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11篇)
1.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 篇一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
资格认证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
案例分析报告
姓
名: __顾利娜_____ 身份证号:***42x 学
号:___2015xljksx167____
培训中心: _榆林电大__ 考试日期:_2016年2月20日
完成时间:_2016年2月20日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姓名:顾利娜
考试时间:2016年2月20日
摘要:当今社会,物质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却也带给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极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需要通过心理辅导来解决她们心中的困惑,以帮助她们顺利度过人生的关键时期,从而健康成长。而青春期叛逆是广泛分布于中学生中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本文主要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原因,一期找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职生 叛逆心里 案例分析
一、辅导对象基本情况
张瑶,18岁,我校机电2班学生,家中3口人,在家中为独生女,父亲是煤矿的矿工。她性格张扬,爱打扮,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但该生极为聪明,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所有的授课教师常为她感到惋惜,但又无可奈何。父母请求我帮助辅导这位女生,我决定试试。
我接手辅导工作后,对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到该生父母常年不在她身边,是姥姥把看大的,所以特别的娇惯,几乎是有求不应,父母也觉得常不在其身边,也是有求必应,对其不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发展。这样长期下来,在处于无人监管境地,加上与其要好的几个同学不爱学习、喜欢打扮,慢慢就养成了这种习惯。
二、案例分析
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叛逆是不少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她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从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其内心仍然有学习上进的要求;人比较聪明。这些都是可以抓住并改变她的积极因素。
三、辅导方法
针对张瑶的情况,我和她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交流与指导,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采取措施如下:
1、热情谈心。
我抽出了一定的时间,以平等的姿态,热情的与她进行了多次谈话,从而知道她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她告诉了我她对亲情,对友谊、对理解的渴望,对学习进步的渴望,让我从中体会到了内心的孤独与不满,尤其是对父母的抱怨,她觉得家里对她不负责任,不能因为工作就不管不问。有时遇到不开心的事只能自己默默承担。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定她的优点,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必须改掉给同学,老师取绰号的坏毛病,现在的任务是学习,不要追求衣着时髦;要勤奋学习。鼓励她与同学、老师真诚的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的大家庭中去,从而感受到学习、生活的美好。
2、尊重、理解,帮其树立自信心
有人这样说过:“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可见像这样的女生,要教育她,首先要肯定她,我表扬了她的乐于助人,主动帮助同学干活;肯定了她在校运会上为班级争取荣誉的勇于拼搏精神。还例举了她的许多优点,真诚地和她进行交流,对她所面临的焦虑和痛苦感同身受,站在朋友的立场上帮她出谋划策。以此,来消除她的对抗、逆反心理,引导她理性的看待自己的错误。进而是耐心地告诉她: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关键是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理解。同时告诉她: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3、与家长配合共同教育
“心病还需心药医”,张瑶的问题,根源出在她的家庭。我多次通过电话与其父母交流。让他们明白,孩子需要得到关怀、陪伴、教导,不是光物质满足,还要跟她交流。向他们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改善家庭气氛,改善教育方法。通过努力让她的父母改变了态度和教育方式,甚至让她的父亲保证每两三天给她打电话,每半个月回来看她一次。做好张瑶父母工作后,我又让张瑶明白,在她家,由于父母的工作原因,加上父母文化低,这种情况在我们这个地方比较普遍,家长的教育方式会有不当之处,但作为子女同样要体谅父母,父母在外工作,比经常在身边,自己更应该懂事,自己要更加自尊自重。通过与家长配合,经常互相沟通,对该生在学校或家里表现好的地方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孩子形成正常的心态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辅导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瑶逐渐改变了自己,衣着朴素些了,在班级也认真听讲,不和老师对着干,行为不在夸张了。她说她现在又感到生活的美好,有了爸爸妈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再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感觉了。很高兴可以看到这样的结果,我想她已经走出过去的阴影了,今后的她一定可以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生活了。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五、案例反思
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想出办法如何教育学生,如何才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尤其是对有一些问题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爱。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教师的爱心能换取学生的信任,教师对学生持续的关注才能从新唤起学生的自信,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尊,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使他们走出不良习惯的束缚,从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老师与家长要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了解她们喜欢什么,了解她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孩子真正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克服孩子的逆反心理,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明宏《心理健康辅导 基础理论》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
(2)明宏《心理健康辅导 个体辅导》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
(3)明宏《心理健康辅导 团体训练》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
2.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 篇二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自我调适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因此,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辅导员承载的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心灵工程”, 他们会对大学生在政治上积极引导、在心理上耐心疏导、在学习上精心指导,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持之以恒的开展工作。辅导员是否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这不仅关系到自身工作的顺利发展, 还直接影响其工作态度、工作观念、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只有心理健康的辅导员, 才会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辅导员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 从某种意义来说远远超过某些教师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因此, 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也超越了教育辅导本身, 他们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探析
分析影响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原因, 找准辅导员心理压力的源头, 辅导员才能更好地针对性地自我调适, 增进内心和谐。
(一) 多重角色复合体的负重感
随着学校功能的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 辅导员所要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 知识的传授者、学校的代言人、学生的领导者、朋友、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指导师等。每个角色都要求辅导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更为强烈的责任心及奉献精神。对于辅导员而言, 一种角色就是一份责任, 就意味着一层压力。为了做好这些工作, 很多辅导员都有“上有千根线, 下仅一根针”的感觉, 往往是“两眼一睁, 忙到熄灯”。多种角色的复合使辅导员深感疲惫, 产生负重感。
(二) 角色冲突引发的焦躁感
辅导员角色的多重性相应导致了角色责任的广泛性, 有限的精力与无限的责任产生矛盾时, 就会使辅导员高度紧张和焦虑。如:大多数辅导员对手机铃声过敏, 工作忙的时候甚至出现手机铃声幻听, 感触最深的是“午夜铃声”。因工作需要辅导员24小时开机, 随时待命, 深夜学生出事, 第一时间拨通辅导员电话, 辅导员半夜惊醒之余, 还需要及时解决问题, 甚至连夜赶往学校进行处理。学生的问题解决了, 家庭问题产生了, 怎能不让辅导员焦虑?另外, 辅导员一来担心学生违纪, 工作成绩会被一票否决;二来担心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 万一出事就难以向学校和家长交代。长时间心理紧张和焦躁不安, 使他们的身心疾病增加。
(三) 大学生的睿智刁难, 使辅导员产生挫败感
由于辅导员工作职责的不断拓宽, 涉及各领域的具体事务迅猛增长, 致使无论在工作任务、责任风险, 还是个人素质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学生所接触到的各类信息比之先前呈几何级增加, 使学生有时对某些知识的掌握深入而全面, 思想日益多元化, 个性也多样化。个性张扬、睿智的学生容易自以为是, 喜欢游离于班级之外;有时候会刁难辅导员来彰显个性, 与辅导员针锋相对, 经常以“不是猛龙不过江”气势争辩, 辅导员也会因事发突然和经验不足败下阵来, 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三、确保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对策研究
对于辅导员的负重、焦躁、挫败、迷茫和失落, 如果我们听之任之, 很快会发展成为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甚至产生心理的扭曲, 不但会造成教学的失效, 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 教育管理者应想方设法将影响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因素予以消除, 辅导员也应该不断提升自我调适能力, 增进内心和谐。
(一) 构建确保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大环境
为健全高校对辅导员的保障机制,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 从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实际出发, 解决好他们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 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高校各级领导和部门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明白辅导员首先是一个普通人, 平时要多关注他们的生活, 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还要考虑到辅导员角色的特殊性, 制定专门的职称、职务政策, 纳入学校干部培训序列, 强化培训, 合理分流、解决出路;同时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方法的指导, 引导他们变压力为动力。
理论随如此, 但是学校管理因素和大环境的塑造毕竟无法在朝夕间就可以改变, 因此, 在暂时无力改变学校教育制度和工作环境的前提下, 辅导员自身的心理调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 辅导员自我调适能力的养成
辅导员要达到有效调适自我, 塑造心理素质过硬的自我, 不仅要保持一种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 更重要的是在工作和学习中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增强自我意识, 控制和调整工作、生活节律, 劳逸结合。在激烈中求缓和、紧张中求松弛、宽松中求发展, 这是确保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
1. 健康心态的养成
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能够使得我们获得更多的精神财富, 用积极的心态思考人生, 用最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 用富有智慧的心态支配人生, 这样的人生无疑是成功的人生。健康心态的养成, 首先, 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获得成功的能力, 能够创造幸福的生活。这种可贵的品质可以帮助辅导员达到目标, 解除心理困惑与心理障碍, 扩大对幸福的感受力。其次, 辨证看自己。了解自我, 悦纳自我, 正确地评价自我, 相信自己具有某些优势, 经过努力, 完全能和别人一样获得成功;同时学会正视自己的不足, 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换个角度看问题, 有时可以把压力变为工作的动力。
2. 人际沟通协调能力的养成
辅导员是多重角色的复合体, 他们经常出入于各职能部门, 因此, 要做好学生工作, 首先要有很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首先,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生之间的问题层出不穷, 自身升职竞争普遍存在, 因此, 辅导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努力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其次, 掌握与领导沟通的艺术。辅导员一定会遇到突发事件和工作创新问题, 与领导的有效沟通则非常重要, 有效的沟通能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教育改革措施也能更好地实施。辅导员要懂得让领导知情, 与领导携手共担风险, 减少自身压力。
3. 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
辅导员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应当学会情绪管理。长期置身于压力之下的辅导员其情绪难免波动。管理情绪, 首先, 要体察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我现在的情绪如何?”学着体察自己的情绪, 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其次, 要以合宜的方式舒解情绪。舒解情绪的方法很多, 比如找好友诉苦、听音乐、散步或逼自己做别的事情以免老想起不愉快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舒解情绪, 目的在于让自己好过一点, 也让自己更有能量去面对未来。
综上所述, 辅导员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是推动辅导员积极工作和发挥创造才能的动力, 同时也可以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健康成长有着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因此, 让我们共同关注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 让辅导员在像阳光一样的职业上神采飞扬!
参考文献
[1]张瑜玲.论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及自我调适[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5 (2) .145-147.
[2]陈愉炯.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压力分析及缓解方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31 (5) .653-654.
3.高校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建设 篇三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思想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97-02
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他们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接触最密切、对学生影响也最直接。
虽然高校辅导员属于高层次文化群体,群体的心理是基本健康的,这一主流毋庸置疑,但辅导员队伍中存在较普遍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及时矫正,则不仅严重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甚至会导致个别辅导员老师的工作行为与教育目标发生矛盾,因此积极改善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显得非常必要。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们设计了2份书面调查问卷,一份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信息调查表”,用来统计辅导员老师的基本信息和当前工作状态;另一份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信息调查表”,用来调查并统计辅导员老师们的心理压力来源和老师自身的个人能力分析。我们先后对驻济的5高校的在职辅导员进行了问卷及面谈调查,问卷发放100份,收回98份,有效问卷98份。此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驻济5所综合院校的各专业的辅导员老师,包括文史、法学、理工、医学等专业的辅导员。笔者认为此次调查应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我国高校辅导员在现行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下,辅导员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由于当下学生的管理工作要求辅导员老师具备较高的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学等知识与技能水平;心理咨询师式的日常管理工作内容;生活保姆式的日常学生事务处理;自身对本职工作较低的职业认同感;对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的困惑等等多种压力所带来的心理焦虑、紧张、迷茫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部分辅导员出现工作厌倦、心力交瘁、迷茫困惑等情绪,具体表现为:
1.部分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学、教育学、学校管理学等学科知识有所欠缺,引发工作焦虑。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当问及“您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时,74.6%的被访者表示“基本了解”,只有不足4%的老师认为自己“精通”。同时,在面谈交流的过程中,虽然绝大多数辅导员表现出了对工作、对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事实上也有很多辅导员老师自觉牺牲掉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学校默默奉献,但个别高校辅导员也表示过,其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例如:心理学、教育学、学校管理学知识对于当前的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要求是有所欠缺的。有辅导员老师表示,他们的心理焦虑来源于:自己所读专业的限制,自己对所带的学生所学专业并不熟悉;有的老师则不是师范专业毕业,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以致于当学生遇到生活、学习、心理等问题时,不能迅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还有个别年龄较大的辅导员老师,因为年龄、家庭原因,自身知识更新速度较慢,认为自己在解答学生关于社会、经济、思想观念、价值观等问题时,未能达到学生的满意。由此可见,辅导员老师在较大程度上存在因知识不全面而导致的工作上的紧张焦虑问题。
2.对个人前途的焦虑导致个部分辅导员老师的工作情感不够积极。
这一方面突出表现在辅导员工作前途引发辅导员老师的心理焦虑和烦躁,调查中,在问及“您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愿景”的看法时,13.4%答老师回答“非常明确”,而接近40%的老师回答“有点模糊”。在面谈过程中,有老师反映,现阶段各高校对辅导员的管理与使用不够科学,重使用而轻培养。关于“您认为您的工作及社会地位与授课教师和专业技术教师相比较”的看法时,只有3%的辅导员老师回答“非常满意”,67%的辅导员老师选择了“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事实上,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相比较,其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晋升途径显得有些狭窄,致使辅导员经常为自己的职务晋升而感到焦虑。
3.自我评价偏高,个人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不强,工作中的压力,这些问题所带来的自我调节能力、应变能力的减弱,从而使心理压力加大。
调查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96%的辅导员老师表现出优秀的沟通能力,93%以上的老师具备较高的工作环境适应能力。但现实工作中,辅导员工作烦琐、重复,同时责任又大、协调难度高,而在“自我调节能力”的回答选项中,71%的老师仅仅表现出“ 具有一般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力并非如自己评价的那样优秀,只有8%的老师表现出“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现代管理学认为“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绪的波动往往会降低人们的沟通能力与适应能力。
调查中还发现,目前各高校辅导员是一支年轻的队伍,超过57%的辅导员年龄在30岁以下,他们的工作经验的积累可能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面谈中发现,目前仍有个别辅导员存在沟通不畅,组织管理能力不强威信难以树立等问题。
二、优化并解决辅导员老师心理问题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辅导员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及有效性。辅导员的专业知识由心理学、教育学、学校管理学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应用组成。当然也包括辅导员老师自身所必须具备的品德、学科知识、沟通协调、组织能力、适应、调节能力。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指导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也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和能力内化成辅导员自身所拥有的个人素质,存在于学生工作中的问题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2.提高辅导员老师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以及作出反应的方向、速度、程度、效果。大学生人格的养成除了家庭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外,学校老师、同学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大学老师当中,辅导员是与学生的生活交流最多、思想交流最频繁的老师。因此,改善辅导员老师的心理素质,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3.有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水平。辅导员老师作为大学生思想、学习的直接领路人,他们的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工作生活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政水平,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辅导员老师就能准确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改善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专业知识学习是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提升的基础。作为大学生校园生活和学习的指导者,辅导员老师的知识大概由如下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思政知识、教育、心理、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就是广博的社会阅历和一定的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笔者认为,各高校应该把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作为长期工作来抓,既要拓宽知识面,使辅导员夯实思想政治基础、拓宽社会人文常识,又要培养适合本职工作的知识才能,适时地组织老师进行理论结合实践的研讨,让辅导员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2.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首先,思政工作的重心在于高校辅导员对各种时事思政素材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然后将其加工成学生乐于接受的信息形式,这既要求高校辅导员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又要求能够具体把握所培养学生的心理特点。基于此,高校党团委应该不定时组织辅导员老师学习时政,利用团队的创造性,发挥集体思维的优势,形成主流的价值判断。这样,既降低了单个辅导员老师创新的难度,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解决了单个辅导员教师不易完成的问题。
其次,高校各系部应该充分发挥组织作用,组织辅导员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知识的学习,同时利用党团组织或办公室,注重辅导员老师的个人心理卫生保健。借助学习、讲座等形式,使其掌握一些自我情绪调节手段和方法,保持良好和乐观心情。
再次,各院系领导应帮助辅导员老师进行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的正确评价,努力引导辅导员不断提高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和技巧,不因为轻微的环境变化而使自身的情绪随之波动,树立良好的工作心态。同时指导他们处理好个体与上级、同事、学生间的关系,促进相互间的情感 交流和理解信任,也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
3.引导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其工作热情。
关于辅导员对前途的担忧,确切的地讲,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辅导员老师们缺乏各种工作能力,而是没有找到自身的能力与辅导员工作的契合点。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样具备上述的特点。
首先,辅导员应该对自己各方面能力有客观的评价,善于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分阶段规划,把握每一个阶段的重点、目标、任务,懂得制定目标,努力向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其次,通过不断的学习,认清辅导员自身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根据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适时、客观地采取不同策略。例如:“职业前期”应该以学习、锻炼为主,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习惯。“立业期”应该加紧学习并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确立自己的职业优势,争取职务轮换。“职业成熟期”,应该考虑多元发展和创新发展。“职业后期”则应该用心培养新人。职业规划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引导辅导员力成为教育专家。
另外,高校要制定科学的辅导员培养计划。一方面要尽量拓宽辅导员老师的知识面,帮助辅导员老师树立坚实的思政立场,培养熟练处理各类学生生活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辅导员适应本职工作的本领,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协助实施辅导员在本学期内的学习计划,结合辅导员日常工作,选择合适的各级课题推荐给辅导员研究并实践,以提高辅导员的自身能力。同时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省内外甚至是国内外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积极鼓励辅导员攻读相关专业的高层次学位,使其成长为专家型人才。
4.引导辅导员老师正确认识工作中的压力并进行有效减压。
首先,高校各级领导应该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权责明细,辅导员老师就会很容易地认可岗位职责,工作热情才会提高,责任压力自然就会得以化解。其次,辅导员老师应该懂得,学生干部是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培养成熟且优秀的骨干,是减轻学生管理工作压力的另一个有效方法。
其次,辅导员老师学会自身减压。
辅导员老师属于高智商群体,一般能够正确的认识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面谈调查显示,他们主要通过各种有效方式缓解自身压力。例如通过健身运动、听音乐、进行自我心理暗示等方式减压,一般情况可以达到减压的效果。
最后,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提升自身各种能力减压。
其实,通过提升自身各种能力减压是减轻工作心理压力的最好方法,但起效较慢,这是一个长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结果。老师们应通过各类学习、培训,提升工作能力,最后在各种繁忙工作得到的轻松感。
5.通过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在愉快的环境中工作,但同时应该直面人才流动的现实。
一方面,辅导员老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使自身处于愉悦的工作环境之中。在日常工作中,深入了解自己,了解并尊重他人。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好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争取家庭对于工作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面对的是,辅导员工作岗位的合理人才流动。 在调研中发现,大约有有27.6%的辅导员老师,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的年轻老师,有继续攻读学位或向其他岗位分流的想法。新鲜血液的流入,老师在工作中的不断积累经验,也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专家化队伍的途径。
四、结论
4.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总结 篇四
定南县第二小学郑阳英
2010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赣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培训,这次培训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应用网络平台,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空间,在这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中,参加培训的我们不需要统一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我们每一位学员还领到了三本教材,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依据,教材中详细介绍了专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辅导案例、方法,给了我们明确的指导。在2010年元月21日,我们还聆听了心理学专家陈爱忠教授的精彩讲座,让我受益匪浅。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从中我学到许多东西。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需
我们的老师也时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从低效而劳神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了当代学校教育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育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这次培训的开展就体现了它的重要性。我们要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将其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健康的的体魄下都拥有
一个健康的灵魂。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但当下无论是网络上流行的校园暴力视频还是震惊全国的几起校园血案,无一不是反映出当事人病态的心理,后果是惨痛的,教训是深刻的。这种不仅害了自己,更给他人带来严重的伤害的学生,足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一个人健康心理的形成,是从小形成的,与其成长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心理教师要力求“对症下药”,从心灵上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了解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给予学生专业的心理疏导使其健康成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身体力行的,要尽快地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争取掌握更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为学生的成长更好的服务。
5.辅导员心理健康的论文 篇五
一、影响辅导员出现心理方面问题的因素
(一)工作压力大
在大学校园里,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是非常广泛的,细化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辅导员工作还存在许多隐性的内容,比如奖学金的评定、宿舍卫生管理、催缴学费等。此外,辅导员还要常常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繁琐的工作使得辅导员常常超负荷劳动,从而使自己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降低了。
(二)认同感低
部分高校的考评制度还很不健全,而辅导员的工作都是琐碎的,工作成果都是无形的,难以量化。往往是辅导员的自我评价高于绩效考评值,使辅导员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理,失去对工作的兴趣。
(三)收入分配不平衡
在大学校园里,辅导员往往充当多重角色,管理者、服务者,同时还肩负着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辅导员工作的付出往往比其他教师多很多,但是薪酬待遇却经常低于其他同级别的教师。同时,在职务的升迁方面也比其他教师的机会少,往往形成“多劳不多得”的情况。时间久了就会严重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心理不适。
(四)辅导员的自身心理素质较差
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大部分是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缺乏工作经验,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心理承受能力也较低。而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太重,遇到的突发事件太多,处理不好就容易产生挫败心理。但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并没有经过有效的心理技能培训,导致出现心理问题时不能自己消化,缺乏自我调节能力。
二、解决辅导员心理方面问题的措施
根据辅导员心理状况的研究报告,将从以下三个阶段入手,试图解决辅导员心理现状。第一阶段:了解辅导员的心理现状后,将本校的一线辅导员集中起来,采取现场讨论的方式,充分认识辅导员形成这种状况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积极制定方案以及有效措施,明确本次报告显示出的主要问题之所在,开展综合研究,最终解决辅导员的.心理方面问题。第二阶段: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培训,学习有效的解决辅导员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开展相关工作。
(一)自身调适
1.要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心态。辅导员要想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自己长处和短处,全面了解自己的能力。同时对自己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减少和避免与他人的对比。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不愉快、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从另一个方面看问题。更要学会宣泄在工作中产生的不良情绪,通过正当的娱乐活动、体育运动等方式排解不良的情绪。
2.要学会管理自己。一是时间管理。辅导员工作是复杂和繁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完成。但是辅导员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就需要辅导员合理安排时间,分清轻重缓急,有条理地完成工作。二是生活方式的管理。辅导员的工作量大,往往是早上上班,晚上很晚才回家,几乎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工作。因此辅导员就要在工作之余充分的享受生活,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多休息、适当地旅游、回归家庭等等,以此来缓解自身的心理问题。
3.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很重要,它不仅能对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开展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辅导员自身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辅导员要接受一定的专业心理培训,多看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4.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和经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能够顺利地解决,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二)学校调适
1.学校为位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学校要合理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学校要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控制辅导员管理学生的数量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学校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制定合理的工作条例,让辅导员的工作有章可循,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
2.学校制定科学的奖惩机制。学校可以针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制定贴合辅导员工作实际的绩效考核标准,尽量让辅导员的付出得以回报。同时,学校还应该在政策和待遇上予以倾斜,在辅导员职称评定中予以帮助,尽量做到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尽量解决在工作中分配不均的问题。
(三)家庭调适
辅导员的工作繁忙、复杂,往往忽视了对家庭的关心和照顾。这种情况就要求家庭成员对辅导员的理解和支持。给以更多的关心和更多家庭重担的承担,尽量减少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减轻他们对家人的愧疚感,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四)社会调适
6.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习心得 篇六
姓
名:_吴________涛_____ 身份证号:***177 学 号:dz20135951 培训中心:___奥_____鹏______ 完成时间:2014年2月27日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习心得
2013年11月,我参加了大足电大站组织的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培训。期间我认真听了专家的讲解,和其他学员沟通交流,自己学到了不少教育和引导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我从教十多年,曾担任过学校的团委工作和德育工作,也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时时与学生沟通交流,自认为了解学生们的心思,算得上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学生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难教了?„„曾经,对于心理健康辅导一无所知,幼稚地认为:每学期给孩子们上几节关于心理教育的课就行了。通过这次的听课、学习,真正让自己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小结我在本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一、我的收获:
1、认识了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以前,一直以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错的事情都是道德上的错误,因此一直教育学生不可以这样或那样,觉得学生来学校学习,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和其他学生和睦相处等都是学生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而学生不做作业,打架,厌学等都是不应该的,就是学生的错,老师应该批评,教育他们做好。但通过心理辅导后,再来分析这些问题学生,有些是他们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上的问题。以后,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合适的方法,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2、了解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巧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等。说说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接纳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困难。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帮助时,我们首先要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做教师的,要改变一下心态,把学生当成一个平等的主体,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倾听,共情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别人,促进其人格的健康成长。
3、懂得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行为。只有掌握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教育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突发事件和意外事件等,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二、在学校中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性格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教育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学生心理平和、积极、顺畅和宽广的胸襟等上面,营造好学生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学生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集体环境之中学习,避免学生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和发生。
2、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辅导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辅导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让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业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至两节课或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活动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辅导教育的主任务,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的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习惯、礼仪生活。
3、教师本人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的行为,更无法正确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甚至可能发生意外的事件。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调整和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处理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时要能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绝不让自己一直处于高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受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目标,才能寻求新的教育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成功和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才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疲乏。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到郊外学习、旅游,用摄像数据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在家里向老婆学习做佳肴,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感受生活的美好。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量。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7.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 篇七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而心理健康能够反作用于身体健康。大学生作为社会和家庭寄予高期望的一个群体,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里, 受到来自学业、人际关系、就业方面的压力和挫折, 是心理问题突发的一个群体,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和全面发展。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发挥其角色优势, 运用心理学与心理学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以学生为主体, 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既抓住大学生们广泛存在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共性问题, 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防止大学生心理疾病、调节其心理不适、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自杀行为以及伤害他人的恶性事件频频出现在各媒体上, 引发了社会及学校的共同关注。大学生作为富有朝气的高智商高能力的一个群体, 还具有抗挫折能力差、责任意识淡薄、人生阅历肤浅、理性思维不足及人际交往能力低下等特点。因此必须将学习适应与就业规划、和谐人际关系、网瘾预防与矫正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
(一) 学习适应与就业规划
大学时期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较中学时期有了显著的变化, 部分大学生进入校园后不能尽快适应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变化, 在学习方法上沿袭中学模式, 被动学习, 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出现挂科和重修等情况。另外部分同学学习缺乏方向性, 尤其是调剂专业的同学对所学专业缺少学习兴趣以及起码的专业认同感。学习态度消极, 厌学情绪严重, 对学业充满失望和挫折感。
(二) 和谐人际关系
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爱好广泛, 对人际关系的需要较为强烈。但是部分同学心理不成熟, 任性、以自我为中心, 对他人也缺乏包容心, 在交往的过程中易陷入人际冲突。另外大学生在异性交往的过程中, 由于缺乏经济基础和心理不成熟, 加上毕业及就业的考验, 恋爱关系往往不牢固, 遇到单恋、失恋、爱情波折等种种挫折是在所难免。因此要及时给大学生以人际交往的指导。要教导学生多体谅别人, 善于移情, 珍惜朋友, 珍惜友情和爱情, 和谐沟通。
(三) 网瘾预防与矫正
科技发展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 部分自控力较差的大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手机上网而不能自拔, 导致视力下降, 身体素质下降, 同时由于网络一些黄色、暴力等垃圾信息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 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道德感弱化, 严重的甚至扭曲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诱发大学生犯罪。而网络成瘾已成为造成大学生学习缺乏动力, 学业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学生沉迷网络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性格孤僻。
三、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 加强心理学知识学习, 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素质及专业水平
辅导员专业背景知识复杂多样, 多数不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背景。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 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储备是必须的。因此高校要适时为广大辅导员老师进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并邀请心理专家来校开展心理学知识讲座, 也可以组织辅导员就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召开研讨会, 加强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提高心理咨询的水平, 力争成为优秀的“心理咨询师”。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认识自己, 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各种困惑和心理问题, 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调节和缓解心理压力, 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二)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保持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
新生入学之初, 一定要对其进行心理普查通常包括心理测验、心理问题的筛查。通过心理普查对全体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为每位同学建立心理档案。另外根据测试结果, 确定心理状态高危人群、对其进行邀约访谈。针对入校新生采用此方法力求全方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外辅导员作为沟通学校、家庭、学生的“桥梁”, 要以学生心理档案为基础,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 尤其是已获悉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情况后要尽可能联系学生家长, 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在校表现与心理状况, 与家长通力合作, 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性格特征和个性习惯, 挖出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三) 以网络、书信等载体, 拓宽与学生沟通的渠道
辅导员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尤其是要善于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咨询和辅导。90后大学生成长于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 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辅导员可以通过QQ、飞信、微信等更与时代接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交流。而且相较于面对面的心理咨询, 网络的隐蔽性有助于排除部分学生面对辅导员时的紧张情绪, 更容易打开学生的心扉, 这样便于辅导员对心理异常学生进行干预与保护。辅导员在谈心过程中要注意以一种尊重、亲切的态度, 细心听取学生的表述, 尊重学生的隐私。在倾听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学生排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另外, 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要尽可能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 进行积极心理教育。心理状态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将心理状态保持或调整在正常的范围内, 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只是极少数, 必须要多渠道多部门进行合作合力解决。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 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 注重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心理情绪的培养, 在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环境中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更加实用。
参考文献
[1]史娟, 钱李.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教文汇, 2013 (2) .
8.论高校辅导员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篇八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长期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熟悉学生情况,因此有利于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变化的时期,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生理上逐渐成熟,心理状况总体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环境变化带来的适应问题
对大多数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讲,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在这个新环境里,大学生要开始过独立的、集体式的生活,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独立意识还要有奉献精神。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往往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2.学习困扰带来的问题
首先,许多大学生在中学时成绩突出,备受教师和家长的宠爱,自我感觉良好。进入大学后,这种学习上的优势可能不复存在,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种状况,就可能产生自卑心理。其次,中学和大学的学习方法有很大不同,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仍沿用中学时代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被动应付,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佳,心理压力随之增大,久而久之就出现焦虑、紧张、厌学等情绪和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
3.人际关系不协调引起的心理问题
人际关系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大学阶段,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进入了群体交际圈,部分学生由于不懂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的信心,以至于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产生戒备、观望、多疑、掩饰等心理,导致他们产生孤独、不安、精神抑郁和心情烦躁等问题。
4.情感困扰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性发育成熟阶段,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对异性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都是大学生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但是,由于青春期教育和性心理知識的缺失,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恋爱中出现的挫折,不能正确处理恋爱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他们意志消沉、精神不振,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5.家庭贫困导致的心理问题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成本的提高,高校昂贵的费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由于经济压力,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整天节衣缩食,不敢与那些家庭富裕的同学相处,也不愿意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他们既希望得到帮助,又不愿意让别人过多地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而产生抑郁、烦躁等情绪,而物质生活的窘迫和精神生活的匮乏又进一步促使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形成自我封闭。
6.求职择业困难引起的心理焦虑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不断加剧。一部分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对自我定位及自我能力的评价不够科学,好高骛远;还有部分学生在择业中不认真思考,盲目从众。这些状况都容易给大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恐惧、焦虑、烦躁都会破坏他们的心理平衡,使他们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当前的处境感到无能为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二、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成为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思想问题不仅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而且有可能是由不正确的认知、不良情绪、人格异常等心理问题引起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能正确识别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高校辅导员长期和学生打交道,工作范围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1.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辅导员担负着对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的教育管理工作,与学生接触时间长,对学生的情况了解得深入,这使得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疏导,将消极心理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借助心理咨询教师等多方力量进行积极干预,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高校辅导员既是老师又是朋友,易与学生沟通
当今,大多数的高校辅导员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他们的年龄、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等与学生接近,有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共同语言。这些条件可以淡化二者之间教师与学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愿意向辅导员倾诉自己的想法,愿意接受辅导员的建议和意见。
3.高校辅导员可以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辅导员是学生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纽带,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辅导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教育专家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或治疗。同时,又可以及时与家长沟通,借助心理专家、家长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4.高校辅导员能够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常规的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外,日常生活中,辅导员的言行也无时无刻不起着教育作用。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通过开班会、与学生谈心、组织各种活动等形式,引导与教育兼顾,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三、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在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应当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广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并及时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1.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首先,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学生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辅导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大学生最好的影响。其次,辅导员要认真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阅读有关心理学知识的书籍,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听取相关知识讲座等。再次,辅导员要经常开展与兄弟院校辅导员和心理学方面专家的交流活动,共同分析、讨论有关经典案例,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最后,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学生朋友的身份,增进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采用朋辈辅导的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2.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增进个人的身心健康,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会有健康的心理。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正确地接受各种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必须把握各自的侧重点,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它们共同发挥作用,增强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恰当地、有效地应对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压力,进行情绪调节,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因此,我们要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可以通过组织心理测试、开展交流活动、举办讲座、加强校园宣传、举行团体辅导活动等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辅导员要随时关注有心理危机征兆的学生,及时与学生交流,通过个别咨询、电话咨询等形式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
4.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生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不少心理问题都是由于个体在特殊时期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对于大一的学生,应引导他们尽快适应环境,完成角色转换,确立新的奋斗目标,以积极的心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大二、大三是大学生心理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对他们应加强心理辅导,进行人际关系教育、恋爱观教育、抗挫折教育等,促进学生获取相关知识和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大四学生的心理发展已趋于稳定成熟,但就业的压力使很多学生变得焦虑、烦躁,因此,这时要注重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加强就业指导和咨询,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满怀信心地走向社会。
5.有效利用网络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在新形势下,网络给学生和辅导员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可以通过QQ、MSN、电子邮件等工具及时就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个别咨询,使部分胆怯的学生也能敞开心扉进行交流。同时,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博客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适,从而收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6.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理论知识,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通过班会、讲座、网站、报刊、板报、个别谈话等多种方式,辅导员可以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介绍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自我保健的方法,增强心理卫生意识。从新生入学开始,辅导员就要通过看档案、谈话、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掌握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了解、记录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辅导员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当然,仅仅依靠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还远远不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我们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全员育人的局面,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周颖.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9,(2).
[2]肖河水.试论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J].甘肃林业高职教育,2008,(12).
[3]窦苏明.心理辅导是高校輔导员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金晓琴.关于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7,(3).
[5]陈灿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J].求索,2004,(6).
9.心理健康辅导员学习心得体2 篇九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心理品质如何,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还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我们这些负有教育重任的教师学习心理学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短短的十天心理健康辅导员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一、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断完善自我
目前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必须面临很多的压力。因此教师心理的健康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了,才能很好的从事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工作,才能帮助学生走出自我心理问题。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要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
二、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问题
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系统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和辅导方法。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还不成熟,社会阅历比较浅,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各种问题。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成功地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教师要热情且富于同情心,倾听学生的呼声和意见,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情感,与学生平等相待、坦诚相见。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为学生留下心理自我教育和成长探索的时空。要注重学生自觉、自动、自主、自由地发展,使心理教育成为一种自我教育。我们要要善于和家长沟通和合作,懂得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要善于营造和谐、平等、有趣、成功的课堂氛围,科学看待学生的成绩和智力,维护学生自尊、自信,让学生有力量感、成就感,公正对待学生,不偏心、与学生形成真诚良好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
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感受到作为教师要努力使教育适合学生的个别特点,教师要懂得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教育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必须要有意识地提高专业水平,自身心理修养,处理好人际关系。
10.心理健康辅导员个人分析报告 篇十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思想意识的多元化,信息渠道的丰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等,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影响。所幸这次有机会参加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习,却深感肩上担子沉重,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对自己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现结合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学习过程,从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几个角度来进行个人分析,以实现提高自身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信心和能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员
个人成长
职业行为分析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毕业从教以来,感受到教育的变化,也深感我们肩上责任重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带来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十分必要。然而,心理咨询不是单纯语言交流过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感情释放过程,它是生命与生命的沟通,不仅要求从业者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较高的人格心理品质。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辅导员,既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更要热爱这份工作,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个人成长经历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人格类型
依据心理学教材对人的气质分类,我是粘液质的气质类型。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的最大优点是善于倾听,能够感同身受,观察细致,有爱心和包容心,热爱学习,追求进步,同时能客观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些性格特征的形成与我的心理成长史是密不可分的。
(二)、个性发展史
出生于农村的我,小时候家境贫穷,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那种勤劳朴实的吃苦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为了生计,父母日夜操劳,很少能照顾我们,所以在我小时候,就承担了照顾弟弟的任务。随着年龄的成长,内心深处真切的感受到父母的辛劳与不容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在体会着父母的辛劳中,学会了自立,更早的懂事,用一颗善于观察的内心,体会着别人之所需,自己之所能。回顾一路走来,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许多不足和遗憾,尤其是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还刚刚起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做一名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必要性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看到班里和身边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关爱,缺乏监管与教育,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健康问题显现,忧心重重。
我坚定了信心,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辅导员,用自己原来就有的那份爱心与真诚,理解与宽容,稳重与敏捷来帮助更多的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用自己原来就有的学习钻劲,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辅导知识技能和方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的爱心关心帮助每一位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
(二)、做优秀的班主任,更要做成为合格的心理健康辅导员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得是一个合格的心理健康辅导员。
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工作意义在于“助人自助”,要更好地促进辅导对象更好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与完善自我,进而提高心理素质、道德情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心理潜能。通过学习使我了解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是自己的心理应该积极向上,然后才谈得上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热爱教育,让爱伴随孩子的成长。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助人为乐的品格,保护和尊重辅导对象的利益和人格,让辅导对象明白你是发自内心的爱,用爱取得信任,只有信任你,才会接受你的心理辅导。其次,让我们的辅导更专业,有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并且还要有正确的辅导的方法。好的方法不仅对辅导对象大有裨益,而且是辅导成功的关键。如果不能“对症下药”,不但可能导致辅导失败,甚至还有可能加重辅导对象的心理问题,致使心理健康状态恶化。最后,发挥集体的作用。集体的作用包括班级任课老师队伍的作用和班集体的作用。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员,需要有合作意识,解决辅导对象的心理问题,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个方面的力量,利用好一切人、一切环境因素、一切手段来参与辅导工作,增强辅导效果。
三、我的奋斗目标
现在的种种数据证明: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现在社会青少年教育的突出问题。而学校是青少年的主要学习活动阵地,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疾病,已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必须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辅导员,运用心理健康辅导理论,来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使他们快乐健康的学习与成长。
这次参加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能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将来为广大农村学生服务,解决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是难得的机遇。不仅我们要认真学习,踏实工作,而且我们身边的其他教育工作者,甚至包括国家、社会都要关心这方面工作,只有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解决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咨询技能,克服自身的一些不足,以职业性的理智态度去严格要求自我,使自己的工作始终能够保持中立性态度,无条件地接纳求助者,为他们服务,并能够合理看待辅导过程中的挫折。在出现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积极争取更多人的支持,以积极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求助者,从而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为自己的人生增色添彩。
参考文献:
(1)、明宏主编《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
(2)、明宏主编《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
(3)、明宏主编《心理健康辅导团队训练》—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
11.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健康工作 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239-01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兴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未来发展的顺利与否。而大学生们又处在非常敏感的年龄阶段,周遭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他们也较缺乏对事物的较成熟全面的认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表现在心理上尤为突出。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中和大学生接触最紧密的群体,时刻都关注着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身心、学习、生活动态,在学生有心理困惑的第一时间就可以给予帮助和支持,但是他们并非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处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该文就近年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主要的涉及的方面、方式方法很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1 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涉及方面
1.1 理想信念、价值观
现今社会信息爆炸、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让身处其中的大学生们感到困惑。很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个人的理想和信念都抱有迷茫、怀疑的态度。社会对于金钱的崇拜取向,让很多大学生迷失了自我,在面对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生存压力、社会残酷竞争的大环境下,很多学生都认同金钱和家世的巨大社会作用,导致了价值观的迷失,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导致学生们面对社会竞争时心态浮躁,无法脚踏实地的奋斗和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1.2 生活目标缺失
在校大学生多为九零后,大多出生和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对于生活的艰辛和压力并未有特别直观的感受。同时家庭的过度关爱也使得大学生们心理较晚熟,对于未来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实现它的方式比较迷茫。
1.3 人际问题
根据统计,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居高不下的前几位中就有人际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对于一个社会人来说至关重要,与父母、朋友、老师、同学、室友等各类关系的处理往往会困扰才进入象牙塔的大学生们。
1.4 恋爱及性心理困扰
大学生们正处于青春年少的时期,性的懵懂和对异性的倾慕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恋爱导致的心理困扰是普遍存在的。一般来说,这是大学生们在对恋爱、婚姻的学习准备阶段,是处理自身情感和应对方式的很好的机会,但往往由于大学生的情绪反应过度而容易导致一些过激行为的发生。
1.5 性格及情绪问题
性格是一个人从出生到现在逐渐形成的,有家庭环境的因素,同时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性格发展中,会较容易出现特殊的性格及情绪困扰,如自卑、依赖、偏激、孤僻、抑郁、强迫等,这些都困扰着大学生们,严重时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感到非常痛苦。
1.6 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心理
随着近年大学扩招以及对学历层次要求的提高,带给大学生们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们的要求也在逐年提高和全面,不仅在学业成绩上要求较高,对于个人的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兴趣特长等都在逐渐完善。因此带给大学生们的就业要求和需要他们做的前期准备将会越来越提前和有针对性,这也加大了学生们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2 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方法途径
2.1 工作开展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理论
辅导员工作涉及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不能单一的仅仅做心理健康工作,而是应该把心理健康工作融入到其他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理论开展工作。如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学的激励理论,通过激发和鼓励学生的成就动机来引发学生行为的内驱力,真正调动学生从心底愿意和积极地学习、工作。通过解决学生最迫切的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处关爱和关注之中,从而激发用积极地行动和认真的学习来回馈的想法。
2.2 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
辅导员的工作是面对成百学生,这些学生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特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方式,而学生又往往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因此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心理工作应该点面结合,既要针对个体学生的独特性问题进行个体辅导、个体咨询,也要对学生分层分类进行辅导。如有共同心理困惑的学生,运用团体辅导等方式,让学生在群体中感受到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模仿改善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3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向
尽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对于学生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一些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仍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提升专业水平,锻炼心理咨询技能
许多辅导员并非通过系统化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心理咨询技巧的培训,往往在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时候会形式过于简单,不能深层次地从本质上找到一些事务的源头,并且缺乏系统化和专业化,因此亟待提升辅导员本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培训。
3.2 提升心理危机干预的预测能力和水平
辅导员在心理健康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面對突发的紧急心理危机事件需要做出正确和及时的反应,保护学生身心安全,尽可能的把伤害降到最低的程度,这也需要提升辅导员自身的判断能力和水平。
3.3 利用多方资源协助心理健康工作
心理健康工作不仅仅是一个方面,是需要多方协同努力的过程。需要学校的多个部门、多方人员的配合和完善。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可利用最贴近大学生的朋辈心理健康互助来协助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愿意将心里的感受倾述给同龄人,也更能对朋友学长等的建议有认同,因此辅导员也可借助如朋辈等的多方资源开展工作。
4 结语
综合上述,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方面,主要针对的内容有: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生活目标缺失、人际问题、恋爱及性困扰、性格及情绪问题、职业规划及就业心理等诸多方面,而采取的方式主要从点面结合的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相结合,以及运用心理学理论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两方面。目前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方面还存在专业技能提升及多方协调的欠缺等问题,需要接下来的研究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赵亮.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高教高职研究,2011,3(1):221-222.
[2]罗强,李仲波.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技导刊,2012(13):222-223.
[3]杨菁.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4(4):131-134.
[4]刘纯姣.心理学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4):69-70.
[5]李纯,张微.心理学理论在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应用初探[J].科教文汇,2013,9(1):33-34.
[6]韩争艳.论心理咨询技巧在辅导员谈心工作中的启发和作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27(1):6-7.
[7]刘红霞.辅导员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和策略研究[J].辅导员新论,2013,11(7):74-96.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推荐阅读:
心理健康辅导员07-16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心得06-25
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案例09-24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研讨活动总结10-10
技校学生积极心理心理健康论文11-04
团体心理辅导论文2012011-04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论文)09-1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论文10-16
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论文11-03
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论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