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重塑(共9篇)(共9篇)
1.多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重塑 篇一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理想信念教育
刘 慧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就业问题是我们应当认真面对的世界性难题。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经常面临理想信念与现实社会、渴望竞争与信心不足、渴望成才与艰苦奋斗等矛盾。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理想信念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有利时机,强化信息意识,构筑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的网络阵地;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的创新研究;在社会发展实践中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实践基地。
关键词: 全球化 大学生就业创业 理想信念教育
全球化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已经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文化、理想、道德等领域渗透。由此而产生的问题是纷繁复杂的,解决问题的要求也是重要而紧迫的。其中,如何破解世界性的就业问题难题?不仅是世界各国政府执政的要务,也是我国政府认真面对的重大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1]这一重要战略思想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新时期就业创业问题的新思路。对此,在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与与创业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是时代向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
一、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问题的提出
首先,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使一些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理想信念受到一定影响。当今的全球化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引导和推动的。它们以平等竞争之名行经济霸权主义、金融霸权主义、技术霸权主义之实;它们打着贸易自由化旗帜实行有利于本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它们向全球强制推行有利于本国的国际游戏规则。对此,西方学者并不忌讳,如美国经济学家戴维·科顿把经济全球化称为“全球化资本主义”。被称为“金融教父”的索罗斯也直言不讳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2]随着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跨国公司日益普遍,伴随着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产生了本土观念弱化的倾向。在跨国公司境外的子公司工作的员工,比本国其他公民薪俸优厚、工作环境优越、社会地位高,种种优越感不是来自母国,而是来自于跨国公司。这对我国一些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创业时的理想信念提出了挑战。
其次,全球化使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全球化的演进,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农村到城市,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个体经济更快发展,形成了经济成分多样化,经济利益的多样化,收入差距相对拉大。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活动的多元性也随着经济活动的多样化而应运而生,其表现形式,既有正确的、积极的、进取的等各种进步向上的思想观念,又有守旧的、僵化的、错误的等各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形成了与经济成分多样化相适应的各种各样的思想价值观念。
再次,全球化时代的网络阵地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文化贸易中的文化价值观方面的“输入”影响明显存在于对文字和图像产品的消费中,也将潜移默化地存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信息化、法制化和多元化的全球化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将面临着许多新的深刻变化。一方面表现为日益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时理想信念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总结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规律,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传播方式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时间和形式上对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就业创业时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适应于全球化时代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巩固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创业时,常常遇到各种现实矛盾,不但影响就业创业的开展,而且影响理想信念的教育成果。
第一,理想信念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大学生经过多年的系统学习,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决心充分发挥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职业生涯中大展宏图,报效祖国,尽快实现自身的价值。当面对社会现实时,一方面是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是社会所能提供的满意的就业机会相对减少,由此在毕业生内心产生了矛盾冲突,理想信念教育的难度由此而增大。
第二,渴望竞争与信心不足的矛盾。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希望在公平合理的机制下进行竞争,也意识到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但是,当他们面对竞争的巨大压力时,又流露出一种信心不足的心理,在竞争面前犹豫,对自己确立的理想信念产生怀疑。
第三,渴望成才与艰苦奋斗的矛盾。大学生进取心强,毕业后都想干一番事业,力图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成就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追求事业成功必须付出艰苦努力。有的毕业生没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准备,只想早日成功,对一些国家需要,能真正发挥个人专长为社会创造价值,且人才需求量较大的艰苦的地方打退堂鼓。个别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受到物质利益的影响,理想信念相应地淡化了。[3]
三、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思考
全球化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扑面而来,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这一时期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理想信念层面上出现的问题,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理想信念上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全球化时代的有利因素,帮助大学生坚定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一)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首先,理想信念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为经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如进行人文精神讨论、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实施社会扶贫工程等。作到以育人为主导,组织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积极构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精神支柱。
其次,应当把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真把握现阶段中国先进文化的特殊内涵和功能作用,推进先进文化的建设。
第三,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作到努力实现、发展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由于利益的调整和体制的转换,出现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当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并解决。要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使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有利时机,采取多种方式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全球化时代,许多国家为了解决本国的就业问题,使国民适应全球化社会,尤其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均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他们从本国的社会历史和国情出发,采取多种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如日本在《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中对学生提出的积极要求;法国加强对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指导;德国的关键能力培养等。[5]为我们在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一方面,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舆论宣传工具,宣传中国的先进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
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另一方面,正确面对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输入”,加强舆论的分析、批判功能,引导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强化信息意识,构筑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的网络阵地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强化信息意识,积极利用网络这个阵地。
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信息辐射的广度和深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宣传体系,保证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以及民族的先进文化在网络宣传上占主导地位。
二要加强国家信息的思想安全和政治安全保障。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走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相结合的道路。针对互联网上敌对势力的反华宣传和各种不良企图的舆论,开展强大的有针对性的各种形式的网上对内对外宣传,努力澄清重大问题上的是非曲直,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加强舆论监督的导向作用。
三要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网络阵地建设,在互联网上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阵地,强化理论信念教育主体的信息网络素质。理想信念教育要以灌输正确信息为主,引导教育对象选择正确信息与灌输正确信息并重,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网络法制观念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使其网上言行符合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要求,推动网络文明的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网络阵地。
(四)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的创新研究
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提出许多新课题,为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无限丰富的材料和肥沃的土壤。国外大量公司的进入,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不断出现,社会成员流动的数量、范围、方式的不断扩大和变化,使得原有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机制与现实问题不相适应。我们只有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力度,以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来改进实际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才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形势。对此,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教育部“就业工作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上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就业工作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工作,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6]
在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的同时,加强和改进理想信念教育要注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加强心理健康
教育,关注大学生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渗透、体现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的论述,从理论和实际工作两方面为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时代内容。只有生动而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才能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五)在社会发展实践中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实践基地 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只有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成长成才。大学生应当自觉地把事业融入自己的生命,把奉献作为崇高的理想追求,凭着对事业的一片忠心,淡泊名利,契而不舍,把与祖国共奋进的追求化作每一天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同时,各级政府和高校应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大学生在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竭诚为青年健康成长服务,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如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实施 “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实现青年志愿者事业的新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重大实践活动,也是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环节。
总之,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在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变为机遇,努力培养有理想有信念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和谐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Ideological Belief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Employment Under Globalization
Liu Hui
(Marxism College,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Liaoning 110034)
Abstract: Job problems for graduates are global ones that we should take seriously.There are many contradictions college students usually confronted with.They are those between ideological belief and real society, desirable competition and insufficient confidence, talented success and great exertion.Under the worldwide globalization, it is better to take advantage of varieties of methods to educate college students those ideological beliefs during their job finding and career starting.Adherence to Marxism top status, make full use of the opportunity of globalization can enlighten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and construct an ideological belief education on job for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enhance the creative research on those ideological belief and provide training base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social practice.Key words: Globalization, Take up employment and start a new business, Ideological belief education
作者简介:
刘慧(1955——)女,汉族,山东莱州人,中共党员,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就业创业教育、国际关系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学习出版社 2007·10·35页
[2]张世鹏、殷叙彝:《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56页
[3]刘献文:《就业创业概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9·252页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学习出版社2007·10·31页
[5]中国高等教育信息网 2007年7月10日
[6]李卫红:在2007年教育部 “在就业工作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教育报》2007年10月21日
2.多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重塑 篇二
多元文化即在一个社会、国家或民族中所有存在的多种文化的总称。多元文化自20世纪20年代出现后, 在现代理论、后现代理论的推动下, 其内涵不断扩大, 到目前已意指人类群体之间价值规范、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多元文化是一国文化多元性的客观事实, 是当今各国业已存在的文化现实。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是教育者把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政治主张、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 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传递给受教育者, 使之成为受教育者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的教育活动。具体来说, 我国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多元文化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产生的挑战
多元文化给我国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
第一, 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对象的影响。多元文化使社会价值观、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多样化, 致使有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有些大学生奉行“金钱至上”的原则, 只顾追求感官享受, 不思进取, 缺乏创造, 生活缺乏目标;还有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 特别是个别大学生盲从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大学生思想观念所受到的这些冲击, 增加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难度, 给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挑战。
第二, 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挑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阶级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要弘扬主旋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多元文化的存在特别是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 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的感召力。而西方的政治理念、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却受到了部分大学生的欢迎和拥护。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影响力的弱化给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挑战。
第三, 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方法的挑战。各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中过多的强调教师的权威, 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课堂大多是“一个老师, 一张嘴”式“满堂灌”教学形式。不区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搞“一刀切”。在讲授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时, 过于突出正面教育, 忽视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的结合。受多元文化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日趋多元化, 他们更多的要求民主参与和平等对话, 不再无条件地听从老师单方面正能量的灌输, 这对传统的“教师权威”、方法单一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
第四, 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网络载体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各种新兴网络媒体不断涌现, 大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越来越多的依赖网络, 但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尤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假借互联网向我国输出西方文化和价值观, 一些腐朽的、反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通过新兴网络媒体在影响着当下的大学生。由此可见, 多元文化对以网络为代表的理想信念教育新阵地发出了挑战。
三、应对多元文化挑战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多元文化给我国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面对挑战, 各高校根据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进行了积极应对。
第一、科学鉴别各种社会思潮, 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各种社会思潮。针对多元文化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的冲击, 各高校应摒弃“堵”、“封杀”的做法, 而采取“疏导”和“价值观辨析”的方法, 对各种社会思潮的价值主张进行客观的辨析, 在辨析过程中各高校应“因势利导”, 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使大学生自愿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言行。
第二、挖掘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课程资源, 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面对多元文化对传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提出的挑战, 各高校应尝试从社会生活中寻找课程资源, 把大学生自身的成长经验当成课程资源, 善于利用网络课程和学术资源, 教育者自身的专业成长等方面来挖掘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资源, 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第三、注重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创新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理想信念教育不能仅靠“课堂内”的理论教育, 这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反而会使受教育者产生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因此,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除了要做好“课堂内”的事情外, 应把更多的功夫用在“课堂外”, 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注重节日等象征性符号和大学生自发组织的礼仪庆典、娱乐休闲及其他活动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第四, 提升校园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抢占网络理想信念教育新阵地。网络既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 同时也沦为了各种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反复争夺的阵地。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利用网络不断冲击当下的主流意识, 各高校一要积极关注校园网络舆论, 提升网络舆论研判能力, 及时掌握分析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二要掌握校园网络舆论的话语权, 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根据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主动发布权威性的正面引导信息, 坚决抵制不良思潮的传播, 使网络成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载体、新平台。
参考文献
[1]韩家炳.多元文化、文化多元主义、多元文化主义辨析——以美国为例.史林, 2006 (5) .
[2]倪海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与思考.沈阳干部学刊, 2007 (2) , 9 (1) .
3.多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重塑 篇三
【关键词】理想信念 教育路径 医学生 多元文化
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但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正确的理论武装,来源于个人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的清醒认识与正确把握。实践证明,凡是成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然是遵循了人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主体认同、接受并转化到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结构中去,取决于接受主体的心理因素,具体包括接受主体的情感、需要、动机、意志等因素。因此,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从接受者的心理实际出发,探寻理想信念教育接受主体心理动力的构成,强化心理机制,是理想信念教育效果提升的有效支撑。
一、需要驱动路径——分层教育
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有机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一般而言,人在强烈的精神需要驱动下会积极地、主动地去接受精神产品和精神教育,以此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性的追求,由于不具备像商品那样的工具性价值,容易被忽略、轻视、挤压和抛弃。因此,教育主体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育,才能让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实效更接近教育者的期望值。
我们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分为三个层次。
(一)基础层次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学习,让医学生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去认识和解决其现实生活中关注的问题。在医学生中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素质,具备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责任感,具有普世价值观。
(二)深化层次
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实施社会主义理想教育,强化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将丰富的红色资源,如“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有机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三)专尖层次
针对少数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和骨干力量,以重大活动、节日为契机,以实践活动为教育平台,与社团一起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亲自参与、实践体验,帮助医学生跳出小我,心有大我,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将来成为党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
这种分层模式,既考虑到面,又照顾到点,满足了各个层面医学生的实际需要,有利于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二、情感催化路径——积极情感
所有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问题,从根本上来说都应该让接受者对教育内容在知识上理解,在情感上认同,在思想上接收,在心理上接受,才能将这些价值理念内化储存于个体的精神领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秉承这些理念身体力行,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和意志是客观世界的影响在大学生头脑中所引起的一种内部状态,它能转化为大学生对理想活动的内控因素,使大学生排除其他因素干扰以形成自己的观念,进而对理想产生一种积极肯定的态度。因此,努力凝聚医学生的共识,激发医学生的主体自觉,培养医学生的积极情感,是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理想信念教育系统分为四个部分,即社会理想信念教育、道德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和生活理想信念教育。
(一)社会理想信念层面
着力培养医学生三大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使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有理性认知,又有内在认同,对自己的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有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信党才会护党,护党才会爱党,爱党才能强党。因此,培养医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自信是社会层面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
(二)道德理想信念层面
着力培养医学生诚信向善。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先生说:“头顶的浩瀚星空,心中的道德法则。”每个人心灵崇尚的东西,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信仰。诚实守信,坦荡为人,追求人性的真善美,传播德行的真善美,是道德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坚决抵制理想信念教育的世俗化、功利化,培养医学生在修身克己中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实践人生追求,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三)职业理想信念层面
着力培养医学生仁爱敬业。“医学仁术、医者仁心”,仁爱即宽厚慈爱的意思,是爱人如己的一种精神品德。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敬业是责任心的体现。医务工作者对待工作应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对待病患要有同情心、慈悲心,尽最大可能帮助患者治愈身体疾病,疗愈心理创伤。
(四)生活理想信念层面
着力培养医学生懂得感恩。医学生要对党和国家为我们创造了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心存感恩;对父母、师长的悉心培养教育心存感恩;对同事、朋友的默默支持帮助心存感恩。相信努力就会有回报,相信奋斗可以成才,对生活永葆向往,对未來心怀乐观。
三、动机激发路径——实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生目标的最高体现,也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医学生个体理想信念的形成必须由其本身的主观行为产生,并依赖其主观的坚持、努力才能达到。因此,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从激发与扶正其内在动机这一根源上着手实现,从医学专业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参与社团实践等方面着手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这样的教育既具备牢固的根基,又能够激发起医学生内在更大的智慧与动力。
(一)开展医学专业教育
从医学专业教育着手,着重学习领会《医学生誓言》《白求恩精神》《南丁格尔精神》等,利用寒暑假期深入医院见习,在临床实习中逐步了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含义,深刻了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从而激发医学生献身医学、恪守医德、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志向。组织医学生观看《生死托付》《医者仁心》《提灯女神》《妙手仁医》等医学教育影片,激发和培养医学生向先进青年靠拢,向优秀模范学习,通过实际行动,补“钙”壮骨,充分调动医学生自我提升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牢固医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定医学职业选择。
(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从弘扬传统文化着手,组织医学生以活动、比赛的方式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参与者、传播者、践行者。如“诵读文化经典、传承中华文明”的经典诵读活动;“一站到底”传统文化知识答题大赛;“书香班级”评比活动。
(三)组织社团实践活动
从组织社团实践着手,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实践活动培养医学生爱国、爱党、爱家的积极情感和诚信、奉献、感恩的优秀品质。如:社团“诚信驿站” 活动、“你的十八岁成人礼”无偿献血活动;纪念抗日七十周年胜利“铭记烽火岁月,向历史致敬”朗诵比赛、“春风已解千层雪,烈士难忘后辈恩”扫墓活动;“雷锋精神伴我行”征文大赛;诚信驿站爱心物品募捐活动、“诚信驿站之爱心义卖”公益活动;携手助残,爱心进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高校义工团建活动;“心系母亲,情动校园”心愿墙活动、“感恩有你”第二届三行情书活动。
要应对多元文化碰撞与冲击带来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摸索一条切实可行、实用有效的教育路径。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遵循从认知解决到情感培养再到意志参与,从产生学习愿望到拥有学习热情再到保持学习动力,全面把握医学生思想、心理、行为之间的紧密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朱仁宝,张晓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心理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2(03):37-41.
[2]范轶娴,董乃涵,吴津津.“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分层模式[J].高教论壇,2012(04):20-22.
4.多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重塑 篇四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前进的方向,它能为我们的人生奋斗提供源源不绝的前进动力。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一定要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革命胜利呢?那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一、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显得至关重要。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前几天在学校调研座谈会上强调高校要念好“四本经”,“第一本经”就是要牢记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着明确的使命与目标的人,就必须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这也是高校教育的关键所在。
理想信念可以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理想信念可以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是个“小社会”,我们都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大备战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面试
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以及如何择友、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是总的原则和目标。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以后的人生道路有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理想信念可以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旧有周总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今有我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学习。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近日,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二、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1.注重现实性,将大学生理想信念和社会及个人发展相结合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应该把理想信念教育的立足点建立在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之上,为其谋利益的宗旨上。要积极引导青年认识他们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之所在,使他们看到未来和前途,适时地把他们的个人理想引导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奋斗上来,从而使个人的具体理想与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树立只有社会、国家发展了,自己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在这种“结合”的过程中,升华思想、坚定信念,减少大学生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时的逆反心理。2.加强针对性,开展不同层次的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要认清大学生群体与社会群体的差异,针对性的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从个体出发,结合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个人实际的理想,特别是职业理想。只有个体针对性强,才能更好地被同学本人接受,个人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理想;从家庭出发,家庭环境不同,学生个人起点不同对于未来职业理想的树立与选择都存在差异,帮助同学树立理想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从专业出发,结合不同专业的发展方向与专业特色培养与树立与专业相匹配的人生理想。
3.提高实效性,多载体多方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要注重互联网的作用,以信息化的手段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微博、校内、QQ群等网络媒体,建立起立体化的网络思想教育平台将对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要在校园文化氛围上下功夫,以良好的校园精神影响学生。在教室、寝室、食堂、训练馆等空间悬挂校训、警示语等励志标语。在软环境建设上潜移默化地影响提升同学们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意识。学校的校史教育、知名校友的报告等等都可以提升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意识。
5.多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重塑 篇五
——以武汉地区为例
李帅杰刘宁雪
摘要:
理想是教育中永恒而古老的主题。理想是一个人发展的精神源泉,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但随着社会进步,现代化的深入,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中国,加之就业形势严峻,拜金主义盛行,新生一代缺乏先辈的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当代大学生对待理想信念呈现出了薄弱,易动摇,功利,模糊,矛盾的消极特点。环境造人,人之生存必受环境影响,同样,周围环境对于学生个体影响理想信念的强烈影响不言而喻。因此从环境的角度入手进行研究不仅角度科学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从外界环境的影响切入,探究自然环境,地域环境,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的角度分别切入,以湖北50所高校为调查对象,以2000份调查问卷为数据基础,探究其消极特点的成因。根据其成因提出重视思想教育,增加思想教育方式;加强竞争氛围,增加大学间交流互访活动;发挥学生组织在塑造理想信念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并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广泛的社会实践等几点相关建议。
关键词:理想 信念 环境 教育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分析:
1.1思想意识方面呈现多样化,在相信与困惑中不断改变自己的理想信念。“万紫千红总是春”,社会意识多样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尤其在大学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是新潮时尚,标新立异,对于理想信念的看法也呈现乱花渐欲迷人眼。各类看法中,“实现个人价值”、“平稳度过一生”、“广积财富”、“组成美满家庭”选项深得人心。由于本问题多选的特性,也表现出62.6%的人会在这四个选项中勾去两个或以上,同时也有56.3%的人勾取“对于社会与国家承担责任”,“对于学问追求进取另辟新章”等着眼他人、社会的理想。与此同时,大学期间对理想存在过困惑的占有72.9%,在大学期间曾经不止一次纠正过自己理想的竟占有64.3%,大学期间理想信念从来没有改变过的仅仅占有6.5%。数据证明,各种思想与见解充斥大学校园,大学生思想丰富同时也略微混乱,常常对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产生困惑,体现出容易相信也容易怀疑的特点,而这个特点正是其易受环境影响的重要因素。
从现实生活看,多样化的社会精神生活存在着极为复杂的情况,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其中正确与错误、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相互杂陈,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难以坚信或者说很难具有坚信某种信念的理由。所谓的理想信念更如同水中浮萍,随波逐流。尤其在于大学生还未完全接触社会,对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并未完全确立,思维活跃,思想丰富,很难保持一种理念不动摇。
1.2理想信念受实用主义影响,容易趋向功利而改变理想。
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对于财富,地位,名望的渴求也日益增强。物质变成了最为直观的诱惑,影响了一代人的价值观,同时,社会也趋向功利化,“什么最赚钱,什么就是最好的”这种思潮充斥人们的神经,也成为选择的第一要义。大学
生也不例外。选择相对于先辈,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实现,而将于国于民之抱负略显淡然。更加注重让自己过得更好,而缺乏燃烧自己,照亮祖国,照亮他人的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在有效问卷中,64.6%的同学希望成为像比尔盖茨一样的世界首富,18.1%的同学渴望成为政治家或公务员,而只有6.3%的同学愿意成为雷锋,郭明义等奉献自己的英模,9.3%的学生渴望成为爱因斯坦一样的大科学家,1.7%的人渴望成为尼采一样的哲学家。对于物质与权利的追求赤裸裸的体现在我们面前,直观的表显出当代大学生缺乏奉献精神,将在精神上超越人类或在某一领域苦心孤诣的追求弃之脑后,理想与信念莫种程度上演化为私欲的躯壳。
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大学生选择专业或转专业的原因,其中“专业对口,容易就业”占到77.2%,“有更多发展机遇”占74%,“毕业后收入状况乐观”占到67.7%。这一现象在价值观多元,生活方式多样的社会本无可厚非,然而当决定自身理想信念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功利与实用主义时,理想也会不断趋向功利而改变。理想信念将不具有坚定与崇高的特质,反而被市场经济原则所取代,从而更容易使大学生失去自我,失去人生方向。
1.3当代大学生缺乏坚韧不拔精神,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易委曲求全。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80、90后被称为在摇篮里长大的一代,又因为独生子女政策,80后90后从小都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大多数生活富足。从小备受关怀,使他们少有在逆境中的生活经验,从而形成了承受能力差,缺乏坚定与坚持的精神,容易退缩,容易改变的群体特征。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大学期间曾经不止一次纠正过自己理想的竟占有64.3%,大学期间理想信念从来没有改变过的仅仅占有6.5%。对于这样一个结果,我们针对不止一次纠正自己的理想的同学进行随机的深入访谈。访谈过程中,大约80%的受访者提到一个因素就是“觉得当初的理想不容易实现,想选择一个更实际的理想”,而不止一次改变理想的同学也提到“随着对于社会的认识的加深,觉得自己的理想很幼稚,人总要适应社会”。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本无可厚非,但同时也为青年对于社会现况的恐惧与屈服感到扼腕叹息。殊不知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其下,无所得矣。正因为缺乏坚韧不拔精神,受到环境影响时才容易委曲求全。
1.4理想信念易受周围人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体现矛盾特征,树立理想信念标新立异充满个性的同时有饱含从众特征,缺乏主见,跟随潮流,受周围人的影响,在意他人的看法,与此同时,却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承认自己理想信念受周围人影响的人只占13%,而对于自己专业的选择尤其是双学位的选择则呈现一个宿舍选修同一门双学位,室友在室友的劝说下修双学位的现象。在转专业考试的参加者更是体现这一特征,在对于转专业的班级我们的调查表明,自己入校就决定转专业的占15.8%,而“拿不定主意,在父母和他人的劝说下转专业”的占有71.5%。这样矛盾的结果正体现出从实质上讲,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的树立上仍旧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其实质在于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充分的认识,容易怀疑且容易相信的矛盾特质。
就这样的心理状态我们采访了湖北经济学院社会与科学系心理学讲师时兰英老师,时兰英老师认为:当代大学生缺乏主见且追求个性的心理在于想要表现出成年人的特质而本身并不具备成年人的特质。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易受影响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通病,而这一通病也势必决定了其受环境影响。
1.5缺少生存压力的舒适生活使理想淡化并脆弱。
众所周知,大学校园是学生时代的天堂,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与更少的压力,更多的娱
乐与更少的管束,更多的欢乐与更少的竞争,更多的舒适感,更少的危机感。调查表明,对于理想没有清楚认识的,占有17.0%,对于理想不知道具体实现途径的占有25.8%,对于理想信念没有采取有效行动的占有28.4%,这样的数字可谓触目惊心。我们对平顶山市“教育下一代主任”,革命家97岁的钟飞老将军提出了我们的疑问。钟老表示:“舒适的生活让当代大学生忘却了先辈开国之艰难,忘却了自己肩负建设国家之使命,不懂生于忧患,不懂居安思危,缺乏先烈对于信仰的坚定,缺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
二、环境对理想信念影响细析:
2.1生活环境对理想信念的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校园较小,绿化和基础设施较不完善的大学,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明确程度和坚韧程度较强,通常目标明确,有危机意识,例如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通过随机调查我们发现其在校学生,即使没有舒适的生活环境,绿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在“你目前是否有明确的理想并有实现理想的计划”这一问中,武汉工程大学生选择“有”的占74.6%,而“基本有”的占到19.8%。
而校园较大,绿化和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环境优异的大学,学生却在理想信念的明确程度和危机感却略有欠缺,反而容易贪图安逸享乐,不去过多考虑未来。在对湖北经济学院的调查中,数据表明,在“你目前是否有明确的理想并有实现理想的计划”一问中,其在校学生选择“基本有”的占有67.4%,选择“有”的占有21.2%。
由于两校教育水平旗鼓相当,所录取学生的分数线也十分接近,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环境因素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对比两校调查问卷,可知舒适的环境与广阔的校园对理想信念的明确与秉持有着负面的效用,而艰苦的环境的狭小的校园对于理想信念的明确与秉持起到了有利效果。
2.2地域环境对理想信念的影响。
地域环境指的是学校周围状况。我们把大学分为“大学城中大学”,“远离市区大学”,“地处商业区的大学”。为剥离其他因素影响,我们决定不以问卷调查方式而采取对大学生和其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进行访谈。我们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大学城中大学”典型,把湖北经济学院作为“远离市区”的大学典型,把武汉大学作为“地处商业区大学”典型。
访谈中我们得出结论,大学城中的大学生由于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他学校的交流,接触各各学校的学生多,而更加具有危机意识,在理想信念上体现出了更加的坚韧与开阔。而由于城市交通的便利,大学距离商业区的远近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上的影响,区别显得并不突出。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大学之间的交流与互访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大学生开阔的视野的形成充满的积极意义。高校间,无论是名师在授课交流,抑或学生之间对于学习和见解的交流,都有助于培养危机意识,坚定理想信念。
2.3教育环境对理想信念的影响。
教育环境指的是大学中的文化教育氛围与学风。大学生生活在大学校园,行止作息势必一定程度上受整个校园氛围的影响,而影响教育氛围和学风的正大学里的大学生,因此也就包含了周围学生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因此我们以文化教育氛围与学风的差异为变量,选取理工科三所大学为调研目标。分别选择“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调查得知华中科技大
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明确程度略逊与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中,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勾选“有”只占到47.4%,而武汉理工大学达到67.1%,武汉工程大学为61.2%。
对于这一和预先设想不符的数据,我们访谈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同学。得到反馈是“大多数同学徘徊于考研,出国或就业,无法明确自己将来的路该怎么走。由于现在考研成风,有就业想法的同学也跟风复习考研,有太多不确定性因素。”
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更多元的教育与更广阔的平台在激发上进的同时也会由于选择种类的增加而干扰理想信念的确立。
2.4家庭环境对理想信念的影响。
家庭环境影响主要指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家庭受教育程度尤其是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于子女在前路上的指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设计调查问卷中,我们将父母受教育程度分为“大学以上”,“大学”,“高中”,“初中及一下”。
数据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在“大学以上”的受调查人群中,83.5%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理想信念有着明确的认识,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大学的为73.2%,父母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为71.1%,父母受教育为“初中及以下”的为67.3%。由此明显反映出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于子女理想信念确立的积极影响越大。当父母受教育程度达到大学以上时,对子女理想信念的影响则尤其明显。
同时我们在对于子女专业选择和父母职业的相关性进行探究,数据表明子女专业选择受父母职业相似或属于同一大类,或者说子女理想信念受到父母职业影响的机率为76.4%。由以上调研结果表明,父母对于子女理想信念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三、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建议
根据以上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和环境对理想信念影响的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3.1重视思想教育,增加思想教育方式
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受环境的不同程度影响,决定了很难通过改变环境来趋利避害。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最为直接的方式。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呈现模糊,矛盾,功利,扭曲,薄弱,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消极特点,状况令人堪忧。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意义重大。重视思想教育,不仅仅指学校和老师重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重视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教育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改进思想教育的方式,才用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理解,更符合学生兴趣所在的方式,如看英模记录片,讲述分享心中的伟人等。这样让学生耳濡目染,而不是填鸭式管束,往往能够更好的达到更好的效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坚定的理想信念。
3.2加强竞争氛围,增加大学间交流互访活动
由地域环境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影响的调查研究可知,大学间的学术交流和学生互访对大学生危机意识和坚定理想信念,或者更广阔视野有着不可替代作用。因此尽可能的增进大
学间的交流,例如学术讲座,学生论坛等等。并且交流应不仅仅局限于正式交流,非正式,社团组织学生组织间的交流也意义非凡。同时学校应支持非正式的交流互访活动,不同学校同学与同学间交流更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见识,能够有利于找到更多与自己有着相似理想信念的人,更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
3.3发挥学生组织在塑造理想信念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并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校方应支持“自强会”“自律会”等学生组织的发展,通过学生间开展的优秀活动,提升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竞争力,让学生们体会到理想信念的引导作用。并在相互鼓励相互提醒中促使促使对于理想信念的坚守与不懈的奋斗。
同时严格学生党员遴选制度,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周围同学树立正确的坚定的理想信念。
3.4积极投身广泛的社会实践。
6.多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重塑 篇六
关键词:金融危机,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金融危机让全世界重新审视了资本主义, 它促使人们对资本和资本主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 资本逐利和贪婪的本性贯穿于资本主义整个发展史。近几年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作为世界经济体系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 中国自然也无法置身度外, 企业出现减产、裁员、倒闭、劳动力市场需求降低等现象。这些影响对高职教育造成重大冲击, 这些影响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 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应对危机, 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充分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 使当代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为基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是大学生基本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建立社会主义强国,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 尤其是我们的青年, 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 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 有马克思主义信念, 有共产主义信念。”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上讲话指出:“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人心所向, 最终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世界上最为正义、最有前途和力量的事业, 是伟大的事业,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我们必须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来保证这一伟大事业的实现。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一旦形成, 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 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多数大学生正在处于青年时期, 是富于理想的年龄, 也是信念形成的关键时刻, 做好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理想, 象征着满载希望的未来, 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具有实现可能性的, 对于未来的向往、憧憬、追求和奋斗目标的一种社会思想意识。每个人活着, 总得有个理想, 如果把人生比作杠杆, 理想信念则好像是它的“支点”。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 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 就等于有了灵魂。生活的理想是为了更理想的生活, 有理想的人, 生活总是火热的。在通往理想的路途上充满着辛酸, 密布着荆棘, 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艰辛的劳动, 才能胜利的实现。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观点、学说和理想等事物所抱的坚定不移和真诚信服的观念并身体力行或坚决实践的一种心理态度, 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 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积累的知识经过深思熟虑所决定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信念具有坚定感和稳定感。一般来说, 信念表明一个人对社会发展方向、自然规律、对一种理论观点的稳定的、长期的看法和认可, 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深刻的感情。一个人只有有了坚定的信念, 才能使自己的个性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理想和信念都是人的价值追求, 是超越自我、发展自我、面向未来的自我意识。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应当尊重理想形成的规律, 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工作。首先增强高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信心, 进而使高职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信念, 排除各种非共产主义信仰的干扰, 最终将共产主义作为自身的终极价值追求, 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 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一) 理想信念欲望化。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基本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来临给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带来新的冲击, 各种网络信息蜂拥而至, 真假难辨。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相当多的人专注于能够获取什么样的利益、取得什么样的地位, 围绕着“名、权、利”孜孜不倦地奋斗和追求。在这些人看来, 人的自然需要的纯粹欲望是切实的、人道的目标, 欲望的幻想与渴求才是人们现实生活的理想。在此影响下, 部分高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趋于物化和欲望化, 仅以挣钱多少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 抱着“理想, 有利就想;前途, 有钱就图”的心态, 急功近利甚至唯利是图, 把追求房子、车子和票子作为最高的追求, 成为了世俗的追名逐利者, 难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导致这部分人因耽于眼前利益而难以成长为真正的国家栋梁之材。
(二) 理想信念相对化。
现代社会是个自由、民主、多元、共生的社会,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理想, 自由地追求和判断自己心中的价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影响, 西方自由化思想的逐步侵袭, 个别领导干部的腐败、堕落, 社会急功近利的不良影响, 价值相对主义盛行。一些高职大学生非常推崇西方的相对主义思潮, 崇尚随心所欲, 将理想仅仅看成为个人欲望的表达和个人的自我实现, 并在追求这种欲望化的自我实现过程中, 把他人、社会仅看作为谋取成功的工具和手段。这些学生不接受共同的、最高的理想信念, 只承认个人的理想和信仰。同时, 他们开始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对党的领导失去信心、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 片面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些错误的理想信念会造成个人无法从公共生活中获得作为精神源泉的价值支撑, 导致其精神理想上的迷茫与困惑。理想信念的相对化已成为当前部分高职大学生最为严重的时代病症之一。
(三) 理想信念虚无化。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各国文化交流、融合加速, 再加上中国社会转型, 各种信仰竞相争夺当代大学生, 高职大学生面临着虚无主义的冲击。一些高职大学生热衷于西方社会思潮, 推崇、宣扬虚无主义;一些大学生信仰佛教, 自认为看透一切, 信奉“一切皆空”, 不再追求任何目标;还有一些大学生胸无半点大志, 也不信仰任何东西, 过着所谓顺其自然的生活。虚无主义消解了一切终极价值, 也就消解了人的理想信念得以依靠的真实之域。理想信念的失落和虚无造成大学生正在失去或者已经失去价值抉择和权衡的能力, 因而也就失去了他自身的根基和人性。可见理想信念的虚无化对人与社会来说, 无疑是颓废且是危险的。
(四) 社会责任感缺乏。
有的大学生对社会非常关注, 对党风廉政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 台湾问题等高度关注。但也有不少大学生连班级工作都不关心, 更不用讲关注社会。而当前高校教育中, 也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古语讲:“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高等学校必须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强盛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接班人。
三、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面对金融危机冲击下, 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加强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是新时期高职学校教育的艰巨任务, 也是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当前加强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要充分运用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广大青年大学生中进行广泛深入的教育。
(一) 加强党团组织建设。
以党团组织的优势引导高职大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我们党必须加强党风廉正建设, 密切联系群众, 提高党在大学生中的威信。同时, 要加强高校基层党团组织的建设, 充分发挥党员组织和各级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加强对党团员的教育, 教育他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积极工作、勇于进取、乐于奉献、发挥其先进表率的作用。通过不断树立先进典型, 弘扬榜样的精神。同时, 党团组织要积极关心进步大学生, 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努力学习、以身作则, 把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团组织中来。
(二) 完善教学手段和方式。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 通过各种教育途径, 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和方法进行, 以达到教育内容的聚焦和强化作用。尤其要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育手段, 使教育方式多样化、现代化、使严肃高尚的教育主题变得生动形象, 注入高职大学生的心扉, 并内化为情感意志, 外化为高尚行为。
(三) 开展社会实践, 拓展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时空。
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一种正确的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并继续丰富和发展。而且, 只有得到证实和检验的理想, 才具有坚定性并形成追求更高理想的精神动力。科学的理想如果不付诸实践, 那么, 无论多么崇高和美好都是没有任何意义。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和展览会, 学习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和崇高理想, 考察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成就。在实践中受到好的感染和熏陶, 加深对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感性认识, 促使他们关心国家大事, 增强社会责任感, 把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同今天的努力联系起来, 认真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崇高的理想信念而不懈努力。
(四) 改善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 也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内在的教育导向、潜移默化的功能, 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传递文化知识、陶冶高尚情操、活跃课余生活、疏导消极情绪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结合当代高职大学生思想心理实际, 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 体现不同层次和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保持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培养文明健康的情操和审美意识, 从而为树立正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 基于现实社会实践,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 应该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健康、充实。我们在进行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 重视信仰教育规律, 创新和完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 为高职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使当代高职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此基础上, 上升为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崔华前.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内容[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5
7.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及对策 篇七
【摘要】大学生 理想信念 现状 对策
远大而坚定的理想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精神支柱。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一个有着蓬勃朝气和旺盛生命力的群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们肩负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建功立业的神圣使命。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1.过分追求个人理想,忽视社会理想,理想信念存在低位性。理想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两大类,个人理想是对个人未来的设想和希望,它包括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生活和家庭的理想;社会理想是对美好的社会制度的追求和向往。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社会理想是处于最高层次的理想,它是理想的核心,并制约着个人理想。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社会理想,而仅追求自己脱离社会实际的个人理想,是不符合时代精神的,也是一种低层次的理想。但据谭龙华在湖南8所高校所做的调查,高达69%的受访学生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干好本职工作,做一个正直的人”,而仅有22.4%的学生选择“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为振兴中华而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中创造出有价值的人生”作为自己的理想。这些数据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就是,很多高校的“两课”出勤率低,课堂气氛沉闷,而各种技能培训班却异常火爆,“考研热”、“出国热”一浪高过一浪;毕业生就业时大多选择高收入、高职位,愿意选择大城市、大企业的工作岗位,很少有学生愿意到基层建功立业,把祖国的需要和实现自己价值联系起来的人非常少。
2.理论根底太浅,判断能力不强,理想信念存在不稳定性。由于一些大学生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理论素养比较欠缺、理论功底比较浅,加之生活阅历不深,与社会接触不多,缺乏社会政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锻炼。因此,建立在理论水平基础上的判断能力不强,对各种纷繁芜杂的信息无法进行科学分析和辨别。在各种思潮激荡的情况下,理想和信念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状态。
3.心理素质弱化,悲观主义严重,理想信念存在不坚定性。面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高等院校的收费制度改革、大学生就业方式的改变,以及沉重压力、恋爱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使得当代大学生处于竞争复杂的局面中。当他们遇到人生挫折,又对挫折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解释时,悲观主义就乘虚而入,有的浅尝辄止,放弃追求;有的逃避现实,沉溺于虚拟世界,比如网络游戏、武侠小说等;有的甚至做出出走、轻生等极端行为。在社会理想方面,由于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带来的深远影响,使得社会主义事业跌入了一个新的低潮;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相对稳定,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大提高,使得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持怀疑态度,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失去信心,政治信仰发生了动摇。
二、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
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源,既有国际、国内大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跟当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相关。为此,在目前的情势下,高校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大学生特点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
1.以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建立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生理论学习的主要渠道。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着眼于引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内容上,既要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又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贴近生活和大学生实际,帮助他们形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自觉地把自己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联系起来;在教育手段和方式上,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和方法,尤其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使严肃的教育主题生动形象;在教育过程中,要着重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以春风化雨的方式使理想信念深入大学生心扉,内化为情感意志,外化为发奋读书、立志成才的行为。此外,在大学生的理论学习过程中,还要充分认识到党团组织和大学生理论社团的重要性。党团组织和理论社团是构建大学生理论学习自我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业务党校,业余团校,以及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集体讨论、电影展、读书活动等形式,可以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同时,在党团组织和理论社团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骨干的培养工作,使学生骨干成为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富有生机和充满活力的力量,以实现由点带面的良好工作局面。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对大学生显性与隐性塑造。校园文化建设能为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提供生存的土壤和升华的优良环境。建设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实现对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状态、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显性与隐性塑造,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行之有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校报、校刊、广播台、黑板报、宣传窗、网络等平台,深入持久地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以契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方式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各种社会问题,及时准确地反映校园内外各种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可以以宿舍、班集体、社团为单位,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活动,抓住重大时机和重要日子,通过演讲、辩论、征文、合唱、讲座、论坛等活动,弘扬主旋律,帮助大学生明确政治方向;可以开设人文知识的选修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打好支撑理想信念的精神基础;还可以通过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学术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等,一方面活跃第二课堂,建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完整体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引导他们走入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并尽自己所能服务社会,从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务必要注意网络宣传主阵地的重要作用,对于校园“红色网站”,一方面,要增加数量,形成声势;另一方面,也要讲究精心设计内容,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严肃的主题,融政治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扩大“红色网站”的影响力;对于校园bbs,要加大信息的引导和监控,净化网络环境。在配套的工作中,要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月岭,耿春亮.论21世纪大学生理想信念体系的建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
[2]吴辉.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视野[J].高教论坛,2003,(5).
[3]赵金飞.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问题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2).
8.多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重塑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育策略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和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大学生理想信念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究其原因,这与大学生自我理想信念教育能力差、学校理想信念教育弱势、社会理想信念教育不足有关。纵观世界,重视和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特征,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及现实意义,纷纷调整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路和策略,对理想信教育提出新要求,梳理理想信念教育的瓶颈,并针对瓶颈进行突破性研究,全球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
1.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瓶颈
1.1课堂教育的局限性
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不仅应该体现在认知学习中,也应体现在实践学习中。而事实上,大学的理想信念教育通常是以理论课堂的方式使学生在认知上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意义等相关内容。但是遇到实际情况时,大学生不一定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应对和处理,需要一定的价值判断力和实践引导,才能真正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难看出,课堂教育的局限性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性和实效性发展的瓶颈之一。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教育者在认知方面进行启蒙和开导,还需要通过一些实践活动、真实事件来让他们真正参与其中,相比不同人的不同应对方式,从而真正体会和领悟。
1.2学校教育的局限性
学校领导者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对外开放的程度、学校师资力量的配备、学校的整个校园环境及氛围以及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方向等都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同和追求。
1.3学科教育的局限性
大学教育往往以文科与理科划分学科领域,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也都用于学科学习上。这种局限性的学习会导致大学生认知方式过于单一,思维方式过于割裂,在树立理想信念时容易陷在个人狭隘范畴,体现出个体性和现实性。当面对纷杂的外部环境,多元价值趋向时,缺乏理性思考和社会群体意识,较多从“我”的个体感性情感出发。应引导大学生体验跨学科学习的意识以及学习和了解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将关注点引到社会群体理想信念上。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1.4思政教师教育的局限性
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即使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学识再广博的思政教师也不可能深入学生生活的每个方面予以指导,这也就充分说明了教育传播者带来的必然局限。如果社会相关领域人员能够共同参与,这种局限性就可降低到最小程度。
2.应对策略
2.1理想的理论高度与现实意义相衔接
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度与现实社会庸俗化追求之间衔接的问题是必须深入考虑的。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高度而忽视现实的庸俗化的理想追求。为了不与社会产生脱节,使理想信念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我们必须正视现实问题,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审视思考教育的目标定位、教育内容设定、教育主体适应、理想信念形成环境等方面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让学生明白理想信念与个人追求的理想目标并不是冲突和对立关系,相反的,正确的理想信念使我们的人生有了目标和方向,更有利于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从而拥有一个高效、充实、成功的人生。
2.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更要体现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一种充满爱和情感的现代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在当今这个经济高度繁荣、科技力量空前强大的充满竞争力的现代化社会中,有时坚持和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可能会损失一些眼前的物质性利益。我们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追求的多是奉献,在理想信念和物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必然导致理想信念教育出现与现实脱节的情形。因此,这样的教育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多的体现人文关怀,从社会实际、个人实际出发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那么会使理想信念教育真正被有效的应用于实际问题,使其不再是纸上谈兵,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此外,我们还需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在现实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常常会用统一的价值观去衡量和规定学生的价值观是否正确,时不时的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却忽略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所谓的理想信念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可盲目跟从。最后在教育方法、形式和环境上注意体现人文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专业课教师、学生生活上以及学习上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要学会与学生真心相处,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加容易的达到理想效果。
2.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和谐、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佳载体,和谐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以宽松、和谐、美感为基础的人文氛围,是可以引导或者约束人的行为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我们应将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学生的感受和建议。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以客观事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2.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多种媒体手段,发挥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网络日益普及化数字电视、网络、3G手机等载体的蓬勃发展,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媒体的应用可大打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的主动性、时效性和互动性的巨大优势,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内容更具丰富性及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结语
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应当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把中国梦、人民梦、自己的梦紧密联系,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大学生在追寻中国梦的过程中所必需的精神支柱。中國梦要求每个人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应当努力克服困难,寻求正确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和实现路径,培养一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栋梁之才。 [科]
【参考文献】
[1]徐伯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
[2]刘建军,曹一建.思想理论教育原理新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李兰兰.关于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03).
9.多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重塑 篇九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路径创新
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内在需求和巨大精神能量, 是个人、民族、国家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不坚定, 精神上就会‘缺钙’, 就会得‘软骨病’。”大学生党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 则更需要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 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保持共产党员思想的先进性。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 信息量激增, 短小精悍、操作简便, 内容包罗万象的微博、微信等“微媒体”成为大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 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微博、微信用户规模达5亿。在“微时代”的背景下, 自由的环境与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微时代”多元化的资源中良莠不齐的信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和挑战。因此, 对高校而言,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紧抓时代脉搏, 不断创新, 与时俱进, 开创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新路径。
一、“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机遇
理想信念是个人、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高校有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使命, 而大学生党员更是高素质人才中的精英, 高校作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更是任重道远。
(一) 增强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时效性
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媒体不受时空限制, 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热点事件, 同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点赞、转发、评论和收藏, 具有及时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对于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来说, 这就能及时更新教育内容, 避免信息滞后。另外,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便捷性的信息传递功能, 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大学生党员了解到党政机构发布的最新资讯, 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全面的学习, 有利于大学生党员充分发挥自主性, 打破传统的学习障碍。
(二) 深化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互动性
在传统的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 师生交流往往会有一定的障碍, 这种障碍是师生双方在传统教育中的不对等地位造成的, 这使得教学双方处于相对不公平的教育氛围中, 结果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微媒体平台的出现则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 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2]微媒体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阵地, 更新了师生互动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相互添加好友, 以及建立群组的功能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在线管理, 关注其发展, 了解其思想动态,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疏导和沟通。
(三) 实现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多元化
虽然“微媒体”的主要形式短小精悍, 但是所传播的内容却是包罗万象, 小到一个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大到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 生活常识、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这有利于丰富大学生党员理想教育的内容, 使其紧扣时代脉搏。同时, “微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传播方式, 能够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方式, 使传播形式形成多样化发展。理想信念教育信息的传播需要更加注重在具体建设过程与培育工作中的灵活多样性, 以微博作为传播途径和载体, 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媒体化,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进行各种宣传, 做到主流意识内容形神结合、有机统一, 才更容易被学生党员所理解和接受, 并且外化为学生党员的行为。[3]
二、“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 理想信念的教育主体地位动摇
在“微时代”背景下, 大学生党员获取信息的途径广、获取速度快、信息量大且混杂, 而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往往缺乏分辨能力, 那些良莠不齐的信息使得大学生党员对于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同时, 传统理想信念的学习内容比较枯燥, 理论性较强, 填鸭式灌输和说教式教育形式单一, 读报纸、集体学习文件等滞后的教育形式也不能引起大学生党员的兴趣。这些都使得传统的理想信念的主体教育地位受到挑战。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和手段亟待更新
高校中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微时代”的影响下, 大学生党员的观念在更新变化, 他们充满激情与活力。但是, 在信息传播迅速的网络时代, 各种观念、思想纷繁复杂, 他们的见识和经验尚浅, 在观察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和问题时, 缺乏清晰的鉴别能力和辩证思考能力, 不可避免地在思想和判断上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由此出现价值观多元化。[4]而高校政治教育者对于大学生党员的管理还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 不能够很好地对症下药, 解决他们的问题, 使得大学生对于高校政治工作者的信任度降低, 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三) 缺乏良好的“微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氛围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 大学生言论自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微博用户注册登录简单, 不需要实名登记, 任何人只要会发短信就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到个人微博上。微博信息传播的便捷化使得大学生党员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接收各种信息, 这就使得微信息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出现“时间无屏障性”“空间无屏障性”和“资讯无屏障性”。[5]无阻碍的舆论氛围使得环境中充斥各种混乱的多元化的信息, 缺乏合理的、科学的、系统化的管理以及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引导, 使得大学生党员在复杂的环境中容易出现理想信念的动摇, 甚至被一些极端分子利用, 无意间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路径创新途径
(一) 巩固理想信念在大学生党员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实现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建设, 巩固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党员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首先, 要能够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联系起来, 加强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通过新媒体平台不断加深大学生党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能够使其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其理想信念;其次, 要提升大学生党员对信息的分辨能力, 锻炼其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效地传播和交流信息,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最后, 要使大学生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行合一, 不仅能够在“微时代”中合理利用新媒体获取各方面的知识, 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 也要自觉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及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明白自身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够不断装备新的知识和能力, 与时俱进, 适应“微时代”发展的要求, 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在其生活、学习、就业等多方面提供辅导和帮助。同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们要能够主动接受新事物, 积极深入地学习并利用“微媒体”的各项功能, 加强与大学生党员的互动, 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三) 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
高校要加强对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管理, 安排专人运营, 并且对其秩序以及信息的发布、审核做系统化的安排与管理, 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信息舆论方向的引导, 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舆论氛围。对学生党员关注的突发事件或焦点问题, 要及时发布真实信息并展开良性互动, 抢占微博舆论制高点和主动权,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良好的网络氛围。[6]与此同时, 密切关注学生党员的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动态, 对于主题健康的话题要鼓励学生党员积极讨论和转发, 对一些负面消息或言论要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疏导。我们要不断增加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构建一个宽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全新的微媒体教育平台, 将正能量传递给大学生党员群体。
参考文献
[1]罗敏, 令狐彩桃.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状况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 (18) :50-51.
[2]刘丰铭, 艾甜甜.“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探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 (5) :15-18.
[3]张薇.微博——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新平台[J].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2) :174-177.
[4]陈立民.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实现“中国梦”——浅析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 2013 (08) :9-11.
[5]胡晓敏.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研究[J].高教与经济, 2011 (3) :4-7.
【多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重塑】推荐阅读:
多元评价对学生的影响11-18
美的多元化发展09-24
投资多元化策略10-11
信息技术多元化评价08-03
企业多元化战略现状10-23
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11-16
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06-13
多元化经营的现状分析07-22
公式多元化模拟试题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