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安全管理系统(精选4篇)
1.甘肃庆阳馆藏文物撷珍 篇一
1. 三孔玉刀 新石器时代
1981年庆城县征集。玉刀是由石刀发展演变而来,随着时代发展,其用途也逐渐变为礼仪、仪仗的象征和标志。这件玉刀长40~42厘米,宽9.7~7.2厘米,厚0.6厘米,重685克,通体扁平,肩窄刃宽,首宽柄尾窄,两侧对称,双面平滑,近肩处有等距且排列成一线的三个圆孔,玉质灰白相间,局部有白色沁。磨制规范,抛光精细,无使用痕迹,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礼制用器。现藏庆城县博物馆。
2.人面纹彩陶葫芦瓶 新石器时代
1976年正宁县宫家川东坪台出土。出土地是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葫芦瓶通高27厘米,口部为葫芦形,细颈,下腹外鼓,底部较小,腹上两侧有对称双耳,瓶的双耳正好是人面的双耳,位置和谐。瓶的正面,颈至腹底依器形用黑彩勾画成一人面图案。葫芦瓶口恰如人戴的帽子,长鼻,眼圆睁,张口,圆腮外鼓,面带微笑。像这种以人面纹为图案的远古彩陶并不多见,全国仅在陕西临潼姜寨和甘肃正宁出土,现藏正宁县博物馆。
3.“乍册吾”铭玉戈 商代
1976年庆阳市西峰区董志乡野林村出土。玉戈长38.6厘米,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斑。器扁平,援呈三角形,微下曲,前锋尖锐。戈是商周流行的用于钩杀的兵器,以玉为戈始于二里头文化,其后流行于商周两代,在当时主要是一种仪仗器。玉戈柄的前方中部竖行阴刻“乍册吾”三字,与同期甲骨文书体相似。“乍册”是商代掌管著作简册的官名,“吾”是任此官职者的名字。此玉戈形制、大小、风格与河南南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戈相似,应出自同一时期。现藏庆阳市博物馆。
4. 师伯铜 西周
1981年宁县湘乐宇村出土。铜盨高16厘米,连耳横宽33.7厘米,纵15.4厘米,圆角长方形,腹鼓而浅,双兽耳,盖顶饰夔纹,以云雷纹为底。腹内底有铭文“师伯作仲姞尊”,“师伯”为周王朝守卫某地的军事长官,“仲”是排行,“姞”古代关陇地区大姓。铭表明师伯为仲姞作器。盨是古代盛饭的食具,一般有盖和两耳,圈足或者四足,器盖与器身形态相近,但稍小。器盖上有四个小足,取下盖翻置即成另一器皿。主要流行于西周晚期。此盨出土地宁县在西周时为义渠戎国(都城治在今宁县焦村乡西沟村)的战略要地。原藏宁县博物馆,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5. 秦诏版 秦代
1976年镇原县城关镇富坪村出土。诏版为青铜铸造,长10.8厘米,宽6.8厘米,重150克,厚0.3厘米。诏版上阴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 天下诸侯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 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共40字。这件诏版是以皇帝的最高权威发布,堪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红头文件”。当时他命令把颁布度量衡命令刻在官定的度量衡器具上,或者刻在铜版上,再嵌在量器、衡器上作为使用凭证,并制造标准器具发往全国。秦诏版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实物见证,秦代时,庆阳属北地郡管辖,郡治义渠县(在今甘肃庆阳市西南)。秦诏版在庆阳出土,也反映了古庆阳一带也是秦王朝的重要领地。像这种把诏文刻在铜版上形式的诏版,全国仅发现两件。现藏镇原县博物馆。
6. 彭阳铜鼎 汉代
庆城县董志野林村汉墓出土。铜鼎通高19厘米,口径15厘米,腹深10厘米。整体呈扁平球形,球面 盖上有三个环形钮,盖覆即为盘,三钮即成为盘足。子口,平唇内敛,深腹,两侧有长方形附耳,圆底,三马蹄足,腹中部饰凹弦纹一周。此铜鼎珍贵之处是盖上及口沿上各有铭文一组,盖铭为“彭阳重三斤四两容三升”,口沿铭为“彭阳重七斤容一斗三升”。从铭文可知西汉时期铜器也是标准量器。铜鼎上的“彭阳”二字指地名,即西汉时期的彭阳县(今甘肃镇原县彭阳乡)。现藏庆阳市博物馆。
7. “永元”铜弩机 汉代
1983年环县征集。弩机是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杰出成就之一,弩机是弩的关键部件之一,装置于弩的后部。铜弩机出现于战国,盛行于秦汉,其主要由外框部分“郭”和钩住、放开弓弦的“牙”,作为“扳机”的“悬刀”以及用于瞄准目标的“望山”组成。“永元”铜弩机郭长12厘米,宽3.5厘米,“望山”长7.5厘米,“悬刀”长8厘米,重1250克,郭上刻有铭文“永元五年考工所造六石机郭工锼伯作造工苏太仆胡工堟闰史成主”,并刻有编号。由铭文可知此弩机是汉和帝永元五年所造,其强度为“六石”,汉代弩的强度以石来计算,一石约等于现在五十至六十公斤。这件铜弩机,铜质上乘,制作精湛,是研究汉代远射兵器和军事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现藏环县博物馆。
8. 彩绘天王俑 唐代
2001年庆城县城关镇唐游击将军穆泰墓出土。天王源于佛教中统领一方的护法神,天王俑是唐代新出现的俑类,是在武士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成对随葬,置于墓门两侧。该俑泥质陶彩绘,通高1.2米,身材魁梧,肌肉健美,一手握拳上举,一手按胯,立眉虎目,牙咬下唇,戴头盔,身披铠甲,铠甲上饰龙首护膊和护镜,富贵华丽,足蹬靴。两俑双足一踏卧牛,一踏卧羊,牛仰首曲肢而卧,奋力挣扎,羊则显得温顺服帖。该俑制作技术娴熟,天王面部表情、姿态动作、着装和谐一致,是唐代陶俑中的杰作。现藏庆城县博物馆。
9. 彩绘镇墓兽 唐代
2001年庆城县城关镇唐游击将军穆泰墓出土。泥质陶彩绘,通高102厘米,一为人面,一为兽面。人面者,弯眉大眼,翘鼻阔嘴,下唇微凸,表情怪异,头顶一螺旋形角,两旁各置一扁平小角,两扇形大耳,前肢直立。兽面者,怒目圆睁,狮鼻阔口,呲牙作咆哮状,龙角牛耳,顶插火焰。二兽全身施红白黑等彩,前肢直立,后肢蹲坐于平台之上,刻画细腻逼真,从侧面看作品呈三角形,显得颇为稳健,同时又静中寓动,蓄势待发,凸显威猛之势。现藏庆城县博物馆。
10. 梅花纹三彩枕 唐代
1974年西峰区征集。长11.8厘米,宽9.3厘米,高5.2厘米,重351克。枕呈长方体,中空,一侧有小孔,通体施釉。正背面纹饰相同,中间为六瓣梅花,四周饰小梅花,正背面用褐色细线勾出枕沿,枕四壁黄、白、绿、褐四色自然点缀。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而著称。这件梅花纹三彩枕小巧玲珑,色泽绚丽,是唐三彩中的精品。现藏庆阳市博物馆。
11. 飞天画像砖 西夏
1994年庆阳市西峰区彭原乡出土。此画像砖为墓室四壁装饰物,砖长33.4厘米,宽33.2厘米,厚6厘米,重10386克。砖呈正方形,画面为“飞天”形象。身着长筒喇叭裙,身体向上卷曲为半环状,做凌空腾飞姿态,双手持莲枝,长发背梳覆耳,大眼直鼻,圆脸,腰束飘带并环于肩首。“飞天”下饰卷叶缠枝纹。同墓还出土另一件画像砖,图案相似。画像砖上的“飞天”形象与敦煌莫高窟,庆阳北石窟寺中的“飞天”形象差异较大,具有党项族人物风貌和民俗特点。此画像砖,刀工精湛,线条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现藏庆阳市博物馆。
12. 亚腰形银锭 金元
2.文物安全管理自查报告 篇二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不知所措,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想这一段时间的工作,获得了成绩,也存在着问题,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自查报告了。那么一份详细的自查报告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物安全管理自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物安全管理自查报告1按照市文物局召开的全市文物安全工作会议要求及自治区文物局下发的有关贺兰山东麓文物安全通知,我处各部门加强文物遗址及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解决文物安全突出问题。现将文物安全工作自查总结如下:
一、文物遗址安全工作
针对文物遗址安全,文物管理科建立健全文物安全检查巡查、隐患整改、保养维护等制度,定期检查和重点检查,开展全面细致的日常巡查。组织对陵区文物遗址的安全巡视,加大陵区文物保护力度,坚决做好陵区内的防盗、防火、防破坏工作,确保陵区文物古迹的安全。发现隐患及时上报整改,建立完善的文物档案和安全保护巡查记录。一旦发生文物消防或其他安全事故,启动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针对陵区放牧等破坏陵区生态平衡行为,随时进行排查巡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二、可移动文物安全工作
西夏陵区不可移动文物主要集中展示、保管于西夏博物馆,西夏博物馆馆藏文物5千多件,包括博物馆陈列展示及文物库房收藏保管文物,博物馆针对国家一级文物唐卡绢画设立恒温恒湿柜,珍贵文物定制匣囊,妥善保管文物,一般文物按照质地、尺寸进行分类存放,确保文物保存环境安全。文物库房钥匙设专人保管,制定出入库房登记制度,确保可移动文物安全。博物馆设有安防监控系统,有效保证文物安全。
三、消防安全工作
为了消除陵区消防安全隐患,管理处定期对博物馆、办公区、宿舍安全进行全面消防安全检查。在加强人防、物防的同时,对技防设备进行了认真的检查,要求全体人员加强安全意识,保证文物安全。管理处结合已有的安全、消防预案和领导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要求带班领导要切实履行值班职责,坚守岗位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置。定期开展防火安全演练,消防设施检查,安防人员培训,使之了解和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性能,掌握各类灭火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做到了消防安全工作有措施、有演练、无隐患。
我处始终把文物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制定各项安全保卫工作制度、防火防盗应急预案等基础上,开展好自查自究,确保文物安全无死角。多年来未发生任何安防消防责任事故,今后我处将一如既往的开展文物安全工作,切实做好西夏陵文物遗址及可移动文物保护安全工作。
文物安全管理自查报告2为了认真贯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落实我镇的文物保护责任,切实加强我镇辖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政策法规,根据年初县政府各乡镇签订的《乡镇文物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我镇实际,我镇辖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年初,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镇委,镇政府的.日常工作,共召开4次关于文物保护工作会议,并及时向机关单位,村、社区,辖区各部门传达上级的有关文物保护精神,并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的副镇长为副组长,辖区派出所,国土所,建设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指派了一名文物保护工作兼职工作人员。
二、广泛宣传“普查工作”,提高全民素质
今年在上级部门的号召下,开展《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标志着第三次文物普查正式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于文物事业意义重大,是文物部门今后几年工作的重点。我镇充分认识“三普”工作的重大意义,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一是成立了领导机构。镇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二是制定了实施方案。四是普查工作打了提前战。为了配合国家文物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镇于今年在全县率先进行了全县范围的古建筑普查和早期木构古建筑的重点调查,调查工作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有关规范为标准;五是积极开展“三普”宣传工作。今年以来,通过各种渠道就文物普查宣传积极开展工作。为了切实保障我镇“三普”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有关通知要求,集合我镇实际,坚持适度、可行的原则,财政做好了专项预算,并足额发放到基层。
三、以安全为根本,加大文物安全工作力度
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一年来,我镇继续加强文物安全工作。一是强化日常的监管、督查。就文物冬春季防火、汛期防汛、防雷以及“五一”、“十一”等重点时段的文物安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抽调专门力量进行重点检查,督促落实,有力保障了文物安全。二是结合重点检查落实安全措施。今年3月份我镇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全县文物消防安全大检查,检查中,我们结合去冬今春省、市有关文物安全的部署要求,结合文物安全“金铠甲”达标工程的开展,把此次安全大检查做为认真落实文物安全工作要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搞一阵风式的突击检查,狠抓文物安全设施和措施的落实。我镇坚持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的原则,依法对全县重点文物保护,有效稳定了事态发展,有力地保障了文物安全。
文物安全管理自查报告3一、基本情况
龙家圈街道地处沂河西岸,面积94平方公里,辖54个行政村,总人口6.4万人,辖区内现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无馆藏文物。
根据县博物馆的要求,街道组织文物保护单位责任人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文物安全的工作方案,成立文物安全领导小组,对辖区文物保护点开展全面自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并抓好整改落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深入排查中,我们发现当前文物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文物管理工作资金投入少、整体保护能力低,文物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文物保护经费比较短缺。对野外文物保护单位日常的执法巡查工作难以维持。二是宣传上的缺失。部分干部群众对遗址保护的意识不到位,对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缺乏了解。
三、整改措施
1、成立县文物保护领导小组。为保护街道文物安全,街道成立了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文化站、国土所、乡建办、派出所为成员的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对街道进行大排查,消除文物保护安全隐患。
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群众依法保护文物的意识。对《文物保护法》大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广泛宣传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文物安全意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3、充分发挥文化站和村级文物保护联络员作用,建立文物保护安全网。在文物盗发高发期,文物保护联络员向文物保护领导小组通报每日情况,重大问题随时上报。
4、加强责任追究。与文保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对损坏文物或违犯文物法规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经济处罚。以法律手段保护文化遗址,对涉嫌盗挖该遗址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3.馆藏文物安全管理系统 篇三
工 作 报 告
当前是文物安全问题的多发期,##根据上级相关精神,结合本乡实际,对我乡文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自查自纠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地处##南部,区域总面积80.9平方公里。现有仰韶文化遗址一处,位于##@@村,属于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馆藏文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深入排查中,我们发现当前文物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文物管理工作资金投入少、整体保护能力低,文物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文物保护经费比较短缺。我乡刘格挡村仰韶文化遗址,虽然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县财政几乎没有投入任何文物维修经费、日常保护办公经费,使一些亟待修缮的文物不能及时得到维修,对野外文物日常的执法巡查工作难以维持。截至目前,相关部门只在该遗址处立了一块牌子,年久失修,字迹已经堙灭。二是对遗址的日常巡查难以维持,对遗址不能进行有效的依法管理。三是
宣传上的缺失。部分干部群众对遗址保护的意识不到位,对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缺乏了解,在该遗址处栽种了树木以求经济利益。
三、整改措施
1、成立文化遗址保护领导小组。
为保护该文化遗址,乡政府成立了以副乡长贾守强为组长,各工作站站长为成员的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对全乡进行大排查,消除文物保护安全隐患。成立文化遗址保护义务巡逻小组,在无经费投入的情况下,建立了由乡政府包站领导主持,以刘格挡村党支部书记刘自芳为组长的村级文化遗址保护小组,定期对该文化遗址进行巡逻,防止盗挖现象发生。
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群众依法保护文物的意识。对《文物保护法》大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广泛宣传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文物安全意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3、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物保护联络员作用,建立文物保护安全网。在文物盗发高发期,文物保护联络员向乡政府文物保护领导小组通报每日情况,重大问题随时上报。
4、加强责任追究。制定##仰韶文化遗址保护方案,并对相关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是对损坏文物或违犯文物
法规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经济处罚。以法律手段保护文化遗址,对涉嫌盗挖该遗址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5、加大保护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向上级争取文物保护资金,增加该遗址维护、修缮费用。
4.新形势下馆藏文物的保管 篇四
【关键词】文物藏品;保管人员;探讨
博物馆是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因此,博物馆不仅肩负着让人们享受高品质的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收藏、研究和保护文物的重大任务。而文物藏品的保存和管理,在诸项业务工作中,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先民们用博大精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辉煌。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民族不可再生、不能替代的宝贵财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斗转星移,大浪淘沙,在这些历史的不断更替中,遗留下了众多颇具时代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地上地下文物。这些文物都承载着它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所具有的科技、文化、民俗、资源、生产力等各类信息,是不可再生的人类宝贵的财富。经过多年风雨和战乱,历尽沧桑流传于世的文物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贵。务必广泛收集和精心保护。
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既是国家和地方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又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基础。文物保管员是“在加强和促进文物的收集、管理、陈列中负有重大责任的人。”如何开展和加强文物保管工作,成为博物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身为称职的文物保管员不但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应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记得自己刚接手文物保管工作的时候,认为这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不过就是做做文物出入库登记、预防文物丢失之类。可是随着做这项工作的时间越久,越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岗位,作为珍贵文物的直接接触者、管理者,保管员不仅要有一定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必须要有耐心、细致的性格。
文物保管工作的目的,其一是保护藏品的安全,防止丢失、损坏;其二是方便研究、利用,使藏品的内涵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文物藏品都是经由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通过征集、发掘、采集等途径获得的珍贵文化遗产。藏品保管员的职责任务就是要担负起保护此“资源”不被灭绝的责任。国家和地方为发挥文物藏品潜在价值出台了一系列文物政策、法规、条例和管理办法,对藏品管理作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藏品管理人员应遵纪守法,模范执行有关政策和制度,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以身作则,秉公办事,不利用业务之便谋求私利,不参与文物营利活动,不把馆藏文物占为己有,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有敬业爱岗的精神。这虽然是对每个劳动者的普遍要求,但对博物馆保管员来说尤为重要。
二、健全规章制度,提升文物保管水平
保管员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是博物馆的文物能否得到最佳的保护环境。防止文物的自然损坏和避免人为伤害的关健,也是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重要前提,科学的保护和规范的管理,都能使文物藏品的价值得到长久的保存并不断的转化为社会价值。健全的规章制度,是藏品科学规范管理的依据和准则,也是藏品有秩序地得到完善保护和使用的保证。我们要掌握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严格按照“鉴定明确,账目清楚,编目详明,保管妥善,制度健全,查用方便”二十四字方针,遵从《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处理日常工作,以达到“妥善保管、提用方便”的要求。要实现藏品的规范管理,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严把藏品鉴选质量关。文物保管需要科学依据,文物藏品区分等级,文物史迹分级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都需通过文物鉴定,藏品的鉴定是对藏品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对征集来的文物,只有严格鉴选,认真研究,才能辨别其真伪,确定其年代。需在其年代明确的前提下,评定它的价值,区分等级。等级的确定与采取什么保管措施,有直接关系。分级保管,是文物藏品保管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一级文物则需要专库或专柜保管。
对接收的藏品进行严格地鉴选是衡量保管人员业务水平的标尺,也是保证藏品质量的关键。为丰富馆藏,必要时经严格审批,馆与馆之间可对陈列文物进行调用、交换。要根据馆里器物的具体情况要选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文物作为正式藏品入馆。
2.严格规范藏品的登记、编目和建档手续。文物藏品入馆后必须进行编目,对文物的各项现实状况进行科学描述是藏品编目的基本要求,对文物要做出科学而详细的记述,包括登记、编目、建档等一系列手续。在藏品登记过程中,建立一套完整、准确的藏品登记账簿,严谨求实地做好藏品总登记账,其与藏品登记卡、藏品作为彼此相符的一套一并入库保管。书写总登记账应按格式逐项填写。每一件藏品对应一个总登记号,总登记号应该标示在器物隐蔽处,以防影响美观。文化部于1986年颁布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文规定:“管理藏品总登记账的人员不得兼管藏品库房。”但在某些地方博物馆,博物馆库房出入管理和文物保管的就是同一个人,这就为不法之徒盗取馆藏文物提供了“方便”。藏品档案是对藏品原始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鉴定研究、经过整理后立卷的各种资料,它和藏品一样,是国家宝贵的文化财产,包括了从征集到利用全过程,涉及文物价值详备的记录。因此,保管员应具备事业心强,熟悉藏品,有建档能力,认真负责并有一定管理经验。通过档案文字,能够了解藏品的全部情况,而且档案可以作为陈列展览、科学研究、安全保护的备查资料。根据自己的工作心得及前人的工作经验,藏品保管人员应力促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实行藏品档案专人管理,并保持人员的稳定性。档案应集中设专室(或专柜)存放。目前,随着博物馆藏品数量和档案数量的不断增多,要建立档案登记账册和藏品档案索引卡,依照藏品的编目方法对藏品档案进行编目,形成藏品、藏品档案、藏品档案登记账(索引卡)一条龙的管理办法,为广泛利用藏品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科学保护藏品,完善知识体系,将历史遗物,按原貌永久保存
文物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文物保管工作是衡量博物馆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保管员工作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文物保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强化文物保护,保管员要加强保护技术的学习。保管员应明确藏品的损坏不仅受制作材料的影响,还跟不适宜的温湿度、光辐射、虫霉等客观环境因素有关,要相应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藏品的科学保护。
1.博物馆文物保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藏品存放的环境条件。做好恒温湿工作。根据空气的温度、湿度及空气所含质的不同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对藏品的破坏作用。保管人员应利用温湿度调节设备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经常注意温湿度数值变化情况。此外,还要注意室内的卫生,做到防尘除尘。
2.做好防光线辐射工作。光辐射中紫外可见光、红外线、过量的光照,都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藏品发生光化学反应,导致有机质文物的质变、强度降低、褪色或翘曲等。最有效防止光线损害的方法是库房建筑应避光,室内采用能吸收阻止紫外线的材料,光源亦进行紫外线吸收过滤。箱柜、抽屉等贮藏器具也应与光源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热效应。
3.做好藏品的防霉、杀菌和杀虫工作。霉菌微生物极易在有机质地文物里繁殖、发育,使文物腐败变质。在藏品入馆前,保管人员一定严格检查,室内做好净化处理,经杀虫后方可将有机质地文物和文物匣入藏。有条件的可设置空调和抽湿机,严格控制温湿度指标,定期检查藏品,发现害虫及时处理,但以不损坏文物为原则。如曝晒纸质和使用有害化学药剂等。
4.做好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即对库房馆藏文物、展馆展示文物的保存环境实施管理、测评和控制,抑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文物的危害作用,使文物处于一个“稳定、洁净”的环境中,尽可能地延缓文物的物理和化学改变乃至劣变、老化,从而达到能长久保护和保存文物的目的。这其中的稳定环境,是指将环境温度、湿度和光照尽量平稳保持在适宜指标,避免大幅波动;洁净环境是指把文物的库存环境、展览环境中的特征污染物浓度控制在规定值之内。
5.做好文物的抢救性保护
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需要抢救性保护修复、被动维修有损文物的情况,所以,文物的抢救性保护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对质地为陶瓷的文物进行抢救性修复之前要先全面查找对陶瓷器文物造成损坏的原因,然后对陶瓷器文物进行清洗、拼对、粘接、补配、加固、着色、做旧等修复工作,达到抢救性修复文物“修旧如旧”的目的。
四、新时期优化博物馆藏品保护工作探讨
藏品保护是一门自然科学,不仅是研究人类文化遗产、自然遗存的质量变化规律,也是研究自然力对藏品的破坏,在博物馆藏品中,保护藏品是保管人员的天职。下面则对博物馆藏品保护策略进行探讨:
1.规范藏品出库、入库的管理
在每项管理工作中,如文物藏品的接收、鉴选、入库、统计等环节中,都应严格规范管理,对于保管员来说,每一项工作流程是保管员比较熟练掌握的。因此,在文物藏品保管中,为了加强藏品的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制定文物安全保管制度。分析藏品在出库、入库搬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从原则上来讲,藏品出入库的搬运一般由保管人员来做,但是,在举办展览活动中,由于藏品的入库数量较大,藏品的搬运仅仅依靠保管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需要招聘临时搬运工,因此,在搬运过程中,保管员不仅要详细告知搬运工在搬运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还需要强调对藏品合理的包装。
(二)保管员应对藏品的保管引起高度重视。藏品在输入库搬运中,保管员应负起相应的责任,抓好临时性报装的藏品的保管,明确搬运人员的职责,在文物提取时,应及时向搬运工提示应注意的细节问题。例如陶瓷器的取放,应轻拿轻放,第一,在提携文物过程中,由于器体大的瓶、罐体积较大,也具有一定的重量,因此,在提携过程中,应双手捧持,一手拿脖子,一手拿托底,由于有的瓶、罐有双耳,在取放过程中不能提双耳,避免被折断和损坏;第三,对于大盘、大碗的瓷器来说,其具有一定的重量,在移动过程中,应采用双手捧的方式,一只手扣住瓷器边缘,另一只手托底,禁止采用单手拿盘,若需要移动特大件的陶瓷器,在移动过程中应轻轻扶倒,将陶瓷器的部分底部靠着地旋转,一手伸入陶瓷基腹内,一手托底,以防止损坏;第三,对于带座、带盖的瓶器,在取放时不应连盖带座一起端,应单拿单放,以防止脱落打碎。
2.完善藏品建档、存档管理
藏品档案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藏品档案管理,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全面深入了解藏品的历史和文化,当藏品出现丢失的情况,也可以为藏品丢失侦查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在入库前,应将藏品的名称、历史来源、时代等信息记录在册,确保每件文物都记录在册。在藏品征集过程中,由于所获得的材料都是藏品的初始档案,若仅仅依靠初始档案进行藏品的研究,则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藏品在物理和化学上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人们需要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入档,为今后藏品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同理,对于保管员来说,在藏品入库中,应注重点点滴滴的积累,及时补充新的信息,将藏品的展览活动作为藏品档案的补充信息,通过报纸、杂志等渠道进行信息跟踪,以完善藏品档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实现统一的规范管理,保管人员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规范登记,利用高端的摄影设备进行拍照存档,建立动态的数据信息库,从而提高藏品的管理水平。
五、结语
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其工作量也比较大、繁琐,因此,为了做好藏品保管工作,应以保管人员为切入点,提高保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保管人员应将藏品保管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全身心投入到藏品保管工作中,从而体现藏品保管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文彬.以〈文物保护法〉为准绳依法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中国博物馆通讯,2002年第十二期;
[2]赵翔.浅淡文物保管员工作.大众文艺,2011年第14期;
【馆藏文物安全管理系统】推荐阅读:
馆藏档案资源建设11-01
文物安全保护长效机制08-16
关于积极做好文化系统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09-03
辽代文物概述10-09
文物保护法10-15
文物价值评估方法10-13
文物采集工作室06-15
文物鉴定与保护专业07-26
文物申报技术服务07-27
文物安保人员工作职责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