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精选11篇)
1.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篇一
商丘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省水利厅《河南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豫水农„2011‟60号)要求,我市针对基层水利工程管理薄弱的实际,切实做好恢复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本着“试点先行、全面铺开,先宜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宣传,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在严格执行编制政策、保持基层编制动态平衡的基础上,每个乡镇组建水利服务中心(或水利站),主要负责辖区内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明确了乡镇水利站在水资源管理、抗旱防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方面的职责和作用。目前,全市6个县2区156个乡镇已全部组建成立了乡(镇)水利(务)服务中心,全市共落实编制574个,落实人员574人。
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制度。
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应稳定和加强水利站职工队伍。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地设置乡镇水利站机构。针对水利行业的特殊性和我市防汛抗旱任务的实际,借鉴外地的作法,应把水利站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
“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合理确定水利站的人员编制数量。乡镇水利站应明确为财政拨款的基层事业单位,主要应承担本区域内的水利规划、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水行政执法和规费收缴等职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旧的人事、分配制度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因此必须深入进行水利事业单位改革。在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方面,水利站要围绕建立“优秀、高效、精干”的水利管理干部队伍目标,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从严从紧设置岗位,精简冗员,实行全员聘任制。在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方面,将职工工资、福利待遇与所从事的工作业绩挂钩,加大“活工资”的考核力度,坚持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通过拉开分配档次,奖勤罚懒,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增加水利站建设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水利站建设的投入,并列入财政预算。足额拔拨付水利站的事业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转。在水利建设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水利站必要的生产、管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劳动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好在编在岗人员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需要补交和每年统筹的资金,可采取财政补贴一点、单位筹一点、个人交一点的办法解决;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费问题,从各种水利规费、基金和水利经营收入等渠道中拿出一定比例帮助解决。
三、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优化水利站队伍的结构,关键是要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首先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优化现有人员结构,采取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逐步淘汰低素质、非专业人员,重用观念新、素质高、创业精神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专业技术力量,通过公开考核、招聘录用等有效措施,引进吸收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严格控制非专业技术人员进站。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勤学、实干、创新。二是加强对水利站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采取短训、委培、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帮助水利站工作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有关部门应从体系建设投入中列支专项经费,用于人员培训。市县水利部门应尽快作好培训计划,逐步实施,使这项工作形成制度。三是结合对水利站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逐步推行资格证书制度。这是一项符合国际惯例、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应尽快制定和完善实施办法,积极抓好培训、考核、发证等各项工作。四是认真落实水利站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利站工作人员工作条件艰苦,工作任务繁重,收入水平不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心,切实解决他们晋职晋级、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水利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立足自身,搞好多种经营
立足资源优势、自身优势,拓宽服务领域,大力开展水利多种经营。水利站兴办的经济实体,应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理清水利站与企业的资产责任关系,全面落实经济责任,促进规范运行,同时要大胆采用股份经营、“公有民营”、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努力形成新的水利多种经营良性运行机制。
2.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篇二
1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现状
目前, 沧州市基层水利服务站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2013年统计目前全市18个县 (市、区) 基层水利站共115个, 人数684人;以“用水者协会、灌溉小组”等为内容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推动, 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节水增效示范项目的带动下, 项目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比较完善, 运行较好, 但与农村水利的发展还有巨大的差距, 建设潜力和空间还很大;水利专业服务组织以防汛抗旱、工程维修、灌溉服务为主, 目前, 全市18个县 (市、区) 均设有水利专业服务组织 (一般称抗旱服务站或农水站等) , 履行着准公益的职能。基层水利服务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水利专业服务组织的职能不同, 管理方式不同, 运行方式不同, 收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1,2]。
2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编制和经费不到位
省相关部门对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批复后, 仍有个别县编制未按实施方案批复的数量到位, 机构不健全, 人员落实不到位且稳定性差, 造成管理制度不完善, 不能形成服务实体。基层水利站承担了大量的公益性职能, 按要求水利站人员和公益性服务费用应纳入财政预算, 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 有的县部分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有的县全部没有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没有财政资金保障, 缺乏政策扶持和正常的投入渠道, 基层水利站的办公条件普遍简陋, 缺乏办公设施及必要的仪器与交通工具, 致使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受到影响[3,4]。
2.2 机构和队伍不稳定
基层水利站缺少学专业、懂业务的水利专业技术人员, 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 由于接受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机会较少, 业务素质普遍比较低, 对于具有较深层次的工作无法胜任。同时, 在乡镇与其他农技人员结合的综合站, 由于双重管理造成水利人员工作不专一, 对水利专业技术不熟练, 影响了基层水利队伍的健康发展。另外, 由于基层工作条件苦、待遇偏低, 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致使水利工程无人管理、水事矛盾增加, 不能有效发挥管理服务职能。
2.3 运行管理体制不畅
部分基层水利单位由乡镇直接领导, 水利站员工为乡镇编制, 其工作考核、福利待遇由乡镇决定, 水利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 没有管理权限, 以致于基层水利单位与水利部门工作存在脱节现象。由于体制上的原因, 造成水利站员工更愿意接受乡镇政府工作的安排, 个别市县的乡镇水利站人员身兼数职, 兼任土地、农业、林业、民政等工作, 在当前基层工作复杂难办的形势下, 被抽调和临时派遣的工作更多, 不能较好地履行水利建设与管理职能。部分乡镇把水利员作为机动力量使用, 任意指派, 造成部分水利人员缺乏工作主动性, 防汛抗旱等突击性水利任务调用力量难, 水利建设、工程管理、技术推广等工作受到的影响较大。
3 深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的建议
3.1 落实人员编制和办公经费
按批复编制数量, 采取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原则, 补充人员到位, 保证真正学水利、懂水利的人进入基层水利管理服务队伍, 保证水利站员工有能力干、愿意干, 更好地承担起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任务。按照“保证供给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资金”的要求, 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 其他水利建设项目资金适当给予倾斜, 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资渠道。第一, 基层水利站人员经费和公益性业务经费必须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层水利队伍的相对稳定和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第二, 可以从水费和相关水规费中安排资金用于基层水利站工作条件建设。第三, 结合农村水利项目建设, 支持基层水利站提升服务能力, 根据沧州市目前实际情况, 可以结合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等, 解决办公场所问题。第四, 可以从小型工程承包管理费或其他农田水利工程租赁费中拿出部分用于办公设备及基础设施建设。
3.2 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
基层水利技术人才的缺失已成为水利事业的发展瓶颈, 尤其是随着水利事业的大发展, 节水灌溉、水土保持、饮水安全、河渠治理、防汛抗旱等技术性工作日趋繁重, 建立和培养懂专业、有技术、能吃苦的基层水利技术队伍更显重要。
基层水利站作为最下一级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 直接工作在第一线, 需要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基本上每个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员编制3~8名,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除严格执行此项要求外, 还要进行大范围、多学科、多专业的技能培训, 提高基层水利站员工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切实承担起应有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制订详细具体、具备可操作性的年度培训计划, 设立专项培训经费, 聘请专家编写培训手册和技能手册, 以满足不同服务主体和对象的需求, 同时要建立专业技能考核制度, 培训合格的颁发结业证或者技能证。
3.3 理顺机构和管理体制
按照“县办县管”要求, 整合水利服务机构编制, 定位基层水利站为县水务局的派出机构, 实行垂直管理, 有利于县级水务部门统一调度全县基层水利服务力量, 有效应对当前建设管理任务重的实际需求, 更有利于保障水利政策和上级有关要求的贯彻落实。部分地方采取的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混合建站模式不符合实际要求, 需要进行调整, 保证水利部门单独建站。基层水利站设置过程中, 要注意与现有水保站、防汛办、抗旱服务队等机构的有机整合, 避免重复设置。关于基层水利站设置模式, 各县可以根据县域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流域特点明显的地区可以以跨基层流域为单元设立, 跨基层水利工程较多或基层幅员面积较小的地区可以以若干基层为单元设立, 水利工作任务繁重或基层幅员面积较大的地区可以以基层区域为单元设立。
3.4 建立综合型现代水利服务体系
在完善水利基层服务站基础上, 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农民用水组织和水利专业组织的建设。使“三驾马车”相互联系, 互为补充, 互相支撑, 互不替代。农民用水户组织是最直接、最高效的管理水利工程的方法和途径。以往农民作为用水主体却不参与用水管理, 没有用水知情权、决策权和管理权, 这种缺位引发一系列矛盾。成立用水户协会后, 调动农民“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工程自己管”的积极性, 在管理、建设、财务上都享有高度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从根本上解决以往产权模糊、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等问题。
水利专业组织建在每个县的水务局, 一是承担在防汛抗旱期间的抢修、设施恢复, 财产转移等抢险救灾等工作。二是承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因范围广而工程零散、无人干的工程, 如钻井、管道安装等。三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后的设备维修, 如机井、水泵、管道以及供排水设备的维修, 没有专业的技术和队伍, 难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楼豫红.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水利, 2012 (7) :40-42.
[2]吴松.创新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模式[J].宏观经济管理, 2015 (3) :72-74.
[3]山丹.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的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 (3) :174-175.
3.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篇三
【摘 要】随着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在国际上的交流也逐渐增多,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逐渐引入到我国。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发展伴随着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也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一直处于一个瓶颈时期,本文将针对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设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促进我国各方面事业建设的快速、高质量的完成。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技术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兴建了一大批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我国的水利行业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成为WTO的一员,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的标准进行分析,揭示现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以便更好地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逐步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1.我国现行标准体系的简介
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主要由《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水利技术标准汇编》、《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负责的标准项目现状表》中的相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及工程建设所采用的国家标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及机电设备的安装等方面的施工标准。水利工程管理标准根据工程类别进行分类,包括了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技术、河道堤防工程项目管理、水库大坝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闸工程项目管理等。
2.我国现行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一共有163项技术标准。其中综合类标准为19项、水利工程建设类标准为102项、水利工程管理类标准为42项,三者分别占标准总数的12%、62%、26%。另外,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中,强制性标准106项,推荐性标准23项。因此,在水里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强制性的标准占主要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中,施工质量检验类的标准有6项,验收及评定类的标准有14项。因此,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的现行标准体系中,涉及工程建设的安全及环境标准的只有2项,明显较少。同时,对于验收及评定的标准只有14项,其中10项都是评定类的标准,验收标准明显不足。
3.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
从对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行体系主要以强制性标准为主,推荐性标准为辅,这种体系标准不适应我国加入WTO协定的相关要求。因此,在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中,我们应该后对现行体系中的强制类标准做出一定的修改。并且,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来修改并组编强制类标准较低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
其次,对于加入WTO后,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标准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不配套的项目建设标准要予以修改。进一步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来配套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同时,建立配套的施工技术标准并符合我国相关行业的标准。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不断完善,我国发布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于水利工程质量的建设与评定做出了新的规范。水利建设行业等建设行业要实现验评分离,严格实施好工程验收标准。
第三,对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中技术内容相对比较陈旧的部分要加以修改。由于我国现行体系标准是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编制的,,应该把这些工程建设施工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的反应上去,以更好的配合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中缺少与环境安全及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加以补充。
第四,重新整合并编制相关强制性的工程建设标准。我国发布《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之后,为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应该对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类标准加以认真审核并从“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考虑,全面贯彻实施相关标准。并对零散不完整等条文进行填充,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汇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新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现行法规的要求,并且新体系的核心内容要以我国法律、法规、WTO/TBT协定为基础依据。
第五,加快对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修订。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特殊的工程建设项目,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标准制订,不断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同时,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必然举措。因此,通过新体系的建设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技术标准,是我国建设的水利工程有标准可依,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同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江、河、湖、库等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体系能够更好的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4.结论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WTO协议,深化建设标准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新的体系建设还能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并且,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于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新的标准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我国的建设水利工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经验也应加入到新的标准体系中以更好的适应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我国成为WTO一员之后,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赞堂.中国水利标准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水利水电技术,2002(02).
[2]薛亚锋,薛占群,黄林泉,王润海.探析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现行技术标准体系[J].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2008(06).
[3]薛亚锋,薛占群,冉贤兵,黄林泉,王润海.试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标准[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02).
[4]高江林,邵仁建.关于水利工程竣工抽检的几个问题探讨[J].江西水利科技,2010(03).
[5]胡广元.浅谈防洪除涝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J].建筑设计管理,2010(11).
[6]许迪,龚时宏,高本虎,刘群昌,余根坚.中国节水灌溉产品质量现状分析及改善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2004(05).
4.乡镇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篇四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政府、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服务模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根据中共罗平县委办公室、罗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
建设的实施意见》罗办发2010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镇为民服务中心,在各村(居)委会建立村级服务代办点。现就加强××镇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环节最少、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服务最好、效率最高”的要求,纵深推动机关效能建设,以打造一支“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乡镇机关干部队伍为目标,以“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工作机制,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整合乡镇公共资源,努力搭建服务农村工作的新平台,进一步提高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乡镇机关政务公开工作。
二、基本原则
按照“窗口围绕社会转,部门围绕窗口转”的原则,调整内部运行模式,实现部门与服务中心运行机制的有机衔接,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不搞“双轨运行”。
(一)有权必进原则。凡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及服务事项、涉及审批服务事项的收费都必须进入为民服务中心办理。
(二)进必授权原则。凡在为民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的部门必须将审批权限充分授予窗口,启用本单位“行政审批专用章”(在本镇范围内使用,在行政审批范围内与本单位行政章具有同等效力,转报事项需加盖单位行政章)。
(三)依法行政原则。进驻为民服务中心的各部门法定行政许可(审批)职能不变,法定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施主体地位和职能不变。
(四)公开透明原则。开展“一套业务告知单、一套申报材料范文本、一套政策法规文件依据、一张办公流程图”公示文本活动,并通过服务指南、办事须知、公开服务事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办结时限、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等事项,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方便群众监督。
(五)便民利民原则。以方便群众办事为目的,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科学设置服务窗口、筛选服务项目、确定工作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六)规范运作原则。镇为民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行为规范办事,遵循管理规则,不得违反规章制度。
(七)廉洁高效原则。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严禁吃、拿、卡、要和以权谋私。
(八)加强监督原则。镇为民服务中心工作要自觉接受镇党委、政府、人大的监督,接受媒体和监督机关、人民群众等各种监督,促进服务中心持续、高效、廉洁、规范运行。
三、机构建设和主要职责
(一)机构建设
为加强镇村两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决定成立××镇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镇为民服务中心和各村(居)委会为民服务代办点,为民服务中心设主任一名,专职副主任一名,主任按照副科级干部配备,由××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朱林兼任,专职副主任按照股所级干部配备,由徐树贵担任。为民服务中心对镇人民政府负责,代表镇人民政府对中心窗口工作行使管理、协调、服务和监督职能,对村级代办点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协调、服务,同时接受县中心的业务指导、工作协调;村级代办点由村(居)委会班子负责管理,从村(居)委会干部中明确代办员2名,实行ab工作制,确保岗位不空,方便群众,在镇为民服务中心的指导下进行工作,明确代办项目,真正做到为民服务。为民服务中心是镇政府的综合性服务机构,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在服务大厅设置民政、残联、计生、村建、环保、国土、林业、财政、劳动保障、农经、畜牧、农科12个服务窗口,并设置派出所、卫生院两个分中心。
(二)主要职责
为民服务中心和各村(居)委会为民服务代办点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1、直接办理权限范围内的简易事项;
2、代办需上级审批的事项;
3、对申请人提供咨询、留言、陪同和转告等服务事项;
4、围绕农民增收、发展经济等方面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
5、做好群众工作、处理来信来访;
6、知民情、听民意、说实话、办实事;
7、其它工作。
四、人员管理及经费保障
(一)为民服务中心各个窗口由镇政府各涉及部门选派1—2名素质高、业务熟、协调能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力强、行政审批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到服务中心窗口工作,其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调出。实行abc角工作制,a角为首席代表,分管领导;b角属常驻工作人员;c角为
替补工作人员,确保窗口工作正常进行。当b角工作人员确需离岗时,c岗及时补充,bc角由中心主任统一调度。镇政府各有关分管领导以及镇直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必须加强配合与协调,确保中心服务窗口有服务人员上岗。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向窗口首席代表和工作人员充分授权,做到“三集中、三到位”即:部门审批权限向中心集中、审批服务事项向中心集中、中心审批服务事项向电子监察网络集中;项目进驻到位、窗口授权到位、人员落实到位。各单位abc角人员名单于2010年1月底前报镇为民服务中心。
(二)加强进驻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为民服务中心和原单位对窗口工作人员实行“双重”管理,窗口工作人员原身份和隶属关系不变,在原单位的相关待遇不变,以服务中心管理为主,按规定开展工作。为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考核由同级人事部门赋予中心,评先选优指标由人事部门按照中心人数比例核定,不占进驻单位的评先选优名额,服务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考核,考核结果由人事部门审核后装入个人档案。窗口工作人员调离中心时,由中心出具鉴定材料移交所在部门或单位,作为进驻单位干部考核、使用和晋升的依据。镇为民服务中心要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和村级代办员的管理、监督和学习培训,各进驻单位要协调配合,重视、支持、帮助为民服务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村(居)委会两委班子要担负起对代办工作的领导责任,把代办工作纳入村级事务统筹安排。
(三)建立严格的上下班制度和考核奖惩。为民服务中心业务集中办理时间:每周二至周五上午8:00-11:30、下午2:30-5:30,周六上午9:00-11:30、下午12:30-4:30,每周日和周一为休息时间。进驻中心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不得迟到和早退,有事必须要请假,否则将按照××镇干部职工的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理。为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及其运行情况将纳入综合考核奖惩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严格兑现奖惩。将进驻事项的办理情况纳入进驻单位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镇党委、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经费,对完成工作任务较好的给予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适当的经济惩罚,并且本的考核不得评为“优秀”。逐步建立村级代办工作考核奖励机制,对在代办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明确职责分工。确保为民服务中心的正常高效运转,为民服务中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对为民服务中心建设给予大力支持。财政所要保障中心前期建设资金及相关工作经费,后期运行经费财政所列入预算,每年安排不低于2万元的工作经费,确保中心正常启动运转,各村(居)委会为民服务代办点财政所预算每年每个点安排720元业务经费作为代办员工作补贴;组织、人事部门要牵头研究制定管理、考核等相关政策措施;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为民服务中心的监督检查,把中心工作情况作为监督重点,实施效能监察,对服务对象的投诉要100%受理、100%查清、100%依归依纪严肃处理;宣传、广播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做到家喻户晓,请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
五、规范运行
为民服务中心按照“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原则,实行“开放式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的运行机制;实行“绿色通道制、全程代办制”,建立首问责任制、承诺服务制、限时办结制、办结公告制等行政责任制度,完善行政程序。
(一)落实六项制度。为民服务中心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加强管理,制定好相应的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作风建设制度、卫生安保制度、投诉监督制度。通过制度的落实到位确保工作到位、服务到位,实效到位。
(二)实行“六件”管理。对群众的申办事项要按即办件、退回件、承诺件、联办件、补办件、上报件进行及时分类,不同的办理件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并尽快回复。
即办件:凡程序简便,可当场或当天办结的申请事项,由窗口工作人员即收即办,当场办结。
退回件:国家明令禁止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当地发展规则的事项,窗口工作人员及时作出不予办理的明确答复或出具退回件通知书,注明退回原因。
承诺件:申请事项涉及两个部门或需要审核、论证、召开听证会、现场勘察的,由窗口工作人员先接收申报材料,承诺办结时间,出具承诺办理通知书,客户到时凭通知书信件到服务中心办理。
联办件:服务对象的申请需要3个以上部门审批的事项,实行由主办窗口受理并牵头进行联合办理。
补办件:对服务对象申报材料不全,无法办理的,承办窗口必须一次性明确告知需补办的材料,待服务对象申报材料全后按即办件、答复件、承诺件、联办件处理。
上报件:需报上级审批的申请事项,由主办窗口受理,向服务对象承诺上报的时限,负责事项的全过程办理。
(三)实行“六公开”办事。为全面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中心的各个窗口实行办理事项、办事程序、法规依据、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全部公开。
六、建立村(居)委会村级代办点
(一)村(居)委会实行代办员制。负责代办需要到镇及县级以上办理的事项。各村(居)委会代办员由村(居)委会副主任和大学生村官担任,没有大学生村官的由副主任和负责业务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并将代办员名单于2010年1月底前报镇为民服务中心。
(二)运行机制。村(居)委会村级代办的运行机制由受理、传递、回复三个环节组成。代办员受理事项时可以采用书面、口头等形式,同时做好登记工作,并向申办人员告知办理权限、承诺时限等,向申办人出具相关证照工本费的收费依据和收据。对于申办人申办材料不齐全的,应一次性告知补办事项;传递时,要主动与为民服务中心和村 “两委”联系,及时做好衔接工作;回复时,代办员要将办好的手续及凭证送交申办人,并收回原出具的收据,及时做好证明和资料归档工作,并征求申办人对所办事项办理情况的意见建议。申办人对代办员工作有意见的,可采用书面、口头、电话等形式,向镇为民服务中心和县政务服务中心投诉。
(三)工作原则。一是坚持公开原则。公开为民服务代理事项、代办员的选任、变更、为民服务代理制度。二是坚持公平原则。代办员对申办者不论远近亲疏,一律平等对待,认真负责为群众代办事项。三是坚持依法原则。严格执行为民服务代理工作制度,按照规定的办事程序,不搞变通,杜绝暗箱操作。四是坚持高效原则。代办员要熟悉代理事项的办理程序和有关要求,对申办人做到“一次性告知”。代理事项一经受理,要按照限时办结要求办理,代理事项办妥后,应及时向申办当事人反馈。
(四)事项办理。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受理村民需办理的事项,对属村(居)委会办理范围的事项,能立即办的要立即办,不能立即办的明确承诺办理时限,限时办结;对确实不能办理和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要向申请人说明情况。村民需办理的事项若不属村级办理职责范围内,需报镇及以上机关办理的,由村委会代办员受理代办。
5.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篇五
实施方案
为加快农村商务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农民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为农民增加消费提供信息服务和购销便利,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宗旨,全面推进我县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农民获取和发布信息服务,推动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拉动农村消费市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二、发展目标
利用2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商务信息服务体系。2012年,建立**县商务信息网站,并在50个行政村建立农村商务信息点;2013年,建立覆盖全县范围的新农村商务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商品购销对接和市场商务信息,使农民共享网络资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实施原则
1、突出重点、服务“三农”。要以各行政村为重点,以农民受益为核心,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2、把握特点、务求实效。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要充分考虑信息化推广特点。一是要扩大和规范信息源;二是要建立健全信息传播渠道;三是要培育提高信息化
应用能力。
3、试点先行、逐步推广。根据我县农村基层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开通新农村商网,为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和农业协会进行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鼓励大多数农民积极发布购销信息,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四、建设内容
(一)建立县级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站
县级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站设在县商务和工业局,具体负责全县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主要工作任务:
1、组织信息员培训;
2、查询、整理、审核与发布信息;
3、组织开展农副产品网上购销对接服务;
4、建立与维护本地信息发布平台及农产品流通数据库,为国家商务部“新农村商网”提供基础数据。
(二)建立村级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点
充分利用各行政村党员电教设备和网络平台,在各行政村建立村级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点。
(三)建设农村信息查询、发布平台
1、建立县级农村商务网管理平台
以县级农村商务网作为**县农村商务工作管理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开展供求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使县农村商务网作为“新农村商网”的基层延伸。
县级农村商务网主要建设栏目有:
(1)基本情况:包括**县及各乡村基本情况;
(2)涉农资讯:包括相关的政策法规、即时信息、农业知识等;
(3)供求信息:包括供应、求购等;
(4)会员管理:包括注册、登陆、修改、订单、产品浏览等;
(5)数据资料:包括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大户、农产品批发市场、涉农企业名录、生产资料、经纪人等;
(6)村级商务信息服务点管理:包括村级商务信息服务点介绍和信息员管理;
(7)特色农产品:包括名称、产地、图片、上市季节、规格、数量、价格、交通情况、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等:
(8)社区信息:包括三农知识、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活等。同时在网站建设信息发布系统,便于用户发布农产品购销信息,作为“新农村商网”的延伸;
2.建设县农村商务基础数据库,建立村级农业生产基地、农业生产大户、农产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农民经纪人、信息员队伍、农家店等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员、农家店以及购销业务数据库,为“新农村商网”提供基础数据。最终建成一个包括县农村商务网和村级商务信息点在内的信息服务平台,为致力于开发农村市场的涉农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以及农民提供信息发布、企业展示、网
上购销对接服务。建成后的信息平台将具备农产品展示、数据采集、数据共享、咨询互动等功能。
(四)信息员管理
1、各行政村必须配备一名信息员,主要负责本村农产品的网上购销信息的搜集、发布。信息员从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流通大户、协会、经纪人或种养大户,党建、科技、农业等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人员中确定。
2、信息员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换。信息员确因特殊原因需要更换时,新接替信息员必须对新农村商网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技能熟练掌握,确保新农村商网信息畅通。
3、信息员可收取一定的信息采集费,作为办公经费,信息费每条不超过5元。
五、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我县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成立县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商务和工业局,马军宝兼任办公室主任。
六、工作步骤
(一)成立工作机构:5月30日前。
(二)确定村级信息服务点:6月1日—15日,由各乡镇、县商务和工业局确定村级信息服务点。
(三)建设**县农村商务网:6月16日-7月31日,由自治区商务厅信息中心负责建设**县农村商务网站,并完成运行测试。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乡(镇)、部门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为农民办实事的切入点,精心组织,合理布局,确保全县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各乡(镇)、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沟通工作情况,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电信局要负责互联网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网络畅通;财政局负责划拨一定经费,用于激励信息化工作高效推进;农牧局负责农副产品绿色认证、农副产品检验检疫,种养大户、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农副产品推荐等,积极为“三农”提供相关服务;工商、质检局负责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荐认证,查处假冒伪劣农产品等工作;供销社、科技局负责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社、涉农行业协会搜集推荐认证等;商务局负责组织信息员培训,对各乡镇农村信息化工作进行监督、考核,信息的查询、整理、审核与发布等工作;各乡(镇)负责本乡镇商务信息服务的组织实施,开展本乡(镇)直接面向农户的各项农业信息综合服务。收集农民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求信息,并利用网络媒体向农民发送生产、生活资料市场信息,具体管理本乡镇设立的村级商务信息服务站工作。
(三)严格管理,确保安全。县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
是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只能从事农产品在网上购销对接,为农民提供商务信息服务工作,不得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信息管理员要做好信息保密工作,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农村信息化建设覆盖面广,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展示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助农惠农的新成果。要通过开展农业和农村化信息化优秀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等各种活动,推广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的良好氛围,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确保农村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
6.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篇六
作者:徐长存
出 版 社: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册数规格:全三卷 16开精装
优惠价:¥400元
详细目录
《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
《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
第一篇 沼气能源基础知识
第一章 沼气概论
第二章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
第三章 沼气能源利用技术
第四章 以沼气技术为基础的生态农产品技术经济评价
第五章 沼气生态家园的概念
第六章 沼气在建立生物循环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第七章 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特点
第八章 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
第九章 南北沼气生态模式介绍
第二篇 沼气利用新技术
第一章 沼气燃烧技术及应用
第二章 沼液加工利用技术
第三章 沼渣综合利用技术
第四章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第五章 沼气的净化和储存
第六章 沼气发酵技术及应用
第三篇 农村沼气服务体系管理制度
第一章 沼气站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第二章 沼气站管理区岗位责任制
第三章 进料工及机修工的岗位职责
第四章 化验室岗位责任制
第五章 固液分离机岗位责任制
第六章 锅炉工岗位责任制
第七章 电工岗位责任制
第八章 沼气收费修理处岗位责任制
第四篇 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工程实施管理
第一章 工程前期管理
第二章 工程设计管理
第三章 工程实施管理
第四章 工程协调管理
第五章 沼气工程的施工
第六章 沼气工程常用设备
第五篇 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工程验收管理
第一章 沼气工程验收原则
第二章 沼气工程验收程序
第三章 沼气工程验收内容
第四章 沼气工程验收方法和标准
第六篇 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工程运行管理
第一章 沼气工程运行管理方法
第二章 沼气工程运行相关知识
第三章 沼气工程运行注意事项
第七篇 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工程维护管理
第一章 沼气工程维护方法
第二章 沼气工程维护相关知识
第三章 沼气工程维护注意事项 第八篇 沼气生产操作技术
第一章 沼气生产工职业道德
第二章 沼气生产安全常识
第三章 沼气生产材料与建筑基础知识
第四章 沼气用具及设备基础知识
第五章 沼气池的结构设计
第六章 砖混组合沼气池施工
第七章 现浇混凝土沼气池施工
第八章 户用沼气池启动
第九章 户用沼气池运行管理
第十章 户用沼气池管理与维修
第十一章 小型沼气工程管理与维护 第九篇 沼气输配与乡村服务网点建设
第一章 常用管材
第二章 管道的连接
第三章 管路的设计
第四章 钢管的防腐
第五章 沼气管道的布置
第六章 沼气管网的施工
第七章 沼气管网的运行管理
第十篇 农村沼气工程相关法规与标准 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 农村沼气能源标准
7.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篇七
一、多属性决策方法
水利工程项目一般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浩大工程, 甄选重要影响因素, 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量化, 应用数学模型, 建立水利工程综合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多属性决策问题又称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问题, 即在备选方案中进行方案的选择或评价, 而多目标决策分析问题是用来设计方案的, 并没有备选方案。多属性决策包括决策信息的收集和信息的集结并择优。
水利工程规划方案优选是水利开发的研究热点, 在经典的多属性决策方法中, 水利工程规划方案决策方法以可基于灰色关联的三角模糊、基于区间直觉模糊集, 所以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水利工程规划方案评价的基本理论
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工程规划和决策过程中考虑环境影响的因素, 水利项目社会评价是指分析评价项目为实现国家和地方的各项社会发展目标所做贡献与影响, 以及项目与社会的相互适应性的一种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评价方法。
生态影响评价又称作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 与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有区别的是相对于污染生态影响所提出的, 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对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预测, 是为国家和区域的长远发展的利益而服务的, 以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 对污染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有明确的要求, 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预测, 生态影响评价注重生态分析和保护措施。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包括企业经济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 评价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提出全面的评价报告, 提高投资的效益。
水利工程影响因素很多, 这表现为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 如果调节不当, 会造成库盆内泥沙淤积, 导致水库库容减小, 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可能会对现有的植被造成破坏;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地质的影响表现为可能会诱发各种地质灾害的风险会明显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表现为会造成对表土尤其是上坡上的土扰动较大。
水利工程对社会的影响表现为水利工程对地区发展的影响会明显拉动当地这些企业的发展;水利工程对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 比如移民问题, 介水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增加;水利工程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影响, 如可能会引发土地资源使用权的争夺问题。
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影响表现为对于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是有影响的, 尤其是鱼类, 降低了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对气候的影响是水库蓄水后使河谷的狭管效应减弱;对景观生态体系质量的影响造成树木的砍伐、地面植被的破坏。另外, 水利工程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会造成工程建设和投产后的生产经营浪费。
三、水利工程规划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
指标可以提供事物的状态和趋势信息, 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才能构建合理的水利工程实际的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包括代表性及独立性原则, 全面、系统、综合性原则, 科学及可行性原则, 简洁及实用性原则,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及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地说,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要全面衡量诸多因素, 确定的评价指标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设立及计算方法必须相对科学、合理、准确, 力求简洁, 便于应用操作, 具有实用性, 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 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发展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将反复预选的指标进行多位专家的咨询, 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修改和完善, 能够从不同方面反应指标性质, 以最终确定指标体系。
然后进行评价指标数据的收集, 收集数据时还应注意评价的内容和要求, 寻找尽量可行、合理的定量计算方法, 最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四、水利工程规划方案多属决策方法
灰色关联的三角模糊。水利工程所涉及的指标有定量和定性描述两种, 我们可以采用三角模糊数进行指标量化处理。建立三角模糊数定性指标量化标准评定表, 根据不同人员对于不同指标的了解程度赋予其不同的重要性程度权重, 最终综合不同方面的意见, 综合各相关人员对同一定性指标的三角模糊数信息, 进行指标归一化处理;确定权重, 其方法可以有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熵值法、变异系数法, 建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三角模糊水利工程规划方案多属性决策模型。
区间直觉模糊集。区间直觉模糊集理论比较复杂, 包括基于集成算子的区间直觉模糊决策方法、基于理想点法的区间直觉模糊决策方法。将区间直觉模糊集与灰色理论结合, 进行指标量化, 具体方法如下:根据相关人员的重要性程度权重, 得到综合各方意见的指标数据, 根据文献区间直觉模糊集的运算法则, 计算各指标的区间直觉模糊数。结合理想点法对方案优劣进行排序, 以选择最优方案。接下来进行权重的确定, 并确定出方案。
从实际出发, 基于灰色关联的三角模糊决策方法可利用评价指标量化处理方法, 制定几套评价方案, 若干指标数据进行量化, 根据相应权重确定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 法分别计算各方案与正理想法案及负理想方案的关联度, 根据基于灰色关联的三角模糊决策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
另外, 还可采用基于区间直觉模糊数法, 其方法也是根据相关指标量化方法, 计算各指标权重, 得到权重矩阵, 计算各方案, 各指标与正负理想方案的距离, 并将备选方案进行排序, 选出最优。
参考文献
[1]陆孝平、徐世均:《水利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形成负面影响的对策探讨》, 《水利发展研究》, 2005, 10
[2]宋力、孟仁富、周金山等:《基于层次分析的水利工程施工方案优选》, 《人民黄河》, 2009, 31。
8.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篇八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发展是最核心的内容,因此,对于农田水利系统的建设而言,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建立的工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在现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提高对农田水利事业的建设水平,从而为农业经济化的建立提供充分的保证。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23.2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35
对于我国经济建设而言,农业发展是最核心的经济基础,在农业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农田水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我国的发展现状而言,由于我国地域较为辽阔,水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是现阶段农业技术发展中重要的问题。虽然,在整个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农业设施的建设为整个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整个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制约性的因素。所以,在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的建立过程中,应该逐渐认识到水利系统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制定科学的解决措施,从而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农田水利建设服务农业生产的现状
1.1 对农田水利建设服务的认识不到位
虽然在现阶段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很多管理人员对于相关的系统并没有充分认识。随着农村经济化的逐渐改革,我国水利工程中农业水费的收取逐渐从行政事业型收费转变成经济性的收费,因此,其原有的思维也逐渐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改革过程中,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了相关的规定,水利工程水费主要是根据管理权以及使用权进行个人利益的收取,而由政府来收取相关的费用是不合理的。人们对于这些观点的看法都逐渐忽视了资金内容的投入。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内容建立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农业粮食的生产、地区防洪、抗旱等问题的分析,这些项目的出现都需要收取工程水费,因此,在现阶段水利工程的建立过程中,就应该逐渐优化基本的改革理念,从而为水利工程的建立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1.2 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最核心性内容,但是,一些水利工程的建立却逐渐老化,甚至已经超出了使用的年限,而且,在一般情况下都应用于小型农场的水利工程建设,所以整个配套的效率相对较低。随着农业技术的逐渐发展,人口增多但是耕地却逐渐减少,要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性效率,就逐渐成为水利工程发展中十分困难的问题。因此,要想在根本上保证农业经济的逐渐发展,就应该提高农业技术的生产能力,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田的水利工程建设。在农业建筑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投入性内容的不同,就会使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应该逐渐优化农业建设的基本理念,从而为整个农业水利工程的建立提供充分保证。
2 优化农田水利建设服务的基本对策
2.1 强化农业水利服务的工程投入
在农业技术逐渐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三农”目标的建立,为我国小康社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强化水利资源实现生态化的环境,最终受益的都是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的基本生活。对于国家以及地方政府而言,应该建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按照基本的发展理论,依据强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资金内容的投入的根本意义,为整个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充分的保证,同时也为农村经济树立科学的发展方向。
2.2 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及服务的创新性水平
在现阶段农业技术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逐渐强化组织内容的建立,实现专业化的农业技术运行,通过与群众管理内容的充分结合,应该建立科学化制度运行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也应该逐渐优化基本的市场运行机制,降低水利工程的成本运行,明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核心性内容,从而在根本意义上明确水利工程管理的权利以及基本的义务。在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内容建立的同时,应该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通过市场化、专业化水利工程发展理念的建立,强化工程维修养护的基本体系,而且,也应该不断改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理念,强化专业人员的组建,优化基本的发展理念,从而为整个农业经济化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农业发展过程中,为了逐渐强化农业中水利工程的建设,就应该坚持以农业作为发展的基础,充分考虑现代化科技的发展需求,建立合理性的发展理念,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展现农业技术的现代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应该明确认识到农田水利的发展现状,组建专业化的水利工程队伍,强化工程维修的基本理念,在根本上保证农业事业建设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莉.农田水利建设服务农业生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
[2] 贾悦仙.农田水利建设服务农业生产现存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1):183-184.
[3] 张跟朋.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对策[D].山东农业大学,2013.
9.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篇九
关于印发西平县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
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
《西平县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西平县商务局
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
推进单位工作方案
按照省商务厅《关于做好2011年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和《河南省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推进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商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依法行政、执政为民、商务为民,实施商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综合行政执法,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加强流通领域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单位申报工作,深入探索商务行政执法工作规律,改革和创新商务行政执法体制,努力解决当前执法中存在的执法缺位、执法力量分散、执法效率低下、执法不规范等问题。
三、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行政和权责统一原则;坚持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原则:坚持改革创新,勇于实践的原则;坚持统一指导与自主探索相结合的原则。
四、主要内容
(一)整合执法资源,实行综合行政执法。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通过整合,归并充实现有力量,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按照生猪屠宰、酒类流通、成品油市场管理等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能积极开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协调经费,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二)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执法能力。要把熟悉法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优化执法队伍人员结构,全面实行持证执法制度。组织开展执法人员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及思想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思想业务素质;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快速检测、调查取证等执法装备,提高调查取证及检测能力。
(三)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制定统一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和步骤,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建立健全内部工作管理制度,完善案件统计及数据报送制度,统一执法文书格式,规范填制方式,加强执法文书档案管理;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规定分解执法职权,严格追究违法行政责任。
(四)加强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热线为依托,健全举报投诉体系,建立相应的举报投诉案件流转、督办机制及工作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相关事务,开展举报投诉、预警、咨询服务,形成有效、全方位覆盖的市场监管服务平台。建立举报奖励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管的积极性。
(五)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形成执法合力。密切与公安、工商、质检、农业、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关系,探索建立部门之间执法协作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确保当罚则罚,当刑则刑,建立部门之间信息多共享与协作机制,提高执法效能。
(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执法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商务法律、法规,引导广大企业、职工学习商务法律知识,树立诚信守法经营理念,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曝光典型案件,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五、具体措施
(一)充分认识开展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河南省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推进方案》和省商务厅《关于做好2011年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加强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仅符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商务行政执法的现实需要。
(二)成立西平县商务局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单位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指导商务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协调与财政部门之间的关系,落实经费,充实必要的交通、通讯、快速检测、调查取证等执法装备,提高调查取证及检测能力,保证试点工作的胜利进行。
(三)健全举报投诉体系,搭建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我局已建立了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站,开通了12312热线电话,并按商务部统一标识和风格对12312服务联系点进行了装修,确定了4名人员专门负责服务站的工作,并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制订了工作流程和举报投诉奖励制度,形成了有效、全方位覆盖的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四)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执法能力。我局将分期分批组织开展执法人员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及思想作风等方面的培训,不定期的组织业务骨干到商务稽查工作较好的兄弟县市学习交流,不断提高我局执法人的思想业务素质。
(五)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①、由本局案件审查委员会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制定统一的执法文书,规范执法环节和步骤,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处罚公开、公平、公正;②、由稽查大队法制办公室,负责
和落实内部工作管理制度,完善案件统计及数据报送制度,统一执法文书格式。规范填制方式,加强执法文书档案管理,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追究违法行政责任。
(六)严格依法管理与监督,不断提高执法水平。按照商务综合执法职能,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市场管理与监督,在执法检查中力求突出重点,狠抓难点,坚持整治与规范。打劣与扶优相结合的原则,重拳出击,严打重处。特别是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方面,加强对生猪和酒类商品的专项整治,保障全县人民的食品消费安全。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力求着装整洁,佩证上岗,亮证执法。对于拟定的行政处罚案件,领导都要亲自把关,从证据、程序、违法事实认定、适用法律、执法文书等方面严格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处罚决定的合法、公正、准确,杜绝执法过错发生,不断提高综合执法水平。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工作方案,申报材料。时间从现在起到8月下旬,主要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商务工作实际,制定《西平县商务局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单位申报工作实施方案》并重点推进工作材料申报上级商务主管部门。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时间从8月下旬到10月底。主要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培训,全面提升执法队员的素质。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举办几期学习培训班,聘请法院、律师或法制办的领导讲课,组织执法队员认真学习有关商务法律、法规,全面提升执法水平,达到文明执法、和谐执法、公正执法,提升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站工作水平,对有关商务法律、法规解释到位,达到接案一起,处理一起;该移交的移交,该转办的转办。
2、抓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流动加油站加油车辆。坚决取缔私无证无照加油站(点),坚决打击非法流动加油车辆。加强日常监管,定期
或不定期的检查,严禁劣质油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不达标的油品不准流入市场,消除安全隐患。
3、抓日常监管,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经营行为,坚决捣毁私宰窝点,确保上市肉品安全。
4、理顺酒类流通渠道。坚决按照酒类管理流通方法,落实随附单制度,单随货走,单货相符,确保酒类供应质量安全。
5、抓好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的启动工作。目前侧重于点差摸底和办理经营许可工作证。再找力抓好上述几项执法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的扩展其它商务领域的执法工作,逐步落实国家商务部赋予的商务行政执法职责,全面提升商务行政执法水平,推进我县流通领域市场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时间从2011年11月至12月,主要总结在重点推进工作中成功的做法、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措施,将重点推进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
七、工作要求
10.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篇十
河南省水利厅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水利大省。近年来,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连续几年遭受旱涝灾害的情况下,2006至2010年我省粮食产量连续突破1000亿斤,今年通过实施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河南夏粮又喜获丰收,总产量达626.3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河南省水利厅党组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把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作为农村水利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8月25日,全省已有49个县(市、区)成立基层水利服务组织654个,落实人员编制2800人,落实人员经费2472.1万元,落实办公经费706.9万元,落实办公场地21.8万平方米。我们的主要措施是:
一、提高认识,精心安排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是河南省农村水利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着眼加快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和发展大局,深化认识,完善思路,增强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精心组织,科学谋划,不断突出强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增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紧迫性的认识。我省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成为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整体上建设滞后、管理缺位等问题还十分突出。一方面,投资缺口较大,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率低、工程老化失修、除涝标准低等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全省还有1600万亩的麦播耕地还属于“望天收”,小型农田水利基本上还在“吃老本”,修建于20年前的田间桥、涵、闸等由于缺乏投资、管护不到位,损毁比例达60%;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不健全,缺少专人管理和养护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长久下去,将造成新建设的水利基础设施出现新的病情和险情、效益衰减的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农业灌溉、防汛抗旱效益的发挥和工程安全问题。我们各级水利部门认识到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晚建不如早建,小建不如大建,只有下决心完善机构和充实人员,重新整合力量,转变工作职能,创新运行机制,才能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发展。
二是提升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现实性的认识。在我省的乡镇机构改革中为解决乡镇事业站所机构多、人员多、经费缺乏保障、运转困难的问题,片面强调减人减事减支,多数乡镇水利站被简单地撤并,资产大多被分割平调,人员被大量分流或安排从事其他工作,公共服务能力受到削弱。服务机构的长期缺失造成小型水利工程安全隐患大,效益严重衰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处于“农民不管、集体不管、机构不管”的“三不管”状态,相当一部分与农民群众有着直接关系的小型水利工程缺少维修养护、损毁严重,难以发挥效益。我们认识到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立足提升公益性服务功能,着力解决经费保障、服务手段、人才支撑等关键问题。
三是提高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重要性认识。近年来国家对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工程等一大批与群众有着直接利益关系的小型水利工程投入力度不断加强,但由于工程量大、点多、面广,县级水利部门在建设上有些力不从心,管理上有些鞭长莫及,因此迫切需要一支专职、专业队伍承担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缺失有可能使得这些工程面临像过去那些水利工程同样的命运:缺少维护,功能减弱,效益低下。我们认识到水利基层服务机构的现状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相适应,严重制约着未来农村水利的发展。
二、务实创新,扎实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
我省共有158个县(市、区),2358个乡镇。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涉及面广,触及层次深,任务艰巨,工作难度大。我们以典型引路,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为目标,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改革。
一是致力于思路创新和典型引路。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建设并不仅仅简单恢复乡镇水利站,更重要的是要以明确公益性职能,以服务“三农”、改善民生,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水利服务和技术支撑为目标。在机构性质上我们明确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是乡镇水利公益性服务主体;在管理体制上,既可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也可实行“双重领导,以块为主体”的管理体制,明确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安排、指导,从根本上加强了行业指导,稳定了推广队伍,提高了服务水平。我们及时发现并培育了三门峡市陕县的成功经验,总结以后在全省进行推广,起到了明显的引领作用。同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完善了《关于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农田水利项目资金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开展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各级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相应了的协调机构,水利部门与组织、人事、编制、财政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制定方案,确保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工作按照要求顺利推进;长葛市成立由市直有关部门和乡镇组成的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乡镇负责从农业服务中心抽调人员充实到水利服务管理站和机构组建;水利部门负责水利服务管理站职能确定和业务指导;编制部门负责人员编制调整;土地部门负责机构用地调整;财政部门负责对乡镇水利服务管理站人员和业务经费进行核实。部门分工合作,确保了乡镇水利服务管理站在短时间内得以组建。各地还借鉴已有的经验稳步推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沟通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机构,稳定队伍、改善条件,创新机制、提升素质,全面推进建设工作。
二是致力于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着眼于我省现阶段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乡镇机构改革的需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合理布局基层水利技术推广机构,加强基层水利技术队伍建设,健全公益性经费保障机制。通过明确性质、理顺体制、理清职能、严格核编、加大投入、强化
队伍等一系列措施,力争用一年左右时间逐步构建起以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导,乡镇水利服务机构为核心,抗旱服务、抢险救灾、水利技术推广等队伍为基础,城乡供水、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涉水企业、民间用水管理组织广泛参与,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职工稳定、分工协作、运转协调、服务到位、充满活力、农民信赖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新郑市形成了市水务局、乡镇水利服务站、村“六护员”管理队伍三级水利服务网络,全市已恢复和成立7个乡镇水利站,明确为水利局的二级机构,负责所辖范围内容水利建设和工程管理,对村级“六护员”业务进行指导;每个乡镇按照区位都成立了“六护员”管理站,设管护员若干名,保证本辖区内的井渠、林木、道路、电力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市财政每年落实500万元作为“六护员”管理队伍的工资、工作经费;通过三级水利服务网络建设使水利服务职能延伸到村、到农户,实现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管”,有效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运行不畅、效果不好”的问题,确保农田水利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三是致力于保障机制的落实。为稳定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公益服务的积极性,我们明确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县级财政负担,在办公条件和装备上结合中央水利项目与地方各级财政投入,使之与人员机构、服务职能相适应。按照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工作性质和实际工作需要,在设施和业务技术方面进行要求达到“四有”标准,即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独立办公场所。目前,我省已成立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中大部了分都已由县编办明确为事业单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我们结合国家新增千亿斤粮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能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配备相应的视频培训设备、测量仪器、检测仪器、计算机、灌溉试验设备、移动测墒仪套、小型田间工程施工机械、抗旱用灌溉机械等设备,提升服务能力。陕县财政拿出100万元给每个乡镇水利服务中心配备设备,配置了办公桌椅、文件柜、计算机、防汛抗旱专车辆、抗旱机具等设备。
四是致力于人员队伍的建设。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用人制度上,我们要求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公开公正、竞争上岗、定期考评、合理流动”的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陕县、宜阳县等地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乡镇水利管理站。由县人事部门负责竞聘人员有资格审查、考试等工作,县纪检部门全过程监督,做到“公开、平等、择优”。对工作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建立工资与绩效挂钩,根据不同职位和岗位,实行相应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标准。县水利主管部门每年要明确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年终由县水利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根据服务中心所完成目标任务情况、服务效果和满意程度,以及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确定绩效工资的发放。实行一年一考评,对考评不合格人员不发奖励工资;对连续两年考评不合格人员按规定处理。
各地还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的规定,结合推广职业资格准入制,搞好水利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素质提升教育培训。陕县要求基层水利服务中心在任期内必须接受30天以上的新知识、新技术脱产培训,三年轮训一遍。用3—5年的时间,使基层水利管理站技术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
五是致力于服务作用的发挥。我们明确了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综合性的服务职能,在农村水资源管理方面承担包括农业水资源节约与保护、节水灌溉、农村供水、水情雨情监测等;在防汛抗旱方面承担组织编制辖区内容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上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审批,负责指导辖区内防汛、抗旱的具体措施的实施;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承担组织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辖区内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对参与基层水利社会化服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私营个体经济和村级水管员履行业务指导和监督职能;在水利科技推广方面承担参与制定当地的水利科技推广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组织水利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在农村水环境整治方面承担协助编制农村水环境整治规划、实施乡镇排水监管和水体水质监测,开展农村排水河渠日常治理等;在水土保持工作方面承担协助拟定当地水土保持中长期规划,负责水土保持项目的调查和上报,负责组织实施当地水土流失的预防、监督、治理工作,负责开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落实,负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行业管理、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工作等;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还要协助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水政执法,查处乡(镇)涉水违法事件、处理水事纠纷;负责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有关水利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做好辖区内水情教育工作。
三、有序推进,不断深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
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是伴随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完善。我省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来说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下一步,我们要在以下几方面继续探索。一是强化公益服务,突出主导作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服务为农民群众提供无偿服务,是其它服务组织不可替代的。下一步,重点是强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公益服务职能,强化服务手段,提高现代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整合服务力量,进一步提高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提高保障水平。解决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落后问题,离不开政策支持。我们坚持通过强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经费保障,理顺管理体制,改善推广条件,努力提高人员待遇、工作运转、技术服务的保障水平。下一步,重点是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经费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积极争取公益性工程维修经费补贴政策,为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三是强化机制创新,激发工作活力。提高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能,关键在于建立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下一步,我们通过试点积极探索基层水利服务需求反馈机制、绩效考评机制,把农民需求与服务职能、服务效果紧密衔接起来,有效地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提高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运行质量。
11.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篇十一
本文讨论了一种适用于水利综合决策服务的平台方案及其关键技术:首先通过数据和分布式2个中间件实现数据集成,然后使用OSGI(Open Service Gateway Initiative)规范下的AAF(Advanced Application Framework)应用框架实现水利业务组件的重用和快速开发,其后采用工作流及Agent技术实现组件的组织装配,最后通过JSR168门户技术在控制中间件的调配下完成系统服务的个性化展示。通过平台的使用来看,该系统实现了决策信息和需求的集成与开放,并能够在信息共享和应用整合中提供决策支持服务,满足了决策的动态发展需要,并促进了中间件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应用领域的创新和跨越式发展。
1 水利综合决策服务平台整体架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水利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充分吸收交叉学科研究精华,标准的、规范的、资源共享的水利信息化服务架构,以转换传统的水利决策支持系统为具有更强实用意义的水利信息化综合决策服务平台[1]。通过研究发现水利综合决策服务平台与一般决策服务平台存在2方面不同:一方面,水利综合决策服务通常以大量宏观/微观、定性/定量、确定/不确定、规划/实施的信息为基础,并且涉及天然、工情和人为等3方面信息,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之分;另一方面,目前水利应用系统普遍存在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开发建设,系统间缺乏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共享不足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综合决策服务平台对现有水利应用系统的集成。因而,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水利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软件低水平重复利用,开发可供复用的软件资源,实现水利数据集成、业务整合、决策服务成为平台构建的研究重点。
水利综合决策服务也是一项系统化的服务工程,与其他面向水利决策服务的支持系统[2,3]在功能上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它涉及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开发难度,那么采用何种模式的体系结构和开发框架将是平台建设的重要因素。因而在综合决策服务平台的构建时,为了降低系统固有的复杂度,保证系统具有易于管理、可重用等特点,应该把决策中非业务的基础与业务功能,以及业务中通用的功能模块与多样化的应用过程分离开来,使其具有规范的、可动态配置的松散结构,并且各组成部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能通过某一固定方式协同工作。进而以基于中间件的数据集成和规范化领域框架[4]为支撑,运用基于组件和工作流的开发方法,形成基于软件复用的快速业务组件开发平台和应用服务搭建环境,最终结合信息门户和Web Service建立图1所示的面向水利综合决策服务的平台体系结构。该平台由“基于按需应用的数据集成”、“基于OSGI的AAF应用开发框架”、“基于工作流的组件服务框架”、“基于信息门户的应用集成”4个层面构成。
2 基于按需应用的数据集成
目前,实现异构数据源的集成主要依靠基于数据转换的数据集中的方法来完成。数据集中的优点是提供了复杂的数据转换功能,集成了多种数据源和复杂的规则,并能够容忍数据在时间上的延迟,因而比较适合大量数据的迁移。但数据集中本身是一种物理上的数据迁移,数据库更新操作的实现需要在各个分散的数据库上进行,因而很难保证数据更新的同步。对于水利行业来说,水利数据集成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实时、同步并能实现按需服务的数据平台,并为水利应用系统提供支撑。所以使用基于数据转换的数据集中方法将无法满足系统需求[5],为此开发了一个基于按需应用的虚拟数据平台。数据平台可视化界面如图2所示,数据集成结果如图3所示。
与数据集中方法不同,数据平台本身是一种紧耦合、同步性的方法,自身不保存数据,只为多种数据源提供1个统一的中间层访问接口,在实际操作方面,数据平台通过1套连接池对底层数据库链接信息进行集成,并对信息进行整体配置;通过中间件技术来处理数据访问请求,使得数据访问请求间接传递到数据的真实存贮位置进行处理,因而避免了数据同步及实时更新问题。
在数据按需应用方面,数据平台还需要对经过数据聚合产生的数据源进行标准化,并通过服务的形式按不同的业务需求组织数据,保证数据在应用过程中的完备性,为此采用了XML(e 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和Web Service技术来实现这一过程。XML的本质是一套用于将文档按一定规则分块并能够按照分块组织文档的语义标签,它也是一种元标记语言,用于定义其他领域文档的具体语义和标记这些领域语言的语法。随着技术发展,XML已成为当前互联网上,数据存贮和交换的标准。Web Service是一个应用组件,它逻辑性地为其他应用程序提供数据与服务,各应用程序通过网络协议和规定的一些标准数据格式(Http,XML,Soap)来访问Web Service,通过Web Service内部执行得到所需结果。Web Service可以执行从简单的请求到复杂商务处理的任何功能。一旦部署,其他Web Service应用程序可以发现并调用它部署的服务。
3 基于OSGI的AAF应用开发框架
面向水利决策服务的框架应用重点应是提高代码的重用性和系统的扩充性,以缩短大型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周期,提高开发质量[6],而目前框架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应用集成中间件方面,具有重用性不足,缺乏面向应用的规范性标准,内部耦合度高,部署不够独立,数据层与应用层缺乏紧密关联,标签库的单一性导致在客户端表示和交互性上不足等缺点。
为此在研究OSGI规范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OSGI,利用J2EE平台快速开发,基于Internet企业级应用程序的应用框架AAF[7]。在AAF中,首先把容器实现和配置策略抽象并规范化成同一种表示和配置方式,由AAF框架来做适配,实现在OSGI规范下的系统无缝集成,建立应用程序执行的上下文环境,从而实现应用服务配置和管理机制的统一,方便开发者控制容器的内部细节;然后将AAF核心进行分解,降低框架内部的耦合度,使用Bundle完成服务的管理、部署与配置,并为数据资源与应用服务的关联建立衔接类,给予用户灵活调用的自由;其次,为了扩充AAF的适应能力,在框架中还融合JTS规范,它的设计与代码都可以被重用,并且提供JSP、Java和模板页的基本构造,从而在具体开发时,程序员只需要在基础模板的基础之上简单修整与扩充,就可以完成业务功能的开发,而且开发出来的功能服务符合OSGI规范,结构性好,不同程序员开发出来的功能在风格上基本一致,业务功能具有较强的可维护性。
4 基于工作流的组件服务框架
水利综合决策服务是一个多系统、多数据源、多模型的复杂决策问题。该决策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协作构成,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有许多交互,需要一种具有主动的行为机制、灵活的行为模式和独立的控制机制的计算实体,来建立更复杂的模型,设计和实现功能更强大的应用系统。由此可见,仅仅使用传统的组件方法不能够实现水利组件的自由编排,也不能够实现水利服务功能的个性化、可视化定制。
近年来,随着工作流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工作流技术来解决复杂业务问题。如果将工作流技术引用到决策服务中,借助工作流中流程可控的特点来实现业务过程集成、业务服务自动化、业务流程可视化、业务定制个性化,建立一个基于工作流的组件服务框架,将势必为不同决策模型的搭建提供有利的帮助[8,9]。籍此建立包含以下2部分内容的工作流组件服务框架:(1)在决策分析过程中,基于数据集成平台及AAF框架,将系统中多个功能模块抽象成组件,通过组件库的开发、发布→组件模型搭建→Web Service上的分析、运行、决策,为水利行业应用的开发架构整合提供一个灵活的、可扩展的、可配置的组件搭建平台。并结合Agent技术,构成组件开发和发布、模拟运行等3个平台,从而通过可视化方式以参数化、半参数化和标准框架结合的方式支持各种组件的开发,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和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共享与协作。(2)建立一个基于可视化工作流引擎WFE的工作流服务架构(架构如图4所示),从而以流程化的图形结构体现决策分析过程,并通过可视化的工作控制实现对系统决策方案的调节。具体构建时,在WFE中定义引擎、事务列表、Web服务、反应器和流程5大组件。其中,引擎是工作流运行的外部支撑环境,解释并运行业务流程定义;事务列表是与参与者相关的1组事务的集中存储;Web服务是应用系统终端和事务列表进行交互的Web交互接口;反应器则是Agent的容器,在这里代理将被实现为自动参与者,代理首先从事务获取请求,根据请求调用服务组件执行相应的业务操作,然后对该事务进行修改并将事务反馈给引擎,以便引擎可以重新启动这个工作流;流程定义采用XML数据岛来描述,提供可视化的定义,最终通过Web Service和组件接口管理实现流程组件的新建、修改、删除及存储。
5 基于信息门户的应用集成
水利信息门户是水利行业信息系统的应用框架,它一方面通过及时向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来优化水利部门的运作,另一方面将各种复杂数据资源综合起来形成综合性页面,以易于用户接收的Action表单形式返回给用户[10],帮助用户管理、组织、查询和调用水利信息资源或服务,并通过应用集合向用户提供集成化、个性化的信息访问,为用户访问信息提供1个统一的入口。
建立水利信息门户主要是在Web服务和Qo S基础之上实现个性化定制、单一签名、内容模板。在建设时,采用多个Page来分别表示包括遗留和新增应用在内的应用系统,各Page以独立模块进行拆分,每个模块与1个封装良好的Portlet[11]相对应,从而由多个Page和Portlet构成应用集成的信息门户。在门户中,通过Portlet架设Web服务,Portlet信息集成交互如图5所示。当Portlet接收到请求去访问Web服务时,Portlet会首先调用SOAP代理对象把请求参数排列成与程序设计语言无关的SOAP请求,再把该请求发送到Web服务中,Web服务将接收到的SOAP请求进行拆包,将请求参数进行还原,并根据这些参数调用相应的Web服务业务组件,完成服务请求。当服务返回结果后,SOAP封装器将结果封装成同样与程序设计语言无关的SOAP响应,并将它送回给SOAP代理,最后SOAP代理把返回的结果数据进行拆包,送给调用它的Portlet。
6 结语
本文在分析已有水利决策支持系统功能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中间件、框架、组件、工作流、门户等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水利综合决策服务的平台方案。并分“基于按需应用的数据集成”、“基于OSGI的应用开发框架”、“基于工作流的组件服务框架”、“基于信息门户的应用集成”4个层面,给出了系统平台的建设方案。目前,该平台已经成功应用到国家863计划中,采用工作流技术实现并通过门户展示的预测对比分析服务实例效果如图6所示,在Once AS[12]上完成了系统部署,建立了遵循JSR168和WSRP规范的综合集成门户服务,形成了一个可扩展、可装配、具有较强稳定性和实用性的个性化综合决策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何斌.省级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集成化方法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2]樊国柱,柏文阳,徐洁磐.水利决策支持系统SLDSS的研究与实现[J].微型机与应用,2005,(1):44-46.
[3]张天桥,张占哲.基于数据仓库的水利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分析[J].人民黄河,2006,28(17):5-6.
[4]Liu Y,Fekete A,Gorton I.Design-Level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component-based applications[A].In:IEEETrans.on Software Engineering[C],2005,31(11):928-941.
[5]贺挺,解建仓,李建勋,等.一种面向水利网格的数据中心设计与开发[J].中国水利,2009,(16):43-46.
[6]Sang-Geun Kim.一种基于构件管理模型的域框架设计[J].软件学报,2002,13(3):335-340.
[7]李建勋,张永进,解建仓,等.基于OSGi的AAF应用框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0):135-139.
[8]李红臣,史美林.工作流模型及其形式化描述[J].计算机学报,2003,26(11):1456-1462.
[9]龚晓庆.基于Web服务的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系统研究[D].西北大学,2004.
[10]Weinreich R,Ziebermayr T.Enhancing presentation level integration of remote application and services in Web portals[A].In:Prabhu G,et al.eds.Proc.of the IEEE Int’l Conf.on Services Computing[C].Washington:IEEE Computer Society,2005.224-236.
[11]Diaz O,Iturrioz J,Irastorza A.Improving portlet interoperability through deep annotation[A].In:Ellis A,et al.,eds.Proc.of the14th Int’l Conf[C].on World Wide Web.NewYork:ACM Press,2005.372-381.
【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推荐阅读: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07-19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11-0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典型材料06-16
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07-23
现代农业的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08-10
关于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交流材料08-06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及发展情况调查10-11
加快西安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