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保密管理办法

2025-01-03

技术保密管理办法(11篇)

1.技术保密管理办法 篇一

技术保密管理制度

目的:建立技术保密管理的制度。

范围:技术资料的保密。

责任者:技术人员及技术档案保管人员。

程序:

1、技术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能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有实用价值的,采取了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

2、技术秘密的范围

(1)科研开发计划,科研项目的研究资料。

(2)工艺规程、工艺技术参数等技术资料。

(3)技术改造计划、项目等资料。

(4)生产、质量管理的有关文件、资料。

(5)与主管部门的往来文件、信函等。

(6)其他的技术信息。

3、技术秘密的等级

(1)绝密级:凡属于技术秘密范围中前四项的技术信息为绝密技术信息。

(2)机密级:凡属于技术秘密范围内后二项的技术信息为机密技术信息。

4、应对技术人员进行保密教育,组织学习保密知识与法规,加强保密意识,做到内外有别,对无关人员、来访者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提供的不能提供。

5、科研开发计划、技改计划、研究资料、工艺技术资料及生产、质量管理文件等绝密级技术秘密,须控制涉及人员与资料份数,严格保密。

6、建立、健全借阅制度,加强技术档案的管理,防止技术资料不经允许外借、丢 失。

7、对外合作、交流时,须注意进行保密,不得涉及技术秘密部分。

8、人员流动时,严禁任何人带走技术资料。

9、技术秘密解密后,应妥善处理好解密后的资料、文件。

10、发生泄密事件,须尽快采取补救措施,设法将损失减少到最低水平。并对泄密事件责任者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2.技术保密管理办法 篇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29号)对评标专家保密管理均有严格的规定。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评标专家保密管理已逐步迈上新的台阶,绝大部分的政府采购部门或招标代理机构均按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评标专家保密管理。由于评标专家全过程管理涉及环节多、接触面广、参与角色多等原因,难免会造成标的物信息与评标专家信息的泄露,将给评标管理带来较大的泄密风险。因此,对评标专家全过程保密技术进行总结,使其体系化、结构化具有较强的应用意义。

2 评标专家保密管理的范围和内容分析

评标专家全过程保密包括涉及评标及评标专家相关的所有因素,从保密的角度上看,这些因素既有保密主体本身,也有需保密的过程和行为人,从功能上可分为:信息载体、信息主体和传播途径。

2.1 信息载体

载体是承载信息的主体,在评标专家管理过程中,大部分的信息都承加在各种不同的载体上,因此载体的保密是全过程保密的重要环节之一。评标专家全过程保密载体包括专家、管理人员、信息系统、特殊代码(如:评标码)等。

2.2 信息主体

信息主体是全过程保密的主要部分,全过程保密的信息主体主要包括:项目信息、评标信息和专家信息。

2.3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的保密是防止信息在传播过程泄密的一种手段,是全过程保密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短信/语音、微信、QQ、APP等。

3 保密技术的应用

全过程保密是指在评标专家管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信息载体、信息主体和传播途径进行保密,确保项目信息、评标信息和专家信息不因各种原因泄露,避免给评标专家的管理和评标带来不良的影响。全过程保密的技术主要从载体保密、信息主体保密和传播途径保密三个方面采用不同的保密及控制方法实现。

3.1 载体保密技术

信息载体包括评标专家、管理人员、信息系统和特殊代码,不同载体的保密需通过不同的技术方法实现。

3.1.1 评标专家和管理人员的保密

(1)制定并执行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要求评标专家和管理人员严格遵守各项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与规定,加强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防范,严格各项工作的业务流程,认真履行、互相监督,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以涉密人员,涉密载体,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领导,强化保密管理,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各项保密措施和保密责任制的落实,杜绝重大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2)涉密人员管理

从事涉密业务服务的管理人员和评标专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全保密审查,与单位签订安全保密协议,明确安全保密责任和义务。离开涉密业务咨询服务岗位,应当清退涉密载体,实行脱密管理。

(3)涉密工具管理

为了确保秘密工具的安全,本着严格管理、严密防范、确定安全、方便工作的原则,严格按照要求,加强涉密工具的制作、收发、传送、使用、保存、销毁六大环节的管理,使涉密工具的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轨道。

3.1.2 信息系统的保密

信息系统保密的主要内容是数据库系统,在评标专家全过程管理过程中,数据库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用户。数据库采取集中存储、集中维护的方法存放数据,为多个用户提供数据共享服务。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数据库管理软件,其职能是维护数据库,接受和完成用户程序、命令提出向数据访问的各种请求。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当为用户及应用程序提供一种访问数据的方法,并且应具有对数据库进行组织、管理、维护和恢复的能力。

为达到数据库系统保密的目的,数据库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1)防止物理破坏;

(2)建立事务日志;

(3)故障修复技术;

(4)数据恢复;

(5)身份鉴别;

(6)访问控制;

(7)多层数据库系统。

3.1.3 特殊代码的保密

在评标专家全过程管理中,特殊代码即为评标码,评标码的保密一般伴随在评标专家、管理人员和信息系统的保密过程。由于特殊代码本身只是一组随机字符串或序号,若不通过对评标专家、管理人员和信息系统所承载的信息进行分析比对,难以获得有用的信息。因此,评标专家、管理人员和信息系统的保密技术构成了特殊代码的保密技术。

在专家抽取方面,可采用多维度加密、回避和屏蔽的方式,提高了评标项目信息、专家信息的保密性,包括评标项目信息、专家信息及其它相关信息。

专家抽取流程如图1所示。

专家抽取流程中应用评标码技术。评标码是承载评标信息的特殊代码,能以不同的形式记载着经复式加密的评标项目信息以及报到时间、报到地点等相关信息。通过评标码的发送,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评标通知被截获和破译的问题。

3.2 信息主体保密技术

在评标专家全过程管理中,信息保密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范项目信息、评标信息和专家信息泄露、防范评标码泄露、管理人员、专家和个别投标人的不法行为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保密体系是信息主体保密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消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因此,信息保密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在评标专家全过程管理中,信息主体的保密结构和技术应用如图2所示。

3.3 传播途径保密技术

信息传播的方式很多,有局域计算机网、互联网和分布式数据库,有蜂窝式无线、分组交换式无线、卫星电视会议、电子邮件及其他各种传输技术。信息在存储、处理和交换过程中,都存在泄密或被截收、窃听、篡改和伪造的可能性。不难看出,单一的保密措施已很难保证通信和信息的安全,必须综合应用各种保密措施,即通过技术的、管理的、行政的手段,实现信源、信号、信息三个环节的保护,藉以达到秘密信息安全的目的。

公共密钥体系基于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来实现应用系统对身份认证、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不可否认性的支持。在传统的加密算法中,接收密文的一方使用与加密密钥相同的密钥作为解密密钥,这种加密技术因此被称为对称密钥加密技术。对称密钥加密算法本身是非常安全的,问题出在如何传递加密所使用的密钥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非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在加密时和解密时使用不同的密钥,设为密钥p和q。使用密钥p加密的数据必须使用密钥q才能解密,而使用密钥q加密的数据必须使用密钥p才能解密。但是从密钥p本身计算出密钥q是不可行的。

4 结语

评标专家全过程保密管理体现了新时期评标工作管理的发展需求,创新开展评标专家的保密工作是评标专家全过程保密的关键内容,全过程保密需求的分析和保密机制的建立,令不同的保密主体所采用的保密技术更具针对性,从而为评标专家保密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指引,是评标专家保密工作的新尝试,不仅探讨了保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的同时,也促进了评标专家的保密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摘要:评标专家保密是招投标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南方电网评标专家的特点,通过对评标专家保密管理流程的梳理,清晰界定全过程保密管理的范围和内容,深入分析评标专家保密管理的需求,阐述了保密技术在评标专家保密管理中的应用,并探讨评标专家全过程保密的管理方法,建立起评标专家全过程保密管理机制,实现评标专家保密管理水平的提升。

3.浅谈计算机信息保密安全技术 篇三

【关键词】信息安全 保密技术

【中图分类号】F224-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129-01

引言

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处理银行事务、发送电子邮件、网络化办公等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同时互连网是一把双刃剑,其开放性、黑客、病毒等“不速之客”不仅仅严重威胁着普通家庭的计算机信息的安全,甚至政府、军队等部门的信息安全也受到威胁,怎样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1 计算机信息安全与保密的概述

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与保密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与数据保护和信息保密两个方面,系统安全是指通过安全技术,保护计算机的硬件、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和数据,防止被破坏或窃取,本质就是保护计算机信息资源免受各种威胁、干扰和破坏,系统连续可靠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数据保护和信息保密是对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资源的存取、修改、扩散和其它使用权限的控制。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的权威统计,新的漏洞攻击恶意代码平均每天112次,每天捕获最多高达4369次。因此,加强计算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范手段,刻不容缓。

2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信息的共享性, 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延伸,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日益凸显,计算机网络已广泛的应用到军事领域。然而计算机信息安全与保密问题越来越严峻,网站被黑、军事信息被窃取等黑客入侵事件都在增加,网络信息的安全与保密工作已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

3 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分析

计算机信息安全威胁因素,一方面是来自于其内在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系统安全的标准。

3.1 客观因素

3.1.1 资源共享。计算机信息的最重要功能是资源共享,网络的强大功能和资源共享是任何传播媒体无法替代的,这为部队搜索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为攻击者进行破坏提供了可趁之机。

3.1.2 操作系统的漏洞。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漏洞直接导致了网络的安全漏洞,操作系统主要是管理和控制统中的软件、硬件、操作,用户都是通过操作系统来进出网络的,因此操作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据统计,在传统的UNIX操作系统中,已发现的安全漏洞超过100个,而在微软Windows中也是“漏洞百出”,办公软件、邮件软件、浏览器软件都是如此。

3.1.3 网络协议的开放性。网络协议是计算机之间互联、互通所共同遵守的规则。目前计算机的主要主协议 (TCP/IP),在设计初期因强调其开放性,安全性问题没有过多的考虑,存在原始安全漏洞,目前发现了100多种安全弱点,使得TCP/IP协议运行中存在威胁和攻击。

3.1.4 人为的恶意攻击。截至目前,恶意攻击已成为计算机网络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其又可分为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通过各种途径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包括对信息的修改、删除、伪造、乱序、冒充、病毒等;即为主动攻击,而被动攻击是在不干扰网络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窃取、截获、破译最终得到相关信息。人的恶意攻击是最难防范的信息安全威胁,其危害性相当大。

3.2 主观因素

人为因素也是造成安全漏洞的重要因素,即使系统有较好的安全机制,但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经验上的缺陷及安全防范意识差等因素,也容易造成安全漏洞。部队现有计算机系统多数安全管理的规范不达标,没有定期的安全测试与检查,再加上安全管理水平低、操作失误、错误、用户口令人为的泄漏等,即便再好的安全体系也是无济于事的。

4 计算机信息保密安全的防护技术

4.1 隐藏IP地址

黑客经常利用一些网络探测技术探测主机的IP地址,攻击者获取到一个IP地址,可以随时向IP地址发动各种进攻,例如DoS攻击、Floop溢出攻击等。使用代理服务器后,其它用户只能探测到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就可以达到隐藏用户IP地址的目的,保障了信息的安全。

4.2 强化管理员帐户管理

Administrator帐户拥有最高的系统权限,一旦该帐户被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重新配置Administrator帐号。一是为Administrator帐户设置一个复杂、有效的密码,二是重命名Administrator帐户,创建一个没有管理员权限的Administrator帐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危险性。

4.3 杜绝Guest帐户的入侵

Guest帐户可以有限制的访问计算机,这也就为黑客打开了方便之门,禁用、删除Guest帐户是最好的办法,但在必须使用Guest帐户的情况下,首先要给Guest设一个复杂的密码,再详细设置Guest帐户对物理路径的访问权限。

4.4 密码技术

加密是通过对信息的重新组合、加密,使得只有收发方才能解码并还原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加密系统是以密匙为基础的,是对称加密,即用户使用同一密匙加密和解密。

4.5 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就是用户必须提供他是谁的证明,认证的目的就是弄清楚他是谁,具备什么样的特征。身份认证是最基本的安全服务,其本质是控制对信息的访问,这也是预防和信息泄露的主要方法。单机状态下的身份认证主要通过用户身份、口令、密钥等口令认证;用户的体貌特征、指纹、签字等生物特征认证等;网络状态下的身份认证一般采用高强度的密码认证协议技术进行。

4.6 数字签名技术

数字签名技术是通过电子形式存在于数据信息之中的,或作为其附件的或逻辑上与之有联系的数据,可用于辨别数据签署人的身份,并表明签署人对数据信息中包含的信息的认可。建立在公钥密码技术上的数字签名方法有很多,例如RSA签名、DSA签名和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等等。

5 加强信息安全的辅助措施

要实现信息的安全和保密需要不断的改进技术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5.1 制定严格的信息保密措施

安全管理既要保证网络用户和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又要保证网络管理系统本身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部队信息安全管理的重点是:部队安全组织机构设立、安全责任分工监管等。

5.2 强化安全标准

网络安全标准是一种多学科、综合性的标准,目的在于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一个完整、统一、先进的标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世界各国的军方都在积极强化信息安全标准。

5.3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国家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工作安全,在现在已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严格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保密的法律、法规。针对部队的保障信息安全工作,应该实行更为严格的保密制度。

6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保密技术也越来越完善, 但黑客攻击技术、网络病毒等也愈演愈烈,网络信息保密安全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加强部队的计算机的信息安全与保密技术,需引起我国军方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娟.网络安全与保密综述.文章编号:1008-7354(2003)01-0053-03

[2] 黄慧民,酒海峰.论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文章编号:1008-3944(2002)02-0022-02

[3] 白青松.浅谈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与保密.文章编号:1673-260X(2007)02-0032-02

[4] (美)Anonymous等,Maximun Security Third Edition,SAMS Press,2003-1-1

4.技术保密管理办法 篇四

XX公司是从事高科技精细化工产品的科研、生产、进出口贸易企业。企业所属的科技成果、专有技术及国际市场的商贸信息是公司平稳发展的保证,也是全体员工稳定就业的基础。为此公司的技术信息、商业信息的保密极为重要,每个员工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遵守执行公司专有技术、商业信息保密条例。

第一章 企业技术商业保密范围

1、公司的总体布局、综合能力、远景规划和反映工业经济、技术实力的重要文件、统计资料。

2、公司科技开发、生产、国际商贸的建设方针、政策和经济活动的重要事项。

3、公司下达的企业内部文件、计划、总结。

4、公司科技开发、生产、贸易过程中的文件、资料、图纸、传真、记录等文档。

5、公司所属的专有技术工程、工艺设备资料和图纸。

6、公司人事安排与工作分工。

7、公司对国际市场的信息分析、外商动态、产品价格。

第二章 在职工作的保密要求

1、员工各负其责,保证本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不涉及其他岗位工作内容。

2、涉及公司技术、商贸、财务等方面的资料,不得随意放在办公桌上,应随时入柜加锁。

3、各部门技术档案需统一专人保管,非工作需要不得带出公司。

4、保管好技术商贸资料,不得随意丢弃,废弃不用的资料必须烧毁或用碎纸机处理。

5、非工作需要不得随意复印公司的文件、资料。

6、不得随意使用由他人负责的电脑。

7、不准传播尚未公布的内部消息,在一定范围内传达的事项不准擅自扩大。

8、不准翻阅和顺看别人桌上不需要自己知道的文件、资料。

9、与外单位接触,不得随意谈论涉及公司产品、工艺、技术、商贸、财务等问题。

10、若发生泄露或可能泄露事件,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以便采取应急措施补救。

11、不是本职责范围,无权向外单位介绍公司产品开发、生产价

格、商贸情况。

12、外单位人员未经公司领导批准不得进入生产区域和生产岗位。

13、外单位的来访人员不得进入办公大厅。

14、不得带公司公章或空白介绍信外出办事。

第三章 应聘或离职保密要求

1、凡到公司应聘者(简称乙方),在开始试用期之前,必须与本公司(简称甲方)签订技术、商贸保密协议。

2、试用期间未被录用者,或经领导同意离职者,劳动合同到期不再续聘者,必须将分管的技术资料、商贸资料、财务账款移交清楚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

3、凡在甲方及其所属单位所从事的一切科研、生产、商贸活动均属甲方商业秘密,乙方必须严格保守机密,不得擅自向其它单位或个人泄露。

4、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的科研成果归甲方所有,乙方未经甲方允许不得擅

自使用或从事相关业务。

5、所属甲方商业机密,均受法律保护,无论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都有效。

6、乙方离开公司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条例的规定,不得披露公司的相关专业和商务秘密;乙方应严格遵守国家的《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7、乙方因有意或无意披露、窃用所属甲方的商业秘密,甲方将诉讼法律,要求经济赔偿,或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章 泄露或侵权的经济赔偿条款

凡公司员工或离职的员工违反本条例,泄露公司商业秘密,给公司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均应承担以下责任:

(1)在甲方工作期间,退还社会平均工资以外的其它收

入。(2)退还甲方解决的住房或租房租金。

(3)退还超过社会平均工资以上缴纳的社会保险额度。(4)乙方违反劳动合同的规定,赔偿违约金50,000.00元。(5)乙方应聘甲方时,甲方代缴纳的教育补偿费10,000.00元。(6)甲方为解决乙方工作,户口调动的费用由乙方自付。(7)赔偿造成甲方经济直接损失的60%。(8)赔偿造成甲方经济间接损失的30%。

公司技术商业信息保密条例修订后,于一九九九年一月一日开始执行,经双方签字,具有法律效力。

甲方:XXX公司

5.技术保密协议 篇五

甲方:(名称)代表人: 详细地址: 邮编: 传真:

乙方:(名称)代表人: 详细地址: 邮编: 传真:

技术保密协议

一、本协议适用范围

1、甲方聘、雇用的人员。

2、甲、乙双方共同研制开发,乙方是企业或个人的。

3、甲方提供技术资料、图纸等,乙方进行生产、加工的企业或个人。

4、与甲方无聘、雇用关系,在甲方实习的个人或以其它形式接触技术秘密单位的个人。

为保证甲方的科研、设计、生产、制造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上述单位的知识产权不受侵害,以及甲方的技术信息不被泄漏到第三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国家科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处理科技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维护甲方的权益,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二、双方声明

甲方涉及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及商务的软件、图纸及文件均属保密,甲方已经对本单位拥有的技术秘密采取了合法、有效的保密措施,并已就技术保密问题向乙方作出了全面、明确的说明和声明。

乙方本协议下声明保证遵循法律法规和维护甲方的权益,并承诺不向第三方提供甲方的技术保密信息。如有违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

三、保密的内容和范围

内容:有关在技术资料共享、开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等全过程中的技术信息的保密。

范围:有关技术信息,即风机研制开发的原始文件、记录等技术资料、设计图纸(含草图)、试验结果和试验记录、工艺、样品、数据与风能利用、风机制造有关的计算软件等均划属为D级秘密。其技术信息可以是有完整技术内容构成一项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某一产品、工艺、材料等技术或产品中的部分技术要素。

甲方聘、雇用的工作人员在甲方的安排下承担完成的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末经甲方许可,乙方无权向第三方泄露或转让。

四、双方的权力和义务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遵循甲方制定的保密制度;有权拒绝乙方不符合保密工作规定的要求;有义务向乙方提供技术培训及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必须的秘密技术信息(资料等)。

乙方因研制开发或生产加工,从甲方获取的有关技术资料、图纸等,为甲方无形资产。乙方有义务无条件的对甲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图纸等进行保密。维护甲方的权益,保证不向第三方泄漏和扩散所有涉及甲方保密范围的技术资料。

五、保密期限

自至止。

六、竞业限止

乙方与甲方解除研制开发、服务、生产加工合同时,乙方是企业和个人的,乙方在三年内不得在全中国范围内与研制设计、生产和经营风力发电机组同类行业的单位进行合作、服务或接受聘用。

七、违约责任

有违反上述约定中任何一项的均视为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者采取违约金和赔偿并罚的办法。

乙方为个人时违约金为5万元;乙方为单位时违约金为双方合作开发、生产或服务合同标的的50%。

乙方给予甲方的赔偿金的计算办法: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秘密技术资料购置费+生产成本+因侵权产生的非法利润+对泄密者的调查费用+追讨赔偿金的诉讼费、相关人员差费、交通通讯费用及律师代理费(追讨标的的10%)

本协议违约行为诉讼管辖地为。

八、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另行书面约定,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九、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代表人:代表人:

6.技术配方保密协议 篇六

甲方:

负责人: 乙方: 身份证号码:

技术秘密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保护本单位的技术秘密是每位职工的义务和责任,任何人不得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或采取不法手段泄漏、发表、使用、许可、出售、转让本单位的技术秘密。为保护本单位的技术秘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鉴于乙方在甲方加工工厂任职且获得甲方支付的相应报酬,双方当事人就乙方在职或离职以后保守甲方的技术信息秘密的有关事项,本着自愿、公平及诚实信用原则,经协商一致,订立下列具体条款:

一、甲方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甲方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研发过程,产品制作流程,产品制作配方,供应商、经销商资料,以及乙方依约或依法对第三方负有保密责任的第三方的商业秘密等信息。

二、乙方在甲方任职期间,保证不私自保留、复制和泄露任何商业秘密资料,不在其他公司兼职;保证不私自从外部将任何有侵权可能的信息和资料携人甲方,并擅自使用,否则,乙方愿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和经济责任。乙方离职后1年内,保证不在甲方以外的任何场所使用甲方的商业秘密与甲方竞争;甲方为此支付乙方保密费用

元。

三、乙方离职时,应立即将自己所持有的甲方所有的商业秘密资料、软件等物品移交甲方所指定的人员,并办妥相关手续。

四、因履行本协议而产生的纠纷,双方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提起诉讼。双方同意由甲方经营所在地的符合级别管辖规定的人民法院作为双方纠纷的第一审管辖法院。

五、本合同未尽事宜,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具有同等效力,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

乙方: 日期:

7.网络安全保密技术研究 篇七

1 网络安全业务

网络通信安全性涉及面很广泛, 甚至在犯罪行为中也涉及到部分网络通信的安全性问题, 往往会构成严重的犯罪行为。网络通信安全自身主要关心的是确保其他无关人员不能读取, 更无法修改传送给他人的资料。网络通信的安全也对合法消息的截获和重播进行处理与分析, 一般来说, 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有人恶意对某种能够获取利用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截取和拦截而引起的。

网络通信安全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保密性:保密性是指防止静态信息被非授权访问和防止动态信息被截取解密;完整性:完整性要求在存储或传输时信息的内容和顺序都不被伪造、乱序、重置、插入和修改;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信息的可信度, 包括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发送人的身份认证等方面;实用性:实用性即信息的加密密钥不可丢失;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主机存放静态信息的可用性和可操作性;占有性:占有性是指存储信息的主机、磁盘等信息载体被盗用, 导致对信息占有权的丧失。保护信息占有性的方法有使用版权、专利、商业秘密、使用物理和逻辑的访问限制方法, 以及维护和检查有关盗窃文件的审计记录和使用标签等。

2 网络安全保密技术

密码学是基于数论、概率统计、椭圆曲线等理论的一门学科, 是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有机结合和发展。密码技术采用密码技术对信息加密, 是最常用和有效的安全保护手段。目前广泛应用的加密技术主要分为两类:对称算法加密、非对称算法加密与公钥体系

2.1 密码体制

完成加密和解密的算法。通常, 数据的加密和解密过程是通过密码体制 (cipher system) +密钥 (keyword) 来控制的。密码体制必须易于使用, 特别是应当可以在微型计算机是使用。密码体制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的安全性, 现代密码学不追求加密算法的保密性, 而是追求加密算法的完备, 即:使攻击者在不知道密钥的情况下, 没有办法从算法找到突破口。

密码体制可分为两大类:单钥体制和双钥体制。单钥体制的加密密钥和解秘密钥相同见图1。其系统的保密性基于密钥的安全性, 但如何产生满足保密要求的密钥是这类体制设计和实现的主要课题。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将密钥安全可靠地分配给通信对方, 包括密钥产生、分配、存储、销毁等多方面问题。若密钥管理得不好, 则系统安全难以保证。典型的单钥算法有DES, IDEA等。

而在双钥体制下, 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不同的, 此时根本就不需要安全信道来传送密钥, 而只需利用本地密钥发生器产生解密密钥即可。双钥体制将加密和解密分开见图2, 而系统的安全性在于从公钥kbl和密文C要推出明文M或解秘密钥kb2在计算上是不可能的。由于双钥密码体制的加密和解密不同, 且能公开加密密钥, 而仅需保密解密密钥, 所以双钥密码不存在密钥管理问题。双钥密码还有一个优点是可以拥有数字签名等新功能。典型的双钥密码有RSA, ELGAMAL, RABIN, 基于椭圆曲线的密码等。

2.2 杂凑技术

杂凑技术是通过杂凑函数单向不可逆性实现的。杂凑函数又称hash函数, Hash函数 (也称杂凑函数或杂凑算法) 就是把任意长的输入消息串变化成固定长的输出串的一种函数。这个输出串称为该消息的杂凑值。就是一种可将一个key对应到一个索引的函数, 一个可能的杂凑函数为h (x) =key%100, (%传回key除以100的余数) , 这个函数仅传回key的末两位数。若一个特定的key, 被杂凑到i, 就降这个key及其对应到的纪录吋放在S[i]。若一个特定的key, 被杂凑到i, 就降这个key及其对应到的纪录吋放在S[i]。

2.3 数字签名技术

在网络环境下, 发送方不承认自己发送过某一报文;接收方自己伪造一份报文, 并声称它来自发送方;网络上的某个用户冒充另一个用户接收或发送报文;接收方对收到的信息进行篡改。数字签名技术可以解决上述情况引发的争端。数字签名与公钥密码学紧密相连, 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共同组成了密钥的主要组成部分。数字签名的过程主要包括内容:签名过程使用私有密钥进行:验证过程采用接受方或验证方用公开密钥进行。

一般来说, 无法从公开密钥得出私有密钥, 因此公开密钥对私有密钥的安全不产生影响;即认为无需对公开密钥进行保密, 传播自由, 但需对私有密钥进行保密。因此, 在对消息进行私有密钥加密时, 如果可以利用公开密钥进行解密, 即可认为该签名的所有者就是加密者本人签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他人的通过公开密钥不可能对该消息进行解密, 也无法获悉消息签名者的私有密钥来进行解密。

从技术上来讲, 数字签名其实就是通过一个单向函数对要传送的报文 (或消息) 进行处理产生别人无法识别的一段数字串, 这个数字串用来证明报文的来源并核实报文是否发生了变化。在数字签名中, 私有密钥是某个人知道的秘密值, 与之配对的唯一公开密钥存放在数字证书或公共数据库中, 用签名人掌握的秘密值签署文件, 用对应的数字证书进行验证

2.4 身份认证技术

利用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如下:首先, Alice和Bob双方约定2个大整数n和g, 其中1

另一种认证体制即基于公钥的认证的过程 (图3) 。

分三个步骤:

1) A选一随机数RA, 用B的公钥加密传送给B;

2) B将RA解密后再选另一随机数RB和会话密钥KS用A的公钥加密后送给A;

3) A用会话密钥KS加密RB传送给B。A收到第二条消息后可确认对方确是B, 因为其他人无法获取RA。同理, B也可认证A。基于公钥的认证有一平前提, 即认证双方必须知道对方的公钥, 而这又涉及到了公钥证书的管理和CA (Certificate Authorization) 的架构问题,

3 结束语

对计算机信息构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 其中包括人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发的因素。计算机密码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技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而其中人为因素是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喻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保密技术[J].现代计算机, 2000 (2) .

[2]宗叶红, 施扬.TETRA网络安全保密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 2005 (11) .

[3]关启明.计算机网络安全与保密[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2003 (2) .

[4]蒋斌.计算机网络安全与保密的设计[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1996 (1) .

8.计算机网络的保密管理分析 篇八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保密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1

Security Management Analysis of Computer Network

Lu Jun

(College of Technology,Xiaogan University,Xiaogan432000,China)

Abstract:Modern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technology,widely used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China to bring the convenience,but also to 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At present,there is confidentiality of 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 a sense of inadequate measures and other issues.To solve these problems,I believe that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kept confidential from the strengthening,strengthening security,and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key security technology aspects.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Network security;Security management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计算机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现代信息技术和办公自动化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金融银行业务上网,政府上网等工程已经全面开始。然而,一些网络泄密事件时有发生,给国家安全、金融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这主要是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工作中存在的保密观念淡漠、保密措施不力等原因造成的。

一、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

(一)保密观念亟待加强。在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的密保人员淡薄,部分密保人员的思想仍然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在工作中“无密可保”或者“保密无用”,缺乏网络安全的意识和密保常识。一些工作人员没有关与密保方面的法律意识,对于计算机网络密保工作不够重视。保密观念的淡薄使得密保工作人员对于网络密保设施的建设不够重视,使得一些网络处于不设防的状态。另外,保密观念的淡薄,也是密保人员在具体网络保密管理工作中的懈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部分涉密人员的信息管理素质亟待提高。一些保密人员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有些密保工作人员仍然认为,只要添加防火墙、进行网络加密,设置身份验证系统密保网关就可以达到网络安全的要求。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密保设置的检查和维护并不够重视,直接造成了泄密事件的发生。另外,在网络安全密保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的情况,网络密保技术的建设仍然需要完善。

(三)保密管理执行不力。在有些网络安全保密管理工作中同时存在着“无章可依”和“有章不依”的情况。一些单位虽然制订了一定的保密管理制度,但只是将之束之高阁,而没有很好的贯彻实施,有的单位则存在保密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保密管理规定,但是每个单位却没有相关的实施细则,保密制度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

二、加强计算机网络保密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保密组织制度的建设。首先,应当完善网络安全的组织领导机构建设。网络安全的组织领导系统应当由行政领导、系统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的领导共同组成。在实际的工作中则要贯彻密保工作的领导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于密保工作的管理责任到人,这样出现密保问题时才能及时处理,并且追究责任时可以找到人。最后,网络密保系统需要经常进行检查和更新,防患于未然。另外保密人员要养成积极学习的习惯,在工作中积极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管理素质,学习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网络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同样重要。比如,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中,系统的访问权限应当严格控制,禁止越权操作。采取严密的技术管理措施,比如要定期更换系统口令、每天更换操作口令,对于重要数据应当备份并且异地存放,对重要信息载体应当妥善保管。另外,应当完善外来人员访问制度、服务器机房出入和操作制度、管理员网络维护制度等相关保障制度的完善。最后,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狠抓各项制度的具体落实,使其真正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还要在检查监督上下功夫,对于网络安全管理要定期检查和抽查,保证保密管理制度的监督执行。

(二)加强人员培训。对于计算机网络保密人员的培训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密保人员的保密意识。二是提高密保人员的信息管理技术。首先,应当加强涉密人员的保密观念,通过学习《保密法》,加强涉密人员的法律意识。通过经典案例的剖析,让保密人员意识到计算机网络密保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保密意识,增强保密观念。另外,应当建立完善的保密培训机制,对密保人员进行多层次培训,使密保人员形成良好学习意识并培养其学习能力,打造一个信息素质强硬的网络保密队伍。

(三)加强关键网络密保技术的应用。在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当加强对访问控制、涉密信息加密等关键性密保技术的应用。访问权限设置是指对于合法用户在文件和数据操作方面进行读写、执行等权限的设置。在内外网之间设立访问权限设置是内部网保密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之一。所以,在网络计算机保密工作中,应当做好访问权限的应用。在内部网中应当确定合法用户的使用权限,避免越权使用。另外,对涉密程度不高的系统可以按用户类别进行访问控制,对于涉密程度高的则要控制到单个用户。

涉密信息加密是提高信息保密性和完整性,防止信息被破析的重要手段,也是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手段。通过在涉密计算机网络的入口设置保密网管,对内部网出网文件进行保密标识,以及在计算机网络中设置密钥管理可以提高信息的保密性,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备,沈峰.计算机网络的保密管理研究[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2001,5

[2]蔡春晖.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及安全技术的若干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3

[3]周明贵,姬学民.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在保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

9.专业技术人员保密教育 篇九

1.我国的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和内部。错误 2.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大范围。错误 3.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错误

4.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专人管理。

正确 5.禁止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正确 6.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国家秘密。正确 7.政党的秘密事项都不属于国家秘密。错误

8.员工在商务谈判、技术谈判、出国出境访问、学习交流、展览演示等公务活动中,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做到内外有别;会谈中要有记录,不该让对方知道的事项和数据绝对不外泄露。正确 9.涉密计算机删除硬盘上的秘密信息后,可介入国际互联网。错误

10.国家秘密事项在保密期限内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应当及时解密。正确

11.用于上公共信息网的计算机在未上网时,可用于处理国家秘密信息。错误

12.在与公司以外单位、人员经济交往、技术交流等活动中,涉及到对方商业秘密的,未经许可,不得向第三方泄露。正确

13.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正确

14.涉密人员上岗前要经过审查和批准,并接受保密教育培训。正确

15.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借阅协作范围内的绝密级图纸,该单位接待人员可电话请示有关领导同意后,为其办理借阅手续。错误

16.涉密人员脱密期满后,对所知悉的国家秘密仍然要承担保密责任和义务。正确 17.涉密人员与境外人员通婚或者接受境外机构、组织资助的应当向单位报告。正确

18.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错 19.涉密人员离岗后,应当遵守脱密期管理规定,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3-5年,重要涉密人员脱密期2-3年,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1-2年。正确

20.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正确 21.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正确

22.绝密级事项的保密期限为25年。错误

23.对工作秘密加以保护所适用的法律规范主要是《保密法》。错误

24.已经在公开出版物或者其他媒体上公开披露的信息,不构成不为公众所知悉。正确

25.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错误 26.专业技术人员很多都属于涉密人员。正确

27.以磁介质、光介质记录国家秘密信息的载体形式是目前最常见的国家秘密载体。错误 28.除设备原因外,人为因素也是重要的泄密途径。正确

29.保密要害部位是指机关、单位日常工作中产生、传递、使用和管理绝密级或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内设机构。错误

30.无国际竞争力且不涉及国家防御和治安能力的科学技术事项,不得确定为国家科学技术秘密。正确 31.计算机的保密防范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检查措施和技术监控措施。正确

32.生产和使用低辐射计算机设备是防止计算机电磁辐射泄密的较为根本的防护措施。正确 33.作为数据交换的主要方式之一,移动存储介质正成为数据和信息的重要载体。正确 34.手机只能通过发送信号泄密。错误

35.跳频技术是一种防止窃收方跟踪接收的通信保密技术。正确 36.公文传阅应该以文秘部门为中心点进行传阅。正确 37.办公自动化设备主要有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错误 38.保密检查是保密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加强保密工作的重要措施.正确

39.在保密检查中如发现有严重违反国家保密法规,危及国家秘密安全的情况,检查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向被检查单位的主管领导提出立即采取应急整改措施的要求。正确

40.保密行政奖励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但主要为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两种。正确

41.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多数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错误

42.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正确

43.机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错误 44.军事方面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正确 45.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正确

46.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正确

47.某些情况下,可以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错误

48.机关、单位不得将依法应当公开的事项确定为国家秘密,不得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公开。正确 49.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只能确定秘密级国家秘密。错误

单选

50.《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年4月29日修订通过。C A:2008 B:2009 C:2010 D:2011 51.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A:根据实际需要 B:依照法定程序 C:按照领导的意图

52.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自()年10月1日起实施。

A:2008 B:2009 C:2010

53.《保密法》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年。A:100 B:50 C:30 54.凡涉及()内容的公文,一律不得在单位或公司的办公自动化网上运转。A:国家秘密 B:商业秘密 C:工作秘密

55.《保密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A:公务员 B:共产党员 C:领导干部 D:公民

56.机密级涉密计算机的系统登录如采用用户名加口令的方式,则系统口令更换周期不得长于()。A:一周 B:十天 C:半个月 D:一个月 57.一份保密期限为2年的秘密文件,正确的密级标注为()。

A:★秘密2年 B:秘密★2年 C:2年★秘密 D:秘密2年★

58.各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依照保密范围的规定及时确定密级,最迟不得超过()。A:7天 B:10天 C:15天 D:30天

59.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由确定密级的()标明密级。A:机关、单位 B:办公室 C:主要领导 D:承办人

60.凡泄露国家秘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有关机关、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并根据被泄露事项和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予()。

A:批评教育 B:诫勉谈话 C:党纪处分 D:行政处分 61.个人参加会议带回的涉密文件资料应()。A:由个人妥善保管 B:交保密室登记、管理 C:自行销毁 D:退回主办会议的单位 62.书面形式的载体应在()做出国家秘密标志

A:封面或首页 B:封底或版权页 C:书脊 D:扉页 63.摘录、引用国家秘密内容形成的涉密载体,应()。

A:按新生成密件管理,重新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B:按原件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管理 C:按秘密级密件管理 D:按机密级密件管理 64.国家秘密区别于其他秘密的关键是()。

A: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 B: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C:在一定时间内保密 D: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

65.管理绝密级涉密载体,未经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

A:可复制,但不能摘抄 B:可摘抄 C:但不能复制只能复制一份 D:不得复制、摘抄

66.法定的定密责任人,是指法律明确规定作为定密责任人的人员,即机关、单位负责人。机关、单位负责人一般是指机关、单位的()。

A:正职负责人 B:领导班子 C:保密委员会主任 D:纪委书记

67.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存在党、政各有—把手的情况。这些单位在确定法定定密责任人时,()。A:只能确定党委一把手作为法定定密责任人 B:从两人中选举产生一位法定定密责任人 C:可以确定两人同为法定定密责任人 D:应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确定法定定密责任人

68.承办人,是指根据机关、单位内部岗位职责分工,负责具体处理、办理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工作人员。承办人 是()。A:定密业务培训的组织者 B:定密流程中第一个环节工作的执行者 C:拟公开发布信息的保密审查者 D:定密异议的受理者

69.某机密级文件2012年确定保密期限为20年。5年后的2017年,该文件根据工作需要降低为秘密级国家秘密,其保密期限最长还有()年。A:20 B:15 C:10 D:5 70.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

A:新颖性 B:专有性 C:创造性 D:实用性 71.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携带出境。

A:按需要 B:审查后 C:不得 D:可以

72.突出重点是保密检查的原则之一,关于突出重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把服从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作为重点 B:把关系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战略性、全局性核心国家秘密作为重点 C:把所有机关单位和涉密人员作为重点 D:把发生重大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以及工作中容易 发生泄密的薄弱环节作为重点 73.下列不属于违反保密法律应承担的责任的是()。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党纪处分 74.机关、单位定密工作的直接依据是()。

A: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 B: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 C:上级文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D:保密法及有关规定

75.国家秘密标志由国家秘密的标识、密级、()三部分组成。A:单位名称 B:电话 C:保密期限 D:联系人

76.保密期限按照绝密级事项()年、机密级事项()年、秘密级事项()年执行。A:30 20 10 B:25 15 5 C:20 15 10 D:50 40 30 77.工作秘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公务活动和内部管理中产生的,()国家秘密而又不宜对外公开的事项。

A:属于 B:不属于 C:部分属于 D:多数属于 78.商业秘密可以分为技术信息和()信息。

A:保密 B:价值 C:投资 D:经营

79.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A:考试 B:审查 C:学习D:培训 80.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

A:1~2年 B:2~3年 C:3~5年 D:5~8年

81.携带绝密级国家秘密外出办事时,必须()人以上同行,不得使国家秘密载体离开本人。

A:2 B:3 C:4 D:5 82.绝密级载体在市区内投递,应派()进行或者交由机要交通部门投递。A:双人 B:专车 C:专车单人 D:专车双人

83.发往市区外的涉密载体,要通过机要交通或()投递。A:快递 B:机要通信部门 C:邮政 D:专车

84.“黑客”通过寻找并利用网络系统的脆弱性和软件的漏洞,窃取(),或者绕过计算机安全控制机制,非法进入计算机网络或数据库系统,窃取信息。

A:计算机口令 B:身份标识码 C:计算机口令、身份标识码 D:信息

85.()是计算机及其信息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涉密计算机通过口令验证用户身份,区分和控制访问。A:口令 B:软件 C:硬件 D:网络管理员

86.计算机电磁泄露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辐射方式向空中发射电磁辐射信号;二是通过(),如经过电源线、信号线、地线等向外泄露。

A:软件 B:硬件 C:人的因素 D:传导方式 87.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实行“()”的原则,做到严格管理、责任到人、严密防范、确保安全。A:首长负责制 B:谁主管、谁负责 C:岗位负责制 D:一岗双责

88.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对外提供国家科技秘密的,应当在()个工作日内向同级政府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A:3 B:5 C:10 D:15 89.处理秘密级信息的口令长度不少于()位。A:8 B:6 C:4 D:3 90.移动存储介质的安全隐患不包括()方面。

A:数据清除 B:非法侵入 C:使用保管 D:病毒传播和木马摆渡

91.在更换手机或需要删除相关信息时,可以选用具备()功能的手机软件。A:数据粉碎 B:数据加密 C:视频 D:加密

92.公文传阅要由()负责到底,其他人员均不得代行其职。A:专人 B:主要领导 C:送阅部门 D:主管领导 93.不得在涉密公务活动中开启和使用手机()功能。

A:飞行模式 B:位置服务 C:下载 D:加密

94.()的保密检查是指保密检查工作的组织者要求被检查对象就某一时期的保密工作情况或某一具体事项所涉及的保密问题。

A:突击性 B:预知性 C:书面形式

95.实施保密奖励的主体是国家,体现了保密工作是()责任。A:国家 B:地方 C:单位 96.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处()年以上10 年以下有期徒刑。A:5 B:4 C:3 97.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是指以()、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A:窃取 B:抢夺 C:抢夺

98.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的犯罪主体是()。

A:公务员 B:军人 C: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99.过失泄露国家秘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百万元以上的,可定性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的特大案件。A:一 B:二 C:三 D:四

100.()与党纪处分一样,都是组织行为,有着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A:组织处理 B:行政处罚 C:司法审判

101.()是司法机关对违反国家法律的人员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和判处刑罚。A:司法处理 B:组织处理 C:行政处罚

102.对于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人员违反《保密法》规定的,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A:《保密法》 B:《公务员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103.()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A:绝密 B:机密 C:秘密

104.秘密级国家秘密是()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A:最重要 B:重要 C:一般

105.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不超过二十年 A:绝密级 B:机密级 C:秘密级 106.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

A:自行解密 B:报告申请解密 C:延迟一段时间解密

107.()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上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A:县级以上 B:市级以上 C:省级以上 108.()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关键保密科技产品的研发工作。A:县级以上 B:市级以上 C:省级以上

109.定密授权应当以()形式做出。

A:书面 B:口头 C:书面、口头都可以

110.机关、单位应当按照保密法的规定,严格限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对知悉()国家秘密的人员,应当做出书面记录。

A:绝密级 B:机密级 C:秘密级

111.机关、单位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的,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在()内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A:24小时 B:48小时 C:72小时

112.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泄密报告的,应当在()内逐级报至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A:24小时 B:48小时 C:72小时

113.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鉴定申请后,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内出具鉴定结论。A:15日 B:30日 C:7日

114.不能按期出具鉴定结论的,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日。A:15日 B:30日 C:7日

115.()是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

A:国务院办公厅 B: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C:国务院

116.()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或者()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A:县级以上 县级以上 B:市级以上 市级以上 C:省级以上 省级以上 11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这是我国()所规定的。A:《刑法》 B:《保密法》 C:《宪法》 118.以下不应属于保密主体范围的是()。

A:接触商业秘密的员工 B:全体员工 C:知悉商业秘密的员工 119.企事业单位应与()签订保密协议。

A:接触、知悉、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 B:全体员工 C:普通员工 120.保密协议中约定的争议解决机构可以是()。

A:仲裁机构和法院 B:A地和B地的仲裁机构 C:A地和B地的法院 D:A地的法院

121.以下行为不存在泄密危险的是()。

A:将涉密文件、涉密资料随意放在办公桌上 B:出差时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 C:涉密U盘专盘专用 D:涉密笔记本电脑违规连接互联网 122.关于新时期的保密工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科学技术相对落后会造成无密可保 B:改革开放就是一切公开 C一般工作人员也有密可保 123.()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根本的象征,是国家利益的最高目标。A:政治 B:国防 C:经济 124.以下不属于保密行政法规的是()。A:国务院颁布的保密细则 B: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保密实施细则 C: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有关国家秘密保护的内容 D:政府出版条例中有关国家秘密保护的内容

125.()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国家主权、领土疆界、民族尊严、意识形态、价值文化、国家制度、权力体制等方面免受各种干扰、侵袭、威胁和危害的状态。

A:政治安全 B:经济安全 C:商业安全 D:个人安全 126.以下不属于地方性保密法规的是()。

A: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保密规定 B:国务院颁布的保密条例 C: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保密实施细则

127.在保密工作中,下列不属于麻痹大意行为的是()。

A:公共场所谈论内情 B:大众传媒发表文章严格按规定报审 C:社会交往丧失警惕 128.从我国保密立法的起源考察,最早的保密法规和保密制度始见于公元前10 世纪左右的()。A:东周 B:西周 C:商朝

129.关于保密协议中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错误的是()。

A:可明确约定如何使用商业秘密 B:可明确规定涉及商业秘密的职务成果的归属 C:可以直接设定违约金 D:可明确约定涉密文件的保存与销毁方式 130.以下关于保密规章,说法错误的是()。

A:是我国保密法律体系的主干 B:一般具有行业和地域特点 C: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D:可以包括法律授权部门对保密法律规定的解释

131.涉密计算机安装从互联网下载或来历不明的软件,存在的泄密隐患主要是()。A:死机 B:蓝屏 C:盗版危害 D:被植入“木马”窃密程序 132.党中央统一领导党政军保密工作的领导机构是()。

A:国家保密局 B:国家安全部 C:中央保密委员会 D:国家安全委员会 133.保密法第48条是对12项严重违规行为法律责任的规定,这一规定表明(),应依法追究责任。A:不论是否产生泄密实际后果,只要发生所列举的严重违规行为之一的 B:发生所列举的严重违规行为任何一项,且产生泄密实际后果的 C:不论是否产生泄密实际后果,发生两项以上严重违规行为的 D:产生泄密实际后果的违规行为 134.我国最早的保密立法始于()。

A:夏朝 B:西周 C:东汉 D:唐朝 135.保密经典故事“口不言温室之树”的主人公是()。A:窦申 B:孔光 C:唐太宗 D:诸葛亮 136.在中国古代,对外国人(“化外人”)做间谍打探消息的,会被处于()。A:训诫 B:徒狱 C:流放 D:死刑

137.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国家秘密。A: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 B:机密级、秘密级 C:秘密级 D:秘密级以下 138.对工作秘密加以保护所适用的法律规范是()。

A:保密法 B:信息公开条例 C:公务员法 D:工作秘密保护暂行规定

139.机关单位应当根据涉密岗位的特点,结合本机关本单位的涉密范围和工作实际,确定涉密岗位,并控制在()内。

A:特定岗位 B:核心岗位 C:最小范围 D:最严要求

140.业务工作中产生、使用、知悉总数()件以上机密级、绝密级国家秘密的岗位,应当确定为涉密岗位。

A:3 B:4 C:5 141.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经管或者经常接触、知悉机密级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应该确定为()涉密人员。A:核心 B:重点 C:重要 D:一般

142.涉密计算机要按照国家保密局发布的BMZ1-2000《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规定设置密码,处理秘密级信息的口令长度不得少于()个字符。A:6 B:8 C:10 D:12 143.省级以下机关、单位确需确定的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应按照程序从严掌握,()确认。A:由本机关、单位保密工作部门 B:由当地保密局 C:经当地保密局报所在省(区市)保密局 D:由所在省(区市)保密局

144.《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私自留存涉及党组织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纪律审查等方面资料,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A:严重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145.某文件标注“绝密★”,表示该文件保密期限为()。A:长期 B:30年 C:20年 D:15年 146.国家秘密的保密期届限满的,自行()。

A:变更 B:公开 C:解密 D:失效

147.某领导外出时提包被窃,找回后发现包内钱物丢失,涉密文件 完整无缺。这一事件()。A:属于泄密事件 B:属于违纪行为 C:不应视为泄密事件 D:在不能证明文件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时,按泄密事件处理

148.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前,应当将所保管和使用的涉密载体全部清退,并()。A:登记造册 B:统一销毁 C:订卷归档 D:办理移交手续

多选

149.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会同()规定。军事方面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ABCD

A:外交 B:公安 C:国家安全 D:其他中央有关机关 150.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ABC

A:核心涉密人员 B:重要涉密人员 C:一般涉密人员 D:普通涉密人员

151.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ACD

A:同步规划 B:同步投资 C:同步建设 D:同步运行 152.我国保密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依据,由()共同构成。ABCD

A:保密法 B:保密行政法规 C:保密规章 D:其他法律中涉及保密管理的法律规范 153.保守国家秘密工作应该实行的方针是()。BCD A:政治引导 B:积极防范 C:突出重点 D:依法管理

154.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ABD

A: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 B: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 C:机密级不超过十五年 D: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155.具有法定定密权的机关包括()。ABC

A:中央国家机关 B:省级机关 C: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一级的机关 D:县级机关 156.下列事项中,()不得确定为国家秘密。ABCD

A: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B:属于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C:已经依法公开或者无法控制知悉范围的 D: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公开的 157.参加涉外活动应注意()。AC

A:不得带领境外人员到国家禁止其进入的涉密部门部位 B:同境外人员活动, 谨慎携带国家秘密载体 C:须按事先确定的范围和口径与境外人员会谈 D:利用境外通信设施进行涉密联络时,注意保密

158.保密法规定,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中负有保密管理职责的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玩忽职守”是指()的行为。BCD A:弄虚作假 B:严重不负责任 C:不履行职责 D:不正确履行职责 159.具有密级鉴定权的保密部门是()。AB

A:天津市保密局 B:甘肃省保密局 C:深圳市保密局 D:公安部保密办 160.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保密检查过程中,发现泄密隐患,可以()。ABC

A:询问人员 B:对有关设备依法先行登记保存 C:必要时进行保密技术检测 D:按照国家规定对有关载体进行销毁

161.保密宣传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ABCD

A:引导作用 B:规范作用 C:推进作用 D:激励作用 162.根据保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定密授权的方式包括()。BC

A:定时授权 B:主动授权 C:依申请授权 D:单项授权 163.涉密人员有()的权利。ABCD

A:参加保密教育培训 B:行使保密监督 C:获得补偿 D:要求配备保密设施设备 164.关于国家秘密的变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D

A:国家秘密“谁确定,谁变更,谁解除” B:国家秘密的变更应当由确定该国

家秘密的主体负责 C:国家秘密的变更应当由使用该国家秘密的主体负责 D:国家秘密的变更可以由原定密机关单位的上级机关决定 165.国家主管部门组织的()等国家统一考试的试题、答案和评分标准,在启用前均属于国家秘密。ABCD A:国家教育 B:执(职)业资格 C:国家公务员录用 D:专业技术人员资格

166.任用、聘用的境外人员确需接触、知悉我国家秘密的,应按照()原则,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AC

A:谁主管、谁负责 B:集中报审 C:一事一批 D:方便工作 167.保密工作的基本经验是()。ABCD

A:党管保密 B:专兼结合 C:综合防范 D:攻防一体 168.我国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三级。BCD

A:保密 B:绝密 C:机密 D:秘密 169.工作秘密分为文件类、()、内部管理类几大类。ABC

A:信息类 B:政务类 C:专项业务类 D:保密类 170.商业秘密应当包含秘密性、()几个构成要件。ACD A:价值性 B:投资性 C:实用性 D:保密性

171.个人隐私即“公民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是公民不愿公开或不愿为他人所知的个人身体或私生活方面的秘密信息”,包括()等几个方面。ABD

A:私人信息 B:私人空间 C:私人秘密 D:私人活动 172.涉密人员是个法定概念,其基本特征可简单概括为()三要素。ABC

A:在涉密岗位工作 B: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条件 C:通过任(聘)用审查 D:学习过相关专业

173.绝密级载体禁止()。ABCD

A:复制 B:复印 C:摘抄 D:汇编 174.在实际网络通信中,存在()三大安全隐患。BCD

A:计算机病毒 B:结构上的缺陷 C:漏洞 D:配置上的隐患 175.涉密计算机不得()与工作无关的软件。ABD A:安装 B:运行 C:保存 D:使用

176.在确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中要遵循()原则。BCD A:最大化 B:最小化 C:内部确定 D:分级确定 177.实现不同网络之间信息安全摆渡交换的措施主要有()。ABCD

A:使用一次性光盘刻录进行信息交换 B:使用基于移动存储介质管理、木马行为阻断、病毒查杀功能的“信息摆渡中间机”,实现不同网络专用优盘间的信息双向交换 C:使用基于移动存储介质管理、涉密信息系统管理、光纤导入的“三合一”导入设备,实现非涉密网数据向涉密网的单向导入 D:使用基于安全域防护的网关设备,实现秘密级涉密网与政务内网之间有条件的信息交换 178.计算机泄密的主要途径包括()。ABCD

A:计算机电磁波辐射泄密 B:计算机联网泄密 C:计算机存储介质泄密 D:计算机工作人员泄密

179.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的内容有()。ABC

A: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B: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 C: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 D:申请人的家庭情况 180.保密工作事关国家的()安全。ABCD

A:政治 B:国防 C:经济 D:信息 181.保密能力体现一个国家的()能力。ABCD

A:政治安全 B:经济竞争 C:军事制胜 D:社会管理 182.我国保密工作面临的外部形势包括()。ACD

A:窃密目标更加明确 B:窃密主体更加单一 C:窃密领域更加广泛 D:窃密方式更加多样

183.我国保密工作面临的内部形势包括()。ABD A:泄密隐患明显增多 B:保密工作的环境更加复杂 C:保密工作非常完善 D:窃密与反窃密斗争更加尖锐 184.以下关于保密工作的认识,错误的是()。ABC

A:无密可保 B:有密难保 C:与己无关 D:加倍小心 185.我国现行保密法律制度体系包括()。ABCD A:宪法 B:保密法律 C:保密法规 186.保密协议的内容必须包括()。BCD

A:竞业限制条款 B:保密主体 C:保密信息范围 187.关于信息安全保密工作,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在信息社会中,任何一个国家和军队,都面临着网络战的挑战 B:信息保密曾推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C:世界各国都把信息安全保密与未来作战直接联系起来 188.当前,境内外情报机构针对我国的主要目标包括()。CD

A:民营企业 B:一般公民 C:我国党政军领导机关 189.国家秘密必须具备以下要素()。ABC A: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 B: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C: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 190.国家秘密变更的内容,包括()。BCD

A:定密单位的变更或注销 B:密级的降低或提高 C:保密期限的缩短或延长 191.国家秘密的解除,主要有以下方式()。BC

A:强制解密 B:自行解密 C:审查解密 192.商业秘密应当包含以下构成要件:()。ABCD A:秘密性 B:价值性 C:实用性 193.以下关于商业秘密的价值性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 A:正在研究、试制、开发中而具有潜在的、可预期的价值的信息,都可以构成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 B:不管是积极信息还是消极信息,只要有价值性,就可以构成商业秘密 C:不论是继续使用的信息还是短暂的信息,只要具有价值性就可以构成商业秘密 D:某些失败的技术研究资料和经营信息等,只要其本身蕴涵着潜在的经济利益,可以带来竞争优势,也属于商业秘密 194.商业秘密和国家秘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BCD A:涉及的利益不同 B:确定的程序不同 C:处置权不同 D:法律责任不同

195.涉密人员保密管理必须遵循保密工作内在的客观规律,以()为管理原则。ABCD A:科学界定 B:严格审查 C:分类管理 D:全程监督 196.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由用人机关、单位组织人事部门会同保密工作机构,依据涉密人员任职条件,进行严格的任前审查。审查内容主要包括()ABCD A: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 B:现实表现 C:主要社会关系 D:与国(境)外机构、组织、人员交往情况

10.财务保密管理办法 篇十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财务保密工作,现根据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公司下属各级分支机构,各级分支机构包括子公司、分公司、项目管理部、单项投资项目等。

第三条会计凭证、账薄、报表、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会计报告),合同,公司战略、决策资料,资金计划、客户供应商资料、财务会议记录,财务规章制度、证件、印鉴,会计数据、会计资料及其会计载体(包括计算机、税控装置及程序、电算化程序、备份文字数据的软盘、光盘及移动硬盘等),财务设备等各种财务资料,均适用保密办法,未涉及事项依有关规定或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保密要求

第四条只能为工作的目的使用财务资料:

1、在公司内为其它部门提供上述资料时,除公司的授权人员外,不能将信息透露给其它任何人。

2、对公司外提供上述资料时,财务报表必须经财务负责人批准。其它数据一般不得对外任何提供,特殊情况下必须有财务负责人、总经理批准的书面记录。

3、财务人员转岗或离职后,当公司要求交回上述资料时,应当立即交回所有书面的或其他形式保存的上述各类资料以及所有描述和概括该资料的文件。

4、对于使用上述资料的其它人员,财务人员应当告知并以适当方式要求其遵守本办法的内容。

5、上述资料财务人员应妥善保管,没有公司的书面许可,不得丢弃任何书面的或其他有形的资料,本办法规定的上述资料保密责任期限为永久。

6、不向任何第三方透露公司保密办法的任何内容。

第五条财务人员在其岗位职责范围内对本办法第三条所列各种资料享有不同岗位相应的知情权、管理权和保密责任。

第六条各财务人员不得在未经财务负责人、公司总经理同意的情况下将其掌握的上述

资料出借、出租、复印、拷贝给任何人使用。

第七条对于财务人员专用设备或软件必须设置使用密码,如计算机、保险柜、文件柜、ERP软件、网银软件等。

第八条对于印鉴的使用,其专门负责人在职责范围内按程序进行使用和登记。对于财

务保险柜、文件保密柜等财务专用设备,其使用人必须牢记使用密码,专人专用。

第九条财务人员对于重要的文字数据必须及时备份,备份文字数据的软盘、光盘及移

动硬盘等各种会计载体由专人统一负责保管,其他人如需使用必须经财务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借用并及时退回。

第三章 处罚

第十条违反上述规定的,一经发现,应立即对信息可能造成的传播渠道进行控制,所

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并根据严重程度给予降职、减薪、辞退等。

第十一条责任人应当赔偿因此而造成的所有损失,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用、律师费用、其他损失等。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二条本办法可根据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或重新修订,修订内容将以书面形式发布。

第十三条 本办法连同其下一层级文件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由公司财务部负责解

11.技术保密管理办法 篇十一

对关注游戏产业和游戏产品的大多数人而言,游戏开发的技术人员是一个重要而陌生的群体。说重要是因为网络游戏和其他产业一样,技术支持是发展的基础和根本,而且网游产品是如此的特殊,技术的意义不仅仅是底层构架,也是玩点和内容的表达手段。说陌生,则是因为这些技术人才都是各游戏企业的宝贝,被保护的很严密,轻易不对外示人。2007年第一届中国游戏开发者大会(CGDC)召开时,会务工作人员神奇地发现,这些中国游戏产业的技术骨干们,大多连名片都没有。

游戏开发的技术层面可以分为策划、程序、美术、管理、安全、测试等六大领域。每个领域钻研下去都有高深的学问,而每个领域在学术研究上的突破,也会是商业上的飞跃。而且,每个领域几乎都和游戏产品的文化内涵息息相关。从开发者角度看,用技术手段反映文化内容是网络游戏自始自终的使命。

那么,在网游产业面临文化升级的关口,中国的游戏研发行业,如何跟上脚步并提供支持呢?这个问题太深太复杂。即便是专业人士要讲清楚这个问题也需要很长的篇幅。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直接面对技术的革新和演变,这在微观上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只能用宏观概括的眼光去掠影这个非常重要又非常专业的行业。

游戏研发中的封闭与合作以及东西方游戏开发方式的异同是游戏开发行业的两大热点话题。中国游戏开发者大会(CGDC)已经要开到第二届了,应该说,对行业中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各家企业和专业机构都有足够的认识。但商业保密的思想仍然是这种交流中难以解决又不好回避的矛盾。一方面希望得到外界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展示自己的核心财富。而且,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对他人讲述的经验和观点也存在质疑。这大大影响了中国游戏技术研发力量的整体提升。但这个问题不是能够简单地通过管理机构的指导来解决的。

但对于另一个问题,就完全看行业中的主观意向了。国外的游戏开发团队普遍要经过12个月到18个月团队培训磨合以保证维持良好的质量控制,一直到游戏项目完成。而国内现阶段还只是依靠美术、程序、策划三方面的总监来协作游戏,这样一个团队要十几个月中保持稳定都是有难度的。同样,对于国内的市场环境和盈利模式,海外的从业者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不理解。有位芬兰赫尔辛基技术学院的研究员在第一届中国游戏开发者大会上表示,不应该直接为了销售而设计虚拟道具,出售游戏中的权力不是好方法。但是,这个被中国市场普遍验证成功的模式在海外拓展的过程中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也许正如完美时空的CEO池宇峰在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所说的,中国游戏企业并非没有内涵,而是要看如何发掘其内涵。

上一篇:二手车库买卖合同范本下一篇:幼儿园各类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