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基数药品管理规范

2024-07-07

病区基数药品管理规范(精选9篇)

1.病区基数药品管理规范 篇一

病区(科室)备用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病区(科室)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促进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合法、安全、合理使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正常医疗需求,防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是国家法律法规严格监控的药品,由于其特殊的药理作用,对临床科室备用特殊管理药品(包括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进行完善管理,各科室应按照以下流程领用、补充备用特殊管理药品。

二、备用特殊管理药品的配置流程:

1、科室初次配置备用特殊管理药品,科主任、护士长应根据本科室疾病特点和需要,设立基数,填写科室备用特殊管理药品目录及明细表(附表1,一式二份,科室、住院部药房各一份)。报药剂科、医务科审核,并经主管院长或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批后方可配备。

三、备用特殊管理药品的补充流程:

1、基数药品实行动态管理,基数药品使用后应及时补充,以保持在规定的基数内,保证随时可用。

2、定期核对检查批号、效期、外观质量,发现问题,如有沉淀、污染、变色、潮解、过期、标签模糊、包装损坏或有涂改和其它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情况,应停止使用,同时应立即报告护士长,详细做好登记,以便及时处理。

3、药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做到先进先出,防止过期失效。每月对药品效期进行自查,建立药品效期记录本并做好登记工作。对接近有效期6个月的药品,应及时联系药房予以更换,以确保药品质量。

4、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后的空安瓿应妥善保存,补充时必须凭专用、有资质的执业医师处方和空安瓿到药房领药。补充基数时,可向药房工作人员要求发放有外包装的药品,以便识别有效期和生产批号。无外包装的药品应询问并清晰标记。

四、为规范备用特殊管理药品使用,相关科室应按照以下要求管理特殊管理药品:

1、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严格按“五专”要求,实行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的“五专”管理。

2、建立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记录本(附表2),内容包括使用时间、患者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处方编号(病历号)、身份证号码、品名、剂型、规格、批号、使用数量、原存数、补充数、现存数、执行人、核对人双签名。

3、有醒目标示,数量固定。储存各环节应明确责任,交接班有记录,实行每日交接制,做到帐物相符。并有交接班登记。交接有交接人双签名,每日交班时核对、清点。

4、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注射剂的残余量实行制度化管理,保证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注射剂的残余量能在双人监督下被销毁并有记录。并保留详细的双签字登记表(附表3)归档保存。

5、医院定期对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督查。督查内容包括:药品质量、贮存条件、帐物相符、批号、效期、特殊药品管理等内容。

6、发现下列情况,应当立即向医院药剂科和保卫部门报告:在储存、保管过程中发生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丢失或者被盗、被抢;骗取或者冒领的。

7、临床科室所有毒、麻、限剧类药品,只能供住院患者,并按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借用。

8、各种记录本保存期限为药品有效期期满之日起不少于5年。

2.病区基数药品管理规范 篇二

关键词:病区备用药品,管理,护理风险

药物治疗是医院普遍采用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科室一般由护士负责医嘱药品的请领、使用与保管工作, 是病区备用药品管理的直接责任人, 也是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与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者, 承担着临床给药的护理风险。护士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责任心的强弱, 直接影响临床药品的管理与使用质量[1]。药品管理工作是否符合管理要求将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降低给药护理风险, 针对本院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常见的风险问题和发生的原因, 本院采取预见性的护理规避措施, 成立质量控制小组, 并对护士进行药品专业知识培训, 规范了病区药品管理制度, 保障药品质量, 减少因药品管理问题发生风险事件, 把给药护理风险降低到药物护理的每一个环节, 现报告如下。

1 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1.1 人为风险

在管理工作中, 人是决定的因素。由于一些科室对备用药品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 对日常备用的普通药品的管理较松懈, 没有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护士缺乏相关药品知识, 没有很好的掌握药品使用与保管的常识, 对给药引起的护理风险不够警惕。病区药品一般由治疗护士领回按习惯放置到治疗室, 倒班护士按医嘱给患者使用, 将剩余的临时、夜间或次日医嘱药品放到药柜, 交接流于形式;由于护理人员短缺, 治疗护士忙于日常执行医嘱、领药与治疗、护理操作, 忽视对药品的日常管理;药品的请领补充只是应付每日医嘱用药, 对药品效期、存储等管理没有责任到人。

1.2 药品存储风险

随新药品种日渐繁多及用药数量的增加, 各病区存放备用药品的位置有限, 造成药品放置不规范, 很容易出现药物混放的现象, 药柜中有标识却未完全按标识位置存放, 口服、注射、外用等药品存放较拥挤;安瓿相同、字迹相似的药品较多, 护士每日从药房领回药品分类时易放错, 有的把外形相似但不是一个效期的针剂放在一个盒子内;有的将药名相近或安瓿相似的药物相邻存放, 护士给药时就有取错药的危险, 特别是10%氯化钾与5%碳酸氢钠应分开放置。口服药颜色、外形相同或相似的很多, 如果护士在药房领药时不搞清楚, 取回后易出现放错药瓶的风险, 药品存储方面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1.3 药品效期风险

护士从药房领回的药品大部分都被拆去原包装, 注射药品拿药时不注意还容易摩擦掉药瓶上的字迹, 效期检查存在不确定性;把先取和后取的注射药混合在同一药盒内, 不易统一掌握药品的有效期。护士对药品效期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使用时未按照效期先后顺序使用。有的病区药柜因基数周转慢, 补充药品少量而多次, 非原包装的药品混放, 造成临床上不同效期的药混用。特别是拆零的口服药品, 护士从药房将口服药领回后补充到备用药瓶内, 无法检查有效期, 药品是否过期失效不易掌握, 造成药品效期检查失控, 造成不同效期药品混用的给药护理风险。

1.4 基数与实数不符

药品数量的管理至关重要, 关系着患者疾病用药和科室经济效益。科室备用药品均和药房协调备有基数卡, 按基数规定数量备药。但实际工作中常由于医嘱停药、手术与病情需要调换用药品种、患者拒绝治疗、患者出院退药等不能及时与药房调换或退药等造成药品积压过期;或新入院患者用药、临时医嘱用药不能及时补充、患者欠费取不回药品、药房领药时数量核对不认真造成药品基数不够;护士短缺工作忙碌疏于整理等因素也造成了药品实际数量与备用基数不符的现象, 影响患者及时抢救和治疗用药。

1.5 储存条件不够

药品的效价受温度、酸碱度、光照等因素影响, 如不按药品说明储存, 药品就容易变质, 轻则影响疗效, 重则危及患者生命[2]。由于有些护士疏忽或不了解药品的保存要求及病区药品储存药柜体积限制, 多半药品的未能按规定分类放置, 有的备用药品没有按药品保管要求储存在阴凉处、有的没有放入避光的药盒或棕色瓶内, 易造成药品的有效期缩短。内服、注射、外用药品混放, 高危药品无醒目标示, 个别科室未配备药品的冷藏设备, 降低了受温度影响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 存在药品氧化变色、潮解变软、粘结成团、产生霉点等药性变质问题, 造成药效降低, 甚至出现毒性变化等用药风险。

1.6 麻精类药管理不严

护士缺乏麻醉与精神药品 (以下简称麻精类药品) 使用及管理的基本知识,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与培训, 没从思想上足够重视, 造成病区麻精类药品管理不够严格:没按“五专”管理要求设专人管理, 由倒班的护士轮换掌管;账册登记不完善, 有批号遗漏现象;专柜中还存放其他物品、文件;专柜钥匙管理不符合要求, 与病区其他钥匙串在一起, 随意放置, 形同虚设, 有的取药后疏忽没有及时关闭药柜, 有的将钥匙挂在药柜而去做其他护理工作;对处方规定了解不全, 麻醉药开成白色处方, 精神药开成红色处方, 红处方项目填写不全等。药品使用后登记内容不完善, 剩余量登记有遗漏;有的将空安瓿、废贴丢弃等。

1.7 不重视高危药品

高危药品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新的难点。美国医疗安全协会 (ISMP) 将高危药品定义为:当一个药物在使用错误时, 有很高的几率对患者造成明显伤害, 就称其为高危药品。因其不当使用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故在其使用过程中必须提高警觉[3]。临床大部分护士对高危药品的概念不清, 用药危险不了解, 没有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造成管理上不够重视, 与普通药品混放在同一药柜, 如10%氯化钾、10%氯化钠、口服降糖药等, 也没有张贴或摆放明显提醒标识。

2 药品安全管理措施

2.1 专人负责管理

护理部要加强护理人员药品专业知识的培训,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药品管理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 学习《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护理涉案案例与经验教训等, 引起全体护理人员对药品管理及用药护理风险的重视。护士长要选派经过培训、责任心强的高年资护士负责病区备用药品管理, 做到药品分类存放、及时补充、每日检查、有重点清点、每月配合质量控制小组大检查, 主要核对药品基数、效期、是否按规定存储药品等;麻精类药品是否交接登记、高危药品按要求专柜存放等。监督药品使用是否交接班, 双人核对签名, 形成全员参与药品管理工作的氛围。

2.2 规范存储管理

病区各类备用药品要放置有序, 不合理存放的及时调整整改, 加强安全管理措施,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医院为病区治疗室增加存放药品的备用药柜, 药柜中口服、注射、外用药品严格分类存放, 不得混放;对包装相似的药品要隔开摆放并放置提示牌;对拆零的安瓿相同、字迹相似的药品不要相邻放置, 要尽量远距离存放;统一张贴明显的标识, 口服与注射药用蓝框白底标签、外用药品用红框白底标签。药柜上层放口服药品, 统一用棕色瓶, 标签上注明药名、规格、批号、效期;中层放注射药品, 按药品的作用归类放置, 尽量使用原包装盒存放。下层放外用药品, 使用时注明开启时间。高危药品专柜放置, 用区别于普通药品的黑底白字醒目标签提醒, 防止用药差错事故发生。

2.3 加强效期管理

药品的有效期是确保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要定期检查备用药柜, 重点检查使用率较低与接近有效期的药品, 建立备用药品效期登记本, 对近3~6个月效期的药品及时登记并放置黄色提醒牌标明效期, 做到心中有数, 及时和医生联系尽快使用或与药房调换。为方便效期监管, 领药时尽量与药房沟通领回带原包装盒的药品, 以存放相同批号、效期的药品, 禁止不同效期的药品混放, 如遇药品效期与药盒说明不符时在药盒上注明安瓿上的有效期。护士要按医嘱合理用药, 给药采取“先进先出、近期先用”的原则, 防止药品失效过期。口服药品尽量使用原包装药瓶, 降低用药风险, 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2.4 药品基数管理

各病区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需求与药房沟通合理配置备用药品种类和基数, 基数卡数量每日、每班都要清点并交接班;新入院患者或临时医嘱使用基数药品后要及时请领补充更新药品, 手术后更换药品的及时到药房更换与领取, 需要退药的及时和药房沟通, 防止药品数量与基数不符影响正常医疗工作及影响科室经济效益。由专人负责药品基数的统计管理工作, 发现基数短缺及时补充;新增药品及时和药房协商增加基数, 呆滞药品及时撤换。到药房领药要核对清楚药品数量, 保证备用药品基数准确, 确保患者及时抢救和治疗用药。

2.5 规范存储管理

药品质量问题是给药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药品储存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药品质量, 要严格按药品说明书的储存要求存放药品。合格的药品储存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避光。根据《药典》规定, 低温冷藏一般要求2~10℃, 阴凉处为8~20℃, 常温保存为1~30℃。需要避光保存的药品严格采取避光措施, 尽量使用原包装盒或使用深色避光纸避光[4]。为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患者安全, 在治疗室增加空调调节温度、湿度, 增加冰箱储存需低温保存药品, 增加避光的黑色储存药盒、棕色药瓶, 取药后及时盖好盖子防潮、防氧化、防药品变性。按要求控制温湿度, 经常开窗通风保存空气流通, 并保持干燥整洁卫生。护士领回新药需按药品存储要求规范保管。增加室内及冰箱温湿度计及登记本, 由专人负责检查登记温湿度, 详细记录数据变化, 一旦发现温湿度不符合储存要求, 要立刻查明原因, 及时调整, 确保药品质量。

2.6“五专”管理

麻精类药品管理是药品管理中的重点工作。要严格按“五专”管理要求专人负责、专柜存放, 杜绝其他物品放入麻精类药品专柜。为更好的管理麻精类药品, 本院病区一般将麻醉药和第一、二类精神药品同放在专柜中保管, 精神药品也按麻醉药品管理, 有利于加强麻精类药品的统一规范管理, 防止精神药品管理不严、滥用。麻醉类药品用专用账册登记, 并备有基数卡方便交接班。专柜钥匙必须随身携带, 不得随意放置, 用完后及时拔走钥匙, 防止药品丢失风险。药品取用要求双人在场, 双人核对, 使用药品后及时在专用登记本上记录, 双人签字, 剩余量处理记录要明确。要督促医生及时开处方, 监督处方填写项目是否完全等。

2.7 严格高危药品管理

根据美国医疗安全使用协会2008年修订版公布的19种类高危药品的资料[5], 结合本院情况, 19类药物中阿片类麻醉药、10%氯化钾、10%氯化钠、肾上腺素、美托洛尔、利多卡因、胺碘酮、低分子肝素、口服降糖药都在各病区备用药品范围, 应引起护理人员高度重视。护士要学习掌握高危药品知识, 提高对高危药品给药风险的认识;应该根据药品性质专柜摆放, 并张贴醒目标识, 以示警觉。建立高危药品基数和使用登记本, 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 及时改进。护理人员要提高警惕, 不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 防止药品使用不当对患者造成伤害, 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3 讨论

病区备用药柜是临床药房供药途径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补充方式, 方便医护对患者的及时抢救与治疗。但备用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已不是简单的护理工作质量问题, 其潜在的可能是护理事故、差错或纠纷, 无论是过期药品还是无效期或保管不当、效价降低的药品一旦用于人体, 重者危害生命, 轻者侵害患者的健康[6]。有研究表明, 给药问题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之一[7], 因此加强药品管理与护理风险管理同等重要。本院通过规范药品管理制度, 主动采取预见性措施防范给药风险, 备用药品存储及有效使用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确保药品管理质量, 保证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护士提高了责任心、专业素质及职业防护能力, 提升护理管理及护理服务质量, 降低和避免了给药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丽青, 沈丽平.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 2011, 18 (3A) :35-37.

[2]郑月玲, 岳晓莉.护士临床安全用药的监督与管理[J].中外健康, 2010, 10 (19) :108-110.

[3]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第53号, 2007.

[4]陈丽芳, 彭幕莲, 杨建群.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11 (6) :39-40.

[5]张波, 梅丹.医院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J].中国药学杂志, 2009, 44 (1) :3-4.

[6]吕翠萍.病房药品管理中的护理差错隐患[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6) :67.

3.病区基数药品管理规范 篇三

高危药物管理现状

病区高危药品基数不符、不合理[1]:①造成药品基数不符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有些患者用药时只需单包装药量的一部分,不需全部用完,这就使某些药物由两个人合用而节余下来,如氯化钾、氯化钠等;二是各科室备用药设置缺乏针对性,药物储备品种、基数随意,太多的品种、数量使护士每天药物交接流于形式;三是因临时医嘱更改、患者拒用、病区退药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备用药品增多。②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是疾病种类的构成比例发生变化和医疗用药不断更新,使常用药品的种类需求产生变化,从而使某些原消耗量大的基数药极少用或不使用;二是新的替代药品用量加大而出现配备紧张,导致基数药品的品种越来越多及药品基数数量与使用率不符。

未按储藏条件储存:护理人员不重视阅读药物说明书,对药品理化性质、储藏条件不了解,对有些需避光保存的药物如维生素C针、肾上腺素针等未严格避光保存而导致变色,对凝血酶等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品置于常温中,对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品未密封放置等。

病区高危药物没有清晰、醒目的标识:与普通药物混放,如10%氯化钠与10%氯化钾同一个柜子存放,且没有明确的标识。

存放毒麻限剧药物的抽屉未加锁:毒麻限剧药物交接本登记不规范,管理者检查登记不及时,未实行交接班双人签名。

药品的摆放随意:口服药和外用药混放,未按照药物的效期先后顺序摆放,个别药物裸放,未存放药物原装盒。个别病区甚至存在一个塑料盒子内裸放多种药物的单只包装,由于经常反复查看,导致药瓶表面药物名称、批号、效期模糊。

有些使用率低的药物,如利血平等易过期,护士检查不仔细,导致不合格药品没有及时被清理。

不同批号的药品混放在一起:一些常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注射剂领回科室后除去原包装,放入备用盒中时未按照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急救药存放在抢救车的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因原外包装盒标记药名虽相同,但剂量不同却混放在一起,护士取用时如查对不仔细,极易发生差错。

整改措施

成立高危药品质量管理小组:护理部主任任组长,各科室护士长为管理小组成员。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全院高危药品管理目标制定及与药剂科共同研讨制定高危药品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对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制定高危药品目录:根据《美国ISMP2008年最新修订的高危药品目录》,结合我院药品使用实际情况,制定我院高危药品目录:①抢救药品;②麻醉药品;③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④抗凝血药;⑤化疗药物;⑥中等作用强度镇静剂;⑦阿片类麻醉剂;⑧骨骼肌松弛剂;⑨特殊种类如胰岛素等。

制定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实行护理部、护士长、病区高危药品管理护士三级质量控制与管理。

规范高危药品存储及标识:制订药品摆放规范,标识统一,对全院类似楼层同一标识,便于轮转护士适应,增加用药安全。在统一归类放置高危药品标识的同时,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明确各类高危药品的位置、熟知药品的名称、作用、不良反应与用药注意事项等,并在晨会上进行抽查与考核,确保用药安全。高危药品存放柜门上粘贴黄色醒目提示“请查对后慎用高危药品”,随时提醒护理人员在拿取或使用高危药品时注意。高危药品按使用途径专柜内分层定位放置,静脉输液用药放上层,口服药摆放专柜中层,外用药摆放下层。分别以黄色标签、红色标签、蓝色标签电脑打印单字迹清晰注明药品名称、浓度、剂量、单位、基数量及失效期,所有注射针剂使用药品原包装盒。对于易发生混淆的高危药品,如10%氯化钾注射液和10%氯化钠注射液,存放地点要分开一定的距离,并对10%氯化钾注射液使用黑色标签,以着重引起使用者的重视。对过敏需进行皮试的药品集中管理,抽屉设有特殊标识,粘贴“未皮试禁用我喔”的温馨提示,并提供常用药品皮试液浓度配制方法,供临床护士随时查阅。同种药名不同效期的高危药品,对失效期较近批号用不粘胶粘贴红色“先用此药”标识,提醒护理人员在取药时坚持先进先用、旧的先用的原则。

规范毒麻及抢救药品管理:毒麻药品按照国务院关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单位应当设立专库或者专柜储存,专柜应当使用保险柜,建立专用账册,实行专人管理。抢救药品做到“五定”,對使用频率每月少于1次的病区进行抢救车封存管理,并张贴药品摆放示意图,便于护士知晓抢救车内药品的摆放位置,为抢救赢得时间。

强化药品知识的培训,加强药品使用过程中管理:建立重点药物使用后的观察制度和程序,明确巡视的时间、观察内容及处理方法;对于需严格控制滴速的药物,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为保证药物匀速、安全使用,建议使用注射泵进行输液治疗;对于需限制滴速的药物,经常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并对患者要尽到最高滴速告知义务;对于液体外渗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药物,要使用静脉留置针增加安全性,并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治疗室及治疗车上粘贴“三查七对”的温馨提醒标识,时刻提醒护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鼓励积极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确保药物保质、保量、安全使用到病友身上。

讨 论

综上所述,规范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质量,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参考文献

4.医院病区药品管理制度 篇四

1.各科室根据需要设定病区药品种类和基数(含急救药品,麻醉及一类精神药品、大输液制剂等),交药剂科、医务处、护理部审定并备案。

2.药品领入后,根据储存要求按“5S”管理原则分类放置,标识清楚,同一药品按失效期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摆放。

3.急救药品应专人管理,定点、定量放置,每班清点并登记签名。

4.麻醉及一类精神药品按相关规定管理。病区设专人管理,专柜存放,加锁保管;每班两名护士清点、交接并双签名,保证基数;医生开具医嘱及专用处方后方可使用,用后保留空安瓿,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借用;建立麻醉及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登记本,注明使用时间、患者姓名、床号、药名、剂量及余量处理方式,护士两人核对签名。

5.高危药品如氯化钾注射液、浓氯化钠注射液等应使用红色醒目标识,单独存放。6.每月清查库存公药,检查公药数量、质量并记录,防止药品积压变质。7.病人的药品应注明床号、姓名,单独存放,专药专用,停用后及时清退(退药应保持包装完好)。如病人已结帐出院,应将剩余药品交病人带走或召回病人,退药后重新办理结帐。

5.病区基数药品管理规范 篇五

【摘要】众所周知,医院病区具有医患人员流动性大、药品工作难度较大、涉及面较广及病区药品管理人员编制不足等特点,这就给病区药品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为保证患者的及时用药和病区的用药安全,必须对病区药品管理进行持续改进。笔者认为在诸多方法中,以PDCA循环的应用效果最佳,其可对病区药品管理的持续改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病区药品管理持续改进中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进行探索。【关键词】病区药品管理;持续改进;PDCA循环 前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病区药品管理问题也日益突显,并已成为影响医疗水平、管理质量及医院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持续改进病区药品管理应成为各医院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是现实需要,也是落实新医改政策的需要。笔者认为,通过PDCA循环强化病区药品管理十分有必要,其能有效持续改进病区药品管理质量,确保病区用药安全。

1.PDCA循环在病区药品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方法 1.1计划阶段 1.1.1现状

通过对各科室的急救药品、高危药品、自备药品、冷藏药品及麻精药品的调查可知,在达标药品中,急救药品所占的比例最高,占68%,其次为冷藏药品,占55%、麻精药品,占43%、高危药品,占32%、自备药品,占30%。经深入调查发现以上药品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急救药品在品种、基数、标识及摆放顺序上不仅无统一模式,且在使用和补充流程方面同样无统一标准;高危药品甚至存在过期失效现象;自备药品存在使用和余弃无记录现象;冷藏药品存在混放现象,且多个科室的冰箱温度未达到标准;麻精药品存在品种基数与备案目录不一致现象。1.1.2原因分析

⑴制度未健全:就我国医院病区药品管理制度建立工作现状来看,其工作进展较快,且均已制定基本的药品摆放制度、库存清查制度等,但在部分环节的病区药品管理制度仍较为迟滞且较为薄弱,如检查监督制度、管理人员考核制度等,⑵工作流程不科学:部分医院的药品管理工作流程较为简单,即仅由护理部监管各病区的药品,而药学部较少甚至不参与,且病区备用药品没有统一的补充流程,具有时间利用率较低、难控制及受特定个人工作表现

[1]影响较大等不足;⑶个人安排上:部分医院病区药品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不仅没有设置专业的药品管理人员,且在岗的管理人员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缺乏专业药品管理知识等问题。1.2执行阶段

1.2.1完善病区药品管理制度

结合医院实际,根据《药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制度》来确定药品质量检查标准,再参照《病区药品管理制度》来补充医院目前缺乏的病区药品管理制度。同时,完善检查监督制度和病区药品管理人员考核制度。前者包括药品质量检查、处方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病区内各环节的药品交接及使用情况检查、特殊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检查等制度,后者包括考核目标、考核周期、考核结果反馈等。1.2.2规范工作流程

首先,应明确规定病区药品的领用、使用及管理等环节必须依照医院的标准流程进行,这就要求以上每个环节都必须有严格的既定程序,使病区的每个岗位和人员同时进入管理体系,自觉依照程序运行。其次,应加强病区药品管理的自检及药学部检查力度,坚持把病区药品管理质量当成核心,注重各项环节,并参照科学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予以完善,特别是针对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关键点,则应进行重点改进。此外,在进行药品管理质量检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第一时间抓紧收集相关资料,逐级质量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送制度,按时按要求上报信息和资料。1.2.3加强人员设置与培训

加强病区药品管理人员设置,但要注意对病区药品管理人员的选拔和任用严格把关,明令禁止非专业人员进入医院参加病区药品管工作。同时,在医院自身需要和保证医院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尽量挖掘病区药品管理部门中有潜力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药品管理工作效果。此外,应鼓励病区药品管理部门的优秀干部和骨干人员以身作则,用自身良好的教育形象,通过模仿和暗示在队伍中产生积极影响,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1.3检查阶段

[3][2]经过护理部和药学部对病区各药品管理实施PDCA循环持续改进后的质量检查可知,病区各药品管理达标率均得到显著提高,具体如:急救药品达标率由原来的68%提升为100%,冷藏药品达标率由原来的55%提升为93%,、麻精药品达标率由原来的43%提升为91%、高危药品达标率由原来的32%提升为98%、自备药品达标率由原来的30%提升为66%。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仍在有部分科室存在小部分问题,包括药品混放、药品过期及冰箱温度不达标等。1.4处理阶段 首先,建议后期保障科对病区各科室的冰箱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其次,适当简化自备药品的审批程序。再次,加强病区药品管理软件建设,通过电子化手段,对各类药品的供应链、使用连和监管链实施动态的监督管理。然后,建立病区药品回收制度,目的是减少病区备用药品。最后,应对科室上报的药品管理不良事件进行谈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和防范措施。2.小结

总之,PDCA循环是一种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其能最大程度减少病区药品管理中的不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患纠纷,值得在各个医院进行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6.病区基数药品管理规范 篇六

1 院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存在问题

1.1 人员问题

本院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人员问题主要来自部分医护人员和药师。其中,部分医护人员对病区药品管理风险的认识不足,意识薄弱,责任心不强,从而造成对病区备用药品管理重视度不够,管理力度不足;由于病区药品品种众多,部分医护人员不但不能正确掌握病区备用药品的详细情况,对病区备用药品管理的要求不熟悉,且更新药品知识意识薄弱,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新药品的药理知识、不良反应以及储存条件不清楚等。另一方面,本院药师未参与到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工作中,对药事管理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的宣传度不够,进一步增加了病区备用药品管理的风险。

1.2 药品管理的客观问题

本院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存在的客观问题主要是备用药品管理的信息系统不完善,不支持备用药品的基数管理,给备用药品的现代化合理科学管理带来阻碍。另外,病区使用的节余药品与备用药品无法分开,存贮与管理混乱;备用药品的供应不及时,致使某些备用药品基数长时间无法得到补充。

1.3 环境问题

温度、湿度、光线、空气等与药品质量存在密切关系,药品若不能严格按照储存要求保存,可能会导致药品疗效降低或失效变质,会减低临床疗效甚至出现毒副反应。本院药品储藏条件基本符合要求,存在主要问题是无静配中心,从而导致部分静脉输液药品配置及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部分科室药柜少,储存备用药品空间不足,导致储存过程不符合要求。

1.4 管理制度问题

目前医院病区药品的管理并未按照备用药品管理制度来执行,且管理以护理部为主,药剂科人员参与较少;医院药事管理部门的药师管理工作不合格,药事执行力不足。

2 医院病区备用药品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2.1 加强对医护人员与药事管理人员的培训

定期安排培训讲座,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及药事管理人员学习病区备用药品安全管理相关知识、各类药品存贮要求,提高所有医护人员的药品安全管理意识和风险识别及防范能力;增强医护人员及药师责任心,端正工作态度;增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新药药理知识、用药知识以及储存要求,不断更新自身药学知识储备,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用药风险,做到安全用药。将备用药品存贮注意事项、安全用药基本知识、新药知识等制定成册,发放到各科室,方便各科室随时组织学习,并起到警示与督促作用,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的药品管理相关知识及风险意识进行考核,从而从思想上提高医护人员及药师对备用药品管理的认识。

2.2 提升药品管理的客观条件

应不断对药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必要时进行更新换代;制定节余药品管理规范,设置节余药品独立存贮空间,标准化节余药品的管理与储存,避免混淆节余药品与备用药品的储存与管理;在药品供应方面,药剂科应与各临床各科室协商制定合理的备用基数药品的范围与数量,并加强对药品供应渠道与供应数量的控制,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备用药品能及时得到补充。

2.3 提高药品存贮条件

根据各科室对药柜的要求,合理分配或重新配置药柜,针对性规划药品分类分区摆放方法;有需要低温或冷冻保存的药品,应予配备冷藏冷冻设备,对于已有不能准确控制温度的设备加配温度计,护理人员需每日两次测量并记录温度,确保存贮温度适宜;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或划分静配中心,确保静脉输液配置过程的温度、光线及卫生状况符合要求。根据药品说明书保存药品,对于需避光保存的药品,不但在存储过程中要严格避光,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采取避光措施。对拆零后补充片剂、胶囊剂等,不同批次时,不应与原有药品混合储存,另用原装最小容器储存。

2.4 建立健全病区备用药品管理规章制度并贯彻实施

建立健全药事管理工作机构,指定专人负责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将工作责任具体到个人,并明确赏罚制度(包括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根据已存在问题完善本院已有备用药品管理制度,药剂科与护理部共同成立质控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病区备用药品的储存、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落实备用药品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相关制度的实施情况,分析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根据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后进行整改,以此循环不断实现病区备用药品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3]。

3 讨论

综上所述,本院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员问题,药品管理客观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管理制度问题。根据以上问题应加强对医护人员药学知识及风险意识培训,提升药品管理的客观条件,提高药品存贮条件,建立健全病区备用药品管理规章制度并贯彻实施,从而推进医院病区备用药品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

摘要:目的:分析本院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存在问题,以期为本院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做出贡献。方法:对于本院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并提出建议对策。结果:本院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员问题,药品管理客观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管理制度问题。结论:病区备用药品在临床工作中有重要作用,针对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从而推进医院病区备用药品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备用药品,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张亚玲,吕波,朱本淑.加强病区药品贮存管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4):44-46.

[2]杨春莲,郭全萍.加强病区备用药品管理降低护理风险[J].中国医学创新,2013(6):153-155.

7.病区基数药品管理规范 篇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5年7-12月我院实施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与2015年1—6月未实施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资料,对参与研究的12个病区各74份高危药品检查报告进行分析。

1.2管理方法

1.2.1建立规范的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组织护理部门管理人员需将病区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并落实在医院护理质量考核体系中,成立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小组,小组组长由护理部主任担任,副组长由药剂科主任担任,成员主要由临床药师和各科护士长组成。高危药品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制订高危药品相关管理制度、质量评价标准,对各病区高危药品管理进行检查、考核及评价;另外,还需定期组织病区护理人员接受相关药品知识教育培训。每个科室专门设立1名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危药品管理质控员,其工作职责为将全院高危药品目录与科室患者临床特点、具体用药情况进行结合,为科室选择有针对性的高危药品;培训、考核科内护理人员高危药品使用知识;准确评估科内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能力;按照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对科室高危药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1.2.2完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①制订高危药品目录。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结合高危药品定义、医院临床用药参考目录制订本院高危药品目录,并对其进行定期更新。一般高危药品可分为麻醉性镇痛药、易导致低血糖症状的降血糖药、抗肿瘤药、抗凝药、血管升压药、注射型高浓度电解质、抗痉挛药、强心药、抗焦虑药、干扰素、神经肌肉阻滞药与麻醉药、全胃肠外营养液、静脉注射血管显影剂等。②规范存放要求。对于不同药理作用、不同贮存要求的高危药品需实施分类存放。毒麻限制药品一般采用专柜加锁存放;抢救车内可存放适当抢救药品,低温保存的药品一般贮存在冰箱中,并设置合理的温度;高危药品与普通药品进行区分摆放,用不同颜色在外包装上标识,如用黄色圆点标识胰岛素,用蓝色圆点标识肝素;科内高危药品均不能随意更改原包装盒或瓶。③高危药品经药房发出时可在包装外作“高危药品”警示标识,其存放的药柜门上也作“高危药品,谨慎使用”标识。浓度为10%氯化钾注射液需改用明确标有红字的塑瓶进行包装,并注明“严禁直接静脉推注”等标识;在距离失效期3个月内的高危药品需使用纸胶布进行标识,并提醒取药的护理人员近期内使用。在滴注高危药品时需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并在输液架上挂上“注意滴速”警示牌。④对高危药品使用权限进行明确规定。准确评估低年资护理人员、专科护理人员高危药品安全用药能力,评估内容包括对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掌握程度、相关药理知识、药品规范化使用流程、规定相关操作情况等。成绩大于95分者才能授予高危药品使用资格,并且护理实习生不能独自使用。⑤进一步健全高危药品检查制度。定期由科室质控员对科内高危药品置备品种、数量进行确定、调整,随后护士长进行审核,护理部对其进行批准,药剂科对其进行备案。定期进行高危药品登记,每周由质控员对高危药品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高危药品质量检查表,若有用药差错事件发生需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安全管理小组每月月末检查高危药品质量,及时将变质、过期、标签丢失、被污染、标签模糊、科室暂不备存或其他不符合标准的高危药品退回药房。⑥完善高危药品应急预案。使用前严格核对每一批高危药品,并加强患者病房巡视工作,及时对症处理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同时详细记录发生不良反应药品的名称、剂型、批号及患者不良反应情况,高危药品安全小组成员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解决对策。在静脉用药过程中若不能及时处理高危药品外渗现象,可导致患者局部组织坏死,护理人员需及时使用硫酸镁湿敷;葡萄糖酸钙等药物外渗可引起剧痛,需及时用浓度为0.5%的普鲁卡因进行封存。

1.2.3规范药品使用流程首先要求医师给予规范的处方及医嘱,其次要规范药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接工作,最后建立标准化的给药流程。高危药品医嘱需直接用电脑打印为红色药卡,在取药时护理人员需详细核对药卡内容,并在药卡上签名确认,由另一名护理人员检查,落实双人核对制度。

1.3观察指标详细记录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实施前后药品基数不符、药品过期失效、未按要求放置、标示不清或不全、贮存不当等问题的发生情况,并采用我院自拟高危药品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的方式及高危药品风险管理评分标准对病区护理人员的高危药品知识掌握情况、高危药品风险管理情况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5统计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安全管理实施前后高危药品检查报告中存在的管理问题病区高危药品实施安全管理后,药品基数不符、药品过期失效、未按要求放置、标示不清或不全、贮存不当等问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两阶段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安全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评分及风险管理评分比较强化实施安全管理后,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评分及高危药品风险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讨论

因高危药品危险性较高,现代临床护理管理对高危药品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将规避高危药品管理中不安全因素及护理风险作为其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4,5]。本研究结果显示,强化病区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后,其药品基数不符、药品过期失效、未按要求放置、标示不清或不全、贮存不当等问题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且实施后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评分及高危药品风险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强化安全管理,充分体现了现阶段“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管理理念,医院充分意识到每一种高危药品可能给患者带来的危害,随后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制定订切实可行的药品管理目标,加强高危药品质量控制[6,7,8]。管理部门为了更好地落实安全管理模式,需积极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有利于其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以便于积极发现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的伤害[9,10,11]。在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通过实施规范化的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规范药物使用流程等措施,能够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定期或不定期由专人对高危药品质量进行检查,制订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及双人核实制度,可提高药品使用及贮存的规范性,从而能够有效保证药品的质量[12];患者在用药期间,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药品管理与患者的安全管理,加强病房巡视,一旦发现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及时给予科学处理,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以此来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水平[13]。

8.病区基数药品管理规范 篇八

关键词:集束化管理策略,病区药房,麻醉药品,管理

集束化干预 (Bundle of care) 是近年来ICU专业的新名词, 中文翻译为集束化治疗或捆绑式治疗。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的方法[1]。它是由美国健康研究所首先提出, 目的在于帮助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尽可能医疗护理服务[2]。集束化管理策略是汲取“集束化干预策略”的理念, 应用一系列管理措施, 其中每项措施都经临床证实能提高管理效果。近年来, 集束化管理策略在临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3]。麻醉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 具有双重性。如果管理不善, 使用不当, 不但会危害人民健康, 而且会影响社会治安[4]。随着我国禁毒力度的加大, 许多不法分子把黑手转向基层医院, 如何做到既要保证临床合理使用, 又要防止麻醉药品流入非法渠道, 对基层医院麻醉药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从2011年采用集束化管理策略进行麻醉药品管理,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集束化管理策略

1.1 建立病房麻醉药品管理质量控制小组

由病区药房组长担任麻醉药品管理质量控制小组组长, 成员包括病区药房主管药师1名, 病房麻醉药品管理护士1名。

1.2 制定麻醉药品管理质量标准, 完善管理流程

根据《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内容制定管理质量标准, 组织各级药学人员和护理人员学习, 使大家在工作中有标准可循。

1.3 加强入库管理, 保证库存药品数量准确, 质量安全

病区药房对麻醉药品的领入、发放、调配、使用, 实行批号管理和追踪, 以方便及时查找。结合医院实际和前3年的平均用量确立合理的库存基数。定期检查药品数量、质量、有效期, 及时补充基数, 与药库的工作人员双人核对后签字领药。领药后认真填写入库登记单, 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入库时间、数量、批号、有效期、入库人、和复核人等。

1.4 严格执行“五专”管理[5]

(1) 专人负责:安排业务熟练、工作责任心强的主管药师负责麻醉药品的管理, 定期参加麻醉药品管理学习班培训, 提高理论水平。 (2) 专柜储存:药房安装了防盗门, 配置了保险柜、实行双人双锁、安装报警装置和摄像头, 并且联入医院的安全警报系统, 确保麻醉药品安全, 防止被盗事件发生。 (3) 专用账册:建立麻醉药品专用账册, 药品入库双人验收、出库双人复核。每日填写消耗记录, 每周总盘点1次, 做到账物相符。将专用帐册防置在专柜中, 确保安全, 方便记录。 (4) 专用处方:开具麻醉药品必须使用专用处方, 电子医嘱时医生必须补写纸质处方。麻醉处方为淡红色, 右上角标注“麻, 精一”, 只限于具有麻醉处方权的医生使用[6]。将全院具有麻醉处方权的医生姓名签字备案留样。专管人员在调配麻醉药品处方时认真查看处方前记、正文、和医师签字, 审查合格后予以调配, 调配处方后由药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核对后双签字发出药品, 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5) 专册登记:专册和专用处方一样, 是麻醉药品使用的重要文书, 是判断是否发生麻醉药品的滥用和成瘾的重要参考资料。我们专门设计了病区药房麻醉药品账册, 内容包括日期、用药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疾病名称、规格、数量、开处方医生、处方日期、发药人、核对人、取药人或代取人身份证。并且建立了药品目录, 方便查找。专册保存期限在药品有效期后不少于3年。定期将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问题及时查找。

1.5 落实空安瓿回收和定期销毁制度

患者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和贴剂时, 再次使用必须回收使用过的空安瓿和贴剂, 并且在回收登记本上记录姓名、回收日期、药品名称、数量及批号, 对回收的空安培定期集中销毁一次, 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剂科、医院分管院长等人员组成的监督小组监督下执行。

1.6 规范麻醉药品的使用

(1) 严格执行麻醉药品处方限量规定, 处方超量一律拒绝调配, 每病区限量领用空白麻醉处方, 并做好编号登记, 由病区麻醉药品专管人员管理, 医生使用麻醉药品时从病区麻醉药品专管人员处领取, 接受专管人员的监督核查。 (2) 对肿瘤患者实行癌症镇痛的“三阶梯”用药和“个体化”用药:a.治疗原则:按阶段给药:指镇痛药物的选择应依据疼痛程度, 由轻到重选择不同程度的镇痛药物。能有效提高疼痛的治疗水平, 减少疼痛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b.轻度疼痛:不选用阿片类药物。首选第一阶段非甾体类抗炎药, 以阿司匹林为代表。也可选用去痛片、罗痛定等。c.中度疼痛:选弱阿片类药物, 以可待因为代表。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扑热息痛、曲马多等。d.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物, 以吗啡为代表, 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可以合用高乌甲素等。两类药合用可增加阿片药物的止痛效果, 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对吗啡尽量使用控释片、缓释片制剂。

1.7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管理水平

药剂科、医务科、护理部定期对医生、护士和药师进行麻醉药品管理知识培训, 内容包括:《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内容和医院制定的各项检查标准, 肿瘤患者实行癌症镇痛的“三阶梯”用药知识、麻醉处方量、如何规范书写麻醉处方等, 培训结束考试成绩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作为考核医生取得麻醉处方权依据, 药师调配麻醉药品调剂资格依据。

1.8 定期督查,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药剂科、护理部每月对麻醉药品的保管、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把麻醉药品管理质量纳入各病区和病区药房质量管理考核内容。病区药房每月对各病区麻醉药品的使用、麻醉药品处方进行点评, 将结果在医院内网公示, 医院根据督查结果和科室绩效挂钩, 以规范麻醉药品管理。

2 效果

通过以上的集束化管理策略, 大大提高了我院麻醉药品管理质量, 2011年以来, 麻醉处方合格率达到100%, 大大提高了疼痛患者的满意度, 未发生任何麻醉药品流弊事件。

3 讨论

集束化管理策略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更是一种质量管理的理念。它将分散的管理措施归纳起来, 使其系统化, 并结合了单位自身的特点, 具有独特性。同时促进了相关部门的合作, 增强了管理的实效, 在其他专业应用都得到很好的管理效果[7]。麻醉药品管理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工作, 必须做到制度化, 程序化, 法制化, 科学化, 常态化。利用集束化管理策略, 使药学人员规范了麻醉药品的购置、储存、调配行为, 使医务人员掌握了麻醉药品的使用知识, 真正做到安全、合理、合法使用麻醉药品, 使癌症患者缓解疼痛, 提高生存质量, 杜绝麻醉药品的滥用和流失, 确保人民健康。

参考文献

[1]陈永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10) :889-891.

[2]Haraden C.What is a bundle 2006[EB/OL].http://www.ihi.org/IHI/Topics/Critical-care/Intensive Care./Improvement Stories/What is a Bundle.htm.

[3]黄琴红, 王芳.集束化管理策略在呼吸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2) :165.

[4]刘兴才, 邵柏, 尹洪波.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管理商榷[J].中国药师, 2007, 10 (11) :1145-1146.

[5]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S].国务院令第442号, 2005.

[6]处方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第53号, 2007.

9.病区基数药品管理规范 篇九

关键词:病区药品,管理,ISO9001-2000质量体系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质量的优劣、疗效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病人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病区护士是临床各科室药品保管和使用的直接责任人, 其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责任心的强弱, 直接影响到病区药品的管理和使用质量。保证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在当前形势下已经成为护理管理者不容忽视的环节。2008年, 我院开始实施ISO9001-2000质量体系, 护理质控组以此为契机, 对全院病区药品的储存、效期、基数、使用、积压等进行了现状调查与分析, 针对存在隐患制订了相应的措施, 并将病区药品的管理纳入护理三级质量管理,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病区药品的储存不规范

普通药品与特殊药品、内服药品与外用药品、注射剂与内服药品出现混放现象, 这样既不符合《药品管理法》的要求, 也存在着很大的用药安全隐患;同一品种不同批号注射剂混放, 尤其是青霉素类针剂, 不同批号的混放很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低温储存的药品未放入冰箱保存, 避光保存药品未采取避光措施, 配好的口服药品裸露存放, 这样会使药品效价降低或变质, 从而影响到药物的疗效, 甚至出现毒性反应。

1.2 病区药品的效期管理混乱

病区急救备用的口服药品, 大部分存放在白色玻璃瓶中, 每次补入时会出现生产批号或生产厂家不一样, 这就造成药品效期无法管理;病区急救备用的注射剂, 每次补入时往往没有原包装, 安瓿上无生产批号或有效期标识, 这也造成药品效期无法管理;另外护理人员未按“先进先出”的原则用药, 未定期查对备用药品的效期, 这些都是导致病区药品过期的原因。

1.3 病区药品的基数设置不合理

病区药品设立基数的目的是方便住院病人的抢救和治疗。各科应根据自身特点, 以满足抢救和一般应急治疗制订相应的药品基数, 并随着疾病种类构成比例的变化和医院用药目录的更新, 以病区药品的基数也作出相应的调整。自开诊以来, 病区药品的基数未根据其自身特点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故造成了有些药品长期不用而过期失效, 有些药品基数太大, 虽不至于过期失效, 但不利于管理, 有些药品基数太小而不利于住院病人的抢救和治疗。

1.4 病区药品的使用不规范

注射剂的配制强调“即配即用”, 临床中集中配制的现象仍然是屡见不鲜, 其中的关键是护士对其认识不足, 不了解药物的稳定性相关知识, 输液配好后放置时间过长, 影响药物疗效。极少数护理人员违反护理操作规程, 在配制输液时, 用同一注射器抽取不同药品, 从而导致某些药品浑浊变色的情况, 尤其是酸碱度相差大的制剂、复方制剂、氧化还原性药物, 等等, 如多种维生素制剂、微量元素制剂、多巴胺、胰岛素等。在输液时, 由于滴注速度过快, 导致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

1.5 病区药品的积压现象

有些病人整包装领取的药品, 在治疗过程中不需要全部用完, 造成同包装多病人使用的情况。医生临时更改医嘱、病人拒用或死亡等原因, 病区领用后未及时退回住院药房, 造成药品剩余, 长年累月使得病区药柜药品积压, 如不及时处理, 将导致药品过期报废。

2 ISO9001-2000质量体系对病区药品管理的持续改进

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文件以及ISO9001-2000质量体系规定的要求, 并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订病区药品管理制度, 对病区药品的储存与标识、基数、使用流程以及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将药品管理纳入护理质控重要内容之一, 促进病区药品管理规范化。

2.1 制订病区药品管理制度

2.1.1 建立药品质量检查制度

明确病区护士长为所在病区药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全面监督科室药品的管理, 指定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科内药品的管理, 标明其岗位职责, 定期全面检查科内药品。

2.1.2 建立“药品质量检查记录登记本”

由护士长指定的专人负责检查和记录, 检查者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要立即整改, 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护士长汇报, 由护士长协调解决。

2.1.3 检查频率

管理病区药品的护士每月全面检查2次, 护士长每月督查1次, 护理部每季度抽查1次, 药剂科人员不定期下病区抽查药品管理情况, 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应部门, 做到层层把关。

2.1.4 检查内容

包括药品数量、药物有无变质、变色等质量问题及有效期, 任何药品贮存盒上都标有名称、有效期限, 做到一目了然的管理, 让工作繁忙的护士们能快速、便捷的拿到安全的药品使用到病人身上。

2.1.5 药品使用原则

为杜绝科室药品管理不当或更换不及时造成安全隐患或不良后果, 药品的使用应坚持“先产先用、先进先用”的原则, 做到勤查勤换, 对于效期<3个月且科内使用量少的药品, 及时提交住院药房更换, 对于使用频率高的药品做好“先用此药”的明显标识。

2.2 规范病区药品储存与标识

按照《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要求, 规范病区药品储存, 药品应根据其分类与性质, 如针剂、内服、外用、麻醉、精神药品等进行分类定位存放, 并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要求, 做到低温、避光保存, 麻醉与精神药品设专柜加锁保存。全院统一药品标识, 便于轮转护士适应, 增强用药安全。对高危药品, 如10%氯化钾、10%氯化钠、10%葡萄糖酸钙等药品专柜存放, 抽屉内外以醒目绿底黑字标识警示。对过敏需进行皮试的药品集中管理, 设有特殊标识, 提供常用药品皮试液浓度配制方法, 供临床参考。

2.3 合理调整病区药品基数

在护理部、医务处、药剂科的共同参与下, 各病区根据病种和工作需要重新确定用药的品种和数量, 将撤除的基数药退回住院药房。基数单确定后, 病区与药剂科各执1份, 便于病区与药剂科核对与检查。

2.4 强化药品知识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药品管理水平

针对护理人员药学管理知识相对薄弱的问题, 邀请药剂科专家对病区护士进行《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并讲授药品储存、标识、使用等相关专业知识, 从而提高护士的药品管理水平, 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2.5 加强药品使用过程管理

病区输液的配制严格按医院规范执行, 努力做到“即配即用”。新药使用前先组织全科护士学习药物说明书, 熟悉药物的药理性能、作用、副反应等;加强输液安全管理, 严把药物配制关, 重点关注药物的配伍禁忌;严格按医嘱要求给药, 特别注意给药的速度、间隔时间等, 使药物发挥最大功效;建立重点药物使用后的观察制度和程序, 明确巡视的时间、观察内容及处理方法;配制室及治疗车上贴“三查七对”的温馨提醒标识, 时刻提醒护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强化药物不良反应上报制度, 确保药物安全使用。

3 小结

病区药品质量的优劣, 直接影响到药物的治疗效果, 其潜在的可能是护理纠纷、差错或事故。防范病区用药差错事故, 保障病人用药安全, 必须重视病区药品的管理。医院在实施ISO9001-2000质量体系过程中, 经过规范病区药品管理, 使病区药品储存合理, 极少出现药品混放和积压浪费, 无过期、失效和变质现象, 提升了医院的管理质量。

上一篇:给小学母校的一封信下一篇:三十年同学聚会台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