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024-10-24

校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选7篇)

1.校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篇一

汪村学校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县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工作要求,扎实有效推进全县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根据《上饶县教体局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校教育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师生广泛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精神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确保完成试点工作各项目标和任务,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时间安排

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为期一年。

三、工作内容

(一)依托国学教育品牌,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1.唱响“国学”教育品牌。把国学教育作为我县道德建设与文化传承的重要项目,开齐开足上好国学课,深化《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这一课题研究,加快我县国学教育项目化、区域化、体系化的发展进程。紧紧围绕“优化国学教育,提升学生人格素养”这一核心任务,依托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深化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诵读方法、评价体系四项研究。认真开展国学教学教研优秀示范基地或优秀国学教研组评比申报活动,促进国学教育常态化、规范化、纵深化发展。

2.做实“精读百书工程”。进一步补充完善学校、班级、家庭三级书库,落实“精读百书工程”专项资金,完善图书室的设施,添加必要的书籍,已有的图书室要全面向广大师生开放,确保每生每月至少能阅读到一本课外读物。教师要精心组织好“指导阅读、阅读实践、交流推广”三个环节,注重学生“读、说、写”三项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倡导家长“亲子共读”。学校将加大对各村小学、各班级“精读百书工程”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读书活动的正常顺利开展。

牵头处室:教务处

责任单位:全学区各村小学、中学部各班级 3.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

认真抓好中小学“素质教育月”和“德育主题月”等育人特色活动,抓实“学雷锋和文明礼貌月”(3月)、“英雄精神励志月”(4月)、“综合素质教育月”(5月)、“感恩与挫折教育月”(6月)、“社会实践活动月”(寒暑假)、“弘扬民族精神月”(9月)、“体育健身强志月”(10月)、“艺术魅力展示月”(11月)、“法制纪律教育月”(12月至次年1月)等德育主题月系列活动。突出活动主题,总结活动经验,提升德育实效。同时,积极开展 “最美学生”、“三好学生”、“五好小公民”等推荐评选活动。

4.精心组织“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建党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庆节等现代节日,每年固定在同一时间认真组织开展相应的主题日教育活动,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融入节日活动之中,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让青少年学生进入节日,受到教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牵头处室:政教处

责任单位:全学区各村小学、中学部各班级

(二)依托最美教师评选,积极推进师德师风建设。1.广泛开展“百名最美教师”评选活动。

以推荐、学习、宣传百名最美教师为抓手,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展示师德典型风范,弘扬敬业奉献精神,为全学区教育系统思想道德建设凝集正能量;努力营造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素养和育人水平。

2.强化师德师风教育。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提高师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创新工作机制,理顺管理体制,把师德教育贯穿于培养、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使教师的师德水平与业务水平同步提升。进一步推动教师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完善教师资格聘任和新教师聘用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聘任的首要依据,深入推进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开展教师师德考核和学校师德建设监测工作,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扎实有效推进师德建设工作。

牵头处室: 工会

责任单位:全学区各村小学、中学部各班级 3.大力开展身边道德模范宣教活动。

深入宣传“诚信老人”郑宜栋、“十大灵山骄子” 张如兴等教育系统内外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形成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联合县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深入学校开展关爱宣讲报告以及“道德模范进基层”、“道德模范故事汇”等基层巡演活动,使道德模范先进事迹进学校、进班级、进宿舍,进师生头脑,引导师生见贤思齐。

牵头处室:政教处 工会

责任单位:全学区各村小学、中学部各班级

(三)依托美丽校园创建,积极推进学校净化绿化美化。1.继续实施美丽校园创建。

根据《上饶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创建美丽校园的实施意见》(饶县教体发〔2013〕7号)文件要求,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对卫生设施改造、植树绿化、环保教育宣传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创建工作专项投入按文件要求落实到位,并不断完善资金投入逐年递增的长效机制。力争通过一学年努力,实现90%以上学校(包括村完小、村小和教学点)成为“卫生洁净、生态文明、文化高雅”的“美丽校园”,促使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当地美化环境的示范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2.积极参与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进一步加大全县学校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重点内容的“道德讲堂”推进力度,引导广大师生“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积极弘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大兴文明礼仪之风、读书学习之风、勤俭节约之风;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以学校食堂为重点,继续实施以“文明用餐、远离浪费”为主题的文明餐桌行动。

牵头处室:政教处 总务处

责任单位:全学区各村小学、中学部各班级

(四)依托德育网络化平台,积极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入队、入团、成人等重要人生节点,组织实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多渠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增强中小学德育的时代性、规律性、实效性。

2.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要求。加强校外德育阵地建设,积极拓展未成年人校外德育渠道,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齐抓共管的育人氛围。

3.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队入团仪式等时机,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教育。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着力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品牌。加大信息网络环境下,学生上网的学习指导,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绿色上网、安全上网。加强校刊校报、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社团活动等管理,形成良好育人氛围。

牵头处室:政教处 总务处

责任单位:全学区各村小学、中学部各班级

(五)依托社会实践平台,积极推进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

1.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校要根据县文明委的要求,在党员、青年教师、工会中积极做好青年志愿者的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供需对接、激励保障等工作;教师志愿者可将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困难家庭学生、残疾和学习有困难学生,以及薄弱地区教师等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积极开展免费学习辅导、巡回支教、课前课后或假期义务值守、儿童安全知识宣讲、城市教师对口帮扶农村教师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要在校园内大力开展“红领巾志愿者”、“红领巾监督岗”、“文明监督岗”、“财产监督员”、“纪律监督员”等学生志愿活动,从小培养学生服务他人、服务集体、服务社会的奉献意识。

2.建立志愿服务站。学校校要以“奉献力量、服务创建、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主题,组织各类志愿者开展维护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卫生整洁等志愿服务,引导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排队上下车,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组织“文明义务督

导员”上街督导;鼓励党员和干部职工每月参加一次社区志愿服务,主动结对帮扶一户社区重点户,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义务劳动和公益活动。

3.参加星级志愿者评定。

学校要组织教职工积极参加上饶县首届“星级志愿者”评定活动,鼓励志愿服务记录时间累计达到100小时、300小时、600小时、1000小时和1500小时(可依次申请评定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志愿者),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展示教师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

牵头处室:工会 政教处

责任单位:全学区各村小学、中学部各班级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10月--11月)

根据县教体局起草并下发《全县教育系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全学区教育系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同时在上饶县教育信息网首页开设“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全学区中小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工作信息。各村小学校也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本校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于11月15日前将方案纸质稿交汪村学校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办公室(设在政教处)。同时,学校要通过师生大会、宣传栏等形式加大宣传,使广大师生知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各项部署和要求。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6月)

各村小学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和责任感。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得力措施,创造性开展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并于每月20日前将本月工作开展情况报校政教处(电子稿上传至252790674@ qq.com)。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5年7月--8月)

各村小学要善于总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及时进行宣传。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突出抓好各类难点问题的整改,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工作长效机制。要注重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情况相关文字材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的搜集整理、归纳完善和汇总上报。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上饶县汪村学校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盛天文校长任组长,徐昌晋等副校级领导任副组长,张小建、王文芳、张辉王莉、蒋剑波、史典海、邓雪琴、张俊贤等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徐昌晋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张小建为副主任,王莉、蒋剑波为联络员。各村小学也要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学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高度重视,明确责任;要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建立工作责任制,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二)完善经费保障。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工作任务,需要学校各处室、全学区各小学学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结合实际对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提供经费保障,确保工作措施、保障条件落实到位,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三)督查落实到位。汪村学校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学教育教学发展性综合督导评估。学校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各村小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实行工作通报制度,对工作开展扎实、措施得力的单位进行表彰;对工作开展不力、成效不显著的单位进行通报,对工作敷衍塞责造成负面影响的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上饶县汪村学校

2014年11月4日

2.校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篇二

1 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作用

科技项目立项评估, 是科学技术管理体系和实施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有多种因素构成, 在技术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技项目立项评估, 以选择项目、完善方案为主, 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科技项目立项评估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 又由于评估是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 所以其评估结论更容易影响决策者, 被决策者接受。正确的评估结论可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有重点、有效率地分配科技资源, 改善、提高科技决策的质量和水平。

2) 参加科技项目评估的专家知识、经验丰富, 对该项目的技术与经济效益有较深的了解, 具有权威性。因此, 项目评估形成的认定意见对执行者来讲, 可进一步深化对项目的认识, 使项目方案更加完善, 以便项目能顺利地实施完成。

3) 有助于推进参与科技项目评估者的学习。评估的过程不仅是调查、研究的过程, 同时还是一个学习过程。对投资者和管理者而言, 应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评估结论, 使决策更加科学化和民主化。对评估者而言, 既要学习如何选择恰当的评估方式和方法以提高评估的质量, 又要学习评估知识, 了解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提高评估判断能力。

4) 通过公开、透明的评估标准、程序及评估结果, 接受各方监督, 创造民主、公平、竞争的科研环境。

5) 科技项目评估由中介服务机构主持, 是社会进步, 发展的需要, 有助于转变科技管理模式, 转变管理与决策观念和方法, 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科技管理运行机制。

6) 使政府在科技活动方面的投入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支持, 有利于科技事业的长期发展。评估活动对维持科学研究的社会运行是必不可少的, 不仅是科研管理的有效手段, 而且还是促进知识增长的必要力量。

2 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特点

1) 科技项目的创新要求使项目立项评估的技术风险分析尤显重要。一般工业项目立项评估时的风险分析偏重对市场、投资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 而科技项目尤其是无经济效益的高技术攻关项目, 风险分析多侧重在技术上。科技项目具有创新性, 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实施难度较大, 实现目标制约因素多;侧重在技术上进行风险分析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在项目立项评估中应提高风险意识,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各种风险因素的变化, 有针对地防范风险, 这是科技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对策。

2) 科技项目的多样性和不易判断性使项目立项评估的效益分析方式复杂多样。立项评估的效益分析所关注的核心内容是一项科技活动是否以较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投入与产生的因素交织在一起, 使科技活动的成本和效益的测度比较复杂, 因此在进行成本与效益分析时, 需要确定科技活动所获得的各种效益, 如直接的、间接的、具体的、象征性的, 等等。确定科技活动所花费的成本, 包括间接成本、直接成本, 甚至要考虑社会成本、机会成本等方面。而且不同类型科技项目, 其效益分析方式应有所区别。应用研究和单纯科技攻关类的项目, 可对项目完成后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作简要分析, 并对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前景作必要的预测;产业化和生产类的科技项目, 应对项目完成后的规模及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情况的估算、新增产值、利润、新增税收、创节汇及投资回收情况和社会效益作综合分析, 并就项目的风险性进行分析。

3) 正确认识和把握科技项目的创新点是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必要前提。针对科技项目的创新性, 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创新标准重点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考察评估对象的创新类型和创新程度, 同时考察是否存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条件下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风险。创新标准应充分考虑到这种风险因素, 体现鼓励创新的原则。在具体评估过程中, 以编写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技术背景和技术要点, 包括创新之处、关键技术、技术指标等为基础, 通过多方面的咨询, 对项目的科技水平做出判断。

4) 统筹考虑技术先进性与经济性的关系是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基本原则。在社会生产实践中, 技术和经济之间从来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的关系 既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 又是互相矛盾、互相的制约的, 因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如何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也是项目评估、投资决策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项目立项评估的基本原则是:投资方案的选择要尽可能适应技术发展趋势, 尽可能采用有创新性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但是, 当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性发生矛盾时, 最终判别标准应是投资方案能否为企业、国家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是否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 科技项目应当统筹考虑规模的经济性、技术的先进性、产品的前瞻性和方案的合理性, 提高项目的竞争力。

3 科技项目立项评估指标体系涉及的基本原则

指标体系是项目评估的依据, 如同一把尺子, 衡量项目各要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指标体系应反映评估系统的要求, 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且符合实际情况, 并基本上能为有关部门接受。基于以上所述, 其指标体系 的原则如下。

1) 系统性原则。

围绕评估的目的, 从系统的角度, 全面综合反映被评估对象的整体情况。抓住主要因素, 既要反映评估的直接效果, 又要反映评估的间接效果, 以保证综合评估的全面性和可信度。

2) 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必须有明确的含义, 实现的可能性, 适应于用户对指标的理解接受程度和判断能力。指标要精炼简明, 不宜过多, 以避免因过多细节而未能描述评估对象的本质, 从而影响评估的准确性。

3) 独立性原则。

指标体系选择应尽量保持各指标的独立性, 避免过多信息包容、涵盖而使指标内涵重叠。

4) 层次性原则。

由若干个指标所构成的树形结构, 将为衡量方案的效果和确定指标的权重提供方便。

5) 客观性原则。

评估指标的确定应避免加入个人的主观意愿, 应尽可能采用相对成熟的公认的指标, 并注意参与指标确定人员的权威性、广泛性和代表性。

4 科技项目立项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4.1 应用研究项目立项评估指标体系

4.1.1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①研究内容;②研究方法;③技术路线;④研究目标。

4.1.2 研究的基础与条件

①人员配置;②研究的基础;③基础设施条件;④项目管理机制。

4.1.3 研究经费预算

①经费预算的满足度;②经费使用的合理性。

4.1.4 项目成果的应用前景

①项目成果的市场需求;②政策支持度; ③项目产品的竞争优势;④获取的新知识。

4.2 科学技术产业化项目立项评估指标体系

4.2.1 企业发展能力

①企业家的素质及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的能力;②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③企业项目产业化的物质条件与技术储备;④企业经营效果及抵御风险能力。

4.2.2 项目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①项目主要研究内容;②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③项目技术的创新度和实用性;④项目技术的先进性与成熟性。

4.2.3 项目产品市场

①项目产品市场的需求程度;②项目产品市场定位合理性;③产品与市场的同步性;④项目产品的竞争优势。

4.2.4 商业模式

①项目产品开发、生产策略的合理性;②项目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③项目产品获利方式;④企业未来1~5年的定位及发展规划的合理性。

4.2.5 经济效益评估

①项目投资预算的合理性;②已完成投资的真实性;③资金筹措可行性;④项目经济效益预测与分析的合理性。

5 科技项目立项评估方法

由于专家的认识不同、申报程序的复杂性和申报条件存在的模糊性, 项目立项评估不管采用哪种方法, 都很难形成项目优选的共识。针对项目评估需求, 经各种方法的对比, 采取综合评估方法是可行的。同行评议结合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估方法, 是缩小项目评估认识差别的有效方法, 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在项目评估时, 首先进行同行评议, 有利于就创新性、技术方案可行性、市场前景等问题达成共识。在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项目排序界限不明时, 采用同行评议法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在技术开发型项目评估中, 采用综合评估方法, 对优先支持项目、可以支持项目、慎重支持项目分类较清楚。同行专家评议发挥的是“群体效应”, 就是把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共同准则与个人准则有效地统一起来, 形成一种某一科学家无法取代的科学功能。同行评议的模式经多年完善已基本固定, 多数是在确定评估目标和重点、评估人员构成的基础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选择指标体系和评估结果的表达方式 (综合评估报告、专题评估报告) , 最后评估人员根据评估标准要求回答问题, 形成评估意见。这种方法已在科研成果的鉴定与奖励、科技项目的立项等方面应用多年, 与层次分析法所不同的是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与形成的方式不同。总而言之, 在统一标准下, 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对相关领域的项目进行筛选和评估, 能基本体现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估原则。

摘要:文章通过明晰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内容, 阐述了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作用及特点, 提出了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指标体系及方法。

关键词:科技项目,立项评估,体系建设,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凭慧.科技项目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徐耀玲.科技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0 (2) :48-51.

[3]刘晓津.科技评估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 2006 (1) :166-167.

[4]刘建新.科技计划立项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 (10) :2-3.

3.校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篇三

【关键词】广西 特色高校建设项目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10-03

广西已进入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的发展形势需要高等学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2013年广西启动了特色高校建设项目,这是广西实施高等教育分类指导、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也被列入特色高校建设项目单位。开展特色高校建设是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配合新校园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如何通过三年建设期,完成特色高校建设内容,整体提升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声誉,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目标,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自治区政府对特色高校建设的总体要求

根据教育厅《关于实施广西特色高校建设项目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特色高校建设要完成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做优做强。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重点建设一批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匹配度高、在国内或区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优势、特色专业,围绕这些优势、特色专业调整学校专业结构,整合办学资源,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强化办学特色。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优势、特色专业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向学生开放。三是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学校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养培训活动,提高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四是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鼓励学校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面向区域开展技能培训,参与企业科研、技术创新和研发,打造特色服务点。

二、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定位描述

为落实《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振兴广西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按照广西教育厅提出的五大类学校分类指导的方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综合分析,将学院发展规划定位为“区域领先、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等学校”。学院初步描述了以下发展定位。

办学目标:依托行业,校企合作,立足广西,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对接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服务轨道交通发展,对接高铁建设;以“N+1”模式建设专业群,以“1+N”模式开展专业建设,努力建成区域领先、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等学校。

指导思想: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教结合,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走特色创新之路,努力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全面协调发展。

办学理念:强调服务、强抓质量、强固技能、强化特色。

专业方向和服务面向:以铁路运输专业群、城轨交通专业群为主体特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以现代汽车装备与机械制造专业群、电子信息专业群、土建工程专业群为优势,服务于市域经济发展。

培养目标和层次类型: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专科学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职在校生1万人左右。以试办本科职业教育为桥梁,培养综合素质强、技术水平高的本科学历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构架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试办3~5个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在校生800人左右。

建设思路:以“N+1”模式建设专业集群,即几个专业服务于一个核心专业,打造一个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强势专业,形成一个专业集群。以“1+N”模式建设专业,即以一个特色专业为龙头,带动和助推相关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建设一个专业技术集群。形成“1+N”和“N+1”的充要式专业建设模式。

三、特色高校建设的策略研究

(一)突出和深化“以岗导学、多元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决定高职人才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人才培养理念的集中体现。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初步形成的“以岗导学、多元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起源和起点,即行业企业的岗位,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和岗位标准为出发点,这是植根于企业的职业教育理念,把握了职业教育的本源。其次,体现了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方向,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和岗位标准为出发点为专业建设与改革指明了方向,专业链要对接产业链,课程体系对接职业能力要求,课程内容对接岗位工作,实训条件建设对接职业工作现场。最后,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多样性,人才培养合作具有多样性和时限性,要依据学校和企业不同阶段的各自利益诉求开展合作,用工的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就会体现完全不同的合作形式和主动性。多元合作需要不同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寻找校企合作的支点,因地制宜开展合作,完成人才培养。

具体到每个专业,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和发展,形成具有本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特色建设。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和学院特色建设的基础。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编制的《特色高校建设方案》中,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提出的“校企互动、以岗导学、职场实战”的人才培养模式,既符合学院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又具有自身专业特色。铁道通信信号形成的“以岗导学、学训一体、校企共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具有专业特色的。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特色高校建设方案中,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提出:构建和完善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纵横三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总体上实现基本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专业技术综合与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纵向三阶次逐步过渡,在同一课程领域实现专业课程教学“横向三阶递进”。endprint

学院列入特色高校建设方案的五个专业,均需要提炼和总结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带动全院主体11个专业的建设,辐射全院所有专业集群。最终追求的结果是每个专业形成各具特色、理念领先、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突出和深化“1+N和N+1”的专业建设路径。专业是学院改革的非常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高职学院的品牌和灵魂。特色高校建设需要品牌专业的引领,让学生记住、家长记住、政府记住、行业企业记住。专业如何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专业如何孕育行业气质,是专业建设要思考的方向性问题。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路径是:以“N+1”模式建设专业集群,以“1+N”模式建设专业,形成“1+N”和“N+1”的充要式专业建设路径。

集群一: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核心(为“1”),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营销与策划、旅游管理为服务(为“N”)。集群二:以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为核心(为“1”),以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为服务(为“N”)。集群三:以通信技术专业为核心(为“1”),以计算机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软件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为服务(为“N”)。集群四:以铁道机车车辆为核心(为“1”),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铁道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为服务(为“N”)。集群五:以铁道工程技术为核心(为“1”),以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技术、铁道工程技术(大型养路机械)、铁道工程技术(高速铁路维修方向)为服务(为“N”)。集群六: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为核心(为“1”),以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技术为服务(为“N”)。

同时,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铁道运输类7个专业对接和服务铁道运输产业链;以城市轨道交通类4个专业对接和服务地铁产业链;以电子信息类5个专业、现代汽车与制造类6个专业、商贸类4个专业、土建类2个专业对接和服务地方经济产业链。这六种分类是根据专业技术相近来划分的,以六大技术类专业发展服务六大类产业链的发展。

特色高校建设项目列出的重点专业,要编制“专业改革与建设路线图”,要全面分析专业现状、行业企业技术发展状态,从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师资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编制专业3~5年的建设规划。使专业教师人人领会专业改革与建设的精神和思路,人人都准确定位自己任教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突出和深化“岗学融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是学院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教学实施的基本单元。教师通过参与课程开发,加深对教育理论和宗旨的理解,深化对教育规律的把握,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拓展课程设计视野,开阔课程建设思维,完善课程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课程开发,引导教师走向企业,走向生产车间,多途径跟踪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课程的改革是教师本人的改革,课程的发展是教师本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没有课程的发展也没有教师的发展。一个专任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课程建设方法很多,有项目课程、任务驱动课程,以及角色分析课程等。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以岗导学的指导原则,课程建设主要原则是“岗学融通”,将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能力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将岗位涉及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之中,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路客运组织课程,用“岗学对接、工学结合,构建工作任务驱动的铁路客运岗位群课程”的理念和思路,实施课程设计与建设。归纳的八岗措施:按岗设课,以岗定学,因岗施教,设岗实训,定岗实习,顶岗工作,选岗取证,对岗就业,体现了课程建设的特色。结合特色高校建设,课程建设任务是最长期、最繁重的。而且要充分吸收企业意见,将岗位需求、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建设之中。

(四)突出和深化“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完成职业人才培养实施的具体载体,没有实训基地就不是职业教育。应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同步建设,使校内外基地互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坚持“贴近现场、贴近技术、贴近岗位过程”的指导原则,特别是在新校园的实训基地建设中,以“高水平、生产性、大容量、过程化”建设一流的实训基地,体现“职业性、系统性、开放性”三大特征,采取“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形式,集教学、研发、生产、鉴定、培训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的实训基地,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园实训基地初步构架已经形成,C4为土建技术实训大楼、C5为通信技术实训大楼、C6为铁道运输实训大楼、C7为汽车与制造技术实训大楼、C8为电子技术实训大楼、C3为供用电技术实训大楼、C1为艺术展示实训中心。通过特色高校建设项目,到2015年7栋大楼完成建设任务。教学设备值突破一亿元,生均教学设备值达到一万元,将居于高水平行列。

在完成实训大楼硬件建设的同时,着重开展职业文化氛围、实训文化氛围建设。规定的制度上墙、规定的工作流程上墙、规定职业要求上墙,每个实训室要规范实训项目和实训指导书,使实训教学标准化、规范化,并逐步能控制实训过程和控制实训教学质量,保障实训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五)突出和深化“大时段”实践教学传统特色。“大时段”实训教学模式是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在企业办学管理下形成的实践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为:教学时间方面,进入铁路企业现场进行跟班实习一周或两周以上,校内实训教学一周或多周以上,教学时间上呈现长时间;项目内容方面,紧密结合企业现场作业标准和流程,开展校内真实设备下的作业训练,项目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教学计划方面,将“大时段”实训教学按照独立设置课程进行设置,单独考核和列入成绩计算,强化实训教学课程的独立性。endprint

“大时段”实训教学模式曾一度受到外来专家的影响,将理论讲授与实训教学进行融合,从而削弱了“大时段”实训教学的整体性和专项性,降低了学生综合处理岗位作业问题的能力。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发现后,一直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回归到“大时段”实训教学模式。

(六)突出和深化“三种能力”的教师队伍建设。以专业组合的专业建设大团队,以课程群组合的课程建设小团队,以项目开发联结的项目小团队,推进教学团队建设,着力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设计能力、实训教学动手能力、技术服务研发能力。继续发挥引、培、聘、兼多种管道,构建制度完善、措施得力、机构健全、管理高效的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体系。

加强专业负责人团队建设,专业负责人是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引领者和先驱,直接关系到专业的发展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也是特色高校建设的主要骨干力量。学院要加大专业负责人的培养力度,拓展专业负责人的综合能力、拓宽专业建设的思路和视野,实施专业负责人考核和激励机制。

通过特色高校建设项目,教师队伍在教学能力上得到提升、在专业职称上得到改善、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得到企业认可。鼓励教师积极联系企业,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等活动,将教学活动与企业活动融合,真正转变成“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是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产生教学名师的必经之路,没有很强的社会服务能力就不能产生社会效应,就难以成为令人信服的教学名师。

(七)突出和深化“一系一品”的校企合作建设。实施“一系一品”校企合作推进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学院成立的职教集团和产学合作促进会,研究典型合作项目,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学院轨道交通类专业依托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教集团;学院非轨道交通类专业依托产学促进会,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多元合作,深化和发展“2+2+X的校企合作发展战略模式”,即“搭建两个平台,运行两种机制、实施多元合作”。两个平台:一是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面向和服务轨道交通行业;二是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产学合作促进会,面向和服务地方经济行业产业。两种机制:一是建立职教集团理事会运行机制,二是建立产学促进会会员制有效运行机制。并依托柳州铁路火车头技术经济服务公司,实行合法运作和进行经费管理。多元合作:主要指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订单培养、半订单培养;在校企共建方面,建设校内或在企业的生产性车间、校内研究所(室)、校企共享型实训基地;在服务企业方面,开展产品加工、图纸设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在师资方面,进行互聘互用等。

(八)突出和深化“火车头”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学院核心发展动力的本质在于文化育人。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学院长盛不衰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竞争力既是有形又是无形,从有形的文化竞争力方面来说,具体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以每个专业的文化竞争力汇聚成学院的文化竞争力。从无形的文化竞争力方面来说,文化育人是一种专业精神、一种职业精神、一种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氛围。学院彰显“强调服务,强抓质量,强固技能,强化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育人为中心,围绕学院的发展战略,突出学院专业特色,重点从精神文化、服务理念、环境文化三个方面入手,努力建设充满生机活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把学院建设成为和谐校园、人文校园、生态校园、安全文明校园、绿色校园,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提升学院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邱同保(1967- ),男,湖南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4.校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篇四

一、选题说明

1、申报指南中所列条目均为该类选题的最大涵义,不是具体的项目名称。申请者可参考本申报指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立项申请。

2、立项指南之外的选题,若有较高的应用实践价值,也可进行申报。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区内与区外并重、课内与课外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校内与校外结合,知识与运用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研究与实践

4、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

5、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研究与实践

三、专业、课程、教材建设

1、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理、工、医、师范类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2、“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3、OBE理念下的专业建设与实践

4、“四门基础课程”建设与实践

5、选修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6、网络课程建设与实践

7、特色教材建设

四、教学模式(含上课组织方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改革

1、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改革与实践

五、实践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

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

4、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研究与实践

5、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机制改革与实践

6、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

六、教师教学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研究与实践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3、教师教学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研究与实践

4、“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学发展研究

七、教学信息化与信息化建设

1、基于两校区学生分布的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学管理研究

2、“互联网+”背景下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运行与完善

3、教学管理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4、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研究与实践

5.校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篇五

开学第一天实行双晨检:学生进入校门时,对其进行体温检测(发现异常的要做好登记)并发放口罩;学生进班后,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对学生及共同居住人员进行行动轨迹、身体情况等询问,并观察学生身体状况是否异常。责任人:日常防控及应急处置组。

2、入班检查及异常登记

每天应密切关注学生健康状况,每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晨检、午检工作,主要测量学生体温,观察学生状况,如发现有发热(体温≥37.3℃)、乏力、干咳、胸闷、鼻塞、流涕、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要第一时间做好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学校领导,以便学校将情况及时上报并告知家长。晨午检工作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责任人:日常防控及应急处置组。

3、开学第一课

晨检后,可以通过班主任或由学校广播统一对学生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做好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传达学校开学安排、疫情防控、就餐安排等工作。责任人:日常防控及应急处置组。

4、对班级进行防控细化管理

各班主任要进一步科学设置班干部,充分调动班干部作用,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职能,将班级疫情防控有关工作安排给班干,对同学进行防控工作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上报班主任。责任人:日常防控及应急处置组

5、加强巡课力度

在教学期间,要加强巡课的力度,每节课必巡,通过班主任包班巡课,中层领导包片巡课,实现巡课全时段覆盖。责任人:日常防控及应急处置组。

6、课间巡查及午休管理

规范学生课间活动管理,严禁学生进入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等。学校进行课间全方位巡查,包班教师巡查教室,班主任及保卫人员巡查分区,中层以上干部巡查校园。午休时,学生在教室分区午休,教师包班管理。责任人:日常防控及应急处置组。

7、作业与测试

在教学工作中,不统一收改作业、试卷,老师统一讲解后,学生自查自纠。责任人:教学指导组.

8、错峰放学出校管理

放学时,分三批次实行错峰离校,每批次间隔5分钟。由值周、保卫人员及各班主任统筹管理。责任人:指挥协调组.

9、租用民房学生管理

对租住民房学生,包班教师加大租住民房走访力度,每周2次以上。学校将学生居住信息汇总反馈给社区,多方参与管理。责任人:日常防控及应急处置组。

10、不举办聚集性活动

防疫期间,暂停开学典礼、家长会、大课间等大型聚集性活动。必须召开会议时,参会人员会前应规范洗手,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与会人员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并控制会议时间,确保会场通风,会议结束后场地、桌椅等须进行消毒。责任人:日常防控及应急处置组。

6.校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篇六

工 作 方 案

【监察依据】

《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

【监察目的】

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是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事项。加强“三重一大”制度建设及执行力度,对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促进领导人员廉洁从业;对于建立健全公司制度体系,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决策水平,防范决策风险,保证公司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检查,充分了解公司“三重一大”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督促完善“三重一大”制度体系,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公司领导人员提高对“三重一大”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推进公司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构建和完善惩防体系,促使领导人员正确履职、规范用权,保障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监察内容】

(一)“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建设:“三重一大”事项界定是否明确;“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是否系统完整、便于操

1作;决策主体职责权限划分是否明确清晰、便于执行;决策程序及决策方式是否规范具体、便于实施;决策制度有无重大遗漏等。

(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三重一大”涉及事项决策前是否进行充分酝酿论证;决策时是否充分发扬民主并按规定程序和方式形成决策;决策过程有无记录,记录是否完整;“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是否一贯坚持并规范操作等。

(三)“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监督:有无相关的监督规定;监督主体及监督职责、程序是否明确;监督渠道是否畅通,监督过程能否保证有效制约;决策后评价制度、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及纠错机制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等。

【组织领导与人员分工】

公司成立检查组,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各部门安排1名人员作为组员负责检查对口工作。

【工作方法】

检查工作从X月初开始,到X月结束,主要采取相关部门自查,以及监察部查阅文件资料和会议记录、组织填写调查表以及个别谈话等方式开展检查。

【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检查工作从X月份开始,到X月底结束,采取自查和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一)自查阶段。

各相关部门对照规定的检查内容,对“三重一大”制度及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研究制订改进措施,做到边自查、边整改、边完善、边提高。

(二)检查阶段。

监察部对相关部门及公司“三重一大”整体情况进行检查。

(三)整改总结阶段。

7.校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篇七

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教材改革和建设, 因为教材是知识传授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 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一座桥梁, 是学生了解知识的主要窗口。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与具体化, 它在一定程度体现了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教师而言,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对学生而言, 教材是学生系统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工具。虽然近年来特殊学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目前特殊学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中的问题的基础上, 将提出教材建设的一些建议, 以期为特殊学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一、特殊学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对教材的内涵认识不够

目前来看, 大部分教师认为教材建设就是编写教科书, 认为编写教科书就等于编教材, 致使辅助教学材料不够或没有, 尤其是实训教材严重缺乏。导致了教学照本宣科, 严重脱离特殊学校教学实际, 教学的实效性较差。

2. 教材缺少特殊教育专业特色

特教学院之所以不同于其他高等院校, 就在于它具有自己的特色, 如平时教学中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 能实现“零距离”上岗。特色就是优势, 专业的特色首先在于教材的特色, 教材的内容有特色了, 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的学习者才会有自己的特色, 这样有特色的人才才能立足于教育、立足于社会、立足于世界。当前的特殊学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基本上是忠实普通院校的教学论教材, 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

3. 教材内容滞后

目前, 特教学院使用的教材大多采用的是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编写的教材, 教材内容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包括特殊学校数学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教学的过程和组织等内容, 分论包括整数的教学、小数的教学、应用题的教学、数的整除性的教学、分数和百分数的教学、量的计量的教学、比和比例的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教学、珠算的教学等内容。这些内容, 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及分类相去甚远, 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必须要重新选择内容, 构建新的教材体系。

4. 教材缺乏与相关学科的沟通衔接

特殊教育的课程体系是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构建的, 围绕能力培养主线, 不同课程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现在特殊学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在确立内容体系框架时, 过分强调自身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较少考虑与相关课程、后续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以及这类课程对本门课程的知识内容需求, 结果造成知识点的交叉重复, 或侧重方向出现偏差。这样在教学实践中, 因教师各自理解的深浅与角度不同, 可能会导致一方面由于重复讲述, 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表述上的不一致, 增加学生学习的障碍。

5. 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薄弱, 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目前的高职教材仍以纸质教材为主, 配套教学资源的开发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及其相关机制尚未形成, 广大教师难以获得优质教学资源。具体表现为: (1) 配套的硬件缺乏, 如微格教室。 (2) 优质教学资源缺乏, 如优质的教学录像。 (3) 教师开发与运用资源能力不强。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1. 理解教材的含义

所谓教材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它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导材料 (如图表、教学影片、唱片、录音、录像磁带等) , 教科书、讲义和讲授提纲是教材整体中的主体部分。教科书不等于教材, 它只是教材的一部分, 编好教科书并不等于编好教材, 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的老师可能误解了教材的意思, 往往只编教科书, 而忽略了对其他材料的编写, 这是相当错误而且是有害的。教材的定义没把握好, 当然谈不上教材改革和建设。

2. 选取与特殊学校数学课程相适应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 构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根据数学课程标准, 教材中原分论内容可调整为:数与代数的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说课与评课等几个部分,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 加大支持力度, 调动教师参与教材建设的积极性

加大教学资源建设投入, 提供良好的资金条件和硬件环境, 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发、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 加大科研力度, 突出教材特色

教材编写者要研究特殊儿童的认识特点, 研究数学的学习规律, 突出特殊教育的特色, 在内容的选择、内容的呈现方式、内容的安排、教育理念等方面既要与特殊学校数学教学紧密结合, 又要反映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金成梁.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汉语拼音下一篇:保险公司贯彻落实市保会讲话精神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