

我国的环境管理政策核心是采取防范措施和加强环境管理,办求不产生或少 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一、主要措施

1、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在经济发展中防治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使环境管理沿着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发 展。

3、健全环境管理机构。从中央到省、市、县四级政府建立了环境管理机构,这些机构依法行使环境管理权力。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大中型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 环境管理机构,管理本行业和本企业的环境问题。

二、在环境经济政策方面,主要包括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

1、企业将防治污染所需资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2、列入国家重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项目,国家给予资金支持;城市政府 将城市维护费用于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国家征收的排污费用于污染防治。

3、国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所得税优惠:对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 物作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在 5 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

三、实施环境技术政策的目的在于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 放

1、工业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2、按照环保法律有关规定,对企业浪费能源和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 艺和设备实行限期淘汰;

3、企业在生产中应该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改善水环境问题的具体对策

根据我国政策,针对水资源水环境污染的解决对策进行重点的论述:

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和切入点,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践证明,以牺牲环境换发展,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全社会树立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忧患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条件、环境状况相适应。经济建设要充分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确定与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根据水资源条件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和发展重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要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结合起来。对于污染严重地区,应将改善水环境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果断地关停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水利部“三定”规定的要求,全面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逐步建立完整的、科学的全国水资源规划体系。组织开展水功能区的划分和控制向饮水区等水域排污的工作;做好江河湖库的水量水质监测和评价工作,审定江河湖库等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及时发布水资源状况公报;维护江河湖库水资源的使用功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使水的资源属性与环境属性相统一。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改善水环境的根本措施,实施总量控制、严格排污管理最有效的办法是根据流域水环境容量确定污染物允许排放量,以控制进入江河湖库的污染物。将排污总量指标层层分解,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上级政府制定的污染物控制计划,组织制定辖区内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并将排污总量指标分解到每个排污单位,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同时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性监测与管理,控制退水中污染物总量不超过规定指标。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适时适度调水,改善湖泊水质,防止湖泊富营养化。

2、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模式,实行水量水质统一管理,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区域联防

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加强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当前,尤其要注意强化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管理,供水与需水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统一管理。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护,努力提高水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平。流域是一个完整的水资源系统,水环境状况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指标。当前应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作用,发挥水利部门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统一管理的优势,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强化水污染治理力度,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改善流域水环境,加强地下水的保护、抑制超采区地面沉降。为了防治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引起的地面沉降,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采补平衡分析,提出回灌规划,充分利用洪水及间隙期多余的水量,采取各种补给入渗技术回灌地下水,争取地下水早日恢复平衡,抑制地面沉降的发展。流域水环境监测网是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的尖兵与耳目,应该优先建设,先行发展。重点加强现场测试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在有条件地区建设自动测报与预警系统。对跨界河流与重大污染事故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水环境信息。近期应加强省际边界水体的监测,积极开展跨省的污染联防。

3、要大力做好节约用水和污水资源化的工作

当前,国用水浪费严重,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4,而很多国家已达到0.7~0.8; 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l03m3,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 国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5%~85%。因此,要下最大的决心,做好节约用水工作,要把节水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要以节水灌溉为重点进行灌区建设。节水工作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土洋结合、讲求实效、农民欢迎的原则。要把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社会作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要大力提倡清洁生产和污水资源化。目前可将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作为低质水源,用于火力发电厂的冷却水、炼铁高炉冷却水、石油化工企业中一些敞开式循环水等,在石油开采中回用水还可用作油井注入水;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而重金属、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较低,可用于农田灌溉;处理后的污水还可用于地下水回灌,用于养殖水生生物,用作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水源、旅游水和景观水等。

4、依法治水,完善水资源保护立法及法律修改工作

依法治水,是改善 国水环境的关键所在,各级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取水许可审批管理的力度,强化取水许可的管理,严格控制取水量,限制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用水,还要对退水水质进行严格管理。对新申请取水许可证的单位,严格按照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必须提交取水和退水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报告,方可办理取水许可申请审批手续。对逾期仍超标排污的单位和企业,要坚决依法吊销其取水许可证。要尽快修改《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理顺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内外关系,制定流域及区域各种配套法规,如:《供水水源地管理办法》、《水资源保护条例》、《入河排污口管理办法》和《保护水资源经济补偿办法》的起草工作,使水资源保护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另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过程中,要对治污的投资比例提出明确规定。

5、团结协作,科学治理

10.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篇十

今天真是幸运。“我暗暗的对自己说。顺便又偷偷的瞧了旁边那位打扮入时,一袭长发的美女看了几眼。

“正是我喜欢的类型。”刚上公车不久,她便坐在我旁边的位置。瞧她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圆润的成熟丰姿,身上时而传来馥郁的香气,更让我心情荡漾,神思千里。只见她在她的挎包内摸索了一下,突然说:“你好。”

我有些受宠若惊,这招呼本来该我先打才是。让她先开了口,我真是该死之至。匆匆之间,我慌忙答道:“你好。”

她转过头对我嫣然一笑,头微微点了一下,又压低声音:“公车上人多讲话不方便,你能听得到么?”

“听得到,听得到,我听得一清二楚。你我二人近在咫尺,我怎么会~~~”她未等我说完。突然声色俱厉起来:“你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

我惶惶然吞吐道:“不是~~我不打,你知道我们刚认识~~我还没有你的电话号码~~~”

她依旧未等我讲完,抢白道“少来!别找什么理由,没打就是没打,干嘛要推三推四的?”面对她的质问,我不知如何回答。只好愣愣的盯着她。

她的脸色渐渐地缓和起来,柔声说:“看你那可怜样!这样吧!罚你陪我买块手表,上次我在淘宝的E屋时尚上看见有蛮多好看的迪士尼手表,今天我就要买一块。”

我摸了摸口袋里的钱包,里面可怜巴巴的躺着几个小钱。我喃喃道:“贵不贵?我可没有带太多的钱,我的工资不高,最近又老是给朋友凑份子~~~”

“你罗罗嗦嗦的做什么?我什么时候花过你的钱?我自己有钱,而且也不贵,E屋时尚里的手表比市面上便宜多了,款式又新,上面的米奇的、迪士尼的款式都很不错的,才百十块钱,我自己买,你只要陪着我就可以。”

听了这话,我兴高采烈起来。不花钱还能陪美女,这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呀!我正要盛赞她几句,只听她说:“我快到站了,到站后回家陪我一起上E屋时尚看看哦!”我用力的点头如捣蒜,连声说:“一定一定,一定奉陪。”

“吻我一下。”她娇声道。

“什么”我一时没有反映过来,这样也太直接了吧!我有些不知所措:“这个~这个~~我们认识时间这么短,而且公车上这么多人,看到了会~~~”

“快点,别婆婆妈妈的,再这样我以后都不理你了,快吻一下!”她有些不耐烦了。她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要求。我这男子汉大丈夫要是再不采取行动,真是把天下男人的脸都丢尽了。管它什么公众场合,人员众多。让那些论理道德,规矩法则见鬼去吧~~~所有所有的思想斗争在我脑子里用千分之一秒完成。我鼓足所有勇气,闭上眼睛,努起嘴凑了过去。

“这样才对嘛!乖,我也亲你一下。”

我怎么还能再不主动?我径直将嘴伸了过去,迎接那销魂的一刻。

“啪”

我捂着被一记响亮而又有力的耳光打得发烫的脸颊睁开眼睛迷茫的望着她。“想耍流氓呀你!!老娘我可不是好惹的!!”

我委屈的正要辩解一番。只见她一甩长发,从耳朵里掏出一副蓝牙耳机放在包里,拂袖傲然而去。

11.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税收 政策

电子商务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兴起的一种崭新的企业经营方式。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为依据的全新商务模式。易趣首席运营官郑锡贵在第八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2005)舵手论坛上的演讲中讲到,1999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总额达到了2400亿美元,2001年约达到5000亿美元,2003年增至1.6万亿美元。根据知名的市场研究和管理咨询机构——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得出2004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累计达到4400亿元人民币,200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为7400亿元,电子商务季度增长率维持在12%以上。正因为如此,电子商务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看作是以信息产业为先导的新经济中又一个经济增长的亮点。电子商务表现出来的无纸化、无址化、无形化、无界化、虚拟化等特征,从理论上和技术上给建立在传统贸易方式和有形产品交易对象基础上的税收政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电子商务带来的税收问题

1.电子商务环境下税收所得来源地难以确定

现行税制判断是否应课税的前提是经营者必须在该国设有常设机构,并取得归属于该常设机构的所得,从而由该国政府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进行征税。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传统的常设机构概念的适用性受到了严重限制。而电子商务活动是在一个虚拟的市场上,企业网上贸易活动没有有形的“场所”和人员“出场”, 称之为“无址”, 产品或劳务的提供也不需要企业的实际出现。这些都在客观上使得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常設机构、经营活动所在地或劳务活动发生地等概念变得模糊不清, 从而使税务机关无法确定其所得的来源地,对其征税也就缺乏法律依据。

2.电子商务环境下课税对象的性质和数量难以确定

电子商务交易本身的数字化使得有形商品、无形劳务和特许权之间的区别变得模糊,使得税务征管部门很难确认一项所得究竟是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还是特许权使用费,从而导致税务处理上的混乱。最常见的方式各种书籍、音像制品等通过网上交易完成下载,形成数字化产品,税务很难判断其是属于销售商品还是提供劳务进而征收增值税,还是将其视为无形产品或著作权的转让进而征收营业税。同时网上书店一个月销售了多少本书或多少字节(Byte)电子信息,税务机关很难确定其数量。

3.电子商务环境下税收征管稽查工作的难度加大

税务机关要进行有效的征管稽查,必须掌握大量有关纳税人应税事实的信息和精准的数据,作为税务机关判断纳税人申报数据准确性的依据,纳税人必须如实记帐并保存帐簿、记帐凭证以及其他与纳税有关的资料,以便税务机关进行检查。而在对电子商务具体实施税收征管时,必然会遇到很多难题:其一,电子商务实行无纸化操作,订单、买卖双方的合同,作为销售凭证又可被轻易地修改而不留任何线索、痕迹,导致传统的凭证追踪审计失去了基础;其二,互联网贸易的发展刺激了支付系统的完善,联机银行与数字现金的出现,加大了税务机关通过银行的支付交易进行监控的难度;其三,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得到网络安全的保障,然而数据信息加密技术在维护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同时,也成为企业偷漏税行为的天然屏障,使得税务征管部门很难获得企业交易状况的有关资料。

4.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税收管辖权难以界定

税收管辖权的范围一般来说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的政治权利所能达到的范围。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税收管辖原则并不统一,有的实行地域税收管辖权,有的实行居民税收管辖权,也有地区税收管辖权和居民税收管辖权合并实行的。以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为特征的电子商务运作打破了传统经营区域的概念,使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活动与特定地点间的联系弱化,经营者之间网上交易已不再存在任何地域界限,电子商务的交易场所、产品及服务的提供和使用地址难以断定,表现出明显的“无界化”特征,使所得来源地税收管辖权被明显削弱乃至失效,使税收管辖权的界定与协调碰到困难。

5.电子商务使国家税收流失风险加大

由于电子商务税收的研究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造成“网络空间”上的“征税盲区”,由于互联网上没有地域的概念,作为互联网上唯一标识方式的网址与交易双方的身份和地域都没有关系,再加上国际互联网的高流动性和隐蔽性特点,使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都能够轻易的隐匿住所或进行匿名交易。另外,企业只要拥有一台计算机、一根网线,就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易选择一个免税或低税国设立站点,利用低税或免税国的站点与国外企业进行商务洽谈和交易,而把国内作为一个存货仓库,从而轻易避税。使得本应征收的关税、消费税、增值税、所得税、印花税等税收大量流失。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集团为了降低成本,逃避税收,更多地运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使得企业集团内部高度一体化,通过定价转让来达到目的。

二、加强我国对电子商务税收的建议

我国目前尚处于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从国内情况看,相对于传统商业创造的财富而言,网上交易仍只占相对从属的地位,当前为了尽快缩小我国电子商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宽松税收政策显得尤为重要。但从整个国际大环境看,我国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有可能是电子商务的消费国,如果免征互联网贸易的“关税”和“增值税”,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利益。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税务机关要密切关注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尽早研究电子商务税收问题,要从税收政策和网上监管技术两方面积极作好准备,在坚持税收中性和公平原则、国家税收主权原则、适当优惠原则,在尊重国际税收惯例,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前提下,借鉴国外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解决办法。

1.构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税收征管体系——电子税务

电子商务以其无址化操作的快捷性,交易参与者的流动性,使传统的税收征管受到挑战。为此,要加快税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税务,构建符合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税收征管体系。

(1)加强税务机关自身网络建设。它首先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在公众信息网上建立自己的站点,提供税务机关信息资源和有关的应用项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行税务网站与办公自动化联通,把税务机关的站点变成为民服务的窗口。尽早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面连接和在网上与银行、海关、网上商业用户的连接,实现真正的网上监控与稽查,并加强与各国税务当局的网上合作,防止税收流失。

(2)开发使用电子征税软件,实现电子征税。税务机关应与银行、网络技术部门合作,共同研制开发适用于网络贸易的具有自动追踪统计功能的电子征税软件。电子征税包括电子申报和电子结算两个环节。该软件可存储在税务网络服务器上,以备纳税人下载自行计税和申报,并可通过国际互联网自动向发生网络贸易纳税义务的网址发出纳税通知。纳税人通过电话网、Internet网等通讯网络系统,直接将申报资料发送给税务局,从而实现电子自动申报。同时还可以在企业的智能服务器上设置有追踪统计功能的征税软件,在每笔交易进行时自动按交易类别和金额计税、入库,并根据纳税人的税票信息,直接从其开户银行划拨税款,从而完成针对电子商务的无纸税收工作。

(3)从支付体系着手解决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虽然电子商务具有高流动性和隐匿性,但只要有交易就会有资金流,因此,发展电子商务客观上要求银行业必须同步实现电子商务化,以电子支付体系作为稽查、追踪和监控交易行为的手段。以保证资金流正确、安全地在网上流通,这样,由于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涉及到银行,参与交易的商人不可能完全隐藏姓名。从而降低了交易双方的某些欺诈行为,因此,从支付体系入手解决电子商务中的税收问题将十分有效。

2.采取有效措施对实行网络贸易的企业加强监管

(1)建立登记与单独核算制度,责令所有开展网上经营业务的单位将与上网有关的电子信息上报当地税务机关备案,要求上网企业将通过网络提供的服务、劳务及产品的销售等业务,单独记账核算,并将上网的资料报送税务机关,便于税务机关控制与管理。

(2)对商务性外汇汇出实行代扣税制度,对境内汇出外汇实行外汇用途申报制度,其中属商务性的,可由汇出邮局或银行代扣一定比例的税款。

3.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对电子商务交易显得力不从心,应对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而产生的税收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税法条款的修订、补充和完善,对网上交易暴露出來的征税对象、征税范围、税目、税率等问题适时调整。同时对一些传统的税收概念重新修订和解释使其明确化,并使之能够适应电子商务环境。对提供电子交易服务、认证的核证中心的审批、基本业务规程及运作方式做出明确的说明,确立电子凭证、网上传输的电子文件与数字签名的法律效力,使电子财务账簿可以作为企业申报纳税的依据。同时规范电子货币的流通过程和国际金融结算的规程,规范网上银行的运作,统一规范电子商务行为,为电子支付系统提供相应的法规保障。

4.广泛交换税收情报,加强国际税收合作,完善国际税收协定

电子商务打破了国界和地域的概念,决定了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要有整体性和全球性,单靠一个国家恐怕难以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偷逃税收的问题。电子商务的高流动性、隐匿性削弱了税务当局获取交易信息的能力,因此,需要运用国际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税务机关的合作,加强国际情报交流,深入了解纳税人的信息,促进各国税务当局互换税收情报和互相协助征税,使税务征管、稽查有更充分的依据,以防止网上贸易所造成的税收流失。这样,这一方面能使各地税务机关严格按照国际税收协定的规定和国际惯例进行操作,规范有效地履行国际义务;另一方面能使税务机关充分利用情报交换的渠道更有效地查处打击跨国偷税行为,还将有利于我国反避税工作的开展。

另外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性组织或有关国家牵头组织的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讨论,取得发言权,共同研究在电子商务条件下税收管辖权的行使范围,缓解新形势下税收管辖权的冲突,探讨国际电子商务税收情报交换问题,共同防范国际避税与逃税。

5.培养面向“网络时代”的税收专业人才

电子商务贸易形式呼唤新的税收管理方法,税收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电子商务与税收征管,偷逃与堵漏,避税与反避税,归根结底都是技术与人才的竞争。税务部门应加大税务稽查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方面的培训力度,尤其是要提高稽查人员通过操作财务软件来阅读、分析企业各种财务报表的水平,培养一批既精通税收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及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高素质的税收专业人才,从技术上、能力上超越被管理对象的水平,才能有效地控制电子商务中的应税行为,打击偷税行为,使税收监控走在电子商务的前面,以适应新世纪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郁培文: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22期64~66

[2]朱林跃:电子商务下税收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6年19期 87~88

[3]李凤荣: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问题[J].商业研究,2006年15期22~23

[5]张霆军: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分析及对策.北方经贸,2006年07期49~50

[6]靳东升罗天舒: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国际比较[J].涉外税务,2002年2期44~48

[7]陈锋:关于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探讨.上海财税 2001年 01期 22~24

[8]杨晓榕:电子商务的税收及对策研究.会计之友,2006年04期 90~91

[9]张霆军: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分析及对策.北方经贸,2006年07期 49~50

12.城市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十二

1.1 空气污染加剧

长期以来,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 各城市主要燃煤量在整个能源结构中一般占80%以上, 很多已经超过90%。煤含硫和灰份较高, 许多都没有经过脱硫处理, 直接燃烧, 加之城市居民家庭小炉灶直接低空排放, 产生了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导致严重的煤烟型大气污染;迅速的城市化伴随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 在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污染, 形式严峻。

1.2 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

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水环境恶化状况也相当严重, 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将成为我国城市在21世纪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问题。

1.2.1 水污染严重

城市水污染主要由工厂排水和城市居民生活污水造成的, 近年来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为7%, 有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目前我国每日排放的废污水量约1亿多吨, 这些污水有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河段受到污染;同时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城市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充分的废污水排入流经城市的河流, 使径流水质恶化。

1.2.2 水资源严重短缺

由于城市增长快, 经济高速发展, 城市用水集中、量大、增长快, 因此缺水现象首先反映到城市。在我国目前660多座城市中, 有300多座城市缺水, 日缺水量达1600万吨以上, 重点缺水城市108座, 严重缺水城市50多座, 如辽宁省的城市每天缺水8.5×105吨, 每年因缺水而影响的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

1.3 固体废物排放量大, 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猛增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垃圾产量大幅度上涨。据有关方面的统计, 我国城市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垃圾, 年产量已超过5亿多吨, 并且每年以8%至10%的速度增长, 综合利用和处置率非常低, 其中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2%, 大多直接堆放在城市郊外, 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以上, 占地5万余公顷, 形成了垃圾围城的恶劣情况, 影响城市景观, 污染了城市的水源和空气, 孳生着各种传染病菌, 同时又潜伏着资源危机。

1.4 城市噪声污染严重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 噪声已成为城市一大公害,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城市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辆和建筑工地。目前我国约70%的城市人口遭受到高噪声的影响, 在70个有监测的城市中只有60%的主要城市达标, 而一般城市只有33%达到噪声控制标准。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不到50%, 90%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过了70分贝, 社会生活噪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大量的统计研究表明, 长期处在高噪音中的人, 容易造成精神紧张、耳聋等疾病, 影响人们身心健康。

1.5 天然植被减少, 城市绿地覆盖率低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城郊农田、城郊天然植被和市区园林绿地等三部分组成, 对促进城市生产的发展和保证居民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城市发展建设, 自然环境被开发利用建设工厂、住宅、道路、广场、果园、菜地等, 自然环境中的植被被不断地砍伐、清除, 代之以稠密的人口、建筑物, 城市绿地的多种环境功能正在逐步丧失, 已经成为尖锐的环境问题。

1.6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多, 排水设施落后。

首先, 我国目前有50%城市没有排水管网, 现有设施1/3老化;城市燃气和集中供热率低;有1/4城市垃圾粪便不能日产日清;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5%左右。其次, 由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费用没有着落, 虽然在有些城市已开始向单位和居民收取污水处理费, 但所收的费用远不能维持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此外, 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的实际情况亦很不乐观, 由于技术的原因, 很多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还处于实验阶段, 时断时开, 运行不稳定, 处理率极低。

1.7 大量耕地被占用

城市的发展使大量耕地丧失, 50年代以来, 全国由于城市用地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48万亩, 1981年~1985年, 全国每年减少约100万亩。90年代以后, 全国每年减少约500万亩。

1.8 城市通风廊道没有, 热岛效应严重

大多数城市在建设中缺少总体规划, 没有从城市整体的角度充分考虑空气的流动性、散热性, 城市通风廊道没有或建设不好, 空气流动缓慢, 污染的气体不能及时排掉, 热量散发缓慢, 造成热岛效应。

2 解决对策

目前, 入世使我国城市环境面临机遇与挑战。今后一段时期, 应该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策略, 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此, 提出对策如下:

2.1 确立新的我国城市的环境战略和目标规划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要求, 全国城市分布特征、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和因地理条件带来城市环境条件和环境要求的差异, 综合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 确立按层次分类的城市发展的环境战略, 指导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按照新的城市发展环境战略, 制定不同类别城市发展环境目标规划, 用于修订和完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和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确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行动, 达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2 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和城市结构,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和人口增长, 合理开发中等城市, 积极并加快发展小城市。

2.3 制定严格的城市规划和科学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依法实施;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严格控制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工业在城市发展;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 改变落后的城市能源和资源利用方式。

2.4 积极筹资, 加强和改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控制水体污染的基础设施建设, 普及和完善城市供排水系统, 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步伐。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箱式收集、密封清运;建立家庭和社区分类收集体系, 实行分类处理、回收利用;建设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市政道路建设, 提高道路运行能力;适度发展立体交通, 实现街巷路面硬化。对城市进行生态重建 (Ecological Rebuilding) , 推行以绿化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 建立和恢复野生生物的生境, 加强旧城、城市废弃土地的生态恢复, 建设立体绿化示范工程,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2.5 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强制性监管, 限制小汽车数量, 完善并健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开发利用电能、磁能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逐步取代汽油。

2.6 积极开展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研究, 推广国外新技术, 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有效地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推行集中供热, 普及型煤, 积极开发燃气和清洁能源技术, 重点解决烟尘污染。研究推广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使生活垃圾资源化。推行节水和污水治理技术, 使废水资源化。研究和推行城市绿化技术, 增加绿地覆盖率。在工业企业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实现在工业生产全过程中控制污染产生, 达到节能、降耗、减污的目标。研究提高城市工业污染防治和基础设施水平的科学技术, 保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有雄厚的技术能力和较高科学水平。

2.7 建立健全城市环境法规, 适时地推出《城市环境法》和有关标准体系, 逐步建立和试行城市环境审计制度, 制定强制性的环境管理规定和措施, 实施依法管理和保护。

2.8 制定政策, 鼓励个人、企业参与城市环境保护与建设。

2.9 提高全体人民的环境意识, 积极加强公众

参与;让公众更加了解环境法律的要求和自己所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和义务, 自觉维护应取得的环境权益;公众监督环境污染与破坏的行为, 运用法律制止城市环境的恶化。

3 建议

3.1 建议国家出台强制性政策, 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建立城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形成城市环境保护投资主渠道, 从而加大城市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投入力度。

3.2 积极开辟城市污染治理资金来源, 如发行环保福利彩票、开征居民生活污水治理费和城市污染税等, 形成稳固的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资金融资渠道。

上一篇:《为你而歌》(第十六部)观后感下一篇:肛肠科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