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共7篇)
1.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一
2、什么是孪生兄弟?(同一胎出生,双胞胎)
孪生兄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长相相似)
课文为什么把火星与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话揭示了答案,你能找出来吗?
(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是,甚至。)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连用了四个同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你知道这是什么句式吗?(排比句)
句中的四个同样让我们读起来有什么感觉?(火星和地球之间十分相似)而且我们读起来也非常有气势。
看来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真是恰如其分、名副其实、十分形象、顺理成章
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火星与地球之间极大的相似程度,好比孪生兄弟。
(指名朗读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孪生兄弟。突出太像了、四个同样、甚至、难怪等词。)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为什么课文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吗?
(因为,所以人们把火星称为。)
还可以怎么说?
(人们之所以把火星称为,是因为。)
3、说得非常好。我们再来看课题。齐读课题。
现在你能说说孪生兄弟上为什么用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你觉得课文用这个比方来形容地球和火星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很幽默、形象、生动)形象的比方让本来枯燥的科普论文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
课题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表示解释说明)
4、过渡: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好比一对孪生兄弟,科学家们也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那么这种推测有没有依据呢?
二、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想法。
这种推测是有依据的。
(1)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
(出示火星河床图片)这就是火星河床的照片资料。谁愿意看着照片向大家介绍一下。
指名朗读第一句。
(2)20xx年3月以后,人们通过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
看来科学家的推测是有依据的,大胆的想象推测离不开科学严密的研究认证。
2、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我们学习课文时,为了便于理解,常常要给课文分段。请大家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觉得这一段和第一自然段分在一起比较好,还是和下面的三、四、五自然段分在一起?
(意见一:和第一自然段分在一起。因为第一自然段写了科学家根据火星和地球之间非常相像,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而第二自然段就进一步通过研究来证实这种推测。
意见二:和三、四、五自然段分在一起。因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提出问题: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而下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同学们的这两种意见都很有道理。其实,重要的不是怎么分段,而是我们通过讨论对课文的内容了解得更深入,对课文的层次分析得更清晰了。
三、第三至五自然段
1、看来,火星上确实曾经有过水的存在。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自由读读3-5自然段,找找答案。
2、这里有几句话。你能根据课文给它们排出正确的顺序吗?
( )那么,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河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 )科学家根据火星照片资料和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
(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
(1)请介绍一下你是根据什么来排序的呢?
(我是根据课文的内容来排列的)
很好,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排?
(可以根据一些关键词,如那么、最初、还有、另外一种来源。)
对,我们以后再碰到这种题目,就可以抓住一些表示次序的关键词来理清句子间的关系。
(2)这几句话中的也许、可能又说明了什么?(这些都是科学家们的推测。)
毕竟是几十亿年前的事了,人类还没有诞生。但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可以帮助人类来推测当时的情形。
3、让我们回到40多亿年前,地球与火星诞生之初。
指名读第3自然段。
家常便饭是什么意思?(很平常、经常发生)
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它?(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
看来,替换近义词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那你觉得用家常便饭和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哪个更好?
(家常便饭通俗易懂,更加形象。)
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能说明当时太阳系内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经常、突如其来、无数、四处)
对,根据上下文也可以了解词语的意思。
谁能通过朗读来给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
(指名朗读第3段)
4、彗星和陨石风暴持续了数亿年,由于彗星本身大多是些大冰块,因此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5、火星上的水还有什么来源?
(1)(在兄弟俩诞生之初,形成了湖泊和海洋。)
这段话比较难懂。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它的意思。你可以用口头介绍的方法来谈谈你的理解,也可以图解的形式,笔头进行表达。
A、请一、两位学生口头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B、请一位学生上台补充示意图。
火山喷发蒸气(飘散在空中)
矿物(水)水→雨水(湖泊、海洋)
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这张图的意思。(学生看着图练习解说)
(2)从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满了。看着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可以听到。
读着这段文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请说一说,也可以选用老师提供的词语:
浊浪滚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一泻千里
齐读最后两句话。
四、练习设计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了解到火星和地球十分相似,好比一对孪生兄弟。科学家通过研究,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并推测出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那么,地球上的水留了下来,而且孕育出来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的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
2、练习:
(1)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概括:
地球和火星上的水,也许是,还可能。
(2)你曾经听别人用家常便饭这个词说过什么句子,或者你自己会用它说什么句子,请写下来。
板书设计: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长得太像了
有水彗星和陨石送去
潜藏在矿物中
2.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反思 篇二
子说成是“集体大逃亡”,非常形象,读来感到情趣盎然。学生通过朗读后不难理解这两处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更能体会到这种语言的特色,我让学生通过比较来加深体会。比如把“太阳系内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这一句改成“太阳系内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学生通过朗读便能很快地体会到课文语言的形象性、情趣性课文语言有两大特色,一是准确性,二是形象性。在引导学生读悟课文时,我不忘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课文多处运用“也许”、“可能”等表示不确定性的词语,这是因为在还没有完全确定的情况下所作的一种推测,如果用了“一定”、“肯定”等词反而违反了科学性,所以课文用词非常准确、科学。这一点,我让学生多次反复朗读体会。 当然,还有一些语言也是值得我们去积累的。比如第五自然段中写火星上的水的另一种来源,我设计了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反复练习,尽量能不看书讲出来,从而将课本语言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三、课后小练笔“火星的自述”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语言。学习语文,要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的具体语言训练,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
火星的自述。查阅课外资料,再结合课文的知识,让学生来介绍火星。既是一篇小作文,又使学生对火星的知识有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阅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语文,就如我们语文书开头的“习惯篇”中所讲的那样――多种渠道学语文。 以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我积累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性。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地理方面知识的丰富,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不足之处在于没能有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形象的了解。
3.《火星-地球孪生兄弟》教学设计 篇三
1、正确、流利、清楚地朗读课文。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认识火星,了解火星,讨论火星未解之谜。
2、能感受科学说明文用语的准确。
3、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学会浏览、整理、加工信息,拓展理解课文的背景内容,增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及专题学习网站上提供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很久很久以前,大约50亿年前,在银河系发生了一次意外事件,有一块星云在他核心的温度急剧上升之后,燃烧成了一颗黄色的恒星——(猜猜这是谁?)这就是我们的太阳。那些围绕太阳旋转的大量宇宙尘粒逐渐聚集成团,又形成了九大行星,其中有两颗相互靠得很近。它们看上去是如此的不同,可它们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2、地球是我们人类居住的家园,但人类一直向往拥有新的家园,期待新的生命出现。为此,科学家进行了执着的宇宙探索,终于发现了这一颗与地球生态极其相似的星球——(指图)火星。
火星真是太神秘了!让我们先来走近这位近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火星的文章。它能揭开我们心中的一些谜。
(敲出课题)——谁来大声读读课题。齐读
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加双引号?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3、见过“孪生兄弟”吗?他们长得怎么样?(看上去长得很像。)
二、探究交流,自主建构
(一)
1、那火星和地球这对“孪生兄弟”究竟哪里长得像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读读。它们像在哪里?(学生说,出示:同样……甚至……)
能不能用你们的朗读让我们一下子听清他俩的相同之处。
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评价:我光听到“同样有……同样有……”,就没听清同样有什么。有什么这才重要啊。)
再指名读
(评价:读得很清楚,我听得很明白。)
你们不觉得很神奇吗?把这神奇读出来。谁再来读读。
好,一起读。
同学们,你们瞧,这段话中,连用了四个“同样”,这叫什么?知道吗?(排比)。从这组排比中你看出了什么?(相似多)
2、其实,他们的相似处,还不止这些。请同学们赏读第一自然段的看看他们还有哪些相似之处。
你还读到它们还有什么也差不多?响亮地读一读。
你浏览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相似之处?
l (眼睛看前面)是啊,瞧,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除了这么多相同之外,我们也来一组排比句式,说说你读到的相似处。
不仅如此,他俩 差不多, 差不多, 差不多,
就连 。
难怪——(引读)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二)
3、随着探索的不断迈进,科学家果真发现这兄弟俩除了长得像,还有一样相同之处。请同学们赏读中2——5自然段,放声读读,找一找哪些语句告诉你兄弟俩还有相同之处?开始(水的来源)请你把找到的句子大声读一读。
从这两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读出他们有相同处?再来读读,让我们听明白。从这两个句子中我们知道它们的相同之处是——水的来源。
4、火星和地球上的水是怎么来的?自己轻声读读2-5自然段,读这一遍的时候,你可以点击课文中,浏览相关信息,帮助你理解,然后试试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水的来历讲清楚。
边浏览,同桌之间边可以讨论讨论。
指名说
还不够简洁,能不能看着提示来简单说说。同桌间互相说说看。
(出示:陨石彗星(含水)—— 碰撞 火山爆发
矿物(含水) —— 蒸气、雨水——湖泊、海洋)
指名说(评价:读书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提炼出重要信息。)
l 5、可是课文中好象和你们说的不一样啊!课文中是这样说的:
(出示: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男生读这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为什么要这么说?(这就是科学,它的用词一定是准确、严谨的,没有证据进行充足的证明时,就不能用肯定的语言来表述。而这个过程只是科学家根据现有的资料作出的推测。)
6、文中还有一个词——推断,我们来看这样两句话。
(出示句子:1、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2、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20xx年3月以后,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
读读这两段话,想想这两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
(推测:根据事实想象。这里由什么想象出什么?由火星和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想到火星可能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推断:根据事实得出结论。再读读这段话,这里又是根据什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由干涸的河床和岩石钻孔分析推测并且断定地球上曾经有水。)
如果这两个词语互换,行吗?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语境:
推测 推断
科曼博士在分析了火星山谷地表的基础上,做出了这样一个( ):火星很早以前仍然是水的世界,但不一定温暖。
火星上曾经有大量水的存在,科学家由此( )火星上也可能有生命存在。
7、科学是最严谨的,正如科学家竺可桢所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
正是有了照片资料和数据分析等科学证据,科学家们才能从推测走向——推断。
三、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1、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来自火星的图片吧,望着他们,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40多亿年前,一幕幕怎样的情景?(想象说话)我的眼前仿佛 ,我的.耳畔仿佛 。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在创造生命的历程中,火星、地球兄弟俩原本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他们几乎同时诞生,也都拥有能孕育生命的水资源,所以人们称——(再读课题),我们再来看课题。齐读课题。
现在你能说说“孪生兄弟”上为什么用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你觉得课文用这个比方来形容地球和火星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很幽默、形象、生动)形象的比方让本来枯燥的科普论文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
课题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表示解释说明)
但后来兄弟俩命运却是截然相反。我们地球因为有水生机勃勃,而火星却一片荒芜死寂。
此时,关于火星,你们的心中一定有许多的疑惑。同学们,就把你此时心中种种感兴趣的话题或疑问“火星论坛”上提出来,我们再一起进行探索。
l 提供学生反馈信息,自由发表言论,课后继续研讨的空间。
3、交流
4、同学们,火星还有许多许多的谜值得我们去探究,同学们课后可以充分地浏览学习网站内的信息,也可自己用搜索引擎,到广阔的网络世界进行探寻研究。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交流。
板书设计
6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
水
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生命生存?(谜)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梦圆飞天,让我们激动不已,我们人类迈出了探索宇宙的一小步。在群星璀璨的太空中,我们知道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那么科学家们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呢?既然是孪生兄弟,那么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呢?(板书:相似 差异)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探讨这个问题。
2、生齐读课题。请打开课本。
二、复习回顾
1引读第一自然段
什么叫“推测” (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科学家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他们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读(“同样……同样……同样……同样……甚至连……”)
四个“同样”和“甚至”组成的排比句一层更进一层地说明火星和地球之间十分相似。
看来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真是——恰如其分,十分形象……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2精读领悟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
1、科学家们把火星与地球称为孪生兄弟,我们也知道了他们非常相似,但现在我们地球上有浩瀚的大海,多姿多彩的生命,那么小兄弟火星上面,真的有水和生命存在吗?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
(1)“推断”是什么意思
生:推测,断定
师:科学家推断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火星上曾经有水。[板书:曾经有水]
(2)科学家根据什么作出火星上有水的推断?
(3)学生自主阅读,同桌讨论归纳。意图: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求知欲,训练学生概括表达能力。
根据有二:一是通过分析火星照片资料,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二是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证实火星曾经有水。
2、比较,多媒体出示:
A、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干涸的河床,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20xx年3月以后,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1)自读,这是课文分析火星上曾经有水的语句,结论得出火星上曾经有水。说明文要求语言简洁,浅显,把事情交待清楚就行了。下面是老师改的一句话,也说明了同样的事,请读一读比较一下,第二段文字更简洁,是否可以将原文改为第二段文字?为什么?出示:
B、科学家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20xx年3月以后,人类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有水的推断。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2)小组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充实自己的观点。
(3)引导交流,教师适时点评,让学生知道以下句子或词语不能省去,学生讲到一处就点击一处。
“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科学研究和科学推测是不能凭空捏造的,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点击多媒体课件中的火星河床图片)
“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用地球上人们熟知的事物做对比,使人们更容易感受火星上干涸河床的规模。这是说明文中常见的“列举数字”, “比较”方法。
“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说明证实科学推断也是需要讲究证据的。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态度。(出示钻孔图,补充文字材料)
“曾经”——这个词语暗示着如今火星并没有水的存在。只是在遥远的过去,这个星球上存在过水。这样的表述更加科学。
(4)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3、那么,火星上的水是哪里来的呢?自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画出有关的结论性语句。(学生自主学习,随后交流)
多媒体出示结论:
一是持续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火星送去了最初的水;
二是在火星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
4、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了解火星上水的来源。
(1)彗星和陨石是怎样给火星送去水的?(结合看彗星撞火星和地球的视频)
(2)潜藏在矿物中的水是怎样来到火星表面的?
5、(1)讨论第一个问题,穿插讨论: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当时,太阳系内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家常便饭:本义是指很平常,经常发生的意思。文中指太阳系中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事,很平常。
这段中还有哪些词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经常,突如其来,无数,四处”)
(2)讨论第二个问题(结合动画演示)
6、作者在叙述水的来源时,为什么用“也许”,“可能”这类词?
(生思考交流:因为这是科学家的推测,不一定完全确切)
7、说话练习:(结合图片)请你尝试着说一说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说的时候可不能犯科学错误,要注意语言的简洁,科学严谨,试试看!
8、学生准备,后请两名学生说,老师引领其他学生共同评点。
9、齐读第二段,小结:这部分讲科学家推想了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一是陨石或彗星带去的,二是潜藏在一些矿物中的。
[板书:水的来源]
三、精读第三段(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引读第六自然段,说说这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过渡,引起下文)
2、认真阅读第七自然段,讨论:火星为什么没能留住水
(1) 引导学生找到并出示: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与导致的结果
(2)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有哪些?用直线画出来
这些缺陷是如何导致这个结果的?用曲线画出来
(3) 多媒体出示这一段话,出示答案。
[板书:留不住水]
(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
A、多媒体出示: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
B、指导理解“持续不断”的意思
C、“集体大逃亡”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引导学生想象描绘由于火星引力小,致使火星表面的液态水蒸发变成大量气体离开火星的样子。
D、教师总结:这里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方法,使枯燥的科普读物充满生趣。
(5)指名朗读,齐读
3、指名朗读第八自然段,讨论: 第八自然段写什么?(火星上是否有生命还是一个谜) “渺茫”是什么意思?水是生命之源,火星上既然没有水了,还为什么不说火星上没有生命?科学家还要说在火星表面找到生命的希望十分渺茫?
[板书:生命之谜]
4、如果火星的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生存的?
小结:宇宙世界的奥秘无穷无尽,它们正等待着人类去探究呢,也许,二十年,三十年以后,你就能为人类揭开其中的某个奥秘。
四、齐读全文,综述文章结构
1、课文围绕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这个中心,是怎样安排材料叙述的呢?为什么称地球与火星是“孪生兄弟”?
推断火星上有水 推想水的两种来源
推想为什么火星没能留住水 推测火星上有生命存在
五、总结,延伸
1、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在创造生命的历程中,火星,地球兄弟俩原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们几乎同时诞生,也都拥有能孕育生命的水资源,所以人们称——(再读课题),但后来他们的命运却是截然相反。我们的地球因为有水生机勃勃,而火星却一片荒芜死寂。火星上的水为什么留不住呢?相信您们的心中一定有许多的疑惑,这就需要大家从小具有科学素养,以后慢慢去研究和发现。
2、拓展,延伸
读课外科普读物
【板书设计】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 差异处 留不住水
曾经有水 生命之谜
4.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说课稿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介绍火星知识的文章,说明火星与地球有若干相同之处。文章在总述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之后,重点介绍关于火星上水的 来源的两个推测,至于火星上是否有存在生命,仍然是个“谜”。本文八个自然段,可分两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点明火星被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的缘由,推测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这一段围绕着“孪生兄弟”展开来写的。
第二段(第二至八自然段):围绕水和生命具体介绍火星的情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可分两部分。一部分围绕“水”来写:写了火星曾经有水,续写火星上水的来源,再写火星上水不能留住的原因。另一部分围绕“生命”来写:先写从火星表面找到生命已属渺茫,继写火星地表下可能有有水,相应地可以孕育出生命来。最后,对火星可能有生命正是科学家进行探索的火星之谜。
(二)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3点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能有感情的读课文,学生能自学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2、知识目标:理解火星的基础知识,初步认识设问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我们热爱科学的志向。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关火星的基础知识。2、领会本文用词准确严密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说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巧设作业,检查学生掌握生字词情况,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2、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3、学习第1至5自然段,懂得“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及其水的来源。
教学重、难点:懂得火星和地球的相似之处及其水的来源。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意学生的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力达到目标。
(一)、教法。
1、自读自悟法:先从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然后自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理解课文说明顺序。
2、品词析句法:通过句式的推敲,透过相关词语,理解本文用词准确严密的特点,认识设问和比拟的修辞手法,领悟文章的内容。
3、以读代讲法:通过反复的朗读,熟读成诵,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八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二)、学法
运用读、疑、思、划、议、说等方法,以及同学互学、互议等形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教堂”为“学堂”。
三、说教学流程
(一)、揭题解题,激疑导入。
1、板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读课题)
理解“孪生兄弟”的意思(同一胎出生的兄弟)。
2、齐读课题,提问:
(1)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哪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一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默读课文,然后用笔划出有关的句子。(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其它自然段跟我们介绍了哪些问题?再读课文,同桌讨论。(学生只有熟读课文,才能与教师、文本进行对话,才能做到自主阅读。)
①火星上的水哪里来的?
②火星上原本有水,后来怎么就没了?
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还是一个谜。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交流:(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A、这一段中作者是怎样介绍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它们有哪些同样的地方?结合讲解破折号的作用。
B、科学家还根据这些同样的地方推测了什么?结合讲解“推测”。(根据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2、反馈交流(教师与学生对话)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同桌讨论以下问题:
这些推测有没有科学根据?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知道是有科学根据的?
2、个别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全班同学读。
学习第3—5自然段
1、过渡话:从以上语句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那么,火星上的水哪里来的?接下来我们读一读第3—5自然段,然后用笔划出关键的语句。
2、读句子比较。
(1)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最初的水。
(2)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种了。
①去掉“也许”、“可能”两个词读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严密性。
②简介“彗星”、“陨石”。
3、最初,火星和地球有没有水呢?当时的火星跟地球是怎样的?读语句回答(没有水、荒凉寂寞、常遭袭击)结合句子讲解“家常便饭”。
(四)、小结留疑
火星与地球,同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呢?原本可能比地球上的水还多,为什么没有留住呢?回去读课文,下节课我们完成这个问题。
(五)作业设计:
1、把本课中你自认为难写的字、难理解的词写在作业本上。(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2、把课文读3遍,然后完成自学手册第三题。(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
5.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五
单元名称: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课题:水滴里的生物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水样和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1、取水样(课前布置,注意安全)观察水样,引出显微镜的观察活动。
观察水(颜色,透明度),还能看到水中有些什么吗?
用显微镜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2、用显微镜寻找并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了解起功能。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3、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了解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借助资料,知道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认识细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
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
你观测到了什么?
它是什么样的 ?
它是否在运动?
4、巩固学习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了?
一、课题:
2、做酸奶
二、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鲜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杯。
四、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动手做酸奶。
讲解酸奶制作的方法,注意要点:温度,时间,高温消毒三者都要顾及。加热后冷却到30—37度保温8小时左右。
2、认识细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解释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介绍细菌和酸奶的有关知识。
启发学生说一些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
3、介绍病毒及其引起的常见的传染疾病,看书认识常见病毒。
4、知道预防传染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疾病传播的方法有哪些?
通过皮肤传染,通过接触物体传染,通过空气传播,通过动物传播……
讨论预防疾病的方法,如:流感、非典、爱滋病……
5、巩固学习
提问:细菌对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怎样看待细菌的益和弊。
一、课题:
3、馒头发霉了
二、教学目标: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1、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2、了解没的功与过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
3、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
4、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
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
5、巩固学习:
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
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
一、课题: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二、教学目标: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 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
了解细胞是有生命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三、教学准备:
洋葱、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搭建生命体的话题。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
激发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的兴趣。
2、利用不同工具组逐次观察,比较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
指导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比较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结构的的异同,它们都是有一块块“积木”构成,但积木的形状、大小不相同。
3、认识细胞,知道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
(1)介绍细胞的发现。
(2)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
(3)构成生命体的细胞形状、大小不相同,有不同的功能。
介绍白细胞的功能。
4、巩固: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
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
单元名称:我们的地球 课题:1地球的形状 教学目标: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能够收集有关的地球的资料,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是不断发 展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人类探究地球的历史资料。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建立科学的地球概念。
提问:“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激发 学生的兴趣。
1、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介绍古代印度人和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
状的认识,了解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是对地球
不科学的解释。张衡和亚里士多德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说明人们
不断用来修正猜想和探究。
2、介绍当人们看到船身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下的事实以后,对地球形状又有了
新的认识和猜想。可以让同学们做一做“进港的帆船”的模拟实验。有介绍
麦哲伦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而进行环球航行的故事。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
介绍前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
二、巩固练习
1、古代、近代、现代人类是怎样探究地球的形状的?
2、你知道哪些地球的有关知识。
三、布置预习
收集各种不同地球表面形态的图片和资料,性同伴介绍。
课题:2地球的表面 教学目标:
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
点。能够描述家乡地貌的特点。
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1、认识多种形态的地貌。
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带地球的不同的地貌构成了地球表面的壮丽风光。
2、制作地貌模型。
通过制作,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地貌的特点。
3、说明描绘地貌的手段在发展。
教材展示了两幅不同科技水平的图片,一幅是从飞机上拍摄的航拍图,还有一幅
卫星相片,表面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认识地球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前进。
而且是向着高精度,精细化前进。
4、从整体上去认识地表环境,最后展示给学生看的是世界地图和地形地球仪,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认识地球表面的水陆分布。并引导学生解释“三山六水
一分田”的说法,使学生能够概括性地记住地球地貌的总体状况。
二、巩固练习
你对地球的地貌有了什么样的了解。
课题:3地球的内部 教学目标:
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
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树立科学的自然观。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
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教学准备:
地球内部构造的有关资料。准备三个装着水、沙子、小石子的盒子。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1、进行猜测黑盒子物体的活动。
拿出三个装着水、沙子、小石子的盒子,要求不打开黑盒子,通过摇晃等方法
获得盒子里的信息,推断黑子里装着什么物质。知道科学家通过想地球内部
发出地震波,通过检测地震波发射的来测定地球内部的物质状态。
2、展示火山、温泉、地震的图片,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掌握地球内部信息的。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科学家不但从地球表象推测地球内部构造,还从地震波的 偏转现象给地球内部分层,有的甚至还有奇思秒想。
3、知道学生模仿鸡蛋的结构,制作一个地球的内部构造模型,通过模型来给
出对地球内部的解释。
重点指导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
先做里面,再做外面。
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
二、巩固练习
说说地球内部构造。
一、课题:
4、火山和地震
二、教学目标: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
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
能够收集有关火山与地震的资料。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的形成。
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了解火山。
知道学生通过图意推想火山形成的原因。
了解为研究火山而献身的科学家夫妇,让学生感受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模拟火山喷发,学生从中获得信息,想象火山喷山时的情景。
2、认识地震。
想学生讲解地政的成因,观察有关图片,战士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然后,指导学生模拟地震的发生,学会判断地震的强弱和震中位置。
介绍张衡和他的地动仪以及现代地震检测仪,指出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
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 仪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和学生探讨地震来临是怎样保护自己的方法。
3、巩固
火山喷发是有什么现象?
地震发生前有什么预兆吗?
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
一、课题:
5、地表的变迁
二、教学目标:
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
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些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能够对一些显现作出一些大胆
的猜想。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
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
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人类的的行为使地表发生变化。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些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四、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及科学家的考察信息,让学生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久很久
以前的情况。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人类就是通过这些化石认识地质变化的。
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中国在很早以前科学家对地质进行研究。
2、研究千姿百态的地表的形成。
火山口湖、石林奇观、海岸边的礁石等地貌都是在空气、流水、、气温以及
地质运动的自然情况下形成的。
3、教学石头怎么会变成小石子和沙子的。
做模拟实验。
知道学生观察、认识风化的作用。了解气温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植物、冰冻对岩石的影响。
4、通过模拟实验和研究,认识侵蚀作用。
做模拟流水的搬运实验,是学生在观察、分析中懂得流水的携带功能搬运了碎石 和沙子。观察图,继续思考。
5、了解人类生产、生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认识人类的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有的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6、巩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能够改变地表?
单元名称:物质在变化
一、课题:
1、我们周围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能从蜡烛燃烧和熔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的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三、教学重点、难点
能从蜡烛燃烧和熔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的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四、教学准备:
蜡烛、酒精灯、石棉网、蒸发皿、烧杯、干抹布。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大自然中物质的变化是各种各样的:种子
发芽、开花、结果……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变化?
2、研究物质的变化。
蜡烛是我们熟悉的物体,让我们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仔细观察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蜡烛的特点。
给蜡烛加热。预测:蜡烛在加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
仔细观察燃烧蜡烛是有什么现象发生,将观察到的加热和点燃蜡烛的现象写在活动记录上。
最后,比较蜡烛熔化、凝固和蜡烛燃烧的不同,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
异类音义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异类生成了新的物质,证据
可以从颜色改变、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中寻找。
3、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
学生探究以下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火柴燃烧、水的三态、铁水变成钢锭。
讨论研究后把结论填在书上,并说出你的证据。
4、学生选择实验,在观察比较中判断她们属于哪一类的变化。
学生分小组选择实验所需的器材做实验。
通过着部分的活动,学生可以在各组观察实验和活动中交流,对物质的变化有
更全面的认识。
一、课题:
2、铁钉生锈了
二、教学目标:
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 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
知道铁钉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的接触。
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
坚持参加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尊重证据,愿意合作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铁钉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的接触。*
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
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 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
四、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常见的生锈物品。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铁回生锈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呢?你研究过吗?
今天蜗牛来研究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
2、在生活中找一找生锈的铁制品。
观察铁锈是什么样的,比较铁锈与铁有什么不同。还在哪见过生锈的物品?
3、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以王刚小组为例,介绍实验方案的内容和格式,学生模拟实验,假设制订方案。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严整假设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归纳铁钉生锈的原因。
(暗示两个假设条件:一个是只有空气,无水。另一个是有水,有空气。)
(提醒学生:新钉子要把表面的油漆清洗掉或烧掉。)
4、了解防锈的方法。
怎样防止铁生锈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兔油漆、搪瓷覆盖、制成不锈钢、表面涂上不易生锈的金属。
还有涂沥青、放干燥剂……
5、巩固
铁生锈的条件有哪些?
怎样防止铁的生锈?
一、课题:
2、变色花
二、教学目标: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 性。`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 性。*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四、教学准备:
紫甘蓝、塑料袋、温水、烧杯。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各类物质,研究物质的种类和用途对家庭、工业、农业、建筑业等有着很大的作用。
2、变魔术,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知识。
学生玩魔术“纸花变红,纸叶变绿”——在白色花瓣上涂上白醋,在叶子上
抹上碱水,在往纸花上喷上紫甘蓝水奇妙的现象就发生了。
讨论纸花变色的原因,了解物质变化的种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性物质
和碱性物质。
3、指认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从生活经验出发介绍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体温:怎样用科学的手段去辨别酸性物质、碱性物质?
4、学生用紫甘蓝制作指示剂检测身边的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生制作紫甘蓝指示剂。
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的物体,观察颜色的变化,将结果填在活动记录上。
5、了解酸性、碱性物质的意义。
通过一些事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意义。
竹子喜好碱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就会大面积死亡。
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家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6、巩固
今天你学会了怎样的一个小魔术? 酸性、碱性物质有哪些意义?
一、课题:
4、洗衣服的学问
二、教学目标:
知道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剂清洗。了解肥皂去污的原理。
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
通过请教大人、查阅资料等方法,掌握去污迹的方法。
意思到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体验到利用穴道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质量的用去。
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剂清洗。了解肥皂去污的原理。
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
四、教学准备:
烧杯、勺子、水、肥皂、洗衣粉、植物油、污布。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衣服上沾着汗渍,墨水,油污……,你知道怎样去
除它们吗?
2、通过怎样去除衣服污迹的问题,开展讨论。
围绕洗衣服的话题,展开讨论。
引出“哪种污物用哪种洗涤剂用品效果好”的问题。
3、探究洗衣服的学问。
学生动手洗衣服。先说说该怎样洗衣服呢?
创造两种实验条件,学生分成两组做对比实验,学生填写实验结论。
(重点通过观察污渍的变化,比较出肥皂、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差异。)
4、介绍洗衣方面的知识。
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介绍洗衣的学问。为什么肥皂,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对于油污用肥皂洗涤效果比较好……虽然污迹的成分各不相同,但只要跟与之
匹配的洗涤剂发生反应,它们都能被洗干净,洗衣服大有学问。
5、巩固
为什么肥皂,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洗衣服有什么学问呢?
单元课题探索宇宙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3、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4、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5、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6、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7、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8、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3、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4、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三、教学准备
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二)引导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
(2)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3)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说明古人对天地产生最初的思考,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4)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1)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
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2)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
3、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
(1)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这些困准?
介绍望远镜:人们发明了望远镜,1610年1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了更远的天体。
介绍现代的望远镜:(1)巨型望远镜。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2)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3)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它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
(三)总结宇宙的特点。
(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宇宙的整体形象。
(2)讨论: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宇宙有多大?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里有什么?我们处于宇宙的什么部位?宇宙里有没有和地球一样的文明?
(3)总结: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军、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奥秘。然而,浩瀚的宇宙总让人感到神秘和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
(四)课外练习
将自己收集的资料组合成专题研习报告。
太阳第大家族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能利用表格整理观察记录;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观察昼夜长短的记录,对昼夜长短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既的事实,提出问题: 出示白天与黑夜的图片。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彩虹桥)这两张照片有什么不同呢?白天、黑夜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白天与黑夜。(板书:白天与黑夜)
2、我们知道白天称为昼,黑夜称为夜。你知道一昼夜要经历多长时间吗?(24小时)
3、白天、黑夜的出现有什么规律?
生:白天黑夜依次出现、交替出现、更替出现
4、白天黑夜的不断循环变化,我们称为昼夜交替也称为昼夜更替。
5、在同一时刻,美国和中国是不是都是白天或者黑夜?
6、关于昼夜交替现象,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关于白天、黑夜,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研究那些问题? 生:昼夜交替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
为什么有时候白天长,晚上短;有时白天短,晚上长。我想知道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我想知道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我想知道白天是怎样慢慢变成黑夜的。我还想知道昼夜的时间有什么不同。……(你的问题有非常有研究价值)
7、你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探究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二、逻辑推理,提出假设(一)依据事实,提出猜想
师:同学们,地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为白天,没有照亮的一面是黑夜课件出示:
我们可以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仪模拟地球。我们的模拟器材,太阳小,地球大,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地球和太阳怎样运动,才能让白天和黑夜轮流交替,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怎样才能让白天和黑夜轮流交替,好,你们小组先讨论再用模拟器材做一做,待会来汇报你们的想法。(课件出示:地球和太阳怎样运动,形成“昼夜交替”现象?)(1)小组讨论(2)你们的想法是什么?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注意边展示边汇报)猜测: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二)分析猜想,去除臆想
师:通过讨论我们发现有多种解释都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哪哪一种解释是真实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猜想(教师指板书):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课件出示
师:课件出示我们知道太阳运行的速度是每秒250千米,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1.5亿千米。太阳围绕地球一圈要花1046.6小时,约需要43天。太阳绕地球一圈才出现一次昼夜现象,你们认为可能吗?(不可能。)
其实,古人在昼夜交替这个问题上曾经也这样认为——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形成了白天和黑夜。也就是地心说。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地心说”
师:让我们看一看科学家对这一说法的解释?课件出示
师:这种说法,人们信奉了一千多年。我们一起看第二个猜想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课件出示
生:地球绕太阳一圈才出现一次昼夜现象,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圈是一年。地球要整整绕太阳转动一周,才能出现一个白天,一个黑夜,而地球绕太阳转动一周是一年,也就是说我们一年的时间才能出现一个白天,一个黑夜。(这位同学讲的真好,谁来复述一遍。)师:你们认为符不符合实际呢?(不符合。)
师:其实,在16世纪,波兰科学家也是这种想法。它就是日心说。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日心说” 师:让我们看一看科学家对这一说法是怎样解释的?课件出示 师:那我们再来看下一个猜想: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几种方式:大家想一想、用地球仪试一试。(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师:那么地球到底是自西向东转呢还是自东向西转呢?这就要大家到生活中去找答案了。我们知道太阳每天是从哪个方向出现的,(东方)那地球怎么样的转动才能让我国的东方最先看到太阳?
教师:我们以我们国家为例,用红色代表居住在我国东方的小朋友,蓝色的代表住在我国西方的小朋友。
教师:看如何让东方的小朋友最先看到太阳。请同学们分别用两种转法来实验。做一做,看一看。地球到底是自西向东转呢还是自东向西转呢?
生:自西向东
师:是的,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请看大屏幕地球的自转视频 你认为地球的这种运动有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可能)
师:这样看来,只有一种猜测存在可能: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变化。
三、设计实验,模拟验证 师:同学们,通过讨论我们发现可能是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变化。那你能利用手电筒和地球仪设计实验,揭示昼夜交替的原因吗?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你准备如何做这个实验?
师:在做模拟实验时我们应该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生:注意安全 师:出示温馨提示(注意的事项)(1)调节手电筒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照亮半个地球仪。(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红色标记为观察点,慢慢的转动地球仪,仔细观察昼夜交替现象。
四对比辨析,总结提升 1.小组汇报交流。(结和实际现象解释)
2.教师总结:原来太阳光照射着地球,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师: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家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看视频)师:好,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引起的。请同学们动手找一找
课件出示:当我们国家是白天时,你知道哪些国家是黑夜吗?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处在早晨,又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处在黄昏呢?
生:我发现,当中国处于白天的状态时,有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处在黑夜的状态。
生:还有阿根廷和巴西呢。
生:我发现,在中国西边的国家此时正处在早晨,比如沙特阿拉伯和索马里。
生:此时,太平洋中间的一些小岛正是黄昏的时候,比如美国的巴尔米拉岛。师:同学们,你们发现在同一时刻,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是相同吗?(不相同)
师总结:所以同一时刻,由于地球的自传,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研究。
1、为什么夏天白天长,晚上短。冬天白天短,晚上长?
2、地球上有没有,只有白天没有黑夜的地方?或是只有黑夜没有白天的地方
单元名称:假设与实验
一、课题:
1、假设
二、教学目标:
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有依据地提出假设。
承认经验中可能的假象,信任实证。
三、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在研究铁钉生锈的原因时,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设?
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后要进行探究时,可以先对现象和结论进行假设。
2、认识问题不一样,探究的方法也不一样。
观察瓢虫,然后提出你想知道的有关问题。
例如:瓢虫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爬行的?
除了瓢虫,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讨论后交流。
可以先订计划,然后进行探究。例如:测量数据,观察形状……用不同的方法
对不同的物体进行探究。
3、假设的定义。
假设是探究问题的方式,是具体观察、调查、实验之前作出有依据的推测。
引导学生对“杀树凶手”作出假设。让学生体会和领悟到更多关于假设的学习点,如假设与证据。
4、学习给假设找依据。
通过阅读,看资料借助直观媒介,了解“大陆漂移说”及其被接受的艰辛。
5、懂得经验可能造成假象,假象要经得住质疑。
通过做纸球和纸片从高处同时落下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充分表达自己的依据。
并且待实验结果出来以后再予以解释、评判。
引导学生把丢纸团的实验和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进行比较,表现二者的相似形。
6、巩固
什么是假设?假设要依据,举例说明。
一、课题:
2、实验
二、教学目标:
知道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两个基本实验类型。
知道蒸汽回产生动力。了解米虫的生活习性。
知道“如果……那么……”是假设的一般表达句式。
知道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内容。知道验证因果假设的实验步骤。
重视公平的价值,实事求是地对待实验的数据和结果。
三、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装水的瓶和半瓶水、水杯、纸。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科学。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对待一些现象并对此进行探究。
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后要进行探究时就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
2、了解有些实验是模拟的,有些实验是通过对比来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
举例给学生听有关蒸汽的例子。(1)蒸汽火车,会“叫”的水壶。(2)米虫喜欢
呆在哪里?启发学生认识到对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比不同的事物,一种是
对比不同 情况下的同种事物。
3、学习如何假设,了解假设可以有多个,而且可以多次验证。
如何假设呢?一般用“如果……那么……”的形式来表达。在研讨“蚂蚁是怎样
凭自己留下的气味回家”的方法时,积极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方法越多越好
只要有合理因素就可以。
4、动手实验模拟和对比的乐趣。
用一只瓶子里面装有大半瓶水旋转瓶子或猛烈震动瓶子看见瞬间产生的旋流。
引导学生包旋流和龙卷风的图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做抽纸实验。揭示:物体有一种特性,原来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
的状态。
5、了解雷迪的实验,并懂得控制条件。
引导学生讨论解雷迪在实验中的控制条件。几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引导学生做乒乓球落地反弹的实验。思考反弹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
需要控制的条件是什么?知道学生反复实验得出数据和结论。
6、巩固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六
1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61页练习十第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认识按比例分配时间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例11中的实物图。
提问:图中共有30个方格,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涂上黄色,一份涂上红色,每种颜色涂多少格?如果红色涂20格,黄色涂10格,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多少?
指出: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教学例11(1)提问:3 : 2要表示的哪两个数量的比?这两个数量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思考: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 : 2,还可以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
①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 : 2,就是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②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 : 2,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25。
③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 : 2,也就是红色方格数是黄色方格数的,或是黄色方格数是红色方格数的。
(2)解答例11。
①试试看,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例2,并在学习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方法ⅰ3+2=5 30÷5×3 30÷5×2 方法ⅱ30×33+2 30×23+2 方法ⅲ30÷(1+32)方法ⅳ30÷(1+23)
(3)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更好一些?为什么?(第二种方法好,好想好算。)说说这种方法的思路?(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说,在30个方格里,红色方格数占3份,黄色方格数占2份,一共是5份,也就是说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黄色方格占。)(4)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如何进行检验?
请你检验一下同组同学做得对不对?(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方格数。或者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3∶2。)也可以让学生涂一涂,进行验证。
2、教学例11后的想一想。出示想一想。
提问:1 : 2 : 3表示哪几个数量之间的比?一共有6份,三种颜色的方格数各占方格总数的几分之几?大家会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学生说解题过程。师根据学生回答板演。
3、归纳(讨论)
(1)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 已知总数量和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2)怎么解答?
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3)我们把具备上述特点,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4)教师提问:分谁?怎么分?
板书: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练一练第二题
提问: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要求来分配?
指出:把180块巧克力按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就是把180按照35 : 31 : 24来分配。
3、练一练第3题。
指出:这里都是把300毫升按比例分配,解答时实际都是求300毫升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所以可以根据比直接得出橙汁和水各占饮料的几分之几,用乘法很快算出橙汁和水各是多少毫升。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第1、2、3题
五、总结 板书设计: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1~62页练习十第4~8题,思考题,你知道吗。教学目标:
1、巩固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2、熟练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不同实际问题的相应数量关系。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说一说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2、完成练习十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说一说可以怎样进行思考。
二、应用练习
1、出示:体育室篮球和足球个数的比是2:7,一共有72个。篮球和足球各多少个? 交流:解答这题时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十第5题 学生直?回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读题,小组交流讨论各自的想法。
(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是90度,所以这题是要把90按3:2分配得出两个锐角的度数。)
3、完成练习十第8题。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条件的:
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用去黄沙吨数的几分之几,石子用去黄沙吨数的几分之几?
4、练习十思考题
思考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和哪些条件有关? 如果底和高都一样,他们的面积怎样? 面积1 : 1,说明他们的面积相等,怎样分? 面积1 : 2,说明什么,怎样分?
7.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要使学生懂得休息和娱乐是儿童成长和健康的需要,也是儿童的基本权利,儿童有自己选择休息、娱乐的权利和自由。
2.情感:学生乐于在课余时间里,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
3.能力:学生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使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快乐而有意义。教学准备
1.请学生搜集有关名人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懈努力,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2.制作录音磁带。
3.准备设计方案的纸张。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课余时间,你们的课余时间是怎样度过的呃?今天,就请大家来说一说自己的课余生活。(出示课题:1.我的课余生活)2.有兴趣爱好的同学进行现场展示。(二)小辩论
1.教师播放一位同学的录音:我叫明明,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我可忙了,每天一早到学校上学,下午5点放学后,我一回到家要先做家庭作业,做完后还要做一大堆家长布置的作业,常常要到晚上十点才能睡觉。有时我想打打自己心爱的篮球,爸爸就会说:“现在还有时间玩?快做作业去。”有时我想看看课外书,妈妈就会把书一把抢过去说:“课本不看,看这些闲书有啥用?快复习功课去。”一到星期
六、星期日我就更惨了,爸爸妈妈帮我报了好几个辅导班,我简直没有休息的时间。现在,我除了课间能和同学一起玩玩,就再也没有玩的时间了,也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了。2.同学们,听了明明的介绍,你们对明明的课余生活满意吗?你们想对明明说些什么?又想对他的父母说些什么呢?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3.师生之间展开辩论,老师分别扮演明明和他的父母,与学生进行对话。4.师生辩论的主题:
(1)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最重要的。
(2)为了保证学习时间,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否可以放弃。(3)学生是否具有自己选择休息、娱乐的权利和自由。5·在辩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书上出现的有关达尔文的故事《这不是无用的玩意儿》,湖北小朋友石磊的故事《痴迷石头的小男孩》,以及其他古今中外名人成材的故事,作为论据加以辩论。6·在辩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请出法律小博士,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休息和娱乐是儿童成长和健康的需要,也是儿童的基本权利,父母不应该剥夺儿童的权利。
7.辩论结束后,进行总结性陈词: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不只是学习,学习也并不只是读教科书,做习题,我们应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把学习、娱乐、休息、锻炼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板书:学习娱乐休息锻炼……)(三)小调查
1.同学们对明明的课余生活感到不满意,那你们对自己的课余生活满意吗?
2.统计全班学生对自己课余生活的满意度,统计分为四个层次:(1)满意;(2)比较满意;(3)不满意;(4)很不满意。
3.请每位同学填写书上第4页的调查表。
4.分别选择不同层次满意度的调查表进行全班交流。
5.共同分析这些同学的课余生活哪些方面安排得合理?哪些方面安排得不够合理?(四)小设计
1.请每位同学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照合理的要求,自己设计星期日一天的安排。
2.小组内进行交流,每组推荐一份最佳方案进行全班交流。3.请同学们对照最佳方案,再次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 4.请同学们把自己设计的假日方案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如果父母能接受,就与他们一起去实现自己的方案。如果父母不能接受,就请他们说说不接受的理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学生懂得在生活中,有些游戏该玩,有些游戏不该玩。2.情感:学生追求有品位地玩,玩得健康、积极、有益。
3.能力: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做到爱玩,但不疯玩,玩得有度。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社会上因儿童玩了不该玩的游戏,而发生悲剧的真实事例。2.准备玩游戏需要的材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上节课设计的假日方案,家长能接受吗? 2.进行全班统计,统计选项分为:(1)接受;(2)部分接受;(3)不接受。3.请家长不能接受方案的同学说说家长不接受的理由。4.集体帮助再次修改方案。(二)开展辨析活动 1·我们同学都乐于帮助班上的同学,请你们也来帮助下面两位同学:(1)聪聪是电脑高手,打开电脑,一玩就是几个小时。
(2)乐乐爱玩打卡游戏,家里买了许多各式各样的卡,一有机会就趴在地上打卡。2.请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一位同学进行帮助:我们该怎样劝劝他。3.全班进行交流。
4.根据学生的交流发言,教师板书: 玩要有度 玩要有品位(三)开展讨论活动
1.请学生各人发表高见:怎样才能玩得有度? 2.集体进行归纳,教师相应板书。
3.在生活中,有哪些游戏、活动是健康、积极、有益,值得我们玩的呢?四人小组进行归纲,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多。4.全班进行交流。
5.选择
一、两个游戏活动,大家一起来玩一玩,体验体验这个游戏好在哪里。6.在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该玩的游戏,学生一旦玩了不该玩的游戏,会给自己带来很坏的影响,甚至是恶果。请大家读一读书中列举的例子《不该玩的游戏》。
7.讨论:这位同学玩了赌博游戏后,给他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8.有些不该玩的游戏带来的影响更加恶劣。补充事例《救救游戏厅里的孩子》。9.听了这个真实的事例,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彼此交流。
10.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游戏是不该玩的?并说说这些游戏的危害。
11.总结:玩是有学问的,我们一定要玩得有度,玩得健康、积极、有益。不该玩的游戏坚决不玩。(四)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向自己的家人做一次生活调查,了解他们以前都玩哪些游戏活动,并向他们字一学玩法。给教师的建议
1.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达到巩固
教字的目的。
2.整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运用好书上所列举的事例,还要再多补充事例,增加辨析题,让字生有话题去开展讨论。
3.套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己判断、寻找生活中值得玩的游戏和不该玩的游戏,而不要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评价建议
1.通过学习与交流,学生是否懂得了玩是有学问的,要玩得有度,玩出品位。2.注重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力求每人在自己原有的认识水平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
发展,并且能运用所学到的正确认识,指导自己今后的行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不同的年代里,游戏的变迁。2.情感: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玩游戏的快乐。
3.能力: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创造新的游戏,自己制作玩具。教学准备
1.请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的形式,向家中的长辈了解游戏的变迁历史。
2.请学生向家长学一学过去游戏的玩法。有条件的可以把家长请进课堂,亲自来谈一谈,玩一玩,实现游戏资源的充分利用。3.准备玩游戏、动手制作玩具所需要的材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课后向家长做了生活调查了吗? 2.全班进行统计,得出课后完成调查作业的人数,提出表扬。(二)开展交流活动
1.通过生活调查,你们都了解到什么呢?请告诉你四人小组中的同伴。2.请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做交流发言。
3.过渡: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家人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和我们现在玩的游戏有很大的不同。其实,游戏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特点。请大家读一读书上第6页的《游戏的变迁》,做进一步的了解。
4.在这么多游戏中,大家原先自己会玩的游戏有哪些?
5.通过向家长学习,自己学会玩的游戏有哪些? 6.请向家长学到新游戏的同学做小老师,教大家来玩一玩。(三)开展辩论活动
1.通过调查了解,你们认为是自己现在玩的游戏有意思,还是当时家长们玩的游戏有意思? 2.按照学生所持观点的不同,自然分成两个组。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加人其中的一组参与辩论。3.辩论围绕的主题是:(1)现代游戏的利与弊。(2)过去游戏的利与弊。
4.过渡:其实,每种游戏都有自身的特点,它都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甚至孩子们长大了,对自己儿时玩的游戏,还会恋恋不忘。
5.请学生读一读书上第7页的新闻链接《久违了,“弄堂儿戏”》。(四)开展游戏活动
1.你们羡慕这些叔叔阿姨玩得快乐吗?让我们一起也来玩一玩。2.宣布玩游戏的要求:
(1)自由分组,选出组长,负责本组的游戏活动。
(2)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可以是现在的游戏,也可以是家长们当年玩的游戏。(3)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安全。3.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开展游戏活动。4.回教室交流自己玩完游戏后的感受。(五)开展设计活动
1.玩游戏让我们感到快乐,能让我们享受到无穷的乐趣。大家能自己动脑创造新的游戏,或是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吗? 2.学生动脑、动手开始进行自己的创造与制作。可以是单独完成,也可以是合作 完成。
3.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六)总结全文
愿我们的每位同学,都能拥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大家过得健康、快乐而有意义!评价建议
1.学生是否完成了课后生活调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2.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是否玩得开心,学得有效。.
3.学生是否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自己进行游戏创造和制作玩具。
2.不和烟酒交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学生自己周围人的吸烟状况和对有关资料的学习,了解我国面临着“烟民”人数多、危害大的问题。
2.通过学生的环境调查——选择学校附近的某一区域或某一公共场所,看一看有多少烟头,了解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学会思考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3.懂得吸烟的危害,并知道青少年存在哪些吸烟的心理误区,学会防治。4.了解酗酒的危害、吸毒的危害,并学会抵制一切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行
为,并能对自己周围的人产生良好的影响
5.了解国际上对禁烟、禁毒的一些积极行动和有力措施,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宣传不和烟、酒、毒品交朋友。’ 教学准备
1.进行有关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并进行整理。2.准备有关录像、录音资料、设备。3.彩笔、白纸。
4.准备有关图片宣传资料。5.设计禁烟广告宣传标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调查结果展示与讨论
1.将学生课前调查材料的整理结果进行展示。(1)统计:被调查对象年龄段:青少年()人;成年人()人。
烟龄:1~3年()人;3~5年()人; 5~10年()人;10年以上()人。
患病情况:何种疾病:()()()()。抽烟时间:()()()()被调查人对吸烟的态度:
(2)结论与启示:(由同学们自己填写)2.分小组讨论结论与启示。
3.每个小组在白纸上写出本组同学的主要观点和理由。4.交流各个小组的观点。
(二)结合书本资料及课前调查情况讨论“吸烟的危害知多少”。1.学生阅读书本资料。2.同座位同学相互讨论。
3.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你知道吸烟有哪些危害吗? 4.说一说:(1)课本第9页的漫画是什么含义?(2)如何看待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三)画一画:你能将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或对环境的危害画出来吗? 1.分小组讨论、设计。
2.展示设计结果,并向全班同学说明设计意图。(四)课外作业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数一数地上有多少烟头,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2课时
(一)吸烟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
1.谈谈“烟头调查”的感受,引入新课。
(1)在从学校回家的路上,你一共发现了多少烟头?(2)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你想过如何解决吗? 2.分组讨论:吸烟对青少年学生有哪些危害。(1)阅读课本第10页小资料——危害知多少。(2)同学自由发言谈感受。(二)模仿表演
1.由一组学生扮演走进吸烟误区的学生,另一组同学扮演心理医生。2.互换角色表演。
3.比一比:哪组同学心理处方最有效。4.教师总结、引导。(三)广告语设计
1.主题——为香烟包装盒表面设计警示吸烟危害健康的广告语。2.同学们可以自己独自设计,也可以合作设计。3.展示、分享成果。(四)怎样帮别人戒烟
1.阅读课本中有关资料。
2.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方法多? 3.说一说:你有帮助别人戒烟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做的?(五)世界无烟日的宣传
1.阅读课本中有关世界无烟日的小资料。2.设计“无烟学校”宣传语。
3.在班级的宣传栏里贴上禁烟标志。
4.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禁烟标志的?(六)法律宣传员
1.阅读课本第14页“法律看台”。
2.说一说有没有违反这些法律条文的现象,应如何对待? 3.设计一段小品宣传“法律看台”中的内容。(七)课后作业
根据课文中提供的戒烟办法,帮吸烟的爸爸戒烟,帮身边的人戒烟。
第3课时
(一)汇报、交流
1.你是怎样帮助周围的人戒烟的? 2.别人怎样对待你的戒烟帮助? 3.你觉得你的做法成功吗?(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通过学习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吸烟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行动宣传戒烟。除了吸烟以外,还有很多人有着另一个不良的嗜好,这就是酗酒。据统计,我国每年酒的消耗量相当于一个西湖,十分惊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酗酒的危害有多大。(三)大家谈——我见过的醉酒人
1.同学们家庭及父母的朋友中有没有酗酒者,他们造成了什么不良影响。2.自己有没有饮酒的经历? 3.用一句话说明酗酒的危害。(四)相声欣赏或表演
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形式。目的是寓乐于教。使学生在欣赏节目的同时知道酗酒的危害。1.三种形式任选一种。(1)听录音欣赏。(2)看录像欣赏。
(3)同学在课前排练,上课表演。
2.评价——酒的缺点。
学生自由评价,谈谈自己的感受。(五)大家一起出黑板报
1.主题:我们对酒亮“红灯”。2.课前准备有关资料。
3.设计——黑板报内容与布局,简洁明了。4.分工——绘画小组和文字抄写小组。
5.如果当堂课内完成不了,可在课后继续完成。(六)课后作业
1.继续完成黑板报。
2.了解毒品的危害,收集有关事例。
第4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导语:前面3节课我们了解了吸烟、酗酒的危害和应该采取的措施,本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另外一种更可怕的东西——毒品。2.图片展示:吸毒的悲惨下场。
3.展示毒品危害的统计数据(参见课本第16页有关资)。(二)阅读课文 l.什么是毒品? 2.毒品有哪些危害? 3.殷汉林的悲惨遭遇告诉我们什么? 4.为什么说毒品是“白色瘟疫”?(三)想一想、说一说
1.自己周围有没有吸毒的人,他们的情况怎样? 2.你还知道哪些吸毒危害的事例?说一说课前准备的材料分析。3.你知道为什么一日吸毒,终生想毒吗? 4.给大家介绍一下“国际禁毒日”的由来。
5.你知道有关禁毒英雄的故事吗?向大家说一说。(四)漫画、标语设计
1.主题——远离毒品或毒品的危害。2.要求:主题突出,简洁明了。3.漫画、标语的展示。4.教师点评,总结引导。(五)表演
1.分组根据课文中“科学告诉你”编制节目——如何拒绝“毒招”。2.表演、欣赏、点评(由学生自己完成)。3.教师总结、引导。(六)课后作业
做一个远离烟、酒、毒品的社区宣传员。评价建议
1.能否积极参与资料收集、课堂教学的讨论和其他活动,是否真正认识到吸烟、酗酒、吸毒品的危害。
2.能否在实际生活中从自己做起,积极倡导远离烟、酒、毒品。
3.害人的邪教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刘思影遭遇的了解,认识邪教“**功”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的本质。2.认识邪教的真面目,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引导学生认识反对邪教与“**功”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刘思影所在学校向全国少先队员发出的倡议——不让邪教玷污神圣校园。撰写反对邪教“**功”的倡议书。教学准备
1.有关邪教与“**功”摧残生命、人们反对邪教与“**功”等图片。2.收集著名人士反对邪教与“**功”的故事。
3.收集世界各国和我国政府有关反邪教的材料。4.准备撰写反对邪教“**功”倡议书的有关工作。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与讨论
1.请两组同学分别扮演刘思影和护士阿姨,朗读小资料中的对话,教师读前面的介绍文字。2.分组讨论:
(1)为什么刘思影说妈妈骗了她?(2)又是谁骗了刘思影的妈妈呢?(3)你还知道哪些“**功”害人的事例?(二)交流讨论结果
1.学生小组代表发言。
2.教师总结,并进一步介绍邪教与“**功”的危害。(三)图片展示
1.教师展示一些反映“**功”邪教和世界其他邪教罪行的图片,使学生对邪教与“**功”的认识更加直观。
2.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并请学生介绍图片中发生的事情。(四)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认真阅读教材上的有关材料)1.为什么邪教会让有些人上当受骗? 2.邪教有哪些骗人的把戏? 3.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邪教组织?这些邪教组织是怎样进行犯罪活动的? 4.我们应怎样提高警惕防止邪教的蒙骗?(五)朗读、讨论 1.朗读:《刘思影,我们牵挂你》。2.讨论:
(1)刘思影的同学怎样牵挂他们的同学?(2)如何避免类似刘思影的悲剧再发生?(3)假如你是刘思影的同学,你会怎样?(六)课后作业 .
1.为刘思影叠一个千纸鹤,在上面写一句话。
2.编辑一份小报,主题是:别让“**功”再毒害你!
第2课时
(一)交流手抄或剪贴的小报
1.将小报贴在教室四周的墙上。2.同学自由观看。
3.选出大家认为制作得最好的小报。
4.被评选出来的优秀小报作者介绍制作小报的构思。5.选读小报的有关内容。
6.教师总结:邪教“**功”给刘思影和她的母亲以及许许多多无辜的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灾难,使他们失去了最宝贵的生命和应有的幸福,有的人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我国政府果断、英明地取缔了“**功”邪教组织。(二)新闻链接
1.社会各界人士反对邪教“**功”。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社会各界人士反对邪教的事迹? 2.我国政府反对邪教“**功”的主要措施。
(1)我们国家在反对“**功”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2)你所在的社区在反对“**功”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三)故事会(课前应认真准备)说一说社会名界人士反对邪教“**功”的故事。1.何祚庥的故事。2.司马南的故事。
3.你还知道社会其他有关人士反对邪教“**功”的事迹吗?(四)课后作业
准备倡议书的撰写。
第3课时
本节课的任务主要是完成反对邪教“**功”倡议书的撰写和漫画设计。(一)分组
1.按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即倡议书的撰写组和漫画设计组。2.讨论小组成员的分工。(二)学习新闻链接的内容
分析新闻链接中刘思影所在学校向全国少先队员发出的倡议书的内容。2.谈谈对该倡议书内容的体会。(三)分组活动
1.按倡议书撰写组和漫画设计组分别开展讨论。2.两个组分别制定工作计划。(1)确定具体主题。
(2)按照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进行工作。3.完成倡议书的撰写和漫画的绘制。4.两个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5.倡议书撰写组成员对漫画进行评价。6.漫画设计组朗读倡议书并进行评价。
7.两个组根据评价意见进行修改。8.完成活动任务。(四)课后作业
l.在学校宣讲本班反对邪教“**功”的倡议书。2.在学校进行漫画展示。
垒卜说明:学校或年级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活动;同学们结合学习内容积极爹司。评价建议
1.能否认识到邪教与“**功”的危害。
2.能否积极参与反对邪教“**功”的各项活动。
4.身边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多角度地了解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经济状况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状况。2.情感:感受经济不发达,人们生活的窘困,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树立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能力:通过自己对长辈的采访,调查生活小故事,收集有关购物票证,学会思考和分析。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一些购物票证,了解一些计划经济时代典型的小故事,为教学做准备。也可以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发动学生查找、收集有关资料,为教学做相应的铺垫。教学过程
第l课时
(一)爸爸的回忆
1.投影出示:一张肉票。你们见过吗?它有什么作用? 这张肉票是一个叫王玲的同学在帮助家里整理东西时发现的。就是这张肉票还引起了一代人的回忆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2.引出“爸爸的回忆”——《买肉的故事》。
(1)谈话:现在有没有同学跟爸爸妈妈去过超市买过肉啊?能介绍介绍吗?(2)老师讲《买肉的故事》。
(3)为什么买肉要票呢?有票买到肉了吗?全班讨论。
(4)爸爸那次买肉的经历为什么会让他记住一辈子啊?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3.班级小调查:
(1)每天家里要吃几个鸡蛋?父母多长时间买次肉?什么样的肉?家里有多少块肥皂?你有几件过冬的棉衣?家里有白糖吗?有盐吗? 3.城市变化照片。4.歌曲《春天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照片导入
1.投影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张“全家福”照片,再让学生展示自己家庭的照片。
2.从这些照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3.家庭的变化使我们心中流淌着一首首欢乐的歌。整个中国的变化就像一首春天的歌,大家想了解改革开放后,我国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吗?(二)城市新貌 1.小渔村的变迁
深圳原是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后来成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城市。出示中国地图:谁能准确地说出深圳的地理位置? 简单介绍:深圳古时候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也只是边陲小镇。现在大家对深圳的印象是……(繁荣、美丽、发达、发展迅速)深圳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位置靠近香港、政策优势、吸引资金、技术、人才。)2.地图显示:深圳迅速崛起,深圳附近的珠海、中山、东莞等城市也迅速发展形成一个城市带,这个以深圳、珠海、广州为核心的三角形经济地带,我们通常称它为什么?(珠江三角洲。随之,东南沿海也崛起了。)3.小结:改革开放给城市带来了繁荣。
4.你还了解哪个城市的变化发展?四人小组讨论。(三)自己身边的变化
1.出示歌词《春天的故事》,你会唱吗?唱出来给大家听听。
2.在歌声中看着自己带来的照片,想想自己身边所发生的变化。
3.班级小调查:全班同学家庭电话普及率、家庭手机使用率,拥有两台电视机、拥有私家车的有多少个家庭。教师及时将调查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注意格式,为学生课后展开调查做好铺垫。
4.读一读:人民生活今非昔比。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话题。5.进一步思考: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填写。
教师小结:家庭的变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窗口,同样,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家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从一个家庭的变化可以见证一段历史。(四)家庭叙事
1.听朗读《奶奶的影集》。
2.在你收集自己家的老照片或纪念物品时,了解到它背后的故事吗?说一说,和我们大家分享。
总结:我们今天讲述了一个春天的故事,我们要格外珍惜今天、努力学习,让我们明天共同谱写一曲新的“春天的故事”。在优美的“春天的故事”旋律中结束本课学习。
(五)课后延伸
社会小调查:社区人们生活的变化。
学生分四大组讨论:从社区人们和生活——衣、食、住、行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学生分为服饰组、食物组、住房组、交通组)进行调查。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引导、调控、指导等作用。评价建议
1.学生在小组开展的相互交流中是否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是否基本掌握了采访、搜集、记录、归纳、分析、探究等自主学习的方法。还可以通过调查报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3.你最爱吃什么?吃得最过瘾的一次,吃了多少? 4.试想这样的生活:假如一个月都吃不到几个鸡蛋,每月只吃二两肉(相当于一顿麦当劳套餐中的肉类食物),一家人合用小半块肥皂(不是香皂),有的人家一年都吃禾上一回白糖,平时烧菜看不到油花……有什么感受? 出示有关图片:这样的日子,离我们并不很遥远,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经历过。你们想了解那个时代吗?(二)琳琅满目的票证 投影:各种票证。
同座位讨论:这些票证的用途。
学生观察感叹:粮食——粮票、棉布——布票、食油——油票j食糖——糖票、猪肉——肉票、肥皂——肥皂票……票证名目繁多,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春节吃的花生、瓜子、馒头,用的火柴、肥皂、食盐等也离不开票证。冬季的萝卜、土豆、白菜、大葱有时也要凭票或凭证供应。这一大把花花绿绿的票证,构成了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风景。
再观察:票证上的几行小字:“凭票购买,遗失不补’’或“节日专供,过期无效,等字样。如果不细心保管好,不小心弄丢了或过期了,该买的东西买不到,日子也就不好过了。
四人小组讨论:离不开票证时代人们的生活情景。全班交流。‘(三)小采访
1.小记者的采访。
2.播放采访过程。(这部分教学要渗透采访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出示“采访记录”。4.谈谈感受:
5.小结:票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不便。(四)讨论会
组织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那个年代人们购买日常用品要用票证呢? 教师启发:在社会主义初期,我国经济还不发达。政府为了保证每个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采取了计划供应的政策,按户或按人发放各种购物票证,于是凭票证排队购物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票证是计划经济的一种象征。(五)课后延伸
1.自己当一回小记者,就30多年前人们日常生活物品供应情况,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并记录采访内容。注意采访时的语言。
2.收集各种票证,并仔细观察。进一步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
5.感受村民选举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村官的职责;知道村干部官虽不大,但是责任十分重大;懂得尽心尽职的好村官造福村民,不尽职的村官则会对全村经济和村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2.情感:激发学生们对好村官的敬佩之情。
3.能力:提高学生收集信息、观察思考、语言表达和道德辨析的能力。教学准备
1.设计课前调查表。
2.准备录音磁带:李小东家的故事。
3.录像:好村官李元龙的新闻报道片段、豫剧《村官李天成》片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人:
(1)听录音:李小东家的故事。
(2)前些日子,李小东有什么烦心事儿? 后来,他们家的苦恼是怎样解决的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村官们的故事。板书课题:第5课感受村民选举(二)互动交流 1.调查交流。
(1)每个村都有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我们村的村民委员会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呢?村长是谁?请学生介绍自己所在村的村民委员会的成员。
(2)我们村的这些村干部们一年来为村民们做了哪些工作呢?老师课前让大伙儿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过了吗?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调查的结果。学生交流,形式不限。
(3)通过刚才的交流,谁来说一说村干部们的职责是什么呢? 2.好村官的故事。
(1)录像:好村官李元龙的新闻报道片段。
设疑:为什么数千村民都含泪赶来向村支书李元龙作最后的告别呢?(2)自学课文,了解李元龙的故事。
(3)除了书上介绍的这些动人情节,你还知道李元龙的哪些故事呢?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补充一些李元龙的动人事迹。(4)看完、听完李元龙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5)像李元龙那样的好村官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好村官的故事呢?(6)录像:豫剧《村官李天成》片段。(让学生交流,并谈所感)3.不称职的村官。
(1)过渡:称职的村官,造福村民,人人爱戴。但是,也有的村干部却不能尽心尽职,不以权谋私,他们给村民带来很大的危害。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一些不称职的村官。
(3)小组讨论:如果村官们不为村集体着想,办事不民主、不公道、不廉洁奉公,甚至亏受贿,以权谋私,会对全村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4)教师小结。(三)引领访谈
1.你对我们村的村干部的工作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他们的工作称职吗?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2.请你对他们的工作提一提建议。
鼓励:来,让我们大胆地敞开心扉,将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也许我们的建议暂时不能果纳,也许我们的呼吁暂时没有回应,但作为我们村的小主人,我们应该这样做。
(四)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呢7教师总结。2.课后调查:问一问家长或邻居,村民们喜欢什么样的村官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我国村干部和居委会实行民主选举制,民主选举干部好处多;了解按照我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可以通过民主程序罢免不称职的村干部;“选举’’和“罢官”充分体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和选择。
2.情感: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们对称职大学生村官的崇敬之情。
3.能力:加强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主动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了解社会的能力。教学准备
1.课前调查:村民们喜欢什么样的村官?。2.录像:“大家眼中的村官”采访。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内容? 2.引入:村干部虽然官不大,但是责任十分重大。好村官人人爱戴,人人欢迎,不称职的村官人人唾弃。那么村干部是怎样产生的呢? 3.揭题:我国村干部实行民主选举制。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村民们是怎样选村官的?(二)了解“村民选举”
l.教师:瞧,山东省济宁市郊区刘营村今天格外热闹,他们在干什么呢? 2.听录音:“山东省济宁市郊区刘营村村民选举”。
交流:(1)村民们是怎样选举村委会干部的呢?回忆一下,和我们竞选班干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2)那位70多岁的老人,尽管行动不方便,也来亲自投上神圣的一票,这是为什么呢?他是怎样说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我国村干部和居委会实行民主选举制,民主选举干部好处多;了解按照我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可以通过民主程序罢免不称职的村干部;“选举’’和“罢官”充分体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和选择。
2.情感: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们对称职大学生村官的崇敬之情。
3.能力:加强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主动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了解社会的能力。教学准备
1.课前调查:村民们喜欢什么样的村官?。2.录像:“大家眼中的村官”采访。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内容?
2.引入:村干部虽然官不大,但是责任十分重大。好村官人人爱戴,人人欢迎,不称职的村官人人唾弃。那么村干部是怎样产生的呢? 3.揭题:我国村干部实行民主选举制。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村民们是怎样选村官的?(二)了解“村民选举”
1.教师:瞧,山东省济宁市郊区刘营村今天格外热闹,他们在干什么呢? 2.听录音:“山东省济宁市郊区刘营村村民选举”。
交流:(1)村民们是怎样选举村委会干部的呢?回忆一下,和我们竞选班干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2)那位70多岁的老人,尽管行动不方便,也来亲自投上神圣的一票,这是为什么呢?他是怎样说的?(3)大伙儿想选一个什么样的村官? 3.讨论:(1)为什么要通过全体村民直接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的干部?(2)分小组讨论,并作记录。(3)组织交流。
小结:我们国家的基层干部乃至国家领导人,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民主选举可以充分体现大多数人的利益和选择。每个年满18岁的公民(除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村民民主选举村干部有哪些好处呢? 你觉得还有什么好处呢?谈谈你的看法。
5.小结:村干部谁好谁坏,谁为群众着想,村民心中都有一杆秤;选谁不选谁,投谁一票,村民都会在心中掂量。由村民直选的“村官”最有群众基础,最能体现群众的意愿。
(三)村民眼中的村官
1.村民们喜欢什么样的村官呢?请同学们听一听乡亲们的想法。2.录像:“大家眼中的村官”采访。
3.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所调查了解的“村民们所喜欢的村官是什么样”。4.读民谣,概括人们希望选出什么样的村干部。5.情境创设:出示几个村干部候选人的简介。村里要选村委会主任了,谁能当选呢,你说说看。6.讨论:为什么选村官要如此斤斤计较呢? 7.设疑: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广大农民依法选举产生的能够直接代表和体现他们利益的核心集体。然而,当一届村委会已经不能为民谋福,而且完全失去了群众信赖的时候,那么广大村民又该怎么办呢? 小结:按照我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也可以通过民主程序进行罢免。8.新闻特写:村民罢村官。
交流自己所了解的一些罢村官的事例。
9.交流:有人说村民们如此“斤斤计较”是好事,你认为呢?(四)大学生村官的故事
1.录音:介绍大学生村官黄梁兵。
2.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大学生村官的故事。3.听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报道。
4.小小辩论台:大学生当村干部值得吗?说说你的看法。(五)活动:模拟选举村干部
1.自学课文,了解选举办法和程序。2.分工负责,进行筹备。3.正式选举。4.活动评价。(六)总结延伸 评价建议
注重评价是否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了整个活动的全过程,是否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否积极参与选举活动和提出建议等,注重学生有个性的表达以及评价学生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6.隔海想望
课前准备
1.请学生收集台湾风景名胜的相关资料。
2.请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海峡两岸》节目。3.教师准备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孟庭苇演唱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等歌曲的音像资料。导入
1.播放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
2.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是我国台湾省的民歌。‘‘高山清,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让我们的视线穿越台湾海峡,把目光投向祖国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教学互动一
1.请学生在祖国的版图中找出台湾省,说出台湾省的位置。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总结出台湾岛和台湾省的区别。教学互动二
1.播放歌曲《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2.请学生在台湾省的地图上,找到台北的位置。
3.给学生一点时间仔细观看台湾省的地图,之后教师报出台湾省内的任意地名,请学生迅速在地图上找出该地的位置。同学之间相互比一比,看谁找得最快。4.在熟悉台湾省地图的基础上,请学生阅读《台湾海峡》,从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出发,联系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一谈为什么它被称为我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结束过程
师:下次如果有同学有机会去台湾旅游或者探亲访友的话,就可以按照今天大家设计出的旅游线路游玩了,记得把你领略到的台湾的美景写下来和大家一道分享哦!评价建议
1.对课前进行了充分准备,能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的同学给予较好评价。2.重在引导学生将视线穿越海峡,走近台湾,了解台湾,以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的真诚度为评价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台湾自然资源的相关资料。2.收集有关郑成功事迹的资料。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到了海峡那边,共同领略了台湾省的美丽,台湾不光美丽,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家知道台湾有哪些自然资源吗? 教学互动一
1.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自行选择台湾自然资源的某一方面,如森林、动物、农作物、矿藏、海洋生物资源等,和与自己收集的资料相近的同学组合成小组。
2.各组成员将共有的资料进行综合归纳。
3.各组推选出一名发言人,向全班同学介绍台湾该方面的物产。
4.台下同学如想了解更多的情况,可以自由发问,同组的学生共同解答。教学互动二
1.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对台湾哪一方面的印象最深,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2.结合上节课的内容,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对台湾的总体印象。3.讨论:你知道为什么人们把台湾称为祖国美丽富饶的宝岛吗? 教学互动三
1.师:宝岛台湾虽然美丽富饶,却有着沧桑的历史。2.请三位学生朗读课文第49页《宝岛沧桑》,每人朗读一段。
3.找一找文中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试拟一份台湾大事记的年表。
教学互动四 .
1.阅读课文第50页《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2.结合自己收集的关于郑成功的史迹资料,谈谈你觉得郑成功的最大贡献在哪里? 结束过程
1.师:郑成功为祖国统一做出了很大贡献,也把他的名字刻在了青史上,他是我国历史上众多民族英雄的杰出代表之一。2.布置学生收集民族英雄保卫台湾的故事。评价建议
1.分组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着重于每一位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相互沟通、共同合作的过程。
2.对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比较客观地全面审视台湾历史的学生,给予高度评价。3.关于对郑成功的研讨,关注学生在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上表现出的情感。
7.跟着唐僧去西游
教学目标
1.知识:熟悉世界的海陆分布等基本常识,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特征。
2.情感:简要了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3.能力:学会在地图上查找印度,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教学准备
1.各种常见的地图图例。2.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3.印度风光课件(或录像、网络资源等)。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质疑激趣
1.老师绘声绘色讲述《天竺国招亲》。同学们,一提起《西游记》,大家都非常熟悉。唐僧师徒四人结伴到西天取经。途中,他们吃尽千辛万苦,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上有菩萨保佑,下有各路神仙随时听候差遣,最终排除万难取得真经。今天,老师也要讲一个取经路上的故事给你们听。
2.学生简单了解玄奘取经。
同学们,刚才故事中唐僧师徒所到的“天竺国”就是古印度。在《西游记》中有机智勇敢、武艺高强的孙悟空;有呆头呆脑、憨态可掬的猪八戒;还有忠厚老实的沙僧。但是如果没有师傅唐僧的率领,就不可能有西行路上一个个生动有趣、惊心动魄的故事。现实中虽然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样的人物,但是在历史上,唐僧确有其人,他的真名叫玄奘。那么他为什么要远离家乡、跋山涉水去古印度呢?在书上有较为详细的说明,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课,阅读玄奘西行这部分,自己到书中去找一找答案。(二)识图例,学会读图 1.出示常见的地图图例。
那么玄奘当年去的古印度到底在哪儿呢?也许以后我们当中的某些人会到那儿去工作、留学,或是度假、旅游,但今天我们只有从地图上来寻找了。以下是地图上常见的一些图例,表示了地球上相应位置的山脉、河流、高原、平原、海洋、沙漠等自然环境。首先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识别一下,将它们对号入座,进行连线。
2.除了这些常见的地图图例,你还知道哪些地图上的图例,它的作用是什么,能不能上讲台来指着地图说给大家听听?(三)看地图,查找印度 1.读图。
现在这儿有一幅印度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图,请你对照图例,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仔细观察,说说你从这幅地图上读懂了些什么? 你能在图上找出印度的母亲河——恒河,以及它所孕育的恒河流域吗?恒河自喜马拉雅山南麓流出,一路敞开胸怀,容纳百川,穿过印度最富饶的平原地区,继续滚滚东流,进入孟加拉国境内,最后注AN加拉湾。全长2 700多千米的恒河,以其亘古博大,孕育了数千年的文明,养育了两岸数亿民众。恒河庄重而和善,印度人视它为母亲河。
你能看出印度的首都是哪座城市吗?你是根据什么找到的? 看了这幅地图,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2.用图。
有一批电视机需要从中国运到印度,如果从上海出发,沿途要经过哪些海洋才能到达印度的孟买呢? 你认为运载电视机是走水路好呢,还是从陆路上走好呢,空运行不行。如果你是
商家你会选择哪种交通线路?为什么?(四)看录像,全面感知
最后,让我们来全景式地欣赏美丽富饶的印度。评价建议
1.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认识自己,而不以选拔、甄别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质疑、尝试、实验、反思、批判和创造。所以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所得,更重要的是是否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2.教师应学会很好地倾听,注意听清学生说的每一句话,听懂他所表达的确切意思,尽量能给学生以客观、激励的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2.情感: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3.能力: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资料信息,能够简单地探索和说明问题。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印度的历史和文化的各种资料。2.印度舞蹈录像或VCD光盘。
3.冰心散文《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幻灯片及朗读录音,或教师望掌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欣赏一段舞蹈。(播放录像)(一)欣赏展览,感知异域风情 1·同学们,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对印度这个文明古国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所以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各种教义的影响。除此以外,它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成为印度的象征,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现在我们就来感受一下。2.教室四周都张贴了许多图片和文字,请同学们大致浏览。3.你看到了哪些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 4.阅读课文:恒河沐浴和奉牛为神。(二)组织讨论,如何对待不同文化 l·刚才大家看见的图片介绍与文字说明都很真实地反映了印度人民的生活习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与我们生活完全不同的民风民俗呢?这儿有四道思辨题,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其中的一道进行辩论。2.按题目选择重构学习小组。
3.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参加其中一组的活动。思辨题:
(1)对于将“神牛”迁移出城市的行动,你是赞同新德里居民的意见,还是赞同外国游客的观点?为什么?(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如何对待它?是保留?摈弃?还是-.…·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3)如何看待印度教徒恒河沐浴这一习俗?(4)如果你是一位国际志愿者,由于工作原因需要在印度居住大约两年的时间,如
果不习惯当地的饮食文化,你怎么办?(三)各组汇报辩论结果
请每个学习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陈述本组意见,一定要综合大家的观点。(四)组织探究,寻找身边的印度
1.不管怎么说,事实上,随着经济发展,印度对于全世界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在我们生活中,如果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身边就有许多东西都与印度有关。谁来说一说?(如瑜伽、飞饼、咖喱等)2·你认为国家、种族间相互交流沟通、相互理解尊重的意义何在? 3·如果有可能,你愿意成为一名中印文化亲善使者,为加强中印两国间的文化互助做力所能及的事吗?为什么?(五)总结
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民风民俗,我们应该理解、尊重、求大同存小异,并尽自己所能去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 评价建议
1.评价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人与人互动与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利用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鼓励,对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2.应该重视学生对于科学、文化、社会问题认识的评价,评价学生对问题投入的程变,促进学生对于社会的关注。
3.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金字塔下留个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埃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进一步熟悉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2、能力: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作出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质疑、探究的能力。
3、情感:通过学习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世界的兴趣。教学准备:
1、世界地图一张。
2、李小佳父亲的来信。
3、李小侍的卡通图片和她的录音。
4、非洲气候分布简图。
5、非洲政区轮廓图每个小组一张。
6、彩色橡皮泥。
7、多媒体演示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昨天,老师接到一位同学的电话,她问了我一些问题,可我也没法回答,你们愿意帮助她吗?好的,今天,老师就把她带来了(出示李小佳卡通图片),当面向你们请教,希望咱们能帮她解决一些问题,帮上她的忙。(放录音。大意是李
小佳的父亲在埃及工作,父亲让她暑假去埃及旅游,而她对于埃及却一无所知)
2、这就是李小佳爸爸给她寄的一封信。
(出示爸爸来信,信的内容是介绍自己的工作,埃及风光以及希望小佳能来埃及的想法)请学生读信。
3、刚才小佳说非常想到埃及去看她的爸爸,可是不知道出行前该做哪些准备,你们能替她出出主意吗?(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1、小组交流,提出建议。
(了解埃及位置、准备衣物、购买飞机票)
2、教师帮助整理建议,列出方案。(三)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1、看来,要去埃及旅行,我们要做的事还不少,那么现在我们来一条条看一看,刚才大家提到,要去埃及首先要知道埃及在哪里,那我们来看世界地图,上节课,我们在介绍印度时,大家已经学会了怎样看地图,从地图中获得知识,那么现在请你来看地图,你能在这张世界地图上找到埃及吗? 请学生说出埃及的位置。
(位于非洲东北部,小部分领土(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
2、小佳去旅行要准备哪些东西呢?
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自己平时旅游实际说出自己的看法。(所带的衣物,雨伞等旅行用品)指导学生在非洲气候分布简图上找一找埃及的气候类型。(教师介绍:埃及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年温差在12℃-16℃间,变化较小,地中海附近是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3、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小佳订好机票,可由于中国还没有直达埃及的航班,所以准备取道香港转机再飞往埃及。
(出示多媒体)现在地图上有两架飞机都前往埃及,一架乘坐的是从欧洲转道而来的中国贸易考察团,一架是李小佳乘坐的航班,李小佳的父亲要去接机,那么他要接的是哪一架呢?两架飞机分别正飞越什么海域上空?
4、空间位置的拓展训练,除了乘坐飞机到埃及外,李小佳还可以怎样去埃及?经过哪里?
(此题留给小组交流)(水路:太平洋、印度洋)(四)小组拼图,巩固新知
1、刚才通过小组学习,我们同学都弄清楚了埃及的地理环境,那现在我们进行一个拼图游戏,看哪一小组能用橡皮泥制作一张埃及轮廓模型。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张非洲政区轮廓图,请你们用像皮泥捏出埃及以及邻近埃及的国家轮廓模型,并将它们粘到相应位置。
2、在非洲政区轮廓图中适当的位置填出埃及所濒临的海洋名称。(五)教师总结,引出下文
李小佳经过十几小时的飞行终于来到了非洲埃及,见到了她朝思暮想的爸爸,那在非洲她的爸爸又带她到哪里游玩了呢,让我们下要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尼罗河,知道它的走向,注入的海洋,理解她对埃及的重要意义。
2、能力:通过埃及气候对居民建筑风格的影响,理解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其地理环境紧密相关,进一步培养学生多途径获得信息,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3、情感:通过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态度,通过埃及人民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方面差异的学习,感受到劳动人民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的民罗河资料和埃及风光图片。
2、有关尼罗河的挂图。
3、有关尼罗河的风光照片及录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尼罗河
上节课,在我们的帮助下李小佳到了埃及,见到了她的爸爸,爸爸看见小佳非常高兴,想利用这个暑假带小佳在埃及好好游览一番。那么先去哪里呢?爸爸说,他要带小佳去尼罗河观光。
我们知道世界上很多民族的生息繁衍几乎都离不开河流的哺育,我们中国有孕育了中华文明的黄河和长江,而埃及则有尼罗河,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为什么这样说呢? 让我们看看书中的一段话。
(没有了尼罗河,埃及沙漠面积就更大了。)(二)借助资料,走近尼罗河
1、尼罗河----埃及的母亲河,师生感情充沛地诵读课文中的诗句:尼罗河----埃及的母亲河。
2、这样一条与埃及人民息息相关的河流究竟是怎样一条河流呢? 小组借助资料讨论。认识尼罗河。
3、小组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结果,进行整理。(尼罗河的概况,尼罗河的作用)(三)放映录像,感知尼罗河。(四)借笔抒怀,赞美尼罗河。
1、动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离开座位去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的观后感。(五)分辨照片,了解民居特点
1、在埃及旅游是令人难忘的,因此李小佳拍了许多照片,你能在以下两张照片中辨别出哪张是埃及的吗?能够说出原因吗?(出示多媒体展示的课文中的照片)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给出提示:
埃及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气温最高可达40℃。(多媒体出示)那么相应的建筑会有什么特点?
(厚墙、少门窗,平屋顶,材料多以砖头为主)这样看来,每个地方的建筑不仅是本地经济水平的反映,还可以看出气候与地形条件对建筑的影响,其实这样的影响还不止于建筑,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还会对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性格特点产生影响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们根据手里的资料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3、小组交流,以表格方式呈现并汇报交流。(六)教师总结,活动引向纵深
根据你们对埃及的认识与了解,李小佳在埃及期间还会到哪里旅游,在哪里留影呢?下节课要继续探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建造历史及传说,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
2、情感: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通过对木乃伊的教学减少学生对死亡的恐惧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与死。
3、能力: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等活动,积极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学准备
1、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的图片。
2、木乃伊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听介绍激发兴趣
1、出示“金字塔”的图画,边看图边听老师介绍或事先指定学生讲述。
2、听后让学生谈谈,资料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讲述埃及的历史:法老时代是埃及的全盛时期,但随着内乱外患来袭,埃及势力逐渐变弱,后期的埃及遭逢了来自利比亚、波斯以及希腊等外族的侵略,到了公元前30年,也就是大约距现在2000年前,埃及最后一位女王去世后,埃及遭罗马帝国并吞,法老时代至此正式宣告结束。(二)解答小佳的疑问
1、有一个小叫小佳的同学,她的父亲在埃及工作,她对埃及的事很关心,尤其对埃及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她有一些弄不明白的地方,你能帮帮她吗?
(1)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如何被搬运过来的?
(2)古埃及的法老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法老”是什么人?
2、请同学们阅读“是谁搬运来建筑金字塔的巨石?这一页的内容,然后和同座的同学议一议,看能否回答小佳的问题。
3、阅读讨论后交流(鼓励有更好地猜想)(三)金字塔的传说与来历
1、为什么人们都称它们为“金字塔”,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内容见课文“金字塔的传说与来历”)
2、你们还了解哪些关于“金字塔”的传说?
3、总结:我们中国人之所以称这种坟墓为金字塔,是因为它的外形很像汉字中的“金”字。
4、有谁知道“金字塔”里有什么?(木乃伊)展示木乃伊的资料(见课文“知识窗:木乃伊”)
5、教师:木乃伊的产生令人惊奇,其制作的方法更是叫人惊叹!
6、提问:埃及人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
7、小组讨论话题:
(1)你们相们“木乃伊”会让人重生吗?(2)人死亡后还会有灵魂吗?
如果学生知识面比较广,分析能力比较强的话,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一个小小辩论会,辩论的题目可以在上述讨论的话题中选择确定,最后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客观认识人的生与死。(四)介绍狮身人面像
1、出示“狮身人面像”图
2、讲解:埃及除了有闻名的“金字塔”以外,还有另一个奇迹-----“狮身人面像”
3、你们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4、请学生阅读课文“狮身人面像的传说”。
(五)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为什么被称为建筑史上的奇迹?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古代埃及人在农业、文字、医学、数学和历法等方面所创造的灿烂文明。
2、情感:激发学生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3、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的能力,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等活动,积极培养合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埃及著名的建筑奇迹---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埃及在农业、文字、医学、数学和历法等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哪些灿烂的文明。
(二)分组学习、介绍
1、课文给大家介绍了这几方面的内容:农业、文字、医学、数学和历法,现在我们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你对哪个内容感兴趣,或者收集了哪个方面的资料,就到哪个内容的探究小组里学习。学习活动要求:
(1)阅读书上的相关资料。(2)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3)讨论后,形成某一方面的资料集。(三)课外知识拓展
1、古埃及还有许多灿烂的文明,谁还有其他的介绍吗?
2、学生补充知识内容。
(四)知识竞赛
1、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埃及的知识,下面我们分成四个组,进行知识竞赛。
2、选出获胜方代表发言,发言主题:采用什么方法、付出怎样的努力取得竞赛的胜利。
(五)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师:埃及、印度、古巴比伦、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五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灿烂文明,试着从农业、医学、文字、数学、历法等方面对比一下两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9.奥林匹克的故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希腊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的特点,理解希腊气候和处于东西方相接的地理位置对希腊人饮食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2、情感:简要了解希腊,激发学生对世界地理、世界文化的兴趣。
3、能力:能在地图上查找希腊,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激兴趣
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我说你猜”,好吗?
(1)它是一项体育盛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它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约有200个成员组成,2004年它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奥运会)(2)它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国度,素有“千岛这国”的美称,它是奥林匹克的发源地,也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
2、揭题:同学们,提到奥运会,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希腊,因为希腊是奥林匹克的故乡。
(二)放录像,谈感受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有关希腊的录像片,请大家认真观看。(播放录像)
2、谈一谈你对希腊的整体印象。
3、小结:美丽的希腊,迷人的雅典!那旖旎的自然风光,那独特的风土人情,那丰厚的历史文化,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学习课文
1、借地图,识位置(1)过渡:希腊在哪里?它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2)结合希腊位置图,细读“希腊在哪里”部分。
(3)练习:让学生在世界地图或欧洲地图上找出希腊。
(4)活动:出示希腊、英国、意大利等国的轮廓图,让学生在其中指认希腊。(5)出示地图和“找一找”中的问题,让学生边指地图边回答。
(6)小结:希腊处于西方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独特,加之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丰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游客。
(7)学生交流活动:学生分小组谈论对希腊的点滴认识,主题:多姿多彩的希腊。
2、知气候,话饮食。
(1)过渡:除了地理位置独特之外,希腊在气候和饮食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特点。(2)自读“适宜的气候、独特的饮食”部分。
(3)讨论:希腊在气候和饮食方面有什么特别之处?(4)小结:希腊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希腊人在饮食上受到其独特的地域和气候特征的影响,兼有东西方特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初步认识希腊在民主、哲学、文学、建筑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受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了解希腊文明对西方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2、情感:感受古希腊文化所蕴含的哲理美、建筑美等美学内涵,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进行民主意识熏陶和正确的人生教育。
3、能力:进一步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运用资料简单说明,分析和评价有关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有人说:如果你只能有旅游一个国家的时间,只有研究一个国家的精力,而希望对整个西方文明的起源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希腊是你惟一的选择。
你相信这句话吗?希腊果真有如此神奇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找到答案的。(二)学习课文
1、“雅典民主”部分
(1)自己读一读“崇尚民主的雅典人”部分和小故事《参加雅典公民大会》。(2)补充故事: 欧洲中世纪法国和俄罗斯等国黑暗的独裁统治事例。(3)思考:雅典人为什么积极参加公民大会竞选?(4)辩论:有人说通过公民大会表决决定重大问题需要消耗一定时间,会延误解决问题的时机,而独裁则由一个人说了算可以迅速作出决定,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你对此有何认识,先在小组内研讨,然后推选出正方和反方代表若干人,在课堂上公开论辩。
(5)小结:雅典人崇尚民主,崇尚为公众服务,这一点在当时难能可贵,对后世希腊及欧洲文明产生了影响。
2、希腊哲学部分
(1)古希腊哲学照亮了欧洲历史的夜空,孕育了三位世界级的哲学大师,他们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宝贵,你最需要的是什么?(3)有一位学生曾经向苏格拉底请教了这个问题,苏格拉底是怎样回答的呢?听录音故事:《学会珍惜》。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5)小结: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们对人生,对生命就有了如此深刻的体悟,了不起呀!
3、“早期文学”部分。
(1)希腊早期文学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2)你知道哪些《伊索寓言》里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小结:希腊文学有持续近3000年的悠久历史,从公元前8世纪左右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文学,是希腊文学的“黄金时代”,对后来欧洲文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4、“建筑艺术”部分。
(1)希腊有精美绝伦的古典建筑。请看一组图片。
(2)你还收集到哪些希腊建筑方面的资料吗?指名简要说说。
(3)还想再次欣赏那美轮美奂的建筑物吗,要求学生为它配上画外音。(三)教师小结
1、有人说:如果你只能有旅游一个国家的时间,只有研究一个国家的精力,而希望对整个西方文明的起源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希腊是惟一的选择。你同意这句话吗,请说明理由。
2、希腊文化源远流长,它丰厚的文化积淀,滋养着整个欧洲文明,它丰富的文化传承,堪称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藏。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希腊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理解奥运会精神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2、情感:积极倡导和弘扬公平竞争,和平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
3、能力:能与同学合作策划一次小小奥运会。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走近希腊,了解了它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其实,希腊引人注目的还不仅于此,它还向全世界奉献了一件最珍贵的礼物---奥林匹克运动。
(二)了解奥林匹克运动
1、自读“来到奥林匹克竞技场”中的小故事。
2、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
3、出示小知识“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指名朗读。
4、过渡:顾拜旦复兴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也构思设计了奥运会旗,他因此被誉为“奥运之父。”(三)探讨奥林匹克精神
1、出示“考考你”,学生动手填一填。
2、“五大洲的梦,三大洋的情,奥林匹克风,跨世纪的风。奥林匹克风,全世界吹送,吹到哪里都欢腾,哪里都欢腾。”为什么奥林匹克有如此大的魅力?自读“奥运会精神---人类的财富”和“奥运休战”部分。
3、出示“古希腊人的奥林匹克精神”和“现代奥林匹克格言”,指名朗读。
4、录像或小故事:奥运会中成绩落后的选手仍奋力拼搏的片段。
5、奥运精神大讨论,如何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发扬奥林匹克精神。
6、小结:奥运会是和平与友谊的盛会,是公平竞争的盛会,奥运会所倡导的精神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10.我做志愿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奥林匹克志愿者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首都、官方语言、货币等知识。
2、情感:吸引学生探求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习俗,从中体验到学习不同地域文化的乐趣。
3、能力:在地图上查找一些国家,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图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
1、教师: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先向大家介绍一位近来在影艺圈比较活跃的人物,她就是---曹颖。曹颖不仅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节目主持人,还是一位深受大家喜爱的明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还被当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
2、质疑:什么是志愿者?从事这样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呢?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需要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呢?下面我们就来听听曹颖的奥运宣言: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感谢全国人民相信我、支持我,让我有幸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特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志愿者们奉献的是时间、精力、技术和才华,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人生成功的意义不在于能得到什么,而在于回报社会什么。志愿者还被称为是奥运会的桥梁,尤其是参加“迎接奥运----2008北京迎奥运志愿服务活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相信,广大的志愿者一定会高举志愿服务的旗帜,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新北京、新奥运”的宏伟实践中做出新贡献,展示新风采。
3、教师引导:同学们,听了奥运志愿者的宣言,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4、教师小结:同学们,北京申奥成功,这是国际奥委会对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褒奖,是对中国体育大国地位的肯定,也是国际社会对在中国这一人类文明古国更好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期待,不负这一期待,做一个合格的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大国公民,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每位国民的肩上,现在,全国上下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建设新北京,办好新奥运”的活动中,都表示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这项工作贡献力量。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祖国的小主人,都应该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的小小志愿者,那么,我们将以怎样的实际行动负担起这一光荣而又神圣的责任呢?(二)认知课文
1、一位刚刚从美国回国的北京女孩---王雪,在谈及北京生活的感受时,经常会用稚嫩的童声说:“I want to be a volunteer!”(我要成为一名志愿者),话语中充满了对奥运的向往和对志愿者的崇敬。
2、学生阅读课文“我要成为一名志愿者”。
3、思考: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含意是什么?(三)交流感悟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王雪同学的提示下,你们打算做些什么呢?
1、小组交流:我想这样迎奥运。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精彩的发言,充分体现了你们向往2008北京奥运以及以实际行动迎接奥运的决心,你们的想法和做法也表达了亿万中国儿童共同的心愿。同学们,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瞩目的体育盛会,奥运会所倡导的体育就是和平,它不分种族和民族,不分地区和国家,不分大小和强弱,使人类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家庭,它那“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参加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我们身边的一些国家,去了解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首都、官方语言、货币等方面的知识吧。(四)学生活动(A)
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国旗图案,指导学生认一认,这些国家分别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并重点说出中国国旗的深刻含义。
2、教师引导:课前,同学们都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找资料,上网等方式收集了这些国家的相关知识,下面就请大家汇报一下。
3、学生分小组汇报收集的资料,同组间同学互相补充。
4、提示汇报的方法:先说明本组查找的是哪个国家的资料,再说出国旗的特征,然后分别结合图片说出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首都、官方语言、货币等知识,如果其他同学有不同的还可以补充。
5、学生汇报的,师生讨论评选出。
(五)学生活动(B)
1、那么,作为东道主,你想怎样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奥运健儿呢?
2、请同学们为2008年奥运会的各国参赛健儿设计一句欢迎辞或者祝福的话语。(六)总结谈话
同学们,举办奥运会,是弘扬和振奋民族精神的舞台,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热情好客,为了切实当好东道主,北京正为北京的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人更文明而全力以赴。我们坚信:2008年的北京,奥运圣火将更加明亮,最后,让我们满怀深情地对全世界的人们说:“Welcome to Beijing。”(欢迎到北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进一步了解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风土人情。
2、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多种文化的积极性,并从中体验到学习不同地域文化的乐趣,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民独特的文化习俗。
3、能力:能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培养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中的几张图片,你能认出这几张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些国家的风景名胜吗?
2、分别指定同学回答:图1----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图2---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图3----日本的富士山;图4---美国的自由女神像。
3、小结:同学们,这些都是一些世界闻名的名胜古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就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国家,去领略一下令人神往的异国风情吧。
教师过渡: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搞一个“奥运志愿者”比赛吧。(二)学生活动(A)----走近澳大利亚
1、先阅读课文,看看左小军同学为我们准备的一些关于澳大利亚的资料。
2、同学们,左小军的资料让我们了解了澳大利亚的首都、面积、人口、语言、历史概况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你有没有找到更有趣的资料?
3、指定学生汇报,如:
(1)澳洲是个难得的旅游度假胜地。
(2)澳大利亚人兴趣广泛,喜欢体育运动。(3)澳大利亚法定的节假日很多。
(4)悉尼歌剧院以其奇特景观闻名于世,已成为澳大利亚文化建设的标志。
小结过渡:作为奥运志愿者,我们必须要了解世界各国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世界各国运动员的饮食需要,下面就请大家来品尝一下一些同学为朝鲜运动员准备的丰盛的大餐。(三)学生活动(B)---丰盛的朝鲜大餐
1、学生分别介绍:朝鲜的美味----泡菜 朝鲜的传统食品----冷面
2、小结:朝鲜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半部,东临日本海。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朝鲜的待客食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饺子汤、烤牛肉、冷面等是待客的传统食品,另外,狗肉汤、打糕、凉粉、生拌牛百叶、生拌鱼等也是朝鲜人常常用
来待客的传统食品,朝鲜人的饭菜以米饭、泡菜、酱为主、菜肴味道清淡鲜辣,异国他乡的客人品尝后总会留下难忘的印象,朝鲜还素有“礼仪之国”的称号,朝鲜人十分重视礼仪道德的培养,尊老敬长是朝鲜民族恪守的传统礼仪,请同学模仿朝鲜人向大家施礼。
过渡:世界上像朝鲜这样注重礼仪的国家,还有很多,比如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日本、韩国等,这些国家或与我国国土相邻、山水相依,或隔海相望。我国与他们都有贸易往来,长期以来,我们国家遵循着和平共处的原则,与这些国家友好相处。你还知道我们这些邻国最近的发展变化吗?
3、引导学生谈谈他们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中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四)学生活动(C)---超级大国---美国
1、国家简介
2、风俗简介。
3、经济巨头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世界不同文化风俗的差异。
2、情感:培养学生对国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使学生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进一步增强爱国意识。
3、能力:正确认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并尝试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狗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一种动物,它们十分忠诚,不嫌贫爱富,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是人类的好帮手,好朋友,你们知道吗,世界各国关于狗的趣闻还真有不少呢!不信,我们就一起去一些国家了解一番吧。(二)学生活动---狗的趣闻
1、英国人崇拜狗的风俗的由来
2、小结:英国人不仅喜欢谈论狗,而且有把狗视为“神圣动物”、“忠诚伴侣”的习俗,因此他们特别反感杀狗和吃狗肉,而韩国人对狗的态度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3、趣味故事《韩国的狗文化》
4、学生阅读课文《奥运众健儿,“口味”大不同---从韩国人喜食狗肉引起的争议谈起》。
5、你是如何看待这争议的?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过渡:食用狗肉本是韩国人的饮食习惯,却遭到了来自欧美各国的批判,据有关报道,现在,走在首尔的街头,几乎很难再看到狗肉馆了,经过几番折腾,不吃狗肉还真在首尔演变了时尚,要知道,这座城市里生活着这个国家近一半的人口,现在很多首尔人不吃狗肉了,看来,压力之下,韩国人食狗肉的饮食习惯真的有所改变了。(三)交流讨论
1、请大家举一两个例子说明不同国家或地区人民之间文化习俗的差异。
2、也谈食马肉。
3、印度的手抓饭。
4、如果你接待一个来自伊斯兰国家的运动员,应该注意些什么?
5、请学生谈谈伊斯兰国家的饮食文化,再说明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6、小结:伊斯兰教在饮食方面明令禁食如下四种东西:自死物、血液、猪肉和“非诵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可食动物”。《古兰经》除了在肉食方面提出了禁忌要求之外,它还要求教徒禁止饮酒、赌博、求签等等,了解了伊斯兰国家居民的饮食习惯后,我们就知道该为来自这些国家的运动员安排怎样的食物了。(四)总结谈话
1、同学们,各国文化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不同的文化,我们应该提供多元文化,尊重各国的文化差异,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应该让各国文化相互交触,共同依存,来感受文化多样化的魅力,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修养和一定的技能,那么,我们还应该做出哪些努力呢?
2、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11.不同地区 不同生活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民俗概况,知道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人民由于居住环境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
2、通过举办“我国不同地区民风民俗片展”,让学生了解各地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祖国大家庭千姿百态的民风民俗,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爱。
3、通过“做文明小客人”了解我国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放《辣妹子》歌曲)同学们,你们知道“辣妹子”是指哪些地方的妹子吗? 师:对,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喜欢吃辣椒吗?(学生自由发言)师:对,现在请她们自己说一说(演示多媒体课件)师:这只是反映了这些地区生活的饮食特色,其实,不同的地区生活的各个方面差别明显,你知道其他方面的差异吗?(如吃穿住行等)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同学知道的还真不少,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的生活不同吗?
(演示多媒体课件,了解各地的自然条件在很大程序上决定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师:对,各地因为地形地貌的不同,冷热的差异。人们生活习惯差异很大,可以说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很大程序上取决于他们生活环境的差异。(二)放眼全国,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媒体演示《长江之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师: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既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又有“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
师:俗话说:“读书破万卷,行万里路。”我们既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又要参与社会实践,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同学们还知道我国哪些地形区?(生讨论)师:从刚才的演示,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我国的主要地形,现在请同学们回忆,并填写下表,在地形图上找到。中国的主要高原
中国的主要平原
中国的主要盆地 中国的主要高原 中国的主要平原 中国的主要盆地
师: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类型的地形地貌吗?(学生回答)师:对,其实祖国的大好河山令我们倍感自豪,各地的风土人情,建筑特色也使我们在大开眼界,我们还可以在饱览山川风光之余,了解各地人民的不同生活。
(三)放眼全国,感受祖国的多姿多彩
师:我国地域辽阔,除了有多种多样的地形外,还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演示哈尔滨的春节冰灯,北京的银装素裹,广州的迎春花市。)师:想一想,为什么同是春节,我国南北差别有如此之大呢(生说)师:对,不仅如此,请同学欣赏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是什么原因(生说)师:对,那么“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又是什么原因呢?(生说))师:看来同学们思路十分开阔,回答得很好,在我国,气温分布既有南北差异,又有地形高差的区别,自北往南可分成五个温度带,它们各自的名称是什么呢?(生说)师:对,这就是为什么北国还是冰天雪地,南方已是迎春花开的原因了,你知道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吗?(生说)(演播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及展示背景。
师:这是我国典型的一个高原气候区,它是特殊的高寒地区,全年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什么原因(生讨论)师:其实在我国,不仅地形复杂多样,气温差别明显,而且各地降水也明显不同,(多媒体课件演示降水和地面景观)师:从演示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有的地方湿润,有的地方比较干旱,是什么原因呢?师:对,我国各地降水差异明显,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我国哪些地方降水多,哪些地方降水少呢(生说)师:很好,由于降水的不同,各地景观差异明显,你知道吗?(生说)师:对,正是如此,才形成各地的景观特色,也形成各地的不同特产,你知道我国哪些地方的特产?
第二课时
(一)一日三餐话饮食
我们不仅学习了祖国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还初步了解了我国各地的特产。
师:同学们,你们到过哪些地方?(生说)师:看来同学们到过很多地方,那么那里的人们一日三餐主要吃什么呢?(生说)师:对,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中国人的饮食有“南米北面”这一特点呢?(生说)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知道其含意吗?(生讨论)师:很好,你们知道我们这儿主要有哪些农作物吗?(生说)(二)入乡问俗
师:“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生活习惯也有差别,你想了解一些与我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吗?(多媒体演播)师:我们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你知道多少(生说)师:很好,当我们到与家乡喜好和禁忌不同的地区时,应怎样做?
师:做文明客人,就要了解我们要去的地方的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不同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12、春节和圣诞
教学目标:
1、了解部分国家、地区、民族的节日习俗,让学生知道不同民族、国家的生活习俗、饮食代表着不同的文化,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一些情况,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和悠久,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快乐的圣诞节”的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发解世界文化的丰富性,懂得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渲染气氛,导入课题
放《新年好》的音乐,在音乐声中教师进入谈话阶段。
师:元旦快要到了,春节离我们也不远了,这两个节日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有许多有趣趣的传说,你们知道我国还有一些什么传统节日呢?把你们课前查到的资料拿出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生在小组内自由汇报查找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结果。
师:对,不仅我们国家有许多传统节日,在世界各地由于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的不同,也有许多传统节目和有趣的传说。今天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去了解我国的春节和西方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节日—圣诞节。(板书课题)(二)简要了解世界各地新年习俗----新年万花筒
师:我国的元旦是公历的1月1日,是新年的始日。世界上不少国家和民族,根据公历把元旦作为岁首,他也有不少国家和民族的元旦却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气候特点。你还知道其他有关元旦的知识吗,说出来,我们交流交流。(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交流元旦方面的知识,也可以把课本中提到的“涨水元旦、雨季元旦、飞雪元旦”作为交流资料。)师:今天老师还要带你们到其他国家去看看,看看这些国家是怎么过新年的,看后你们谈谈感受好吗?(课件展示加拿大、朝鲜、波兰等国家过新年的情景)师:真是太有意思了,是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师:除这些外,你还知道哪些国家和民族的新年习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三)话春节
师: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里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春节里人们通常都在干什么呢?你们知道哪一些?
生:放烟花、吃饺子、吃年饭、守岁……(说自己家怎样守岁,自己怎么放烟花)生:贴对联。(念出有意思的对联内容)师:(讲“年”的传说,告诉学生“守岁”的习俗就是由这个传说演变而来的。)你还知道一些什么传说,说给大家听听吧。(四)了解各地与“春节”有关的习俗
师:春节前后持续的时间有一个多月,与它有关的习俗有很多很多。今天老师给
大家介绍几个,好不好?
1、北京——零点一过吃饺子。
2、开封——大年三十贴门旗儿。
3、海南——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过春节。
4、关于“腊八粥”的传说。
5、元宵节的习俗。
师:你们一定也知道不少吧,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吧。(生分组交流后派代表上台介绍)(五)开眼界,激情绪,讲文明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各地过新年的剪辑片段,想欣赏吗?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族人民不同的习俗习惯,像各种不同色彩的璀璨花朵,开放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形形色色的过大年习俗都寄托着人寿年丰、吉庆有余的良好愿望,看了这些情景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说说吧,你最喜欢哪种习俗? 生:我喜欢北方守岁后吃饺子的习俗,很温馨。生:我喜欢放烟花。
师:是啊,孩子们都喜欢过年,这与过新年时可以放烟花和鞭炮有关,但是,现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对过年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进行了改革,新年期间只准许在划定的范围内燃放烟花爆竹,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你还有什么好的意见吗?(生自由谈,师相机引导学生在过新年时要注意文明和安全)(六)课外活动
1、回家后把你今天了解到的各国家过新年的有趣的风俗讲给你喜欢的人听,并告诉他们你从中了解到了一些什么。(不同的饮食、不同的文化)
2、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我国各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以及其他的生活习俗,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了解更多,下节课我们再来充分交流,今天请你们把了解到的关于圣诞节的故事回家后讲给你的朋友或者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随着我国的日益开放,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增多,有很多中国留学生会在国外过春节,他们把中国的许多新年习俗带到国外了,他们身在国外,不仅能照样感受新年的氛围,还能影响一些外国人,让外国人也参与进来,共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是怎么过年的呢,请看《在旧金山过春节》。(生自由默读课文)师: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没想到在国外还能看到这么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景象。生:我为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璀璨而自豪。……(二)演一演
师:中国人在国外能过上有中国特色的新年,还能让外国朋友了解中国新年的一些习俗,其实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春节期间也非常想亲自感受中国人过新年的气氛呢,近年来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到来之际,邀请外国朋友到家里一起吃年夜饭就是一种不错的想法,如果主人是你,你将怎样让他们体验一回中国人的春节呢?请把你们上节课在小组内表演的“过新年”的情景表演组大家看看。(学生分组表演,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师:从大家的表演看出,你们不仅热情好客,是一个好主人,而且对我们的过年习俗能非常熟悉地演练,能说说你们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来招待他们吗?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老师很高兴同学们能对我国传统节日习俗这么熟悉。(三)快乐过圣诞
师:大家的热情感动了外国朋友,中国古语说的好“来而不往非礼也”。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到了,一位外国朋友特意托人给你们带来了圣诞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师:看来大家对西方国家的圣诞节也充满了好奇,你们看,外国朋友带给你们的礼物是什么?(播放几个西方国家过圣诞节的情景)师:看了刚才的情景大家有什么要说的呢?
生:我发现在西方国家,圣诞节就像我们中国的春节一样。
生:其实,在我们国家圣诞节也有一些人在庆祝呢,你看,现在很多的商店门前就有许多圣诞树,在很多酒店,茶楼的橱窗上还装饰有圣诞老人的形象,还有雪花什么的。……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说得好很好,的确,随着我国与世界交流的日益增强,我国也有部分人过圣诞节,所以,在圣诞节期间,全国很多商店、公共场所都适时推出五彩缤纷的圣诞礼物,以满足眼下有些人过“洋节”的需求,像中国的春节一样,在西方,对于圣诞节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请大家带着问题去看看课本中的介绍。出示问题:
1、圣诞老人总是圣诞节里最受欢迎的人物。你知道他的到来是什么意思吗?
2、读了《看不见的礼物》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
3、在这些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喜欢它,你能给大家讲讲吗?(生分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师:通过刚才的了解和交流,我们明白了尽管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民过着不同的节日,不同的节日里有不同的习俗,但是它们却蕴涵着共同的心愿,那是什么呢?
生:都是盼望过上好日子。生:都有祝福的意思。
生:他们都利用这个节日走亲访友,互相送礼物。生:还有他们都放假狂欢,与家人团聚。
师:大家说得很对,这两个节日都蕴涵着祝福、关心、团圆、美好的愿望等,这些也是人类共同的人性追求。(四)汇报查找的资料
师:上节课课后老师要求大家在互联网上查找反映一些国家、民族的节日习俗以及节日状况的内容,你们找到了多少呢?今天我们来一个大回放,重温这些国家、民族的节日盛况,进一步了解各地的节日习俗。(生分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五)播放一些西方国家的节日盛况
师:同学们,你们对刚才看到的盛况了解多少呢,你是怎么看,怎么想的呢? 师:你们还知道其他国家的节日习俗吗?能表演给大家看看吗?(六)自由阅读课本中介绍的《不同的进餐习惯》
师:关于进餐各个国家的习俗有不同,也有不同的讲究,是不是特别有趣啊? 生:老师,其实在我们国家进餐也有很多不同的讲究呢,比如,北方人喜欢吃大饼卷大葱,做饭比较简单,而我们吃饭就比较复杂,既炒菜,也煮饭,有时还得熬汤。
生:我还知道在我国农村,每天三餐都煮饭炒菜,不像我们早餐很简单。
师:那么对于不同国家地区和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习俗的差异,你还能举出一些
例子来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不同的生活习惯呢? 师:对,我们要尊重不同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共同发展和进步)(七)播放我国不同年代民间过春节办年货的一些片段
师:刚才看到了我们国家从1983年开始,每年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的情景,从晚会可以看出什么呢?
生:越到后来人民的生活水平越高,衣服越穿越好。师:对从前的办年货,你有什么看法?
生:现再我们平常吃的东西都比过去的年饭上的东西好。
生:我家现在过年根本不办年货,需要什么,商场里都有,马上就可以买到。师:对,这是因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过年的喜庆却是年年如此,节日的气氛从没有减弱。你们听……
(八)播放歌曲《祝福你》 师:大家听到的是一首粤语歌曲,近年来只要在春节期间它就在我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热播,而且在西方国家过圣诞节的时候也常常有人把它作为一种祝福送给朋友和家人,以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是啊,虽然国籍不同、习俗不同,但是人们却有着共同的愿望,那是什么呢?
生:希望家人团圆,身体健康,新的一年里有美好的前景,能进步,有前途。……
师:这些习俗真是丰富而有趣!虽然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各不相同,而心灵情感有相通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态,其内涵往往是相同的,总能为人类所传承,各民族的文明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对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应该彼此尊重,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音乐播放:《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
13.人种有不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世界三大种体质形态的特征。
2、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说明问题。教学准备
1、按照课本106-108页的部分内容自制成多媒体课件。
2、课前请同学收集有关不同人种的图片资料。
3、课前请一个同学准备《第一次接触外国人》的故事,上课给大家表演。
4、每个同学准备画图工具:铅笔、直尺、圆规、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我们长得不一样
1、看录像导入,长得不一样
师:在2004雅典奥运会上,是谁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播放2004奥运会110米栏的比赛画面)(情绪激昂地)刘翔在比赛中平了世界冠军,改写了世界田径场上欧美人一统天下的局面,堪称亚洲飞人,是我们黄种人的骄傲。
(二)什么是人种
1、多媒体课件:介绍人种是世界人类种族的简称,是人类发展初期形成的具有共同体质形态的人群。强调体质形态特征的先天性以及总体性,排除染发、烫发、整容、外部修饰或者个体异常现象。
2、小组讨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的区别。
同学们拿出收集的不同人种的图片资料,组内发言,互相倾听、补充概括。
3、全班交流。
说一说:各组概括出的三大人种的主要特征。写一写:把特征填写在课本107页的表格中。(三)世界三种人种的分布
1、出示:世界三大人种分布示意图,说出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在哪里。
2、比一比:各小组分别采用统计表、柱状图、饼图等多种形式表示出三大人种的比例。
3、展示各组的成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种的形成,知道地理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
2、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不同人种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3、辩析人种没有优劣之分,树立不同种族一律平等的观念。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小品:人种起源的神话传说
2、根据课本109、110页的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
3、课前收集有关种族歧视的资料。
4、课前把部分学生分正反两方,搜集辩论小资料。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
世界上有几大人种?关天人种这个主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二)人种的形成
1、人种起源的神话传说
师:对呀,为什么是三大人种,世界上的三大人种又是怎样形成的?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有趣的传说。
小品表演人种起源的神话传说(一人主演,一人旁白)
2、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
传说终究只是传说,让我们听听科学家们的说法吧。多媒体课件展示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三)人种没有优劣之分
1、原来人种的不同是由环境造成的,那么,是不是皮肤越白的越聪明,皮肤越黑的越笨?或者相反,越黑越聪明。
学生交流搜集的不同人种杰出人物的事迹。
2、小辩论:人种没有优劣之分(反方:人种有优劣之分)
3、小结。
人类变异研究表明:世界上不同的人种大致都处于相同的进化阶段,人种没有优劣之分。
(四)制作小报,延伸教育。
同学们今天辩论得很精彩,也搜集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充分说明了人种没有优劣之分,请大家把今天的收获制作成一张小报,向身边的人们展示一下你们的正确观点。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师在黑板上板书:3月21日
提问: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日子吗?(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反对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一直是联合国优先关注的问题之一,每年3月21日,世界各地都将举行各种活动,联合国有关机构将发表公报或举行特别会议,呼吁国际社会反对种族歧视。(二)不该有的种族歧视
1、配乐讲述一个澳大利亚土著老人的话,悲情的画面、声音激起学生的同情心。
2、新报报道:白人警察枪杀黑人事件。
3、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信息。(三)消除种族歧视之路
1、多媒体课件展示,林肯总统演说、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2、报道:南非总统呼吁进一步消除种族歧视现象。
3、小演讲比赛:宣传消除种族歧视,你怎样演讲?(四)明事理,见行动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真实的故事《只要心有爱》。
2、小游戏:我请“小老外”来做客。
3、听歌曲:韦唯《爱的奉献》。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08-07
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图07-01
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原文09-24
只有一个地球的教案设计10-07
地球的外部圈层教案设计11-03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06-17
火星之旅06-26
火星救援有感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