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论文城市化问题

2024-11-06

马哲论文城市化问题(共10篇)

1.马哲论文城市化问题 篇一

1.简述质变和量变的关系先答质、量、度的概念

质,指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它与事物的存在具有同一性,即特定的质就是特定事物的存在;

量,指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以及他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它与事物的存在不具有同一性,即不影响某物为某物。

度,指质和量的统一,度是一种尺度、限度,是两个关节点之间量的活动区间。再答量变和质变的概念

事物的变化、发展和运动通过量变和质变体现出来。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指事物内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是事物有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飞跃。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其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最后答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联系、渗透、转化)

量变和质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其一,相互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其二,相互渗透,量变包含着质变,质变需要新质的量变的扩张,以至新质替代旧质;其三,相互转化,质变体现和巩固着量变,在新的物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2.简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先答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概念

矛盾的普遍性在唯物辩证法中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世界上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即矛盾无处不在;其二是指同类事物矛盾性质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指具体事物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即矛盾的个性,包含三个方面:其一是指矛盾性质及矛盾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其二是指矛盾及矛盾方面地位、作用的特殊性;其三是指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

再答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及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相互区别,即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其二,相互依存,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共性统摄个性;

其三,相互转化,即随事物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共性与个性可以相互过渡转化。

3.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先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定义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是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构成该社会的观念结构和政治结构,二者统称为社会的上层建筑。

再答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决定、反作用、构成矛盾运动)

其一,在社会形态,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变革;

其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从方式看,上层建筑主要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调节和控制为经济基础服务;从内容看,上层建筑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排斥和反对有损于经济基础的其他因素;从性质看,上层建

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发展;上层建筑为腐朽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发展。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表现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永无止境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反复,推动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新。

4.简述人的价值是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先答人的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的概念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人的价值分为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即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人的个人价值指在社会生活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即社会对个人满足程度的高低。再答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提供条件满足需要、承担责任多做贡献)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即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一方面,社会应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另一方面,个人应尽可能的担责任尽义务,为社会多做贡献。我们主张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贡献与满足的统一。只讲对社会的贡献不讲个人的需要的满足,或者只讲对个人需要的满足不讲对社会的贡献,都是对人的价值的片面理解。最后要提倡奉献精神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和尚不完善的社会制度还不能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把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特别是当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时,提倡个人价值自觉的服务于社会价值,有时甚至牺牲个人价值,去维护和实现社会价值。

5.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

先答肯定和否定的概念肯定,指事物中维持其自身存在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其自身而不是其他事物的方面;

否定,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其转化为其他事物的方面;再答辩证否定观的内容(自我否定、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

一方面,辩证的否定是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任何事物都是通过自我否定,实现自我运动和自我发展;

另一方面,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其一表现为:辩证的否定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由旧质向新质的飞跃;其二表现为: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指对新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6.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先答社会存在的概念和要素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自然环境、人口因素三个方面;

再答社会意识的概念和结构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和;从意识的主体划分结构,包括: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从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水平划分结构,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社会意识形式是对社会生活的理性认识,其中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经济基础,属于上层建筑)和非意识形态(不直接反映经济基础,不属于上层建筑);

最后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决定性、依赖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源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

第二,社会存在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社会意识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第三,社会存在的阶级属性决定了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不同步性、不平衡性、历史继承性、相互影响、反作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存在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第四,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7.简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先答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概念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基本关系和属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包含两方面基本内容:其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赖;其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的一种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性质;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分离的一种趋势;

再答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结、绝对相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体现在: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即两者相互依存;

另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对立体现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8.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先答一个命题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科学,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三大基本规律以及本质、现象、必然、偶然、原因、结果、可能、现实、内容、形式等基本范畴组成的理论体系,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

核心。

再答四条论据(揭示动力、理解关键、根本方法、斗争焦点)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第二,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

第三,矛盾分析法即对立统一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9.简述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先答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能动的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它具有三个特征: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它具有三种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处理人与人关系改造社会的活动、科学实践。作用及四条论据(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其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生;一切认识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实践;

其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及经验资料;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条件和认识手段;其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其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改造世界。

2.马哲论文 篇二

硕 士 生 论 文

论文题目:

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学 院: 年 级: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4级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崔忠义 2120308

2014年 12月20日

摘要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已经深受广大学者的讨论,马克思主义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正确认识这一规律,对我国向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我国领导人应该真确的利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来决定对我国有利的策略。

关键词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马克思主义定义经济基础为是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而上层建筑为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等。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观念的、政治的上层建筑都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原始氏族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平等合作、共同消费的关系为基础,社会秩序由氏族成员按历来习俗进行调整,因而没有专门的武装集团和暴力机构这样的政治上层建筑。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产生了以私有观念为核心的观念上层建筑。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镇压被剥削阶级的反抗,相应地形成了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具有强制手段的政治上层建筑。每一个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都是适应自己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建立的。上层建筑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政治上层建筑表面上表现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为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脱离社会的独立力量。观念上层建筑,特别是哲学等意识形态距离经济基础比较远,往往以曲折的形式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但它们归根结柢都是由经济基础所产生。

(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上层建筑的性质不直接决定于生产力而决定于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它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封建主专政的国家和以地主阶级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以资产阶级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则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是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和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化,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上层建筑或慢或快也要发生变革。同一社会形态内经济基础的量变和部分质变,决定了上层建筑要发生相应的量变和部分质变。一种性质的经济基础为另一种性质的经济基础所代替的根本质变,决定着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上层建筑各个组成部分变化的过程不尽相同。直接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变革一般较快,而观念上层建筑的变革则一般较慢。

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积极地为自己的经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一经产生,便成为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力量,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同时向阻碍、威胁自己经济基础发展的其他经济关系、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进行斗争。政治上层建筑运用强制手段,把人们的行为控制在一定秩序的范围内。观念上层建筑则利用舆论工具,论证自己经济、政治制度的合理性,规范和控制人们的思想与行动。统治阶级凭借整个上层建筑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

更为通俗的说,把社会比作一栋大厦,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说明社会与大厦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对于大楼而言,地基是为楼体服务的,同时又制约着楼体,楼体要适应地基。虽然楼体会去保养、加固地基,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楼体对地基的这种“服务”与地基对楼体的服务具有本质性的区别。楼体是整个大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而单纯的地基没有任何意义。地基为楼体而存在,楼体绝不是为了地基而存在,从没有楼体为地基服务的道理社会同样如此。上层建筑不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更不是为它而存在的。当然,社会是个不断运动的过程,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一直处在相互影响的变化之中,不像大厦,一旦建成就固定下来。经济作为保证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担负着为思想提供能量,也就是维持肉体健康存在的职责,一旦两项履行了职责,使命即告结束,所以,根本没有发展的必要,有谁没事了总去装修、加固地基呢?!经济再怎么发展也总是离不开衣、食、住、行这几方面,吃得再饱,有什么意义?充其量是不再制约上层建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筑。况且,经济体越庞大,人的负担越重,对环境的扰动越大,自找麻烦,得不偿失。万吨巨轮总是跑不过轻巧的快艇。所以,经济并不总是需要增长,它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平衡协调性,在于效率和质量,而不在数量,并非多多益善。我们在经济上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上层建筑方面。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同样适合于社会主义社会。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产生、它们之间矛盾的性质和解决的途径都具有特殊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先于自己的经济基础而产生,并成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政治前提。因此,一些策略也是我国目前对于发展国家所必须的。

三、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

虽然说是发展经济基础,因为其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对于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情况来说,有着一定的上层建筑,在目前的情况很明显只有在上层建筑上发展,然后刺激经济基础增长,经济基础增长再刺激上层建筑的发展,进入循环状态。所以我认为,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只有先通过上层建筑的发展,我国才能给迅速的进入社会主义。

(一)反腐倡廉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

进一步讨论,国家目前应该采取的政策,反腐政策必须执行,通过反腐倡廉,净化党员队伍,保证党的性质不变质。通过反腐倡廉,凝聚人心,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通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过反腐倡廉,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保障党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第一,反腐倡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反腐倡廉搞得好,社会的精神风貌就好。就可以从政治、科学、文化等许多方面影响和促进经济建设。

第二,反腐倡廉会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如果我们公务人员廉洁奉公,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生产力就会获得大的发展。相反,因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会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会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反腐倡廉能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开展反腐倡廉,一方面惩治腐败分子,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规章制度建设,改善管理,堵塞漏洞,保证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

第四,反腐倡廉可以减少腐败行为对经济建设造成的损失。近几年来,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挽回大量经济损失,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那种把反腐倡廉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认为反腐倡廉会影响经济的观点是完全不对的。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就是一个例子。以习近平同志为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如何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就确立高标准,一开始就从自身做起,一开始就讲认真动真格,持续向全党全社会传递信心和力量。一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综合发挥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优势,解决了一些多年想解决但没有解决的问题,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向全党全国人民交上了一本反“四风”的明白账:取消、下放13.7万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查处“吃拿卡要”“庸懒散拖”问题5万多起、6万多人。查处在公务活动和节日期间赠送、接受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问题1.3万多起、4024人。查处公款吃喝、参与高消费的问题3083起、4144人。清理清退公务用车11.4万多辆,调整清理办公用房面积2227.6万平方米,停建楼堂馆所2580个。压缩“三公”经费530.2亿元,减少因公临时出国(境)2.7万多个批次、9.6万多人。叫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663个,查处弄虚作假的问题436起、418人等等,许多群众感慨说:“人情负担轻了,办事成本低了,社会风气确实比以前好多了!”。

(二)爱国主义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前提

人类社会发展到形成民族、国家之后,随着人们对个人和祖国关系的认识的逐步深化,爱国主义的感情就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了。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对祖国的山河、同胞、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无限热爱;对祖国历史、文化、语言和优良传统,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无比关心;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奉献一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爱国主义占据着十分突出的地位,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首先,爱国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胜利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们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是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第三步战略目标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需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其次,爱国主义是顺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重大战略决策。

(三)团结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要发展,既离不开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也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要更快地发展,除了继续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外,还必须努力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在全社会发扬敬业奉献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3.马哲读书感想 篇三

读书活动感想

题目:《论语新解》读后感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3 年 11 月 17 日

《论语新解》读后感

钱穆《论语新解》 对于《论语》 学习的意义在于, 不但初学者可以从中了解常识, 帮助扫清文字障碍, 懂得《论语》 读法;一般研究者亦可从中明白读书当先知人, 学习《论语》 当先学习孔子之人品、道德、风范。

1.读《论语》 贵在做人。

(1)如何读《论语》 ? 钱穆先生在写作《国史大纲》 时就反复申明, 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者来说, 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便是“怀着温情与敬意”。此一原则被推广到其所进行的所有研究之中。《新解》 指出读《论语》 同样首先的一点, 即是要有对孔子之崇敬心情, 否则便将一无所获。《子张篇》 篇末《新解》提示道: 司马迁称赞孔子, 曰:“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读《论语》者, 本此十六字心情, 庶可以渐企乎有窥于圣道之几希。使初学者明白读《论语》 之目的, 首先在于学习做人。对于此, 《新解》 尤殷殷切切, 无处不提示点明。如《学而篇》 之一章申述道: “孔子一生重在教, 孔子之教重在学。孔子之教人以学, 重在学为人之道。”又如《公冶长篇》之二五章为孔子与弟子讨论人生志向, 《新解》特意指出: “读者最当于此等处体会, 是即所谓志孔颜之志, 学孔颜之学。又按: 孔门之学,言即其所行, 行即其所言, 未尝以空言为学。读者细阐此等章可见。”又, 《雍也篇》 之一八章《新解》 有按语: “孔子教人,循循善诱, 期人能达于自强不息欲罢不能之境, 夫然后学之与道与我, 浑然而为一, 乃为可乐。”指出学习《论语》 当是为己之学。如《阳货篇》 之一五章《新解》按语提示学者学习《论语》 当是学习为人之道, 当求为己之学: “人品大略可分为三类, 有志于道德者, 此为己之学。有志于功名者, 此为人之学。有志于富贵者, 即本章之所谓鄙夫, 乃不可与共学之人。”强调学者学《论语》 当“善自反省”, 与个人之修养相结合方有效果。《卫灵公篇》 一二章《新解》 按语: “孔子论学每言好, 如言好德好仁好礼好义皆好也。好色亦好也。有志于学者, 当先辨己心所好, 此义至深长, 不可不善自反省。”指出学者当以群为乐。如《卫灵公篇》 之三0 章《新解》按语谓”人必生于群, 必于群中而始成其为人。故学非一人之学, 道非一人之道, 亦必于群而始有学有道也。””故君子贵乎乐群而敏学, 不贵离群而独思。”指出学者当自强不息。如《子罕篇》 之一八章《新解》 按语谓: “本章言学者当自强不息, 择积久而终成。若半途而废, 则前功尽弃。其止其进, 皆在我, 不在人。”

(2)提醒不应在字句上追求, 而应当求其精神。如《雍也篇》 之二章《新解》 按语: “可见孔门之学, 主要在何以修心, 何以为人, 此为学的。读者当取此章与颜渊子路各言尔志章对参。志之所在, 即学之所在。若不得孔门之所志与所学, 而仅在言辞间求解, 则乌足贵矣!”

(3)提示读者当从人身体验上领会《论语》 之义。如《子罕篇》 之一七章《新解》 按语提醒读者读《论语》, 贵亲从人生实事上体会, 不贵多于其它书籍牵说。”又有提醒”学者其善体之”者。《雍也篇》 之九章《新解》 按语告诫道: “本章孔子再言贤哉回也, 以深美其虽箪食瓢饮居陋室而能不改其乐。孔子亦自言,)饭蔬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宋儒有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之教, 其意深长。学者其善体之。”

2.指出读《论语》 贵在通贯。

(1)指出应将各章与《论语》 全书结合起来读, 方能理解孔子学说之真谛。

如《述而篇》 之一八章《新解》 之按语告诫“学者就此章, 通之于《论语》 全书, 入圣之门, 其在斯矣”, 其辞曰: “凡从事于学, 必当从心上自知愤, 又必从心上自感乐。从愤得乐, 从乐起愤, 如是往复, 所谓纯亦不已, 亦即一以贯之。此种心境, 实即孔子之所谓仁, 此乃一种不厌不倦不息不已之生命精神。见于行, 即孔子之所谓道。下学上达, 毕生以之。然则孔子之学与仁与道, 亦即与孔子之为人合一而化, 斯其所以为圣。言之甚卑近, 由之日高远。圣人之学, 人人所能学,而终非人人之所能及, 而其所不能及者, 则仍在好学之一端。此其所以为大圣欤!学者就此章, 通之于《论语》 全书, 入圣之门, 其在斯矣。”

(2)指出会通全书方可“透彻了解”《论语》 之深意。

如《宪问篇》之一三章《新解》 按语: “此章当与孔门四科之分合参。颜闵德行一科, 绝非自外于智、勇、材、艺、事业、干济之外而能空成其所谓德行者。所谓博学于文, 亦非专指书籍文字, 智、勇、材、艺皆文也。学者当会通《论语》 全书求之, 则孔门理想中之所谓完人, 与其教育精神, 可以透切了解矣。又按: 成人之反面即是不成人。无行斯不成人矣。严格言之,无材亦不成人。再严格言之, 不有礼乐之文, 犹今言无文化修养者, 纵是材能超越, 亦不成人。学者于此章, 正可作深长思。”

(3)指出关键词之通贯全书是研究的基础。

4.马哲简答题 篇四

简答题: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最终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1分。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3分。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分。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3分

辨析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一切创造价值的劳动都应鼓励和提倡,例如黄赌毒 错,并不是所有创造价值的劳动都应鼓励和提倡,2分。创造价值的劳动分两种:有益的价值创造和有害的价值创造,2分。有益的价值创造是文明社会鼓励和提倡的,3分。而有害的价值创造是文明社会坚决制止的,3分。论述题: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矛盾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即既具有同类事物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独特的个性。其中,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个性中包含共性,是共性的具体体现;个性和共性可以相互转化。(7分)这一原理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我们首先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但同时,中国也有自身的国情,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在建设国家的过程,又必须把普遍原理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走自己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中国改革开放30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能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第二卷: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步性;3分。社会意识自身具有历史继承性;3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分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辨析题:不变资本是价值创造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不具有剥削性

错,1分。不变资本只起转移价值的作用,不能增值。3分。可变资本起创造价值的作用,起增值作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3分。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3分。

论述题: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危害(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5分。(2)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①夸大感性认识的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5分。②夸大理性认识的唯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或本本主义。无论是经验主义还是教条主义都是主观主义的错误,在实践中将导致严重的挫折和失败.第三卷

当代资本主义产生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一些新变化,主要原因在于:首先,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益和利益的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要分配;2分。社会关系高度和谐,2分。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2分。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2分。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

辨析题:知识价值论揭示了人类劳动发生的新变化,因而推翻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错。1分。知识价值论虽然揭示了人类劳动发生的新变化和具有得新特点,即脑力劳动已成了价值创造的主力军,体力劳动越来越受排挤, 3分.但仍没有超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范畴,知识不过是脑力劳动者的产物,3分.因此知识价值论并没有推翻劳动价值论,而是对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二者并不是否定与被否定的关系.3分.论述题:试述马恩、列宁、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

1、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的;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苏联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基础上的;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础上的。以上各3分。三者是继承发展、一脉相承的关系6分。若从其他角度进行合理分析可酌情给分。

第四卷

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5分。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在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和指导性等。5分 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特殊性即个性。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5分。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辨析题:在当前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中,腐败已占据了主要方面,难以挽回

1.错。1分。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告诉我们,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次要方面也影响着主要方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分.腐败与反腐败作为矛盾的对立双方,即使腐败暂时占据为主要方面,也可以通过加强反腐力度使廉洁转化为主要方面.4分.只要真正采取措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力度,就可以扭转局面,1分.若从其他角度进行合理分析可酌情给分。

论述题:结合事物的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同意原理谈谈如何看待社会主义低潮现象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原理告诉我们,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包括低潮和平衡以及前进中的倒退和逆转。6分。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应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但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立的,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要有走曲折道路的心理准备。6分。低潮并不意味着彻底的失败,而是为下一次的高潮积累力量。第五卷

简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发展的基本形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5分。唯物主义物质观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到现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简述实践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定义: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特点: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等。辨析题:剩余价值是企业家管理才能的回报,不具有剥削性质 不是,2分。对于兼管理的资本家而言,他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其管理才能的回报,不具有剥削性质,3分。另一部分是资本的回报3分,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归资本家所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剩余价值,具有剥削性质。2分。若从其他角度进行合理分析可酌情给分。

论述题:试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谈谈自己应当怎样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做好生涯规划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要矛盾规定制约着其他矛盾,直接影响其他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7分。(2)大学期间,学习是主要矛盾,恋爱、交友等其他活动是次要矛盾。这是由生理规律和学历与择偶、收入的关系决定的。大学时期是一个人身体和智力发育最好,时间最充裕,自我纠正能力最强的时候,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学有所成不愁就业、恋爱与挣钱,因此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同时也应妥善处理好恋爱、交友等问题,避免对学习造成干扰,争取对学习起促进作用。

第六卷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 略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这一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辨析题:和谐就是没有矛盾

错,1分。和谐并不是没有矛盾,而是以承认矛盾的斗争性为前提。现实世界中不可能没有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5分。因此我们应勇于面对矛盾,正视矛盾,而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无视矛盾的存在,而且要善于同妥善的办法化解矛盾。

论述题: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追求发展不能违背普遍联系的观点。孤立、片面的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运用联系、全面的观点看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5分。科学发展观彻底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两大基本观点,是彻底的辩证法。5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扭转这一局面。

5.关于庄子,马哲论文 篇五

摘要:庄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那份淡定,那份超然,给了世人无数的启发与想象。他的人生哲学,或许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关键词:庄子

思想

人生哲学

正文

一. 庄子其人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姓庄,名周,可以算是先秦最大的道家。关于庄子的生平,后人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蒙国(位于今山东省、河南省交界)这个很小的国家的人,在那里过着隐士的生活,他的思想和著作在当时就很出名。《史记》上说:楚庄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子函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渎之中自快,无以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老子韩非子列传》)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哲学思想上承老子,以“道”为本,从变化无常的角度审视万物,主张齐万物,一是非,一死生,自然无为。他愤世嫉俗,对现实极度不满,富于批判意识。他的思想学说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后人将其与老子并称“老庄”。

二.《庄子》其言

《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现存的《庄

子》共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其后学所作。庄子的文章富于想象力,善于运用语言故事、神话传说和比喻等方式形象的说理,风格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在先秦诸子散文著作中文采尤为突出。但是,我今天要讲的并不是庄子的文采有多么的出众,我想谈的是庄子的思想以及他的思想可以给我们现代人的思考。

三.个人关于庄子思想的浅谈

庄子主张齐万物、一是非、一死生,自然无为。他的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的因素。庄子认为“天地者,行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庄子·则阳》)。气,即物质自然性,故其主观精神的道,是与客观自然地气分不开的。庄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后否定天命观的思想,认为“人之生,气之聚,聚则为生,散则为气”(《庄子·知北游》)。死,亦为客观自然的事,无君臣尊卑之别,这无疑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否定了权贵奴役人民的合理性。他指出客观事物都是变化的,“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始终无故”(《庄子·秋水》)。从庄子的主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地人,他始终尊重客观事实,尊重自然万物,认为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尊卑贵贱之分。他的这种齐万物的思想,不是可以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吗?我们在对人对事的时候,都应该尊重客观事实,尊重事物的自然属性,了解客观事物的变化之后,很多时候困扰我们的一些事情,就不在成为困扰。同时,亲近自然,可以让我们在滚滚

红尘中找到一份淡定的心情,闲看庭前云卷云疏,有何不可?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所以,客观事物的变化,则是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就认识到了客观事物的变化及其矛盾双方作用“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庄子·则阳》)。庄子还进一步认为对立的双方是可以转化的,“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庄子·知北游》)。这些都是庄子继承了老子朴素辩证法的积极一面,是老庄思想的精华所在。

但是,由于老子在肯定客观事物矛盾对立而相互转化的同时,却忽略了矛盾转化的条件和新旧质的区别,庄子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却把朴素辩证法进而引向了相对主义。他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世界上没有是非是、善恶、美丑之分,“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庄子·齐物论》)。双方都自以为是,而以对方为非,实际上没有绝对的是非。庄子的这种相对主义必然导向怀疑主义,如“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不知庄周之梦为蝴蝶,蝴蝶之梦为庄周”,形象的反映了这种认识论的不可知论和怀疑论。这与庄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庄子一生饱受战乱之苦,无法摆脱冷酷无情的现实,故对一切均持怀疑态度,失去了探索真理的信心,是“小国寡民”思想的典型表现。

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不满,描述那时的社会“福轻于羽,祸重于地”,“仅免于刑”。所以他厌恶世俗的生活,追求摆脱世俗羁绊的精神自由。为什么他会拒绝楚庄王的相位呢?因为他对那个时代已经失去了信心,能够真正理解他并且实施他的主张的君主已经没有了。所以,他拒绝,他宁愿在污泥之中拽尾而行,也不愿受到政治的羁绊。

庄子认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表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超脱,对不受时空限制的绝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他理想中的圣人,是吸风饮露、游于天地之正气,不受任何的羁绊,无所依于旁人,逍遥自由的人;他追求一种超凡脱俗,不为任何是非、好恶、喜怒、哀乐内伤其身,使人的自然天性能够自由发展的境界;他认为死是摆脱了世俗烦恼而“反其真”,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在当今社会,多少人为了功名利禄苦苦追逐,多少年轻的生命因为承受不了社会给与的沉重的压力而早早夭折„„要是人们能够体会到庄子思想中的那份淡泊,那份超然,能够让自己有所感悟,那么,那么多的世俗的烦恼也就不足以羁绊你前进的脚步了。

不可否认,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唯心的,但是,他察觉到了认识的相对性,指出了物质的不确定性,对后来的唯物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是有启迪作用的。

庄子的思想包含了深刻的智慧,对后世有着深远的的影响。他提出的万物一体的思想,是对世界认识的一个进步;只靠辩论,依据主观标准无法判断是非的思想和世界无限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无法尽知世界的思想,提出了认识领域的两个根本问题。虽然他还没有能

正确回答这些问题,仍存在片面性,甚至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但是,他提出的问题仍然是深刻的。

庄子的人生哲学,虽然偏于消极,对于人们身处乱世和逆境困境时消解烦恼,求心理平衡,却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既然这个社会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那么又为何要苦苦执着于世俗呢?所以说,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庄子的人生哲学也可以作为积极有为的人生观的补充。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且都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但是,有些时候,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他会无情的摧毁我们的梦想,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的事情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所以,当我们受挫时,不要以为得悲观,要有一份淡定的心情,学学庄子,那个两千多年前超凡脱俗的人,或许我们不能像他一样超脱一切,但是,在沮丧的时候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些许的安慰。庄子毕竟只是庄子,我们成不了他那样的人,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学习两千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财富。

《庄子》一书,是庄子学说的经典,里面多用寓言来说明哲理,文字优美,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读庄子,要静下心来,在午后品一杯香茗,慢慢体会其中的境界。读懂庄子,现在还不是我所能达到的境界,只是个人十分的欣赏他的那份超然,毕竟,在我最落寞最失意的时候,他的那份淡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读《庄子》,对提高个人的文学修养亦会有所裨益。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各种学说,各种学派曾经有过

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虽然我们一直是一儒家为代表,但是,各个学说之间的相互补充和完善是必然的。其中,庄子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人物。

在这个虚浮烦躁的年代,不要忘了,我们还有一颗守护月亮的的树----庄子,在我们被生活压迫的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不妨停下自己匆匆的脚步,寻一个安静的角落,捧一本《庄子》,给自己一个安闲自在的世界。

四.结语

或许对于我们来说,庄子的文章显得有点深奥难懂,但是,我们可以先从今译本开始读,比如说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译今注》,先读读经典的几篇作品如《秋水》、《知北游》、《山木》等。只要我们花时间了,总是会有收获的。

参考文献

《庄子今译今注》 陈鼓应

6.北大马哲真题 篇六

99-07

一、简答题

1、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99】

2、为什么说静止是相对的【99、03】

3、人工智能与意识的关系【99】

4、联系和发展的关系【99】

5、矛盾分析方法【99】

6、必然与偶然及其辩证关系【99】

7、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99】

8、为什么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世界发展史的钥匙【99】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01】

10、物质与时空的关系【01】

11、怎样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01】

12、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01】

13、社会意识的功能【01】

1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01】

15、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02】?

16、意识的能动作用【02】

17、辩证的否定【02】? ?

18、“规律就是关系”【02】?

19、人犯错误的认识论根源【02】? 20、阶级的实质【02】

21、“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03】

22、人是社会动物【03】

23、可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03】

24、价值与评价【03】

25、哲学世界观与宗教世界观的区别【04】

26、哲学一元论的基本含义【04】

27、意识的本质【04】

28、质和质变【04】

29、自由与必然【04】

30、哲学范畴的世界【05】

31、非理性因素的作用【05】

32、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05】

33、哲学的反思性【07】

34、辩证的否定法【07】

35、真理的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07】

36、价值观及其功能【07】

37、人的在其现在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07】

二、材料分析题

1、“每个人为另一个人服务,目的是为自己服务;每一个人都是把另一个人当作自己的手段互相利用。这两种情况在两个个人的意识中是这样出现的;(1)每个人只有作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2)每个人只有作为自我目的(自为的存在)才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手段(为他的存在);(3)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把自己当作自我目的才能成为手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96页)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03】

2、“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04】

3、“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一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精髓,不懂得了它,就等于摈弃了辩证法”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07】

三、论述题

1、“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01】

2、试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就环境问题谈谈你的看法。【01】

3、“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02】

4、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学说的内容,并据此论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02】

5、试述“解放思想、事实求实、与时俱进”的哲学基础。【03】

6、试述人们社会历史活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关系。【03】

7、试述认识中的反映和创造的关系。【04】

8、论需要和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04】

9、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05】

10、为什么马哲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05】

11、试论述物质与实践的关系。【07】

12、论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07】

北师大历届西哲专业真题(99-07)

一、简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50分)

1、爱利亚学派【99】

2、柏拉图“回忆说”的主要内容【99、01】

3、德漠克利特的“影像”说【99】

4、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哲学”的定义【99】

5、“奥卡姆剃刀” 【99、01】

6、休漠的不可知论观点【99】

7、笛卡儿的二元论【99、03】

8、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的论述【99】

9、康德的“自在之物”(“物自体”)【99、01】

10、费尔巴哈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99】

11、恩培多克勒“四根说”【99、01】

12、波菲利问题【99】

13、莱布尼茨的“单子论”【99、01】

14、先验幻想【99】

15、巴门尼德的存在【99、04】

16、原子和虚空 【99】

17、四因说 【99】

18、流溢说 【99】

19、唯实论 【99】

20、我思故我在【99、02】

21、物是观念的集合【99】

22、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99、05】

23、助产术 【00】

24、四线段比喻【00】

25、太一 【00】

26、前定和谐【00】

27、绝对同一性(谢林)【00、04】

28、真理是过程【00】

29、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概念”【01、05】 30、卢梭“三权分立”【01】

31、培根的“四假想”【01、04、05】

32、“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01】

33、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01、04】

34、“人是机器”【01】

35、黑格尔“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01】

36、“人是万物的尺度”【02】

37、苏格拉底方法【02】

38、经院哲学【02】

39、人文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02、05】 40、洛克的“白板说”【02】

41、费希特知识学的三条原理【02】

42、康德的“绝对命令”【02】

43、逻各斯【03】

44、数是万物的始基【03】

45、高尔吉亚【03】

46、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03、05】

47、《上帝之城》【03】

48、启蒙运动【03】

49、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组成部分【03】

50、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03】

51、米利都学派【04】

52、亚里士多德的现实与潜能说【04】

53、百科全书派【04】

54、存在就是被感知【04】

55、因果观念是习惯性的联想【04】

56、泰勒斯【05】

57、芝诺的四个悖论【05】

58、古希腊的“怀疑主义”【05】

59、四因说【07】

真理之路(巴门尼德)【07】 61、教父哲学 【07】

62、人文主义(Humanism)【07】 63、四假相说 【07】 64、我思故我在 【07】

65、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休谟)【07】 66、预定的和谐(莱布尼茨)【07】 67、“百科全书派” 【07】

68、精神哲学的三个阶段(黑格尔)【07】

二、简答

1、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99】

2、德性就是知识(苏格拉底)【99】

3、除了哲学真理以外还需要神学真理(托马斯)【99】

4、观念的次序就是事物的次序(斯宾诺莎)【99】

5、应该把真正的实体理解为主体(黑格尔)【同本年外哲方向论述】

6、这个世界,……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00】

7、习惯是人生的最大指导。只有这条原则可以使我们的经验有益于我们,并且使我们期待将来有类似过去的一串事情发生【00】

8、上帝的人格性,本身不外乎就是人之被异化了的、被对象化了的人格性【00】

9、自我设定非我(贝克莱)【01】

10、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01】

11、物质或有形实体是矛盾概念(贝克莱)【01】

12、理念是概念与客观性的绝对统一(黑格尔)【01】

13、实践理性有三条公设(康德)【01】

14、简述费尔巴哈的宗教观【01】

15、简述斯宾诺莎的实体观【01、05】

16、简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02】

17、简述詹姆士的真理观【02】

18、简述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03】

19、简述英国经验论的发展【03】 20、简述莱布尼茨的实体观【04】

21、简述康德的“自在之物”【04】

22、费希特的“知识学”【05】

23、黑格尔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05】

24、笛卡尔的方法【05】

25、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的意义何在?(15分)【07】 柏拉图为什么要提出“回忆说”?其基本内容是什么?(15分)【07】

三、论述

1、洛克是如何说明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的关系的?贝克来在此问题上有什么不同见解?【99】

2、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说明了“理念论”的哪些观点?【99】

3、试论述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与继承。【99】

4、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99】

5、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 【99】

6、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99】

7、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99】

8、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如何发展了笛卡儿的实体学说【00】

8、你如何理解康德的“哥白尼革命”【00】

9、你怎么看待哲学【01】

10、详述并分析柏拉图通种论的基本内容【01】

11、论黑格尔的世界可知论【02】

12、评述康德的不可知论【03】

13、论述近代唯理论的发展演变【04】

14、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04】

15、评述近代维理论和经验论之间的分歧【05】

16、评述康德的认识理论【05】

7.马哲心得 篇七

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上至国家政府,下至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有人说:“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延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也是推迟就业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鼓励考研,推荐出国留学等形势,缓解就业压力,扩大传统专业,如法律等学科的研究生招生„„此次调查我也发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正在逐渐演变为其父辈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和财富实力的竞争,一些大学毕业生凭借父辈的资源与运作,轻而易举占据了令人羡慕不已的职位,而那些来自农村或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却屡屡遭遇求职失利。在就业重压下渐渐呈现的“代际效应”,正在挑战着就业制度的公平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业的分工也精细起来,对于招收员工的要求也逐渐高了,所以造成了现在社会人才市场竞争场面变得热火朝天起来 ,每到就业季度,这里就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择业者,就业者,这足以证明当前就业形式的严峻和紧张.所以作为快要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将面临着很繁重的压力,而在我们认识了这一严峻的课题,我们就得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只有正确地认知就业形式,分析就来形式,我们才能更好地为自己迈出第一步铺下平砖,只有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式,我们才能更好地不断训练自己,提高自己和充实自己,为自己在迎接挑战前做好武装,只有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式,我们才能趋利避害,排除我们前进的障碍,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因此,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对于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

大学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这里说的知识又分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之所以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所读的专业,正是要实现未来人才专业化水平高的目标。现今招骋市场仍然需要的是人才,一名大学生,首先应当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高水平的专业与他人竞争。要具有“不可替代性”,你才能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再者,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综合素质包括综合知识水平及人的自身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素质及专业外的其他技能。综合素质,也包括了心理健康素质。在就业大军沉甸甸的形势之下,许多高校大学生承受不住就业压力,表现出自卑、自弃,甚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等等悲剧道路。一个真正优秀的高校大学生,应该是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应该能迎接困难的挑战,而非在挫折之下一蹶不振的。因此,在此严峻就业形势之下,提高自己心理素质,也是重要的一点。在此就业形势之下,除提升自己,还有另外几条路可以选择。一是考研,暂时避开就业大军,开始深造,获得更高水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二是自主创业。在这自主创业方面,各地区政府有不同的扶持政策,自己给自己提供就业岗位,也不失为一条好道路。

总的来说,做为当代大学生,认识到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当认清自己的方向,坚定信心不动摇,以自信、自强、自立的形象迎接挑战,在金融危机之下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实质性贡献!

8.马哲论文 篇八

摘要:近期,美国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出现了愈演愈烈的局面,大批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甚至倒闭,已经形成了一场波及全世界的金融海啸。对中国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是有限的,中国依旧较高速度发展,这主要在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世界都希望赶快度过此次金融危机,日欧美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但都收效甚微,而这就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世界。关键词: 金融危机,次贷危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2008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奥运会的成功,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必定是今年留给人们最深刻的记忆。奥运会已经过去,或许留下的仍是美好和喜悦,人们仍流连其中;金融危机却仍在继续,已经带来的是全球经济的衰退,每个人都希望它早早离去。此次金融危机虽然没有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金融危机那么严重,但也是自那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影响之大,波及面之光实属人们意料之外,甚至在这方面超过了大萧条时期,毕竟上次只是影响到欧美一些国家,而这次无论是从美国到非洲,从西欧到中东,世界上每个角落都大大小小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金融危机的由来

此次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所谓次贷危机,简言之,是指缺乏支付能力而信用程度又低的人在买了住房之后,无力偿还抵押贷款所引发的一种金融问题。居民住房是不动产,很难发生位置移动,因而即使发生供求问题以及由此引发金融问题,也应只限于一定地区的范围之内。然而在美国,这个问题却成了波及全国以至全球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一种金融衍生品即“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泛滥造成的。一旦金融衍生品介入,把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就会展开无穷的金融交易。这种证券既可以在国内金融市场不断交易,又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不断流通,于是就把住房问题由局部问题变成全局问题、由地区问题变成全国以至全球问题。当第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即大量买房的穷人无力偿还贷款时,其后的诸多环节就难以运行了。

不仅如此。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火爆,即使是次级抵押贷款证券也成为抢手货。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金融机构把这种十分畅销的金融衍生品同其他行业的次级证券甚至垃圾证券“打包”出售。这样,多年积累下的大量金融残次品甚至垃圾就像汹涌的海浪一样涌向了美国以至世界金融市场。其后果就是金融危机的爆发。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仅仅次贷危机,还不足以造成美国目前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还有更深更广的根源,其中至少包括以下三点:

互联网泡沫问题没有解决。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IT产业如日中天,带动美国经济走向繁荣,然而其中也隐含着大量泡沫。但美国一直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反而企图以房地产业的繁荣来进行掩盖。新世纪以来,美联储连续降息,金融机构简化购房手续,不需首付款即可发放贷款,甚至在信用等级评定上造假以鼓励次级抵押贷款,从而导致房地产泡沫日益膨胀。房地产泡沫同过去没有解决的互联网泡沫合而为一,金融市场的风险迅速累积。

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二重性、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的二重形态,使国民经济划分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部分。这两部分本应大体一致,但由于商品的价值同使用价值的运行渠道、轨迹、方式以及监管机构、经营主体各不相同,价值往往会背离使用价值,这就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当这种背离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就有可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巨额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直至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之一,就在于虚拟经济(其主要代表是金融业)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

美国实行赤字财政政策、高消费政策和出口管制政策。美国政府靠财政赤字或者说靠借债运行,美国的家庭也靠借债来支持超前消费,家庭债务目前已超过15万亿美元。在美国的产业结构中,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高科技产业是优势,而劳动密集的生活必需品产业则是劣势。这就决定了美国必须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出口高科技产品。但美国在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却以出口管制政策严格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这就导致贸易严重失衡,贸易逆差与日俱增。如何解决财政和贸易双赤字问题?那就靠在全球发行美元、国债、股票以及大量金融衍生品。通过这样的虚拟渠道,使全世界的实体资源(自然资源、劳动资源和资本资源)不停地流进美国。美国生产货币,其他国家生产商品,这是不公平的,所以终究是难以持续的。

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不是随随便便就会产生的,它是长期存在问题和所积累矛盾的总爆发。而这些问题和矛盾又是他们社会制度本身造成的,如果不做到本质的改变,即使今年不爆发金融危机,明年,后年,总会是要爆发的。所以此次金融危机的起因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但本质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问题。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在08年9月开始发爆发以来,引起了世界的金融动荡不安,也让世界经济走向极度的低迷之中。美国华尔街带来的这场金融海啸引发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的金融走向破产边缘。中国在这场危机中也不能幸免,损失也不小,但中国好在发展势头强劲,外汇储备充足,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较大和启动一系列利好政策来抵御美国引爆的全球金融动荡和经济危机。

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未来经济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一、要密切关注对吸引外资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783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达到744亿美元。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流动性的减少,估计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会产生一些影响。

二、需要关注对出口增长的影响。出口的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也相当高,2007年已经达到37.5%,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速减缓明显,这仍将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4.8个百分点。

三、需要关注对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的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消费者进行消费,往往都是建立在对未来信心的投资和消费的基础之上,世界金融危机已严重打击了世界经济各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我国也不例外。

四、中国的股市也同样受世界及美国的金融动荡不安的严重影响,下跌了不少。不过受政府一系列措施的推出,已止跌回稳。中国有关各大银行对美国的投资和有关债券等确实损失不小,都有相当的损失。但随着国家的调控等措施已是尽量减少损失。五、五从就业率来看,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随着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调,这一社会效应已经初步显现.六、在2007年中国GDP有1/3是出口带来的.美国经济危机不是孤立的,他是世界经济的核心,欧洲日本等国都会出现经济衰退,世界性的经济衰退来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出口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美国是中国第一的出口大国,欧洲是第二,现在他们经济出了问题,没钱买东西了,中国的1/3GDP都会出问题.七、出口大幅减少后,沿海地区的出口型企业会大量倒闭,工人大量失业,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龙头出问题,全国都会大受影响.八、经济危机带来的股市大跌,房价下滑,国民财富不断蒸发,光靠挖掘内需不可能解决问题,老百姓手里没钱啊.九、银行业。除了中国各大银行所持有的一些外国债券,银行也是去年与前年炒房热潮的最后担保中介,压力还是蛮大的.万一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的逐步加大,那些炒房人士一旦资金链断裂,银行将面临还帐风险.十、中小企业的生存。经济下调以及各方面成本累积使得中小企业的利润率徘徊警戒线附近.这些影响在现阶段都已经初见端倪,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深,这种影响也是在所难免的。

如何拯救金融危机

现在全世界都在试图拯救这次金融危机,各个国家都相继出台各种拯救措施,我们相信,只要世界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此次金融危机肯定会成功的得到好转。所谓治病要治根,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老说不是一次两次,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主义经融危机最本质的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只要资本主义制度未得到改变,经融危机便会周期性的复发。所以要拯救经融危机,那就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那我们的目光就有的回到中国了。虽然中国不同程度的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这相对于欧美日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很小的,中国经济依旧高速增长,因为我国有抵御这一影响的能力,有抵御这一影响的基础和空间,首先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财富和奠定的基础;二是有国内较高的储蓄率,资金来源稳定、丰富、充裕;三是内需潜力较大,扩大内需的空间较为广阔;四是出口结构仍有拓展的余地,广交会就显示出一些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对非洲的有较大的潜力,资源型国家经济增长仍还在加快;五是政策操作空间还比较大,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政策、产业政策,都有较多的余地。而最主要的应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放眼世界会发现越是资本化严重的国家受到的影响就越大。所以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才能救世界!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病根在美国。是由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导致全世界经济面临崩溃。只有美国经济恢复信心,世界经济才会好转。美国经济不恢复,世界经济就好不到哪里去。但现在看不到美国经济恢复的可能。

美欧日的根本问题,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美日的资本主义最彻底,是最典型的资本主义,欧洲经济还有些像社会主义,因此欧洲这次的情况还能好一些。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公平一些就是社会主义,贫富分化不严重就是社会主义,对经济要有一定的监管就是社会主义。

美欧日的经济,好的时候能有3%的增长就不错了。出现负数,也就是衰退,不足为奇。中国人已习惯于高速度,理解不了美欧日的经济发展为何那么慢。

这中由于资本主义制造造成的,贫富分化严重。有钱人搞投资不消费,没钱人想消费没有钱。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让有钱人锦上添花,让没钱人既使有一分钱也要夺去。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美国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了,但大部分人的收入不增反降。美国经济问题出在消费不足,就是因为大部分人没有消费能力造成的,也就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只要搞资本主义,就避免不了贫富分化,消费不足,就避免不了出现经济危机。

因此,美国经济要想走出泥坑,关键是要增强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也就是要搞社会主义。一个资本至上的社会,不会有公平,必然出现危机。只有实行社会主义达到收入公平,才能避免出现经济危机。

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收入差距太小,要买什么东西大家基本上齐步走,都买同一种东西。虽然收入不高,但也出现物价上涨,抢购。太社会主义了,不好。但美国的制度也太资本主义了,导致很多人缺少消费能力,也不好。

由于收入增长缓慢,美国一般老百姓靠贷款买房子,靠信用卡贷款买电器。全是借钱消费。我过去以为美国前几年的经济高增长是好事,现在看都是靠贷款消费刺激的,是消费未来。全是虚的。一塌陷就是大窟窿。现在是全球化,美欧日经济集体塌陷,规模很大,人类再也经历不起这样的危机了。如果三十年后再来一次这样的危机,将更可怕。

然而美欧日如果还要搞资本主义,这次危机很难缓解,而下次危机将更为严重。这完全是社会制度问题,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挽救美欧日,也才能救世界。现在的一切救市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

我们都希望全世界会越来越美好,经济越来越繁荣,社会越来越幸福,我们应该站在全人类的福祉上考虑问题,不要存在历史形态的偏见,更不要有意识形态的偏见,认真反思一下,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孰优孰劣? 通过此次金融危机,比较中国和西方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我们可清楚发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彻底摆脱金融危机的危害,也只是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世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金融界网站.次级债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

9.马哲论文 幸福 篇九

姓名:汪明玥

学号:41063050

幸福是什么

幸福,在百科书里面的解释是: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这既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整个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而在当下的中国,多少人感到自己幸福? 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在8 万余份有效问卷中,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而感到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达到11.1%。而根据荷兰伊拉斯谟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调查显示: 1990 年中国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 年上升到7.08,但2001 年却下降到6.60。结论是,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

面对当前形势,我们不禁要问:幸福在哪里?幸福是什么?马克思认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它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就是马克思的幸福观,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我们重温这段话,意蕴无穷,启迪良多。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严肃的人的幸福并不在于风流,游乐与欢笑等轻佻的伴侣,而在于坚忍与刚毅”。幸福并未离我们而去,幸福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被庸碌遮住了双眼。当我们让躁动的情绪平静些许,在图书馆书架旁抑或是教室桌前捧着一本书,突然读到一句心动的话,哪怕只是几个字,嘴角总是会心一笑,这一笑,便是幸福。久违而陌生,稍纵则即逝。当我们考试前几周风风火火的上晚自习,早起晚睡仿佛高考归来,最后一场的下课铃响起,我们欢呼雀跃,为这学期课程任务的结束。这就是幸福。当我们第一次挑战自己,做兼职,上台演讲等,我们手里捏着汗完成时,心里的成就感,满足感就是幸福。当我们受了委屈打电话向父母哭诉,爸妈的一句安慰便让我们心暖。这也是幸福。

事实上,幸福其实是人的内心感受,自己觉得幸福了,生活就幸福了;能保持一种平静、轻松的状态即是幸福;面对生活中的沟沟坎坎,不抱怨、不牢骚,坚信一切都会过去等等。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经济结构调整、自身利益均衡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忌、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幸福,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

哲学家说: 整天忙于生活,什么时候思考? 美学家说:慢慢走,欣赏。或许,经历了“ 快” 的洗礼,我们对于 “慢”应有新的认识。合理的“慢”,不是速度上的缺失,而恰是对过快的反思与矫正,更是在寻求又好又快的现实可能。我们缺失幸福,往往是我们走得太快,没有能好好地走,错过了许多风景。毫无疑问,基本生活物质的保障是幸福的前提,幸福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首先,抛开生存条件谈幸福是不现实的。很难想象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终日处于死亡威胁中的人,会感到幸福。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其次,物质需要的满足程度,影响精神需要的满足。正如马克思所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再次,物质需要的尽可能满足,是实现幸福的重要条件。我们不能说物质条件优越,就一定幸福;物质条件不优越,就一定不幸福。但是,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确实难以获得幸福。因此,我们要反对那种轻视、甚至否定物质需要的幸福观。凡是正当的、合理的物质需要,都应得到尊重。正如恩格斯所言:“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极微小的一部分可以靠观念上的权利来满足,绝大部分却要靠物质的手段来实现”。

10.马哲作业 篇十

阿Q自从被搬上银幕,他的形象更为我所感知。我几乎被他折服:一句“儿子打老子”,竟消除他那么多烦恼,给他带来那么多的满足,不过有时我也为他惋惜。他不曾革命,却成了“替罪羊”被嚓的一下砍掉了头。以后不久,他便在我心中渐渐销声匿迹。

不知什么原因,很久以后,我突然又想起了阿Q。也许是因为我长大了几岁,也长了些见识,他在我心目中已不止是个滑稽小丑,他那句口头禅再也不令我一味地觉得好笑,对他于的死,我也不光去诅骂那“满头剃得精光”手握生死牌的“老头子”了。只感觉说不出的悲哀与沉重。

一方面,《阿Q正传》中的阿Q,是鲁迅创作中一个成功的典型形象。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阿Q因为地位低受到别人的剥削和愚弄,最后还是被迫害而死。

阿Q是旧中国末庄的一个贫苦农民,这个末庄是赵太爷、钱太爷的天下,阿Q连姓赵的权利都没有,所以被人称作为阿Q。他勤劳、专做短工,但穷得只有一条“万不可脱”的裤子。他是一个弱者,受了欺负却又欺负比他更弱的小D。他常为生计发愁,而且关心婚姻和妇女的问题,他还要“儿子打老子”的话来安慰自己,在精神上求得胜利。

野蛮的剥削使他贫穷无奈,深深的愚弄更使他愚昧麻木地革命了。革命造反的对象是举人、老爷。“造反只能使劳动者失去枷锁,不可能与一无所有的人为难”,这“意见”显然是赵太爷在愚弄阿Q的。但阿Q毕竟不愿受这种欺负他想改变处境于是“神往”革命。但是他在土谷祠里的革命思想却是这样:“„„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不宜当秀才,有假洋鬼子„„王胡„„也不要了。直走进打开箱子来:元宝、洋装、洋纱衫„„”

这表现了他对革命对象、革命目的等的认识都是极其模糊的。他的革命行动是去静修庵里胡闹,当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时,他恨假洋鬼子,却又恨起造反来了。这些都是阿Q想革命却又愚昧的表现。

阿Q这个形象人物,刻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的国民,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物质上的绝望,精神上的弥补,形成了我们现在的阿Q精神。

另一方面,阿q是一个被那个时代所抛弃的人,他既高傲却又卑贱。被别人打时,自我安慰想:“是儿子打老子。”阿q的自我精神疗法可谓世间第一。同时,他却又瞧不起自认为比自己还低贱的人-----王胡、小d。

阿Q他有些卑怯,善于投机取巧,自高自大,狡猾.阿Q是一个落后的雇农.作为一个落后的流浪的雇农.他的个性是非常突出的.他的生活方式,个性、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不仅与赵太爷迥然不同,就是与王胡、小D等也显然有别。正想鲁迅先生所说的,阿Q有着“农民式的质朴,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如阿Q的日常生活就是“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摇船便摇船”。这不仅正面说明了阿Q作为一个流浪雇农的贫困生活,而且从侧面表现了阿Q从本质上说来那种勤劳、老实、淳朴的农民性格。当然,阿Q也有

一些流气,但这除了社会的影响以外,应该说主要是受了压迫的结果。这些地方都很简单,也很明显,一般人也都承认的。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是:阿Q是一个农民,但阿Q精神却是一个消极的可耻的现象。《阿Q正传》是一个被那个时代所抛弃的人,他一无所有,只靠打工度日。尽管他“真能做”,但社会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使他时时处于生命危机,受尽欺凌。他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浑浑噩噩,苟且偷生。被别人打时,他自我安慰说:“是儿子打老子。”他的“精神胜利法”可谓天下第一。

阿q是悲哀的。阿q并不懒惰,他靠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阿q也有梦想,他想有一个女人,有一个家;阿q想有名声、有地位,但他在别人的心中永远是卑贱、微不足道。

有人说阿q有反抗精神,因为城里人闹革命的时候,阿q也十分自觉的去参加。有人觉得自己像阿q,拿阿q的行为去对号入座。也有人说阿q是个封建思想的集合体,应该被时代所抛弃。这就是当时人们的想法,鲁迅先生的文章深刻的揭示了这一点,他写的阿q是成功的,他也是成功的。我们已经远离了鲁迅的那个年代,阿q精神的“代入法”似乎依然可行。

一个胆小的人受到了别人的欺辱,口上虽然不敢说,但心中一定是愤愤不平,早将那人骂的狗血喷头、体无完肤了。一位政府内的干部受到了上级的批评,心中也一定是敢怒不敢言,心中想:“总有一天,你“下”了,老子“上”了,栽到我手里------”心中如是想着,便多了一分慰籍。

阿q的“造反有理”似乎也在现今盛行——某某学生,看到老师吸烟,而自己却受到了老师的管制不准吸烟,便觉得这个社会不公平!不平等!一些成天泡在迪吧、网吧的瘾君子,以颓废为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不如隐于其中!” 可笑却又顽固的阿q精神依然存在,在少年人中------

《阿Q正传》体现出以下观念:

一、女性观

自古就有“红颜祸水”之说,在士大夫的眼中,女人的意思有两个:要么是泥丽人似的玩物,要

么是破国亡家的狐狸精。大抵前者多用于诗词,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色彩”的杨贵妃、“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的西施;而在做史论时则是后者的一套论调了,“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啊!男人对女人,一面是藐视,一面是追求,连辱没不堪的阿Q面对静修庵里的尼姑也是或“唾骂”,或“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并说着下贱话,但同时又是小尼姑引起他对女人的无穷联想并呈现了对吴妈的调戏。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女人是奴隶,当男人也成为奴隶的时候,女人便成为物品,连人也称不上了,男尊而女卑。

二、传统习惯

“素来如斯,便对么?”作者借阿Q这一人物对这个问题作了阐释。在阿Q眼中,但凡分歧未庄老例的,他都以为是错的,阿Q的逻辑是按部就班,反对变更,排斥异己。凡有变更的,他都要加以排挤。小尼姑不合儒教,是他排斥的对象;而假洋鬼子进洋学堂,剪掉长辫子天然也是异端,因此成为他最讨厌的一个人;因城里人将长凳称为条凳、煎鱼用葱丝不合未庄老例而不满足;对革命他一贯就是“深恶而痛绝之”的。

传统有精髓与糟粕之分,习惯有好坏之别。尊老子幼,文化礼貌,艰难朴实,节约节俭,这些都是好传统、好习惯,,值得发挥光大;至于女人缠足,男人脑后留条长辫子,虽是传统习惯,则不是什么好习惯,确确切实是有弊无利。

二、革命观

阿Q的革命畅想曲——报私仇、分财物、讨老婆,这些是他的自我设计,猫和老鼠,是他对革命的懂得,也是他憧憬革命的目的。对“威福、子女、玉帛”(权利、女人、金钱)的寻求反映了农夫为了“生存和生活”的公道请求,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大小丈夫”们的最高幻想。因而,我们能够想见:即便阿Q成了“革命”政权的引导者,他也将只会以自己为中心从新树立起一个新的未庄封建等级社会,这也是历代农夫起义的成果。

四、奴隶性

鲁迅对国民精力弱点批判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对奴性人格的批判,作品主人公阿Q是一个双重性情的奴性人物。“见了狼,自己就成为羊;见了羊,本人又变成狼”,这是阿Q性格中最为凸起的一面。在“假洋鬼子”、赵太爷这些“狼”面前,阿Q表示出空前的脆弱,乖乖地做“羊”了,任其欺辱。在王胡眼前,阿Q固然不甚信服,并试图取得成功,然而,在王胡真的动了气同他打起来的时候,他又软下来了,“正人动口不着手”,这是弱者的哲学,也是由狼变羊进程中的心理抚慰,猫和老鼠。阿Q式的人物,就是这样一种两面人:“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

五、看客立场

鲁迅在一系列小说中描述了神色麻痹不觉悟的看客形象:《药》、《示众》里鉴赏杀人局面时,“一堆人”“极力伸长了脖子”“嘴张得很大;《孔乙己》中酒客们取笑孔乙己写“回”字、偷书被打;《祝愿》中鲁镇上的人们拿祥林嫂额上的伤疤、阿毛被狼叼走做笑料;而“阿Q非常得意的笑”着调戏小尼姑时,“酒店里的人也九分自得的笑”;未庄的人们十分“怅然”地听阿Q讲杀革命党的事,阿Q游街示众时“两旁是很多张着嘴的看客”,看客们露出“闪闪的像两颗鬼火”的狼一样的眼睛。

一部巨大的作品,老是超出时空而魅力不朽。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对咱们民族公民性的自我批评,是对人道弱点的大裸露,是事实生涯中人们自我审阅的一面明镜。

阿Q,我倒要感谢你,因为你终归给了我些知识。在你身上,我仿佛第二次领略到了个性与共性的完美统一,我还从没见过一个和你一样的人。然而,你又多么具有普遍意义呀!从你身上,我看到了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民众,看到了那时的中华民族,甚至现在,我也能在周围的人中找到你的身影。他们在改革之初,禁不住惴惴的,以为改革要改掉“大锅饭”,就是与他们作对;可一旦听说可以多拿两个钱,就不免欣欣然向往起来;但是一调整物价,就又忿忿的诅咒起“革命”来。每每见到这样的人,我不禁想到你,想到那个对革命先是深恶痛绝之,继而又神往起来,最后又痛恨起来,继而又神往起来,最后又痛恨起来的你。

上一篇:住宅装修验收标准下一篇:迎接评估专家欢迎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