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精选11篇)
1.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篇一
团体心理辅导设计方案
方案设计:彭晓燕 方案主题:相亲相爱一家人
目的:通过团队的合作,让成员认识到自己真正的是大集体中的一员,同时能够进一步增强成员彼此间的信任度,让这个团体能有更好的发展。
团体契约:
(1)、尊重每位成员的隐私。
(2)、真诚的与其他团体成员进行交流,不掩饰自己的真
实情感。
(3)、仔细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4)、交流时避免至于自己喜欢的团体成员交流。环境要求:
(1)、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
(2)、地点:在一个舒适而干净宽敞的环境中,尽可能的布置的温馨点。
(3)活动时间:20分钟
(4)活动过程:A、介绍团体辅导的主题、目的、团体
契约
B、进行主题活动游戏
C、成员间彼此分享游戏心得
D、为本次辅导活动做最后的总结。
阶段一:介绍活动得主题、目的等阶段。
(1)主讲人向成员作简要讲解团辅的时间、地点。
(2)介绍团体辅导的目的。
(3)宣布团体辅导应遵循的规则。
(4)介绍这次团辅的主题——相亲相爱一家人 阶段二:主题活动阶段
(1)活动的名称:合力出气球
(2)活动的道具:主持人准备每组各六张签:上写:
嘴巴,脚,手(2张),背(2张),气球多个
(3)活动规则:首先抽到嘴巴的一人必须借助抽到手的其中一人的帮助把气球吃起。(抽到嘴巴的人
不能自己用手吹气球)。然后这个抽到手的人把
气球放到抽到脚的人的脚底,然后抽到脚的人用
脚夹着把气球运到两个抽到背得人的边上,另一
个抽到手的人被气球放到两个人的背中间,然后
两人把气球夹破。
(4)活动时间:在规定的十分钟内扎破气球最多的对
胜利
阶段三:成员分享活动心得、感受阶段。
(1)主持人问一下大家的感受及收获,引出团体凝聚
力的重要性
(2)主持人问成员们,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你们今
天觉得快乐吗?
阶段四:活动的总结
分享一下主讲人从活动中的感受与收获,同时再次强调团队合作、协调的重要性,明白成员间的信任度对自身与团体的重要性等。
2.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篇二
关键词:人际沟通能力,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 因人际交往和沟通问题前来咨询的大学生在逐渐增加, 个体心理咨询是一个有效帮助途径, 但一般耗时多、受众面窄、解决问题偏单一。而团体心理辅导适用面广, 效率高, 收效好, 每个成员既是“求助者”又是“助人者”, 在理论和实践、有体验和分享中获得多重学习。
一、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
在了解沟通中的语言和非语言系统的基础上,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学习沟通的艺术, 包括:倾听与同理、自我沟通、不同人之间的相处、说服与解决人际冲突等, 在团体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 学习较适当沟通技巧, 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二、团体的规模、团体辅导的时间
该团体属于发展性团体, 团体规模适中, 可选取20名左右的大学生进入团体。团体辅导时间为每周固定时间开展1次, 分8周进行, 每次2.5小时, 总计20小时。
三、团体辅导的成员筛选
面向全校招募, 在学生自由报名之后, 通过心理测量、面谈筛选确定团体成员。辅助工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量表分9~20分比较适合该团辅, 20分以上的存在很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建议其转入个体心理咨询。
四、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框架
1) 第一次活动:相见欢。活动目的:团体建设, 引导成员相互认识, 建立关系, 澄清团体目标及成员参加动机并建立团体规范, 创设真诚、温暖的团体氛围, 使团体成员有安全感、归属感。主题活动:通过“寻找安全岛”让成员首先找到自己在人群中常处的位置;通过“走出安全岛”让成员相互之间微小问候和简单交流;通过“滚雪球”让成员相互更加熟悉;通过“寻访大手印”书写团体契约。2) 第二次活动:我们说了什么。活动目的:了解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系统, 学会话题选择、赞美、身体语言。主题活动:头脑风暴 (让成员自行讨论出人际沟通中的十大适宜交谈话题与十大禁忌交谈话题) ;用身体说话 (了解非言语系统的真实秘密) ;优点包围圈 (让成员学会夸奖别人以及赞美自己) 。家庭作业:“适宜交谈话题运用”, 记录一周内成功运用的至少5个例子。3) 第三次活动:与自己的沟通。活动目的:了解自我的人际沟通模式, 帮助成员对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进行探索认识。主题活动:大家眼中的“我” (帮助成员了解自己在不同的人中的品质和特点, 并综合自我评价对自己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 ;朋友品质大拍卖 (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对朋友选择的倾向性) ;真实的我 (体验情绪背后的自己真实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家庭作业:“我的真实心声”, 按照“事件———及时反应———真实心声”的格式记录一周内的至少5个心情事件。4) 第四次活动:倾听与同理。活动目的:帮助成员练习倾听的技巧, 在倾听中学会同理。主题活动:你说我画 (体会倾听和及时沟通的重要性) ;倾听技巧分层训练 (逐级学会良好的倾听技能) ;我能懂你 (学会良好的同理心) 。家庭作业:“我是倾听达人”, 记录倾听技能运用成功经历至少5个。5) 第五次活动:不同人格类型与沟通技巧。活动目的:帮助成员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特点与沟通中的心理需求, 学会不同类型的沟通技巧。主题活动:心理测验 (了解自己和其他成员的性格类型) 、不同性格对对碰 (模拟不同性格类型的人之间的人际沟通中的冲突和问题所在) ;求同存异 (练习不同性格类型的人之间的良性互动) 。家庭作业:“异心一意”, 选择至少3人对其性格特点进行观察分析, 并根据其性格特点调整沟通方式, 体会不同的人之间也能一起和平友善共处的快乐。6) 第六次活动:异性之间沟通差异。活动目的:了解和学会运用男女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差异, 尤其是面对冲突时的差异。主题活动:我们分别所在的火星和金星 (了解男女的性格差异和不同的心理需求) ;星球之间的沟通故事 (模拟男女之间常见沟通问题) , 说出我的需求 (练习男女之间及时沟通和化解矛盾的情景) 。家庭作业:“与火星/金星人的对话”, 选择至少3名异性分别进行一次正式的人际沟通, 并根据不同性别的心理特点调整沟通方式。7) 第七次活动:解决人际冲突。活动目的:学会人际冲突解决的一般方法。主题活动:心有千千结 (体会冲突和心结产生后只有用心去解才能最终恢复原样) ;我的心情故事 (模拟人际冲突情景剧) , 我是解结高手 (成员群策群力解决情景剧中的冲突) 。家庭作业:“沟通中的防爆专家”, 选择至少1件自己经历或者帮助别人解决的人际沟通中的冲突事件, 并总结成功经验。8) 第八次活动:我的幸福明天。活动目的:总结和结束团体。回顾团体历程, 检视自我成长, 分享收获, 鼓励与增加信心, 处理离别情绪, 给予彼此祝福, 填写团体活动成员反馈表, 了解团体成员对团体的满意度 (团体目标达成、团体凝聚力, 以及团体成员的人际沟通能力的改善状况等) 。最后可通过合唱《明天会更好》或者共同完成“同心圆”结束团体。
五、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团体辅导的注意事项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具体实践中还需注意以下几项事项:1) 明确团体目标, 预先制定系统的活动方案。人际沟通能力是一个内涵广阔的感念, 八次活动并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 因此要明确团体目标, 并围绕目标制定合适、系统的方案, 选择具有体验性、启发性的活动, 避免活动的随意堆砌或一味追求游戏效果。方案的制定应该提前完成, 每次活动所需的材料和道具也要提前准备好。2) 设置1~2名团辅助理, 参与带组。团辅助理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是具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本科生或研究生, 也可以是对团体辅导有兴趣的教师。团辅助理一般应具备和带领者类似的特质:真诚、尊重、负责、爱心、敏锐、清晰、果断等。3) 营造安全、真诚、接纳、支持的团体氛围。首先, 安全、真诚的氛围是一个有效运作的团体所必须的。只有这样, 每个成员才能积极而全身心的参与团体, 进行深层次的经验分享与自我反思。其次, 接纳、支持也是团体不可少的, 没有批评才可以良性互动, 合作、参与的关系有助于体验和增进交往中的亲近感。4) 及时反馈、调整与总结。由于团体成员并非每一期都完全一样, 故可根据团体成员的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辅导方案, 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 为以后的团体辅导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 (第五版)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2]樊富珉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3.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篇三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如何对灾难后孩子们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和辅导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由于儿童之间的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容易相互理解,并且彼此之间可能有长期的联系或陪伴,所以对儿童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危机干预方式。以下几个灾后儿童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都在四川灾区进行过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方案设计一
辅导对象
6-10岁儿童,人数在6-12人之间。基本情况为:经历此次大地震,虽然自己和家人平安,但是目睹了地震造成的惨烈情景,受到强刺激而造成创伤。
设计理念
由强烈刺激所引起的创伤性问题,需要使儿童回到这一个点上,即“重回此点”,回忆当时的经历和自己的感受。一定要让儿童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让情绪有一个适宜的宣泄渠道。同时,给予他们支持,不单单是辅导人员给予支持,更重要的是儿童团体其他成员的给予,让孩子感觉到踏实、安全,感到其他小朋友和社会对他的支持。
设计目的
让儿童有机会获得充分关注,获得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机会,同时感受到团队其他成员给予他的支持和温暖,增强安全感和信任感。
辅导者
一名主讲,两名助手。
道具
白色的纸、水彩笔或油画棒、糖果、小凳子。
辅导过程与步骤
选择周围干扰比较少的空地或者在教室内,让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然后坐下来。
1.介绍自己,互相认识。
从年龄最小的孩子开始,让他站起来对其他小朋友简单介绍自己:“我叫……,我来自……,今年……岁。”说完以后要依次跟其他小朋友击掌一次,然后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来。要求击掌时竖起手,拍出声音。对于内向的孩子,主讲要不断给予鼓励和安慰。
(这个活动通过自我介绍和击掌,能够让每个孩子感到形成了一个团体,自己已成为这个团体中的一员,从而有利于下面活动的开展。)
2.主讲开始提问,引导孩子们回忆大地震的时候他们的经历和感受。
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但是要注意语言委婉,语气温和,节奏放慢。例如:“小朋友们还记得前阵子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情吗?” “地震发生的时候,你们都在哪里呢?你们正在做什么?” “地震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周围的人有哪些?他们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做的?” “小朋友们哭了吗?老师呢?你哭了吗?” “逃出来以后你在想什么?害怕吗?”……
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故事,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选择性提问。主讲要给予发言的孩子充分的关注和共情,而助手要做好陪护工作,注意观察其他孩子的表情、神态和活动,给予主讲提醒。可以给发言的孩子一些糖果作为鼓励。
3.通过上一轮的提问和讲述,发现重点辅导对象。
主讲注意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情绪情感,如果说不出来,可以使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让他画一幅画,然后向大家解释自己画的是什么?里面的人物是谁?在做什么?
4. 在重点辅导的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以后,其他孩子轮流对他提一个建议、出出主意或者说一句祝福的话。要求每个孩子说话时双手要握住这个孩子的手,眼睛注视着他的眼睛。这个孩子听完以后也要注视着对方的眼睛说:“谢谢你!”这样依次轮流进行,最后全团队的人的手叠放在一起,说出祝福的话。
5.主持人总结和引导,希望这些孩子能够从此结为好朋友,在生活上和学习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每一个小朋友都理解和支持其他小朋友。
6.小游戏:松鼠和大树。
游戏规则:三个人为一组合,两个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扮大树。圈内站一个小朋友扮松鼠。三个三个组合好以后,单独出一个人来扮松鼠。主讲人喊口令“大树松开”时,拉手的人把手放开,里面的小松鼠跑出来跑到其它地方去。当主讲人喊口令“大树合上”时,拉手的人再次拉上围成一个圈,小松鼠们便找一个圈钻进去。一个圈里面只能钻一个小松鼠,所以就有一个松鼠落单,那么这个孩子就要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玩四轮左右,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扮演松鼠和大树的机会。
(通过这个游戏调节一下团队的气氛,也让孩子们增强彼此的感情和熟悉度。表演节目的环节不管孩子表演的如何,其他团队成员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方案设计二
辅导对象
9-13岁儿童,人数在6-10人。基本情况:经历此次大地震,有些孩子的家人在身边,但家园被毁;有些孩子的亲属中有个别人因地震死亡或者至今联系不上,下落不明。
设计理念
在辅导之前,要先对孩子们所受的危机的情况做一个评估,包括性质评估、程度评估和后果评估。性质评估需要判断是什么性质的危机,是丧失危机还是目击造成的创伤问题。这个团体里面有一些是创伤性问题,有一些则是丧失危机,因此是一个异质团体。主讲人需要顾及到两个方面的情况,但是共同点是他们都需要充分的安全感,需要得到支持、理解、包容和建立信任。因此所有活动要围绕这个共同需要来选择和进行。
设计目的
1.给儿童创造情感表达的机会,包括愤怒、悲伤和恐惧等;
2.对儿童所表达的情绪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3.引导他述说与亲人在一起的经历;
4.建立团队信任感。
辅导者
一名主讲,两名助手。
道具
帽子或布条、高低不同的椅子凳子、白色的纸、水彩笔、录音机、放松训练专用音乐。
辅导过程与步骤
选择周围干扰比较少的空地或者在比较大的空教室内,让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然后坐下来。
1.通过“名字串联”的活动作自我介绍。
活动规则:从最小的孩子开始,先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我叫李晓云”,第二个孩子就要先重复第一个孩子的名字,然后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李晓云,许自强”;第三个孩子就要先重复前两个孩子的名字,最后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李晓云,许自强,江洪涛”……这样依次下来,每个孩子要边听边用脑子记,轮到自己的时候先依次说出之前全部人的名字,最后说自己。
(这个活动很有趣,适合年级较高的孩子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记住团队每个人的名字。)
2.小游戏“故事接龙”。
游戏规则:主讲人先提供一句话(最好是与地震的情景相关的),然后从一名孩子开始,接着这句话往下讲一句话,下一个孩子再接下去讲一句,使这个故事不断扩大延伸。限时10分钟,最后要给这个故事设计一个结局。
(这个游戏看似与主题无关,但其实是一个投射游戏,孩子们在讲故事的时候会把自己的部分经历投射进去。考虑到这个团辅的针对性,最好限定第一句话为与地震相关的情景,以免偏离主题,例如“那天我在教室里,突然,大地开始晃动”,再由孩子们往下接。这个游戏一方面可以活跃团队气氛,另一方面能通过孩子的讲述和对他们的观察,发现需要重点辅导的儿童。)
3.活动“谈谈你的故事”。
(1)在上一轮中发现需要重点关注的孩子,比如亲人丧失、目睹惨状、明显情绪不安等等,请他们来发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2)对不善言辞的孩子,主讲人可以通过多提问来引导他说。对于亲人丧失的孩子,请他(她)回忆与亲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
(3)鼓励孩子们宣泄自己的情绪,给他们创造流泪的机会。如果说不出来,也不能流泪,可以使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
(4)说出自己的故事后,其他孩子要给予支持鼓励。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儿童进一步宣泄自己的情绪,在“故事接龙”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其中引导他说出与亲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目的在于重新建构他与亲人之间的心理联结。)
4.简单的放松训练和此时此地技术。
进行放松的基本步骤是:播放放松训练的专用音乐,让他们选一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一个鸟语花香的森林中,天上挂着美丽的彩虹,有阳光照在自己身上,小鸟在身边唱着歌,小松鼠在脚边睡着了,远处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然后依次放松自己的头部、肩部、手臂、手指、背部、腰部、大腿、小腿、双脚,感觉自己越来越沉重,每一个部位都沉重下来,都放松下来。多重复几次。配合着有规律的呼吸,慢慢地吸气,吸满,腹部鼓起来,再全部呼出去……一起一伏,一起一伏。(指导语和具体步骤可以查阅放松训练的相关专业资料)
(这个活动的意图在于控制孩子们的情绪不要过分外溢。在上面的环节中给予孩子们宣泄情感的机会,但是如果不加控制、过度宣泄,可能会造成二次创伤。通过使用放松的方法,让孩子们的情绪平复下来。然后主讲人进行引导,回到此时此地。大家一起讨论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如何帮助别人等。)
5.小游戏“信任行走”。
游戏规则:先选择一条线路,然后使用高低不同的凳子椅子在路上设置障碍物,也可以让团队中的小朋友来扮演障碍物,他们可以做出各种姿势固定不动,也可以手拉手形成一扇小门或一座小桥。然后一个小朋友被布条或帽子蒙住眼睛,另一个小朋友扶着他跨越所有的障碍物,走完全程到达终点才算胜利。带路的小朋友只能用语言来引导,不能拉着他走。到达终点后,全体队员欢呼鼓掌以示鼓励。活动时要注意安全性,障碍难度不能设置太高。
每一个孩子都要体验当“盲人”和 “指路人”的感觉,游戏结束后请每个人谈一下感受。主讲人总结发言,强调 “信任”的重要性,并希望团队中的小朋友能够成为朋友,在困难的时候互帮互助,互相支持鼓励。让他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度过生命中的每一次难关。
(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培养信任感,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在困难的时候能够相信别人的帮助和集体的力量,也愿意帮助他人,从而减少孤单感、无助感。)
方案设计三
辅导对象
6-12岁儿童,人数在8-12人。基本情况:经历此次大地震,因为地震而失去了父母成为孤儿;或者与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内的许多亲人失去了联系,亲人下落不明。
设计理念
这是一个高度丧失的团体,所有的孩子都失去了父母或者和亲人们失去了联系,而被集中在一起接受照料和教育。可以说是灾后儿童中心理创伤最大、危机程度最重的群体。对这类孩子的团体心理辅导首先要注意顾及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敏感话题不能随便轻易触碰,语言要特别小心,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所开展的活动既要给他们有情感表露的机会,也不能表露过度造成新的创伤,要把握好度,并且注意流泪孩子们的安抚陪伴工作。另外,孤儿群体容易产生自杀倾向,对此要高度敏感,最好是通过活动让他们能够达成一项生命承诺。
设计目的
1.给儿童创造情感表露的机会,但要把握度;
2.对儿童所表达的情绪给予充分的理解支持;
3.体验到团队的支持感;
4.表达思念、使用终结仪式来完结悲伤;
5.对亲人达成生命承诺。
辅导者
一名主讲,两名助手。
道具
帽子多顶、白色的纸、彩色的信纸一叠、水彩笔或蜡笔多套、签字笔多只、玩偶小公仔多只、塑料桶一只、黄土一桶、订书机、唤起悲伤体验的音乐、录音机。
辅导过程与步骤
选择周围干扰比较少的空地或者在比较大的空教室内,让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然后坐下来。
1.自我介绍。小游戏“耳朵鼻子谁是谁?”
游戏规则:先选三名小朋友站成一排,当主讲人说口令“鼻子!”的时候,就要用手指耳朵,说口令“耳朵!”的时候,就要用手指鼻子。其他人负责观察谁做错了,做错的和做的最慢的要出来作一下自我介绍,如“我叫柳青,我来自……,今年……岁。”然后其他人一起大声说“柳青,你好!”并一起鼓掌欢迎他加入团体。依次进行,如果最后剩的人多就要加大难度,口令“一只手耳朵!”时就要用两只手指鼻子。
(这个游戏首先起到“暖场”的作用,其次可以通过自我介绍增强成员的熟悉度和团体感,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
2.团体活动“玩偶故事秀”。
(1)首先在白纸上面画上小动物,如猴子、大象、熊猫、兔子、猫、狗、企鹅等等。用订书机钉在帽子上面。每顶帽子代表一种动物。
(2)每个孩子都选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或者最喜欢的动物。
(3)把所有的动物收集好,告诉他们来扮演这种小动物,假设它们就是你,那么请你讲讲它们的故事。主讲人做示范,跟小朋友们计划要如何说出自己的故事。
(4)在玩偶秀要上演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戴上帽子,遮住眼睛,让他们假装自己在森林里面围着营火聊天。
(5)每一个孩子都说出自己的故事,然后得到其他人的支持。
(6)主讲人鼓励动物们尽量把细节讲出来,并且说出他们是如何保护自己的。
(7)讨论一下让动物讲出自己故事的感觉,然后鼓励他们不借用动物来说出自己的故事,其他团队成员给予鼓励和支持。
(这个活动主要用来让孩子有创意地表达出自己的创伤故事,并且学习如何从其他团员中得到帮助,适用于创伤后或丧失后的儿童心理辅导。)
3.活动“心手相牵”。
(1)让孩子们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圈,作为内圈,第二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并把第一个圈围在里面,作为外圈。
(2)内圈的小朋友向后转,面对外圈的一个小朋友。互相点头微笑。
(3)按主讲人的口令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面对面的小朋友划拳,如果出的拳是一样的,就要互相拥抱一下;如果出的拳不一样,就互相双手紧握一下。
(4)做完一遍后,内圈人顺时针走一步或外圈人逆时针走一步,再进行划拳。依次做5-8轮。
(5)活动完成以后让几位小朋友说一下自己的感受。主讲人总结。
(这个活动主要是通过肢体接触的方式,让每一个小朋友感受到团队的支持感和互相扶持、心心相依的温暖体验。)
4.“此时此刻,你最想见的人……”
孩子们回到座位坐好,主讲人提问:“孩子们,你们现在最想见的人是谁?为什么最想见他?”“你们是因为什么才分开的?”“你还记得那天发生了什么吗?后来呢?”如果团体人数不多,可以请每个孩子都谈一下。孩子们会有真情表露,如女孩子边说边流泪,刚提到爸爸妈妈就泣不成声,男孩子眼睛都是红红的。主讲人要尤其注意用词,少言语,多触摸,认真倾听,充分共情,做好安抚。
(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给予儿童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此时此刻你最想见到的人”这一话题最能引起丧失性群体的情感表露。)
5.活动“埋葬悲伤”。
(1)发给每位小朋友一张彩色的信纸和几只水彩笔,告诉他们现在可以把最想对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说的话都写下来,给他们写一封信。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写好以后,还可以在纸上画一幅画,并记得签上自己的名字。
(2)播放舒缓的有悲伤情绪的音乐,低低萦绕。让孩子们安安静静地写写画画,辅导人员不做干扰。
(3)写好后,告诉孩子们把它叠起来,可以叠成任何自己喜欢的形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4)等全部孩子都写完叠好以后,把装有干净的黄土的桶拎到中间来,告诉他们我们手中的信满载着我们对亲人深深的思念,现在我们要把它埋在泥土中,把这份思念和悲伤埋葬起来。每一位小朋友都要上来亲手埋,埋好后在桶边闭上眼睛许下一个愿望,然后归队。
(这个活动是一种“终结仪式”,通过“埋葬”这样一种仪式化的行为,让孩子们把自己悲伤的情绪画一个句点,把对自己亲人的思念和悲痛做一种终结。如果有条件可以不用塑料桶,直接带领孩子们把信埋在大树下面。除了埋葬以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比如放飞气球、漂流纸船、放飞机等等。这些活动必须由孩子们从头到尾亲手完成,不能替代。)
6.活动“生命的承诺”。
每个孩子发一个小公仔玩偶,告诉他们这就代表你最想见到的人,现在他来到了你的面前,请你想一想,这时候他会对你说些什么呢?可以让孩子们举手发言。
总结孩子们的发言,然后让孩子们做出“我们”的承诺,对亲人的承诺,让亲人对我们放心。可以一起大声说一些话,比如:“我以后不会是一个人!” “我以后要和大家一起玩!” “我以后要和大家一起上学!” “我不会一个人躲在角落里!” “我要帮助别的小朋友!”“我们互相帮助!”“我们在一起!”
(这个活动,主要是通过孩子自己之口,说出失去的亲人们对他的希望,从而使他珍惜自己的生命,并且明确自己以后要怎么去做。)
7.最后,可以通过“松鼠和大树”等小游戏调节团队气氛,给孩子们自我展示和增强自信心的机会。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4.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篇四
活动目的:
1、使团体成员积极融入团体,为团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使团体成员彼此信任、相互协助、融洽相处;
3、使团体成员感受团结的力量,体会集体的温暖,并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合作精神。
活动对象: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协会成员
活动场地:待定
准备材料:报纸若干张
活动时间:5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活动开始之前播放背景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营造活动氛围。主持人说明本次活动主题及活动目的,并说明保密规定。
二、破冰之旅——大风吹
活动目的:让学生放松身心,并打乱学生所站位置,便于之后活动的顺利展开。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程序:所有人围成一个圆圈,先由主持人站在团体中说:“大风吹”,学生问:“吹什么?”,主持人说:“吹……的人”,那么所有……的人就必须离开自己站的位置,重新寻找新的位置。没有找到位置的人表演一个节目,并作为新一轮的主持人重新提问“大风吹”,如此进行下去。如有时间主持人还可以说“小风吹”,则…的人不动,没有的…的人移开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
备注:可「吹」的资料:戴手表的人、扎辫子的人、穿X颜色衣服的人…做四组游戏
三、团体智慧——心有千千结
活动目的:让同学们体验团结与合作的力量,从而增强集体凝聚力。
活动时间:20分钟
活动规则:A、 同学间手拉手围成圆圈,并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边分别拉的是谁。
B、 记住后,当听到主持人说放手时,大家立刻放手,并在一定范围内走动,要求是走得越乱越好,再当听到主持人说“停”时,大家都立住不动,迅速找到原来左、右手所牵的那两只手。
C、 当手牵住后,再一定时间内恢复到起初的完整的圈。
分享感受:
(1)一开始面对这个复杂的“结”时,感觉是怎样的?
(2)来自不同班级却同在一个社团,是否曾因为意见不一致产生心结,那我们应该以何种心态来面对这些“结”?
(3)要想解开这个结,靠的是什么?
四、团队合作——同舟共济
活动目的:齐心协力,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合作的重要意义。活动时间:20分钟
活动规则:每6人一组,每一组的圈内放上一张报纸,要求每组的所有成员同时站在报纸上,尤其是成员的任何一只脚都不可以留在报纸外的地面。在行动之前每一小组可以充分讨论,拿出最佳方案。再请各小组派人将报纸对折,比较各小组用时。如此下去,不断将报纸对折,让各小组的同学想方设法使所有成员同时站在报纸上。
分享感受:
(1) 描述一下你们组刚刚是用怎样的方法做到的?
(2) 在此次活动中哪些是让你印象深刻的?之前有无类似这样的感受?
五、结束——相亲相爱一家人
让学生发表在此次活动的感受,主持人总结学生在此次活动中的表现,让学生之间相互拥抱,并说“有你们真好!”以此结束本次的活动。
5.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篇五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你和我、齐心协力——合作与竞争 活动设计理念:
现代家庭中的儿童少年多为独生子女,个个都是父母眼中的“宝”。家里的“小皇帝”,所以都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很普遍,在人际交往上也就稍显被动。加之青春期的到来,小群体的现象比较突出,排斥一切不属于团体的同学,嫉妒团体同学与其他同学交往等等,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世界,也是一个需分工合作,携手并进的世界。一个人要想在一个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合作和竞争的精神。教会学生合作,是人际交往发展中重要课题。所以在新建立的班级中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显得尤为必要。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要在一个彼此陌生疏远的人群中快速地建立起一个团体,最好的方法就是给这个团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发地分工、合作。最后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当他们完成了任务时,团体就会建立起来。他们会在合作的过程中忽略了性别、年龄、力量等因素,全组一条心,大家创造性的发挥了全组智慧,共同克服了困难,解决了共同面临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让同学们学会了解同伴、欣赏同伴、增强团体荣誉感。活动目标:
1、让同学们进一步融入这个团体,展现自我,增强自信。
2、学会调节自我,释放学习压力。
3、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活跃气氛。
4、使团体学生彼此信任、彼此欣赏、相互协助、融洽相处。
5、强化合作意识,以团体的协作的方式完成活动任务,感受团结的力量,体验团体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了解友好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验团结合作带来的快乐情感,增强合作意识。活动难点:
让学生体验什么是合作,如何进行团结合作,培养合作能力。活动时间:60分钟
活动形式:引导、游戏、讨论、互动、合作、竞争 活动对象:初中生
活动准备:活动方案、课件、小蜜蜂、音乐、扑克牌、活动室布置 活动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将和大家共同开展一次充满活力,充满趣味的活动,活动主题是“你和我、齐心协力”。在活动中,需要大家按照我的指示,积极配合,你们能做到吗?
2、我们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先请同学们用5秒钟之内,男女相间,手拉手,以我为中心围成一个大圆圈,(学生演练,老师倒计时5-4-3-2-1),我们把围成的大圆圈叫做“爱心圆”。
3、同学们在原地坐下听老师介绍团体心理辅导的规则,希望同学们严格执行。
誓约
(1)注意安全(我们保证在活动中注意安全!)(2)注意集中(我保证将注意力集中在活动中!)(3)注意倾听(我保证表现最高品质注意倾听!)(4)暂停评价(我保证对别人的观点暂停评价!)(5)坦诚开放(我保证对所有的同学坦诚开放!)(6)积极配合(我保证表现在活动中积极配合!)
起立宣誓、郑重承诺与签字认可。签署姓名:———
温馨提示:如果你选择了当旁观者,你就选择了做收获最少的人!老师提醒同学们一旦签署誓约则要严格遵守游戏规则。
二、热身活动
相见欢——找伙伴(10分钟)(音乐:相信自己)
1、每位同学都会拿到半张扑克牌(一张牌分二)。同学们在放音乐开始去找到拿同样扑克牌的同学做伙伴。然后两人就面对面的站好成两组,等音乐结束以后我们来评谁最快找到自己的伙伴,谁是最后一个找到自己的伙伴(分享原因)。
2、相见后面带微笑,配合老师的口令1、2、3、4、5分别做动作。(1)同学们伸出右手相互握手,并说“你好,我的名字叫——!”
(2)同学们伸出双手相互握手,并说“很高兴认识你,你的气色很好!”(3)同学们相互拥抱,并说“我们是好朋友,加油!”(4)同学相互伸出大拇指举起,并说“我们是最棒的!”
(5)同学们双手相互亲拍双肩两下,并说“让我们共创美好的明天!”
3、找到伙伴成为好朋友进行相互了解,倾诉烦恼,分享快乐。
三、齐心协力(30分钟)
游戏一:人椅——众志成城(音乐:战胜自己)
1、全体学同学分两组围成两个圈。每位同学将双手放在前面一位同学的双肩上。听从老师的指令,缓缓地坐在身后同学的大腿上。坐下后,老师再给予指令,让学生们叫出相应的口号:“例如“齐心协力、勇往直前。”看看哪个小组可以坚持最长时间不松垮。
2、同学讨论
(1)在游戏过程中,自己的精神状态是否发生变化?身体和声音是否也相
继出现变化?是否及时加以调整?(2)是否有依赖思想,认为自己的松懈对团队影响不大?最后出现什么情况?(3)要在竞争中取胜,有什么是相当重要
游戏二: 心有千千结——解开心结(音乐:改变自己)
1、同学们分成12人左右一小组,每组同学牵成一个圈,记住自己左边和右边的同学。同学们放开手,随便走动和不相邻的所有同学握手,老师随时叫停,所有同学站停不动。在牵回你的左边和右边的同学的手编制成一个网,从而形成许多结或扣。听口令小组竞争开始解结直到恢复成一个原圈。期间你们的手不能够放开,但是可以钻、跨、绕、等方式解结。
2、分享
(1)第一组同学是如何解开的、在这个活动中谁贡献了智慧?(2)要解开结,靠的是什么?在这个活动中大家感悟到了什么?
(3)在解结的过程中,同学们不抛弃,不放弃,小组成员是一起想
办法,尝试各种方法,还是有一个突出的领导者? 游戏三:坐地起身——站起来(音乐:站起来)
1、同学们分成4人(8人、12人)一组,背靠着背,手挽着手坐着。老师叫游戏开始,同学们使出浑身解数一起努力站起来,(不能把手分开,更不能借助手的帮忙站起来)。小组比赛看哪组先成功,一次,再次站起来。
2、感受:
①第一组同学描述一下是用怎样的方法站起来的?成功完成这次任务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②同学讨论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四、结束活动
我们来跳舞吧!(5分钟)(音乐:兔子舞)
最后由老师带动全班同学一起跳兔子舞,然后让同学们自由发挥跳舞!感受团体的气氛,巩固团体辅导的效果。
五、学生总结(5分钟)
1、同学们分组讨论,同学们谈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
2、同学们课后写活动感想。
六、辅导老师总结(5分钟)
活动作用机制
分享——“和别人一样”的体验
感受——“和别人不一样” 改变——旧的思维方式
学会——生活的技能
随着游戏难度的增加,大家的努力也越来越多。在活动过程中大家忽略了性别、年龄、力量等因素,全组一条心,大家创造性的发挥了全组智慧,共同克服了困难,解决了共同面临的问题,也让大家充分体会了团结合作的力量。活动告诉我们,我们是一个团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使大家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好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七、结束语(音乐:团结就是力量)
只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就能不断创造奇迹。最后,让我们以《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首歌曲结束这堂课的学习吧!
祝同学们,了解自己,收获友谊,美妙回忆,今天很高兴和大家度过这愉快的活动课。谢谢!
八、建议与说明
1、团辅对象男女比例应协调,活动时男女生可穿插排列。
2、可设1名辅助人员,帮助主持者协调现场气氛。面带微笑,机智处理好突发事件。
3、主持者应主动引导团辅对象进行体验分享,出现冷场时可直接把活动的意义、体现的心理学原理告诉给团辅对象。
4、在团辅过程中主持者应灵活应变,可适当改变活动环节。但不要偏离主题。
5、做好反馈调查、对活动进行总结归纳。
广安友谊中学实验学校:周敏
6.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篇六
活动名称:意志力靠磨练 活动目标:
1、了解主动对建立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学会向同伴积极主动热情地打招呼;理解主动打招呼时可能会遇到的消极回应,学会正确归因、积极面对;尝试更主动地互相打招呼,为良好的同伴交往建立基础。
使学生了解意志是人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从小磨练自己的意志力。课时安排
活动年级:六年级、五年级
活动程序
一、找我的“水果朋友” 播放儿歌《找朋友》。
这些歌曲带着我们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那个美好时光,这些美好的时光中不仅有熟悉歌声,更有和我们一起歌唱和玩耍的朋友们,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亲爱的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伸出你的手,主动交朋友”,来结交更多的好朋友。
1.规则:学生可以在教室里任意走动,找与自己喜欢吃同样水果的朋友握手或者击掌,尽量多地找,看看谁结交有朋友最多。活动过程中,播放音乐《找朋友》。
2.活动进行,教师观察活动中的现象,为下面的分享环
一课时 节做准备。
3.采访与分享: 对任意走动学生:
(1)你刚才和几个人握了手?有没有达到你的预期目标,觉得满意吗?
(2)刚才的活动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印象深刻的?(3)当你主动伸出手,别人的反应是什么?那一刻你的感受是什么?
(4)你看到座位上的同学主动伸出手与你握手吗?(5)主动伸出你的手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6)在平常生活中,你会经常主动和同学交往吗? 活动二:意志力训练:我能坚持。
1、全体学生按体操队形站立,每个人举起右手臂,伸直向胸前平举,身体不准晃动,坚持若干分钟,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
2、起初时间可以短一些,当有学生表示困难,难以坚持的时候,教师要有意激励团体的力量,比如说:“就这么短时间是吗?大家同意结束吗?现在只过了3分钟。”。“还要不要继续”等。
3、活动进行过程中,小组教师可以在队列中巡视,看到艰难的学生,小声给予鼓励。随着时间的延长,小组教师要对自己的小组学生进行激励,可以喊口号,朗诵待句,甚至可以领着大家一起唱歌。
4、此活动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鼓励学生不断突破极限。从最初的3分钟到最后的10-12分钟。既是个人战胜自己的胜利,也是团体同心协力、相互激励的胜利。
5、解说要点
超越自己,挖掘潜能。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穷的,大家平时不注意开发,很多潜能都像地下的宝藏一样深深埋在下面,一旦遇到危机或困难,只要勇于探索,就能够激发出自己前所未有的能力。在遇到困难时,不要放弃,不怕困难,否则是不会知道自己的身上有多大的能力的。
补充说明:
教师可以身体力行,做好模范;可以给学生朗诵一些关于坚持的格言警句,让学生齐声朗诵;给学生放一些激励人心的歌曲或音乐,也可带动学生一起唱《水手》、《真心英雄》等歌曲。
分享总结:
(1)谈感受(2)团辅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不利因素预期及克服对策
7.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篇七
团体辅导技术一般常用于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 大致由暖身—互动—分享—升华四个环节组成。它以团体为对象, 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 能够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 达到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 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 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激发个体潜能, 增强适应能力的目的。因此, 经过实践, 笔者认为, 将“团体辅导法”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以下简称《基础》课) 的教学中来, 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一、可行性与必要性
1.《基础》课的教学内容适合运用团体辅导技术。
就教学内容而言, 在《基础》课中引入团体辅导法有着其内在的合理性。《基础》课是针对“大一”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 能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 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目前全国统一使用的教育部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 将“基础课”设计为1+8, 即1个绪论和8个专题, 前6个专题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 后2个专题主要是法律的内容, 虽然全书不像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那样有较强的理论性, 但该书贴近实际, 关注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 这恰恰为引入团体辅导法, 实现课堂教学认知、情感、行为的一体化留下了较大的可操作性的空间。
2.《基础》课的教学现状可以通过团体辅导技术得到部分调整与改变。
《基础》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重要的一部分, 本身就教学内容来说, 只要教学方法得当, 完全可以变成一门学生爱学、教师爱教的课程。近年来, 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各高职院校对思政课教学进行了改革, 效果显著。然而, 据笔者了解, 在当前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 绝大多数教师虽采用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 但仍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模式, 导致教学效果总体不理想。因此, 有必要适当运用“团体辅导技术”, 充分结合高职生的心理、行为, 把“参与”、“互动”、“体验”、“反思”四个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3. 团体辅导技术可以帮助高职学生体会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
美国心理学家、学生行为咨询专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 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重要场所, 学生到学校里来学习和生活, 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我们面对的绝大多数高职学生相对来说属于教育系统的弱势群体, 心理相对敏感、脆弱、自尊心强, 他们渴望体验成功。团体辅导正是从学校应满足学生主体需要的基本假设出发, 创设“参与”、“互动”、“体验”、“反思”的教学组织形式, 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 使之在轻松的活动与氛围中互相交流, 彼此尊重, 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从而真正体会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 促进了学生健康的人格心理发展。
4. 团体辅导技术符合高职新生群体的一些特点, 有利于《基础》课教学的开展。
团体辅导符合“90后”高职新生群体爱模仿、从众性强、易受团体成员影响的特点, 趣味性、参与性强, 形式新颖、活泼, 能为新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 营造一种信任、关心、接纳的团体氛围, 使个体处于一种比较安全、温暖的情景中, 达到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发展与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体验互助互利、发展良好适应行为的目的。运用团体辅导法可以给教学带来三个明显变化:一是可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二是可以引导受教育者, 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三是可以充分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二、范例设计———以第一章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为例
一般来说, 各院校在新生入学之后, 总会进行入学教育。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传统模式, 一般都是通过开设讲座、播放录像、开班会等形式进行, 内容主要以校史校情介绍、校纪校规教育、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安全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主。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单一, 缺乏吸引力;教育面广, 缺乏针对性;教育周期短, 过分讲究形式, 灌输为主、缺少体验。面对“90后”新生喜欢新颖、强调兴趣的心理特点, 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教育效果有限。
和普通高校的大一新生一样, 高职生来到大学, 面临着“调适”这一话题, 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等一系列变化都给高职生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高职新生又有独特的特点:他们或因高考失意、或因父母逼迫、或因家庭破裂等因素选择了高职院校, 因而心理或多或少会有些许自卑。因而《基础》课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帮助学生尽早“适应”以外, 还有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思政课教师运用团体辅导技术进行该章节教学, 不仅可以弥补学校入学教育的缺憾, 还可以更好地帮助高职学生尽早“适应”并尽早摆脱自卑, 建立“自信”。
具体设计:
相逢是首歌
三、团体辅导在《基础》课教学实施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团体辅导运用于《基础》课教学有其优势, 但也存在着相应的弊端, 教师需要思考如下问题, 如:1.气氛沉闷怎么办?2.秩序混乱如何操控?3.不知道上什么内容?4.需要那么多活动吗?5.会不会侵犯学生隐私?6.与德育工作内容冲突;7.课堂调控与氛围营造失当;8.多次重复失去激情;9.与班主任的角色产生冲突;10.内容与形式单调, 等等。
除此之外, 还有诸如:1.团体辅导人数有限, 较少的人数才能达到充分的交流与互动, 而有些学校《基础》课都采用合班课教学的方式, 人数在80~100人左右, 如果完全按照团体辅导的模式运作, 往往难以驾驭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2.团体辅导费时较长, 一个专题往往需要几次或十几次的活动, 如果初始阶段没有奠定好基础, 探索阶段的讨论只能浮于表面, 难以触动心灵, 产生震撼力。而《基础》课教学学时有限, 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3.团体辅导对场地要求较高, 团体辅导强调互动, 互动必须有目光的交流, 这就要有可以挪动桌椅的空间, 使学生能够围坐一圈。但《基础》课教学的课堂往往是固定的桌椅, 难以达到这个要求。4.教师自身的能力限制。有些《基础》课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是很强, 导致课堂沦为“哄闹”的游戏场, 达不到预设的目标。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弊端, 方能有的放矢, 规避问题。
因此在《基础》课教学中, 必须反对本本主义, 教条主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选择性地借鉴团体辅导的方法: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团体辅导的一些方法, 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引导学生充分体验, 进行交流与互动, 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二是积极主动创造条件进行教学, 如:借用心理课教学的教室, 学校安排小班课教学, 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某一专题的系列教育, 制订授课计划时和班主任、辅导员商量, 确定合适的教学地点, 等等。
另外, 课程的活动方案是保证团体辅导质量的关键。富有创意的团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式的学习机会, 能提高学生交流的兴趣, 使其自觉投入行动。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考虑三点:一是通过新奇的活动, 要能调动现场气氛, 让学生获得轻松感, 有助于学生自由地表达所思所想, 并用于做出新的尝试;二是有利于学生都能参与, 获得亲身体会, 而不是看着少数人所言所行;三是要有利于启发学生对问题做深入的思考, 有利于他们把握相关技巧, 而不是单纯地搞活动, 只满足于活跃气氛。在设计活动时, 教师有必要运用头脑风暴法来拓展思路, 富有创造性地设想各种方案, 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完善这些方法。同时, 教育理念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意识, 内容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要接近学生生活, 符合学生需要。
参考文献
[1]周捷信, 罗美玲.班级团体辅导在90后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探索——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职教育研究, 2011 (2) .
[2]宋妍.引入“团体辅导法”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教育探索[J].2011 (3) .
8.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篇八
大学生两性交往能力训练活动是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在团体的情景下,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心理辅导的技术,通过团体的人际互动,促使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问题。通过分享、体验、感受,从而从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改善适应,获得成长。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生理机能已经成熟,逐渐产生了恋爱的要求,但是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及学习和生活。目前,大学生存在的恋爱困扰主要是对两性交往的不适,性冲动的困扰及缺乏处理恋爱中感情纠葛的能力等。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设计了“两性交往能力训练”。通过具体的团体辅导实践,使参加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活动的学生,获得了基本的两性交往知识和新的交往经验,学会了基本的两性交往的技能,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大学生两性交往能力训练活动设计与实施
1.活动目的。一是了解两性特质及沟通方式的不同。对自己的性别角色取向有更进一步的探索,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两性的互动。二是了解自己看重和喜爱的异性特质是什么,以及自己拥有何种特质。三是澄清爱与喜欢的不同。四是了解两性交往的观念,探讨如何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支持。
2.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所有活动。
3.活动要求。自愿报名,自愿参加,签订协议,服从规则,自我开放,注重体验,尊重他人,绝对保密。
4.活动内容与程序。整个活动分为5次进行,每次1个主题,围绕主题安排具体活动内容,每次活动2个小时。
第一次活动,喜相逢。可采用大风吹;相互认识;第一印象;配对接力赛等活跃气氛,导入两性交往的主题。
第一步,大风吹。认识和活跃气氛,解除同学的陌生感和心理抗拒。所有人围成一个圆圈,先由一人站在团体中说:“大风吹。”旁人问:“吹什么?”如果那人说:“吹穿红衣服的人。”那么所有穿红衣服人就必须离开位子重新寻找位子。没有位子的人就着站到中间继续进行活动。
第二步,相互认识。两两认识或四四认识。先随意找一个不熟悉的人相互自我介绍,如自己的姓名、年级、专业、兴趣、特征等,相互熟悉后再把认识圈子扩大,四个人相互认识,介绍的时候需要把你刚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另外两位朋友,彼此加强认识的印象。
第三步,第一印象。在每位成员进来时,在他背后用胶带贴一张卡片,卡片上端印上:请写上你看到我的第一个印象,并签上大名。每位成员进来贴好卡片之后,熟识他的人要将他介绍给大家,每一位比他先到的人,都要起身向前,介绍自己,寒暄几句,然后在他背后的卡片上签名并写下对他的第一印象,也请他在你背后签名留念。等全体成员都到齐了,大家围圈而坐,请每个人介绍坐到他右边的人,并念出他卡片的内容,然后请被介绍者分享他听到卡片内容之后的感想。
第四步,配对接力赛。每组轮流说出一组有名的情侣或夫妻组合。可先简单分组,采用各组接力方式,答不出的一组算输,就被淘汰,坚持到最后一轮的为优胜者。
第五步,分享自我体验。所有成员用最简单一句话表达此次活动的感受,加深团体的凝聚力。
第二次活动,男女有别。轻柔体操;我的5条恋人标准;有一点动心,通过两性之间价值观异同的比较、讨论和分享,加深相互的认识和了解。
第一步,轻柔体操。身心放松,活跃气氛。先由主持人带队随意做几个动作,大家跟着做,然后请团体中其他人带头做放松的动作,其他人继续跟着做。达到放松和活跃气氛的目的。
第二步,我的5条恋人标准。请团体每位同学认真思考后,写下自己最看中的5条恋人标准,由指导者收集大家的意见后与团体分享。注意共性,两性在选择恋人的标准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如男性对于外表的要求,对于温柔、贤惠、个人品质、生活情趣的看重,女性对于学识素养、能力等的要求;同时留意个性,每个人的眼光和兴趣会有很大差别。
第三步,有一点动心。发现受人喜爱的人格特质,完善自己的人格。辅导老师先做引言,说明每个人都具备某些特质,可能是受他人喜爱或者不喜爱的(附表),但仍需去尊重他人的独特性。请同学观察人际关系比较好的人,或受同性或异性欢迎的特质有哪些,之后让同学发言并说明原因。指导老师归纳发言内容,并书写于黑板上。
第四步,结束活动。全体成员手拉手唱歌。
第三次活动喜欢与爱。微笑握手;KTV——你懂得分辨吗?喜欢与爱。
第一步,微笑握手。在音乐声中跟遇到的人微笑握手,增加气氛,导入主题。
第二步,KTV——你懂得分辨吗?辅导老师预先准备一些关涉朋友情谊的歌曲(如周华健的《朋友》),播放给团体成员听,并同时给大家看歌词,请大家跟着唱这些歌。
(1)请问团体成员从歌词中可以发现:朋友可以(如:分享心事)……将这些好处写在黑板上。
(2)请将朋友分成7个层次:知己、死党、老朋友、熟朋友、一厢情愿的朋友、普通朋友、点头之交。
(3)请同学们在每个部分填写2~3个朋友的名字,但不必皆包括同性与异性朋友。
(4)针对以上7种朋友,加上同、异性朋友共可分享成14种类型,大家一起讨论没一种我们应该用怎样的相处原则与他们相处,各想出3点答案写在黑板上。
(5)比较其中是否有相同的地方,想想看哪些在不同层次或不分男女是可通用的(如尊重)。
(6)将团体成员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他们认为哪一首歌能代表“爱”与“喜欢”,然后花约5分钟讨论:
①你们认为哪一首歌可以代表“爱”,为什么?
②你们认为哪一首歌可以代表“喜欢”,为什么?
③两首歌有何区别?
如有条件可播放这些歌曲,或者大家一起唱。或者在下一次活动时来播放选出的歌曲。
第三步,喜欢和爱。询问大家觉得“喜欢”与“爱”是否一样?是否有遇到疑惑不清的时候,现在一起来搞清楚弄明白。交叉呈现爱和喜欢的题目,请同学分辨。
喜欢——和他在一起,感觉很好;肯定他的能力,对他有信心;认为他特别成熟;认为他是很受欢迎的;和他有些地方很相似;他具有某些令人尊敬的特质;觉得他很聪明;他有令人喜欢的特质;愿意向他学习;他是值得信任的人;对他整体评价蛮高的。
爱——使他幸福是我的责任之一;认为他值得信赖;对他无怨无悔的奉献;容易宽恕他的过失;对他具有独占欲;若无法与他同在会感到不幸;他是我解除寂寞的第一人选对象;我对他愿意全心全意的关怀;希望对方完全信赖自己;我无法忍受失去他;当他情绪低落,我有义务陪伴他、帮助他。
辅导老师回馈:对现在你的男女朋友或是欣赏的人,大家可以从这几点去看看自己是喜欢他这个人,还是爱上他。喜欢是爱的基础,爱情需要更大的包容与真诚,要付出与托付,这值得我们用时间来慢慢学习。
第四次活动,爱的花朵和现实的土壤。抢椅子,爱情价值观澄清,姑娘和水手,观念碰撞,对爱情中不同的认识和观念进行讨论和比较。
第一步,抢椅子。带动气氛,开始新的活动。
第二步,姑娘和水手。澄清爱情中的价值观。
一艘船与上了暴风雨,不幸沉没了。船上有5个人幸运的乘上了两艘救生艇。一艘救生艇上坐着水手、姑娘和一位老人、另一上坐着姑娘的未婚夫和他的亲戚。气候恶劣,波浪滔天,两只救生艇被打散了。姑娘乘的救生艇漂到一个岛上,与未婚夫分开的姑娘惦记着未婚夫,千方百计寻找,但找了一天一点线索也没有。第二天,天气转好,她继续寻找,还是没找到。有一天,姑娘远远发现大海中还有一个小岛,她就请求水手“请修理一下救生艇,带我去那个岛上好吗?”水手答应了姑娘,但提出一个条件,必须陪他过一夜。陷入失望和困扰的姑娘找到老人,与他商量:“我很为难,怎样做才好?请你告诉我一个好办法。”老人说:“对于你来说,怎么做正确,怎么做错误我实在不能说什么。你扪心自问,按你的心愿去做吧。”姑娘百般无奈,寻未婚夫心切,结果满足了水手的要求。第二天一早,水手修好了船,带着姑娘去了那个小岛。远远的她看到未婚夫的身影,不顾船没靠岸,跳下水去,拼命往岸上跑,一把抱住了未婚夫的胳膊,在未婚夫温暖的怀里,姑娘想:要不要告诉他昨晚的事呢?思前想后,下决心说明了情况。未婚夫一听,顿时大怒,一把推开她,并吼着:“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转身跑走了。姑娘伤心地边哭边向海边走。见此情景,未婚夫的亲戚走到她身边,用手拍她的肩膀说:“你们吵架我都看到了,有机会我再找他说说,在这之前,让我来照顾你吧。”
故事讲完,指导者给每人发一张表,要求大家从刚才的故事中出现的5个人物中,按照自己的好感程度作出选择并排序,然后简单写下原因。选择完后在组内交流,每个人说明自己的想法,并统计全组的倾向性意见。通过听取他人意见,小组成员受到启发,可以修正自己的意见,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在讨论中表现每个人的态度和价值观,也可以了解他人的价值观,促进深入思考,逐渐了解他人的价值观,群体价值观。还可由此活动引发一系列讨论,如团队成员或者周围的人在爱情中碰到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分享。
第五次活动,爱情宣言。播放音乐,主题讨论——爱要怎么说出口;完成句子练习,在成员投票选出的歌曲中结束团体。
第一步,播放音乐。
在活动开始的时候播放第三次活动时大家讨论出来的喜欢的一首爱情歌曲,引入今天的主题。
第二步,爱要怎么说出口。
分享讨论,当碰到自己心仪的对象是该怎么向对方表白。
第三步,完成句子。
(1)在确立恋爱对象时,我最注重的品质是____。
(2)对我而言,朋友是____,爱人是____。
(3)婚姻在我生活中所占的位置将会是____。
(4)爱情与我日前的生活关系是____。
(5)爱一个人是____,被人爱是____。
(6)我对于与异性交往中最困惑的是____。
(7)在两性情感的处理方面,我想得到的帮助是____。
第四步,结束。
大家围成圈,相互承诺保密,再次播放歌曲,在歌声中结束此次活动,有条件或者大家都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合影留念
三、大学生两性交往能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实践的体会
在大学生中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是近些年在我国高校发展起来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相对与个体辅导而言,具有高效,省时省力的特点。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两性交往能力训练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我们有以下的体会。
1.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体是分享、体验、感受。团体中的分享,可以促使成员从更多元的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相同的体验会使成员感到人际支持,在心理上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2.团体氛围的营造和控制非常重要。放松而专注、自由与安全的氛围是一个有效运作的团体所必须的。只有这样,每个成员才能积极而全身心的参与团体,消除心理防御,进行深层次的经验分享与自我反思。
3.团体的活动的安排要服务于团体辅导目标,不能胡乱设置。活动的目的一方面要消除成员的心理抗拒、放松身心;另一方面要跟辅导目标要紧密相连,促使成员深入探索自我。
4.团体辅导的老师的驾御能力显得很重要。这种驾御能力一方面需要理论基础的支撑,另外一方面要需要有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的经验的积累。有敏锐的感觉、清晰的头脑、果断的决策能力。此外要需要有一定的个人体质,如关怀、真诚、灵活、客观等。
5.每次活动的第一步放松活动非常重要。特别是成员相互不熟悉的,如果放松活动没有做好,很难进入到主题活动,成员心理防御没有打开,主题讨论不会深入,团体的辅导就停留在较浅的层次。
9.中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篇九
目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 形式:12人或14人为一组都可以 时间:40分钟
活动时间:2016年5月 活动对象:八年级各班
材料及场地:每组一个呼啦圈,空地
1、每队10人手拉手站成一排,不限男女顺序(如果人多也可以一男一女排列);
2、比赛开始前,由排头第一人手持呼啦圈;
3、开始后,在保持每名队员之间不松手的前提下,可采用任何方式(注:必须经过每一名队员)将呼啦圈穿越整个队伍,直到另一头队员手里后,然后再反向折回到第一名队员手里后为结束;
4、所有队伍按时间快慢决出名次。
5、第二轮:两个呼啦圈反方向同时传递,相遇后再传回初始同学处
6、老师计时
7、点评,分享感悟
团体辅导活动方案——无敌风火轮
目的:培养团队成员的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培养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相互信任和理解。形式:12人或14人为一组都可以 时间:40分钟
活动时间:2016年4月 活动对象:八年级各班
材料及场地:报纸若干,宽胶带若干
活动任务:每个队用提供的材料将报纸围成一个可以行进的履带式的环,要求本组所有成员在规则要求下走完规定的路程,以最快到达终点的组为优胜。
活动规则:
1、各组统一在风火轮内站好,由裁判统一发布口令出发;
2、行进途中,风火轮必须垂直地面,不能将所提供的报纸剪裁、折叠,报纸必须紧密相连;
3、所有组员必须在圈内,身体的任何部分不得直接接触地面,如有违规接触地面的组员,第一个警告,第二个活动后罚十个抱头蹲起,第三个全组淘汰,取消比赛资格;
4、行进过程中若风火轮断裂必须在原地修复,在裁判许可后才可以继续行进。此时队员可以接触地面但不能阻挡他组行进的路线,否则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5、出发前,所有风火轮不得超出起点线,以风火轮全部通过终点线为项目截止时间;
6、完全服从裁判原则。
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同心鼓
目的:为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培养同学们团队合作的意识,增强版团队凝聚力。形式:9人为一组 时间:40分钟
活动时间:2016年5月 活动对象:八年级各班
材料及场地:每组一个呼啦圈,空地
(1)游戏共进行4轮,每轮有9名同学参加.(2)由8个人牵拉一面拴有16根围绳的同心鼓,将规定的一个网 球在2分钟内连续颠起高于40厘米,中断后累加计数,总数多者获 胜。
10.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人际关系 篇十
一、简要说明
团体名称:‘1+1>2’ 团体目标:帮助成员增强交往意识,掌握交往技巧,提高交往能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团体对象:数学096班第二小组团体规模:9人 团体活动时间及频率:共四次,每周一次,每次80分钟 团体地点:足球场草坪
二、活动简介:
三、具体活动
第一单元:心灵不设防
一、热身活动
目标:促进成员熟悉,活跃团体气氛,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内容:爱在指间(30分钟)
方法:
(一)将团体成员通过报数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单数成员一组,围成一个内圈,双数成员一组,围成一个外圈,内外圈的成员两两相视而立。
(二)成员在领导者的指挥下向对方伸出手指进行示意。伸出1-4个手指,分别表示 “不想认识对方”、“愿意初步认识对方”、“很高兴认识对方,希望与对方成为普通朋友”、“很喜欢对方,希望与对方成为好朋友”。
(三)如果双方手指示意不同,则原地不动;如果双方都伸出1个手指,则各自将头转向一边,跺一下脚;如果都伸出2个手指,则相互微笑示意;如果
1都伸出3个手指,双方要紧握双手;如果都伸出4个手指,则要拥抱对方。
(四)每做完一组动作,外圈的成员要顺时针移动一个位置,与下一个成员相视而立,重复上述动作。
(五)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经验分享、交流参与本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目标:促进成员相互了解,帮助成员客观认识自我,学会信任和接纳。
二、主要活动
(一)20个我(25分钟)
方法:
1.要求成员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完成20个“我是——。” 要求每一个“我”之间不要重复,并应该能够充分反映个人特征。
2.引导成员间进行交流分享,帮助成员间相互了解,并使成员对自我形成深刻认识
(二)你问我答(20分钟)
方法:
1.一位成员站在场地中间,其他成员任意向其提出有关个人信息的问题,被问者有权利拒绝回答,一旦回答,就要客观、诚实。(不要提具有伤害性或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
2.引导成员分享感受,帮助成员明白与人交往时要善于与人沟通,要懂得尊重他人。
三、结束(5分钟)
目的:整理成员收获,促进成员成长。
方法:
1.引导成员回顾团体历程,分享在团体中的收获和体会。
2.领导者进行总结,对成员如何参与交往进行指导
第二单元:我的地盘,大家做主
一、热身活动
(1)个性发现(35分钟)
准备:每人一张“个性特征表”,一张白纸,一支笔。
过程:指导人给每人发一张“个性特征表”,请大家仔细阅读,然后研究下团体内成员每个人的个性,把你认识的记下来,对每个人可选择一种类型或多种类型的特征。每个人写完后,指导人按顺序找出其中一人,请他人说出对他的分析,然后由本人发表对别人评价的感受和自我分析。
小结:认识他人,诚实反馈,了解自我。
二、主要活动
(2)信任之旅(40分钟)
准备:1.每人一份作业纸,一盒水彩笔
2.指导人事先选择好盲人路线,最好道路不是坦途的,有障碍,如
路灯,下楼,转弯,室内外结合。每人准备蒙眼睛用的毛巾或布条。
过程:团体成员两人一组,一位做盲人,一位做帮助盲人的人,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暂时失去方向感之后,然后在伙伴的语言提示下,沿着指导人选定的路线,带领盲人绕着障碍行走,期间不能讲话,伙伴只能用语言帮助盲人体验各种感觉,直到终点,然后互换角色。
小结: 在次过程中锻炼成员的相互信任,彼此交往首先需要的就是信任。
三、结束(5分钟)
目的:成员之间锻炼彼此信任度,友情升温。
方法:
1.协助团体成员分享参加团体的心得与感受。
2.领导者再次强调人际交往中的相互原则。强调信任别人,敞开心扉、主动交往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第一次亲密接触
一、热身活动
目标:促进成员熟悉,活跃团体气氛,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
内容:轻柔体操(30分钟)
方法:
(一)成员排成一列,后面的成员将手搭在前一个成员的肩上,首尾相连成一个圆圈。
(二)伴随舒缓的音乐,后面的成员要为前面的成员轻轻揉肩、捶背。
(三)成员向后转,重新进行上述环节。
(四)活动结束后,相邻的成员间要打招呼、问好,相互表示感谢。
二、主要活动
(一)信任跌倒(25分钟)
目的:整理成员收获,促进成员成长。
方法:
1.一名成员站在桌子上准备向后倒,其他成员排成两排,按个头高低两两相对,向前伸直手臂,与对方的手握在一起,做好接应准备。
2.都准备好后,领导者发出“倒”的指令,桌子上的成员应声向后挺直倒下,其他成员要努力安全地将其接住,并平稳放下。
3.重复上述环节。
要求:成员身上不要有利器和贵重物品,避免受伤、伤到别人或损坏东西。有心脏病或高血压等疾病的成员不宜参与此活动。
(二)团体契约(20分钟)
方法:
1.领导者强调本团体的目标,澄清成员期望。
2.引导成员讨论有效完成团体活动应遵循的纪律和规则。得到大家认可的内容,领导者要逐一写在白纸上,并请成员签上姓名,从而完成团体契约。
三、结束(5分钟)
目的:整理团体活动历程,强化团体目标,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 过程:
1、引导成员总结团体收获。
2、领导者总结,对团体活动提出希望和要求。
3、预告下期活动内容。
第四单元:有你相随
一、热身活动
(一)我说你做(30分钟)
方法:
1.成员相背而坐围成一圈,发给每人一张大小、形状相同的纸。
2.要求成员根据领导者的指令,按步骤完成撕纸活动。活动期间不许说话,不许和领导者交流,不许看别人的动作。
3.展示作品。会发现在同一指令下,成员的作品各不相同。引导成员讨论其中原因。
4.进行第二轮游戏,重复上述环节,但要求成员间可以交流,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向领导者询问,并可以观察其他成员的动作。
5.展示作品,成员的作品应该基本相同。
6.引导成员讨论,为什么两次游戏结果会大不相同?帮助成员明确交往中应该善于沟通和交流。
二、主要活动
(一)心有千千结
过程:
将全体成员以10人左右为一组分成不同组,手拉手站成一个圈,让小组成员看清楚自己的左右手是谁,确认后松手。然后小组成员可在圈内自由走动,直到领导者喊停。要求小组成员手拉手以钻、跨、绕的形式还原成最初的一个圈。
2.小组讨论:
一开始面对这个“结”的时候,感觉是怎样的?通过解开这个“结”,你的感觉变了吗?你觉得成员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未解开时提问:当努力了很久“结”都没有解开,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想到放弃了吗?)
(2)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心“结”?你的心态是怎样的,如果很久都无法处理矛盾,你会怎么办?
(3)大家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解开这个“结”?联系现实生活,这对你解决人际矛盾有何启示?
3.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二)大团圆(20分钟)
准备:《友谊天长地久》音乐
过程:所有成员站成一个大圈,面朝圆心,将两手分别搭载左右成员的肩膀上,然后随着《友谊天长地久》的背景音乐有节奏的左右摇摆,并轻声哼唱,使全体成员在温馨甜蜜的气氛中告别。
小结:通过身体的接触带来温暖和力量,使成员在结束前更实在的肯定团体的团结,体验在一起的感受,获得支持和信心。
三、结束
目的:整理团体历程,总结团体收获,安全结束团体。
方法:
引导成员总结团体历程,分享团体收获。
领导者总结,对成员提出交往过程中的指导和建议,并鼓励成员将团体中的收获迁移到生活中去。
在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卡片上,领导者和每位成员分别写出对其他成员的祝福。
11.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 篇十一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是依据一定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在团体中引导人们自我了解、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而专门组织的活动,具有教育性、发展性、预防性和治疗性功能,因而它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研究并总结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历史发展情况、研究现状(包括研究被试、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工具)、优点与局限并提出建议和展望,将会促进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进一步发展,使它在治疗、教育、职业训练等众多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综述;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B84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017—02
一、引言
团体心理辅导是从英文(group counseling)翻译而来,Group也可译成为小组、集体、群体,Counseling也可译成咨商、辅导,所以团体心理辅导与小组辅导、集体咨询、团体咨询概念相同。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相对于个体心理辅导或个体咨询而言的,顾名思义,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的情景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它通常包括两名领导者和多名团体成员,由几次或十几次团体聚会或活动组成。在团体活动中,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鼓励,增进成员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增进成员对他人心理的认识,促使成员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良好的行为方式,提高成员社会适应性,促使成员的人格成长。
在中国的20世纪80年代,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由清华大学的樊富珉教授开始传播。最初是在大学校园里兴起,如今逐渐也走向中小学校园。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也发生着多样性的变化,从过去的自我成长、人际交往、情绪抑郁等主要领域,开始向网络依赖等崭新领域尝试探索。正如罗杰斯所讲“团体是本世纪传播最快的一项社会发明,而且是最为有效的。”他认为,团体为“正常”的人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团体成员可以坦诚、开放的互动,尝试更多的行为,并把它扩充到日常生活中形成有效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团体辅导进行研究,主要运用在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自信心教育、人际交往及某些问题的心理治疗等方面。现在团体辅导与治疗的引用范围也日趋广泛,它既可以被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症如恐怖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症等,也可以被用于调节正常人的心理障碍,用于发展性目标,即帮助正常人解决其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适应问题。
二、研究现状
1.我国团体心理辅导在研究被试上的情况。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以小学生为辅导对象的比例相对较小。另外,还可以看到团体心理辅导逐渐开始研究其他特殊的群体,如教师、士兵和聋生,这说明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领域逐渐扩大。
2.我国团体心理辅导在研究领域上的情况。团体心理辅导研究领域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团体心理辅导最多;其次是人际交往辅导,然后为理论综述。而且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种类日益增多,只是在自我探索、抑郁治疗、应对方式、家庭亲密度方面的团体辅导还开展得较少。
3.我国团体心理辅导在研究方法上的情况。所查文献资料的论文中,有些论文可能用到了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如同时使用实验法和测量法,本次统计以最主导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以减少重复计量。研究方法主要按黄希庭、张志杰主编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即将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方法、调查法和其它研究方法。团体心理的研究方法以实验法和测量法以及文献综述法为主,总的说来方法比较单一,有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和统计法一直没有尝试。
4.我国团体心理辅导在研究工具上的情况。大多数研究论文都没有使用心理量表,有的使用了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以及在活动过程中使用了其它道具。而最多使用的量表是SCL—90,其次是SAS、SDS以及IAS。
5.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的不足与局限。(1)从研究对象来说,团体辅导对象主要是针对大学生,而对中学生、青少年、小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教师、班主任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很少涉及。(2)从研究领域来说,在研究领域方面的严重失衡,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以及理论综述多,而想象力、自信心、家庭亲密度、应对方式、提高社会能力、自我探索、生存与发展等方面研究很少。(3)从研究方法来说,总的来说十分单一,有的方法还没有被使用。而且在研究设计上大多缺少对照组,其效果评价仅限于相对较主观的量表评价,采用基础心理实验进行客观评价的研究还未见报到,对团体辅导效果评价进行心理机制解释的研究少见。(4)从研究工具来说,有的未使用科学的研究工具,而使用者也以SCL—90、SAS、SDS、IAS为主,这些量表多从国外引进,应该考虑对我国的研究对象是否缺乏针对性。(5)从团体心理辅导者来说,主要表现在团体心理咨询师专业训练不足,专业培训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尽管团体心理咨询近十多年已经在内地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各种规范的训练小组和合格的训练主持者相对较少,这与人们对它的需求形成了矛盾。团体辅导对辅导人员要求高,丹麦心理学家艾鲍说,在辅导过程中,辅导者能带进辅导关系中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他自己,足见团体心理辅导中辅导者的重要性,除具备一定个人特质外,还应掌握心理咨询相关理论技术,遵循团体辅导者的职业道德,否则会对成员带来负面影响。
三、建议与展望
1.对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的建议。(1)针对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对象现状,由于团体辅导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建议在研究对象上扩大范围,加强对其他特殊群体的研究,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在各种不同群体上的应用,实现更多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2)针对在研究领域方面的严重失衡,如果能加大对想象力、自信心、家庭亲密度、应对方式、提高社会能力、自我探索、生存与发展等这些方面的研究,这将能充实我国团体心理辅导内容,或者使各领域研究数量相对平衡。(3)对于研究方法,总的来说十分单一,有的方法还没有被使用,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应尽量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使研究更具有可靠性,打破传统的单纯的说理、讨论和单一方法使用的局限性。(4)关于研究工具,以SCL—90、SAS、SDS、IAS的使用为主,未使用研究工具的占多数,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心理辅导者应懂得心理测量的相关理论、技术和量表操作,以便于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应用,熟悉尽量多的心理量表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加大量表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能使研究更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另外,还要编制一些适合我国研究对象的心理测量工具。(5)针对我国团体心理辅导领导者的不足,综合中外咨询教育家的观点,结合内地心理咨询发展的现状,提出包括理论、技巧、计划、个人成长、经验、实习、督导、伦理八个部分在内的培训方案。团体辅导的培训方式可以用采取课堂教学、课堂体验,参与真实情境,观看团体录像带,观察他人带小组,接受个别或团体督导等,以期形成一支专业化的团体心理辅导队伍。(6)我国团体心理辅导还应该加强本土化研究,形成本土特色的指导理论,丰富和加强我国团体心理辅导。
2.对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的展望。(1)我国团体心理辅导本土化进程将会加快。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是西方先发展起来的心理咨询方法。近年来,关于心理咨询本土化的呼声渐强,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我国港台地区和内地学者都在探索如何开发适合中国人心理和行为的团体心理咨询模式。20 世纪90 年代初,香港大学社会工作系陈丽云教授从素食、气功、拜佛等我国传统健身方式中得到启发,提出并开创了“身心灵全人健康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并用于辅导癌症病人。到现在,身心灵互动健康模式在香港应用了近十年,身心灵全人健康团体心理咨询模式最初主要应用于慢性病患者的辅导,现在已经在癌症患者、抑郁症患者、离婚妇女、不孕症患者、大学生等人群中实验。该模式将西方团体心理咨询形式和我国传统文化背景相结合,具有比较鲜明的本土化的特征。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不仅直接运用许多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而且从系统的观点审视健康,关注身心协调和全人健康。在“灵性”方面调适的理论,主要是依据我国传统哲学中如“重人贵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等生命观、人生观以协助被辅导者改变人生态度,重建生活理念和信心。身心灵全人健康团体心理咨询模式是对华人心理治疗实践研究的探索和创新,我国的团体心理辅导也必将以更多的形式和途径加快本土化的步伐。(2)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趋势。团体心理咨询是否能健康发展和普及,取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团体心理咨询效能研究和团体领导者的训练。
吴武典等人预测,21世纪的我国的团体心理辅导,将出现以下趋势:理论上,将加强理论辅导的研究力度;强调本土化;强调辅导的人生化本位;辅导内容和方法上,职业辅导将成为重点;团体辅导范围将扩展,学校辅导课程将进一步发展;辅导的技术的电脑化,辅导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孙时进,高艳.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应用的多维度思考[J],2006,(5):60-62.
[2]刘佰桥,隋耀伟.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12):150-152.
[3]梁东标.团体心理辅导模式述评[J].教育导刊,2001,(z1):38-44.
[4]唐慧敏,李志德.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06,(14):106-108.
[5]邢秀茶,曹雪梅.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J].心理科学,2003,(6).
[6]潘晓宁.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106-109.
[7]刘素贞,蔡溢,许明智,朱金富,李恒芬.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应付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2):173.
[8]张晓文.团体辅导技术应用于大学德育课教学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3,(6):52-54.
[9]何懿琪,黄丽春,蔡清梅,王姗,邱曼华,杨润涛,李雪如,卢苇.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当前大学生生存与发展状况的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4):440-443.
[10]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62-69.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推荐阅读:
大学团体心理辅导方案10-30
团体心理咨询活动方案08-03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07-30
小学_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06-16
团体心理辅导游戏09-06
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总结07-12
学期团体心理辅导计划08-17
罪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09-08
团体心理辅导论文201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