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通讯稿(精选11篇)
1.小学教育通讯稿 篇一
通 讯 稿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一名师范类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了三年的文化课知识,已经具备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文化知识。现在需要的是去实践中用运它,怀着这种检验自己的想法,迎来了我们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而教育实习对于了解中学实际,巩固专业思想,培养良好的师德和独立从事中学教育及教学工作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教育思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抱着对教育实习的期盼,在2014年10月13日迎来了我们的教育实习,我们一行10人被分到了马家镇中学。这所中学位于眉县的一座小镇,下车之后学校的几位领导迎接了我们实习生,对于我们实习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自己作为实习小组的组长也在欢迎会上代表实习是哪个发了言。第二天,我们就正式投入到了实习教育当中,首先是指导老师带我们来到了我们各自所带的班级,我所带的是七年级
(一)班。这是第一次自己当代理班主任,首先自己收到了每个同学的欢迎,特别是当每个学生喊自己老师的时候,自己忽然觉得自己已经是一名光荣的人名教师了,责任感从心底喷涌而出。自己每天早上6:00准时去教室跟早读,中午12:40继续跟午自习,晚上6:40依然如此,每天的紧张跟班让自己的心理满是充实之感。对于代课,学校是让我们听老师讲一周课以后然后自己独自代课。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我所带的地理课需要我在第二天就独自代课,这对于学校刚毕业的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短暂的失神之后自己心理充满了一股不屈的力量,晚上自己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备课熬夜到很晚才熟悉了课本。第一次独自面对学生上课,心里满是忐忑,害怕自己讲不好,但是在自己的充分准备下自己的讲课进行的挺顺利,而学生们下课后对自己的肯定更让自己充满了自信。除过这些,对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一次为学生开班会,对于班会自己不知道该讲什么内容,不知道该讲哪些事。这些问题让自己很是急躁,最后请教了指导老师班会的一些流程,然后自己仔细观察学生们的行为为自己的班会找主题。最后在开班会时,自己怀着一种期待和害怕的心情走进教室。自己将班会的主题定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整节班会课自己从三大方面进行,即总结上周工作,二是应同学们的要求讲述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方面,希望为学生的学习成长给予了帮助,三是进入班会主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班会从开始的吵杂声到最后同学专心听讲,我知道自己成功了。上完课之后,指导老师对自己的班会课给予了肯定。这几个方面都让我对老师职业产生了无限的热爱。
除此之外,在实习生活中我还非常感谢马家镇中学每一位教师对我无私的帮助,给我做人做事讲了许多道理的石校长,关心我们生活方面的后勤主任以及对我管理学生和管理班级进行指导的张敏老师。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们做到了以为老师对我的指导与教育,更做到了一位朋友对我的关心与照顾。
尽管实习即将结束了,但是我们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脚踏实地的掌握和训练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在实习中学到的经验和技巧应用到一线教学中去。
总之,教师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要当一名好的教师更不容易。在此次实习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师范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学高为师,行正为范”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加深。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完善自己,准备全身心的投入将来的教育事业。这是一场鼓励的盛会,它坚定了我们这批即将踏出校园的准老师们奉献与教育事业的决心与斗志!我们将以新的面貌和新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实现新的目标,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宝鸡文理学院 地理与环境学院 地理科学(3)班 安一飞 201193014124
2.小学教育通讯稿 篇二
一、亚太四国扶持信息通讯技术ICT教育的主要政策
1.韩国扶持ICT教育主要政策
韩国是亚太地区中较早引入信息通讯技术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教育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韩国教育发展研究所”属下的“小学电脑教育问题研究机构”成为研究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第一个政府部门。20世纪80年代, 韩国政府制定和推进“国家电算网”政策, 商业高中、工业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开始设置ICT课程。1987年, 教育部在《教育改革发展计划》指导下颁布《韩国计算机教育提高计划》[1], 从政策上扶持ICT教育全面发展。
20世纪90年代, 韩国政府加强ICT教育力度, 实施一系列“国家信息化促进基本计划”。 1997年连续发布《ICT建设三年计划》、《ICT在教育中的应用综合计划》、《ICT教育发展五年计划》等政策, 加大ICT基础设施投资, 在学科建设上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改为ICT教育。2000年教育部制定《中小学ICT必修课计划》, 规定所有中小学生参加义务电脑教育;2001年发布《ICT应用于教育指南》, 实施ICT和其他课程有机整合, 促进全国整体教育发展[2]。2004年制定《e-Learning资源体制综合发展计划》, ICT教育应用由课堂向网络教学模式转变[3]。
2.日本扶持ICT教育主要政策
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实行“教员方法开发特别设备”国库补助, 出台了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系列政策, 包括《与信息社会相对应的初等、中等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合作者会议第一次审议报告》、《社会教育审议会教育媒体分科会——教育用软件开发方针》等。1989年颁布实施《学习指导要领》, 规定高中阶段开设“信息”必修课, 初中阶段在“技术·家庭”课程中选修“信息基础”。
进入90年代, 日本为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赶超欧美, 制订了一系列计划和政策。1990年文部省提出九年行动计划, 为全部学校配备多媒体和软件;1991年公布《信息教育指南》, 明确中小学信息教育内容;1994年建立“百校联网工程”, 有百所试验学校通过因特网共享学习和合作;1997年公布《关于改善教育课程基准的基本方向》, 规定从小学到高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1997年“促进信息教育的调查研究协力者会议”组织提出信息教育三大目标;1998年教育课程审议会发表“关于教育课程基本走向”咨询报告书, 明确信息教育课程运作细则;1999年制订《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 实现到2005年全国中小学所有科目用计算机和因特网授课;2006年制定《信息技术改革新战略》, 明确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具体目标。
3.新加坡扶持ICT教育主要政策
从20世纪80年代起, 新加坡就以信息技术发展作为国家施政目标, 有计划地规划信息通信产业发展道路。1982年制订“国家计算机计划”, 确立ICT在新加坡应用步骤;1986年制定“全国资讯科技蓝图”, 确立把ICT应用于新加坡七大方面。
1991年制订“IT2000——智慧岛远景”计划, 明确将ICT发展渗透到社会各方面。教育部1995年提出AICTP计划, 明确将信息技术作为初等学校学生的辅助学习工具。1996年制定第一个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Master Plan 1 (MP1) (1997—2002) 。MP1将信息技术结合到教育中, 明确信息化教育总体目标, 详细制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评价、学习资源、教师发展、空间和技术设施建设四方面的具体实施目标。
2002年新加坡推出教育信息化新举措——Master Plan 2 (MP2) (2003—2007) 。MP2强调信息技术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有力手段, 学校要在信息技术大环境中摸索、试验、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途径, 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满足学生需求, 构建思考型学校和学习型社会。
4.新西兰扶持ICT教育主要政策
作为亚太地区的岛国之一, 新西兰政府同样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相比其他三个亚太国家, 新西兰将ICT教育引入学校并不早。1998年, 新西兰教育部制定第一个基础教育信息化行动规划, 为ICT教育统一目标和内容——发展基础设施和改善学校能力。根据新规划, 政府推行一系列具体实施计划, 包括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心、学校服务支持计划、校长ICT专业培训计划、学校联盟ICT发展和培训计划等[4]。2001年新西兰教育部发布新三年策略规划《学校信息通讯技术政策, 2002—2004》, 一系列具体措施随新规划相继出台, 如毛利族教育信息化计划 (KAWM) 、学校教师租用笔记本电脑计划、改善学校网络基础计划、信息通信技术协助平台计划等。2006年, 公布新基础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成为21世纪学习者:2006—2010中小学电子化学习行动计划”, 规定所有学生都应该有能力在与他人联系、提升反馈和自我评价、交互工作、追求知识、反思协商交流等方面使用信息通讯技术[5]。
二、亚太四国支撑信息通讯技术ICT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1.韩国支撑ICT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韩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以规划和促进ICT教育, 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员于基础设施建设, 为ICT教育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撑环境。
(1) 计算机全面普及
2000年韩国完成《ICT在教育中的应用综合计划》第一阶段任务 (1995—2000) , 成为亚洲各国中基础教育设施最好的国家。截至2000年, 有1万多所中小学建立电脑房;所有教室和教师配置计算机;平均生机比为16.7人/台;2万多中小学教室配备投影机、大屏幕、视音频设备等多媒体设备。随着《ICT在教育中的应用综合计划》第二阶段实施 (2001—2005) , 政府投入更多资金资助学校进行硬件和网络设施建设, 教育人力资源部积极推进中小学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和教师用计算机普及。据韩国教育统计2004年度报告, 截至2004年, 小学、初中、高中平均生机比分别为7.2、6.1和5.6[6]。
(2) 因特网快速通畅
韩国政府重视校园网络系统建设。据资料统计, 截至2003年, 韩国所有中小学都已连接因特网, 网速达到2M以上的学校占68%[3]。为满足EBS技能教学、网络家庭学习支持体系等e-learning学习体系, 中小学因特网连接速度逐年提升。据人力资源部调查数据显示, 截至2004年, 中小学因特网连接速度达到2M以上的学校比例已占95%。
(3) 教育资源丰富灵活
韩国教育部、市道教育厅、教育学术信息院等公共部门和一些民间部门开发了大量教育资源, 包括网络学习教材、科学虚拟实验室、网络学习体验、中小学参考网址、教师教学活动等等, 并通过教育信息综合服务系统放到教育网 (EDUNET) 上传播使用。教育网资源丰富, 包含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内容和参考资料, 同时为学生、家长、教师提供信息服务, 为学校发展和职业指导提供咨询。
2.日本支撑ICT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e-Japan战略计划中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目标, 日本政府和企业携手进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1) 教育用计算机配置状况
根据日本文部省2006年3月发布的“2005年度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结果”显示, 截至2006年3月31日, 日本平均每所学校教育用计算机数量为45.3台, 其中小学32.9台、初中47.5台、高中112.7台;平均生机比为7.7人/台, 其中小学9.6人/台、初中6.9人/台、高中5.7人/台、盲聋哑学校3.3人/台。
(2) 中小学因特网连接状况
为促进教育网络化, 文部省早在1997年就做出中小学联网计划, 即到2001年所有初高中全部接入因特网, 到2003年所有小学全部接入因特网。在该政策支持下, 日本中小学接入因特网的进程十分迅速, 文部省、通产省、邮政省携手推进中小学入网步伐。截至2006年3月, 中小学基本完成因特网连接, 连接率达到99.9%, 其中专用线路连接的学校占35.8%、ADSL占21.1%、光纤占15.5%;传输速度达到400Kbps以上的学校达89.1%[7]。
(3) 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状况
日本邮政省与文部省合作编写电子教材和电子课本, 文部省还成立由产管学三方组成的“互联网教育系统推进恳谈会”, 研究和开发适用于中小学的计算机软件。 同样以日本2006年3月发布的统计资料为例, 2005年度中小学平均开发教学用软件9.9种;跨学科综合主题软件6.3种。
3.新加坡支撑ICT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新加坡将信息技术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 对教育改革的经费投入实行倾斜政策, 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
(1) 教育用计算机配置状况
1999年新加坡小学生机比为6.6人/台, 10%课程使用电脑上课;中学生机比为5人/台, 14%课程使用电脑上课;中小学每两位教师有一台电脑。到2002年MP1计划完成时, 所有中小学生机比已达到2人/台, 学校主要场所如教室、图书馆、科学实验室、电脑室及办公室等均设置电脑。为教师提供笔记本供备课和教学之用。
教育部拨款实施“重建和改进现有学校计划”, 资助学校建立实验室、媒体资源图书馆、信息技术学习资料库等基础设施。
(2) 中小学因特网连接状况
截至2002年, 新加坡所有中小学均连接宽带网络, 有效支持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随着MP2规划实施, 新加坡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朝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提供可靠灵活安全的网络接口;提供多目的、多功能、更广泛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环境;提供信息技术支持服务等。
(3) 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状况
新加坡教育资源的开发主要通过四种途径实施, 即:政府成立资源中心, 为学校推荐课程软件;利用因特网为学校提供教学资源, 实现学校间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沟通;成立数字媒体资料库, 提供多媒体素材、网页、课件;吸引国际软件开发商和地方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教育软件。为推进教育资源应用, 教育部定时发布经信息技术资源交流中心评价的软件汇编, 学校根据教育和管理需要以优惠价格购买教育软件推进计划下的教育软件, 教师可以同样优惠价格购买教育软件。教育软件和电子教学资源在课程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4.新西兰支撑ICT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新西兰在中小学全面推广ICT教育的时间并不长, 但在政府政策扶持、企业提供经费和专家支持下, 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
(1) 教育用计算机配置状况
据资料显示, 2002年有81%的中小学教室至少配有一台计算机, 小学生机比为10人/台, 中学生机比为6人/台[4]。而到2005年, 根据新西兰《2005年学校教育信息化报告》显示, 中小学生机比明显改善, 小学阶段平均生机比5人/台, 中学阶段为4人/台[8]。政府通过“教师笔记本计划”鼓励更多教师拥有笔记本电脑用于教学和工作。此外, 政府早在2002年和2003年间就为所有中小学校长配备笔记本。
(2) 中小学因特网连接状况
截至2002年底, 连接因特网的新西兰中小学数量不多, 但有些学校开始实施宽带连接;到2005年, 新西兰中小学已经全部连接互联网, 绝大多数学校使用宽带进行因特网连接, 其中中学占到93%, 小学占到78%。
(3) 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状况
新西兰教育部对在线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支持和赞助。在线学习中心TKI (Te Kete Ipurangi) 网站由新西兰教育部主持建设, 是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该网站使用英语和毛利语两种语言为中小学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提供教育资源, 内容涉及七个“基本学习领域”下所有课程, 以及一些交叉领域如文学、算术和ICT等课程内容。网站内包含多个社区, 和中小学教师教学有关的有TKI社区和ICT社区。其中TKI提供评价工具等资源, ICT则侧重信息科技融入教学。
校长leadspace7是一个针对校长、高级职员和董事会的门户网站。为校长们提供可以随时查询的政策文件、专业发展资料、网络通讯工具以及校董论坛等。
三、亚太四国促进信息通讯技术ICT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实施
1.韩国促进ICT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实施
韩国中小学ICT课程总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信息素质, 要求学生能把信息技术能动、创造性地应用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课程建设以课程标准 (《ICT在教育中的应用综合计划》和《中小学信息通讯技术教育运营指南》) 为指导, 包括目标、结构、内容等详细标准, 并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作了具体规定, 实现小学、初中、高中三阶段课程内容的完整衔接, 体现了课程建设的完整性和发展性。
小学、初中和高中所有ICT课程结构均从知识与技能、应用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实施。其中纵向维度按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将学制划分为五个阶段;横向维度按照ICT学科规律将知识和技能划分为计算机基础、软件应用和计算机通讯三个方面, 并与学生五阶段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相对应;第三维度则按照信息社会需求, 提出学生利用习得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解决与自己年龄相适应的社会问题, 提升信息情感和价值观。ICT课程内容设置采用螺旋式渐进, 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由浅入深, 既保证学生学习学科知识, 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2]。
ICT应用于所有科目已逐渐取代单一的技术教育课, 政府通过开发整合教材、完善校园网建设、编写多媒体教学资源及对教师进行ICT培训计划等措施, 鼓励各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ICT。目前韩国中小学课堂实用ICT时间达到20%以上。
2.日本促进ICT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实施
1996年日本重新定义“信息运用能力”, 即能够主动地选择、运用信息和信息设备并积极地创新信息体系的基本素质;同时提出信息教育的三大目标, 即培养学生信息运用的实践能力、提升对信息科学的理解能力、具备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根据 “信息运用能力”新定义和信息教育三大目标, 日本中小学采用了不同的课程设置和要求, 小学开设“综合学习时间”, 使小学生通过跨学科、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信息收集方法、调查方法等;初中“信息基础”为必修课, 穿插在“技术·家庭”课程中完成;高中开设独立信息课, 细分为三科目, 分别培养基本操作技能、计算机原理和组成知识、网络运用技能。
2005年起, 日本实施中小学信息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小学高年级设置新教学科目“信息”, 培养小学生信息运用能力和信息道德;初中设置新教学科目“信息”, 系统学习和培养信息技术和运用能力;高中充实“信息”课程教育内容, 增加修读学分数。
3.新加坡促进ICT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实施
新加坡早在MP1计划中对中小学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培养目标和应达到的信息能力做了具体的规定 (表1) [1], 并在所有中小学校开设ICT教育课程。据资料统计, 截至2002年, 小学近30%的课程内容采用电脑教学;中学一二年级开设“应用电脑”课程, 并作为升学、分流的考试科目之一;中学三四年级把“应用电脑”课程摆在与英文、基础母语、数学等主课同等重要地位, 作为必修课列入考试范围。
在新加坡, ICT教育与课程教育有机融合, 基于ICT教学策略为学科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育评估提供新方法;基于ICT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个别学习新途径;基于ICT网络协作为师生提供更多沟通和合作。
4.新西兰促进ICT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实施
新西兰的国家课程中没有开设独立的信息通讯技术课程, 而是将ICT教育包含在技术课程中。技术课程细分为七项学习内容, 信息通讯技术属于其中一项, 其主要学习目标为技术知识与了解、技术能力、技术与社会。
新西兰鼓励和推动信息通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应用, 在制定各学科标准中明确规定应用信息技术标准, 并在课程框架中详细罗列出各学习领域如何应用ICT。
四、亚太四国保证信息通讯技术ICT教育的教师培训机制
1.韩国保证ICT教育的教师培训机制
韩国政府从1988年起就加强教师ICT培训。教师接受ICT培训的形式有三种:教育人力资源部培训活动、市道教育厅培训活动、校内培训活动。培训对象分为在职教师培训和未来教师培训。在职教师培训又细分为五个目标群体, 即在职教师、校长和副校长、专业教师、ICT专家、优秀教师, 分别参加“职称培训”和“职责培训”。ICT教师培训内容随课程改革不断变化和提升。2000年之前, 培训和评价教师ICT能力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操作、网络检索应用信息、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制作简单的教育软件等。现行教师培训重点是ICT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技能技巧, 如快速获取信息知识、多媒体课件开发、ICT整合到教学和学习过程等。此外, 韩国政府积极建立网络培训体系, 教师培训向u-learning模式发展, 教师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随地进行视频交流、网络协作、获取在线资料等, ICT培训已成为韩国教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韩国中小学教师接受ICT培训的热情很高, 参加人数逐年提升。1997—2000年, 每年只有不到20%的教师接受培训;2001年以后, 每年接受ICT培训的教师比例明显上升, 2005年达到50%[1]。
2.日本保证ICT教育的教师培训机制
日本中小学教师从2000年起有计划地接受信息教育培训。教师接受信息教育培训的形式有五种, 即国家及教育委员会举办的学习活动、本校内的学习、大学举办的学习活动、研究团体举办的讲座活动、企业举办的讲座活动。培训过程分两个层次进行, 先由国家或教育委员会等培训机构培训都道府县一级的少数教师, 使他们成为各校信息技术培训骨干;然后由培训骨干对其他教师展开校内培训。近年来, 根据中小学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学科特点, 教师信息培训的重点放在培养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指导教师研究制作新课件、指导教师发表研究成果等方面。
由于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 从2000年到2004年日本小学教师100%每年接受一次以上培训, 70%初中教师每年接受培训, 50%高中教师每年接受培训。据2006年3月文部省调查数据显示, 日本中小学教师中能够操作计算机的已达到95.9%, 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指导的教师占76.8%, 涉及的科目有科学、数学、技术、信息和其他专门科目。
3.新加坡保证ICT教育的教师培训机制
在MP1规划实施阶段, 新加坡政府采用扇形教师培训模式。首先由专家顾问培训60名教育部高级职员和高级信息技术导师;然后高级信息技术导师培训示范学校校长、副校长和部主任;再由高级信息技术导师和校长、副校长在示范学校内展开校本培训;最后教师培训辐射状推向全国。培训课程由六个核心模块构成, 涵盖ICT资源使用各要素, 包括使用课件设计、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开放工具和网络资源的使用、把思维技能和协作学习策略整合到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支持项目研究以及设计学校IT规划。培训方式有课程示范、网上学习和讨论、亲身实践活动等。截至2002年, 大约有24 000名教师接受了30~50小时强制性在职培训[9]。
MP2规划更关注教师发展需要, 鼓励采取新方法和新策略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有效指导和支持ICT在教与学中应用。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参与设计教师培训和发展框架、开发教师培训课程。新的培训机制包括基于参与式学习的专业发展项目设计;定制用户化的专业发展活动;构建部门和学校领导能力;推进电子化学习文化等。
4.新西兰保证ICT教育的教师培训机制
新西兰政府通过专业发展培训计划提高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ICT能力。《ICT专业发展联盟》是一个为教师提供长期ICT专业发展的培训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 并加强教师的社区专业实践能力。参与专业合作发展的联盟学校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并开发独立的在线资源[10]。
据新西兰《2005年学校教育信息化报告》统计, 2005年度有三分之二校长参加ICT专业发展计划;50%教师参加ICT专业培训。小学教师在ICT应用上处于领先地位, 有16%的教师能创造性地应用于新情景;中学教师达到这一水准的仅为6%。
五、总结
韩国、日本、新加坡和新西兰四个亚太国家制定明确的法规和计划促进ICT教育, 投入充足的经费改善ICT教育环境, 探索鼓励ICT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提供教师ICT培训的有效机制。这些经验为我们开展有中国特色的ICT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摘要:为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世界各国从基础教育出发纷纷加强信息通讯技术ICT教育。选择了亚太地区四个国家即韩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 对四国ICT教育从政策、基础设施、课程建设及教师培训等若干方面作了分析介绍和比较研究。
关键词:信息通讯技术,政策,基础设施,课程建设,教师培训
参考文献
[1]陈俊珂, 孔凡士.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30-35, 68-83.
[2]李锋.当代韩国ICT (信息通讯技术) 教育发展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6, (1) .
[3]崔英玉, 孙启林, 董玉琦.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最新进展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 2007, (1) :37-38.
[4]Tom Prebble.NewZealand ICTuse in Education.UNESCOMeta-survey on the Use of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188-189.
[5]ICTin schools 2005 Report[DB/OL].www.minedu.govt.nz>Schools>ICTin Schools>Research and Report.
[6]袁克定.中日韩三国教育信息化状况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 2007, (12) :37.
[7]资讯科技教育在学校和现实的一项调查结果[DB/OL].www.mext.go.jp/b_menu/houdou/18/07/06072407.htm.
[8]王佑镁.新加坡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模式简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6, (Z1) .
3.小学教育通讯稿 篇三
一、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背景和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继续教育承担着前所未有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继续教育,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将继续教育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并列为教育的八项发展任务之一,并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大力提升继续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能力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开发人力资源、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意义。
二、《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共分八个部分、三十二条。
第一部分:切实把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主要阐释继续教育的内涵、重要意义、地位、作用、成就、问题与挑战等。
第二部分: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总体要求。阐述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目标和基本任务。
第三部分: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针对不同类型继续教育的现状和不同人群的继续教育需求,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社会生活教育,重视开展扫盲教育,加快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等五个方面的要求。
第四部分:优化继续教育办学与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办学体系的发展与服务定位问题,提出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开展继续教育,支持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教育网络,提高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继续教育办学服务水平,发挥传播媒体和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继续教育服务功能等五方面要求。
第五部分:着力加強继续教育质量建设。包括全面提高学历继续教育质量,增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效性,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加强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强继续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内容。
第六部分:大力推进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强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等三个方面内容。
第七部分: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包括建立政府统筹管理体制,健全有关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激励制度与机制,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制度与机制,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监管制度与机制,大力推进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建设等内容。
第八部分:切实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包括落实各级政府管理职责,加强指导和支持,构建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环境等内容。
三、对《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的重点内容如何理解
第一,《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并从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社会生活教育、扫盲教育、学习型组织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二,《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整合并发挥学校、行业企业、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传播媒体和社会公共文化设施资源优势,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教育网络,优化继续教育办学与服务体系的措施和意见。
第三,《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划了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明确提出了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招生制度,构建沟通衔接的证书体系,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的“学分银行”制度,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认证标准和开放共享机制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
第四,《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强调了保障继续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制度和机制建设。如实施继续教育和国家劳动人事制度沟通与衔接的制度;建立共同分担成本、多渠道筹措经费的继续教育投入制度与机制;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与机制;推进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建设等。
(摘自教育部网站)
4.感恩教育通讯稿 篇四
11月23日上午,09级旅游管理的全体同学在综合楼217教室举行了以“学会感恩,放飞梦想”为主题的感恩活动,此次活动是中外礼仪课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在于让大家在了解西方感恩节由来和习俗的同时,学会感恩,每天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
这次活动以主持人真实而感人的开场白拉开了序幕,之后伴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郭高颖同学朗读了感人的文章《感恩父母》,尤其在播放视频短片《天堂午餐》时好多同学们被它所表达的情感而感动的流下泪水,无不为之动容,而 134和136两个寝室的同学联合为大家献上手语《感恩的心》,无声的表达出了对父母,对亲人,对朋友的感谢。就像歌词所唱到的那样“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升华了此次感恩活动的气氛。最后,班长提议大家起立向和来听课发辅导员和礼仪课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这简单的一句话深深的表达出09级旅游管理专业全体同学对师长的感恩之情!
5.安全教育通讯稿 篇五
3月30日是第**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切实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20xx年3月30日下午,古镇高级中学利用第八节课开展了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班会活动,全校各班级参加活动。
在主题班会课上,老师们重点强调了交通安全、预防溺水事故、饮食卫生安全、文明上网、人身安全和应对自然灾害防范与自救知识等内容。同时,老师们还结合近期天气恶劣情况,教育学生要注意做好防雷电、防暴雨、防大风等相关安全问题,目的是让学生珍爱生命,重视安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一直以来,古镇高级中学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学校把学生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本学期就曾多次强调学生安全问题,并利用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反复教育,如国旗下讲话、年级集会、主题班会、画册宣传、主题板报、家校联系等途径,来进一步强化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全面提升安全素养。
6.冬季安全教育通讯稿 篇六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在一个家庭中,一人的安全更是牵动了全家人幸福。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我们必须防范在先、警惕在前,营造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的生命筑起安全的长城。
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年的学期已接近尾声,同学们在抓紧一点一滴时间复习的同事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由于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是火灾事故、交通事故和人生伤害事故的多发季节,为了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努力创造使师生满意的安全环境,请同学们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各宿舍负责人,要对宿舍内相关的用电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汇报,维修,不留盲区。
2、冬季雨、雪、雾天气多,人体关节的灵活性较差,反应也相对缓慢,在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步行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路右边行走;骑自行车走慢车道,不走机动车道;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马路时要减速慢行,注意观察交通信号灯,做到红灯停、绿灯行;步行、骑车要集中注意力,不追逐、不在路上玩耍,骑车不带人;特别要注意,不要乘坐无证、无牌照的车辆。
3、进入冬季,天气寒冷,用电量增加,同学们要注意宿舍用电,不使用大功率电器,以免发生不安全事故。如遇结冰天气,不要用水拖地,以防滑倒摔伤;上、下楼梯、中午去食堂用餐、户外活动等要慢步行走,不要奔跑。
4、冬季进行体育锻炼、课外活动时,活动量要适度,活动后如果出汗多,应把汗水及时擦干,防止因汗水蒸发吸热而感冒。
5、冬季是火灾易发季节,希望同学们更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不带火柴、打火机等易燃物品;对不用的电器设备、燃气设备要关闭电源和气源,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6、冬季天气转冷,不安全事故频发,希望同学们晚上按时回宿舍,以免发生不安全事故。
7.小学教育通讯稿 篇七
一、关于数学的概念与价值
(一) 数学的概念界定。
实验稿: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 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对于实验稿中数学概念的表述, 张奠宙早在2005年《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理念部分的意见》一文中就指出, 实验稿把数学说成是一种过程, 未免牵强。数学是一种认识, 一种科学, 一种思想体系。在实验稿的界定中, 除了“定量刻画”一词和数学有关之外, 其他都和数学无关。这句断语开头的两个字“数学”, 换成“物理”、“化学”也说得通。因此, 这样描述数学是不准确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至今依然是界定数学的关键词, 不可以随便绕开。2011年版采用“属+种差”的方式对数学概念进行了界定, 将数学概念规划到科学的范畴, 并以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一特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区别, 揭示出数学的特有属性, 可以说这是对数学本质的回归。
(二) 数学的价值解析。
实验稿: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 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 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 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 建立数学模型, 进而解决问题, 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稿仅从数学的手段、工具、技术价值层面进行分析, 而2011年版不仅概述了数学的价值, 还指明了数学教育的价值: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作用。这样的表述, 既强调了数学的工具性价值, 又突出了作为“思维的体操———数学”的思维训练这一重要的、根本性价值, 强调了数学教育对学生学会思维的关注。
二、关于数学课程的目标及达成方式
(一) 数学课程目标。
实验稿: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 (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 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011年版: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两稿所确定的目标都体现了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征, 突出了数学的工具性功能, 也凸显了新课程改革中课程功能的多样性理念。和实验稿相比较, 2011年版对于课程总目标的阐述更为精练、清晰, 更便于教师理解和领会。同时, 对相关方面的表述也进行了完善。
首先, 关于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实验稿和2011年版都关注了数学的多方面价值及数学教育目标的多样性, 均对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应用意识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进行了阐述。实验稿要求对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进行体会, 强调的是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的问题。2011年版对实验稿的相关表述进行了调整完善, 要求对“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的体会, 增加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家波利亚说过, 解决问题就是有目的地去思考和为达到预期目标而想方设法。而问题解决是一个发现、探索的过程, 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 在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感悟数学, 学会学习, 学会数学地思考。可见, 问题解决更强调学生的思维过程。2011年版将“解决问题”改为了“问题解决”是对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
其次, 在数学基础的表述上, 2011年版在传统的“双基”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自1953年提出“双基”以后, 重视“双基”教学成为我国数学基础教育在世界的影响力功不可没, 但是, 传统的“双基”教学, 在让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也使学生忽略了发现, 缺少了创造。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 也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 是数学学习的灵魂, 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 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将之转化为创造能力。将“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作为学习数学的最基本的活动, 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意味着数学活动经验已经与知识、思想和技能并列, 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再次, 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 2011年版在实验稿“解决问题”这一提法的基础上强调了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增加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进一步凸显了新课改中让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理念, 符合当前教育发展中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的大趋势。
(二) 数学课程目标的达成方式。
实验稿: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
2011年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 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 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实验稿强调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实现数学生活化。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 不可能支撑所有小学数学的内容。同时数学作为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对象的一门科学, 其内容具有较强的思辨性、程序性, 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往往很远, 因此, 不可能都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直接经验来达到对数学内容的理解, 还要用接受的学习方法获得大量的间接知识。所以, 不能片面强调“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2011年版不再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 而是在强调“重视已有经验”、“使学生体验”。并对实验稿中的“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行充实, 具体化为“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 加强了具体操作性, 增强了指导性, 避免了数学教育中片面追求数学课程的“生活化”、“实用性”, 而忽视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这一基本功能的不良倾向。
三、关于数学课程基本理念
实验稿详细列出了6条基本理念, 反映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2011年版则从包括“数学课程”、“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信息技术”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基本理念, 对实验稿中个别的表述方式进行了修改, 并将其中第3条:“数学学习”、第4条:“数学教学活动”合并成一条, 使之更精练、更能从宏观上阐述数学过程的特征。
(一) 数学课程的追求。
实验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与实验稿相比较, 2011年版在表述方式上更加合理与完善。数学作为一门学科,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其包含的各项内容的价值虽有大小之分, 但均有各自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之外的数学内容同样具有其自身的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容易将人引入“有价值”和“无价值”的争论之间, 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成为一件难以落实的事情。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是人们所期望的, 但这种提法也有可推敲之处:在现实中并不能保证人人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数学;“必需”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 既然是因人不同, 就难真正达成“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之现实。因此, 作为基础教育, 小学数学应凸显其基础性的特征, 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 提倡每一个不同的个体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都能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数学基本素养, 在数学上都得到符合他自己需要的不同的发展。
(二) 数学课程内容。
实验稿: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011年版: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 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 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 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 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实验稿强调了数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有用性, 关注了社会需要及学生需求, 但未强调数学自身的学科特征。2011年版则突出了数学课程内容的学科特征, 增强了课程内容的数学味。强调结果和过程的统一, 提出课程内容包括数学的结果及其形成过程和所蕴含的思想方法, 将实验稿中对课程内容要关注数学过程所指向的目标直接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以此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 要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并强调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凸显小学数学的普及性和发展性特征, 以确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数学课程追求的实现。
(三) 数学学习方式。
实验稿: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011年版: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 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验稿中的提法, 曾被很多教师片面理解, 在数学课堂上不太敢讲解, 以免有让学生记住结果, 依葫芦画瓢之嫌。2011年版对相关语句进行了调整, 取消了否定句式, 用肯定句的形式阐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探究式教学, 同时强调接受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体现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并重的思想。与实验稿相比, 言语表述更为清晰、准确。
(四) 数学学习评价。
实验稿: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2011年版: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更要”是强调后者比前者重要, 而“也要”表示前者与后者同样重要。将“更要”改为“也要”, 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结果与学习的过程同等重要, 学生学习的水平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也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这符合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课程功能的多样性, 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思想, 强调了数学学习评价要在了解学生学习的结果的同时还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 以便更有效地激励、指导学生的学习, 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师的教学。
(五) 学生和教师的作用。
实验稿: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011年版: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011年版:突出强调了数学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 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强调教师作为教的主体, 要注重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的学, 和学生良性互动, 有效促进学习主体———学生在数学课程上的发展目标的最终达成。
四、关于数学课程设计思路
2011年版把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基本线索用简洁的语言作了清晰的阐述。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课程内容重新作了明确的阐述。将原来的“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 更通俗易懂。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关键词, 并给出描述。
2011年版加强了培养运算能力和模型思想。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 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2011年版还注重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统一。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是其两种主要形式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这两种推理缺一不可, 在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方面合情推理充分发挥功能, 在证明结论上由演绎推理发挥优势, 两种推理共同参与, 相辅相成是顺利进行问题解决的重要保障。
总之, 2011年稿通过文字叙述上的进一步精确、清晰, 语言表达上更显科学、通俗, 加之结构上的调整, 提高了课程标准实施的实践性和可行性, 增加了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的指导性, 为数学基础教育的进一步改善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8.小学运动会通讯稿 篇八
访问结束后,看着那秋风中飒飒作响的彩旗,我不禁期待下一届运动会的到来!
采荷二小为参加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运动员举行“出征仪式”
406 尹玉冰
10月21日上午九点,在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的操场上举行了为我校参加区运动会的运动员“出征仪式”。
运动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胸前佩戴着大红花,精神抖擞地走上了主席台。接着运动员代表范宓发言,她表示全体运动员会努力拼搏,为校争光。她又带领所有运动员宣誓。然后,费校长为运动员们授旗,并祝愿运动员们在比赛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出征仪式结束了,运动员们伴着热烈的掌声走下了主席台。本次活动鼓舞了我校运动员,使他们信心十足,精神百倍投入运动会的比赛。预祝我校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佳绩。
.你的汗水洒在跑道,浇灌着成功的花朵开放.你的欢笑飞扬在赛场,为班争光数你最棒.跑吧,追吧 在这广阔的赛场上,你似骏马似离铉的箭.跑吧,追吧你比虎猛比豹强
2.你们挥舞着充满力量的双臂 看着实心球化成美丽的弧线 我着实在心里佩服你们你们抛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
3.一根小小的木棒,连接的是团结和友爱 一根小小的木棒,传递的是勇气和力量 一根小小的木棒,演绎的是奋斗和拼搏 加油吧!让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一直回荡在我们心中!
4.踏上跑道,是一种选择.离开起点,是一种勇气.驰骋赛场,是一种胜利.5.运动健将们,用你的实力,用你的精神,去开拓出,一片属于你的长跑天地!
6.温暖的阳光洒在赛场上,男子乙组标枪的比赛即将开始.赛场上,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将轻盈地划过天空.健儿们用手中的标枪向距离的权限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挑战.标枪在空中轻盈的姿态,是健儿们强健的力量和熟练的技巧的结合.谁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让我们拭目以待,让我们为他们呐喊,助威吧!只有将力量与技巧合二为一的人,才能获得胜利的桂冠!
7.有多少次挥汗如雨,伤痛曾添满记忆,只因为始终相信,去拼搏才能胜利.总在鼓舞自己,要成功就得努力.热血在赛场沸腾,巨人在赛场升起.相信自己,你将赢得胜利,创造奇迹;相信自己,梦想在你手中,这是你的天地.当一切过去,你们将是第一.相信自己,你们将超越极限,超越自己!相信自己,加油吧,健儿们,相信你自己.8.年轻的我们自信飞扬,青春的气息如同出生的朝阳,蓬勃的力量如同阳光的挥洒.此时此刻,跑道便是我们精彩的舞台,声声加油便是我们最高的奖项!论何成功,谈何荣辱,心中的信念只有一个:拼搏!
9.萧瑟的秋风,挡不住你们破竹的锐气,广阔的绿茵场,是为你们搭建的舞台.张扬吧,年轻的心,我们将为你永远喝彩!
10.0泰戈尔在诗中说,天空没有翅膀的影子,但我已飞过;艾青对朋友说,也许有人到达不了彼岸,但我们共同拥有大海.也许你们没有显赫的成绩,但运动场上留下了你们的足迹.也许你们没有奖品,但我们心中留下了你们拼搏的身影.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迎接这一刹那,所有的拼搏都是为了这一声令下.11.就像花儿准备了春,秋,冬,就是为了红透整个盛夏.就像雪花经历了春,夏,秋就是为了洁白整个严冬.蹲下,昂首,出发……轻轻的一抬脚,便牵动了全场的目光潇洒的迫挥挥手,便满足了那一份无言的等待.迎着朝阳,你们踏歌而去,背着希望,我们等待你们的归来.12.也许流星并不少见,但它燃烧的刹那,留给人间最美丽的回忆!也许笑脸并不少见,但胜利的喜悦,总会留给世界精彩的一瞬!是的,那些曾经美妙的东西只有短短的一瞬间,但那却把最辉煌的一刻留给了人间.胜利,是每个人所追求的,胜利的喜悦,是胜利与重新开始的转折,胜利是新的开始!
13.不长不短的距离,需要的是全身心全程投入,自始至终你们都在拼全力此时此刻,你们处在最风光的一刻,无论第几坚持胜利的信心,只要跑下来,你们就是英雄
14.时间在流逝,赛道在延伸,成功在你面前展现心脏的跳动,热血在沸腾,辉煌在你脚下铸就加油吧,健儿们!
15.这是意志的拼搏.这是速度的挑战.胜利在向你们招手/胜利在向你们呼唤
16.不为鲜花的围绕,不为刹那的荣耀,只有执着的信念,化作不停的奔跑,心中燃烧着梦想,脚下不停的步伐,17.你用行动述说着过城的重要,没有无尽的终点,没有无法攀登的险峰,希望载着终点在向你微笑,拼搏吧!经历是一种精彩,迸发你全部的能量,成功是你汗水的写照.18.虽然你们在场上的时间很短暂,但你们的身影依然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因为你们是赛场上最可爱的人
19.不为掌声的注释不为刻意的征服不为失败的痛苦只有辛勤的汗水化作成功的脚步
20.心中坚定的信念,脚下沉稳的步伐,你用行动告诉我们一个不变之理,没有走不完的路,没有过不了的山,成功正在终点冲着你高高的招手,用你那顽强的意志去努力,去迎接终点的鲜花与掌声,相信成功一定是属于你!
21.坚定,执着,耐力与希望,在延伸的白色跑道中点点凝聚!力量,信念,拼搏与奋斗,在遥远的终点线上渐渐明亮!时代的强音正在你的脚下踏响.22.踏着春天的气息,迈着轻盈的脚步,我们迎来了心仪已久的运动会.这里就是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向往高山的坚忍不拔,我们渴望大海的博大精深,还有,我们更痴迷于你们的速度激情.来吧,尽情释放你的活力.你的每一次冲刺,都叩动着我们的心弦;你的每一次跨越,都吸引着我们的视线;你的每一次起跳,都绷紧我们的神经.我们为你呐喊,我们为你自豪,我们为你疯狂.23.青春的脚步,青春的速度,青春的活力,青春的激情,将会在你们的身上尽情体现.迎接自我,挑战自我,战胜自我!我们相信你们一定能行,加油吧,运动员!终点就在眼前!
24.汗水,泪水;笑声,歌声;我们尽情挥洒.开幕式上,运动场上,我们尽情展现,多少艰辛,多少困苦,我们勇敢承担.因为年轻,因为张扬,因为我们知道:用今天的汗水换来明天的微笑
25.人生的路,有坦途,也有坎坷,做过的岁月,有欢笑,也有苦涩,泪水告诉我一个跌倒的故事,汗水使我多了一份沉重,几多成熟.理想毕竟不同于现实,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谁也无法选择,无法抗拒,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饶勇往直前.流泪不是失落,徘徊不是迷惑,成功属于那些战胜失败,坚持不懈,勇于追求梦想的人.26.加油吧,运动健儿们!阵阵有力的步伐,声声有劲的呐喊,运动场上洒下我们青春的点点滴滴.旗摇摇,鼓声声,这里挡不助的是青春活力;枪声响起,“预备起跑”,挡不助的是健儿们如火般的气势.英雄舍我其谁,胜利当仁不让,声声誓言浸透着健儿们的昂扬斗志.朋友们,为运动健儿们喝彩,为运动喝彩吧!场上精彩纷呈,空气里的每一个分子浸透着自信.我要高喊一声:"这里无限精彩!
27.步子迈开,让我们飞驰在红色跑道上,用我们的泪水和热血,更改历史的记录,起立吧,歌唱吧!为我们的勇士加油!
奥运的东风迎着观众的喝彩,我们运动起来,奔跑在的跑道上,让我们共同努力,奔跑 奔跑,冲向胜利的终点
37.一条跑道,要四个人去打造一个信念,要四个人去拼搏每次交接都是信任的传递每次交接都是永恒的支持 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够换来今天的相遇,冲吧!向着终点,向着个四个人的共同目标,前进!
38.今天的你们英姿飒爽,今天的你们朝气蓬勃,今天的你们一马当先.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不要放弃,不要气馁.成功永远属于你们.100米运动员啊!加油啊
39.运动场上有你们的飒爽英姿,运动场上有你们拼搏的身影,面对漫漫的征程,你没有畏惧和退缩,任汗水打湿脊背,任疲惫爬满全身,依然分离追赶,只有一个目标,只有一个信念,为班级赢得荣誉,拼搏吧,我为你们呐喊,加油!
40.场上英姿显自豪,脚下步伐在飞奔.你们是骄傲.你们是自豪,跑道因你幻彩,面对红色跑道,你们挥洒自如,不惧一切冲向终点!
41.面对艰苦的征程,你们毫不畏惧,接力棒在你们手中传递着集体的力量,听,我们在为你呐喊,你们诠释着奥运的精神, 你们是我们心中的骄傲,深深的呼吸,等待你的是艰难的800米.相信胜利会属于你们,但在这征途上,需要你勇敢的心去面对.我们在为你加油,你是否听到了我们发自内心的呐喊,困难和胜利都在向你招手,去呀,不要犹豫,快去击败困难,快去夺取胜利,相信你会送给我们一个汗水浸湿的微笑
42.大海如此的浩淼,鼓声多么美妙,运动员们,你们不再像平时那样渺小,我们默默的祈祷,以你们为骄傲,我们会永远为你们叫好,43.看,终点就在眼前, 听,同学为你呼喊.鼓起勇气奋力向前,用你的荣誉带给我们希望.44.看!那一面面迎风飘舞的彩旗,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听!那一阵阵惊天动地的欢呼,是回响在耳边胜利的风声.运动场上的你们,是胜利的标志,运动场上的你们,是青春的赞叹.去吧!去迎接那伟大的挑战,去吧!去做一名追风的少年.45.人生的路,有坦途,也有坎坷;做过的岁月,有欢笑,也有苦涩,泪水告诉我一个跌倒的故事,汗水使我多了一份沉重,几多成熟.46.理想毕竟不同于现实,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谁也无法选择,无法拒绝.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前进,在集资的每个驿站上都留下一段不悔的回忆.流泪不是失落,徘徊不是迷惑,成功属于那些战胜失败,坚持不懈,勇于追求梦想的人.加油吧,运动健儿们!
47.真心祝愿机会是什么 是不可错过的刹那间.呐喊是什么 是为那刹那间的真心祝愿.加油 加油你肯定听到了那一声声呐喊你肯定看到了那双双期待的眼睛你肯定感受到了那发自内心的祝愿
48.不为掌声的诠释,不为刻意的征服,只有辛勤的汗水化作追求的脚步,心中坚定的信念,脚下沉稳的步伐,你用行动诉说着一个不变的真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希望在终点向你招手,努力吧用你坚韧不拔的毅志,去迎接终点的鲜花与掌声,相信成功属于你,49.你是运动场的心脏,跳动梦想;你是漫长路的精神,激励辉煌;你们是将上下求索的人!风为你加油,云为你助兴,坚定,执着,耐力与希望,在延伸的白色跑道中点点凝聚!力量,信念,拼搏与奋斗,在遥远的终点线上渐渐明亮!时代的强音正在你的脚下踏响.50.漫漫长路,你愿一人独撑, 忍受着孤独与寂寞,承受着体力与精神的压迫,只任汗水溶于泪水,可脚步却从不停歇.好样的,纵然得不了桂冠,可坚持的你,定会赢得最后的掌声.51.泥泞的路走过无数,累了,告诉自己:快了,再坚持一会儿;身上的伤流出血来,疼了,告诉自己:别哭,会好的;摔倒了,告诉自己:快爬起来,世上很少有坦途
52.深深的呼吸,等待你的是艰难的1500米.相信胜利会属于你们.但在这征途上,需要你勇敢的心去面对.我们在为你加油,你是否听到了我们发自心中的呐喊 困难和胜利都在向你招手,去呀,快去呀,不要犹豫.快去击败困难,快去夺取胜利!相信你会送给我们一个汗水浸湿的微笑!
9.小学教育通讯稿 篇九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1年的正式启动, 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后,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改革过程中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新《标准》) 的存疑与争论日渐增多。为了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组在广泛调研和综合各方面正确建议的基础上, 于2010年8月完成了《标准》的修订工作。2011年12月《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通知》明确指出新修订的《标准》将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回顾《标准》, 将其与修订版进行比较和分析, 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修订后《标准》的精神与实质, 谋划新《标准》的实施策略。
2.新《标准》与实验稿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
本文以新《标准》设置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与实验稿水平目标进行相应的比较研究, 旨在为新《标准》在课程内容上作出的调整进行直观的阐述。鉴于新《标准》与实验稿的高中《标准》分离, 因此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比较上, 研究涉及水平一至水平四, 即一至九年级的课程内容。
2.1运动参与
新《标准》与实验稿在运动参与这一学习方面的比较, 实验稿在水平一至水平四的运动参与上, 设置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二是使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而新《标准》则强调学生要参与体育学习锻炼 , 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从表述看, 新《标准》适度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 运动参与上实验稿强调要积极参与;新《标准》重点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行为, 弱化对学生参与运动动作学习和展示的规定;新《标准》的相应调整体现了“以人为本”, 认识到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促其具有积极的体育态度与行为是需要一定的过程与时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应首先让学生参与进来, 在课程中逐渐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体育活动行为, 进而产生体育兴趣, 体验运动乐趣。另外, 实验稿的提出要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对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及体育教师, 从操作层面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新《标准》在这一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 强调要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2.2运动技能
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上, 实验稿从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四个方面确定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 而2011年版新课标则从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三个方面确定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总体来说, 2011年版剔除了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这一课程内容 , 而转为更针对课内教学。在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上, 实验稿在获得运动基础知识上, 要求学生知道简单的运动术语和能观看比赛, 以及了解运动规则。而2011年版则侧重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体验, 尤其将奥林匹克的知识纳入其中, 同时要求学生队体育比赛进行分析,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在技能的掌握上, 实验稿对学习目标的确定是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和战术, 2011年版更强调掌握运动技术的练习方法, 并将体育游戏列为重点内容, 对运动项目的战术方面没有进一步的要求。在安全教育方面, 实验稿在水平一阶段不作要求, 课程内容以避险、规避危险的方法、注意运动安全方面提出要求。2011年版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运动常识和规避方法, 而且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及日常生活中运动安全意识提出要求, 较实验稿有更高的要求。
2.3身体健康
在身体健康学习领域, 实验稿从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四个方面确定了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而2011年版则从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四个方面确定了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从设置的内容看实验稿和2011年版都将身体形态和发展体能列为重点内容, 不同的是实验稿中强调要让学生建立健康意识, 强调营养、环境、不良行为对健康的影响, 而2011年版则更关注学生掌握保健知识和方法, 提高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在两版新课标中, 身体健康这一学习领域中, 在发展体能和关注身体姿势形态没有较大改变, 实验稿中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这一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营养与健康、环境和不良行为与健康方面的知识。2011年版在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这一内容上, 在水平一和水平二阶段要求发展户外运动能力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水平三和水平四没有相关要求。
2.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习领域上, 因2011年版将原实验稿的两个学习领域合并成一个学习领域, 在这即按2011年版的学习领域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稿在这一学习领域从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六个方面确定了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 而2011年版则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四个方面确定了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 从内容设置上看, 新课标2011年版较原实验稿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调整, 剔除了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作用及认识身心发展的内容要求, 以及不再强调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也不对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作出明确要求, 更强调培养意志品质、调控情绪、合作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据此来看, 新课标2011年版更注重学生的实际, 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对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进行的调整, 可以看出目的更注重实际, 学习目标总体较实验稿有所降低, 但更突出重点, 更注重解决实际的问题。
3.结语
新《标准》的推出与实施, 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承担基础教育重任的体育教师应着力思考新《标准》推行后的实施方略, 准确地把握新《标准》的内容与实质。另外, 新《标准》较之原先的实验稿, 在各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 尤其在课程内容上, 新《标准》课程内容的表述方式改变, 要求体育教师重新审视实验稿修订后的内容。同时, 中小学应针对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体系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计划, 认真组织和实施新课标,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摘要:本文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实验稿的课程内容部分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实验稿修订后,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做出的调整情况, 把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思路与实质, 旨在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 以及相关学校制订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 提供前期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与分析 (一) [J].中国学校体育, 2012 (3) :14-16.
[2]张允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课程发展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6, 28 (5) :73-74.
[3]阳剑, 刘海元.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学刊, 2008, 15 (6) :67-69.
[4]程国栋.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安康学院学报, 2007, 19 (5) :122.
10.小学捐赠闲置衣物通讯稿 篇十
**供稿
当寒风吹过脸庞,小市小学的“小红帽”志愿者们又开始挂念远方山区缺衣少食的贫困家庭,于是又发动全校师生展开了一场温暖人心的爱心捐衣活动。
11.环保教育通讯稿3篇 篇十一
首先,根与芽负责人罗丹大概介绍了一下根与芽的情况。接着,解答了一些我们心中的疑问。根与芽在成都成立于XX年,注册于XX年,以“关心环境,关爱动物,关怀社区”为其理念,为人们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她帮助人们通过有责任的行为来关注我们的地球,树立正确的观念,态度和价值理念。培养人们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和技巧,并带领大家采取正确的行动。
为一个ngo,全国各地的根与芽的联系并不是很密切,更多的只是事务性的交流,彼此相对独立,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宜当地的活动,能够更加有效的做到环保公益事业的宣传以及影响到更多的人。
成都根与芽主要通过在城市和农村的社区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学校成立“根与芽”小组,开展课堂环境教育活动和开发校本环境教育教材等,使成人的环境行为在不断改善,青少年参与环境的技能在不断提高,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树”在不断繁殖,“森林”已不再遥远。成都根与芽的成长并不孤单,许多的政府部门、组织、企业界、志愿者在关心和浇灌这棵“树”,这是“树”能健康成长的幸事。
由于抵达目的地的时间过早,于是我们就在楼下先对要走访的内容做了下整理。等到了正式访问,罗丹姐说在楼下见到我们三个了,顿时很是尴尬。还好罗丹姐开朗的个性很快让我们放松下来,整个过程还是进行的相当愉悦。
环保教育通讯稿(2):
20**年7月8日清晨5点半,“我为环保添绿色”社会实践服务团的第一分队的环保单车队7名成员从南航江宁校区出发,车程两小时来到今天的活动地点——夫子庙。夫子庙是我们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个据点。队员们在该地进行了必要的准备活动后,前往南航本部进行休整。
下午3点,单车队的成员们与第一分队的其他6名队员在夫子庙北坊会合。活动正式开始。队员们合理分工,向路人宣传环保知识,同时进行关于塑料袋有偿使用的问卷调查;邀请路人在我们的“我为环保添绿色”横幅上签名,在绿色叶形纸片上书写自己的环保心声,并向其派送环保袋。很快有很多路人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场面相当热烈。很多小朋友也积极地参与,更有一位韩国友人,用流利的中文高呼“支持环保”并在横幅上签下了他的中文和韩文的名字。
下午5点左右,活动接近尾声。横幅上已满布路人的黑色字迹,近150个环保袋派送完毕。环保单车队在渐暗的天色中渐行,疲惫却满足。
其实有比我们想象更多的人支持环保,只是缺乏一个起点,缺乏一种方式。相信我们的活动激起了更多人的热情,从今天开始,告别白色污染,共建绿色和谐!希望所有人都投身到支持环保的队伍中来,为环保添绿色!为家园添和谐!
环保教育通讯稿(3):
20**年4月10日是一个平凡但又让每一个公管人都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我们公管协会在二食堂对面举办了以“环保,节约,关爱,构建和谐校园,绿色家园”为主题的公益环保宣传活动。
协会通过展板,海报,横幅,写真,宣传单等方式向大家宣传环保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知识,加入环保的行列中来。此次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利用会员们收集的易拉罐制作“XX京”的字样,不仅宣传了环保,也宣传了奥运,吸引了众多同学的眼球。
【小学教育通讯稿】推荐阅读:
加强法制教育共建和谐校园通讯稿07-15
小学生秋游活动通讯稿08-11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通讯稿08-28
二年级小学生运动会通讯稿11-06
小学生夏季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宣传稿09-28
海淀区小学通讯录110-24
安全教育周教育稿08-11
学校教育宣传稿06-21
法制教育讲课稿09-30
学校家庭教育汇报稿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