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林业信息化

2024-10-04

智慧林业信息化(13篇)

1.智慧林业信息化 篇一

林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第二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林业信息化,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备、互通共享、高效便捷、稳定安全的林业信息化体系。按照《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建设“十二五”规划2011-2015》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现代林业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全面实现林业信息化为目标,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核心业务信息化为中心,以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为突破口,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统一管理,尽快形成布局科学、高效便捷、先进实用、稳定安全的林业信息化格局,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三)需求主导,面向应用。

(四)整合资源,促进共享。

(五)注重实用,适度超前。

(六)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三、建设目标

建立我县林业信息化体系,全面提高林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增强决策支持和应急处理能力,提升林业管理水平。紧紧围绕《纲要》中“四横两纵”的总体框架结构,加强林业系统外网、内网、专网三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设“五大系统、一个门户网站、一个平台”的基本格局,通过应用连接件开发,逐步形成以数据库为支撑,应用系统为平台,安全管理为保障的现代化林业信息体系,实现业务系统和协作平台相互通信、各个业务系统相互通信、林业系统和非林业系统相互通信,形成林业系统内部协同办公、林业系统内上下级文件和业务的审核审批、跨部门行政审批的现代化办公格局。

四、建设任务

(一)外网门户网站

以省林业厅子网为平台,建设林业局外网门户网站,全面提高林业局形象,成立林业信息发布工作小组,及时发布林业资讯、现行政策、致富信息,开通网上办事大厅,使林农足不出户即可知晓林业政策,办理林业事务。

(二)自动化办公平台

1.林业专网自动化办公平台,将省、市林业专线接入到

林业局每个部门,实现专网互联互通,上传下达红头文件。为保证专网数据安全,采用隔离卡进行物理隔离。

2.林业局系统内自动化办公平台,在局域网基础上,架设自动化办公系统,形成协同办公、车辆管理、网上考勤、资源共享、办公场所监控等办公自动化。利用平台的可拓展性,进行二次开发,将各业务系统数据连接过来,逐步形成数据枢纽中心、业务展现中心、办公协作中心的核心平台。

(三)应用系统

1.八大业务模块

本溪GIS专题平台集成资源管理、造林设计、采伐设计、林业产业、病虫害防治、公益林、森林防火及征占地八个业务模块,通过业务模块将GPS和PDA采集的坐标数据导入地理信息数据库,提高了业务精度和质量,还可以制成专题图,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2.防火监控指挥系统

建立森林防火通讯呼叫系统,每个乡镇林业站、国有林场配备了车载台、对讲机等森林防火电子化设备,建立森林防火瞭望塔4处,安装红外线摄像头,远程监控数据即时传入林业综合指挥中心,提高林业应急反应能力。

3.木材流通领域监控系统

在所有木材检查站、警务室安装高清摄像头,实行24小时

实时监控,提高林业执法水平,提高林业执法透明度。在黑沟木材加工园区安装监控,及时监督木材加工厂的木材采购行为。

4.护林员定位系统

使用移动设备对护林员进行实时定位考勤,有效解决了护林员管理难题,创新护林员队伍管理方法,有利于我县林业生态建设。

5.车辆定位系统及远程呼叫系统

林业系统车辆全部安装GPS定位设备,部分车辆安装远程呼叫系统,实现了车辆科学化管理,提高车辆的快速反应能力,在防火及林业案件的处理过程中表现突出。

五、时间安排

(一)第一阶段,2012年A月1日-12月31日,对林业信息化的工作进行梳理,成立信息中心。采购安装网络设备、架设门户网站、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对林业信息化资源进行初步整合。举办信息培训班,推广信息化技术,建设林业信息化队伍。

(二)第二阶段,2013年,吸引市场成熟OA技术,架设林业系统OA办公系统,建立林业中心数据库,逐步将林业管理及业务系统向自动化办公平台进行整合,奠定自动化办公系统的核心地位,初步形成办公自动化。

(三)第三阶段,2014年之后,研发业务支撑系统,形成林业系统业务之间、上下级之间、对系统外三大接口,最终形成全林业系统管理平台与业务系统的无缝的、全面的整合。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建立组织机构。成立林业局信息中心,人员6人,专门负责林业信息化建设、应用、维护工作。成立林业信息化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汪立功局长,副组长高雁安,成员为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办公室主任梁振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成员为信息中心成员,另外各部门也抽调1名信息员,负责本部门信息化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林业信息化示范县建设为契机,以《技术指南》为指导,配套建设林业信息化软硬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专款专用,为我县林业信息化提供有力保障。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一是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项目责任人,做好项目推进、监督关,做好项目验收和后评价工作,保障林业信息化建设质量。二是建立网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信息上报、上传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规范管理。三是建立运用推广激励制度,鼓励全体务林人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制度。四是建立运维制度,建立网络维护、信息处理、网络应急等制度,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确保网络高效有序运行。

(四)积极开展宣传和培训。通过宣传,大力推广我县林

业局政府门户网站的为民服务功能,促进林业现代化发展。加强信息化工作培训是推进林业信息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办公自动化上,重点培训局领导和局机关中层干部,在林业业务系统上,重点培训各机关、部门业务骨干。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林业干部职工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

2.智慧林业信息化 篇二

1 高职院校图书馆处境不佳

1.1 在国家层面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重要性表述不够明确

在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 与图书馆相关的文字表述为:“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扩大受益面。”[1]

1.2 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方面的份量不够重

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指南 (试行) 》 (2005版) 的一级指标“教学条件与利用”下的3个二级指标6项里仅占2项, 即“近二年图书馆的分科类藏书与流通量及其使用状况统计表”和“图书馆管理制度”。[2]

1.3 在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中没有图书馆参与

从2010年到2013年, 是学院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 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是, 始终没有图书馆的参与立项, 图书馆也没有参与项目验收和工作总结。换言之, 在总体情况汇报、查阅资料、专家组质询、实地考察、讨论交流和意见反馈等多个环节都没有图书馆的参与, 图书馆好像是多余的。

1.4 在特色评估指标体系里, 没能找到“图书馆”三个字

在《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特色评估方案》中, 没能找到“图书馆”三个字。但是, 在“云南省高职院校特色评估指标体系”里有以下这段文字表述:“深化教育教学工作的内涵建设, 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不断增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3]。显然, “内涵建设、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均与图书馆间接相关, 这说明图书馆的影子始终是存在的, 只不过这种存在是隐形的。毫无疑问, 图书馆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的推进, 有利于学院学风、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建设。

1.5 在高职院校特色评估实践中几乎没有图书馆的痕迹

最近, 通过查看《某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特色评估工作专家组实地考察评估报告》, 通篇未发现“图书馆”三个字。同样的情况出现在《某资源职业学院特色评估工作专家组实地考察评估报告》里面。而在《某职业技术学院特色评估自评报告》的“学校办学基本概况”中, 关于图书馆的文字表述仅仅只有这样的一段文字:“纸质图书馆藏量 (万册) , 电子图书数量 (GB或万册) , 生均图书数量 (册/生) , 生均年进书量 (册) 。”此外, 再也没有图书馆的相关信息了。而在某职业技术学院的《云南省高职院校特色评估专家组工作指南》里, 作为“内设机构、教学辅助部门及走访专家安排”中, 图书馆只是作为最后一个部门出现在第15位。

由此看出,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合格评估、高职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评估等重大教育教学活动中, 高职院校图书馆地处边缘之边, 处境异常尴尬, 弱势状态明显。

尽管如此, 如果图书馆一味的接受委屈或总是抱怨的话, 那绝对是没有出路的, 那只可能是恶性循环罢了。做事情不一定成功, 但不做事情肯定失败。“有为才有位”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图书馆一定要在学校的每年重要工作中寻找潜在的机会和切入点, 在自觉与自信中开拓创新, 获得自身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着力加强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2007年9月以来, 我馆主要从“管理、资源、服务”三个方面入手, 实行精细管理, 开展了特色高职图书馆的建设与实践。也许, 这些无法支撑起“满意”二字, 但是这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2 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迅速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以QQ、Web2.0、Find+、云计算、博客、微信、百链云、4G、幕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广泛运用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信息变为知识, 知识体系转化为目录体系, 实体世界符号化。可谓是, 信息爆炸超乎想象, 知识服务空间无限。

2.1 大数据时代的知识管理

如今, 人类的知识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 知识管理显现四个特征。首先, 体量大。无论是纸质资源还是数字资源, 规模总量是10年前的3至4倍, 约三年翻一番。特别是电子文献数量急剧增加, 信息计量单位由TB级向PB级转变。其次, 多样化。文本、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种类多样, 应接不暇。第三, 价值标准各异。各类数据深度复杂, 使信息检索变得更加繁杂, 馆员或用户在海量的信息中迷茫或无助, 需要有效过滤垃圾信息。第四, 速度快。搜到即得到, 实时分析, 立竿见影。可见, 如今的图书馆, 信息积累量大, 存储空间有限, 使用复杂而便捷。

2.2 高职馆的作用

图书馆是学校独一无二的公共知识服务支撑体系, 是专业体系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 没有一流的图书馆, 就没有一流的大学。没有图书馆的大学, 学校只是一个青年集中营而已。大学, 因图书馆而厚德博学。图书馆被誉为“大学的心脏、天堂的模样、信息中心、三育人阵地、美丽与智慧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读者和学者的精神圣殿和家园……”图书馆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标志, 学生、老师、职工、馆员、研究人员、社区居民, 读者、作者、学者、工作者……都将不断的受益于图书馆, 它不仅为读者提供学习场所, 是一个学校文化底蕴沉积和发展的标志。现在的图书馆不是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而是更加进步了。

2.3 高职馆的发展趋势

一是智能化。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出版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大量出现, 数字出版使信息资源呈几何级数增长, 图书馆的收藏量和收藏内容都面临巨大挑战, 图书馆已从传统封闭的实体馆向网络化开放互联的数字图书馆转变。彻底摧毁了“庭院式”的传统图书馆模式, 图书馆工作已不仅仅限于借还几本书、订阅几份报刊和提供几个阅览座位了。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 从数字图书馆到云图书馆, 从云图书馆到移动图书馆。图书馆已经进入数字网络化第四时代 (第一时代书写文字时代, 第二时代印刷文字时代, 第三时代多媒体时代) 。不过, 图书馆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实体馆+虚拟馆”并存并行。

二是特色化。所谓特色, 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和自身独特的本色。从对比的角度看, 关键是具有独特的差异性。它是一种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持久、稳定、公认、独特、优质的东西, 渗透到图书馆的方方面面, 包括办馆理念、资源建设、管理服务、馆员风貌、读书文化等。具体表现就是“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高职馆的发展, 要切忌一味向“高、全、大、快”看齐, 如果忽视本馆内在的差异性和师生的需要, 就会失去自己的优势。面对实体图书馆无形化、馆藏资源数字化、业务工作网络化、书目检索智能化、文献传递简单化、资源共享广泛化、信息查找远程化、用户获取便捷化的特点,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走“小而特”的发展道路。

3高职馆的特色建设重在“美丽”与“智慧”

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 为读者提供一种美丽智慧的现代生活方式成了新职责, 它的要求更高了。可以说, 为读者提供满意服务永远在路上, 在信息服务中联系实际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和特色。读者拥有美好的生活方式之日, 便是图书馆实现美丽智慧梦想之时。习近平曾经说过,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 都有自己的梦想。而面对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图书馆, 作为知识信息服务部门, 在努力接近读者并为读者提供满意服务的过程中, 也有自己的梦想:实行精细管理, 优质服务, 特色发展, 建设美丽智慧图书馆, 让读书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然而, 教书容易育人难, 图书馆如何在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教书育人上下力气呢?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联系实际, 接近学生, 培育特色。

3.1 馆舍条件

图书馆位置优越, 环境优美, 是学院标志性建筑。正面建筑凹形设计, 体现图书馆的包容与广博。建立了特色资料查阅室、林业类捐赠书刊陈列室和职工书屋, 拟建图书馆用品展览室。各阅览室设备采用会议桌椅装备, 实现了自习、阅读、会议、活动、教学的资源共享;书库设备标准规范, 摆放阅览桌椅, 便于读者阅读;办公室和库室的绿化、美化突出林业职业特点, 绿色阅读氛围逐步形成。

3.2 管理品质

机构健全, 制度完备;集体讨论, 共同决策;引入社团, 师生共管, 民主协商, 团结互助, 队伍和谐。记录齐全, 档案规范, 宣传到位, 馆务公开, 同步公示。形成“林海绿涛, 人类生存的保障;书海页帆, 社会发展的翅膀”的馆训和“爱馆、爱岗、爱书、爱人”的馆风。实现了管理升级, 从规范管理进入精细管理时代, 强化过程管理, 着力建设示范高职院校美丽、智慧图书馆。

3.3 资源亮点

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齐全, 数字化建设取得新突破。纸质资源主要是林业史志、农林类书刊、林业教育、木材鉴定标准方面突出, 其标志为全套《中国植物志》和全套《云南商品材薄木手册》等。在数字资源方面, 如超星电子图书、万方数据、维普资讯、博看期刊、银符题库、中文在线等数据库启用。资源建设与专业课程建设紧密对接, 增强了为教育、教学和科研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3.4 服务多元

服务范围扩大, 服务内容增加, 服务时间延长, 服务方式多样, 服务宣传加强。在信息化、自动化方面有所突破, 能力不断增强。采用“老师+学生”的轮班制, 图书借阅、报刊阅览开放14小时/天, 解决了“学生下课, 馆员下班”的矛盾。数字资源开放24小时/天。主动为各部门投递报刊和文献传递、信息咨询等服务。同时, 一批学生馆员成为“最美第二馆员”, 被评为“服务之星”。

3.5 以文化人

首先, 在“馆训和馆风”的基础上, 按照社团章程加强了读者协会建设管理。其次, 在美化的基础上, 加大美化力度;三是把书法、绘画、摄影作品遴选后装裱, 让图书馆成为书法作品的展览室;四是与院团委、学生工作处、生态文化传媒系等系部联合开展“世界读书日”朗诵比赛等读书文化活动。

3.6 教研生命

把教研视为第二生命。依托学院高职教育研究中心, 申报课题, 撰写论文, 发表论文。校外, 参加省农业教研会、省高教学会、省高校图工委、省图书馆学会、省高职高专分会等学术平台, 交流增多, 信息扩大。校内, 图书馆与院系 (部) 合作, 建立信息检索教研室, 开设《信息检索》等多门素质选修课。采取校企合作方式, 举办数字资源推广使用培训会、小型图情知识讲座或论坛, 有力地支撑了育人工作。

总之, 虽然高职院校图书馆位处边缘, 处境尴尬。但图书馆一定要在学校重点工作中找到相关的有利因素, 主动借用潜在机会, 强化服务能力建设, 自觉走适合馆情的特色发展之路, 加强内涵建设, 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 把最好的信息服务献给最爱读书的人。这样的高职院校图书馆, 才有可能变成读者心中真正的“天堂”和“大学的心脏”。图书馆是学生求知和求职路上永远不说话的导师。对于馆员来说, 满意服务的基础就是要接近学生, 为学生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 也是建设美丽智慧图书馆的现实追求和梦想。

摘要:高职图书馆先天不足, “馆小、人弱、钱少”的现状短期内不能得到改变, 只能走“小而特”之路。作为边缘弱势的图书馆, 参与教科项目的机会少之又少。但是, 图书馆要善于利用学院每年核心工作中隐藏的各种机会, 特别是在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关键时刻, 争取获得各方的帮助和支持, 把每一项支持都作为图书馆的“质量工程”, 以促进图书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 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美丽,智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P3.

[2]云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文件汇编.2005年3月.P71.

[3]云南省.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特色评估方案.2013年10月.

[4]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 (试行) .2011年3月.

[5]赵荣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色培育重在创新[J].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1.

3.辽宁林业智慧管理升级问题探讨 篇三

关键词 “智慧林业”;云计算;物联网;辽宁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3.023

1 辽宁省“智慧林业”建设的必要性

2013年8月,我国林业信息化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国家林业局发布《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要求在当前“数字林业”的基础上,全面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实现我国“智慧林业”目标[1]。“智慧林业”建设不仅使林业在感知、管理、服务方面更具“智慧”,同时使林业在信息基础条件方面达到了领先国际的地位,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也促进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林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由于辽宁省起步较早,林业建设效果显著。林业厅自动化办公实现规模化,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网络框架基本形成、逐渐趋于成熟的应用系统、完善的基础资源数据库等方面[2]。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问题,林业信息化的发展也是如此,各林业部门之间分散的信息资源、较低的关联度导致不同部门缺乏数据的共享性。基于此,为实现各部门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就需要依靠技术手段把信息集中、整序、关联起来,进行统一管理。为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林业各部门必须协同办公,优化信息资源配置,促进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联系。

2 实现辽宁“智慧林业”升级的手段

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都离不开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林业信息化建设也要依靠这些高新技术,不断进行優化调整,使林业的业务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林业信息系统必须面向大众开放,在满足林业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还要促进林业业务的调整,推动业务发展[3]。辽宁省在林业建设方面应努力成为全国“智慧林业”的第一省,为此,辽宁应先完成基础框架建设,搭建智慧林业云平台,统一地管理与分配基础设施资源,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从而全面实现辽宁省的林业发展目标。

2.1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的应用

云计算是通过分布式处理,并行计算、网格计算等概念发展而来,在虚拟化、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及编程模式等方面独具特色,其最大的技术特点是虚拟化,即计算、存储、服务器、应用软件等IT硬软件的虚拟化。

相对于传统的计算模式而言,云计算的最重要特点是虚拟化。采用虚拟化技术的优点在于云计算可以有隔离作用,即隔离应用程序的执行环境与物理环境,因此可以更加容易改变应用程序环境。随着虚拟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化的技术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如硬件虚拟化、应用虚拟化、全面虚拟化等,同时,虚拟化的概念已经覆盖了IT技术的多个领域层面,对IT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目前,辽宁省在“智慧林业”的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整个建设系统的存储能力低、计算和运行效率不高等,因此可以考虑采用虚拟化技术,使之应用于存储、服务器、CPU操作系统等方面,同时为了减少在硬件资源方面的投入,可以采用统一的纯软件虚拟化的解决方案,合理配置硬件资源并且使其达到充分共享。在信息化网络及基础设施方面,也可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辽宁林业的智慧升级。

2.2 大数据技术分析的应用

大数据实际上是一种数据量大、数据类型繁多、具有极其高的商业价值、能实现快速处理的资讯,由于其资料规模巨大,导致目前所使用的主流软件工具难以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等工作,因而也就难以帮助企业做出积极的经营决策。

辽宁省的“智慧林业”建设为实现森林信息资源的高增长率、多样化以及获取更强的洞察力和发现力的目标,就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特点,不仅具有大量的可应用数据,而且能实现快速的查询分析,让林业的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的处理模式进行[4-6]。

2.3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应用

由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兼备了定位与通信双重功能,其组成部分为“三端”,即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可在全球范围内不分时间和地点为用户提供精准的高质量服务,除能及其准确的定位、导航外,还具有通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为有特殊需求的客户提供授权服务,能够准确地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GPS定位技术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但由于技术水平或地域条件的限制等,该项技术难以应用,在此情况下就可以切换到北斗技术进行定位。相对于GPS来说,北斗技术具有很强的优势,它不需要依靠信号,即使在手机信号不能到达的地方,采用北斗提供的报文收发的技术,只要有北斗覆盖的地方,可以实时监控护林员的巡护情况[7]。

辽宁省只有积极探索北斗导航应用软硬件方面,进一步扩展导航技术的嵌入、融合以及应用,才能使国家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北斗示范应用单位的称号实至名归。

3 结语

“智慧林业”建设带来诸多益处。在信息技术方面,促使林业发展与信息技术更加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林业生产和组织管理,实现了林业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科学化;在生态方面,不仅实现了对森林、湿地、沙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动态变化的有效监管,而且全面系统、准确的评价了生态工程的实施效果;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为林业和农业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服务,包括实时的政策法规、市场动态等。辽宁“智慧林业”建设将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辽宁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余新晓,鲁绍伟,靳芳,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5,25(8):2096-2102.

[2]陈柳钦.林业经营理论的历史演变[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50-56.

[3]国家林业局.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4]施昆山.世界森林经营思想的演变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2004,17(5):1-3.

[5]宋德利,王拥军.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经营的发展与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65-1366.

[6]张放,胡万良,谭学仁,等.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3(3):5-8.

[7]郭浩,步兆东,陈国山,等.辽西地区水保林树种结构的调整及其效益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4(1):1-3.

4.林业政务信息 篇四

目前正值冬季造林关键时期,区林业局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动员群众积极整地栽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在全区掀起了林业生态建设高潮。

一是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冬季造林工作。冬季造林是全年造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荒山绿化的有效促进措施,我局在思想上提高对冬季造林工作的认识,紧密结合当前造林工作实际,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开展造林绿化,确保完成冬季造林任务。

二是严格程序,科学栽植,努力实现造林工作的标准化。在今年冬季造林工作中,我局在提高林木保存率、林木成活率上下功夫,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化技术标准进行栽植。抓规划,在年初冬季造林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全区造林绿化的总体要求和本年度特别是冬季造林绿化目标,组织专业技术力量,深入实地调查,确立造林地点,结合实际进一步落实和扩充造林规划,并把任务具体到村庄、山头、地块。抓树种,冬季造林树种的选择上,根据各乡(镇)各村各地块的条件选择树种,做到适地适树。抓苗木,苗木是造林的基础,优质壮苗是保证造林成功的关键。并落实专人,全程负责选调符合标准的优质造林苗木,保证苗木质量。抓整地。大量采取鱼鳞坑整地的方式,特别是25度坡以上的荒山,坑面做到外高里低,上下呈“品”字形排列。

5.构筑信息平台 促进林业发展 篇五

构筑信息平台 促进林业发展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国家通过信息技术平台的构建和广泛应用,改进和提升了传统产业,提高了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管理水平和产品的竞争能力.信息化对林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以及政府对林业的组织引导、保护、利用、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得林业的信息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省的森林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探究.

作 者:罗社宏  作者单位: 刊 名:陕西林业 英文刊名:FOREST OF SHAANXI 年,卷(期): “”(3) 分类号:F3 关键词: 

6.林业局机关作风年建设信息 篇六

1月31日,市林业局召开局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局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学习了2011全市工作总结表彰暨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宣读了《林业局关于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对局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会议要求,要将局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与深入推进“兴林固碳,助推发展”服务品牌结合起来,重点在工作作风、制度规范和工作效能三个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实现作风纪律、服务水平和工作业绩上的大提升。此次作风建设年活动从2月开始,到12月底结束,分学习发动、查摆剖析、集中整改、总结评议四个阶段进行。

会议要求,为确保活动实效,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既要按照市委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工作部署,认认真真地完成规定动作,又要紧密结合林业工作和作风建设的实际,突出抓好六项工作。一是突出抓好学习教育。要认真学习市领导讲话和市委关于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文件精神,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

7.智慧林业信息化 篇七

关键词: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

一、引言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 “智慧社区”已成为数字化城市建设的重点。通过以社区为单位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建设, 推动实现整个城市的数字化建设。目前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都在研究摸索、试点中, 尚未有成熟的建设模式, 应用系统功能比较单一, 提供的社区服务也缺少统一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将各种社区服务应用系统进行充分整合, 并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来解决社区服务应用系统中的问题, 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探讨研究了关于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模式, 在智慧城市云架构之下, 智慧社区应是以互联网和云计算平台为依托, 运用物联网架构将家庭、社区的物联网感知层和智慧服务连结起来, 集社区安防、便民服务、智慧家居、智慧养老、医疗卫生和物业管理于一体的新技术应用。使得社区居民、管理人员和社区数字化平台之间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信息交互, 以达到更加智慧高效的管理, 给居民带来全方位的信息化生活。

二、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的模式

在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中, 采用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 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 可以将社区中的各种基础设施连接起来, 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 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化, 使之成为可以方便服务、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平台。如图所示:

1、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社区中的应用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实时采集社区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 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整合的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 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 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的应用渗透智慧社区的方方面面, 可以为智慧社区信息化系统的感知和控制提供全面支持。这些应用概括起来有:

(1) 商业.如自动贩卖机、POS终端等;

(2) 医疗卫生.如远程诊断、医疗卫生监控等;

(3) 家居, 如电气设备远程控制等;

(4) 安防, 如门禁、视频监控等。

物联网的提出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物联网的发展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其在各个行业、各个小地域的应用互相隔离, 不能形成城市范围的一体化协作平台。原因多方主要是标准化程度不够, 缺乏统一的标准及接口, 融合应用所带来的海量信息存储和计算的压力, 而云计算技术为后者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2、云计算技术在智慧社区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化大发展, 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的发展, 提出了对海量信息的处理与低成本、普适化、智能化应用的需求。云计算因这些需求快速发展, 获得了显著的商业成功。云计算技术将网络通信、智慧社区信息化系统整合在一个高效的平台之中, 使应用可以方便的接入云计算平台并可共用计算资源。

构建数字化社区信息服务管理平台, 需要处理对城市各方面的生活、生产活动以及环境的感知数据, 运用统计学、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和自动规划等多种方法, 从原始数据中挖掘相关信息, 提炼出信息中蕴涵的知识, 发现规律, 提供智能的城市管理、控制和服务。对海量信息的快速处理和智能挖掘需要巨大的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 云计算的海量数据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处理能力为实现人工智能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3、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云计算服务平台将整合所有社区服务子系统提供的海量信息, 将这些信息进行统一的存储与管理, 并加以集成、融合与智能处理;采用面向服务的松耦合式架构实现服务聚合与应用生成;提供统一的接口, 方便后期新服务的接入与功能扩展。

智慧社区的信息化系统平台, 总体框架包括物联网感知层和网络层, 云计算数据中心, 管理中心和应用五个层次。

(1) 物联网感知层:普遍部署的物联网感知终端对社区系统和环境进行感知与采集。物联网感知层设备包括了摄像采集, GPS, PDA, 传感器, M2M终端等。

(2) 网络层:通过宽带通信网络对感知信息进行传送。网络层包括, 3G网络, 4G网络, WIFI网络, 有线网络等。

(3) 云计算数据中心: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对信息进行汇聚、提取和处理。包括了:数据集成功能, 网络集成功能, 计算功能等。

(4) 管理中心:通过业务管理平台实现用户、业务、数据、安全、认证、授权等管理功能。包括:身份认证中心, 信息服务中心, 互联网数据中心等。

(5) 应用:实现应用服务。应用层包括了:社区视频监控管理, 社区安防管理, 信息广告屏, 社区医疗卫生, 智慧养老服务, 社区便民服务, 物业信息化管理, 移动多媒体终端业务服务等。

三、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功能研究

基于物联网与云架构下的智慧社区信息化系统平台应该具有如下的应用功能:

1、社区视频监控管理

为保障社区内的整体安全和财产的安全, 防止突发事件和偷窃事件的发生, 智慧社区数字化平台要包括社区视频监控管理功能。

视频监控管理的任务是对社区内的出入口、主通道、楼宇、电梯内部的过道、事态、人流等动态状况进行监视, 以便对各种异常情况进行实时取证、复核, 达到及时处理目的。

视频监控管理系统通过专业视频线缆进行传输, 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登录浏览。方便社区管理人员通过有线或无线3G网络对社区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查看监管。

2、社区安防系统

为了保障整体社区的安全, 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需要建立社区安防系统。

智慧社区安防系统是一个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系统。社区安防系统主要包括小区周界报警系统、家庭防盗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楼宇对讲/可视系统和门禁系统等子系统, 由社区专门管理中心统一协调管理。智能社区的安防系统通过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有机结合, 严密监控, 确保社会、社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实现社区的安全智能防范管理。

3、电子信息屏系统

为了推动社区各类服务信息的发布, 智慧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需要建立电子信息屏系统, 系统可根据需要实时展示各类社会信息及新闻。

一个社区的信息畅通与媒介传播途径的多元化是体现城市进步的一个主要象征, 电子信息展示屏具有播出政府公告、宣传片、报时、天气预报、公益广告等功能, 还可以展示城市和社区在人文、科技、环保、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变化和发展。同时电子信息屏可以实现单画面全屏显示, 多屏同步显示和多画面分屏显示功能。

4、社区医疗卫生系统

社区医疗卫生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本社区卫生医疗的基本保障信息, 推进医疗优质资源共享, 智慧社区数字化平台需要包括社区医疗卫生功能。

通过社区医疗系统实现社区医院、大医院与病人之间的交互。社区医生定期上门检测指标并上传病人情况, 如发现异常情况, 则交给大医院医生进行判断处理及时发送给病人。运营平台包括用户管理, 呼叫中心, 救援中心, 流程管理, 地图位置等。

智慧社区信息化系统平台, 需要包括社区医疗卫生功能还需要能够建立养老保险、计生信息档案, 使社区管理人员及时全面的了解社区内的医疗卫生信息, 提供卫生医疗社保服务等。

5、智慧养老服务功能

为了能够加强针对老年人群的公益类服务, 丰富居家养老、家庭监护和医务救助的信息化服务, 提升为老年人群服务水平, 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需要包括智慧养老服务功能。

智慧养老能够积极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实现对老人等重点人群的生命体征监测预警服务, 提高对社区居民的医疗服务水平。比如, 借助手腕式血压计、手表式GPS定位仪等, 不仅能随时随地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 可达到随时防护和救护。

智慧养老服务功能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 通过各类传感器告知, 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管理状态。提高社区整体服务管理水平。

6、智慧家居系统

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 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智慧社区数字化平台需要包括智慧家居功能。

智慧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 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 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家居系统。常见配置中央控制系统、智能窗帘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家居安全防范、家居智能网络、智能家电系统、背景音乐系统、门禁系统、远程控制系统等。

7、社区便民商城服务功能

为了能够更便捷的服务社区居民日常生活, 提高社区的服务、管理能力, 智慧社区信息化服务系统平台还包括有社区便民商城服务的功能。

社区便民商城服务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便民业务服务、家政维修等全方位服务信息。本系统平台采用先进终端技术以实现社区居民不仅可以通过家中电脑, 还可用手机和移动终端设备随时查看、查询所需的日常服务内容等, 实现智慧社区居民、家庭日常生活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

8、物业信息化服务管理

社区的物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居民住房管理模式。传统的社区物业管理其工作流程繁杂、多样, 收缴费用繁琐, 智慧社区数字化系统平台可更好的实现物业信息化管理和物业的多种智能管理工作。

物业管理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是物业管理的必然趋势。运用现代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和相关的设备系统实现对物业设施、物业环境、物业消防、安保等的自动控制和集中管理, 全面提升社区物业管理水平。

9、移动多媒体终端业务服务

随着3G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 手机上网将应用更加便捷, 因此对移动多媒体终端业务服务应用需求加大。

移动多媒体终端业务服务, 提供强大移动多媒体终端查询服务功能。社区居民和公众均可以通过手机或其它移动终端访问查询本系统,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资讯和使用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等。

四、展望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展, 更加推进智慧社区的发展和建设。在智慧城市云架构之下, 智慧社区应以互联网和云计算平台为依托, 结合社区的具体环境及应用先进的技术, 加快智慧社区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以达到社区更加智慧高效的管理, 给居民带来全方位的信息化生活。使新型的智慧社区成为政务管理高效, 社区服务便捷集成, 区域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美好化、环境宜居生活的全新业态, 从而有力的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张伟江.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2011, (4) .

[2]张方兴.云计算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31) .

[3]汪芳, 张云勇, 房秉毅, 徐雷, 魏进武.物联网、云计算构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J].移动通信, 2011, 35 (15) .

[4]焦俊一.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探索[J].物联网技术, 2013, (2) .

[5]杨励.浅谈我国智慧社区的建设及发展策略[J].中国信息化, 2012, (24)

8.信息技术在林业管理中的应用 篇八

摘要: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也为林业的发展带来的新的方向和机遇,促进南阳林业建设信息化是现代林业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林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南阳林业信息化的建设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加强林业资源监测信息化

2、综合营造林管理信息化

3、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管理信息化

4、林业产业管理信息化

主题词:信息技术 林业 应用

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将我们带入了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也为林业的发展带来的新的方向和机遇。林业信息化是指在林业各个领域应用信息技术,采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促进生态建设、林业产业、生态文化和行政管理的科学发展,带动林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衡量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林业部门从80 年代初开始使用DBMS 进行生产管理, 国家林业局1992 年设立信息中心,开始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提出了“数字林业”建设目标, 建立了森林资源数据处理系统(DPS)、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MIS)、森林资源决策支持系统(DDS)、林木良种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经济树种在线查询系统等。进入21 世纪,“数字林业” 1

建设进展顺利, 林业信息系统已覆盖全国, 基于“3S”技术的森林资源、造林绿化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现代化林业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建立。林业档案数字化工程已完成,国家林业局政府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 内容不断丰富, 信息量不断增加, 并与新华社、国家图书馆等70 多家网站建立了链接, 林业信息化建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南阳是一个林业大市,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647.28万亩,其中有林地1390.04万亩。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林业发展,是促进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关系林业工作全局的战略举措和当务之急。加快推进林业信息化,有利于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备、互通共享、高效便捷、稳定安全的林业信息化体系,促进林业决策科学化、办公规范化、监督透明化、服务便捷化,为建设现代林业奠定扎实基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林业资源监测信息化

长期以来,由于林业基础薄弱和生产力水平低下,林业的经营管理始终处于粗放经营的局面。如森林资源数据的获取,长期依靠大量的人力完成,靠人的两条腿满山遍野,一株一株的测量,数据处理靠手工运算 每次调查的数据都需要1 2年才能使用,各类森林资源数据和信息更新周期太长。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合称3S技术的日新月异,为实时林业资源调查和监测提供了可能。通过遥感影像、航片、卫片、无人机、地面近景摄像等三维激光扫描等进行数据的精确获取和快速获取,便于实时动态的对林业资源的变化进行监测。

森林分类经营区划中应用GIS技术将研究区域的森林进行功能区分 ,能把森林区划分类经营的成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区划的成果可保存,能够一次输人,多次调用。改变了以往的林业区域布局带有较强主观倾向性的弱点。遥感图像主要采用中分辫率(空间分辫率10m——3m)多谱段(波谱分辫率至少含可见光、近红外)卫星遥感数据,经过处理的遥感图像数据,按标准生成数字图像或影像图。GPS技术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已开展使用 ,在林业也不例外。凡是涉及到点、线、面、立体空间的点位确定和点间位置关系的确定都可以通过GPS技术解决,而且迅速、准确。

二、综合营造林管理信息化。

GIS技术在营造林规划设计中运用,方便更准确地了解林业资源现状及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直观地进行生产经营方案的制定。应用管理营造林规划档案,动态生成本地区的可造林地情况分布图,可以更好地实现适地适树提供可视化手段。此外,可以利用的空间分析功能把坡度、坡向、土壤类型、海拔高度等因子作为适地适树分析的主要立地因子进行立地分析和造林树种的选择,提高适地适树分析的可视化程度。

河南省2007年进行的生态省规划工程、国家每年下达的退耕还林、国家级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及各种防护林工程外资造林工程,规模庞大,每年的验收和自查都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运用信息技术,对所有的工程造林和地方一般造林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查,建立造林地区域分布图,逐小班记录在计算机中,建立起一套造林小班数据库,明确小班的位置、面积、树种、管护以及成活保存等基本信息,这样无论是检查还是自查时都可以方便的通过数据库调取小班情况,进行实地核对,将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能防止同一小班重复申报不同工程的现象出现。

三、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管理信息化

森林火灾、病虫害灾害以及自然地质灾害对森林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南阳对森林火灾火情的监测主要是通过地面巡护和设置瞭望台监测的方法来实现的,这种方法人为主观因素较大,在交通不便和自然条件不适合时,都不宜进行监测。卫星遥感技术来监测火源火情是利用极轨气象卫星、陆地资源卫星、地球静止卫星、低轨卫星探测林火。能够发现热点,监测火场蔓延的情况、及时提供火场信息,用遥感手段制作森林火险预报,用卫星数字资料估算过火面积。它探测范围广、搜集数据快、能得到连续性资料,反映火的动态变化,而且收集资料不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影像真切。

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以及对林产品造成的损失也是触目惊心的 ,其损失的程度超过森林火灾。应用遥感探测森林病虫害的原理是依据森林植物绿色叶子内部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变异 ,而对光谱反射率有明显的影响 ,可以根据光谱反射率的差异在红外彩色片上的反映 ,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探测。

林业生产灾害频繁爆发 ,例如水、旱、病虫、火、雹、霜冻、风倒、雪压等,这些灾害造成的受灾面积往往很大 ,需要短时间内迅速查清面积范围 ,以便及时抢救 ,或供生产计划部门进行病虫害防治 ,扑灭林火 ,监测火灾蔓延林区水利建设及火烧迹地的管理等 ,利用红外波段的航空遥感和卫星影像绘制灾区平面图是非常有效的。

四、林业产业管理信息化

林业产业涉及方面较多,有经济林、药用林、木材加工、花卉种苗等,林业产业管理信息化主要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掌握林业重点企业运行、林产品市场价格、林产品进出口态势、重点地区和重点林产品经营加工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预测预警,实现对林业产业管理现状和发展动态的信息化管理,构建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林业产业体系。把林业信息网络真正作为林业种苗和产品交易的平台,林业技术交流的窗口,林业方针政策的咨询中心,真正做到为广大林农服务。林业信息中心要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成立网上技术,信息与政策专家服务队,对林农提出的技术、市场需求信息和政策问题,专家咨询服务中心可在网站给予及时的答复,对问题当时难于解答的,可由网上专家服务中心到现场进行面对面的咨询,也可以通过专家服务电话,予以解答,真正解决林农对林业技术、市场信息和政策咨询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各个行业新的革命,南阳林业也应该把握机遇,迎头赶上信息化的步伐,没有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林业。

(1)《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2)《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3)《遥感图象处理与判读规范》(试行)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1999年5月

(4)《广东林业信息化现状及对策建议》,张春花 广东林业科技,2005年第21卷第4期.(5)《浅谈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陈烨,崔文霞,新疆林业2008(6)

(6)《基于3S技术的数字林业的思考》,周早弘,华东森林经理 2004,18(1)

(7)《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刘捷,天津农业科学 ,2007,13(1)62-64

(8)《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林业管理水平》,高明楣 农业经济 2004(5)

9.智慧林业信息化 篇九

工业4.0时代,智慧工业的信息化改造

※动态资讯※

2014年12月22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智能制造将成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实现两个IT(Industry Technology & Information Technology)融合和倍增发展,以工业互联网和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产品为重要支撑,加快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预计2015年地方将密集出台一批智慧工业、两化融合等相关配套方案,全国将掀起智能制造应用推广的热潮。

※主题解析※

工业4.0时代到来

十八世纪末期以来,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它们分别源于机械化技术、电力技术和信息技术。如今,将物联网及服务引入制造业正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概念是在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博会被首次提出,2014年11月10 日,中德双方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宣布两国开展“工业4.0”合作。两国政府将为双方提供更为有利的框架条件和政策支持,中德合作无疑将为“中国版工业4.0”注入外部动力。

工业4.0的两大主题是智慧工厂与智能制造,工业4.0的核心内容是依靠CPS(信息物理系统)而构建的一张智慧工业网络系统,打通所有生产环节的数据壁垒,即是运用大量物联网传感技术、基于大量数据、模型及算法结合而成的产物。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使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正在向制造业各个环节渗透,创造了新的服务、生产体系和发展模式。

※主题观点※

工业4.0时代,智慧工业的信息化改造

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在全球制造业占比约20%,与美国相当。从全球制造业发展形势来看,欧美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始终处于领先,抢占制造业高端市场。而印度、东滩视点 第68期

印尼等发展中国家正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全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据了制造业的中低端部分的市场份额。我国低成本竞争优势明显削弱,注重数量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并且同时存在着工业产品结构性短缺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高端装备、核心芯片等方面仍需要大量进口,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迫切需求。

一、工业4.0发展新趋势

1、服务型制造转型态势明显

传统制造业是以产品为企业核心,属于生产型制造业,而现在制造业正逐渐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以生产+服务或者以服务为企业核心。中国为世界输出了大量的工业产品,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格局,产品只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并且处于价值链低端。越来越多的传统设备制造商向行业服务集成商转变,基于原有的产品基础,提供更具价值的智能服务,从而增加产业链价值。

IBM作为百年IT企业,可谓是转型为服务型制造商中最成功的案例,早在1993时,IBM就面临了业绩下滑、连年亏损、互联网泡沫等一系列危机,IBM通过实现二次重大战略转变,提出电子商务战略理念,将自己定位为综合服务提供商,创造了“随需应变”的新服务模式,从容应对企业危机,并在2008年前瞻性的提出“智慧星球”概念,引领科技进步。

2、工业互联网开始萌芽

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必备基础,它的概念就是把机器联入网络,数据来自安装在机器上的传感器,传送到云端进行存储、分析与决策,从而为企业服务。过去互联网的数据是由人产生,而物联网的数据是由传感器产生,物联网的普及推广很重要的因素是降低人的成本,而工业互联网更是信息技术与运营管理技术的结合。我们现在面临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而未来更低成本的传感器、数据存储设备以及更先进的分析工具将推动工业互联网的普及。未来许多东西将被重新定义,数据在云端,服务是可云的,工人也是可云的。

二、智慧工业信息化改造领域分类

智慧工业中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十分广泛。以物联网、云计算、高端软件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云端平台的打造,将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应用系统之间、供应链之间进行互通联系,实现人、设备、环境、数据的互动。使得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获取数据更便捷,数据处理更加快速,实现了生产系统、企业管理系统、对外服务系统的智能分析与决策优化。

东滩视点 第68期

我们按照工业生产流程中的全智能化应用,将智慧工业的信息化改造领域进行总结分类,共分为五大类。

1、智能化物资管理

智能化物资管理是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网络,在物资管理的采购、验收、入库、运输以及调度管理环节实现高效、智能管理,达到“全面感知、自动控制、优化决策、预测分析”效果。具体表现在过程管理流程化、全程管理信息化、事件管理精准化、实物管理电子化、身份管理关系化。

智能化物资管理主要服务于大宗物资领域,包括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煤炭行业等。大致分为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三大类别。由于面向的领域相对较窄,且这些大宗物资企业的内部管理专用系统已经包括物资管理,市场需求非常小,目前也并没有相关的政策导向优势,未来在智慧工业的应用领域中属于较为冷门的领域。

2、工业安全管理

智慧工业应用中的工业安全管理主要是针对高危行业作业生产工程所进行的气体检测、环境安全监控、安全运输等所提供的集成服务。智慧工业中的工业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开采过程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矿山综合防尘、地质监控、防火、防治水、危险气体检测、安全环境预警系统、作业场景信息采集与集成、作业人员精确定位及事故应急处理系统等。

生产过程监测系统:重点包括车间、库房、仓库等厂房在温度、湿度、气体、压力、雷电、水、火等环境指标方面的监测控制设备。

运输过程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用于易燃易爆品、气体管道运输安全监测、运输工具安全状况检测等一系列监控系统与设备。

智能工业安全管理中涉及大量的专业检测技术、信息采集技术、数据采集及监控技术、精准定位技术及现代通讯技术。

2012年中央政府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中将高危行业定位煤炭生产、非煤矿山开采、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品生产与储存、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生产、冶金、机械制造、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与实验,共九大类别。

我国目前在工业安全管理发展上主要集中在矿山开采应用上,在《非煤矿山安全生

东滩视点 第68期

产“十二五”规划》中要求1万座矿山建立安全避险等六大系统,总体市场需求在100亿元左右。从市场化程度来看,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合格企业有10家,因为受众面较小,为工业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成套解决方案的企业并不多,集中在几家龙头企业。整体来看,我国的智慧工业应用在工业安全管理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市场需求较小,但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提升与未来自动化作业的趋势,未来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

3、智能化生产线

智能化生产线是制造自动化的提升,在柔性化、智能化与高度集成化上有显著提高。智能化生产线是一种由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数字化制造技术等相结合的智能制造技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运用在制造过程中能够实现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等智能活动。3D打印技术、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先进工业嵌入式软件、虚拟实现等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的制造业变革。

智能化生产线牵涉技术复杂而广泛,主要核心技术包括以下:机械自动化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高端新型传感技术、镶入式系统集成技术、微内核操作系统技术、组态语言和人机界面技术等。在汽车、工程机械制造、建材、农业器械、冶金等行业使用最为广泛。

随着中德工业4.0合作纲要的签订,我国也正在着手编制《中国制造业发展规划(2015-2025)》,智能化生产线未来成为智慧工业应用中的核心领域。据统计,2010 年我国智能化生产线市场需求量共计165.23 亿元,“十二五”期间,市场需求平均增长率将在20%以上。预计到2015年,智能化生产线市场规模约为410亿元,2020年达到1000亿元规模,其中汽车、工程机械行业对智能生产线的需求量约占总规模的40%。

4、质量管理控制

质量管理控制的智能化包括在产品的采购、生产、销售、服务过程中实行全程信息追溯与质量检测。智能化的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又包含了六大子系统,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质量管理问题。

图2:质量安全管理系统构成示意图

智能化质量控制管理是基于云计算基础的信息化集成服务,辅助RFID、条码等数据采集技术、物联网传感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以及专业领域的质量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

在医药、食品、农产品直接关系公众生命健康领域得到迅速推广,这些领域受到政

东滩视点 第68期

府严格监管,应用最为广泛。以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为例,全国已进行了3批试点共35个城市的试点工作,目标覆盖所有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由此可见,我国的产品追溯系统进入全面建设期,政府购买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市场力量。

5、节能减排

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约束与环境破坏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较低的资源消耗水平中做出最大的产值贡献,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每个企业关心的问题。在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对节能减排提出具体要与指标。依据《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中央将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确定为高能耗行业。

节能减排具体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工业生产能源进行检测、统计及计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针对污水处理、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气排放等实现净化处理,实现各种再生能源的高效智能分选及循环利用。智能化的节能减排领域中涉及到大量的新型传感技术、新一代通讯网络技术、识别技术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控制系统设计技术与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

整体来看,工业节能减排应用步入新发展阶段,以集成化系统服务为主要核心,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政府对环保领域重视度的提升,伴随系列政府的出台与扶持,在政府、央企等多方力量的联合推动,在“十二五”期间工业节能领域投资总需求达到5900亿元,将会成为智慧工业应用的一大热门领域。

※案例借鉴※

西门子智慧工业发展窥探

西门子公司创立于1847年,集成了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以及生产过程软件和硬件,产生的专利数量达到60000项。西门子是全球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领域的领先企业。

1、智慧工厂——制造网络互联化

西门子位于德国的安贝格工厂有24年历史,占地面积10万平方英尺是全欧洲乃至全球最先进的数字化工厂,工厂致力于为巴斯夫、拜耳、戴姆勒、宝马等德国工业公司以及它们的众多海外竞争对手生产自动化机器。

东滩视点 第68期

在安贝格工厂,真实工厂与虚拟工厂同步运行,真实工厂生产时的数据参数、生产环境等都会通过虚拟工厂反映出来,而人则通过虚拟工厂对真实工厂进行把控。

安贝格工厂拥有一套高度数字化的生产流程,生产的产品本身拥有16亿个部件,且每年的衍生产品制造数量超过5万台。根据Gartner在2010年的调查显示,安贝格工厂中每100万件产品中的残次品数量只有15件,生产线的可靠性达到99%、可追溯性高达100%。厂内1000个制造单元是如何通过网络进行联络的。通过网络控制,厂房里的大多数设备都可以在脱离人类劳动力的情况下对零部件进行挑选和组装。为了准确收集数据,安贝格工厂超过3亿个元器件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这些基础识别信息包括:所属生产线、材质、规格等等。机器会对元器件做自动判别与操作,适时调节生产参数。

安贝格工厂是由德国政府、企业、大学以及研究机构合力研发全自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工厂,通过利用庞大的公共研究机构来帮助企业进行研究和开发工作。德国政府在对于工业4.0的支持上,并没有通过提供补贴优秀企业进行扶持,而是提供2亿欧元资金支持研发,为企业形成统一的标准创造新的技术和网络化条件,目前西门子距离工业4.0所所描绘的场景仍有差距,西门子董事指出:西门子拥有构建模块的核心优势,设计基于互联网网络的全自动智能制造系统可能还要10年时间才能变为现实。

2、生产线优化应用

以宝马集团全球最先进工厂之一的华晨宝马铁西工厂为例,应用了西门子LIS超宽带实时定位识别系统的辅助,该厂的总装车间取消原来专门用于扫描车辆条形码的工位。车辆每到一个工位,车型、车辆识别码、根据车辆的不同配置,需要装配的各种零件等信息会自动显示在工位前方的操作屏上,甚至会自动提供图片及装配辅助指令,直接引导工人完成相应工作,这一流程被视作定制式生产的基础。现在,一款汽车需要上千人设计,设计人员设计3年、生产模具1年、建设工厂4年,至少需要8年的时间。而在未来工厂,制造高度灵活,一条生产线能同时生产多个车型;用户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的车型、车辆配置,甚至可以实现当月定制,下个月就生产出来。

3、提升节能减排能力应用

亚洲最大的纸浆和纸张制造商之一的亚洲纸浆纸业集团(APP)在浙江省宁波市的造纸厂借助全集成驱动系统,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减。由此,该造纸厂每条生产线年均节省数千万元开支,年均停机时间被保持在最低的12.5小时。

4、提高生产效率应用

汽车生产设备制造商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采用西门子的产品生命周期软件,东滩视点 第68期

10.智慧林业信息化 篇十

关键词:林业信息化,现代林业,科学发展

按照我国现代林业建设总体部署和《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的要求, 以全面实现林业信息化为目标, 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 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 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科学高效、先进实用、安全稳定的林业信息化格局, 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发展、推动改革、引领未来的重大作用, 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概括为一句话, 就是“加快林业信息化, 带动林业现代化”。

1 近年来各省市 (州) 林业信息化工作经验

第一, 服务林业是方向。信息化必须始终围绕林业工作大局, 服务林农, 服务基层, 紧紧围绕林业生产建设和管理的迫切需求开发应用系统, 通过应用系统的开发运用, 服务和促进林业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二, 领导重视是关键。信息化建设是一场技术革命, 更是一场思想革命, 须加强领导, 从组织保障、人员配置、工作部署等方面强力推动。第三, 科学规划是前提。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仅涉及信息技术应用, 而且触及方方面面的管理工作。为此, 必须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和顶层设计, 实现资源整合。第四, 深化应用是根本。应用是信息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信息化生命力所在。只有立足实际问题, 拓展应用领域, 让大家尽快感受到信息化的高效和便捷, 才能不断巩固和推进林业信息化。第五, 加强保障是条件。信息化建设涉及高新技术开发和应用, 需要持续不断的经费支撑和持之以恒的教育培训, 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永续利用。

2 林业信息化在推动现代林业工作跨越发展方面有着特殊的光荣使命

其一, 信息化是改进林业管理的必然选择。落后的管理是人治, 科学的管理是法治, 先进的管理是数字化治理。林业工作点多面广, 涉及千山万水, 只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才能实现管理动态化、现代化、科学化。其二, 信息化是帮助林农致富的有效途径。只有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 才能把服务网络迅速延伸到千家万户, 让广大林农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高效的林业科技、市场信息、行政审批等服务。其三, 信息化是确保高效办公、有档可查、有据可依、廉洁从政的重要平台。在林业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传统管理模式不仅效率低、费用高, 而且无法及时监控和管理。实行电子办证, 各个环节公开透明, 各类证件环环相扣, 各种报表自动生成, 实现了自由裁量的“零弹性”, 有效防止了弄虚作假和暗箱操作, 传统办证过程中的超额办证、重复办证等难题迎刃而解。

3 建设林业信息化的必要措施

3.1 加强领导, 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强化组织、机构建设。实行信息化建设领导挂帅, 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选派人员负责信息化建设, 在人员配备、资金安排上给予重点考虑。

强化机制建设。坚持定期调度工作机制, 每年召开信息化工作会议, 部署全州林业信息化工作, 确保信息化工作组织有力、体系健全、职责明确。建立健全了信息报送制度、信息工作会议制度、收发文制度、保密制度等, 规范信息化建设工作, 完善信息化工作体系。高度重视网路安全, 对涉密计算机进行登记和标识, 移动存储设备经中间机切换使用。

3.2 突出重点, 为信息化建设奠定发展基础

建立公文报审签平台。传统的纸质公文既不好保存, 也不方便归档、查找, 在局内建立一个集公文报送、领导审签、统一编号、定点发文、电文查询的电子公文报审平台, 可以极大地节省报文时间, 同时在文档管理时也能做到快速、准确地整理和检索已发文件, 避免了因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文档缺失。

3.3 狠抓培训, 努力增强信息化建设能力

一方面, 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 聘请上级林业信息中心及有关网络公司的专家, 来各地区林业系统解难答疑, 现场指导, 安排有关人员到上级信息中心、政府信息科跟班学习, 掌握管理技能, 提高管理水平, 并分期分批对本林业系统的网络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另一方面, 加强应用人员的培训。组织林业系统工作人员参加计算机应用专项培训, 达到能操作文档处理、表格制作、文件下载, 举办网上办证、公文办理等专项培训, 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网络应用水平。

3.4 瞄准运用, 不断促进现代林业发展

一是加强林情信息建设。通过不断改造升级, 各地区林业信息网络实现安全不间断运行。二是实现公文发放网上办理。在各级各地区均能通过上级直管部门网站成熟安全接受公文基础上, 可依托本部门网站, 进行网上发文, 网上办理, 流程既快捷又规范。三是推进政务公开。把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木材经营许可证、木材加工许可证等林业行政许可, 全部放到林业电子政务网上办理, 加快办理速度, 方便广大生产经营者。

11.智慧林业信息化 篇十一

2.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的“引领”偏差。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的“引领”是教师任教前的岗位培训,是一种初步的师范性质的适应性培训。从目前的培训看,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内容不全面。现在的教师岗前培训仅限于教育法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师职业道德四门课程,内容不全面。而美国新教师的培训要求:增加新教师对教师神圣职责的认识;探究和发展新教师的知识技能、表现和操作能力、研究能力;通过他们对职业的奉献,挖掘科研潜力;体现对所奉献职业的快乐和追求。而是培训过程缺少实践性。表现为缺少实践性知识的讲授和实践技能的训练。由于培训人数多,培训内容不能结合各专业具体教学的要求,教师也不进行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因此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作用不大。

3.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的“催化”不力。学校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场所。然而,现在许多高校进行的教师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活动不多,即使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也是共性的要求多,结合教师具体情况的少;结合学科的研究少,分析课堂情境的更少;忽视课堂行动研究,教师对自己的“课堂问题”不确定。

12.智慧林业信息化 篇十二

信息资源共享 京津冀联手防控林业有害生物 记者在近日召开的京津冀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现场座谈会上获悉,三省市将以现有的北京市信息平台为基础,筹建京津冀林业有害生物信息平台,努力实现三省市的监测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据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邸济民介绍,今年,我省将重点做好美国白蛾、春尺蠖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针对美国白蛾疫情发生实际情况,对主要风景名胜区、交通要道两侧及城镇城区等关键部位,采取集中连片区飞防、零星发生区地面喷药和剪网等综合措施,使这些关键部位平均叶片保存率达95%以上,村庄及周边等其它地区,平均叶片保存率80%以上。逐步实现美国白蛾疫情的持续稳定控制。

针对主要绿色通道两侧和平原速生丰产林区春尺蠖、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杨树病虫害,采取集中连片区开展飞机防治,局部常发区推行阻隔法等防治措施。对于冀北林区鼠(兔)害,坚持“分区治理、分类施策”,采取隐蔽施药、布设捕鼠夹、诱捕井和投放不育剂等无公害防治措施,严防鼠(兔)危害成灾。

13.3S技术在林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篇十三

1.1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支持下, 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1.2 GI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所谓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 , 它是在二十世纪中期兴起的一门学科。目前, 在我国有部分学者将目光投向GIS技术与森林资源管理有机结合的研究。

现在, 在数字化林相专题图的建立中, 大部分的应用研究都可以通过通用的GIS软件 (Mapinfo, ARC/Info, Map GIS, View GIS等) 达到目的, 这样在形成动态资源专题图的同时, 还可以利用森林资源的高产栽培措施结合动态监测, 使经营决策方案更加科学。

现代林业要求我们要将森林经营逐步转变为高度集约经营。通过结合GIS技术与森林经营优化决策模型, 可以综合分析对比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 进而以可视化的方式表现出优化决策的成果。

GIS技术用于森林防火中有很多传统林业不具备的优势。国家林业局林业规划院在90年代研制出“林火管理GIS”, 各省、市也着手构建森林防火GIS。目前, 黑龙江省在2003年建立的森林防火GIS因其科学性、实用性一直在被沿用;东北林业大学对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做了系统的分析, 也开发了基于GIS的“林火数据库与辅助决策系统”。

在预测预报森林病虫防治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病虫害是有一定发生和发展规律的, 根据这些搜集到的历史数据对比环境生态因子的关系, 再利用病虫害专家的专业知识, 就可以将病虫害预测预报模型建立出来。在对森林病虫害灾情进行评估的时候同样可以用到GIS技术, 进而利用这些数据制成损失分布图和损失报告。利用GIS进行决策支持有很多优点, 是预测预报森林病虫防治、制定治理措施和确定到达灾区的最佳路径。

2 全球定位系统

2.1 全球定位系统定义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指利用GPS定位卫星, 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简称GPS。

2.2 GPS在林业中的应用

在为地球表面提供定位、导航和测绘等服务的时候, 可以利用分布于外层空间的多颗卫星实现这一目的, 这就是GPS定位技术。手持GPS定位导航仪有很多功能, 包括定位、测距、测速和导向等。利用手持GPS进行省固、局固监测样地初设与复位时, 只需输入坐标, 不需要引点引线, 而且位置准确、效率高, 复位率达100%。在我国国家一类清查中, 黑龙江等省复位测定时利用手持GPS将工作效率提高8倍, 定位的误差在7米之内。使用GPS定位导航仪可以研究野生树种的生长地点和区域, 将野生树种生长地点定位储存后, 可以研究这一区域某树种的分布, 根据地貌、湿度、地理位置等条件可以掌握这些树种的生存条件, 同时还可以对该林区整个生态系统的不同组成分布进行研究。当人们需要某一特定区域内树种的分布图时, 首先要将这一树种的分布区域最宽两点定位, 利用GPS定位导航仪计算出这一区域的宽度, 再通过已经测出的数据计算出面积。这样, 就能把所有树种的数据记录下来并描绘成图。将GPS的导航功能应用到森林资源一类调查中, 只需要将固定样地的坐标输入进去, GPS接收机就可以引导调查人员到达样地。这样在提高了速度和精度的同时, 还能将明标改成暗标。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 利用GPS把调查的样本单元落实到地面上进行测量和调查可以更加方便、快速、高效。同时, 在GPS接收机中储存的调查数据还可直接形成数据库, 有利于数据的汇总统计。

3 卫星遥感技术

3.1 卫星遥感技术定义

卫星遥感技术简称RS, 是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集中电子、光学、空间、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成就, 是3S (RS、GIS、GPS) 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 外层空间平台, 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仪器, 利用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 识别地面物质性质或运动状态的技术系统。

3.2 卫星遥感技术在林业中应用

RS是一种无损测试技术, 其特点是快速、宏观、客观、大面积、无破坏性。除此之外, 还能快速、实时的获取空间信息并进行分析。将其用在林业信息化中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监测研究, 具有很多常规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森林病虫害有很多种类, 不同的森林病虫害危害部位各不相同。利用RS技术, 可以根据在遥感数字图像上记录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 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和模式识别, 并通过专家系统和GIS的支持, 监测森林病虫害。通过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大范围的实时性的监测虫害动态, 并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监测有害生物灾变的动态, 并进而了解受害区域的分布以及危害程度的发展趋势, 从宏观层次制定有效科学的防治和管理措施。

4 结束语

3S技术中, RS能够迅速的获取大范围信息, GPS能够准确获取具体定位信息, GIS能对RS和GPS的信息迅速作出反应, 并进行综合管理。“3S”技术的同步应用, 不仅能减少没必要的资源消耗, 还可以大大降生产成本, 提高了林业生产率, 逐步将林业粗放的经营方式变为精准经营, 促进森林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摘要:3S是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GPS)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遥感技术 (Remote Sensing, RS) 3种技术的统称, 是林业信息化中用于数据采集、获取和分析的重要技术。文章主要论诉3S技术在林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关键词:GPS,GIS,RS,林业

参考文献

[1]梁林峰.手持式GPS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J].热带林业, 2005.

[2]何楚林.计算机编绘林业地图的技术方法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10.

[3]胡著智, 王惠麟.遥感技术与地学应用[Z].

上一篇:央视开讲啦的观后感800字下一篇:新学期,我想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