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社会实践调查

2024-07-27

物联网的社会实践调查(共13篇)

1.物联网的社会实践调查 篇一

【摘要】物联网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各国都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其发展的关键在于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物联网实践教学是整个物联网专业培养体系的关键,其目的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实践能力的物联网人才。本文深入反思了当前物联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提高物联网创新型实践教学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实践教学;创新实践;综合实验室

1引言

我国“十三五”规划指出,要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加快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发展物联网开环应用。作为物联网人才培养主体的高等院校,更要积极推进物联网及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主动探索物联网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培养方式与思路,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不断提高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我国物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合格与优秀的物联网人才。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物联网创新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关键环节,如何创造性地开展物联网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成为各高校积极研究的热点。其中,建设以物联网项目开发与实践为导向的物联网创新实验室平台,集中物联网相关专业的优势设备和技术并高度融合,打通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做出综合性设计性的项目,以培养复合型的物联网创新实践技术人才,逐渐成为众多高校的共同做法。本文结合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分析了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行高校物联网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进行了深入思考,探讨了高素质综合性物联网创新研究与工程实践人才的合理培养方法与建议。

2.物联网的社会实践调查 篇二

物联网是一种以互联网传播,通过传感器将物与物连接起来以达到感知目的的新兴信息传播方式,其显著的特点就是物物互联,感知世界。

而工业物联网是指通过将具有感知能力的智能终端、无处不在的移动计算模式、泛在移动网络通信方式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通俗的讲,工业物联网的应用主要通过感知技术和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并通过传输层对数据进行传输,最后由计算机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对设备做出相应的反馈。达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它的体系架构在业内并没有完整的定义,但主要分为感知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其投入是巨大的,而带来的优势也是无法想象的。

2工业物联网背景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著名的有德国的工业4.0概念,中国也提出了2025中国制造的概念。这些都是要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这对传统型企业新一轮发展形成了巨大挑战。

近几年的发展,杭州物联网产业的规模日益壮大。其中滨江高新区是全国三个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之一,更是成为杭州、全省乃至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示范区。2013年全市物联网实行主营收入达到534.28亿,2015年底已经突破1000亿大关。为贯彻落实“一号工程”,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杭州市市出台了《杭州市建设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六大中心”之一。

另外在政策上,往年,都需企业投入数百万甚至上千万进行技术改造时才能申报技术改造补助,而近几年杭州有望出台“零门槛申报”,相关企业只要投入数十万就能申报技术改造补助,或将极大地推动杭州地区的物联网发展进程。

3工业物联网的优势

3.1提高生产效率

工业物联网的主要优势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就以杭州市的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春风动力从事水冷发动机及摩托车制造的传统型企业,此前该企业也遇到了传统型企业的发展瓶颈———生产效率低下。在技术改革,机器代人,导入物联网技术之后,该企业人均生产效率提升30%、设备使用效率提升25%、库存周转率提升50%。春风动力就抓住了技术改革的机遇,改变了企业的现状,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3.2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机械加工区别于人工的是生产效率,而导入物联网技术之后,产品的质量也随之得到了保证。机器可以对每一个产品进行实时监控和实时测量,并且收集相关数据,当得到的数据跟系统设定数据出现较大差异时,即使对系统各自变量进行调整,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精度。这是人工无法达到的。

3.3减少工业对环境的污染

21世纪,环保是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对各企业的各个排污口进行实时监控,主要利用传感技术和检测技术对水质进行检查,然后通过远程电脑对数据的分析对排污口进行控制,防止突发性的污染事件从而保证水质。

4工业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相关技术的落后

工业物联网技术是一个跨学科的技术,其主要依托的五项技术有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安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部分,而就全球来看,中国相对于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甚至韩国都是相对比较落后的。从全国范围来讲,杭州的传感器行业并不发达,远不如北京、南京、天津等城市,这是物联网行业在杭州发展的一个较大的阻力。

4.2工业物联网的特殊性

物联网导入工业有三大基本要求:(1)精确的时间同步;(2)通信的准确性;(3)工业环境的高度适应性。时间同步要求传感器采集数据要和传输数据保持同步,而传感器的特性很难做到这一点,故这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其次在特殊的工业环境中,比如材料对传输系统的影响,导致采集的数据包丢失,会发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故要保证传输系统的可靠性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另外就是在特定的工业环境中,比如石油、冶金等腐蚀性强,温度极高的环境中需要特殊的检测装置即传感器。

5机遇与挑战并存

根据调查了解,工业物联网的发展与技术更新能带来的巨大利润,让无数企业眼红,而前期的巨大投入让大部分企业望而却步。不难看出,杭州市对工业物联网行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工业物联网在杭州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发展的道路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几年在未来的数年内杭州更应重视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支持,只要在技术到达行业发展要求的时候,杭州的技术改革是必然的。

5.1用好两只“手”

5.1.1杭州市政府需做好宏观调控

通过对杭州市工业物联网的调查与研究,基于以上在物联网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政府是加快工业物联网发展的催化剂。政府应该趋利避害,做到宏观的调控,不能任由市场机制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进行调整。首先,应该针对物联网技术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凭借优惠的支持政策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将眼光转向物联网行业。其次,应该出台相关的管理法规,禁止专业人士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违法。再者,可以聘请专业人士加入政府机构加入相关法规的制定,有利于法规的合理性。

5.1.2针对市场出台政策

杭州市应该引入市场机制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物联网产业的规划和平台建设。合理的政策约束和支持可以大大的促进工业物联网整体的发展;而开放的市场竞争可以把大量的人才和资金带入物联网产业,加快技术开发的速度,随之而至必定也有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各中小物联网企业树立了标准和规范。

5.2技术发展带动产业链的更新

5.2.1杭州市核心物联网企业组建合作机构

帮助改造传统产业建立以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传感器制造、读写机具、软件、中间件、系统集成、网络服务、内容服务、物联网技术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的物联网产业链结构。

5.2.2杭州市应着力与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

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RFID技术、智能技术作为物联网的四大关键技术,更应组织专家团队攻克技术难题。此外,对于物联网产业所遇到的其他技术问题,应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让先进的国外的技术进入中国的市场。

5.2.3将物联网相关技术知识融入到教育中

根据调查了解,杭州市的高校中虽有部分高校拥有物联网相关课程,但仍是少数,大多都是物联网相关技术的课程。没有一个完整而先进的物联网专业的学习体系。针对此类情况,我认为重点高校应该起到带头作用,积极开设相关课程,努力完善学习体系,培养行业精英。一般高校也应努力学习借鉴。

5.3环境保护不容忽视

18世纪后叶的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今尚未彻底解决,物联网的发展作为技术改革也必将带来此类问题。中国一直推行“可持续发展”,在工业物联网的道路中更应坚守原则,将环境问题作为技术难题来攻克。只有这样,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韩朝胜.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5(23).

[2]康士龙.工业物联网研究概述[J].物联网技术,2013(6).

[3]梁丽.北京物联网建设和发展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4).

[4]王婵.详解杭州物联网产业中心[N].杭州日报,2015年1月19日版.

[5]吕琳露.中美两国物联网政策比较研究[N].科技视界,2014(10).

[6]龚勤.杭州迎接工业4_0的机遇和挑战的思考[N].科技通报,2016(3).

3.物联网的社会实践调查 篇三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各大高校争相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但由于专业开设时间还不长,各高校均处探索建设期,所以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差异。本文结合调查分析比较皖台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异同,力图找出各自优势与特色,取长补短,为有关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 人才培养模式 差异性 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27-02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和处理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等的连续的重要的传感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实现强大功能的一种科技技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科技的发展,近几年来中国各大高校争相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由于物联网专业开设的时间还不长,各高校在物联网专业建设方面都尚处探索、建设期,所以导致各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差异。本文结合“皖台物联网研究中心”框架下的安徽、台湾高校物联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的调查,分析比较皖台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异同,找出各自的优势与特色,取长补短,为有关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参考。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我们选择安徽省及台湾地区部分高校进行了实地的走访与问卷调查。调研团队成员来自安徽滁州学院,与安徽其他高校均有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2015年暑期,团队成员先后参访了台湾淡江大学、真理大学、东海大学、阳明大学、台湾大学,并与学生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网络问卷,同步调查了皖台高校物联网相关专业学子,就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意见建议进行了收集整理;实地参加了台湾物联网专业学生暑期学校(实践教学小学期)的学习,切身感受了台湾高校教学方式和互联网专业教学内容;参观考察了台北物联网应用展示体验中心、程曦资讯整合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亲身体验了物联网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与便捷。网络调查问卷有效回收样本133份,本文相关数据分析,均基于此样本。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第一,在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学校性质方面,物联网专业现已经在各大高校开展,其中普通本科类院校别所占比重最大,约为66.92%,其次是211,985类的高等院校,约为,部分职业技术学院类院校也开设类似课程,不过数量相对较少。

第二,在课程的安排方面,以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方式安排专业课程的院校占多数,约为39.85%,而一些院校以理论知识为重点,约为23.31%。

第三,在高校物联网相关实验室的开设方面,91.73%的高校设备齐全,并且有28.57%的高校实验室开放程度很高,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使用,但仍然存在8.27%的高校实验室设备不齐全,开放程度低等现象。

第四,在各高校培养物联网人才方向的调查数据统计中显示,软件编程类的占绝大多数,约为63.16%,而在硬件方向和网络构建方向所占人数偏少,分别为28.57%和8.27%。

第五,在统计各大高校物联网专业学生将来就业方向的数据中我们发现,高科技企业为毕业学子们首选的就业单位;事业单位紧随其后,也是学子们毕业就业的一个主要方向;研发机构排名第三;此外,部分学生也会选择去机关寻求工作机遇。

第六,通过比较各大高校实验室情况以及对同学们对物联网人才需求认知方面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中我们得出,211,985类的重点院校实验室设备开放程度最高;而普通本科和高职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实验室设备开放程度不是很高;此外,在普通类的本科院校中还存在实验室设备不齐全的情况。而从学生对从将来的毕业需求的认识来看,应用开发层将是一大热点。

三、意见与建议

根据以上皖台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物联网是一个新兴的信息科技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想要做好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涉及到多个对象、多个层面、多个方面去共同努力。

第一,要及时修订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科学更是只争朝夕。高校要结合物联网专业技术的发展前沿、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新进展,与时俱进地进行修订和完善,争取把最新的知识、最佳的技能传授给学生。

第二,要搭建先进的实验实训平台。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物联网工程专业更是如此,要把具有感知功能的信息化手段融入实习实训平台建设,让物联网实验实训中心更加信息化、更加物联化、更加科学化。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展情景模拟实训和实践教学,效果自然要好得多了。

4.物联网的社会实践调查 篇四

摘 要:文中介绍了侧重不同学科建设的物联网RFID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物联网工程专业RFID课程实践教学开展的创新模式,并以RFID基础理论结合应用系统实例,从基础理?验证、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应用系统集成方面对RFID事件教学体系进行划分,说明了该模式的思路和具体实践内容。该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开展,提高了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了物联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础。

关键词:物联网;RFID;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7)05-0-02

0 引 言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利用空间电磁场实现信号的非接触传递,达到识别目标信息的目的。随着通信技术和半导体制作工艺的发展,微波领域的RFID应用越来越广,而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RFID技术,对物联网感知层感知水平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质量对培养复合型工程应用人才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但大多院校物联网实践教学均围绕传感器、无线传感网络构建分析和RFID基础理论验证开展,正确把握物联网各专业课之间的联系特点,同时设计好其实践教学环节已成为各高校需要关注的问题。RFID实践教学体系

物联网是一个涉及计算机软件、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和信息安全等专业知识的学科,需要对以上各专业技术集成创新。RFID基础理论包含了上述各专业知识,但又是一个独立的完整体系架构,其实践教学是整个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高校侧重学科不同,RFID实践教学的开展也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以下3类:

(1)通信类实践。RFID实践教学主要依托通信知识开展,包括电子标签和读写器通信编解码方式的实验、调制解调的实验、无线传感节点通信实验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也均围绕通信技术开展。

(2)计算机软件类实践。RFID实践教学以软件类为主,主要包括通信协议分析实验、防碰撞算法验证实验、编解码算法编程实验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为中间件开发、应用系统软件设计等。

(3)电子类实践。RFID实践教学主要以电子信息类为主,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实验、电子标签和读写器阻抗匹配实验、射频电路仿真实验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为RFID阻抗匹配网络设计、读写器电源设计、读写器射频电路设计、射频频率跟踪系统设计等。RFID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物联网RFID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由于物联网涉及多项专业知识,所以RFID实践教学模式不应是某一类专业的教学,应当综合通信专业、计算机专业和电子专业的实践,以通信专业知识理论验证为基础,电子专业硬件设计制作为平台,计算机应用软件设计为目标,贯穿RFID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把众多专业知识在RFID课程中融会贯通,达到比较全面的实践目的。和以往依托院校特色专业为基础的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模式不同,RFID实践教学创新模式体系构建如图2所示。

(1)基础理论验证,主要为RFID通信技术基础理论的验证实验。包括RFID通信模型中的各种编码解码波形观察分析对比,常用调制解调算法的实现和波形观察,125kHz/13.56 MHz/900 MHz RFID标签内容在不同标准体系下的读写实验以及RFID天线频率、方向性、阻抗和稳定性仿真分析。其中编解码、调制解调和电子标签读写实验可由RFID综合实验平台的试验箱实现,天线特性仿真分析可由HFSS或者MWS等仿真软件实现。

(2)硬件设计,主要为RFID读写系统部件的设计。包括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设计,其中电子标签的设计主要为天线设计,读写器设计主要为射频电路和天线的设计,可以按照模块分次完成,也可以课程设计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3)软件设计,主要为读写器读写程序的设计和防碰撞算法的实现。包括低频和高频的读写器数据存取程序设计或者仿真,ALOHA及其改进算法以及BTS算法的仿真和观察。

(4)应用系统集成,主要为RFID通信系统的综合应用设计。包括利用单片机或DSP实现抑或其他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系统设计,如单片机控制的RFID标签汽车防盗系统、考勤系统和一卡通信息读取系统的设计。可以以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RFID实践教学体系基础理论验证实践平台如图3所示。RFID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RFID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实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理论教学相关知识的完善。为实现RFID实践教学开展的有效性,与其相关专业知识的补充十分必要,主要包括通信基础理论、无线通信技术、电磁场电磁波技术、微波技术和天线理论等基础知识,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培养计划的保障。

(2)实践教学设备的配置。实践教学开展的好坏直接受制于其配套设备,RFID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实施的必要设备包括具有通信编解码和调制解调功能的综合开发平台、RFID标签制作综合试验箱、电磁场电磁波或天线特性分析软件和不同频段的RFID读写器等硬件设备。

(3)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物联网RFID课程涉及多专业、多学科,单一学科的实验室人员无法胜任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因此应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专业课老师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结 语

物联网RFID课程是一个涉及多专业知识的学科,本文分析了目前依托特色专业的RFID实践教学体系结构,提出了物联网RFID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并说明了其实施应注意的问题,为RFID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5.物联网的社会实践调查 篇五

天仕物联网研究院()

在物联网领域,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们许多专家提到的目前我国的物联网发展水平和国外发展不相上下的论断,其实只适用在应用层面。比如CCTV(闭路电视)、ETC(不停车交费)、RFID(射频电子标签)等领域的应用,目前我国都处在全球的相关领域应用的前列,并不落后。但在核心技术层面,比如对每个物品的标识所采用的RFID技术,其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国外。另外,在物联网时代将会得到广泛应用的定位技术,目前全球都主要应用GPS、伽利略系统,至于中国的北斗星系统,还处在军事层面的试用之中,距离大范围的产业化还有一段距离。同样,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很大部分的核心技术也在国外。

总体来讲,各部委尤其各个地方政府对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都想借这次契机抢占产业的制高点,想通过物联网的发展,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各地根据不同的产业结构、不同的经济形态,制订了针对不同产业链环节的发展战略。

比如上海,其集成电路产业很发达,并且具有亚洲最大的超级计算机中心,同时具有很好的重大物联网项目运作基础,具有非常好的应用环境,从全国范围来讲,上海在物联网上走在了前头,洛阳也找到了一条“基于制造业的物联网产业基地”的路线,等等。各地的规划都不一样,可以看到的是,中央在推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推动各个地方物联网的发展。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大家对物联网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认识,也没有对物联网的发展路径做出更多的思考。必须明确,物联网的概念是新的,但物联网产业并不新,并不是凭空落下的产业,而是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这可以从物联网的产业链来分析:物联网的基础架构可以分为标识层(信源层)、识别层、传输层、运营层(信息平台)。在信源层中,RFID的全球产业一直存在,温度、压力等传感器产业也存在,物联网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把这些技术应用起来。在识别层,各种识别的技术是存在的,不过是应用的层级有点低,这些技术对物联网应用来说还不够,处在初级阶段。

物联网的传输层和互联网的传输层的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的数据量很大,现有的传输构架不足以完成这个量级的数据传输,因而物联网可能会对数据传输构架产生颠覆性的变革。这里有一个例子:在古代,两辆马车并行的道路,已经是大道了,而现在的高速公路,显然和古代不可同日而语。而另一方面,飞机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交通的认识,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同样,物联网时代的传输一定是对其技术架构、通信和信息处理都产生革命性的变革。物联网的第四层是运营层,即各种信息平台,物联网汇聚成的信息怎样交换,怎样由物联网采集的信息变成可用的资源是运营层需要关注的内容。

6.物联网的商业模式 篇六

摘要:物联网是实现物体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随着物联网新 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普及,物联网产业正在形成。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商业模式的支撑,本文着重探讨了几种可能的物联网商业模式。

关键词:物联网 商业模式

一、引言

物联网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物联网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其自身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一个无所不包的庞大产业链,能带来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物联网产业发展存在不少障碍,商业模式是障碍之一。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模式,科学合理的商业模式能够实现多方共赢,让所有的参与方都能从中受益,获取相应的商业回报。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

第一,通过考察物联网发展的历史源流,分析物联网客户群分布以及物联网的主要应用类型,揭示物联网作为一个产业,它的形成过程及其发展规模,展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发展趋势。

第二,分析商业模式,梳理商业模式和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研究的优点和不足,根据物联网产业的自身特点,提出了几种可能的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

二、物联网的内涵及物联网产业的形成(一)物联网的内涵及其应用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其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10T)是指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对话”。这种将物体联接起来的网络被称为物联网。物联网通过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等先进信息手段的应用,能使客户群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物联网不仅要实现人物间的信息智能化,还要实现物物问的信息智能化。从服务对象看,物联网的客户群有二类,一是面向人的客户群,主要指公众、政企和家庭;二是面向物的客户群,主要指动物和器物。物联网客户群的具体分类如下:(1)公共服务,包括政府海关、消防防灾、水电煤气、公共设施等;(2)社会服务,包括广播影视、医疗救助、体育场馆、文化团体等;(3)商业服务,包括旅游娱乐、餐饮服务业、银行保险、广告证券等;

(4)企业集团,包括油田矿井、农林牧渔、房地产等;(5)贸易运输,包括公车出租、邮政快递、仓储物流、水陆航空等;(6)大型活动,包括展销会、博览会、运动会、大型会议等;

(7)家庭用户,包括家庭成员、大众社团、私人娱乐部等;(8)动物器物,包括移动物和静止物。

从网络结构看,物联网主要由感知层、接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基于应用层的角度,可以将物联网看作是智能化管理、自动化控制、信息化应用的综合体。物联网的典型应用类型如下:(1)数据采集,包括远程抄表、公共停车场、仓储管理、产品质量监管、货物信息跟踪等;(2)环境监控,包括医疗监控、危险源监控、数字城市、家居健康、智慧校园、智慧电网等;(3)日常便利,包括手机支付、智能家居等;(4)定位监控,车辆定位监控等。

(二)物联网产业的形成物联网被看作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全球信息产业浪潮,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据分析报告,200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700亿美元,2008年达780亿美元,2012年将超1400亿美元,年增长率近20%o。据赛迪顾问研究显示,2010年,国内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2000亿元,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75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达28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市场前景将超过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业务市场。针对新一轮的信息产业浪潮,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将“物联网”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规划之中,希望能够在下一代信息科技革命中抢占市场先机。2009年,主要发达国家分别提出国家物联网发展战略,如美国的“智慧地球”、欧盟的“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的“I—J印an战略2叭5”、韩国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规划”和中国的“感知中国”。物联网从概念到产业,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直接进入商业应用,物联网产业链形成。物联网产业链的4个环节——标志、感知、处理和信息传输,分别应对射频识别、传感器、智能芯片和无线传输网络4个领域的技术。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带动半导体材料、精密机械、芯片及封装、能源等技术的发展;促进光纤光缆制造、无线传输、卫星通信和定位、网络融合、搜索服务、软件服务以及信息安全等服务的发展;促进存储媒介、服务器、交换机、云计算、分级智能处理、数据库等硬件设备的升级换代;带动系统集成、业务模式和制造模式创新。

2009年,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EP0ss)在《The Internet of Things 2020》(《物联网2020》)报告中分析指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经历4个阶段:2010年之前射频识别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年至2015年,实现物体互联;2015年至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体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

我国工信部2011年2月15日正式公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物联网由起步进入产业规模发展阶段,物联网的发展将提升传统产业的经济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并将显著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目前,我国极力结合物联网特点,在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的同时,研发和推广应用技术,加强行业和领域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应用技术为支撑突破商业模式创新。

三、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分析

商业模式一般是指企业或者行业主体在市场中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体系.有盈利模式、价值理论、系统理论、整合理论等类型。本文探讨的商业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外部政策、技术市场需求环境下,于不同发展阶段所体现出的一种系统体系,体系中的主要内客包括各个主体在系统当中的定位,主体自身的价值活动(产品,服务、渠道策砖商业活动等),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价值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作用情况。作为新兴产业的物联网,需加快其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步伐,更需加快其产业社会化进程,以尽快在市场上形成规模化的商业应用。因此,应根据物联网自身的商业特点,按照不同行业的市场需求和个体关系特点,设计对应的商业模式。

(1)系统集成商核心型

这类商业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由系统集成商租用电信运营商网络,通过整体方案连带通道一起向用户提供业务。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商业模式。因为物联网应用均是特殊行业中的个体内部实现,且企业专业化特征较为明显,需要由行业内专业的系统集成商提供服务,特别是行业壁垒高、对应用要求复杂的行业更需要系统集成商的存在。此类系统集成商一般是第三方企业,拥有较强的软硬件开发和集成能力,同时在行业当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在此类商业模式中,系统集成商是主要是收益获得者和收入分配者。技术水平是此类商业模式的核心,主要适用的用户是企业客户,实际的应用类型以采集类为主,而由于运营商非主体性和

网络短程性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应该是固定区域空间内的数据实时采集和检测,具体可应用于环保监控、自动水电表抄送、智能停车场、电梯监控、自动售货机等。

(2)运营商运营型

这类商业模式主要是由电信运营商向使用物联网业务的企业客户直接提供通道服务。客户除了提供资源之外,剩下的网络租用和运营都由运营商来完成。这主要是由于运营商的专营网络可以为企业提供。而企业本身又没有相应的开发能力。目前比较典型的应用体现在电 力、交通等行业,运营商为企业提供数据通道,根据需求集成软硬件终端。按包月或流量计费。这类商业模式主要是由电信运营商向使用物联网业务的企业客户直接提供通道服务。客户除了提供资源之外,剩下的网络租用和运营都由运营商来完成。这主要是由于运营商的专营网络可以为企业提供。而企业本身又没有相应的开发能力。比较典型的应用体现在电力、交通等行业,运营商为企业提供数据通道,根据需求集成软硬件终端,按包月或流量计费。

(3)运营商合作推广型

这类商业模式体现为双主体,即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或相关的服务提供商合作。系统集成商开发业务。电信运营商负责业务平台建设、网络运行、业务推广及收费。电信运营商一般占主导地位。同时也是其进入物联网市场的主流模式。在此类商业模式中,运营商是核心、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接收和应用者;同时其也集成软硬件,并针对市场提供服务。在实际运营中,个体问的合作竞争现象比较普遍,系统的效率可以达到最大值,其他个体对于运营商业务的所谓竞争和替代也是一种提升服务能力,通过价值交换提高附加值的手段。从此类商业模式的应用类型和范围上看,可以覆盖所有的业务和行业模式,其区分的关键在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程度以及市场对于其接受情况。

(4)公共事业应用型

此类商业模式一般由政府等公共事业部门搭建公共平台。客户租用或者购买平台以及相关的软硬件产品,并支付相关通信费用。在这类模式下,GPS车辆定位、视频监控是使用得最多的应用。其中也可能由通信运营商搭建相关公共平台。该类商业模式是物联网民生化应 用的最直接体现,可以贯穿于物联网发展的各个阶段,政府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对于技术、市场的把握非常重要;同时在发展初期,必要的资金投入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物联网发展初期,此类商业模式可以作为面向市场的主要政策推广模式,主要的公共事业平台以 此类模式搭建,可让用户在政府承担成本的情况下免费体验物联网的应用,从而有利于培养用户的相关使用习惯,为物联网行业其他类型的业务推广打下基础。

四、结束语

物联网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发展行业.担负着新兴经济增长点、未来万亿级产业的重任。在全世界一致看好其发展前景,未来应用潜力无限的背景下,我国物联网发展更应着力挖掘市场关键需求和核心的价值传递,并通过适当的商业模式予以覆盖,尽快体现物联同相比于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从而提升市场接受度,迅速跨越新兴产业的“青涩期”,以产业推进带动经济发展,促进民生玫善,成为我国束来经济建设的核心力量!参考文献

[1].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价[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17-25

[2].国际电信联盟ITU互联网报告[R]2005.[3].刘兆元.物联网业务关键技术与模式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09(12):2-7

[4].张云霞.物联网商业模式探讨[J].电信科学.2010(4):6-11

7.物联网的社会实践调查 篇七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 信息化管理已经从原有的信息系统管理发展到了综合一体化信息平台管理。综合一体化信息平台最大的特点便是从原有的管理层信息化发展成为针对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综合管理平台, 同时对执行层进行了有效的跟踪和管控。

基于一体化管控的需求, 物联网以及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会逐步越来越多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原有的纸质表单录入将由PDA扫描取代, 手工数字记录将由计数传感器取代, 出入的登记记录将会由相应的感知系统完成从而实现先进的无人值守管理等等, 诸如此类的应用均是通过物联网技术结合我们现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而实现的, 通过物联网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监控生产环节、准确化过程数据实现高效的管控机制。

本文基于国家电网物资管理的RFID应用, 结合物联网技术, 通过电力抢修业务流程优化, 提升抢修全业务效率, 对抢修车物资进行有效管控, 达到抢修整体业务可管、可控、可查, 提高抢修仓储利用率和废旧利用率, 根据国家电网提出的智能电网要求, 率先实现抢修单元的智能化管控体系。

1 概述

1.1 物联网技术定义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 (Io T) ”。顾名思义,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 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 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 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简单地说物联网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 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 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1.2 本文中涉及采用的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场景描述

1.2.1 指纹活体自动识别技术

在系统中录入作业人员的指纹信息, 在业务作业时通过采集作业人员指纹信息, 得出准确的作业人员数据, 记录当次作业的人员信息, 指纹识别作为整个系统中用户登录系统的认证, 可实现抢修作业人员快速登录系统, 确定作业任务。

1.2.2 RFID物资标签

RFID作为物资标签的载体, 可以远距离进行识别, 同时可在抢修车内和抢修现场均可用PDA扫描获取标签内的物资信息进行相应的管理和业务操作, 达到物资从仓储到抢修现场的全周期管理。

1.2.3 RFID通道门识别及计数

通道门可通过RFID识读器识别通过门禁出入的物资并回传给物资管理系统, 如果此物资是合法出入仓库, 系统会自动根据标签中记录的物资数量进行增加或减少库存。如果出入的物资属于非正常出入库, 哪么系统会通过通道门进行报警提醒作业人员, 同时系统后台记录报警信息并保存当前视频和所有操作记录。

1.2.4 视频实时采集, 传感器触发抓拍技术

仓库内部有实时视频采集设备, 对库内的监控点进行实时视频监控, 同时在作业人员进入仓库和进行抢修业务操作时, 有相应的传感器触发抓拍当前作业照片进行存档。

1.2.5 抢修库巷道引导灯

仓库内的所有巷道均有引导指示灯, 在抢修业务展开时, 系统会控制相应的巷道指示灯提醒抢修作业人员快速到达需领取物资的相应货架。

1.2.6 电子货架数字汉显标签

电子货架数字汉显标可实时显示货架上的物资编码及物资描述信息, 在抢修人员进行抢修出库作业时, 标签会提醒抢修作业人员需领取的相应物资位置和数量。

1.2.7 PDA应用

PDA作为移动终端, 是整个物联网解决方案中人机交互的移动端应用补充, 在脱离了计算机和有线网络传感器管理的移动范围内, PDA将是作业人员与系统交互的主要工具。本文中PDA将结合物资管理系统的任务管理功能, 可进行相应的抢修任务下载、抢修车内物资的移动管理、抢修现场物资出库作业, 同时通过RFID识读设备的集成, 可快速扫描相应的物资, 进行抢修车内的物资盘点和出库。

1.2.8 触屏一体机

触屏一体机是物联网解决方案中传统人机交互方式的升级, 通过快速便捷的触控软件, 快速完成在固定地点的人机交互业务, 包括信息录入、权限确认、凭证打印等业务功能。本方案中仓库内部的一体机操作界面简洁, 作业人人员在进入仓库后只需在一体机上简单的操作便可完成所有的抢修出库作业。

1.3 抢修仓库

抢修仓库是作为国家电网抢修业务独立建设的专用特种仓库, 此类仓库在国家电网物资管理中属于班组级库房, 抢修仓库不但要具备普通仓库的出库、入库、盘点、转储等功能还需要能够在抢修业务中实现快速出库及无单据出库等多种特殊业务, 同时抢修车属于抢修仓库的移动存储单元。因此抢修库是整个仓储物资类仓库中对效率要求最高的仓库类型之一。

1.4 抢修物资

抢修物资作为抢修业务中日常储备物资, 从业务角度包括抢修物资的库内储备、抢修物资的抢修车领用、抢修车内抢修物资管理、抢修物资抢修现场出库等物资状态。

1.5 抢修车及抢修物资出库

抢修车不但是抢修业务中的运输载具, 同时也是抢修物资业务中抢修物资的最终移动存储单元, 在整个抢修业务中我们把抢修车视为抢修仓库的一个移动存储单元, 在抢修小组到达抢修现场时抢修物资从抢修车内取出并使用的环节是抢修物资的最终出库环节, 因此抢修车内需要具备物资管理功能, 抢修车领取抢修物资在仓库管理中视为移动仓储单元的转储, 最终抢修物资投入使用时视为抢修物资出库。

1.6 物联网中间件

物联网中间件作为连接业务作业层硬件系统和管理层管理系统的中间层软件, 它能够对各种物联网系统进行统一的集成和控制, 并且可以集成移动终端设备, 如向PDA发送和接收相应的业务数据和指令, 同时物联网中间件与管理层系统进行数据对接, 实现作业层数据与管理系统数据的同步。从而实现物联网系统与其他信息化系统的集成。

2 物联网技术在抢修过程的应用及效益分析

2.1 应用模式及场景

随着智能电网物资仓储体系的不断推进和细化, 对物资的管理需求将逐步向业务作业管理及业务规范化管理转变。为了彻底改善以往库内作业工作量大、人员疲劳、物资名称和外形相似、容易误发、错发货物等作业层问题, 通过引入自动识别技术和防误机制, 实现作业时的货物信息扫描, 手持设备根据作业任务要求进行一致性校验, 不一致 (例如规格型号、数量等) 及时进行提醒, 在作业过程中实现有效防错。通过提高仓库管理准确性, 实现仓库管理中的“账物一致、库存一致、作业一致”三个“一致”。

2.1.1 抢修仓库库内方案

抢修仓库通过物资管理物联网中间件对指纹活体识别门禁设备、RFID标签、RFID通道门、视频监控摄像头、库内巷道指示灯、货架汉显标签以及触屏一体机等库内硬件系统进行集成, 同时采用触屏一体机通过优化的快速作业系统作为操作界面, 形成库内的无人值守作业单元。物资管理物联网中间件通过与ERP的数据对接, 形成了抢修仓库从作业层数据与管理层系统同步的抢修库无人值守作业体系。

物资管理系统中间件的web端快速作业系统作为抢修库内人家交互界面, 操作简捷, 便于触控, 所有库内作业均可一键调用页面, 同时在抢修转储是可以一键完成业务作业操作。

2.1.2 抢修车物资领取及抢修车出库

抢修作业人员在向抢修车领取物资时, 只需要在指纹门禁上确认个人指纹信息, 系统就会自动登录, 抢修人员在触屏一体机上确认领用单后库内巷道指示灯与货架汉显标签均会指引抢修人员快速到达需要领取物资的所在货架, 抢修人员根据汉显标签提示的相应物资信息领取物资后点击汉显标签的确认按钮, 系统会自动确认物资出库, 在出库时通道门会对领取的物资进行确认扫描, 并将相应的数据同步到抢修人员的PDA中, 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可直接操作PDA对抢修物资进行出库操作。

2.2 优越性对比

通过采用物联网技术, 抢修整体业务将会有多方面的提升, 分别体现在原有的传统仓库管理将转变为在物联网支撑下的无人值守仓库, 同时在抢修物资领取环节将大大提升作业效率和准确性, 另外通过移动终端PDA的应用更加细致的对抢修车内的物资进行了有效的管控并实现了移动出库。从而实现整体抢修业务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作业层的管控达到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准确可追朔, 最终形成完整的智能信息化管控体系。

2.3 效益分析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将原有仓库中独立的自动化系统与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集成, 通过物联网中间件将各类信息化孤岛进行有效的整合, 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仓库内原有系统均可利旧使用。在整体系统建设中必须进行投入的部分为物联网中间件的开发, 而对于集团化的企业, 物联网中间件在遵循统一数据格式标准后可以重复利用, 因此整体项目投入资金额度较低, 便于推广。

2.4 应用情况

此项目已经在福建省厦门市电力抢修公司抢修库、农电侨英抢修库、围里抢修库进行了试点部署, 在使用过程中效果显著, 对仓库管理的多项指标均有大幅提升, 经过统计具体提升如下:

1) 库存的可用性同期比较提高了7.5%;

2) 废旧回收率提高35%;

3) 物资调配速度提高10%;

4) 场地管理减少30%;

5) 减少物品存储的人工成本达65%;

6) 减少存货成本25%;减少循环计算成本达25%;

7) 提高仓库产品的吞吐量20%;

8) 减少损坏率和过期商品的销账达20%;

大大提高仓储人员的工作效率, 降低劳动强度。

3 结论

物联网技术是支撑整体信息化的末端数据采集的关键技术环节, 在整体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 将成为下一阶段飞跃的主要动力。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不但能够借助感知设备的辅助减少人为错误, 大幅度提升作业效率, 还能有效的建立标准化作业规范, 将信息化管理真正的提升为有效的管控机制, 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是未来信息化发展中最主要的研究方向。

同时在实际抢修仓储管理应用中效果显著, 并且非常有利于规范化管理的推进, 因此该项目从业务管理、效率提升、规范化管理等多方面均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空间和推广价值。

摘要:随着国家电网在物资管理工作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 电力物资的智能和唯一识别技术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针对电力抢修仓库来说, 对物资的紧急出入库要求很高, 如何在不耽误抢修工作的情况下, 记录好物资的出入库情况成为电力抢修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现代物联网技术在电力抢修场景的实践应用。

8.物联网发展让社会更诚信 篇八

水土不服的外国模式

史其信认为,智慧交通在国外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借鉴国外的模式是条捷径。但在国内,一些国外的模式却被证明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老百姓对智慧交通所带来的便利没有很明显的体会。

这是为什么呢?史其信表示,智慧交通模式的使用应该考虑国情,因地制宜。在中国,由于人口数量、车辆数量、驾驶素质、行人素质等的差异性,使得由外引进的智慧交通模式效果差,造成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到中同就出现水土不服的尴尬局面。“比如,按照国外智慧交通的数值计算,这个路口的车辆通过绿灯后,下一个路口一般也是绿灯,这样会形成专业术语所说的‘绿波带’,可以保持道路畅通。但是数值的计算常会遭到破坏,比如有人横穿马路,有司机抢道通行,这样车流的速度就降下来了,到达下一个路口时可能已经是红灯,,于是路口的车辆就越来越多,慢慢出现拥堵。”

车联网与人的诚信挂钩

在史其信眼中,汽车物联网的发展有望解决交通拥堵等诸多问题。

他说:“城市交通问题是世界性课题,中国的专家和城市建设者都在寻找新的优化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利用车联网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交通问题。”按照他的设计,汽车物联网有三层:第一层是感知层,即感知系统,这是很多企业正在做的,也是最简单的层面;第二层是互联互通,即车与车、车与路的互联互通;第三层是通过云计算等智能计算,调度、管理车辆。实现这三个层面的应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指日可待。

9.光纤传感物联网的应用 篇九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达到实时控制、精确管理、科学决策的目的,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物联网应运而生,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

这个学期,姜德生教授在学科导论中,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光纤传感物联网的技术与应用,包括物联网的结构,传感网的分类,光纤传感物联网的现状及其关键技术。通过学科导论的学习,以及课后阅读的关于光纤传感物联网的知识,我对光纤传感物联网技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我就简要的谈一下我对光纤传感物联网的认识。

我国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物联网的基础——传感网的研究。中科院在该将传感网的研究列入了知识创新工程,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只是由于当时的条件,该研究仅限于特定用途的军用传感网。国内物联网的真正兴起,是源于温家宝总理2009年8月在无锡视察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对该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尽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指出要尽快突破核心技术,把传感技术和TD的发展结合起来,建设感知中国中心”。自此,物联网在中国社会受到了极大关注,被列入国家五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下面我介绍光纤传感物联网的内容和应用。

1、物联网的研究内容与难点

物联网的技术构成主要包括四个层次:a、传感网络,它是由众多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节点密集部署在所关注的物或事物的内部或周围,实现对物的连接、感知和监控;b、数据传输网络,通过现有的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或者一些专用的通信网络,实现传感网探测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控制与分发;c、数据处理技术,主要涉及数据的海量存储与管理、云计算、数据模型表示和智能化处理等;d、用户与应用接口,包括计算机和手机等终端设备。在这四个层面上,物联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1)总体技术的研究;(2)研究如何建立物联网的顶层架构;(3)制定相关的标准体系;(4)引导和规范物联网的技术。

2、光纤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在物联网中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大量的传感器。传感器可用于感知各种各样的环境参数,如温度、重力、光电、声音、位移、振动等,为物联网提供最原始的数据信息,经过处理后为人们提供服务。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传感器迅速崛起,其集成了光纤技术、激光技术和光电探测等多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其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数据传输安全、集传输传感合二为

一、便于构成分布式传感网络等诸多优点,在物联网这一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正在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大有取代电子传感器之势。

光纤传感系统主要由光源、传输光纤、探测器与信号处理部分等组成。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纤传输至传感头,当光通过传感头时,根据光纤传感器的设计不同,外部被测物理量对光的相位、强度、波长、偏振态等一个或多个参数进行调制。调制信号光经光纤传输至光电探测器后转化为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后还原出被测物理量。

10.物联网的社会实践调查 篇十

【关键词】讲座 项目设计 职业规划书 视频教学 启发式教学

一、引言

《物联网工程导论》作为新兴复合型学科“物联网工程”的入门引导课程,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体系化地建立物联网专业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思考,以便定位自己的就业方向,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实习计划。由此可以看出,《物联网工程导论》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专业特长,激发其专业学习兴趣。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课程教学方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014年以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以下称本院)各专业均开设了相关的导论课程,并采取CDIO工程教育模式,作为教学手段。从教学效果来看,大一新生在C-D-I-O的环节体验式教学中,普遍存在浓厚的学习兴趣,课程项目制的开展中,学生们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实践动手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做出了诸多作品。以2015年电子工程系导论课程为例,学生的作品数多达40件。综上所述,CDIO的教学模式,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故在《物联网工程导论》的教学中,拟采取CDIO工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核心专业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综合发展的目的。

二、CDIO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措施

在《物联网工程导论》CDIO教学中,主要根据课程的提点来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

(一)邀请物联网从业人员进行讲座

大学教师对于基础技术方面非常熟悉,但是对于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情况熟悉程度不如行业的从业人员。本课程作为行业导论课,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情况。鉴于此,本文在教学中,邀请经验丰富的物联网从业人员来进行免费讲座,如图1所示。

(二)平时作业采用项目设计的方法

CDIO教学的精髓在于项目制的实施。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它是学生建立体系化专业知识的有效手段。故在教学中,拟采取项目制贯穿教学环节的方式进行。具体实施步骤为:

1.拟定设计题目

教学中,结合自己在大学学习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与学生的交流,拟定了20多个项目设计题目。主要分为2个方向,行业类的题目主要涉及学习和就业的计划和规划方面,比如“物联网行业研发岗位有哪些公司招聘?需要哪些技能?对应哪些课程?薪酬如何?发展空间如何?”“《我是女生,学这个专业合适吗?现在有什么渠道可以转专业,或者毕业时找其他专业的岗位吗?发展空间如何?”等。技术类的题目主要针对物联网应用的一些技术,让学生进行使用体验,比如“淘宝(或者京东)上有哪些商品使用ZigBee协议?干什么用的?”“使用某一个品牌的云存储平台产品,并且向同学们介绍使用感受”等。考虑到个人思考的局限性和大学生的无限创造力,允许学生自己拟定课程题目,只要在物联网行业导论这个范畴以内;因为大一新生刚从中学的教育体系脱离出来,对于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就业后的学习工作情况不熟悉,所以题目拟定时注意降低难度,并且和学生的现实情况紧密结合。

2.项目团队的划分

让学生按自己意愿组件项目制团队,每个课题小组4~5名学生。团队划分完毕之后,让学生完成选题工作。

3.综合能力的训练及考核

每个课题组花4周的时间完成项目。并于课程的最后教学阶段,进行实物演示和答辩验收,并组织3~4名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进行成绩综合评定。

(三)职业规划论文的撰写

在课程考核机制中,除项目制的开展外,还应结合本院其他专业导论课程的CDIO教学改革的优秀经验,再设置职业规划论文撰写环节。即完成导论课程的学习后,每位学生应对自己的专业规划和兴趣有初步认识,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完成职业规划书一份。主要内容包括:(1)未来自己期望就业的1~3个专业方向;(2)调查该方向的就业单位在用人方面的专业技能需求;(3)以此为依据,完成四年的学习规划制定;(4)授课教师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验,进行指导性的批注,再返还给学生,进行经验的交流。

(四)理论教学中的形式转变

本课程作为行业导论课程,对于物联网各种技术的介绍主要是技术应用案例,而不是技术的原理,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课程做下铺垫。

在这个课程的CDIO教学改革的研究阶段,收集了很多物联网的应用案例,这些教学资源都是以ppt的形式存在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ppt形式的讲解,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够高。因此将部分应用场景的介绍的教学,改成了视频形式的,来自世界前沿技术应用的视频,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三、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兴趣,促进其对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和毕业后的就业规划的思考,促进学生从中学学习模式到大学学习模式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不断思考、总结、创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教学统一,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景常.成功的《专业导论课》课将影响学生的一生[J].高等教育研究,2007,23(01):38,41.

[2]杨善林,潘轶山.专业导论课——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大学新生思想教育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04):1-3.

[3]陶勇芳,商存慧.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81-83.

11.物联网技术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实践 篇十一

1 生猪二维码免疫耳标的使用背景

生猪二维码耳标使用至今已有十年了, 它是生猪数据“身份证”。最初使用是按照项目设计目标, 将生猪从出生到出栏的相关免疫信息录入二维码芯片, 并将其通过无线网络上传到农业部中央数据库, 就可以在任何地方查询任意一头生猪的免疫信息。但是, 在具体实践中, 由于系统建设滞后、人员文化偏低、偏远山区无线网络信号较差、耳标易脱落及污损致使无法识读等因素, 使二维码追溯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 新型生猪二维码电子耳标的系统功能

鉴于现行的生猪二维码耳标的系统功能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 成都市青白江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以下简称青白江动监所) 与成都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接, 由公司提供专用电子耳标、智能识读器、功能卡及系统软件等所有软硬件设施设备, 青白江动监所提供试验示范场, 运用现代物联网的先进技术, 为示范场所有生猪佩戴该公司特制的生猪二维码电子耳标, 即生猪数据化“身份证”, 将生猪生产过程的全部信息录入电子耳标并上传系统, 实现对动物养殖活动过程的全程监控。养殖场管理人员可登录系统了解养殖场生产经营情况, 下达生产计划或者提出指导意见, 实现远程管理。政府管理部门可登录系统了解动物免疫、疫病发生、死亡、存出栏等情况, 实现网上远程实时监控。生猪数据“身份证”的建立, 完全实现了动物疫病的可追溯, 确保了政府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 保障了畜牧食品的安全。

3 使用情况

对一个养殖场而言, 疫情防疫工作是所有工作的重点, 而防疫工作的档案管理是养殖场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大型养殖场的生猪档案管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如果仅停留在纸质档案管理上是非常不方便的。智能电子耳标则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3.1 商品猪入场管理

猪仔出生后一定时间 (第21天) 即给其佩戴耳挂式智能电子耳标, 并采集信息上传至数据中心进行入场操作。该商品猪即已获得唯一的识别码———电子耳标的二维码号 (即农业部二维码号) , 同一天出生的多头猪组成同一个批次, 生成一个批次号。在商品猪入场后即可进行免疫工作。

3.2 免疫管理

以前对每头猪免疫时都需对照耳标号, 进行登记后才能免疫, 以防漏免, 免疫完成后还要在档案上找出每头猪的耳标号进行档案登记。而电子耳标只需要在猪的耳标附近进行扫描, 即可免疫, 免疫完成后把数据上传到电脑上, 电脑会自动对应相关的免疫记录, 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也避免了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在实际操作中, 把同一出生日期的猪同圈舍饲养, 能更方便管理。

3.3 病死猪及生猪销售管理

养殖场的病死猪和待销售的猪, 只需要用数据环对耳标进行扫描并导入到该系统中即可自动管理, 不需要再到档案里查询登记。一旦登记死亡或已销售, 则养殖场猪的数量就会自动扣减。

4 新型生猪二维码电子耳标的优点

4.1 便于管理者实行远程、实时管理

4.1.1 管理人员可以远程掌握养猪场的数量动态情况。

每天任何时候根据需要可以在该系统中查询某个时间段的出栏量, 这样可以确定养殖场的销售方向, 也可以确定养殖场可销售猪的数量。如图4可推断出2014年某月的出栏量为166头。方便了管理人员调整经营方向和销售决策。

4.1.2 对猪场病死猪的数量管理和原因分析。

当养殖场产生病、死猪的时候, 兽医首先对病、死猪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确定, 再扫描电子耳标并录入到系统中, 系统将登记每头病死猪的电子耳标、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 死亡生猪将从系统的存栏数据里移除, 保证了管理人员随时准确查询在场生猪的数量。同时也便于管理人员分析该养殖场各阶段容易发生的疫病情况, 及早做好应对措施。

4.1.3 对可追溯体系的作用。

电子耳标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完全实施电子可追溯体系。因为每头猪在出生后的特定时间内即进入了该系统, 其后每个时间的防疫信息都将在该系统中记录, 直到出栏销售。出栏销售后把该系统的电子耳标数据转入到另一个销售系统中, 即实现了可追溯。消费者扫描猪肉上的二维码, 即链接到指定的网站, 该网站即可通过后台数据库调出该猪的所有信息, 只要消费者扫描该猪的二维码, 即可查询该猪的出生日期、出生地点、免疫情况等, 这样一方面可让消费者完全了解自己购买的猪肉的各方面信息;另一方面, 如果在销售过程中有病死猪销售或出现猪肉质量问题, 政府管理部门可以直接追溯到出问题的养殖场追究其责任, 养殖场则可以分析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同时可以确定问题猪的批次和所在圈舍。

4.1.4 便于养殖场的绩效管理。

通过该系统, 可以随时测算出在特定月龄段某个圈舍的存栏量、死亡量等数据, 便于对员工进行绩效统计和管理。

4.2 便于政府管理部门进行监管

4.2.1随时可以通过数据库对管辖区的生猪存栏量进行测算分析, 及时了解辖区内的生猪在某一时间的出栏量, 当猪肉市场出现波动后可以随时监控养殖情况, 并且随时对辖区内的生猪养殖进行宏观调控。

4.2.2可以随时了解每个养殖场及辖区内生猪的病、死情况, 并分析其原因。

4.2.3监控辖区内的生猪销售情况。可及时掌握辖区内各养殖场的生猪销售方向及销售数量, 掌握生猪的出栏数量, 同时可以杜绝某些大型企业恶意收购屯积猪肉进行投机的行为。

4.3 便于消费者实时查询动物产品情况

12.物联网的社会实践调查 篇十二

一、物联网与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融合的意义

物联网技术是当前国内外各领域应用的重点, 它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等特征, 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更智能、更便捷的变革。如何将物联网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融合, 研制出符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物联网实践教学平台,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该实践教学平台与传统的课程实验箱可以互为补充, 解决了课程试验箱彼此孤立、无衔接的问题, 分别从课程和专业 (点和面) 的角度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起到支撑作用。

2.该实践教学平台所能提供的实验多为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 让学生从以前只做一个实验到做一个有实际应用的物联网小系统, 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非常大,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与兴趣, 以兴趣为导向将学生从以前实验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3.该实践教学平台所能提供的实验具有工程应用的特点, 通过该平台的实验教学, 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与企业需求相对接, 进而提高本专业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4.该实践教学平台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的实验进行了融合,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对本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教学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5.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实践教学平台不仅适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同时也适用于其他电类相关专业,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二、物联网实践教学平台现状分析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 国内有很多公司开发出了应用于高校的物联网实验平台, 例如无锡泛太科技有限公司、深联致远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喜马拉雅集团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的物联网实验平台存在如下问题。

1.各公司开发的物联网实验平台往往只提供相关项目的代码, 由于公司的研发人员不具备教学经验, 他们提供的项目很难与本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

2.各公司开发的物联网实验平台采用的都是高端的ARM处理器, 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只开设了51单片机的课程, 由51过渡到带有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高端ARM处理器的学习难度较大。

3.各公司开发的物联网实验平台只提供物联网的感知层和网络层的相关实验, 即使个别的平台也提供了应用层的实验, 但这些实验很难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进行有效的结合, 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下实验, 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

4.各公司开发的物联网实验平台价格昂贵, 每套价格都在万元以上, 如果以此平台建立物联网实验室, 资金投入较大。

三、物联网与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

物联网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关系如图1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物联网可分为三个层, 分别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下面研究这三个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

1.感知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 主要负责数据采集和数据短距离传输两部分, 物联网的该层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Zigbee技术、RFID技术与应用、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相对应。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从属于物联网领域, 传感器是获取信息的工具, 位于系统之首, 其作用相当于人体的五官, 直接感受外部信息, 将信息转化成可用信号, 对系统的智能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智能程度愈高, 系统对传感器的依赖程度愈大。Zig Bee技术在射频与无线电技术、物联网技术、工业通信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它是一种短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网络技术。Zigbee技术是物联网平台感知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 是基于射频识别的自动识别类的项目的核心技术, 并且RFID技术也成为了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技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在物联网的感知层负责的是数据的采集。Zigbee技术、RFID技术与应用这两门课程在物联网的感知层负责的是数据的短距离传输。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在物联网的感知层负责的是数据采集与数据短距离传输之间的桥梁。

2.网络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

网络层主要负责把感知层感知到的数据无障碍、可靠及安全地进行传送, 物联网的该层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网及接入技术和工业通信技术基础等课程相对应。这些课程给物联网的网络层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是物联网网络层理论基础。

3.应用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

应用层主要负责把感知和传输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做出正确的控制和决策, 物联网的该层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电子系统软件设计、监控系统软件基础、3G技术应用和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相对应。

四、物联网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

物联网的三个层都有相应的课程与之对应, 但学生在进行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时候, 课程之间比较孤立, 很难建立这种对应的关系, 所以导致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较差。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有着紧密的关系, 该关系是设计并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以物联网技术与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为依托, 结合本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特点设计符合本专业的物联网实践教学平台。该实践教学平台如图2所示。该平台硬件由ARM嵌入式主板、模块板和PC机平台或手机平台构成。模块板中RFID模块、Zigbee模块、蓝牙模块、传感器模块和GPS模块主要负责物联网感知层的功能, 感知层的每一个模块都有与之对应的理论课程, 在利用模块进行感知层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之对应的理论课程的知识点,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模块板中以太网模块、GPRS模块和WIFI模块主要负责物联网网络层的功能, 网络层的两个模块都有与之对应的理论课程, 同样在利用模块进行网络层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的知识点。PC机平台或手机平台主要负责物联网应用层的功能, 基于这两个平台的应用层软件开发, 可以将传输层上传的数据进行更好地显示和存储, 这正是监控系统软件设计这样的专业课所涉及的知识。而ARM嵌入式主板是感知层模块和网络层模块之间的桥梁。它一方面负责与传感器模块及短距离传输模块进行通信进行数据的获取, 另一方面它将获取到的数据通过网络层模块进行传输与上位机进行通信。

ARM嵌入式主板采用意法半导体公司的STM32系列处理器, 方便学生由51快速的过渡到ARM处理器的学习, PC机平台选用Windows操作系统, 手机平台选用Android操作系统。

五、教学效果

该实践教学平台已在实践教学中广泛应用, 教学效果良好, 主要体现如下。

在实践教学中, 该平台提高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增加, 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动手实践, 这些实践技能的提升使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成绩, 并且在就业中竞争力大大提高, 就业后得到了企业的普遍认可。

1.对实践教学的促进。

在实践教学中, 该平台提高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增加, 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动手实践, 这些实践技能的提升使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成绩, 并且在就业中竞争力大大提高, 就业后得到了企业的普遍认可。

2.对理论教学的促进。

在理论教学中, 通过该平台的实验, 学生可更深刻地理解理论课程所教授的知识, 学生从以前的单纯的理论学习到“从理论到实践, 再从实践到理论”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并得到解决后更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

总之, 学生在该实践教学平台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 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在研究物联网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的基础上, 将网联网技术与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有机融合, 并设计适应该专业的物联网实践教学平台, 将该实践教学平台应用到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中,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物联网,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2]伍新华.物联网工程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13.物联网的社会实践调查 篇十三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物联网;技能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6-0064-02

为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苏州高职校”)与国家军工骨干研究所江苏省新型传感材料及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以下简称“五十五所”)联合开办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一位学生、二位导师”式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打造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版”。

一、校企合作创新实践现代学徒制的实践

(一)校企共同设置学徒制合作开发项目

根据长三角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对复合型计算机应用人才的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能力要求,校企双方通过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为教学过程与企业项目实施、产品生产过程对接,利用师徒制,以项目合作开发为载体,开展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物流控制、应急通信、公共安全、工业检测等物联网应用行业的技术服务、设备运营和企业管理等业务。

(二)校企共同研制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根据学生实际共同研讨教学项目、人才标准和评价指标,将学生基于生产过程的项目产品、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基于项目教学中的德育评价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价指标,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版本的专业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如Java移动端开发、感知器件功能与应用、物联网组建与管理等多课程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相应整合,教学项目如C#软件开发则严格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标准进行。

(三)校企共同进行学徒制动态过程管理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容,过程管理尤为重要。在校期间,学校教师定期定人定项目地与企业共同研讨开设符合物联网专业的校本课程;企业派遣技术骨干来校授课,参与学徒制班级的教育教学等活动,学校管理为主、企业为辅。在学徒期间,企业进行过程动态跟踪反馈,校企双方密切关注学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通过校企PK、技能竞赛、文体活动等激励学生学习物联网专业技能和工作生活常识,企业管理为主、学校为辅。

二、校企合作创新实践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学校设立物联网应用技术现代学徒班,根据工作要点分解任务、实施考核。工作小组调查研究,倾听师生员工特别是专家、学者的意见,同时探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行目标管理。

(二)经费保障

学校安排1000万元创建基金,其中财政支持800万元,自筹200万元。探索引入社会资金,增强自身再生造血功能。同时,完善资金使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项目绩效管理,科学规划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师资保障

为保证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学校配备了专职教师9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3%,中级占比67%;“双师型”教师达44%;研究生学历达78%。引进企业指导教师5名,其中高级工程师占20%。

(四)基地保障

目前,学校已投入270万元实训设备,建有多个物联网实训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是省级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经过3年左右的建设,预计将建成400—500m2的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创新实践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点是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学徒(学生)在企业实训与学校课堂学习有机结合。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分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五年制学生为例,采用的是"2.5+0.5+1+0.5+0.5"的形式,前两年半在校学习物联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半年时间在五十五所接受“项目教学”,接下来1年时间结合生产教学项目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半年进行“项目实训”,最后半年通过双选会等形式进行“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等工作,学生毕业时获得计算机物联网应用工程师、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校企合作创新实践现代学徒制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位学生、二位导师”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物联网产业高素质技有效模式。今后,学校将分专业研制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籍管理办法、各项制度标准、考核评价体系等,进一步系统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特征、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让理论引领实践探索实践推动理论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上一篇:日常检查监督管理下一篇:高考备战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