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2024-07-09

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共14篇)(共14篇)

1.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篇一

一、关于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1.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当中,有些实验仪器很难找,或者是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转眼就消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辅助实验教学,使化学实验现象显示过程更加的清晰形象,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

通过暂停、放大等途径让学生更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要领的理和掌握;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过程,教师可以把它拍摄下来,制作成影像资料,播放给学生观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创新思维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在化实验教学中,我们只有鼓励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才不会盲目的跟随课本知识和教师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诸如在教授“能量守恒”知识点时,如果实验中的Na2CO3和HCl进行与Me带进行燃烧时,

得出的实验结果是质量不相等.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质量不相等向学生提出更多的疑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为什么出现质量不相等,难道是不守恒吗?然后将其中的知识点加以演示,并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能力.通过多种实验演示,

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集中其注意力.因此,不同化学物质实验得出的不同结论,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震撼,拓宽了学生的创新视野.

3.凸显以生为本,加强学生的对手设计实验的能力

相对于学生来说,动手设计实验是一种新的挑战与尝试,而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和原理的运用,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能够给与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也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如,在学习“铁生锈”的有关知识点时,

可以设计和组织一个“如何防止金属锈蚀”实验.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参考.另外,还可以运用所学有关大气的知识,对空气中的污染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实验结果成功与否,并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培养开拓性思维,让学生更好的享受化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实验的创新能力.

4.适度改进原料,不断提高实验效果

实验用的原料虽然比较固定的,但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安全系数,对实验所用原料及用量进行改进,使实验可视性更明晰,有利于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闸门.譬如,在铁丝的燃烧实验中,由于铁丝容易生锈,往往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

甚至失败.因此,对生锈铁丝必须打磨光亮后才使用,我在实验中使用做纱窗用的新铁丝网,既经济、实用,又不需要打磨,实验现象清晰,成功率比较高.

二、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研究是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化学教学新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为构筑实际、实用、实效的有效课堂化学教学大厦添砖加瓦.

2.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篇二

一、绿色化学的概述

绿色化学也被叫做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环境无害化学, 其把“原子经济性”作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在获取性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每个参与反应的原子原料, 在化学刚刚反应时便对其进行预防控制, 采用有效的方法来保证整个反应过程的零排放和零污染, 还需要使用无害无毒的催化剂和溶剂, 总体而言就是预防和控制任何有污染的行为出现在化学过程中。绿色化学是吧化学技术、化学方法、化学知识运用到化学过程中, 降低、清除对环境有害、对人类健康有害的全部化学反应原料的应用, 把化学实验的不良影响降到最忌, 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二、绿色化学教育与高职院校化学教学

(一) 高职院校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是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2]。化学工业绿色化是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如果企业员工大多数都接受过绿色化学教育, 那么便能够通过回收废物、节能预防和控制污染扩散等方法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现代企业尤为注重员工的绿色化学意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化学工业将来的重要力量, 需要充分理解并广泛推广绿色化学这一新生事物, 同时在以后的岗位上通过自己形成的绿色化学理念和专业技术, 引导化学工业生产树立绿色化学意识。另外, 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市场需求, 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就业面, 而且也拓宽了学校的办学领域, 从而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 在高职院校化学教学过程中, 开展绿色化学教育, 让化学充满“绿色”尤为必要。

(二) 高职院校绿色化学教育的现状

现如今, 高职院校的化学教育依然是传统的教学内容, 绿色化学完全没有涉及。很多高职院校还未充分认识到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多数教师对绿色化学知识毫不知情。在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发展的今天, 对于化学学科这一重大变革, 化学教师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和绿色化学教育观, 把绿色化学渗透到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 从而培养一批有一批的绿色化学工作者。

三、在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

(一) 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理论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渗透绿色化学教育便是在化学基本知识的时候, 将与之有关的绿色化学知识一并讲解给学生。例如在组织学生观看合成氨、硫酸的工业制造方法等工业实际生产视频时,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产流程、化学反应知识的同时, 重点观察工业“三废”是如何产生的和正确的处理措施, 同时告诉学生, 因为人们环境意识淡薄, “三废”治理工作需要投入大笔费用, 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使得企业不堪重负。所以, 应该将资料污染的资金用在研发绿色新产品、新工艺上, 从源头上切断污染, 对企业、对社会大众而言都是一种“双赢”策略。

(二) 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化学实验教学

1. 教师进行正确的示范, 确保绿色化学的实施基础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化学演示是教师讲解知识的主要方法, 也是教师环境教学的有效方式。在演示实验过程中, 教师的操作必须规范, 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演示实验的各个环节、步骤中。

2. 创新实验方式和实验内容

高职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危险性较高, 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与修改。另外, 还需要降低实验对玻璃仪器的依赖性, 有些能够明确辨别出颜色的定性实验尽量在点滴板上开展, 比如Fe的显色试验等。这种定性实验也能够在滤纸上进行, 比如检验醛基的存在、电解饱和食盐水等等[3]。同时, 还能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等来开展仿真实验, 然而必须以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为基础。

3. 把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

高职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掌握了一些实验知识与技能, 了解了一些规范操作知识, 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引导学生在开展实验前制定好预备实验方案, 使得学生重点思考在实验过程别过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污染问题。其中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精神更加重要。

(三) 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自主进行设计和实验, 从而总结出成功的经验, 只有这样才能切身感受到精神上的成就感。教师还可以采取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进行绿色化学教育。例如, 组织学生到造纸厂、农药厂、制革厂和化肥厂等工厂去参观, 对工厂在处理“三废”方面所实施的有效措施和采用怎样的设施来转化“三废”等工作进行观察与思考, 要求学生找出这些措施与设备存在的问题, 并开动脑筋解决废液转化利用和处理意见, 怎样变废为宝。另外, 高职化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统计分析出周边环境污染的原因, 并结合绿色化学知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 这样不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了绿色教育, 而且提高和增强了学生社会实践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 绿色化学教育虽然迅速发展, 然而还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需要高职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探究绿色化学教育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将绿色化学教育真正渗透到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绿色理念、树立绿色化学观、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素养, 以同自然和谐相处、回归自然为根本任务, 使得学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绿色公民。高职化学教师希望通过绿色化学教育所播下的绿色文明种子生根、发芽、成长, 为我们生存的环境披上绿装。

摘要:绿色化学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 是新时代化学的发展方向。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让化学充满“绿色”是新时代对我国高职化学教师的期望与要求, 高职化学教师必须充分理解绿色化学, 并积极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本文基于绿色化学的概念、必要性与教学现状, 结合教学情况, 对如何让化学充满“绿色”提出了各种渗透途径, 从而更好地指导高职绿色化学教育.

关键词:高职化学,绿色化学,必要性,现状,途径

参考文献

[1]韩峰, 蒋道明.让化学充满“绿色”——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行动研究[J].化学教学, 2011, 14 (26) :3547—3549.

[2]宋海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2., 10 (01) :141—146.

3.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篇三

一、改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不多,且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演示实验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当然是不利的,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兴趣也会骤减。因此,可以对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或学生分组实验。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就可让学生自己动手选择仪器,边组装边思考,采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普通漏斗?应加入多少的稀盐酸为适宜?……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学生积极地参与,在动眼、动手和动脑中学到知识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探索性实验是指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实验——科学抽象——结论的过程来获取知识,这过程能促进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非常有利。而教材上绝大多数的演示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致各自的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以增强学生探索。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课采取如下做法:首先,设置探索情景,提出问题: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再完成课本上的实验4-1和4-2;接下来补充实验:

把装有无色稀盐酸溶液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盛有大理石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放到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锥形瓶并将其倾斜,使稀盐酸和大理石混合,再把它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最后探索结论:一、二组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第三组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这是为什么呢?同学顿时觉得迷惑,就可及时引导比较各组实验仪器的微小差异、现象的不同,讨论得出:第三组实验是由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而使质量减轻。进一步启发:怎样防止气体跑掉呢?……通过启发、设疑、探索,学生很轻易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同时也深刻地理解了在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不可忽视在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了知识。

三、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本上的实验,有不少实验在装置和操作等是可以进一步改进的。通过实验的改进,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会改进的方法技术,体验改进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讲《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先学习了氢气制法的原理,又对制取氧气的装置作分析,引导得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接着就让学生利用简易装置来制取和收集一集气瓶的氢气(用排水法收集),很自然,学生实验后出现不少的问题:(1)实验时加入的稀硫酸过少,收集的瓶氢气少,要再收集还得打开橡皮塞加稀硫酸,使得氢气不纯;(2)实验时加入的稀硫酸过多,收集了一瓶氢气后,,不断地产生氢气,造成一定的浪费等。经讨论,确认这是实验装置造成的。接下来,就可以提出第一个问题:需要随时加入稀硫酸该增设什么装置?再提出第二个问题,假如稀硫酸加多了,如何能使反应随时停止?实践证实,充分挖掘、改进课本现有实验,不仅能完成大纲所规定的任务,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四、增设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刚学化学时,对化学中的实验现象感到很神奇,渴望知道为什么。因此,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从课时教学目的出发不失时机设置和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进入课堂,激发学爱好和热情,促进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初三第一堂化学课中,可以打破教学内容,而是先做几个有趣味的化学实验,如“自制牛奶”“白兰地变红葡萄酒”等趣味实验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并提出一个个为什么,使学生们激发出学习化学的浓厚爱好。同时,我还介绍化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知道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如,在讲乙醇可燃性时,设计补做“烧不坏的手帕”,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以增设趣味实验为引导,就使化学这门功课如同一块磁石强烈地吸引着学生。

4.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篇四

(浙江外国语学院理工学院化学系,浙江杭州310012)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各种危险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以及水、电、煤气,还会经常遇到高温、低温、高压、真空、高电压、高频和带有辐射源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若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一、实验教学中的.基本原则

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安全第一,实验第二!小心对待所有化学品。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验室内不能一个人做实验,必须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进行;

2.有毒有害化学品不得敞放,取用称量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保持良好的通风;

4.按照正规指南,安全处理危险物品;

5.注意防火,有机实验室尽可能不用明火(酒精灯、打火机、火柴);

6.谨慎对待没有做过的反应和没有用过的化学品;

7.身体或精神状况不好的时候不要做实验。

二、熟悉实验室常见无机和有机毒品

大多数化学药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毒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而发生中毒现象。如HF侵入人体,将会损伤牙齿、骨骼、造血和神经系统;液溴(Br2)有毒,有很强腐蚀性和挥发性,市售时一般其上层用水封住,使用时用分液漏斗分层,现分现用;皮肤接触碘单质和吸入碘蒸气都是有害的(市售碘酒浓度一般为20/0);氯气和氟气是非常活泼的有毒气体。在实验及课堂教学中,应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室常见无机和有机毒品。例如:

1.有毒气体:卤素、氢氰酸、氟化氢、溴化氢、氯化氢、二氧化硫、硫化氢、光气、氨、一氧化碳等。

2.无机药品:氰化物及氢氰酸、汞、黄磷、Cr、As、Cd、Pb、Hg.Be相关化合物。

三氧化二砷、氰化物、氯化高汞等是剧毒品,吸入少量会致死。

3.有机药品:烷基化试剂、苯胺及苯胺衍生物、芳香硝基化合物、生物碱等。

烃、醇、醚等有机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麻醉作用;三氟乙酸,液溴人眼会导致严重的灼伤!

三、强调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和防护

1.防毒

(1)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性能和防护措施;

(2)使用有毒气体(如H2S、Cl2、Br2、N02、HC1、HF)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3)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蒸汽经常久吸会使人嗅觉减弱,必须高度警惕;

(4)有机溶剂能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

(5)剧毒药品如汞盐、镉盐、铅盐等应妥善保管;

(6)实验操作要规范,离开实验室要洗手。

2.防火

(1)防止煤气管、煤气灯漏气,使用煤气后一定要把阀门关好;

(2)乙醚、酒精、丙酮、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易燃,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切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集聚引起火灾;

(3)金属钠、钾、铝粉、电石、黄磷以及金属氢化物要注意使用和存放,尤其不宜与水直接接触;

(4)万一着火,应冷静判断情况,采取适当措施灭火。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水、沙、泡沫、C02或CCl4灭火器灭火。

3.防爆

(1)化学药品的爆炸分为支链爆炸和热爆炸;

(2)氢、乙烯、乙炔、苯、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一氧化碳、水煤气和氨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至爆炸极限,一旦有一热源诱发,极易发生支链爆炸;

(3)过氧化物、高氯酸盐、叠氮铅、乙炔酮、三硝基甲苯等易爆物质,受震或受热可能发生热爆炸;

(4)对于防止支链爆炸,主要是防止可燃性气体或蒸气散失在室内空气中,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当大量使用可燃性气体时,应严禁使用明火和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

(5)对于预防热爆炸,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必须分开存放,使用时轻拿轻放,远离热源。

4.防灼伤

除了高温以外,液氮、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醋酸等物质都会灼伤皮肤,避免与皮肤接触.尤其防止溅入眼中。

四、熟悉常见危险物品及安全操作

(1)烷烃、醚类、醇类和丙酮等溶剂高度易燃,它们和很多氧化剂不能共存。

(2)含氯溶剂和碱金属(锂、钠、钾)以及烷基金属试剂剧烈反应,不能用金属钠干燥二氯甲烷。

(3)甲醇损害视神经,苯对造血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四氯化碳有很强的肝毒性,苯和六甲基磷酰三胺(HMPA)都已确认是致癌物。

(4)硝基甲烷和其他硝基烷烃与强碱、液溴剧烈反应,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5)金属氢化物:氢化钠和氢化钾一般分散为细小的粉末,市售时用矿物油包裹,如果一旦没有矿物油保护,就很危险;氢化锂铝,粉末很细,取用时必须戴口罩。使用过的称量纸和钢勺注意处理。

反应后处理:方法很多,切忌加入大量水后处理。可以采用加酸处理(对酸稳定物质):二异丁基氢化锂铝(DIBAL)或者后处理:酒石酸钠钾。

(6)硼氢化钠(钾):对酸不稳定,产生硼烷!量大时淬灭反应要非常小心,冰浴下慢慢滴加饱和氯化铵溶液(稀盐酸)淬灭。氨基钠(钾)性质活泼,小心操作!

(7)强Lewis酸和酰氯:AICI3、PCl3、PCls、BBr3等与水剧烈反应,处理时只能慢慢将其加入到水(碱液中),绝对不能将水加入到以上化合物中。

草酰氯、二氯亚砜、三氯氧磷以及乙酰氯、苯甲酰氯等有机酸的酰氯,后处理操作同上。光气剧毒,可使用三光气替代。

(8)实验室常见强氧化剂包括间氯过氧苯甲酸、过氧叔丁醇、双氧水、过氧乙酸、高锰酸钾。

双氧水以及有机过氧酸是实验室常用化学品,易爆炸,反应完后可以加亚硫酸钠或者硫代硫酸钠淬灭,严禁直接干燥及蒸干双氧水!

(9)腐蚀性刺激药品,如强酸、强碱、浓氨水、氯化氧磷、浓过氧化氢、氢氟酸、冰乙酸和溴水等,取用时尽可能戴上橡皮手套和防护眼镜等。如药品瓶较大,搬运时必须一手托住瓶底,一手拿住瓶颈。

(10)开启大瓶液体药品时,必须用锯子将封口石膏锯开,禁止用其他物体敲打,以免瓶被打破。用手推车搬运装酸或其他腐蚀性液体的坛子、大瓶时,严禁将坛子背、扛搬运。要用特制的虹吸管移出危险性液体,并配带防护镜、橡皮手套和围裙操作。

(11)切割玻璃管(棒)及给瓶塞打孑L时,易造成割伤。往玻璃管上套橡皮管或将玻璃管插进橡皮塞孔内时,必须正确选择合适的匹配直径,将玻璃管端面烧圆滑,用水或甘油湿润管壁及塞内孔,并用布裹住手,以防玻璃管破碎时割伤手部。把玻璃管插入塞孔内时,必须握住塞子的侧面,不能把它撑在手掌上。

装配或拆卸玻璃仪器装置时,一定要小心,防备玻璃仪器破损、割手。

5.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活化学 篇五

摘要:初中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的紧密,新课程强调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本文探讨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应渗透生活化学,并从化学教学现状、化学教学中渗透生活化学的重要性、实施生活化学教学的几点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关键词:生活化学、课前导入、课堂教学、兴趣、实验、方法

化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化学为生活做出了做大贡献。化学可以让我们了解已经存在的物质,还可以发现创造新的物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绚丽多彩。我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已经整整28年了,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深厚的情感,对初中化学这门课程也有些感悟。感受到了初中化学这门学科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教材在不断的更新,融入更多新的元素,改编更贴进生活。把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生活。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注重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现在化学教师也在积极的学习生活化的化学教师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化学是初中三年级才开设的课程,初中化学内容多,分散,考的知识也是比较零碎的。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基本操作,水和空气时会感到很有趣,到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开始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有点跟不上了。加上在中考的压力之下,初中三年级的课程安排是非常紧张的,由于短期内我国的应试教育现状很难发生根本性变革,初中教师往往更注重短期效益,没有意识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不利于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现。而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素材和各种教学设备,尤其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基础实验设备是展开生活化化学教学的必要硬件条件。目前,我国初中化学教学硬件环境和生活化教学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的,大部分学校都缺乏专业的教学素材和配套的实验教学设备,这是影响我国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部分教师意识到了化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单

一、教学案例不够新颖、教学设计创意性不足等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很难达到素质教学的要求,一方面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基层化学教师缺乏创新意识,这种现象急需得到改变。

二、初中化学教学渗透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生活化教学使教学方法更丰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化学教学中能自然的导入新课,对新的知识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把生活中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事实与化学教学相联系,将生活中对未知事物的求知兴趣融于教学。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巩固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将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三、化学教学中渗透生活化学的几点做法

(一)、挖掘生活素材,课前导入生活化

新课的学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引入,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又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化学教学中课前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开始,学完知识后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学完一个新的知识后也不容易忘记。化学教师需要留意生活中的素材,结合教学,做生活化学的课前导入。课前导入生活化有很多种形式比如有以下几种。

1、生活中的故事导入新课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第六单元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时,可以通过故事导入。我跟同学讲了个死狗洞的故事,讲之前给同学们提个要求让大家来当侦探,学完知识后,破下案如何?学生们开始侧耳倾听了,在很久以前,人们发现有个奇怪的山洞,凡是人牵着狗进去,人安然无恙,而狗却莫名其妙的死了,有人说这是专门吃狗的魔鬼在作怪。真的是魔鬼在作怪吗?侦探拿着火把走近山洞,只见洞顶有许多倒挂的钟乳石,地上长有许多石笋,还很湿的,除此之外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侦探把火把接近地面,这时火焰渐渐变小,最终熄灭。“魔鬼”有哪些性质呢?那我们接下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把这个知识学完后我们再来解释下为什么?

2、利用生活中的趣味实验导入新课

很多老师说,初中化学的第一课,序言上好这课很重要,直接给学生留下化学的第一印象,是学习化学简单还是复杂呢,是有趣还是乏味呢。这第 一课可以用生活中的趣味实验(魔棒点灯)开始: 师:同学们我们点燃酒精灯用什么点啊? 生:火柴,打火机

师:我用这个把酒精灯点燃,看能否成功(此时手中举起玻璃棒),我把玻璃棒在旁边的浓硫酸和高锰酸钾中蘸了下,用玻璃棒连续点燃了三只酒精灯。生:学生注目观察,有些学生惊讶了,玻璃棒点燃酒精灯了。有些眼尖的学生说老师我看见你蘸了什么东西。

师: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学了化学就知道了,这是化学的魅力。

3、利用新闻导入新课

新闻报道直接来自现实生活,更赋有时代气息和挑战性,一些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突发的事件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素材。当学到到浓硫酸的性质的时候,我通过展示“载30吨浓硫酸槽罐车侧翻泄漏”新闻图片导入新课。

中国新闻网报道:2016年11月21日下午,一辆载有30吨浓硫酸的危化品槽罐车侧翻并发生泄漏,高浓度硫酸扩散并形成酸雾。事发地位于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往伙牌镇方向新316国道与207国道交叉路口处。当天下午1时20分,襄阳消防襄州中队接警后赶赴现场。此时,槽罐车罐体顶部已破裂,硫酸正从破裂处流出,罐体周边马路已被高浓度硫酸腐蚀,周围20米范围内弥漫着浓烈的刺鼻味。根据现场情况,消防官兵一方面实行交通管制,一方面用生石灰对泄漏出来的浓硫酸进行化学中和,对已经流失的硫酸进行拦截。同时,调派三辆吊车对槽罐车进行起吊。

高浓度硫酸扩散并形成酸雾,消防官兵紧急处置

这些真实的事件可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化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教育,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二)、新课教学生活化

化学知识有些是纯理论,既难理解又难记忆。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用与化学概念、原理有密切联系的实例,减少理论知识的枯燥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1、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氧气的制取这个知识点讲解的时候,采用生活中的实例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氧气的制取思路是,反应药品及反应原理,确定发生和收集装置,实验步骤,检验和验满。我举了生活中做菜的例子,制取氧气就像做菜一样,你今天要做什么菜,是炒菜、炖菜还是凉拌菜?(反应的药品及反应原理的确定)就要选择什么锅来做,是否加热(发生装置的确定),菜做好了用什么来装?(收集装置的确定),然后就是实际的操作步骤先后顺序了。对比生活中做菜的过程说明实验室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用到的仪器的用途,学生自己以后制取其他的其他也用相同的方法,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了。这样后面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就轻松很多,学生在解决气体制取这类题时就感到比较容易了,而且还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2、难记忆的知识利用生活实例,使记忆容易化

初中化学很多知识需要记忆,熟记知识后才能得到应用,化学记忆内容多,那么可以利用些生活中的例子,使记忆的知识贴近生活,留下永久的记忆,让学过的知识可以得以再现。在教学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排水法收集时,要求学生记忆实验的步骤,可以把每个步骤用一个关键字总结就是:查(茶),装(庄)、定(定)、点(点)、收(收)、离(利)、熄(息)。理解成茶庄定点去收利息,这样学生记忆起又方便也不易忘记。再如,在教学地壳中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有氧、硅、铝、铁,可以把它记成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养闺女贴(心)。这样记忆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次期末考试考了,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学生基本都答对了氧化铝。这样归纳后,学生很快根据生活实例记住了化学中的重点知识,在以后的运用中

能迅速从头脑中调出,并很难忘掉。

3、寻找生活教具

在教学中,我们有很多实物可为我们服务的。实物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清楚直观的看到现象,加快知识的接受,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形成长期有效地认知,更为重要的是学习热情的高涨。化学实验中要用到很多仪器,生活中很多可以找到替代,例如:筷子可以代替玻璃棒,玻璃杯可以代替烧杯,滴眼药水的瓶子可以代替滴管,注射器可以代替长颈漏斗等。生活中的用品代替实验仪器更能让学生们理解这些仪器的用途。还可以利用生活用品自制教具,在教学水的净化方法的时候可以自制净水器来讲解净水的方法,每一步的作用。自制的教具使教学更形象,更贴近生活,增加学习化学的趣味性实用性。

用小石头,细沙、木炭、蓬松棉自制的简易净水器

(三)、课后练习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学习了知识后就是要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如果为了知识点和考试而做题,就会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课后练习应该体现生活化,更有实际的意义,对所学知识也是种巩固。

学完第四单元爱护水资源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去“以水为标题谈谈你对水体污染、防止水污染、节约用水的措施“写出自己的看法。这种与生活相关的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种培养,学生更能体会水的宝贵,会更加爱护水珍惜水资源,比老师一直在讲台上讲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水资源来的更真实,也能体现学生的想法。在二氧化碳学习完后,我会让学生回家用家里常用的调味品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第二天反馈的情况是有些同学用醋,说醋是醋酸和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发生反应,有的同学说在水壶里煮两片干柠檬,发现煮柠檬茶的时候水垢就没有了等答案。这个作业得出的答案让我很出乎意料,因为学生能找到很多解决办法,也为以后学习酸和盐反应作了铺垫。课后练习的生活化,不仅使学生作业发生了改变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完成的作业也具有了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结束语

现在的课堂教学强调高效课堂,初中化学教学渗透生活化学也是提升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和动脑动手的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更应强化生活化教学意识。虽然像我们年龄较大,喜欢墨守成规不太容易转变的老教师来说,接受新的东西可能要吃力,困难些,但我也愿意去学习,在生活中收集和化学有关的素材,应用在教学中,使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教师们应该主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活化学。参考文献:

6.化学素养的高中化学知识教学 篇六

我国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只注重与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实验的操作,而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素养教育却是较为忽略的,化学的学习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既要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也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作为保障,本篇文章主要给出了化学素养的具体含义,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化学素养对于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最终给出培养高中化学素养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一、化学素养的含义

所谓化学素养实际上是指学生对化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根据学生对化学所理解的深度,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也是最为基础的一层,就是需要学生掌握最为基础的化学知识,能够对简单常见的化学现象的本质做到一定的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够对某些共同的化学现象和规律进行总结。

从而归纳出该学科的特点,通过自身已掌握的化学知识来适当的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第三个层次则是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化学存在的价值和弊端,从双方买去看待这个学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那些刚刚从初中校园走出来的新生,他们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还比价零散,而高中的化学知识同于初中,向着更深层次、更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发展,在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渐的培养一定的化学素养,让学生由第一个层次逐渐向第三个层次过度。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必要性

想要让学生对化学素养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作为化学教师则应当首先加深对化学素养的理解,看到良好的化学素养对学习化学的促进作用,只有教师的理解达到的一定的高度才能让学生的化学素养有所提升,下面从两个方面介绍拥有化学素养的必要性。

1、培养化学素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前社会是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各种高科技逐渐被发明和应用,化学对于人们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它的使用可以说涉及到很多方面。

当前的国际之间的竞争也是较为激烈的,推行高中化学的素质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民族化学的国际竞争力,从大的方向上来说,关乎国民的安危。

我国最缺少的就是具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想要彻底的学好化学知识,就要具备良好的.化学素养。

2、培养化学素养是化学教学的需要

想要学好化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掌握扎实的化学知识,这是一个最为基础的学习阶段,教师在向学生教授的过程中,不仅要授予知识,更是要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坚实的科研精神,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突破、转变等创新意识。

学生只有从根本上掌握一定的化学素养,才能建立起科学有效地学习策略,才能真正具备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最终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三、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具体措施

1、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紧密联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知识与我们周围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的许多化学现象也都有对应的理论可以解释,例如:生活中的电线常常比较松弛,是因为其热胀冷缩,防止冬天被冻坏;人们常用洗涤剂清洗污渍,是因为洗涤剂可以分解油渍的分子等等,教师如果可以做到在讲授的过程中加入生动恰当的小例子,就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理解化学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2、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大量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的操作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而言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无数化学理论的得出都是凭借大量、精密的化学实验而得出的,可以说化学的发展得益于对专家学者对化学实验的不断探索。

对于化学的教学工作,教师应当格外注重学生的课堂实验过程,让学生在实验当中就能尽快的理解繁杂的知识理论,让所学的化学知识以实验的方式得以验证,从而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

3、渗透化学的前沿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当今时代正处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这种科技的融合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因此,教师在讲授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力争将当前的最新科技信息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最新的科技成果有所了解,这样就可以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无疑是提升学生学习素养的重要途径。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化学对于人类社会所带来的重大影响,为此需要人们很好的掌握这一门重要的学科。

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大多是强调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过程,往往忽视了对化学的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为了让化学更好而为人类社会服务,这就要在学习高中的化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造福于全社会。

参考文献:

[1] 刘前树 于化学素养的高中化学知识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 薛起焕 谈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J].才智,2011:23

[3] 高玉惠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1:15

7.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篇七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所谓“有效”,主要表现在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但学生没有得到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解决好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学好这样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主动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和学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互适应,并取得最大效益和最佳结果。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教”与“学”能有效进行。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化学有效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上,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能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动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教师应创设情境,愉快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把学生带进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这样有助于更直观、更形象地把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传统的教学设备和现代的教学媒体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尽量做到能看的让他们看,能做的让他们做,能摸的让他们摸,充分发挥他们多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如在讲酸和碱的性质时,我们可以把学生带进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了解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如此,学生不仅能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能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三、合理的课堂结构是实现化学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型的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口、动手、动脑筋上下功夫,让他们主动参加教学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模式。主次分明、科学的课堂结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充分备课并布置学生预习。

备课包括备教案、备学生、备教具、备板书及实验器材等。化学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化学知识和能力的状况,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预习并找出疑难问题。这样学生会带着浓厚的求知欲听课。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就会减少课堂的“损耗”,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采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一般来说,教师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不外乎包含三个部分:复习已经教过的内容,教学新的章节内容,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应有所不同,如采用笔头练习、测试、提问等复习方法;利用实验、借助讲解、动手操作等加强学生的运用能力,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教师要随时根据情况转变教学方法,保证所教的内容学生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

四、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化学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是把学习小组作为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互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小组成员协同合作,共同实现小组合作目标,并且主要以合作目标达成的效果作为奖励和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学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合作学习的方式:

1. 话题讨论。

在课堂上的话题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教材的精髓,选择具有代表性、扩展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的话题,以便于学生能在讨论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锻炼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每个小组成员自由发表意见,经记录员整理后,由汇报员向全班汇报。

2. 动手实验。

化学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师花在指导学生做实验的时间更多。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更多的是教师做,学生看。而现在的课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亲自体验试验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更快、更牢靠地记住所学知识。这真正做到了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素质教育。

五、实施化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意义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既继承了传统教学之精华,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主体参与有效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1. 继承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的主导性,也重视了其“教”的功能。

2. 评判并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如解决了以“教”为主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等低效课堂教学问题。

3.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乐意学。

4. 重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问题的解决。

5. 让教师更了解学情,促使教师的问题应对水平和应对能力的提高。

6. 促进了教学的其它环节的有效性,如解决了集体备课形式化、备课笔记教条化、课堂教学低效化等一系列问题。

长期以来,大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深信不疑,觉得以前的方法是相对“安全”和“可靠”的,因为在教师的控制下,学生所做的事情是教师可以“预知”的,而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根据社会情况的真实性特点,活动的结果具有不可预知性和多样性。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此外,教师还要十分重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在交流活动中能否获得经验。

摘要:本文介绍了有效课堂教学的概念, 并探讨了化学有效教学的前提、途径、关键和意义。

8.化学教学应追求“化学味” 篇八

【关键词】实验教学;化学学科观念;化学学科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8-0055-03

【作者简介】徐新峰,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江苏如东,226401)教师,高级教师,南通市化学学科带头人。

新课改以来,众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举措。笔者以为,具有学科特色和本真的化学课堂教学,应该追求自己的“学科味”。反思这些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具有“化学味”的化学课堂应该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一、重视实验教学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著名有机化学家蒋明谦教授就指出,“尽管发生了这种变革的趋势,我们应该认识到,化学现在仍然是一种实验科学,将来也还是实验科学”[1],这是从化学的根本属性上作出的立论。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强调实验教学,并在实验教学时注意以下几点。

1.坚决不“讲实验”,不追求“功利”教学。

人有惰性,教师也不例外。有些化学教师认为做实验很麻烦,且浪费时间和精力,效果还不一定有“讲实验”和“背实验”好。然而,“讲实验”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埋没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造成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的缺失,与现代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2.不能用“视频实验”完全取代“真做实验”。

信息技术的发达给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出现了如今的化学课中用“视频实验”完全取代“真做实验”的现象。“视频实验”只是停留在学生看的层面,是浅层次的学习行为,学生仍然被视频“牵着走”,其主体地位丧失,这样的化学课仿佛在“欣赏电影”,缺失“化学味”。当然,“视频实验”并非一无是处,对于课堂中无法完成的实验可以用“视频实验”来替代,同时,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实验中不易察觉的现象或过程进行突出处理。笔者参加2015年江苏省初中化学教师基本功大赛的“创新实验”比赛时,将点燃蜡烛熄灭后冒白烟的实验拍成了视频,并将用高清晰摄像机拍到的火苗向下移动的过程制作成了慢镜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依据学情,合理设置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教学时,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并没有严格的区分与界定,尽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了8个学生实验,但在实际教学时,可将演示实验“下放”为学生实验,因为实验的魅力并不是来自于“看”,而是来自于亲身“做”。实验教学中,应当做到: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和观察各种现象,亲身体验通过实验进行探索规律的活动;结合实验事实和过程,让学生认识化学概念和理论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去解决问题,从而在科学态度、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得到提高。[2]

4.突破实验的课本束缚,鼓励创新与变通。

重视实验教学并非将课本实验奉为“圣旨”,教师可寻求实验的创新。笔者在参加2015年南通市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中,设计了一个简易的自来水厂净水模型,将系列净水方法浓缩在这套模型中,使得学生兴趣高涨,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另外,可将验证型实验改为探究型实验,增加学生的探究机会,从而实验的功能不再是验证教材的某个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培养其科学素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二、渗透化学学科观念

德国物理学家冯·劳厄曾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这剩下的东西便是学生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所形成的从某学科的视角去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观点,即学科观念。化学学科观念不是以结论的形式呈现在课程内容中,而是蕴含于具体化学知识当中并借助于它们表达出来,此时的化学基本观念只是一些没有和学生内心世界建立意义关联的客观存在。[3]因此,笔者认为,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具体知识将客观存在的知识形态的化学观念转为学生个人形态的化学观念。

1.教师要具有化学学科观念,并以观念统领学科知识。

关于化学学科观念,有学者从中学化学的定义出发,构建了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等中学化学研究对象相对应的基本观念体系,具体包括元素观、微粒观、结构观、变化观、化学价值观以及分类观和实验观。[4]如笔者在进行单元知识新授课教学前,要先于学生宏观把握本单元知识的观念性理解,以便把具体知识的教学与观念的建构进行联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下面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九年级第三单元为例,简述笔者是如何以学科观念统领单元学科知识的。

从整体来看,可把“微粒观”和“元素观”确立为本单元的观念性目标。为发挥化学观念对本单元教学的统领作用,需将“微粒观”转化为更为具体的理解表达: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彼此间有间隔的;原子既能直接构成物质,又可以先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而“元素观”则可具体表达为: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一种元素则对应于一类原子(具有相同质子数);基于已学过的化学变化,尝试概括出在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的观念等。由此可见,上述观念统领着第三单元的学科知识。

2.教学以具体知识为载体,渗透化学观念。

化学事实、概念等知识是显性的,易引发学生的注意,而观念是隐性的。教学时,教师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挖掘,学生很难体会到它们的存在,学习也只停留在具体知识的层面。因此,促进学生观念建构的教学,需要教师挖掘具体知识背后的深层次观念。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①学生设计并完成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渗透实验观(实验是人类探求未知、发现规律、验证推测的重要实践活动);②实验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能量的变化——渗透变化观(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并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③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渗透微粒观(酸、碱在水溶液中以离子而存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离子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离子);④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渗透化学价值观(化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3.引导学生运用化学观念去解决问题,驱动深层次思维。

《课标》指出:“在化学课程中重视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是精简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5]。观念形成于具体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这也体现了化学观念的价值。在初三的后期教学中,可积极尝试选取生活情景、环境问题、矿物冶炼、能源开发、工业生产等素材作为学生运用学科观念解决问题的视角。

三、体现化学学科思想

化学学科思想是人们在认识化学的活动中运用科学方法的思想意识,对化学本质、特征及价值的基本认识。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是学科体系的三个要素,而学科思想是一个学科的灵魂。[6]因此,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最精髓、最本质的学科思想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理解获得启迪与感悟,促进认识的完善,形成知识的结构,掌握化学思维方法。有学者提出,中学化学学科的主要思想有:整体性思想、联系思想(结构与性质、微观与宏观、定性与定量、量变与质变思想等)、守恒思想、动态平衡思想、构建模型思想、验证探究思想、绿色化学思想、分类思想等。[6]笔者结合初三化学教学实践,选择三种化学学科思想进行阐述。

1.“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在研究化学元素(原子)、物质的性质时,我们根据其结构来推测物质性质,并通过实验来证明性质的存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首次出现在“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章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原子的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推出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从而感悟出这一化学学科思想。教学“金刚石、石墨和C60”课题时,了解到它们物理性质的差异后,借助这一思想,引导学生从内因(内部结构)寻找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这一思想也为高中化学学习“位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做好铺垫。

2.“守恒”的思想。

“守恒”是自然界普通成立的最重要的基本规律,为我们利用“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解决化学中的系列问题带来了诸多方便。在初中阶段,教材对守恒思想的渗透与揭示是逐步进行的。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九年级第三单元“元素”教学中,借助于硫的燃烧、过氧化氢催化分解的微观反应图的展示,学生归纳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的结论,提炼出“元素守恒”思想,为第五单元引出“质量守恒”思想垫定了认知基础。守恒思想的培养具有阶段性,可分步实施,进入高中后可向学生“能量守恒、电荷守恒”的思想。

3.“绿色化学”的思想。

绿色化学的内涵就是研究和寻找并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在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从源头阻止污染或预防污染的化学,其过程为零排放和零污染。曾几何时,人们由于苏丹红、三聚氰胺、白色污染等事件对化学产生了错误认识。化学的发展本身没有错误,只是人们没有利用化学的“利去”认识事物、发展事物。我们倡导“绿色化学”思想,借助于化学教学让其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中。如:演示硫的燃烧实验和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中,若按照课本中方案进行实验,虽然现象明显,但都会带来教室内环境污染,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针对实验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案并做实验,这样的教学环节让绿色化学思想凸显。

【参考文献】

[1]蒋明谦.当代化学的发展趋势[J].化学通报,1979(03).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毕华林,卢巍.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06).

[4]陆军.中学化学基本观念体系的重构——中学化学定义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5(08).

[5]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9.化学实验教学 篇九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教学已经成为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系统地将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不论是从人类认识规律,还是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培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等角度来看,化学实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概念的形成,常常需要一个过程。从实践出发,首先获得一种感性认识,然后经过分析、概括、推理,慢慢形成了一个概念,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因此一个概念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化学概念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科学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同样,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入地领会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实验教学还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化学科学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理论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抽象思维形成理性认识,而通过实验又可以验证和巩固概念、理论,使之发展和深化。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陶冶思想情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10.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教学反思 篇十

石嘴山一中:贺学明

首先,化学键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本节课内容是学习了原子结构知识、元素周期表及电解质等内容后安排的。在初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原子、分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再分、原子的重新组合,但并不清楚分子再分、原子重新组合的原因,并不清楚这些微粒之间是通过怎样的相互作用构成物质的。因此,在教学中把一个问题设计成一个个学生可以很容易回答的问题,降低难度。其次,内容过于抽象,于是教学中在水的电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分析中采用了较为通俗的动画便于学生学习与理解,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以往的教学中都是按教材“离子键→电子式及化合物形成过程→共价键→化学键”的顺序来学习,但经常出现学生把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混淆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节课设计将离子键和共价键同时对比学习,突出两种化学键的形成微粒、构成元素、成因及判断等,对比他们的不同之处,学生的混乱情况有所改善。

11.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化学 绿色化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00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进行素质教育,同时环境问题也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问题,将绿色化学教学理念引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已经得到广大教育者的普遍认可。所谓绿色化学教学理念是指将环境保护理念有效渗透到化学教学之中,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环保意识,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很多国家的化学课堂教学中,都已经开始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渗透。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是学生打好化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渗透的重要性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对学生有效的进行知识的传授,同事也要注重通过化学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老师既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化学定理、实验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将化学学习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进行的化学学习不应该仅仅是对知识本身的学习,还应该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让绿色化学理念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植根于学生心中,不仅对学生的化学学习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走好人生道路,将绿色化学理念落实到工作与生活中。

将绿色化学理念引入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使传统的化学教学格局发生一定的变化,化学教学由原来的应试教学变为应试和环境保护两个部分,通过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能够对环境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的能力,对生态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1.通过实验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渗透。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化学学习的灵魂,不管是哪一化学结论,都是经过无数实验得出来的,只有实验数据才最有说服力,如果能够将绿色化学理念有效渗透到化学实验之中,那么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化学教学中老师进行化学实验,目的一般有两个:一种是为了对某一化学结论进行验证,另一种就是通过实验进行化学探索。众所周知很多环境问题都与化学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例如化学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等,都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而学生在认识环境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很少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去考虑环境问题,因此,老师将绿色化学理念有效容融入化学实验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去认识环境问题。老师将绿色化学理念有效融入实验教学中,能够将有害气体产生的全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有害气体对环境将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更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树立。

随着实验的重要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污染环境的物质,因此,老师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实验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够有效解决化学实验过程中的“三废”现象,减小了化学实验给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2.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

高中学生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能力还不强,因此,老师应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尤其是通过化学课堂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渗透,更需要将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生活中的很多实际例子都对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有很好的教育作用。例如: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空气质量的下降,很多人出行时都会带防毒口罩。老师可以将这一现象与化学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同时再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让学生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老师不仅要将生活中的例子与化学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还要注重从化学的角度对这些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3.将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与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结合起来。

要想使绿色化学理念真正扎根于学生心中,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就要将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与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有效结合起来。高中化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大量的理论知识往往使学生应接不暇。绿色化学理念的根本目的就是将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有效结合起来,环境问题的介入改变了化學课堂枯燥无味的现状,使学生的化学学习更加丰富多彩。老师可以有效利用绿色化学理念的这一重要特征对学生进行施教,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更容易接受绿色化学理念的一些指导思想。

例如: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化学课堂,让学生深入大自然、深入实际生活,对一些环境问题进行实际考察。在考察过程中老师要将造成污染的原因对学生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同时,老师还要能够为学生设下悬念,让学生从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出发,找出能够有效解决污染问题的方法,实现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接轨。这些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态度,同时也起到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作用。

一个人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绿色化学理念不仅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够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去探索更多能够有效治理当前出现的环境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12.浅议绿色化学及绿色化学教学 篇十二

1 绿色化学是人类的被动选择

绿色化学的兴起是化学领域的革命,绿色化学教材有多种,但其开篇往往都是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而产生,能源工业、化学工业、材料工业等多种现代工业所产生的废物向自然环境的排放超出了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污染就产生了。从现有的资料看,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人们极大关注在人类历史上有两次:一是20世纪60年代,此前的欧洲、北美及日本发生多次环境公害事件,如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事件等。这些污染事件导致当时的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了洁净空气法等法案,经过数十年的治理,欧美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受到遏制。另一次则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亚洲、南美等国的工业化,环境污染更加被人们所关注,因为1960年代人们所关注的还只是地球的局部污染问题,而在20世纪80年代污染变成了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环境污染的一再发生迫使人类对自己的发展方式作出改变,这便是我们现在很熟悉的可持续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3]。该理论在化学邻域的具体实现模式便是绿色化学,当然,绿色化学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由此我们看到:由于经典的化学化工及其他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已超出地球的自净能力而使得人类工业的发展变得不可持续。我们只有作出改变,将经典化学转变为绿色化学,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绿色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

影响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因素不仅仅是化学,通常还包括能源、金属加工、交通、通讯等多种工业,因此,必须作出改变的也不仅仅是化学,绿色化学只是绿色技术的一部分。当然,由于化学品的污染对环境污染的“贡献”最大,绿色化学便成为绿色技术的主要部分。同时,绿色化学与其他绿色技术正在相互融合。比如作为能源工业的火力发电污染严重,会逐渐被其他绿色能源所代替,其中便包括以氢能利用为代表的燃料电池等;作为材料领域的热门研究的纳米材料,其制备方式通常是通过化学方法制备;传统的化学物质的分离往往是通过沉淀过滤、蒸馏、萃取等实现,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及化学品,正在发展以物理原理为支撑的膜分离技术就能克服上述缺点。

3 绿色化学教学内容探讨

尽管绿色化学教材有多种,但基本内容相似,主要围绕化学反应的原料、产品及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与溶剂的绿色化展开。由于绿色化学与其他绿色技术的相互融合,本学科不可避免与环境、能源、生物学、材料等相关内容产生关联[4],这对担任绿色化学的教师提出挑战,笔者刚开始教授绿色化学时,消耗了大量时间备课,如为了上好绿色能源中的太阳能发电技术一节,不但查阅相关资料,还走访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厂家获取第一手资料,从技术与经济可行性深入讲解太阳能发电技术将在未来几十年广泛影响我们的生活;为了上好绿色技术中的生物技术,笔者向生物学者请教,全面了解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等,并仔细讲解当前人们对转基因农产品的争论,希望同学们能从生物技术专业角度理解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反应的改进,这种改进已经不像100多年前人们只是在实验室不断进行化学实验,而是在现代化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改进。笔者在讲解绿色化学工业时特别注重用化学基本原理来理解绿色化学的实现方式,这也是对学生以前所学化学基本理论的复习应用。比如在讲解原料的绿色化是,人们用无毒的二氧化碳代替剧毒的氢氰酸进行有机合成,我经常提问要求学生从二者的结构理解这种替代的可行性。

4 绿色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无疑能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绿色化学教学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尤其讲解环境污染相关内容时,笔者直接将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及同学自己产生的生活垃圾制成短片在多媒体上播放,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也注重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要求他们结合自己以前完成过的化学实验重新设计以符合绿色化学理念,使同学们认识到绿色化学不只是理论,它正在逐渐进入我们的化学设计和化工生产。同时,笔者也把研究性学习引入绿色化学教学:将学生分为7人左右的小组,分别布置“绿色食品”、“绿色化学与雾霾”、“绿色化学与乡村污染”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5],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集体完成研究报告,并指派代表在课堂上汇报,回答同学提问。较好地锻炼了同学的协作、撰写报告、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5 结语

绿色化学是化学发展的较高阶段,传统化学技术正在被绿色化学技术所取代[2]。教师应当在绿色化学教学过程中将自己和学生融入这种改变之中,将绿色化学理念真正渗透入学生大脑,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始终不忘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唯有如此,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才能达到。

摘要: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主要从绿色化学的兴起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简单介绍了绿色化学。依据笔者多年来的绿色化学教学经验,从绿色能源技术、绿色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探讨了绿色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改进措施;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探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静康.绿色化学化工发展前景与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3(01):9-12.

[2]翟翠萍,刘学军,陈欣.高等学校绿色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探讨[J].化工时刊,2015,29(5):39-41.

[3]李德华.绿色化学化工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4-75.

[4]杨朕,杨维本.高校绿色化学教学的实践与创新研究[J].成才之路,2015(08):22-23.

13.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篇十三

在进入本课堂的内容之前,老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爆炸,溶洞)来提出问题。哪个反应快慢?来引出今天要讲的化学反应速率。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引出反应速率后再以提问的方式把学生带回课本,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来回答有关反应速率的定义、表达式和单位。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然后再通过简单的计算题来教学生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进行运算。印象较深的是,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利用学生的错误回答深入到对化学反应速率定义的理解。再次强调化学反应速率是对于浓度的变化量。然后正确的和学生讲解三段式的解法。让学生求其他的反应速率,通过学生自己在求解的过程中发现计量系数之比和浓度变化量之比的关系。

再引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通过日常生活中要想牛奶不变质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从而得出是改变了温度的因素。通过课堂的气氛可以看得出来,这样的教学是较成功的。老师在将要讲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都可以利用生活的知识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上老师的步伐。

14.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篇十四

现如今的高中化学教学,使用的是新版本的化学教材。在新课程标准下人教版的高中化学教科书上,加大了实验教学的力度。将原来高中化学教材三册课本上的部分知识有机融为一体,但对学生要求不高,难度不大。而且,新教材采用了大量的实物、实况彩图,让学生首先从视觉感官上乐于接受。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将教材上的化学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中经常遇见的化学现象联系起来,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生活环境中认识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深入浅出,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上的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介绍的几种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等,均是取材于实际生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让学生易于理解,并能够解释在生活中经常遇见的化学现象,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优越感。因而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现阶段,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学生与社会生活的接触越来越密切。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有效地将课堂教学融入社会生活实践中,将化学教学与生活化学联系起来。比如说,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生活中各种金属制品的腐蚀与防护,菠菜的营养价值,如何安全地获取饮用水,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各种橡胶制品,在饮食过程中是否需要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在家居装修房屋过程中如何合理、安全地选用各种装修装饰材料,以及茶叶中所含的咖啡因可以提神,海带中富含碘可以有效防治甲状腺肿大,等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涉及化学知识,运用到化学知识,都与化学密不可分。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互联系,互相融合,化学实验教学与生活化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听水厂工作人员介绍自来水的净化设备及其净化处理过程,让学生积极感受身边的化学。带学生参观化工厂,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化工产品的原料取用、生产过程以及使用途径等。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理解课堂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使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满足感、成就感。

现代高中化学教学,以实验为基础。若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大实验力度。若实验减少,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实验的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也可以由教师指导学生随堂进行,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动手制作安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在生活中产生的许多废旧品,加以改良,均可制成自制教具,运用于化学实验教学。如日常生活中废弃的饮料瓶、矿泉水瓶、一次性注射器、输液管、气球、废旧电池、吸管等,均可用于化学实验教学。如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电解水实验、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实验等,都可用自制教具完成,且效果良好。让学生自己收集矿泉水瓶作反应装置,用气球作收集气体的装置,一次性注射器可以随时补充反应溶液,用输液管充当导气管,还可以观察有色气体的流动状态。自己收集、制作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态度更加认真。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了解到化学与生活的相互关联,既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不乱丢废弃物,一举两得。

上一篇:培训师培训计划下一篇:民主评议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