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2024-10-14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精选10篇)

1.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篇一

全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

传达提纲及贯彻实施意见

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

﹡﹡年﹡﹡月﹡日,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在东营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奖励大会和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全市2011年科技工作,分析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会上传达了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表彰了2011全市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出席会议并讲话,……主持会议,……宣读了《……》,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参加了会议。

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的讲话中。

会议充分肯定了全市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2011年全市科技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一是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推进项目列入山东省和科技部会商议题;市政府印发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在全省率先出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办法。二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及其管理中心获省编委批准组建,科技部批准以研究院为依托设立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省政府列入10个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获中科院批复揭牌运行,山东大学东营研究院正式启动运营。三是科技金融结合工作取得进展。我市企业得到国家科技创业引导基金支持,省科创投、高新投入股方圆科

1技公司,宝莫公司、国瓷公司分别在深圳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四是区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23项,首次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技术交易额在全省率先突破15亿元,连续第五年突破1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8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554亿元,同比增长34.7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0.74%。我市连续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东营区、广饶县、垦利县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县)称号;我市被认定为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产业集群试点市,并经省科技厅推荐创建国家火炬计划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市。

会议提出,2012年,全市科技工作要以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为总目标,认真贯彻市五次党代会和“两会”的决策部署,推进实施全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协同创新,启动实施“创新驱动五项工程”,努力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做到“三个服务于”,即服务于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服务于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实施,服务于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切实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会议全面部署了2012年科技工作任务,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实施创新能力建设工程,完善区域科技支撑体系,实现科技与平台建设相融合。一是综合平台。主要推进“两院三站”建设。“两院”,即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山东大学东营研究院。要认真落实省政府批复的建设方案,围绕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启动建设信息服务、人才服务、技术研发、技术融资四个平台,实现两院错位发展、共赢发展。“三站”,即

加强与中科院、山东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推进中科院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科学观测试验站、中国林科院黄河三角洲综合试验站等共建科研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科研设施条件,力争进入国家级科研台站序列。二是企业研发平台。要依托骨干企业,实施创新平台提升工程,突出抓好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工作;继续抓好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

(二)实施园区建设示范工程和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提升科技园区规模水平和优势产业发展实力,实现科技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突出抓好“两区三集群、百企百项目”建设。一是“两区”(“高新区”和“农高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向高新区转型发展,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建国家级高新区,重点推进胜利开发区、广饶开发区升级为省级高新区。支持有条件的农业示范区、农业高校院所创建省级、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业科技创业基地和农业高端产业基地。鼓励各主体产业区根据功能定位,建设各具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垦利县确定在县开发区规划建设新的高层次科技孵化器的决策很好,要迅速行动,争取早日见到效益。二是“三集群”和“百项目”。利用好石油装备、橡胶轮胎、盐化工三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凝聚创新要素,走“项目-成果-产业化”的路子,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围绕省里确定的高技术纤维及氟硅材料、生物制药、橡胶、有色金属四个示范性创新产业集群,壮大新兴产业集群。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100项,积极培植新兴产业增长点。三是“百企”。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2012年,争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完成省政府下达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增长一个百分点的任务。

(三)实施科技人才激励工程,营造引人用人良好氛围,实现科技与人才引进培养相融合。一是继续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突出做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泰山学者”及海外特聘专家、院士工作站、“黄河三角洲学者”的遴选推荐工作,在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大学科技园、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平台增设院士工作站、科学家工作室、博士后工作站等专家和优秀人才岗位,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二是健全完善科技人才评估激励和储备机制。对引进人才进行科学评价,严把引进质量关。对引进的科技人才在研发和生活两方面进行岗位配套,实施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创新奖等奖励措施,依托大学科技园建设博士公寓,定期举办博士联谊会,营造人才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力度,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潜力和活力。三是加强油地校合作。要尽快制订进一步深化人才合作的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探索形成协同推进区域科技创新的良性机制。

(四)实施科技金融结合工程,构建多元科技投入机制,实现科技与金融和资本运营相融合。一是政府要加大投入。要抓紧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重大专项、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专项,加大对新兴产业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和

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调整完善科技计划体系,改进计划管理方式,完善成果评价机制,提高科技投入使用效益。二是建设科技融合服务平台。深化与省高新投等机构的合作,建立健全市县一体、协同推进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密切联系一批知名券商、投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加强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为企业提供差异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三是培育发展科技创投企业。设立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市级重点科技成果备选项目库,争取国家和省科技创投基金支持,加快培育发展市科技创投企业。总结推广技术成果资本化运作的“方圆模式”和国瓷上市经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创新领域。

会议强调,要强化保障措施,努力营造合力促进科技发展的良好氛围。各部门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协调,形成推动科技工作快速发展的合力。要尽快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政策保障。要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推进科技工作。要大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注重工作实效和落实,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市科技局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我市科技工作评估评价指标体系,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创新绩效等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科技工作、中期评估,以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二、贯彻实施意见

(一)筹备召开全县科技创新表彰会议。近年来,我县不断深化产学研结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构筑创新创业平台,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实现了县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家,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家,多项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培育山东省专利明星企业……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工作者。根据十二届县委第7、8次常委(扩大)会议安排,近日将召开科技创新表彰会议,对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专利工作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激发广大企业和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构建多元科技投入机制。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有机结合和深度融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擎。建立合理有效的金融政策环境,创新才能有力的带动创业,科技才能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开展科技成果、专利评估评价机制,探索开展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工作,出台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逐步完善技术成果资本化运作模式,变技术为股本,吸引社会资本与政府引导资金、技术股本组成利益共同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篇二

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暨两新党建联席会

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6月5日,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暨两新党建联席会在市委党校召开,全市各县(区)组织部长、分管副部长,临港经开区党工委分管领导、党群工作部部长,市两新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相关部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党建办主任、市委两新工委书记xxx主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xxx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系列要求,研究解决有关困难问题,安排部署2019年重点工作。会上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审议了相关制度文件,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xxx的讲话中,他主要讲了四点意见。

一、思想认识再提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城市基层党建方面,与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定位相比,与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北京上海成都等发达地区工作看,xx既存在工作推进参差不齐的问题,也存在特色亮点较少的问题,点好面弱的情况仍然突出。从省内其他市州工作看,绵阳、泸州、广元等市州在小区党建、网格党建、城乡治理等方面不断聚力攻坚,xx继续保持前列的压力和难度不断加大。从自身工作看,系统建设、整体建设的理念还没有贯穿到底,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社区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等重点任务仍处于试点阶段,各领域党建各自为政,条块协同不够有力、行业系统参与度不高。

在两新组织党建方面,市委xx书记明确指出,“我市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还较为薄弱”。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齐抓共管有差距。一些地方和部门重视不够,没有把党建工作作为重要考察指标,与两新工委沟通协调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二是“两个覆盖”质量有差距。目前,全市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为75.3%、78.3%,与前面市州差距较大;同时,互联网、商务楼宇等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还相对滞后,行业协会商会脱钩过程中党建管理也存在风险隐患。三是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有差距。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渠道不畅、载体不活,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

二、聚焦重点再深化,强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

目前,市委组织部正在编制《城市基层党建2019年-2021年3年行动计划》,总体要求是:紧扣创建城市基层党建共融共建共治共享品牌目标,持续深化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按照“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系统、做活治理”要求,转化一批试点成果,完善一套工作体系,新建一批党建品牌,强化城市基层党建引擎作用,发挥各领域党建外溢效应。重点抓好以下6项工作。

(一)持续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县(区)委要履行好第一责任,党委书记要亲自抓,特别要在调整街道考核指标、逐步取消招商引资职能、赋予街道党工委权责上下真功夫。组织部要履行好牵头责任,会同目标绩效、编制等部门,优化街道内设机构和职能职责,探索将派驻街道工作力量的指挥调度、考核监督等下放到街道,建立街道权责清单、综合执法事项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街道要履行好直接责任,统筹考虑好内设机构整合后干部积极性调动等问题,中心城区街道要探索取消经济职能,推行街长制制度,将工作力量下沉到社区。

(二)持续深化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体系建设。要探索推行社区工作者编制管理。其他县(区)要积极参照xx区、xx区的做法,推进四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建设。要加大社区干部专业能力培训。每年举办社工专业能力培训班,大力推进双向互派挂职锻炼。要积极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县(区)要结合实际进行细化,清理规范上级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工作机构和加挂的各种牌子,精简社区会议和工作台帐。

(三)持续深化党群服务阵地建设。xx书记明确要求,村(社区)服务阵地问题必须在2019年内全面解决。全市300平米以下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还有44个。在统筹布局方面,要坚持构建“1+n+x”阵地体系的思路,每个街道和县城所在地乡镇至少有1个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党群活动中心,每个社区阵地必须达到300平米以上。在建设选址方面,要坚持往公园、广场、商圈等群众集中地推进,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群众方便来、愿意来的场所。在功能布局方面,聚焦党建、服务和治理重点,坚持布局体系化、功能综合化,确保覆盖所有领域和各类群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能搞成单纯宣誓性、展示性、仪式性场所,更不能搞成“衙门”,要多学习借鉴上海、成都等地建设开放式社区理念,去服务台、去形式化,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四)持续深化机关党建示范率带。街道社区要摸清家底、统筹各方,重点在于认真梳理汇总驻区单位和居民需求,合理设置服务项目并灵活发布。机关事业单位要更新观念、主动作为,重点在于树立区域一盘棋的理念,放下“架子”,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下,共商区域发展。机关工委要牵头负责、建章立制,既要统筹机关党组织资源覆盖街道社区和县城所在地乡镇社区,又要学习xx区、xx区的做法,建立“双报到”信息管理平台。

(五)持续深化居民小区党建。市委组织部首批确定了50个示范社区、27个示范小区,希望各县(区)认真制定示范方案、做出示范成果、扩大示范效应。要在推进居民自治上作示范,要在健全小区组织体系上作示范,要在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上作示范。

(六)推进城市基层党建1351工作体系建设。健全1个议事机制:县(区)建立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街道组建大工委,社区组建大党委,定期召集相关部门、会同驻区单位研究解决推进中的问题困难。建立3张清单:即需求、资源和项目3张清单。抓实5类服务,将居民群众需求按自我服务、认领服务、交办服务、志愿服务和购买社会服务5类梳理形成服务项目清单。建设1个城市基层党建综合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群众诉求,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三、统筹协调再加强,进一步提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质量

今年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围绕强化党的领导、促进两新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主线,完善两新组织党建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创建“双十佳”、党建指导员社会化选聘、微党课、公益行等一批品牌。重点抓好5个方面工作。

(一)旗帜鲜明加强两新领域党的政治建设。要完善组织和管理体系。各县(区)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参照市上方案组建非公、互联网、商务和住建4个行业党委。卫健、教体等党委要切实履行民办医院、民办学校等行业党委职责。要健全制度机制。县区要参照市上尽快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持续强化理论武装。要结合两新组织实际,把主题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二)巩固提升两新党组织组建质量。要动态消除应建未建。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应成立党组织;现有职工10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应当有党组织;从业人员30人以上的实体性社会组织,应当有党组织。各县(区)、市级行业(综合)党委要将“三个应当”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对发展成熟、形成生产链条的,可依托龙头企业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上;对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众创空间等,可设立区域性、综合性党组织;对行业特征明显的,可依托行业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商会建行业(综合)党委,归口管理党组织和党员。要选好用好党建工作指导员。中组部、省委组织部非常看重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选聘工作。县(区)和相关部门务必要加强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做到重点企业重点指导、初创企业有人联系、难点区域包干负责。

(三)大力实施两新组织党员“五个精准”行动。要精准化查找,重点是结合党员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农民工党员转接组织关系。要精准化识别,重点对有隐瞒党员身份、不缴纳党费的、经营偷税漏税、带头煽动闹事等情形的,开展帮扶教育、作出组织处理。要精准化教育,重点结合主题教育,抓好学习宣传和教育培训。要精准化管理,重点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严格“三会一课”、党费收缴、主题党日、民主评议等基本制度。要精准化服务,重点是落实好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党员的生产生活和思想动态,开展好走访慰问。

(四)着力抓好重点领域党建工作。要积极向园区和商务楼宇推进。要严格落实市委加强产业园区党建的部署要求,统筹做好园区内的企业党建工作。今年,要重点抓好商务楼宇和商圈党建,设立党建工作指导站。要突出抓好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5月初,省委组织部、省委网信办召开了全省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大家要认真学习贯彻。县(区)组织部门要会同网信部门,开展互联网企业大排查,重点掌握有固定经营场所、有10名以上员工、有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对规模大影响力大的企业特别是新闻信息、网络社交类重点企业要全部建立党组织。要强力推进脱钩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试点。市上初步确定在商务系统先行试点,组建商务行业党委归口管理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县(区)和市级相关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打造一批示范典型。

(五)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要引领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探索建立两新党组织与管理层双向互动机制,建立党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三张权责清单。要注重用党建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要积极服务市委中心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精神,注意引导社会组织发挥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的联接作用。要创新作用发挥平台。深化“两新联百村·党建助振兴”行动,探索组建两新组织公益联盟,开展“两新公益行”活动。开展“双十佳”评选,示范带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提升。

四、组织领导再强化,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一)既要上下统一又要权责清晰。县(区)党委要把城市基层党建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具体指导。政法、民政、工青妇等部门要密切协作,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财政、人社、编办等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落实各项基础保障。两新组织党建联席会的成员单位要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二)既要安排部署又要项目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内容多、要求多,要坚持用项目化理念指导工作。今年市委继续安排了xxxx万元的城市基层党建资金,县(区)和市级部门要根据自身工作实际,突出“切口小、有难度、示范性强”原则,把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市上将继续以以奖代补形式补助一批机制建设、品牌建设项目。

(三)既要狠抓落实又要探索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从“五个基本”等基础工作抓起,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把握城市基层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规律,分类谋划、分类推进。及时发掘和树立各类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按照会议要求,此次会议精神专题向县委常委会报告,就下一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以下建议措施,请县委常委会审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城市基层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的要求。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充实xx县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县委主要领导牵头负责,把城市基层党建纳入整体工作部署。二是明确职责任务。xxxx对照市上要求梳理出任务清单,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对照任务清单,逐一逐项落实到位。三是不断自加压力。建立定期研究全县城市基层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形成“闭环”管理模式。

二、进一步细化举措,牢牢抓住城市基层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的重点。一是全力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各级党政机关党组织和两新组织要与xx个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每季度要帮助社区梳理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要结合三联三同,抓好党员干部到社区、小区报到,落实服务居民到小区工作;11月前,在xx个未建党组织的小区建立党组织。二是全力提升“两个覆盖”。大力排查“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实施两新组织党员专项发展计划。分季度更新“五个清”台账,通过“单独建、选派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推进组织覆盖。选派党建指导员全覆盖指导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三是全力推进阵地建设。快速整改xx社区阵地面积不足的问题,确保在12月底前全面达标;加快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尽快投入正常使用,打造城市党建综合体。

3.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篇三

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人事人才方面)

2011年3月12日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在武都召开。出席会议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有: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王学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崔景瑜、市人大副主任蔡勤学、市政协副主席骆国。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各县(区)分管县长、人事(社)局长、劳动保障局长、社会保险局长、劳务办主任共计1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市委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时期及2010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分析“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式和任务,安排部署今年的各项工作。王学东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做了重要讲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陈恒做了工作报告。

会上,市人社局与各县(区)人事、劳动保障、社保、劳务部门分别签订了2011年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表彰奖励了2010年人事人才、劳动保障、社保、劳务工作先进集体,我县人事局获2010年人事人才工作三等奖。会议精神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回顾总结“十一五”时期全市人力资源和和会保障工作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遭受了国际金融风暴的严重挑战,经历了汶川地震、8.12洪灾等重大自然灾 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干克难,锐意进取,积极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如期完成了“十一五”发展目标,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城镇就业持续稳定增加。通过各类招考共录用13361名高校毕业生在行政事业单位就业,扶持4968名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社会就业,城镇就业率保持在57.4%,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二是农村劳务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三是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四是人事人才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围绕全市重点发展领域,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28835人,比“十五”时期增长19.41%,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7528人,企业管理和技能人才达到10297人,农村实用人才达到63227人,公务员和参照管理人员达到17783人,不断深化公务员管理制度改革,坚持“凡进必考”制度,严把公务员“进口关”,组织17346人参加公务员四级统考,招录公务员597人。继续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坚持科学设岗,按岗聘用的原则,完善职称评聘程序,提高评聘质量,五年内共完成职称评审4044人。积极组织全市人社部门对15万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继续教育培训和考试考核工作。

二、充分认清人社工作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十二五”发展方向

“十二五”期间,我们面临的形势是: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科学发展观将更加深入实施,人社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服务领域 越来越宽广;二是社会矛盾凸显期持续发展,人社工作面临的困难将越来越多、矛盾越来越复杂;三是陇南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弱,实现跨越式发展与保障民生面临诸多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们人社工作的发展方向是:一是扩大就业,不断夯实民生之本;二是完善社会保险,加快实现全民保障;三是强化维权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四是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五是深化人才战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六是加强基础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三、坚持“三位一体”、“两翼并举”,围绕“四个突破”、强化五项措施,确保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市委、市政府实施跨越式发展的起步之年。人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市委二届九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按照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要求,坚持就业促进、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工作“三位一体”,人才建设和民生建设“两翼并举”,突出就业扶持、社会保障、人力开发,社会保险四个重点,强化政策扶持、市场对接、依法监督、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五项措施,着力推动全市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社会保障彰显维稳作用,为陇南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提供较强的公共管理服务和人力智力保障。

1、千方百计扩大和稳定就业。一是继续落实好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就业优先,加强政策协调,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 长机制,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及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二是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群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继续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组织实施好省委、省政府就业民生实事、“三支一扶”、“进村(社区)”等基层就业计划,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建设,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增强就业稳定性;三是加快推进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快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度,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市场秩序,推进诚信体系和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四是积极建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落实就业见习制度,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就业率。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公务员制度和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提高公务员科学管理水平。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推进公务员依法考录、科学考录和公平考录,完善公务员考录评价机制。加强公务员管理,积极推进竞争上岗选拔公务员方式,做好公务员转任交流工作,加强公务员考核奖惩工作,不断完善公务员管理机制。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国家和省上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高端引领、组团攻坚、支持发展”的要求,加快领军人才引进选拔工作。三是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我市技能人才发展规划,培养重大项目建设和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师、高级技师培养和考核工作,积极组织各类技能竞赛,选拔任用高技能人才,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考核体系。四 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依托灾后重建项目,加快建立城乡统筹、统一规范的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市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功能,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3、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有序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一是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确保上半年全面完成岗位设置、岗位认证、岗位聘任、合同签订、工资兑现等改革任务,实施聘用制的事业单位和聘用合同签订率要达到80%以上。二是加快职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业绩贡献和专业能力为主,面向各类人才的职称评聘制度。三是优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公务员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务员薪酬制度,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进一步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正常运行的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重点做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巩固和借鉴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成果,全面启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认真做好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准备工作。四是推进军转安置制度建设。改进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办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机制,确保完成2011年军转干部安置计划。

4、加强系统自身建设,夯实人社事业发展基础。一是全力加快人社系统灾后重建项目建设。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市县两级尚未开工项目要在4月底前全面开工,确保年内建成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年底投入使用。二是切实加强基层服务机构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县级机构改革步伐,确保上半年全面完成县(区)人社局的组建成立工作。三是以办理人大政协议案为契机,强化服务民生意识,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四是改进完善规划统计工作,提高责任书考核考评实效性。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水平,要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针对人社工作实际,解决考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在招考录用、人员调配、资金使用、吃拿卡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巩固“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和“创先争优”活动成果,不断加强人社系统思想作风建设,大力推进机关标准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进程。

四、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王学东代表市委、市政府做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2010年全市人社工作取得的成绩,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王学东指出:2010年,是我们陇南攻坚克难、应对挑战、奋力推进科学发展的一年,也是人社部门组建成立后、面临巨大压力、克服诸多困难、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各县(区)政府、全市人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省人社厅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一手抓机构改革,一手抓工作推进,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地贡献。一是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市人社部门把扩大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就业创业,想方设法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增长10.9%,其中扶持高校毕业生政策性就业4631人。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就业任务。二是人事人才工作稳步推进。全市人社(事)部门认真实施公务员法,健全工作制度,坚持凡进必考,组 织实施公开选调,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下达分解职称限额2735名,有效解决了基层事业单位职称聘任难的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各级各类人才的活力。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审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11名。组织开展了全市领军人才选拔评审工作,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这些成绩,是在全市经济社会任务繁重、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社会就业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取得的,实属不易,凝聚着全市人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

王学东要求: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陇南仍然是贫困地区,全市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人社工作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全市就业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压力短期内很难缓解,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全省相比,我们整体的工作层次还很低、差距还很大。为了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十二五”期间,确保生产总值达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力争到2015年经济总量翻一番,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这一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全市人社部门必须正确把握形势,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全面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彻底扭转落后局面。一是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当前,就业形势仍然很 严峻,预计全市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2.06万人左右,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城镇就业岗位每年不足1.6万个,供求缺口很大。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近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今年还将毕业5000多人。各党委、政府和人社部门要把促进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分析就业形势,分门别类研究促进就业的措施办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二是要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现有人才缺乏活力,作用发挥也不到位。人社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做好人事人才工作。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统一指导、分级调控、分类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机关事业人事管理。进一步落实培养、吸引、选拔、使用各类人才的政策措施,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认真做好全市领军人才的选拔、管理和使用工作,激发和调动各级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坚持不懈的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制定人才引进规划,积极引进优秀专业人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三是要切实加强对人社工作的领导。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人社工作,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加大支持力度,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分析研究做好人社工作的措施办法,努力提高推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今年,省、市政府重新制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和人社工作的具体任务,提出了 更高、更严的要求。各县(区)政府、人社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把工作任务层层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量化工作任务,明确完成时限,狠抓工作落实。五是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人社工作牵扯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各县(区)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协作联运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人社部门要切实负起牵头抓总职责,深入宣传政策,提高服务水平,不断赢得社会各界、政府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六是要努力转变工作作风。人社部门与社会各方面联系密切,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职工的“窗口”单位,机关作风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人社局组建成立后,尽管在抓班子、带队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还要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对干部职工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努力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把服务群众、保障民生的要求体现在具体行动上,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七是要严肃干部人事纪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政策性、原则性都很强,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而且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如果不坚持原则、不按政策办事,就会破坏干部人事纪律,影响人社队伍的整体形象,影响党和作风在群众中的形象。要教育干部职工懂规矩、听招呼、守纪律、受约束,严肃工作纪律,严格依法办事,坚决杜绝一切不作为和乱作为的人和事。确保权力依法规范运行,树立人社部门的良好形象。

五、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人事人才工作贯彻意见

1、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严格落实好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好省、市的就业民生实事、“三支一扶”、“进村(社区)”基层就业招考工作。二是于4—6月份组织人员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和深入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活动。在核实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基础上,适时开展1—2次毕业生与企业供需见面洽谈会,促进毕业生的社会就业。三是加强未就业毕业生宣传教育,加大毕业生输转力度,年内输转毕业生100—200人。四是落实好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抓好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组织管理工作。

2、做好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和重点领域紧缺人才的引进工作。制定各类人才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掌握农口、教育、卫生及重点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的基础上,拟定我县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引进计划,由县上审定后,争取市局的支持,积极引进我县紧缺专业人才。

3、积极配合编制部门,按时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切实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力争上半年全面完成岗位设置、岗位认证、岗位聘任、合同签订、工资兑现等改革任务。

4、严格执行现行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有序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在巩固和借鉴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成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市上的要求及时启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认真做好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准备工作。

5、继续深入贯彻公务员法,全面、及时的落实省、市有关公 务员管理的政策和配套法规,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严格执行凡进必考制度,制定全县公务员培训计划,开展好公务员的培训工作。

6、按照省、市职称改革精神,建立健全以业绩贡献和专业能力为主,面向各类人才的职称评聘制度,不断拓宽职称评聘的范围和层次,认真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工作。

7、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机制,积极做好军转干部和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和企业困难军转干部的解困维稳工作。

8、结合灾后重建加快县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步伐,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9、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人事部门思想作风建设,大力推进机关标准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进程。

4.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篇四

2月28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主持会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作出重要批示,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总结了全省“三农”工作成绩,安排部署今年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表彰了2011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市、区)、我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2011粮食生产目标考核先进单位。

会议精神集中体现在刘奇葆书记的重要批示和蒋巨峰省长的重要讲话中。

刘奇葆书记在批示中指出,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个加快”,按照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确定的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台阶奋斗目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着力推进农业大项目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农业结构调整、现代畜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支撑、农民增收等各方面成效显著,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正在跃上新的台阶,“三农”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希望广大“三农”战线的同志们再接再厉,科学把握形势,坚持城乡统筹,推进“三化”联动,全面落实并不断强化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围绕促进

农民增收核心目标,扎实抓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现代农业发展、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连片扶贫开发、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工作,确保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目标圆满实现,推动全省“三农”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讲话共分三部分。

一、充分肯定成绩,增强推进农业农村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08年10月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召开以来,各级各部门按照“两个加快”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现代畜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支撑、农民增收“六个上台阶”目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二是现代畜牧业取得重大进展。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新阶段。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台阶。五是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六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

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进程中,各地各部门积累了不少新经验。一是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二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化。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四是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五是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建立完善农业农村支持体系。六是坚持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二、准确把握形势,积极抢抓际遇、应对挑战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必须科学研判形势,密切关注走势,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新特点,有些还是具有历史性、转折性、标志性的变化。一是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二是农业生产周期和区域布局发生改变。三是保持农产品供求平衡任务艰巨。四是农村劳动力供求出现新变化。五是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时期。六是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加深。

农业农村的新变化新特点,给我省“三农”工作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从有利因素看:一是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三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四是科技资源丰富。五是农业改革向纵深推进。从制约因素来看,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任然薄弱。二是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三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较为滞后。四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五是农村“三留守”问题依然突出。

三、突出工作重点,带动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

要按照中央“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的总体思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基本方略,把握“稳定增

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创新农村体制机制,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5%,力争15%以上,全面完成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

5.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篇五

(2010年12月27日)

2010年12月27日,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省四大班子领导、各设区市市委书记、市长、发改委主任、省直各部厅一把手、各市县县委书记、县长全程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委副书记付志方主持,省委书记张云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陈全国,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期间,与会同志分组对云川书记、全国省长的讲话进行了学习和讨论。下面,我重点传达一下两位领导的讲话精神。

(一)张云川书记的讲话。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讲话充分肯定了全省今年以来的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面临的形势,认为一年来,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多,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好。讲话明确指出,明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核心是:实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迈出新步伐、通胀预期得到有效管理。

第二,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新要求,统筹做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讲话指出,明年国家财政政策的规模和重点有所调整,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明年全省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9%以上;在质量和效益上要看“四个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企业效益增长、社会消费需

求的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提升消费能力,研究制定我省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二是要采取更灵活务实的措施,做好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三是要树立更开放的意识,进一步优化河北的投资环境;四是要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第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上迈出新步伐。讲话强调:我省的产业实际,特别是“三低、一缺乏、三个过度依赖”的现状充分说明,调结构、转方式是决定河北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明年要在四个方面取得实质进展。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要有新突破。要大力推行科技创新,在我省重点行业建设十大工艺技术研究院,并以企业为主体,汇集国内外优秀人才,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是企业的“对标行动”要有新成效。三是推动企业兼并重组要有新举措。四是节能减排要形成新机制。

第四,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讲话在肯定三年大变样工作成果、意义和作用的同时,对明年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做到三个体现:一要体现在聚集优质产业和先进生产要素上。二要体现在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上。三要体现在发挥辐射带动、统筹城乡发展上。

第五,下大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一是政策要落实;二是保障要得力。三是重点要突出。

第六,切实加强和改善各级党委、政府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一是明年形势复杂、任务繁重,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至关重要;二是深入持久地抓好干部作风建设;三是完成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二)陈全国省长的讲话。共分四部分:

第一,肯定成绩,振奋精神,坚定做好全省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讲话从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改革开放、民生等六个方面总结了今年以来的工作成绩。

第二,把握主线,围绕主线,明确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要求。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1.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削减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

第三,抓住关键,强化举措,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进程。着力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为重要支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切实推进项目建设,切实优化投资结构,切实扩大消费需求。二是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根本取向,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加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度,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三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要抓好粮食生产,抓好农业产业化,抓好蔬菜产业基地,抓好新民居建设。四是以推动工业集聚集约发展为主要抓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要积极推动工业(产业)聚集区和开发区(园区)建设,积极促进工业向沿海转移,积极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积极搞好工业生产运行调节。五是以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为发展方向,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六是以实施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为战略举措,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要在建设风貌上出特色,在聚集产业上求突破,在惠及民生上见成效。七是以培育新的增长极为重要途径,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推进冀中南经济区建设。八是以创新机制体制为强大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在深化改革方面,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

制改革、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在对外开放方面,要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外贸出口规模。九是以促进全民创业为广阔平台,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要求思想观念要更解放,政策措施要更有力,发展成效要更明显。十是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要切实稳控市场价格,努力扩大就业规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建设安居工程,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完善文化体育公共设施,强化基层医疗和人口计生工作,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长效机制。

6.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篇六

余健报道

1月31号,毕节电视台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并就解放思想“十破十立”大讨论活动相关工作进行进行动员。

会议要求,全台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市解放思想“十破十立”大讨论活,紧紧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选准新闻报道主题,创新新闻报道方式,发挥电视新闻图文并茂、传播迅速的优势,为宣传试验区工作亮点,提升试验区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不懈努力。

7.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篇七

传 达 提 纲

(2014年4月30日)

一、会议基本情况

全县人才资源统计工作安排部署会议于4月30日下午在党校会议室召开。首先,县组织部门简要总结了上我县人才资源统计工作取得的较好成绩,然后对今年人才资源统计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最后由县农业局、县统计局和县人社局对农村实用人才统计、各企业人才资源统计、事业单位、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和各党政机关工作人才资源统计工作的具体业务培训。

二、会议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要求我县各单位在5月9日前完成人才资源信息采集、和汇总统计工作,统计对象是截止2013年12月30日前单位在册人员。

(二)农业局王定武同志作农村实用人才和种养殖能手统计工作的专业讲解(主要针对农服中心),要求5月15日前上报纸质版。公示了专业工作QQ群号(377065267)和手机号(***)。

(三)统计局万莉同志作企业人才统计工作的专业讲解,会后分统计任务给有关单位(没有新农办)。

(四)人社局吴政州同志作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人才统计工作的专业讲解。

1、事业单位:除医院等部分单位有个别问题外(没有新农办),其余用去年的PS10表照填(复制),导出电子版注明单位上报吴政州即可。

8.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篇八

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2012年省、市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以简要传达。

一、2012年省、市卫生工作会议

(一)省、市卫生工作会议概况

2012年2月9日,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卫生重点工作任务。省人大副主任崔玉琴、副省长咸辉、省政协副主席栗震压、省政府副秘书长张正锋及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会议,省卫生厅、省食药局领导及各处室负责人,省直及驻甘部队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全省各市州政府分管领导及卫生局长,各学术协会负责人共280余人参加了会议。咸辉副省长作重要讲话,刘维忠厅长作工作报告,会议由省卫生厅副厅长李存文主持。会上,宣读了有关表彰决定,并为全省医德医风建设标兵和甘肃省名中医、乡村名中医颁奖。

我县卫生局局长高飞同志参加了会议。

2012年2月27日,全市卫生暨红十字会工作会议在武 都召开。会议传达了全省卫生工作、全省红十字会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了2011年全市卫生暨红十字会工作,全面部署了2012年工作任务。会议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昉主持并作会议简结,副市长郭建博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卫生局局长李刘成作工作报告。各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市卫生局领导及各科室负责人,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及各县(区)。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

我县政府副县长许彤、卫生局局长高飞、卫生副局长兼卫生监督所所长李和平、爱卫办主任王彩霞、县医院院长马常荣、中医院院长李五学、疾控中心主任谢小虎和妇保站站长安小丽等同志参加了会议。

(二)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

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咸省长的讲话和刘厅长的工作报告中,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的精神主要体现在郭市长的讲话和李局长的工作报告中。

省政府咸省长就做好今年全省的卫生工作主要讲了四点意见。

一是肯定成绩,总结经验,进一步坚定发展卫生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深化认识,理清思路,切实把行动统一到省委、省 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三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四是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全力保障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省卫生厅刘厅长在工作报告中简要回顾了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重点从六个方面对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做出了安排。

一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二要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抓好医改任务落实。三要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四要大力推进示范省建设,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五要立足行业特点,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六要进一步加强行业作风和保障机制建设。

市政府郭市长在讲话中指出,2011年全市卫生工作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狠抓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惠民利民卫生项目,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要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努力推动全市卫生工作快速健康发展。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认真做好今年卫生各项工作。

市卫生局李局长在工作报告中从八个方面回顾总结2011年全市卫生工作,认为2011年全市各项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和积极成效,提出今年全市卫生工作重点要抓好 九个方面。

一要继续推进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二要继续抓好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卫生服务基础设施。三要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完善服务能力。四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完成各项公共卫生工作任务。

五要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保障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六要扶持中医药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七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树立卫生行业精神文明新风尚。

八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九要加强行业作风和保障机制建设,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

(一)全县经济工作会议概况

2012年2月13日,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在西和宾馆会展中心召开。县委书记周子强,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郝爱龙,县政协主席年高龄等四大班子领导出席会议,县人武部及法、检两院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县委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县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省市驻西各单位和有关企业主要负责人5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认真总结2011年全县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12年经济工作,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由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王卫东主持,县委书记周子强,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郝爱龙做了重要讲话。

会上,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郝爱龙代表县政府与乡镇、县直部门和有关企业签定了2012年度全县目标管理综合责任书,县委副书记辛晓宏就2011年度综合目标责任书考核工作作了说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辉宣读了《中共西和县委 西和县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全县综合考核和目标管理责任书及其他工作完成先进乡镇和单位的决定》,对2011年全县综合考核和15个单项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成绩突出的乡镇、单位和企业,以及为全县重大项目建设和查证增收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周书记和郝县长的讲话中。

周书记充分肯定了2011年全县经济发展的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就做好2012年经及工作讲了六点意见。一是以“抓示范、显特色、创亮点”为抓手,努力提升全县整体工作水平。要继续抓项目、重民生、调结构、促发展,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正气,抓党建、强基础、聚合力、保稳定,保持全县整体工作“特色凸显、亮点频现、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以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牢固树立标准质量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着力打造一批体现时代特征、符合西和实际、在行业内树标杆、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亮点,不断提升全县工作整体水平,努力在全市争先进位。二是以“学政策、抓项目、促招商”为抓手,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西和经济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要保持13.6%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必须要在扩大投资上下功夫,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也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要把学习政策、争取项目、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手段,激发内力,借助外力,努力实现今年经济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三是以“转观念、激活力、优环境”为抓手,深入推进开发开放。开发开放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思想解放、资源开发、开发民间资本、对外开放和优化环境”的力度,以更加开阔的思路,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外部资源,以大开发、大开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四是以“聚财力、促整合、活信贷”为抓手,努力提升资金保障能力。无论是抓项目、搞建设,还是办实事、惠民生,都需要大量资金来做保障。作为贫困县,我们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要抓好资金争取和财税征收工作,另一手要抓好资金使用与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五是以“抓创新、强管理、惠民生”为抓手,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各级领导干部集中精力抓发展的重要前提。全县各级党政组织一定要深刻认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服务与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定期接访下访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包抓重点案件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管理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网络宣传与舆情引导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综治维稳责任追究机制。切实把“平安西和”创建工作作为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战略性、长期性、基础性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做在前头,努力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六是以“建机制、强考核、严奖罚”为抓手,确保各项工作深度落实。进一步细化工作责任,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大奖罚力度,健全“一抓到底、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说了就做、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盯住不放、抓实见效”的 钉子精神。围绕提高执行力,进一步健全机制,靠实责任,完善措施,切实做到安排工作责任到人、落实过程有人跟踪、落实情况及时反馈、落实结果注重运用、落实不力从严问责,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9.全国编办主任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篇九

自治区编办 2010年3月4日

2010年1月24日一25日,中央编办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编办主任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编办王东明主任,黄文平、吴知论、王峰副主任,各司局负责同志,中央组织部、审计署、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有关人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副省级市编办负责同志等共约130人。会上,中央编办主任王东明传达了中央编委领导的指示精神并作了重要讲话,组织了分组讨论,北京、上海、广东、江西、河南、宁夏、内蒙古等省区市作了经验交流,吴知论副主任作了会议总结。

中央编委领导的指示精神

中央编委领导对机构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去年上半年,中央编办向中央编委汇报工作时,五位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编办是个综合性的管理机构,是负责推进改革的机构,不仅关系上层建筑,还关系经济基础,编办的同志既要熟悉党委、政府的职责,熟悉党委、政府的运作,又要熟悉党委、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还要熟悉各项重大改革的进程、熟悉各项重大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中央编委领导近日又分别在中央编办《关于报送(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安排)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温家宝总理批示:“中编办紧紧围绕政府机构改革、体制创新和职能转变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后,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管理和控制机构编制,为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而努力。”习近平同志批示:“过去的一年,中编办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展、新成绩。新的一年,要认真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再创工作佳绩。”令计划同志批示:“过去的一年,中央编办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编委的领导下,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着力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望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努力把中央

编办工作做得更好。”马凯同志批示:“过去的一年,中编办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工作,在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等方面都取得新进展。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按照中央的部署,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着力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机构编制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进程,取得更大成绩。” 会议的主要精神

会议的主要精神

集中体现在王东明主任的重要讲话中。王东明主任在讲话中回顾总结了2009年工作,部署了2010年工作。

一、关于2009年机构编制工作

(一)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国务院各部门共取消、下放、转移出微观管理、行政审批和评比表彰等事项70余项,加强了宏观调控、能源管理、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等140余项政府职责,集中解决和理顺了80余项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明确和强化了260多项部门责任。

(二)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评估有序开展。在各部门“三定”规定执行一段时间后,组织开展了“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的评估工作,主要是评估规定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是否得到严格执行,职能转变和部门责任的要求是否落实到位,重在查找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扎实进行。截至目前,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和部门“三定”工作基本完成。全国共减少副厅级以上机构80多个,中央规定的各级政府机构限额和行政编制总额没有突破。

(四)乡镇机构改革继续深化。去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截至去年底,已经完成改革或正在改革的乡镇合计20644个,占总数的60.2%。

(五)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个试点省市积极推进分类改革试点。中央编办向中央编委提交了《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成立了事业单位改革文件起草组,抓紧研究起草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文件。同时,中央编

办、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别牵头起草有关配套文件。

(六)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加强。从科学配置执政资源的高度出发,严格管理,创新办法。一是加强总量管理。继续对各级政府行政编制实行总量控制,确保不突破。二是进一步优化结构,动态调整。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的精神,积极探索编制动态调整的办法。三是严格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实行有减有增,保证重点。四是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手段创新和制度建设。积极推行机构编制管理目标考核、机构编制责任审计、探索实行机构编制信息公开。研究制定了《机构编制法制建设中长期规划》,有关立法工作和机构编制标准制定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七)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大。配合中央纪委制定印发了《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加大对机构编制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办力度。中央编办会同中央纪委对湖南省溆浦县机构编制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实地核查和督办,责令对有关问题进行整改、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八)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全国的编办体制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部门的领导班子和人员得到充实,同时也被赋予更加重要的职责。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加大工作力度,较好地完成了改革管理的各项任务,得到党委、政府和编委的肯定。

二、关于2010年机构编制工作

新的一年,机构编制工作要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编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大机构编制管理创新力度,加快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一)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要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当前的重点,一是要着力转变政府履行经济调节职能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二是要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三是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2.要进一步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逐步加大机构综合设置的力度,优化政府组织构架,规范机构的名称、规格和序列。在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同时,对各部门内设机构也要逐步实行综合设置。

3.要开展依法探索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

4.要稳妥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5.要切实抓好改革的评估工作。各地要适时对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落实情况和部门执行“三定”规定等情况进行评估,重点是看部门间职能划转是否到位,转变政府职能和强化部门责任的要求是否落实,部门职责关系是否理顺,规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领导职数是否得到严格执行。

(二)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积极稳妥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一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 进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而不简单地精简机构和人员、减轻财政负担。改革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公益事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事业单位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调动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尤其要让农村及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服务需求得到保障。

二要把握好改革的原则。事业单位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社会功能为依据,合理划分事业单位类别,实施不同的改革和管理,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坚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公益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和提供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立足国情与借鉴国际经验相结合,把握公益事业发展规律,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做好相关行业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方面的衔接。

三要明确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要经过持续不断的改革,逐步建立起职责明晰、运转高效、监管有力、充满活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益

服务新格局,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在改革的任务上,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分类推进改革。对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逐步转为行政机构。对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原则上逐步转为企业。对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强化公益属性,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探索管办分离的实现形式,深化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探索多种形式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同时,进一步完善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

四要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

(三)着眼于优化执政资源配置,管好管住机构编制。

机构编制是重要的执政资源。机构编制部门必须不断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思路和办法,进一步做到既管住又管好,在管住的基础上实现管好,在追求管好的过程中实现更高层次的管住。

1.要切实管住机构编制。一是在政府机构改革中,确保中央规定的各级政府机构限额和各级行政编制总额不突破。按计划做好消化地方党政机关超编人员工作。二是要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精简撤并职能交叉、任务不饱满的事业单位。三是着力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2.要切实管好机构编制。进一步研究完善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动态调整的机制和办法,有减有增,着力解决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机构编制问题。一是继续做好中央国家机关行政编制总量内的结构调整。二是探索进行地方各级行政编制总量内的动态调整。对需要加强的工作,首先在部门间进行调剂,确有必要时可以跨层级、跨地区调剂,调剂时要严格报批程序,重在充实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的领域,重在充实基层和一线。三是研究建立与事业单位改革相适应的新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四是进一步完善有关机构编制标准。

3.要加强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机构编制违纪违规问题。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部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的配合约束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教育工作,推

进事前预防、事中监管和事后查处的相互衔接。

(四)着眼于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加快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

1.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法律法规体系。一是健全组织法制,有序推进部门组织立法。二是完善机构编制专项法律和行政法规。三是推进地方机构编制立法。

2.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加大执行和监督力度。

三、着力提高机构编制部门整体工作水平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服务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要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的总体布局中谋划,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中考虑。

1.要做好党委、政府和编委的参谋助手。着力加强前瞻性研究,加强综合协调,为党委、政府和编委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意见,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

2.要更加注重服务基层和部门。

(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逐步形成改革、管理、法制化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要把改革、管理、法制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系统谋划、协调推进。改革是重中之重,是出路,管理方面的很多难题需要靠深化改革来解决。管理是基本功,是老本行,是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强化职能管理,加大职责协调力度,加强监督检查,不断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促进机构编制效益的最大化,满足事业发展需求。法制化是保障,是治本之策,要不断健全机构编制制度规则,成熟的逐步上升为法律法规,同时强化执法和违法违规责任的追究,加快实现国家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和工作程序等的法定化。

10.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篇十

(2010年3月)

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基本情况及主要精神

2010年1月17日,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全省“三农”工作,分析研究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10年的“三农”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李鸿忠主持会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清泉作了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张昌尔作了工作报告,副省长赵斌作总结讲话。省领导苏晓云、李宪生、李明波、黄先耀、李春明、潘立刚、罗辉、陈柏槐等出席会议。会议表彰了10个农产品加工先进县和10个农产品加工先进企业,表彰了第二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仙桃市、洪湖市、枣阳市、黄陂区、赤壁市、夷陵区、沙洋县、蕲春县、宣恩县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省直有关部门、市州和县市区党政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我县采花茶叶公司被表彰为全省农产品加工先进企业,长乐坪镇白岩坪村被表彰为全省第二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㈠全省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情况。会议简要总结了全省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一是农业生产好于预期。粮食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总产462亿斤,比上年增产16.4亿斤,实现连续六年增产。二是农业基础建设好于预期。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502万亩,新增除涝面积285万亩,建设高产农田147万亩。三是农民增收好于预期。预计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50元,比上年增加400元,增长8.5%,比全国平均增幅高出2.5个百分点。四是新农村建设好于预期。仙洪试验区、鄂州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7个县市脱贫奔小康试点、88个乡镇新农村建设试点全面启动。五是农村民生改善好于预期。“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4%,80%的县市全部放开大病救助病种限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开始启动。新建通村沥青(水泥)路2.2万公里,新增解决40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六是农村改革好于预期。七是农村社会稳定好于预期。

㈡2010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4%,粮食增产4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

㈢2010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会议指出,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三农”工作对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要正确分析形势,理清发展思路。一是要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理念。要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臵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二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三是要树立产业推进理念。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有效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四是要树立改革创新理念。要继续深化农村内部改革,深化城乡联动改革。五是要树立项目推进理念。要整合现有资源上项目,要争取国家支持上项目,要用市场经济的办法上项目。围绕全省“三农”工作目标,重点实施八大工程。

1、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重点在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方面下功夫,突出抓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向纵深发展。省委要求,仙洪试验区按照规划要求,重点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心镇建设

和村庄整治。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要按照富民富县的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88个试点乡镇要切实完善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用好扶持政策,挖掘自身潜力,努力打造新的发展优势。省委、省政府将于今年5月份在鄂州市召开以城乡统筹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现场会。

2、实施粮食产能工程。一是要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力争新增高标准农田100万亩,改造低丘岗地50万亩、改造低产田75万亩。二是要加快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三是要加快商品粮基地建设,启动33个产粮重点县新增粮食产能工程,抓好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

3、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一是要明确产业发展重点。省里将着力支持有湖北特色的粮油、畜禽、水产、林特、棉麻、果茶6大产业发展。各地也要根据当地资源、产业、市场优势,围绕省里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选择好各自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二是要抓好加工园区建设。2010年省里将安排10亿元调度资金,重点支持20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三是要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四是要强化基地建设。围绕龙头企业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妥善处理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与广大农户的利益关系,形成三者互促共荣的发展局面。

4、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一是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围绕种养业、农产品加工的重点技术难题,组织科技攻关,提高农业科研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要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三是要提高农业科技运用水平。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和操作运用能力,大力培养新型农民。

5、实施绿色农产品体系工程。一是要抓源头。要加强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二是要抓标准。要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推进生产标准、操作规范制定进程,大力开展标准生产示范,积极倡导绿色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生态农业。三是要抓监管。要管好农产品销售市场,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和可追溯制度,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6、实施农民持续增收工程。一是要提高农业效益增收。继续引导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广增产增收种养模式,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二是要鼓励外出打工增收。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推动打工增收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形成劳务集群优势。三是要发展农村新产业增收。大力支持乡村旅游、民俗工艺品加工、社会化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广辟农民农外增收就业渠道。四是要提高组织化水平增收。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

产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五是要落实惠农政策增收。及时兑现惠农补贴,加强农民负担监管,通过全面落实政策增加农民收入。

7、实施民生改善工程。一是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步伐,着重解决养老难、看病难等普遍问题。二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农村“水、电、路、气、房”五件实事,解决525万人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新修通村沥青(水泥)路1.2万公里以上,完成40万户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建设任务,继续从省级福彩公益金中安排4000万元用于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

8、实施农村市场体系工程。一是要加快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加强农产品产区交易市场建设,广泛开展农超对接,探索推进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渠道,促进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有效对接。二是要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加快建设农家店连锁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农村商品配送中心,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三是要规范农村市场经营行为。

会议重点强调:

一、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特色经济,实现由简单食品保障向多功能扩

展转变,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二是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转变。实现从主要依靠传统技术向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转变,走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之路。三是推动农业组织方式转变。大力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组织、生产要素流通主体,实现从单一主体向多主体参与转变。四要推动投入方式转变。采取政策引导,通过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金,引导农民自身投入,实现从政府主导向多方参与投入转变,走多元化投入机制创新之路。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一要完善发展规划。规划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多样性。要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城镇体系演化的影响,推进村镇建设向人口集聚、土地集约转变。二要提升城镇功能。按照人口相对集中、资源优化配臵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科学规划好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等城镇功能分区。三要培育特色城镇。湖北是楚文化发源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土家文化独具特色。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上必须挖掘资源、创造特色、发挥优势。要打造、叫响、擦亮特色城镇名片。

三、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一是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二是要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重点是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四是要

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完善“以钱养事”的新机制。五是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领导机制,从2010年起对各个县市区“三农”发展进行综合考评,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考评工作,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把“三农”发展实际成效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三、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基本情况及主要精神

2010年2月27日,宜昌市农村工作暨市委林业工作会议在宜昌城区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总结成绩,分析当前形势,部署安排2010年“三农”工作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工作。副市长王国斌主持会议,市委书记郭有明、市委副书记李亚隆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套开了全市农办主任会、农业工作会、林业局长会、水利工作会和扶贫工作会。

㈠全面总结全市2009工作。

一是持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丰收。各地持续增加农业投入,争取中央和省级生产性投资16.8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农业总产值达到250亿元,增长10.5%,农业增加值达到150.7亿元,增长10%,均超额实现预定目标。

二是继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86元,比上年净增500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新跨越。

三是全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势产业取得明显突破。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成为上下共识,柑桔、茶叶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生物质能源林建设加快,木本油料基地超过20万亩,湖北华饴公司建成国内最大木本油料生产线,为中山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探索了有效路子。

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市场对接出现前所未有好形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50家,增长29%,占全市规模企业总量的34%。

五是全面推进惠民工程建设,农村新建通村沥青(水泥)路3234公里,新增解决29.2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续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顺利进行,农村低保覆盖面持续扩大,“清洁乡村”工程全面推进。

六是高标准启动多项改革试点,示范效应开始显现。高度重视五峰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建立对口支援机制,工作走在全省前列。1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试

点乡镇完成总体规划,落实项目200多个,全面建立推进机制和工作体系。宜都市统筹城乡、夷陵区循环农业、点军区现代都市农业改革试点全面展开,一批项目开始产生示范效应。

七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初步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综合便民服务和综治信访维稳体系,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㈡明确2010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

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把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上,把扩大内需的路径放在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建设上,把统筹城乡的动力放在推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

工作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农村改革发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㈢把握重点,扎实推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

一是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是要加速打造柑桔、茶叶、生物质能源林三大产业体系,使之尽快成为综

合产值过百亿的支柱产业。

一是柑桔产业提档升级。要围绕建设中国一流柑桔主产区目标,全面提升基地水平,实行标准化生产,推进产业升级。

二是茶叶产业创新发展。瞄准世界一流水平,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力争把宜昌打造成中国现代茶叶生产技术集成基地,跻身中国最有影响的茶产区行列。

三是生物质能源产业加速发展。支持湖北华饴公司大力发展油茶、核桃、橄榄深加工,使其迅速成长为中国一流的木本油料加工企业。扎实推动基地建设。今年新建10万亩,累计达到30万亩。要把低效林改造重点放在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上,重点支持五峰、长阳木本油料基地和兴山核桃基地建设。要整合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支持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

产业体系建设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迫切要求,更是我们提升农业发展品质的长期艰巨任务,各级各地必须牢固树立产业发展新理念,健全产业组织,打造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成,建立产业保障,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一是要推动农业产业协调共进。要提升蔬菜产业品质,大力培植高山蔬菜龙头企业,要重视发展生态水产,支持东部地区规模发展名优鱼等特种水产品,支持两坝一峡、香溪河、清江实施增殖放流,修复渔业生态。

二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要抓龙头,今年农产品加工

规模企业要增长15%以上,要支持稻花香、安琪酵母、枝江酒业、采花茶业、萧氏集团、科力生、土老憨食品、屈姑食品、宜昌双汇、民大农牧、一致魔芋、天峡鲟业、圣品油脂等一批产品好、品牌好、市场好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形成100亿、50亿、10亿、亿元企业梯队。要抓园区,继续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确保农产品加工产值2个县过百亿、2个县过50亿。要抓招商引资,紧盯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建立农业招商项目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招商活动。要抓品牌,加强品牌建设,扩大我市农产品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今年再创1至2个中国驰名商标。

三是要深化农商农超对接。一方面要加强销地市场建设,各地主要农产品都要到主销地开辟市场,尤其是要巩固扩大北京新发地柑桔蔬菜销售平台;另一方面要继续开展汉—宜农超农商对接活动并力争建立长效机制,积极组织上海—宜昌农副产品推介活动,促进农业按商家要求组织生产,促进优质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力争全年农产品订单销售达到30个亿。

四是要坚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力争全年新增200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覆盖率达到15%以上。

五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大力推动现代林业建设,大力发展木本油料基地和优质林木,促进林木加工业提升档次。积极发展避灾农业。

六是要切实强化农业科技支撑。首先要高度重视良种繁育和推广工作。今年的重点是培育种业龙头企业,促进湖北华饴公司完成5亿株人工光种苗繁育项目建设,启动建设茶叶、烟叶、蔬菜、木本油料、中华鲟五大良种繁育中心。其次,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农业科技人员。再次,要全力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第四,要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建设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为契机,今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农业机械化作业综合水平要达到56%。

二是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拓展农村内需增长空间。

一是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下大力气夯实城镇化基础。我市城镇建设走在前列的地方,都是产业特色鲜明、聚集程度较高、经济富有活力的区域。鉴于此,必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础。

二是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下大决心破解城镇建设难题。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最大的难题是资金困难,破解办法就是市场化运作。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充分借鉴城区开发模式,大力推广宜都、当阳、夷陵经验,探索有效途径。在推进中心镇建设上,年内基本完成所有乡镇的建设规划,并要求每个县市区都办好一个中心镇建设试点。在推进中心村及中心居民点建设上,要探索迁村腾地的路子。

三是要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双轮驱动”。一是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全年完成“一池三改”3万户。抓好整县整镇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全年整治200个以上村庄。二是继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通村公路逐步向自然村、中心居民点和产业基地延伸,年底实现100%行政村通等级水泥(沥青)路、100%乡镇渡口安全达标、95%行政村通客班车目标。三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四是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和三峡移民工作。今年再启动10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确保完成2.5万贫困人口脱贫、扶贫搬迁3500人任务。

三是着力深化农村改革,构建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要认真开展农村改革发展试点试验。一是全力抓好五峰自治县“全省贫困山区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二是抓好城乡统筹、循环农业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三大综合配套改革,大胆试验,探索路子。三是全面推进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工作。根据总体规划,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确保完成投资12亿元,力争有1至2个乡镇的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二是要积极深化农村内部各项改革。一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二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三要创新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四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五要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三是要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各级财政都要按规定增加预算,确保“三农”投入稳定增长。二是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投入。三是完善社会力量帮扶机制。今年继续组织市县党政机关派驻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百企反哺”及“民企联村”活动。四是促进涉农项目资金整合。要以县市为单位积极搭建产业和项目平台,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同时会议强调,一要切实抓好城乡统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一是扎实推进10个乡镇新农村试点工作。依照规划全面推开,切实见到实效,起到试点示范作用。二是抓好五峰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三是积极开展宜都市统筹城乡和夷陵区循环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四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二要大力发展现代林业,推进生态建设,着力构筑生态屏障。一是着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强力推进城市森林工程、农村森林工程、通道森林工程、水系森林工程和种苗基地工程。二是着力推进重点区域生态项目建设。加强长江、清江、沮漳河等大江大河沿岸重点区域的生态建设。三是着力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核和监管,依法规范林木采伐管理,加快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四是加快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林业效益。积极抢抓“双低”改造政策机遇,充分发

上一篇:扶贫帮扶事迹下一篇:幼儿园班级期末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