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2024-09-06

8年级上册地理课件(12篇)

1.8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篇一

七年级的地理课是为整个地理学科打基础的一门课,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7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7年级上册地理课件:《亚洲的自然环境》

1.知识目标:使用地图进一步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类型及特征,理解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其它大洲的自然环境.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热爱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亚洲的风景图片

出示亚洲知识树,点拨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生预习展示

一、亚洲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东西半球图, 让学生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出示亚洲地图,分别用白色、黄色、红色标出北极圈、北回归线和赤道,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纬度位置: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3.出示亚洲地图,指图说出与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了解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邻欧洲,西南临非洲,东南临大洋洲,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4.小结:怎样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5.拓展应用:每小组挑选一个大洲,交流怎样描述它的地理位置?派代表展示。

二、亚洲的地形和河流

1.出示亚洲地形图,由学生代表指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恒河平原”;然后根据海拔高度表说出它们的海拔高度。

2.总结亚洲的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3.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河流流向有什么特点?

4.学生代表指图说出;鄂比河、叶尼赛河、勒拿河向北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向东注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向南注入印度洋。

5.总结:河流大多由中部向四周流向周边的海洋。

拓展应用:分析北美洲的地势特点和河流流向。

出示北美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北美洲地势西部和东部高,中部低,河流由东西两侧流向中央,密西西比河为扇形河。

三、亚洲的气候

1.出示亚洲气候图,找一找全球共有11种气候,亚洲的气候共有几种,其中分布最广的是___,亚洲的东部、南部、东南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气候。

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拓展应用:出示非洲气候图,分析非洲的气候特点。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四、课堂检测反馈。

2.8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篇二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 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二) 知识和技能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 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的方法。

3.用比例尺量算距离, 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4.能够使用目的 (如旅游) 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举例说明1~2种现代高科技地图 (例如, 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 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设计问题小组讨论, 把答案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为小组汇报展示过程。

第一课时:整合这部分教材内容, 打乱前后顺序, 提出问题:

1.教材22页图1.31和图1.32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量算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 你能说出你的办法吗?

3.请完成22页活动1题。

4.利用17页图1.24说出温哥华在渥太华的什么方向?16页图1.22说出台东在高雄的什么方向?你能总结在地图上怎样辨别方向吗?

5.18 页图 1.25 说的是一些常用图例, 你能记住它们并解释什么是图例吗?

6.除了刚刚我们利用的这些地图, 你还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你知道它们的不同用途吗?你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吗?你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7.现代高科技地图你了解吗?有哪些?知道它们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吗?结合实例说出一两种它的应用。

8.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请完成 18 页的活动题。

9.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给其他组的学生出几道题。满分20 分。

这里的第1~5题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判读经纬度, 量算距离;第6题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提出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 查找所需要地理信息, 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第7题则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会列举电子地图, 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第8题是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对整课内容加以总结和复习;第9题则是让学生在出题的过程中完成复习考查的目的。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时有接触, 学生完全可以依靠自己把这部分内容学会。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帮忙的人, 学生在研究、合作交流中体会着成功的快乐。把问题放手给学生,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让我们共同做一个快乐的“牧者”。

参考文献

3.8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篇三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初中地理新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并且取得一定成果。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新旧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系统及活动系统分别进行比较,分析新教材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此提出教学建议,对教师明确新教材侧重点并转变教学方式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地理教材;改革;比较分析

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地理学科进行了新一轮教材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如何把握教材改革的优点与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怎样转变仍值得人们关注。为探讨以上问题,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后文称旧教材)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后文称新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图像系统、活动系统两大系统上的差异,探索新教材的侧重点。

一、地理图像系统分析

彭晓风对图像系统作了界定:地理图像是指地理教材中所插入的视觉化呈现。本文将图像系统定义为:地理教材中以视觉的形式呈现,直观形象地表述地理信息的各图画的集合。图像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起到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作用。根据杨向东对图像系统的分类方法及本文所研究的教材内容将图像系统分为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表格、漫画、话框,对新旧教材图像系统进行比较分析,详见表1。

1.图像数量多,类型丰富

经统计,旧教材中图片数量为224幅,新教材图片数量为217幅,二者图片数量相差不大且数量多,对图像的运用都很重视。同时,地图、景观图、统计图、示意图、漫画等多种多样的图像形式都在两套教材中使用,只是所占比例不同。丰富多样的图像的直观形象呈现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新教材中还出现了充满人文风格的艺术绘画等,丰富了教材,体现了教材图像的美育功能。

2.新旧教材各类型图像比重存在的差异

新旧教材中地图、地理景观图、示意图比重均較大。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景观图数量显著增多,由表1可知,在旧教材中地图、景观图、示意图分别占图像总量的22%、37%及17%,在新教材中分别占19%、48%及10%。景观图直观生动、真实性强,对于不能亲眼感知真实地理景观的学生来说,其功能作用和表达效果更强。

(1)新旧教材中漫画比重均最小

但新教材的漫画比重增加,在旧教材中漫画占图像总量的1%,在新教材中增加到了3%。漫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话框的数量由25幅减少到12幅,减少了一半。旧教材中话框的内容文字表述较为呆板生硬,实际上是对课文知识的补充,没有增强趣味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新教材减少了话框数量,虽然话框的内容得到简化,但趣味性仍然不强。

(2)统计图数量少,比例低

新旧教材中统计图所占比例均不高,在旧教材中统计图占图像总量的9%,在新教材中占10%。统计图反映地理事物明确具体,科学性与实践性强,使学生能较容易地从中得出所需的信息,能训练学生分析图表及提取信息的能力,统计图的数量过少则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

(3)图文结合,图像、课文及活动三大系统整体性增强

多图结合,随图设问,引导学生按步骤读图,引导学生揭示图片的内在含义,学会寻找不同图像之间的联系,在过程中逐步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图像与文字叙述并重,采用图文互补的方式来阐述地理知识,地理问题因有图像而变得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图像系统与其他两大系统相互联系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教学目标,使三大系统的整体性增强。

二、地理活动系统分析

根据彭晓风对地理活动的分类方法及所研究的地理教材内容,将活动分为认知性活动、体验性活动、操作性活动三个类型,对活动数量的统计得到表,详见表2。

1.新教材活动化繁为简,注重创造力、综合性与兴趣的培养

新教材中活动数量比旧教材少,新教材共有83题而旧教材设置了94题。但新教材简化了活动系统,更注重活动效果。

第一章第一节“地理位置”所设置的活动,新教材活动数量比旧教材少,新教材将旧教材的前两题合并成了一题,活动的目的是读图并比较我国与图示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新教材采用一幅整体的世界地图,而旧教材用的是割裂的国家简图,新教材更利于学生对各国的地理位置的把握且容易对世界形成整体概念。旧教材第3题要求学生根据前面活动的分析填表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与其相对应的新教材第2题要求学生写介绍我国地理位置的小短文。写小短文的综合性远远强于填表,由此可见,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创造及综合能力。

第一章第一节“行政区划”所设置的活动,新教材活动题量比旧教材题量少,但新教材对学生学习产生的效果更好。旧教材用严肃的语言让学生通过“找”来熟悉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分布,而新教材更注重图文结合,提供给学生简单易学地记住省级行政区简称及分布的方法。例如“找邻居,沿线路,按方位,顺口溜”这样的活动,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2.问题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思维的过渡与深入

第二章第三节“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部分(旧教材为第二章第三节“长江的开发”部分)所设置的活动,旧教材用到大量的文字描述,最后让学生根据描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似在启发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上这种方式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难度过大,问题没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在实际教学中较难实施。新教材则简化了活动的难度,文字部分简短并附有长江干流各河段示意图,直观简洁。活动先让学生填入长江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再根据示意图分析长江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环境问题之间是否有联系性,最后针对长江不同河段的问题谈谈看法。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思维的过渡与深入,此为新教材的进步。

3.新旧教材均注重培养认知能力,新教材侧重于培养读图及阅读能力

旧教材认知性活动占总活动的60%,新教材占68%,均超过了活动总数的一半,说明新旧教材均注重培养认知能力。新教材中读图思考类与阅读思考类活动比例都增加,而问题思考类活动比例减少,旧教材中读图思考类活动、阅读思考类活动及问题思考类活动分别占活动总数的24%、9%及28%,新教材中三者分别占37%、14%及17%,说明新教材侧重于培养读图及阅读能力。旧教材中问题分析类活动所占比例最大,而此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及综合概括能力较弱,让学生运用抽象思维进行问题分析,难度过大,活动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而新教材在课文系统采用图像能增强教材直观性,在活动系统采用图像能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因此较多地采用图像和阅读材料则避免了旧教材出现的问题。

4.新教材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情感培养仍然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弊病就是过于重视学生认知和理论知识,而轻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且轻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操作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体验性活动能让学生在直接感知过程中培养自身情感。旧教材中操作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24%,新教材中操作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占20%,比例略有下降;老教材中体验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16%,新教材中体验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占12%,比例略有下降。由此可见,八年级地理新教材在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情感培养方面所做的努力还不够。

三、结论及建议

1.结论

图像系统设置方面,旧教材的优点在于图文结合,随图设问,图像各具特色且与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图像系统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地图、景观图、示意图比重较大。但统计图比例过低,画框设计仍较传统。新教材传承了旧教材优点,并且增加了景观图比例,从而增加了教材的现实性与直观性。

活动系统设置方面,新教材的优点在于读图思考类活动增加,问题设置简洁化,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对学生的启发性增强。缺点在于与旧教材一样过于重视认知能力发展,而轻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建议

教材编制时,图像系统中应适当增加统计图的数量和比例,画框设计的语言应增强生动性及趣味性。活动系统中应该多设置操作性与体验性活动,问题的设置不要过于严肃与学术化,而应多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性认知。

地理教學中,教师应善于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好奇心。充分运用教材图文结合以及景观图数量多的特点,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呈现图像,指导学生学会看图,避免干瘪的讲述,通过景观图了解不熟知的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通过示意图学习抽象的地理规律及原理,通过统计图学会提取地理信息及分析地理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相互探讨。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是进行综合性活动时,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彭晓风.中学地理教材图像系统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2]杨向东.中学地理新教材图像系统分类与实践应用研究:人教版初中地理为例[D].山西师范大学,2006.

[3]张逢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若干问题商榷[J].教学与管理,2009(19).

[4]刘宏光.浅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人文教育功能的体现[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10).

[5]李永治.评人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的新特点[J].许昌师专学报,1996(4).

4.七年地理上册课件 篇四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四季的形成问题不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出现目标的偏离,不利于正确认识四季的形成。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学准备:投影仪 投影片

(一)、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自转

公转

方向

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旋转中心

转动特点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

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

5、阅读书本第10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

1、教师提问: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 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教师演示地球的公转投影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立冬

月 日

太阳直射纬度

季节

北半球

南半球

受热程度

北半球

南半球

昼夜长短

北极

北极圈以北

北极圈以南

赤道

赤道-南极圈以北

南极圈以南

南极

(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3、看书1.20图,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地 球 的 运 动

自转 昼夜交替 24小时

公转 四季变化 一 年

地球上的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六、练习与拓展

见《地理填充练习册》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八、反思与反馈记录

5.八年级地理降水课件 篇五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够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2、学习过程

(1)合作讨论的过程──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个别探究的过程──根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3)小组探究的过程──据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生活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分析及正确绘制柱状图

3、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图的阅读

(二)教学难点

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发空间概念并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三、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创设环境,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为了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天气符号,可以让学生分别画出代表这三种降水形式的天气符号。

[讲授新课]

一、降水与生活

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让学生判断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和感受。

3、让学生阅读课本P54活动1,以第一项给出的影响案例做参照,讨论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教师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在各组讨论形成共同意见后,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评价点拨后承转:无论是人类的生产还是生活活动,都受降水的影响。那么,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5、多媒体课件演示降水量的测定

用课件依次展示储水筒、储水瓶、漏斗、盛水器,并组装成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及量杯,说明雨量器的构成和测量单位(毫米)。

6、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说临沂市一年内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转入降水的季节变化。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教师引用朱自清的《春》中描述春雨的句子:“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学生齐声喊出描述的是春雨,然后找不同的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在夏、秋、冬季的所感受到的降水情况,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有季节的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引导学生了解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

显示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

3、学生画好图后,鼠标点击读图要求,引导学生分析该地降水在一年的季节变化情况。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7、8、9月份)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1、2、3、4、11、12月份)

(3)该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约749毫米)

(4)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该地全年降水较多,且不均匀,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

4、根据以上分析,总结降水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先让1~2名学生谈谈,大家补充,最后归纳: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以及计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情况,包括该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匀,什么季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5、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教师评价点拨后承转: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变化,就不同地方来说,降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三、降水的分布

1、教师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用课件展示三种图,让学生进行对比。

2、多媒体展示课本P56图3.21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分析下列问题(课本56页活动题)。首先根据将学生分为5组,给出2分钟时间,依次讨论以下5个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3、2分钟后,每个小组分别推荐一名同学回答以上问题,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大陆西岸降水较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雨极),最贫乏的地区是阿塔卡马沙漠(干极)。

4、让学生回忆影响世界各地气温的分布的因素有哪些?(纬度、海陆、地形)同样,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因素影响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受地形的影响。

5、多媒体演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让1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哪是迎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多)哪是背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少)大家评判补充,使学生认识迎风坡和背风坡及其与降水多少的关系。教师并给学生说明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内),位于迎风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称为世界“雨极”。

[课堂小结]

6.二年级上册《骑驴》课件 篇六

教学目标

1. 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4.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观点,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笑话导入

一个人买了10头驴,牵着往回走,走一段路后感觉累了就骑上驴往前走,他一边走边数驴,咦?怎么只有9头了?于是他从驴背上下来,接着数,嗯,驴又是10头了。他摸了摸脑袋说:“算了,还是走路吧,一骑驴就会少一头。”

1、这个笑话好笑吗?你觉得哪里好笑?

2、这个笑话讲了一件什么事?说一句话,说一个词,板书:骑驴

3、认识“骑驴”这两个字,怎样记住他们?

二、口语交际

1、你们爱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骑驴的故事:(播放)

2、引出问题:老爷爷应该听谁的呢?为什么呢?

3、出示说话训练目标1:说清楚

4、同伴交流内容:

我认为老爷爷应该听_________的,

因为_______________。

5、将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分组,让他们自由交流。

①同意老人骑驴 ②同意孩子骑驴 ③同意两人一块骑驴④同意两人都不骑驴 ⑤同意两人轮流骑驴

(出示离位纪律要求):

凳子不动人走动

轻轻走 快快行

教室里面真安静

观点一致齐讨论

帮助爷孙我能行

我能行!

(出示小组交流要求)合作流程第一步:分小组,选组长

合作流程第二步:小组内,说想法

说话训练目标2:说全面

找几点理由、举几个例子…

学生安静地离开位置,各自寻找观点一致的小组交流观点,老师巡视,随机参与各小组讨论,并适时指导

6、合作流程第三步:选代表,来演练

我们小组认为老爷爷应该听________。我们找了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有请_________来说说。

接下来请_________来说。

最后有请_________。

……

我们还举了例子:

这就是我们组的观点!你们觉得有没有道理呢?谢谢大家!

7、合作流程第四步:各小组,来展示

(出示要求)说话训练目标3:说生动(加上眼神、动作、表情……)

8、故事表演。

三、课堂小结,感悟道理。

师(模仿爷爷):孩子们哪,你们的话真是太有道理了。那你们是不是很想跟我说几句话呢?

生:爷爷,你一会儿听这的,一会儿听那的,真……(手指爷爷)你真……

师:哦,你是说我没主见吧?

生:爷爷,你一会儿听这个的,一会儿听那个的,真没主见!

师:孩子啊,你说的太对了。我老了,脑筋不好使,你再说一遍,给大家听听。

生大声再说一遍。板书:主见

师:你认为什么是“主见”?(指名回答)对,我们就是要做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动动脑筋,自己拿主意,有时也不能完全听别人的。

四、拓展阅读《鸡妈妈的新房子》

板书设计:

骑驴 分组

做事要有主见!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使学生乐于交际,主动交流。努力创设贴近生活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互动。多鼓励学生多元化思考,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创新精神的培植。

一则笑话引入,课堂气氛迅速轻松活泼,老师声情并茂地讲《骑驴》故事,引出结尾地问题“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学生兴致盎然,脱口而出。

抓住此时学生强烈表达的欲望,我让他们先同伴交流,再离位找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组队来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在展示环节,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说得在理就成,不点评对错。课堂氛围很活跃,学生乐于说,乐于辩。

7.八年级地理下课件北方 篇七

学习目标

明确北方地区的范围及自然特征。

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3、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 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学习难点 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著名的诗句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真实写照。那么北方有哪些自然特征和农业呢?这是我们本节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

一、黄土地、黑土地

1.范围

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以东 以南,毫米,属于 区。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集中于 季。

图6-1-

2图6-1-

3图6-1-

4(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北方地区

一、黑土地 黄土地

范围

地形

气候

土壤

河流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耕地

2、粮食作物

3、经济作物

4、春旱

5、冲积扇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探究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拓展创新】

教学

反思

明确北方地区的范围及自然特征,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题: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4课时)

环节 活动内容 我的教案 集备

反思

学习

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学习

重点 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学习

难点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这首著名的诗句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正式写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

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读图·析图

1.读图6-2-1“东北三省三省的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6-2-1东北三省的地形

(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

2.读图6-2-2 “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6-2-2 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1)气温: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原因是 __。图中一4℃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 __。

(2)降水: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原因是。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 _毫米,为什么降水多?。

(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由于纬度,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 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夏季。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 季,冬季降雪较多。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探究·思考

读图6-2-3“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图6-2-3 东北三省始期、终期和雪期的分布

(1)北极村、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归纳三地雪期由南向北的变化规律。

(2))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北极村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

(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黑体,10号].说出东北三省名称的含义

(1)“白山黑水”

(2)“林海雪原”

(3)“北大仓”.东北林区

3.范围

4.地形

(1)地形(2)地形区

(3)山脉

(4)界河

(5)地形特征

5.气候

(1)气候类型

(2)气候特征

(3)影响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探究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拓展创新】

教学

反思

引导学生学会读图、析图,从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是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关键。本课的图6-2-1 “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纳,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有利于地理素养的培养。

课题: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5课时)

环节 活动内容 我的教案 集备

反思

学习

目标

1.了解东北农业发展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2.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及发展状况。

3.通过对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学习,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

重点 东北三省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及工业分布。

学习

难点 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这里的人们春种、夏忙、秋收、冬藏,以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那么这里的农业发展是怎样的情况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

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读图·析图

1.读教材图6-2-6,探究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粮基地的原因

图6-2-6

知识点

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读图·析图

1.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

(1)读图6-2-7 “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写出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这些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

图6-2-7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

(2)东北三省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对照图6-2-7“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和图6-2-8 “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看看主要矿产地与铁路线的关系,讨论铁路修到甲、乙两地的可能原因。

图6-2-8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东北三省的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读图6-2-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说出大庆、伊春、鞍山工业特点,并对照图6-2-2-3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分别说明这种工业特点的形成原因。

图6-2-9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影响农业的条件:

2.“北大荒":

3.“北大仓”

(1)优势条件

(2)主要农作物

(3)地位

4.保护湿地

(1)湿地的含义

(2)湿地的作用

(3)环境

(4)措施

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地位:

2.工业:

(1)优势

(2)部门

(3)工业发展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探究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拓展创新】

教学

反思

保护湿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东北平原因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很多地方是湿润区,这也为塑造我国最大的湿地创造了条件。其中三江平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课题: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6课时)

环节 活动内容 我的教案 集备

反思

学习

目标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学习

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学习

难点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

一、文明的摇篮

读图·析图

1.读图6-3-1-1,完成下列各题。

图6-3-

1(1)在图6-3-1-1中填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2)在图6-3-1-1中填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 山脉,西至,北连 高原(大致以 为界),南抵。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身后的 而得名,地表、,水土流失严重。

知识点

二、风吹来的黄土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图6-3-

4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探究·思考

读图6-3-1-2,试解释由“塬”到“梁”再到“峁”的原因。

图6-3-

2(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和范围:

(1)黄土高原东起 山脉,西至,北连 高原(大致以 为界),南抵。

(2)黄土高原因覆盖着身后的 而得名,地表、,水土流失严重。

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_,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 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

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 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3.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 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地貌景观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_ 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其中,黄土堆积厚度一般超

过 米。

(2)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地表破碎,形成、、、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3)源的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 ;源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 ;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叫 ;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它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2.成因:

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 说”。

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探究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拓展创新】

教学

反思

黄土高原深厚黄土的堆积原因是风力作用形成,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原因则是流水作用,一定要注意区分,容易混淆,也是中考题经常要考察的内容。

第7课时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宋体,小四,加粗,居中]

一.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 _的地区之一。这里的 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缺少了保护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每遇,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结合教材图6.3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黄土土质 _,多 _,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②地表裸露,缺乏 _保护;

③夏季降水,且多。

(2)人为原因:

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②、_等活动破坏地表。

(4)合作探究:讨论完成教材29页“活动”2,得出结论是:

①土质:(沙土或粘土)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②坡度:(陡坡或缓坡)更容易水土流失。

降水强度越,水土流失越严重。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带走地表肥沃的,破坏了 和,使得自然灾害加剧,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 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 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3)阅读教材29页图文资料,完成“活动3”。

二.水土保持

1、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

(1)采取 ____等生物措施与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如陡坡地退耕、,过度放牧的地方

等。

2.合作探究:

结合教材,30页“活动”题的图文资料,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1)读教材图6.37 ,讨论“打坝淤地”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沟谷中修筑 拦截坡地流失的___________,堆积形成肥沃的。

(2)读教材图6.38,林草护坡的作用:植树种草,建设,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

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的作用。

(3)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

①陡坡地应全部退耕的缓坡拼地应修建______耕作。

②退耕结合,发展林、牧等多种经营,解决好农民的生活出路。

③退耕的同时要控制 的增长,减轻其增长过快对土地的压力。

④退耕是一项综合举措,黄上高原的_______和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仕务。

名师点睛[10号,黑体]

8.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篇八

课题: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了解校园或周边的主要生物的分布特点,知道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并能影响环境。

2.能力方面

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周边、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校园或周边的主要生物是本章的重点。

组织好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活动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

(1)从周边或校园的生物引入调查;

(2)举例说明调查的基本方法;

(3)分组,教师指导制定调查计划;

(4)实施计划,教师组织指导;

(5)汇报、总结、交流、评议。

2.教学过程

(l)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本章的教学课题可以从周边和校园的生物引入。在此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①你知道我们北京市的市树和市花吗?②我们的校园中有多少种生物?这些生物开花结果吗?它们的花期是几月?

(2)关于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①利用录像或投影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进行科学调查的资料,利用投影向学生演示调查活动的范例,从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调查,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②讲解学生记录的方法,强调在活动的过程中如实做好记录的重要性。

如向学生讲清在调查前要制定好调查记录表,随时记录下观察的内容。如生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用途等。在活动中要尽量多地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以便调查结束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把调查内容撰写成调查报告。

③向学生强调调查的意义,切忌将调查作为游玩。

教育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把活动作为对自己的挑战去发挥自己最大潜能的机会,从而发挥自己的主动精神。

(3)分组,制定调查计划,为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①建议将班内同学按自愿结合的方式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一组)。由组长专门负责,制定调查计划。

②可以到学校附近的公园、小花园、生活小区或街道等地去调查。也可以在校园内进行调查。最好选择一条动、植物种类多且有不同生活环境的路线。

③调查的内容力求多样化。

班内的不同小组可以调查不同的内容,各有侧重点。如可以调查园艺花卉生物、蔬菜粮食作物,也可以调在城市的行道树种类等。

(4)实施计划。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①认识调查地段的生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用途等。

②确定的调查路线边走边观察并及时记录下来:身边有哪些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与生物生活在一起的有哪些动物?树上有鸟巢吗?有病虫害吗?花丛中有蜜蜂、蝴蝶飞舞吗?

要注意观察生物的分层现象,不仅观察高大的乔木、灌木,还要注意观察草本生物和藤本生物。不仅观察高大的生物类群,还要观察一些微小的生物类群,如阴湿树干上的菌类、生活在水中的藻类等。

③教育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公共场所的花草树木,不要任意攀折花木,尤其要爱护身边的珍稀生物。

④调查限定在几天之内完成。如对生物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设立小专题,作进一步的调查。

(5)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把调查记录归纳管理,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调查的内容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6)总结、交流、汇报。调查结束后可以与本班的板报小组合作,布置展览,将各小组的调查报告、收集来的图片资料等筛选展出,作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9.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九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及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并掌握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和圆的大小的关系,掌握半径与直径的特征及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及其空间观念的建立。

3.情感目标: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出示PPT),如硬币的面、有些钟表的面及有些桌子的面、十五的月亮、向日葵都是圆形的。

3.PPT出示一个圆:教师介绍圆上(红线)、圆内(红线内)、圆外(红线外)、圆心(蓝点)。

4.请你说出下面各图形的名称。

5.(PPT比较)圆和学过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平面图形;不同点: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

6.谁能说一说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二)学习新课

1.借助工具画圆,进一步认识圆是由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

(1)用你准备的圆形物体画一个圆。

(2)说说你是怎样画的?(沿着它的周边画一圈。)请你用剪子把这个圆剪下来

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1)认识圆心。

①把你剪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可以发现什么?小组讨论讨论。

②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就叫做圆心。

(2)认识半径。

①请学生在圆上找一点。学生动手:以圆心和圆上找的一点为端点画一条线段。

师介绍: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r表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段?半径必须具备哪些特征?(半径是一条线段,两个端点分别在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

(3)认识直径

①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讨论讨论。(折痕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

②我们就把这样的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用字母d表

③追问:直径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判断圆的半径和直径并说说为什么。(PPT)

(5)动手画半径(PPT)

请学生在10秒钟内画半径,看谁画得多。还能画吗?这说明了什么?(半径有无数条。)

用尺子量一量这些半径,你发现了什么?(圆半径相等。)

追问:如果一个圆与该圆相等,它们的半径相等吗?(等圆或同圆半径相等)

②想一想:直径有多少条?你是怎样发现的?让学生画出几条直径,并且量一量,你又发现了什么?(直径有无数条,同圆或等圆的直径相等。)

(6)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①通过刚才的画一画,量一量。你除了发现半径、直径的特征外,还发现了什么?(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或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

②用字母表示上述关系:

③老师拿出一个直径是40厘米的圆,这个圆大不大?它的半径与你手中的那个圆的半径相等吗?它的半径是你手中那个圆的直径的一半吗?说明了什么?(圆的特征及直径、半径的关系必须在同一个圆或相等的圆中才存在。)

(7)练习。

(1)课本第58页的“做一做”:

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说明理由。

(2)填表

(3)

①指出下边圆里的几条线段中哪一条是直径并说说为什么。

②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直径是最的一条线段。

③课本58页第三题,根据这个道理,请你找出下列圆的圆心和直径。

3.学会用圆规画圆。

(1)教师拿出一个圆规,提问:谁认识这个工具?(圆规)你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

(2)学生初步尝试画圆,请你用手中的圆规试着在纸上画一个圆,你是分几步画的?可4.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

(3)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老师按照你说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一边画,一边归纳画圆的三个步骤:

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什么?(半径)

②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提问: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就是什么?(圆心)

③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5.提醒学生画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重心应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②两脚间的距离不准变。

(4)请你按照上面的`步骤,在作业本上再画一个圆。

(5)用圆规画出半径为2厘米,4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6.半径和直径。

(6)看看你在纸上画的这几个圆有什么不同之处?(这几个圆的位置不同,大小也不相同。)

想一想:圆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圆的大小又与谁有关系?(圆的位置是由圆心决定的,圆的大小是由圆的半径决定的。)

板书: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小结:画圆时应先确定圆心,然后按照指定的半径长度为半径来画圆。圆的大小取决于半径的长短,与圆心的位置无关。

7.判断:(PPT)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4)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8.选择题(PPT)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半径长度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B.圆外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直径。

A.直径B.线段C.射线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许多多实际问题:

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把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这是为什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车轴应放在圆心的位置,这样,车轮滚动时,车轴才能保持与地面一样的距离,从而使车辆行驶平稳。)

(四)布置作业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案注重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空间想象等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的设计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生活中圆的物体导入,使学生初步认识圆。复习以往的知识帮助学生区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和圆形。

第二层次,学习新课的过程中,首先是请学生借助工具画圆,接着通过看一看、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课堂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知识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最后,通过自己尝试着用圆规画圆,总结出方法,并与前面知识相联系,从而巩固了新知识。

第三层次,课后小结解决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0.二年级上册数学搭配课件 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2.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等活动探索搭配的方法与结果,体验分类﹑分步计数及数形结合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衣服和裤子的图片教具.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难点:能够有序地进行搭配,用适当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同学们,早晨起床以后第一件事情要干什么?穿好衣服洗脸刷牙坐在那里吃好早餐,然后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哎,穿衣服,吃饭,走路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这里面的一个问题,叫搭配问题.(板书课题:搭配)

二﹑民主导学

1. 任务呈现:例1图片.

这些图片漂亮吗? 大家先来观察一下这些衣服,一会儿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把它们分别叫做短袖,长袖,短裙,长裤,长裙.

有一天早晨,李阳起床发现乱七八遭的这么多衣服,我今天该怎么穿呢? 记住,如果只穿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叫一种穿法的话,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生猜.

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咱们怎么办呢?(摆一摆)

2.自主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袋中的衣服图片摆一摆,看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然后记录在你的练习本上,如果你把长衣和谁搭配在一起,或者你把裙子和谁搭配在一起,把它记录下来,记录的方法你喜欢什么方法你就记录下来.

3.展示交流

1.学生在交流中探究,对比中感知有序.

教师依次展示有遗漏的,正确的,有重复的.让学生观察有错误原因是出现了遗漏和重复.

重点讲解6种的同学, 没有遗漏 ,也没有重复的,那它是怎么样搭配的呢?读6种的`搭配方案,体会有序.

师再引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进行搭配,让学生体会先固定其中一种,再按顺序搭配.可以先固定上装,依次和下装进行搭配:也可以先固定下装,依次和上装进行搭配.

2.展示学生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交流中体会符号表达的简洁.

师:很多同学都找到了6种搭配方案,可我发现同学们有好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师:同学们,一件复杂的事情可以用一个小小的图形来替代,而且表示的时候还进行了分类,既简洁又明确.看,我们帮李阳找到了6 种不同的穿法呢!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课本102页”做一做”

2.结果反馈.教师出示答案,集体订正答案.

3.反思总结: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5件衣服有的同学找到了3种,4种,5种,7种,最后发现6种的是比较合适的,我们是按照什么方法找到6种的?

11.5年级上册英语书课件 篇十一

Unit one What’s he like?

Lesson 1

一.教学内容

Main scene Part A (let’s try let’s talk)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听,说,朗读“Who is ...?-- He/She is...What’s he/she like? -- He/She is... Is he/she…?--Yes,he/she is. No, he/she isn’t.”

2.能正确听,说,认读表示人物外貌与性格特征的形容词 old ,young,funny,kind,strict,polite,hard-working,clever.

3.能听懂,会说,会表演Let’s talk 的内容并在真实场景中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表演Main scene 和let’s talk的交际内容,能够根据实际 情况用英语讨论他人外貌与性格特征。

难点:用英语准确询问并回答人物特征,如:“Who is …? He/She is…What’s he/she like? He/She is … Is he/she…?Yes,he/she is. No, he/she isn’t.”

四.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的单词卡 、录音机、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up

1.Let’s look and say the names.(教师出示本单元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卡通图片,分别展示年老,年轻,滑稽,有礼貌,工作努力,聪明,严格等外貌与性格特征,让学生认读,说一说这是谁,怎么样。)

2.Let’s listen and sing”Who’s your teacher?”

Step2. Presentation

1.学习Main scene

(1)出示Main scene中的部分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

(2)看图回答问题。

Dialogue1: Who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u Yifan,Amy,Oliver and a teacher.)

Dialogue2: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The teacher introduces classmates to each other.)

Dialogue2:Who is a new student?(Oliver)

(3)听录音,模仿朗读,理解对话内容。

(4)教师领读对话,学生模仿,齐读练习,生生对话,小组表演。

2.学习let’s try let’s talk

(1)listen and tick.听录音,完成探究学习第一题。

(2)创设情境:这节课我们和Oliver,WuYifan一起去了解Mr Young。

(3)看let’s talk部分的课文插图,听录音,模仿朗读,理解意思。

(4)根据let’s talk内容尝试分角色朗读对话。

(5)学生两人一组,完成“Talk about your teachers.”

(6)学生表演,以检查学生对本课对话的掌握情况,对做得较好的学生予以表扬。

3.Make a survey.

T: Who’s your... ...? Ss:... ...

T:What’s he/she like?

Step3. Consolidation

三人一组,发现并用我们学过的句型讨论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三个优点。

S1: Who’s that... ...? S2:... ...

S1:What’s he/she like? S2:He/she is…

S1:Is he/she... ...? S2:Yes,he/she is. No,he/she isn’t.

Step4 Homework

1.完成课堂检测中的相关习题。

2.Make a new dialogue and act it out。

六.板书设计

Unit one What’s he like?

Main scene Part A (let’s try let’s talk)

Who is he?-- He is our music teacher.

What’s she like? -- She’s very kind.

Is he young?--Yes,he is.

Lesson 2

一.教学内容

Part A let’s learn/ ask and answer/ let’s spell .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听,说,朗读“Who is …? He/She is…What’s he/she like? He/She is … Is he/she…?Yes,he/she is. No, he/she isn’t.”等询问某人是谁,外貌或性格怎么样的相关交际用语。

2.能够正确听,说,认读表示人物外貌和性格特征的形容词old,young,funny,kind,strict等词汇。

3.能够听懂,会说,会表演let’s learn的内容并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交流和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表演let’s learn的交际内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英语讨论人物。

难点:用英语准确询问并回答人物特征,如“Who is …? He/She is…What’s he/she like? He/She is … Is he/she…?Yes,he/she is. No, he/she isn’t.”等。

四.课前准备

单词卡片,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up

1.sing a song”Who’s your teacher”

2.show pictures and say

出示一些学科教师图片,让学生快速说出来,如Chinese teacher/math teacher/English teacher/art teacher/music teacher.

T: Who’s this man/woman?

S: He/she is ... ...

Step2. Presentation

1.Look and guess.看图片,猜一猜。

教师出示刚才展示的教师图片,让学生猜一猜教师是什么性格?

T:guess,what’s he/she like?

S: Is he/she strict/funny…?

T:Yes,he/she is.No,he/she isn’t.

两组示范后,教师将卡片交给学生,进行生生对话。

2.展示Let’s learn 图片,快速让学生说出Mr还是Miss。

3.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say.看图说句子。

如:Mr Young is our music teacher.He is old.

4.播放课本插图,两人一组选择图片讨论。

Step3 Consolidation

Group work:小组讨论任课老师。

1.准备好一张你喜欢的老师的画像,并向你的组员介绍。

2.让学生表演,以检查学生对本课句型的掌握情况,对做得好的学生予以表扬。

Step4 Homework

1.Copy the words of let’s learn.

2.Make a dialogue about your teachers.

六.板书设计

Unit one What’s he like?

Part A let’s learn ask and answer let’s spell

old young funny kind strict

Who’s your art teacher?--Mr Jones.

12.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十二

一、创设情景

小实验:同学们看这儿,老师带来了两个小球,如果我把这两个小球同时放入水中,你猜会怎么样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猜想:1、都浮在水面上。2、一个浮,一个沉。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结果到底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看仔细了。(老师把小球放入水中。)

师: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们猜对了吗?)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两个物体一个浮上来,一个沉下去?)是啊,为什么会有浮有沉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浮沉现象”。【板书:有趣的浮沉现象】

二、探究新课

1、师:说起浮沉现象,咱们的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谁想来说说,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浮沉现象?

生:小船、树叶、鱼浮等 (小船)是浮在水面上的。

石头 (石头)是沉在水底的。

A、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观察的很仔细。现在如果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些物品,你能不能凭借生活经验来判断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呢?(能)

(如果学生没有回答,老师接着问:想不想试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这些物品放入水中后是浮还是沉呢?(稍作停顿)

老师想你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猜想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的表一里。浮在上面的物体用↑表示,沉下去的物体用↓表示,预测意见不一致的用0表示。开始吧。

(学生分组猜测。)

师:老师看到大家已经完成了猜想。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猜想结果?

学生汇报时语言要完整:我们组猜想把 放入水中会 。

(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出示猜想结果,当遇到猜想错误的时候适当的问其他学生的猜想意见。)

B、师:刚才大家都根据生活经验做了大胆的猜想。但是,科学不能仅靠猜想,合理的猜想加上科学的验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那么,怎样来证明我们的猜想是科学的呢?(做实验)

对,做实验是验证猜想的科学方法。可是我们怎样来做这个实验?

生:我们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师:你说的很好,我们在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我们要轻轻的把物体放入水中,不能把水荡起来。

师:这些物体我们能一起放入水中吗?

生:不能,物品要依次放入水中。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小组有四个人,在做实验时我们是不是4个人都动手往水里放物品呢?

生:不是,我们要分工操作。

我们还要进行合理分工,分出操作员,记录员和观察员。

(小组内要分工。)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为了能让我们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老师也有几条实验提示,请xx读一下。(课件出示实验提示1、小组长做好分工,选出一名操作员,一名记录员,两名观察员。2、实验完毕后,要把物品整理好放回原处。)

同学们都明白了实验要求了吧?现在请小组长先按实验提示一的要求进行分工,让后再从桌洞里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材料盒准备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实验后整理好用品。)

C、师:xx小组已经做完实验,做完实验的小组请注意整理实验物品。

刚才老师发现大家都能按照分工认真做自己的任务好,实验现象记录的也很及时。现在我们一起来汇报一下。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收获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当同学们在分享收获的时候,其他学生要注意听,看你们的结果是不是和他的一样。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汇报结果。

师:你们的结果和他们组的一样吗?(一样。)

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放入水中后会浮在水面上。这些物体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呢?

生:它们轻,它们是空心的。

师:大家都注意到了物体本身的特点,这种观察习惯很好。不过,大家能不能换个角度想一想,水中会不会藏着什么秘密呢?

学生猜想,

老师引导:请同学们轮流将泡沫板轻轻的压入水底,体会手有什么感觉,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

师:大家都完成了操作,请小组长把材料收起来放入桌洞中。谁来说说在把泡沫板压入水底的过程中,手有什么感觉?

生:感到泡沫板往下压时,手很吃力。

师:手为什么会感到吃力?水中会不会有什么?

生:水里好像有一种力撑着泡沫板,泡沫板很难被按下去。

师:手给泡沫板的力方向是向下的,那么水给泡沫板的力方向是向哪的?

(向上。)(此处让学生先说感受,2-3名同学,之后师在这个的基础上再小结。)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感受到水中有一股力量在托着水面上的物体,所以它们能浮在水面上,是这样吗?也就是说,我们用手往水中压泡沫板很费力,是因为水对泡沫板有一种

(向上托的力)。(找2-3个学生说。)

师:我们能够感到水中有一种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在科学上叫做浮力。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浮力的概念。(学生齐读浮力的概念。)

2、师:同学们非常聪明,自己通过实验证明了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那么完全沉在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吗?

(学生猜想,交流。)

师:那到底有没有受到浮力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橡皮筋,钩码,尺子,水槽。你能不能根据这些物体设计实验验证沉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稍等一会。)

看来,这个实验方案的设计还是有点难度的`,现在老师给你一点提示:我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变化?(被拉长了。)如果钩码受到一个向上托的力,橡皮筋的长度会发生什么变化?(变短了。)由此,你能不能想到怎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钩码在水中是不是受到浮力?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老师指导。)

学生汇报:1、把橡皮筋系在钩码上,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2、再把钩码完全放入水中,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3、比较两次测量的长度有没有变化。如果橡皮筋变短了,说明钩码在水中受到了浮力,如果橡皮筋不变,说明钩码在水中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师:这个方法非常棒。我们在用尺子量橡皮筋的长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时,要等钩码稳定了再测。

师:钩码要完全放入水中,能不能碰到水槽?

生:钩码不能碰到水槽底和水槽壁。

师:我们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零刻度朝下,测量橡皮筋两个环之间的长度。读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用直尺测量读数时,眼睛要和刻度平视。

师:说得不错,老师这里也有实验提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师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师:方案设计出来了,注意事项也明白了,咱们开始动手操作吧。

(学生操作,并汇报。)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已经有结果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请同学们坐好。

在刚才的实验中,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分工很合理,能按照我们的实验提示进行操作,实验效果很明显。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情况汇报一下?老师帮你把它写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

师:在测量误差存着的情况下,每个小组的测量数据虽然不一样,但是都能看出钩码放入水中后橡皮筋的长度变短了,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钩码在水中受到浮力。

师:由这个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师:对,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收到水的浮力。

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和沉入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三、应用拓展

师:水的浮力自从被人们发现以来,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谁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水的浮力?

生:救生圈,救生衣,小船,竹排,潜水艇......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老师做聊天式介绍。)

1、(小船)看看这是什么?游客可以乘坐着浮在水面上的小船游览优美的水上风景。

2、(救生衣)你认识这个物体吗?救生衣可以依靠它自身的浮力,将落水者的面部托出水面,拯救落水的人们。

3、(黄河浮桥)它是黄河浮桥,是浮力在生活中的又一伟大利用。人们在船或浮箱上架设桥梁,利用船或浮箱在水中的浮力托起桥梁,供行人、车辆通过。

4、(浮力选种)人们还利用浮力进行选种,把种子倒入盐水中,好的种子颗粒饱满,重量大,就会下沉。坏的种子颗粒干瘪,重量小,受到浮力作用就会漂浮上来。把漂浮的干瘪的种子捞上来,放掉水后,剩在池里的就是人们需要的好种子了。

5、(海洋浮标)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海洋浮标。海洋浮标是以锚定在海上的、观测浮标为主体组成的海洋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站,是海洋工作者了解海洋风云变换的重要工具。

师:现在咱们回想一下前面做过的小实验,你知道这两个小球为什么一个浮在水面上,一个沉入水底了吧?(找个同学到讲台试一试,把结果告诉大家)

这两个小球虽然看起来好像完全一样,其实一个是皮球,一个是实心球。为什么加重了小球的重量,它就能够下沉呢?再比如我们军事中常用的潜水艇,为什么能够在水中自由的上浮和下沉呢?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查阅资料,继续研究!

上一篇:企业往来对账业务流程下一篇:爱的速度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