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共20篇)(共20篇)
1.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一
在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人文主义情怀与科学主义的融合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需要。同时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促使教学方式的创新。为了培养学生向各方面发展,不再是简单学习书本上知识,致力于开阔学生视野,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提供充分条件。而语文这门学科为其提供了一个平台,将情感教育与文化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使得情感教育镌刻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最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情感教育所透露出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以心灵上情感共鸣为前提条件,以情感交流为主要方式,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又一次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绪以及信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以往以学习成绩为衡量学生标准这一错误的做法。换一种方式说,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少了其会影响整体发展。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致力于培养情、智全面发展的人才,避免“高分低能”现象发生,为认知和情感这两个重要方面有效结合起来提供前提条件。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性的体现
情感教育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奠定理论基础。例如,在《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文章中,看似一些不起眼的字眼,但在朗诵过程中还是会被其中所透露的情感深深吸引。因此教学者就应该在这个基础之上,对这篇文章产生的知识背景进行深刻解析,对当时作者深处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创作得到了解,通过教学者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语文诗歌朗诵,从而表达作品的主旨,作品中透露的情感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充分领悟到语言文字所赋予文章的魅力,这在一定基础之上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语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终为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供理论基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也就得到凸显。
教学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高中阶段学生情感丰富,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也随着对社会认知能力不断的加深,而语文作为所有学科中最为基本的学科,学好语文知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其他学科。语文集诗歌、散文、小说等为一体,教材设定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例如,《诗经》《我有一个梦想》使得学生对各种文化都有深刻了解,而这些也最容易引起情感共鸣,使得学生能够与作品中透露的情感进行有效融合,给自身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创造出一个属于自身的情感世界,既提升学习效率,使自身情感方面又有一个质的飞跃。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既是服务于语文教学,也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创新,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学者应该在这方面引起高度重视,摒弃以往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错误认识,用情感教育的方式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更好地为社会提供综合性强的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姝丽,樊彩霞。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情感[J].科技信息,(26)。
[2]冯萍。关于技校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思考[J].学园:教育科研,2012(10)。
2.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二
一、准确把握情感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高中语文的情感教育就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正常发展,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高中阶段学生的情感处于形成并逐渐定型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
高中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具有重要的意义。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高中语文的情感目标是课程目标之一。情感因素的内涵、特征决定了人在学习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侧重于学生的兴趣、动机、自信和合作等情感因素。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性格定型期,自我规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等认知能力逐渐得到了提高,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必须“有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达到“保持学习语文的愿望和兴趣”“有较强的自信心”,实现“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增长“尊重汉民族文化”的文化意识,以及具备“合作精神”品格。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机制造就了在教学过程中对情感教育的忽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情感的积累和发展,造成学生“情感空白”,学生面对的是一些“冷冰冰”的语言文字或语法规则,造成语言输入的效率低下,还影响学生出现消极情感,如部分学生缺乏自信、焦虑、厌学等。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情感教育,整合优化教学过程,在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促进学生情感、品行的健康发展,这就实现了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所以,高中语文教学把情感教育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具有科学的现实意义。
二、新课导入时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情感
新课的导入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颖独特的导入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新课的导入作为教学课程的第一个环节,可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同时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新奇独特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尽快进入教学环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授《我的母亲》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学习过孟郊的《游子吟》,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同学们还能背这首古诗吗? 这首诗写出了母亲对游学在外孩子细腻的爱,它拨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点亮我们的心路。母爱,是雨天里的一把伞,为我们撑起一方晴空。世界上,还有谁比妈妈让我们牵挂? 弯弯山路口,那是母亲的叮咛;脉脉斜晖中,那母亲的呼唤……你们听到了吗,那殷切的呼唤正从小巷深处传来……今天,我们就走进著名作家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聆听一段关于母爱的动人故事……这样的课堂导入有效地唤起学生对母爱的关注,学生带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进入语文学习。
三、深入挖掘教材文本的德育价值,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做到循文求意,因意悟文。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德育价值,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可以按课文感知、阅读理解、评价鉴赏三个环节进行。通过分析鉴赏课文,挖掘文章中的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我在讲授《项链》这篇文章时候,我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你是如何看待马蒂尔德这个人物的? 通过学习和讨论,学生一致认为: 虚荣要不得; 一个人应具备诚实的品德。同时向学生拓展补充: 孔子关于诚实的论述: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孟子: “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通过列举古代圣人对诚实论述的名言名句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学生就会逐渐把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也就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引导学生正确的品读感悟,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品读、感悟。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时代锤炼的经典文章,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认真品读文章,揣摩作者的心境,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古人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在读中感悟,从读中升华情感。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声读,读出感情,读出感悟,教师要适时地从各个方面进行示范、指导。在讲授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时,朗读的节奏、语音、语调、语速,会使人产生美的感受,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享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三
关键词 高中;语文;情感教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高中语文教学,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进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挖掘学生情感的激情,培养他们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纵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藏着作者的感情。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進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一、用教师的激情的感染学生
教师的教学激情对学生是一个良好的激发,我们难以想象一位对语文冷漠的教师他的学生会对语文有激烈的兴趣,一位对学生学习状况冷漠的教师他的学生会喜欢学习他所任教的学科,所以我们认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始终对语文充满着激情,这分激情来源于教师对事业的忠诚,对语文本身的热爱,对自己的自信,对学生的关心。现实社会也许给了我们很多的不如意的事情,成功与失败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在竞争中,我们都将会面临暂时失败的局面,比如,在教学中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受学生的欢迎,撰写的论文未获认可,职称评审没有通过,或者是其它不尽如人意的事等等,面对这种失败、挫折,是寻找原因、改进方法、重新奋斗,还是丧失信心、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取得事业的成就。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能够较好地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应该懂得人生的真谛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探求一条成功之道
二、创造情景,引发感情
课文字字句句皆关情,如果教师只是冷漠的讲解分析字词句篇,不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就无法让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从根本上读懂这些作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是作品、学生、教师三者的感情交流这里语文教师起到一个媒介的作用。教师应该依据作品创造情境,以激起学生的情感的涟漪。
在语文教学的情景设计上,我们除了象上面设计悬念情景以外,还采用复述故事的办法设计情境,比如我们教学《信客》的时候,首先复述了信客在上海为客死他乡的同乡人料理后事的情节,引导学生迅速走进课文,体会信客任劳任怨,为人讲信实,忠诚自己事业的精神。我们还利用直观图象或视频的办法让学生体会课文,例如:教学《观潮》我们找来有关浙江潮到来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体会浙江潮到来时的壮丽画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总之,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方法很多,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审时度势,精心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把学生从苦学的深渊中解放出来,带到乐学的天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得到良好的发扬。
三、激发联想和想象,使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
新的语文教科书上选择懂得课文,大都是文情并茂的文章,他们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利用联想和想象的办法,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经验让学生去体会和领悟。
教学《春望》一诗,我们引导学生做如下的联想和想象:假如你远离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你会怎么样?假设在战争年代,你离开亲人多时你会有怎样的心情?这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很快就能够体会诗人杜甫在诗中表现出的忧国思家的感情。
教学柳宗元写的《小石潭记》我们让学生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你一个人在一个幽静的林子里你会想到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经过学生的讨论,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被贬谪以后自己内心的凄凉感和失落感。
四、文以传情,披文以入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创作者之所以能“辞发”,在于“情动”,文章之所以“虽幽必显”,在于观文者的“入情”。刘勰在这里说明了“情”对于创作者和鉴赏者所起的重要作用,文章是心灵的产物,鉴赏一篇文章同样也需要用心灵去感悟,只有观赏者的心灵和创作者的心灵产生了沟通,乐其所乐,悲其所悲,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所以说,在潜移默化上,在情感熏陶上,在对于学生思想产生影响上,语文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语文课堂教学能做到“披文以入情”,以及“讲文以入情”,就一定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认同并引起共鸣。这就跟演员演戏要“进入角色”是一样的。那么关键是如何使学生“进入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让文中所写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意,猛烈叩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跨越时空、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到情感熏陶。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的时候,我们抓住文章的文眼“痴”字组织学生认真品读文章作者描写的西湖迷茫的景色,领会作者凌晨观西湖雪景的痴行,进而体会作者孤高傲岸,遗世独立的独特情感。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扑的”一词表现了这一拳的力度、速度和效果。三拳都强调了“只一拳”,两次用到一个“正”字,突出了这三拳打的准,打的狠,打的干净利落。再加上“却似开了油酱铺”“彩帛铺”“全堂的水陆道场”一大串比喻,把鲁提辖伸张正义,惩罚恶人的痛快劲表现的淋漓尽致。文句和修辞的品析使学生能够“披文入情”犹如置身于彼时彼地,情不自禁的为之叫好。
4.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多注重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的渗透。这样的教学,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丰富、能力的发展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把课堂设计成充满磁性的‚情感场‛,让每位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养成高尚的情操。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主动营造一种学习氛围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父爱的录像带。或放一曲《父亲》歌曲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及对‚父亲‛的几次背影描写中不难营造一种‚凄楚感伤‛的气氛,并使这种气氛弥漫到整个课堂之中,深入到心灵之中,让教师与学生、作者与‚父亲‛的情感‚熔‛于一体,产生共鸣,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以背影开篇,一下子就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车站相别的场景两次写到背影,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父子间的深情、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文章结尾处,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思念之情洋溢其间,并与开头相呼应,真正做到以情开篇, 以情收束。学生的情感也自然而然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心灵受到震动,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
二、设臵悬念提高口语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芦花荡》、《社戏》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师生的感情。
三、寻找问题吸引学生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过零丁洋》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文中的‘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说零丁’一语双关如何理解?通过问题来了解作者在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从而来更加深刻的了解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四、通过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五、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雪》就可采用这种方法。作者鲁迅在自己创作本文时不仅是在写景而在写景中蕴含着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5.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 篇五
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语文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让情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催化荆.拟以语文教学中的情感问题为中心,分析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以求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弘扬语文的人文精神.
作 者:冯秋珍 李燕玲 Feng Qiuzhen Li Yanling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级,广西・南宁,530001 刊 名:鸡西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 年,卷(期): 8(2) 分类号:H195.3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 策略6.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六
一、创造情境,营造气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人情感教ff关键是引导学生进人情境耶么如何才能入情入境呢?可以通过人物或事物形象的体会和感受,触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教《苏武传》-文时,通过分析苏武的生平、他的生长环K以及他出使西域的细Vi和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面对威逼利诱.绝不屈服的爱闻志十的形象,学生就会对这样的形象产生一种敬佩和崇敬之情,带荇这种怡感去阅读和学习文章,这节课的气氛就会始终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不仅可以提尚课堂效率,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疗和感染其次还可以通过朗iifi阅读一些激怡澎湃的诗文或钩子.例如一些抒怡性的散文或岳诗歌等等,另外还可以通过赏析牌精彩的句子或同讯等,例如小说等叙#类的文章.通过-些精彩的语言句子,勾画出文章中的形象,创造氛围,渲染情感.在情境中学^后,还可以通过实际性的营造气氛,例如在教室内做-鸣相关的布,利用多媒体设济播放音乐、视频等,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情感世界,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进人其中,体会特定意义下的特定情感。
二、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动之以情
在特定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情感是可以感染到别人的,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尽创造条件?用作者的内心怡感来感染学生.要发掘文亭:的内在情感:作教学过程中,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荇,老师的情感是会影响到学生的,所以,老师要首先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悄感融入到文章中去,把自己变成作,体会作荇的真实M感,然后通过自己的怡感来感染学生,以悄感怡。
三、把握情感的倾向性,调节情绪
面对不同的人成$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神怙感还会相互转化,消极会转化为积极,快乐会变成悲伤,喜欢也会转化成讨厌等等,在教学中,快乐积极的情感会感染学生,让他们变得积极,主动去学习,反之,消极的情绪会使学生变得低迷,不船意主动学习。所以,作为老师要始终保持积极向t的情绪,用最好的心态来丨对学生,感染学生情感是一把双刃剑,老师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感倾叫,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抓住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情感
语言是文学作品情感体现的方式,要想感悟文章的情感,关键是把握课文的关键语句,关键的语句往往都是则坨点睛之笔,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分析和彳巴握,能够从字里彳f间感受到作荇所赋的情感,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时的真情实感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这是一篇描写S色的散文,文章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许多对荷花的描写如“出浴的美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是有特殊含义的,通过文饫中对荷叶、荷花的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通过文章的语言和句子,我们家源又邪盐兆髡叩那楦小
五、体会课文内涵,感悟人生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学科.所以,我们要通过学习语文,领悟其中的.内涵,感受中肀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高尚的情操,提升道德品质。通过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到中闻文化的内涵,调动学生的积极怡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朵烀感,弓I起学生的共鸣。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弘扬民族情感的文章,老师要注意合理利用,帮助学生树、y积极鲑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高尚的人格,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立人“目标”例如在学习《论语》时,这篇课文退有很多包含人生哲学的名句名肓,通过这些名句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很多让人一生受用的道理,这些道殚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升华,传承下来,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牛文化的伟大,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7.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七
广东教育版高中语文新教材, 很多课文都文质兼美, 其中蕴含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命等情感, 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情感呢?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生命的感悟。那么,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
首先设计好导语, 新奇的导语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 创设情境, 让学生融入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例如我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饱含感情说:“离别是古人诗歌中常见的主题, 古人曾说, ‘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 李白有诗‘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依依不舍;王维有诗‘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伤感中有豪放。而现代人离别又会怎么样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学生的情感一下被调动起来了。再如我在上曹禺的《雷雨》时说:“同学们一定知道现代文学史上才华出众的现实主义剧作家曹禺, 也一定有很多同学看过根据他的剧本演出的话剧《雷雨》《日出》《北京人》, 或拍成的电影《原野》,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名剧作《雷雨》。”学生情感和作者融合在一起了, 上课更加认真。
其次, 上课时注意结合时节和新闻时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 教学李清照的《永遇乐》时, 里面涉及到元宵节, 这时我详细介绍了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特别是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再把词中作者的情感在元宵节的失落联系起来, 元宵节的热闹和词人的落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哀伤的情感。
在语文课中适当结合时事新闻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我在讲《“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时, 我结合了我国飞船的发展史进行讲述,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的发展, 中国第一次载人飞船上太空的简史, 一直到现在的玉兔号探测器和嫦娥三号着陆器, 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听了都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自豪。
“文章不是无情物”, 广东教育版的高中语文教材, 很多课文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找到切入点引导学生去体会, 去感悟, 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例如第一册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里面表现的是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 不满现实进而向往自由。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悟这一点, 于是我在教学时注意梳理作者的情感历程:心里颇不宁静—追求宁静—沉浸在优美景色中而忘记了烦恼, 寻得了片刻的宁静—宁静得而复失—惦着江南。通过对作者情感历程的梳理,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由于大革命失败而引起一连串情感的波动, 作者通过观赏荷塘月色欲超脱自己而不得只好又回到现实。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这一情感线索, 从而领会文章的主旨。
再如, 第三册里莫泊桑的《项链》, 怎样让学生理解玛蒂尔德为了舞会里的一夜狂欢, 而欠下一身的债务的惨痛遭遇呢?我在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后, 出了一个上联让学生去对:“一夜风流项链成锁链。”这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 学生反应非常热烈, 对出了四十多个下联, 我把对联全部写在黑板上。通过这个切入点, 我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学生很快理解了课文中的女主人公由于贪慕虚荣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课堂教学中, 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朗读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现在的课件很多,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用的课件也很重要。例如, 我在教学《再别康桥》中利用多媒体里的视频和声音再现课文里美的意境,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愉悦和美感。再如, 我在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 就用了诵读法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课堂上, 我用了让学生齐读、个别学生朗读、教师范读课文等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诵读,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陶渊明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感:厌恶官场, 热爱田园。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方法和途径很多, 需要我们通过实践不断摸索和总结, 情感教育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也只有不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才能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 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唯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学生才能完善发展。情感教育的方法途径是多样的。
8.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篇八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当前,随着新课标情感教育的提出,很多教师都开始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情感教育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有些教师被应试教育牵着鼻子走和有些教师对情感教育理念认识不足这两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注重讲解段落大意等知识点,考纲要求考什么就在课堂上讲什么,不考的就不讲,忽视文本中的情感,完全忽略学生的情感需要。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对于语文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高洁的品格。教师将文本中蕴含的思想讲解给学生听,有利于拉近学生与作者、与文本的距离,更好地理解作者思想和文本主题,于潜移默化中受到作者高尚情操的陶冶。高中生正处于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注意通过课本中高尚的情操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管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需求,还是对于促进社会发展,都是刻不容缓的。本文根据当前情感教育的现状,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提出几点看法。
1.教师要正确认识情感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它更重要的是人的教学。因此,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语文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关系,不能一味地按照考试大纲来讲课,而应该抛弃传统教学模式,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实施情感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比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先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沉浸其中,在思想上和心灵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产生感情共鸣
情境创设对于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创设情境可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也能激发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在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比如在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在大屏幕上展示济南的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让学生在欣赏雪景的同时,体会教材中文字描述的雪景,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对雪景的赞美和对济南的热爱之情。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轻音乐进行氛围渲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加强师生交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里,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并且在授课过程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情感,以此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情感教育的稳步实施。比如,在授课过程中,当设置了提问或发言环节时,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一句赞美、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抹微笑,或者一个微不足道的手势,这些都会是促进师生关系的催化剂,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之,情感教育不仅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养成也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提高教学质量,使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修养,完善自身,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此外,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保持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探索情感教育实施与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9.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九
什么样的人容易获得幸福?情商高的人;什么样的人容易获得成功?情商高的人。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小学阶段品生品社课唱主角,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商教育,也是一个主要的渠道。这是因为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文以载道”,小学阅读文本的内容要么写景状物,要么叙事抒情,要么议论,无论什么内容,都体现作者的情感,情感可以产生共鸣。课标中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的规定,也可以得出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的结论。另外,语文教学有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情感性原则,情是语文教学教育的根,教育过程是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对学生进行情商熏陶既是任务也是教学中的必须。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商教育的渗透呢?
一、在浓浓的情境中唤醒情商教育的兴奋点。
在特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感受情感,在情景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唤起真情,激活思维,效果最好,在情境中情商教育才富有感染力,教师要抛开机械的说教,引领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省,并内化为自己的“情商”。而要营造情境,教师自己先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文本蕴藏的情商教育内容有很深的感悟,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并通过自己富有情感的谈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播放多媒体画面、视频等手段,营造特定的情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子相见的那一激动人心一幕时,先出示了父子相见的画面并通过谈话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朗读:同学们,此时此刻,父亲已经站在这里了,展开了双臂:“孩子,爸爸在这里等着你啊,快出来吧,让我为你拂出满脸的灰尘„„”学生齐读:“出来吧,阿曼达„„”那阿曼达又是怎样说的呢?齐读“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这样,连接了学生的感官和情感,通过朗读使学生与主人公心心相通,共同感受,共同体验,通过朗读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熏陶,感受文本的强烈震撼,引起共鸣,体验到父子深情,体验了先人后己的高深品德,使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升华。
二、在阅读文本中寻找情商教育的落脚点。
记得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一种超乎书本之外的,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获得的处事智慧。”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情商进行培育可以从阅读课文中入手,在文本中寻找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落脚点:充分挖掘文本中的丰富的“情商”教育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语文教育其实就是对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格的培养,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范文很适合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内容讲的是1989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4位小朋友。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选取相关的段落,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受如山般的父爱,感受相互之间信任,明白什么才是爱的真谛。这些情感基线,教师要充分加以关注,在教学设计中要围绕这个情感基线来安排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情感的升华。
《李时珍》一课说的是李时珍为了写出医学巨著《 本草纲目》,几十年如一日,认真行医治病积累经验,虚心请教别人,遍访出产药材的名山,有时还亲口品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选取相关段落,设计引领学生感悟李时珍的求实谦逊,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并联系实际对照自己谈感受,要想成功就要有求实的态度,刻苦勤奋的精神风貌。再如三年级课文《爬天都峰》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渗透坚持及挫折教育的内容„„ 总之,小学阅读文本中含有这一类的情商渗透的“金块”很多,须教师加于开发利用。情商教育的本质应是以人为本,它的实质是促进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在阅读教学备课时要以人为本,对整个小学整册的教材的编排要熟悉,研究新课标关于人文性的要求,熟悉学生的个性“情商”实况,从文本、课标、学生三者中寻找出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落脚点。
三、指导学生表达,把表达作为情商教育的生长点。
“言为心声”“文以载道” “文如其人”,不管是口头的交流,还是习作中的书面表达,均能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反映学生的意志品质。另外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就决定了他的文章的档次,作文的语言、结构、技巧是可以训练的,但思想境界的高低无关技巧,教师要在表达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思想态度、情感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情商教育,把指导学生的表达当成情商教育的“生长点”。
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在于教导学生追求真理。学生最根本的学习目标在于学习做个真诚的人。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表达真情实感的风气,不写假大空的文章。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认真对待每一篇习作。通过日记、周记等习作形式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心理历程,教师通过批阅,帮助学生了解他自己,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渡过心理难关,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帮助他们摆脱脆弱的情感和自卑心理,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学习理念和生活理想。当学生能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情商,那么作文的思想水平也就自然而然的上去了,表达能力提高了,“情商”自然也水涨船高。
10.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十
莲花山小学
张成军
语文教学法美在其中,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本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与花草对话,与长天吟哦,与鸟虫共语,随春秋更替而动情,随晴雨变化而动心,赋情感与万物,用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人,用一份责任来审视自己,用惊喜去感悟春天,用思索来总结冬季。
一、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主动地学语文、积极地学语文,教师应当科学地教、艺术地教语文。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兴趣是学习动力,语文教学,尤其应该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连孔圣人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路,今天,我把我的体会称它为“引趣----激趣----探趣-----用趣” 的程序吧,呈现出来见笑于大方之家,请读者指正。
引趣: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艺术,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饱满的状态进入新课学习。
激趣: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疑引学,充分运用竞赛、实验、故事、音像等多种多样的激趣方法,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探趣:教师通过指导方法、启发思维,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讨论合作,达到孜孜不倦、以苦为乐的境界。
用趣: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评价总结、拓展迁移,感动扩展知识,发展能力。
这正如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教师精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有难必思、有疑必问、有话必讲,有理必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练,引导学生学会。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语文教学法中怎样融入情感教育
语文课堂是充满灵气生机的空间,既是教师引导学生与课文作者心灵的交流,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对话。学生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只有来自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来自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浓厚的兴趣,来自学生对语文课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感情陶冶之后所产生的强烈的阅读愿望,来自对未来的憧憬和美的想象。“语文教学是在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完成的”。把握学生的心灵,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使情感目标和谐渗透认知智能目标,并起催化作用。
(一)、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唤起学生语文学习喜爱之情
语文教学的三要素是:教师、学生、课堂情境。要素之一的课堂情境和软情境(前者指教室各方面,后者指课堂气氛)。俗话说:“环境造就人。”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课堂教学。反之,则消极地影响课堂教学。
1.教学语言要艺术化: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板书语言和体态语言三种。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性,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一个好的口才,能写一笔好字,装一肚子诗文学问。上课之初,作为教师要衣着得体大方,目光炯炯,春风满面,举止端正稳重,精神抖擞,语言抑扬顿挫,准确精练,生动形象,“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拉近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营造教学的氛围。
2.师生关系要融洽化: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协调课堂的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师生关系既是指教师与学生,也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果。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则有助于教学;相反,则消极地影响教学。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积极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又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格的形成,愉悦的学习心理是保证高效认知的基础,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装的思维。所以“学生一旦具有饱满的热情、坚韧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就可以始终处于积极的能动的状态之中,从而推动学习活动的进程和学习目标的实现”。正如赞可夫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效的作用。”
(二)、教师要善于营造课堂教学情境,不断更新教法
上课伊始,学生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这种最佳状态一般能维护15---2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趣味性、情感性的教学艺术,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上课上面
1.课前导语:语文是科学,也是艺术。语文课的魅力来自于教学艺术的魅力。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引语它饱蘸着丰富的感情,是感动人心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组织一段或几段引语,利用引语的情感因素奠定课堂情感的基调,去叩击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神往于课文的情境之中,让他们留连忘返激发探究欲,效果不需要费言了。
2.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掀高潮艺术
(1)、或表演:如课文朱自清的《背影》叫两个学生表演父亲过铁道的艰难,体会动词的妙用、准确;《蚊子和狮子》改成话剧进行表演;歌剧《白毛女》选段,指定学生扮演剧中人物……说说唱唱,倒也兴趣盎然。
(2)简洁优美的板书:(3)或仿写竞赛
(4)其它:或用朗读的技巧,重点段句朗读;或用几句精当的表达,适当的幽默,使课堂中掀起感情的涟漪。
3.画龙点睛术
在一节课结束前,或拓展延伸,或时文欣赏;或灵活多样的结束语……让同学们曲径寻幽,文海摘珠。
(三)、善于寻找审美点、动情点进行情感教育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我认为,语文教学同样也缘于情。“语文教学中,教师以对学生的热爱之情为动力,把文中之情挪移到学生心中,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使教师情、文中情、学生情三情合流,产生情感和谐共振”。由此,我认为要充分发挥语文科的情感教育作用,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深入挖掘情感资源。
1.挖掘教材内蕴的情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语)语文课本是古今中外的文章精华,文学名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为一炉,鲜明优美的形象熏陶,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得到愉悦、受到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诵读感知、体味作品,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联想和想象。因为蕴藏在语文教材中的美,要靠语文教师的眼睛和心灵去感知。首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缘物生情,如莲花、菊花等。其次,让学生感受体验课文内容,强调诵读,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2.掌握方法,提纲挈领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以情入文。”我们读文章,是遵循文字进入作者所创设的境界,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文章的真情实感,与文章同悲同喜,与作者同怒同乐。其一,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以读悟文,以读悟理,以读悟情。其二,教师导读与学生的自读相结合。叶圣陶语:“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与学是各自独立不能相互代替的,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指导学生的学习,开发学生的智力,唤醒学生“沉睡中的能力”。其三,抓住特点,突破难点,纲举同张。小说教学要三抓(即故事情节、人物分析、作品主题);散文教学要“三抓一突出”(即抓线索、抓分析意境、抓品味语言,突出散文——语言美、构思美、意境美)。
(四)、广开门路,丰富语文教学情感的内涵
语文,犹如宇宙,有永远探索不完的奥秘。它充满智慧的人生真谛,又教会我们如何生存,它的魅力早已超出书本而进入无形的生活空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当今世界,书籍报刊多如牛毛,各种信息技术一日千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丰富我们的学识,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这一桶水还要是不断更新的源头活水。
1.美文选读,让情长上翅膀
2.寓教于活动,寓教于情感
语文课的魅力来自于活动的魅力。而熔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的活动,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词语接力赛,让学生领略祖国语言的精妙;近义词、反义词、感情色彩不同的词,数字成语,动物成语……让学生步入词语的谜宫;讲故事、表演小品、讲笑话、朗诵、唱歌、跳舞……让学生喜笑颜开,心潮澎湃,各种各样的主题班会,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向上。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习生活,又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 了教育,陶冶了情操。
3.走出教室,面向社会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不是盛知识的容器,教育不是机械加工,教育必须“教”与“育”相结合。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更要重视“育”,以学生为中心,综合利用多种因素来影响培育学生,以使学生自己受教育,自我约束自己,做自我发展的主人。春天,带着学生去赏桃花,去寻觅春的踪迹;夏天,去观察“荷叶圆田田”赏月亮、数星星,体验劳动了一天人们休憩的愉悦;秋天,去爬山,登上山高处,观察秋天的田野,体会“牧羊女眼里的深情”;冬天,走进山里,去领略柑橘挂满枝头的甜美……,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参观养鸡场、养鱼场,访问专业户,高高兴兴唱着歌去,快快乐乐满载而归(学生记了一大本)师生之间,心心相通。教师不再会讲得口干舌燥,口吐莲花,学生装也不再会听得昏昏欲睡,腾云驾雾,学生作文不再难,而是想写作文,师生之间时时交流,教学是其乐融融。
(五)、师生之间要讲民主、要讲平等
“教师与学生之间毫无民主气氛,思想没有理解,感情没有相互交流,双方都用宝贵的脑细胞去琢磨压服对方或欺骗对方的策略,教学怎能搞好呢?”⑦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切不能高高在上,不要训斥学生,要讲民主、讲平等。第一,放下架子,与学生同甘共苦。“语文老师教学生写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⑧当然,课外作文指导书肯定有不少,但内容离学生实践、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最好是老师也亲自作文,这样,老师不只是说的巨人,而且也是做的榜样,师生之间为一个共同的题目去绞尽脑汁,评讲也便多了一篇例文,老师悉知学生的长短,学生领略老师的风采,日积月累,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也”,【3】 日积月累,师生之间,感情与日俱增也。第二,糖衣药片和顺耳忠言。对待学生,尤其是批评学生时,不要忘了表扬学生,在指出不足时,也指出他的长处,这样和风细雨更好;第三,语文课堂的突发事件不可避免,教师应冷静分析,从热爱学生出发,尊重学生为前提,切勿简单急躁。
11.漫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十一
1.关心爱护学生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关键
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特别是对差生和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不要用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善于诱导,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我在指导语文差生时,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避免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点名批评他们而让他们感到丢脸。我找他们面对面座谈,先表扬和鼓励他们的闪光点(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点,比如书写工整、态度认真、不抄袭别人作业等等),然后委婉指出不足之处,如能改正这些不足之处那就更好。这样学生很乐意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因为他们明白,老师是真心为他们好,想帮助他们提高语文学习成绩。这样,学生便会感到到老师可亲可敬,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建立起来了。美国成功学家、现代社会学家卡耐基说得好:“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某些长处表示赞赏之后,再听到他的批评,心里往往会好受得多。”
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关爱学生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让他们乐意接受知识,化被动为主动,最后取得成功的例子有很多,如高112班的贾正同学,高113班的韦小军同学等。
2.在阅读教学中领悟情感
梁启超曾说:“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双方的认识思维活动必须有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引导学生由某一特定情感转移并沉浸在课文所规定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然而然地领会课文的内涵,使教学双方感情畅通交流。我们理应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探讨人生真谛、聆听天籁之声的场所。而《课程标准》中也对学生的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
3.在诗词教学中,愉悦性情,陶冶情操
在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诗词中的意象,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体悟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就容易让学生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培养起学生各种纯洁而高尚的情操。如在教学杜甫《蜀相》(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抓住“碧草”、“黄鹂”这两个意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碧草春色,黄鹂好音”是多么美好的景色!可是在这寂寞荒凉的地方,碧草春色为谁而绿,黄鹂好音有谁能听呢?感物怀人之意渗透纸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泪满襟”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一个壮怀激烈的英雄人物,壮志未酬就以身殉职,怎么不令无数英雄为之泪流满面而荡气回肠呢!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创设情景,一个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怀念与对自己功业未就的叹息感慨的诗人形象就跃然纸上。
4.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重要手段
古罗马哲学家贺拉斯说过:“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先要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学语言要低沉而悲愤,把作者对刘和珍在反动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中国女子的勇毅的赞扬和敬仰,对反动派的无耻、残忍地屠杀爱国学生的愤怒,以及对学生请愿行动的深刻思考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在讲授刘和珍被杀害一节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流下眼泪,在讲述反动派的暴行时,课堂气氛异常严肃而凝重。
在一次作文课时,我让学生以“尊严”为话题进行作文时,学生对这个话题感到较抽象,我就用下面一段教学语言来诠释“尊严”:1840年,林则徐把英国的一箱箱鸦片倾尽石灰水中,付之一炬,这就是尊严!年仅15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毒刀,毫无畏惧,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共产党员!”这就是尊严!
5.巧妙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移情入境,体现情境美。借助音乐,创设情境。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音乐创造场景和氛围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体会到美的意境。如讲《沁园春·雪》一诗,先播放这首歌,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通过歌声使学生体会到北方山河,冰封雪覆,粉装玉砌的美景;配乐朗读,则更有效地把学生引入作品的艺术境界、让学生伴随着婉转激越的音乐,品味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感情。
利用图片、绘画的直观性,再现美的意境。文学作品是借文学语言形象地反映生活的艺术,它是通过描绘生动如画的景物,塑造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现意蕴深邃的思想来感人的。因此,讲解课文要让画面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意境在他们心中冉冉升起,使视觉所形成的兴奋状态逐步扩大,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如在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时我收集了大量关于维纳斯的图片,首先给学生形象上的直观感受,以便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6.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如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借助电影、电视、录像和音乐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和《纪念刘和珍君》时,可以给学生播放经过剪辑的马丁路德当年的的演说片段(可以从网上下载)和1926年“三·一八”惨案的电影片段资料。这些视频资料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一个时期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给学生直接、现实化的感受,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激发学生感情与作者共鸣,增强学生对反动派的增恨和对烈士的怀念崇敬之情。以上是本人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一点肤浅认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挂一漏万、有失偏颇,诚望有关专家学者,各位良师益友不吝赐教!
12.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十二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高中语文是一门接近现实生活, 具有丰富情感内容, 且能激发学生内心体验的学科。所以,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 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情感过程。语文教学的内在和情感教育具有一致性, 因此, 语文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教师与学生加深情感的场所。高中是学生人生中的重要阶段, 该阶段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阶段, 学生情感丰富且复杂, 其各方面能力逐渐成熟和稳定, 如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等。教师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引领者, 应以引导学生走向健康的发展轨道为职责, 全面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渗透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获取文化知识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目的, 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情感认知和情感能力。 (1)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现实教育息息相关, 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 该教育形式不具有独立特殊性。情感教育是一种教育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各方面情感, 如态度、情绪、信念等, 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与社会的整体发展。 (2) 情感教育可以保障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情感教育应用于语文教学中, 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社会性情感能力, 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 使其具有良好的情感品质。 (3) 情感教育有助于塑造并完善学生人格, 是个性教育的重要基础。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的措施
1.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情感不能脱离教材, 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 教师必须融会贯通教材中的内容, 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 适当扩充和提炼教材内容, 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整合,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并应用所学语言知识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情感, 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例如, 教师讲解史铁生《我与地坛》时, 以“母亲”为题让学生展开回忆, 回忆母亲说过的一句话, 或付出的点点滴滴, 想象母亲当时的想法, 从而感受母亲对自己的爱。同时重点讲解文中“曾有过好多回, 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 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 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 她就悄悄转身回去。”这样的句子。可见, 情感渗透可以让课堂充满温馨感恩的气氛, 使语文教学蕴含情感色彩。
2. 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情感是协调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为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教师教学时应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 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情感体验, 有效培养其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学生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探索学习。所以,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组织管理, 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有效开发其潜能。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 应给予学生信任、赞许、鼓励, 有效激发学生情感, 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课堂充满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
3. 创设意境培养学生想象力
意境指的是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给人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景象, 可以让人有审美想象空间。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将其带入教材内容描绘的意境中, 极易触动学生心弦, 激发其情感。例如, 教师讲解杜甫《登高》, 诗写登高所见秋江之景, 表达了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 全诗从侧面进行描写, 具有典型的意境。《登高》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 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 由景入情, 融情于景, 学生通过丰富想象, 可以进入到诗中意境, 更加真切的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加强培养学生想象力, 可以使其充分调动已有知识, 联想与诗相关的事物, 从而加深对作品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总之, 情感教育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 在灌溉知识的同时融入美好情感。该教学方式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行动, 让学生的内心引起共鸣, 体会到愉悦的情感, 从而自主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所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 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陶冶高尚情操。通过情感教育, 学生会感到身心愉悦, 可有效培养、发展其情感品质与提高情感调控能力, 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事物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情感教育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从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着手,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 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情感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十三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们大多是将精力放在了知识内容教学本身上,而很少去关注学生每时每刻的情感状态.实际上,学生们的情感因素是与他们的心理状态紧密相关的,对于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关注学生情感,渗透情感教育,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实效提升来讲意义重大.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加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当中蕴藏着丰富而灵活的生命力,如果能够将其挖掘出来并予以呈现,将会促使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产生全新的认知.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会有意识地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情感加工,让数学知识鲜活起来,以此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推动课堂教学高效开展.为了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笔者经常会采用组织课堂小活动的方法.将学生们科学分组,并为其分配探究任务,使学生们在分组探究的过程当中,找到数学学习的情感点,从而对数学探究活动产生热情.
二、将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学习渴望
为了加强学生们在高中数学学习当中的情感认知,知识内容真实性的加强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产生真实的情感感受之后,便会从内心深处拉近同数学课堂的距离,进而强化自己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渴望.这种渴望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是十分珍贵的,它将会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笔者不断地将教学内容同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们逐渐发现了存在于自己身边的数学,对于数学知识的情感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主动学习热情也日益高涨起来了.
三、寻教学内容当中情感因素,重视学生学习过程
14.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篇十四
教育
文以载道,情为心声。一篇好的课文,必定洋溢着感人的激情。即使是议论体裁的文章,也会蕴涵着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对真理的一往深情。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始终贯穿情感教育,在注重语文工具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其思想性。从中发掘深刻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引导他们学会发现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好的人生。
人类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具有丰富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情真意切;欢情、豪情、悲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为主线,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在语文课情感教育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发掘真情,感悟真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有丰富的情感,有着超乎常人的对情感把握的敏锐度。假如你缺乏对人生、对职业的热爱,就不可能比学生更多的发现课文中的感人挚情。教师虽然不一定是诗人,但应该具有诗人的豪情;教师不一定是画家,但应具有画家善于发现美的敏锐眼睛;教师不可能都是音乐家,但应有音乐家的柔情。唯此,才能更好、更多的发掘真情,感悟真情。比如在第五册中学语文课本第25课《诗词五首》中,通过对背景资料的充分掌握,感悟和体
验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李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情思;陆游以年迈之躯,僵卧孤村仍梦赴边关,驰骋沙场的一腔爱国情。
二、巧设意境,情景交融
在《不朽的失眠》中,作者跨越千年时空展开丰富的遐思联想,描绘出张继落榜之后的落魄、失意、凄凉的情感。再现了《枫桥夜泊》这首诗创作的背景。为此,笔者以《枫叶颂》为题与师生同题作诗,与学生一起感悟枫桥的枫叶:“千年的渔火,万年的风霜,带你走进岁月的沧桑。朦胧的月色,绚丽的霞光,照亮你心头的视窗。悠扬的钟声,在无尽的遐想,沉浸在思念的梦乡。啊,每一片枫叶,都是一轮火红的太阳。永远凝聚与辉耀着,圣洁的生命之光!”
其实,对于诗歌作品的欣赏,从来就是因人而异,见仁见智的。因为好的诗歌作品总是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在讲授此篇课文的时候,要结合对那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歌的欣赏,通过播放幻灯片,配乐诗朗诵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在讲授莎世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这篇课文的时候,特别要注重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把握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境生情,以情感人。
三、互动共鸣,传递深情
师生课堂互动,是教改实验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
互动,才能产生共鸣;只有互动,才能更好地传递深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层层蓄势,气象恢弘。以富有音乐美的凝练语言,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志。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轮读课文、课堂讨论、师生分别写读后感等多种方式,增强互动,共同体验和传递胸怀宽广,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拼搏向上的道德情操。初一语文课本中都德的《最后一课》,表现了对祖国领土沉沦的悲情,可以结合咏唱纪念“9.18”等抗日救亡歌曲,加深学生的感受。
四、生发情感,再现激情
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课文与作文的有机衔接,进一步升华真情实感,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朴素的语言,从微小的细节,描绘出父亲的感人形象,表达了父子深情。结合本篇课文,让学生回忆亲人们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象,写出亲情作文。有个学生从自己的爷爷为乞丐端饭、穿鞋等细节描写中,表达了对爷爷的敬佩之情,并以《天堂里的笑声》为这篇作文命名,写出爷爷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关注弱势群体,创建和谐社会,谈出了切身感受,体现出情感的升华与灵魂的洗礼。对于相近的课文,应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同样是对友情的赞美,都描
绘了美妙的田园风光。但在语言风格上,孟浩然的诗自然朴实,陆游的诗于平易处见工整,富有哲理色彩。教师也可以试着写一些古诗新诗,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灵感。比如我曾写了下面两首小诗,与学生进行交流:
其一《登神农山》:披雨临风登神农,超凡脱俗上九重; 松化白鹤凌空舞,满山秋叶别样红。其二《端午有感》:
15.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十五
一、在导入新课时激发情
作为一名教师, 要重视课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培养, 营造平等和谐、自由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如, 窦桂梅老师在讲《麻雀》一课时, 就这样激发学生的情感:“同学们, 俄国有一位闻名世界的大作家叫屠格涅夫, 他写的《麻雀》同他的作品一样脍炙人口, 在预习中, 课文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同学们谈一谈, 哪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哪个地方让你感动?”用这样的开场白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开启思维的大门, 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感悟情
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以微笑, 这是征服学生心灵的秘诀。教师的微笑, 常常能打动学生, 启迪和熏陶学生的心灵, 做教师的应多用鼓励的话语去激励学生, 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这样便注重了师生间的思想、情感的交流, 教学才能活跃起来, 课堂才能动起来。
其次, 教师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包含的真挚感情叩击学生的心弦, 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 大多数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 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 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在课文里都有体现, 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
最后, 教师的讲解要生动, 语言要准确优美, 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 教师可运用朗读创设感人情境, 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有所感悟, 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情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与别人沟通难, 也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师要利用这一空白, 引导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体验人物的情感。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 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文中的女孩, 你会怎样想, 怎么做?”以第一人称“我”的口气, 复述课文内容, 用这种形式帮助学生体验人物情感, 使学生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小圈子。事实证明, 只有注重了情感体验, 显性知识系统才能内化为隐性知识系统。
四、在教学结束时升华情
如果说一节课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双边活动的一座桥梁的话, 那么教师对学生课后的教学则是这座桥梁的基石, 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如果只局限在课内的40分钟之内, 那便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 要抓住课终这一有利时机,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如, 《穷人》一文讲完了, 学生被桑娜善良的品质所感动, 被作者的同情心所感动, 情感正处于沸点状态, 如何抓住这一契机, 给学生以情感的余韵呢?在教学结束时, 给学生留作业:渔夫拉开帐子之后, 会怎样?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性认识, 思考今后如何用同情之心、仁爱之心等关心人、影响人, 通过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
16.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六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语文教学;应用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教育的片面性,随之开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情感教育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所谓的情感教育,指的是为了对学生的个体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加以促进,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和信念进行关注。从这方面来看,情感教育属于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实际上,在古代的教育思想中就存在情感教育这一教学理念,
在论语中,孔子就曾说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的就是学习的动力在于积极的情感,因此在进行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朱熹也曾经强调过在读书的过程中情感调节的重要性。可以说,培养学生成为“情志双全”的人是情感教育的立足点,只有将人的认知与情感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使学生能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对中国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进行了解是情感教育的立足点。作者创作文学作品的源泉就在于情感,而情感也是学生在进行文章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在课堂上,利用丰富的情感教学,语文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将作品的意境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文章的感情得到更确切的把握,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性及艺术性。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将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持久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不仅如此,高中时期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及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拥有丰富、复杂的情感,在想象力、认知力以及判断力方面,高中生都逐渐趋于成人,独立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維得到了明显的发展。所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提高,逐渐将学生引导到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是教师的主要职责。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将诗歌、散文、小说以及戏剧等集于一身,很多丰富的情感内容都包含其中,会很容易对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进行召唤,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汇到作品的意蕴中。
三、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设置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在高中阶段,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最适宜设置课堂教学情境的内容就是诗词。“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是南北朝时期刘勰的名言,意思是通过文学作品,作者和读者之间能够形成情感的沟通。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能够同作者之间进行心灵和情感的沟通,进而陶冶情操。在进行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诗词中的意境,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从而对诗词中作者的情感进行体悟。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在思想感情方面同文学作品的作者产生共鸣。以杜甫的《蜀相》这首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黄鹂和碧草这两个意象进行想象,大片大片碧绿的青草,几只黄鹂在树上唱歌,这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春景呀,然而,这样美好的景色却生在这样荒凉寂寞的地方,碧草为谁绿?黄鹂为谁歌?这样一幅缅怀人物的画面就跃然纸上,学生自然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思愁。
2.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丰富情感体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校都在教室中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利用这些教学设备,可以将生动形象的图、文、声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进入到一个情感体验的空间。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只能接受单一的听觉感受,讲课时间过长,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会弥补这一问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文章中所具备的情感进行更加深入、具体和细腻的感受。例如,讲授《边城》这篇课文时,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详细的自然风光,在讲授《祝福》这篇课文时,可以为学生播放祝福的视频资料,这样的视觉冲击,能使学生对那时的社会黑暗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产生对那些正直认识的同情,对文章的主体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3.对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一定不能脱离教材的内容。只有以教材为基础,才能使情感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不仅如此,还要扩充并提炼教材中的内容,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对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行发掘,以便让学生同教学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以《归田园居》这首诗歌的教学为例,若不将情感渗透到诗歌的教学中,那么学生能够看到的就只是简单的安静淳朴的农家小院这一画面。一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情感渗透到诗歌中,学生就会感受到作者的生活虽然落魄贫穷,但其内心是旷达自适的,作者虽然生活在污浊的社会中,但仍是一个真正的乐士。这样的情感渗透,能够使语文教学课堂更加流光溢彩。
总之,将情感教育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够对其美好的心灵进行铸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情感需要为根据,进行课程的精心设计。
参考文献:
[1]陈忠川.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语文,2008(36).
[2]杨莉.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与对策分析[J].文理导航:中,2010(03).
[3]张晓慧.浅谈情感教育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4).
[4]张慧.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07).
17.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篇十七
中职生缺乏责任感,自制力差,对学习不感兴趣。教师的简单说教不起作用,甚至适得其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从而,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可见,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恰好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那么,如何利用语文来感染、熏陶学生,引导他们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呢?
一、营造双向交流的课堂氛围,激发情感认知,构建正确观念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曾提出新教育基础理论核心思想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就说明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我们的教学,表达他们真实的思想情感。师生交流的主要平台是课堂,若要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更好地对症下药,我们就必须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在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应当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将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应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努力搭建沟通的桥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信任我们。我们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及不同体裁,可以选择讲故事、听音乐、看视频等手段,营造氛围,做到“以境育情”。记得,我在教《木屐》这篇课文时,我就从自己的父亲说起,他的出身、经历,特别是他被病痛折磨的最后几年。虽然我没有用华丽的语言讲诉,但当时的课堂特别的安静,学生们都静静地注视着我,认真地倾听。随后,他们谈起了自己的父母,拨动他们的心弦,敞开了他们的心扉,也让我们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好地了解他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我想我们的学生应该会明白,老师是用自己最真实的体会告诉他们要学会珍惜。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而不要把拥有的“爱”随意的挥霍,等到失去才后悔,让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在“看似无意”却“有意”的将思想情感教育溶于语文课堂,“润物”于“无声处”。
二、挖掘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深化情感认知,形成独特体验
著名作家谢冕曾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确实,读书人除了拥有一个现实世界外,还拥有更为广阔浩瀚的精神世界。同样,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很多专家学者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作品中精挑细选的,内容广泛丰富。它既有知识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因此,有必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找到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品质,让他们体验到语文课的幸福。我们的语文教材,提供了许多的教学资料,可以说是教学活动的`“基石”,所以我们应当要活用教材,要让教材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运用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的素材,让学生品味作品字里行间的韵味,培养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意识。例如,在教学《哦,香雪》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叙述故事发生的背景、情节,也让学生体会主人公香雪在那样艰苦条件下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改变落后追求幸福的强烈愿望。接着,再回顾我们今天的学习环境,把我们同学的学习态度与之对比,这样不仅激发他们的幸福感,同时让他们明白只有掌握知识的人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总之,在教学中,要因课制宜,因势利导,要挖掘出作品中人性的光辉,使我们的学生受到熏陶,形成体验,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联系实际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升华情感认知,铸就璀璨人生
18.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篇十八
六顺中学
段云生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教师的角色
语文学科既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指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由此提出了“情感智力说”。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等,这些恰好是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一、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只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对于初中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操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位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起来说,都是融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欣赏皇帝裸体游行的丑态;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而功倍。
三、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可缺,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却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
19.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十九
关键词:语文课,情感教育,运用
情感是教学教程尤为重要的心理因素, 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 应抓住情感, 寓情于教, 陶冶学生的情操,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那么, 在教学中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吃透教材, 准确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诗言志”, 志者, 感情也, 诗来自感情。“五情发而为辞章”“文质附乎性情”“情者文之经”等, 这些无不说明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由各类文章构成的语文教材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语文课必须进行情感教育, 依据文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 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氛围, 以“文章情”为基调, 用“教师情”来诱发、唤起“学生情”。
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文章情”感染学生, 教师就要熟练地掌握教材, 细心地体味感情, 吃透教材。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 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 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 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 应运用已有的语言文字知识, 去熟悉、研究课文, 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体验, 并通过作品语言领会作品内容, 通过自己的感情来领悟作家情感的脉搏, 引起感情的共鸣, 并把这种感情积累来, 作为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
二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 或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 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 就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借助朗读, 激发学生情感
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 给读者以赏心悦目的美感。作为语文教师应具备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 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有着重要影响, 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朗读, 成功的表情朗读, 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它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 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感到活生生的形象, 对作品内容心领神会, 从而收到“其义自见”的效果。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 以情发声, 以情带语, 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内容, 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进行朗读, 该昂扬时昂扬, 当低沉时低沉, 让浓郁饱满的情感进入学生的心田。
课堂上, 除了教师成功的表情朗读外, 还要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 因为朗读能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的共同活动。通过朗读,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 领会其语言的感情色彩, 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 把学生吸引到作品意境之中, 使之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 唤起感情的共鸣。正确、动情的朗读是连接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感情桥梁, 它会让语文课变得朗朗有声, 情趣盎然。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 何愁学生不能得到美的享受、爱的熏陶呢?
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潜能的实践者, 因而要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动脑学习、积极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和才干、陶冶情操的过程。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 才能迸发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火花。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 学生能自主地选择, 平等地和他人共同交流, 也能更多地意识到人的力量, 因而作为自己生活的设计师而变得日益自主和有创造性。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这种氛围的营造。上课时, 我会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 但绝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教师中心”式管理。我的组织管理是为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和环境服务的, 是为学生自我驾驭、开发潜能服务的。当面对一个问题, 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不同的观点时, 我会鼓励他们敞开思想、畅所欲言, 发表不同的见解, 冲破知识的“禁区”。一旦发现学生思维中萌发出新知的幼芽, 则给予更大的鼓励, 激发他们向更广泛、更深层次的知识领域探求。同时, 还要对学生实行“泛爱”,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给予他们的温暖, 并随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不偏爱、不苛求。实践证明, 民主、平等、融洽、和谐是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的润滑剂。师生关系融洽, 教师热爱学生, 学生也热爱老师, 就会爱屋及乌, 爱你所教的学科。语文教师要使自己输出的各种信息乐于学生接受, 就要克服自己的“领导中心”“自我中心”“教师本位”的权威心理, 防止我令你行的命令主义或强迫教育。
语文教学是门综合性的艺术, 其知识面广, 包罗万象,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都可在语文课上有所涉猎, 但学习并不是教师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自己的头脑中装进学生的头脑里, 而是师生之间随时随地都在进行心灵的交流。要想为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渠道,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 要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感情、和蔼的态度、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 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感染、美的陶冶、理的启迪。这样, 语文教学才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语文课才会获得学生的青睐。
参考文献
[1]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1]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20.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篇二十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课堂气氛
一、情感渗透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培养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学习语文能够加深对我国文化的认识,加深对祖国的热爱,是培养学生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同时学习语文也是培养人的情感认知和情操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学習美文和优秀的语文教材,能够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进入笔者所描绘的世界中来,入情入景地去思考和探寻作者所带来的美感世界,领略作者的情操,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知识来源,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所以好的语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热情和探索欲,保持良好持久的学习兴趣。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语文教学去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的主要途径
1.提升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和认知力
作为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和文化殿堂的重要导师,老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情感认知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提升是有重要作用的。作为学生模仿的重要对象,老师自身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时刻提醒着学生和被学生所关注,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巨大的。所以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语文老师,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榜样,正人先正己,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语文老师,必须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不论是智商还是情商方面都要有所指引和教导。
2.通过日常阅读强化情感培养
美文的阅读和欣赏是平时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是了解和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创作感悟的一个重要方法。文学的创造特别是诗词的写作对于情感的描写和创造是比较突出的,善于把握和抒发作者的感受。例如,著名诗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①”就突出了诗人对于黄河之畔的美丽景色以及壮观秀丽风景的描写,以及黄河美景对作者的思想冲击等等,这些词汇的描写,很容易将读者带入黄河之畔,让读者欣赏到了美景和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冲击。好的诗词就能很好地达到以上的效果。所以,在日常的阅读训练中,要重点强化对汉字语言的节奏把握,掌握汉字语言的音色美,通过对停顿、急缓的把握形成生动的语言旋律,从而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享受语文的美感和特色,加深对文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体会语言的魅力。
3.要重点进行启发诱导教学
在推进语文教学的情感渗透方面,必须在平时的教学准备中加强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启发诱导教学。教师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要重点对即将讲授的章节内容进行强化理解,通过充分的准备,抓住文章中的立意设置启发教学,让学生能够从文章中的一些能够引发联想的部分进行突破,拓展学生的整体知识接受面,
诱导学生进行联想学习,促进学生对于自我联想认知的肯定,加
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4.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语文情感渗透教学中,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十分宝贵,应该重点把握住课堂的宝贵时间,为学生创造丰富活跃的课堂氛围,
加深学生对情感教育的理解。要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老师富有感染力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最终使情感教育渗透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重点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发挥正确的情感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语文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学好语文知识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是很重要的。新时期,要加强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渗透教育,摒弃传统的应试教学方法,重点培育学生独立创新的思维拓展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强化自身的情感培养,正确把握语文学习的脉络。
参考文献:
沈金.浅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J].现代阅读,2013(10):127.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推荐阅读: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问题探讨09-01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2-03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育”论文07-16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上的互动11-09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新思路论文08-23
高中语文在课改中的课堂教学研究论文11-07
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09-25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随笔08-09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07-29
微课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10-29