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修辞论文

2024-09-03

英语修辞论文(精选8篇)

1.英语修辞论文 篇一

关于英语语言修辞

本文通过对大量英语修辞的`实例分析.介绍了英语修辞的特点,分析了英语修辞的手段及其翻译技巧,从英语修辞的功能方面对英语修辞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分析语言表现技巧的能力,提高准确、有效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 者:李静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5)分类号:G64关键词:实例 英语修辞 翻译技巧

2.英语修辞论文 篇二

西方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最早提出了可译性限度这一概念。在其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 卡特福德分别从语言与文化这两方面阐述了可译性限度这一问题, 极具代表性和说服力。根据卡特福德的理论, 不可译性可以分为两种:语言上的不可译性 (linguistic untranslatability) 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 (cultural untranslatability) 。前者主要表现在语言形式和语音方面, 后者主要体现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上。[5]同时卡特福德还认为, 语言本身的差异造成的不可译性, 在本质上还是可译的, 只是人们一时还没有找到完全相对应的表达方式, 这种暂时的不可译性称为相对不可译性 (relative untranslatability) , 而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可译性, 则是绝对的不可译 (absolute untranslatability) 。在可译性限度范围内, 完全不可译性只是一个极端。因而, 可译性限度同样可以分为表现在语言上的可译性限度和反映在文化上的可译性限度。而修辞手法的翻译可以充分展现语言上的可译性限度问题。[4]

从可译性限度的角度分析修辞手法的翻译, 大致可以分为可译、相对不可译和不可译三类。可译类修辞是指可在译语中能够找到对应的修辞手法, 对于这类修辞通常采用直译法, 以保持其原汁原味;相对不可译类修辞是指译入语读者不熟悉源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以及文化背景, 对于这类修辞, 通常采用意译法, 也可以使用转译或者增译等手段加以解决。所谓不可译, 是指译入语无法传达的源语中包含的些字形、字音、词的结构、词义更换、词的排列、搭配、使用习惯等。[2]以下笔者从该角度就部分修辞手法进行讨论。

1 可译的修辞手法

属于可译范畴的修辞手法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对应的修辞手法, 即属于英汉通用的修辞手法。此类修辞手法在两种语言中使用最为频繁。

例:He has a pair of eyes that can speak.

译文:他有一对会说话的眼睛。

这句话使用了移就中的通感修辞方法。因为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眼睛会说话这一现象是互通的修辞手法, 无论是原语读者还是译入读者都能理解, 都能得到同样的美的感受。因此译成“会说话的眼睛”既保留了原文的修辞, 同时让读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形象。但是, 在某些情况下, 保留原文修辞手法的同时需要注意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翻译时进行必要的转换。

例:

I was sweating bullets by the time I got behind the wheel, certain that the other customers were watching and shaking their heads.

译文:等我坐到了汽车的方向盘后面的时候, 我汗如雨下。可以肯定, 别的顾客正在看着我, 而且在摇头。

原句中的“I was sweating bullets”用隐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I”的感受。若直译成“我流汗如射出子弹”虽然读者也能明白, 但是这显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因此, 译者只能选择改变原文的形式, 用读者熟悉的意象来代替, 译为“汗如雨下”。

2 相对不可译与不可译的修辞手法

属于相对不可译和不可译范畴的修辞手法通常利用了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 例如在词性、字形、词义更换、词的结构、字词的排列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做文章。原文中的这些特点在译入语中要么不容易找到类似的可以对应的修辞方式, 要么就是完全找不到。即使在译入语中有相应的修辞手法, 在翻译时也无法做到与原文对等, 让目的语读者得到和原语读者相同的感受, 致使原文的这些修辞特征在翻译中遇到程度不等的可译性限度问题。

2.1 头韵的相对不可译性

头韵属于英语语音修辞, 它蕴含了英语语言的音乐美和整齐美, 使得语言音义一体、声情交融,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由于其独特的音韵, 历来被译者认为是最难翻译的, 但是, 这并不意味译者就无所作为。以下译文就作了较为成功的尝试:

例:Change is part of life and the making of character, hon.when things that you do not like happen you have two choices:You get bitter and better.

译文:变化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且也塑造了人的意志品德, 亲爱的。当你不喜欢的事情发生了, 你有两种选择:要么痛苦不堪;要么痛快达观。

这个例句中的“bitter and better”采用了头韵的修辞手法, 使原文音律优美, 朗朗上口。这种修辞手法是英语所特有的, 在汉语中找不到与之对应的修辞手法。如果选择直译的方法, 则无法达到原文的效果。译者用“痛苦不堪”和“痛快达观”使译文在形式上和意义上都达到了与原文对等的效果。

2.2 回文的不可译性

回文是硬汉两种语言共有的修辞手法。汉语中, 回文的修辞手法一般指一个句子, 无论正着念或反着念都可以组成一个句子。汉语的回文是不可翻译的。

例: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若直译为“He who goes to Tian Ran Ju is really a heavenly guest.”, 不仅原文中回文的巧妙丧失殆尽, 译文也变得索然无味。

在英语中回文称为“palindrome”, 意思是“a word, verse, or sentence that reads the same when the letters composing it are taken in the reverse order.”与汉语相比英文中回文虽少但并非没有。

例:1) Was it a cat I saw?

2) Madam, I'm Adam.

若强行将上文译为“我看到的是猫吗”和“夫人, 我是亚当”, 则会失去回文的妙味, 难以惟妙惟肖的表达原文的修辞手法。

2.3 双关语的不可译性

双关语属于语言的文字游戏——为达到诙谐幽默的效果, 在文字的形式和意义上做文章的修辞手法。双关语多为利用一词多义或多词同音的条件, 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 而且能加深语意, 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How is bread made?”

“I know that.”Alice cried early, ”You take some flour...”

“Where do you pick the flower?”The White Queen asked.“In a garden or in the hedge?”

“Well, it isn't picked at all, ”Alice explained, “It’s ground...”

“How many acres of ground?”said the White Queen.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Lewis Carroll)

译文:“面包是怎么做的?”

“这个我当然知道!”爱丽丝急切地叫道, “你先拿点面粉……”

“你在哪里摘花?”白方王后问道, “在花园里还是篱笆上?” (爱丽丝说的“面粉”和“花”的发音相同, 所以白方王后发生了误解。)

“嗨, 面粉根本不是摘的, ”爱丽丝解释说, “他是磨出来的……”

“有多少亩土地?”白方王后又问。 (爱丽丝说的“磨面”的“磨”和“土地”同音同形但异义, 所以白方王后又一次发生了误解, 问出了这样牛头不对马嘴的问题。) (《镜中世界》, 何文安.李尚武)

原文作者用“flour”和“flower”的谐音及“ground”的一词多义, 使语言生动, 具有趣味性。直译成“面粉”、“鲜花”、“磨”和“土地”, 不仅丧失了原文的诙谐效果, 读者也会产生疑惑, 不知道“白方王后”为什么会问出毫不相干的问题。译者在直译的基础上进行了解释, 虽然这种方法也不能译出原文的修辞手法, 但是这样懂英语读者就能想到作者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体会到原文幽默的语言;而对于不懂英语的读者, 这种解释对理解译文则显得尤为必要。

3 结语

由此可见, 在进行修辞翻译时, 译者应特别注意, 既要照顾到原文的修辞效果, 又要照顾到译入语读者的接受程度, 最终在二者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最大限度的传达原文的神韵。处理差异问题时, 在如实地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时, 译者要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异”之所在及其含义。翻译中的“求同存异”, 往往是“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 有时还需要在二极之间做出某种合理的折中——折中意味着牺牲, 这是翻译工作中无可奈何的“代价”。要排除这种不可译性, 除非两种文化达到十分相融的地步, 否则是难以做到。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2]吴平.英汉修辞手段比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1.

[3]Lewis Carroll.爱丽丝梦游奇境镜中世界[M].何文安, 李尚武,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

[4]王平, 杨蕴玉.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1:68-72.

[5]Catford J 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6]Lewis Carroll.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Through the Looking-Glass[M].Hertfordshire: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 1993.

[7]蒋庆胜, 蒋仁龙.相邻/相似律视角下的英语谐音双关翻译[J].英语研究, 2012 (3) .

3.高中英语修辞鉴赏 篇三

一、明喻simile

明喻是对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对比,把要描述的事物——本体(A)用比喻词与另一种具有鲜明的同一特征的事物——喻体(B)联系起来。常用的比喻词有:as(如),like(像),seem(似乎),as if(好像),as though(好像),such as(像……一样)等。其基本形式是“A is like B”或“A is as ... as B”。

明喻在英语中应用广泛,如写景、抒情、喻理等。例如:

as easy as a pie 非常容易;小菜一碟(像做馅饼一样容易)

as lively as a cricket 非常活泼(像蟋蟀一样活泼)

as mild as a dove 非常温和(像鸽子一样温和)

as plain as the nose in your face 一清二楚(像你脸上的鼻子一样清楚)

注意 明喻有时不可以按字面理解,译成中文时要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如:

like a duck to water 如鱼得水(不能译为“如鸭得水”)

like a drowned rat 好像落汤鸡(不能译为“像落水老鼠”)

like a rat in a hole 瓮中之鳖(不能译为“洞中之鼠”)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热锅上的蚂蚁(不能译为“热砖上的猫”)

修辞效果 明喻用人们熟悉而具体的喻体去形容描写本体,使得陌生的事物显得豁然明朗,抽象的东西变得有形可感,深奥的道理浅显明了,显示出形象思维不同凡响的艺术力量,给人以美感的愉悦与享受。

二、隐喻metaphor

隐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间抽象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其基本形式为“……是……”,不用as, like等比喻词。事物间的相似点可以是外在的形、色、声、味,也可以是内在的理、性、情、感。如:

I think him an old bird. 我认为他是个精明鬼。

I think she is really a duck. 我想她真是个可爱的人。

The pretty girl is a cold fish. 那位漂亮姑娘是个冷冰冰的人。

He’s hard to deal with, exactly an old eel. 他很难对付,是个地地道道的老滑头。

Those are land sharks. 他们是专门敲诈上岸水手的坏蛋。

Tom is a big bug in his club. 汤姆是他那个俱乐部里的重要人物。

She has become a game bug. 她已成了一个游戏迷。

Henry is a dumb dog at the meeting. 在会上,亨利沉默不语。

修辞效果 隐喻以浅显说明深奥,以具体说明抽象,以熟悉说明生疏,并创造生动的意境和形象,使人在恍然大悟间感受到言语者所喻之妙,从而产生满足与信服的快感,使表达既自然流畅,又生动有趣。

三、暗喻allusion

暗喻与汉语的暗引类似,其特点是不注明来源和出处,多引用人们熟知的词或词组,将其融合编织在作者的话语中。引用的材料来源包括典故、谚语、成语、格言和俗语等。英语中引用最多的是《圣经》故事以及希腊罗马神话,《伊索寓言》和一些源远流长的谚语、格言等。例如:

1. If I keep practicing, I could one day become a dark horse on the playing field. 如果我坚持训练,终有一天会成为赛场上的黑马的。

“黑马”这个词来自于赛马运动。据说在一次赛马比赛中,一匹不被看好的黑马最终获得了第一,后来人们就用a dark horse来表示“某人的成功出乎大家的预料”或“深藏不露有本事的人”。

2. Grammar may be his heel of Achilles.语法可能是他唯一的弱项。

Achilles’ heel / the heel of Achilles意为“唯一致命的弱点”。Achilles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勇士,除了脚踵处,他身上其他地方刀枪不入。

3. I can’t get a job because I haven’t got anywhere to live, but I can’t afford a place to live until I get a job — it’s a catch-22 situation. 我没有住所就找不到工作,但是没有工作就没钱租房子,这真是左右为难。

a catch-22 situation/(a) catch-22 无法摆脱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局面

这个短语源于约瑟夫•海勒的小说《第22条军规》。小说的主人公装疯想逃避战争的危险,然而上级说如果他在意自己的安全就不是真疯,于是他便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4. The project was an economic albatross at the very beginning. 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经济上的累赘。

albatross 挫折(或内疚)之源;障碍,负担,累赘

该词出自英国诗人柯尔律治的《老水手谣》(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四、委婉语euphemism

euphemism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顺耳的词语来取代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在一些交际场合,为了避免难堪或伤害他人,人们就会使用委婉语,其用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用于忌讳或敏感的话题

In his golden years, he was very involved with charities, especially those that helped senior citizens.

这里golden years委婉表示old age,而senior citizens实际是代替old people。

类似的委婉语用法如:退休的人(retired people)常被称作pensioners;残疾人(crippled/disabled man)常被称为special man。

2. 用于维护形象或表示尊重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company will be downsizing. As a result, about 500 workers, mostly sanitary workers, will lose their jobs.

downsizing相当于reducing employment; sanitary workers委婉代替people who do the cleaning work。

委婉语若运用得当,可以避免尴尬场面或种族歧视的嫌疑。比如英文表达中不称贫穷国家为poor nations, 而是说backward nations(滞后国家),

nlc202309031445

underdeveloped nations(欠发达国家)或developing

nations(发展中国家)。

3. 用于替代隐私或不便公开表达的内容

There has been a plane crash in a big pond in Eastern Europe, but we are unsure about the total body count.

此处用body count委婉取代number of dead people。

表达“死”的委婉语有to be in Heaven, to go West, to be gone, to be at rest等。

五、成语idioms

成语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约定俗成的、具有完整意义的语言,一般来自神话传说、文学名著、历史事件、风尚习俗、行业用语和生活用语等。通常成语的语义并非词义的简单相加,试看下列例子:

Old habits die hard.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Bad news travels fast.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A word to the wise is enough. 智者一言已足。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Friends are thieves of time. 交朋友,费时间。

Misfortunes never come alone. 祸不单行。

Something is better than nothing. 廖胜于无。

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覆水难收。

Justice has long arms.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Lies have short legs. 谎言总是站不住脚的。

One false move may lose the game.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Think twice before you do. 三思而后行。

Learn to walk before you run. 欲速则不达。

Let’s kill the fatted calf. 设宴款待。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行胜于言。

A golden key can open any door. 有钱能使鬼推磨。

修辞效果 在英语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凝练性及使用频度等方面,成语是首选。同时,成语含有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有助于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4.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范文) 篇四

一、界定

双关(Pun)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牛津英语词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1989.Oxford: Clarendon Press.Vo1.xII.P832)对其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two or more meanings or different associations, or the use of two or more words of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with different meanings, so as to produce a humorous effect.”双关可以使语言意蕴丰富,诙谐幽默,或具有嘲弄讽刺的修辞效果,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双关的分类大致分为语义双关,谐音双关,习语双关,语法双关以及延伸双关。

二、英语双关的构成

1、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Homograph)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例如:

Ask for me tomorrow and you shall find me a grave man.明天你来找我,你就将发现我已经是个坟墓中的人了。句中grave有两义,可作“坟墓”或“严肃的”、“重大的”解。

2、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Homophone)是指利用语义不同但语音相近或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形成双关,例如:

Seven days without water make one weak.七天不喝水会使人虚弱。其中,weak与week同音,weak意为虚弱的,而week意为周、星期。

3、习语双关

英语习语是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具有特殊含义固定短语。利用习语,将其巧妙安排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可以产生一语双关的效果,例如:

---Why is fly one of the grocer’s best customers?---When one comes in for sugar, he always settles on the spot.on the spot这一习语/当场、立即。苍蝇见到了糖当然会立刻飞过去叮在上面(settles on the spot),但该句中settles on the spot的字面含义却是立即付款。一个立即付款的顾客当然是最好的顾客了。

4、语法双关

语法双关是指由于语法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双关,如省略结构、某词或词组具有两种以上语法功能等,例如

--which lager can claim to be truly German?--This can.(旁边画有一罐啤酒)

哪种大罐啤酒可称得上是地道的德国货?这罐。这是一则Lager牌啤酒的广告。句中的can既可作情态动词,又可作名词(饮料罐)。由于can一语双关,加上Lager的品牌名称双关,以及旁边插图的妙用,使广告产生了一定的幽默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5、延伸双关

延伸双关指巧妙运用某些语言现象(构词、发音等),展开联想、以达到某种风趣幽默的效果。例如:

--Which is the longest word in English?--Smiles, because there is a “mile” between the first letter s and the last letter s.作者把smile拆成了s, mile, s ,充分显示了其趣味性。

三、双关的社会功能

修辞是一个以语言为符号的心里运作过程。它受人们心理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及功能。它可以影响甚至控制人们的思维,情感及行为等。而双关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首先,它具有表达功能,即传递信息的功能。他可以使话语信息更加准确、生动及形象。其次,双关还具有情感功能。人们能够够积极的使用语言来表达其情感,这既是修辞的功能,也是双关的功能。双关还具有控制功能,修辞是一种用以协调社会行为的交际活动,双关同其一样可以调节人们的交际行为。最后,双关还具有幽默功能,它通过幽默诙谐的言语表达向人们传递一定信息,从而调节人们的人际关系。

反语(irony)

一、界定

1.反讽法,又称倒反法、反语,为说话或写作时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或写作技巧,单纯从字面上不能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事物,而事实上其原本的意义正好是字面上所能理解的意涵的相反,通常需要从上下文及语境来了解其用意。这是目前一般的解释,但在19和20世纪甚至更早的时期,却有着不同的古典含义。

2.A method of humorous or subtly sarcastic expression in which the intended meaning of the words used is the direct opposite of their usual sense.i.----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3.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the intended meaning is the opposite of that expressed by the words used;usually taking the form of sarcasm or ridicule in which laudatory expressions are used to imply condemnation or contempt.1.----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二、解释

反讽的意思是说此指彼,有时甚至是正话反说。普林斯顿大学法语教授克里斯蒂·沃波尔(ChristyWampole)在《纽约时报》上撰文说:“如果说反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特质,那么小清新(Hipster)应该是反讽人生的典型了。小清新出没于每个城市的街道和大学校园。这些当代都市丑角怀念那些他们从没经历过的时代,欣赏过时的风尚(胡子、小短裤)、机械(死飞自行车、便携录音机)和嗜好(家庭酿酒、吹长号)。他们很容易遭到嘲讽。但嘲讽对小清新来说是很微弱的痛苦,他们根本就是反讽人生的症候和最极端的表现形式。

三、不同的涵义

1、古典含义

古典时期有三种含义:1.佯装无知。在阿里斯托芳的喜剧里,总有一个这样的角色,他在自以为高明的对手面前说傻话,但最后证明这些傻话是真理,从而使对手认输。2.苏格拉底式的反讽(对方在他的请教和追问下不自觉露出破绽)3.罗马式反讽(字面意义与实指意义不符或相反),人们称俄底浦斯王是“万全的人主,聪慧的神明”,然而却不知他处在何处,他是怎样降生的。

2、19世纪

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对反讽的概念进行了改造,使其从修辞学概念扩展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德国文论家弗.施莱格里就宣称,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反讽是“认识到一个事实:世界本质上是诡论式的,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才能抓住世界的矛盾整体性”以及“幻想被故意抛到高空,是故意把它们重新抛到现实的地面”。

3、20世纪

20世纪到新批评手里,反讽得到了进一步阐发。艾略特、瑞恰兹、燕卜荪都谈到过反讽。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比较详备的解释,他把反讽定义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这句话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与它的字面意义相反。语境能使一句话的含义颠倒,这就是反讽。

四、特征

反讽最显著的特征:即言非所指,也就是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表面意义相互矛盾,而从诗学角度看,则正如瑞恰兹所说,反讽来自于“对立物的均衡”,即通常互相冲突,互相排斥,互相抵消的方面,在诗中结合为一种平衡状态,反讽的这种诗学特征,最终还是依赖 语境的作用而完成。

诗歌中的反讽首先是一种语言技巧,从语言技巧运用的角度反讽的类型可分为夸大叙述、正话反说、诗论等。

在诗歌的文本解读中,还有主题层面形成的反讽:即本文复杂的主题意义出现相反相成的两重或多重表现,形成强烈的反讽意味。

五、作用

1.反语是对语言常态的一种改变,所以它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2.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比正面表达更鲜明、更深刻、更有情趣、更有力量,在表露强烈的爱憎情感上有其独到之处

3.运用反语可使语言形式富于变化,避免呆板,使语言生动活泼,饶有情趣 4.举例说明

【例 1】The virtuous, dignified bishop has four illegitimate children.【译文】那个品德高尚、威严的主教有四个私生子。【例 2】We are lucky.It’s the other side on the thirteenth of December.That makes us feel real good.【译文】我们很幸运。到达彼岸的那一天是12月13号,那时我们真的感到很愉快。【例3】What a noble illustration of the tender laws of his favored country!----they let the paupers go to sleep!

【译文】他们竟然让穷人去睡觉-----这是一个多么高尚的例证,说明他那行善的国家的法律是多么的仁慈。

【例 4】It would be a fine thing indeed not knowing what time

it was in the morning.【译文】要是早晨不知道是什么时间那才妙了呢!

委婉语(euphemism)

一、来源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前缀“eu”的意思是“good”(好),词根“-phemism”意为“speech”(言语),合起来意思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或好听的说法)。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语言交际是人类赖以维系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人们在交际中通常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从而损害双方关系的语言,而采取迂回曲折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因此,委婉语自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润滑”交际的重任。“如果没有委婉语,世界的运转会因摩擦而停止,人间将充满仇怨”。正如美国学者Hugh Rawson 所描述的那样,委婉语“如此深深地嵌入我们的语言,以至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便是那些自诩言谈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的”。

二、界定

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1979)把euphemism定义为:the substitution of a mild, indirect, or vague expression for one thought to be offensive, harsh or blunt,其意就是“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顺耳的词语来取代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美国学者Hugh Rawson 曾说:委婉语如此深深潜入我们语言,以至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使那些自诩为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

不言而喻,委婉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一方面,它可以维持语言的禁忌的施使和效能;另一方面,它可以用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言语交际的正常进行。同时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一种文化、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或崇尚心理。

三、委婉语产生的社会基础

1.委婉语从来就是社会心理在语言中的反映,因此它的产生始终与时代紧密相关。早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类无法抗拒天灾人祸、雷电风火、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就 用迷信或宗教来解释这些现象,因此就产生了敬畏鬼怪神灵的语言,不敢说不吉利的话,惟恐殃及自身。即所谓“To pronounce the word may bring the thing to pass”(Greenough & Kitterdge)(说什么,什么事就会降临)。基于这种观念,人们就找一种迂回曲折的委婉表达法,从而取代禁忌语,但并不改变意思。例如:令人最忌讳的“死”(death),讲英语的人常用pass, pass away, fall asleep, pass on, breathe one’s last, go west, gone before, go hence来表达;

讲汉语的人用“老了,过去了,走了,心脏停止了跳动,见马克思去了”,或者“升天,归位,驾鹤西归”等说法。再如:在经济不景气时期,特别是战争年月,语言普遍粗野化,委婉语出现得便少;太平盛世,当社会趋于稳定时期,人们自然地追求语言文明,于是委婉语也就相对增多。近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状况变化较大,社会进展也较快,人类也处在变动、进步中。俗话说“饱足知礼仪”,于是涌现了大量的社会的、心理的、语言的忌讳,而这正是产生委婉语的前提。

英语中的委婉语在18世纪出现高峰,从历史看,此时正是英、美两个国家的兴盛时期。虽然委婉语古已有之,但每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各不相同。

2.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来自社会的中产阶级。上层社会的人们由于其自身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已经巩固,所以在语言上不必再字斟句酌。有时甚至还有意识地使用粗俗语言,以显示自己的“大众化”来笼络人心,捞取政治资本。另一方面贫苦的下层人民,他们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教育都处在社会的底层,文化素养低下,没有条件进行语言的细致的推敲,更不愿咬文嚼字。唯有中产阶级为了谋求改善自身的状况,提高自身的社会政治地位,表现在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上,处处小心翼翼,既要力求美化自己,又要做到不刺激别人,这就构成了委婉语产生的社会需要。在过去的近百年间,在一些说英语的国家里,中产阶级人数急剧增长,他们占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就是这个时期委婉语出现较多,发展较快的社会原因。

3.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与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密切相关。美国建国之后,妇女就业机会增多,19世纪中期,在许多地区妇女备受尊重,讲话开头的呼语Ladies and gentlemen 就在这个时期取代了以前的Gentlemen and Ladies。在许多国家,人民渐渐地、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意识:有些话在妇女面前不宜讲,有些词语在妇女面前不宜使用,对妇女讲话要格外留神等等。因为妇女占人口的半数,于是委婉语就成了许多场合必不可少的东西,实际上也就成了语言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了。

总之,出于“忌讳”,对不“快”事物之回避;出于“礼貌”对不“雅”事物之回避,就是委婉语产生的社会基础。

四、分类

1.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s)

传统委婉语是与忌讳语联系着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事物或思想,受社会道德标准的制约,不宜直说,而必须用另一些说法来代替,这就是传统委婉语。

死亡(death)用于这方面的委婉语非常之多,下面列举的是常用15种说法:to go to the other world(到另一世界去);to pass away(离去);to be no more(不在了);to breathe one’s last(作最后的呼吸);to come to an end(一生结束了);to join the majority(加入大多数的队伍);to go to one’s rest(安息了);to sleep the final sleep(最后睡着了);to be gathered to one’s father(被先父召去);to join one’s ancestor(加入祖先的行列);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安睡在上帝的怀抱中);return to dust(归于尘土);run one’s race(跑完自己的赛程);be no longer with us(与我们永别了);go the way of all flesh(走众生之路)。

对与死亡有关的事物也用委婉语,如:corpse(尸体)要说成dearly departed; undertaker(殡葬人员)称为 funeral director; graveyard(墓地)称为churchyard,cemetery或 memorial park ;coffin(棺材)要说成casket(收藏贵重物品的小箱)。

疾病(disease)疾病当然也是人们讨厌的事物,在英美受教育的人中,一些疾病是需要用委婉语的。Look off colour(气色不好,实指身体有病);under the weather(在恶劣天气 条件下,实指健康欠佳);social disease(社会病,实指性病);not all there(神志不清,实指有精神病)。另外,leprosy(麻风病)要说成Hansen’s disease,;constipation(便秘)要说成 irregularity。

与性有关的事,(sex)Have relation with(与人有关系),go to bed with(与之共寝)make love(做爱),do it(干那事),sleep around(到处睡觉,实指乱搞两性关系)都是have sex with(性交)的委婉说法。由性而产生的一些现象和社会问题也是讳莫如深的。“怀孕”的委婉说法是:in a family way 或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另外还有 to join the club(参加俱乐部),in a delicate condition(处于娇气状态)。

排泄(excretion)委婉语的另一个方面是排泄,首先是大、小便。这方面的名称与说法多数一开始便是委婉语,如to pass water;to go to stool;to see the stars;to get some fresh air, to see one’s aunt;to wash one’s hands 等都表示“去方便”的意思。

2.文体委婉语(Stylistic euphemisms)

文体委婉语是指那些与“忌讳语”无关的一类委婉语,这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表示礼貌,避免冲撞,满足交际双方的利益和心理需要的一些委婉语。

职业

对职业进行美化几乎成了西方社会的一种文明,于是对各种工作的美称竞相媲美。janitor是房屋管理员,美称为 custodian或 maintenance engineer(维修工程师);对园林工人称 gardener会不高兴,应称为 landscape-architect(风景建筑师);修树剪枝的工人要称为 tree-surgeon(树木手术师);修鞋匠为shoe-rebuilder(旧鞋再造者),称垃圾工人为garbage collector或 dustman太刺耳,便尊称为 sanitation engineer(卫生工程师)。管工plumber成了 pipe engineer(管道工程师)或heating engineer(水暖工程师);修理电话的技工称为telephone engineer(电话工程师);连 rat catcher(灭鼠工人)也称为 extermination engineer(除害工程师)。hairdresser(理发师)称为 beautician(美容师)或 cosmetologist(美容专家)。连没有如何职业的 housewife,现在也自称为 housemaker,甚至household executive(家政委员)。

贫穷

说别人“穷”被认为是莽撞,也太主观,说自己“穷”怕被人瞧不起,于是就有了needy, disadvantaged, underprivileged 等委婉语来代替,就显得客观了,似乎poor 不是自己造成的,而说underprivileged,责任就不在自己了。“贫民窟”是slum,好听的说法是 substandard housing(非标准住房),unfit house(不宜居住房屋)或 depressed areas(不景气地带),现在又有 special areas(特殊地带)的说法。

老弱残疾

英语中在这方面的委婉语也很多。老年人在西方社会里如同退出竞技场的斗士,备受社会的遗弃和冷遇落,所以没有人喜欢old这个词,old people 要说成senior citizen;old maid(老处女)必须用 single(单身)或 unmarried(未婚)来代替。对有残疾的人,不能称crippled 而要称handicapped;发育不全的小孩称exceptional child(个别儿童);insane变成 mentally disturbed ;精神病院本是insane asylum,现在多用 mental hospital 或干脆用rest house(疗养院)。甚至连醉鬼 drunkards也该称 alcoholics(善饮者)。

其他方面

商业为了招揽生意,也充分利用委婉语,pawnshop(当铺)挂的招牌是 loan office(借贷处);旧家具店门口挂的是Antiques(古董)的招牌;used car(旧车)变成pre-owned car;到处是super, giant 的醒目招贴,但标有super quality 的商品不过是普通产品。电视台觉得commercial(广告)太露骨,而代之以 message(信息)。外交辞令实际上也是委婉语,The talks were frank 实际是“双方陈述了各自的立场,未达成任何协议”的意思。

五、委婉语的使用特征 1.时代烙印

随着时间的推移,委婉语推陈出新,同时社会生活的变迁也促使委婉语不断更新,其中不少打上时代的烙印。2.语体差异

委婉语有着明显的语体差异,在具体的使用中要注意区分是书面语、口语、俚语、戏谑语等。3.拔高现象

拔高词(uplifting words)的泛滥,是文体委婉语发展的一种有害的倾向和特征。上面提到的职业称谓上的极力美化和商业广告上的浮夸都是用的拔高词

夸张(hyperbole)

一、定义

英语hyperbole一词源于希腊语的huperbole, 原意为excess(超过)。这是一种故意夸大其词或言过其实(overstatement)的修辞手法,其特点是对表达对象进行有违常识或不合逻辑的夸张性描写,以此来取得强烈的修辞效果。

二、按性质分类

1、扩大夸张(extended hyperbole): 将描写对象的形象、数量、作用、程度等特征性的东西说得特别高、特别大。

His eloquence would split the rock!

他的雄辩之威之利,能劈磐石。

2、缩小夸张(reduced hyperbole): 将描写对象的形象、数量、作用、程度等特征性的东西说得特别低、特别小。

It i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骆驼负载过重,加根草就能压死。

三、按构成方式分类

1、用数词、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词汇手段表示

This made him roar like a thousand bulls.(George Eliot: The Mill on the Floss)

这使他像千牛怒吼一般咆哮起来。

One father is more than a hundred schoolmasters.(George Herbert)

一个父亲的作用大于100个教师。

2、用虚拟语气表示: 虚拟句式可提出主观假想或非真实条件,故可用于表示夸张。

Some movie stars wear their sunglasses even in churches;they’re afraid God might recognize them and ask for autograph.(Fred Allen)

有些电影明星连在教堂里也戴上太阳镜,唯恐上帝可能认出来而要请他们签名。

3、用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表示

The most effective water power in the world – women’s tears.(Wilson Mizner)世上最有效的水力是——女人的眼泪。

She has more goodness in her little finger than he has in his whole body.(Jonathan Swift)

她小指中的美德比他全身的美德还要多。

4、与其他修辞格交织运用,相辅相成,兼具若干辞格的修辞效果

A drop of ink may make a million think.(George G Byron)

一滴墨水写成的文字可让千万人思索。

缩小夸张、借代、对照三格并用。

A lie can travel half way around the world while truth is putting on its shoes.当真理刚刚穿上鞋子,谎言就可能已经走了大半个世界。

夸张与拟人并用。

„and the wind from the east go tearing round the mountains like forty thousand devils.(H.V.Morton)

从东面吹来的风如同4万个魔鬼在山周围狂奔猛闯。

夸张与明喻兼用。„and the fattest woman I have ever seen in my life dozing in a straight-backed chair.It was as if a sack of grain was supported by a matchbox.夸张与暗喻兼用

四、作用

1.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2.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3.描景状物,渲染气氛,给人以深刻印象。4.幽默风趣,令人发笑,讽刺嘲弄,入木三分。

五、特点

英语修辞格Hyperbole的实用范围:夸张具有加深印象、幽默、讽刺、嘲笑的特点,多用于诗歌、小说、描写性的文章,也常见于政论和科技文章.夸张还有简明、生动、形象、使人易懂的特点.它也常出现在口语会话中.英语修辞格Hyperbole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夸大其词的描写手法之一,用来畜宣染气氛,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从而抒发作者或说话人的强烈感情,表达其内心的深刻感受。但是在运用夸张修辞格时,难于掌握分寸,因为夸张常租其它的修辞格伴随出现,须特别留心它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

含蓄渲染(litotes)

一、来源

1itotes是一个古英语词,过去专指间接肯定法,即否定事物反面的修辞法。如:He is not unmindful.(It means “He gave careful attention”)另一个词meiosis专指直接肯定法,即缩小事态。如:It was not easy matter.(It means “ It was very difficult”)现在,这两个字已成为同义词,而用litotes代替meiosis.在当代英语中,尤其是美国英语多用understatement代替litotes.二、定义

英语修辞中的含蓄渲染——Litotes,是指用否定形式表示间接肯定,故意轻描淡写,缩小事实从而达到加强印象的效果。英语修辞格Litoes含蓄表达法恰是hyperbole夸张法之对,它轻描淡写,缩小事物的本质,意重语轻,隐而不露,情在不言中,它与夸张的目的相同,也起到强调、突出,加深印象的作用,Litotes在英语诗歌中是一个极有特色的修辞格。

三、结构

1.no的否定意义很强,与具有否定意义的名词连用,表示强烈的肯定 2.用双重否定来加强语气,表示肯定意义

3.否定词与带有否定词缀的词连用,构成间接肯定 4.否定词与表示否定的介词连用表示肯定 5.否定词与but连用表示肯定 6.用比较级表示间接肯定

7.一些含有否定词的固定结构表示肯定意义

8.“否定词 + so + adj./ adv.+ as”结构,从反面表示“最”,是一种强烈的肯定It wasn’t so bad as last time!这次不像上次那么糟!9.以Why don’t you...和Why not...开头的疑问句具有肯定意义

四、特点

litotes常采用否定事物的反面,以构成间接的肯定,即借用数学上负负得正的公式,或逻辑学上否定之否定的思维方法。从字面上看是在否定,而实际上比直接肯定具有更加强烈的效果。这一修辞格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在政论文中都被广泛使用.Litotes的另一个特点是轻描淡写,故意用一些低调词来减弱事件的程度或事物的性质。如常将little用作not, rather用作very much, in-deed;no small代替great, not bad代替very good。

折绕(periphrasis)

一、来源

折绕(periphrasis),拉丁语语法名词,又叫将来时迂回说法或将来时迂回式。英文为Periphrasis。指拉丁语中一种将来时的代替形式。

在中国,孟子早在《孟子尽心》篇中便说到: “言近而旨远,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把这种迂回曲折”含蓄委婉的言辞称为“善言”,因此后人大都便把孟子的“言近而旨远”作为“婉曲”与“折绕”的发轫!

二、定义

折绕是指有话不直直截截的说,却故意说得曲折,缴绕,不直截了当地表达语意,而故意说得曲折“绕弯的一种修辞方式。

三、结构

形变体形变原形体

如:同志啊,你可知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办公室啊,灯光又亮了通宵!“灯光又亮了通宵”形变的是原形体“周总理又工作了整整一夜”。这个例子没有直接描述原形体,而是运用了曲折的手法来表现,看似繁琐了许多,但语意却更加深刻了!

四、特点

折绕在语意上说得很明白,但其侧重点不在含蓄,而是用拐弯抹角的手法来增强语意或表达效果,给人们以弦外之音的婉曲感。

五、作用

5.浅谈广告英语中的修辞 篇五

【摘要】广告英语以其独具特色的词法、句法和修辞特点彰显出了灵活、自由、极富美感的语体特点。本文对部分由代表性的英语广告语言进行分析和讲究,来揭示作为应用性语言的广告英语所常用的几种修辞方式,及对英语广告创作,以及人们对广告英语语言的理解和欣赏有所裨益。

【关键词】广告英语 修辞 技巧

广告英语是指专门在各类广告中所使用的英语。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广告的修辞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学文体相类似,由于广告英语的目的是通过信息的传达去打动感染公众,鼓励他们去购买和消费,因此广告英语不同于一般英语。广告英语的修辞除了具备文学语言的生动、鲜明和富有感染力的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广告英语既是商业性语言,又是艺术性语言,为了实现商业目的,广告英语常常使用一系列的修辞方式来实现广告的美学功能。常见的修辞方式主要有:

1.比喻(figure of speech)

比喻是广告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将抽象枯燥的事物与生动具体的语言结合起来,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美好的心理联想,激发其审美愉悦,引起思想上的共识与情感上的共鸣。比喻一般包括明喻、暗喻和借喻等。

明喻是比喻最广泛、最直接的形式,常用like,as,as if,as though,similar to,be comparable to等表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从而道出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使消费者能够形象地了解所宣传商品的具体性、翔实性、易为大众所接受。如一则服装广告:light as a breeze,soft as a cloud(轻如风,柔如云),两个明喻的运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暗喻是明喻的隐含形式,无明显的诸如as,like等词,所强调的相似点也更为鲜明突出,广告英语中很多新词新语就是通过这种修辞手段形成的。如一则口红的广告The most sensational place to wear satin on your lips(擦上此口红好似穿上了柔顺光滑、细薄透亮的丝绸一般),这则广告英语把口红暗喻成“satin”(缎子),广告效果形象生动,可谓妙思偶得。

借喻就是用一事物的名字取代另一与之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字,这两种事物虽然息息相关,但完全不同。如一则洗发水广告:Wash the city out of hair(洗去头发上大城市的污垢),“the big city”(大城市)表示 “the dirt of the hair”(头发的污垢),表现了该洗发水超强的去污能力,使消费者充满购买欲望。

2.拟人(Personification)

广告中的拟人是把所宣传的商品人格化,赋子它人所特有的情感、感觉,给商品以生命,使它变得富有人情味,使消费者倍感亲切,从而使商品和广告更贴近消费者。如世界名表劳力士的广告: Unlike me,my Rolex never needs a rest.(和我不一样,我的劳力士从不需要休息)。这则广告把手表拟人化,赋予了人的行为。“劳力士从不需要休息”暗指该表计时准确,劲力十足的优点,在此拟人的手法自然贴切,使得该广告生动有趣。再看另一则关于美国关节炎基金会公益广告的标题:Arthritis discriminates against women.(关节炎歧视妇女)。广告提醒妇女要重视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罹患关节炎这一事实。标题中作者把关节炎比作人,赋于人的行为和感情,使读者先是一愣,继而产生好奇。拟人的修辞手法在广告英语中并非罕见,效果甚佳。

3.仿拟(Parody)

这是一种纯形式的联想仿造,通过常见语料中部分词句的改动,赋子其新的含义,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起到“旧瓶装新酒”的奇特效果。如: Three′s a crowd,Twos company.(三人拥挤,两人舒适)这是澳大利亚航空公司把本来三个人的座位改为两人之后打出的广告。它仿用了英语的谚语一“Twos company,Threes none.”(两人成伴,三个不欢),将谚语的意思与广告的语义结合在一起,较好表达了这个广告的暗含意思。再如: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并非每辆车都生而平等),这是日本“三菱”汽车的广告,它仿用了《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一句话."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所有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表示该汽车质量非凡。这些英语广告在新的语境中有了新的创意,起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修辞效果。

4.夸张(hyperbole)

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某一客观事物或人物的情感,故意言过其实地对其特征作艺术上的扩大或缩小,以渲染客观事实,从而加强说话的力量,是广告类语言的一个显著特色。广告英语常使用夸张,使广告的形象更加突出,给人印象深刻。如:weve hidden a garden full of vegetab1e where you′d never expect in a pie.(在您意想不到的一个地力,我们珍藏了满园的蔬菜,那是在一个馅饼里)。这则广告运用夸张的手法反衬出馅饼里蔬菜品种的丰富,其效果是突出这种馅饼用多种疏菜做原料,其品种之多,就像一个蔬菜园一样,成功地推销了该产品。还有一则超市的广告英语:You name it weve got it.意思是“凡是你(顾客)所提到的或者是你想买的,我们超市都有”。它充分的利用了夸张的修辞乎法,对广告的内容进行大力的渲染,加大了广告的宣传力度。

5.双关(Pun)

双关是一种富于文字情趣的修辞手法,它利用显然具有两种意义的词组或句子,或巧妙地利用同音异义词,双关常常是含蓄的,因而耐人寻味,能引起丰富的联想。双关在广告英语中占有显著地位,是广告制作人常用的法宝之一。双关使广告文字引人注目,委婉含蓄,风趣幽默,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双关,有时是明白晓畅的表达,有时是一种曲笔的运用,含蓄曲折。因而在广告英语中,有明确双关(explicit pun)和含蓄双关(implicit pun)之分。如I′m More satisfied!(摩尔令我更满意!)Ask for More(再来一支,还吸摩尔)。此处,More既是我们熟知的摩尔香烟的品牌,又可作为副词,为“更加”之意,正因为More与more之间有着音同意不同的特性,从而一语双关地表明More牌香烟才是最佳选择。这是摩尔香烟巧妙利用产品名称达到一语双关的绝佳范例,广告制作人巧妙地利用产品名称达到双关效果。这则广告非常成功,广为引用。又如一则加拿大酒的广告,使用了非常含蓄的双关: The unique spirit of Canada: we Bottled it(别具风味的加拿大威士忌),此处spirit既指伏特加、威士忌、杜松子酒一类“烈性酒”,又可理解为“精神”,从而巧妙地把“饮用别具一格的威士忌”与“加拿大独特的民族精神”联系起来,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反复(Repetition)

又称重复,在英语广告中,为了突出某种产品和信息,.广告策划人就故意重复某些词、词组、句法或句式,借以突出主题思想,抒发强烈感情和增强语言节奏感,达到加深印象的目的。重复是广告英语中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恰当地使用重复,能使主题思想得到应有的强调,加强语言表现力。例如“大众汽车”的一则广告: We put them through water to make sure they dont Ieak.We put them through mud and salt tomake sure they won trust.(我把它们放置于水中以确信它们不会渗漏。我们让它们穿过泥泞和盐水以确信它们不会生锈)。还有一则众所周知的非常可乐广告:Extraordinary Cola,Extraordinary Choice(非常可乐,非常选择)以上两则广告就使用了重复,这样的广告语给消费者反复刺激,增强了广告

所要渲染的效果,大大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让人产生购买的欲望。但是,也应注意的就是重复的这种修辞手段应使用得当,切忌重复滥用,不然会引起语句的累赘,反而适得其反。

7.押韵(Rhyme)

亦作压韵,有时广告撰稿者玩弄文字的拼法,改动现成的诗歌,采用谐音拼法变体等手法,使广告词富有节奏感,读起来铿锵有力、琅琅上口、使人过目不忘,成为形式与内涵、视觉与听觉的美妙组合。押韵的英语广告常见于无线电和电视媒体。这类广告往往伴随着优美、和谐而明快的音乐节奏让消费者在轻松愉快中接受商品信息,达到广告的目的。广告英语常采用押头韵(alliteration)、尾韵(endrhyme)、兀韵(assonance)和假韵(consonanoe)的方式,来增加其艺术性和文学美感,增强其宣传效果,其中,尤以头韵和尾韵最为常见。例如一则旅馆广告: Sea,sun,sand,and seclusion-一and Spain!(头韵)广告中名词都以[s]音开头,读起来具有音乐美,让人情不自禁地向往拥有海滨、阳光、沙滩、幽静且具有西班牙风情的旅馆。在一个句子中使用两个以上结尾相同的词叫押尾韵。尾韵在广告英语中也常出现。例如: East is east and West is west,But Browns meat is best.East,west与best等词押尾韵,使该广告富有节奏感,读起来铿锵有力,易于传诵,从而打动消费者刺激他们的购买欲。

8.排比(parallelism)

排比是将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几个词组或句子并列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排比结构富有节奏感,句式性齐、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排比还可以使句意层层递进、气势磅礴,并且重点突出,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排比的使用可以大大加强广告英语语言的气势。如一则推销杂志的广告:It provides you with beauty.It provides you with joy.It provides you with love.It provides you with fun.(它给你带来美,它给你带来欢乐,它给你带来爱,它给你带来乐趣)。还有一则IBM的广告英语:No problem too large,No business too small(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也没有不可做的小生意)。以上这两则广告运用了排比手法,从文字上增强了气势,从而使人加深了对广告内容的印象。

广告是一门艺术,广告语言是这门艺术的核心部分。英语广告中的广告语言以其独具特色的词法、句法和修辞特点创造了一种意境与美感,消费者在获得精神陶冶和美感享受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加深了对产品的印象,商家和消费者实现了双赢。广告英语作为一个独特的语言体系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戚云方著:广告与广告英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2]李克兴:论广告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4,(6).[3]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4]殷红梅:试论广告英语的修辞艺术[J].英语知识,2000,(5).[5]周晓周 怡:现代英语广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6]赵静:广告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7]陈其功:广告英语话语基调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8]方梦之: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4.[9]盛宁明杨青:浅论广告英语的词法及修辞特色[J].上海科技翻译,2004.浅谈广告英语中的修辞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院系:

班级:2007

学号:2007061458 论文作者:

6.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篇六

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为了让读者第一眼看到题目就被打动从而激起阅读的兴趣,新闻报道的标题中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明喻和暗喻,拟人,转喻,借代,双关,矛盾修饰,对照,修饰性重复,语音修饰,引用流行或熟知表达方式以及标点符号.这些修辞手法不仅有效地传达了信息还使得新闻的标题简洁明了.

作 者:赵丽丽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外事处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1)分类号:H3关键词:标题 修辞手法

7.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色 篇七

英语新闻撰写者都十分注意在标题语言上下工夫, 他们煞费苦心, 力图通过使用各种修辞手段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简练性、形象性和趣味性, 从而使标题形式新颖,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试从大量实例入手论述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色。

头韵。英语新闻标题中经常使用头韵, 这样不仅读来悦耳动听、节奏明快、韵律优美, 而且意蕴深远、表现力强。如:

(1) Decision and Division判决和分歧

此标题利用错落有致、对称的短语号召不同种族的人们消除分歧并对种族隔离现象迅速做出一个不带偏见的决定。标题中的头韵加强了句子节奏, 措辞有力, 简单明了。

(2) From Monster to Martyr?从独裁者到殉道者?

“Monster”和“Martyr”押头韵和尾韵。另外, 这一对意义相反的词同时用在一个人身上, 讽刺了当年叱咤风云的伊拉克独裁者, 如今沦落断头台。

(3) Plunging Peso比索狂贬

一方面新闻标题暗示了文章的内容菲律宾比索的贬值, 另一方面头韵手法的运用, 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了韵律美。

尾韵或元韵。英语新闻标题中还经常使用尾韵或元韵, 其效果与头韵一样。如:

(1) Desperate Need, Desperate Deed燃眉之急, 非常行动

(2) Lean, Mean, Phoning Machine精巧话机

例 (1) 中的“Need”和“Deed”、例 (2) 中的“Lean, Mean”和“Machine”分别押尾韵和押元韵, 使语言具有音韵美, 达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

明喻。标题中运用明喻, 使新闻中的人物或事件更为生动、鲜明突出。如:

(1) Fed Ex:Taking off like“Rockeship”联邦快递:像“火箭飞船”一样腾飞

用“Rocket ship”来形容联邦快递在亚洲的发展速度之快, “火箭飞船”沿用了英文标题的修辞, 起到了生动形象的效果。

(2) “Butcher of Baghdad”hanged“巴格达屠夫”被绞

标题用“巴格达屠夫”比喻萨达姆, 指责其在伊拉克所犯下的大屠杀罪行。

隐喻。借助隐喻精心制作的英语新闻标题, 不但能简洁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题旨, 而且典雅脱俗, 含蓄隽永, 给人以美感享受。如:

(1) Middle East:The Cradle of Terror中东———恐怖主义的摇篮

(2) RussianReform:OldWinein New Bottle俄罗斯改革———新瓶装陈酒

(3) Children Under Parents’Wing父母“翅膀”下的孩子

此文讲述美国一中学发生枪击事件后, 许多家长亲自送孩子上学。原文标题中形象地用翅膀来比喻父母的保护。

设问。简明的设问句出现在英语新闻标题中, 能够抓住读者游移的目光, 读者希望看到答案就一定会读下去。如:

(1) It’s the Age of Terror, Wha Would You Do?在这样一个充满恐惧的时代, 你该怎么办呢?

在这样一个充满恐惧的时代, 你该怎么办呢?实际上不是向读者提问并期待他们的回答, 而是想表达一种无奈的情感, 引起读者的共鸣。

(2) Is love for Labor lost?工党失宠了吗?

该文报道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支持率下降, 工党就真的失宠了吗?

排比。排比因其结构整齐、音律铿锵、语言简练、语气贯通、感情奔放、气势磅礴, 而有广文义、壮文势的艺术功效。如:

(1) It is High, It is Far, It is……in the Rough打得太高, 打得过远, 打到了深草区

这是一篇关于一场不成功的高尔夫球比赛的新闻报道, 它由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构成。

(2) The Falling Dollar:Who Gains, Who Cares, and Why O美元下跌:谁得益, 谁关心, 何原因?

文章深入分析了美元币值下跌对各方面造成的影响以及美元下跌的原因。财政赤字巨大, 贸易逆差日增, 失业率上升等已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美元下跌, 将使人们失去对美国经济的信心。

双关。利用语义或语音双关拟制的英语新闻标题不仅主旨明确, 而且信息量大, 极富幽默情趣。如:

Microsoft Opens a New Window微软又开“新窗”, Windows XP进军市场

“Window”是双关语, 既有本意, 又指微软新品“Windows XP”。

矛盾修饰。将英语中截然相反的词语放在一起拟标题, 既可使文章文采斐然, 又能吸引读者反常规思考和深层理解。如:

(1) For Ramadan, Jerusa1em is quiet but tense斋月期间的耶路撒冷“安静”却不“平静”

(2) Poor Rich贫穷的富有

看到这个标题的人都会纳闷:富人为什么会穷呢?这正是矛盾修饰要达到的效果:引出问题并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文章中的“Rich”指伦敦市中心的房子。他们穷是因为这些房子的价格在下跌, 而且下跌的速度比过去9年中任何时候都要快。

对比。英文标题也经常用到对比修辞, 并列两句形式工整, 内容形成鲜明对照。如:

(1) Old Dogs, New Tricks传统企业新理念, 互联网上生意忙

(2) Best of Times, Worst of Times美好时代, 艰苦岁月

重复。重复可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亦可起到强调和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作用。如:

Promises, Promises承诺, 再承诺

失业者求助于职业顾问找工作, 但是得到了网站上花里胡哨的职位列表, 实际上很多职位是根本不存在的。“Promises”在这里反复使用, 给读者的印象是这只不过是空洞的诺言, 充分揭露了职业咨询行业的欺骗性。

拟人。英语新闻标题运用拟人修辞手法, 能使标题简明、生动、形象、幽默。如:

(1) After the S1umber酣睡之后

这篇文章描述新加坡的银行业充满生机。“After the Slumber”是指在平静稳定了如此长的一段时间之后, 银行业面临着重大的革新。“Slumber”一词用得极富表现力。

(2) Lonely gibbon from Zhuhai seeking 1oving wife珠海孤独长臂猿急寻爱妻

标题中, 长臂猿被赋予了人的行为方式:“seeking 1oving wife (寻找爱妻) ”。

移就。标题中使用移就修辞法使得语言新颖别致,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

Buying a white smile购买白色微笑

白色 (white) 本是用来形容牙齿 (teeth) 的, 在此标题中却被用来形容微笑 (smile) 。

引用。尽管新闻标题讲究客观、简约, 要求尽量简化直白, 但这并不影响记者、编辑在标题上对引用的妙用。英语新闻标题经常引用一些典故、名人名言、谚语、成语、术语等来增强标题的趣味性, 使整篇文章顿时生辉。如:

(1) Measure for Measure一报还一报, 恩怨就此了

此句引用莎士比亚喜剧《Measure for Measure》 (《请君入瓮》或《以牙还牙》) , 文章谈及戴安娜王妃之死和查尔斯王子有间接关系, 因此若查尔斯放弃王位, 威廉王子即位, 王妃地下有知, 也可以安息了。

(2) Farewell to Arms永别了, 武器

文章谈的是戈尔巴乔夫向里根建议彻底销毁核武器的事。它引用了海明威的小说《Farewell to Arms》 (《永别了, 武器》) 。

仿拟。英语新闻中常故意模拟现有的词句来制作标题以产生明快犀利、生动幽默的表达效果。如:

(1) Go with the Waves随波而去

该文报道了随着人们文明意识的提高, 传统落后的丧葬正在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死后海葬。标题仿拟玛格丽特·米切尔 (Margaret Mitchell) 的名著《Gong with the Wind》 (《飘》) , 改换一词而新意迭出, 使严肃的丧葬话题增添了几分自由、洒脱与浪漫。

(2) Liberty is the True Mother of Invention自由是发明之母

文章强调自由对发明的重要性, 套用谚语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 (需要是发明之母) 。

(3) Saddam dead at dawn萨达姆在黎明前死去

标题仿拟了阿根廷剧作家奥古斯丁·库塞尼的政治讽刺剧《The Centre Forward Died Beforethe Dawn》 (《中锋在黎明前死去》) 。

(4) A Tale of Two Hearts双心记

文章谈的是一个心脏病人换了人造心脏的事。其套用了狄更斯名著《A Tale of Two Cities》 (《双城记》) 。

借代。英语新闻标题中借代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 能使语言表达简洁明快、具体、形象, 以避免重复、累赘, 并给人以新鲜感。如:

(1) Israel Tests Washington’s To1er-ance以色列:美国, 你还能忍多久?

此标题以美国首都华盛顿代替美国 (政府) 。

(2) They still Buy American他们还买美国国债

乍一看, 读者也许会纳闷, American是什么意思呢?指的是美国人吗?那为什么人会被买呢?这些问题会驱使读者继续读下去。该标题中的American实际上指的是美国国债。

夸张。新闻标题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是追求用词新颖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强化情感, 增添神秘色彩, 也可以达到幽默和嘲弄的目的。如:

(1) Graying Armies March to Defend Social Security老年大军游行示威, 捍卫社会安全

标题中“Graying Armies”指的是Large Groups of Aging People (大批老年人) , 这里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来描述捍卫社会安全的老年人之众。

(2) A Vow to Zip His Lips誓将守口如瓶

标题中“Zip His Lips”运用了夸张手法, 使语言形象生动、幽默、富于感染力。

近百年的报刊视觉科学研究表明, 在报刊阅读中, 版面元素受关注的次序依次为图片、标题、正文。标题制作在内容传达和表现上具有重大意义。英语新闻标题中经常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段, 使其显得简练、精巧、信息量大。虽然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很大差异, 然而英语标题中的修辞特色, 在汉语标题中也有“用武之地”。通过分析、欣赏和借鉴, 有利于汉语新闻标题制作视野的拓宽, 有利于开发汉语标题制作的新思路, 有利于制作具有汉语特色的新闻标题。

参考文献

[1].陈淑华:《英语修辞与翻译》, 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 1990年版。

[2].李国南:《辞格与词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3].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4].涂小金:《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现象与翻译》,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3 (12) 。

[5].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年版。

8.英语新闻标题修辞手法探析 篇八

【关键词】CNN新闻 新闻标题 修辞

新闻标题是整篇新闻内容的精髓和浓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新闻标题能更好的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当今是网络全面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只有先浏览了网络新闻标题,读者才有可能选择点击阅读该条新闻。而修辞格有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修辞让新闻标题变得更加生动、幽默、形象,更好地吸引读者的兴趣。本文以CNN新闻标题为例,从语音、词汇、句法修辞方法这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语音修辞方法

1.头韵(Alliteration)“指相邻两个单词的重读元音相同或相近,通过对其的重复来取得强调和突出的效果。”(许晓萍,2013:197)如Ethiopia shoe shine girl (February 1,2016),shoe与shine压头韵,通过对单词开头辅音/∫/的重复,让该标题产生一种音韵感,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再如High Arctic: By sea into a frozen, fragile world(February 4, 2016)。

2.辅韵(Consonance)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近的词语以相同的辅音结尾。如New Year rush and crush: China's long journey home (February 5,2016),该标题中rush和crush词尾/∫/的重复构成一个辅韵,在读音上让读者产生一种急促和紧张感。

二、词汇修辞方法

1.暗喻(Metaphor)暗喻是用另一事物比喻所要说明的事物,但不用“like, as”等喻词。Big cats on the roof of the world: Protecting Asia's elusive snow leopards(January 26, 2016)将雪豹比喻成体型较大的猫,产生幽默效果。

2.借代(metonymy)借代用著名的人名、地名、建筑物等专有名词来表示一些约定俗成和为人熟知的事物,如pentagon(美国国防部),Hollywood(美国电影业),Wall Street(美国金融界)、big apple(纽约市)、city of Angel(洛杉矶)等。

3.典故和习语(allusion)。典故和习语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来源于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名著、名言、艺术、文学、电影、音乐或是谚语。新闻标题中的典故让人体会到英美文化妙不可言的魅力。

如Afghanistan's Romeo and Juliet, defying religion and culture for love (February 3, 2016)引用莎士比亚经典名著《朱丽叶与罗密欧》来喻指新闻中这对私奔的阿富汗恋人。

再如A text a day to keep the doctor away? (Funerary 5,2016)这个标题改编于家喻户晓的英语谚语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Bonnie and Clyde” shootout in Florida: Male suspect dead, partner wounded(February 5, 2016)该标题引用美国电影《雌雄大盗》,暗示新闻在逃犯是一对情侣的身份。

4.双关(Pun)“双关是指一个词在句子里有双重或多重的含义,可作不同的解释,以造成滑稽、幽默的效果,因此它们被广泛运用在新闻标题里。”(李红霞,2005:44)如The one-way ticket to ISIS central(January 29, 2016)标题中“只进不出”的“单程票”来在ISIS恐怖分子控制下,人们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的生活悲剧。

三、句法修辞方法

1.对比(Antithesis)对比把意思相反的词语放在平行对称的结构中来达到形式的对照美。如Modern-day musicians, old-time feel (January 27, 2016)

punxsutawney phil:Friend or Foe (Feb 01, 2016)

2.疑问句(interrogative sentence)新闻标题使用疑问句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发读者思考答案,如果读者不能很快想出答案,他们就会点击新闻内容并仔细阅读。Why is Gilead charging VA $40,000 for drug?(January 27, 2016)

四、结语

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报纸,网络电视新闻传媒能够更好更快地报道高速变化的全球动态,网络传媒(如CNN)加快了新闻更新的速度,包含庞大的信息量。简洁的新闻标题决定着读者是否点击查看新闻内容,因此标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新闻标题中恰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段能为标题锦上添花,吸引读者注意力。

参考文献:

[1]CNN国际频道英文官网.

[2]李红霞.英语新闻标题修辞赏析与翻译[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5,(2).

[3]许晓萍.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以《纽约时报》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上一篇:乡镇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总结下一篇:社会主义思想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